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內膜炎
」 腦膜炎泰國爆豬型鏈球菌…台男也感染「1疏忽險致命」 醫揭預防方法
泰國東北部4個省份接連爆出12起因感染豬鏈球菌死亡、上百人失去聽力的案例,就連台灣也傳出病情。一名53歲男子因出現感冒症狀、高燒不退、脖子僵硬、劇烈頭痛與雙耳耳鳴等症狀,被送到醫院急救,到院時人已經昏迷、意識不清,診斷證實受到豬型鏈球菌感染導致腦膜炎。據了解,男子是飼養豬隻的業者,罹患糖尿病、高血脂慢性疾病,免疫力較弱,發病前曾拔牙有傷口,到養豬場接觸豬隻後沒洗手就碰觸口腔,以致於細菌經由口腔傷口侵犯腦部,造成腦膜炎並右邊聽力受損,所幸進行抗生素治療,住院18天後順利返家休養。童綜合醫院神經內科主任楊自強說明,豬型鏈球菌腦膜炎是因為豬型鏈球菌侵入人體腦部腦脊髓液,造成腦膜炎發生,甚至可能引發敗血症、心內膜炎、關節炎及支氣管肺炎等,感染途徑主要透過人體傷口、黏膜接觸病菌,或食用未煮熟的豬肉,潛伏期為數小時到3天就會發病。楊自強提醒,豬肉切勿生食,豬肉、豬內臟或豬血應煮熟,料理過程也要使用不同砧板或器皿來避免生、熟食混雜導致交叉感染,處理時也要注意接觸的皮膚,應做好防護避免傷口直接接觸,處理後也要徹底洗手;若身體出現任何不適症狀,要儘快就醫,找出致病原因,才能獲得良好的預後效果。
牙結石多久清一次? 醫師曝「兩大關鍵」決定洗牙週期
依中華民國健保署規定,健保給付每半年一次的洗牙,不僅可以維持口腔健康,還能有效及早防範牙齦病症。不過有日本牙醫師表示,清除牙結石的頻率,還是要依據個人「刷牙習慣」與「進食頻率」來判斷。並非只要每半年洗一次牙,就可以高枕無憂。據《壹蘋新聞網》報導,由日本800多名主治醫師創建的醫療資訊網站《Medical DOC》近日採訪執業牙醫師中牟田晃博,中牟田表示原則上至少半年需要清除牙結石(俗稱洗牙)一次,但這是在平常擁有「良好刷牙習慣」的前提之下,如果自認沒有,就該自覺增加頻率。中牟田先解釋,牙結石是牙垢與唾液中某些成分產生化學反應之後的產物,因此並不是靠刷牙就可以解決的問題。不過刷牙至少有減少牙垢的作用,因此不好好刷牙的話,牙結石就會持續累積。而高齡者也比起年輕人更容易累積,所以越年長的人就需要越經常洗牙。至於該如何判斷自己是否該增加洗牙頻率,中牟田表示,主要是看一天進食的次數,特別是經常多餐或經常吃零食的族群,口中會更容易滋生細菌,也提升形成牙結石的機率。若有治療蛀牙,或牙齒有蛀洞的族群也是一樣。中牟田強調,最重要還是取決於「進食的頻率」和「刷牙的習慣」。不過他也說,若有正在進行牙冠或牙橋治療的族群,也容易增加牙垢累積的風險,必須向主治醫師諮詢,請他建議執行洗牙的頻率。值得注意的是,並非所有人都可以接受洗牙治療。牙醫師柯佩伶在個人粉專「牙柯醫生」指出,根據美國心臟協會AHA指引,若心臟瓣膜有特定情況,在進行「侵入性牙科處置」前,需服用預防性抗生素,否則可能引發「細菌性心內膜炎」,有生命危險。柯佩伶透露,有5類人要注意不能直接洗牙,分別為:(1)裝有人工心臟瓣膜。(2)曾有過感染性心內膜炎病史,身為高風險群。(3)心臟移植後,有瓣膜方面問題。(4)先天性心臟病,沒有修補過或是修補不完全。(5)先天性心臟病已修補完成,不過在術後6個月內。最後柯佩伶提醒,許多人不知道洗牙在這種情況下,算侵入性處置,主要是因爲洗牙會接觸到牙齒周圍牙齦組織,因此可能造成細菌進入血液循環,除了洗牙之外,其他比較侵入性的牙科治療,包括牙周治療、根管治療、拔牙、植牙、補骨等牙科手術,都要特別小心注意。
阿根廷首都爆「神秘呼吸道疾病」 60名患者年輕人佔多數疑似染鸚鵡熱
阿根廷近日出現了一種神秘的呼吸道疾病,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有多達60名患者感染「嚴重非典型肺炎」,原因尚未查明,不過傳出疑似和鸚鵡熱(Psittacosis)有關,另據報導稱,這一波病例激增與2019年底新冠肺炎爆發有著類似特徵。阿根廷首都出現可疑的嚴重肺炎爆發。(示意圖/達志/美聯社) 根據《每日郵報》引述國際公共衛生監測系統ProMed的數據庫在18日所發布的報告,表示布宜諾斯艾利斯在過去30天內,重症照護的嚴重非典型肺炎病例似乎增加,患者大多是無重大健康風險的年輕人,60例患者中有20例表現出鸚鵡熱的症狀,其中10例PCR呈現陽性,但許多人沒有明顯的鳥類接觸史。所謂的鸚鵡熱(Psittacosis),是由鸚鵡熱披衣菌(Chlamydia psittaci)所引起的,屬人畜共通傳染病,人類感染會出現像是頭痛、發燒、肌肉酸痛和乾咳等症狀,透過胸部X光可見,肺炎表現常會較臨床症狀嚴重,有時會伴隨胸痛;併發呼吸衰竭、腦炎、心內膜炎及肝炎。另外,報告指出有3分之1病例的病因是出於鸚鵡熱,但有可能涉及不只一種病原體。報導稱,ProMed數據庫曾在2019年底就中國官方所稱武漢出現「未診斷的病毒性肺炎」向全球發出警示,後續疫情爆發也證實武漢是新冠肺炎(Covid-19)開始流行的地方。針對阿根廷的狀況,英國東英吉利大學的知名傳染病專家亨特(Paul Hunter)教授認為,鸚鵡熱為唯一病因說法仍過早,他認為「由兩種不同的病原體同時引起嚴重呼吸道疾病的爆發雖然罕見,但並非前所未聞」,專家們也普遍認為不可掉以輕心。其類似狀況也曾在2022年於當地發生過,據《NBC》報導,阿根廷西北部圖庫曼省(Tucuman)的一家私人診所曾爆發不明肺炎,包含5名醫護人員和1名患者,是最早被通報的6名案例。目前,「神秘肺炎」已造成11人感染、其中4人病歿,該診所也停止接收新病患。阿根廷衛生部長比索蒂(Carla Vizzotti)表示,經採檢結果顯示,4名死者的檢體樣本均發現軍團菌(Legionella),推測不明原因肺炎可能是由「退伍軍人症」(Legionnaires' disease)所導致。阿根廷首都出現可疑的嚴重肺炎爆發。(圖/翻攝自X)
山豬罹「紅斑性狼瘡」14年 11大症狀一次看!符合4項快就醫
藝人山豬(陳俊甫)今(15日)驚傳離世,享年38歲,稍早家屬證實山豬感冒未癒,經醫師診斷為肺炎,併發敗血性休克病逝。事實上,山豬過去曾自爆罹患多種疾病,包括心肌梗塞、高血壓、心悸、睡眠呼吸中止症等,且20多歲時就發現自己得了「紅斑性狼瘡」,多年來都靠服用藥物、定期回診控制病情。根據奇美醫院衛教資訊網文章,系統性紅斑性狼瘡或稱全身性紅斑性狼瘡,英文名稱為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簡稱SLE或稱思樂醫,是取其音近似。Systemic的意思是全身或系統,Lupus的意思是狼,Erythematosus的意思是紅斑。這個病名是在1851有醫師認為病人臉部的紅斑是被狼咬到造成。在正常情形下,身體會製造抗體抵抗外來入侵的細菌、病毒、寄生蟲等物質。自體免疫性疾病的病人,因免疫系統無法區分自己的跟外來的,而把自己的細胞當成外來的攻擊,造成全身器官組織,包括皮膚、關節、血液、腎臟及神經系統的發炎。狼瘡便是一種可侵犯全身之自體免疫性疾病;它非傳染性疾病,非惡性腫瘤。病程常具不可預期性,個體差別大。疾病之嚴重性變化極大,疾病嚴重程度(活性高低)起起伏伏,症狀嚴重時稱活性發作,症狀輕微時稱活性緩解。狼瘡好發於育齡期女性(14歲至44歲),男女比約1比10,但是男性比女性嚴重,年紀輕的病人症狀較嚴重。盛行率方面,每185個美國人,有一個狼瘡病人,黃種人多於白人。狼瘡病人子女得病機率約5%,同卵雙胞胎得病機率約30%,近親(含父母、兄弟姐妹、子女)有狼瘡病人,則罹病率約10%。發病的原因,據研究與基因及環境均有關係。狼瘡的表現具多樣性,幾乎每一個器官系統皆有被侵犯的可能,比較重要的有下列幾項:1、全身性體質表現(95%):疲倦、發燒、體重減輕。2、肌肉骨骼系統(95%):關節酸痛、關節炎、肌炎、缺血性骨壞死。3、皮膚(80%):臉部蝴蝶斑、圓盤性紅斑、光敏感、口腔潰瘍、掉髮、血管炎。4、血液系統(85%):貧血、白血球低下、血小板低下、脾腫大、淋巴節腫大。5、神經系統(60%):認知障礙、情緒異常、癲癇、腦血管病變、神經病變。6、心血管系統(60%):心包膜炎、心內膜炎、肺出血、肺炎、肺動脈高壓。7、呼吸系統(60%):肋膜炎、肋膜積液、肺出血、間質性肺炎、肺出血。8、腎臟(50%):蛋白尿、腎病症候群、腎衰竭。9、腸胃系統(45%):腸出血、穿孔、噁心、腹瀉、腹水。10、血栓(15%)。11、眼睛(15%):視網膜血管炎、乾眼症。至於如何診斷紅斑性狼瘡?一般依據美國風濕病醫學會診斷標準11項中符合4項:1、蝴蝶斑。2、圓盤性紅斑。3、光敏感。4、口腔潰瘍。5、關節炎。6、漿膜炎、肋膜、心包膜。7、腎臟病變:蛋白尿或細胞柱體。8、神經病變:癲癇、精神異常。9、血液學病變:溶血性貧血、白色球血小板減少。10、免疫學檢查異常:指抗史密斯抗體(Anti-Sm),抗雙股去氧核糖核酸抗體(Anti-dsDNA),以及抗磷脂抗體三種。11、抗核抗體:ANA。
國內乳羊場驗出「人畜共通」布氏桿菌 羊奶還能喝?人類感染風險曝
農業部動植物防疫檢疫署(簡稱防檢署)本(9)日表示,農業部獸醫研究所(簡稱獸醫所)通知屏東縣九如鄉1乳羊場(飼養141頭羊)在執行每年乳羊場定期布氏桿菌病主動監測時,有3頭羊隻確診陽性,屏東縣動物防疫所立即依程序對陽性動物採取撲殺處置並進行全場清潔消毒。防檢署指出,我國每年定期對全部乳羊場進行監測,其餘乳羊場未檢出,該場僅屬個案發生。防檢署表示,布氏桿菌病屬我國動物傳染病防治條例乙類動物傳染病,在羊隻臨床症狀不明顯,主要引起生殖器官與胎膜發炎、流產、不孕及睪丸炎等。為防堵疫病傳播,陽性案例場之陽性動物皆依規定撲殺銷毀並進行徹底消毒,其餘動物每6週採血檢驗1次,需連續3次檢驗全場動物均為陰性,始得恢復為一般場每年篩檢1次。此外防檢署呼籲,國內乳羊場除每年持續定期執行檢測篩檢外,亦務必做好場內生物安全及定期清潔消毒等防疫工作。疾管署指出,布氏桿菌病為人畜共通傳染病,屬急性細菌性感染。臨床症狀為發燒、全身倦怠、出汗、頭痛、肌肉酸痛、腹痛、疲倦及憂鬱等症狀。有時候臨床表現僅出現不明原因發燒或伴隨發燒之慢性關節炎。布氏桿菌病發燒的型態屬波浪式的反覆性發燒(undulant fever)。臨床表現可以跟許多疾病相類似,比較少見的症狀還包括鞏膜炎、神經炎、睪丸炎、腦膜炎、膽囊炎、主動脈炎或心內膜炎等。國內人類罹患布氏桿菌病於2011年之前已有30餘年未見報告病例。2011年5月至10月期間,國內出現 5 例布氏桿菌病境外移入病例,其中一例曾至北非旅遊,途經摩洛哥、阿爾及利亞等地,旅遊途中曾接觸駱駝,食用生牛(羊)肉及乳酪等乳製品。另 3 例均至馬來西亞旅遊,都曾食用生羊奶,一例曾至中國大陸旅遊。疾管署說明,布氏桿菌病傳染途徑為直接接觸病例體液及分泌物,所以一般接觸不需特別處理,與寵物一般接觸(未直接接觸寵物之血液、精液及胎盤等)也不會受到感染,但仍提醒民眾旅遊時不要生食未經巴斯德滅菌法消毒之動物奶、奶酪或冰淇淋等食物。另外,防檢署補充,本病雖為人畜共通傳染病,但國內市售羊奶皆經巴氏德滅菌法處理,可有效殺滅布氏桿菌,因此市售羊乳安全無虞,民眾皆可安心購買。
打疫苗仍感染…兒童發燒恐是「這種菌」引發腦膜炎 醫示警:病程超快
「肺炎球菌」可引致多種疾病,常見的包括有中耳炎和肺炎,亦可引致侵入性肺炎球菌病,如入侵腦膜(引致腦膜炎)和血液(引致菌血症及敗血病),導致嚴重甚至致命的疾病。小兒科醫師吳昌騰透露,儘管肺炎鏈球菌疫苗接種普及率高,最近還是有兒童感染,出現發燒、嘔吐、抽搐等症狀,病程極快,提醒家長注意。吳昌騰醫師在臉書表示,「肺炎鏈球菌。它是3個月以上兒童細菌性腦膜炎最常見的病原菌,也是兒童血液感染、社區型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膿胸、急性中耳炎、鼻竇炎的常見病原菌,偶爾也會引起蜂窩性組織炎、化膿性關節炎、骨髓炎、心內膜炎、心包膜炎、腹膜炎等。」醫師提到,「根據感染部位不同,肺炎鏈球菌疾病分為非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性疾病(noninvasive pneumococcal disease,NIPD)和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性疾病(invasive pneumococcal diseases,IPD)兩大類。NIPD指與外部相通部位的感染,如扁桃腺炎、軟組織感染、中耳炎、鼻竇炎和非菌血症性肺炎。」吳昌騰進一步說明,IPD指從正常無菌部位(血液、腦脊髓液、胸腹水或關節腔積液等)分離到肺炎鏈球菌的感染性疾病,常見的有菌血症性肺炎、胸肋膜炎和腦膜炎」,而典型的肺炎鏈球菌腦膜炎多有發燒和腦膜炎的症狀,如頭痛、嘔吐、抽搐、意識狀態改變、頸部強直等,前期病人常有鼻竇、耳部、呼吸道感染症狀。醫師指出,肺炎鏈球菌腦膜炎預後決定因素包括、早期發現及辨識、病童入院時的嚴重程度、適當與立即使用廣效抗生素。吳昌騰強調,「肺炎鏈球菌腦膜炎即使疫苗接種普及率很高,但最近還是有小孩感染了!說真的,這個疾病病程變化真的相當快!還是提醒大家注意一下!」(圖/翻攝自來講兒科急診的543-吳昌騰醫師臉書)
指甲看出健康警訊 醫曝「9異常狀態」要當心…1情形恐是心衰竭
現代人工作忙碌,常常因此忽略身體警訊,總是拖到最後一刻才就醫,容易造成難以挽回的後果。皮膚科醫師黃晨昊在IG透露,當人體營養不良或各種器官及免疫力出現異常時,指甲常會合併出現病態變化,所以藉由掌握不同的指甲型態變化,可以幫助提早發現內在潛藏的疾病。以下為常見的指甲異常變化:1️ 杵狀指 Clubbing finger:心/肺;心衰竭2️ 指甲下線狀出血 Splinterhemorrhage:心臟;心內膜炎3️ 黃指甲症候群 Yellow nailsyndrome:肺;肺積水、支氣管擴張併發氣管炎4️ 泰瑞氏指甲 Terry nails:肝;肝硬化5️ 指甲半分 Half & halfnails:腎;慢性腎衰竭6 ️雙重橫向白線 Muehrcke’sline:腎/營養;腎病症候群、白蛋白過低7️ 匙狀甲 Koilonychia:營養;缺鐵性貧血、營養不良8 ️指甲斷層 Beau’s line:毒性/感染;癌症化療、兒童川崎氏症9️ 甲褶微血管異常:自體免疫疾病;紅斑性狼瘡、皮肌炎、全身性硬化症指甲看出健康警訊。(圖/翻攝自IG/derma.royce)另外,家醫科醫師李思賢過去也曾提到,太凸的指甲被稱為「杵狀指」,暗示身體可能有末端氧氣不足的現象,引起原因常常與「肺部」或是「心臟」有關,所以常在有菸癮的人身上看到,包括肺氣腫、肺結核、肺纖維化、肺炎、肺癌或是其他肺部疾病。指甲看出健康警訊。(圖/翻攝自IG/derma.royce)至於太扁的指甲則被稱作「匙狀甲」,最常見的原因是「缺鐵」,但是缺鐵的根本原因有可能是吸收不良、慢性出血、維他命C缺乏、癌症、腸道等問題。另外,像是「甲狀腺」、接觸到「化學藥劑」,或是紅斑性狼瘡、類風溼性關節炎等自體免疫疾病也有可能導致這種現象。指甲看出健康警訊。(圖/翻攝自IG/derma.royce)
腦出血開刀休養2年半 《東京愛情故事》男星首更IG曝近況
在《東京愛情故事2020》飾演花心男「三上健一」爆紅的日本男星清原翔,同年6月因腦出血緊急開刀,事業全面停擺。他消失螢光幕2年半後,終於在今(2)30歲生日更新IG,並承諾「會盡快和大家見面」,讓粉絲嗨翻。當時清原翔所屬經紀公司Stardust在他家人同意下,透露清原翔於2020年6月12日因感染性心內膜炎導致腦出血緊急開刀,後續又經過多次手術,儘管他術後情況穩定,但醫師建議應專心復健,因此暫別演藝圈。隔年更有友人向《週刊女性》透露,清原翔雖然能說話溝通,但仍不太會行走,讓粉絲非常擔心。清原翔在《東京愛情故事2020》飾演花心男三上。(圖/愛奇藝台灣站提供)在消失2年7個月後,清原翔終於在今天30歲生日更新IG,雖然只上傳1張全黑照片,不過仍寫下手術以來感受,他謝謝經紀公司、廣告商和助理們這段時間體諒,以及向持續給他加油、送護身符、千紙鶴和信件的粉絲們致謝,「每當我快要放棄的時候,多虧有了你們的支持與鼓勵」。儘管清原翔坦承「現在還不能像過去那樣行動」,但允諾會盡快跟大家見面並交出更多好作品,「在醫師、家人和朋友幫助下,我每天都在為康復努力」。文章一出,立刻獲得無數粉絲加油與鼓勵。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A post shared by 清原翔 (@mrkiyotan)
婦人命危「1小時揪出超級細菌」 智抗菌平台建功!用藥錯誤降至0.84%
七十八歲的黃媽媽(化名),4月中旬因雙下肢紅腫送入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住院,黃媽媽原來有糖尿病、高血壓和慢性腎病病史,住院期間突然病情急轉直下,出現橫紋肌溶解,還發生急性腎衰竭,陷入昏迷,醫療人員緊急插管後轉送黃媽媽至內科加護病房治療,診斷黃媽媽左腿有深部靜脈栓塞,進行溶解靜脈栓塞治療。期間黃媽媽在加護病房高燒不退,5月底併發肺炎,肺部嚴重浸潤,危急旦夕;醫護人員先使用抗生素Ceftazidime(一種第三代頭胞菌抗生素)緊急投藥治療,並同步進行痰液培養,經過短時間培養結果證實了:黃媽媽感染了俗稱的「超級細菌Superbug」嗜麥芽窄食單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該細菌屬於多重抗藥性病原菌,影響臨床治療成效甚鉅,中國附醫的醫護團隊啟用智抗菌平台,1小時內即預測該超級細菌對抗生素Ceftazidime具有其抗藥性,以及系統輔助建議氟喹諾酮類抗生素(levofloxacin)使用,醫護團隊使用在黃媽媽身上成功打擊感染病菌,後續黃媽媽順利拔管,預後良好,於7月下旬出院健康返家。「超級細菌」由於抗藥性強,又難以在第一間時間檢測出來,醫師往往只能先憑經驗給藥,不但治療困難,錯誤用藥更增強抗藥性之產生,醫界備感頭痛。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周德陽院長團隊,結合人工智慧與臨床質譜儀,可快速預測細菌抗藥性,成為對抗抗藥性細菌感染的一大利器。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檢驗醫學中心薛博仁副院長表示,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 是很常見的多重抗藥細菌,導致嚴重感染如敗血症 、骨髓炎、肺炎以及心內膜炎。碳青黴烯類抗藥的克雷伯氏肺炎菌 (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 CRKP) ,對免疫力低弱的病人會造成嚴重感染,可引起肺炎、尿道感染、菌血症、腦膜炎、肝膿瘍及傷口感染等,是醫療照護相關感染常見菌種。而嗜麥芽窄食單胞菌 (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 對許多抗生素先天上就有抗藥性,一旦在免疫能力低下的病人造成感染,治療上就倍加困難,最常見的臨床徵候是肺炎,血流感染、傷口和泌尿道感染。質譜儀 (MALDI-TOF) 用於臨床上鑑定微生物菌種,從質譜儀訊號結合人工智慧技術,幾秒鐘內即可快速檢測出細菌抗藥性,幫助醫師提早數天用正確的抗生素,阻止病情惡化。利用質譜圖形來預測抗藥性細菌,不僅應用在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和碳青黴烯類抗藥的腸內菌,綠膿桿菌和鮑氏不動桿菌,此次更成功的預測了嗜麥芽窄食單胞菌對第三代頭胞菌素的抗藥性,這對早期且適當使用抗生素治療此菌感染是相當重要的。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醫護團隊跨領域將資訊、人工智慧、檢驗醫學、藥理學及感染症等五大領域整合的「智抗菌平台」,其中平台核心「智能抗藥性細菌快速預測系統」是由周德陽院長、薛博仁副院長,以及智慧醫療科技創新中心主任游家鑫團隊共同執行開發,串接質譜儀資料與藥敏,預判是否具有抗藥性,能將整個流程縮短為一小時。周德陽院長指出,智抗菌平台模型預估,能將院內五年感染病菌死亡率,由原來的12.7%降低到9.5%,降低了25%,五年內平均用藥錯誤率從2.28%降低到0.84%,更是大幅下修63%。這項臨床研究成果,讓醫師更快速預測抗藥性菌株與敗血症風險,提供臨床診斷與藥物輔助決策,降低重症加護病房龐大的醫療成本與有效降低致死率。智能抗藥性細菌快速預測系統」已獲得臺北生技獎,國家新創獎與未來科技獎肯定。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研究團隊已找出多種細菌抗藥性蛋白質量表現特性, 包括黃媽媽痰液分離的超級細菌在內,運用AI運算分析,有效輔助醫師搶救瀕危病人成功的臨床成果,優異成績獲得國際醫界高度肯定。相關研究成果在今年被刊登在兩家頂尖國際醫療學術期刊:國際感染權威期刊《Journal of Infection》與美國微生物研究期刊《Microbiology Spectrum》與,這項技術也在2022年2月全面導入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智抗菌平台」,超過十萬人次應用,嘉惠重症患者。
洗牙有生命危險? 醫師建議這5類患者先服用抗生素
健保給付民眾每半年可以洗牙一次,定期維持牙齒清潔。牙醫柯佩伶近日表示,有特定心臟瓣膜疾病患者在洗牙前要多留意,要先服用抗生素,不然會引發細菌性心內膜炎造成生命危險。柯佩伶近日在臉書發文說,「根據美國心臟協會AHA指引,若心臟瓣膜有特定情況,在進行『侵入性牙科處置』前,需要服用『預防性抗生素』,否則可能會引發『細菌性心內膜炎』。」柯佩伶所繪製的牙科保健衛教圖。(圖/翻攝牙柯醫生臉書)柯佩伶表示,細菌性心內膜炎是心臟瓣膜和內膜遭到細菌感染,會讓血液擴散到全身器官,不及時治療有生命危險。柯佩伶指出,心臟瓣膜疾病或特定情況有5種,「人工心臟瓣膜、曾經有過感染性心內膜炎病史、心臟移植後,有瓣膜方面問題、先天性心臟病,沒有修補過或是修補不完全、先天性心臟病已修補完成,但仍在術後6個月內。」柯佩伶指出,心臟瓣膜患者在接受「牙科侵入性處置」前半小時或1小時,可服用抗生素預防細菌性心內膜炎,「很多人不知道洗牙在這種情況下,也算侵入性處置。因為洗牙時,會接觸到牙齒周圍牙齦組織,仍有可能造成細菌進入血液循環喔。」而除了洗牙,牙周治療、根管治療、拔牙、植牙等同樣要留意。柯佩伶在文章最後表示,她覺得有些人光活著就要注意一堆事很辛苦,「所以擁有健康身體的每個人,都真的是無比地幸運,要格外懂得珍惜,並且不要浪費了這份幸運!」
男子殺豬卻染上腦膜炎 頭痛欲裂送加護病房過新年
華人大多習慣準備豐盛的菜餚來迎接新年,但中國就有一名男子,在過年前宰殺豬隻準備年菜,結果卻在宰殺的過程中感染到豬鏈球菌腦膜腦炎,除了頭疼欲裂外,男子一度命危,最後整個年還沒過完,就被送到醫院的加護病房進行治療。根據《網易新聞》報導指出,中國湖南邵東53歲黃姓男子,在過年前與鄉親一同宰殺豬隻準備迎接新年,沒想到到大年初三時,黃男卻突然頭痛欲裂,吃了止痛藥之後也不見改善,甚至還發起高燒。到了初五的時候,家人百般叫喚黃男,黃男卻不理會任何人,家人覺得狀況不對,所以連忙將黃男送到醫院檢查,而在當地醫院的建議下,急忙將黃男送到長沙當地的大型醫院進行治療。而在經過湖南省人民醫院神經內科的檢查後,發現黃男出現了意識障礙、對叫喚沒有反應等危及的症狀,黃男也住進了神經內科的重症病房接受治療。後來醫院幫黃男做了各式檢查後,發現黃男罹患了豬鏈球菌感染所導致的化膿性腦膜腦炎。而此時家屬才知道,原來是過年前屠宰豬隻時,黃男的左手有傷口,因為接觸到豬隻的污血,血液中的豬鏈球菌就從黃男的傷口入侵。湖南省人民醫院神經內科楊劍文主任解釋,豬鏈球菌屬於細菌,主要寄生於豬的扁桃體、鼻腔等上呼吸道處,也可存在於馬、狗、貓、鳥等動物體內,導致寄生的動物發病或健康攜帶。人在接觸病死豬時,病菌可通過人破損的皮膚傷口進入體內,另外進食未煮熟、煮透的病死豬肉也可引起感染,但煮熟、煮透的豬肉沒有傳染性。而人感染豬鏈球菌會引起腦膜炎、敗血症、心內膜炎、關節炎等,其特點是起病隱匿、進展迅速、病情危重、病死率高。
永信混藥出包 食藥署急回收
食藥署今日公告回收永信藥品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的「永信適汎黴素膠囊」,原因竟是被廠商混入其他藥品,食藥署表示,本次回收是因接獲香港醫療機構通報,疑因藥品生產線未撤底清理所致,目前正在調查中,如確定違反藥物生產SOP,將依劣藥向業者開罰10到5000萬元。食藥署藥品組科長洪國登表示,日前接獲香港醫療機構通報,發現該款永信適汎黴素膠囊開瓶後竟出現兩種不同的藥品,其中一種為綠白色膠囊,另一種為橘色膠囊,由於此款藥物為抗生素,因此需由藥師進行調劑,理論上因兩者顏色有明顯差異,應不太容易被調劑出去。洪國登說,除香港醫療機構向我主動通報外,目前尚未接獲國內也有類似情形,目前初步調查,遭混入的藥物也是抗生素,疑藥品產線未撤底清理所致,目前已有1批號約200萬顆流入市面要回收,食藥署將加強對永信藥品的查廠作業,若認定違規,可依劣藥開罰10至5000萬。永信適汎黴素膠囊主成分為Cephalexin,適用於敏感性細菌所引起的下列感染症如細菌性心內膜炎、淺在性化膿性疾患、深在性化膿性疾患、下呼吸器感染症、性器感染症、尿路感染症、耳鼻科領域感染症、眼科領域感染症、敗血症、產褥敗血症、褥瘡、腹膜炎、肋膜炎等。洪國登指出,本款藥在健保市佔率約10%,藥品為一瓶1000顆包裝,目前已要求廠商應在9月16日前完成該批號產品回收,並繳交回收成果與後續預防矯正措施,並呼籲正在服藥的民眾勿自行任意停藥,若有相關疑慮應盡速回診與醫師討論。
女大生趁寒假點痣!高燒3週突陷昏迷 醫驚曝:二尖瓣被吃掉一半
「痣」的生成多與遺傳和環境因素有關,定義上屬於良性腫瘤,雖然一般不需要治療,但有些人為了美觀,仍會考慮透過手術切除。不過,大陸一名女大生小丁(化名)今年趁著寒假時到醫院點痣,術後突然高燒不退,甚至失去意識,最終被確診為感染性心內膜炎,心臟的二尖瓣慘遭細菌「吃」掉一半。《錢江視頻》報導,20歲的小丁目前在外地就讀大學,寒假期間回老家時,因身上有顆痣,決定去做點痣手術,原以為只是小手術,術後也沒有出現異常,孰料隔天突然開始發高燒,就算退燒後也會反覆發熱,一直持續了2、3週,但她並未多想,仍照常返回學校上課,直到身體越來越不舒服,才前往醫院檢查。沒想到,小丁在浙大邵逸夫醫院就診期間,竟2次出現意識喪失,隨後被送往加護病房觀察;醫生發現,患者年紀輕輕,也沒有慢性病或遺傳性疾病,卻出現顱內多發梗塞症狀,懷疑是遭到細菌感染,最終確診為感染性心內膜炎,然而此時她的心臟二尖瓣已被細菌侵蝕掉一大半,必須透過手術修補或安裝人工瓣膜。浙大邵逸夫醫院心外科主任錢希明說明,因為瓣膜在心臟裡面動,細菌隨著血流可能移動到任何部位,而小丁就是因細菌進入腦部,才會引發顱內梗塞。由於小丁才20歲,為了減少對生活的影響,家屬選擇微創修復術,目前恢復情況良好;醫生提醒,除了點痣,拔牙或或螃蟹夾傷也可能引發類似症狀,切勿掉以輕心。
嘉義女拔20顆牙後身亡!牙醫曝「爛牙不拔」下場
日前嘉義縣一名34歲鄭姓女子前往基督教醫院進行拔牙手術,過程中遭醫生拔了20顆牙齒,結果隔天就被家人發現昏迷不醒,插管9天後仍不治死亡。事後醫院向家屬表示,鄭女的死因是肺炎所致,卻讓家屬質疑女兒的死,是因為拔牙引發感染。對此,牙醫師透露,爛牙不拔的9個恐怖下場。「盾牌牙醫」史書華在《太報》專欄發文表示, 2003年三總曾有一個案件是法洛氏四重症,為一種嚴重先天性心臟病的14歲兒童一次拔牙14顆,後來因為感染往生。很多人都認為是一次拔牙太多顆造成的,家屬也控訴院方沒有解釋手術風險,纏訟多年後,法院認定醫師跟麻醉醫師都沒有過失,但是對於牙醫師以及麻醉科醫師的傷害卻是無窮大,雖然後來不起訴,但是當時的醫師都心碎離開工作崗位,而且還是很多人覺得拔牙就是不能太多顆,一次2、3顆太危險之類的。事實上,一次拔牙20顆有沒有問題當然要交給醫師做評估,但是事實上一次拔1顆牙跟一次拔20顆牙,只有傷口大小、病人後續吃東西及病患心理上的關係,拔牙的深度以及其他併發症,常常比拔牙的數量還需要醫師費心評估,有時候拔1顆深度埋伏牙齒的傷口,比拔5顆牙齒的傷口跟併發症還要嚴重。史書華表示,為了病人方便吃東西,通常會分次分邊拔牙,但一次拔牙10顆、20顆也不見得違反醫療常規。好比該則新聞報導的病人領有身心障礙手冊,身心障礙的病人常常無法在門診配合門診手術而需要全身麻醉,而全身麻醉本身也有風險,有時候可能比拔1顆牙本身的風險還要高,因此一次全身麻醉能夠處理的治療,一次處理對於病人反而是好的,「醫療不是萬能,風險是一定存在的,醫師的專業在於降低風險,而不是只會成功不會失敗。」既然拔牙有風險,那麼爛掉、蛀掉的牙齒如果放著不拔會怎樣呢?史書華醫師也提出9個恐怖下場:1. 骨頭內細菌感染造成蜂窩性組織炎、咽喉炎、敗血性休克2. 感染造成腫脹壓迫呼吸道死掉3. 深頸部感染,擴散脊椎腦部甚至下行壞死性縱膈腔炎4. 細菌經血流跑到身體其他器官發炎,最有侵襲性的就是心內膜炎5. 細菌流經身體造成血糖更不容易控制,血糖升高傷口惡化,惡性循環6. 口內大量菌叢滋生,造成吸入性肺炎,這也是加護病房照護重點7. 身障患者無意識咀嚼造成口腔組織出血,長期無法照護8. 動搖牙齒吸入氣管窒息9. 出血血塊吸入氣管窒息史書華提到,看到這個新聞案例,一次需要拔除這麼多牙齒,他反而想問,台灣醫療已經這麼方便,為何一定要拖延到這麼嚴重才處理?病患過世常常是令家屬難過的事情,但實際上也常常讓主刀醫師本人痛苦萬分。他認為願意在口腔外科前線工作的醫師已經很少,願意幫助身心障礙者開刀,更是做著高風險、低報酬的佛心工作。因此他希望不要因為這樣的遺憾事件,讓好的醫師離開這些艱難的工作崗位,也希望媒體在報導這種醫療憾事時,不要用聳動的標題跟「先射箭再畫靶」的方式來增加點閱率,最後損失的其實還是需要醫療的普羅大眾。
7歲女童心衰竭急送診 醫生手術嚇傻眼:心臟瓣膜遭細菌吃光
中國湖北荊州市一名7歲女孩小晴(化名)從小就患有先天性心臟缺損,但因為一直沒有治療而引來細菌盤踞「啃噬」心臟,感染性的心內膜炎讓小晴面臨嚴重的生命危險。根據《北京晚報》報導,小晴在今年5月底感到身體乏力,然而父母見她並無發燒、咳嗽等症狀,便忽視了孩子的病情。幾天後,小晴的病情突然加重,反覆發燒、面部水腫、全身無力、呼吸急促,緊急送醫後,醫師判斷小晴的狀況是呼吸、心力衰竭合併肺部重度感染,情況危急須盡快轉院。其實小晴出生後不久就被檢查出患有心室中膈缺損(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但因為家中經濟困頓,加上缺損並不嚴重,於是便一直拖著沒治療,小晴平時身體也健康,父母才沒把小晴的病情放在心上。轉到兒童醫院後進一步檢查才發現,小晴的心臟能明顯聽到雜音,原來她患有先天性心臟室間隔缺損,右心室、右心房增大,三尖瓣關閉不全,心臟三尖瓣處還附著大量細菌贅生物(vegetations)。醫師判斷,小晴應是反覆感染,又合併心臟室間隔缺損引發感染性心內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因為病情凶險,小晴被收治進武漢兒童醫院的加護病房。醫師在抗感染治療期間,發現小晴心臟內的贅生物仍在持續增大,如果脫落可能會導致肺動脈栓塞,須盡快進行手術清除,否則會有生命危險。經過5週的抗感染治療後,小晴的病況終於獲得控制,最後進行最關鍵的手術,手術中醫師打開心臟一看,發現小晴的主動脈瓣脫垂、三尖瓣隔瓣和後瓣有大量贅生物,這些細菌幾乎啃噬掉心臟的三尖瓣處。在為小晴切除贅生物,修補三尖瓣成形、室間隔和房間隔後,手術圓滿成功,術後小晴的恢復狀況也相當良好,順利出院。專家表示,正常健康的心內膜和瓣膜其實非常光滑,一般而言並不會附著細菌,但因為小晴的心臟有缺損,極易受到細菌感染,細菌再附著在瓣膜上,就會像滾雪球一般形成「贅生物」,引起細菌性感染性心內膜炎。專家也提醒,若是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孩童應及早就醫診療。
郭彥甫流感攻心「劇烈絞痛」 劉畊宏緊急救命…醫:再晚2小時就死了
近年轉換跑道,當起藝術家的藝人郭彥甫,日前因為流感併發心內膜炎,搭機赴美國時,心臟莫名劇烈絞痛到他無法忍受,所幸抵達美國當地後,他緊急求助藝人劉畊宏,跑了5、6公里找到醫生救命,醫院確診他是流感併發的心內膜炎,醫師還警告,要是再晚2小時來,恐怕會心臟休克死亡。綜合媒體報導,郭彥甫過去並無心臟病史,在搭機到美國前,他曾因為感冒到診所拿藥,但搭機時感到心臟異常疼痛,他一路苦撐忍痛,到最後心臟真的痛到受不了,用最後一絲力氣去找也是藝人的劉畊宏幫忙,對方趕緊帶他四處找醫院,所幸最後在台美兩地醫師連線,共同為他治療,才成功救回一命。據了解,郭彥甫在找出正確病因後,病情已獲得控制出院,正在籌備新書《比昨天的自己更好》的他,目前工作進度沒有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