微創脊椎
」 椎間盤突出婦人退化性膝關節炎藥物治療無效 「新機器人手術」成功改善問題!
67歲陳女士退休護理師,從事醫療服務幾十年。在各醫院骨科求診,知道是罹患退化性膝關節炎。雖曾接受玻尿酸注射、類固醇止痛針劑治療,仍無法完全改善。現在即使拄著拐杖走路,也不能遠距離步行,甚至無法順利上下樓梯。雙腳關節軟骨磨損十分嚴重,骨刺生長明顯。退化性膝關節炎 女比男更易罹患台中慈濟醫院微創脊椎關節中心謝尚霖醫師說明,退化性膝關節炎是常見的關節疾病,好發45歲以上族群,女性則比男性容易罹患。主要症狀為膝關節疼痛、僵硬、變形,嚴重時甚至影響日常生活。退化性膝關節炎治療方式包括藥物、復健、手術等治療方式。藥物治療主要以消炎止痛藥、止痛藥、類固醇等藥物為主,復健治療則可以幫助強化肌肉力量、改善關節活動度。吃藥無法緩解 新式機器人手臂全人工膝關節置換改善陳女士表示,剛開始膝蓋不舒服,吃藥即可緩解疼痛,但逐漸隨著痛感增加也接受過玻尿酸注射五、六年,狀況時好時壞,最後痛到腳無法彎曲,上廁所沒辦法蹲下。最後朋友介紹來到台中慈濟醫院微創脊椎關節中心謝尚霖醫師門診。與謝醫師診斷討論後,考慮採用新式機器人手臂全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由於女兒即將出嫁,想陪女兒好好走紅毯,才下定決心接受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精準置換、減少軟組織傷害 以利提早接受復健謝尚霖醫師指出,陳女士接受手術後,當日下午即下床使用拐杖助行器行走,出院一周回門診追蹤時,就能放開拐杖行走。膝關節疼痛與活動度顯著改善,口服止痛藥也減少很多,大幅提升生活品質。他解釋,新式機器人手臂全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結合多項尖端科技,包括電腦智能運算、2D轉換3D立體解剖影像、即時定位追蹤導航、多動向機器人手臂等優勢,達到精準置換、減少軟組織傷害及術後疼痛與功能恢復,讓病人可以早期接受復健。
8旬嬤大腿麻痛不堪!檢查竟發現椎間盤突出 靠「微創脊椎內視鏡手術」一天出院
88歲陳姓阿嬤椎間盤突出,家人擔心阿嬤年紀大恐無法承受全身麻醉及手術的風險,因此到衛福部彰化醫院接受脊椎神經外科主任賴肇康進行「微創脊椎內視鏡手術」,取出壓迫神經的椎間盤,過程中只有局部麻醉,傷口不到1公分,1天出院後即回復正常生活。切除椎間盤突出 微創脊椎內視鏡治療阿嬤大半年來感受到右大腿麻痛,日前半夜上廁所,痛到跌坐在地無法爬起,接著走路越來越困難,也無法久站,就醫後,雖然找出病因,但感覺脊椎開刀很恐怖,既怕麻醉後不再醒來,又怕手術傷及神經,下半身癱瘓,陷入交戰。賴肇主任康說明,從核磁共振可看出阿嬤腰椎第3至4節椎間盤突出,嚴重壓迫到神經,引發疼痛,必須手術介入才能改善症狀。而「微創脊椎內視鏡手術」最大的特點是不必全身麻醉,傷口小,復原快,住院僅需1至3天,術後可自由活動,立即恢復日常生活,成為不少病人的選擇。微創內視鏡 傷口小復原快賴肇康主任指出,微創內視鏡手術是由內視鏡直達病灶,在清晰且放大的影像下切除壓迫神經的椎間盤,安全有效,只要局部麻醉,患者是清醒的,手術時間只要1小時,組織破壞小,出血少,傷口小於1公分,幾乎不用再復健,3天內即可出院。適用於特定病患,不限定老人家,年輕人也很適合。賴肇康主任比較過去傳統手術必須全身麻醉,傷口5至10公分,住院7至10天,還要復健幾個月;微創顯微鏡手術也是要全身麻醉,傷口2至3公分,住院4至6天,也要復健約1個月。
壯年男過胖、久坐致「椎間盤突出」 醫:1方式快速恢復生活
35歲的許先生因工作環境時常久坐,加上體重過重的因素,在半年前開始出現腰痛與右側下肢痠麻的情形,復健吃藥都無法改善,甚至後續出現無力的症狀,遂至醫院就診,並經醫師建議採取「微創脊椎內視鏡手術」,術後恢復良好持續追蹤。常彎腰、搬重物與過重 易致「椎間盤破裂突出」台北慈濟醫院醫師骨科李宜軒表示,透過核磁共振檢查,發現許先生腰椎第四、五節椎間盤突出造成神經根嚴重擠壓,因此執行「微創脊椎內視鏡手術」取出壓迫神經的椎間盤,術後兩週許先生症狀大幅改善,已能順利活動且恢復正常生活。李宜軒進一步說明,脊椎可分為頸椎、胸椎、腰椎與薦椎,每一節椎骨皆由椎間盤所區隔,椎間盤連接相鄰兩個椎骨,有緩衝保護的作用。但若長時間的彎腰、搬重物與體重過重者,較容易導致「椎間盤破裂突出」,導致神經受到壓迫,下肢就會出現痠、麻、痛與無力的情況。「微創脊椎內視鏡手術」成主流 傷口小、復原快一般而言,椎間盤突出的情形可經由藥物與復健等保守治療緩解症狀,但若無明顯改善且嚴重影響日常生活時,就建議採取手術治療。而較嚴重者,則須考慮以手術治療。不同以往傳統脊椎手術,可能造成較大傷口與較久恢復期的風險,現今微創脊椎手術的進展快速,目前「微創脊椎內視鏡手術」為現今脊椎手術的主流,醫師使用直徑不到ㄧ公分的內視鏡器械可經皮下進入脊椎神經之病灶處,視野放大數十倍,透過最少的肌肉剝離與骨頭清除,便可將壓迫神經的椎間盤摘除。李宜軒提到,術後傷口只有約1公分,且保留了絕大部份的正常脊椎結構並有效降低出血量,使病人擁有良好的預後同時也達到最快的恢復,平均手術住院僅需三天,術後可自由活動,立即恢復日常生活。掌握治療黃金期 避免跛行、脊髓神經病變李宜軒提醒,椎間盤突出若未及時治療,恐惡化致跛行、雙腳無力與不可逆的脊髓神經病變,因此若保守治療於1-3個月內未有明顯改善的話,切莫耽擱手術治療的黃金期。
男子從屁股痠麻到腳趾 復健也無用!醫師看X光片直呼「這裡滑掉了」
一位66歲男性右側屁股大腿外側到下肢腳趾痠痛麻多年,近6個月更是每況愈下,走太久或是站太久症狀就會出現,坐著休息才能改善,穿鞋時腳底會有麻木感,接受復健治療超過一年還是沒改善,才決定至骨科門診治療。經醫師檢查後發現患者脊椎第四、第五節滑脫合併椎間盤突出及黃韌帶增生,造成結構不穩定及神經壓迫。評估後採用微創鋼釘術固定滑脫的脊椎,增加穩定度,並在右側椎弓處做部分切除,讓壓迫的神經減壓。術後患者症狀明顯改善,休養半年後已恢復正常生活。衛生福利部臺中醫院骨科醫師楊祐昇指出,脊椎滑脫、椎間盤突出及神經管狹窄等病症,都是退化性脊椎病變的一環。受壓迫的神經及脊柱穩定性問題,會導致下背痛、坐骨神經痛(沿著臀部與髖部往大小腿後外側的線型放射狀痠痛麻)、跛行及不耐久坐或久站,臨床上會進一步以X光、肌電圖神經傳導、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掃描來診斷病因。術前,患者穿鞋時腳底會有麻木感,經檢查發現脊椎滑脫合併椎間盤突出及黃韌帶增生。若症狀不嚴重,保守治療上會建議先以消炎止痛藥,搭配短期的類固醇,輔以物理治療、推拿針灸為主。若治療3~6個月後症狀仍無法有效改善時,就需要考慮接受手術治療,以避免脊椎結構的不穩定導致神經壓迫加劇。楊祐昇醫師表示,脊椎手術基本上會朝著神經減壓及穩定脊柱的方向來執行。傳統手術對於肌肉、韌帶及骨頭關節組織有較大範圍的切開或切除,容易影響脊椎整體構造;微創手術則利用各式管狀器械及透視輔助,能保留大部分脊椎構造,達到矯正目的,臨床上接受微創手術的患者在術後疼痛、復原速度、長期的併發症、症狀的復發,都有明顯的相對優勢。但醫師也提醒,由於每個人臨床狀況不同,有些人接受微創脊椎手術會不如傳統的開放性手術安全或有效,建議患者手術前,應與醫師討論不同手術方式的優缺點及適用範圍、是否有替代方案等等,唯有充分了解病況及手術風險,才能選擇一個對自己最好的治療方式。術後,患者接受微創鋼釘術固定滑脫的脊椎,增加穩定度,減少神經壓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