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炎
」 流感 腸病毒 感冒 心肌梗塞 猝死![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9/396019/sm-01a794ac2fac095780f96c43c2f67ff0.jpg)
陳文茜「肝臟腫瘤近10個」才一週又長大 自嘲:比我發胖速度還快
資深媒體人陳文茜去年確診為黑色素癌第4期,進行長達1年的免疫療法,過年期間又被診斷出心肌炎,昨(12)日她透露完成3次的免疫療程的身體狀況,今日又發文指出,新長肝臟腫瘤從1.5公分長到2公分,無奈吐露心聲:「人,需要被逼到一個絕境,就會看開事情。」昨日為元宵節,陳文茜發文曬出用橘子皮做的「燈籠」應景,上面還貼著「福」字,並附上一張自拍照,她面容白皙、皮膚光滑,氣色看上去不錯。陳文茜發文引用張愛玲《餘韻》中「我看蘇青」一段裡的文章,應景昨日的元宵節,同時也透露自己一顆新長肝臟腫瘤,才一個禮拜的時間,已從1.5公分長到2公分,感嘆「這惡性腫瘤比我的人生任何發胖速度還快。」陳文茜新長的肝臟腫瘤又變大。(圖/陳文茜臉書)陳文茜表示,切片的醫生一個多月前才為她切片原來的肝腫瘤兩個,現在看到近10個腫瘤的「盛大」場面,醫師則獻上暖心的祝福:「保重,加油。」面對自己無法預期的病情,陳文茜感嘆「人,需要被逼到一個絕境,就會看開事情」,同時也體悟出一個道理:「增病生智慧,它是我們一生最大也最重要的智慧。」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6/394296/sm-f79c0f6fd594ed9e1ad4f91b683ce690.jpg)
批在野黨亂凍疫苗預算 許淑華籲:流感疫苗該打就打
台北市議員許淑華5日指出,流感與感冒截然不同,買疫苗與宣導都需要衛福部經費,立法院在野黨卻大刀凍結多項衛福部預算,簡直把人民生命當政治攻防,呼籲還沒施打疫苗的民眾盡速施打。知名藝人大S(徐熙媛)在春節連假期間赴日本旅遊,卻不幸因流感併發肺炎病逝,享年48歲,消息一出震驚各界。對此,許淑華強調,流感與感冒是截然不同的問題,提醒民眾正值流感高峰期,務必注意身體狀況,不要自覺「小感冒」就輕忽問題,也呼籲尚未施打疫苗的民眾儘速接種,以降低重症與死亡風險。許淑華強調,流感可能引發肺炎、心肌炎、敗血症等嚴重併發症,對於免疫系統良好的青壯年族群尤其具高風險,因為流感病毒可能導致免疫系統過度反應,進一步危及健康,千萬別自恃自己年輕就硬撐,該休息與就診者,不能輕忽。許淑華話鋒一轉批評,政府每年都會編列預算採購流感疫苗,提供民眾免費施打,畢竟這種由病毒引發,毒性強、傳染性高,且變異速度快的流感,可能導致嚴重併發症甚至死亡,打疫苗才能有效防疫。然而,立法院審查衛生福利部預算時,在野黨多名立委竟聯手提案,凍結疫苗採購預算約新台幣2.7億元,儘管經協商後,最終只凍結1,000萬元,但這種亂凍、刪預算,甚至連防疫經費也不放過的行為,已經逾越正常監督權,根本將人民的生命,當作政治攻防工具。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7/394287/sm-f15810475e400aabb8249fb01c3b9253.jpg)
大S猝逝/網友「誤以為普通感冒延誤就醫」 專業醫強調:流感不是感冒
藝人大S徐熙媛在春節期間於日本因流感併發肺炎,最終不幸猝逝,享年48歲。消息傳出後,震驚演藝圈。而也因為此事,讓流感也開始成為民眾關注的焦點。近期就有網友在網路上分享女兒得到流感的經驗,甚至直言「流感的可怕在於一開始誤以為是普通感冒而延誤就醫」。而復健科醫師侯鐘堡也藉此機會,在粉絲專頁撰文分享流感的錯誤觀念。近日有網友在社群平台Threads上發文,開頭就表示「流感的可怕在於一開始誤以為是普通感冒而延誤就醫」。該名網友表示,2024農曆年前,網友的女兒女兒因A型流感住進重症加護病房。網友表示,一開始以為女兒只是一般感冒,所以讓他在家休息。當晚女兒出現囈語,半夜嚷著要到樓下客廳,而直到這時候,網友還只覺得女兒因為躺太久想起來走走。而直到隔日中午,雖然女兒還能稍微喝點湯,但開始出現反覆詢問同一個問題,並且傻笑的情況。網友突然意識到,女兒短期記憶喪失,極有可能是大腦出現問題。因此立即將女兒送到大醫院急診。到急診後,雖然醫師及時投以退燒藥,女兒也明顯退燒,淡卻仍意識不清,因此留在急診病床繼續觀察。等網友買完餐點返回急診室扶起女兒時,女兒突然步伐不穩、而且答非所問。所以網友急忙通知急診醫師,而且很幸運的遇到值班的小兒神經內科專家。後續醫師立即將網友的女兒送往加護病房,並要求網友夫妻簽署放棄急救同意書。進入加護病房後,醫生考慮抽取女兒腦脊髓液檢查是否感染,但因女兒腦部腫脹,所以先使用點滴降腦壓,觀察隔天狀況。而好在,在隔日上午,網友的女兒不僅清醒,而且意識還恢復,在隔一日便轉到普通病房,觀察一晚後就平安出院了。網友表示,過去自己傾向相完全自然療法,崇尚不依賴藥物,即使發燒也盡量用身體的自癒力來應對。然而這次經歷讓網友明白,有些突發狀況可能來得又快又猛烈,讓人措手不及。此時無論是治標還是治本,只要能穩定眼前的危機,就是最大的幫助。而針對流感一事,雖然因為大S猝逝的關係,重新讓民眾關注。而復健科醫師侯鐘堡也藉此機會,在粉絲專頁撰文分享存在於許多民間流感的錯誤觀念。侯鐘堡醫師表示,在讀醫學院免疫學與流行病學時,也曾對流感(Influenza)與感冒(Common Cold)之間的差異感到困惑,直到上完課才明白這兩種疾病在病毒種類、致病機制、嚴重程度、併發症以及死亡率方面存在極大差異。侯鐘堡醫師解釋,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如H1N1、H3N2等)引起,其毒性強、傳染力高,可能導致嚴重併發症,如肺炎、心肌炎、腦炎和敗血症,甚至在1918年西班牙流感大流行時全球死亡人數超過5000萬;而感冒主要是由鼻病毒、冠狀病毒等引起,症狀較輕,主要表現為鼻塞與流鼻涕,因此許多人誤以為流感僅是感冒的加劇版本,而忽視了其致命風險。侯鐘堡醫師也提到,當時老師們經常接到類似「再看看」的病患案例,這種情況在臨床上非常常見,因為患者對自己的狀況往往不夠了解,錯過就醫的黃金時間。流感常常引起的併發症,可能會迅速惡化病情,即使是健康的青壯年也有可能因免疫系統過度反應,發生細胞激素風暴(Cytokine Storm),使得身體器官受到攻擊,這在1918年的流感大流行中尤為明顯,青年死亡率因此反而較高。因此,即使是曾經認為自己從未患過流感的人,也不能掉以輕心,因為流感病毒每年都會不斷變異,每年都需要接種最新疫苗來保護自己,雖然疫苗並非百分之百防護,但它能有效降低感染、減輕症狀及降低住院和死亡風險。侯鐘堡醫師表示,不少人對流感疫苗存有誤解,有人認為疫苗會導致感冒或生病,實則流感疫苗不含活病毒,所引起的輕微不適如肌肉痠痛和低燒只是免疫反應,副作用極低,與流感帶來的嚴重風險相比微不足道。而當大多數人接種疫苗時,不僅能降低自身感染風險,還能保護免疫力較弱的嬰幼兒、長者及慢性病患者,從而整體上降低社區內流感爆發的機會。侯鐘堡醫師提到,過去許多人誤認流感只是普通的發燒而已,認為休息幾天就能痊癒,但事實上流感可迅速引起嚴重併發症,甚至致命。這種誤區常導致患者延誤就醫,錯過最佳治療時機。尤其是那些自認健康的年輕人,也可能因為免疫力強而忽略了流感的危險性。實際上,流感對20至40歲的青壯年來說風險也是不容小覷,因為激烈的免疫反應反而可能導致不可挽回的後果。侯鐘堡醫師建議,無論是否曾患流感,都應該重視接種流感疫苗。每年病毒株更新,需要每年重新接種以獲得最新的保護效果。這不僅能降低感染率,還能在感染後減輕症狀,使病程縮短,並有效防止併發症的發生。侯鐘堡醫師最後也強調,流感與感冒有著本質上的不同,認識這一點對保護健康至關重要。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4/394264/sm-4a4f7ff28db76496fb4241ac1bfccdd2.jpg)
流感與一般感冒的差別是什麼?哪些族群容易有併發症?衛福部疾管署提六招對抗流感的方法!
大S徐熙媛因流感併發肺炎離世,造成全台搶打流感疫苗。全球每年約有超出25萬人因流感病毒失去生命,許多國家正處於流感等呼吸道疾病流行期間,台灣近期因旅外人數攀升加上冷氣團持續影響,全台正處於流行性感冒高峰期。台灣季節性流感好發於每年11月至隔年3月,趕快來看看流感與一般感冒究竟有什麼不一樣?流感與一般感冒有什麼不一樣?流感很容易被認為是一般感冒,造成來不及就醫、服藥的狀況,衛福部疾管署就提到感冒的致病原包含多達數百種不同的病毒,與流感是由感染流感病毒引起不同。一般而言,流感的症狀較一般感冒來得嚴重,容易出現明顯的全身無力、頭痛、發燒,通常症狀發作較突然,痊癒的時間也比一般感冒長,需1-2週才能完全恢復,而且容易引起併發症(如肺炎、腦炎、心肌炎等),甚至導致死亡。所以若出現「一燒(發燒)」、「二痛(頭痛、明顯肌肉痠痛)」、「三疲倦」就須警覺是流感。(圖/翻攝自 衛福部疾管署)流感的傳染途徑、潛伏期與可傳染期為何?流感主要是藉由感染流感的病患咳嗽或打噴嚏產生飛沫,將病毒傳播給周圍的人,尤其在密閉空間,因空氣不流通,更容易造成病毒傳播。此外,也可因接觸受病患口沫或鼻涕等分泌物所污染之物品表面,再碰觸自己的口、鼻或眼睛而感染。因此咳嗽、打噴嚏戴口罩或以手帕、衣袖捂住口鼻,以及勤洗手是預防感染流感的重要方法。流感潛伏期(被感染至症狀出現)約1-4天,平均為2天。出現併發症的時間約在發病後的1-2週內。一般而言,流感在症狀出現後 3-4 天內傳染力最強,某些成年人可能在發病前 24 小時便開始有傳染力,直至發病後第 5 天;少數免疫不全者或兒童,排放病毒的期間可能長達數週或數月。(圖/取自 ssinz7 IG)感染流感後容易有併發症的高危險族群有哪些?感染流感後容易產生併發症的高危險族群包含:嬰幼兒(尤其未滿5歲者)、65歲以上長者、居住於安養等長期照顧(服務)機構之住民、具有慢性肺病(含氣喘)、心血管疾病、腎臟、肝臟、神經、血液或代謝疾病者(含糖尿病)、血紅素病變、免疫不全(含愛滋病毒帶原者)需長期治療、追蹤或住院者、孕婦、肥胖(身體質量指數body-mass index≧30)及6個月到18歲需長期接受阿斯匹靈治療者皆要特別留意身體狀況。(圖/取自 ssinz7 IG)衛福部疾管署也提出六大防護策略來有效對抗流感肆虐1.要儘早施打流感疫苗2.要用肥皂勤洗手、咳嗽戴口罩等生活好習慣3.要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防範病毒傳播4.要警覺流感症狀,及早就近就醫治療5.生病要按醫囑服藥多休息,不上班不上課6.危險徵兆要儘快就醫,掌握治療黃金時間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0/394170/sm-afd1646b4d8d59229c197c33323b7ffb.jpg)
大S流感猝逝!他出國得流感引發肺炎險送命 醫揭「7種流感併發症」
大S與家人赴日旅遊期間,不幸感染流感併發肺炎離世。對此,營養功能醫學專家劉博仁醫師分享類似病例,一名50歲的壯年男子開心出國旅遊,回國後卻突然高燒不退、呼吸困難,送醫確診為流感引發肺炎,併發呼吸窘迫症候群,在加護病房待了1週才脫離險境,隨後又在普通病房休養1週,才終於康復出院,該名男子不禁感嘆「沒想到開心出國,卻差點連命都沒了」。劉博仁日前在臉書發文表示,流感是一種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除了影響呼吸系統外,還可能引發嚴重併發症,包括肺炎、心肌炎、腦炎、橫紋肌溶解症等,嚴重時還可能會導致呼吸衰竭或死亡。劉博仁指出,目前台灣與日本的主要流行病毒株為A型H1N1,今年施打的流感疫苗與該病毒株吻合,能有效提供防護。不過台灣的流感高峰通常出現在農曆新年後,提醒民眾仍應保持警覺,特別是家中有高風險族群,包括65歲以上長者、孕婦、慢性病患者、醫護人員等,應盡快接種疫苗降低感染風險。許多人擔心2月才接種流感疫苗是否來得及,劉博仁解釋,雖然流感疫苗每年9月至12月開打,但2月接種仍然有效。由於疫苗需要約兩週時間產生抗體,若尚未感染,接種仍能提供保護,特別是對於高風險族群而言,更能有效降低重症與併發症的機率。劉博仁強調,隨著流感高峰期到來,民眾應提高警覺,養成勤洗手、戴口罩、避免觸摸眼口鼻等衛生習慣,才能有效降低感染流感的機率。以下是流行性感冒(Influenza,簡稱流感),可能引發的併發症:1. 肺部相關肺炎:最常見的嚴重併發症,可能由流感病毒本身或二次細菌感染(如肺炎鏈球菌或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嚴重肺部發炎導致呼吸衰竭。2. 心血管系統心肌炎:病毒感染引起心臟發炎,可能導致心律不整或心臟衰竭。心包膜炎:心包膜發炎,導致胸痛與心臟功能異常。3. 神經系統腦炎:流感病毒直接侵犯中樞神經系統,可能導致意識混亂、癲癇或昏迷。吉巴氏症候群:一種自體免疫反應,導致肌肉無力或癱瘓。4. 肌肉骨骼系統橫紋肌溶解症:流感可能導致肌肉細胞損傷,造成急性腎衰竭的風險。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394006/sm-08735ea60dc4ba864822ff6a020c7eb8.jpg)
大S猝逝/急診醫列「5大流感重症症狀」:極度疲勞和感冒真的不一樣
女星大S(徐熙媛)在春節期間與家人一同前往日本旅遊,卻因感染流感病毒併發肺炎,於本月2日猝逝,享年48歲。對此,急診醫師白永嘉就列出5點流感重症症狀,包括嚴重呼吸困難、持續高燒、意識混亂或極度疲勞、持續胸痛或胸悶、尿量減少與嚴重脫水等等,提醒民眾「感冒若出現以上嚴重症狀,一定要就醫,越早診斷出流感,使用抗病毒藥物,才不會錯過關鍵治療時機」。1、嚴重呼吸困難:可能是肺炎或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的表現,在老年人或慢性肺病患者中常見。2、持續高燒:發燒超過3天且未見改善。3、意識混亂或極度疲勞:可能是低氧血症或全身性感染造成。4、持續胸痛或胸悶:與心肌炎、心臟衰竭或肺炎有關。5、尿量減少與嚴重脫水:導致腎功能受損,影響身體代謝功能。白永嘉表示,他在急診看了許多的流感病人,就連他自己也得過流感,「那種肌肉骨頭嚴重酸痛和疲勞感,絕對感覺的出來,和感冒不一樣!」白永嘉提到,不久前有位朋友告訴他,感冒吃藥3天卻完全沒改善,更有「非常疲倦」、「燒退不下來」、「完全吃不下」、「呼吸很費力」的症狀,而他聽完後,立即叫對方到急診室報到,果然確診為A型流感併發肺炎,後來住院好久才出院,「本來當天他還要出差,如果真的出差沒來看診,一定會變得很嚴重」文末,白永嘉也呼籲,感冒若出現以上嚴重症狀,一定要就醫,不只是老人、小孩、孕婦,像是慢性病或是免疫力低下的人,就連平常健康的年輕人也是,「越早診斷出流感,使用抗病毒藥物,才不會錯過關鍵治療時機!」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8/393918/sm-c4d0531e246c9aa91474d89767c030c8.jpg)
大S猝逝/大S染流感併發肺炎猝逝! 醫揭流感、感冒「2大差異」
大S(徐熙媛)與家人赴日旅遊期間,不幸感染流感,併發肺炎離世,消息震驚各界。農曆春節過後,國內仍處流感高峰期,疾管署表示流感病毒攻擊又急又快,和感冒的鼻病毒發病速度緩慢有明顯差異。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醫師提醒,流感不只是感冒,一旦感染應及早就醫才能避免惡化。疾管署指出,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主要分為A型與B型,近年流行的病毒株包括A(H3N2、H1N1)與B型流感。典型流感症狀包括發燒、肌肉痠痛、疲倦、流鼻水、喉嚨痛、咳嗽等,部分患者還可能出現噁心、嘔吐或腹瀉。嚴重可能併發肺炎、心肌炎、腦炎、敗血症等可能危及生命的併發症。至於感冒則多由鼻病毒引起,症狀通常集中在上呼吸道,像是鼻塞、咳嗽、喉嚨痛,但與流感相比,症狀較輕微,且不一定會發燒。張家銘醫師建議,面對流感,單靠多喝水、多休息並不夠,呼籲大家接種流感疫苗,戴口罩、勤洗手,降低感染風險。一旦感染流感,民眾應儘早就醫,在症狀出現48小時內使用抗病毒藥物效果最好,降低併發症風險。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3/393853/sm-865f66dd7e848e7d084d4fdf86ab2922.jpg)
大S猝逝/赴日染流感併發肺炎過世 林氏璧談有「這2種」:48歲太年輕
大S(徐熙媛)在日本因流感併發肺炎過世,享年48歲,家屬也證實此消息,讓外界震驚。對此,前台大醫院感染科醫師、日旅達人林氏璧說,流感併發肺炎有2種,「大S才48歲實在太年輕」。林氏璧在臉書發文,「流行性感冒病毒絕對不能視為小感冒而輕忽他!他不但傳染力高可以造成大流行,且有可能發生併發症,病毒可能會到肺部造成肺炎、到腦部造成腦炎,或到心臟造成心肌炎等重症。普通的感冒病毒是幾乎不會有併發症產生的。」林氏璧表示,「流感病毒併發的肺炎有兩種,一種是病毒直接侵犯造成病毒性的肺炎,這種病程比較快而且往往來勢洶洶,偶爾在一些比較年輕的人也會見到,致死率會比較高。第二種是續發性的細菌性肺炎,因為流感而讓我們身體一些防衛機制被破壞後細菌趁機入侵,通常發生在得流感後約一週左右再有進一步惡化出現肺炎的症狀,這種比較可以用抗細菌的傳統抗生素有效治療。」林氏璧指出,流感總體的致死率是千分之一,有些數據會更低,主要的重症風險因子為65歲以上長者、嬰幼兒和慢性者者等,「這也是我們建議流感疫苗需要施打的對象。大S才48歲實在太年輕,不是很確定有無其他慢性病的風險因子。」至於日本有無流傳比較毒的病毒株,林氏璧說,「沒有!台灣日本這一次主要流行的是同一個病毒株:A型流感H1N1,今年的流感疫苗也是有猜中的。而如同我前幾天和大家報告的,日本這一波流感大流行其實已經確認過了高峰。反而是台灣看往年幾乎都是在過年的人來人往之後會有一波流感流行,天氣也還是很冷,請大家還是不要掉以輕心,特別是家中有風險比較高的家人者。」林氏璧呼籲,「出外旅遊最怕遇到需要緊急醫療的狀況,建議大家還是要把旅平險保好保滿,以備不時之需。這部分我之前寫文章都有介紹過了。不只是傳染病,這陣子也看到社團中有人反應在雪地常有滑倒用手去撐骨折的狀態,大家務必要小心。」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9/393819/sm-1f0987459c4c3b0dfaaf271ce1f37b75.jpg)
大S猝逝/大S流感併發肺炎猝逝 前華航董座也因流感心梗離世
藝人大S徐熙媛在春節期間於日本因流感併發肺炎,最終不幸猝逝,享年48歲。消息傳出後,震驚演藝圈。而華航前董座謝世謙也是因為感染流感,最後在家中心肌梗塞猝逝,享壽73歲。而近期台灣流感疫情也十分嚴峻,民眾真的是不得不防。根據媒體報導指出,華航前董座謝世謙才於1月15日抱病參加華航企業工會團體協約,致辭時還開玩笑表示「我是被傳染感冒的」。沒想到1月16日就傳出謝世謙在家中併發心肌梗塞猝逝的消息,讓外界是震驚不已。根據「原力復健科診所」的文章顯示,患者在感染流感後,會引起全身性的炎症反應,後續會因此釋出大量細胞因子和其他炎症介質,所以導致炎症反應加劇、動脈內的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不穩定,增加斑塊破裂的風險,從而可能引發心肌梗塞或腦中風。與此同時,流感也會讓血液變得更加容易凝固,導致血栓形成機率增加,如果血栓出現在冠狀動脈或腦血管中形成,就可能導致心肌梗塞或腦中風。另外在流感侵襲時,患者的血壓往往變得不穩定,心率也可能增加,這對原本就有心血管疾病風險的人來說特別危險。當血壓反覆波動,心臟便需承受更多負擔,若情況持續下去,腦中風的機率也可能隨之飆升。而流感病毒如果進入心血管系統,也會導致心肌炎或其他心臟功能障礙,這一切切都會增加心肌梗塞的風險。文章中也提到,目前已有多項研究證實,在感染流感後(尤其在感染的第一周內),患者心肌梗塞與腦中風的風險會明顯提高,尤其在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尤其明顯。文末也向民眾呼籲,為了減少流感引發的心肌梗塞或腦中風風險,接種流感疫苗是一個有效的預防措施。疫苗不僅可以降低感染流感的風險,還可以減輕流感感染後的炎症反應,從而減少嚴重心血管事件的發生。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0/393720/sm-0a62f1286845615152b7ec0d2e2a1556.jpg)
春節連假吃大魚大肉暴飲暴食 單日230人就診!腸胃炎患者占一半
9天年假,不少人大魚大肉吃到上吐下瀉。耳鼻喉科醫師李典憲表示,開工日門診就看了230個病人,下診整個人快虛脫,腸胃炎患者占一半,除腸胃症狀,還有發燒、肌肉痠痛等,另外也驗到多例A型流感、黴漿菌患者。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表示,年節期間南來北往,過年後1周腹瀉、流感就診人數一定顯著上升。部分診所提前開工,醫師直呼看到快虛脫,台大醫院急診床也一度滿床。李典憲在臉書發文指出,診所開工日看了230名患者,腸胃炎病人占快一半,除上吐下瀉,很多還伴隨發燒跟肌肉痠痛。另外,流感或有類流感症狀的病人也不少,1天就驗到5位A型流感陽性患者。台中市北區某診所大年初四開工看診,門口長長人龍猶如「貪食蛇」。民眾指出,早起排了1.5小時才看到診,也有人哀號看病比搶演唱會門票還難;醫師抱怨人潮爆多,開3診也無法消化,不得不限制掛號人次。中國附醫急診室主任陳維恭說,今年春節急診人潮比去年多25%。屏東基督教醫院則表示,小年夜至大年初四有2770人次湧入急診,近9成是腸胃道及呼吸道疾病。與前2年不同的是,今年腸胃道不適者高達1548人次,占55.88%;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肺炎、流感等呼吸道疾病求診為928人次,占33.5%。疾管署監測國內腹瀉就診狀況,今年第3周累計18萬6108人次,創5年來最高紀錄,並預估春節期間就診人次上看23萬人。曾淑慧表示,每逢過年長假後,腸胃炎腹瀉人數都會急升,由於人潮南來北往,易感染病菌,其中以諾羅病毒居多,病毒株為GII.17為主。另外,流感預估也會在年後明顯升溫。疾管署監測,今年第3周類流感就診約14.1萬人次,10年來同期最高,流感併發重症病例亦上升。曾淑慧表示,開工後流感就診人次也會顯著上升;確切人數有待各醫院上傳回報。另近期天氣變化大,也需多注意心肌炎、肺炎等。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0/393630/sm-3e8f029ab02d4b5bcbe1727b336a6c97.jpg)
年後腹瀉估就醫上看23萬人 疾管署:腸胃炎、流感夾擊
長達9天年假,不少人大魚大肉,吃到狂吐狂瀉,耳鼻喉科醫師李典憲表示,他昨天在門診一共看了230個病人,其中腸胃炎患者佔一半,除了上吐下瀉,還有發燒、肌肉痠痛等症狀,另也驗到多例A型流感、黴漿菌的患者,病人多到讓他下診時只覺得整個人快要虛脫。過年期間,診所與醫院都休診,不過昨天部分診所開工,醫師直呼看到快虛脫,台大醫院急診床也一度滿床。李典憲在臉書粉專PO文指出,初四(1日)診所開工,病人真的超級多,他早上和下午診,分別看了100多個病人,一整天看了230名患者,下診時只覺得整個人快要虛脫。李典憲指出,不知道是不是過年聚餐的緣故,腸胃炎病人非常多,幾乎佔了快一半,這些病人除了上吐下瀉,很多還伴隨著發燒跟肌肉酸痛症狀,另外,流感或有類流感症狀的病人也不少,光是昨單日就驗到5位A型流感陽性患者。疾管署監測國內腹瀉門急診就診狀況,今年第三周,累計18萬6108人次,創下五年來最高紀錄,疾管署並預估,春節期間民眾可能會遇到在外面用餐,屆時預估就診人次上看23萬人。副署長曾淑慧表示,多年來觀察監測疫病發現,每逢過年長假後,腸胃炎腹瀉人數都會急劇攀升,由於人潮南來北往,外出旅遊、用餐機會增加,多容易感染病菌,其中以諾羅病毒居多。而根據疫情監測,國內諾羅病毒株為「GII.17」為主。另外,流感預估門診人就診人次也會在過完年後明顯升溫,疾管署監測,國內今年第3周類流感門急診就診約14萬1千餘人次,寫下近十個流感季同期最高,流感併發重症病例數亦呈上升趨勢,合約實驗室監測顯示,社區呼吸道病原體檢出以流感病毒為多,其中以A型H1N1為主。曾淑慧預估,開工後,流感門急診就診人次也會顯著上升,不過確切人數,有待各醫院門及診上傳回報後,才能實際估算。另天氣寒冷,曾淑慧表示,也需多注意心肌炎、肺炎等,依往年經驗,預計過完年後,本周門、急診患者將會上升,疾病類別還需進一步分析,但疾管署會密切監控,預計下周病人數才會開始逐漸降低。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5/392425/sm-18644e29aca15b0e21797de4ddbf510f.jpg)
日本3新生兒身亡「驗出伊科11型腸病毒」 政府展開調查
日本政府近日宣布,將在全國範圍內展開調查,以釐清「伊科11型腸病毒」(Echovirus 11)是否導致新生兒急性肝衰竭的嚴重病例增加。自去年夏天以來,關東地區已有三名出生不足一個月的嬰兒因感染該病毒後發生急性肝衰竭並不幸死亡。根據日本國立傳染病研究所的數據,這三名嬰兒經醫療機構檢測,均確診感染「伊科11型腸病毒」。該病毒通常被視為引起感冒的病原體,然而,若新生兒受到感染,極少數情況下可能導致腦膜炎、心肌炎,甚至危及生命。由於感染伊科11型腸病毒的病例無需依法通報,因此日本國內的具體感染狀況尚不明確。然而根據傳染病研究所統計,去年該病毒的報告病例共計90例,其中包括輕症患者。去年是過去七年內唯一一次出現多例死亡病例的年份,這引發了醫學界與政府的高度關注。目前日本政府計劃在全國範圍內展開調查,以確定是否存在其他類似的嚴重病例或死亡病例。近年來,歐洲地區也曾多次報告新生兒感染該病毒後出現急性肝衰竭並死亡的案例。專家表示,目前尚不清楚該病毒是否發生變異,亦無法確定感染後的症狀是否變得更加嚴重。國立傳染病研究所的康吉太郎研究員表示:「透過後續調查,我們希望能夠釐清該病毒是否變得更具攻擊性,並進一步了解其臨床表現的變化。」針對伊科11型腸病毒的防範措施,神戶市西神戶醫療中心兒科主任松原安瀨提醒,新生兒及早產兒感染該病毒後發展為重症的風險較高,家長應特別注意個人衛生。他建議,「應勤洗手,並使用肥皂徹底清潔,減少病毒傳播的風險。」松原醫師的團隊曾於去年8月後治療了4名感染伊科11型腸病毒、年齡介於7至50天的嬰兒。這些嬰兒均因腦膜炎等嚴重症狀入院,但經治療後順利康復,未出現後遺症。他進一步指出,「該病毒過去主要引發夏季感冒,通常會導致2至3天的發燒後症狀消退。由於目前對於日本國內的感染情況仍缺乏詳細數據,因此難以評估是否需要更嚴格的防範措施。」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388502/sm-e373e4bd3fca7ab1526491f3edb9cc81.jpg)
中國出現罕見人畜共通傳染病Q熱 網友憂成第二個新冠
中國大陸江蘇常州有名顧先生日前反覆出現發熱、咳嗽、疲倦以及四肢肌肉酸痛的症狀,並伴有心慌、胸悶等,決定前往醫院求診,經過診斷,最終確診為罕見人畜共通傳染病Q熱(Q fever),引起大批網友恐慌,紛紛驚呼「天吶,不要成為第二個新冠啊」!據陸媒報導,顧先生於2024年11月前往江陰市民眾醫院發燒門診求診,他稱10天前,他從非洲回國後,便開始出現發熱、咳嗽、無力以及四肢肌肉酸痛的症狀,並伴有心慌、胸悶等。經門診醫師詳細詢問既往病史,並為其進行身體檢查後。胸部CT結果顯示,顧先生的雙肺存在大面積的發炎病變,隨即接受進一步治療。感染科醫療團隊注意到他「剛從國外回來」,並結合非洲當地的流行病學背景,醫療團隊為其安排了支氣管鏡檢查,並透過灌洗液的基因檢測技術,最終確診為貝氏考克斯菌(Coxiella burnetii)所引起的Q熱。消息一出,不少網友都相當恐慌「隔離起來,不要成為第二個新冠」、「當年最早兩例新冠也是這樣出現在微博的,天吶,不要成為第二個新冠啊」,所幸在醫護團隊的照顧下,顧先生的發燒、咳嗽、胸悶等症狀逐漸緩解,目前他已經順利康復出院。Q熱是1937年Derrick醫師在澳洲的昆士蘭發現,因當時原因不明,故稱此病為Q熱。Q熱是由貝納柯克斯體(又稱Q熱立克次體)引起的一種自然疫源性人畜共患病,在自然界中廣泛傳播,對外界環境的抵抗力很強,在極端環境中可保持長達數月的感染性。引起Q熱的貝納柯克斯體主要存在於受感染動物的尿液、糞便和羊水中。生活中易接觸的狗、羊、牛、馬、驢等動物為主要傳染源。感染Q熱會有以下症狀:1發熱患者的體溫可高達38至40℃,常伴隨畏寒、食慾不振、肌肉酸痛等症狀。2劇烈頭痛頭痛部位主要是額部和枕部,後來發展為瀰漫性頭痛。3呼吸道症狀喉嚨痛、咽部充血、咽峽炎;大多數患者會出現肺部病變,如咳嗽、胸痛等症狀。4肝部症狀常引起肝炎,大多數患者會表現為肝功能異常和黃疸。5其他症狀心肌炎、腎炎等。病程超過半年以上的患者易患心內膜炎,少數出現脊髓炎、腦炎。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3/386193/sm-10030a2d36f7f2e10e130e9e901bbd9c.jpeg)
猝死並非只會發生在老人身上 專業醫點名5族群「看起來健康但危險」
近期由於寒流來襲的關係,短短數日內已有百餘人因寒冷而發生猝死。重症醫師黃軒表示,其實寒冬中猝死的情況,並不僅限於年長者或患有慢性病的人,許多看似健康的人也可能因為忽視生活細節而面臨危險。黃軒醫師在FB粉絲專頁發文表示,猝死的高危險族群除了長者外,患有「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的族群、吸煙和飲酒成癮者,以及肥胖者都是屬於高危族群。因為寒冷天氣會導致血管收縮,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而這些族群的身體狀況更易受到低溫衝擊。此外,許多看似健康的人,也可能因生活習慣問題成為非典型的高危險族群。向上冬季暴飲暴食會導致血液集中於消化系統,增加心臟負擔、長期缺乏運動則降低身體適應寒冷的能力、飯後或酒後泡澡會加劇心血管壓力、情緒起伏大或壓力過大的人更易心律不整、感冒未癒也可能引發心肌炎,進而危及生命。黃軒醫師提醒,寒冷天氣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是全方位的,不僅導致血管收縮、血壓波動,還可能因冷熱溫差或長時間暴露於低溫環境而對身體造成重大負擔。許多人以為猝死只會發生在有慢性疾病或年長者身上,卻忽略了年輕人因不良生活習慣或未注意保暖而猝死的可能性。為降低猝死風險,黃軒醫師建議從以下6點入手:注意保暖:外出時佩戴圍巾、帽子,特別保護耳朵和頸部等易忽略的部位。避免劇烈溫差:起床時緩慢移動,避免突然接觸冷空氣;洗澡時保持水溫適中,避免過冷或過熱。健康飲食:少吃高油高鹽食品,避免暴飲暴食。適量運動:每週至少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有助於增強心血管功能。及時就醫:如出現胸悶、心悸等症狀,應立即就醫檢查。警惕生活細節,避免隱藏風險。黃軒醫師最後也提醒,寒冬中,典型的高危險族群如年長者和慢性病患者需要特別關注,而看似健康的人群也應警惕暴飲暴食、缺乏運動或忽視保暖等問題。他也特別提醒大家,寒冬雖然美麗,但暗藏危機,唯有養成良好習慣與全面保暖措施,才能有效降低猝死風險。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6/383436/sm-926e69c78f5cd8eec84797cf5940c6ac.jpg)
出生5天男嬰患腸病毒重症 醫師提醒新生兒應注意發病前兆
國內腸病毒進入冬季後仍處於流行期,不過近期疫情出現了下降趨勢,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表示,上一週腸病毒疫情與前一週相比下降了20%,但目前尚未脫離流行期,疫情還是近十年來同期最高。另外,上週國內新增一例克沙奇B3型腸病毒重症個案,出生後第5天就因感染腸病毒引發多種嚴重併發症,是今(2024)年最小的腸病毒重症病例,提醒民眾這段期間依然要注意腸病毒重症前兆,如果有腸病毒重症前兆應盡快就醫。5天大嬰染腸病毒克沙奇B3型 引發腦膜炎、心肌炎等上週國內新增1例腸病毒重症病例,為北部5天大的男嬰。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這名個案是今年腸病毒重症病例中年紀最小的病例,他本身沒有潛在疾病,11月中時也就是出生後第5天,出現發燒、食慾及活動力下降、尿量減少等症狀,就醫後醫師診斷疑似敗血症而收治加護病房。在住院過程中,這名個案經檢驗確定感染克沙奇B3型腸病毒,後續經醫師診斷有腦膜炎、心肌炎、肝功能異常、血小板下降、凝血功能異常等重症情形,因此判定為腸病毒重症。林詠青醫師表示,所幸個案在治療之後症狀緩解,病況也逐漸穩定,在12月上旬也就是住院約2週多,就順利康復出院。經疾管署疫調顯示,這名個案的案母在產前並沒有不適症狀,個案產後收住的醫院及產後護理之家接觸者也都沒有疑似症狀,因此目前個案的感染源還有待釐清。新生兒易染2型別 上一例克沙奇B型個案也僅7天大根據疾管署資料顯示,今年國內已累計8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感染型別分別為克沙奇A2型3例、克沙奇A10型2例,克沙奇A16型、克沙奇B3型1例、克沙奇B4型1例。林詠青醫師表示,新生兒感染腸病毒較常見的病毒型別通常是克沙奇B型、伊科病毒,像這一例5天大的新生兒個案是感染克沙奇B3型,之前克沙奇B4型的個案也是一位出生7天大的個案,新生兒若感染腸病毒可能會發燒、活動力下降、食慾不佳、躁動不安等,有些個案會出現紅疹、腹瀉、嘔吐等狀況,如果進展到重症可能會有心肌炎、肝炎、腦炎、敗血症、凝血異常等情形。5歲以下嬰幼兒為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林詠青醫師提醒,應特別注意感染後孩童有沒有出現重症前兆,如果有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或麻痺、肌抽躍、持續嘔吐、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等應儘速就醫。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8/377868/sm-29f01299683e66c08c9041d0effb9c98.jpg)
「嬰幼兒呼吸道殺手」進流行期! 台中海線1周3例
台中1歲男童有感冒症狀,日前因呼吸急促就醫,確診呼吸道融合病毒(RSV),緊急住院治療。大甲李綜合醫院小兒科主任醫師余秋霖表示,近來正值季節交替、早晚溫差大,呼吸道感染病例增加,尤其有「嬰幼兒呼吸道殺手」之稱的RSV病毒,該院1周就有3例發生。余秋霖表示,天氣逐漸轉涼,呼吸道感染的病例逐漸增多,當時男童出現感冒症狀,由母親帶到醫院就診,診療過程中發現,男童喘鳴聲音特別大,呼吸也很急促,馬上從鼻腔取出鼻涕檢驗,確認是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傳染力較流感高2倍強度」,余秋霖指出,呼吸道融合病毒傳染力特別強,透過飛沫或近距離接觸傳染,尤其以1歲以下的嬰兒更容易遭傳染,或是年長者抵抗力差也容易被感染,病毒潛伏期約2至8天左右。余秋霖說,嬰幼兒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後,下呼吸道黏膜會受到破壞,引起咳嗽、流鼻水等症狀,常出現呼吸急促、喘鳴、發燒,也會咳到吐,若沒有及時治療,甚至可能出現肋骨下凹陷、胸骨上凹陷、發紺、呼吸困難等症況,嚴重時恐引發嚴重呼吸衰竭,併發腦炎或心肌炎,危及生命。據了解,RSV病毒的流行期在秋冬季節,以台灣來說大約是11月至2月,高峰期常出現在初冬時、約12月至1月左右。即便感染過也不會有免疫力,有些民眾甚至同一年反覆感染好幾次。余秋霖說,該名患者住院6天,期間安排排痰、點滴治療,同時採用支持性療法,已逐漸恢復健康。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1/375041/sm-5a32f63adcdb1c62d16c5c5ec31aed62.jpg)
強撐病體帶小孩就診 母親心臟驟停昏倒在醫院「多種奪命症狀同時爆發」
越南永隆省一處醫院日前發生一起意外事故,一名N姓女子不顧自己連日的身體不適,依舊強撐著身體照顧小孩。而在一日他帶著小孩前往當地診所看病時,自己反而突然心臟驟停,直接在診間昏迷。這讓家屬急忙將其送往大醫院急救,好在歷經搶救與照護後,N女順利地恢復健康。根據外媒報導指出,整起事件發生於10月23日當天,當時N女已經連續2日出現頭痛、喉嚨痛和呼吸困難的症狀。而當天N女正帶著孩子去當地診所看病,沒想到在等候期間,N女突然昏迷。家人見狀,立即將其送往當地醫院急救,抵達醫院後,N女的心跳已經停止約10分鐘,醫生也緊急進行10次電擊搶救,成功讓N女恢復心跳。但這時候,N女孩是呈現昏迷狀態,並伴有心律不整和呼吸衰竭等情況。後續N女被轉送到芹苴中央綜合醫院進一步治療。芹苴中央綜合醫院的高層表示,病人抵達後,醫院立即略過所有行政手續,將N女直接送入重症監護科抗毒科進行治療。該名高層表示,N女抵達時,心臟幾乎完全無法正常收縮,經診斷為急性心肌炎並伴隨心律不整等併發症。面對如此情況,芹苴中央綜合醫院的醫生迅速為她安裝了臨時心律調節器,並使用葉克膜來支持N女的生命體徵。同時,N女接受了機械通氣、血管加壓藥物治療,並進行了止痛、肌肉鬆弛和抗生素等等治療,以此控制心律不整並增強心肌收縮力。同時由於N女的肝功能嚴重衰竭,同時併有膽道阻塞的情況,醫生也為其進行血漿置換,並積極進行內科治療、營養支持及物理治療等。經過5天的葉克膜治療後,N女的健康狀況逐漸好轉,心臟收縮功能也逐漸正常,心律也恢復穩定。在住院7天後,N女成功脫離葉克膜,並拔除了氣管內插管。到11月4日,N女順利清醒,能夠良好地與人互動,生命體徵穩定,心律幾乎恢復正常,各個器官功能也逐漸穩定。該院的重症監護科—抗毒科的主任楊善福(Dương Thiện Phước)醫生表示,N女的康復是一個令人欣慰的奇蹟,這樣的結果讓醫院的醫護人員感到非常喜悅和自豪。從昏迷、心跳停止到最終清醒,N女的康復之路充滿挑戰,但也展現了醫療團隊的專業精神和現代醫學技術的力量。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5/374155/sm-ba183c47b1b6d8589947a6dbf1a3696c.jpg)
腸病毒疫情升溫!單週就診人數近2萬 未滿1個月新生兒重症住院
疾病管制署(下稱疾管署)今(5日)表示,國內新增1例感染腸病毒併發重症確定病例,為南部未滿1個月新生兒,於今年10月上旬開始陸續出現發燒、活力下降、呼吸急促、心肌炎、肝炎及血小板下降等症狀,即收住新生兒加護病房,經通報檢驗後確認感染克沙奇病毒B4併發重症,治療後症狀已改善,目前住院治療中,為今年全國第6例腸病毒重症病例。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第44週(10月27日至11月2日)門急診就診計19,460人次,較前一週(18,594人次)上升4.7%,疫情呈上升趨勢且處流行期,近四週實驗室監測顯示腸病毒以克沙奇A16型為多,其次為克沙奇A6型;其他克沙奇A型病毒及腸病毒D68型亦持續於社區活動,疫情傳播風險持續。疾管署統計,今年累計6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分別感染克沙奇A2型3例、克沙奇A10型2例及克沙奇B4型1例,其中5例為未滿1歲幼童,籲請民眾留意孩童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過往腸病毒高峰為5、6月,然而今年秋冬疫情卻持續攀升。對此,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分析,可能和腸病毒型別多有關,以今年主流的克沙奇A型來看,就有A16、A10、A6等多種型別;另外,新冠疫情期間許多幼兒未感染腸病毒,造成易感宿主累積。疾管署預期腸病毒疫情本月底達到高峰,要到12月底才會脫離流行。疾管署提醒,國內腸病毒疫情上升,腸病毒的傳染力強,在人與人密切接觸、互動頻繁的地方最容易傳播,例如家庭、幼兒園、安親班及托嬰中心等,籲請家長與教托育機構人員,多加留意嬰幼兒健康狀況,並加強教導學童落實肥皂勤洗手,及生病在家休息等良好衛生觀念,並注意居家、學習環境的通風及定期清潔與重點消毒,定期以含氯漂白水清潔消毒環境、幼兒常接觸的物品及玩具等;另,成人外出或工作返家後,應先更衣再摟抱幼兒,孕婦、新生兒及幼童盡量避免與病患接觸,降低病毒傳播的機會,醫院嬰兒室、托嬰中心及產後護理之家並應落實訪客管理規範及相關感染管制措施。疾管署再次強調,5歲以下嬰幼兒為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且重症病程發展快速,家中嬰幼兒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請注意觀察是否出現重症前兆病徵,如發現有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或麻痺、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請儘速送到大醫院接受治療。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dist/imageholder.jpg)
印籍移工搬木材突倒地OHCA 院方:疑流感引心肌炎險亡
彰化縣芳苑鄉28日上午9時許發生一起突發意外,1名34歲印尼籍男移工在台電芳苑變電所搬運木材時,疑心肌梗塞突然發作,導致他倒地當場失去生命跡象,警消獲報到場,救護員趕緊使用AED電擊並送醫搶救,所幸後續已恢復心跳,經檢查,病患疑因流感造成心肌炎,險些因此喪命。消防局表示,彰化縣消防局上午9時6分獲報,草湖段台電變電所工地有1名男移工失去生命跡象,消防局立即出動2人到場救護,抵達後先將患者傷口初步清洗再包紮止血,接著使用AED電擊2次,再將他以頸圈和長背板移上救護車再電擊4次,隨後接連送往二基醫院及彰基醫院搶救。院方說明,患者經插管搶救後,所幸已恢復自發性呼吸,但昏迷指數3分仍意識模糊,不過大腦已無明顯出血且主動脈未剝離,四肢也能揮舞,患者經流感檢測,遭懷疑是流感造成心肌炎險喪命,後續情形院方將會同心臟科醫師進一步治療。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0/371970/sm-135049f03ecae630c3a81e84a843506c.jpg)
流感當心併發心肌炎!ICU名醫回憶搶命一幕:不可輕忽
流感小心併發心肌炎!ICU醫生陳志金分享,第一次遇到心肌炎的患者是在25年前,當時1名有腸胃炎症狀的患者正在急診做超音波,沒想到過程中竟陷入昏迷、量不到血壓。後續急忙替她CPR,但只要中斷壓胸,患者就會陷入昏迷,最終病患雖然有救回,但仍因併發腦出血離世。因此他也示警,流感恐併發心肌炎,不可以為只是小感冒就輕忽。ICU醫生陳志金昨(25日)在臉書粉專發文分享,他第一次遇到心肌炎的病人是在25年前,當時他還是第一年住院醫師。該患者因腸胃炎症狀,主治醫師在急診幫她做超音波的當下,她就突然昏迷、量不到血壓,「我在樓上病房被通知下去急診幫忙CPR。」陳志金回憶,「我印象非常的深刻,壓胸時,病人就會張開眼睛、揮手、說話,只要中斷壓胸,病人就馬上昏迷。」他續稱,學長當下已經聯絡好總院急診,他們一起坐救護車到總院,「因為一中斷CPR病人就沒有血壓,我是站在搖搖晃晃的救護車上繼續壓,學長坐在後面環抱著我的腰,避免我跌倒,一下救護車,我是跪在推床上,邊壓邊被推進去急診,現場已經有葉克膜團隊在等候,病人雖然有救回,但是後來併發腦出血離世了。」如今,25年後他再次遇到同樣的情形,也讓他想起這件往事,所幸的是,這一次的結局是好的。流感是有可能會併發心肌炎的,有時候不是『小感冒』,不可以輕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