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智發展
」柯文哲遭羈押小孩不敢回家! 陳佩琪淚訴:已被抄家滅族「家破人亡」
前台北市長、民眾黨主席柯文哲身陷京華城容積案,5日遭羈押禁見,消息一出,震撼全台,不僅民眾黨陷入政治危機,柯家也正經歷嚴重打擊,其中92歲的柯爸日前才發現得癌症又肺積水,12日開始要接受化療,柯媽則在醫院陪伴,不僅如此柯家的一舉一動時時刻刻都被放大檢視,讓全家壓力倍增,日前有人爆料柯文哲的兒子在爸爸被抓隔天去吃牛排,被大做文章。對此,妻子陳佩琪在受訪時吐露心聲,哽咽痛訴簡直是被「抄家滅族」。據《ETtoday新聞雲》、《TVBS》報導,陳佩琪12日接受專訪時,坦言覺得自己被打壓的程度是根本不用什麼罪名或證據就已被「抄家滅族」,而她也無奈的不知從何反擊。當被問及家中狀況時,陳佩琪則坦言跟小孩幾乎沒有聯絡,且因為柯已經在沒什麼證據下被羈押了,導致現在小孩都四散各地,不敢回家,更形容整個家被「抄家滅族」,「也的確達到效果了,我們就是已經家破人亡了。」對於前陣子民進黨桃園前市議員王浩宇在臉書爆料,柯的兒子柯博堯在爸爸被羈押禁見的隔天去吃上萬元超貴牛排,為此還喊話柯博堯「懂事點啦」,陳佩琪則心疼的說,兒子從小的心智發展跟社會較不相符,無奈的說「一個媽媽的心態就是,大家是不是可以饒過一些無辜的人?」此外,目前92歲的柯爸身體狀況不理想,陳佩琪透露柯爸日前突高燒不退,入院檢查後才發現是惡性疾病罹癌且又肺積水,12日開始要接受化療,柯文哲私下都告訴她,「不要擔心我,只要看好爸爸」。而柯文哲透過律師聲明轉達不做抗告,陳佩琪則說雖然自己不是法律專業,但她說自己一向都很尊重先生的決定,「他做的決定都是最好的。」陳佩琪也感嘆,柯文哲一直以來都希望社會因他變得更好,「真的沒想到今天會變成這樣」。
母親獨住養生村不添子女麻煩 寇世勳屢送早餐陪吃陪聊展孝心
第3屆「孝親獎」開始了,《中國時報》將陸續邀明星分享孝順父母的故事。寇世勳感謝母親用一輩子的時間告訴他,做人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母親生前最常掛在嘴邊的就是,這輩子有沒有成就是另外一回事,但不管從事什麼行業一定要正派。」尤其鄰居跟她提起:「妳家老二又演戲了。」她的內心總是充滿驕傲,寇世勳感性地說:「做好自己就是對父母最好的回饋。」68歲的「老戲骨」寇世勳,自小和母親感情深厚,即使母親已離世四年,談起她仍充滿感念,「母親40歲就失去丈夫,我當時才13歲,怎麼會理解她心理的變化?」他的父親是軍人,走的時候沒留下什麼錢,是母親一點一滴變賣嫁妝、放利息,想辦法掙錢把4兄弟扶養長大,「等到我40歲才知道,母親40歲時真的很年輕,要養4個小孩好難、好偉大。」寇世勳認為:「做好自己就是對父母最好的回饋。」(圖/中國時報羅永銘攝)寇世勳的母親晚年住在桃園龜山養生村,即使是她自願獨居討清閒,但孝順的寇世勳無論拍戲多晚,仍常常在早餐店開門前就等在門口,買好媽媽想吃的餐點,再驅車前往養生村陪媽媽吃早餐,「養生村的膳食都是制式固定的,就希望她能吃到想吃的東西。」他回憶,有次打開母親的房門,看到她一個人坐在沙發上打瞌睡,讓他心裡一陣酸,「爸爸還在時,夫妻就很少講話,爸爸走了、她守寡52年,晚年又怕麻煩孩子,看了心裡很不捨,總覺她很孤單。」因此就算母親客氣拒絕他送早餐的好意,他還是堅持天天送,有空就打電話和媽媽聊天。寇世勳(左)和媽媽感情深厚。(圖/寇世勳提供)他說,「老人家需要的就是關心和陪伴,只要有心,不可能找不到時間,哪怕是上廁所也可以打通電話,『溫暖』可以解決很多問題。」因為家人時常陪伴,內斂的母親開始會聊心裡話,讓母親知道他永遠在她身旁、是她可以商量的對象。談到孝順,寇世勳認為隨著年齡階段不同,孝順的方式也不一樣,小時候認為功課好一點就是孝順,但長大後有自己的想法,時常跟父母的心願相違背,要做到「順」相當不容易,他自己也沒有完全做到,「但做孩子要懂得變通,讓父母覺得你很尊重、重視他們,盡量照著他們的意思做,父母就不會有太多埋怨。」他推崇「百善孝為先」,認為一個人不懂得孝順、感恩自己的父母,「那這個人不可能有多好」。他入行多年,精湛演技早在影視圈占有一席之地,他笑說拍了這麼多電視劇,每回鄰居跟媽媽提起:「妳家老二又演戲了。」媽媽都會非常開心。寇家瑞(右)和奶奶合照。(圖/寇世勳提供)近年升格當阿公的寇世勳,認為現在社會結構改變、電子時代來臨,孩子接收網路訊息比接收父母訊息來得多,他常對兒子寇家瑞耳提面命、千萬不要急著給孫子買手機,「我反對孩子心智發展還不夠,就讓他學會上網、玩遊戲,他會上網找遊戲,你就失去這個孩子了。」父子倆現在也因孫子更拉近彼此距離。即將邁入古稀之年,寇世勳受母親影響,每天鍛鍊、照顧身體,飲食以清淡為主,希望晚年不給兒女添麻煩,「我媽92歲走,看報不用戴眼鏡、聽覺也很好,當時睡午覺時自然走的,我想這是她給我的福氣。」至於享「兒孫福」,他看得很開,淡然說:「孩子有空陪你是撿到的,沒空陪你就讓他們忙,不給孩子壓力。」看更多孝親獎相關訊息請點這掃QR Code看「孝親獎」相關活動訊息。
性平教育法三讀 明確規定未成年禁止師生戀
立法院今(28) 日由副院長蔡其昌敲槌,三讀通過《性別平等教育法》部分條文修正案,考量師生權勢不對等及未成年學生心智發展尚未成熟,明定未成年一律禁止師生戀,若為成年學生,校長或教職員工不得利用不對等權勢發展親密關係。學生因校園性別事件受損害,行為人應負損害賠償責任,若加害者是校長,要負擔損害額3倍至5倍的懲罰性賠償金。此次修法,將現行條文中的校園性侵害、性騷擾或性霸凌事件,修正為校園性別事件,並區分為性侵害、性騷擾、性霸凌,及校長或教職員工違反與性或性別有關之專業倫理行為。此次修法也明定,未成年禁止師生戀,若為成年學生,校長或教職員工不得利用不對等權勢關係發展親密關係。其次,學生代表將納入各級性平教育委員會成員。第三,若性騷擾行為人為校長、教師、職員或工友者,被害人可逕自向主管機關申復;調查小組成員應全部外聘,此外,被害人得主動要求重新調查,被害人不服調查結果,可於收到書面通知次日30天內,向學校或主管機關申復。立委林宜瑾表示,台灣正接受MeToo運動洗禮,曾有受害者揭露在學生時期,受到老師利用職權優勢騷擾、侵害,導致往後幾年身心飽受煎熬。在修法過程中,她力倡完備對「師生戀」的法律規範,全面禁止學校職員與未成年學生發展「親密關係」,違者終身不得聘用。立委賴品妤指出,以被害人為中心、從根本改善機制問題、打造被害人安心求助環境、和被害人站在一起,不只是她的希望,更是她努力完善法制及教育的目標。她期盼透過這些努力,能夠進一步減少校園性別事件的發生,不再有被害人被漏接,同時也讓所有不幸曾在校園遭遇性別事件或不好對待的人們,能夠得到足夠的安全保障、友善協助、公正對待及平等支持。《性別平等教育法》是「性平三法」中首部三讀修正通過的法案,至於《性別工作平等法》、《性騷擾防治法》修正草案,因部分條文在朝野黨團未達共識,預計在31日臨時會最後一天表決。《性別平等教育法》修正案三讀後,為因應新法的各項準備工作,法案將於明年3月8日婦女節當天正式上路,院會也通過附帶決議,相關子法及準則於6個月制定完成。
7歲女童突看不清…視力檢查都正常 心理醫:和弟弟有關
近日大陸一位7歲女童突然看不清楚,到醫院檢查後發現視力都正常,而醫師發現她有「分離轉換障礙」,因為半年來,家人都把關注放在剛出生的弟弟身上,經過治療後,她的症狀也隨之康復。據《頭條新聞》報導,7歲的小園(化名)在1個月前,突然看不清楚東西,爸媽帶她去幾家醫院做檢查,發現視力都正常,而醫師建議帶她去看心理醫師。心理醫師說,小園有分離轉換障礙,因為家人最近把關注都給了弟弟。醫師表示,小園看到同學近視後,得到了父母的關注,以為她這樣做也能讓爸媽關心她,所以才出現了症狀。之後小園在接受暗示性治療和輔導後,視力也得到了改善。醫師提醒,在小孩心智發展未成熟前,家長要多多關注小孩的心理狀況。據《澎湃新聞》報導,近年兒童因為「分離轉換障礙」造成視力下降的個案增多,而治療上只要讓患者知道,這症狀是短暫的,之後在適當時間,告訴患者檢查結果正常即可。此文曝光後,許多人紛紛留言「很多家長都是,有老大,老大千寵萬寵,等有了老二了,對老大那叫一個不待見,就這孩子能落差不大?大人都受不了這待遇」、「孩子的世界真的很小,長大後遇到一點不順心可以自己疏解壓力,但是小孩子真的只有無助」、「你看不見我,我就看不見全世界」。
跨科統合治療「特殊兒終於看清楚」 不再躲牆角!10歲女童勇敢登台表演
10歲的君君(化名)罹患兒童罕見腎臟癌症-威爾姆氏腫瘤,影響心智發展,合併有眼睛無虹彩症及眼球震顫等複雜病症。家人先前發現君君對一般孩童喜歡的玩具及卡通都沒興趣,常獨自默默的自己在角落,不太敢自己移動,家人發現她可能視覺有問題,行動中常會撞到,又不想麻煩家人,所以就愈來愈沈默。她無法與人有一般的眼神交會,對移動中的物體也無追視的現象。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於民國112年1月起成立「兒童及青少年特殊需求視覺復能中心」,由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眼科醫學中心眼科部林慧茹教授帶領,整合眼科、職能治療、驗光、小兒代謝、小兒神經、精神科以及社工等跨醫學多專科治療與協助,檢查出君君只有視力0.08,在跨科協助下,除了給予君君特殊鏡片的驗配,並教導她定位及定向的能力及對焦和眼球協調的訓練。君君的媽非常有耐心陪伴他做各種訓練,媽媽說君君現在開朗很多,手眼協調及對焦功能有明顯的進步,能上學也能和同學有更多得互動並且參加學校的樂團,最近還要到日本姊妹校交流表演陶笛,媽媽和君君都非常興奮找回信心的君君,人生自此成功翻轉。特殊孩童的困境還有12歲的明明(化名),由於是極低體重(584克)的早產兒,合併肝腫瘤、視網膜病變和先天白內障,作過肝臟手術,曾經他身上都帶著引流管,心智發展也受影響,視覺其中有一眼幾乎全盲,另一眼僅看到眼前2公尺內大的物件,自理日常生活很困難,明明的媽媽很難想像他有一天能上學。中醫大附醫「兒童及青少年特殊需求視覺復能中心」的專家群,訓練明明用僅存的視力去感觸周遭的環境,並及時作出應對的反應,此外也學習基本的生活自理。明明的媽媽是位堅毅的母親,不時與醫療人員討論治療及訓練的方式,積極配合各種檢查及訓練,媽媽將明明當作一般孩子,讓他上學並參與各種他能夠達成的活動。明明一改過去的沉默,現在個性活潑,能自己走進診間並和醫師等專家自然地互動,要回家時還會主動跟醫師阿姨約下次再見面。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眼科部林慧茹教授指出,特殊需求的孩子有可能是閱讀學習障礙、自閉症、腦傷、早產兒、基因或遺傳疾病、代謝異常、腦性麻痺,或是嚴重的多重障礙,表達能力不足,對於有特殊需求的孩童,擁有正常視覺功能是非常重要的一環:正常的視覺,能讓特殊需求孩童與外界有好的聯繫,從簡單的生活自理、基本溝通,到較複雜的學習上都和視覺息息相關,然而,特殊孩童的視覺治療與矯正卻常受到忽略。林慧茹主任分析,特殊需求孩童在現行醫療或復健上,在肢體功能方面的訓練比較足夠,對於視覺功能的治療則不足;在一般眼科門診檢查時,特殊需求的孩童常因為肢體、情緒、理解度等問題,無法完成充足的檢測,也無法給予最適當的治療及訓練規劃,讓這些孩童的治療過程無法順利進行,可能錯過黃金治療時期,或是延後病況復原的時間。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眼科部林慧茹教授及台南市立安南醫院眼科洪純玲副院長共同加入衛福部「特殊兒童及青少年視覺復能計劃」,結合眼科醫師、職能治療師、驗光師、小兒代謝科、小兒神經、精神科醫師及社工師,成立「兒童及青少年特殊需求視覺復能中心」,提供特殊需求的孩童在視覺診察過程與環境的跨科整合服務,以及提供有效的訓練計畫,並邀請家長一起參與,藉此將視覺復能訓練深耕於生活,並延續到家庭中。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眼科部非也在台中本院及安南分院增加特別門診,建置專屬特殊需求孩子的檢測儀器及訓練空間,預計提供150位孩童更高品質醫療服務,讓中南部的孩童都能得到有別以往的治療品質及就醫環境,亦期望將此美意能不斷的延續及傳承下去,讓特殊需求孩童有顯著地進步,家庭生活也隨之改善,讓特殊兒少也能有他們的一片天。
小朋友偶像「救援小英雄波力」 現身高雄駁二互動同歡
《救援小英雄波力互動特展》23日於高雄駁二P2倉庫開展,現場除打造布魯姆斯小鎮外,更策劃多項設施,要讓小朋友實際體驗成為小英雄的必經關卡,玩好玩滿。展區最大亮點為駕訓中心,小孩們可駕駛的各種救援小英雄角色小車車,搭配途中小任務,實際體驗波力與夥伴們日常的救援任務。除了駕訓中心設施外,展區也規劃能讓小朋友健全發展的設施,像是救援小隊運動場內有許多鍛鍊小朋友肢體協調與肌力的項目,讓孩子們盡情放電,透過小小關卡讓孩子們思考如何突破障礙,心智發展更健全;當然互動與益智的遊戲不能少,拿起水管跟著羅伊一同出發滅火去,考驗孩子們的反應力與精準度,一起達成滅火任務。最後當然是小朋友與心中偶像英雄近距離互動的粉絲見面會,讓波力、安寶、羅伊與赫利帶著孩子們唱歌跳舞,拍下合照、留下美麗的回憶。救援小英雄波力(ROBOCAR POLI)於2012年正式引進台灣,是許多小朋友心中的英雄偶像。由車隊變形機器人所組成的救援小隊,運用智慧與特殊技能,化解生活中各式各樣的危機事件;隊員們同心協力相互鼓勵,來面對接踵而來的任務考驗,充滿熱血與教育的內容,成為家長最放心的卡通動畫之一,透過每一次的救援任務,提升小朋友的多元智能學習,同時也訓練小朋友成為健康活力小英雄。《救援小英雄波力互動特展》於駁二P2展出,展覽時間為2021年12月23日至2022年3月1日,售票請洽寬宏。
實驗「小孩和黑猩猩養一起」…9個月緊急停止 結局超悲慘
人類出生後若沒有正常成長發展,而是和其他動物生活,會有什麼結果呢?國外曾有一對夫妻,將自己的兒子和黑猩猩養在一起,結果兒子的心智大受影響,變得不同於同齡的小孩,而且表現出的行為就像黑猩猩一樣,結局令人不勝唏噓。根據《每日星報》報導,國外一對心理學家溫斯羅普(Winthrop)和凱洛格(Luella Kellogg)拿兒子唐納德(Donald)做實驗,他們在1931年帶了一隻小黑猩猩古(Gua)回家,作為兒子的「妹妹」,想觀察如何讓黑猩猩學習人類的行為,怎料產生反效果。孩子表現出和黑猩猩一樣的行為。(圖/翻攝自A/V Geeks YouTube)報導指出,實驗開始時,古7個月大,唐納德10個月大,爸媽像對孩子一樣和他們說話,還有類似的餵食方式、穿衣及處罰,雙方都經過殘酷的考驗,像是用勺子打頭、在椅子上旋轉、被爸媽戲弄等,每天12小時,每周7天進行這樣的測試,唐納德很快表現出不安的行為,不但開始咬人,還學黑猩猩爬行,想吃東西就會咕嚕咕嚕地叫。唐納德的父親隨後在1933年出版了一本書,內容描述孩子和動物的行為影響研究,據說古最初在測試時是非常成功的,但唐納德一歲後情況發生變化,古無法跟上唐納德的智力,最基本的單字都學不會,他們也擔心兒子真的變成黑猩猩,因此在9個月後立刻停止實驗。黑猩猩後來被送走,不到一年的時間就死於肺炎,年僅3歲,而唐納德則在1973年輕生,享年43歲。
罕病最痛!意識清醒身體卻逐漸失能 患者:只求能自己刷牙
SMA是一種罕見疾病,隨著疾病發展會逐漸影響患者的行動與自理的能力,甚至是呼吸的自由,讓一般人視為理所當然的日常,變成SMA患者微小的夢想。為增進大眾對SMA疾病的瞭解與重視,此次財團法人罕見疾病基金會、台灣脊髓肌肉萎縮症病友協會及社團法人台灣生命之窗慈善協會三方首度攜手合作推動公益宣導計畫,邀請知名歌手陳勢安攜手SMA患者共同創作主題曲《只要我還在》,由陳勢安親自演唱。更邀請金鐘影后柯淑勤與新生代演員劉修甫兩位實力派演員於MV中首度同台飆戲。雙和醫院小兒部郭雲鼎醫師說明:「脊髓性肌肉萎縮症是一種罕見疾病,患者的脊髓與腦幹運動神經元退化,連帶使肌肉逐漸萎縮,目前全台約有400多位SMA患者。」不同於常人「長大」過程中的逐漸獨立自主,隨著時間的流逝,SMA患者卻失去了更多生活能力與自主能力;離不開他人照顧的人生,成為SMA患者最大的心理負擔。對患者來說,時間就是最寶貴的資產,在有限的時間下,儘管身體功能漸漸失去,就像MV中熱愛畫畫的主角小龍,就算最後只剩一隻手指能夠支撐著畫筆,仍堅持夢想不放棄作畫,持續走在生命的道路上。台灣脊髓肌肉萎縮症病友協會鐘育志理事長強調:「SMA疾病不影響心智發展,SMA病友是榮獲最多總統教育獎的罕見疾病病友,只要不放棄,大家一定都能發揮創意克服肢體障礙讓生活精彩,SMA患者正處於充滿希望的年代,醫學的進步可以改寫SMA疾病自然史。」SMA患者在身體功能的逐漸退化下,除影響原有的生活,患者本身的身體負擔、心理負擔甚至會擴及至整個家庭,進而成為家庭負擔,如同公益宣導計畫主題曲《只要我還在》MV中對於患者家庭的生活演繹:主角小龍繪畫時,從原本的退化變形的手指無力卻努力的握筆,逐漸演變成連一支畫筆都無法支撐住,在一旁看著這一切的母親更是心如刀割,僅能極力把握當下的陪伴。社團法人台灣生命之窗慈善協會理事長李怡潔表示:「MV裡面的每個畫面,非常令人感觸,在意識清楚的情況下,『我知道,我正在失去』,而SMA患者最微小的夢想,僅是希望能自己刷牙、吃飯、照顧自己,不拖累家人。希望大眾能夠持續關懷SMA患者,為他們累積追尋夢想哩程的動力。」《只要我還在》公益歌曲MV觀看:《只要我還在》公益歌曲MV花絮連結: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DvBEVLeIAXlIWwiA1qU1keLsJJYHgUFD/view?usp=sharing
女師勾國三男夜奔七星潭 上演「魔女的條件花蓮版」…激情野戰3回合
花蓮一名已婚郭姓女子,在國中擔任代理教師時,被一名15歲國3男學生主動追求,答應交往,兩人在2018年8月到11月間,5度發生性關係,其中有3次還摸黑到花蓮知名景點七星潭海灘及涼亭打野戰。因老師提出分手,男生心情低落,遂將師生戀過程告訴輔導老師,事件因此曝光。法官考量是男學生主動追求、也是情侶關係,與外界認為「狼師」不同,因此將女老師判刑10月,予以緩刑3年。法庭上,郭女拿出男學生寫的情書,證明是男學生展開猛烈追求。法官認為,案發時間距男學生年滿之時不到半年,男學生的心智發展已達一定程度,認為本案與一般社會所稱,利用學生年幼仰慕師長,而逕為性交、猥褻的「狼師」有所不同,不過郭女坦承錯誤,對自己行為懊悔。2018年8月至9月間,郭女和阿漢2次在出租套房內發生關係,同年11月7日21點許,2人又於七星潭海灘及涼亭野戰,一個晚上總計發生3次關係。但之後兩人分手,全案因此曝光。法官審結,以郭女對於14以上未滿16歲的男子為性交,涉犯妨害性自主罪,共5罪,各處有期徒刑3個月,應執行有期徒刑10月。緩刑參年。緩刑期間付保護管束。全案仍可上訴。
台版宋仲基大吃生肉、高唱「喝喝用你煮的粥」 超噁「分屍情歌」被逼下架
長相酷似韓星宋仲基的台灣地下創作男歌手邵羽(SAWYER),最近新創一首名為《把你》的歌曲,這首歌曲調聽似輕快浪漫,但仔細一聽歌詞,前面雖然都是用「我好想把你…」當開頭,但後面都接上極為驚悚的「關在籠裡」、「藏在冰箱」、「埋在土裡」;甚至還出現「親親你的額頭喝喝用你煮的粥」,類似分屍烹食的內容,引發許多婦女團體大反彈,痛批根本是「分屍情歌」,要求歌曲下架。這首「把你」歌曲,曲調乍聽感覺輕柔,搭配主唱者邵羽清亮的嗓音,就像是一首網路上常聽到的清新小情歌。但這首歌之所以引發國內社會反彈,是因為歌詞內容非常驚悚,不但出現「埋在土裡」、「藏在冰箱」、「栓在家裡」等只有在戲劇或社會新聞才看到的情節;後段歌詞還寫道「親親你的額頭喝喝用你煮的粥」、「牽牽你冰冷的手 讓我溫柔地將它切下去吧 一人一半感情才不會散」,MV拍攝還搭配邵羽用刀子切生肉,大口吃下去的橋段,引發許多婦女團體大反彈。地下創作男歌手邵羽(SAWYER)的最新歌曲《把你》,歌詞暗喻分屍烹食的內容,他在拍攝MV時,還直接大吃生肉。(圖/翻攝臉書)由於《把你》這首歌曲,裡頭歌詞暗喻分屍烹食等類似殺人魔的橋段,國內許多團體與人士紛紛串連要抵制,要求網路管理員將歌曲下架、撤除。目前這首歌曲和MV,已被部分流行樂曲網站刪除,或被改列為私人影片觀賞;而邵羽本人,也對沒考量歌曲可能會對心智發展尚未成熟的聽眾,造成不良影響,致上歉意。
【舒心BAR】吳若權:助人 才是修行真正目的
當你能轉化自己的心境時,你就能夠轉化環境。當其他人看到你的修行忍辱和慈愛,所帶來的益處時,就會把這些修行帶入他們自己的生活中。修行,並不侷限於宗教。即使你沒有任何宗教信仰,或你並非佛教徒,只要回歸自己的內在,學習慈愛,美好的改變,就會在心中發生。參考佛教徒個人戒律的修行,還能夠培養忍辱和耐性。對大多數的人來說,這是一個緩慢而漸進的過程,但只要我們透過這些戒律的教導,不但能學會控制自己負面的情緒,也可以學習如何安慰與服務別人。這次跟你分享這本書《修行的第一堂課》,書中提到:人們都希望去除痛苦,擁有快樂,過有意義的生活。然而,紛亂的世局,總讓我們事與願違。如何藉由修行,離苦得樂,獲得真正的幸福呢?我為你整理出書中的三個重點,或許可以讓你找到有用的觀念與方法:一、轉化:追求內在改變這世界上,有兩種方法可以創造快樂。第一種:外在的快樂。藉由獲得更好的居住環境、更好的衣服、更好的朋友,從這些獲得中,去發覺某種特定程度的快樂和滿足;第二種:內在的快樂。這是要透過心智發展,所創造出來的快樂。然而,擁有外在的快樂時,若缺少內在的快樂,就無法持久。如果你的視野不夠寬廣,或心中有所欠缺,即使身處最華麗的環境裡,還是無法快樂。但是,如果你的內心是平靜的,那麼即使在最困難的處境裡,你也可以發覺快樂。單靠物質方面的進步,有時候可以解決某一個問題,但也會創造其他的問題。舉例來說,許多人可能獲得財富、擁有良好的教育,以及崇高的社會地位,但就是無法享有快樂。他們服用安眠藥,甚至因為壓力過大而染上酒癮。心的發展,通常需要依靠大量的內在因緣,而且必須依靠你自己努力,才能獲得;無法透過別人的努力,然後由你來收穫的,你必須靠自己發展出來。當你能轉化自己的心境時,你就能夠轉化環境。當其他人看到你的修行忍辱和慈愛,所帶來的益處時,就會把這些修行帶入他們自己的生活中。所以,我們要轉向內在,追求自己的改變。二、慈悲:深層戒律之鑰慈悲,是達到更深層戒律的鑰匙!一個真正關懷別人的持戒態度,也就是把對方看得比自己還要重要,這對他人和自己都是有幫助的。不論是暫時或長遠來看,這對任何人都沒有傷害。慈悲是無價的珍寶,我們要學會恆常關懷他人。如果你不能幫助別人,至少不要傷害他們。個人解脫的修行戒律,必須具備一種自我覺察,也就是避免身體、語言及意的行為,對其他人造成傷害。把他人放在自己之前,即使從自私的觀點來說,也是有用的。你想要快樂,而不要痛苦,如果你對別人表達仁慈、愛及尊敬,他們會同樣地回報你,如此一來,你的快樂就會增加。如果你對他人表達憤怒和仇恨,他們也會以同樣的方式回報你,那麼你就失去自己的快樂。因此,即使你要選擇自私,也應該要是有智慧的自私,以對待親近的方式,去對待他人。最終,這個方法,會製造更多的滿足、更大的快樂。因此,即使從自私的觀點來看,經由對別人的尊敬、對別人的服務,以及減低自我為中心,就會得到更好的結果。三、大願:承諾自己證悟即使你目前沒有辦法做到珍惜他人,超過珍惜自己的程度,至少要開始明白,忽視別人是不對的。我們有著人的身體,與身而為人的判斷力,如果只用在自私的目的,而不是為了他人,那麼我們就與動物無異。我們是高等的動物,必須依據更高的自我來行動。一旦你深刻地想要竭盡所能,解除痛苦,幫助眾生得到快樂,就得好好思考,究竟要如何才能做到?因此,為了幫助他人,你要有所準備。你必須去除心中的所有障礙,知道一切你所能知道的事。要引發他人的全部快樂,你自己必須先開悟。了解這一點,然後決定為他人尋求證悟,這就稱為:證悟的利他動機、或是菩提心。就像當年,釋迦牟尼溜出宮牆外,去體驗人生,他第一次看到一個病人、一位老人,以及一具屍體。由於深深感受到病、老及死亡的苦,他瞬間明白了世俗的生活,是沒有意義的。後來他受到幾位宗教修行者的啟發,嚮往一種可能更高、更有意義的心靈生活。這個時候,他決定逃離皇宮,遠離凡夫的生活,去追尋他的願景。我們也可以學習釋迦牟尼,懷抱最高證悟的大願,然後透過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和智慧功德的累積,為度眾生,願我成佛。透過這些力量,願我不是為幫助自己而成佛,而是為了服務一切眾生,幫助他們成佛。以願望形式,生起成佛的慈悲意願。用自己的身體、語言及意念,為無數他人的福祉,而努力、精進。以上分享的是,我閱讀完先覺出版《修行的第一堂課》這本書,所為你整理摘要的重點。邀請你上時報周刊網站留下意見,和我分享:你是否真正認識修行的動機、慈悲的意義?是不是也可以從此發願,為眾生而修行呢?《修行的第一堂課》書封(圖/先覺出版社提供)《修行的第一堂課》先覺出版本書分享日常修行的法門,指導讀者如何透過修行個人的解脫戒律、關懷他人的戒律、專注的禪定以及智慧,打開心扉、避免傷害,並去除心中的障礙。———————————————吳若權的幸福書房: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gx3BZdsZi_BlT-Ub6R58eg
新北首創「婦女藥物濫用醫療支持方案」可補助4萬餘元
【記者/黃福其】新北市政府22日表示,為避免藥癮孕婦造成胎兒神經系統損傷及心智發展遲緩,全國首創推出「藥物濫用婦女醫療支持服務方案」,從產前、孕期到產後新生兒照護,市府都提供協助,每位婦女最高補助4萬餘元,盼降低產下「毒寶寶」的風險。衛生局長陳潤秋舉例說,有藥癮的「小惠」因先前施用海洛英與安非他命,懷第一胎時嬰兒不幸夭折,生下第二胎後曾多次懷孕,都不幸流產,後來接受衛生局「藥物濫用婦女醫療支持服務」,今年初終於產下第三胎,目前健康狀況良好。她說,藥物濫用婦女醫療支持服務包括懷孕前的避孕方式指導,例如安裝避孕器及結紮手術;懷孕中期包括唐氏症、頸部透明帶超音波、高層次超音波、X染色體脆折症、脊椎性肌肉萎縮症等產檢補助,以及產後母嬰醫療照護與傳染病防治等,每位婦女最高補助4萬餘元。衛生局統計,至今年6月底止,全市追蹤關懷的藥物濫用婦女共648人,去年9月起推動「藥物濫用婦女醫療支持方案」至今,各管道共轉介20名個案,但僅9位接受服務方案,其餘都不願意。但臨床上濫用藥物的孕婦可能造成胎死腹中、早產,或胎兒先天性異常、畸形、生長遲緩、學習障礙及新生兒戒斷症候群等,藥物濫用婦女只要願意接受治療,永遠都不嫌晚。看更多↓↓反送中持續抗議 14K參一腳痛毆民眾俄轟炸機闖南韓領空 南韓戰機開火示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