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
」 心肌梗塞 猝死 低溫 中山美穗 黃軒46歲男拚酒猝死!醫師點尾牙5大禁忌行為 切勿「飯後抽菸」
年末至年初是各大公司尾牙旺季,苗栗一間外商公司上月底舉辦尾牙,一名46歲吳姓男員工參賽拚酒,隔天被發現陳屍溪頭某飯店廁所,死因為「心因性休克」猝死。除了拚酒行為涉及人身安全之外,重症醫學醫師黃軒點出尾牙5大禁忌行為,切勿空腹飲酒、也不要飯後抽菸,會加重心血管負擔。禁止空腹飲酒黃軒指出,酒精吸收速度更快,空腹時,酒精會直接進入小腸並迅速被吸收,導致血液酒精濃度快速上升,更容易喝醉,還會刺激胃黏膜,可能引發胃痛、胃炎,甚至胃潰瘍。且空腹飲酒會讓酒精代謝更困難,導致隔天宿醉症狀更嚴重。酒精會干擾肝臟釋放葡萄糖的能力,可能導致血糖過低,出現頭暈、乏力甚至昏厥。禁止飯後抽煙取暖抽煙會導致血管收縮,降低血液循環,反而使身體保暖能力下降。寒冷環境中抽煙會加重心血管負擔,可能引發高血壓、中風或心肌梗塞等急性疾病。加上冬季室內外溫差大,頻繁進出可能對心血管系統造成壓力,增加猝死或腦血管疾病的風險。禁止自己開車前往避免酒駕風險,即使少量飲酒也可能影響駕駛判斷力和反應速度,增加交通事故的風險,還有可能面臨高額罰款、吊銷駕照等處分。禁止過度飲酒或強迫他人喝酒過量飲酒可能導致急性酒精中毒,對肝臟、心血管系統和腦部造成嚴重損害,甚至危及生命。還有可能導致情緒失控、行為不當,破壞聚會氣氛,甚至引發爭執或暴力。禁止再續攤黃軒解釋,續攤通常伴隨更多飲酒,可能導致急性酒精中毒、宿醉,尤其參與者可能低估自己的酒精濃度,引發健康問題,續攤後的深夜返家也增加酒駕風險。根據現行法規,酒測值標準為,酒精濃度每公升0以上未滿0.15毫克(不罰)、每公升0.15毫克以上未滿0.25毫克(僅行政罰)、每公升0.25毫克以上(行政罰+刑罰)。雷皓明律師提醒,一般市售的罐裝啤酒,容量大約在330c.c左右,假設體重若是70公斤,大約只要喝3.3罐啤酒,就無法通過酒測。
今迎小寒!節氣禁忌、開運法一次看 「4生肖」注意健康
2025年1月5日10點35分節氣來到「小寒」,天氣寒冷,大冷還未到達極點,所以稱為「小寒」。小寒時節,民間忌諱天暖,有諺語「小寒天氣熱,大寒冷莫說」的說法。意思是,「小寒」本是天氣嚴酷的時節,如果不冷,到了大寒,天氣就會極為嚴寒,冷到用語言都無法形容的地步。相關諺語“小寒不寒寒大寒”。“小寒凍土,大寒凍河”。這段時間,《黃帝內經》中記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冬季萬物斂藏,養生應順應自然界收藏之勢,滋補內臟。當以收斂、封藏為主,以保護人體陽氣,使其閉藏、內養而不被打擾,神氣不外露,以養精蓄銳。所以要保持心情舒暢,勿過喜過悲,心境平和。《黃帝內經》上說寒冷冬天的養生首重「去寒就溫」,如何做到「去寒就溫」防體寒、維護身心健康呢?以去寒就溫養腎養元氣為主。“寒為陰邪,易傷陽氣”,人體陽氣源於腎,數九寒冬,禦寒保暖,首當養腎。另外,天氣寒涼,容易導致腸胃功能紊亂,所以小寒養生要注重養腎、保胃。2025年「小寒」這半個月,健康要注意的生肖是屬鼠、牛、蛇、羊,腸胃方面容易出毛病,要特別注意飲食衛生,而且不可暴飲暴食。要慎防心臟、及血管方面的疾病,平時要多做檢查,杜絕後患;不宜參加刺激性或危險性的運動,容易從高處摔倒,導致頭部流血受傷。以下提供食、衣、住、行、育、樂的「小寒」養生開運養生與禁忌:一、食的開運大法:1.飲食原則是「健脾胃、養肺腎。」養生原則是斂藏精氣,固本扶元,以“防寒補腎”為主,進補食物可選擇栗子、大棗、桂圓肉、淮山、蓮子、枸杞等。但體質偏熱、偏實及容易上火者,則要注意涼熱的合理搭配。2.冬天宜養腎陽,可食入腎鹹味食物,如海帶、紫菜和海蜇等,但不宜過多,否則腎水更寒而擾心陽。腎主水,宜吃溫熱及黑色食物,如羊肉登溫腎壯陽、熱量高的肉類,而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棗等黑色食物及杏仁、核桃、大蒜、栗子、桂圓等食物,均有補腎益腎作用。3.飲食上要注意多吃溫散風寒的食物,如生薑、大蔥、花椒、桂皮、羊肉等,羊肉是溫熱食物,如果用羊肉加點當歸、山藥、胡蘿蔔一起煮,加上大蔥和生薑調味,適量食用,勿過度進補,建議每週吃一次,不會上火。4.一般人可多吃蛋白質含量高食物,如果食用太過油膩、辛辣的食物,容易上火,引發青春痘,必須節制。5.切忌各種生冷瓜果、霜淇淋、冰凍飲料等。二、衣的開運大法:1.“冬天戴棉帽、如同穿棉襖。”人的頭部是平衡整個身體熱量的最主要部位,若頭部受寒,極易引起感冒。2.出門時,最好穿上寬鬆、保暖、防滑的棉鞋、運動鞋,鞋底最好粗糙一些,紋理要寬、深,女士最好不要穿高跟鞋。3.冬季時,大多數人的腳部溫度偏低,腳底有很多穴位,受涼後會可能引起人體上呼吸道毛細血管收縮,血液循環變慢,抵抗力下降。4.衣物以深色、質輕、保暖為宜。選用重量輕、膨鬆、保暖性強的羊毛、絲棉、羽絨等製品。三、住的開運大法:1.應經常打開門窗換氣,將室內濁氣加速散去,讓陽光充盈室內,可保持乾燥。注意室內通風及保暖,防止呼吸道疾病的發生,天氣寒冷,高血壓及心臟病、氣喘等患者更應注重保暖。2.天氣漸冷,很多人喜歡緊閉門窗,這樣房間裡面才暖和,但是門窗緊閉,密不透風,不到3小時,室內二氧化碳量就會增加3倍以上,細菌、塵埃等有害物質也會成倍增長,應每天開窗數次,以便空氣流通。四、行的開運大法:1.「冬應腎而養藏」,腎主冬,冬萬物閉藏,作息宜早睡晚起,待日光出現再起,若反道而行會傷腎氣。2.小寒時期早睡可以養人體的陽氣,晚起可以養身體的陰氣,使身體內的陰陽平衡滋養臟腑,增加身體的強壯程度。寒冷低溫天氣裡,為避風寒,應適當早睡、晚起。3.不建議早起洗頭,因為早上時間緊迫,很多人沒等頭髮乾透就外出,很容易受風寒,輕者會頭痛,嚴重的還可能導致大小關節疼痛,甚至肌肉麻痹。4.很多人早起後,匆忙中光著腳在地板上走路,這樣不利於健康。腳是人體的第二心臟,做好保暖工作十分重要。早晨剛從被子裡出來,腳部還沒有適應外界的溫度,踩在地上很容易著涼,引起腹痛、腹瀉,長此以往,會影響腸胃健康。因此,早起應穿一雙柔軟的平底拖鞋,冬天起床後,最好立刻穿上襪子。五、育的開運大法:1.小寒是鍛鍊身體,改變體質的大好時機,這就是所謂的「冬煉」。俗話說:「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天懶一懶,多喝藥一碗」,這說明不少人因為冬天天冷,就不願運動,其實冬天運動對身體有益,有助於增加免疫力,能夠預防感冒、肺炎、支氣管炎等疾病。2.在寒冷的冬天,早睡可保護人體陽氣,待日出後再起床,可躲避嚴寒,求其溫暖,但晨起運動要避免邪寒入侵,惡劣天候時不要到室外練身。3.很多人都有早鍛鍊習慣,天太冷最好把鍛鍊身體安排在下午,因為心血管病的發病高峰一般是在一天中交感神經活動最強的一段時間,集中在上午6時至12時。特別是冬季雪天寒冷的氣候,會刺激交感神經興奮,誘發血管痙攣、收縮,容易出現急性心肌梗塞、心律失常等心臟急症。4.常曬太陽能助發人體的陽氣,特別是在冬季大自然處於“陰盛陽衰”狀態,而人應乎自然也不例外。冬天常曬太陽,能起到壯人陽氣、溫通經脈的功效,對調節情緒、改善人體狀態有很好的作用,有益身心健康。六、樂的開運大法:在精神上宜靜神少慮、暢達樂觀,不為瑣事勞神,心態平和,增添樂趣。要注意保持情緒的穩定、平和,起居和運動有規律。走出戶外,讓可愛的冬陽照射,溫暖身心,又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提升反應能力。
男星視網膜剝離緊急開刀 險釀二度失明危機
李驥、林志炫組成「優客李林」,兩人在1991年憑〈認錯〉這首歌一炮而紅,近期李驥推出個人全新專輯《認錯 2025》,在登上《聚焦2.0》宣傳專輯時,分享過去曾因視網膜剝離動手術,未料術後照顧不佳讓視網膜再度剝離,差點因此失明,更自嘲:「我非常適合上《聚焦2.0》,因為身上很多病痛,今天真的是來認錯的。」李驥透露小時候高度近視800多度,年輕時飽受飛蚊症所苦,視野中常有斑點和蜘蛛網狀的畫面出現,但仗著年輕遲遲沒就診,直到2003年眼睛突然出現閃光和視野缺損,就醫才發現原來是「視網膜剝離」緊急開刀。未料卻因輕忽術後保養的重要性,照樣忙於工作、游泳運動等日程,結果術後1個月某日9成視網膜剝離再度緊急開刀,險釀二度失明危機,讓他直呼:「真的是做錯事!」眼科黃奕修醫師提醒,「高度近視」誘發視網膜剝離的風險高達44倍,有眼疾家族史、近視600度以上的民眾更要當心,視網膜拖延治療就會不斷萎縮,「嚴重從乒乓球大小萎縮成花生大小」,不只影響視力,連同外觀也會跟著改變。李驥曾在上海就讀EMBA,那些年不但生活高壓,每周2到3天還得去應酬,每次鮮肉美酒豪不忌口,最後讓高血壓找上門,2016年李驥心肌梗塞發作,心血管幾乎阻塞,幸好緊急安裝心臟支架保住性命,這些經驗讓他決定痛改前非、開始注重身體警訊。節目中醫師也提醒,高血壓、糖尿病、膽固醇過高等都是心肌梗塞高危險族群,且生活中有三徵兆能判斷是否為視網膜剝離,當飛蚊症加重、眼睛出現閃光或是視野缺陷,都需要盡快就醫診斷,以免輕忽症狀引發失明危機,更多精彩內容請鎖定本周六晚間8點,於年代新聞50頻道播出《聚焦2.0》。
急診醫跨年夜嘆「很多人過不了這個年」 曝倒下到往生只有幾小時
昨(31日)是跨年夜,告別2024年,迎來2025年。粉專《急診醫師碎碎唸》今(1日)凌晨嘆,很多人過不了這個年,生命嘎然終止,「這是人生,意外跟疾病相隨,歡樂與悲傷共存,也是急診日常。」急診醫師感慨表示,2024年過去,2025年到來,很多人過不了這個年,生命嘎然終止,有的人只感覺胸口不舒服,再醒來,已經是急診室內,醫生跟他說,剛剛心肌梗塞失去生命徵象,被電擊過,很幸運,活了下來。他指出,也有的人,跟朋友相約打球,只是人沒站穩跌倒了,送到醫院才發現是腦幹出血,倒下到往生只有短短幾個小時,家人都還沒有足夠的時間道別;另外也有年輕人,胸口有點悶悶的,結果被診斷出主動脈剝離,到急診沒多久,來不及送開刀房就走了。急診醫師坦言,這是人生,意外跟疾病相隨,歡樂與悲傷共存,也是急診日常,看到活下的,與來不及告別的,總是無限感慨。急診醫師有感而發地說,「恭喜每個看到文章的人,我們都很努力的活過了2024年,又迎向新的一年,新年的新希望,還是希望大家平安健康,萬事順心喜樂。」
猝死並非只會發生在老人身上 專業醫點名5族群「看起來健康但危險」
近期由於寒流來襲的關係,短短數日內已有百餘人因寒冷而發生猝死。重症醫師黃軒表示,其實寒冬中猝死的情況,並不僅限於年長者或患有慢性病的人,許多看似健康的人也可能因為忽視生活細節而面臨危險。黃軒醫師在FB粉絲專頁發文表示,猝死的高危險族群除了長者外,患有「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的族群、吸煙和飲酒成癮者,以及肥胖者都是屬於高危族群。因為寒冷天氣會導致血管收縮,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而這些族群的身體狀況更易受到低溫衝擊。此外,許多看似健康的人,也可能因生活習慣問題成為非典型的高危險族群。向上冬季暴飲暴食會導致血液集中於消化系統,增加心臟負擔、長期缺乏運動則降低身體適應寒冷的能力、飯後或酒後泡澡會加劇心血管壓力、情緒起伏大或壓力過大的人更易心律不整、感冒未癒也可能引發心肌炎,進而危及生命。黃軒醫師提醒,寒冷天氣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是全方位的,不僅導致血管收縮、血壓波動,還可能因冷熱溫差或長時間暴露於低溫環境而對身體造成重大負擔。許多人以為猝死只會發生在有慢性疾病或年長者身上,卻忽略了年輕人因不良生活習慣或未注意保暖而猝死的可能性。為降低猝死風險,黃軒醫師建議從以下6點入手:注意保暖:外出時佩戴圍巾、帽子,特別保護耳朵和頸部等易忽略的部位。避免劇烈溫差:起床時緩慢移動,避免突然接觸冷空氣;洗澡時保持水溫適中,避免過冷或過熱。健康飲食:少吃高油高鹽食品,避免暴飲暴食。適量運動:每週至少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有助於增強心血管功能。及時就醫:如出現胸悶、心悸等症狀,應立即就醫檢查。警惕生活細節,避免隱藏風險。黃軒醫師最後也提醒,寒冬中,典型的高危險族群如年長者和慢性病患者需要特別關注,而看似健康的人群也應警惕暴飲暴食、缺乏運動或忽視保暖等問題。他也特別提醒大家,寒冬雖然美麗,但暗藏危機,唯有養成良好習慣與全面保暖措施,才能有效降低猝死風險。
猝死排行榜2/過年出國「這些地方風險高」 旅行頭2天最關鍵
冷氣團一波波來,短短12天就帶走587人的性命,有一位30歲婦人在寒風中大罵老公,結果竟引發腦中風,心臟內科醫師告訴CTWANT記者,這就是所謂的「傷心症候群」,是猝死行為排行榜的第二名。另外,許多人喜歡年假期間出國旅遊,其中日本北海道是熱門景點,醫師提醒與台灣氣溫相差甚大,很容易一下子造成血管劇烈收縮,是猝死行為排名第三名,建議出國後的頭2天要注意保暖,避免身體受到氣溫驟降的影響。根據消防署統計,12/12~12/24猝死人數高達587人,光是平安夜一晚就有29人到院前死亡。低溫時身體更加脆弱,一名30歲人妻平時身體健康、體重正常,在寒風中與丈夫吵架後竟引發腦中風,雖撿回一命,但恐會造成失能。「情緒激動非常容易造成猝死!」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副院長、心臟內科醫師劉俊廷表示,此時血壓會飆高、血管收縮、腎上腺素分泌、交感神經活躍,此時就很危險。「另一種則是所謂的『傷心症候群』,如果突然過於悲傷、情緒低落,同樣會讓交感神經、腎上腺素分泌旺盛,可能會引發心臟衰竭、心肌梗塞等,臨床上的確有一些這樣的案例。」根據消防署數據顯示,這幾波寒流造成的猝死人數明顯上升,其中以心血管疾病患者比例最高。劉俊廷表示,如果有這類慢性病,就要特別當心冷熱變化。「例如很多人到一些寒帶國家旅遊,或是國人最愛的日本北海道,除了一定要規律服藥之外,也一定要注意保暖,否則一下子從台灣的溫度驟降到攝氏負10度以下,很容易猝死。」醫師建議寒冬採洋蔥式穿搭,可隨時因應溫度改變調整保暖程度。(圖/方萬民攝)劉俊廷提醒,尤其是到這些國家之後的頭2天最關鍵,千萬不要受寒或突然吹到寒風,穿著建議採洋蔥式穿搭,也要將耗費體力的行程,盡量排在旅程後半部分,好讓身體能夠逐漸適應環境。腎臟科醫師洪永祥認為「無視胸痛或呼吸困難等徵兆」是猝死行為第二名,他表示許多人將這些症狀歸因於天氣過冷或疲勞,認為早點上床睡覺就沒事,結果就半夜猝死一覺不醒。建議睡前任何胸悶胸痛呼吸困難等一定要告知家人,並密切觀察,若沒有改善就要儘早就醫。洪永祥也提醒長輩在寒冬時不要清晨運動或是爬山,因為清晨時血壓容易上升,加上寒冷刺激和運動負荷增加了交感神經的興奮,就會增加心肌梗塞或心律不整風險,建議寒流來時盡量在室內運動。劉俊廷說,很多人有「運動促進健康」的迷思,事實上運動是一種保健、並無法治病,所以若有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等還是要服藥治療,若是不吃藥又堅持運動,恐怕反而增加風險。
猝死排行榜1/「洗澡水過熱、高強度運動」最危險 醫示警:身體來不及反應
12月爆發斷崖式降溫,12/2最高溫攝氏28度、12/7驟降為21度,這樣的巨大溫差反覆出現,也因此奪走許多人的性命。根據消防署統計,12/12~12/24到院前死亡人數高達587人,恐與連日低溫有關,醫師告訴CTWANT記者,「劇烈溫差下,洗澡水如果太熱、或從事劇烈運動,皆容易引發猝死,名列猝死行為排行榜第一名,因為身體根本來不及做出反應,就會瞬間喪命!」「12月爆發數波低溫警報,馬路上一直響起救護車的聲音,急診室也一直有患者進來,許多人都是到院前死亡!」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副院長、心臟內科醫師劉俊廷說,冬天是心血管疾病的好發季節,患者至少比夏天增加5成以上,而冷鋒過境時狀況又更嚴重,主要就是劇烈溫差。劉俊廷說,猝死以心因性猝死為主,其中約7成都是心肌梗塞,其他則包含主動脈剝離、心律不整等,而絕對溫度值其實並非猝死主因,意思是氣溫攝氏10度不必擔心,但如果前一天溫度是15~20度,那就要相當警覺。「研究顯示,溫度相差5~10度就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尤其是冷鋒來臨時的第1~3天,由於身體尚未適應,是最容易爆發猝死的時間點。」同樣的道理也套用在洗澡上,一名40歲男子12/22日洗澡時不明原因昏倒,隔日早上家人發現時已明顯死亡,懷疑與低溫相關。腎臟科醫師洪永祥就將「洗澡時溫差過大」列為猝死行為第一名,他警告就算是身體健康的人,假若洗澡前後溫差大於5度,就可能爆發心血管疾病。「芬蘭也曾針對年輕猝死案例進行研究,發現一旦洗澡溫差大,猝死風險會增加2倍。」洪永祥建議洗澡前可將是室內暖氣先打開5分鐘或是浴室可裝置暖房設備,從脫光衣服到洗澡,洗完澡再穿上衣服的這段時間務必不能有過高的溫差。那暖氣該設定幾度?劉俊廷認為身體感覺舒適、不覺得冷即可,但洗澡時要切記「一開始水溫不可過熱」。「如果水溫過高,身體會一下子難以適應,血管也會急遽收縮,就會增加心臟負擔,很容易造成猝死!」劉俊廷說,況且當身體尚未調適好的時候,皮膚會啟動防禦措施,難以將熱度真正傳進體內,所以也不會真的變暖。若有潛在疾病,冬天泡湯較有風險,醫師建議可改採熱水泡腳,同樣能取暖又比較安全。(圖/報系資料照)劉俊廷建議一開始的水溫與體溫差不多,大約攝氏37度左右,然後再慢慢增加溫度,讓身體逐漸適應。「就好像去泡三溫暖或溫泉,也是從溫到熱、循序漸進增加溫度,這樣會比較安全。」嘉義大林慈濟醫院急診科主任李宜恭則建議,洗澡時先以熱水沖手腳,待身體適應溫度後,再開始全身洗澡,洗完澡後,身體要擦乾,不要赤腳踩出浴室,以免誘發血管收縮、血壓升高。除了洗澡,劉俊廷提醒在寒冬中進行激烈運動也非常危險。「尤其是未經訓練者,例如突然跑去參加馬拉松活動、或是爬山,一下子對心肺造成相當大的負擔,很容易瞬間造成心臟停止。」另外,許多人存有一種迷思,認為自己曾經接受訓練過,所以進行高強度運動沒有問題。「事實上,如果你沒有持續在訓練,就同樣危險,對身體來說,都是突如其來的沉重負擔。」劉冠廷警告。
寒流來襲亮紅燈!彰化縣85人天冷掛急診 4人急性心梗到院前命危
氣溫驟降,不少民眾也受到嚴重影響,彰化縣消防局統計,12月27日早上8時到28日下午5時,有85件疑似天氣寒冷引發身體不適緊急送醫,其中4人疑急性心肌梗塞,到院前OHCA(無呼吸心跳)。其中,年紀最大的是花壇鄉86歲老翁,年紀最輕的為彰化市60歲男子。根據中央氣象署發布消息,由於強烈冷氣團與輻射冷卻影響,全台溫度驟降,氣象署從27日起便陸續在中部以北發布地溫特報。28日更是擴大到全台17個縣市。而根據彰化縣消防局統計,從12月27日早上8點到28日下午5點,全縣共有85起疑似急性心肌梗塞或其他身體不適的病例被送往急診室。其中有4人心跳驟停,無呼吸和心跳。4人中男子佔3人,分別是花壇鄉86歲的男子,鹿港鎮70歲男子、年齡最小的是彰化市的60歲男子,及溪湖鎮64歲女子。消防局強調,暫時無法確定這85人的病因與寒冷天氣有關,患者無呼吸心跳發生原因仍需由醫師判定。而且這4件OHCA,並非一定是因天冷猝死案件,患者送醫急救後仍有極高機率恢復心跳及呼吸,OHCA發生原因仍須由醫師判定。醫師提醒民眾,今明2天清晨、晚間氣溫急降,要特別留意心臟病症狀或中風徵兆,民眾如發現自己或親友出現心臟病症狀「胸悶、胸痛、心悸、呼吸困難、噁心、冒冷汗、頭暈、暈厥」等8大症狀,一旦發現身體不適,應立即就醫,絕對不能拖延。消防局也提醒,適逢寒流來襲、氣溫驟降,提醒應注意家中長者的保暖措施,並注意用火用電安全,使用瓦斯及熱水器注意通風,避免一氧化碳中毒。
健保署「分區總額」新制明年上路!保障院所基本收入 成長「分階給付」
為推動分級醫療、管理醫療費用的成長,健保署將推動「分區總額合理成長管理」。相較於疫情前的門診就醫,台北區去年的就醫人數多了0.8%,但件數卻成長6.8%。為避免衝量,健保署長石崇良透露,明年起,各分區將比照南區模式,推動醫院個別總額,保障明年收入不低於今年。申報點數排除重症的剛性需求後,合理成長會打折,過度成長不給付,而剛性需求的支付朝1點1元方向努力。若有不當把病人轉出的情形,則會失去保障。石崇良指出,總額成長5.5%是整體的數字,怎麼執行要看各個分區。各分區有個公式,會依服務密集度、人口變化來調整,各自在管理上有落差。每年的總額分成4季,台北的做法是分成4等份,假設1季750億,超過的部分就依醫院的申報量,按比例扣回來,這叫「攤扣」。不同於台北的「吃大鍋飯」,石崇良表示,南區的做法是自行管控。因不希望衝量,醫院有自己的額度,超出額度太多就會血本無歸,分3階段,1階打75折給付,2階打5折,3階則只給2成,再超過就直接不給,等同「斷頭」。經比較去年全年與疫情前(2019年)的門診就醫情形,全國就醫人數成長2.3%,就醫件數成長9.3%,是就醫人數的4倍多。申報點數則成長18.6%,是件數的兩倍。然而,不同區域因管理方式不同,也有著不同的結果。以台北區為例,就醫人數只成長0.8%,件數卻成長6.8%,與全國的9.3%相比雖然不高,但相對於人數的成長,比例卻高出許多,這是因為台北就醫可近性高、容易看病。若看點數,台北區成長19%,也沒有比全國成長太多;至於南區,人數成長2.1%,與全國平均相近。件數的成長是8.1%,比全國平均低,而點數的成長則是11.8%。石崇良說,兩區的管理邏輯不同,結果也不同,而個醫院之間也會有這樣的差異存在。政府若要推動門診減量,不能齊頭式平等,讓大家都減少2%門診量,有些醫院減掉的是衝量、有些減掉的則是自行控制後的成長。另有些地方就醫可近性高,有些偏遠地區只有一家醫院,要把病人推去哪?這樣的做法沒有考慮到城鄉差距,對民眾不公。因此,石崇良規劃推動「分區總額合理成長管理」,讓其他分區比照南區模式,推動醫院個別總額,保障明年收入不低於今年。為避免重症病患淪為人球,包含心肌梗塞、中風、急診創傷等剛性需求都可獲得保障,朝1點1元方向努力。申報點數扣除剛性需求後會進行分配,分成1~3階段,合理的成長會打折,過度成長則不給付,額度由各分區因地制宜訂定。一旦出現不適當的轉診,就會失去保障,以浮動點值、平均點值支付。石崇良認為,不宜在制度不一樣的前提下討論補點值,這對於管控良好的醫院不公。健保署期待不要讓點值太低,避免衝擊醫療人員薪資,但也不能沒有管理就要錢,畢竟這些預算也來自民脂民膏。一致性管理原則上路後,若在合理成長的前提下,點值還是低,就代表政府投入不足,需爭取更多預算,讓總額成長更多。石崇良說,這項新制除台北區外,其餘分區都已同意在第1季推動。至於台北區,健保署盼取得共識後,最晚於第2季實施。
強烈大陸冷氣團來襲 國健署示警「2禦寒行為」注意危險
受到強烈大陸冷氣團影響,今(28日)各地天氣寒冷,清晨中部以北及東北部氣溫約13、14度,近期氣溫持續走低。對此,國民健康署署長吳昭軍提醒,民眾在歡慶佳節的同時應注意保暖,特別是心血管疾病患者、高齡長者以及三高族群,更需採取正確的抗寒方式,避免低溫對健康的威脅。吳昭軍也強調頭頸與四肢保暖的重要性,並呼籲民眾遠離喝酒暖身和不當取暖可能引發燙傷的危險行為。冬季低溫常成為心血管疾病的誘發因子,研究顯示,心臟病與中風等疾病多與不健康的生活習慣有關,包括缺乏規律運動、不健康飲食、吸菸等,特別是因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而導致的慢性病風險更不容忽視。然而根據2019至2023年的國民營養健康變遷調查,國內20歲以上的三高異常人口中,約有四到七成未察覺自身健康問題,導致延誤治療或行為調整。而在氣溫驟降、天氣濕冷的情況下,血管內平滑肌的收縮可能引發血壓升高,增加心肌梗塞與中風急性發作的風險,尤其對長者影響更加顯著。國民健康署建議,民眾可從健康飲食、規律運動、定期健檢與風險評估等方面著手,全面提升健康管理能力。飲食方面,應遵循少油、少鹽、少糖及高纖的原則,避免因節慶聚餐暴飲暴食;運動則以每週累積150分鐘的中度活動為佳,例如快走、慢跑或騎自行車。此外,40至64歲的民眾可透過國民健康署提供的成人預防保健服務進行定期健檢,掌握自身健康數據,並持續監控血壓、血糖與血脂等關鍵指標。為提高慢性病風險意識,民眾可透過國民健康署的「科學算病館」平台進行風險評估,瞭解未來10年內罹患冠心病、腦中風、糖尿病、高血壓及其他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可能性,提早做好健康管理。同時吳昭軍也提醒民眾,冬季抗寒切勿誤踩「NG行為」,例如喝酒雖讓人短暫感到暖和,但實際上會降低核心體溫;而長時間接觸電毯、暖爐等保暖器材則可能導致低溫燙傷。對於長者或末梢神經感覺較遲緩的慢性病患者,應特別注意避免直接接觸保暖用品,建議外層包裹毛巾或布料以減少風險。此外,民眾若發現自己或身邊親友出現胸悶、胸痛、心悸、呼吸困難等心臟病症狀,或無法完成微笑、舉手、說話等簡單動作的中風徵兆,應立即就醫,以爭取黃金治療時間。國民健康署也呼籲民眾多關心家中長輩的保暖狀況,確保其穿戴帽子、口罩、圍巾、手套與襪子等禦寒用品,並遵循醫囑規律服藥,在保暖中守護健康,與家人共度溫暖的年末時光。
柯文哲探視父親後深夜返家 被問「是否擔心北檢抗告」沉默不答
民眾黨主席、前台北市長柯文哲因捲入京華城弊案及政治獻金等案,遭羈押將近4個月。檢方26日偵查終結,正式對柯文哲等11名被告提起公訴,其中柯光是涉及收賄、圖利、公益侵占3罪,就被求刑28年6月。後續北院召開接押庭裁定3000萬元交保,於是他昨天(27日)中午12點走出北院後返家,接著又趕赴台北看守所領取個人物品,後續再遠赴新竹探望生病住院的父親,直到晚間11點多才回家,面對媒體詢問「檢方提抗告是否會擔心?」柯沒有回應。在台銀人員清點完3000萬元保釋金後,被羈押在看守所114天的柯文哲,終於在昨天中午12點多重獲自由,並面帶笑容走出北院,向支持者致意。接著柯趕赴家門後試著跨火爐轉運,並簡短接受媒體聯訪,柯哽咽表示,感謝這麼多人為他加油打氣,如今他仍然相信自己不是會貪汙圖利違法的人,但坦承人生碰上這些風風雨雨,還是需要檢討。接著他又入內火速梳洗換裝再驅車出門。柯文哲首先趕趕赴台北看守所取走個人物品,接著又遠赴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新竹台大分院探望因急性心肌梗塞住院的父親柯承發,在經過約3個半小時的車程後,於下午5時7分抵達醫院,直到晚間6點34分左右,才跟妻子陳佩琪層醫院離開,對於媒體詢問,柯臉色凝重不發一語,直到深夜11點多才返回台北市住家,且一樣沒有回答記者問題。
醫師揭運動時暈倒常見原因 「自律神經失調」是隱形殺手
參與運動時,意外暈倒的情況屢見不鮮。我們請到急診科的中島侑子醫師,探討在運動過程中暈倒的常見原因、案例及因應對策,幫助運動愛好者能更安心地享受運動生活。不只中暑和外傷 造成運動中暈倒的潛在原因中島醫師表示:「除了外傷和中暑外,心臟、腦部和自律神經問題都是運動中暈倒的可能原因。」尤其是40至50歲的中年運動愛好者,常見的健康風險包括心律不整和心肌梗塞。運動過程中的體力消耗,尤其是需要持續發力的類型,會引起血壓與心跳的快速波動,加重心臟的負擔。例如,許多人在跑步時會下意識屏住呼吸,其實這是非常危險的行為。此外,剛開始運動時,由於身體尚未完全暖身,可能會導致血管收縮與血壓升高,建議在開始前先進行充分的伸展運動,讓身體逐漸暖起來。預防腦梗塞與中風:正確暖身與補充水分中島醫師提醒:「血壓急速上升不僅影響心臟,還可能引發腦梗塞和中風。」因此,運動前的暖身運動相當重要,還需注意預防脫水問題;建議飲用含電解質的補水飲品,幫助身體保持水分平衡,避免運動過程中的脫水症狀。攸關生命的心肺急救 了解AED的使用運動過程中,心肺停止的意外有時發生,若能及時使用自動體外心臟去顫器(AED),便有機會能挽救生命。因此,每位運動愛好者都應熟悉運動場地中AED的所在位置與操作方式,必要時積極協助救援,爭取寶貴的黃金急救時間。壓力與生活作息的隱形殺手「自律神經失調」另外,也有部分暈倒案例與自律神經失調有關。當副交感神經過度活躍,會引發身體不適,如暈眩甚至失去意識;長期睡眠不足、生活作息紊亂與壓力等等,都是常見的誘因。保持規律的生活作息與適當的壓力管理,能有效預防自律神經失調問題,讓運動更愉快、更安全。【解說】中島侑子醫師Nakajima Yuuko,急診科。任職於東京都內醫院。行醫之餘也熱愛旅行,曾到訪超過64個國家。出版的醫療散文集,集結了三年內獨自走訪五十二國的當地邂逅與經驗。本文出自ALBA阿路巴高爾夫雜誌第59期資料來源:https://www.albagolf.com.tw/zh-tw/
冬天不找死1/熱休克死亡率破6成 醫示警「5大狀態」千萬別泡澡
日本女星中山美穗12/6疑似因「熱休克」死於東京澀谷家中浴室,享年54歲。專家告訴CTWANT記者,熱休克猝不及防十分難預防,死亡率高達63%,尤其飲酒、吃飽、服藥、空腹、身體不適5種狀態下千萬別泡澡,因為當血液集中於末梢時,心臟血管功能就會大受影響,很容易導致猝死!曾以電影《情書》紅遍亞州的中山美穗,被發現猝逝於家中的浴缸,當時裡面還有滿滿的熱水,也因此被懷疑是被「熱休克」索命。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李建璋表示,熱休克是因為天氣寒冷、水溫太高,過大的溫差導致周邊血管放鬆,血液難以回流心臟,因而爆發心肌梗塞。泡澡引發的熱休克並不罕見,日本醫學博士、SAKAI診所院長堺浩之曾受訪表示,根據日本人口動態統計,每年因洗澡時引起的熱休克死亡人數高達1萬7000人,是交通事故死亡人數的4倍!尤以60歲以上的老年人為熱休克高危險群。「統計顯示,熱休克的死亡率高達63%,就是因為難以預防!」鄒瑋倫中醫師對CTWANT記者說,多數人「以為」泡澡有助於身體健康,所以反而常常在身體不適時泡澡,例如頭痛、疲累、酒醉,結果一不小心就陷於熱休克的危險之中。「古中醫認為,大飽、大飢、大熱、大虛勞時,盡量不要做有風險的事,例如泡澡,因為熱水會讓血液流向身體末梢,所以會影響心臟功能,進而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鄒瑋倫說。所以剛吃飽、喝酒或空腹時不可泡澡,還有吃重油重鹹、或慢性病藥物之後也都要避免。鄒瑋倫說,「重口味食物或慢性病藥物可能都會利尿,此時若泡澡會更容易脫水,建議1~2小時後再泡澡較好,而且要記得多補充水分。」許多人喜愛在泡澡時划手機,醫師提醒長時間保持同姿勢恐影響血液循環,增加昏倒的風險。(圖/123RF)鄒瑋倫也提醒,泡澡時千萬不要長時間低頭滑手機,因為會影響血液循環。「我曾有一位患者就是這樣,結果一抬頭立刻眩暈,最後竟休克昏倒在浴室哩,幸好被家人發現及時送醫。」由於日本在浴室發生熱休克的人數眾多,日本政府也呼籲4大對策。一,入浴前在脫衣處和浴室開暖氣。就算沒有暖氣,盡量讓浴室暖和起來以減少溫差,例如打開浴缸蓋子讓水蒸氣充滿浴室。二,熱水控制在41度以下,不要泡超過10分鐘。如果泡42度的熱水超過10分鐘,體溫可能會接近38度,比較容易影響健康。三,泡澡前應該先用溫熱水淋浴,從離心臟最遠的腳開始,讓身體逐漸變得暖和,減少血壓劇烈變動增加心臟的負擔。四,不要從浴缸一下站起來。要慢慢起身,因為有可能有姿勢性低血壓發生。鄒瑋倫則建議盡量避免獨自泡澡,或是泡澡時可以開門,一方面讓浴室溫度不過高,也方便家人隨時觀察情況,若有狀況才能及時就醫。
天冷猝死「10大NG行為大揭密」 洗澡溫差超過1數值…恐召喚死神
近來天氣寒冷,許多地區甚至不到10度,也傳出不少猝死案例。醫師便提醒,有10大行為超級危險,一不小心就可能召喚死神,家中有老人或慢性病患者更要注意,一定要避開,千萬不要去做。腎臟專科醫師洪永祥在臉書專頁指出,國外研究數據發現,在溫度24度的基準下,每下降1度,台北居民因心肌梗塞而住院的比率會上升2.6%,而地處更南緯度、對氣溫變化更敏感的高雄居民,心肌梗塞住院率會上升4%。洪永祥說明,心肌梗塞引發的心律不整,是冬天猝死的常見原因之一,「只要氣溫下降10度,2星期內因寒流效應引發心肌梗塞的相關死亡率就會上升36度」,有10大在寒冬中常見的行為,其實相當容易猝死。TOP.10 寒冬中戶外吸菸菸草中含有超過7000種化學物質和化合物,其中數百種是有毒的,配合寒冷的雙重作用,增加心臟負擔和猝死可能。另外,吸入忽冷忽熱的溫差與有毒刺激氣體,更容易造成支氣管的不正常收縮,導致氣喘與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急性發作,還來不急送醫就呼吸衰竭死亡,不可不慎,唯一解方還是戒菸吧。TOP.9 冬天喝酒酒醉後入睡酒精會擴張血管,加速體熱散失,加上酒精麻醉了感覺,降低體溫感知力,特別是在寒冷環境下,容易因低體溫猝死。另外,冬天若是喝到斷片,更是猝死的高風險,建議冬天飲酒適量即可,切莫到喝到酒醉斷片。TOP.8 棉被蓋滿頭入睡許多人在寒冷的冬天,喜歡棉被蓋頭睡來抵抗臉龐的寒冷,但若是家中有小嬰兒或臥床無法表達、不能自由翻身踢被的長者,可能壓迫到呼吸道導致窒息,建議蓋被還是要留呼吸的空間,不要蓋到鼻子以上。TOP.7 寒夜露宿或睡在戶外入睡後人體沒了活動、代謝減慢,體溫會降低,容易因低體溫喪命,建議若不得不夜宿在外,務必帶足保暖設備,若寒冬發現居家附近有需要幫助的街友,務必多注意與關懷。TOP.6 穿著單薄在戶外長時間進行靜態活動人體是恆溫動物,短時間處在低溫環境,會經由神經與內分泌系統,增加代謝產熱,並且收縮表皮血管減少熱量的流失,但是若長時間穿著單薄從事戶外活動,身體產熱不足,不知不覺中可能導致低體溫引發猝死的風險。TOP.5 晚餐高熱量飲食夜半頻尿起床溫差大晚餐攝取過多高油鹽糖的食物,不但容易造成慢性病長者的血糖血壓飆高失控,心臟負荷加大,一到半夜更會頻繁上廁所,長者半夜離開溫暖被窩瞬間進入寒冷室溫,溫差過大,若沒做足保暖的功夫,往往就被發現猝死在廁所。,因此寒冬還是要健康適量飲食,長者房間可多增加暖氣設備或是穿保暖長褲入睡,減少半夜起床入廁的溫差。TOP.4 熱水器放在對外窗戶緊閉的後陽台若是把瓦斯熱水器安裝在室內或後陽台,但後陽台有裝對外密閉窗,一但瓦斯然收不完全,就可能產生一氧化碳中毒的悲劇,建議熱水器不要裝室內,若裝後陽台務必要保持後陽台對外通風。TOP.3 寒流清晨戶外登山工作或是劇烈運動冬天清晨是溫度最低的時候,血壓容易上升,加上寒冷刺激和運動負荷,增加了交感神經的興奮,心肌梗塞或心律不整風險也會提高。TOP2. 將胸痛或呼吸困難等徵兆視而不見就早早去睡覺在冬天,很多猝死還是有徵兆,像是胸痛、胸悶呼吸困難,但許多人歸因於天氣過冷或疲勞,往往因為不舒服就早早睡覺,結果就猝死一覺不醒。TOP1. 浴室脫光衣服洗澡前後溫差超過5度溫差愈大,死亡率愈高,研究發現大於5度以上,就愈來愈危險,即使是健康沒有病史的人,也有4倍風險罹患急性腦中風,建議洗澡可將室內暖氣打開,或浴室可裝置保暖設備,從脫光衣服到洗澡、洗完再穿上的這段時間,務必不能有過高的溫差。
天冷心肌梗塞風險大增! 12月2週內OHCA猝死高達535例
近期寒流來勢洶洶,全台非創傷院外心跳停止(OHCA)案例激增。根據消防署統計,自12月9日至12月22日,每天平均有26到55例非創傷OHCA病例,短短14天內累計高達535例。根據消防署數據顯示,OHCA病例最高峰出現在12月15日,共有55人因非創傷OHCA送醫,最少的一天也有26例(12月12日)。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因寒流造成的OHCA案例明顯上升,特別是心血管疾病患者成為高風險族群。腎臟專科醫師洪永祥指出,心肌梗塞引發的心律不整,是冬天猝死的常見原因之一,只要氣溫下降10度,2星期內因寒流效應引發心肌梗塞的相關死亡率就會上升36%。國民健康署署長吳昭軍提醒,寒冷天氣和早晚溫差過大會導致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增加心臟病和中風發作的風險,呼籲民眾在氣溫驟降時務必做好保暖,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避免門窗緊閉,並適當補充水分。衛福部也強調,當氣溫驟降或氣候變化反覆時,如果出現胸悶、胸痛、心悸、呼吸困難、噁心、冒冷汗、頭暈或暈厥等徵兆,務必盡速撥打119儘速送醫,以免錯過黃金治療期。
46歲孫芸芸居然同時擁有「逆天細大長腿」、「超細螞蟻腰」、「直角肩」、「天鵝頸」太不科學!首度公開飲控運動日程!
台灣第一名媛、今年已經46歲的孫芸芸,從凍齡外貌和纖細身材都令人羨慕,許多粉絲更經常在她的IG上留言說:『假如我46歲可以身材這麼好就夠了』、『怎麼能正成這樣』。所以每次我們在IG上總是能看到她的穿著打扮時尚又性感,主要是她擁有所有人稱羨的好身材,而且還是同時擁有四項大家最想擁有的直角肩、天鵝頸、螞蟻腰、逆天細長腿!到底她平時是如何飲控和保養身材的?一起來看看孫芸芸史上最自律的身材管理法! (圖/取自孫芸芸IG)1. 地中海清淡飲食孫芸芸強調健康飲食的重要性,避免過度節食。她選擇地中海飲食,攝取豐富的蔬菜、水果、橄欖油、堅果和魚類,確保營養均衡,同時避免過多油脂和糖分的攝入,有助於體重控制。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從 Instagram 分享的貼文 最近看她在IG上PO出螞蟻腰,手拿VALENTINO Valentino Garavani Viva Superstar包款的日常穿搭照也太有氣質了!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從 Instagram 分享的貼文 2. 練TRX高強度核心和抬腿拉筋為了保持身材,孫芸芸每天睡前花15至20分鐘進行腿部、背部和核心肌群的拉筋動作,增進柔軟度並改善血液循環。此外,她每週進行1至2次的TRX懸吊訓練,強化核心力量,塑造全身線條。 在IG上看到她側身坐著,手拎SAINT LAURENT大包款,並曬出她的超細大長腿,勻稱到爆炸,還一點贅肉都沒有,就是靠每天自律做核心的結果,難怪腿美成這樣!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從 Instagram 分享的貼文 3. 超自律天天量體重孫芸芸每天在固定時間量體重,還會隨時監控體重變化,並根據需要調整飲食。她表示,自己在家或辦公室時,總是忙碌不停,能站就不坐,這種習慣無形中消耗了不少熱量,有助於維持苗條身材。 也因為她這樣天天監測,讓她的腰間、後臀都沒有多一點的贅肉,真的是緊實到極點,難怪大家看了都很想要學她的瘦身方式!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從 Instagram 分享的貼文
冬季血壓變化大! 心臟科醫列「注意事項」:不可大意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冠廷報導】冬季氣溫變化大,常讓許多人措手不及,尤其對心血管疾病患者和長者來說更是一大考驗。隨著氣溫驟降,血管收縮導致血壓上升,若不懂得預防和保暖,可能引發嚴重的心血管疾病。冬季血壓變化大 保暖非常重要台灣冬季常有冷氣團來襲,氣溫驟降可達十度以上,導致心血管及腦中風病例增加。人體血管在寒冷時會迅速收縮,不僅使血壓上升,心跳也會出現波動,容易引發心肌梗塞和腦中風等急症。由於台灣氣候溫暖,民眾對低溫的耐受度較溫帶國家居民為低,因此更需要注意保暖,給予血管適應的時間。潮濕環境會加速體溫流失 年輕族群不可輕忽振興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陳冠群表示,年長者因感官退化,對體溫變化的感知較遲鈍,往往等到身體出現狀況才察覺。建議外出時戴毛帽保護耳朵,睡眠時穿襪子並用棉被蓋住雙腳。而北台灣冬季多濕冷,潮濕環境會加速體溫流失,因此更要注意保暖,如遇淋濕,應立即擦乾或更換衣物,即使是健康的年輕人也不可大意。高風險族群要有所預防 避免不可逆憾事陳冠群醫師提醒,若家族有高血壓病史,或是工作壓力大、有抽菸熬夜習慣者,屬於高血壓高風險族群,應養成定期量測血壓的習慣,隨時掌握身體狀況。良好的生活習慣能幫助控制血壓,包括規律運動、健康飲食及戒菸戒酒。若血壓持續偏高,應考慮藥物治療。有些患者擔心降血壓藥物會傷腎,但未經控制的高血壓反而更易損害腎臟。由於腎功能狀況會影響用藥選擇,建議諮詢專科醫師,依據個人情況開立適當藥物,以確保既能控制血壓,又不會對器官造成負擔。
天氣太冷了!新北2日17人OHCA急送醫 7人不幸身亡
近期由於強烈冷氣團襲擊的關係,台灣各地都出現低溫情形,在新北市當地也在短短2日內發生17起OHCA(無呼吸心跳)送醫的案例,當中僅有10人成功救回,有7人就這樣不幸過世。根據媒體報導指出,中央氣象署資料顯示,在22日清晨,北部與東北部氣溫普遍只有12至13度,苗栗以北及宜蘭局部地區甚至出現跌破10度的低溫。氣象署預測,23日冷氣團仍將持續影響台灣,北部與東北部氣溫僅在13至18度之間,中南部及東部地區夜間氣溫也將降至13至16度,金門則是10至17度,馬祖則是9至13度。同時又因為南方水氣北移影響,基隆北海岸、大台北山區與宜蘭山區將有短暫降雨,其他地區亦有局部短暫雨。也因為連日低溫的關係,消防局表示,單是在21日當天,就出現13例OHCA病例,當中成功救活9人;截至22日中午為止,又新增4例,其中僅1人恢復生命跡象。等於說短短2日內,就有7人因低溫不幸離世。消防局也提醒民眾,寒流來襲時應注意保暖,特別是老年人及心血管疾病患者,需避免清晨外出及勞累過度,以降低健康風險。此外,家中若有人出現胸痛、呼吸困難或突然昏厥等症狀,應立即撥打119並進行心肺復甦術(CPR),以爭取寶貴救治時間。重症醫師黃軒曾提醒,冬季是心肌梗塞高發季節,尤其低溫時血管收縮加劇,導致心血管疾病發病率上升。他強調,心肌梗塞的黃金治療時間為發病後90分鐘,並呼籲民眾遇到類似症狀時,千萬不要忍耐疼痛、胡亂拍打身體、亂服藥或延誤就醫。
天冷泡溫泉要小心避免1事 醫示警:恐增加致命危機
隨著大陸冷氣團南下,全台氣溫驟降,不少民眾為了取暖也會選擇泡澡與泡溫泉,然而不少人認為冷熱池交替泡能促進健康,但專家指出,此方式對部分族群可能帶來健康隱患。台北慈濟醫院腎臟透析中心主任郭克林於談話性節目指出,冷熱交替泡湯可能影響心血管及自律神經調節,即使他年輕時也難以適應,更遑論中年有三高疾病、高壓工作者及長期服藥者。郭克林強調,身體頻繁進行冷熱溫差劇烈變化,容易干擾心血管神經調節,尤其對血管內皮細胞功能較差的人影響更為顯著,中年以後,若罹患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甚至糖尿病,冷熱交替泡湯將帶來更高風險。此外,他提醒年長者、長期飲酒者、依賴藥物助眠者及高壓工作者,這些族群的自律神經調節功能可能較差,若身體體溫劇烈改變,可能增加致命危機。事實上,衛福部也曾提醒,血管遇冷收縮,造成血管變細,血液在流動時就會增加壓力,因而造成血壓上升,引起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以中風為例,如果突然有胸悶、胸痛、呼吸困難等心臟病症狀,或是發生臉部表情不對稱、單手無力下垂、口齒不清等現象,一定要撥打119,把握黃金期,儘速就醫。特別提醒心血管疾病與年長者如果選擇泡湯驅寒最好先諮詢個人醫師,還要注意泡湯6個小叮嚀,包括避免吃飯後泡湯,因為吃飯時,若有酒精、麻辣的食物會造成心跳加速,若加上泡湯水溫的刺激,容易增加心臟負荷,建議於飲酒或飯後至少1.5至2小時候再泡湯。泡湯時最好揪團結伴去,避免發生意外,錯失黃金救援時間;泡湯前、後,都應喝足水分,以免泡湯中間水分流失太多造成體內缺水;水的溫度勿超過40℃,且千萬不可一下冷水,一下熱水,避免冷熱溫差大導致血管急速舒張、收縮,易引發心肌梗塞或缺血性中風;不宜長時間泡溫泉,時間勿超過15分鐘,需要休息一下,不要持續不間斷的泡湯。站穩再起身:泡溫泉會導致血管擴張,容易造成血壓下降,因此,泡湯後先站穩再起身,以免發生暈倒的危險。
富商會情婦「馬上風」猝死!3個月「冒出2私生子」爭產 正宮氣炸提告
高雄一名已婚陳姓富商,2022年在與情婦發生性關係時猝死。正宮得知丈夫死訊,趕到醫院才得知丈夫出軌偷吃小三7年多,還與對方有2名私生子女的消息。丈夫死後3個月,她又接到法院通知小三2名子女提起確認親子關係存在訴訟,於是氣炸向提告小三求償200萬。近日判決出爐,高雄地院判小三侵害配偶權,要賠正宮50萬元。根據判決書,陳姓富商與妻子1991年結婚,2人結縭超過30年,並在婚後育有2名子女。不過,陳男妻子在2022年11月接獲丈夫猝死消息,趕到醫院後才得知對方死亡時下身赤裸,隨身背包內還尋獲多顆威而鋼藥丸,經了解後發現丈夫是在與情婦發生性關係過程中,因心肌梗塞驟逝。陳男妻子剛處理完陳男後事不久,又在2023年3月接到法院通知,得知小三2名子女提起確認親子關係存在訴訟,經鑑定確認,2人確實為陳男私生子女。陳男情婦還坦承,她與陳男自2014年就開始交往,期間不僅生下2名子女,且陳男從2017年起每天都到小三家過夜。陳男妻子收到起訴狀及親子鑑定報告後,確認小三侵害她配偶權,指控對方知道丈夫已婚仍介入, 怒而向法院提告求償2百萬。全案審理時,小三坦承明知道陳男已婚仍和他在一起,但認為陳男妻子求償金額過高。法官認為,小三和人夫交往並生下2名子女,侵權時間長達7年,嚴重破壞正宮的婚姻。審酌正宮為公司負責人、小三從事網路銷售工作,依其財產資力,判小三需賠償50萬元。可上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