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蟑螂
」 蟑螂 小強廣東蟑螂神進化? 民眾驚見「2根觸鬚發光」激似揮舞螢光棒
蟑螂是一種人見人打的生物,很少人喜歡。中國廣東有博主近日PO出一段影片,畫面出現一隻蟑螂,特別的是2根觸鬚會發光,像是在揮舞著螢光棒,引發網友熱議。廣東近來進入高溫濕熱的天氣型態,許多民眾家中出現一群「熟客」拜訪,正是會讓美好心情瞬間崩潰的小強蟑螂,而「起猛了看到蟑螂有應援棒了」、「廣東的蟑螂進化的有多神奇」登上熱搜,掀起眾多網友討論。起源於一名博主在網路PO出影片,畫面中顯示一隻蟑螂2根觸鬚發著光,像在揮舞螢光棒,至於為何會發光?有網友猜測,可能是下方有燈光照射。不過撇開發光不說,假如在家中看到蟑螂,不少人肯定會陷入崩潰。蟑螂的觸鬚發光晃動,像是揮舞著螢光棒。(圖/翻攝自微博)據《羊城晚報》報導,蟑螂最早出現在3.5億年前,恐龍老早就滅絕,但牠卻活到現在,號稱地表最生物,中國家庭中最常見的蟑螂主要有6種,包括德國蟑螂、美洲蟑螂、黑胸大蠊、東方蜚蠊、澳洲大蠊、日本大蠊。蟑螂是雜食性昆蟲,任何食物來者不拒,不只動物、植物、腐爛物,甚至是排泄物,就連紙張、肥皂、電線、紡織物、皮革、頭髮等,也可以成為食物。牠們平常喜歡躲在在溫暖、潮濕、食物豐富以及多縫隙的地方,像爐灶、水池、洞穴、雜物堆、牆縫等。此外,蟑螂還有一些「特異功能」,除了會飛,還會「斷肢再生」、游泳等,而且就算斷頭,還能維持一段時間呼吸。在活動中,不僅可攜帶麻風分枝桿菌、鼠疫桿菌、桿菌性痢疾等40多種病原體,也是腸道疾病和寄生蟲病重要的傳播媒介,因此要小心。
早在2000年前困擾人類 科學家驚曝「蟑螂如何佔領地球」
世界各地都可見蟑螂,可以說佔領了地球。近日一項新研究指出,德國蟑螂的祖先早在2000年前就困擾人類,科學家揭露牠們的轉變,跟全球商業、殖民和戰爭等因素有關。據《CNN》報導,一項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的研究表明,為了解蟑螂是如何傳播到世界其他地方,科學家唐和他的小組,向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和害蟲防治專家拿了17個國家,281隻德國蟑螂標本,遍布57個地點,想從牠們身上了解演化。德國蟑螂(右)和美洲蟑螂的體型差異。(圖/達志/美聯社)科學家從樣本中的基因組數據發現,現代蟑螂可以追溯到18世紀歐洲,由2100年前的野生亞洲蟑螂演化而來。科學家推測,印度或緬甸人在亞洲蟑螂的自然棲地種作物,而蟑螂適應了人類食物,接著轉戰到人類家庭。一千年以後,隨著貿易和軍事活動增長,蟑螂開始往西跑,可能是上了士兵和旅行者的午餐籃。科學家表示,蟑螂約在270年前首次進入歐洲,這和瑞典著名遺傳學家林奈(Carl Linnaeus)在1776年的描述相近,在七年戰爭戰後10年,約120年前,蟑螂從歐洲來到美洲。據悉,德國蟑螂在世界各地無所不在,牠因為250年前首次出現在歐洲的科學紀錄中才得名,但人們對他的了解卻不多。對此,紐約市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無脊椎動物學館長韋爾(Jessica Weir)指出,昆蟲是人類文化結構的一部分,跨大西洋貿易路線可能是德國蟑螂傳播的原因。韋爾表示,人類就一直在家裡製造牠們,室內管道加上溫暖的環境,讓蟑螂繁衍。接下來,唐想對數百個標本進行完整基因定序,了解德國蟑螂如何適應人類環境,如德國蟑螂有其他害蟲沒有的殺蟲劑抗藥性,和牠進化這麼快的原因。據悉,德國蟑螂也表現出社會行為,會相互交流去哪裡找食物。
「德國蟑螂」不是來自德國 專家曝5大結論…真相逆轉:誤會超久
蟑螂人人喊打,從上古時代就存在,隨著不斷演化,生命力也更加頑強,怎麼打都打不完。不過,常見的德國蟑螂,其實並不來自德國,回溯歷史才發現誤會許久的真相。「這才知道德國背了這麼久的黑鍋!」臉書《火星軍情局》發文表示,地球上最恐怖的生物就是「德國蟑螂」,特別是發瘋會朝人身上飛的那種,學名叫「Blattella germanica」,一般人就會覺得是來自德國,也對德國留下不好的印象。不過翻閱歷史,「德國蟑螂」一詞是1776年一位瑞典學者所命名,但原因不清楚,因此這個名字就隨著物種傳遍世界各地,但有人覺得不對勁,因為全歐洲的蟑螂都和德國蟑螂長得不太一樣,反倒是亞洲的比較像。MIT一組科學家收集各大洲17個國家的德國蟑螂,比較牠們與其他蟑螂基因上的差異,繪出一個蟑螂的族譜,得到5個結論:1、德國蟑螂應該是來自印度。2、現存與德國蟑螂最接近的是生活在南亞的「Blattellaasahinai」,兩者在2100年前才分家。3、約1200年前,德國蟑螂隨著回教帝國的擴張向西傳播,但速度並不快。4、約390年前,德國蟑螂隨航海時代的來臨而向東傳播,再花了100年才進入西歐。5、可能因為當時歐洲的居住環境較進步,德國蟑螂的高度適應力更懂得在人類的環境生存,從此快速征服世界。雖然德國蟑螂並非來自德國,但是很可能是在德國發揚光大。
不死小強2/「沒男人也行」母蟑螂可單性生殖 德國小強猛!5種殺蟲劑齊下仍存活
早在2億5000萬年前,蟑螂就和恐龍一起活躍在地球上,如今恐龍已滅絕,但蟑螂這個不起眼的小東西卻猖狂依舊。研究顯示,母蟑螂不只能儲存精子,一次交配就能多次產卵,甚至不需要精子,「母母」相聚也能生下小小強;此外,超強抗藥性也是蟑螂存活的關鍵,尤其是德國蟑螂更是「遇強則強」,實驗證明,5種殺蟲劑齊攻它依舊活得好好的!蟑螂是居家環境中最難以清除的一種害蟲,牠們通常畫伏夜出,懂得避人耳目,能在空中滑翔,也能爬行及鑽入壁縫。蟑螂還有許多特異功能,例如母蟑螂只需交配一次就能終生產卵,因為牠們可以將公蟑螂的精子儲存在體內分次使用。另外,根據日本北海道大學研究指出,美洲蟑螂就算只有雌性也能進行「單性生殖」,實驗中將3隻雌蟑螂放在一起時,平均10天就可以產下卵鞘,顯示不需要雄蟑螂,雌蟑螂就能生下小小強。而夏天更是蟑螂繁殖的旺季,除蟲消毒業者余夏表示,每到夏天殺蟑的案量就會增加至少3成。至於哪種居家環境最容易有蟑螂?「絕對是囤積食物過多的家庭!」余夏說,家裡到處都是蟑螂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擺放過多已經開封的食物,例如麵條、餅乾、砂糖等。「在有些家庭裡甚至會發現許多已經過期的開封食品,這些油、氣味都會吸引蟑螂!」專家建議居家環境要定期清潔,尤其廚房更要經常擦拭除去油、氣味,才能減少蟑螂出沒。(圖/報系資料照)除了多清潔、少囤積物品之外,余夏也建議使用餌劑。「家中要全面掃蟑可使用水煙式殺蟲劑,若是偶爾有蟑螂,就可以用凝膠式餌劑,點在牠常出沒的地方,蟑螂吃完回到窩死掉後的屍體會被同類吃掉,就可以消滅整窩蟑螂。」中興大學昆蟲系教授黃紹毅博士也認為餌劑殺蟑效果好,他受訪時表示曾利用餌劑讓家中一年都沒有蟑螂,另外,若家中有小孩、寵物,黃紹毅則建議可使用非物理性的「蟑螂屋」。「它與餌劑類似,但它放在密閉盒子裡,比較不會被誤食。」余夏提醒若使用蟑螂屋,千萬要記得定期更換。「很多人一放就忘記它的存在,一開始蟑螂屋的確有效,但時間一長會失去效用,最後就變成『真正的蟑螂屋』了。」許多人認為可用檸檬、香茅等精油驅趕蟑螂,黃紹毅說,這些方式或許有效,但一旦家裡有油味、食物等味道,蟑螂還是會靠著旺盛的生命力與適應力進入家裡。至於肥皂水等方式,余夏則笑說:「我自己做了很多實驗,蟑螂都是活得好好地啊!」蟑螂還有一項最強的特異功能,就是對於殺蟲劑能迅速產生抗藥性,其中又以德國蟑螂最強。根據《經濟昆蟲學》期刊刊登的一篇報導,指出在美國加州南部某些民宅中的德國蟑螂,在接觸到5種常用的殺蟲劑時還能安然存活。美國普度大學昆蟲系教授沙爾夫(Michael Scharf)認為,對抗蟑螂除了用藥,還要用其它方式,例如誘捕或用吸塵器,其中保持環境衛生才是根本之道,多管齊下才可能杜絕蟑螂。
不死小強3/「拖鞋直接打爆」會讓蟑螂卵四散嗎? 專家給答案!透露「我都直接捏死」
看到蟑螂出現,多數人都會驚慌失措,下意識就會拿起拖鞋直接拍打,網路上有傳言指出,每踩死一隻雌蟑螂,由於蟑螂尾部有卵莢,雖然本體死了,但尾巴卵莢裡還藏著20-60個小蟑螂,踩爆蟑螂時,剛好給它的寶寶們省下咬破卵鞘的力氣更易孵化,然後隨著你的鞋底,走到哪就帶到哪,進而在那裏繁殖孵化。環境部也曾呼籲不要用拖鞋打蟑螂,因為體質敏感的人若接觸帶有過敏原的蟑螂屍體碎片時,會產生過敏反應。中興大學昆蟲系教授黃紹毅博士也認為,拖鞋打蟑螂後,蟑螂身上的細菌、病原菌會到處噴濺,反而更不好。殺蟑無數的除蟲消毒業者余夏則不這麼認為。「我覺得看到蟑螂直接擊爆,是一件很直覺的事,怎麼可能還跑去拿殺蟲劑,拿到時蟑螂早就跑掉了,我有時甚至是直接用手捏爆或打死牠,只要事後好好清潔、消毒,不用擔心散播病菌的問題。」台大昆蟲系徐爾烈教授則建議拿拖鞋打完蟑螂之後,要以酒精或漂白水徹底消毒地板與拖鞋。徐爾烈也曾澄清並非所有母蟑螂被踩爆後會跑出小小強,「要看蟑螂品種,居家常見的如德國蟑螂,卵莢會掛在母蟑螂身上,孵化後再爬出來,其他如美洲蟑螂、澳洲蟑螂、棕帶蟑螂等都有卵鞘,產卵後需要約1個月孵化,因此不會打死後跑出小蟑螂。」「巡倒清刷」是最有效的除蚊方式,例如一個水盆就可能藏有上萬隻孑孓,建議倒掉積水,再徹底刷去蟲卵。(圖/報系資料照)除了蟑螂之外,夏天也是蚊子孳生的季節,余夏建議使用經衛福部核可含有DEET成分的防蚊液,如果擔心睡覺時被叮咬,可以選用嬰兒使用的防蚊液塗抹在皮膚上預防,或乾脆使用蚊帳。「如果是使用捕蚊燈,除了在1~2坪的空間才有效,最好也要選擇吸入式,因為電擊式的會有火花,萬一遇到瓦斯外洩會發生危險。」余夏提醒,要減少家中的蚊子,就要做到「巡、倒、清、刷」,包括花盆、冷氣室外機排水管等,除了倒掉積水,也要刷洗才能除去蟲卵。另外,包括紗窗孔隙、門縫也都是蚊子進入家裡的「通道」,可選用較密的紗窗、或在門下方加裝棉條,才能杜絕蚊害。
超噁安全帽爬滿蟑螂!網友看傻「到底被偷過多少次安全帽」
近日台中一名網友在臉書社團分享路邊發現的蟑螂安全帽,讓無數網友驚嚇不已,該貼文吸引超過九千人按讚,不少網友表示「到底被偷過多少次安全帽」、「戴這個騎在路上可能會被火焰槍噴射」。原PO於7日在臉書社團「路上觀察學院」發文,表示在路邊看見一輛機車的安全帽長得相當特別,上面不只黏了一個奶瓶,上面還有無數隻蟑螂爬滿整頂安全帽,仔細觀察後還能發現一些小黑鼠及蜈蚣,讓人不敢靠近。雖然原PO確認過這些都是車主的裝飾,沒有一隻是真的,但他仍感覺頭皮發麻,留言「噁心又有特點到讓人不想幹走」。此文一出引發許多網友共鳴,表示「到底被偷過多少次安全帽」、「戴這個騎在路上可能會被火焰槍噴射」、「可能有人會對他的安全帽噴殺蟲劑」,也有不少網友在貼文底下分享自己的安全帽與蟑螂接觸的經驗,「蟑螂真的會自己藏在安全帽內耳朵兩側,因為有凹槽像個窩」。另外也有網友分享不同蟑螂的習性,表示曾經騎車路過德國小蠊群,被十幾隻爬滿安全帽鏡面,「德國蟑螂生育隻數很多,發現一隻就表示你家有一大群」、「蟑螂好像會群聚,說不定真的會吸引其他隻」,也有部分網友為蟑螂平反,「之前在港口看過海蟑螂,覺得很可愛,很像皮老闆。」
一堆人都做過!醫曝床上壞習慣:「11隻蟑螂」鑽入他耳道
你有在床上吃東西的習慣嗎?新加坡網紅醫生「山姆醫生」(Dr Sam)日前在抖音上傳影片,引述大陸一名男子經常在床上飲食,沒想到睡覺時竟遭蟑螂鑽入耳朵,他藉此警告民眾千萬不要在床上吃東西,否則除了招來蟑螂爬上床外,耳垢的氣味也可能吸引蟑螂跑進耳道內。山姆醫生日前在抖音發布一支影片,提及大陸廣東一名24歲男子經常在床上吃東西,食物碎屑不僅掉落在床上,未吃完的食物也被隨手扔至床邊,衛生習慣令人堪憂,某天他在睡夢中突然感到耳朵傳來劇痛,緊急就醫才發現,原來男子的耳道內出現一隻德國蟑螂,更令人頭皮發麻的是,還有10隻小蟑螂在裡面覓食。山姆醫生透露,除了食物味道會招來蟑螂外,耳垢的氣味也容易吸引蟑螂,且耳道環境陰暗潮濕,是昆蟲最喜愛的居住條件,所以蟑螂跑進耳道內的案例時有耳聞,萬一昆蟲不小心鑽進耳朵裡,他也提供3招解決方法:1.切勿驚慌倘若昆蟲鑽入耳道內無須緊張,耳道是一條死路,沒有通道可抵達腦部。2.不要試圖把昆蟲挖出來不要嘗試自己使用工具驅除昆蟲,否則對耳道造成的傷害可能比蟲子更大。3.淹死昆蟲可以嘗試往耳道倒入橄欖油,藉此「淹死」昆蟲或是讓牠爬出來,不過最好先詢問過醫生較為安全。
5盒蟑螂放生到社區「上百隻狂爬竄」 女居民吐原因:不忍心殺死小生命
蟑螂可以說是人人喊打的一種生物,被視為噁心的害蟲。沒想到,中國廣東省廣州市近日有一名女子,拿了5盒蟑螂到社區放生,上百隻到處爬竄,這個舉動嚇壞其他住戶,立刻通知保全處理。根據《N視頻》報導,天河區芳草園一名業主爆料,社區內有居民放生數盒蟑螂,畫面中可見大石頭上有6個盒子,裡面全是蟑螂,在花園四處爬來爬去。張女士本月7日目睹一名女子,在社區花園到處放盒子,裡面放的是德國蟑螂,居民奶奶在散步,一開始以為女子在餵貓,後來發現放出來是活的蟑螂,到處在爬,直言:「不忍心殺死這些小生命」,有居民就把照片和影片PO到群組,其他人便督促社區負責人報警。物業工作人員表示,已勸阻當事人並對社區進行消毒殺菌,「在社區裡面放生什麼東西都不行」,得知還有3盒沒放,但女子仍準備要放,他們立刻將3盒蟑螂給處理掉,後來找到該名女子,馬上進行教育,女子也當面保證不會再有下次,當天下午也立刻聯繫人員進行消毒工作。社區立刻進行消毒殺菌。(圖/翻攝自N視頻)專家指出,蟑螂是病媒生物中間的宿主,可能會傳播疾病,像是傷寒病、過敏性疾病、胃病等,居家的蟑螂肯定是危害大點的,草叢的蟑螂危害就小點。消息曝光後,引發熱烈迴響,網友紛紛留言:「發什麼癲」、「放什麼生啊,都養自己家裡不挺好,自己好生伺候,免得放生出去冷著餓著了」、「真的不是他國間諜嗎?可怕,是不是故意說放生的啊」、「要報警並尋找來源啊,正常人去哪弄那麼多蟑螂」、「涉嫌故意傳播病菌,抓起來,刑事立案」。
住10樓蟑螂狂竄…她崩潰「封死排水孔」結果更慘 過來人曝:已有上百隻
蟑螂是惱人的生物,因生命力頑強,又被稱為「打不死的小強」,加上繁殖速度快,1隻蟑螂1年就可以繁衍成1000萬隻蟲蟲家族,相當驚人。一名女網友抱怨,自己住在10樓,蟑螂一直從陽台排水孔冒出來,無奈之下只好把排水孔完全封死,不料蟑螂卻改從家中2間廁所出現,讓她相當崩潰。原PO日前在臉書社團「爆怨公社」發文,「我住在十樓,搬來四個月而已,我就想問到底哪戶鄰居家裡多髒?陽台排水孔狂跑蟑螂出來,別人家不鑽,剛好每天都鑽到我家,真的是每天!忍無可忍直接黏死,好不容易情況改善了,這幾天換家裡兩間廁所狂出現德國蟑螂,我家貓整天都在幫我抓蟑螂」。女網友無奈表示,「有一天我一到家,看到廁所門口死了三隻,這兩天兩邊廁所各出現兩隻,我家是蟑螂帝國嗎!」貼文曝光後,網友紛紛留言「蟑螂是無所不在的,家裡再乾淨都還是會有的」、「我家也是浴室每次跑出來小強,只有浴室而已」、「要是在你家看到一隻蟑螂,其實已經有上百隻躲在你家了」。另外,也有過來人建議「漂白水稀釋後連倒所有排水孔1週,然後定期用水管清潔劑+寵物友好的驅蟲地板清潔劑拖地」、「排水孔用濾網擋著會差很多,這是我多年防螂的心得,五金行或是大創都有賣」、「地板拖地加漂白水就會就趕回去了」、「建議買一點絕」、「直接用排水孔濾網~就不會有蟑螂了」。
北市國中營養午餐驚見「活蟑螂」 家長憂食安問題
學校營養午餐接連出問題,不禁令人擔心校園的食安問題,台北市某國中家長爆料指出,上周7年級某班級營養午餐裡竟然出現「活蟑螂」;校方也在本周緊急開營養午餐委員會,但最終因蟑螂是活體,評估是後來跑進去的,家長擔憂,如果不更換廠商,下次可能還會有同樣問題出現。家長指出,兒子就讀7年級,上周營養午餐時間,同學在盛古早味酸辣麵時,竟在底部發現一隻「活蟑螂」;家長質疑,蟑螂出現在底部,絕對不會是蟑螂不小心爬進去,一定是營養午餐廠商衛生出了問題,而營養午餐出包問題層出不窮,學校和政府都應該要正視這個問題。家長炮轟指出,校內的營養午餐也不是第一次出包,之前就曾聽孩子說吃到異物,這次卻是蟑螂,而營養午餐都是大鍋炒再分裝,其他班級雖沒有出現蟑螂,不代表營養午餐就是安全的,應該要立刻換廠商。對此,北市教育局副局長陳素慧表示,學校會開營養午餐委員會釐清狀況,會去判斷是廠商問題,還是學校環境導致蟑螂跑進去的問題;校方則表示,已開過午餐委員會釐清真相。校方指出,學生發現的蟑螂是活體,並請業務人員帶回觀察,發現該蟑螂為一般出現在戶外或木製品中的「棕帶蟑螂」,而非食品廠常見的「德國蟑螂」,認為是後來跑進去的,並非廠商問題,在委員會開會後決議,不記點處理。對於這樣的結果,家長不滿氣憤表示,廠商分明就是推卸責任,且都是一些官方的說法,如果政府不監督,恐怕要等學生集體出現食安問題,才會被拿來重視;有家長也指出,孩子常挨餓回家,因為營養午餐的菜色很差,同學還會吃到異物,像是塑膠片、鐵絲,但現在家長都要上班,不太可能每天幫孩子準備便當。
顧客喝完投訴「奶茶杯底有大蟑螂」 連鎖飲料店:店內只看過小蟑螂
馬來西亞近日發生1起食物安全事件,一名網友說他在喝完飲料後發現「杯底有蟑螂」,但店家卻表示這隻蟑螂不可能是他們的,因為顧客杯中的是「美國大蟑螂」,他們日前消毒殺的則是「德國小蟑螂」。根據《星洲網》報導,10日在網路上爆發整起事件,一名網友在網路上申訴,他在知名的連鎖奶茶店「Tealive」買了1杯飲料,等到喝完後才發現「杯底有1隻3寸的死蟑螂」,直言讓他感到非常噁心,不解店家的衛生措施發生什麼事,同時要求連鎖店的管理階層出面「解釋清楚」。對此,「Tealive」連鎖店的創辦人呂偉立親自出面說明,表示關心顧客的健康,也願意承擔醫藥費,投訴不論真假,都會一視同仁對待與道歉。但他也強調,「我們相信,蟑螂絕對不是員工放下去的」。呂偉立表示,他們全馬來西亞的店面每個月都會定期除蟲,「蟑螂有分美國蟑螂與德國蟑螂2種,德國是小隻的,美國是大隻的,就是一般住家出現的」。發生爭議的門市在9月17日才剛除蟲過,除蟲公司記錄報告說,該門市8月時有發現少數德國蟑螂,但已在除蟲時「解決了」,「店裡是沒有美國蟑螂的」,所以顧客杯中的「美國蟑螂」,不可能是來自飲料店的,員工們也表示,「從來沒有看過這麼大隻的蟑螂」。根據呂偉立店內的初步調查,這位網友在領取飲料時,「有檢查過那杯飲料」,因為他們每一次把飲料交給顧客時,都會先檢查飲料,同時依照標準程序處理,包括搖一搖飲料以及查看杯裡的飲料內容物。報導指出,整起事件迅速在網路上引起網友分享熱議,但目前該名檢舉網友已將文章封鎖。
蟑螂為何會飛?展開噁翅「3原因」曝光 衝向人類竟是場意外!
夏季是蚊蟲出沒季節,其中蟑螂神出鬼沒,生命力又異常頑強,還會散播病菌,且難以根絕,有些小強甚至還會「飛」,驚嚇指數破表,常讓民眾困惱不已。對此,環保署指出,其實大多數蟑螂是爬行性的昆蟲,只有受驚擾、長距離移動或雄蟑螂追求雌蟑螂時才會飛行,且通常不會飛向人類,除非是飛行失控。根據環保署網站,多數蟑螂是爬行性昆蟲(有的蟑螂翅已退化或很短),且牠們的前翅為革質化,較硬且具有保護作用,只有後翅質薄適於飛行,因此蟑螂並不常起飛,只有受驚擾或長距離移動,又或是雄蟑螂在追求雌蟑螂時,才會展翅飛行,而有時蟑螂會突然衝向人類,恐怕是飛行失控所導致的結果。環保署表示,台灣住家常出現的蟑螂種類大略有美洲蟑螂、澳洲蟑螂、棕色蟑螂、花斑蟑螂,這些都是屬於較大型的蟑螂,身長約2至4公分,而德國蟑螂則小的多,僅有1、2公分;雖然蟑螂不會咬人,但牠們喜歡澱粉及糖類,如果熟睡中的人手指、嘴角留有食物殘渣,特別是嬰幼兒,亦有可能被咬。環保署提醒,蟑螂多喜歡潮溼溫暖的縫隙,建議民眾把家裡可能的藏匿處予以地毯式搜查,尤其別錯過一顆顆的卵鞘,同時可在這些區域噴灑市售殺蟲劑,沿著邊線上下噴灑10公分寬的面積,並將蟑螂可能侵入屋內的通道予以查封,例如流理台、浴室的出水口等,就能有效減少屋內蟑螂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