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率
」 健康 猝死 心血管疾病 運動 超慢跑婦人腹脹、腹痛!檢查竟是「憂鬱症」惹禍 微電流刺激療法有效改善不適
55歲王太太曾因壓力大失眠而至診所就診,雖病況在使用安眠藥後有所改善,但久而久之也變得相當依賴安眠藥物,甚至需要吃到三級管制藥才能入睡。原本喜歡健行的她變得懶懶的,整天待在家中不愛動、也不愛吃,體型日益消瘦。直至3年前突然間歇性腹脹和腹痛至醫院掛急診,經消化內科檢查卻只有輕微發炎,於是會診精神醫學科進一步評估,才發現真正的問題所在。憂鬱症復發合併安眠藥物依賴 調整藥物後恢復活力安南醫院精神醫學科醫師陳威任說明,經過一系列評估及自律神經檢測,發現王太太有相當高機率是憂鬱症復發合併安眠藥物依賴,因此調整藥物並逐步減少安眠藥劑量。經過大約2個多月的調整,王太太已經沒有身體不舒服的症狀;後續再經過10個月的治療,終於將三級管制藥物也完全戒除,協助她恢復過去的活力。經顱微電流刺激治療 大幅改善焦慮症狀然而,這樣的治療持續1年後,王太太又面臨了新的挑戰:目前的用藥雖有助於改善狀況,卻導致食慾增加、體重上升,使原本過瘦的身形變得臃腫。為避免將藥物調整後,又促使焦慮症狀復發或其他副作用,陳威任醫師於今年初建議她嘗試「經顱微電流刺激治療」(crani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CES),再搭配簡化的藥物輔助,大約3週便大幅度改善焦慮症狀,其後2個月左右的治療期間,藉由CES搭配冥想正念的方式,焦慮症狀幾乎消失,專注度也顯著提升。CES副作用低 但非適用所有焦慮症患者陳威任醫師表示,醫學的進展很快,有越來越多針對身心的儀器檢測與治療都經臨床驗證有效,以CES為例,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已核准超過35年,在台灣也是經衛福部核准之醫療器材,主要適應症除了焦慮、失眠外,還有慢性疼痛。其原理是使用微安培電流量,刺激使用者分泌調節安定神經的傳導物質,進而達到放鬆、減輕壓力,連帶改善生活品質,且跟藥物比起來,副作用極低。不過, CES並非適用所有具焦慮症狀的患者,像是戴心率節律器的患者及孕婦就不建議使用。找出失眠根本原因 擅自用藥恐害病情更嚴重陳威任醫師指出,像王太太這樣的例子是精神醫學科常見的門診日常,尤其年紀大的長輩有許多身體不舒服之抱怨,常常隱含著情緒症狀在其中,很容易發展成憂鬱症。另外,長輩容易聽信親友建議,或本身主觀認為「自己不是憂鬱症,只是失眠小問題而已」而自行調整藥物,結果安眠藥物越吃越重,效果卻越來越差,還可能伴隨記憶力衰退、走路不穩易跌倒等後遺症。他強調,安眠藥物不是不能用,而是需要合理的使用,以及找出失眠的根本原因,並有意識地配合醫師做藥物調減,才是長久之道。
徠卡技術首次下放!小米14T系列正式登場 關機也能刷一卡通
小米於27日舉辦新品發布會,會中公布了Xiaomi 14T系列手機,分別是Xiaomi 14T Pro與Xiaomi 14T。這次Xiaomi 14T系列手機除了是首度引入與徠卡聯手打造的Summilux移動光學鏡頭的T系列手機外,手機本身還將iPASS一卡通虛擬卡整合至Google錢包,就連關機也能夠使用。而如果是慣用悠遊卡的用戶也別擔心,這次小米推出的Xiaomi手環9 NFC,是有內建「SuperCard超級悠遊卡」的「小米行動悠遊卡」服務的喔。(圖/台灣小米提供)Xiaomi 14TXiaomi 14T配備6.67吋的1.5K AMOLED螢幕,解析度為2712x1220,提供446ppi像素密度。螢幕具備最高144Hz的更新率,並支援4000nits的峰值亮度,同時還支援3,840Hz PWM調光技術。Xiaomi 14T全色系。(圖/廖梓翔攝)處理器部分是採用MediaTek Dimensity 8300-Ultra處理器,採用4nm製程,擁有1個Cortex-A715核心,主頻可達3.35GHz,另外還有3個3.2GHz的Cortex-A715核心和4個2.2GHz的Cortex-A510核心。GPU部分則為Arm Mali-G615 MC6。Xiaomi 14T。(圖/廖梓翔攝)在相機部分,Xiaomi 14T主鏡頭是5000萬像素、Sony IMX906感光元件光圈f/1.7的主鏡頭,等效焦距是23mm。長焦鏡頭則為是5000萬像素,光圈f/1.9光圈,等效焦距為50mm的長焦鏡頭。超廣角鏡頭部分,則是1200萬像素、等校焦距為15mm、光圈f/2.2的超廣角鏡頭。除此之外,Xiaomi 14T提供23mm、35mm、50mm 和 75mm的焦段選擇,滿足各種景深需求。前置鏡頭部分,Xiaomi 14T前鏡頭是3200萬像素,f/2.0光圈,焦距是25mm。(圖/廖梓翔攝)Xiaomi 14T ProXiaomi 14T Pro內建MediaTek Dimensity 9300+處理器,採用4nm製程,具備超強的效能表現。該處理器擁有1個Cortex-X4核心,主頻可達3.4GHz,以及3個2.85GHz的Cortex-X4核心和4個2.0GHz的Cortex-A720核心,配合強大的Immortalis-G720 MC12 GPU,提升遊戲和影像處理能力。Xiaomi 14T Pro全色系。(圖/廖梓翔攝)螢幕部分,Xiaomi 14T Pro與Xiaomi 14T相同,採用6.67吋的1.5K AMOLED螢幕,解析度為2712x 1220,提供446ppi像素密度。螢幕具備最高144Hz的更新率,並支援4000nits的峰值亮度,同時還支援3,840Hz PWM調光技術。Xiaomi 14T Pro。(圖/廖梓翔攝)在攝影部分,Xiaomi 14T Pro的主鏡頭是5000萬像素,光影獵人900感光元件,並且具備f/1.6的大光圈。長焦鏡頭部分5000萬像素鏡頭,超廣角鏡頭為1200萬畫素、光圈f/2.2。除此之外,Xiaomi 14T Pro還提供23mm、35mm、60mm和75mm的焦段選擇。前置鏡頭部分,Xiaomi 14T Pro前鏡頭是3200萬像素,f/2.0光圈,焦距是25mm。這部分設計與Xiaomi 14T相同。Xiaomi 14T Pro。(圖/廖梓翔攝)iPASS一卡通與Google錢包Xiaomi 14T系列這次最大的亮點,除了該系列首次引入徠卡技術外,同時也是首次支援iPASS一卡通的虛擬卡功能。這項整合的是透過Google Pay來實現無縫支付,不需要實體卡片即可完成大眾交通支付,如搭乘捷運、YouBike等。同時,用戶還可以線上儲值、設置自動加值,甚至購買定期票。(圖/廖梓翔攝)而實際測試的情況下,發現即便是手機維持在關機狀態,iPASS一卡通虛擬卡還是能正常地與機器進行感應,不用擔心手機沒電就沒錢可用了喔!(圖/廖梓翔攝)被AI強化的攝影功能在Xiaomi 14T系列中,搭載Xiaomi AISP計算攝影平台,該平台結合了多種AI算法來增強影像效果,其中包含FusionLM、ColorLM、ToneLM、PortraitLM,這些算法可以在拍攝過程中自動調整顏色、光線、動態範圍,提升照片的清晰度和色彩表現,讓照片看起來更自然且富有層次感。而在實際測試中,在昏暗的場景中如果切使用一般模式拍照,整個畫面就會非常黯淡,就連人臉也看不清楚。一般模式作品。(圖/廖梓翔攝)而夜景模式雖然能讓整個模特兒看得非常清楚,但是相對的,畫面中比較高光的部分也會整個爆掉。夜景模式作品。(圖/廖梓翔攝)但如果是AI加持下的人像模式,雖然整體畫面並不如夜景模式清晰,但模特兒還是顯示得非常清楚,而且整體光線調整與畫質細節相對自然。AI人像模式作品。(圖/廖梓翔攝)Xiaomi手環9 NFC硬體方面,Xiaomi手環9 NFC配備一塊AMOLED觸控螢幕,解析度達到192x490像素,亮度可達1200 nits,在戶外強光下也能清楚看到螢幕內容。手環的外殼材質為鋁合金,具有5ATM防水等級,適合日常活動甚至游泳等場景使用。電池容量為233mAh,充電時間約為1小時,官方宣稱通常使用可達21天以上。(圖/廖梓翔攝)在健康管理方面,Xiaomi手環9 NFC搭載心率監測和血氧監測功能,幫助用戶隨時追蹤心率變化與血氧濃度。此外,它還支援睡眠分析,能夠監測使用者的睡眠品質,為日常健康提供參考資料。除此之外,Xiaomi手環9 NFC還新增了悠遊卡功能,是本次升級的最大亮點。Xiaomi手環9 NFC支援悠遊卡的所有功能,用戶可以透過手環進行交通支付和日常購物,無需再攜帶實體卡片。(圖/廖梓翔攝)如透過「小米行動悠遊卡」服務,手環可以輕鬆刷卡搭乘捷運、巴士,甚至租借YouBike,為日常交通帶來便利。配合Easy Wallet 悠遊付APP,用戶可以線上加值並購買定期票,確保交通卡餘額充足。(圖/台灣小米提供)上市日期與價格目前Xiaomi 14 T系列和小米手環 9 NFC已在27日正式上市,其中Xiaomi 14T 12GB RAM+512GB ROM的售價為新台幣14,999元。Xiaomi 14T系列手機外型十分接近,差別在Xiaomi 14T的背面邊框是直線設計。(圖/廖梓翔攝)而Xiaomi 14T Pro中,12GB RAM+512GB ROM版本的價格微新台幣17,999元;12GB RAM+1TB ROM版的售價則是新台幣19,999元。Xiaomi 14T Pro的背面邊框則是帶有圓弧線條設計。(圖/廖梓翔攝)而搭載悠遊卡功能的小米手環9 NFC價格為新台幣1,395元。
張惠妹大巨蛋開唱日期曝光 12月連唱五場跨年
震撼彈!天后張惠妹(aMEI)確定大巨蛋開唱,今(12日)張惠妹社群無預警出現一幅大紅色主視覺,從小方塊裡的剪影,看得出是「妹神」張惠妹的神秘側顏,圖中的她輕閉雙眼,但順著垂眼之處往下一探,視線陸續掃過「台北大巨蛋」、再到「ASMR Maxxx」至此已讓普天下粉絲眼睛一亮、心率爆表,沒想到還來不及尖叫,aMei眼波垂眸的最下方居然出現一排「流量密碼」,讓人驚聲尖叫「天兒啊~」,這排神秘數字「2024 DEC 21 22 28 29 31 」直接破梗。張惠妹正式宣告《2024 aMEI 張惠妹 ASMR max 演唱會》將返場台北大巨蛋,成為台北大巨蛋首位跨年檔期的超級天后,官方並將這場破蛋五連霸的台北站,特別冠以「ASMR Maxxx」以茲紀念,將Max字尾變為triple X,象徵是Max的極限最高級,將於12/21起至跨年夜,一共舉辦五場 國泰世華銀行《ASMR Maxxx @Taipei Dome 世界巡迴演唱會》慶祝妹神敲響大巨蛋成功,成為華語樂壇2024年度最壓軸盛事。大巨蛋演唱會日期曝光,張惠妹在社群寫下「2024 DEC 21 22 28 29 31 」直接破梗。(圖/聲動娛樂提供)張惠妹自2022年於台北小巨蛋引爆《aMEI ASMR世界巡迴演唱會》一連12場,翌年移師高雄漢神巨蛋續嗨10場,再破自己巡演紀錄,期間遠征倫敦、拉斯維加斯、大西洋城、芝加哥、新加坡、吉隆坡、墨爾本、雪梨各城,並二度插旗日本武道館等指標性場館,一巡共55場,成為華人樂壇至高無上的娛樂盛宴,特別值得一提地是,自高雄站起始,就升格「狂歡版ASMR」,『禁止跳動』全面解禁,更是讓演唱會無拘無束、瘋狂到爆。而這套《aMEI ASMR世界巡迴演唱會》更於今年升級為戶外體育場等級,節目、硬體、舞美皆大幅度進化,而新版的《2024 aMEI ASMR max演唱會》每場為4萬人起跳,她上週甫於可容納8萬人的上海體育場一開兩場,皆座無虛席、一票難求,這也是在音樂世界勇於求新求變、不斷超越自我的「妹神」張惠妹,最讓世人AMeiZING之處,而今天曝光的主視覺坦率加碼五日期彩蛋,也像極獅子座天后熱情、霸氣又大方的性格,令粉絲迫不及待與aMEI相遇台北大巨蛋,共同擦出不可思議的驚奇火花,敬請粉絲朋友手刀預備備,近日待一切完善,將盛大公布相關售票訊息,敬請期待。
運動後喝冰水傷身體? 營養師揭4大好處
天氣炎熱,時常聽到運動後,若要補充水分,不能喝冰水。對此,好食課Oliver楊哲雄營養師表示,不少人運動完怕喝冰水會傷身體,只喝溫開水,其實目前並沒有足夠的證據能說喝冰水會傷身,相反地,運動喝冰水可是有不少好處。運動喝冰水好處:1提升運動耐力:幫助身體冷卻,減輕過熱疲勞。2延緩核心溫度升高:長時間處於高溫下,運動量過大,容易導致核心溫度升高,而有中暑風險,因此運動後適度喝冰水,反而可避免體內溫度升高造成身體「當機」。3降低心臟負擔:降低心率,減少心肌收縮次數。4增加補水意願:冰水適口性佳,可增加補水次數。楊哲雄也說若擔心不適或嗆到,有3個飲水建議:1提前退冰。2慢慢喝,不要過急或太大口以避免嗆到。3少量多次補充。若為心臟或腦血管疾病患者,切記不可一次大量飲用冰水,需分多次適量補充。
專家曝「超慢跑」7大好處! 不過「4族群不適合」多加留意
近年來非常流行「超慢跑」,你跟上了嗎?超慢跑是一種低強度、步伐小、速度非常慢的跑步運動。在這種運動中,你可以保持微笑、輕鬆聊天,甚至唱歌,所以也被稱為「微笑慢跑」,是能夠輕鬆上手的健康活動,但到底該怎麼跑,你知道嗎?此外,超慢跑真的有這麼好嗎?來聽聽專家怎麼說。超慢跑的好處台灣健身運動醫學推廣協會理事長陳俊忠教授表示,超慢跑是一種受歡迎的有氧運動,特點在於高效能、低強度,適合各種年齡層,甚至連膝蓋不好的人也可以進行。以下是超慢跑的好處:有氧運動提升全身健康:強化心肺功能與呼吸、改善血糖問題、保持肌肉量、促進循環和代謝。鍛練全身各部位肌肉:特別訓練慢肌纖維,能有效提高身體的耐力和健康狀況。輕鬆減肥燃脂:超慢跑雖然速度慢,但能有效消耗能量,能量消耗比走路多了2.5倍,達到燃燒脂肪的效果,但不容易疲勞或造成運動傷害。不傷膝蓋:超慢跑步幅小、動作輕,避免了足底筋膜炎等問題,不會對膝蓋造成過度壓力,適合各年齡層。穩定血糖:特別適合飯後20分鐘的運動,有助於穩定血糖。改善肝功能:適度運動有助於改善肝臟血液循環。不用出門、不用器材、不受時間與地點限制:隨時隨地都可以運動,最適合長輩或時間有限制的人。你可以在室內(不管是在家還是辦公室)原地跑,也可以到室外跑,甚至邊跑步邊聊天,增進情感交流。不需要特別的裝備,入門門檻低,只要一雙運動鞋與計時器,就可開始超慢跑。超慢跑的建議速度超慢跑的速度比一般的慢跑還要慢,陳俊忠指出,建議的速度是每小時4~6公里,相當於用10~15分鐘跑完1公里,或是每分鐘踏180步的頻率,比健走的速度稍快一些,可以保持自然呼吸,是輕鬆而有效的運動方式。超慢跑一次要跑多久?依據美國心臟醫學會建議,超慢跑的運動效果最好的時間是30~50分鐘,但因人而異,可以根據個人狀況調整:初學者:建議每天跑10~15分鐘,然後逐漸增加運動時間。有運動習慣者:每次跑30分鐘,甚至可以增加到60分鐘,目標是每週至少達到180分鐘的運動時間。想要瘦身:建議每天至少超慢跑30分鐘,隨著功力增加,時速可以逐漸加快到7公里。超慢跑講求持續度,記得先從輕鬆的節奏開始,逐漸增加距離和時間,循序漸進、持之以恆,隨著體力的增加,慢慢提高運動強度,以獲得更好的健康益處。正確的跑姿與訣竅陳俊忠強調,超慢跑的正確跑姿是成功的關鍵,以下是正確姿勢建議與訣竅:保持背部挺直:避免含胸駝背。稍微抬起下巴:眼睛看著水平前方,保持自然呼吸。手臂自然擺動:雙手手臂稍微彎曲,大約維持在髂骨上方,隨身體自然擺動。前腳掌先著地,腳跟再落地:重心放在前腳掌,而不是後跟,有助於減輕對關節及膝蓋的壓力。不可以只讓前足著地,變成墊腳跑,因為這樣會造成腳踝和小腿緊繃、痠痛,甚至產生足底筋膜炎的狀況。避免用力踏地:超慢跑的目的是讓心率處於最大心率的60%左右,有燃燒脂肪的效果,同時不會超出心臟的負荷。保持膝蓋微彎:如注音符號ㄍ字型,有助於增加膝蓋的緩衝力、減輕膝蓋負擔。步伐要小,步頻要快:保持每分鐘180步的節奏,可以搭配節拍器的韻律感,使用手機下載節拍器App,調整為180 bpm,選擇2拍,跟著節拍器跑,就很容易掌握節奏。記住「不痠、不痛、不硬(肌肉不會僵硬)、不喘」的原則,超慢跑時保持自然呼吸、微笑的步調,避免過快的速度造成肌肉疲勞和不適感。超慢跑的注意事項超慢跑對關節相對較安全,因為它是一種低強度的運動,以下是一些關於超慢跑對關節的注意事項:低衝擊性:超慢跑的步伐較小,不像高速跑步或激烈運動,會對關節造成過大的衝擊。肌肉支持:超慢跑有助於增強肌肉,特別是腿部和核心肌肉,這有助於支持關節。適度運動:保持適度的運動量,不要過度,以免對關節造成壓力。選擇適合的地面:選擇較軟的地面,例如草地或跑步機,在室內也可以舖瑜伽墊原地超慢跑,以減少對關節的壓力。適當的鞋子:穿著適合的運動鞋,提供足夠的緩衝和支持。哪些人適合超慢跑?根據美國運動醫學會的指引,超慢跑適合以下人群:運動能力低下的民眾:即使是肥胖族群,也可將超慢跑作為初階有氧運動。久坐少動的民眾:超慢跑是初階入門的有氧運動,相對簡單且方便,降低了開始運動的阻力。高齡族群:超慢跑不特別追求速度,負擔較小,適合長輩輕鬆上手。超慢跑不需要任何器材輔助,適合運動初學者、沒有太多時間運動的人,或是患有三高和退化性關節炎的族群。哪些人不適合超慢跑?雖然超慢跑適合各個年齡層,但有些人不適合進行這種運動,不適合超慢跑的族群包括:嚴重關節問題的人:如果你有嚴重的膝關節或踝關節等問題,超慢跑可能不適合你。心血管疾病患者:如果你有心臟病、高血壓或其他心血管問題,應該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運動。代謝性疾病患者:例如糖尿病患者,需要謹慎選擇運動方式,以避免低血糖。過度肥胖者:體重過重會增加關節負擔,需謹慎選擇運動方式。超慢跑真的有這麼好嗎?超慢跑讓許多人趨之若鶩,不過陳俊忠提醒,超慢跑也有其缺點,包括:強度太低,不適合一般人:從來沒有運動的人,能以超慢跑開始養成運動習慣,這是很好的,不過它應該只是一個開始,而不是一個終點或目標,因為它的運動強度太低了,如果沒有重大疾病或是身體特別虛弱,花費時間透過超慢跑增加活動量,對身體的益處沒有想像中來得大。比較單調無趣:雖然超慢跑不受地點限制,反覆原地慢跑就能進行,這是它的優點,但也是缺點,如果沒有配合看電視或聽音樂,容易覺得枯躁乏味,不容易養成持續運動的習慣,最後甚至因為覺得無聊而放棄了。建議根據個人喜好來嘗試多元運動,有助於養成運動習慣,像是騎車、游泳、瑜伽、太極拳或氣功,或是登山健行等。專家的建議陳俊忠認為,只要是能夠持之以恆的運動,對於身體健康都有好處,不一定要跟隨流行,每天只侷限於超慢跑。建議除了超慢跑之外,再多找些自己喜歡的其他運動,搭配各種情境選擇適合的運動,讓運動多元化與兼容性,既有足夠的運動強度與時間,達到提升心肺功能與肌力的目的,同時將運動巧妙融入日常生活之中,成功養成運動習慣,才能活得快活、健康又長久。(內容授權提供/常春月刊)
推身心財健康創新解方 國泰金控參展亞太永續博覽會 揪民眾闖關永續3主軸
全球剛經歷了地球近代史上最熱的一天(7/22),氣候變遷不僅屢創高溫紀錄,也正衝擊大至政府企業,小至個人的生存。國泰金控秉持「永續金融 說到做到」精神,透過金融核心職能三大永續主軸「氣候、健康、培力」展開相應作為,今日起連三天(8/8-10)參與「2024亞太永續博覽會」,將金控業首家永續金融社群「國泰永續識務所」概念復刻在展區,設計「2050淨零保齡球、FitBack健康吧、零事故研究所」等闖關互動體驗,凡成功闖關即可機會領取限量環保杯等好禮,引領民眾透過參與提升永續意識,朝身心財健康邁進。國泰金控用「2050淨零保齡球」象徵淨零目標透過企業議合、能源轉型、永續金融、公私協力一路順暢擊出strike!圖為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 (圖/國泰金控提供)。國泰作為永續金融先行者,在氣候金融扮演關鍵角色,積極響應氣候倡議,與金融價值鏈中的利害關係人溝通及合作,以企業議合引領產業轉型,作為氣候先鋒,創造多項台灣首家紀錄:首家加入RE100倡議之金融機構、完成首件遵循赤道原則專案融資、首家主辦離岸風電保險保障之產險公司等。 面對超高齡社會,打造兼顧身心財務健康的樂齡未來,是全民關注議題,國泰人壽推出「FitBack健康吧」,以AI智能模組紀錄健走、心率、睡眠等多元健康任務的APP,透過多元任務與異業合作健康生態圈,提倡身心健康促進,該APP用戶數已正式突破100萬;國泰產險打造風險預防教育網站「零事故研究所」推動交通意外預防觀念,截至2023年,網站瀏覽量逾245萬人次,並走進校園提升學生對風險認知,透過風險地圖建置、實際模擬行車危險情境打造校園交通安全防護網。維持身心健康同時,國泰亦致力協助民眾建立良好財務健康體質。國泰世華銀行發布《2023 臺灣全民財務健康關鍵報告》,探究民眾的財務健康現況,洞悉潛在風險,推出「財務健康檢測」讓民眾免費使用,可掌握自身與同年齡/同年收者的財務健康分數差距,並獲得具體的行動方針建議,已協助近10萬人完成線上檢測。國泰證券APP台股定期定額投資,讓小額投資人用小錢即可參與台股優質標的,創造財富一桶金;國泰投信推出「國泰泰享退 退休試算平台」,簡單三步驟就可以透過退休試算機了解「退休實現率」,推廣正確退休理財理念。國泰金控「永續宣言白板」鼓勵民眾從自身做起,許下自己能付諸行動的永續行為 (圖/國泰金控提供)。「2024亞太永續博覽會」開展首日(8/8)同步舉辦「亞太暨台灣永續行動獎」頒獎典禮,國泰證券與國泰產險亮眼作為獲評審青睞;國泰證券榮獲「台灣永續行動獎」四大獎項肯定,包含SDG3健康與福祉、SDG8就業與經濟成長、SDG10減少不平等及SDG13氣候行動等,打造健康職場環境,舉辦各項多元健康促進比賽,如健走存樹苗,全體員工總步行數達 6.5 億步;大腹翁小腹婆活動,全體員工共減重951公斤。關注客戶財務健康,洞察客戶需求推出「智慧加減碼」、「股息再投資」,更堅守公平待客的初心。全台實體分公司設立「銀色櫃檯」,為高齡族群編織緊密的守護網,落實普惠金融。 國泰產險首度參賽就榮獲「亞太永續行動獎」及「台灣永續行動獎」雙獎肯定,在SDG08就業與經濟成長目標下,創建全新的產險智能生態圈,將ESG落實於核心職能,以「新保險數位與經濟模式」為題,從保險生命週期出發創造全新服務流程,從投保、核保、理賠到客服,透過雲端服務及數位化流程實現低碳營運,尤其在理賠階段以智能估損提升理賠效率,智能詐欺偵防強化打擊保險詐騙,使保險流程有截然不同的經營模式,推動創新保險經濟模式。 ※國泰「2024亞太永續博覽會」展覽資訊:「國泰永續識務所」成立於2022年,為金控首家永續金融主題社群,以輕鬆白話的方式解析永續關鍵字與議題,並分享國內外有趣永續案例。本次展區實體化「國泰永續識務所」概念,以「企業參訪日」為主題包裝,將國泰永續三主軸「氣候、健康、培力」以部門的形式呈現,分別設計2050淨零保齡球、FitBack健康吧、零事故研究所等互動體驗。展區打造綠植辦公室展場設計,全以組合環保材料搭建。設計「永續宣言白板」,鼓勵民眾從自身做起,許下自己能付諸行動的永續行為,拍照上傳「國泰永續識務所」臉書粉專還可抽現金禮券。
廁所上太久同學破門查看 三重17歲少年暈倒失去意識急送醫
新北市三重區集美街發生疾病救護案,三重高中17歲林姓少年暑期輔導課結束後,與同學相約到附近麵店用餐,期間林姓同學去廁所卻久未回座,同學察覺有異破門查看,竟發現她暈倒在廁所內失去生命跡象,緊急通報警消送往醫院救治。三重高中林姓同學7時許先到學校練了1個半小時田徑,接著上暑期輔導課到2點,下課後與同學到集美街一間麵店用餐,同學察覺有異,發現林男倒臥廁所,立即報警求助。警消獲報後立刻趕赴現場救人,並協助通知家屬,先將林姓同學送往市立三重醫院,隨後轉往台大醫院搶救後恢復心率,並持續治療中。家長接到通知後趕到醫院陪伴,透露林姓少年並沒有家族病史和藥物過敏情形,確切暈倒原因有待醫師進一步釐清。
醫生不理會孕婦剖腹產要求 他狂用真空吸引器「吸15次」造成男嬰亡
美國康乃狄克州發生一起醫療疏失,一位媽媽控訴,醫生居然不顧她提出要剖腹產的要求,居然使用真空吸引器硬把嬰兒拉出來,過程中這名醫師狂吸15次,導致嬰兒頭部腫脹、流血,轉院治療幾小時後身亡。根據《每日郵報》報導,這名媽媽丹妮爾(Danielle Mackenzie)控訴,今年2月在康乃狄克州當地醫院Greenwich Hospital生產,然而產下兒子亞歷山大(Alexander)的過程中,醫師馬圖特(Jay Matut)為了加速完成生產,居然使用真空吸引方式硬拉出嬰兒。根據丹妮爾表示,原先想以自然產方式產下小孩,不過嘗試90分鐘後,醫生改用真空吸引器在兒子頭部狂吸15次,期間該裝置還兩度從嬰兒頭上脫落,最後是進行會陰切開術後才終於產下嬰兒但是嬰兒出生後軟弱無力、沒有哭泣、頭部還腫脹,包括心率緩慢且膚色狀況也不佳。報導還引述起訴文件的內文,這名男嬰隨後被緊急送往兒童加護病房,嬰兒最後因「頭皮與頭骨間的帽狀腱膜下出血」身亡,對此,丹妮爾和丈夫迪亞斯(Fabrice Diaz)指控,醫生未適當使用真空吸引裝置,並且完全不顧產婦剖腹產的意願,魯莽行為導致嬰兒喪命,向法院尋求訴訟賠償。針對這起醫療疏失,醫院發方面表示,目前已獲知這起案件,並盡力提供安全和最高品質的護理服務,由於案件仍在訴訟中,院方不便對案件多做回應,但醫院方面對嬰兒家屬表達深切哀悼。女子控訴,醫生不當方式造成嬰兒死亡。(圖/翻攝自X)
藥劑師警告12種「絕不能與咖啡同服」藥物 部分感冒、過敏藥也中標
對不少人來說,每天早上一杯咖啡,是開啟忙碌一天的鑰匙。不過有藥劑師警告,某些藥物不應與咖啡一起服用,否則可能導致「災難性的副作用」。英國《每日郵報》訪問了任職於網路藥房「SingleCare」的藥劑師珍妮佛布爾喬亞(Jennifer Bourgeois)博士,以及明尼蘇達大學醫學中心的藥劑師哈維恩格漢彌爾頓(HaVy Ngo-Hamilton),點名了12種藥物,警告不應與咖啡同時服用。一、抗抑鬱藥布爾喬亞指出,咖啡因可能會與抗抑鬱藥發生互動,導致血壓危險性上升。特別是老一類的抗抑鬱藥,如三環類和單胺氧化酶抑制劑(MAOIs),會阻止身體正常代謝咖啡因,導致其在體內停留時間過長,引起持續的高心率和高血壓。藥物例子:氟伏沙明(Fluvoxamine)、苯乙肼(Nardil)、反苯環丙胺(Parnate)。二、非處方感冒和過敏藥部分非處方感冒藥含有偽麻黃碱(pseudoephedrine),會刺激大腦反應。與咖啡一起服用可能會加劇這些症狀,使人感到焦慮和緊張。恩格漢彌爾頓建議,在喝咖啡2小時前,或4小時後,再服用這些藥物。藥物例子:偽麻黃鹼(Sudafed)、呱芬那辛(Mucinex)。三、糖尿病藥物恩格漢彌爾頓指出,任何含咖啡因的飲料都會增加血糖水平,咖啡內有糖或奶更是如此,因此又喝咖啡又服糖尿藥,會降低藥物效果;建議先密切監測血糖水平,再決定應與咖啡同服這類藥物。藥物例子:胰島素(insulin)、二甲雙胍(metformin)。四、抗生素布爾喬亞指出,某些抗生素會抑制咖啡因的代謝,導致血液中咖啡因水平上升,使人感到心跳加速和緊張。藥物例子:環丙沙星(Cipro)。五、薄血藥(抗凝血藥)咖啡因會抑制薄血藥的分解,使藥物在體內停留時間過長,一旦身體有輕微損傷,可能導致過量出血。恩格漢彌爾頓建議,在服用薄血藥後至少等待6至8小時再喝咖啡。藥物例子:華法林(warfarin)。六、降壓藥咖啡因會增加心率和血壓,與降壓藥的效果相抵。恩格漢彌爾頓建議,在喝咖啡或其他含咖啡因2小時前,或4小時後,再服用降壓藥。藥物例子:β受體阻滯劑(beta blockers)。七、甲狀腺藥物恩格漢彌爾頓指出,任何食物或水(包括咖啡)都會減少身體對這些藥物的吸收率。建議空腹用水服用這些藥物,並等待30至60分鐘後才再攝取咖啡因。藥物例子:左旋甲狀腺素(levothyroxine)。八、阿茲海默症藥物恩格漢彌爾頓指出,咖啡會使血腦屏障變緊,減少阿茲海默症藥物進入大腦的效果。建議在喝咖啡2小時前或4小時後,才再服用阿茲海默症藥物。藥物例子:多奈哌齊(Donepezil)、重酒石酸卡巴拉汀(Rivastigmine)。九、骨質疏鬆症藥物恩格漢彌爾頓指出,咖啡會減少身體對骨質疏鬆症藥物的吸收,使其效果減弱。建議在喝咖啡2小時前,或4小時後,再服用骨質疏鬆症藥物。藥物例子:利塞膦酸(Risedronate)、伊班膦酸(Ibandronate)。十、哮喘藥恩格漢彌爾頓指出,咖啡會加劇哮喘藥的副作用,包括易怒和不安等。建議在喝咖啡4小時前,或4小時後,再服用哮喘藥。藥物例子:氨茶鹼(aminophylline)、茶鹼(theophylline)。十一、專注力失調及過度活躍症(ADHD)藥物布爾喬亞指出,咖啡和ADHD藥物均屬興奮劑,合併使用會導致過度刺激。藥物例子:阿得拉(Adderall)、哌甲酯(Ritalin)。12 抗精神病藥恩格漢彌爾頓指出,咖啡會減少身體對抗精神病藥的吸收,使其效果減弱。建議躁狂症發作時完全避免咖啡。藥物例子:氯氮平(clozapine)、利培酮(risperidone)、奧氮平(olanzapine)。
通話即時翻譯還能支援LINE!三星摺疊機Galaxy Z系列進化 AI讓你1秒跨過語言障礙
三星於10日晚間舉辦全球新品發布會,內容中除了公布新一代摺疊旗艦機Galaxy Z Fold6、Galaxy Z Flip6外,同時也公布了不少進化後Galaxy AI的全新功能,上次在S24上僅能用在電信通話的即時語音翻譯功能,這次能用運用在LINE、WhatsApp等第三方通訊軟體上囉!左為Galaxy Z Flip6,右為Galaxy Z Fold6。(圖/廖梓翔攝)Galaxy Z Fold6Galaxy Z Fold6搭載了高通Snapdragon 8 Gen3 for Galaxy處理器,相較前代,CPU效能提升了18%、GPU提升了19%、NPU提升了42%,這使得系統運算更為快速,為AI應用提供了強大支援。Galaxy Z Fold6。(圖/廖梓翔攝)而在螢幕部分,Galaxy Z Fold6螢幕尺寸也有所增加,封面螢幕為6.3吋Dynamic AMOLED 2X顯示螢幕,內頁螢幕則為7.6吋Dynamic AMOLED 2X顯示螢幕,較前代寬度增加了2.7毫米,高度略減少了1.4毫米,使視野更加開闊。而內外螢幕的峰值亮度提升至2,600尼特。Galaxy Z Fold6。(圖/廖梓翔攝)相機部分,Galaxy Z Fold6後置鏡頭採取3鏡頭設計,其中有5000萬畫素的廣角鏡頭、1200萬畫素的超廣角鏡頭和1000萬畫素的遠距鏡頭,支援3倍光學變焦和最高30倍超高倍變焦。封面螢幕鏡頭為1000萬畫素,同時也該裝置還支援Super HDR和超明亮暗夜攝影技術。Galaxy Z Fold6。(圖/廖梓翔攝)除了螢幕尺寸增加外,Galaxy Z Fold6也較前代輕薄,整體重量從253公克降至239公克,電池則為4,400mAh,是目前Galaxy Z Fold系列中最輕薄的機種。目前已知Galaxy Z Fold6將推出曜星銀(Silver Shadow)、鹽湖粉(Pink)及海谷藍(Navy)三種顏色,硬體版本則均為12GB RAM,但分有256GB/512GB/1TB ROM等3種版本,其中海谷藍僅有256GB/512GB版本。售價部分,Galaxy Z Fold6 12GB+256GB版本售價為新台幣59,888元,12GB+512GB版本售價為新台幣63,888元,12GB+1TB版本售價為新台幣70,888元。另外在三星線上商城賣鋼岩黑與霓月白兩種特別色,規格為12GB+512GB,售價為新台幣63,888元。Galaxy Z Fold6與Galaxy Z Flip6全色系。(圖/廖梓翔攝)Galaxy Z Flip6Galaxy Z Flip6搭載了高通Snapdragon 8 Gen3 for Galaxy處理器,首次內建Vapor Chamber,散熱效果明顯提升。而電池容量由前代的3700mAh提升至4000mAh。左為Galaxy Z Flip6,右為Galaxy Z Fold6。(圖/廖梓翔攝)在螢幕部分,Galaxy Z Flip6封面螢幕為3.4吋Super AMOLED顯示螢幕,具備60Hz畫面更新率,內頁螢幕則為6.7吋Dynamic AMOLED 2X,支援1-120Hz畫面更新率與智慧動態調節,並配置Dolby Atmos杜比環繞音效雙喇叭。而外螢幕提供了許多互動桌布和即時天氣桌布,同時也支援AI生成的桌布,用戶可以在外螢幕上進行更多個性化的編排和設定,或者是與特殊的桌布進行互動。Galaxy Z Flip6的動態桌布內的元素,會隨著角度的不同而有所改變。(圖/廖梓翔攝)相機部分,Galaxy Z Flip6後置鏡頭採取雙鏡頭設計,一顆是從前代1200萬畫素被提升至5000萬畫素的廣角主鏡頭,另一顆則是1200萬畫素的超廣角鏡頭。內螢幕則是搭載1000萬畫素的鏡頭。Galaxy Z Flip6的相機外框與手機本體作相同色系設計。(圖/廖梓翔攝)比較值得一提的是,透過Galaxy AI的加持,Galaxy Z Flip6內建非常方便的AI智慧變焦功能,該功能能自動辨識拍攝主體與鏡頭之間的距離,並且會在0.6倍至3倍焦段間自動調整構圖,輕鬆拍出美照。Galaxy Z Flip6的自動追焦功能。(圖/廖梓翔攝)目前已知Galaxy Z Flip6將推出推出雲海藍(Blue)、初芽綠(Mint)、晨曦黃(Yellow)及曜星銀(Silver Shadow)四種顏色,硬體版本則均為12GB RAM,但分有256GB/512GB ROM等2種版本,同樣預計於7月24日起發售。售價部分,Galaxy Z Flip6 12GB+256GB版本售價為新台幣35,888元,12GB+512GB版本售價為新台幣39,888元。另外在三星線上商城賣鋼岩黑、霓月白與雲雀桃三種特別色,規格為12GB+512GB,售價為新台幣39,888元。Galaxy AI全新功能除了剛剛前面在Galaxy Z Flip6提到內建的AI智慧變焦功能外,其實這次Galaxy AI真的有很明顯的進化。其中包含如下:筆記智慧助理在筆記智慧中, 新增翻譯的功能 ,該功能能一次性翻譯PDF文件中的所有文字,實用度可以說是非常的高。另外在其中還有一個語音轉文字助理, 當使用內建的語音錄製 進行進行會議錄音後,語音轉文字助理能快速生成逐字稿,甚至還可以透過Galaxy AI進行編修、整合和翻譯。搜尋圈現在搜尋圈能解答複雜數學題,用戶只需啟動搜尋圈後進行拍照,AI就能幫助解題。而這次搜尋圈也新增文字翻譯功能,透過搜尋圈進行拍照、截圖,畫面中的文字也能被翻譯,讓螢幕上的所有內容都變得易懂。相片智慧編輯助理這次相片智慧編輯助理新增了人像攝影棚功能,使用者能透過AI,直接將一張普通的照片,生成為完全不同風格的人像照片。除了攝影棚模式外,另外在相片智慧編輯助理中,也能讓用戶可以輕鬆地將塗鴉直接轉換成高畫質的圖像,像是手繪一張椅子,AI自動幫你生成完美的圖片。或是在原有的照片上進行塗鴉編修,經過AI的巧手,便能直接把塗鴉的元素以高品質的方式融合在原本圖片中。即時翻譯即時翻譯分有對話模式與聆聽模式兩種,對話模式主要是利用摺疊機有內外螢幕的特性,可以直接在對談時將兩種語言進行翻譯,比如當你要與日文使用者進行對話時,只要打開對話模式的即時翻譯功能,這時候,手機的封面螢幕就會呈現中文翻譯日文的內容給對方看,而內頁螢幕則會呈現日文翻譯成中文的內容。Galaxy AI即時翻譯對話模式展示。(圖/廖梓翔攝)內外螢幕呈現不同語言。(圖/廖梓翔攝)而聆聽模式主要適用於演講、導覽的情境,該功能即時翻譯聆聽到的內容。除此之外,即時通話翻譯功能也得到加強,不僅支援電信通話,現在連第三方通訊軟體也能使用,目前能支援Whatsapp Line Messenger跟IG Messenger,至於微信、Telegram等通訊軟體,目前尚不支援。智慧手錶Galaxy Watch Ultra、Galaxy Watch7這次新品發表會上,除了發布了摺疊機Galaxy Z系列外,同時也發布了全新的智慧型手表Galaxy Watch Ultra與Galaxy Watch7。兩款智慧手錶是全球首款搭載3奈米處理器晶片的裝置,從前代的2核心提升至5核心,CPU效能較前一代提升了3倍,處理速度更快。除此之外,手錶的感應器規格也大幅升級,LED數量從4顆增加到13顆,數值測量更加精準。這兩款手錶配備了L1+L5雙頻GPS,定位精準度比Galaxy Watch6系列提高了20%,能提供更準確的位置訊息。在外觀設計部分,Galaxy Watch Ultra採用鈦金屬材質,可以適應攝氏-20度至55度、海拔-500m至9000m的極端環境,並擁有10ATM與IP68防塵防水認證。其電池容量達590mAh,在日常使用中可達到100小時的續航時間,運動省電模式下則能維持最長48小時的續航力。Galaxy Watch Ultra還設有全新快速啟動鍵,透過四種按壓模式(1下、2下、長按2秒、長按5秒),用戶可以快速開始、暫停、重啟或結束運動模式,甚至開啟緊急警笛呼叫,提供便捷的使用體驗。此外,Galaxy Watch Ultra還配備AI抗風噪雙麥克風,確保通話品質更加優異。Galaxy Watch Ultra。(圖/廖梓翔攝)Galaxy AI在Galaxy Watch上的應用透過Galaxy AI的加持,這兩款智慧手錶的均內建身體能量指數(Energy Score)功能,透過綜合分析多項健康指標,包括平均睡眠時間、睡眠時長、前日活動、睡眠期間心率與心率變化等數據,讓用戶能全面掌握自身狀況。除此之外,另外還有AI健康顧問(Booster Card),能依據使用者的特定健康目標提供意見,或是提供激勵訣竅與指引,協助用戶達成理想的健康目標。另外,兩款手表中也都有強化後的AI睡眠分析功能,透過智慧手錶的偵測,精準掌握使用者詳細且精確的睡眠分析,除此之外,包括使用者在睡眠期間的翻身動態、入睡潛伏期、睡眠期間心率和呼吸速率等詳細數值,也都能透過智慧手錶進行掌握後,由AI分析討論該如何進行改善。目前已知Galaxy Watch Ultra會推出47mm單一尺寸,顏色方面有鈦雲白(Titanium White)、鈦光銀(Titanium Silver)、鈦霧灰(Titanium Gray)三種顏色可供選擇。Galaxy Watch7。(圖/廖梓翔攝)而在Galaxy Watch7方面,則推出40mm及44mm兩種尺寸。40mm提供森林綠(Green)、星光白(Cream)兩種顏色。44mm則提供森林綠(Green)、冰川銀(Silver)兩種顏色。目前兩款智慧手錶也都是計畫於7月24日上市。在售價部分,Galaxy Watch Ultra售價為新台幣21,990元,Galaxy Watch7 (44mm)分有藍牙版與LTE版,藍牙版售價為10,990元,LTE版售價為12,990元。Galaxy Watch7 (40mm)同樣也是分有藍牙版與LTE版,藍牙版售價為9,990元,LTE版售價為11,990元。
不要再跟風跳「16蹲」了! 醫曝5下場:恐暈厥
近期台灣男團ENERGY帶起「16蹲」風潮,吸引了海內外的明星、粉絲紛紛模仿挑戰。然而,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提醒民眾,如果沒有訓練核心肌群運動,這是非常傷膝蓋的動作,且短時間內的劇烈運動會導致5大症狀發生。黃軒在粉專《黃軒醫師 Dr. Ooi Hean》以「不要再亂16蹲了」為題發文指出,日常生活中的錯誤使用膝蓋,會不斷加劇膝關節損傷,而膝蓋是日常生活中承受巨大壓力的關節之一,蹲和跪是2個常見的動作,但卻可能對膝蓋造成傷害。醫師解釋,當你強烈蹲下時,你膝蓋承受的壓力,也可能是你站立時的16倍,據統計和平躺時的比較為,站立或行走膝蓋承受壓力是體重的1至2倍;跑步、爬樓梯膝蓋承受壓力是體重的4倍;打球、運動膝蓋承受壓力是體重的6倍;快速蹲跪膝蓋承受壓力是體重的8至16倍,而如果你蹲得太深,膝蓋的壓力會更大。因此在16蹲下,在快速蹲站、蹲站的過程中,你的韌帶、肌腱和肌肉都有可能受到很巨大的拉力和壓力。前提要把深蹲練好,並且保持膝關節周遭的一些韌帶和肌肉的健康有力。不僅如此,醫師表示,16蹲跳對於平時不經常運動的人,短時間內的劇烈運動會導致各類症狀發生:a.心血管負荷增加16連蹲跳包含下蹲、分腿、起立等動作,整個過程快速且極限,對心臟負荷較大。如果你有心臟病、高血壓等心腦血管疾病基礎,可能會引發心絞痛!b. 半月板和韌帶損傷蹲跳時,膝關節屈曲會擠壓內側半月板後角、前方髕股關節,容易引起半月板和髕股關節軟骨的損傷。過度運動還可能損傷髂股韌帶、膝內外側副韌帶、交叉韌帶等。c. 肌肉和頸椎損傷劇烈運動會引起肌肉纖維撕裂,導致肌肉酸痛不適。頻繁快速甩脖動作同樣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可能造成頸椎損傷。d. 暈厥風險從下蹲姿勢迅速站起,可能引起腦供血不足,出現頭暈、眼前發黑等症狀,嚴重時甚至會暈厥。e. 16蹲跳包含了下蹲,分腿,起立,同時伴揮臂和甩脖等動作,整個過程都是快速而極限的,極具爆發性的全身運動,這對於運動者的核心肌群、腿部力量、各關節的穩定性、靈活性及整體的協調性等諸多方面有著很高的要求,如果盲目模仿,很容易受傷。且每天蹲超過2小時的人,患上中重度膝骨關節炎的風險,也將比普通人群增加2倍。最後,醫師建議,若要減少蹲下對關節的影響則可以:a. 加強核心肌肉核心肌肉的訓練有助於支撐膝關節、髖關節和腰關節。腹肌、背肌和臀部肌肉的強化可以減輕膝蓋的負擔。b. 適度運動運動有助於保持關節靈活性和肌肉強度。選擇適合的運動,例如游泳、騎自行車或瑜伽,可以減少對膝蓋的壓力。c. 控制體重過重會增加膝蓋的負擔,容易導致退化性關節疾病。保持健康的體重有助於減少膝蓋的風險。E. 如果你想嘗試這個動作,建議先從較低強度的訓練開始,逐漸提升肌肉力量和靈活性。同時,監測心率可以幫助評估運動強度,確保不過度運動。
吃到吐血!英男月吞「1176顆」止痛藥 胃部潰瘍腎衰竭
英國一名34歲男子因為過度依賴止痛藥,擅自在1個月內服用1176顆布洛芬,導致吐血、胃部潰瘍、腎衰竭,全身不適,最終在專業醫師的治療下才撿回一命。根據英國數位媒體《LADbible》報導,這名男子是一名熱衷跑步的運動愛好者,因此日常為肌肉、關節痠痛所擾,然而他認為這種狀況沒有嚴重到需要向醫師尋求幫助,因此為了緩解疼痛,他開始自行服用止痛藥「布洛芬」(ibuprofen)。最初,他每天服用7顆布洛芬,感覺自己的身體簡直煥然一新,重新變得耐操又好用,因此他開始逐漸加大對這種藥物的依賴,經常一次吞下大量的藥片。原本根據規定,成人每天只建議最多服用3次,每次服用1到2顆200毫克的布洛芬。但他在短短幾周內,每天服用的布洛芬劑量就達到28顆,遠遠超過一般建議用量。後來,男子持續大量服用布洛芬,直到某天,他吞下一大把布洛芬後,感覺藥片沒有完全進入腸胃,反而像是「卡在他的胸口」。隨後他的情況開始惡化,感覺到劇烈的胸痛,但他非但沒有就醫,反而服用更多止痛藥來緩解疼痛。後來,他的狀況持續惡化,口中開始出現血腥味,並開始吐血,並且排出黑色的血便。直到自己無法排尿、頭暈、全身疼痛且疲倦,男子終於意識到自己需要醫院與專業醫師的幫助。當他就醫後醫生注意到他的臉色極其蒼白,站起來時血壓下降,心率過高。而他的嘔血症狀表示體內已經有出血。透過進一步的檢查顯示,男子過量使用布洛芬導致食道和胃部潰瘍出血,而他的腎臟也出現衰竭。醫生不得不為他進行緊急透析治療,並透過燒灼手術來止血。幸運的是,男子在經過治療後目前已完全康復。
獸醫把Apple Watch「這樣用」 驚嘆:科技真的改變了動物醫學!
智能手錶作為時尚、科技與健康的結合產品,問世以來引領了穿戴裝置的趨勢。 不過澳洲一名從事野生動物保育工作的獸醫發現,她把自己的Apple Watch綁在獅子的舌頭上,居然可以準確測量獅子的心率,這幕「科技」與「保育」結合的震撼畫面在網路上一夕爆紅。澳洲獸醫布伊廷(Chloe Buiting)近日在IG帳號「jungle_doctor」上發文表示,獸醫在野外工作的最大挑戰,就是監測動物的健康數據。由於沒有醫院中合宜的環境與齊全的器材,也大部分的數據檢測器材都是會體型與人類差不多的動物所設計,檢測功能往往難以穿透大型動物厚重的皮毛、脂肪與肌肉,因此當獸醫們想為體型巨大又有攻擊性的動物紀錄數據,事實上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在一次玩笑性質的嘗試中,他們意外發現了智慧型手表優秀的感應設計,竟然能成功運用在大型野生動物身上,從此他們的工作方式就有了驚人的改變,同儕們也陸陸續續開發出用這些智慧型裝置檢測動物健康數據的竅門。此外她還感嘆,當今科技的發展,確實大大改善了保育動物工作的環境,比如GPS實時定位項圈,已經是他們對動物進行追蹤治療時不可或缺的夥伴。而無人機、熱成像儀器的普及使用,也對打擊盜獵帶來極大的幫助。許許多多微小的科技進步,都為頻危物種的續存帶來了更大的希望。這影片曝光後短時間內獲得500多萬的讚,網友留言表示:「我一開始以為那是隻大狗,竟然是隻獅子!」、「令人印象深刻,我從沒想過把我的智慧手錶戴在我的狗狗身上。」令人驚訝的是,美國醫學光學成像權威,同時也是智慧型穿戴裝置技術的奠基人大衛班納倫(David Benaron)也看到了這則發文,並高興的留言表示,獸醫們真的很有創意,而且獸醫們採用的測量方式,與班納倫自己在最初設計原始感測器時設想的工作方式不謀而合,讓他感到十分興奮。布伊廷也表示,在發布該則動態之後,她接到成千上萬來自世界各地的動物保育者與獸醫們的聯繫,希望她能夠分享使用這些設備的經驗。她也聽說一些科技團隊正在致力於研究更多各類新科技對動物保育帶來改變的新技術,她對此滿懷期待。
逾60歲每百人有4人心房顫動 這種心律不整恐致中風
隨著天氣忽冷忽熱,人體生理調節能力受到挑戰,心房顫動患者更應提高警惕。心房顫動會導致心房內血液流動不暢,進而形成血栓。一旦血栓流至腦部,可能引發栓塞性中風,帶來致命危機。台南市立醫院心臟內科劉力瑋醫師指出,心房顫動屬於心律不整的一種,根據統計,60歲以上的國人中約有4%患有心房顫動,而80歲以上的患者比例更是高達10%。這一疾病若不加以控制,可能導致心臟衰竭、呼吸困難、疲憊無力、水腫。此外,心房顫動的另一大風險在於血栓的形成,劉力瑋醫師表示,心房顫動會在左心房的左心耳處形成血栓,這些血栓若隨血液流動,可能會堵塞腦部、腸子、腎臟或四肢,導致嚴重的中風,進而可能造成患者失能。因此,心房顫動被視為需要長期追蹤控制的慢性病。心房顫動的症狀通常表現為不規則的心跳,時快時慢。若患者出現心悸且心跳不規則且快速(超過130、150次/分),應及早就醫。由於所有的心律不整,當心跳恢復正常的時候,都不太容易以一張心電圖去做診斷。因此會以24小時心電圖監測,看有沒有機會在未來的這一天中逮到這個心律不整。此外,現在很多穿戴裝置,像是智能手錶,不只是記心率的高跟低,也能把完整的心電圖記下來。劉力瑋醫師提到,若常有心律不整者,可以藉由智能手錶記錄,就醫時帶來給醫師參考,都能有效輔助診斷。在治療方面主要有幾種方法,首先是電燒手術,通過心導管技術在心臟內定位並消除異常電信號。其次是使用抗心律不整藥物,幫助患者維持正常心律。此外,因心房顫動患者伴隨較高的中風風險,需要使用抗凝血劑防止血栓形成,進而降低中風風險。劉力瑋醫師呼籲,若常有心悸、心跳不規則,要及早就醫診斷並接受適當治療,以預防中風等嚴重後果。
Galaxy AI化身健康神隊友 助攻加持全新Galaxy智慧手錶
三星於今年初發表Galaxy S24旗艦系列,奠定行動AI新紀元,同時宣布將在更多樣的裝置導入Galaxy AI。忠於此項承諾,三星正式將Galaxy AI應用於Galaxy智慧手錶中,強化其廣受喜愛的健康功能。憑藉強悍的終端裝置AI結合完善的Samsung Health應用程式,三星致力打造迄今最高度個人化且有保障的健康體驗。進階智慧功能 成就全方位情報與動力三星致力提供健康與保健先進體驗,首要之舉是運用深具意義且可付諸行動的洞察,協助用戶更深入瞭解自身的健康狀態。如今,透過整合Galaxy AI與Samsung Health,全新健康功能可歸納出更全面的健康分析,並搭配激勵性的鼓勵,協助用戶提升日常整體保健。身體能量指數(Energy Score)功能整合包括平均睡眠時間、睡眠時間一致性、就寢/起床時間一致性、睡眠時長、前日活動、睡眠期間心率與心率變化等健康指標的綜合分析,讓用戶全面掌握自身狀況,以最佳狀態迎接日常挑戰。此外,健康提示(Wellness Tips)則可依據使用者的理想特定目標提供見解、激勵訣竅以及指引,協助達成健康目標。(圖/三星提供。)精準度與準確性更上一層樓精確且全面的健康指標是打造完善智慧健康體驗的基礎。與AI結合後,升級的健康演算法及先進的追蹤工具將提供更宏觀、個人化且可付諸行動的洞察結果。良好的健康始於優質的睡眠,三星在強化睡眠AI演算法後,得以提供額外的深度睡眠分析。睡眠分析新增的睡眠指標則為用戶提供更詳細且精確的分析,能夠更清楚掌握自身睡眠模式,並建立更良好的習慣。除了原先支援的指標(例如鼾聲時間、血氧濃度及睡眠週期)外,再加入包括睡眠期間翻身動態、入睡潛伏期、睡眠期間心率和呼吸速率等詳細數值。全新運動功能提供智慧且輕鬆的體能測量數據,有助於安排更精準的訓練課表,此功能過去需透過高階設備方能實現。除了根據五種跑步強度劃分個人化心率區間外,全新有氧閾值(AT)/無氧閾值(AnT)心率區間詳細指標可讓跑步更有效率,同時可快速分析運動表現。此外,單車騎士還能比照專業選手的訓練模式,在短短10分鐘內輕鬆計算功能閾值功率(FTP)指標,依據AI數據分析出的個人化功率指標徹底發揮運動表現。運動追蹤工具亦可協助用戶更便利地記錄鍛鍊與進度。全新Workout Routine功能結合多種運動設計個人化課表,並可流暢轉換到下一種運動,無需暫停。使用Race功能可在跑步或騎單車時保持前進動力並追蹤進度,並可比較當下與過去在相同路線上的表現。三星電子行動通訊事業部副總裁暨Galaxy生態圈產品規劃團隊負責人Junho Park表示:「隨著將 Galaxy AI拓展到品牌生態圈,三星期望以更完善的串聯體驗,為用戶提供更精準的個人化和智慧服務,藉此開創嶄新契機。將Galaxy AI導入Galaxy智慧手錶只是此過程的開端,我們期待在不久的未來揭曉更多Galaxy產品陣容的新功能。」上述全新功能將支援於今年下半年即將推出、搭載One UI 6 Watch的Galaxy智慧手錶系列。自六月起,Galaxy智慧手錶部分用戶將可搶先體驗Beta測試版。這僅是為用戶準備的冰山一角,我們迫不及待展示緊接登場的Galaxy Watch系列新作,新機結合升級版硬體,更有Galaxy AI神助攻,釋放強大威力,敬請期待。
飛機上小酌將加劇「心肺疾病」症狀 研究示警「嚴重者恐釀死」
搭乘飛機時,通常機上都會提供許多服務,像是餐點、飲料、雜誌、電影等,許多人也會在飛機上小酌,然而有研究顯示,在機上喝酒可能對健康造成不良影響,甚至引發致命後果。這篇研究被發表在醫學期刊《Thorax》上,根據德國航空太空中心(GermanAerospace Center)航太醫學研究所的發現,旅客在機艙內飲酒後入睡,血氧含量會下降,甚至是到令人擔憂的水平,同時心率也會上升,且飲酒量越多,影響越大,特別是對年長者或身疾病者影響更為嚴重。研究指出,工作人員48名年齡介於18歲至40歲的受試者,一半在正常氣壓的實驗室內,另一半在模擬客艙壓力環境的實驗室內,兩組受試者均睡了4小時,其中一半人不喝酒,另一半喝了2罐啤酒或2杯紅酒,沒想到結果顯示,在正常氣壓下入睡且不飲酒的人,平均血氧濃度穩定在96%左右,睡眠心率為每分鐘46次(bpm);在模擬客艙內飲酒入睡的人,平均血氧濃度降至85%,睡眠心率上升至每分鐘88次。即使在模擬客艙內不飲酒入睡的人,平均血氧濃度也僅為88%,睡眠心率為每分鐘73次。研究團隊說明,心血管症狀占所有飛航醫療緊急狀況的7%,其中有58%的飛機改道是因為有乘客心臟驟停。研究指出,即使是年輕又健康的人,經過了酒精攝入與低壓環境(客艙壓力)入睡,都會對心臟系統造成很大壓力,可能導致心肺疾病患者症狀加劇,這些效果在老年人身上影響更大。埃爾門霍斯特博士(Dr. Eva-Maria Elmenhorst)也警告,已有疾病的旅客血氧濃度可能一開始就很低,然後因為在機上喝酒,下降到更低的程度,並加劇疾病導致出現問題,因此他建議罹患心肺疾病的人不要在飛機上飲酒。不過研究團隊也指出,受試者在實驗中是「躺著」入睡,因此結果可能與經濟艙乘客有所不同。
比瑜珈還方便!「1懶人運動」超夯 一票狂讚:媽每天做到流汗
從日本紅到台灣的「超慢跑」,是一種速度極慢的慢跑(每小時4~6公里以下),甚至在原地跑即可,因此被封為「最有效的懶人運動」。就有網友提到,自己之前發現媽媽在看「超慢跑」的影片,便心血來潮跟著跑了20分鐘,跑完發現不怎麼喘,懷疑是否能達到運動效果。貼文曝光後,不少人大讚「我媽每天在做,還做到流汗」。「超慢跑在跑什麼?」原PO在批踢踢八卦板發文,「之前老媽在看什麼超慢跑的影片,剛剛心血來潮跑了20分鐘,沒什麼喘的感覺,有點不知道自己在跑什麼,有超慢跑職人嗎?」不過,該名網友也在留言處補充,自己原本很討厭跑步,嘗試了超慢跑後,發現只要有跟著規律,整體跑起來滿舒服的。話題引發討論,鄉民紛紛留言「不管是什麼看起來很蠢的運動,有動就是比沒動好」、「我媽也每天在做,還做到流汗」、「連我媽也願意每晚跑,很好的運動」、「老年人只要願意動起來都是好事,要求長輩要達到有氧心率啥的那沒必要」、「就是一個超低門檻的運動方式,給整個晚上只癱在沙發電腦椅上的人可以沒有負擔的開始運動用的,沒有特別神奇的地方,但能讓人動起來就是好事。」據了解,日本慢跑專家梅方久仁子50多歲時因健康狀況不佳開始運動,一開始是走路,一段時間後越走越快,試著將雙腳離開地面,用很慢的速度跑起來,她發現流汗情況比單純走路還好,於是用耗氧儀偵測,以同樣4公里路程比較,超慢跑比走路的能量消耗多了2.5倍,事後撰寫出書,從此讓超慢跑一炮而紅。近年在台灣推廣超慢跑的體適能教練徐棟英表示,超慢跑時最大心率約60~80%,根據研究,最有利燃燒脂肪的心跳區間為最大心率60至70%。因此超慢跑好處在於輕鬆、安全、強度低,不易產生疲勞感、造成運動傷害,但同樣可以消耗能量,達到燃燒脂肪的效果。
男子遭91cm鋼條從下體插入 「貫穿全身」頂到肺!手術奇蹟救回一命
《國際外科手術病例報告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Surgery Case Reports)近日刊登一個病例。一名57歲男子意外從高處墜落,遭到一條長約91公分的鋼條,從下體插入,貫穿全身頂到肺部靠近橫膈膜的位置。所幸最終經過醫生緊急進行手術搶救後,奇蹟般地救回一命。根據《每日郵報》報導,《國際外科手術病例報告期刊》(InternationalJournal of Surgery Case Reports)日前分享了一起病例。內容指出巴西一名57歲男子,意外從約5公尺的高處墜落,遭到一根長約91公分的鋼條,從下體插入,貫穿全身。而男子被緊急送醫後,經過醫生檢查,發現鋼條從下體穿入後,頂到橫膈膜與肺部附近部位,雖然肝臟遭到穿刺,但幸運地閃過心臟。後來,醫生還發現,男子雖然情況嚴重,但他的心率、血壓和血氧狀況,居然都相當正常。不過根據醫師研判,男子的情況還是相當危急,於是立刻替他進行手術。手術過程中,醫生將男子的胸腔剖開,最終順利將鋼條取出,並將受到損傷的內臟進行縫合。術後男子恢復情況相當良好,術後第2天就可以下床活動和進食,後續復原狀況良好,順利在入院第12天出院。不過,當醫生替男子進行術後檢查時,發尿道有異常疤痕組織,將為男子另外安排手術治療。
近期上市「這項食材」美味人人愛 中國男子連吃數天吐血休克
俗話說「嘗鮮無不道春筍」,竹筍雖然一年四季都有,但以春筍最為鮮美。一般來說,清明前後是吃春筍的最佳時期。近日即將進入春筍旺季,中國就有一名男子連吃數天後消化道出血,甚至因此差點休克。醫師提醒,「不是每個人都有福消受這道大自然的饋贈。」據中國湖北媒體報導,一名32歲王姓男子日前趁周末上山,挖了幾大袋春筍回家,或烤、或炒、或醃,變著花樣連吃了4天。然而第5天起床後,王男感覺腹痛不已,大便後發現解出血便,立刻意識到問題嚴重,前往醫院就醫。經檢查,醫師判定王男血紅蛋白指數下降明顯,結合血便症狀判斷為胃出血,後經胃鏡檢查,發現十二指腸有巨大潰瘍,還有一根小動脈正在不停出血。另一名62歲邱姓男子,患有B型肝炎造成肝硬化多年,同樣在春筍上市後連吃數天,之後忽然大口嘔血,嚇壞的家屬連忙將他送醫。送抵急診時,醫師判斷邱男出血量超過800毫升,如不能及時止血,將引發心率加快、血壓下降,繼而引發休克危機生命。醫生解釋,肝硬化是肝病的中晚期階段,食管胃底靜脈曲張是最常見的併發症之一,具有出血量大、出血速度快、反復出血、不易止血等特點,是消化道大出血的主要死亡原因。筍有較多粗纖維,極易誘發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康健》雜誌曾整理資料,提醒「這9種」朋友在食用筍時需特別注意:1.腸道疾病患者:患有嚴重的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胃出血、肝硬化、慢性腸炎、食道靜脈曲張等疾病的患者,吃太多竹筍容易出現腹瀉、腸胃絞痛等不適,因為竹筍含有豐富的粗纖維,難消化,不宜空腹或單吃竹筍,也要細嚼慢嚥。2.腎功能不全者:竹筍的鉀離子含量高,除了汆燙減少鉀離子,建議每餐不要吃超過100克,大約半根到一根即可。3.高血壓患者:部分經過醃製的竹筍加工品,如酸筍絲、酸筍片等,所含的鈉含量通常比較高,高血壓患者必須節制食用量。4.脾胃虛弱、手腳容易冰冷者:包括產後婦女、女性月經期間、體質寒涼的女性、老人腸胃功能較弱等,都不宜多食竹筍。5.服用補益類中藥期間:如果正在服用人參、黨參、黃耆、白朮、當歸、四君子湯、補中益氣湯等中藥,應避免同時食用竹筍、蘿蔔、空心菜等偏寒涼的食物,以免降低療效。服用這類中藥的人本身體質就比較虛弱,平常也不宜過量食用。6.容易筋骨痠痛或扭挫傷、骨折後正在復原的病人:這段期間如果食用竹筍,可能拖延復原時間,或使痠痛症狀反覆發作。7.自體免疫疾病、皮膚炎及過敏體質者:陳潮宗解釋,竹筍屬於「發物」,容易上火、生痰、發瘡、過敏、或令舊疾復發、新病加重,這類病人都不宜多吃。8.結石患者:如尿道結石、腎結石、膽結石者等,因為竹筍含有草酸鹽,容易與其他食物中的鈣質結合成難溶解的草酸鈣,讓結石更嚴重。9.發育期的兒童:如果兒童吃太多筍子,容易缺鈣,罹患軟骨病,還會缺鋅造成生長發育緩慢,這是因為筍中含的草酸會影響人體對鈣和鋅的吸收和利用,所以發育期間要特別注意不要多吃。
高血脂難自行發現、控制! 專家授「4招」降低心肌梗塞風險
依據111年十大死因統計指出,國人死於與心血管相關疾病的死亡率遠超過肺癌與肝癌,而造成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主要包含三高、肥胖、缺乏運動、吸菸等因素,國民健康署2018年運用臺灣地區三高追蹤資料分析結果發現,有高血壓、高血糖與高血脂者後續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分別為1.8、1.5及1.4倍。高血脂自己難發現 控脂4招找回健康根據國民健康署2018-2022年國民營養健康調查資料顯示, 20歲以上國人高血脂盛行率高達4成,其中有高血脂的民眾自述曾經醫師診斷者卻僅有2成,由於高血脂初期的症狀不明顯且無法自行測量,民眾較難以發現與控制。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提醒,可以透過健康檢查來了解血脂數值,掌握自身健康狀況,並提供控脂4招:1、定期健康檢查:除了各式公費健檢,國民健康署提供40-64歲民眾每3年1次、65歲以上民眾每年1次免費成人預防保健服務,建議可定期健檢及早發現異常、早期治療。2、慢性疾病風險評估:國民健康署發展「慢性疾病風險評估平台」可自行輸入血脂等健檢報告數據,計算並掌握自身罹患冠心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風險,及早改善健康數值、降低風險,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3、良好的生活習慣:規律有氧運動可以降低三酸甘油脂、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遵循「少油、少鹽、少糖及高纖」飲食原則,養成飲食均衡好習慣。4、戒菸改善血脂異常:菸品中的尼古丁會使心率和血壓飆升及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建議民眾戒除菸品、改善血脂異常。注意心肌梗塞癥兆 爭取黃金時間若突然出現左邊的胸前部位感覺疼痛或緊縮,喘不過氣、冒冷汗、呼吸困難,有頭重腳輕的感覺等疑似心肌梗塞癥狀,尤其是有三高或心血管病史的民眾更要注意,務必要撥打119及時就醫,由專業救護人員提供救治,爭取黃金時間、搶救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