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發育
」基隆市府Podcast邀諮商心理師 探討青少年情緒管理
基隆市政府網路廣播節目「基隆 Podcast」,今(2)日由主持人余治明邀請諮商心理師林淳頤,一同探究青少年心理發育及情緒管理議題,讓民眾了解青少年的內心世界,也能學習到如何與正值青春期的家人或朋友們相處之道,建立同理肯定的良好溝通關係,陪伴青少年度過低潮抒發情緒,正向面對情緒管理。林淳頤表示,青春期是人體生長變化最快速的時期,體內賀爾蒙出現改變,而學生時期與來自不同環境背景的同儕相處,也是影響情緒起伏的原因之一。她說,青少年處於兒童與成人之間的過渡期,開始接受社會期待的目光,並且開始建立自我認同,因此青少年時期的心理發展往往影響到成年後的性格,所以更應該加強關注青少年情緒。林淳頤也提到,大部分青少年在17-18歲外表看起來已然成熟,但事實上大腦約在20-25歲左右才會相對成熟,因此青少年在面對如此多課題,情緒起伏不見得是故意為之。她說,反而可能是基於心理發展限制而出現的行為,在與青少年相處過程中不妨能以同理角度面對,才能與青少年能更親近相處。林淳頤表示,雖然青少年心理非常複雜,但身為家長其實也能幫助青少年管理情緒,試著在青少年有情緒時,幫助他們表達出自己的想法,也有助於建立對自我的認同。她也分享相關案例,許多人在接受諮商後,學會如何正視自己的負面情緒,也知道該如何去抒發。林淳頤指出,台灣社會普遍對負面情緒相當排斥,也造就許多人壓抑情緒,其實應該找到正確的抒發管道,才能找回屬於真正良好的身心健康。余治明表示,情緒管理是每個人都要面對的一項生活問題,青少年正處於從兒童成長為大人的過程,正式開始追求自我獨立的時期,在轉變過程中難免會有情緒波動。他認為,身為家人朋友可以循序漸進給予教導,同時給予同理與肯定,在溝通時不妨練習覺察青少年的情緒,並試著引導表達感受,才能有助於解決青少年的情緒管理問題。另外,余治明表示,針對一般民眾情緒或壓力方面困擾,可以透過社區心理衛生中心諮詢,或是到心衛中心(七堵區明德一路169號)或撥打(02)2456-6185,心衛中心將提供免費心理諮商。
兒童新冠疫苗將開打…兒科醫學會籲「別挑廠牌」 5大理由曝光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建議,推動6至11歲兒童族群接種莫德納疫苗,接種劑數為2劑,間隔12週,接種劑量為成人劑量之一半,接種作業可視家長與幼童接種意願,由地方政府衛生局指定疫苗合約醫療院所及安排校園接種。BNT新冠肺炎疫苗也即將能夠使用於此年齡層孩童,劑量為成人的三分之一。對此,臺灣兒科醫學會表示支持。臺灣兒科醫學會指出,在Omicron變種為主的流行時期,兒童感染新冠肺炎病毒的人數和比例都增加,雖然症狀仍比成人輕微,不過仍有導致嚴重需住院或之後產生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PIMS-TS/MIS-C)的情況。6-11歲兒童接種新冠肺炎疫苗可減少本身感染、重症或併發症與死亡的發生,並降低疾病防治措施(如停課)對於兒童受教權及生理、心理發育之影響,且減少疫情傳播至家人或其他年齡層民眾的機會。醫學會提到,目前世界各國已授權使用於此年齡層的新冠肺炎疫苗主要就是莫德納和BNT兩種mRNA疫苗。在臨床試驗都呈現充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證據。試驗顯示副作用嚴重程度多為輕度至中度,約1-3日內可緩解;受試個案無嚴重不良反應。注射部位反應為六至九成,多屬輕微;疲勞、頭痛約二至六成;皆以第二劑較多。發燒在第一劑小於百分之五至十,但第二劑可達二至三成;一半不超過攝氏38.5度,罕有超過40度的。總體反應較青少年和成人族群輕,但發燒可能略多。對於局部腫脹、疼痛,可使用冰敷緩解,發燒時若未伴有其他危險跡象,可給予退燒藥或請兒科醫師診察處理。醫學會說明,mRNA疫苗副作用方面,較讓人擔心的心肌炎和心包膜炎,在大規模施打的國家顯示極為罕見,且明顯低於青少年的發生率。此外,美國的資料顯示,5-11歲男性幼童感染COVID-19後出現心臟方面症狀之風險,為接種疫苗者之4.4倍;美國、英國及澳洲兒童染疫後死亡人數,為接種新冠肺炎疫苗後通報心肌炎人數之2-10倍。顯示在目前處於社區流行時期,接種疫苗益處大於染疫後風險。醫學會強調,目前仍無大規模直接比較莫德納和BNT疫苗孩童接種的研究報告,但由發表的試驗結果看來,前者產生的抗體濃度略高,輕中度的不良反應發生率也略高,但並無很大的差異,因此並不建議要特別選擇那一種廠牌的疫苗。醫學會建議,接種疫苗利大於弊。但家長若對於疫苗仍持高度疑慮,並不會強制要給孩童接種。因mRNA疫苗通常第二劑反應較大,也可考慮先接種一劑,再觀察後續。不過,有潛在慢性疾病的兒童感染新冠肺炎,演變為重症或產生併發症的風險較高,應儘早接種新冠肺炎疫苗,並完成建議的接種劑次。
6~11歲兒童疫苗「2劑間隔12週」 青少年第3劑、3高風險族群第4劑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17日宣布,6至11歲兒童核准施打半劑莫德納,用法用量為施打兩劑,每劑0.25毫升(含50微克的mRNA,為成人劑量的一半),原本訂定兩劑施打間隔28天,經疾管署召開ACIP專家會議進行討論獲共識,兩劑間隔延長為12週。此外,ACIP專家會議也通過第四劑疫苗接種,會讓高風險族群優先接種,包含年長者、安養機構、免疫力低下者等,與追加劑間隔5個月,至於一般民眾則暫時無須打第四劑疫苗。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0)日表示,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專家會議於今日下午召開,會中就6-11歲兒童COVID-19疫苗接種、青少年族群(12-17歲)追加劑接種、第2次追加劑接種等議題進行討論,經評估疫苗安全性、有效性、及國內外疫情風險,參酌各國疫苗接種政策,建議如下:一、6-11歲兒童COVID-19疫苗接種建議:(一) 建議推動6-11歲兒童族群接種Moderna COVID-19疫苗,以降低疾病防治措施(如停課)對於兒童受教權及生理、心理發育之影響,並減少疫情傳播。(二) 接種劑數為2劑,間隔12週,接種劑量為成人劑量之一半(50微毫克)。(三) 接種作業可視家長與幼童接種意願,由地方政府衛生局指定COVID-19疫苗合約醫療院所及安排校園接種。二、青少年族群(12-17歲)建議完成基礎劑接種且無發生嚴重不良反應者,於最後1劑基礎劑接種後5個月,接種追加劑。三、依目前疫苗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結果及各國接種政策,建議接種第2次追加劑對象:(一) 65歲以上長者(即第4劑)(二) 長照機構住民(即第4劑)(三) 18歲以上免疫不全及免疫力低下且病情穩定者(即建議接種基礎加強劑之對象),包含:1. 目前正進行或1年內曾接受免疫抑制治療之癌症患者2. 器官移植患者/幹細胞移植患者3. 中度/嚴重先天性免疫不全患者4. 洗腎患者5. HIV陽性患者6. 目前正使用高度免疫抑制藥物者7. 過去6個月內接受化學治療或放射線治療者8. 其他經醫師評估因免疫不全或免疫力低下,可接種基礎加強劑者(四) 接種時間建議與第1次追加劑間隔5個月後接種,且不論前面劑次接種廠牌,第2次追加劑可接種Moderna COVID-19 疫苗半劑量(50 微毫克)、BioNTech COVID-19 疫苗全劑量或蛋白質次單元(如高端、Novavax) COVID-19 疫苗全劑量。指揮中心強調,疫苗接種為防疫工作重要一環,接種疫苗後可降低感染後重症及死亡的風險,保全防疫量能,後續將依專家建議,規劃相關接種作業,保障國人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