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瓣膜
」 劉真 葉克膜 心臟 辛龍 健保無人機表演突失控!空中墜地砸中7歲男童 當場昏迷急送醫
美國佛羅里達州(Florida)當地近日舉辦一場無人機秀,沒想到在表演過程中,多架無人機失控墜落地面,導致一名7歲男童當場被砸中。而男童被砸中後滿臉鮮血,當場昏迷,被緊急送往醫院治療進行手術,目前仍在加護病房觀察當中。根據《CNN》、《鏡報》等外媒綜合報導,美國佛羅里達州奧蘭多伊奧拉湖公園(Lake Eola Park)21日舉辦一場無人機秀。沒想到,表演開始後,在晚間約6點30分時,無人機突然失控墜落地面,當場砸中一名7歲男童亞歷山大(Alexander Edgerton)。亞歷山大的母親阿德里亞娜(Adriana Edgerton)指出當時無人機墜落時,所有人的本能反應都是逃跑和閃躲。當她冷靜下來後,才發現亞歷山大昏迷倒在地上,且臉上都是鮮血。阿德里亞娜透露,後續亞歷山大被送往醫院後,發現他嘴巴遭到割傷,胸口還因為被無人機重擊,導致心臟瓣膜受損,需要緊急接受手術治療。所幸,在經過手術後,亞歷山大成功保住一命,不過目前仍需要待在加護病房進行觀察。對此,無人機公司「Sky Elements Drones」在事後發布聲明表示「希望向12月21日星期六在奧蘭多舉行的伊奧拉湖演出中受到影響的人們,表達我們的真心,希望他們能夠全面、迅速康復。」並表示「觀眾的福祉是我們的首要任務,對於造成的任何困擾或不便,我們深表歉意。我們正在與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和奧蘭多市官員努力合作,以確定原因,並致力於清楚地了解所發生的情況。」
登山途中突發心臟病!64歲男出現幻覺 緊急空中救援直升機吊掛送醫
台東向陽出發的登山隊伍於中央山脈「南二段」的行程中,發生了突發醫療狀況,這支由19人組成的隊伍原計劃以8天時間縱走南二段,途中64歲的鄭姓男子卻在第4天出現心臟不適、胸痛,甚至出現幻覺,無法繼續行走,隊友緊急攙扶其前往塔芬山屋求援,並報警請求救援,經過多方協調,花蓮縣消防局與空中勤務總隊共同合作,成功派遣黑鷹直升機進行吊掛救援,並將該名男子與1名陪伴的女性隊員送醫。根據花蓮縣消防局的通報,鄭姓男子的身體狀況在昨晚惡化,出現胸痛、心臟不適的症狀,且精神狀態變得不穩,出現幻覺,由於男子曾有心臟瓣膜不全的病史,隊員當場發現其情況十分危急,無法再繼續行走,隊伍成員隨即協助男子前往塔芬山屋,並報案請求救援。花蓮縣消防局接到求救後,立即啟動應急反應程序,並同步向空中勤務總隊請求直升機支援,以縮短救援時間,上午7時20分,空中勤務總隊派出的花蓮黑鷹直升機順利抵達現場,並在塔芬池附近發現目標,立即吊掛鄭男及1名陪伴的女性隊員進行下山,於上午8時21分成功降落花蓮德興運動場,並將2名傷者分別送往花蓮慈濟醫院進行進一步治療。經醫院診斷,鄭男因心臟病發作而需要立即醫療處置,目前已進入加護病房進行觀察,所幸由於迅速的救援反應,該男子的病情並未進一步惡化,預計會有恢復的可能。警方呼籲,有心臟病等慢性病史的登山者,應提前準備好所需的常備藥物,並在登山過程中注意適時休息,避免因過度勞累而引發不必要的健康風險;此外,登山隊伍在規劃長期縱走路線時,應詳細規劃每一階段的休息與救援機制,以確保隊員在遭遇突發狀況時,能夠及時獲得救援。
二尖瓣逆流輕中重度治療方式大不同! 修補、置換手術一次看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冠廷報導】不少國人有二尖瓣逆流狀況,若疏忽恐引起嚴重併發症!二尖瓣是藏在心臟裡的結構,針對輕中重度不同的患者,心臟內外科各有治療策略皆可修補與置換瓣膜。其中,曾手術換過的生物瓣膜也可能年久失修,就得進行二次置換,因年長者再次開刀風險高、手術難度也高,病人恐求助無門!林口長庚心臟瓣膜團隊由內外科醫師合作,進行高難度的「經導管瓣中瓣手術」(M-ViV),低侵入性、風險較低、傷口也小,給予患者新解方。瓣膜無法閉合 血液逆流造成心悸、呼吸困難二尖瓣是位於左心房左心室中間的瓣膜,由前葉和後葉2個瓣葉組成,構造宛如閘門的2個門片,正常開合時可以維持正常血流,把血液輸送到全身各處。但若二尖瓣無法關閉,就會造成血液逆流。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心臟衰竭中心主任張其任表示,二尖瓣逆流分為原發性與次發性,多數患者病況是緩慢漸進,早期沒有症狀,但當逆流越越來越嚴重的時候,就會出現呼吸困難、運動耐受度越來越差、心悸、下肢水腫、無法躺平、腹脹等症狀,建議照心臟超音波檢查。及早治療預後佳 二尖瓣修補優先、置換為後重度二尖瓣逆流,恐產生心臟衰竭,及早治療是上上策!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陳紹緯說明,根據長期研究心血管併發症,及早修補預後較佳,因此治療原則是「修補優先、置換為後」。 外科修補與置換:標準開胸手術 目前國際治療標準為外科開胸手術,須裝人工心肺機、暫時停止心臟功能實施手術,雖然傷口大、恢復慢,但手術視野廣,能夠一次矯正多種心臟問題(如其它瓣膜治療、心律不整或繞道手術等)的患者。9成重度患者可矯正至無逆流,耐用度可達20年到30年,復發率低。 外科修補與置換:微創手術 在病程早期,病灶簡單的患者,可以內視鏡或達文西機械手臂輔助進行,微創外科修補或置換手術。可在更小的傷口,更快的恢復下達到同樣理想的長期結果。 內科修補與置換:經導管療法 心臟功能低下的年長者無法挨刀怎麼辦呢?內科治療方式為「經導管療法」,把漏血的地方「釘」起來,讓血液逆流變小,傷口較小、恢復也較快。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心臟血管內科系主任謝宜璋表示,內科經導管手術分為修復與置換2大類:經導管二尖瓣修復術: 將二尖瓣膜前後2個瓣葉邊緣對接的Mitraclip瓣膜夾合器技術。經導管二尖瓣置換術: 從右心房穿刺心房中膈,到左心房進行瓣膜置換,可減少損傷,同時置換成新的導管瓣膜。 經導管二尖瓣修復術: 將二尖瓣膜前後2個瓣葉邊緣對接的Mitraclip瓣膜夾合器技術。 經導管二尖瓣置換術: 從右心房穿刺心房中膈,到左心房進行瓣膜置換,可減少損傷,同時置換成新的導管瓣膜。 瓣膜再置換高風險 經導管療法適合高齡患者若瓣膜損壞太嚴重,修補效果不佳,就需要置換人工瓣膜,選擇方針依患者年齡而定:金屬瓣膜 (儘可外科手術置換): 耐用度較高,但需要長期服用抗凝血劑。適合年輕患者使用,可減少二次置換的風險。 生物瓣膜: 由豬牛製成,使用年限較短。適合年長者,不需多次開刀,可避免服用抗凝血劑所造成的出血作用。不過,生物瓣膜約10年會慢慢鈣化,此時就會需要2次置換。但2次開刀本身風險高,包括二尖瓣結構複雜、第1次手術傷口留疤、組織沾黏等,或第一次手術紀錄未詳盡等狀況,讓病人求助無門!謝宜璋進一步表示,現今有「經導管瓣中瓣」療法,將導管從股靜脈放入順著血管到達左心房,並順著指引導線植入新的人工瓣膜。此術式風險較低、較不侵入性、傷口較小,手術及住院時間較短,提供高風險患者另一項治療選擇。治療技術日新月異 團隊擬定最適合治療方針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外科部副部長葉集孝表示,二尖瓣逆流治療技術日益月新,從早年氣球擴張術、開胸手術到現今經導管瓣膜療法,治療選擇多元。心臟整合中心團隊會依據患者年紀與疾病進展,評估最適合的治療方式,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趙少康動手術心臟停3小時! 醫提醒「舒張壓低於60要注意」越早開越好
媒體人趙少康5日在臉書自曝動了心臟手術,原因是主動脈有擴大的現象,並導致瓣膜關不緊,心臟打出去的血液會回流等情況,因此換了主動脈與瓣膜,過程中心臟還停了3小時,有如死過1次,心臟科醫師呼籲,民眾要留意低於60的舒張壓。另外,前藍委、前醫師全聯會理事長蘇清泉指出,趙少康動手術前曾向他諮詢,自己就曾建議,應該及早檢查和及早治療,且心臟開刀仍有不小風險,趁著年輕越早開越好。73歲的趙少康自曝多年來舒張壓5、60,雖沒有不適,不過檢查後發現主動脈擴大,造成瓣膜關不緊,心臟打出去的血1/4又流回心臟,他自述沒有症狀,不過一堆名醫大老卻建議他開刀,像是台大醫院前院長李源德、振興醫院前院長魏崢等,趙少康認為有可能是術前評估瓣膜病變有一定嚴重度合併心臟結構變化,或主動脈擴大日後可能產生嚴重病變,因此建議一併開刀解決,避免主動脈剝離或心衰竭。趙少康透露,他在上午8點進手術室,下午6點進加護病房兩天,再轉普通病房,手術由魏崢動刀,過程中心臟停止3小時,以人工血管換主動脈、換瓣膜,又處理血管,而魏琤形容該手術在心臟手術中,難度算8,換心的難度是5。根據《中時新聞網》引述嘉義大林慈濟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李禎元說法,主動脈瓣膜逆流者,有可能造成舒張壓偏低,正常人舒張壓應在60到80mm/Hg,若是低於60 mm/Hg,要留意有可能是瓣膜病變,致使瓣膜關不緊,讓心臟打出去的血迴流心臟,造成心臟負擔,嚴重恐導致心衰竭。至於主動脈瓣膜逆流原因?李禎元認為,有可能是因瓣膜老化、鈣化,甚至是因主動脈擴大、有瘤,才讓瓣膜關不緊,從趙少康的敘述,至少進行了主動脈置換手術,也換了瓣膜,並進行了冠狀動脈復位術,這樣大規模手術,一定是鋸開胸骨、複雜度極高的手術,胸前至少留15公分以上的疤痕,說是比換心手術難度還高,算是貼切的。李禎元還表示,舒張壓低有可能意謂老化、感染、內分泌失調、出血、脫水、藥物或是主動脈逆流所致,建議需釐清原因,若是收縮壓高、舒張壓低,這仍歸類為高血壓,要以藥物控制,若是收縮壓及舒張壓均低,還合併有喘、水腫等心衰竭症狀,恐需積極治療,甚至評估是否有開刀適應症。另外,蘇清泉在臉書以「心臟開刀要趁年輕」為題發文指出,當他得知對方心臟略有不適,早就建議要及早檢查、及早治療,趙少康很明顯聽進去了,做了完整的檢查,也在名醫魏崢院長的細心手術下完成「開心」,恢復情況良好,近日出院,很為他高興。蘇清泉表示,台灣醫術發達,心臟手術更是世界一流水準,但雖然如此,心臟要開刀仍有不小風險。他還舉了一個例子,安泰醫院有位高齡86歲的女性患者開了心臟瓣膜手術,手術整個過程堪稱順利,但也讓團隊耗盡心力,身為心臟外科醫師,臨床上遇到應要開刀的患者,蘇清泉都會勸對方愈早開刀愈好,而趙少康也留言回應,「謝謝清泉兄專業建言,目前已經無恙,有病真的不要拖」。
胸悶易喘恐是心臟瓣膜生病! 主動脈瓣狹窄如何治療?
【健康醫療網/記者鄭宜芬、潘昱僑報導】一位85歲長者平日規律運動,但心絞痛與呼吸喘的狀況逐漸變嚴重,照心臟超音波竟發現「主動脈瓣膜狹窄」,且合併冠狀動脈狹窄,若不治療恐有生命危險!林口長庚心臟瓣膜團隊由內、外科醫師合作為患者進行經導管瓣膜置換(TAVI)與心導管手術,一次就將兩種狀況處理好,讓患者能重新上場揮舞球拍!雖然導管瓣膜動輒上百萬,但健保可有條件給付等4+1種特定風險族群,大幅減少經濟負擔。心臟大門無法正常打開 3大警訊要當心主動脈瓣膜是位於左心室和主動脈之間的「門」,通常由3片瓣膜組成,是控制血流方向的重要關卡。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外科部副部長葉集孝表示,主動脈瓣膜狹窄有如門片無法正常打開,心臟需要更費力才能把血液輸出去,常見原因為老化,好發於70-80歲以上的民眾;另一原因是先天異常,患者僅有2個瓣葉,較一般人少1個,50-60歲就會發生早發性主動脈瓣膜狹窄狀況。提醒民眾,若出現「走路易喘」、「頭暈目眩」、「胸悶胸痛」3個警訊,恐危及生命,應積極治療。國際標準治療方針 外科開胸長期效果佳針對治療主動脈瓣膜狹窄,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心臟血管外科副主任陳紹緯說明,3大治療方式包括藥物治療、外科開胸手術與經導管療法。開胸手術經證實有效且可提供穩定的長期效果。手術方式是切除老舊主動脈瓣膜,縫合新的人工瓣膜。雖然須裝人工心肺機、暫時停止心臟功能實施手術,但手術視野廣,適合年輕或伴隨多種心臟問題(如血管阻塞、冠狀動脈狹窄或二尖瓣問題等)的患者,一次打通心臟門戶。 藥物治療:幫助緩解不適症狀。 標準開胸手術:適合伴隨多種心臟問題的患者,穩定耐用。 經導管瓣膜置換:適合高齡或高風險族群,微創恢復快。至於人工瓣膜要如何挑選呢?陳紹緯表示,金屬瓣膜耐用度高,牛、豬製成的生物瓣膜產生血栓機會較低,因此不用吃抗凝血劑,患者可依個人需求選擇。長者高風險怎麼辦? 經導管微創傷口小不過,主動脈瓣膜狹窄患者多為70-80歲以上的年長者,而且常合併其他疾病,進行開胸手術需要暫時停止心臟,對於年長者負擔較大。好在另一種「經導管療法」,由內外科醫師共同合作,為高齡患者克服了治療風險。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心臟衰竭中心主任張其任解說,經導管療法最大的特色是不需要插管麻醉,從靜脈注射麻醉藥物即可進行。傷口小不用縫合,只要簡單止血即可完成,恢復時間非常的快速,不少患者即使是90歲高齡,中午治療、下午就可以正常進食,2、3天後就可以下床自由活動。經導管療法流程:從病患的鼠蹊部做股動脈穿刺,植入導引鞘管,將帶有人工瓣膜的導管引入血管內。從股動脈一路沿著主動脈,進到退化瓣膜所在的位置。經由影像定位,把瓣膜擴張,退化的瓣膜推在外側,新的瓣膜取代舊瓣膜。4+1條件健保給付! 團隊擬定治療策略然而,經導管置換瓣膜動輒上百萬,讓許多患者與家屬卻步。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心臟血管內科系主任謝宜璋表示,目前健保可給付4+1條件置換瓣膜: 4點必要條件:心衰竭症狀達到2~4級嚴重主動脈瓣膜狹窄至少2位心臟外科醫師判定進行開胸手術風險過高病人有1年以上的術後存活率另具備以下條件之一:無法接受開刀手術或開刀風險性過高有以下情形之一者:曾接受心臟手術,如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心臟瓣膜手術,嚴重主動脈鈣化,胸腔燒灼後遺症,曾接受過縱膈腔放射治療,嚴重結構組織疾病,導致不能進行手術,肝硬化及肺功能不全者。符合以上規定者,即可申請健保之給付。國人平均壽命延長,共病多、病情複雜,手術風險也提高。謝宜璋表示,對於高齡患者,侵入性低的治療為優先考量。每位患者病情不盡相同,心臟內外科醫師會在手術前召開聯合會議,擬定對患者最適合的治療方法,手術也會由內外科醫師一起執行,確保患者的安全。長庚醫院的團隊合作模式越來越成熟,期許未來為國人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持續提升台灣的醫療水準,跟世界接軌。
中秋節吃柚子應景!醫師警告「這類人」不能吃:嚴重恐出血致命
今年中秋節為9月17日,許多民眾已開始準備購買月餅、柚子要送親朋好友,一起歡慶佳節,但你知道有一部分人不能食用柚子,嚴重的話可能會致命!醫師陳志金昨(2)日在臉書上呼籲民眾,有服用「抗凝血劑」的病人,千萬不能吃柚子,「輕則流鼻血、身體瘀青,重則胃腸出血,甚至腦出血,更嚴重的話還可能致命!」中秋節將至,大家會吃柚子和月餅應景,醫師陳志金特地在臉書上發文警告病患,「有在服用抗凝血劑的病人」不宜食用柚子,陳志金解釋,「因為葡萄柚、柚子會減少抗凝血劑的代謝,導致體內藥物濃度上升,效果就像藥物過量一樣!」陳志金表示,心律不整、心臟瓣膜置換、肺栓塞、深部靜脈栓塞、腦中風等病人皆有可能正在服用抗凝血劑,所以要特別注意。除了抗凝血劑之外,陳志金也列出6項藥物,提醒有在服用的病人們,這些藥物也可能會和柚子有交互作用,包括「鈣離子通道阻斷劑降血壓藥」、「史他汀類降血脂藥」、「免疫抑制劑」、「安眠鎮靜劑」、「抗憂鬱、抗焦慮藥」。此外,陳志金也敬告在洗腎的病人,柚子要少吃,「因為葡萄柚、柚子含鉀量高,易導致高血鉀,引發心律不整!」有網友在底下留言提問,「印象中吃血壓藥也不能吃柚子,不知是否有記錯?」陳志金回答某些血壓藥服用後,的確不能吃柚子,如果不太清楚,請民眾記得向開藥的醫師或藥師諮詢。陳志金醫師提醒大家,服用抗凝血劑的病人勿食用柚子。(圖/陳志金臉書)
辛龍痛失劉真消失演藝圈4年 好友邰智源20字揭「私下近況」
藝人辛龍(舊藝名:辛隆)2020年痛失愛妻劉真後,工作停擺,逐漸淡出演藝圈,對外也都保持低調,只會在逝世周年於社群平台發文悼念妻子。如今相隔4年,辛龍好友邰智源今(17日)出席活動擔任戒菸大使,被問到對方近況時,僅低調回應「比較沒有聯絡了,偶爾會問候一下,謝謝大家。」據了解,劉真當時不知道自己有心臟瓣膜脫垂的問題,是有一次偶然帶著感冒的女兒看診,因孩子抗拒醫生的聽診器,為了安撫女兒,她便請醫師先示範在自己身上,意外被發現心臟有很大雜音,檢查後決定動手術治療,原本以為只是小手術,最後卻不幸逝世。劉真離世後,辛龍遲遲無法走出喪妻之痛,從此消失在演藝圈,原本所屬經紀公司「容易文創」官網也不再顯示他的名字,甚至一度傳出移居台中的消息。針對辛龍近況,過去和他交情不錯的邰智源今日出席活動時,僅以20字簡短回應「比較沒有聯絡了,偶爾會問候一下,謝謝大家。」綜藝大哥胡瓜先前則透露,他一直有跟辛龍聯絡,「他近期就是會自己帶小孩去上課,過得很自在,我們彼此會聊天,他也會傳以前同台的影片,其實小孩也慢慢大了,他才藝那麼出眾,以前又曾在EZ5駐唱,也一起上過遊輪表演,雖然沒有參與過歌廳秀,但其實他的表演已經非常成熟了,相當適合這次的演出」。
6歲童跌倒感染「食人菌」險截肢 醫示警:其實很常見
日本爆發「食人菌」疫情,今年短短5個月已有近千人因感染A型鏈球菌而罹患鏈球菌毒性休克症候群(STSS),是去年同期的2.8倍。疾管署則表示,台灣目前未見異常狀況,和近4年趨勢相當;針對該「食人菌」,醫師指出每10個化膿性扁桃腺炎患者,約有1人感染,而相關症狀也曝光,假如侵犯心臟瓣膜,可能導致心衰竭,還有壞死性筋膜炎。據了解,A型鏈球菌容易在秋冬到早春引起咽喉炎及扁桃腺炎,不管是大人或是小孩,都有可能會被感染,依侵犯部位不同,症狀也不一樣,最常見就是喉嚨,造成化膿性扁桃腺炎,患者喉嚨扁桃腺像被塗上一層奶油,會非常疼痛,與一般上呼吸道感染不同,不會咳嗽、流鼻涕和結膜炎。義大醫院兒童醫學部主任蔡璟忠指出,「A型溶血性鏈球菌」其實很常見,每10個化膿性扁桃腺炎患者,大約就有1人是「A型溶血性鏈球菌」所致,患者感染後可能出現發燒、頸部淋巴結腫、化膿性扁桃腺炎、猩紅熱等症狀。A型溶血性鏈球菌又稱為「食人菌」。(圖/翻攝自維基百科)蔡璟忠提醒,治療「A型溶血性鏈球菌」,一定要完成10天抗生素療程,一旦侵犯心臟二尖瓣,血液會逆流,可能造成心衰竭,需置換心瓣膜,也可能侵犯腎臟,造成腎絲球腎炎。另外,「A型溶血性鏈球菌」也可能藉由傷口侵犯皮膚和筋膜,造成丹毒、蜂窩性組織炎、壞死性筋膜炎等病況。過去曾有一名6歲男童,在幼稚園跌倒,又小腿破皮,2天後變腫脹、疼痛,還發高燒,診斷為「A族溶血性鏈球菌」,細菌一路吃到皮膚下方的筋膜,經過開刀劃開小腿肚、減壓,並清創壞死的筋膜,才免於被截肢的下場。疾管署表示,A型鏈球細菌稱為化膿性鏈球菌,是種beta溶血性革蘭氏陽性細菌,是一種常見的細菌,通常透過飛沫和接觸傳播。除感染喉嚨外,A型鏈球菌還會感染皮膚造成膿疱瘡,引發蜂窩性組織炎,若是更深入到筋膜,會造成壞死性筋膜炎,又稱食肉菌感染或噬肉菌感染;另會引起鏈球菌毒性休克症候群(STSS),導致多個臟器衰竭,進而引發休克死亡。綜合日媒報導,截至6月2日,日本已經有977人感染俗稱「食人菌」的A型鏈球菌而罹患鏈球菌毒性休克症候群(STSS),創下1999年統計以來最高紀錄。台灣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9日則表示,依據疾管署實驗室傳染病自動通報系統(LARS)監測資料顯示,今年第1周至第22周,每周A型鏈球菌檢出件數介於22至36件,和近4年趨勢相當,雖然A型鏈球菌感染不屬法定傳染病,不過疾管署仍會持續對侵襲性鏈球菌感染個案的菌株,進行基因定序。
牙結石多久清一次? 醫師曝「兩大關鍵」決定洗牙週期
依中華民國健保署規定,健保給付每半年一次的洗牙,不僅可以維持口腔健康,還能有效及早防範牙齦病症。不過有日本牙醫師表示,清除牙結石的頻率,還是要依據個人「刷牙習慣」與「進食頻率」來判斷。並非只要每半年洗一次牙,就可以高枕無憂。據《壹蘋新聞網》報導,由日本800多名主治醫師創建的醫療資訊網站《Medical DOC》近日採訪執業牙醫師中牟田晃博,中牟田表示原則上至少半年需要清除牙結石(俗稱洗牙)一次,但這是在平常擁有「良好刷牙習慣」的前提之下,如果自認沒有,就該自覺增加頻率。中牟田先解釋,牙結石是牙垢與唾液中某些成分產生化學反應之後的產物,因此並不是靠刷牙就可以解決的問題。不過刷牙至少有減少牙垢的作用,因此不好好刷牙的話,牙結石就會持續累積。而高齡者也比起年輕人更容易累積,所以越年長的人就需要越經常洗牙。至於該如何判斷自己是否該增加洗牙頻率,中牟田表示,主要是看一天進食的次數,特別是經常多餐或經常吃零食的族群,口中會更容易滋生細菌,也提升形成牙結石的機率。若有治療蛀牙,或牙齒有蛀洞的族群也是一樣。中牟田強調,最重要還是取決於「進食的頻率」和「刷牙的習慣」。不過他也說,若有正在進行牙冠或牙橋治療的族群,也容易增加牙垢累積的風險,必須向主治醫師諮詢,請他建議執行洗牙的頻率。值得注意的是,並非所有人都可以接受洗牙治療。牙醫師柯佩伶在個人粉專「牙柯醫生」指出,根據美國心臟協會AHA指引,若心臟瓣膜有特定情況,在進行「侵入性牙科處置」前,需服用預防性抗生素,否則可能引發「細菌性心內膜炎」,有生命危險。柯佩伶透露,有5類人要注意不能直接洗牙,分別為:(1)裝有人工心臟瓣膜。(2)曾有過感染性心內膜炎病史,身為高風險群。(3)心臟移植後,有瓣膜方面問題。(4)先天性心臟病,沒有修補過或是修補不完全。(5)先天性心臟病已修補完成,不過在術後6個月內。最後柯佩伶提醒,許多人不知道洗牙在這種情況下,算侵入性處置,主要是因爲洗牙會接觸到牙齒周圍牙齦組織,因此可能造成細菌進入血液循環,除了洗牙之外,其他比較侵入性的牙科治療,包括牙周治療、根管治療、拔牙、植牙、補骨等牙科手術,都要特別小心注意。
台灣也有「食人菌」 6歲童跌倒感染險截肢…醫示警:其實很常見
北韓以日本流行「暴發性A型溶血性鏈球菌」為由,取消原定於平壤的男子世足資格賽。針對該「食人菌」,醫師指出每10個化膿性扁桃腺炎患者,約有1人感染,而相關症狀也曝光,假如侵犯心臟瓣膜,可能導致心衰竭,還有壞死性筋膜炎。據了解,A型鏈球菌容易在秋冬到早春引起咽喉炎及扁桃腺炎,不管是大人或是小孩,都有可能會被感染,依侵犯部位不同,症狀也不一樣,最常見就是喉嚨,造成化膿性扁桃腺炎,患者喉嚨扁桃腺像被塗上一層奶油,會非常疼痛,與一般上呼吸道感染不同,不會咳嗽、流鼻涕和結膜炎。治療A型溶血性鏈球菌,一定要完成10添抗生素療程。(圖/翻攝自維基百科)義大醫院兒童醫學部主任蔡璟忠指出,「A族溶血性鏈球菌」其實很常見,每10個化膿性扁桃腺炎患者,大約就有1人是「A族溶血性鏈球菌」所致,患者感染後可能出現發燒、頸部淋巴結腫、化膿性扁桃腺炎、猩紅熱等症狀。蔡璟忠提醒,治療「A族溶血性鏈球菌」,一定要完成10天抗生素療程,一旦侵犯心臟二尖瓣,血液會逆流,可能造成心衰竭,需置換心瓣膜,也可能侵犯腎臟,造成腎絲球腎炎。另外,「A族溶血性鏈球菌」也可能藉由傷口侵犯皮膚和筋膜,造成丹毒、蜂窩性組織炎、壞死性筋膜炎等病況。過去曾有一名6歲男童,在幼稚園跌倒,又小腿破皮,2天後變腫脹、疼痛,還發高燒,診斷為「A族溶血性鏈球菌」,細菌一路吃到皮膚下方的筋膜,經過開刀劃開小腿肚、減壓,並清創壞死的筋膜,才免於被截肢的下場。
7旬嬤胸口常悶痛、呼吸喘!竟是心臟主動脈狹窄惹禍 「心臟手術置換」成功續命
71歲林姓婦人胸口常悶痛、呼吸易喘,原以為是年紀大氣衰體弱,診斷後才發現是主動脈狹窄,同時心臟血管也堵塞,症狀嚴重,在臨床上判斷只有3-5年存活率。主動脈狹窄 無症狀、死亡率高主動脈瓣是主動脈與心室之間的門,主動脈瓣因結構導致無法完全敞開時,會造成心臟血流無法順暢流動,滯留在心臟裡,就會對心臟造成額外的壓力,也影響全身的血液循環。初期可能無症狀,但主動脈瓣開口會隨年紀逐漸縮小,症狀加重,可能產生心絞痛、昏厥甚至猝死,不可輕忽。主動脈瓣膜置換術 手術難度高且複雜羅東博愛醫院心臟外科主任賴韋良表示,主動脈瓣膜置換術過程需要讓心臟暫時停止跳動,改成由機器體外循環維持全身血流暢通,由醫療團隊修剪原本的心臟瓣膜、放上新瓣膜再重新啟動心臟血流,帶動血液循環,手術過程難度高且複雜。團隊經6小時馬拉松手術後,成功為林婦置換人工瓣膜,並在加護病房密集觀察適應度,5天後確認林婦身體安全無虞,才轉回普通病房。冠狀動脈繞道手術 1次改善2心臟問題賴韋良醫師也提及,雖是為林婦進行主動脈瓣膜置換,但術前的心導管檢查中發現林婦血管堵塞,因此術中同步為林婦做冠狀動脈繞道手術,一次改善兩項心臟問題。術後,林婦反映有感心絞痛症狀不再,呼吸順暢許多,感覺重獲新生,可以重拾參加學校的志工活動,也能自在參加社區運動聚會。與醫療團隊積極評估 避免被疾病拖累羅東博愛醫院院長王文斌表示,臨床上高齡長者會對疾病的處理治療較為消極、害怕手術,但其實隨醫療資源普及與高齡化社會來到,老年人口健康程度普遍提升、人均壽命也逐年增加。發現疾病時若能與醫療團隊一同評估各種可能性,並在具備體力時積極治療、康復,便有機會能夠扭轉老後臥床、被疾病拖累的日子,迎接樂齡新生。
走路喘不停恐是心臟瓣膜出問題! 醫警告:未積極治療當心心臟衰竭惡化
許多人上了年紀之後,走沒幾步路就感到上氣不接下氣,喘個不停,有時候甚至連躺平休息都氣喘吁吁,當心!這可不是體力衰退,嘉義基督教醫院心臟外科主任陳胤嘉警告,若本身心臟有瓣膜問題,卻未積極治療,出現躺平也很喘的症狀,很可能已心臟衰竭。主動脈、二尖瓣膜出問題 心臟需超負荷工作恐導致衰竭心臟就如同馬達,心房、心室之間的閥門稱為瓣膜,若瓣膜出現問題,就會導致血流不完全,進而引發其他問題。除了先天性的缺損(如少一瓣),瓣膜可能會因為老化退化、風濕性心臟病、急性感染、其他疾病等導致異常。陳胤嘉醫師說明,其中退化最為常見,因年紀大會出現瓣膜鈣化、周邊組織疏鬆或萎縮,或連接瓣膜的腱索脫垂;少數患者會因為冠狀動脈疾病或其他疾病導致心肌擴大,也會影響瓣膜結構。心臟有四個瓣膜,但較容易出現問題的為主動脈瓣膜及二尖瓣膜。陳胤嘉醫師表示,通常瓣膜異常,會使心臟輸出的血液量不足,心臟必須變得肥大且更賣力運轉以提供足夠血量。而長時間超負荷工作,就容易出現心律不整、喘、體能下滑等狀況,若出現晚上躺平會喘、或睡到一半喘到醒過來,就表示瓣膜造成的心臟衰竭已經需要處理,不過,很多人會認為是正常老化而忽略。▲嘉義基督教醫院心臟外科主任陳胤嘉根治瓣膜靠手術 高風險患者適合經導管置換手術瓣膜該如何治療?陳胤嘉醫師表示,目前唯一能根治的方式就是手術,但並非人人都需要手術,需要根據病人的身體條件、體力、年紀等綜合評估風險;若已出現症狀,再考慮介入。舉例來說,年輕患者、體力好又有運動習慣,便可藉由藥物控制,不必立刻進行手術。手術方式分為傳統開胸手術、小傷口手術、微創手術。陳胤嘉醫師指出,二尖瓣膜會以修補為主,不適合修補才考慮置換;而主動脈瓣膜無論是狹窄或是逆流,通常會進行置換手術。傳統開胸手術:傷口大,胸骨癒合恢復期較長,但手術風險較小傷口手術低,較適合進行複雜性手術。小傷口手術:不用打開或只需打開部分胸骨,傷口約4-6公分,術後恢復快,適合年輕、低手術風險的患者。但限制較多,若心臟位置太深、肺部有沾黏者較不適合。經導管瓣膜置換:從鼠蹊部或頸部的血管放導管進入,利用支架撐開狹窄瓣膜,固定在原本的瓣膜上。通常適用於不適合傳統手術、年紀大、肺功能差、體能虛弱等高風險者。新型牛心生物瓣膜 加入二次置換手術設計而用來置換的心臟瓣膜,主要分為金屬瓣膜及生物瓣膜兩類,生物瓣膜指的是以牛心、豬心組織做出的人工瓣膜,與人體組織較為接近。陳胤嘉醫師提到,人工瓣膜有其壽命,目前金屬瓣膜年限約40-50年,但必須終身服用抗凝血劑,避免形成血栓,若有組織向內生長影響瓣膜功能,也仍有二次手術的風險;而生物瓣膜雖只需服用3-6個月的抗凝血劑,但年限最多到15-20年左右,若病人還很年輕,也會面臨二次手術問題。隨著科技進步,人工瓣膜也不斷進步,生物瓣膜使用年限越來越長,新型的牛心瓣膜設計則加入考慮二次手術的可能性,發展出利用球囊將原本框架撐開,再放入適當大小的經導管型瓣膜。陳胤嘉醫師補充,瓣膜的大小與病人體重相關,若體重較重者,小型的瓣膜恐無法支撐其血流量。已知有瓣膜問題應追蹤 心臟衰竭建議手術治療然而術式及瓣膜選擇多元,有些民眾難以立刻決斷。「通常沒有急性危機,有足夠的時間可以討論跟思考,是否可以用藥物多控制幾年再換。」陳胤嘉醫師提醒,微創或經導管手術的確是趨勢,也有潛力發展到不止高風險,連中低風險病人也可以適用,然因每位病人狀況不同,手術方式必須與醫師討論,包含體力、經濟狀況等,選擇最符合自身條件的方式。陳胤嘉醫師提醒,若知道自己有瓣膜問題,建議追蹤治療,以掌握瓣膜狀況。陳醫師分享一位60歲左右的男性,患有主動脈瓣膜狹窄,一直以藥物控制,雖已出現症狀,卻抗拒開刀。後來在家中暈倒、心因性休克,緊急送往急診搶救。所幸及時裝置葉克膜穩定病情,隔日進行主動脈置換手術,當天晚上就脫離呼吸器與葉克膜,10天後便出院,恢復狀況良好。「在大家想像中,心臟手術非常恐怖,但更恐怖的是如果沒適當處理,反而可能需要承擔心臟衰竭惡化或猝死的風險。」陳胤嘉醫師呼籲有瓣膜問題的患者,一定要定時回門診追蹤檢查,若出現暈厥或心臟衰竭等症狀,就建議可開始與醫師及家人討論手術時機及方式。
辛龍痛失劉真4年近況曝!胡瓜勸復出被婉拒 他曝原因:橋段與劉真太像
藝人辛龍(舊藝名:辛隆)2020年痛失愛妻劉真後,工作停擺,逐漸淡出演藝圈,對外也都保持低調,只會在逝世周年於社群平台發文悼念妻子。如今相隔近4年,藝人胡瓜26日出席餐敘時透露愛徒辛龍近況,表示有勸他出來復工,「我希望他可以走出來,但他還沒辦法那麼快。現在他就專心帶小孩,不過他聽起來笑聲還蠻開朗的」。胡瓜有意邀請辛龍錄製過年節目。(圖/報系資料照)縱橫演藝圈多年的胡瓜,帶出不少子弟兵,包含宋少卿、辛龍等人,他也透露,今年除夕節目原先有邀辛龍,但辛龍覺得橋段太像劉真生前表演過的內容,因此最後還是婉拒,「辛龍我也是保持聯絡,本來有邀請他上節目,他也是考慮了很久,因為那段(表演)跟劉真太像了」,就怕會觸景傷情。2020年3月劉真因心臟開刀過世,老公辛龍遭逢喪妻之痛遲遲無法走出,原本所屬經紀公司「容易文創」官網也不再顯示他的名字,從此消失在演藝圈,甚至一度傳出他移居台中的消息,被問到辛龍是否搬到台中,胡瓜說沒有過問他太多隱私,至今也還沒機會約出來吃飯見面僅透露,「他希望可以到我家來,單獨跟我吃飯。」當時劉真不知有心臟瓣膜脫垂的問題,是偶然帶著感冒的女兒看診,女兒抗拒醫生的聽診器,為了安撫女兒便請醫師示範在自己身上,卻讓醫生發現劉心臟有很大雜音,主動提醒她盡早就醫,原先以為只是個小手術,豈知最後變成天倫永隔的局面。另據《中天新聞網》先前報導,當初擔任兩人媒人的女星金佩姍,如今也無法找到辛龍,形容對方就此「神隱了」,僅在過年期間收到對方傳訊問候。此外,擔心勾起辛龍傷心回憶,她也不希望打擾辛龍。
嚴重三尖瓣膜閉鎖不全「心衰竭」加劇! 臺大醫引進新醫材成功救命
82歲男性病患周先生,由於嚴重三尖瓣膜閉鎖不全合併右心衰竭,在保守的藥物治療下心衰竭症狀加劇,因高齡病人且拒絕接受傳統開心手術治療,經過臺大醫院心血管中心醫療團隊的評估,排除其他可能治療選項,決定引進TricValve系統。治療嚴重三尖瓣閉鎖不全 成功申請TricValve系統 在臺大醫院人體研究倫理委員會的專家審核同意後,向食品藥物管理署申請專案進口,於2023年11月4日成功地利用TricValve系統執行異位性上下腔靜脈支架瓣膜置放術。病患周先生於術後心衰竭症狀大幅改善,精神和食慾比起手術前都有明顯的進步。傳統開心手術風險高 微創瓣膜治療新福音傳統開心手術目前雖然是標準治療,但許多病患由於年老或罹患許多疾病,手術風險相對較高,常是臨床治療的一大難題及瓶頸。近年來以心導管為基礎的微創瓣膜治療技術日新月異,目前新的觀念及醫材正從主動脈瓣膜的治療,逐漸擴及其他的心臟瓣膜。「異位性上下腔靜脈支架瓣膜置放術」是透過心導管將兩個支架瓣膜分別置放於上腔靜脈和下腔靜脈,瓣膜材質為牛的心包膜組織,縫製於鎳鈦合金的支架內,讓因三尖瓣缺損而逆流的血液不會外溢至上下腔靜脈,藉此治療因嚴重三尖瓣閉鎖不全而導致的心臟衰竭。異位性上下腔靜脈支架瓣膜置放術 傷口小、時間短、成功率高來自歐洲的研究顯示,這種先進的治療不僅承繼了許多心導管瓣膜治療技術的優點,其中包括傷口小(僅在一側的鼠蹊部約1公分大小)、不須體外循環輔助、手術時間短(約2小時)及高成功率(94%),同時亦證實可以有效改善病患的心臟衰竭症狀。
中年男三年中風四次! 檢查竟發現是心房顫動惹禍
一名51歲、無抽菸、慢性病史的中年男子,因左腳無力至急診就醫,經心電圖檢查,顯示心跳明顯不規律,確診是心房顫動引起腦中風,即使積極復健、治療,左腳仍無法正常行走,更令人難過的是初次中風後三年來,該名男子前後還經歷四次中風,不僅導致他智力下滑、視野缺損,甚至左半身癱瘓,終身都得靠輪椅代步。醫師提醒,預防腦中風,除了控制血壓外,心房顫動患者更要當心,因為心房顫動引起腦中風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出5倍!心房顫動者注意!再次中風機率多9倍根據衛福部統計,腦血管疾病為國人第四大死因,且腦中風造成失能的後遺症,更是成人殘障的主因之一。彰化基督教醫院中風中心孫穆乾主任指出,吸菸、運動量不足、肥胖、高血壓、糖尿病、膽固醇過高、心房顫動及中風家族病史為腦中風主要的危險因子,其中,心房顫動者中風的機率不僅是一般人的5倍,死亡率多2倍,二度中風的機會更是比一般人高出許多,且風險還會隨著年紀增加而變大。心房顫動者中風,預後較差、死亡率更高!心房顫動是心臟內產生節律訊號的功能異常,導致心跳異常或不規則,無法有效將血液排送出心臟,導致血液淤滯形成血栓,而當血栓隨著血流進入大腦,就會引發缺血性腦中風。孫穆乾主任進一步說明,部分腦中風是因動脈粥狀硬化,導致血管阻塞引發血流不順所引起,但心房顫動引起的腦中風很直接,和膽固醇造成動脈粥狀硬化所導致的血栓,位置、原理不同。研究顯示,心房顫動患者中風後容易產生較嚴重的臨床症狀,預後較差,死亡率也更高,而且很容易出現再發性腦中風,若再合併抽菸或三高等危險因子,則每年發生中風的風險還會再增加。比電燒有效,抗凝血藥物預防中風更有感!該如何避免心房顫動引起腦中風?孫穆乾主任強調,透過口服抗凝血劑抑制血塊形成,是目前預防心房顫動引起腦中風有效治療方式,因為即使電燒治療好心房顫動,仍無法完全預防陣發性心房顫動,術後患者部份還是得吃抗凝血劑。然而,傳統口服抗凝血劑出血風險較高,需要患者定期回院追蹤凝血時間來調整劑量,加上容易與其他藥物及綠色蔬菜等食物產生交互作用,使用上較不方便。因此,除風濕性心臟病合併心房顫動或裝有機械性心臟瓣膜,大部分患者已轉而開始使用新型抗凝血劑。反觀新型口服抗凝血劑因作用於單一凝血因子,穩定性高,效果較可預期,且幾乎不受食物、藥物交互作用影響,可大幅降低出血風險,能夠有效預防腦中風,使用上更安全、方便。擺脫失能風險,別等中風才發現!孫穆乾主任呼籲,心房顫動是臨床上常見的心律不整,患者可能平常好好的,但有時會突然頭暈、無力、胸悶、呼吸急促或莫名的心悸,提醒若上述症狀出現時,應盡快就醫進行評估,一般只要照心電圖就可以確診。比較需要注意的是,臨床上約有四分之一的心房顫動患者沒有明顯症狀,建議有家族病史的民眾,可以摸摸看自己的脈搏,觀察是否有心跳不規則、忽快忽慢的情形,畢竟心房顫動容易引發腦中風,不可不慎!
9旬翁重度攝護腺肥大 綠光雷射剜除術成功治療!
96歲的陳伯伯患有攝護腺肥大,16年前進行內視鏡手術,近年排尿緩慢,夜尿與殘尿感影響生活與睡眠,竟是攝護腺肥大復發,即使藥物治療仍無法改善。考量患者年事已高,心臟瓣膜亦有問題,北市聯醫泌尿科主任許富順執行「新世代綠光雷射汽化剜除術」,25分鐘即完成手術,術後20小時即拔除尿管,順利恢復順暢小便,也無明顯血尿。陳伯伯直說:「好久沒有這麼暢快的尿了!」台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 攝護腺肥大是熟男通病 台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攝護腺肥大症甚至是攝護腺癌在中老年男性都是很常見的健康問題。症狀輕者會有小便困難、頻尿、急尿或夜尿,嚴重者會因膀胱排尿受阻,造成尿滯留、膀胱變形、腎臟水腫,甚至腎衰竭需洗腎。許富順表示,攝護腺肥大症目前有相當多種的藥物可治療改善症狀,但若服藥出現副作用,如:頭暈、血壓降低、心悸或性功能障礙等,或者中重度以上的攝護腺肥大患者,都應該考慮以經尿道手術來根治。[i]結合汽化與剜除技法 綠光雷射剜除術成為主流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泌尿科主任許富順在2023年亞洲泌尿科醫學會年會中表示,攝護腺雷射的選擇相當多,有鈥雷射、銩雷射、綠光雷射等,比傳統電刀刮除術更安全,復原期也較短。但經過多年的研究顯示,單純雷射汽化與剜除術相比,後者的復發率較低,因此逐漸成為主流術式。以往綠光雷射第一代以汽化為主,第二代進入汽化切除術,如今第三代綠光雷射發展出汽化剜除術,具有縮短手術時間、安全性高、副作用低、恢復快、復發率更低等的優點。許富順進一步解釋,攝護腺雷射汽化剜除術已是當前主流,利用高能量第三代綠光雷射來進行手術,術中幾乎不出血,安全性高。汽化加上剜除技法,能夠移除更多的肥大組織,亦有效地縮短手術時間,中度攝護腺肥大者手術時間僅約20分鐘,極重度肥大者以往需耗費3個小時以上才能完成手術,現在利用綠光雷射剜除術,也僅需1個小時左右,且能取得攝護腺組織進行病理化驗。據統計,進行綠光雷射剜除術的病人,95%都可在手術20小時後移除尿管,數天後即可恢復靜態的工作。且經過臨床研究,患者排尿障礙明顯改善,小便通暢,夜尿次數大幅減少,餘尿感明顯減少,急尿感消失,相較於銩雷射剜除術的患者,術後短期尿急感較少(綠光雷射2%,銩光雷射10%),研究中無人發生術後失禁的現象。對於性功能的影響,有些患者射精量會減少,但是勃起功能平均而言會較術前更佳。▲目前全世界都由原先單純雷射汽化走向剜除術,具有復發率低且術後排尿改善更佳的效果。(圖/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提供)各國治療新選擇 陸續引進台灣來自美國范德比大學的米勒醫師(Nicole Miller)在大會中也整理了各種攝護腺雷射手術的技法和療效,目前全世界都由原先單純雷射汽化走向剜除術,具有復發率低且術後排尿改善更佳的效果。此次大會中,各國醫師還同步發表更多有關於攝護腺肥大手術的新選擇,包括水蒸氣消融術、尿道支架、攝護腺拉提術等。這些新科技都將陸續引進台灣,長期療效尚待確認。 水蒸氣消融術(Rezum)手術過程簡單,可以局部麻醉下進行,不必住院,缺點是術後要插尿管兩週。 尿道支架(iTIND)可將攝護腺尿道撐開,術中完全不出血,術後不必插尿管,一週之後再取出支架。優點是適合高風險不能手術的患者,缺點是長期的尿流速和排尿症狀的改善有限。 攝護腺拉提術(Urolift)是類似像釘書機一樣將攝護腺肥大壓迫尿道的狀況拉開,材料是鎳鈦合金,優點是快速、可採局部麻醉,術後不必插尿管。缺點是術後血尿和尿道疼痛會有一段時間,費用較雷射手術來得高。[i]https://tpech.gov.taipei/mp109151/News_Content.aspx?n=535FED1409A8AEF2&sms=72544237BBE4C5F6&s=1AF9BCBDCE3B0470
劉真病逝神隱3年!女星驚爆辛龍「離開傷心地」:已搬離原住處
被封為「國標舞女王」的劉真,與老公辛龍婚後誕下1愛女,怎料2020年2月接受心臟手術時不幸辭世,享年44歲。劉真逝世至今已逾3年,不過辛龍似乎仍無法走出喪妻之痛,女星好友金佩姍近日透露,聽聞辛龍已經搬離原先住處。辛龍與劉真的媒人金佩姍,近日接受《中天新聞》訪問時提及,自從劉真病逝後辛龍就此「神隱了」,深怕勾起對方傷痛過往,2人除了過年期間互相問候外,至今從未見過面,僅透過共同好友聽聞,對方已經搬離原先住處,目前在台中生活。事實上,辛龍數月前在劉真身故後的第3年忌日,曾在臉書發出悼念影片,向離世的愛妻深情喊話,「親愛的妳啊…有空回到家裡,佛堂有妳的位子,可以安住休息,妳到天上修行,也要安定而快樂」,盼祂有空時能多回家看看父女倆。辛龍還向愛妻喊話,他與女兒一切都好,要遠在天上的老婆放心,「我與女兒都很好,妳也要好好的。簡單、規律的生活,是我和女兒最大的快樂」,並吐露一人身兼父職與母職的育兒心聲,「我是第一次當爸爸,我希望我做得夠好…我是爸爸,也學著當媽媽。」
患先天瓣膜性心臟病 人妻產女竟意外暈倒驟逝
新加坡一名人妻患有先天二瓣主動脈瓣(Bicuspid aortic valve),醫師曾勸告生產有一定風險,而她還是順利3年生了2胎,不料,最近她生了小女兒,不久後突然暈倒驟逝。據《東方日報》報導,38歲的卓鑫玲患有先天心臟瓣膜,上月31日她在家生下小女兒,3日卻意外在家中暈倒後驟逝。丈夫汪明龍說,全家人都還為了妻子生小孩感到開心,怎知她出院後回家卻暈倒。汪明龍表示,當時他開車到醫院接小女兒回家,快到家就接到岳父打電話來說妻子暈倒的消息。據了解,當汪明龍回家,卓鑫玲已失去脈搏,而經過醫護搶救後,仍回天乏術,死因是瓣膜心臟病(Valvular heart disease)。汪明龍解釋,妻子有先天二瓣主動脈瓣,醫師曾說生產有風險,如果真的危及生命,會要她放棄生產或墮胎,而妻子太愛小孩,她也在大家庭中成長,想要一家熱熱鬧鬧,而她走得那麼突然,大家都十分訝異。汪明龍指出,當醫院宣告妻子死亡,他帶大女兒去醫院,女兒看到媽媽躺在那不動,也明白這跟平時不一樣,一直哭喊要找媽媽。雖然2個女兒沒了媽媽,他還是希望小孩知道媽媽是愛她們的,媽媽善良、寬厚又待人誠信。卓鑫玲姐姐回憶,妹妹明明不會游泳還要參加划龍舟,家人在靈堂上談起覺得很好笑,妹妹當時說有救生衣啊,她是一個膽大心寬的人;以前妹妹剛買車,也會到處接朋友,只要有人打電話她就不會推辭。
7旬翁髖關節痛以為舊疾復發 就醫查出「全身血管阻塞」做6次手術搶命
花蓮1名患有3高72歲池姓老翁,日前因髖關節疼痛就醫,原以為是舊疾復發,經檢查發現竟是心血管疾病所致,不僅腹主動脈瘤、胸主動脈潰瘍、頸動脈及冠狀動脈都塞住,主動脈瓣膜還重度逆流,醫師驚呼「等於全身血管都出問題」,歷經1年半6次手術才撿回一命。花蓮1名患有3高72歲池姓老翁(中),日前因髖關節疼痛就醫,原以為是舊疾復發,經檢查發現竟是心血管疾病所致,歷經1年半6次手術才撿回一命。(圖/門諾醫院提供/羅亦晽花蓮傳真)池姓老翁早年置換人工髖關節,前年底因雙腿走路疼痛前往門諾醫院就醫,經骨科、神經外科醫師診斷,問題恐源自心血管疾病,由心臟血管外科醫師黃振銘接手治療後,發現老翁全身血管都有阻塞、狹窄問題,需手術修復且複雜度高,得先接受微創主動脈弓、腹主動脈支架置放手術,不過頸動脈阻塞部分,可能會在進行心臟手術中引發中風,因此需要先置放支架。黃振銘坦言,很少遇到全身性血管阻塞的嚴重個案,老翁的主動脈、腹主動脈、胸主動脈都有問題,置放支架後發現其心臟瓣膜閉鎖不全,且心臟手術術前檢查時,又看到頸動脈及冠狀動脈嚴重狹窄且塞住,於是先請心臟血管內科醫師陳翰興置放頸動脈支架後,才能進行開心冠狀動脈繞道及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陳翰興指出,老翁主動脈瓣膜逆流程度大,開刀術前檢查也發現更多問題,包括頸動脈狹窄,在2側均狹窄情況下,很容易在開心手術時,因血液供應不足導致中風,於是進行2次手術,置放頸動脈支架,手術成功後,再交由黃振銘進行冠狀動脈繞道及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花蓮1名患有3高72歲池姓老翁(中),日前因髖關節疼痛就醫,原以為是舊疾復發,經檢查發現竟是心血管疾病所致,歷經1年半6次手術才撿回一命;圖為其經手術在主動脈弓潰瘍放置主動脈支架後,保留左鎖骨下動脈的畫面。(圖/門諾醫院提供/羅亦晽花蓮傳真)黃振銘說,由於老翁等同全身性血管均得重新修復,經內外科醫師攜手努力後,3月手術出院迄今,復原狀況良好,但還是需要回診、按時服藥追蹤及注意膽固醇指數,且老翁屬高風險族群,必須定期抽血檢查,低密度膽固醇應小於55mg/dL。池姓老翁說,原以為自己只是單純髖關節疼痛復發,未料病情嚴重,起初抗拒手術,在其他病友鼓勵下,才決定勇敢動刀,歷經1年半、6次手術終於重拾健康,因慢性腎病變及術後出現急性腎衰竭,目前洗腎也從每周3次降為2次,未來將繼續保持少鹽、少油及少糖飲食,相信身體會愈來愈好。此外,醫師也呼籲三高慢性疾病患者,如出現腳麻、腳痛、下肢水腫、背痛、胸悶、喘等症狀,建議讓心臟血管專科醫師評估是否有心血管疾病,才能及早診斷,及早治療。
「這病」竟然與肥胖有關!台灣80%成人毒素竄全身 醫:加劇中風、糖尿病
牙周病竟然也與肥胖有關!營養功能學醫師劉博仁指出,台灣成人的牙周病盛行率超過8成,尤其BMI越高,牙周病發生率越高,而且「牙周病組織發炎現在已經不是單純的牙齒問題了」,這些發炎內的細菌、毒素,不但會隨著血液流至全身,導致全身性發炎,還會增加罹患糖尿病、心肌梗塞、中風等疾病的風險。劉博仁醫師21日上午在臉書發文指出,根據衛福部民國104至105年度針對成年與老年人口腔健康調查計畫報告,台灣成人牙周病盛行率達驚人的80.4%,其中50至64歲牙周病的罹患風險是18至34歲的6.7倍。而80歲以上老年人口更有高達88.7%的人患有牙周問題。劉博仁還表示,牙周病與肥胖也有關係,「根據2015年澳洲雪梨大學的研究發現,BMI越高,牙周病發生率會增加,」此外,當治療牙周病時,越肥胖的患者,治療效果也較差,還有另一項研究發現,BMI大於27以上時,罹患牙周病的機率會增加超過7%。劉博仁補充,牙周病也就是牙周組織發炎,現在已非單純牙齒的問題了,因為牙周囊袋內藏污納垢,各種細菌都有可能會卡在裡面,「麻煩的是這些細菌、毒素,會隨著血液漂流至全身」,並造成全身性發炎,進而損傷心臟瓣膜及冠狀動脈血管內膜會損傷,冠心病機率就增加。劉醫師也強調,由於牙周發炎會波及胰島素受體,若再加上肥胖,第二型糖尿病就更易發生,「所以牙周病已被視為全身系統的疾病了。」他呼籲民眾每半年就應洗牙一次,以防範牙周病對健康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