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收費
」 環境部 碳費 費率 藍線電動車依馬力徵收汽燃費 交通部:最快2030年開徵最高1萬5720元
因應2050淨零碳排目標,政府鼓勵民眾汰換油車換用電動車,且在電動車尚未達到一定比率前免徵燃料費,目前電動汽機車掛牌數量約97萬輛,交通部規劃,電動小客車達到50萬輛、電動機車達到240萬輛,將採「隨車徵收」課徵汽燃費,預估最快2030年開徵,汽燃費依照各車款的馬力課收,最高不超過1萬5720元。立法院交通委員會今(16)日上午審查鐵道局、運輸研究所,以及國家運輸安全調查委員會報告114年度預算。立委林俊憲質詢時提到,交通部在2018年稱「汽車燃料使用費」容易造成誤解,改為公路養護修建及安全管理費,實際上就是使用者付費,當時運研所編列兩筆錢,共700多萬元去研究,最後研究報告結果是各有優缺點,所以不建議改名。運研所所長林繼國說明,當時研究比較了隨油徵收、隨車徵收及隨里程徵收去綜合評估,現階段建議維持隨車徵收,未來可以視技術、里程、車重的技術發展調整。林俊憲問及,電動車是否會課徵汽燃費,何時會課徵、如何課徵?林繼國說明,因為現在還在政策鼓勵,未來電動車達到一定普及程度,一樣會隨車按照排氣量換算馬力進行合理課徵。林俊憲指出,現在很多電動車主很惶恐,到底會不會課稅、如何課稅,有網友估算一年可能要繳10幾萬或7、8萬的稅費,會不會影響電動車銷售、造成現有車主的慌恐,但如果交通部課徵汽燃費一定要對外說清楚,不要造成車主的恐慌。交通部長陳世凱表示,電動車達到一定數量才會徵收,目前數量還沒這麼多,還需要一段時間。交通部司長林福山答覆,目前電動小客車掛牌數將近9萬輛,佔全部掛牌600萬輛小客車,比例僅佔約1%,目前還沒實質影響到汽燃費的分配,預估2030年開徵。林俊憲認為,汽燃費這個名稱也會改掉,並不適用於電動車,這筆錢其實是道路維護跟安全管理的費用,使用者付費是公平的,車子有開上路就應該繳這比稅,只是政策要清楚。林俊憲提醒,重點是必須讓社會大眾清楚政策,並建議開公聽會,讓民眾更了解。陳世凱也允諾會舉行。林福山會後受訪補充,目前電動小客車掛牌數約9萬輛、電動機車約70萬輛,依照規劃電動小客車達到50萬輛、電動機車達到240萬輛會課徵,預估2030年是一個考量時間點。至於徵收費用部分,小客車汽燃費最高為1萬5720元,電動小客車馬力再大,汽燃費最高就是15720元;至於名稱,去年10月交委會提案討論,就是維持現行條文。
徵收菸蒂處理費? 環境部調查:8成民眾支持菸商負責
菸又要變貴了?據環境部調查,每年約有360億根廢菸蒂,其中約1/4被隨意棄置,環境部5日公布「環保施政意向調查」,有86%民眾認為菸品製造者及進口商應負菸蒂回收清除處理責任,且應被徵收處理費用。環管署官員表示,目前西班牙等國已有類似機制,會蒐集更多意見。環保施政意向調查指出,65%民眾知道被丟棄的菸蒂含很多有害化學物質,78%民眾認為亂丟菸蒂嚴重影響市容,民眾認為應以「提高罰鍰金額」、「公共場所增設菸蒂回收裝置」及「推動可分解濾嘴研發及使用」來解決菸蒂亂丟問題。同時也有86%民眾贊成菸品製造者及進口商應負起菸蒂回收清除處理責任,應向其徵收費用,對於徵收費用的用途,有41.9%民眾認為可用於「稽查取締亂丟菸蒂行為」、40.4%則同意可以用在「設置菸蒂收集設施」。環管署副署長劉瑞祥表示,自7月9日至11月20日強化亂丟菸蒂稽查作為,共稽查7380次、裁罰6492次,依法可處1200至6000元,也有部分地方政府提高裁罰下限至3600元,也已在全台設置9000餘個熄菸桶盼減少菸蒂亂丟。劉瑞祥說,如西班牙已公告菸商應善盡回收及處理工作,汙染者應提供處理費用協助解決去化等,針對菸蒂課徵清除處理費會蒐集更多意見。「支持課徵菸蒂處理費」,台灣重新思考環境教育協會執行長黃之揚表示,過去向菸商課徵如菸捐等主要用於菸害防制,難用於廢棄物處理及再利用,加重亂丟菸蒂罰鍰則要更多稽查,否則以現行作為難以找到行為人、遑論裁罰,而課徵處理費也是給菸商及吸菸者責任,至於後續用途可以再規畫。
「碳費徵收費率」每公噸最高300元 環境部:明年1月1日生效
環境部依據碳費費率審議會決議之費率建議,核定碳費費率並完成相關法制作業程序後,於113年10月21日公告「碳費徵收費率」,並訂於114年1月1日生效。環境部說明,一般費率每公噸二氧化碳當量300元、優惠費率A每公噸二氧化碳當量50元、優惠費率B每公噸二氧化碳當量100元。環境部於113年8月29日訂定碳費三項子法,正式宣告我國邁入碳定價時代,而各界關心的「碳費徵收費率」也完成公告,依據「碳費收費辦法」的規定,碳費徵收對象在115年5月時,就要依114年全年度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計算並繳交碳費。環境部強調,碳費徵收是以減量為出發點,徵收對象如果提出自主減量計畫達到減量指定目標者,可申請核定優惠費率,為協助徵收對象順利銜接碳費制度,環境部將辦理自主減量計畫研擬說明會,同時經濟部也將啟動相關輔導機制,提供產業專業技術諮詢及輔導,協助產業申請自主減量計畫,爭取適用優惠費率。
碳費費率、制度拍板定案 明年如期開徵
環境部上周依照碳費費率審議會建議預告一般費率每公噸300元、優惠費率分別為100元、50元。環境部長彭啟明昨坦言,各界給予不少壓力,企業認為碳費應更低、延後上路,環團則期望費率更高,但仍尊重碳審會決議公告費率,碳費制度也將在明年如期上路。環境部8日預告「碳費徵收費率」草案,一般費率每公噸300元、優惠費率B每公噸100元、優惠費率A每公噸50元,並明定費率生效日期為明年1月1日,預告期7天。彭啟明今天也將到立法院專題報告「台灣的碳費收費標準決議」,他13日坦言,只要牽涉收費,一定沒辦法討好每個人,推動碳費制度期間,確實承受到各界壓力,部分企業認為碳費費率應更低、應更晚上路,環團則希望費率更高,但目前的碳費費率只是第一步,之後一定會往上走,而且環境部過去花不少時間推動,碳費制度上路日期不會改變,並尊重碳審會決議公告費率。上任至今近半年,彭啟明笑說,過去在大愛電視台擔任17年氣象主播,如今擔任環境部長,兩份工作最大不同在於慈濟提出理念即行動,沒有人反對,如今外界光看顏色「就先把我分一半」,他擔任部長過程也面臨不少落差,例如很多企業ESG報告寫得很好,卻不接受徵收碳費。彭啟明表示,上任至今表現、適應得還可以,即便遇到垃圾山、碳費等難題,很多人建議自己不要踩這些地雷,但他不害怕,因為只要是對的事情,就要去做。此外,彭啟明表示,碳費制度配套措施「綠色成長基金」、「綠色金融創新基金」及「台灣淨零基金」,其中綠色成長基金爭取國發會100億元,依照減碳量決定投資對象,壯大減碳新創公司幫助減碳,預計今年11月送國發會審查,與金管會合作的「綠色金融創新基金」相關規畫,約年底會有結果,如果順利,預計最快明年上路。
碳費費率6次討論底定 「一般費率1公噸300元」明年初上路
碳費費率審議會經歷6次討論,終於於在日前建議碳費一般費率每公噸300元、2項優惠費率分別為100元、50元,環境部昨日按照碳審會決議預告草案,並將預告期縮短至7天,明定費率明年初生效。環境部8日預告「碳費徵收費率」草案,一般費率每公噸300元、優惠費率B每公噸100元、優惠費率A每公噸50元,並明定費率生效日期為明年1月1日。環境部氣候變遷署副署長黃偉鳴說明,由政府機關、專家學者、民間團體及工商業代表組成的碳審會,已審議費率超過半年,期間環境部也多次對外說明我國碳定價制度,認為已達成對外溝通,將草案預告期縮短至7天。他表示,預告期後環境部將回覆外界意見、部長則須核定費率,才會公告草案,原則上部長會尊重碳審會多數決議,核定公告的費率會跟預告內容相同。
碳費2025年起徵!5年後費率達1200至1800元
碳費費率及徵收時程環境部規畫碳費2025年起徵,最關鍵的費率將出爐,9日舉辦第5次碳費費率審議會,委員建議碳費一般費率每噸300至500元起徵,以分階段調升為原則,預計2030年後費率達1200至1800元。環境部氣候變遷署副署長黃偉鳴說,最終定案預計會是單一數值,由環境部決定並進行法制程序,交部長彭啟明核定。碳費費率分為一般費率與優惠費率,前者適用於未提自主減量計畫的企業,後者是提出並達成減量計畫的企業。昨日碳審會討論的是一般費率,優惠費率預定在第6次碳審會討論,最快9月底召開。優惠費率依減碳效能,分成A、B兩種優惠,以A更優,環境部在今年底前必須核定一般及優惠費率。黃偉鳴說,碳審會委員參考國際經驗,如新加坡目前徵收費率逾500多元,加上委員自行評估,建議碳費一般費率區間300至500元,且分階段調升,每2或3年檢討。環境部委託中經院評估資料顯示,在沒有碳洩漏風險係數值情境下,每噸300元,將徵收總額428億元的碳費;每噸500元,則徵收713.3億元。另外,黃偉鳴表示,委員也認為2030年後費率應在每噸1200至1800元間,但委員任期僅2年,且未來情況不明朗,他強調,僅是建議值。委員們並認為,優惠費率應比照一般費率逐步調整,且一般費率及優惠費率需有適當差距,才能保持減碳誘因。台大環工所兼任助理教授劉銘龍受訪表示,參考環境部升格前委託英國倫敦政經學院研究報告,加上新加坡目前碳稅價格,他認為台灣碳費每噸300至500元,是社會較能接受的起徵點,也能避免綠色通膨疑慮。此外,由於適用優惠費率A的企業,達成減量目標較高,建議其折扣幅度比優惠費率B稍高。劉銘龍並說,彭啟明曾稱希望2028年實施總量管制排放交易,與日本今年4月試行自願性排放交易制度,2028年改為強制執行較類似,並考量南韓也已實施,建議環境部未來除使碳費平穩上路,也要準備銜接總量管制排放交易的方式。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專職律師呂冠輝則認為,參考國際碳定價經驗,新加坡起徵價格為每噸100餘元,到目前調升至600餘元,台灣碳費一般費率應訂為500元,優惠後最低價格是300元,對企業才較有減碳壓力。碳費徵收對象是公告應盤查登錄及查驗的排放源,且全廠直接及使用電力間接溫室氣體年排放量達2.5萬公噸以上的能源業及製造業,根據2022年資料,國內約有500廠要繳交碳費。
盧秀燕宣佈中捷運藍線明年動工 中市府今年先編88億元預算支應
台中市長盧秀燕今天宣布,籌備已久的台中市「中捷藍線」,將在明年正式動工,第一年中市府編列88.63億元,並積極籌備成立中市捷運工程局負責該路線的興建。台中是六都中的第二大都市,除了現行的一條綠線及從明年起動工的藍線外,也正在評估第三條捷運橘線,中捷藍線沿著台灣大道興建與設站,規劃中的中捷橘線,則是從台中機場一路行經台中車站至立法院中部辦公室,串連軟體園區與各大商圈。台中市政府今天舉行市政會議,審查114年度市府總預算暨附屬單位預算,市長盧秀燕說,明年度預算預計支出1908.1億元,因正好是付款高峰期,支出比今年增加,但歲出、歲入差額縮小到93.79億元,舉債規模也比今年少0.7億元。此外,市府明年編列88.63億元做為中捷藍線開工與工程經費,正式宣佈捷運藍線從明年起動工。根據粗估,中捷藍線預估總經費約981.49億元,其中,工程費用為947.45億元,土地徵收費為34.04億元中央政府補助452.79億元,地方政府自籌494.66億元。盧秀燕說明,在市府團隊共同努力下,台中市人口不減反增,因人口增加,明年度總預算也隨之增加,除因部分項目按照人口數會調升,另也有些建設剛好是付款高峰期,包括台中綠美圖、國際會展中心及太平、北屯國運中心等都將在明年落成。除了明年度中捷藍線將開工,盧秀燕說,市民喜愛的雙十公車、ibike等經費也都有增加,同時在維持行人正義方面,也編列道路燙平經費3億元、路口照明與號誌增設等經費3.35億元。她說,中市府編列的預算中,教育預算仍在所有預算項目中排名第一,今年開始市府推動「陪你長大」全面汰換可調式課桌椅計畫,將分三年推動,明年是第二期。明年市府也繼續投入1億多元經費招募外籍英語老師,全新推出的「好孕專車」將於明年1月1日上路,將提供乘車券給懷孕婦女產檢、外出搭車使用。
大阪擬效威尼斯收「入城費」 專家有不同意見
義大利威尼斯25日開始徵收「入城費」,特定日期造訪威尼斯的一日遊旅客必須購買門票。日本大阪府24日首度舉行專家會議,考慮向訪日遊客徵收費用,用於解決「過度旅遊」問題。報導指出,大阪府考慮配合2025年關西世博會的開幕推動該制度,但專家抱持謹慎態度,相繼提出「不存在針對外國人的稅收制度」等意見。大阪府知事吉村洋文主張,為了與地區居民共存,應要求訪日遊客負擔一定程度的費用。他強調,日本國內暫時沒有引進入城費制度的實例,但入城費對於大阪、甚至全日本都有所必要。與會學者表示,根據日本憲法與現行租稅法規,不平等或歧視性舉措已經違法,因此無法設計以國籍區分是否徵稅的制度。大阪觀光局會長福島伸一則表示:「必須清楚說明為何只有外國人需要繳納入城費,且應廣泛調查海外案例後再實施」。吉村曾於3月表示,考慮到世博會和預計2030年開業綜合度假區(包含賭場),有必要提出政策因應訪日遊客增加。國際展覽局(BIE)秘書長科肯切斯10日表示擔憂,稱希望政府善加考慮推行時機。
碳費課徵會影響房價?專家這樣說
台灣進入碳有價時代,不過目前碳費課徵標準未定,對於影響建築成本程度,業者、政府各執一詞;專家認為,目前政府對於課徵標準尚未建立清楚SOP,碳費影響房價幅度,討論似乎言之過早。馨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何世昌表示,業界認為建築成本至少會漲15%、內政部則說僅0.9%,雙方各執一詞,存有認知上落差;然而目前碳費課徵標準,政府尚未給予明確的評定標準,況且建材端的部分,也尚未出現因為要課徵碳費而漲價情況,因此漲幅大小、如何反應房價,現階段討論還太早。住展雜誌發言人陳炳辰認為,碳費影響房價是否劇烈,目前皆還在討論初期;其中,建商支付成本與現行市場,乃至於政府彼此之間存有認知上的落差,整體方向如何走,尚存有變數;原物料短缺、全球通貨膨脹,影響房價反而更為直接。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表示,碳費導致建築成本提升,因此預售屋漲價後恐讓和碳費無關的成屋屋主產生比價心理,讓價格上揚,不過也取決買方是否願意買單。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指出,國內碳費課徵,徵收費用首批大宗會在鋼鐵、水泥製造業為主,開發商面臨建材成本上揚,且目前缺工現象嚴峻,雖政府會引進移工,不過短期內較難見紓緩。
員林火車站「庭園路霸」佔據車道…地主喊冤曝苦衷 公所出招回應了
彰化縣員林火車站後站的新生路116巷出現庭園奇觀,道路右側旁的綠化「長大」變成石造圍籬的小庭園,嚴重影響交通,遭部分民眾痛批路霸!但地主出面喊冤,表示該處的私人土地原租給公所並希望徵收,然而公所停租後卻遲遲未徵收,擔心時間久了變既成道路,只好做庭園造景表達訴求。起初,公所計畫在鐵路高架後,將原本封閉、僅容天橋開放通行的道路,開拓為12公尺的後火車站聯絡道,但礙於經費,改採向兩側土地所有權人承租做便道的妥協方式。但彭姓地主不滿6年租約期滿後,公所遲遲不徵收,便在私人土地造景表達訴求。車輛被迫轉向或跨越雙黃線行駛。(圖/報系資料照)彭姓地主表示,他擔心持有的4坪土地再拖下去會變成既成道路,加上過去很多既成道路被公家單位直接吞掉,才會出此下策,背負罵名圍地表達訴求、捍衛自己權益,並強調自己有理有據,會繼續抗爭到底。公所則回應,租約到期後積極與地主們多次協商,並跟多數地主達成初步協議,另依實價登錄,徵收費用初估約3800萬,但以公所財務,土地徵收與相關補償的花費實在沉重,又有些不符經濟效益,因此納入都市計畫完成徵收,將與縣長討論徵收相關事宜。
耗水費2月開徵!用水大戶每度加收3 逾1700家工商業受衝擊
經濟部上周五(6日)宣布耗水費徵收辦法,並於2月1日開徵,將對枯水期月用水9000度以上大戶每度水費加收3元,政府每年可進帳5到15億元,預估有電子業、傳統產業、大型旅館等1700家工商業受衝擊。為鼓勵大用水戶落實節水,只要回收率達到公告標準,費率可優惠調降至2或1元;其中半導體業設定回收率區間介於50至95% 間。水利署官員說明,只要回收率超過區間上限,優惠課徵耗水費1元,如果落在區間內則課徵2元,低於區間下限課徵3元耗水費。預估每年耗水費徵收費用約新台幣5至15億元,但因今年實施期只有3個月,金額應會少些。依據公告的《耗水費徵收辦法》,2023年2月1日起,每年11月到隔年4月的枯水期間,對單月用水量超過9000度大用水戶開徵耗水費,每度3元,但前3年有緩衝期,減半徵收,2025年7月後恢復全額。預計每年5月底前發出繳費單,大戶須於8月底前繳納。根據水利署估計,約有1700至2200家企業符合門檻,其中以電子業為大宗,鼓勵大用水戶節水並降低衝擊。工商協進會今(8日)提出3點建議,今年景氣下行,出口減緩,政府可再思考,跟產業界多交流,討論適當開徵時機,以利台灣經濟民生發展;在農業、民生用水等範疇,政府應協助農業提升灌溉效率,並加速汰換老舊管線,強化智慧監控系統建置進程,改善漏水率過高的情形;耗水費徵收宜提高減徵條件,在疫情尚未完全減緩,旅宿業受衝擊仍大,建議對該產業緩徵;並針對採用再生水或海淡水、投資節水設備者,耗水費減徵優惠上限由6成提高至8成,以增加投資節水設施的誘因。水利署官員說明,範圍訂定是根據工業局、加工出口處、工研院輔導廠商數據而成,石材製品製造業回收率標準高,是因其用水沖蝕便利切割,食材粉末只要透過沈澱,即能將原來用水回收利用,用水回收並不困難。半導體產業用水回收率部分,以封裝及測試業回收率標準最高,介於50至95%之間;台積電適用的積體電路製造業,回收率則訂為50至85%。官員解釋,半導體只要製程不同,用水量也有別,因此回收率區間較廣。但此舉也引來去年才漲電價的產業用戶反彈,工總副理事長林明儒表示,電價只調大戶、耗水費也只對大戶徵收,非常不公平。商總主席賴正鎰也表示,觀光旅館業好不容易才從疫情的難關中稍有復甦,不應該此時處罰使用者。不過經濟部認為,耗水費已給許多優惠,除前3年減半收取,還推出96個行業別用水回收率基準配套,例如半導體50~85%、洗衣業10~30%。其他包括採用再生水或海淡水、投資節水設備者、以及有繳納水汙費者,可獲最多6成折抵,相當再打4折。
台中捷運藍線最新進度曝光 西起台中港設20車站至台糖生態園區
台中捷運藍線去年11月在交通部大會審查,為節省時程,交通局同步啟動基本設計作業,去年底已展開履約。交通局長葉昭甫表示,針對審查會委員提出的經費增加320多億及車輛、土建等問題,將進行調整及說明,力拚農曆年前再送中央審查,待綜合規畫審查通過,即可進入細部審查階段。中捷藍線西起台中港,規畫沿台灣大道串聯沙鹿火車站、市政府、及台中火車站,沿線經過醫院、學校與觀光景點,終點站為台糖生態園區,全長24.78公里,將設置20座車站、1座機廠,並與綠線形成十字軸線路網,可促進區域均衡發展。該案去年9月通過環境影響評估大會審查,交通部11月初召開第一次審查大會,葉昭甫說,目前交通局依照審查會議的要求,進行包括車輛、機電等技術層面修正;另委員會質疑經費增加320多億元的部分,因其涉及近幾年原物料價格上漲,將依照可控制、不可控制因素增加情況分別羅列,並提出中央、地方各自分攤的方案。葉昭甫舉例,藍線經費較原本規畫增加320多億元,除了不可控的原物料價格上漲,另有近100億元為土地徵收費用,此部分在過去可行性評估中沒有全部羅列,這次綜合規畫案將全部列出,但因土地徵收屬地方事務,該筆費用將由市府負擔,預計農曆年前完成綜合規畫修正後再送交通部,也盼中央加速審查作業。而為縮短規畫時程,葉昭甫說,市府在中央審查綜合規畫案期間,也於去年啟動基本設計作業,並於12月26日展開履約,將針對簡單的地質鑽探等項目、與綜合規畫審查作業同步進行,待審查通過後即可進入細部設計。(圖/台中市府提供)
房子被政府徵收…消失18年前妻突現身「想平分徵收費」 法官判決引爭議
不是下落不明,而是沒有好處不想見你。大陸一名劉姓男子,因李姓前妻18年前離家失蹤向法院訴請離婚並獲准,怎知18年後,他的房子被政府公告徵收,前妻就突然現身還堅持要平分徵收款,而法官的爭議判決也掀起陸網熱議。據《每日經濟新聞》報導,劉男與李女1986年結婚並育有1子後,將婚姻期間購買的磚瓦平房增建為兩層樓房。但李女不知何故,於2003年某天外出後失蹤,劉男見對方多年音訊全無,在2009年訴請離婚並獲得法官判准。怎知,劉男2021年4月得知住家遭政府徵收,與將獲得人民幣共56萬多元(約新台幣250萬元)徵收補償費後僅2個月時間,李女就突然出現還要求平分徵收費,讓劉男無法接受,李女則堅持房屋為兩人婚姻期間所有,自己有資格獲得一半徵收費。事件鬧上法院後,法官認為「劉男離婚時未做夫妻共同財產分割」,不能推定李女放棄財產分割權,李女有權提出房屋徵收費的分割請求,但李女擅自離家,又未履行家務與管理共同物的義務,因此判劉男應補償李女徵收費人民幣21萬元(約新台幣93萬元)。令人意外的是,劉男對判決並無異議,反倒是李女認為獲得的徵收補償費金額太低,向法院提出上訴,不過仍遭二審法官駁回並維持原判決。
英國減稅恐慌蔓延!英鎊狂瀉4.5%跌到37年來低點
9月26日週一,亞太市場開盤下挫,日經225指數低開1.4%,報26779.44點,現跌超2%;日本東證指數下跌2.14%,韓國首爾綜指下跌2.64%。外匯市場也持續低迷,英鎊兌美元延續跌勢,在主要貨幣中領跌,一度跌4.5%,創1985年以來新低,本季度下跌了11%。歐元兌英鎊自2021年1月以來首次升破1歐元兌0.90英鎊;韓元兌美元跌0.8%至1美元兌1421.25韓元;澳元兌美元匯率觸及0.6510美元,為2020年年中以來的最低水平。上週五,英國政府祭出一項價值450億英鎊的減稅措施,包括取消將公司稅上調至25%的計劃、取消45%的最高稅率、大幅削減印花稅等等。隨後,英國首相特拉斯預計將在明年推出更多減稅措施。新的措施將包括進一步削減所得稅,為儲戶提供折扣,以及取消對年收入超過五萬英鎊併申請兒童福利的父母或監護人徵收費用。這使得英國貨幣當局抑制價格上漲的挑戰加劇,並讓政府財政達到極限,投資者對英國經濟逐漸失去了信心。上週五,英鎊兌美元暴跌3.6%,幾乎是2016年英國脫歐公投後表現最糟糕的一天。專業分析師認為,貨幣政策無法抵消通脹問題,英鎊可能會進一步疲軟。美國前財政部長勞倫斯.薩默斯預測英鎊兌美元匯率將跌破平價。據英國媒體報導,若英鎊兌美元匯率跌至平價,特拉斯將面臨保守黨後座議員對她減稅的反對。與此同時,一些市場人士已經在呼籲英國央行採取緊急行動遏制這一趨勢。上週五,標普500指數跌至今年以來新低;在美國股市再度震盪後,日本、香港和澳大利亞的股指期貨均出現下跌。作為華爾街「恐懼指標」的芝加哥期權交易所波動率指數(VIX)躍升至三個月高點,令市場擔憂加劇。本週將有一系列歐美經濟數據出爐。高盛上周大幅下調了對美股的目標點位,稱在全球經濟衰退的情況下,標普500指數將跌至2900點。利率的大幅上升將給估值帶來壓力,這讓經濟前景更加黯淡。
貼文慶祝家前拓大馬路 「超薄紙片屋」讓留言全歪
許多房子因為土地狹小的關係,能利用的土地不多,因此蓋得非常特別,一名網友在臉書社團發文,原意是分享自家前面終於開了大馬路的喜悅,沒想到留言的網友全都歪樓。網友在臉書社團「路上觀察學院」PO文,自家前面終於開拓大馬路,還開心地打下「YA!發了!我家門前開了大馬路...」,沒想到眼尖的網友把焦點都放在右邊的房子,網友仔細觀察發現,右邊有一棟特別的房子,建得特別薄,是名符其實的「紙片屋」,那棟房子從正面看起來很正常,是一棟普通有大門、有窗戶的兩層樓房子,但一轉到側面,就會發現竟然不到1.5公尺,比其他棟樓還要窄許多。文一發出,引來了許多網友回應,「你們家變《好窄》了!」、「門前馬路通大道,後無土地可傳家,橫批-白忙一場-」、「真的是門前,只有門!」、「9又4分之3鐵皮」,也有網友表示,此「紙片屋」位在台中市的豐原區,「豐原,聽說這條路土地徵收費用非常高昂」、「豐原,大馬路在我家門前」。另外,在嘉義也有一棟三角形的「紙片屋」,據房屋專家所說,可能是道路徵收後所剩下的「畸零地」,才會有現在三角形的模樣。嘉義有一棟因道路徵收而變成三角形模樣的「紙片屋」。(圖/google map)不只有台中豐原和嘉義有紙片屋,在寸土寸金的台北市也有紙片屋的存在,位於西園路一段和大理街口的交叉處,也有一棟特別的房子,其中一端是尖的,顯的房子像個紙片一樣,非常有趣。西園路一段和大理街口交叉處也有一棟紙片屋。(圖/google map)
天燈毀我家2/每月3萬盞天燈成環境殺手 強徵條例躺1年半不上路
平溪天燈寓意良好、美麗溫馨,是當地重要觀光命脈,但墜落的天燈除掛滿樹梢山區成為垃圾外,近5年間還引發28次火災,包括17次森林田野和5次民宅大火,新北市政府曾推動「天燈永續發展基金」,但基金因無強制力導致繳納意願低落,經發局後又擬定自治條例草案強制徵收,該條例卻躺在議會1年半始終沒有上路,當地住戶怨聲載道,希望別讓天燈成為「環境殺手」。本刊調查,平溪每個月至少會施放3萬盞天燈,該處也是全台唯一允許施放天燈的地方,天燈文化成為國際級觀光地標,卻也導致不少意外,曾有機車騎士為閃避從天而降的「火球」而摔車,還有天燈掛在電線上導致延燒,甚至引發森林大火。平溪靠著天燈文化吸引大量遊客到訪,天燈乘載遊客心願升空,墜落後卻往往成為垃圾,有店家因而發起回收活動。(圖/報系資料照)根據消防局統計,從2017年到2021年間,新北市共有28件火警是因天燈所引起,包括5次民宅火警、17次森林田野大火,以及6次資收場和空地等火災,天燈乘載著遊客心願冉冉升起,卻對附近民眾生命財產造成巨大威脅,墜落後更成為垃圾掛在樹梢山區間,對環境造成嚴重衝擊。為了減少危害,當地業者自行發展出回收天燈框架的模式,每盞天燈收購7至10元,吸引許多民眾爭相撿拾天燈,垃圾量得到控制,平溪區公所也在2018年成立永續發展基金,由業者捐款至專戶作為災害理賠金。但本刊調查發現,該基金沒有強制力,起初每月拿得到4萬7000元左右的捐獻,到2019年底每月僅能募得約3000元,扣掉求償案後,基金會戶頭到2019年底只剩下6000多元,這也導致該年6月房子被完全燒毀的胡姓受災戶至今仍索賠無門,民眾也面臨求償空窗期。新北市議員劉美芳辦公室主任賴立竹表示,在他與劉美芳的大力推動下,經發局終於研擬自治條例草案強制徵收,要求業者取得標章才能販售天燈,雖然商品售價勢必提高,但能在產業、環境和安全間取得平衡,該草案於前年底擬定,至今卻仍躺在議會。「多擱置一天,對民眾的威脅就高一分。」賴立竹提到,目前地方商家多半已同意隨標章強徵收費的方式,但自治條例遲遲不上路,民眾的安全就無法擁有保證,希望新北市政府「不要再拖」,盡快上路才能讓天燈受災戶得到賠償。天燈引發大火燒掉老礦工胡維銘遮風擋雨的家,而他生活清貧、無力搬走,只能繼續在焦黑一片的屋子中勉強容身。(圖/黃耀徵攝)新北市經發局表示,平溪區施放天燈衍生民眾的財損或環境生態影響,平溪區公所在2017年底推動「天燈永續發展計畫」,商請當地社區與商圈業者成立天燈永續發展基金,由店家自發性捐贈,用以賠償天燈致災損失,倘因於平溪區施放天燈造成的火災損害,可向公所申請補償金,由委員會審核後提撥賠償。但基金無強制力且店家繳納意願低落,基金帳戶餘額無法完全賠償受災戶。經發局提到,為彌補天燈基金無強制性的漏洞,市府相關機關與當地社區、商圈業者與協會人士共同討論,並訂立「新北市天燈永續發展自治條例草案」,規劃新北市天燈施放永續發展及基金管理委員會,由在地業者代表、政府相關機關及專家學者組成,共同議決基金收支、保管與運用,期望透過永續發展基金保障居民安全與權益,條例草案已於2021年4月22日經新北市議會一讀決議,後將交付法規會審查。平溪區長曾繁盛表示,舊法中沒有對天燈受災戶的賠償規定,都是由商家自願捐獻基金賠償,但這2年的生意因疫情而大受影響,商家捐獻意願大幅降低,基金目前所剩無幾,與受災戶要求的金額有極大落差,因此才訂立天燈自治條例,但該條例目前尚在議會審議中。曾繁盛強調,區公所沒有對胡先生不聞不問,災後陸續有找多個慈善基金會介入,但事涉賠償與不動產,慈善單位不敢擅自裝修,多半是選擇捐款與給予物資,公所一直在盡心盡力照顧受災戶,自治條例通過後也將努力為他們爭取權益。
碳費開徵後 蔣萬安建議3成收入給地方 環署不排斥但比例需再研議
「2050淨零碳排」已經成為全球共識,行政院也正在審查「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正草案,其中,也包括開徵碳費規定。國民黨立委蔣萬安今天在立院質詢時也表示,雙北、台中正在研議訂定「低碳城市條例」,將設置低碳基金並尋找財源,做為地方減碳之用。他建議,中央徵收碳費後應將收入中的三成,分配給地方,協助地方進行減碳工作。環保署長張子敬答詢時表示,將碳費收入用在地方的減碳工作,他個人並不排斥, 但直接訂定提撥三成的比例,未必恰當。他說,如果訂定3成比例,那其他經費,例如減碳科研經費又該如何配合調整?但他承諾,有關碳費用途及各部門如何支用,環保署會再與行政院做討論。蔣萬安同時也關切未來「碳盤查」的相關議題。他指出,台灣有19多萬家中小企業將會受全球減碳趨勢的影響,因為參與相關供應鏈,必須接受碳盤查,中央機關在碳盤查機制上應該先量化,有了量化數據,企業才能制定有效的碳減排措施。蔣萬安另建議,碳費開徵要能與國際接軌,徵收費率也應符合歐盟能夠接受的標準,避免台灣貨物出口到歐盟,很可能還要再被課徵一次,另外,開徵碳費,究竟能替台灣減多少碳?環保署應該要提出成效評估。張子敬則說,目前已經有287家台灣大型企業進行碳盤查,但秉持開辦碳排查「由大到小」原則,中小企業將不會優先納管,但他也說,由於國際減碳要求,台灣貿易也受供應鏈、產業鍊要求,中小企業仍應儘速配合碳盤查予以因應。他同時說明,未來開徵碳稅,絕不是為收碳稅而收,也不是繳個100元、300元就沒事,作開徵碳稅是一種經濟工具,目的鼓勵產業願意投資,就像繳稅有累進費率設計,若適當節稅就可以適用較低費率,碳稅費率機制也應該更細緻的思考。溫室氣體管理法已經在2015年7月實施,為了配合全球減碳趨勢,環保署將其改名為「氣候變遷因應法」,並予以修正,修正草案目前已在政院審查。這次修正的重點包括因應歐盟碳關稅即將在2023年試行,同時也配合歐盟在去年7月提出的「碳邊境調整機制」,對於碳費徵收、企業碳盤查做明確規定。
淨零排放進逼2/碳費最快明年起徵 費率入氣候變遷法引朝野激辯
立法院本會期將《氣候變遷因應法》列入優先排審法案,並可望完成三讀。根據環保署版的《氣候變遷因應法》草案,廠商製造產品出口前都將被徵收「碳費」,排碳大廠最快2023年就實施,不過細數目前朝野立委提出的版本中,針對碳費費率是否納入母法意見仍分歧,將是未來朝野爭論焦點。各國為避免國際碳關稅貿易制裁,紛紛宣佈2050達成淨零排放目標,總統蔡英文去年4月22日也宣布加入全球超過120個國家淨零排放的行列。環保署將原本的《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法草案修正為《氣候變遷因應法》,將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目標明確入法,並增訂碳費徵收機制。不過對於碳費費率,環保署擬留待子法訂定,並未在修法條文中明訂。以全球最早實施碳定價的歐盟來看,碳交易市場的碳價每噸約新台幣2000元。環保署目前已對我國高碳排的287家企業進行碳盤查,可完整掌握約2.27億噸碳排放,約佔台灣整體碳排放的八成,是首波鎖定的碳費徵收對象,未來再擴及其他產業。歐盟開徵碳關稅在即,全球競爭力前20大國家都積極佈局再生能源,如太陽能與風電等,台灣一旦落後,不但吸引不了投資量能,產業更可能因而喪失國際競爭力。(圖/報系資料庫)針對碳費費率,財團法人綠色和平基金會認為,對照法國、瑞士等國家,碳價費率都清楚寫在母法中,政府若想透過碳定價有效促進企業減碳,就應修訂碳費起始費率每噸300元,並逐年調升至歐盟水準,才能有效減碳;中研院經濟所兼任研究員蕭代基也呼應,認同徵收費率可以先由每噸碳排300元起徵,每年調漲10%,十年後才可與國際碳價水準接軌。台灣鋼鐵工業同業公會則認為,母法中應明定碳費徵收原則,且定價必須接軌國際,避免業者出口產品至其他國家,又會被課徵碳關稅;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則主張,國際上碳費多是針對燃料徵收,台灣的碳費應比照新加坡擴及所有產業,以電費附加費率徵收,包括住商、交通及企業費率應該一致,才能達到全民減碳的目的。綜觀立法院九個修法版本中,包括民進黨洪申翰、吳玉琴及蘇治芬,國民黨則有吳怡玎、謝衣鳳和洪孟楷,加上時代力量陳椒華、民眾黨團等提案,對於碳費機制是否要明確在溫管法母法中訂定,朝野立委版本各有不同。民眾黨團與吳玉琴修法版本皆有明確訂定費率,前者主張碳費起徵費率應為每公噸300元,並以每兩年為期,滾動式檢討調升;後者則針對進口化石燃料與原料業者,及排放溫室氣體來源徵收碳費,每公噸徵收10元至30元;民眾黨立委蔡壁如指出,碳定價主要有碳費、碳稅及碳交易三種方式,但是碳價要訂多少,面臨「捏驚死放驚飛」窘境,太低沒辦法減碳、太高又怕產業承受不了,政府必須要用科學基礎來說服民眾,不能用喊價的;洪申翰則認為,就像油價和電價有變動性,碳價不適合放在母法裡,應待《氣候變遷因應法》通過後,透過子法或辦法制定碳價。所謂的「碳費」,是由環保署訂出向企業收取每公噸碳的費用。環保署初步研擬以二氧化碳年排放量超過2.5萬公噸的業者為收取對象,像是電力、鋼鐵、石化、化材、水泥等產業為主,類似隨油徵收空污費,至於徵收費率則尚未訂出。綜觀國際上碳定價主要有二種類型,一種是「碳排放交易系統」,也就是對各業者碳排放量設定限制,允許排放量低的行業將額外的配額,出售給排放量大的業者;另一種則是實施「碳稅」,針對造成碳排放的商品或服務,依排放量課稅,類似垃圾袋隨袋徵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