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評估
」 虐童職場霸凌患者求助身心科!常見3症狀曝光 醫揭治療阻礙
近日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北分署發生一名公務員疑似因遭遇職場霸凌,選擇輕生的悲劇,震驚社會各界。對此,桃園醫院精神科醫師王紹丞也指出,自己在門診中經常接觸到因職場霸凌而尋求醫療幫助的病人,這些病人常常表現出失眠、做惡夢和強烈焦慮等症狀。勞動部勞發署北分署近日發生一起職場悲劇,一名39歲的吳姓公務員於本月4日疑因無法承受職場壓力,在辦公室內輕生。事件引發外界質疑,指控北分署長謝宜容涉及職場霸凌,甚至有同事爆料早在今年2月已有人向勞動部提出陳情,但問題未獲解決,反而傳出謝宜容威脅處罰告密者。勞動部於20日針對此事召開考績會,明確劃分責任並依法追究。北分署長謝宜容因管理不當,記兩大過並遭免職;勞發署署長蔡孟良記一大過,並被調離主管職;北分署副分署長李燕玲記申誡兩次;北分署秘書室主任劉麗利記小過一次。勞動部長何佩珊強調,將依據考績會決議迅速處理,並全面檢視內部管理機制。根據《三立新聞網》的報導,桃園醫院王紹丞醫師指出,自己在門診中經常接觸到因職場霸凌而尋求醫療幫助的病人,許多受害者在律師建議下前來診所,尋求醫療證明以支持後續的法律行動。這些病人常常表現出失眠、做惡夢和強烈焦慮等身心症狀,然而治療過程中卻充滿了阻礙,患者常在繁瑣的蒐證和訴訟程序中感到壓力倍增,進一步加重心理負擔。王紹丞解釋,診斷過程中確定患者是否因職場壓力罹患相關疾病,不僅需依賴患者的主觀陳述,更需要經由長時間、多次的門診觀察,甚至需要心理評估報告的輔助。常見的診斷包括焦慮、憂鬱、急性壓力反應或創傷後壓力障礙(PTSD),而這些診斷需要專業細緻的辨識。針對職場壓力日益增加的現象,王紹丞也呼籲,應提升對職場心理健康的關注,提供基層員工更多支持與保障,減少心理壓力對身心的長期侵害。唯有改善工作環境,才能避免類似悲劇再次發生。
學生上台嗆校方「有錢建魚塘沒錢修宿舍」遭拉下架走 官方回應了
大陸雲南省富寧縣第一中學近日舉行文體藝術節活動,一名學生在開幕儀式走上講台,拿起麥克風說「有錢建安娜草堂,沒錢修學生宿舍。」隨後被校方工作人員制止並帶離操場。對此,富寧縣教育體育局工作人員回應,「已經成立調查組進駐學校開展工作了。」另一方面,校方也給出解釋。《現代快報》報導,網傳影片顯示,此事發生在雲南省富寧縣第一中學的藝術節開幕式上,一名男同學突然上台拿著麥克風進行吐槽,稱「還有錢去建安娜草堂沒錢修學生宿舍,你們去看下自己的宿舍什麽樣子,10個人的宿舍」、「學校擅自把我們東西扣下來了」、「有錢安裝監控,沒錢清理建築垃圾」等言論。不過,該名男學生話還沒說兩句,隨即被校方人員拉下台制止,並遭兩名大人駕著帶走。該學生被工作人員帶離操場後,開幕儀式中的無人機表演繼續進行。據影片發布者介紹,該學生所說的「安娜草堂」是一個魚塘,該學校的宿舍為10人房,空間相當擁擠。事後,富寧縣第一中學一位工作人員解釋,「該宿舍樓的床位遠超住校生人數,而安娜草堂是類似讀書的地方,接下來會對其進行心理評估。」富寧縣教育體育局工作人員則回應,「已經成立調查組進駐學校開展工作了。」
「拚5年無果」日本45歲夫婦來台借卵 僅半年便成功懷孕
隨著晚婚晚育的普遍,越來越多夫婦面臨生育困難的問題,導致不孕患者比例逐年增加。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的統計,在日本,每6對夫妻中就有1對正在接受不孕治療,每年約有7萬名試管嬰兒出生,平均每11名新生兒中就有一名是透過試管技術誕生。然而,儘管日本的醫療技術發達,為何仍有許多夫妻選擇前往台灣進行試管嬰兒療程?桃園禾馨宜蘊生殖中心主任沈思佑醫師分享一對日本夫婦赴台求子的故事。45歲的松下夫婦因年輕時專注於事業,直到40歲才開始規劃生育。然而女性過了35歲後,卵子的數量與質量迅速下降,松下夫婦經過5年的努力,在日本嘗試超過10次的試管嬰兒療程,仍然無法成功懷孕。最終,他們決定前往台灣,採取「借卵」的方式進行治療。透過台灣的國際醫療視訊看診,松下夫婦來台後接受醫療檢查,並完成卵子的配對和申請,第二次來台,便進行冷凍胚胎植入,僅花費半年時間,一次成功懷孕。沈思佑醫師分享,松下夫婦現在還會定期從日本回傳超音波照片給他,跟台灣醫療團隊「報平安」,字裡行間訴說著滿滿的喜悅與感謝。台中禾馨宜蘊生殖中心院長王懷麟醫師指出,日本社會對於「借精、借卵」的接受度低,加上法律對此並無明確規範,使得此類療程處於灰色地帶。日本的借卵過程通常是透過親友無償提供卵子,而非合法建立的捐贈制度。相比之下,台灣的法規則更加全面,允許合法借精、借卵,並有明確的篩選,如疾病、年齡、心理評估、捐贈動機,以及配對機制等。這些不具名的捐卵者能獲得固定的營養金補償,台灣的卵子庫更擁有來自台灣、日本及其他亞洲地區的卵子捐贈者,這些優勢吸引許多日本夫婦選擇台灣,完成他們的生育夢想。其次,王懷麟醫師解釋,台灣的人工生殖法相當嚴格,其中一項重要規定是每人一生只能捐卵一次,這樣的措施是為了避免近親結婚的可能性,也避免捐贈卵子淪為商業行為。相比美國允許最多6次的捐卵次數,台灣的規定更加嚴謹,也保障捐贈者與受贈者權益,讓雙方更加安心。第三,台灣的借卵成本較低,醫療環境友善。除了療程費用為歐美國家的1/3以外,生活成本較為便宜,距離相近也節省許多交通與時間成本。此外,台灣可提供多語言服務,讓醫病溝通更安心便利,使得每年來台求診國際個案倍增,成為亞洲不孕治療的首選之地。王懷麟醫師說明,這些高齡或卵巢早衰的個案在嘗試過多次失敗後,最後選擇轉念跨越心中的坎,透過借卵實現生育夢想。即便不是透過自己的卵子,仍是懷胎十月艱辛,歷經波折才求得的孩子,對腹中寶寶的情感變得更加深厚。至今,這些個案還會定期與他分享孩子們的成長點滴,每個都是充滿幸福的家庭。王懷麟醫師分享,台灣醫療技術頂尖,已幫助許多國內外生育困難的個案成功組成家庭。然而,現行人工生殖法規卻限制了單身者、同志族群、未婚伴侶的使用資格,使得許多有生育需求的族群無法透過人工生殖技術的幫助。想生,卻不能生,只能前往價格昂貴三倍的歐美國家,甚至是非法國家進行療程。王懷麟醫師呼籲,未來的法令應該更加開放和完備配套措施,以優先保障孩子與捐贈者權益為目標,幫助更多家庭圓夢。
國防部幼兒園驚傳2教保員虐童 教育局重罰60萬「公布姓名」
國防部委託實踐大學辦理的中山區某幼兒園驚傳虐童事件,沈姓與鄭姓教保員被檢舉長期對年僅2歲的幼童進行不當管教,包括用膠帶封住孩子的嘴、推打頭部及大聲吼叫,理由僅是幼童吃飯速度過慢。事件曝光後,台北地檢署於昨(9日)正式對沈、鄭兩人提起公訴。而台北市教育局也對兩名教保員處以60萬元罰款,在官方網站上公開兩人的姓名,並終身禁止兩人從事教保工作。台北教育局指出,於2023年8月9日接獲家長陳情通報後,即依調查處理辦法受理並啟動調查程序,於當年11月23日完成調查,經提送本市教保相關人員違法事件調查認定委員會,認定沈姓與鄭姓教保員依教保服務人員條例第12條第10款認定終身不得聘任為教保服務人員,依教保條例第40條第1款分別裁處最重罰鍰新台幣60萬元,並公布沈姓與鄭姓教保員及教保服務機構名稱於本局「幼兒園不適任人員公告專區」網站。至於本案是否有「相關人員是否有知悉未通報」及「其他教保服務人員有無不當管教」情事,台北教育局也另組調查小組調查,於今年2月26日完成調查,依法經認定委員會決議,知悉未通報部分,依情節輕重裁處時任園長6萬元罰鍰及3名教職員分別3萬元罰鍰;其他教保人員涉有違反不當對待部分,經調查認定其中1名教保員有情節重大之不當管教、體罰等違法行為,裁處6萬元罰鍰,並公告姓名及教保服務機構名稱,且2年不得聘任、任用或進用為教保服務人員;另1名教保員接受12小時情緒管理、幼兒輔導管教相關課程,餘2名教保員不當管教行為發生時點為2023年3月1日幼照法修前,依法移送社會局續處。台北教育局表示,為維護該園幼生受教權益,提升教保服務品質,教育局於今年3月26日重新甄選承接法人,經非營利幼兒園審議會甄選結果,決議委託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唐氏症基金會自今年8月1日承接該園,教育局亦組成專案小組,協助兩法人移交事宜。另涉本案違法事件之教保相關人員皆已離園,教育局同時提供幼生輔導支持方案,面對幼兒園不當對待事件零容忍,積極守護幼兒學習權益。此外,台北教育局同步聯繫「台北市公立及非營利教保服務機構需要協助幼兒專業輔導服務方案(北區)」承辦單位,啟動幼生輔導措施。而需要協助之幼生在家長、園方及輔導方案承辦單位三方合作下,歷經約半年輔導、觀察及心理評估等措施,目前幼生在園學習適應狀況良好。台北教育局說明,事發後教育局亦全面檢討督導及稽查機制,盼能嚴謹防範違法事件之發生,教育局提醒家長如發現機構疑似違法情事,均可透過台北市陳情系統1999向教育局檢舉。
孩子消失中2/新生兒死亡率創15年新高 保母照顧致死重傷「每年都有」
剴剴虐童事件曝光後,已經面臨嚴重少子化的台灣社會,究竟是如何照養兒少?CTWANT記者調查,2023年新生兒13萬5571人,較前一年少3415人,再創新低,不幸的是,台灣新生兒死亡率竟連3年上升,2022年千分之2.8,創下15年來新高,兒虐致死案件年年發生。「一個醫療衛生都在進步的台灣,怎麼嬰兒與新生兒的死亡率反而很高?而且偏鄉縣市最高?可見是醫療分配不均。」中華兒童暨家庭守護者協會執行長周明湧告訴CTWANT記者,社福系統分工「過度專業」,產生漏接的灰色地帶。另一位專家則指出,社會普遍輕忽兒少照顧者的風險。衛福部統計,2022年台灣嬰兒死亡率千分之4.4,為近14年來新高;新生兒死亡率千分之2.8,創下15年來最高,在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會員國中排名末段班。婦產科醫師出身的衛福部長薛瑞元認為有3大原因,包含染色體異常、早產、意外,其中意外又以趴睡造成寶寶窒息或猝死為大宗。「衛福部歸因於高齡生育和人工生育,但統計學卻打臉。」周明湧說,根據衛福部107年度衛生福利統計動向,105-106年及107-108年度嬰兒死亡率排名前3者皆為花蓮縣、臺東縣、屏東縣,且縣市間嬰兒死亡率最高與最低之差距由3.57倍增加為4.87倍。新生兒死亡率部分,105-106年度排名前3者分別為花蓮縣、屏東縣、高雄市,107-108年度則是花蓮縣、澎湖縣、屏東縣,縣市間最高與最低之差距由4.89倍上升至5.44倍。剴剴案爆發後,兒福聯盟連辦2次道歉記者會以平息社會大眾怒火,此事件也凸顯社福系統多頭馬車的問題。(圖/記者方萬民攝)周明湧指出,偏鄉新生兒死亡率顯然偏高,「這幾年私醫制度盛行,如果將生育率依據地區分別統計,很多偏鄉地方並沒有少子化,但是他們卻遇到缺乏醫生的問題。」薛瑞元透露,未來將會推動「優化兒童醫療照護計畫」,將強化兒科醫師訓練機制、讓早產兒又急又重的問題可就近得到照顧,並增加聯合評估與早期療育的量能。除了新生兒、嬰兒死亡率上升,兒虐致死案也不斷發生。2015年高雄,保母杜苡彤與男友高嘉華虐死1歲10個月男童;2018年台北,保母覃燕屏摔死6個月大男童;2019年高雄,保母徐若語虐打羅姓幼童致死;2020年基隆,保母劉庭妌虐死2歲9個月陳姓男童;2022年台中,保母蔡琪婷虐死1歲女嬰。根據2021年朝陽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施品竹的研究論文《司法案件中居家保母與嬰幼兒事故傷害之分析》,2011年至2020年5月28日居家保母與嬰幼兒事故傷害之108筆案件進行分析,共有109位受害者與 118 位被告,其中有69位受傷、40位死亡。為什麼會發生?分析保母虐童案的判決書,原因主要是不耐孩童吵鬧、難帶,因此以暴力攻擊或虐待來宣洩怒氣。台灣全國兒少安置機構聯盟理事長徐瑜認為,社會普遍輕忽照顧者的風險,總認為「有愛就可以勝任」,而忽略其專業價值,也缺乏給予照顧者實質資源的支持。以剴剴案為例,原生家庭無力照顧剴剴,因此由新北市社會局轉介給兒福聯盟媒合收養家庭,在等待過程中暫時安置於劉姓保母家,除了收出養媒合單位(兒福聯盟)社工需定期訪視,針對劉姓保母,台北市社會局居托中心也有一套既有的訪視制度。立委林月琴受訪時指出,剴剴去(112)年9月被送到保母家,兒福聯盟與最了解保母的居托中心之間完全沒有任何聯繫,從頭到尾兩邊都不互相溝通,訪視方式也大不相同,所以沒有辦法第一時間發現問題。中華兒童暨家庭守護者協會執行長周明湧認為,每當發生兒虐事件,政府總把責任推給民間機構,事實上,想從根本解決問題必須從源頭改革起。(圖/記者劉耿豪攝)周明湧認為目前社福系統過度專業分工,所以責任難以歸屬。「如果今天政府委託兒福聯盟承辦收出養,從出養社工、收養社工、安置社工(可以說是機構、寄養家庭、保姆督導的社工)都由兒盟承辦,一條龍的服務比較能自行把關。但是這次兒盟是信任居托中心給的名單,因為不是自己管理的保姆,當保姆說不方便探視的時候,兒盟礙於合作與信任也不好說什麼。自然這個灰色地帶成了最後一根稻草。」另外,目前針對保母等照顧者也無心理評估機制。臺北市立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副教授翁士恆說,「為什麼保母的人性會消失?這是很值得探討的問題,如果能建立一套問卷,定期評估這些保母的心理狀態,或許也能提早預防悲劇,不過這也需要足夠的預算支持。」
兒虐案揭「社會安全破網」疑慮 專家呼籲制定兩法
台北市1歲男童剴剴透過台北市社會局、兒童福利聯盟安置,卻遭劉姓保母姊妹虐死,社會譁然要求究責。台灣公益聯盟今(26日)舉辦「保母管不住,社會安全大破網」座談會。台灣公益聯盟創辦人、前立委鄭龍水表示,應盡速建立社會安全法與社會服務人員保障法,才能從根本解決問題。台灣全國兒少安置機構聯盟理事長徐瑜認為,許多人過度輕忽照顧者的專業,認為有愛心就可勝任,事實上保母、保育員這類照顧者需要更多實質性支持,否則萬一被照顧者的狀況較多、或較難照顧時,若是保母身心狀況有問題,就很容易出現剴剴這樣的案件,尤其「家」是一個封閉的環境,如何增加社會大眾敏感度,例如鄰居感覺有異就會通報,都是未來需要加強的地方。臺北市立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副教授翁士恆認為,什麼樣的背景與經驗,讓剴剴案的劉姓保母失去人性,是值得審思、研究的議題,也希望未來能增加保母的心理評估。翁士恆認為此案的社工上銬畫面令人憂傷,因為在社工工作中,信任關係非常重要,在此案中,難道她信任劉姓保母就代表失職?應該增加更多配套措施,讓更多人能夠及時察覺劉姓保母施虐,而不是由社工一人承擔所有責任。中華兒童暨家庭守護者協會執行長周明湧說,歸咎社會安全破網的原因,政府過低的兒少預算是其中關鍵,每當出現兒虐事件,政府總是將責任推給民間,卻沒有承擔改革的責任,以剴剴案為例,也要求社工要增加訪視次數,但一位社工大約要照顧25個家庭,服務40~50個人,要如何再增加訪視次數?周明湧建議增加兒少預算才能從源頭解決問題。鄭龍水認為,2050年台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銀髮海嘯下孩子的身影更顯稀落,當孩子都留不住了,高喊鼓勵生育的口號更顯空洞,若是政府再不作出具體的改革,不即時補上社會安全的破網,整個社會恐怕付出「動搖國本」的代價。
人工生殖1/綠版人工生殖法限縮女性為受惠對象 在野立委斥排除代理孕母入法是政治化
現行《人工生殖法》規定,僅限已婚異性夫妻其中之一不孕,才能實施人工生殖。朝野立委均希望進一步放寬適用人工生殖的對象,開放單身女性與女同志是各界目前最大共識,至於代理孕母是否納入一起考量,朝野立場大相逕庭。國民黨立委陳菁徽認為,準總統賴清德時任立委時就提出「代孕版」的人工生殖法修正草案,現下執政黨立委提出與當年「賴醫師」版相違,應該說明其立論基礎,不該拿來作政治攻防。本屆立法院第11會期《人工生殖法》修正草案現段階段已有五個版本送至衛環委員會,包含國民黨立委陳菁徽、謝衣鳳以及民進黨立委范雲、林宜瑾、黃捷,其中將代理孕母納入草案的都是國民黨籍立委。據了解,未來民眾黨團也將提出包含代理孕母的修正版本。民眾黨立委陳昭姿表示,民進黨立委本會期有志一同不提代理孕母,可能與在野黨在此議題上合作有關,因而才把這項議題政治化、為反對而反對,如此行徑非常不理性,「這些人應該去查查先前有多少民進黨立委曾提出代理孕母草案」,她指出,2002年當時的賴清德立委和2020年立法吳秉叡相繼連署提案,並一讀通過不孕異性夫妻可以透過合法管道尋求代理孕母,顯然代理孕母的想法早為民進黨所認同。既然台灣在2019年通過同性婚姻合法化,民眾黨立委陳昭姿表達支持同志生養小孩的需求納入《人工生殖法》修法內容。(圖/黃鵬杰攝)當年賴清德特別於《人工生殖法》草案中新增一章節規範代理孕母,他主張必須通過檢查與心理評估,規定20歲以上,40歲以下的女性,必須曾生育子女,才具備代理孕母資格,並開放以「醫療性需求」為優先對象,在實施代孕前須先報請主管機關核定後,委託者與受託者需簽訂代孕契約。國民黨立委陳菁徽表示,反對代理孕母最大的阻力來自台灣女人連線理事長、前民進黨立委黃淑英,主要訴求在於人工生殖與代理孕母脫鉤,甚至另立專法。黃曾公開表示,「生小孩是慾望,不是人權;代理孕母是慾望,不是權利」。但醫界人士認為,這句話是錯的,《人工生殖法》幫助的全是無法生育的人,「當然是幫想生而生不出來的人」。她指出,若這次修法代理孕母與人工生殖脫鉤處理,代表完全將代孕從法案中移除,基本上要再修這部法就非常困難,過去同婚能立專法,是因為有大法官釋憲,且有社會輿論的壓力,這次若沒通過修法,未來代孕在社會上的關注度又不夠,以後要再談專法及修法的機率微乎其微。只是陳也質疑,部分民團特別重視單身女性和女同志的人工生殖權益,「難道男同志或單身男性不該享同等權利,這是什麼平權觀念」。「代理孕母議題本質與單純開放生理女性適用人工生殖,有根本性差異。」民進黨立委林宜瑾反駁說,代理孕母涉及「借用他人子宮」,有太多複雜面向須思量,不應在此次修法一併討論,若硬要與爭議相對少的女同志以及單身女性一案包裹,恐怕將造成該開放對象的適用期程受到延宕,更可能無法聚焦代理孕母議題,最後是雙輸局面。民進黨立委范雲表示,代理孕母可能涉及到侵權、代孕母親本身相關權益的保障,若代理孕母被視為是「工作」,必須要有契約的保障,代理孕母是否為一種商業行為,目前各界爭議、差異依然很大;民進黨立委黃捷則認為,現階段尚無共識,需要耐心花更多時間分階段處理該議題,與不同團體凝聚共識後再納入,以保障不同利害關係人的權益。民進黨立委吳秉叡曾舉辦代理孕母公聽會,並於2020年連署提案修法,也在衛環委員會一讀通過不孕異性夫妻可以透過合法管道尋求代理孕母。(圖/報系資料照)「該草案是要解決問題而不是拿來政治攻防,代理孕母無論任何政黨都可能需要」陳菁徽則以2022年澳洲研究為例,研究統計12個開放代理孕母的國家,總共進行47項研究,報告顯示代孕的滿意度很高,且委託人、受託人皆持正向態度,雙方也都維持良好的關係直到小孩出生,但研究的確也有出現小缺點,當出現跨國代孕,文化、語言容易出現溝通問題,代孕者無法分享她懷孕過程的感覺,而有明顯隔閡,「所以台灣更應該通過代孕,我們應該要跟先進國家學習,而不是一直糾結在不好的地方」。陳菁徽續指另篇研究,2020年加拿大發表其國家開放代理孕母至今,代理孕母統計共有287位,53%有結婚、94%是白人、53%教育程度大學以上、50%以上的人是有工作而非經濟弱勢或貧窮、以及多數代孕者自己本身都有小孩,亦即有生育經驗,研究顯示,大多都是出自於利他的心情而成為代理孕母。「希望持反對立場的人也拿出Paper來佐證自己的論點,否則只是憑空反對而無說服力」,陳菁徽以專科醫生角度出發,過去同婚是不得已才立專法,但代孕在醫學上是人工生殖技術的一環,理應一起討論,「為什麼還要脫鉤甚至另立專法?」她理解社會可能仍有疑慮,但很多問題都是法規造成,因此更應健全法規,才能保障孕母的權利,而不是一味避談。
霍正奇大銀幕全裸喊壓力大 遇神蹟曝身體神奇變化
霍正奇在台片《看到靈魂的那隻眼 師公》裡一人分飾多角,因見義勇為抓偷內衣賊裸身而死,在後世家族子孫的幫助下解開冤情。今眾演員雷洪、陳明眞、霍正奇、蔡阿炮、王沛語、黃新皓、胡鴻達、謝沂倫等人出席記者會,霍正奇透露這是他從影以來第一次幾乎快全裸演出,笑喊:「真的是有點壓力。」導演王重正透露,一開始霍正奇聽到有裸奔戲,有詢問能不能改劇本,但他解釋劇本是真的有裸奔需求,並再三強調會做防護措施,霍正奇看了劇本之後欣然答應。被問到有沒有特別練身材,霍正奇笑說沒有特別鍛鍊,但去澎湖拍攝15天,身體也神奇地出現變化,「我整個人的身體開始不一樣,有點小生病,還因為腸胃不舒服變瘦。而且一直覺得會起雞皮疙瘩,覺得好像自己來過這裡一樣,感覺很熟悉。」導演王重正表示,拍攝《看到靈魂的那隻眼 師公》時感覺冥冥之中有神明在保佑,拍攝過程一切順利。(圖/林士傑攝)導演王重正表示自己其實是天主教徒,希望能發揚台灣文化,鎖定宮廟主題拍攝,當初他要拍攝電影時,拜託雷洪一起去澎湖王爺廟拜拜,當天剛好遇到王爺生日,「那時候我就問說能不能拍,王爺連續給了三個聖筊。」就連片名也是在王爺指示下更改,「本來電影名字叫《師公》,但王爺說太狹隘了希望能改名。」拍攝時間選在王爺欽點的農曆九月,原本工作人員都擔心會有東北季風來攪局,但沒想到一切順利,要風有風、需要陽光,天氣就會放晴,讓他覺得一切有如冥冥中被保佑一般。黃新皓是全劇組唯一一位擁有敏感體質的演員,他也表示:「感覺很像是有神明的力量幫忙前進一樣。」雷洪當初陪著導演王重正到澎湖王爺廟擲筊。(圖/林士傑攝)陳明眞則透露因為要顧小孩、上通告,劇組有幫忙將她的戲份集中拍完,她也利用在澎湖拍戲的時間,在澎湖慢跑、漫遊。身為媽媽的她,最近看到新聞虐嬰覺得很心痛,認為保母除了要有合格的證照,應該也要加入心理評估。 《看到靈魂的那隻眼 師公》劇組首映,謝沂倫(左起)、蔡阿炮、黃新皓、陳明眞、雷洪、導演王重正、霍正奇、王沛語、胡鴻達。(圖/林士傑攝)《看到靈魂的那隻眼 師公》團隊這次為了宣傳、祈福,特地跑了42間宮廟,預計要跑88間宮廟,希望能一步一腳印宣傳電影。《看到靈魂的那隻眼 師公》將在3月22日全台上映。
精神病傾向竟跟手指長度有關? 加拿大研究曝光:無名指有這「特徵」要注意
通常許多演員在電影裡飾演瘋狂的角色像是小丑和精神病人,一些演員因成功詮釋其特徵,像是魅力、缺乏同理心等特質而受到誇讚。對於一般人來說,要在周遭辨別精神患者是很困難的,然而近期一項加拿大研究指出,可以透過食指與無名指的長短辨認,是否有精神病傾向。根據《NDTV》報導,參與精神病相關研究的加拿大魁北克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聲稱,無名指比食指長的人,更可能有精神變態的傾向,且研究還發現,一個人的精神病傾向可能跟「生命起源」有關。《精神病學研究雜誌》最近發表了這項由加拿大研究中心的調查,此研究邀請共80名受試者,其中44名受試者被診斷為安非他命濫用症(AUD)和反社會人格(ASPD)部分受試者甚至兩者都有,以及36名健康正常的受試者。研究人員對受試者的右手進行詳細掃描,並進行多項心理評估,當中包括一項「黑暗三角人格」測驗,評估他們對於自戀、馬基雅維利主義、精神病態的特徵。這些測試的得分越高表示受試者具有更高程度的精神病和反社會特徵。研究結果發現,無名指與食指的長短比例,與黑暗三角人格具有明顯關係。報告指出,無名指比食指長的人,較具有精神病變態傾向,反之,食指比無名指長的人,較無精神病變態傾向。不過研究員塞爾吉布蘭德(Serge Brand)提到,手指的長短與胎兒時期接觸的睪酮濃度增加和雌激素濃度有關。當成年受試者表現出的心理病理跡象越多,就代表他在胎兒時期接觸較高的睪酮濃度和較低的雌激素濃度。然而,布蘭德也強調,無名指與食指的長短,並不是決定一個人是否患精神疾病的絕對指標,只是能反應出一個人所受的睪酮濃度與雌激素的多寡,可能存在著與精神疾病的關聯,不應將手指長短視為一個人無法改變的命運。
強化校安!北市擬「中小學各班設求救鈴」 新北是否跟進?教育局回應
新北市國中生割頸案引發輿論譁然,台北市教育局今(10日)表示,正研擬利用既有校園網路系統,在國中小各班建置求救鈴,若發生緊急事件可即時與學務處連線,目前仍在評估階段,具體經費有待估算。對此,新北市教育局指出,將持續蒐集各方意見,以師生校園安全為最大考量,進一步審慎研議。北市教育局學務校安室主任黃國忠今日提到,新北市國中生割頸案發生後,教育局立即發文提醒各校,若校園內發生失序情況,應設有緊急應變機制,並於平時進行相關演練,目前也正研擬利用既有校園網路系統,在國小、國中各班級裝設求救鈴,但目前仍在評估階段,具體經費有待討論。新北市則於去年12月29日由副市長劉和然親自主持召開「強化校園安全網絡專家諮詢會議」,邀集各領域專家學者,以及學校導師、組長、主任及校長等人員,聆聽現場教師意見,對於現行的相關規定進行檢討;另於2日中央會議積極提出具體建議,包含調整校園安全檢查措施、提高教師輔導管教權、普設國高中專職學務人力、逐步建置專業校園安全專業證照人力等,以強化並落實校園安全。此外,北市教育局為完善給予輔導資源,根據「學生輔導法」第10條規定足額聘任專任輔導教師,總計各學層(國小、國高中職)有824名輔導教師。為支援校園輔導工作,北市教育局特別規劃「校園醫療入校服務計畫」補助國、高中申請專業醫療諮商團隊(包含諮商心理師、臨床心理師及醫生)進入校園,對校園內有需求的學生提供駐校評估服務,112年挹注近350萬元的經費,計有79校申請,並規劃自113年度起,將國小學校納入服務範圍,亦持續向中央倡議調整配置,增加更多輔導人力以符合教學現場所需。為有效發揮學生輔導工作,目前北市學校專任輔導教師皆依法足額聘任外,另設有「學生輔導諮商中心」,採雙專業團隊合作及駐區服務模式,平均每校配置一組社工師及心理師,共同協助責任區學校(包括公、私立國中小及高中職),並由輔諮中心統籌調派,提供心理評估、輔導諮商、學生家庭和社會環境評估、資源轉介服務、心理衛生推廣以及校園危機處理等,全市計有65名專任專業輔導人員,包含社工師34人及心理師31人。另對於需要高度關懷的學生,北市教育局設有4處社區關懷據點,提供給學生以多元的學習方式學找到生活定向,包括新民國中「星光書苑」安排高關懷學生心理關懷與課業輔導、南華高中「南青陣」提供多元職涯試探課程、開平餐飲學校「職人町」提供心理健康及餐飲證照輔導實作課程,以及結合家扶基金會台北青角據點辦理的「風箏少年牽引方案計畫」,以減少中輟中離發生,111學年度服務逾2千人次。在預防作業上,北市教育局則是透過「校園心理健康進促實施計畫」強化學生的心理健康知能,全面性的推動校園情緒教育,像是結合校園內已開發之生命教育及情緒教育教材,辦理教師工作坊或情緒教育教學示例分享會,協助學校規劃情緒教育課程及辦理情緒教育週推動情緒教育相關活動;其他相關活動包括辦理國中小閱讀活動、高中職選修微課程、辦理學校社團、寒暑期營隊及戶外活動、辦理資訊倫理課程、辦理校園犬貓認養結合生命教育課程、加強學生運動習慣,結合SH150倡議,鼓勵學生培養運動習慣及推動品德教育等活動。在教師的部分則是辦理教師健康心理工作坊及諮商協助,提供教師支持與資源,也辦理高關懷學生之早期辨識計畫及擴大校園自殺防治守門人研習對象,使教師能即早發現即早協助。而在面對有關涉法少年校安事件所引出的學生校園安全維護議題,依「學校訂定教師輔導與管理學生辦法注意事項」,學校學務處對特定學生涉嫌犯罪或攜帶槍砲、彈藥、刀械、毒品等違禁物品,有合理懷疑且有進行安全檢查之必要時,在兩位以上師長陪同下全程錄影進行安全檢查,另教育部業於113年1月4日召開校園安全諮詢會議,會中針對相關規定提出調整,北市教育局後續亦將配合規劃辦理。在面對是學生被裁定保護管束處分的身分時,會將其列為學校優先關懷輔導對象,保護此類學生的身分,並安排專任輔導教師定期輔導以及進行個案管理,透過持續至少一年的追蹤與適性輔導計畫,協助學生在校生活教育和學習適應;必要時,亦得視學生輔導需求,邀請輔諮中心社工師與心理師、醫療人員、特教人員、社政人員、警政人員及相關學者專家共同與會,通過跨系統的溝通方式,討論因應處理。平日即建立學校及班級針對危機失序行為之應變機制,並進行演練,提高危機敏覺度及熟悉危機通報流程,才能在遇到突發狀況時,可以即刻依照校園危機事件處理流程規定,啟動校園危機處理應變機制,以保護全校師生安全。
精明老翁變的溝通困難 AI僅1分鐘就揪出腦齡比實際老5歲!
【健康醫療網/記者鄭宜芬報導】81歲的張伯伯原本精明開朗,今年卻經常忘記事情,也不願意與家人交流,且說話邏輯不易理解。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神經部主治醫師、人工智慧中心主任許凱程,運用人工智慧中心研發「智憶康」AI檢測,發現張伯伯腦部年齡大於實際年齡5歲,罹患早期失智症,建議及早進行後續治療。患者腦部灰質大幅退化、腦脊髓液增加張伯伯先進行常規傳統檢查,由專業人員進行抽血檢查、心理量表測驗,以及腦部MRI影像檢查,檢查結果發現心理量表(MMSE)分數低於同齡人平均值,另MRI發現為腦部腦萎縮,因此並非中風或腫瘤;醫師接著運用人工智慧中心研發「智憶康」系統,藉由醫學影像以及腦部灰質大幅退化以及腦脊髓液增加的異常比例,預測張伯伯腦部年齡大於實際年齡5歲,同步推估罹患早期失智症。全台失智人口到2030年將超過50萬人許凱程表示,失智症好發於中老年族群,會隨著時間逐漸惡化。根據衛福部統計推估,2022年我國失智症人口超過30萬人,有96%為65歲以上長者。此外,罹病者有年輕化現象,推估失智人口到2030年將超過50萬人。失智症屬於腦部疾病,主要影響大腦功能導致思考與記憶能力退化,甚至產生情緒問題、語言表達力喪失、行動能力降低等症狀。失智症嚴重程度不同,且有多種致病亞型的主要神經認知障礙,通常又可以依照發病區域或病徵分為下列分型: 退化型失智症,包括阿茲海默症、路易氏體失智症、額顳葉型失智症 血管型失智症 由巴金森氏症引發之失智症等▲許凱程表示,等候失智症檢查曠日費時,利AI系統可幫助醫師快速判別患者嚴重程度。(圖/中醫大附醫提供)AI幫助醫師快速診斷失智患者嚴重程度許凱程指出,臨床上神經科醫師通常會以多種方法及工具來評估失智症,包含疾病史、血液檢查、認知量表測驗、心理評估、影像學檢查、生理訊號檢查等,不過每位病人往往需要花1小時以上的時間才能完成確認。而且以院內為例,排隊等候檢測的人潮更常要預約1個月之後。為了幫助病人、讓醫師更快且更精準掌握失智症嚴重度,中醫大附醫設計以AI腦齡預測系統、神經基因判別系統建構了「智憶康」,運用AI協助評估失智症嚴重程度。「智憶康」腦齡預測系統,收取院內近3千例正常人做磁振造影檢查,利用AI模型將腦部各區域(灰白質、腦脊髓液、海馬迴等)逐一分割計量後建立常態分佈曲線,後續輸入約5百例失智症病人的腦部影像。發現在同齡群體中,失智症病人灰質區域比例普遍低於普通族群,腦脊髓液比例也因腦部退化程度較高而明顯增加。許凱程進一步分析,2022年相關醫學文獻指出,理論上腦齡與實際身體年齡在正負3歲以內為正常族群,運用腦齡預測系統判斷出的腦部年齡與實際年齡的差異程度,可幫助臨床醫師藉此快速診斷患者失智症嚴重程度。「智憶康」神經基因判別系統,則利用無神經相關疾病之老年族群以及失智症病人的腦電波訊號和基因資料,經過特徵萃取和特徵選擇技術,計算出重要之腦波特徵以及基因特徵,透過AI模型判別患者是否患有阿茲海默症。結果顯示失智症病人在特定頻帶及腦區位置的腦波強度、複雜度以及腦區間的功能性連結皆顯著小於非失智症組。而AI模型在測試資料集上的判斷表現AUC(曲線下面積)達到87%,且敏感度達到91.7%。隨著台灣進入高齡社會,預防與治療早期失智疾病刻不容緩,許凱程呼籲,民眾如有疑慮自己或家人行為異常,應盡早就醫檢查以利治療。
雙胞胎兒子「發育異常」變1男1女 醫嘆「生殖器複雜」須動整形手術
浙江杭州有一對奇特的新生兒雙胞胎,其中1個有睪丸,但擁有子宮和女性的外生殖器,另1個則有陰唇,卻看不到陰道口。而經過醫生檢查和評估,發現這2個男寶寶性發育異常,前者需要接受複雜的生殖器整形手術,後者則得施行女性化手術。根據陸媒《星視頻》的報導,這對雙胞胎於去年誕生,老大擁有睪丸,但外生殖器像是女性,同時也有子宮、陰道等器官;老二則沒有睪丸、陰囊,卻擁有看不見陰道口的陰唇。報導指出,醫師提到,老二雖然是男性染色體(XY)但沒有睪丸,可能是在胎兒早期就出現萎縮,因此雄性激素的印記不明顯,並且藉由診斷,其性格上呈現較多女性特徵,性心理評估也為女性化優勢,再經專家團隊們的多方協商後,建議讓老二實施女性化手術,而雙胞胎的父母也同意將其作為女性撫養。據悉,這對雙胞胎已經分別接受了手術,保留了孩子的兩性器官,術後恢復狀況良好,其父母也決定帶著孩子返鄉,但孩子的母親仍擔心地表示,「大家都知道我生的是2個兒子,現在回去變成1個兒子、1個女兒,別人會怎麼想」。而關於性別認同一事,夫妻倆則打算等雙胞胎長大至15歲時,再將此事告訴孩子,讓他們自己對性別做出選擇。
評估老年患者功能期望 手術治療脊椎疾病有效提高生活品質
脊椎疾患在老年人中極為常見,可以被視為身體退化及衰老的必經歷程,且往往伴隨危及神經功能的變化。安南醫院榮譽院長林瑞模表示,由於近30年來,人類平均壽命提高了二、三十歲,治療的觀念(尤其是手術)迅速調整,「微創」的概念也隨之被強化,預留日後關節退化時可治療的空間。不過,微創的重點絕對不是「傷口小」,而是盡量保持脊椎管及神經附近組織受到最小傷害。手術治療脊椎疾病 患者滿意度高達85%林瑞模院長進一步說明,脊椎的退化及衰老會導致椎間狹窄、黃韌帶鈣化、骨質疏鬆、韌帶鬆弛和小面關節炎等,鑒於複雜的變化及考量長期影響,時常為診斷和治療帶來困難。他提到,手術治療基本上已經可處理脊椎所有疾病,包括疏鬆性骨折、椎管狹窄、滑脫、側彎等,且患者術後中長期滿意度高達85%。然而,也有七至八成以上會自行緩解、或以保守治療就有不錯結果;需要進行手術的,通常已經存在不可逆的解剖和病理變化。人口老齡化使脊椎手術需求增 2大問題須正視林瑞模院長指出,手術對老年脊椎疾患而言,效益肯定是正面的,惟疾病多樣性及手術的適應症,必須根據多因素來考慮,像是疾病類別、一般醫療狀況、身體和心理評估等。不過,人口老齡化和脊椎手術數量的增加,引發了兩個主要問題:一是因應人口結構變化,醫療費用急劇增加,預估到 2040 年,醫療保險費用將增加六倍;二是脊椎手術依然存在大量併發症的風險,因而更需慎選符合資格的醫師和適合病人的適應症。術前謹慎詳細評估 改善老後生活品質另外,老年患者的脊椎手術目標與年輕患者不同,重返工作崗位為非必要考量,而是改善「生活品質」為首要。因此,林瑞模院長解釋,任何手術介入之前,必須考慮患者的功能期望,並詳細說明手術建議,才能獲得最安全、最舒適,以及最持久的治療。
李英宏自曝罹恐慌症懼怕睡眠 想像姚吉慧往生大哭
李英宏、姚吉慧、龍語申今(8日)出席主演新戲《走過愛的蠻荒》首映會,坦言從大學時期就有恐慌症的李英宏說:「有時會擔心自己不好,無法呼吸,恐懼的狀態時常出現,甚至睡到一半會驚醒,必須奔到陽台大口喘氣接近20分鐘才能呼吸過來。」這種深層恐懼甚至令他懼怕睡覺,「我常常擔心會治不好,走在路上也怕發作,這種病不會跟妳預約它何時會來。但是,沒想到透過演戲,把一層一層的自己剝掉 ,恐慌症竟然有好一些。」李英宏為接演這戲,透過戲劇表演老師百白,做心理治療,「表演課等於心理建設,等於看過醫生,認識自己,演戲之前做過心理評估。比如,我的個性比較硬,為了練習親密關係,我和吉慧從相隔20公尺的眼神交會開始練習,逐步拉近距離到只有一公分距離。」課程中還包括想像相約看電影,捕捉甜蜜的感覺。最令兩人印象深刻的是,百白課堂上布置了簡易靈堂,要英宏想像沒把握住的姚吉慧已經往生,李英宏說:「我個性比較悶,10年沒發洩過強烈情緒,當下我就嚎啕大哭,想像自己的靈魂跟對方的離去而走了,大哭也就沒有尺度了。」李英宏、姚吉慧劇中飾演情侶。(圖/焦正德攝)兩人在劇中有接吻戲,姚吉慧讚對方體貼,「他有陪我一起走過愛的蠻荒, 我有時帶著壓力回家,但因為劇情我笑不出來,會擔心那天拍戲的得失,但男友會接住,之後我們再好好聊,是很大人的成熟戀情。」也說:「李英宏的眼神很穩定,很有安全感,不知不覺自己的緊張也放鬆下來。」此外從饒舌歌手成名的李英宏也透露,曾度過幾年默默無名的日子,當時要去女友加拜見對方家長,根本是不能提起的話題,他說:「以前會對自己自卑,覺得自己沒有成雞,我的精神狀態也比較難連結到別人,直到出第一張專輯,慢慢建立起自己的生活,懂得跟環境相處,我才敢到對方家裡。」
印度「最年輕連環殺手」男童8歲就連殺3人 曾親手砸死8個月大親妹
未滿10歲的小男童竟是恐怖殺人魔!印度比哈爾邦貝古薩里區24歲男子薩達(Amarjeet Sada)被稱為「世界上最年輕的連環殺手」,原因是他在8歲時就連續殺了3個人,其中2人還是他自己的親人,恐怖行徑令人不寒而慄。印度男子薩達目前被關押在芒格羅爾(Mangrol)的拘留所中,出生於1998年的他,在2006至2007年之間一連奪走3條人命,當時他年僅7至8歲。據悉,他的首個受害者是自己6歲大的表妹,接著薩達還謀殺了僅8個月大的親妹妹,他的罪行直到2007年才東窗事發,當年他被發現殺死鄰居才6個月大女嬰。2007年薩達的鄰居將女嬰留突然失蹤,正當大家為找嬰兒忙得焦頭爛額時,薩達才坦承自己勒死了嬰兒,並用磚頭將她打死,接著還帶領村民到埋葬嬰屍的地方。事後薩達被警方逮捕後,同時坦承自己先前也曾殺死自己的親妹和表妹。薩達的叔叔事後坦言,其實一些家人先前就知道他的罪行,但因為覺得這僅是一起「家務事」,所以才沒有報警。而警方督察庫馬爾(Shatrudhan Kumar)透露,薩達的3次作案手法都相同,他會先將受害者帶到田中,在用石頭砸死對方後,再將它們埋葬。警方也讓薩達接受心理評估,並被診斷患有「行為規範障礙症」(Conduct Disorder),會重複且持續的違反他人基本權力,或是違反與其年齡相稱的主要社會常規,並可能出現攻擊他人之行為。由於印度法律禁止將兒童關進監獄,因此薩達最終被安置在兒童之家直到18歲,後被轉押到芒格羅爾一所拘留所中。印度8歲男童薩達竟然是連續殺人犯。(圖/翻攝自推特)
裸女躺馬路「下秒跳上警車」衝衝衝…好心警被輾倒地 母嘆:她說被下藥
美國芝加哥近日發生一起裸女劫走警車事件,女子全身光溜溜躺在地上,接著趁警方不注意跳上車,先是倒車輾過員警,再連續衝撞好幾台車,最終被團團包圍逮捕。警方表示,嫌犯是一名34歲女子,目前被指控一級謀殺未遂等罪。根據美媒《ABC7》報導,目擊者魯本(Ruben Dunning)透露,女子全身赤裸躺在十字路口,影響交通,警方看到後下車停下來想給予幫助,未料女子竟趁亂跳進警車裡,接著開車從警方身上輾過;魯本驚呼,「這太可怕了,在員警身上發生的事情令人難過。」警方表示,女子把車開走後就開往高速公路,最終撞上約5輛車後被逮捕;經調查,女子年齡為34歲,將被送往醫院進行心理評估,全案朝一級謀殺未遂、毆打警員、拒捕、盜竊車輛等罪嫌偵辦。至於被撞倒的員警,頭部、腿部都受傷,目前正在醫院接受治療。無辜被撞的車主則驚恐回憶,「突然間,我被一輛警車撞了,警車撞了好幾輛車,最後停在我面前,然後我看到一個女人跳起來跑走。」事發後女子的母親也無奈表示,女兒當天打了很多通電話給她,「電話裡,女兒說,媽媽,來接我,求求妳,求求妳,女兒說她被強暴了,說她覺得很不舒服,似乎被下藥,但問她在哪裡,女兒一直說不知道。」她強調,真的不知道女兒會這樣,發生這樣的事情,自己也始料未及。
越獄風雲真實版 美女獄警帶殺人犯出監竟人間蒸發
美國阿拉巴馬州4月29日發生一起越獄事件,一名懲教所女獄警宣稱,要把一名殺人罪犯帶往地方法院進行心理評估,結果兩人竟失蹤,警方表示,目前仍無法證實獄警究竟是被挾持為人質,還是這起越獄事件的幫兇,僅透露正在積極搜索中。薇琪懷特(左)上週五帶囚犯凱西懷特(右)出監後,2人音訊全無。(圖/翻攝自Kxan News網頁)根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勞德代爾郡(Lauderdale County)懲教署助理署長薇琪懷特(VickyWhite)當時向監獄聲稱,她要把囚犯凱西懷特(Casey White)帶到法院接受心理評估。不過獄方人員直到當天下午才驚覺,凱西在29日根本沒有任何法院的行程,於是連忙聯繫薇琪卻怎樣也找不到她,兩人就此神隱,而薇琪的車則被發現棄置於一處購物中心停車場內。根據報導,薇琪懷特與凱西懷特的唯一共同點可能是都姓懷特(White),不過勞德代爾警長辛格頓(Rick Singleton)指出,薇琪和凱西並沒有親戚關係,警方不排除薇琪有可能涉嫌協助凱西逃跑。辛格頓表示,在找到任何確切的證據證實薇琪涉嫌幫助犯人逃獄之前,警方都會假設她是被凱西強行擄走。警方公開凱西懷特早前在監獄內的監視器畫面。(圖/翻攝自AL.com網頁)凱西在2015年因犯下包括入室竊盜、謀殺等多項罪名,被法院判處入獄75年。2020年時,他曾計畫過劫持一名人質越獄,不過當時獄方及時被發現,沒想到如今竟越獄成功。讓獄方疑惑的是,薇琪懷特是他們的模範員工,生活很單純,過去的紀錄無懈可擊,「她的所有同事、監獄裡的所有員工、甚至連法官們,都對她有最高的敬意與評價」,所以沒有人會懷疑她做出私帶人犯出監這種事。根據辛格頓回憶,他們過去從未看過薇琪與凱西有特別熱絡的情形,一般來說,犯有謀殺罪的囚犯都必須要有兩名員警隨時在一旁監視,不過薇琪當天卻違反規定,單獨押送囚犯。目前勞德代爾郡監已經懸賞1萬美元,約台幣29.75萬元給任何提供破案線索的民眾。
奇案/狠殺母女遭判死…他成「小英任內第2死刑犯」1招躲槍決 警嘆:死者爸還在等
現役軍人黃麟凱於2013年狠心殺害王家母女,遭逮後坦承犯行,辯稱是王母看不起自己才下手,遭檢方依侵入住宅、殺人、強制性交等罪名起訴。法院審理後,認定黃男行為極端惡劣,泯滅人性,惡性重大至極,有永遠與世隔絕之必要,判處死刑定讞。沒想到,奪走2條人命的黃男竟提出釋憲,試圖延緩槍決。據了解,新北地院當時委託警察大學犯罪防治系教授對黃男進行心理評估鑑定,結果顯示被告雖對犯行深表懊悔,然其自我反省仍屬較表淺的,對於問題的探索仍顯現逃避面對傾向,對犯案細節及當時心理歷程仍未有清楚覺察,未來一旦遭遇類似情境,容易有再犯之情況發生,教化顯非易事。死者父親仍在等待一個公道。新北地院審酌,被告僅因個人男女朋友關係破裂及交往期間之金錢糾紛,即視人命於無物,預謀殺害前女友,潛入王家被發現後,竟狠心將王母絞殺,行為極端惡劣,泯滅人性,惡性重大至極,倘不與社會永久隔離,日後以相同手段侵害他人生命權之可能性極高,有永久與世隔絕之必要,判處死刑,褫奪公權終身。案經上訴,最高法院於2017年駁回,判處黃麟凱死刑定讞,使他成為總統蔡英文任內第2個遭判死定讞的人犯。沒想到,黃男在死刑定讞後,竟以最高法院更審後法官邵燕玲、王復生沒有迴避為理由,聲請釋憲,目前仍未伏法。承辦刑警透露,王爸爸一直在等槍決那天,他要的只是一個公道,以祭妻女在天之靈。
4歲兒大號在褲子 遭親媽抓頭撞牆慘死「最慘下場出爐」
教育孩子需要耐心而非打罵,印尼泗水有一名24歲媽媽阿莉(Ari Sulistyo),近日因為不滿4歲兒子大便拉在褲子裡,一怒之下竟抓兒子的頭去撞牆,造成兒子死亡,引發軒然大波。綜合外媒報導,男童從3個月開始就由祖母照顧,直到最近才交還給生母阿莉,沒想到阿莉因為不滿兒子大號在褲子,失控抓孩子的頭用力撞牆,導致兒子腦溢血喪命。事後,她驚慌跑到姊夫家稱「兒子墜樓身亡」,姊夫也表示男童身上有傷口,認為是墜樓時導致的。不過,祖母不相信孫子是墜樓身亡,隨後向警方報案,描述男童的屍體狀況非常糟糕,「到處都是傷口」,包括嘴巴、雙手以及大腿都有瘀傷。經過驗屍,證實男童是遭受虐待才死亡。後來,阿莉才認罪,坦承當時對兒子失去耐心,才會抓他的頭去撞牆。男童生母一開始還謊稱是墜樓導致死亡。(示意圖/翻攝自pexels)阿莉以玩偶當作兒子,向警方重演虐待兒子的每一個細節。事實證明,自男童死亡的前一天開始,她就一直施暴動粗。由於不少友人和鄰居稱,阿莉和其他人有社交障礙,「很少和人互動,交流或互動有侷限」,因此懷疑有精神障礙,警方已對阿莉進行心理評估,不過結果還沒出來。除了4歲兒子,阿莉還有一個2個月大的男嬰,目前由男方的家人照顧。針對阿莉的行為,根據當地法律,最重恐被處以20年監禁。
更年期已過 54歲婦懷孕30周「肚中寶寶是孫子」:等不及了
許多人都希望懷孕,擁有自己的孩子,但澳洲有一名女子梅根(Meagan White),罹患罕見疾病,出生時就沒有子宮,因此無法懷孕,她54歲的媽媽麻理(Maree Arnold)雖然已經過了更年期,但為了完成女兒的願望,決定當代理孕母,如今已經懷孕將近30周,孫子將在明年一月出生。根據《太陽報》報導,梅根在17歲時檢查出患有一種罕見疾病,稱為「苗勒管發育不全」(MRKH),也就是她出生時就沒有子宮,無法生育孩子,現年28歲的她擁有護理知識背景,她曾在加拿大找代理孕母,但在21周時女嬰不幸流產,讓她擔心永遠無法當媽。梅根希望可以懷孕。(圖/翻攝自太陽報)梅根表示,當她10幾歲的時候,一直在等月經到來,「但從未發生過」,媽媽帶她去看醫師,診斷出患有罕病,意味著永遠無法懷孕,好在她還有卵巢,「所以我可以在代理孕母的幫助下,生下屬於我的孩子」。當時她並沒有想太多,直到6年前遇到現任丈夫克萊德(Clayde)後,才明白自己想要和對方有個家庭,並成為一個媽媽,「他總是支持我,安慰說無論發生什麼事,我們總有一天會當爸爸媽媽的」。麻理決定完成女兒的願望。(圖/翻攝自太陽報)在針對代理孕母做了廣泛研究後,梅根在2019年一月找到一名志願者,同年9月前往會面,第一次受孕失敗,但第2次成功了,遺憾的是,在2020年3月,醫生告知女嬰因為沒有發育出腎臟,無法存活。這讓她傷心欲絕,加上新冠疫情大流行,無法出國,因此一切變得更加困難,「我打算放棄了」,後來她的媽媽麻理決定當代理孕母。麻理原本認為她會因為太老而無法懷孕,但經過法律、醫學檢查和心理評估,醫生認為是可行的,由於已經過了更年了,她接受藥物治療,讓子宮內膜增厚,好為懷孕做準備,在經歷3次胚胎移植失敗後,第4次終於成功,她開心表示:「家中每個人都相當興奮,我們等不及要見到孫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