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
」 心理學家 英國 美國日本資深男星奧田瑛二為演活失智老人 親自走訪相關機構揣摩角色
《難言之隱》為日本鬼才導演關根光才的第二部劇情長片,由全方位女星杏擔任主角,飾演一位必須照顧失智父親,並且在某天遇見了一位失去記憶的男童,從此肩負起母職的堅強女性千紗子。動人的故事和演員出色的表演讓本片風光入圍報知電影獎最佳作品、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最佳新人六項大獎,並於11月金馬影展台灣首映,映畢獲得高度好評,特別是全片最後一場精采法庭戲,更是讓觀眾紛紛哭紅雙眼。《難言之隱》導演大讚童星中須翔真(左)相當優秀。(圖/天馬行空提供)導演關根光才也特地來台會影迷,並於11月15日在光點華山電影館舉辦導演映後講堂,與觀眾面對面交流。面對台灣觀眾踴躍提問,曾訪台多次的關根光才導演也開心表示相當欣賞台灣觀眾的熱情。映後講堂上,關根導演也分享了自己在拍攝前曾拜訪了兒童心理學家,好讓片中失憶男童的言行舉止更具說服力,同時他也大讚童星中須翔真相當優秀,和大前輩杏、奧田瑛二對戲也毫不怯場。對於此次有幸邀請曾獲得電影旬報獎、藍絲帶電影獎、每日電影獎最佳男主角等獎項肯定的大前輩奧田瑛二,來出演多年來與女兒不睦,老年又罹患失智症的老父親,導演關根光才笑稱當時收到奧田瑛二同意接演的訊息時,立刻開心地和製片們乾杯慶祝,「為了如實演繹失智症患者的生活,奧田瑛二先生除了閱讀、觀賞了許多相關書籍和影片,還特地親自造訪了相關機構,進行實地考察,相當敬業!」此外,為了一場一家三代一起開心捏陶的戲,導演還特地陪著奧田瑛二一起找了著名的捏陶老師拜師學藝,這段經歷讓關根導演笑稱「奧田瑛二先生飾演的父親角色可說是我們下了最多苦心的角色!」《難言之隱》劇情講述,繪本作家千紗子(杏 飾),為了照顧罹患失智症,但已與自己多年不相往來的父親孝藏(奧田瑛二 飾),心不甘情不願地回到鄉下生活。眼前的父親已與陌生人無異,和這樣的他一起生活,讓千紗子感到不知所措。某天,千紗子救了一位因故失憶的男童(中須翔真 飾),並在他身上發現遭人虐待的痕跡。千紗子為了保護男童,騙男童自己是他的親生母親,三人就此展開一段笑淚交織的新生活。然而,這樣幸福的日子並沒有持續太久。《難言之隱》將於11月22日在台上映,更多電影相關資訊請洽天馬行空粉絲團。
人類接吻起源非表達愛意 科學家找到真正用途:除蟲
接吻對於現代人是一種表達愛意的方式,但古代人並沒有那麼浪漫!最近有國外研究指出,古時候人類祖先噘起嘴唇輕輕吸吮的「接吻」是為了清潔衛生,就是除蟲和皮屑;在隨著人類不斷進化,毛髮變少後,梳理完畢就會以嘴對嘴結束。根據外媒《每日郵報》報導,英國華威大學演化心理學家拉梅拉(Adriano Lameira)近日發表《進化人類學》的最新研究,針對接吻這個行為追溯到數百萬年前,撅起嘴唇後開始小力吸吮,其實是為了替他人除去身上的寄生蟲、毛屑或死皮;她指出,人類祖先有毛茸茸的外表,因此會用嘴巴替彼此梳毛整理。而人類祖先在互相整理毛髮後,都會以口對口接觸代表結束,拉梅拉表示,隨著人類不斷進化、毛髮變得越來越少,梳理毛髮時間變短,但最後一樣會口對口,因此最後保留了「接吻」這個動作,更成為祖先用來表現親密關係的一種儀式。事實上過去學術期刊《科學》曾發表一篇文章,國外科學家們找到接吻最早起源,可以追溯至4500年前的中東地區,當時接吻已被認定是浪漫親密關係的普通互動。此外,美索不達米亞的古代文獻中,接吻是已婚夫婦所做的事情,同時也被視為戀愛中的未婚人士表達慾望的一種方式。
「AI教父」獲諾貝爾物理獎…家族全是超狂學霸 他童年壓力超大畢業當過木匠
2024諾貝爾物理獎8日公布,有「AI教父」之稱的英裔加拿大科學家辛頓(Geoffrey E. Hinton)和物理學家霍普菲爾德(John J. Hopfield)獲獎,而辛頓出身學者家族,在童年承受極大壓力,大學畢業後還當過木匠。綜合外媒報導,76歲辛頓在得知自己獲獎時直呼太意外,他人在美國加州某廉價旅館進行記者會連線。辛頓表示,旅館的網路、電話品質都不穩,他原本要去做磁振造影,現在要取消了。辛頓說,人工神經網路的進展如工業革命,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的智力會高過人類,產生巨大影響,像他常用Chat GPT 4,不過他不會完全相信它,因為有時會造成幻覺,未來人工智慧可能導致危機,因為人沒有處理比自己更聰明事物的經驗。辛頓跟物理學家霍普菲爾德共享諾貝爾物理獎。辛頓是認知心理學家兼電腦科學家,在反向傳播演算法、玻爾茲曼機器(Boltzmann machine)、分散式表徵(distributed representation)等領域,都有新穎發現,而他也是《大英百科全書》的人物之一。1947年生的辛頓,在英國布里斯托長大,他出生學者家族,外高祖父母是邏輯學者跟數學家,他們研究的「布爾邏輯」(Boolean logic)也為往後的現代電腦運算鋪路;辛頓的高祖父是19世紀名醫,曾祖父也是數學家,曾祖叔公更發明現今公園常見的攀爬架(jungle gym)。不僅如此,辛頓的爸爸霍華辛頓(Howard Everest Hinton)也是昆蟲學家,辛頓坦言,他從小感受龐大「學術」壓力,知道不能辜負家族榮耀。辛頓在劍橋大學讀了生理學、哲學、物理學,1970年拿到實驗心理學學位,畢業後一度當過木匠,之後又繼續攻讀愛丁堡大學人工智慧博士。辛頓2012年跟門生開發8層神經網路AlexNet也成立公司DDNresearch,2013年被谷歌(Google)收購,辛頓也當了谷歌副總裁,從此聲名大噪。不過正當2023年AI正熱時,辛頓決定辭職,因為他擔心AI的威脅,辭職前有記者問他,「人工智慧有多大可能消滅人類?」辛頓回,這不是無法想像。而他多次輕描淡寫的言論,也成為AI末日論代表人物之一。
馬斯克聲稱變性長子「已死」 兒出聲反擊他「冷漠又易怒的自戀狂」
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 (Elon Musk),近日在一場採訪中,痛批美國的青少年變性問題源自「邪惡」的「覺醒思維病毒」,而他在大兒子澤維爾(Xavier)變性後發誓要「消滅這種病毒」,還宣稱他的兒子澤維爾「已經死了」。如今已改名薇薇安的馬斯克長子則反唇相譏,他只是個「冷漠又易怒的自戀狂」,不但壓根在她的生命中近乎缺席,而且在她小時候表現出某些女性化特質時還會殘忍的攻擊她。馬斯克的跨性別女兒薇薇安.珍娜.威爾遜(Vivian Jenna Wilson)原名澤維爾.亞歷山大.馬斯克(Xavier Alexander Musk),他在2022年4月向加州洛杉磯郡提出申請,要求在法律上更改性別為女性,並改名除去父親的姓氏,改從母親的姓氏,更揚言斷絕與父親關係,「我不想再以任何方式、形式與我的親生父親有任何關係。」維維安當時說道。馬斯克2024年7月22日接受心理學家和保守派評論員彼得森 (Jordan Peterson) 採訪時表示,自己的長子澤維爾「不是一個女孩」,並自稱他是被騙去為大兒子簽署變性相關文件的。馬斯克在訪談中宣稱他心中澤維爾「已經死了」,還表示澤維爾出生就是同性戀,有輕微的自閉症,這兩個特徵導致了她的性別焦慮。馬斯克在訪談中還痛批所謂的「覺醒精神病毒」(woke mind virus)。馬斯克認為,幾乎每個孩子都會經歷某種身份危機,但這只是成長的一部分,而成年人很有可能操縱那些有身份認同危機的孩子,讓他們相信自己的性別是一種錯誤並需要進行變性。他自稱在澤維爾身上看到了這種「覺醒思維病毒」的禍害,此後他「發誓要消滅這種病毒。」7月25日,薇薇安出面接受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獨家專訪時,表示馬斯克並沒有被騙,雖然一開始有猶豫,但當他同意自己接受治療時,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做什麼。薇薇安公開抨擊馬斯克,稱他「冷漠、易怒又自戀」,還強調若馬斯克在關於她的事情上公然對數百萬觀眾撒謊,她「不會就這麼算了」。薇薇安指出,從她記事起,馬斯克就不是一個會給予孩子支持的父親。雖然馬斯克和母親同樣擁有共同監護權,但他很少出現在她的生活中,她和兄弟姐妹都是由母親或保姆照顧,而且只要見了面,馬斯克就會斥責她。薇薇安還表示,馬斯克是個冷漠的人,而且易怒又自戀。當她還是個孩子時,馬斯克就會因為她表現出來的女性特質而攻擊她,並迫使她表現更男性化,包括在小學時就強迫她讓聲音變低沉。對於薇薇安的說法,馬斯克沒有做出任何回應。
電影頻道/暑假強檔《腦筋急轉彎2》上映 青春期少女新情緒「阿焦」登場
暑假即將展開,首波強檔電影就是皮克斯動畫《腦筋急轉彎2》,該系列首集2015年上映就在全球累積8.58億美金(約台幣266億)票房,並登上IMDb影史250大電影榜,再造皮克斯的動畫傳奇,如今相隔9年再推續集,將劇情主軸放在青春期的各種情緒變化,被看好有望拯救今年上半年度低迷的電影票房。不同於《腦筋急轉彎》小女孩萊莉經歷了喜怒哀樂的童年旅程,續集裡萊莉進入情緒更為複雜的青春期,除了樂樂、憂憂、怒怒、厭厭、驚驚外,又多了新的情緒阿焦、阿慕、阿羞及阿廢等情緒,9種情緒在腦中不斷交錯。當代表焦慮的「阿焦」登場時,萊莉的友誼、家庭和學校生活,也因此備受考驗。《腦筋急轉彎2》由《怪獸大學》和《恐龍當家》等片的故事監督凱爾西曼恩執導。製片馬克尼爾森表示,《腦筋急轉彎2》主要是講13歲小女孩的故事,但他跟導演凱爾西都是男性,當續集計畫啟動,首要之務就是找來第一集的編劇梅格雷法芙加入團隊,馬克自豪表示:「我們試圖讓更多女性加入團隊,團隊裡有超過一半以上都是女性,這應該是第一部達到這個比例的作品。」除了團隊加入大批女性工作人員外,為了進一步了解青少年的焦慮,製作團隊與許多專家碰面、看了不少書,並與心理學家討論了青少年大腦會有什麼樣的變化,製片組甚至成立了一個由9位女孩組成的「萊莉小組」,從2021年《腦筋急轉彎2》計畫啟動時,這群從13歲到16歲不等的女孩藉由分享生活和想法,讓萊莉腦袋裡的9個情緒人物更為貼近青少年的思維模式。凱爾西表示,自己和馬克投入了大量時間來理解青少年的情緒,「馬克和我確實花了很多時間與青少年在一起,傾聽他們的聲音,但我也記得在那個年齡段感到很多焦慮。」兩人都認為社群媒體的興起,只會加劇當今年輕人的焦慮感受。 此外團隊也透過問券調查,多方面了解觀眾為何焦慮,「然後不斷地回到焦慮狀態,思考,幫助塑造了角色和電影的敘事。」瑪雅霍克幫《腦筋急轉彎2》新角色「阿焦」配音。(圖/迪士尼提供)至於關鍵角色「阿焦」則找來好萊塢著名星二代瑪雅霍克獻聲,她是大明星伊森霍克和鄥瑪舒曼的女兒,演出影集《怪奇物語》並獲得土星獎女配角而走紅。而樂樂仍由獲得數次艾美獎提名的女星愛咪波勒(Amy Poehler)再次配音。提起新朋友「阿焦」,愛咪波勒表示,皮克斯最酷的地方是,焦慮的出現其實是為了保護萊莉,「焦慮就像引擎,促使我們採取行動,但不幸的是,當焦慮有了控制權,會讓我們無法享受應有的快樂,甚至阻礙了人際關係。」《腦筋急轉彎2》人氣角色樂樂同樣找來愛咪波勒獻聲。(圖/迪士尼提供)愛咪波勒認為,《腦筋急轉彎2》的推出正值關鍵時刻,在氣候變遷、物價上漲、全球處在永無止盡的衝突中,年輕人正經歷普遍的焦慮,「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你會發現儘管很艱難,還是得隨時隨地為快樂挪出空間,希望這部電影能幫助人們獲得歸屬感,並理解那些曾經有類似掙扎的人。」《腦筋急轉彎2》現正上映中。
《腦筋急轉彎2》9種情緒一起登場 皮克斯集結「萊莉小組」曝幕後製作花絮
皮克斯動畫《腦筋急轉彎》2016年在全球累積8.58億美金(約台幣266億)票房後,相隔9年再推續集《腦筋急轉彎2》。劇情描述小女孩萊莉進入青春期,除了樂樂、憂憂、怒怒、厭厭、驚驚外,又多了焦慮、羡慕、害羞和耍廢等情緒,當9大情緒齊聚腦海中的控制室,讓小女孩的青春期更加敏感、多變。《腦筋急轉彎2》是導演凱爾西曼恩(Kelsey Mann)首部動畫長片,該系列故事靈感來自於導演彼特達克特(現為皮克斯首席創意官)的女兒,他對當時還是孩童的女兒經常喜怒無常、情緒轉變之快大感驚奇,於是創造了這個故事。彼特達克特表示,電影上映5年後,導演凱爾西曼恩告訴他,這部電影引起了他的共鳴,因為他的孩子也經歷了這一切。也因題材新穎又創意十足,該片被美國知名的影評網站評為皮克斯除《玩具總動員》1、2集及《海底總動員》後,評分第4高的電影,如今續集即將回歸,《腦筋急轉彎2》也被美國媒體選為今夏最值得期待的電影之一。製片馬克尼爾森表示,為了製作電影,團隊與許多專家碰面、看了不少書,並與心理學家討論了青少年大腦會有什麼樣的變化。製片組甚至成立了一個由9位女孩組成的「萊莉小組」,從2021年《腦筋急轉彎2》計畫啟動時,這群從13歲到16歲不等的女孩藉由分享生活和想法,讓萊莉腦袋裡的9個情緒人物更為貼近青少年的思維模式。電影預告裡,可以見到一群工人在萊莉的腦海裡開始施工,他們把許多東西破壞並拆除,然後安裝了新的操控台,隨之而來的就是新角色的登場。導演凱爾西曼恩說:「這就是青少年的感覺,一切都很混亂!我們讓4種不同的新角色進入主角萊莉的腦海,處理羡慕、害羞、焦慮和耍廢等情緒,尤其是焦慮,他的存在普遍存在所有人的心裡,而且會讓人變得脆弱,但我們的故事用善良和同理心對待這種轉變,最終仍帶來快樂和感動。」 《腦筋急轉彎2》將於13日在台上映。
病人坦承自己是「小三」!求心理師幫助 她回家發現竟是自己被綠崩潰
澳洲一名心理學家日前在一個Podcast中匿名分享,指出她先前遇到一個病患,向她坦承是小三,因為深感內疚,因此尋求她的幫助。沒想到當心理師給予完對方一堆建議後,返家時老公竟告知她,自己外遇要跟她分開,後來心理師才發現,原來找她諮詢的病患,就是老公外遇的小三,讓她相當崩潰。根據《每日郵報》澳洲一名心理師日前在Toniand Ryan podcast中匿名分享,表示她近日遇到一名病患,向她坦承自己是小三,和有婦之夫的男生上發生性關係。而該名病患坦言,自己外遇對象要因此跟妻子分開,讓她感到相當有罪惡感。後續心理師盡其所能,為該名病患提供了最好的建議,之後便結束這個門診。心理師透露,門診過了幾天後「我丈夫告訴我,他要為了一個和他睡過的女人而離開我。」這時她才發現,原來前幾天來門診的病患,就是老公的外遇對象。而這讓該名心理師相當崩潰「我丈夫和我的病人有一腿,但因為保密條款,我不能讓他們知道我所遇到的事,也不能告訴任何人,但我需要告訴別人,我需要放聲尖叫。」消息一出就有許多網友猜測,說不定老公的小三,是因為知道心理師就是元配,所以才會故意去她的門診向她告解,藉以解緩自己的罪惡感。
姊姊就該做更好?「長女症候群」爆共鳴 姊兼母職太累人導致長大不想生
常言道「長姊如母」、「姊代母職」,然而這些社會期望的背後,往往造成了長女一生的陰影。近日外國社群媒體熱議的「長女症候群」(Eldest Daughter Syndrome),便是指長女往往承擔了雙親更高的期待,必須「姊兼母職」承擔起照顧弟妹的責任,導致長大後生育意願低落、甚至心生排斥的現象。近日BBC主持人安妮塔芮妮(Anita Rani)在網路上分享了相關文章,在歐美引起巨大的網友迴響。長女症候群的說法,早已存在西方國家多時,它並不是一種官方正式認可的心理健康疾病,但卻廣受長女們的認同與共鳴。心理學家解釋,「長女症候群」用來形容那些情緒壓力負擔過大的長女,因為她們還小時,就承受來自雙親的期待,必須犧牲自己的意願,來照顧年幼弟妹、分擔家務、甚至幫著看護生病的家人,有時甚至宛如「第二個母親」;過度成功壓力,可能因此造成她們感到不公平,與手足產生競爭心理,對父母心生怨恨,甚至因長期壓抑而造成心理健康問題(如焦慮或憂鬱),甚至成年後對生育產生牴觸心理。BBC廣播二台的女性節目《女性時刻》(Woman's Hour)主持人安妮塔芮妮分享了一系列關於「長女症候群」的文章,在網路上引起巨大的迴響,瞬間席捲了美國社群媒體。BBC女性節目《女性時刻》主持人安妮塔芮妮分享了一系列關於「長女症候群」的文章,引起巨大迴響。(圖/達志/美聯社)一位女士寫道:「我對其中的每一個字深感共鳴。長女承擔如此繁重的工作是不公平的,如果你的兄弟姊妹是弟弟的話更是如此。」另一位看到文章的長姊也表示同意,說:「直到最近,作為一個成年人,我才學會欣賞我的生活和我自己。很難擺脫這種心態。」在美國TikTok上,大量女性也參與了這個話題,許多長女表示自己成年後選擇不生育孩子,因為她們已經撫養過兄弟姐妹,因此覺得「完成了養育孩子的任務」 ,她們紛紛寫下,「我在小時候承擔了很多,實在沒精力再去養育另一個人」、「我無法想像現在還有人要依賴我」。根據英國家長網站「Netmums」2009年的報告顯示,在10000名受訪母親中,她們對最年長孩子在學業與職職涯的期望,往往遠高於其他孩子。
戒不掉尿布!已婚工程師「上健身房也要穿」讚:真的很舒服
每個人都有小秘密。馬來西亞一名35歲已婚工程師透露,自從13歲偷穿弟弟的尿布後就對這種「內褲」無法自拔,就連爬山、上健身房也要穿。更令外界驚訝的是,儘管工程師幾乎尿布不離身,但他的父母甚至老婆、小孩,都不知道他有穿尿布習慣。據馬來西亞《中國報》報導,該名來自雪州八打靈再也的工程師坦承,自己是名成年的「戀尿布」(ABDL)人士,自從13歲偷穿弟弟尿布覺得「很合身很舒服」後,就徹底迷戀上穿尿布。工程師透露,當時看到弟弟的尿布便渴望當個嬰兒,「我的本能想要穿尿布」,即便現在已經結婚6年育有1子,還維持著穿尿布習慣。但他把這個癖好隱藏得很好,妻子、小孩與父母都不知道自己有這奇怪一面。工程師指出,他保守秘密的訣竅其實很簡單,就是不在家人面前穿,但他工作、外出,甚至爬山與上健身房都會穿尿布。他也說,社群上有很多跟他一樣的人,有些人只是喜歡穿尿布,有的是希望獲得嬰兒般對待,另外也有兩者都喜歡的人,還有人會在社群上出售嬰兒服飾配件。兒童臨床心理學家諾艾沙博士指出,成人迷戀尿布可能是缺乏關愛、情緒失衡以及不知道如何正確引導情緒引起,且主要發生在成年男性身上,但博士強調,「這不代表有具體的醫學或心靈問題」。
衝動物園殺生…9歲男童勒斃「11隻兔子、天竺鼠」 園方轟噁心
荷蘭阿爾克馬爾(Alkmaar)發生虐待動物致死事件,一名年僅9歲的男童在當地動物園竟徒手將共12隻的兔子及天竺鼠勒死,且行兇後的神情卻一點都不在乎,讓眾人傻眼。綜合外媒報導,荷蘭北部北荷蘭省11日下午在阿爾克馬爾鎮的雷克豪特寵物動物園(Rekerhout Petting Zoo)內,一名獨自前往的9歲男童竟徒手勒斃11隻兔子及天竺鼠。據目擊者指出,男童行兇後的神情意外彈定,並無任何情緒起伏,似乎對這樣的行為無感,也不認為隨意剝奪生命什麼大事;工作人員更形容,整起事件實在是太噁心了。雷克豪特動物園經理多倫博斯(Ali Dorenbos)表示,男童先前都是和家人一起出現,不過這次他竟是獨自一人出現在動物園,結果竟突然追捕、殘殺動物。警方接獲動物園報警後,就立刻前往抓住男孩,事後家長也隨即現身,但是目前仍為從男中問出犯案動機;另外,也因為他為滿12歲,因此不會面臨刑事指控,但是後續會接受心理輔導。當地發現先前有小孩竟正在拍攝自己使用彈弓傷害、殺害動物的影片,結果後來就發生了這起事件。包括小學生約有500名成員,11個群組聊天中就有人分享了他們蓄意殺生的影片。被彈弓射中的動物奄奄一息,其他動物包括豬、鹿、鴿子、狐狸、松鼠、雉雞、兔子、鵝和鴨則被活活踢死。心理學家喬尼 (Joni E. Johnston)先前曾表示,父母應該留意孩子是否傷害動物的警訊。精神科醫師艾絲特(Esther van Fenema) 也說,「我為這些動物感到難過,也為這個小男孩感到難過」,並猜測他似乎遇到很負面的事情,才逼不得已發洩。她也補充,「如果在家裡殺死一隻動物,那怕是一隻昆蟲,都要向孩子解釋原因。」
螢幕情侶檔變母子 任達華變身催眠大師
港片《源生罪》集合香港影帝任達華、金馬影后吳家麗及型男吳卓羲和新人陳紫萱,再加上資深實力派的曾江及鮑起靜共同演出,由曾在好萊塢發展的新晉導演岑嘉彥執導。故事聚焦親子之間的矛盾和牽絆,任達華在片中演出家中的大哥,用盡全力保護家人,他表示和新人合作演出不難,最難是要和吳家麗演母子,「我們以前都是演情侶,要拋開過去的習慣,用新人的心態去演,才能變成她的兒子。」電影以催眠元素帶出家庭的愛恨情仇,以主角錯亂的記憶,帶著觀眾走進謊言和真相的迷宮,也探索了精神病患長期照顧者的內心世界。任達華現實生活中與愛妻結婚26年,擁有幸福家庭的他說:「我很重視家人,雖然現在科技很發達,但我建議大家可以多寫信和家人溝通,雖然我覺得自己文筆不好,但我還是經常寫信和畫畫給我女兒。」而任達華在電影中扮演家中的大哥,是個擅長催眠的心理學家,陳紫萱扮演他的小妹,他以催眠恢復小妹的記憶,想找出當年母親吳家麗死亡的真相。他透露這部戲最難的部份是和吳家麗演母子,他表示以往兩人常常配對演情侶,「我們從《新紥師兄》續集就開始扮情侶了,電影中也演過好幾次,吳家麗在影壇性感女神的位置沒有人能取代,沒想到,這回她竟然要扮演我的媽媽。」任達華表示演出時看著吳家麗的眼神都要小心調整,「我和她聊起當年演談情說愛的畫面,都笑說不知道這回怎麼演才好,我只能把自己當新人去演。」他更讚美吳家麗的表現出色,「她在片中展現神級演技,將精神患的歇斯底里詮釋的很深刻,可以放入教科書的!」《源生罪》將於3月29日上映。
禍不單行?命理師教你4招擺脫倒楣困境 好運自來
每當遭遇衰事,有些人常會怨天尤人,認為是命運在跟自己開玩笑、幸運女神從不站在自己這邊、自己就是衰、命不好。科技圈國師兼風水命理專家簡少年表示,許多人習慣將失敗、挫折,怪罪到環境或他人等外部因素,因而缺乏內省,而這就是所謂的「受害者情結」。對此,簡少年分享4種招來好運的方法,幫助大家一起擺脫倒楣的困境。「受害者情結」是一種心理狀態,指的是一個人認為自己總是處於不利或不公平的處境中,並且將生活中的困難歸因於外部因素或他人的行為,奧地利心理學家費尼切爾(Otto Fenichel)表示,「受害者情結」與憂鬱症有著很大的關聯,會使人在人際關係中產生無力感。負面的處事態度除了會影響自己,也會連帶將負面情緒傳播給周遭的人,導致不幸的事情接二連三發生。簡少年表示,這類人常覺得世界充滿敵意,面對問題時會先指責他人,而不是認真反省自己的行為或做出積極的改變,甚至會對別人提供的幫助或建議產生質疑。然而,會有這種行為模式的人,通常源自批評性的家庭背景,因深受負面言語影響,而認為自己永遠不夠好。成年後,這一負面行為,可能在自己的家庭中不斷重演,不知不覺將負面循環傳給子女。對此,簡少年分享4種招來好運的方法,幫助大家一起擺脫倒楣的困境。(一)擺脫以怨養怨的受害者心態擺脫「受害者情結」的關鍵,在於承擔起自身責任,並意識到情緒和經歷是根植於個人認知的。如果一個人總是將自己視為悲劇的主角,就會陷入負面循環,不斷地向他人尋求關注和同情。要擺脫這種思維模式,就需要尋求正向獲得關注的方式,將自己的故事從悲劇轉變為喜劇。這個過程需要從自我表達開始,從言行到思維,逐步轉向正向循環。 首先,要認識到幸福與不幸是相對的,從道家的視角理解萬物生長都需要平衡。其次,要學會從內外因素中尋求成長,才能真正擺脫受害者情結,開啟正向的生活循環。(二)「未來學」的規畫:你擁有改變未來的力量未來學的規劃,就是根據過去、現在和未來三個節點,制定理想的未來規劃。過去,指的是我們的過去經驗,包括家庭、教育、工作等經歷。這些經歷會塑造我們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對未來的選擇產生影響。因此,我們需要詳細記錄自己的過去背景,了解這些經歷對自己造成的影響。現在,指的是我們的當前狀態,包括財務狀況、健康狀況、人際關係等。這是我們制定未來規劃的基礎。我們需要評估自己的優勢和劣勢,了解自己擁有哪些資源,才能制定切合實際的目標。未來,指的是未來趨勢,比如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新興技術的發展。這些趨勢會對我們的未來生活產生重大影響。因此,我們需要了解未來可能發生的趨勢,提前做好準備,才能抓住機遇,應對挑戰。最後,需要定期回顧自己的規劃,確保所有決策都朝向最佳未來發展。避免做出可能導致不良結果的行動,才能逐步實現理想的未來。(三)看似兩件毫不相關的事情,其實緊緊相依《當和尚遇到鑽石》中提出一個觀點:日常生活中的微小事件,會在不經意間影響到我們的大問題。這與紫微斗數的原理相符,每個人的命盤由12個宮位組成,某些宮位的不利(化忌)可以預示著與財務或家庭相關的挑戰。這表明看似無關的生活片段實際上緊密相連,解決生活中的一個小問題有時也能帶來其他方面的正面變化。紫微斗數透過轉宮法展示了如何深入理解這些連接,強調了個人行為與生活事件之間的相互影響。(四)用正向眼光看待周遭,命運就會逐漸變好你的存在與世界是相互連結的,你對自己的態度也反映了你對世界的看法。當你認為他人對你不佳時,實際上也是你對自己的不善待。佛教教導我們要消除分別心,強調一體性的重要性。透過正面的視角看待世界,你將感受到世界以同樣的正面能量回應你。紫微斗數揭示,生命中的每一部分都互相連結,陰陽交融,象徵著內外世界的和諧。鼓勵周圍的人以善意對待世界,從而共同創造一個更加美好和諧的生活。透過理解和實踐這些原則,我們可以超越受害者心態,邁向幸福的人生。
老是覺得睡不好?「這5個」床頭小物恐是元兇 小夜燈也上榜
現代人常會因為被外在環境及心理狀態影響,導致睡眠品質每況愈下。對此,陸媒西部决策就點名了5個常被放置在床頭的物品,其實就有可能是讓你睡不好的元兇。1.手機在現代生活中,手機成為人們不可缺少、必須隨身攜帶的重要物品。由於人們如此依賴手機,心理學家甚至引入了「手機在場效應」的概念。但是,你知道嗎?睡前長時間看手機會直接影響睡眠品質。一方面,睡前看手機時,手機螢幕發出的光線尤其是其中的藍光,會影響人腦中褪黑素的分泌,而褪黑素是啟動睡眠過程的重要信使。另一方面,人們如果在睡前瀏覽短影片等比較容易讓人興奮的內容,就會使大腦產生興奮性物質,進一步增加快速入睡的難度。事實上,為獲得良好的睡眠,大家最好在睡前1小時減少或盡量不看手機。同時,讓手機遠離床頭,這應該成為現代人的良好生活習慣之一。2.電子加熱驅蚊器近年來,許多無色無味的電子加熱驅蚊器已逐漸取代蚊香,成為人們居家滅蚊的首選。電子加熱驅蚊器主要是透過加熱,釋放出一些化學物質,來達到驅蚊效果。然而,有些驅蚊器釋放出來的化學物質,會影響人的呼吸系統,導致鼻腔或肺部出現過敏反應,進而誘發鼻塞、咳嗽等不適症狀。這些都會對睡眠品質產生影響。由此可見,將正在運作的電子驅蚊器置於床頭,是非常不利於健康和睡眠的。3.綠色植物不少綠色植物都有淨化空氣的作用,如綠蘿、龜背竹等。但是,綠色植物在夜間會透過植物的呼吸作用,將氧氣轉化為二氧化碳,從而降低房間的氧氣含量。這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人們的睡眠品質。不過,綠色植物在白天透過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量,遠遠超過其消耗的氧氣量。整體來看,在家中擺放綠色植物是值得推薦的,但不建議擺在臥室床頭。4.小夜燈在許多家庭特別有小孩的家庭裡,為了夜間起床方便,人們會在床頭或床週放置小夜燈。其實,這是非常不可取的。研究證明,夜間臥室內即使是非常微弱的燈光,也會影響人體代謝水平,引發內分泌代謝障礙,增加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的發病風險。此外,小夜燈微弱的燈光也會影響睡眠質量,使人容易覺醒,破壞睡眠結構。5.香氛有些人認為香氛有助眠作用,喜歡在睡前點上香薰分。事實上,香氛是否真正有助眠效果,目前尚無定論。然而,可以肯定的是,不同香氛產品的成分差異很大。有些香氛的成分非但不能起到助眠效果,反而有引發呼吸道過敏等不良反應的可能。因此,在無法明確香氛具體成分的情況下,不建議睡前點香氛。
夜尿頻繁要注意! 專家曝「7方法」改善:每晚2次以上應就醫
不少人會有半夜醒來上廁所的經驗,但頻繁的夜間排尿除了影響睡眠品質、使人感到暴躁外,也可能為潛在健康狀況的徵兆,若每晚需要起床2次(含)以上,則建議要去尋求醫師幫助。根據外媒《NBC News》的報導,正常情況下,人類能夠在晚上睡眠6至8小時不中斷,且無須起床排尿,是因為入睡期間,身體產生的尿液自然就會減少。而睡眠醫學專業臨床心理學家哈里斯(Shelby Harris)就指出,從睡眠中醒來上廁所1次仍屬於正常範圍,這種情形相當常見,但若經常性起床2次及以上,可能是患上了「夜尿症」。哈里斯表示,包括睡前喝太多液體、膀胱過動症、攝護腺肥大、糖尿病、某些含利尿劑的藥物、睡眠障礙等等,或是尿道、膀胱、腎臟感染,都可能造成夜尿頻繁。對此,哈里斯建議,可以先嘗試改變以下7個簡單的生活習慣:睡前3至4小時限制液體攝取量、晚上減少酒精和咖啡因的攝取、上床睡覺前先去洗手間、當天稍早服用利尿劑增加水分排泄、穿壓力襪或長襪、白天抬高雙腿、記錄夜間排尿習慣,以助於控制頻繁夜尿的問題。不過,哈里斯強調,由於夜尿可能有多種因素造成,有時需要進行專業檢查才能找到根本原因,若是夜尿變成常態性,改變生活習慣仍未見改善,還是要及時就醫治療,排除任何潛在的健康狀況。
應對長輩問題攻防戰! 專家教你6招不尬聊
「什麼時候要結婚?」、「收入多少?」親友聚餐最怕被追問各種私人問題!《CNN》邀請幾位心理諮商專家分享利用6招應對親友攻勢。美國心理學家羅珊卡帕納霍奇(Roseann Capanna-Hodge)表示,放連假有時會讓人不開心,就是因為會被問到尷尬的問題甚至起爭執。她建議,與其怒火中燒或是猛烈抨擊,不妨為自己設定底線、平和直接的表達立場。1提前規劃「安全牌話題」台灣民眾過年最怕的就是被問到各種各樣的隱私問題,西方人同樣會在聖誕節或感恩節餐桌上被問到惱人的問題。羅珊表示,雖然每位家族成員未必能融洽相處,但你還是有方法與不太熟的親友共度時光,大原則就是提前列出安全牌話題,即可在現場氣氛尷尬時轉移話題。也可以事先透露自己不想討論的話題,也會有助益。溝通重點是「以平和的態度直接表達」,例如「不好意思,我不太想談論這個話題,因為這讓我覺得不是很舒服」,這樣的語氣比較不會有攻擊性。或是把尷尬話題變成賓果小遊戲,當談到減肥、收入、感情等敏感話題,提最多次的人要出錢請客。2「你現在幾公斤啊?」治療師珍妮佛蘿琳(Jennifer Rollin)建議,在聚餐前就先設想親友可能會問到的話題。她表示,只要討論到外貌體重,無論是批評或是關心,都容易讓人感到不快,此時可委婉轉移話題,或是冷處理回應「我不清楚,我不是很在意體重」。如果還是感到被人身攻擊,不用怕得罪別人,自在的淡出現場吧。3「你交男/女朋友了沒?怎麼還單身?」另一位專家凱咪奧蘭治(Kami Orange)表示,設定底線並非與人起爭執,而是傳達個人需求與表達可接受的範圍。當被問及感情生活,凱咪通常會給對方2次機會,第1次被問到時,她會將話題轉移到大家都喜歡的事物,若被問到第2次,她建議回應:「若有好消息,我再跟你說。」溫和直接的表明你不想繼續這個話題。若單獨交談(非多人場合)時被追問感情話題,凱咪建議可嘗試拒絕,例如「不好意思,這個話題讓我感到不舒服,能否請你不要再這樣問?」4「你結婚了沒?什麼時候要生?」涉及婚姻與家庭的話題是令人壓力最大的問題之一。凱咪表示,善意的談話或是把話題拋回去的回應如:「你們家相處得很融洽,你跟阿姨/叔叔是怎麼認識的?」但有時即便是關心,仍可能讓人感到被冒犯,例如「問一位不孕症患者什麼時候要生」。護士兼生育作家瑞秋古維奇(Rachel Gurevich)表示,如果你有生育計劃,可事先和另一半確認這個話題可以討論的人事物範圍,若超出底線就直接結束對話,例如「我沒有想談論這個話題」,或是婉轉表達「你不會想知道這些私人的事情。」若對方是可以信任的人,那麼不妨敞開心扉尋求支持。5政治與宗教立場不同 不是所有人都善於應對政治與宗教信仰等敏感話題,那麼要如何避免呢?凱咪表示,有人喜歡辯論,但你不一定要加入,若情況允許的話可忽略話題;若無法避免爭議性話題,則可表達「我們在這件事情的立場不同,既然雙方短時間內不會改變想法,不如聊點別的開心話題吧」,或精簡扼要表示「我的看法與您不同。」6三十六計走為上策若你已經試過上述的方式,仍然難以應付親友的攻勢,那就「三十六計走為上策」。凱咪建議,不需要撕破臉,只要事先準備一個離席的理由即可,若現場情況讓人待不住的話,遠離現場就是最好的底線,畢竟美好假期是用來維繫感情的,若話不投機,不如及時止損。原文出處:https://edition.cnn.com/2022/11/22/health/holiday-boundaries-questions-comments-wellness/index.html
冬季易胖的真相 心理學家揭曉3大因素
寒冷的冬季,往往讓人難以抑制大吃一頓的慾望,因此許多人認為冬季是容易增重的時節。近日,四季心心理諮商所所長蘇琮祺心理師在社群媒體上分享了一篇文章,揭示了冬季變胖的真相。他指出,增重的原因其實與個人原有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有關,並非僅僅是季節所導致的結果。首先,蘇琮祺心理學家指出,冬季增重的主要原因有三:1. 食慾增強為了應對寒冷的天氣,身體需要消耗更多熱量來維持正常運作,因此食慾在冬天往往會增強。此外,寒冷的氣候也讓人更容易尋求食物的溫暖和滿足感。2. 節慶進食量增加在冬季,各種節慶接踵而至,例如立冬進補、冬至湯圓、聖誕節大餐、跨年狂歡,以及農曆春節尾牙和春酒等。這些節日的來臨使得人們往往飲食量增加,幾乎處於一種「非吃不可」的狀態。3. 體態覺察降低受到穿著方式的影響,冬天穿著往往較為寬鬆,且容易穿著包覆身體的衣服,這會降低對於體態變化的覺察。因此,人們往往忽略過度進食對體態帶來的影響,進而在不知不覺中增加了體重。而面對冬季增重的情況,蘇琮祺心理學家提出了以下應對之道:1. 做好飲食規劃在節日期間,適時調整飲食量,避免過度進食。建議可以在節前後控制進食量,使整體飲食保持平衡。2. 有計劃地穿著適時穿著緊身衣物或者使用腰帶等緊身裝備,以增強對於飲食量的覺察,幫助控制進食。3. 大餐前先喝杯熱開水在進餐前喝杯熱開水可以幫助減少食欲,同時選擇溫熱的食物也有助於緩解飢餓感。總結來說,冬季增重雖然常見,但蘇琮祺心理師特別提醒「只要能夠覺察身體、食物與心態之間的動態關係,胖瘦都只是一種暫時的身體狀態!」如何調整飲食、保持適當的運動和良好的睡眠習慣,是保持體態與身心健康的關鍵。針對冬季變胖的情況,蘇琮祺心理師揭曉三大真實原因,包含進食慾望提升、節日進食量增加以及體態覺察降低。 (圖/取自潮健康)
最新廣告大出包!H&M遭指「性化兒童」 官方火速下架道歉
知名瑞典快時尚品牌H&M最近在澳洲推出以校服為概念的新系列廣告,受到大量負面回應,並遭到批評表示「性化兒童」。對此,H&M也緊急回應,並迅速下架廣告道歉。根據外媒報導,H&M發布的廣告顯示,2名女童穿著短袖白色襯衫,外面是一件無袖連身學生洋裝,長度為膝上裙,下半身則是配上白色小腿短襪和黑色娃娃鞋。不過其中最具爭議的是,搭配的廣告詞為「H&M的返校時尚風格吸引那些回頭看的眼光」。H&M有關於兒童的廣告引發爭議,緊急下架。(圖/達志/美聯社)廣告刊出時被大量網友轉發,但是卻紛紛指責H&M在大肆宣揚戀童癖。心理學家、人際關係專家兼作家帕姆(Pam Spurr)帶頭抱怨,「卑鄙的廣告迎合戀童癖者,並透露他們對女孩的渴望是可以的」。她也呼籲抵制H&M,並痛斥這則廣告是「對女孩的可恥剝削」。澳洲作家梅琳達(Melinda Tankard Reist)補充,「小女生通常不需要『回頭率』。我在學校裡接觸的很多人都希望獨自一人學習和享受樂趣,而不是因為自己的外表引起不必要的關注。」還有不少網友指出這個廣告「令人毛骨悚然」、「令人不安」,並回憶起自己在學校時「被側目」的故事。H&M昨(22)天針對僅在澳洲發布的校服廣告道歉,「我們已經刪除這則廣告,對因此造成的冒犯深表歉意」。雖然廣告已經撤下,但是已經遭到許多網友截圖。
聖誕老人夜晚來送禮物 小孩幾歲開始不信?心理學家這麼說
聖誕節最快樂的就是收到聖誕禮物,不少人也在童年聽過聖誕老人會在晚上來送禮物的神話。心理學家透露,對於大多數孩子來說,8歲開始就會懷疑聖誕老人不是真的。根據《衛報》報導,美國德州大學心理學家米爾斯(Candice Mills)表示,孩子們通常在學齡前就開始區分幻想與現實,但他們經常相信存在一個神奇的聖誕老人,一直持續到童年中期。為了更了解這種從相信到懷疑的轉變以及兒童的經歷,米爾斯和同事訪問了48名6歲至15歲的兒童及其44名父母以及另外383名成人。研究發現,對於大多數孩子來說,懷疑在8歲左右就逐漸出現,儘管一部分3、4歲孩子就已經認知到聖誕老人非真的,而有一些孩子直到15、16歲才相信這不是真的;而在許多情況下,是其他不信者的見證最終粉碎了他們的信仰。米爾斯說,「他們可能有一些基於邏輯推理的懷疑,比如聖誕老人怎麼可能真的在晚上環遊世界?不過讓他們崩潰的是,學校的同學說他不是真實的。」他提到,大約三分之一的兒童和一半的成年人在相信聖誕老人不存在後,產生了一些負面情緒,儘管這些感覺通常是溫和且短暫的,但大約10%的成年人表示,他們的悲傷情緒持續時間更長,或者因此對父母的信任度降低;不過也有許多孩子表示,不再相信有聖誕老人後,感到高興或鬆了一口氣,這就像他們解決了某種謎題。至於當孩子問起聖誕老人相關問題時,應如何處理?米爾斯建議,在回答之前仔細聆聽孩子的問題,如果他們想知道聖誕老人如何穿過狹窄的煙囪,或進入沒有煙囪的房子,這意味著他們可能還沒準備好放棄聖誕老人的想法,可以考慮談論「有些人」的看法,或是回答「這是個有趣的問題」,來結束對答。如果孩子直接詢問聖誕老人是否真實?米爾斯直言,可以轉移話題,回問「你覺得怎麼樣」,看孩子如何討論,把問題重新交回給孩子。
陳雪甄睽違15年與温昇豪合作 《深網》揭青少年網路性犯罪內幕
犯罪影集《深網》由陳雪甄與温昇豪主演。過往悠遊於導演和表演指導兩個身份之間的陳雪甄,近年因演出恐怖電影《粽邪》更加受到觀眾矚目,回憶起15年前首次演出連續劇就是和温昇豪合作,她語帶興奮之情說:「依然有一種熟悉感,就像是與多年未見的哥哥重逢,相處起來很放鬆愉快!」陳雪甄也透露,過往很少演出感情戲,這次在劇中有較為親密的曖昧戲份,但因為對手戲演員是温昇豪,絲毫不覺得尷尬。温昇豪則認為陳雪甄是很用心的演員,很開心能再度共演,但在演出親密戲時可以感受到陳雪甄的緊張感,「我就在現場跟她說不要緊張、放輕鬆!」陳雪甄飾演追查一連串青少年相關案件真相的刑警。(圖/HamiVideo)劇中,陳雪甄與温昇豪攜手辦案,追查網路性犯罪的幕後黑手,必須研究色情網站,還要加入網路聊天室使用「色色」露骨詞彙。對此,温昇豪坦言演出時要克服心理障礙,「看到台詞時的確會有點不舒服,因為這些詞彙要用嘴巴講出來其實不太容易,這點心理上面是需要克服的!」陳雪甄表示自己在拍攝前為了解類似案件而做了不少功課,看了許多相關紀錄片的她,感嘆有許多青少年在網路上被誘拐詐騙後求助無門。在現實擁有9歲孩子的陳雪甄也說難免會擔心孩子受到網路犯罪的影響,「時代不同了!大人們要試著多了解年輕人的事物,多理解才能提前預防受騙。」她也認為家長要用健康的態度,適時給孩子性教育,「以免在網路上亂看,學到更奇怪的事情。」温昇豪飾演身分神秘的心理學家。(圖/HamiVideo)劇中有許多少女被不肖人士用「深偽技術(Deepfake)」製造散播不雅片,在受威脅後被當作寵物豢養,從此必須對線上出價者予取予求。如今AI換臉技術越來越成熟,身為演員的陳雪甄被問到是否會擔心工作機會被AI技術取代?她認為不只是演員需要擔心此事,「所有人都要擔心,如今在面對網路世代和AI科技,不能盲目相信,但不見得是全然不好。」她甚至說未來很有可能直接用AI技術拍攝電影,但她認為真人表演依然無可取代,「AI的背後要有參數資料庫,演員的創造力還是很重要,而且表演這件事沒有標準答案,無法用數據取代。」劇情探討青少年的網路性犯罪,從警探、家人、校方和心理學家等各種角度觀察一連串青少年涉入的霸凌、自殺和性侵等案件,堪稱為「影集版N號房」。女主角陳雪甄飾演追查案件的刑警,她原本企圖找出導致女學生自殺的霸凌兇手,卻意外發現如同「N號房」般的網路煉獄,並遇到由温昇豪飾演的神秘心理學家,兩人從互相猜忌到彼此信任依賴。《深網》將於12月8日在Hami Video獨家首播。
「影集版N號房」揭色情網站內幕 陳雪甄攜温昇豪追網路性犯罪
陳雪甄與温昇豪在犯罪影集《深網》中分別飾演刑警、心理學家,兩人劇中攜手辦案追查網路性犯罪的幕後黑手,必須研究色情網站,還要加入網路聊天室使用「色色」露骨詞彙,温昇豪坦言演出時要克服心理障礙:「看到台詞時的確會有點不舒服,因為這些詞彙要用嘴巴講出來其實不太容易,這點心理上面是需要克服的!」該劇探討青少年網路性犯罪,從警探、家人、校方和心理學家等各種角度觀察一連串青少年涉入的霸凌、自殺和性侵等案件,堪稱為「影集版N號房」,女主角陳雪甄飾演追查案件的刑警,她原本企圖找出導致女學生自殺的霸凌兇手,意外發現如同「N號房」般的網路煉獄。陳雪甄因演出恐怖電影《粽邪》受到矚目,她回憶15年前首次演出連續劇就受到温昇豪照顧,相隔多年再度合作,她語帶興奮之情說:「依然有一種熟悉感,就像是與多年未見的哥哥重逢,相處起來很放鬆愉快!」她也透露,過往很少演出感情戲,這次在劇中有較為親密的曖昧戲份,但因為對手戲演員是温昇豪,絲毫不覺得尷尬。温昇豪表示陳雪甄是很用心的演員,很開心能再度共演,但在演出親密戲時也感受到陳雪甄的緊張感,「我就在現場跟她說不要緊張、放輕鬆!」陳雪甄(右起)和温昇豪、李京恬在《深網》中一起抽絲剝繭尋兇。(圖/HamiVideo提供)這次陳雪甄則在拍攝前為了解類似案件做了不少功課,看了許多相關紀錄片,她感嘆有許多青少年在網路上被誘拐詐騙後求助無門,她在現實中是9歲孩子的媽媽,難免也會擔心孩子受到網路犯罪的影響,「時代不同了!大人們要試著多了解年輕人的事物,多理解才能提前預防受騙。」她也認為家長要用健康的態度適度給孩子性教育,「以免在網路上亂看,學到更奇怪的事情。」《深網》劇中許多少女被不肖人士用「深偽技術(Deepfake)」製造散播不雅片,受威脅後被當作寵物豢養,從此必須對線上出價者予取予求,如今AI換臉技術越來越成熟,身為演員的陳雪甄被問到是否會擔心工作機會被AI技術取代,她認為不只是演員需要擔心此事,「所有人都要擔心,如今在面對網路世代和AI科技,不能盲目相信,但不見得是全然不好!」她甚至認為未來很有可能直接用AI技術拍攝電影,可是她認為真人表演依然無可取代,「AI的背後要有參數資料庫,演員的創造力還是很重要,而且表演這件事沒有標準答案,無法用數據取代!」犯罪影集《深網》將於12月8日在Hami Video首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