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專科
」桃園診所掛號費變貴「明年漲到500元」 病患傻爆眼:見鬼真敢收
衛福部今年3月宣布取消150元掛號費上限,目的是讓掛號費能適度反映醫療院所的營運成本。然而,最近桃園有民眾到心臟專科的診所就醫,發現門診公告明年掛號費交調漲至500元,讓他當場傻眼,掀起軒然大波。原PO在《Threads》貼出一張診所醫師的看診時間,列了周一至周六,最上面寫了一行大字,「114年1月起費用調漲500元」,目前的掛號費是250元,沒想到明年直接漲1倍,讓他難以置信,驚呼:「見鬼了,真敢收!」診所看診時間及公告。(圖/翻攝自Threads,n.n.1124授權提供)公告曝光後,引來熱烈討論,不少網友都覺得很扯,「嚇死人喔,哪裡的診所」、「根本搶劫」、「幾乎都是200元的,這種異類的是醫術高超嗎?」、「這時代什麼都搶錢…唯有薪水低得可憐」、「難怪大家往醫院跑」。不過,也有一派網友支持,「就以價制量,可以接受就去不能接受就去別間。市場經濟下都有選擇的自由」、「醫生或許不想量大影響品質,直接以價制量」、「健保倒了以後,就知道什麼叫做貴了」。據了解,衛福部取消診所掛號費上限後,多數診所調漲費用落在170~200元間。衛福部強調,醫療院所要在明顯處標示收費金額,若民眾有疑慮或覺得不合理,可交由公平交易委員會處理,目前尚未針對調漲幅度設限,仍持續觀察後續影響及民眾反映,並適時檢討改進。
1歲女童發燒、流鼻水!就醫檢查竟是「川崎症」 醫曝「關鍵徵兆」家長多加注意
三軍總醫院收治一名一歲女童近日因發燒、流鼻水及嘔吐等症狀入院,而在經過一系列診療後,最終被確診為川崎病。該女童在住院前並無特殊病史。在入院四天前,女童開始出現發燒、流鼻水和嘔吐症狀。兩天後,家長帶她至診所就醫,並開始服用症狀控制藥物。然而,病情未見好轉,仍然有持續高燒和嘔吐狀況,家長隨即帶她至本院兒科急診就醫。川崎病導致冠狀動脈擴大病變 須預防血栓小兒心臟專科醫師徐萬夫說明,女童於急診就醫,嘴唇發紅乾裂、雙側眼結膜充血、手腳掌紅腫,軀幹部位出現紅疹,並且卡介苗注射部位皮膚也有發紅現象。因為此時已經符合診斷川崎病的臨床要件,入院後隨即給予川崎病第一線藥物免疫球蛋白治療及阿斯匹靈後,病童隨即退燒且上述臨床症狀改善,在持續觀察經過36小時沒有再次發燒後讓病童出院。然而在經過一週後,病童再次出現有發燒嘔吐情況,眼皮發紅浮腫,經過超音波檢查發現心臟冠狀動脈已經有擴大,故判斷為頑固性川崎病,於是立即再次住院,期間接受了川崎病第二線與第三線藥物的治療。雖然第一時間會退燒且抽血顯示發炎指數改善,但在多日後又會再次發燒,後來在使用第四線的藥物後,病童的狀況終於獲得控制,然而由於冠狀動脈擴大病變的關係,需要使用抗凝血藥物預防血栓形成,在經過一年的追蹤治療下,病童的冠狀動脈狀況控制良好,沒有發生狹窄與血栓導致血管阻塞的事件。發燒超過五天、伴隨四種以上症狀 早期川崎病徵兆徐萬夫醫師提到,上述一歲女童是一個較為特殊的川崎病案例,以下提供一些早期識別川崎病的關鍵徵兆,若患兒持續發燒超過五天,並伴隨下列四種以上的外觀症狀,即應提高警覺:口腔黏膜變化(嘴唇發紅乾裂、舌頭發紅等)雙眼結膜充血(通常沒有合併分泌物)頸部淋巴結腫大(通常為單側)手腳腫脹發紅多形性紅疹(通常在軀幹及四肢)若符合川崎病的診斷,臨床醫師可能會進一步安排抽血檢驗以評估病童的發炎狀況以及心臟超音波檢查以評估冠狀動脈是否受到影響。治療第一線藥物為免疫球蛋白及阿斯匹靈,大部分的川崎病童都會在24小時內明顯退燒且臨床症狀改善;出院後醫師會再安排定期於門診進行心臟超音波追蹤評估是否出現冠狀動脈病變的情形。第一線藥物治療仍發燒 恐是頑固性川崎病然而,如果在經過第一線的藥物治療後,病童仍然持續有發燒,或是有發生以下狀況時,就要懷疑是頑固性川崎病:持續發燒:如果病童在接受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後,24至36小時後仍然持續發燒退燒後再次發燒:若病童在治療後的兩週內再次出現發燒,在排除其它引起發燒的原因後,需進一步評估是否為頑固性川崎病持續的川崎病相關表現:包括皮膚與黏膜的持續發炎,以及冠狀動脈的擴大等冠狀動脈病變風險高 識辨評估、醫病合作最重要徐萬夫醫師提醒,由於頑固性川崎病童發生冠狀動脈病變的風險更高,且目前研究對於頑固性川崎病的最佳治療方式也有待更多的研究提供臨床證據,所以對於臨床醫師來說,即時的識辨評估病童是否可能發生頑固性川崎病、依據病童的狀況制定個人化的評估與診療方式、與家長和照顧者充分說明解釋及提供支持等,都是很重要的議題。
癌症化療、放射治療恐導致心衰竭! 超音波檢查保安心
癌症化療或是放射治療的直接毒性恐誘發心臟衰竭甚至死亡,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一般心臟加護病房主治醫師王晨旭表示,現今的癌症治療趨勢已針對癌症療程導致的心臟衰竭(cancer therapeutics related cardiac dysfunction,簡稱CTRCD)進行預防、檢測及處置。胸前心臟超音波檢查(TTE),易取得與使用、相對安全且具成本效益,在CTRCD的臨床運用尤其重要。化放療毒性誘發心臟衰竭近年來癌症疾病的診療已有相當進展,病人死亡率明顯降低,但癌症療程的不良反應仍降低了罹癌病人的存活率及生活品質。現今的癌症治療趨勢已針對癌症療程導致的心臟衰竭(CTRCD)進行預防、檢測及處置。王晨旭指出,心血管疾病是癌症病人罹病及死亡的第二大主因,CTRCD可經由化學治療(chemotherapy,簡稱CT)、放射治療(radiotherapy,簡稱RT)的直接毒性作用誘發,並出現程度不同的心臟衰竭臨床症狀。CTRCD與許多不良預後高度相關,包括心臟移植、心室輔助器置放,甚至死亡。過去已發現許多CT藥物對於心血管系統的危害,尤其是 anthracyclines, trastuzumab,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inhibitors等。RT直接照射胸部/縱隔腔,也可立即或於數年後誘發心臟衰竭。CTRCD可能源自CT/RT對心臟結構及功能的直接影響,或是加速既存的心血管疾病惡化。癌症疾病本身也可誘發心肌細胞加速衰老,換言之,原本因高齡等退化因素造成的心臟衰竭,可能因後續的CT/RT進一步惡化。因此,識別高危險族群,及早發現並治療CTRCD,已成為癌症治療的當代顯學。與其他影像檢查工具相比,經胸前心臟超音波檢查(TTE),具備容易取得、易廣泛使用、相對安全且具成本效益,在CTRCD的臨床運用尤其重要。TTE應用於癌症病人4大時機癌症病人風險分級及基礎的心臟功能評估:王晨旭表示,癌症病人比非罹癌族群有更高的心血管相關的罹病及死亡率。心臟及腫瘤科醫師可以根據癌症病人基礎的心臟功能風險、CT/RT處方類型和劑量以及職業環境相關後勤因素等,安排療程後續追蹤訪視時程。並將TTE基礎的功能評估確診的心血管危險因子以及原本既存的心臟問題積極改善,將有助降低後續CTRCD風險。包括積極改善三高、戒菸、減重以及適量運動、飲食指導等等。癌症療程期間以及療程後的臨床監測:原本已有心血管癥候的癌症病人,在CT/RT期間以及療程完成後,應進行週期性的TTE心臟功能評估。以某乳癌病人的研究為例,無論基礎的心臟功能為何,在CT後3個月內心臟功能(LVEF)就下降了超過5%;中位數追蹤4.5年就可能發生CTRCD。接受CT累積劑量低風險的病人(例如anthracycline ≤ 240g/m2),在完成療程及療程後6個月應進行TTE重新評估。若CT累積劑量超過上述,之後於每個療程進行前均應TTE重新評估,若癌症病人出現CD(克隆氏症)症狀、影像學或心肌酵素異常,均應重複進行TTE並接受心臟專科醫師進一步諮詢評估以利確診。接受高劑量胸部RT的病人(例如>30 Gy),也應於初次RT後10至15年進行TTE,之後每5年定期追蹤。結合心臟超音波及生物標記檢查追蹤CTRCD:根據現行歐洲腫瘤學會(European Society for Medical Oncology,簡稱ESMO)指引,可透過兩種方案對CTRCD進行時序追蹤。方案一僅用超音波成像;方案二結合心肌酵素及超音波成像,在基礎的心臟功能評估及TTE完成後定期安排追蹤。以方案一為例,TTE可定期於CT療程前、療程間的第3、6、9個月,以及療程開始後的第12、18個月進行追蹤。以方案二為例,可在每個CT療程後定期評估血清troponin。若血清troponin持續陰性,仍建議每年度進行TTE。透過以上不同方案的醫療資源運用,持續追蹤CTRCD。運用心臟超音波介入CTRCD的初級防護及治療:目前文獻顯示,投予β blockers (例如carvedilol)或ACE inhibitor(例如lisinopril)這兩類初級防護藥物在準備進行CT的癌症病人,與降低CTRCD、減少troponin上升可能有關。許多證據顯示,早期發現CTRCD是心血管預後良好的關鍵。若無症狀病人在TTE追蹤時發現CTRCD,應改變或終止CT療程配方、投予心臟初級保護藥物、並訂定追蹤監測時程。醫師最後表示,未來心臟超音波將結合其他檢查工具,如便攜式心電圖、電腦斷層、核磁共振、正子檢查等高階影像設備、AI人工智慧及大數據機器學習等創新應用等,預期將提供癌症病人更優質的醫療照顧及生活願景。
首例!老翁疑施打AZ疫苗後死亡 女兒替父親討公道
高雄一名萬姓老翁(92歲)在2011年間施打AZ疫苗,過27天後因心肌梗塞過世,其女兒認為死因與疫苗有關,向衛福部申請預防接種救濟遭駁回。萬女不服提告,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今下午準備程序終結,訂5月2日上午10點30分言詞辯論。高雄市2011年6月15日起開放87歲以上長者施打AZ疫苗,經里長通知,萬姓老翁是第一批去高雄巨蛋施打的高齡族群。豈料,他7月12日晚間身體開始出現冒冷汗、視力模糊、頭部劇痛、心痛等症狀,13日淩晨緊急送去高雄榮總就醫。黃姓醫師緊急處理並住院。7月15日下午4點10分,他因急性心肌梗塞導致心臟破裂致死。萬翁的女兒認為父親的死因與疫苗有關,向衛福部申請救濟,經衛福部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審議審定結果為「恐因爲其潛在疾病所致,與接種Covid 19 (AZ)疫苗確定無關。」她不服提出行政訴訟,主張醫院開的死因有疑似疫苗導致的不良反應,且父親死因與接種疫苗有關,故應給付補償金。萬女委任律師繆忠男認為,原處分是依據衛福部臨床指引表示需構成血小板低下、凝血功能異常(APTT、PT)、D-dimer嚴重上升。但是,衛福部自己的送驗單卻只要填寫最低血小板計數、最高D-dimer,兩者內容對不上,且明顯不同。法官鄭凱文今傳喚高雄榮總黃姓心臟專科醫師以釐清萬父病情。就服用藥物情況下,施打疫苗有無影響?黃姓醫師作證指出,要是他開立,但他是心臟專科醫師,並非疫苗專家,因此無法回答。黃男在作證過程中一再強調自己並非疫苗專家,對很多題目均回應無法回答。由於目前兩造均無證據請求法院調查,法官諭知準備程序終結,全案改訂5月2日上午10點30分進行言詞辯論程序。
正妹滑雪摔傷骨折搭機 竟遇暖心「骨科名醫」幫包紮
真是幸運!大陸廣東一架飛往廣州的班機,一名骨科醫師發現隔壁的女子活動不便,一問才知,她滑雪不慎摔傷多處骨折,而他直接幫她做簡單包紮,讓不少網友看了十分感動。據陸媒報導,一架班機上月31日從喀什飛往廣州,而一名骨科醫師餘斌剛參加完學術活動,他發現身旁一名女子行動不便,一問之下才知,女子滑雪摔傷,手臂跟身體多處都骨折,但因為趕著搭機沒多做處理。這時,餘斌把狀況告訴空服員,用機上的急救物品幫女子做簡單的包紮,女子的手跟肩膀的疼痛也緩解,讓她在5個多小時的航班中,不再出現二次傷害,最後飛機降落後,餘斌的隨行醫護人員,也聯繫了當地附近的醫院,讓女子能直接去住院。女子表示,她真的很感謝醫師。餘斌說,這只是小事,是醫師應該做的。據了解,女子現在接受手術,術後情況順利。此文曝光後,網友紛紛留言「這女孩也是個狠人」、「真的出現嚴重後果後悔死」、「這就是傳說的不幸中的萬幸」、「仁心仁術」、「這妹子好運氣」、「醫者仁心」、「好人一生平安」。此外,不只大陸,歐洲一名機長尼爾森也說,以前遇到一名乘客在機上心臟驟停,空服員問,「哪位乘客是醫師?」結果有56人舉手,而他們都是心臟專科醫師,正要從歐洲飛美國參加醫學會議,最後該名乘客也搶回一命。
「2023臺北生技獎」得獎名單揭曉!智慧醫療、精準檢測多元精進 躍進國際市場版圖
生技產業奧斯卡級榮耀「2023臺北生技獎」已於(9/15)由蔣萬安市長親自揭曉「創新技術獎」、「國際躍進獎」、「技轉合作獎」及「跨域卓越獎」四大獎項得主,共計20家績優生技企業與學研機構獲獎,頒發總獎金600萬元。臺北市蔣萬安市長致詞表示,臺北市有8大醫學中心、全台90%創投機構據點及85%金融總部設立據點,完善的基礎建設與產業聚落環境,為生技產業落地發展最佳選擇;市府亦相當支持生技產業發展,持續投注資金補助、人才引進、市場拓展、土地空間等資源,期許成為生技產業最佳夥伴!蔣市長說,2023臺北生技獎邁入第20周年,透過技術、財務、創投與智財法律等專業領域委員及審慎嚴謹的評比機制,至今吸引1,500件績優生技產品技術參賽,並有超過250件標的獲得肯定,得獎企業的優異表現,也讓「臺北生技獎」在生技界獲得「生技奧斯卡」之美名,為國內頂尖生技企業爭相角逐的競賽,更成為生技產業打造企業形象、提升國際知名度的絕佳平台。2023臺北生技獎四大獎項共頒發製藥、醫材、應用生技領域20件生技企業暨學研單位績優技術產品,得獎內容展現生技產業豐沛的創新能量外,多項技術更展現臺灣生技從醫療、生活守護民眾的用心,其中金獎企業單位獲獎標的,更展現出台灣生醫技術結合AI人工智慧及精進精準醫療檢測的產業脈動。臺北市蔣萬安市長、產業局陳俊安局長、2023臺北生技獎審查委員會吳金洌總召集人與得獎企業單位合影(圖/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提供)【創新技術獎金獎 振磬科技(股)公司】標靶音波刀結合磁振影像 實現更精準安全的無創熱消融治療 振磬科技公司研發之「振磬標靶音波刀」具有創新專利的弧形結構,可快速安裝於現有磁振造影(MRI)床台,以結合磁振影像精準分辨病灶及高風險區域,再透過弧形結構內的上置式聚焦超音波陣列探頭及水袋,除集中超音波束產生高溫,讓病患無須開刀,採熱消融方式,達到目標病灶軟組織萎縮變小,減輕或減緩相對應症狀,水袋並可降低超音波因界面空隙或氣泡釋出熱能燒灼患者皮膚的風險,提高治療安全性,目前已獲TFDA核准為第三級醫材許可證,並在大林慈濟、花蓮慈濟、亞東等醫院提供子宮肌瘤及子宮腺肌瘤治療服務,未來將加速研究開發如癌症骨轉移和胰臟癌等新的臨床適應症,提供醫師更廣的醫療路徑,創新整合技術獲得「創新技術獎」金獎。【國際躍進獎金獎 邦睿生技(股)公司】台灣品牌導入不孕症自動化檢測市場 全球52國行銷成果亮眼專注生殖領域的邦睿生技,是2016成立的體外診斷醫材新創企業,在全球高齡化、少子化的趨勢下,看準全球不孕商機,研發微型化顯微鏡頭、精子品質分析檢測儀、及AI人工智慧演算法之核心技術,打造男性不孕症自動化檢測解決方案。邦睿生技以LensHooke®與Bonraybio®之產品與技術雙自有品牌策略,立足智慧化、自動化、標準化及操作簡便、精準檢測優勢,快速佈建美國、日本、印度等52個國家,近三年營收翻倍成長,從109年新台幣2,500萬快速增長至111年1.06億元,獲得「國際躍進獎」金獎肯定,為台灣生技產業躍上國際舞台展現新實力。蔣市長與創新技術獎得獎者合影(圖/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提供)【技轉合作獎金獎 陽明交通大學雷射系統研究中心】首創診療治療雙效眼科雷射醫療系統 產學合作創造國際銷售佳績 陽明交大雷射系統研究中心與承賢科技公司產學合作開發的「AI智慧型點陣式多波長眼科雷射治療系統」,將雷射系統研究中心成功產生具有世界頂尖雷射功率與轉換效率的黃光,搭配自主開發的雷射驅動模組、高速振鏡掃描系統與光學變焦模組等設備,及AI影像智能辨識軟體,成功開發市場首創同時具有診療及治療功能的視網膜光凝儀。透過產學技術移轉合作,結合承賢科技公司在雷射治療產品上的設計與製造經驗,及國際市場與銷售通路的優勢,成功銷售美國、波蘭、捷克、泰國等市場,2年來已創造逾新台幣5,900萬元營收,獲得本屆「技轉合作獎」金獎肯定。【跨域卓越獎金獎 三軍總醫院人工智慧暨物聯網發展中心】AI輔助智能精準判讀心血管疾病 醫療及居家照護多元用途造福普羅大眾三軍總醫院人工智慧暨物聯網發展中心所開發之「心電圖人工智慧判讀平台」為該中心第一個商品化的產品,累積超過一百萬筆自身建構的數據支持,結合AI輔助判讀可診斷50多種心血管疾病,精度達心臟專科醫師水準,提供醫療院所、緊急救護、偏鄉醫療、較低價的自費健檢及居家照護的服務,最大化發揮心電圖檢查的功效,造福民眾能更早期發現潛在的心血管疾病,榮獲「跨域卓越獎」金獎。「臺北生技獎」持續鼓舞企業及學研單位投入產業發展,得獎典範更激勵產業持續創新研發,領航產業共同打造全球生技版圖新亮點! 有關2023臺北生技獎得獎企業單位介紹,請至生技@台北查詢。
李秉潔愛女高燒不退就醫 巧遇熱心仁醫檢查心臟發現問題「得追蹤到長大」
知名網紅李秉潔(潔哥)在疫情期間生下愛女FaFa後,整個生活重心幾乎被FaFa所佔據,不僅社群網站貼文幾乎都是跟愛女相關的,就連FaFa平時身體狀況也是讓潔哥操碎了心。日前由於FaFa高燒不對,心急如焚的潔哥就帶著FaFa前往醫院就診,沒想到剛好遇到一名熱心的好醫師,意外的發現FaFa心臟有些問題,必須要一直追蹤到長大。潔哥3日在社群網站上發文,內容中指出「Fa的心臟檢查出來有問題,要持續追蹤到長大,我對她真的只求她平安健康就好」,從文字間可以看到身為一個母親的擔憂與無奈。而這篇貼文也吸引到不少網友,就有網友紛紛安慰潔哥「希望小孩健康平安長大」、「持續追蹤,fafa一定會平安健康長大的」、「沒事的,我也是小時候檢查心臟有問題,只是體力差一點,現在也小孩一個了」。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A post shared by 潔哥/李秉潔 (@manmira630)《CTWANT》也就此事採訪到潔哥本人,潔哥表示,其實就是FaFa高燒不退,所以就帶他去醫院看病。就診時剛好遇到一位心臟專科的醫師幫他們看診,該名醫師在聽完FaFa的心跳聲後發現有雜音,所以就隨即幫FaFa安排檢查。潔哥解釋,後來在醫生的說明下,他終於理解FaFa的狀況,原來FaFa的肺瓣膜發育有點不全,寬度較一般人狹小,這也導致肺瓣膜送血液到心臟時的壓力是20mmHg左右,但一般人的血流壓力是10mmHg。醫師也告訴潔哥,當血流壓力達到40mmHg的時候,人體就會感覺到不舒服,甚至會出現一些症狀,屆時就要開刀治療。所以從現在開始,潔哥每三個月就要帶FaFa去做追蹤檢查,要一直持續到FaFa年滿18歲為止。潔哥受訪時也感嘆,自己其實前幾天才剛打完疫苗,渾身像是被卡車輾壓五百次般的疼痛,結果又剛好遇到發現FaFa心臟有問題這事情,這讓他瞬間「意識白了一片」,就連醫師交代的事情,也都必須仰賴丈夫幫忙記憶。但潔哥也說「真的很幸運遇到這位醫師,如果不是他熱心幫忙檢查,我們根本沒辦法發現這個問題」。
死因第二名!心臟血管疾病出現年輕化趨勢 1方式進行檢測
衛生福利部公布2021年統計國人十大死因,除癌症外,心臟血管疾病高居第二位,在國人生活習慣及不良環境下,心臟疾病發生年紀也更年輕化。特定疾病難診斷 須接受「心導管攝影檢查」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心臟血管內科醫師周伯翰說,醫師為了解心臟完整情況,當非侵入性心臟檢查無法確定詳細原因,或發現病人明顯心臟病典型症狀、高發作頻率、高危險群,或強烈懷疑不穩定心絞痛,通常建議病人接受心導管攝影檢查,藉此檢查獲得病患精確診斷及給予治療。心導管做為心臟血管侵入性檢查,需由心臟專科醫師執行。臨床應用廣泛,可用作心臟功能評估、確立心臟疾病診斷、藉由心導管技術進行治療、追蹤成效及做為心臟手術評估之依據。心臟冠狀動脈血管攝影 準確診斷冠狀動脈疾病周伯翰表示,心導管有好幾種,不管是心臟冠狀動脈血管攝影、心臟血管支架置放術、周邊血管手術,在醫學進步下,都已成為很普及的手術,其中最常指的是「心臟冠狀動脈血管攝影」,而這是目前診斷冠狀動脈疾病最準確方法。醫師依據病患血管彈性及血液回流情形,選定穿刺部位如:手腕、鼠蹊部,進行局部麻醉,並將等同原子筆芯粗細大小導管放入血管中。測定各腔室構造壓力變化,注射顯影劑進行心臟血管攝影,並在X光機看到心臟收縮、瓣膜開合情形或冠狀動脈狹窄程度。心絞痛應控制三高、戒菸酒 預防心肌梗塞周伯翰強調,對於穩定性心絞痛病人而言,大部分氣球擴張術或支架治療僅能暫時性紓解胸痛,無法預防心肌梗塞、減少死亡率。治本之道還是要控制三高(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戒菸、戒酒、規律運動,以及定期健康檢查。
46萬人罹心衰竭未就醫 難確診!半數患者5年內恐喪命
66歲的蔡媽媽,半年前自覺爬樓梯上氣不接下氣,走在路上也喘到無法叫住家人放慢腳步,驚覺狀況不對便趕快至胸腔科診治,但因當下檢查正常查不出病因,而後轉往心臟專科,確診為心臟收縮力正常的心衰竭。蔡媽媽表示,心衰竭對於心理與生活都有劇烈影響,一般人輕而易舉可以執行的許多日常家務,如打掃、移動物品,甚至追垃圾車都會有喘不過氣的狀況,就連休閒時要出去玩,也會擔心地點有樓梯或需要走太多路而怯步,大大影響原本正常生活。根據國發會資料顯示,台灣在3年內將邁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將占比高達20%以上,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副執行長趙庭興指出,心衰竭是65歲以上病患最常見住院原因,其中每3人就有1人會在住院後1年內死亡,住院及心血管死亡風險高。病患的累、喘、腫等症狀除了影響看似平常的穿衣服、行走、淋浴、執行家務4等日常生活,心理同時備感壓力,進而影響日常社交生活。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董事吳彥雯表示,心衰竭常見的有心臟收縮力不正常(HFrEF)和收縮力正常(HFpEF)兩種,以發生比例來說,臨床上每10人中有5人是HFrEF、4人為HFpEF,1人為較少見的心臟收縮力略為受損的心衰竭(HFmrEF)。無論是哪種型態的心衰竭,外顯的症狀皆以累、喘、腫為主,其中心臟收縮力不正常的心衰竭因心臟無力,且整體心臟擴大,就像馬達電力不足,進入心臟的血液無法完全被排出運送至身體,較容易被發現。而收縮力正常的心衰竭,則像馬達壁生鏽,因內部質地改變而運轉不良,其外觀雖沒有改變,但因肌肉變僵硬,左心室失去正常舒張的能力,導致左心室進入血液量減少,連帶排出血液量也少,難以供應身體所需,但因進入量與排出量接近,故較難被診斷出來,導致許多病患錯失最佳就醫時間。吳彥雯補充,HFrEF常見於本身有冠狀動脈疾病的病人,與HFrEF相比,HFpEF 的病人女性比例較高,其他常見的臨床特徵有心房顫動和高血壓,許多疾病症狀相互干擾,更增加確診的難度。趙庭興副執行長指出,全球現有超過6,000萬人受心衰竭所苦,全球盛行率約1-3%,亞洲盛行率與全球大致相似。但根據衛福部109年資料顯示,心衰竭實際就醫用藥人口只有24萬,與用最高盛行率3%所預估的70萬人,竟相差46萬人之多,顯示仍有許多心衰竭患者仍未被找出來,而且確診後半數患者在5年內會面臨死亡威脅。趙庭興副執行長說明,因心衰竭較明顯的症狀為累、喘、腫,與胸腔、腎臟及內分泌疾病相似,故容易在各科別間來回轉診,卻僅能緩解症狀,導致病患較難意識自身需至心臟內科安排進一步檢查。上述蔡女士起初便是因日常行走、爬樓梯喘不過氣,懷疑有肺部問題便先至胸腔科就診,卻檢查不出病因,歷經多時才輾轉至心臟內科診治,險延誤最佳就醫時間。吳彥雯呼籲,只要出現累、喘、腫症狀的患者,請盡快到心臟內科接受病史詢問及心臟超音波、血液檢驗等完整檢查,確保心臟健康。
冬天好發!別以為胸悶才需警覺 70歲婦「出現這症狀」竟患心絞痛
70多歲的江太太患有糖尿病以及高血壓、高血脂,平常在門診拿藥控制病情,最近她常常在活動時覺得很喘,爬個一兩層樓梯就覺得快喘不過氣,天氣變涼之後,症狀似乎變得更嚴重了。本來以為是肺部的問題,門診安排X光檢查卻沒有什麼異狀,呼吸功能也正常。由於喘的症狀一直困擾著江太太,她被轉診來到心臟內科,安排了心肌灌流檢查之後,發現心肌有局部缺氧。在醫師與家人共同討論之後,江太太住院接受心導管的檢查,證實在心臟的左前降支冠狀動脈有嚴重的狹窄,經過氣球擴張以及藥物支架的置放,她的症狀在隔天就已經感覺有大幅改善,出院之後繼續維持藥物治療。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蘇彥伯醫師表示,心臟的運作依賴分布於表面的冠狀動脈供應氧氣和養分,隨著年齡增加,或者是本身有家族心血管病史、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肥胖、抽菸等等心血管風險,血管內會呈現慢性發炎的狀態並且累積膽固醇斑塊,逐漸讓血管硬化、狹窄,進而造成心肌缺氧。這時除了會並引發胸悶、痛的症狀之外。也會有活動就喘的症狀。這一類的病人目前被歸類於慢性冠狀動脈症候群,也就是俗稱的心絞痛。蘇彥伯醫師說,這類病患因心臟持續的缺氧,不只造成不適的症狀,讓生活品質下降,也有可能讓心臟的功能逐漸變差。倘若血管內的斑塊不幸發生破裂,會誘發血栓的生成而造成急性的血流阻斷,也就是俗稱的心肌梗塞。這時心肌完全沒有氧氣的供應,會造成急性的損傷並且引發嚴重的胸痛、心律不整甚至是昏厥、猝死的現象,若不及時治療死亡率可以高達百分之三十以上!典型的慢性冠狀症候群,症狀包括胸部悶痛、疼痛時會伴隨頭冒冷汗並可能會牽連到下巴、肩膀或是手臂等處。蘇彥伯醫師說,胸悶痛的感覺通常時間不會持續超過十五分鐘,在活動的時候症狀會被誘發,休息可以緩解。有很大一部分的老人家、女性、以及糖尿病患者,症狀的表現並不典型,常常像江老太太一樣用喘的症狀來表現。秋冬季節由於溫度的急遽變化或降低,有可能會造成血管痙攣收縮,造成症狀的惡化。蘇彥伯醫師表示,病患因為上述症狀來門診就醫時,醫師會先評估病患症狀是由於心血管病變的機會有多高,通常年齡越大或是同時有心血管風險所預估的機率就越大。同時醫師會安排胸部X光、心電圖以及心臟超音波等評估心臟功能。若懷疑心臟有可能缺氧,醫師會根據病人的狀況安排合適的檢查來判定病人是否有心肌缺氧的情形,例如運動心電圖:讓病人在跑步機上快走同時監控心電圖是否有缺氧或心律不整的變化;核子醫學心肌灌流檢查:經由血液注射放射性同位素,觀察同位素在心臟肌肉受壓力以及休息時分布的情況來判定心肌缺氧的區域。蘇彥伯醫師說,近年來經由電腦斷層的冠狀動脈造影越來越受到重視,這個檢查可以直接觀察血管的構造以及病變的型態,相當有利於心導管術前的評估,不過目前國內健保尚未給付,需要自行負擔費用。每種檢查都有優缺點,可以和心臟專科醫師討論後,再決定自己適合哪一種檢查方式。若病人證實有心肌缺氧,如果狀況穩定或影響的範圍不大,可以先考慮藥物治療,利用藥物降低心臟的氧需求、擴張心臟血管、或是預防心肌梗塞。蘇彥伯醫師表示,假若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或是檢查發現有多條血管狹窄,心臟收縮功能受損,就可以進一步考慮心導管介入術治療。醫師會經由手的橈動脈或是鼠蹊部的股動脈建立管路將導管送至心臟冠狀動脈開口注射顯影劑照相,若有明顯狹窄的狀況,可以使用氣球撐開並且置放支架使血流回復暢通的狀態。蘇彥伯醫師表示,目前的研究顯示,置放支架確實能夠有效改善缺氧所造成的心絞痛症狀,現在主流使用藥物塗佈支架,更可以進一步減少未來再度阻塞的風險。隨著科技進步,除了巨觀的血管攝影之外,目前還有更精密的血管內影像檢查,利用超音波或是雷射光源直接探查血管的構造,協助支架精確地置放。血管介入手術之後會需要長時間服用抗血小板藥物,以避免血管突然發生血栓而造成心肌梗塞。如果檢查當中發現有多條血管病變或是左主幹發生病變,有時候亦需評估是否使用外科方式做血管繞道,可以達到比較持久的效果。總而言之,隨時注意自己是否有心血管風險,積極控制,配合醫師的檢查治療,可以早期發現,早期處理,以提升生活品質並且降低心血管事件發生的機率。
獨/秀手術同意書也沒用 醫院控議員强挺飼主拗和解
本月4日清晨2時54分,新北市五股區四維路上1間動物醫院遭到槍擊,院方懷疑是1起醫療糾紛導致,而雙方進行調解時,院方也控訴新北市議員蔡淑君不但沒有查證事發過程,還不讓院方律師及醫師說話,甚至說手術同意書「沒有用」,飼主還要求他們付34萬元和解了事;蔡淑君則駁斥表示,當時是看到錄音檔等相關證據才會選擇幫忙,調解當天明明是對方律師咄咄逼人。雙方陷入各說各話局面。「10月28日我們到動保處調解的時候,蔡淑君議員也有到場,但在調解會中,她沒有向我們院方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還頻頻打斷程序,霹靂啪啦的一直講,我們想要表明我們的立場,卻被她強硬地打斷,還嫌我態度差。我們拿出手術同意書、對話紀錄等證據,她還說這些不算數,就連胡小姐當場也說『不確定貓咪死因是手術導致』,那我們被抹黑成這樣是我們活該嗎?」楊醫師忿忿不平地說。楊醫師說,「飼主就是硬要我們付34萬元,這根本不合理!而且身為一個議員,在沒有查明事實的狀況下,就幫對方說話,這合理嗎?」究竟這起醫療糾紛因何而起?本刊調查,今年7月16日下午,1名胡姓女飼主因為飼養的高齡14歲的老貓「牙牙」,牙齒退化到呈現破碎狀態,只要吃東西都會痛,因此到愛竹動物醫院看診,當下院方開藥讓牠回去服用。8月23日當天,胡女再次帶著牙牙到醫院看診,並希望醫院為它動手術,改善它牙痛的問題,當下院方醫師建議,因為牙牙已經相當高齡,而且有腎臟疾病,希望胡女先帶牙牙到有心臟專科的醫院檢查,再評估是否要進行手術。最後經過雙方多次確認,安排9月24日為牙牙動刀進行全口拔牙,手術過程十分順利,不過由於牙牙在手術中血壓下降,為了不給牙牙身體帶來太大負荷,其中有2顆牙齒,因為周圍並沒有發炎症狀,院方和胡女溝通後,決定停止手術。術後,院方依照標準流程注射點滴、進入ICU病房觀察,待牙牙清醒狀況穩定後,才由胡女帶回,並提醒要回診注射皮下點滴補充水分、養分,還要到醫院回診,豈料接下來惡夢開始了。「她(胡女)一直帶著牙牙到別的醫院看診,就是不回來我們這邊,我們去問別的醫院,她要求別的醫生開止痛藥等等,這段時間她就在網路上一直造謠,但我們在手術後,真的有多次提醒她來我們醫院回診。」醫院的陳醫師說。院方表示,準備進行手術前已經詳細告知胡女手術風險、牙牙身體狀況,在手術結束後,也有提醒要回醫院複診。(圖/張文玠攝)10月8日,牙牙因為胰臟炎、胸腔積水離世,這時院方發現,胡女在GOOGLE評論、臉書社團,開始不斷對醫院抹黑誹謗,指控「延誤治療」、「多次拒診」、「遊說手術」,還到動保處多次檢舉,但同時動物醫院也提出對話紀錄證明,不但有提醒回診,當時也有請胡女考慮是否要對年邁老貓進行手術,讓他們覺得胡女的言論根本是空穴來風。醫院的陳姓負責人說,從這場無妄之災開始,醫院生意就大受影響,由於院方在店內還有無償提供流浪貓治療、暫宿的服務,現在收支根本打不平,只希望這起事件能趕快落幕,還給醫院一個平靜。對此,蘆洲警方強調,根據相關跡證研判,這起槍擊案為斜對面花店金錢糾紛,當時歹徒在大馬路上駁火,才導致子彈誤擊到動物醫院,針對動物醫院控訴疑似因為醫療糾紛遭尋仇一事,警方仍將深入瞭解,並積極追捕相關犯嫌,儘速將其逮捕釐清案情。而遭動物醫院控訴強勢介入醫療糾紛調解一事,議員蔡淑君表示,當時是看了陳情人(胡姓飼主)提供相關對話紀錄、錄音檔後,才會選擇幫忙,且在調解過程中,自己並沒有頻頻打斷對方發言,反而是對方律師態度咄咄逼人;至於被指控質疑手術同意書的合法性一事,蔡淑君則說,「院方應該跟對方說明清楚,而不是草草要對方簽了手術同意書。」牙牙因為多種病因離世後,胡女和其友人不但在網路上抹黑造謠,甚至還到醫院叫囂鬧事。(圖/讀者提供)
心臟疾病「致死率冠軍」是它 只因3大症狀乍看好無害
根據統計,109年國人十大死因中,因心臟相關疾病的總死亡人數高居第二位,較108年相比死亡人數增加3%,平均每26分鐘就有1人死於心臟相關疾病,而其中致死率最高的便是「心臟衰竭」。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執行長侯嘉殷醫師表示:「人體的心臟就像馬達一樣,負責推動血液到全身幫助器官運轉,若馬達開始疲乏,心臟缺乏彈力,就是心臟衰竭。」心臟衰竭患者在初期時,常會有容易喘、疲累、水腫3大症狀,多數患者特別是年長者,在出現這些症狀時,多誤以為就是老化造成,高達9成的患者無法早期警覺到心衰竭相關症狀,往往錯失黃金治療時間,直到緊急送醫住院後,才被確診為心臟衰竭。當被診斷出心臟衰竭,5年內死亡率逼近50%,比許多癌症更易致命,嚴重性真的不容忽視。除此之外,心臟相關疾病患者因原先心臟已有功能缺失或免疫功能下降等狀況,面對病毒侵襲時更容易導致併發症產生甚至重症致死。這是因為病毒會透過多種方式損害心臟,病毒會直接侵入心臟或使心肌發炎,並可能通過破壞氧氣供需平衡來間接傷害心臟。根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的最新數據,大約25%的重症患者會檢測到心臟損傷之現象,其中約6.8%患者會出現心臟衰竭徵兆。有心臟相關疾病史如心臟衰竭、高血壓等的民眾,染疫後演變為重症的比率將會大幅提升;約有10.5%患者會因原先潛在的心血管疾病導致染疫後死亡。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副執行長趙庭興醫師說明:「依照國內心臟學會發表之指引,絕大多數的心臟疾病患者都可以施打COVID-19新冠肺炎疫苗,不會有安全疑慮,只有極少數曾服用抗凝血劑造成血栓的患者,建議或許可暫緩施打。心臟相關疾病患者應先與心臟專科醫師諮詢後,再依個人疾病狀況決定是否施打,最重要的還是規律回診穩定用藥,萬萬不可任意中斷心臟疾病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