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智能量
」舒心BAR/吳若權:克服拖延 活得更輕鬆
停止浪費生命,對付時間小偷!和自己的心念直球對決,拋開煩惱與憂慮。透過練習「正念冥想」,專注於呼吸、並開放覺知。給大腦一次重新翱翔的機會。管理時間,就是管理生命!你認為生命有多寶貴,時間就有多寶貴。有句古老的話:「時間,就是金錢!」但來到現代人生,時間已經遠比金錢更為珍貴。缺錢的時候,可以賺錢;沒時間的時候,還真的一點辦法都沒有。就像你延遲一分鐘才趕到高鐵月台,但列車已經開走。就算支付十倍價錢,也無法回到那班稱之為時間的列車上。《為什麼事情明明很多卻不想做?》表面上告訴你如何揮別情緒倦怠、克服心理拖延,做好「時間管理」,但這本書不只探討「時間管理」,有更多的篇章在講的是,靈性方面的課題。書中提到:為什麼工作堆積如山,總到死線前才熬夜趕工?其實問題不是時間不夠,而是因為你沒有消除「拖延不做」的壞念頭!人生最大的拖延,不只是工作的進度,或日常的計畫,而是耽誤對自我生命靈性價值的追求。善用正念 管理人生大部分的人,多數時候,都不會真正去關注當下。相反地,只是一直重複過去的錯誤,或不斷盼望未來,繼續做著白日夢、進行各種計畫,或是焦慮地等待事情發生。這種模式不斷重複,就無法覺察到習慣性拖延,對人生造成的影響。訓練自己時時刻刻意識到,你在逃避什麼、不經意地拖延哪些事,你就可辨別自己什麼時候、會拖延哪些該做的事。你必須清除腦中凌亂的思緒和擔憂,因為這些念頭,會讓你的大腦變得混亂。正念,就是指覺察自身當下的狀態。雖然正念源自於佛教,但目前已經成為西方一種主流的實踐方法。由於這種做法,對身心健康十分有益,它也受到廣泛研究,並已證明極具效果。每當展開新的一天或一項新工作,你可以先去了解,自己想要達到什麼樣的結果。根據這個目標,制定一套計畫與執行細節,讓自己知道,每一項任務都邁出一步,朝向目標前進。提防大腦 成為慣竊這個過程中,你還必須要提防幾個「時間的小偷」,他們可能會在你疏於防備時,偷走你的時間。例如,冗長的會議、無意識的滑手機、回覆電子郵件,都是很巨大的「時間小偷」,你必須很有警覺性地控制時間,像設定鬧鐘那樣限時截止,主動喊停!你一定要控制它,不是任由它來控制你。此外,還要留意你的大腦,它可以說是最強的時間小偷!大腦是一個很神奇的工具,可以用來創作交響樂、打造外太空探測器、開創振奮人心的新業務,也可以在手機上看好幾小時抖音,不但毫無生產力、更說不上有實際的娛樂效果,只是殺時間。我們該怎麼做,才能讓大腦專注於自己想要完成的任務,而不是把寶貴的時間浪費在跟人生目標無關的事物上,讓自己整天漫無目的、無意義地瞎忙呢?由於每個人的意志力都是有限的,當意志力耗盡之後,大腦就會想休息,到處遊蕩一下。所以,首要任務就是:先認知自己的意志力是有限的,才能把注意力集中在最困難、和最重要的任務上。例如,如果你的專注力,最巔峰的時段是在早上,你就可以把最困難的任務,安排在早上,把比較沒有難度的工作,留在下午。工作之餘,專注力變差的時候,瀏覽幾分鐘有趣的媒體內容、偶爾看一下搞笑影片,就變得無可厚非。重點是,你必須設定好,讓大腦休息的時間,一旦充電好,就可以重新回到你的目標上。要是你沒有定時休息,大腦就會決定自行放假。也就是說,當你真正需要用腦的時候,它就不會靈光了。我們一天就只有這麼多的腦力和注意力。因此一天中要有短暫的休息,晚上和周末則要抽出時間讓自己充電,好讓頭腦保持清醒!透過冥想 提升專注現代人之所以難以集中注意力,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不肯讓大腦適當運作,導致大腦累癱了。我們沒有專注於手頭上的單一工作,反而一心多用,還被信件、電視、科技產品等各種干擾包圍,這些東西爭奪著每個人內在的心智能量。因為填塞了太多外來的工作和資訊,大腦就像一隻被剪掉羽毛的鳥,無法順利飛行。因此,我們要學習停止一心多用,透過練習「正念冥想」專注於呼吸、以及「開放覺知」讓自己放鬆,以便於快速聚焦於單一工作,給大腦一次重新翱翔的機會。以上跟你分享的是,由商周出版《為什麼事情明明很多卻不想做?》,我所為你整理摘要的重點。邀請你上《時報周刊》臉書留下意見, 和我分享:你是不是有勇氣與智慧,面對自己人生真正的追求,從此不再拖延怠惰呢?請你留言跟大家一起討論喔。《為什麼事情明明很多卻不想做?》書封(圖/商周出版提供)《為什麼事情明明很多卻不想做?》自我激勵的喊話、過於深奧的理論,都不足以克服怠惰。本書提供一套系統性的方法,幫助讀者有步驟、有計畫地, 重新改變習慣,徹底根治拖延問題。———————————————吳若權的幸福書房: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gx3BZdsZi_BlT-Ub6R58eg
舒心BAR/吳若權:鍛鍊心智 預見成功!
鍛鍊心智能量,正如鍛鍊身體肌肉一樣,需要時間與努力。你對心智所付出的努力愈多,顯於外的成果就愈豐碩。你認為,一場比賽的勝算,有多少的比例,是來自心理層面?關於這個問題,《心像練習》這本書,提供了一個可能令你感到驚訝的解答:一場比賽,有百分之九十的勝負,取決於一半的心理層面。換句話說,當能力達到一定水準之後,「運用心智」就會變得跟技術、或體能一樣重要,至少兩者在影響勝敗的程度上,其實是不相上下的。很多研究已經證明:心智訓練不僅可以幫助一個人的表現更上一層樓、提升生產力,還可以使心情更愉悅。無論人和年齡,從事何種領域的活動,你都能學習更有效地運用自己的心智,獲得更好的成就。你能夠學習保持專心,學會處理逆境,在陷入瓶頸的時候,繼續保持向前邁進的動能,讓自己不會被挫折干擾。你將會很有動力地追尋你的夢想,持續完成生活的目標。鍛鍊心智能量,正如鍛鍊身體肌肉一樣,需要時間與努力。你對心智所付出的努力越多,顯於外的成果就越豐碩。以下摘要《心像練習》書中的三個重點,希望可以幫助你,運用心智的訓練,增加自己實現夢想的成功機率。一、預見成功,創造優勢運動心理學之所以被稱為「成功的科學」,是因為他研究成功人士的行為,很多部分是來自心理的預演與想像的價值。有數十項以上的研究都證明:心理預演,確實很有威力。如果把二十名程度相當的運動員分為兩組,讓其中一組進行心智訓練,一段時間之後,受過訓練者的表現,會勝過沒受訓練者。這就是所謂的心智優勢。另一項有趣的研究,是以大學籃球選手為對象,連續進行三個月。第一組每天罰球一小時,另一組每天想像罰球,第三組則每天投籃三十分鐘,並花三十分鐘,去想像籃球從罰球線穿過籃框的情景。研究結束時,你認為哪一組的罰球命中率提高最多?你可能已經猜到,答案是:第三組辦到了。心智的想像,在精準度上的影響,跟投籃本身一樣大。熱情投入與心智優勢是取勝的關鍵。為了獲得心智上的優勢,請試著建立你自己的「心智修練所」。就算身體疲憊或受傷,你一樣能進行心智修練。盡可能讓你的心像生動、清晰。要看見你自己克服錯誤,想像自己能得心應手。運動心理學,其實就是一門研究與幫助人們可以獲得成功的科學。套用於人生的各種領域,都是適用的,因為所有的自信,都來自於「你知道自己的精神與心智,都已經做好萬全的準備」。二、力求進步,不求完美「目標設定」是「個人成長」與「頂尖表現」最重要的一項技能。目設定標時,應該是要有挑戰性,但符合現實的,也就是有機會被實現的。關鍵就在於,要把目標設定在正確的水準,既不太低也不太高。一個好的目標應該要夠高,以激發我們努力,但又要足夠務實,以提供實現的堅定希望。朝向目標前進時,要力求進步,而不是追求完美。害怕失敗的背後,隱藏著一種完美主義的心理。而過度追求完美,將導致嚴重的拖延。因為不做任何事,就不會失敗。這是一種抑制,也是自我挫敗的惡性循環。恐懼,使人不敢冒險。但你一定也聽說過這句話:「最大的風險,在於不願意承擔風險。」體育界還有一個說法:「害怕失敗,就會助長失敗。」如果你是抱著「害怕失敗」的心態去努力,而不是為了「追求成功」而打拼,不但會事倍功半,更可能會與成功失之交臂。三、釐清動機,正向積極付出努力的同時,你要不斷問自己,是因為「害怕失敗」、或為了「追求成功」,才這麼拚命?你心中也有燃燒的熱情嗎?你有使命嗎?你的動機從何而來?如果是對失敗的恐懼,那就讓它消失。最好的動機是「想要」的力量,即達成目標會讓你驕傲的願望。「動機」這個詞彙,來自拉丁語,意思是「去行動」。運動員有兩種行動方式,一種是去追尋樂趣,這是一種至高無上的獎勵;另一種則是避免痛苦,這就是一種無形的懲罰了。動機,可以是對成功的渴望,也可以是對失敗的恐懼。兩者的本質非常不同,你必須小心翼翼檢視自己的內在動機。在檢視動機的同時,你可以建立堅定的信念。信念,是一種心態或心理習慣,讓我們對某人或某事,存在信任或信心。信念會驅動行為,而行為會影響我們做任何事的表現。在心理學中,「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是指對自己有能力獲勝的信念。雖然光只是相信自己,並不見得就代表你一定百戰百勝。但是,相信自己,能幫助你把自己放在勝利的位置上。從現在開始,請你就相信這句話吧:自己是最棒的!我沒有要你催眠自己,因為我知道:至少在某個領域,你確實是!以上跟你分享的是,由一起來出版的《心像練習》這本書,我特別為你所整理摘要的重點。邀請你上《時報周刊》臉書留下意見,和我分享:你對於心像練習所能帶來的成功機會,是不是更有信心了?或是你還有哪些不同看法,都歡迎你留言跟大家一起討論喔。《心像練習》書封(圖/一起來出版提供)《心像練習》一起來出版本書闡述頂尖的選手,除了透過密集的訓練增強實力之外,還會花一半的時間鍛鍊心智,在腦中預演極度真實的場景,讓自己在獲勝之前就清楚「看見」成功。———————————————吳若權的幸福書房: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gx3BZdsZi_BlT-Ub6R58eg
舒心BAR/吳若權:不費力的靜心法則
心智的能量水準,和你有多少念頭有關。念頭愈多,能量愈低;念頭愈少;能量愈高。因此你要處於當下,不被過去制約,停止渴求,才能找回自己。這次要分享給你的這本書《生命力!解鎖人生密碼》,內容乍看之下,也許你會覺得這些想法很創新,或是很顛覆,跟你最近幾年學習的靈性功課不太相同,但其實這是最回歸傳統,也更為簡易可行的一套系統。以下摘要的書中的三個觀點,都可能會讓你有類似的反應,一開始的時候會覺得有點詫異,心裡的反應是:「啊,怎麼會是這樣啦!」但是你稍微吸收一下,體驗之後,就會覺得超有價值的。一、 別再努力了,心智要你休息。鍛鍊身體和靈性學習,雖然是殊途同歸,都希望可以得到更接近原廠設定的自己,但兩者的過程卻是完全不同的方向。以身體為例:身體要發揮效率,並且有好的表現,就必須花費力氣,盡量去活動。你的身體本就應該活動,而且身體,也會因為你善用它來活動,而變得更強壯,這就是身體要達到最佳運作狀態的規則。但鍛鍊心智的原則,卻恰好相反!就心智功能而言,包括:感知、理智和記憶,是要你愈放鬆、愈沉靜、愈不費力,才能夠達到顛峰運作的狀態喔。換句話說,你花愈多時間在思考、煩惱、規畫和制定策略,你的理智跟感知就會變得愈不敏銳、愈不集中、愈不清明。也就是說,當心智過度運轉、喋喋不休,它的表現就會變差。你的心智功能,會因為過度運轉,而無法處於最佳狀態,然後你就會變得混亂又健忘。這就是為什麼你會開始丟了車鑰匙、忘記約會、腸枯思竭、做決定時變得猶豫不決。生活的壓力,來自心智超量、超時的工作。尤其,當壓力發展成為慢性,就會完全損害你的記憶力。因此你要學會徹底放下,少花一點力氣,少一點活動。當你心中的念頭愈少,心就愈能活在當下,盡其所能地覺知、判斷、專注、感受、清晰、規劃、創造;心智的活動愈少,心智的功能就愈接近理想。心智的能量水準,和你有多少念頭,有直接的關聯。念頭愈多,能量愈低;念頭愈少;能量愈高。心智健康的最大關鍵,就是:不費力!沒錯,不費力氣嘗試、不固執堅持,心智才得以強壯。二、 正念有陷阱,放鬆才能靜心。鍛鍊心智,最需要的是休息與放鬆。而可以達到休息與放鬆的方法是:靜心。現今西方社會最流行的靜心技巧之一,就是我們常聽說的「正念」。但作者認為:大多數的人,在接觸「正念」之前,從來就沒有被訓練過,要如何處理心智不間斷的活動,也從來沒有學過如何放鬆。這時候接觸「正念」,很可能會讓心智沒辦法好好休息。「正念」是透過「專注」及「監視」念頭,來訓練你的「專注肌肉」,這麼做有它的價值,但你必須要到等你比較進階的程度之後,才能夠真正地達到冷靜與平靜。當今西方流行倡導的「正念」,要讓自己,在一開始的時候,就做到「專注」「不批判」,作者認為這是有門檻的。她說,印度古老吠陀傳統,強調的是:不費力的靜心法,可以讓心智更容易靜下來休息,而且幾乎是馬上見效。在吠陀傳統中,靜心的定義是:尋求「在休息中保持機敏」的狀態。靜心與維持注意力無關,而是要放掉你的注意力,讓你的心可以放鬆,思緒自然變得輕鬆,然後自然而然地,就能夠達到專注而清晰。三、 停止渴求吧,才能找回自己。你可能也聽說過,類似的實例:當一個女生,終於放下她找尋愛侶的需求,決定享受屬於自己的人生,結果一個月後,突然在咖啡廳遇到這一生的摯愛對象;一對夫婦想要擁有自己的孩子,但是很努力地試了好幾年,都無法受孕,當他們放下這個渴求,可以盡情享受兩人世界的時候,結果竟然就懷孕了。這是因為在心智層次上,渴求會讓你的眼光狹隘,它會讓你的注意力放在固著的目標、還有固著的達成方法。欲望使你盲目,讓你無法看見其他任何目標或做事的方法;渴求讓你被羈絆,不只羈絆你所尋求的成果,也會羈絆你其它達到成果的方法。如果你過度專注於自以為正確的道路上,很容易忽略對其他的事物保持開放,當有什麼阻礙了你,整個身心系統,就立刻切換到攻擊模式,你開始對挫折反應過度,因為你不知道要怎麼改變方向。處於渴求狀態之下的心智,會固執地拒絕去走不一樣的路,它會說:「我知道自己要什麼,也知道要做什麼才能得到它。」但它忽略了另一個事實:條條大路通羅馬!若想要成功追求你想要的事物,你必須保持開放。過度渴求正在阻礙原本可以達成的目標。當你的心,困在渴望之中,你很容易埋葬你的真誠、以及你的本性。如果能夠保持開放,就會比較沒有防衛心,而且比較能夠享受樂趣。以上分享的是,我閱讀完方智出版《生命力!解鎖人生密碼》這本書,特別為你所整理摘要的重點。邀請你上《時報周刊》臉書留下意見,並且和我分享:你是不是可以放下你對渴求的執著,找回自己的初衷?《生命力!解鎖人生密碼》書封(圖/方智出版提供)《生命力!解鎖人生密碼》作者羅詩莉‧帕特爾(RajshreePatel),原是美國聯邦檢察官,自從學習印度古老吠陀傳統智慧後,改變自己的跑道,也透過分享靈性課題,改變很多人的人生。———————————————吳若權的幸福書房: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gx3BZdsZi_BlT-Ub6R58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