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移植
」 劉真 心臟移植 葉克膜 辛龍 心臟高齡產婦產後突發心衰竭! 成功換心順利救回一命
一名46歲的高齡產婦小文,從42歲結婚開始就經歷一連串辛苦的生育歷程,期間不僅曾不得已中止妊娠、懷孕期間車禍,甚至在緊急剖腹產後還心臟衰竭歷經生死關頭;其中經歷共10次大小麻醉、手術後,所幸最後換心成功,順利出院與親愛的家人團聚。高齡接受生殖治療 一次就成功受孕收治小文的彰基生殖醫學中心主任吳信宏醫師表示,小文女士42歲才結婚,43歲時經歷了人生的第一場懷孕。然而,產檢卻發現胎兒腦部異常,迫使她不得不中止妊娠,並接受陳明醫療長進行全基因定序技術確認胎兒病因。經過數年的努力,她在45歲時至彰基生殖醫學中心接受第一次試管嬰兒療程,幸運地第一次的試管嬰兒治療,就順利懷孕成功,且初期產檢結果顯示一切正常。然而,在懷孕6個月時,小文遭遇車禍導致骨折,所幸尚可保守觀察治療。由於她的子宮曾進行過手術,這次懷孕需剖腹生產,她與先生考慮得來不易的小孩,原計畫38周以後再生產,但醫療團隊綜合評估她的情況,建議在第36周就進行剖腹產,確保母嬰安全。懷孕引發周產期心肌病變 心臟移植成功換心 隨著懷孕進展及規則產檢,並無異樣,並於36周時,依約定計畫到院接受剖腹生產。然而,當天到產房報到準備生產時,她的健康狀況急轉直下,開始出現喘不過氣的症狀,醫療團隊緊急 進行全身麻醉剖腹產,小文的寶寶順利出生,健康活產。然而,小文卻在生產後突發心衰竭 ( 周產期心肌病變;Peripartum Cardiomyopathy;PPCM ),並出現休克。接手處置小文心臟衰竭緊急狀況的彰基心臟外科團隊及陳映澄主任,隨即安排小文裝設葉克膜 ( ECMO ),並因腎衰竭接受緊急洗腎;但情況惡化、小文左心室回流鬱積引發肝衰竭,隨即緊急安裝心室輔助器 ( LVAD ) 維持生命,並開始等待換心。陳映澄主任表示,小文的狀況緊急,但在嚴密的觀察治療下竟然在一個月內,等到配對成功的心臟捐贈者,並順利完成換心手術。提高疾病意識感 有異狀快就醫小文也建議婦女朋友,「早點生產,不要像我一樣這麼晚,但晚也沒關係,可以求助醫學中心。」另,也提醒心臟衰竭的有夜咳、喘及水腫等症狀,所以不分男女,如有狀況一定要及早就醫。
彰化高齡產婦人工受孕... 剖腹產中途心臟衰竭 昏迷10天「換心保命」
彰化46歲高齡產婦小文(化名),4年前開始經歷一連串辛苦的生育歷程,包括曾不得已中止妊娠、人工試管受孕,懷孕期間遭遇車禍,緊急剖腹產後心臟衰竭昏迷10天,後經麻醉、進行換心手術成功,終於順利出院與女兒及家人團聚。她今(19)日與先生19日特別到彰化基督教醫院,不僅感謝彰化基督教醫院醫療團隊的守護,也拿自己的例子告誡其他想生的婦女:「如果可以的話,要早點生產」。據《中時新聞網》報導,小文與先生19日到彰化基督教醫院,向總院長陳穆寬及醫療團隊送上花束表達感謝。陳穆寬院長則表示,彰基收治彰化、南投、雲林等中部縣市高危險妊娠產婦,2023年曾有個別月份,單月收治超過50%皆為高危險產婦的紀錄;小文是高齡危險妊娠,歷經人工試管受孕,剖腹產後心臟衰竭,彰基跨科合作,為小文裝上葉克膜、心室輔助器,並進行心臟移植,小文產女後母女均安,是各專科醫師團隊通力合作治療的典範,彰基計畫將此罕見個案整理後發表在國際期刊。收治小文的彰基生殖醫學中心主任吳信宏醫師則表示,小文結婚時已42歲,43歲懷孕卻發現胎兒腦部異常,被迫中止妊娠。45歲時到彰基接受試管嬰兒療程,順利懷孕,但在懷孕6個月時遭遇車禍導致骨折,醫療團隊綜合評估情況後,建議她在2024年7月、懷孕第36週進行剖腹產。剖腹產過程中,寶寶雖順利出生,小文卻在生產後突發心衰竭,並出現休克。彰基心臟血管外科團隊緊急安排小文裝設葉克膜,因腎衰竭也緊急洗腎,另左心室回流鬱積引發肝衰竭安裝心室輔助器維持生命。心臟血管外科陳映澄主任表示,小文的狀況緊急,幸運的是在1個月內等到配對成功的心臟,並順利完成換心手術。從懷孕引發週產期心肌病變到心臟移植,小文共經歷10次麻醉及手術,終於在9月3日康復出院。小文則感謝彰基醫療團隊,讓她在昏迷10天後可以換心成功,醒來看到自己可愛的女兒。她透露,自己因為高齡生產,危險性大增,因此一開始就選擇彰基醫學中心,也衷心建議其他婦女「如果可以的話,要早點生產」。
亞洲首例!台商命危同時用IABP、葉克膜成功搭機返台 奇蹟重生後親曝經歷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儀文報導】從中國搭乘飛機返台,對一般民眾來說並不是什麼太困難的事,但對於同時使用主動脈氣球幫浦(IABP)、葉克膜(ECMO)的患者來說,若要透過國籍緊急醫療救援專機載運返台卻有許多困難。不過,振興醫院在10月16日分享一名53歲患者成功搭機返台的經歷,而這也是亞洲國籍航空載送使用IABP、ECMO裝備的首例病患。台商心梗命危欲回台治療 但返台過程困難重重53歲台商顏先生在8月初左右出現頭痛、冒冷汗、食欲不振等狀況,他覺得可能是感冒,但前往中國當地醫院檢查發現竟是心肌梗塞,而且已經拖延一段時間,病況危急需要趕緊住院治療,但治療後症狀仍未改善,甚至出現了心臟衰竭,需要用上IABP、ECMO。在友人建議下,顏先生決定回台治療,四處打聽之下最後振興醫院願意提供協助,不過怎麼安全地將顏先生載回台灣又是另一難題。振興醫院表示,現有的國籍緊急醫療救援專機,沒有載運過同時使用IABP和ECMO的病患,由於空間有限,如何同時置放二項維生設備是一大挑戰,而且專機能承載的功率為500瓦左右,IABP需耗費300瓦,ECMO則需200瓦,幾乎達專機負荷上限。此外,還要克服高空飛行氣壓可能對病患缺氧的影響,更加艱鉅的是隨機醫師必須熟諳這2台儀器的操作與血流動力的維持。振興醫院表示,所幸航空醫療專機團隊積極打造飛行加護病房環境,在梧棲童綜合醫院急診團隊護送下,顏先生順利在8月20日抵達台北松山機場,並立即送往振興醫院,這也是國籍航空載送任務中,亞洲首例使用IABP和ECMO裝備的國籍航空運載病患。回台病況變化恐無法心臟移植 用1治療奇蹟救回一命經過振興醫院醫療團隊檢查後發現,顏先生的心肌受損嚴重,心臟功能只有10%左右,需要進行心臟移植,沒想到在等待心臟移植的期間,顏先生的病情出現了變化,肺部有感染的情況,即使救命的心臟出現恐怕也無法進行移植。不過,振興醫院院長魏崢建議,透過心伴左心室輔助系統(LVAS)治療,雖然冒險,不過是唯一可以搶救生命的方法,因此家屬決定相信魏崢院長的判斷。沒想到奇蹟發生了,裝上心伴左心室輔助系統的隔天,顏先生就可以坐起來,也不再發燒,肺部感染狀況也明顯改善許多。顏先生表示,自己完全沒有運送過程的記憶,直到第二天才意識到自己已經回到台灣接受治療,他以昏迷的狀態躺著進來,現在能夠健康地走出醫院,真的覺得非常感恩,更立下決心,重生後的人生要從戒掉三十幾年的菸癮開始。抽菸、肥胖、缺乏運動等都是心肌梗塞的危險因子。魏崢院長提醒,心肌梗塞發作時就像胸口被石頭壓住一樣,常見典型前兆包括:持續胸痛胸悶呼吸困難魏崢院長提到,疼痛經常會出現在前胸、胸口偏左側,甚至會延伸到左肩、上背、頸部、左手臂內側,有時症狀也會出現在下巴、胸骨與肚臍之間的區域,或是透過虛弱、發汗、暈眩、嘔吐、心跳不穩定來表現,提醒民眾一旦有以上症狀應立即就醫,以免延誤病情導致心肌梗塞與心臟衰竭。
她呼吸不順「坐著才能入眠」,就醫竟是心臟衰竭 醫提醒「這些人」更需注意
洪太太今年65歲,雖有高血壓和糖尿病,但身體還算硬朗。最近她出現睡眠困難、呼吸短促、咳嗽等症狀,甚至需要坐著才能入眠。同時,她注意到體重增加和下肢水腫。經醫院檢查後,發現是心臟衰竭。心臟衰竭分2種 皆會使心臟惡化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李浩維指出,心臟衰竭是指心臟無法有效地將血液泵出,導致血液供應不足和體內水分積聚。它可分為收縮型和舒張型心臟衰竭,兩者都會引起水分滯留,並可能導致心臟擴大惡化。根據統計,台灣約有70萬名心衰竭患者,但實際就醫用藥僅24萬人,意味著潛在46萬人未被確診。心臟疾病在2020年位居國人10大死因第二位,僅次於癌症。心臟衰竭的預後不容樂觀,1年內死亡率約20-30%,5年內更高達45-60%。認識心臟衰竭 不輕忽常見症狀李浩維醫師表示,心臟衰竭患者常見的症狀包括呼吸困難、端坐呼吸、陣發性夜間呼吸困難、下肢水腫,以及疲勞和活動能力下降。呼吸困難可能從輕度活動時出現,隨疾病進展可能在靜息時也會發生。李浩維醫師指出,診斷心臟衰竭通常需要綜合考慮臨床症狀、影像學檢查和實驗室檢驗。醫生會評估患者的症狀表現,進行胸部X光檢查以評估肺水腫或心臟擴大情況,使用心臟超音波檢查心臟結構和功能,並通過抽血檢驗心衰竭指數來協助診斷。心臟衰竭治療這樣做 配合生活習慣雙管齊下心臟衰竭的治療主要包括藥物治療和介入治療。李浩維說明,藥物治療包括利尿劑、硝酸甘油、血管張力素相關藥物、乙型阻斷劑、礦物皮質素受體拮抗劑和葡萄糖轉運蛋白抑制劑等;介入治療則根據病因可能需要進行心導管或外科繞道手術、瓣膜手術、電燒或節律器置放等。對於末期患者,可能需要考慮心臟移植或心室輔助器。為了更好地管理心臟衰竭,患者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幾個方面:限制水分和鹽分攝取,定期監測體重變化,控制高血壓、高血糖和高血脂,戒菸並避免二手菸暴露,保持適度的漸進式運動計畫,以及規律服藥和定期門診追蹤。
牙結石多久清一次? 醫師曝「兩大關鍵」決定洗牙週期
依中華民國健保署規定,健保給付每半年一次的洗牙,不僅可以維持口腔健康,還能有效及早防範牙齦病症。不過有日本牙醫師表示,清除牙結石的頻率,還是要依據個人「刷牙習慣」與「進食頻率」來判斷。並非只要每半年洗一次牙,就可以高枕無憂。據《壹蘋新聞網》報導,由日本800多名主治醫師創建的醫療資訊網站《Medical DOC》近日採訪執業牙醫師中牟田晃博,中牟田表示原則上至少半年需要清除牙結石(俗稱洗牙)一次,但這是在平常擁有「良好刷牙習慣」的前提之下,如果自認沒有,就該自覺增加頻率。中牟田先解釋,牙結石是牙垢與唾液中某些成分產生化學反應之後的產物,因此並不是靠刷牙就可以解決的問題。不過刷牙至少有減少牙垢的作用,因此不好好刷牙的話,牙結石就會持續累積。而高齡者也比起年輕人更容易累積,所以越年長的人就需要越經常洗牙。至於該如何判斷自己是否該增加洗牙頻率,中牟田表示,主要是看一天進食的次數,特別是經常多餐或經常吃零食的族群,口中會更容易滋生細菌,也提升形成牙結石的機率。若有治療蛀牙,或牙齒有蛀洞的族群也是一樣。中牟田強調,最重要還是取決於「進食的頻率」和「刷牙的習慣」。不過他也說,若有正在進行牙冠或牙橋治療的族群,也容易增加牙垢累積的風險,必須向主治醫師諮詢,請他建議執行洗牙的頻率。值得注意的是,並非所有人都可以接受洗牙治療。牙醫師柯佩伶在個人粉專「牙柯醫生」指出,根據美國心臟協會AHA指引,若心臟瓣膜有特定情況,在進行「侵入性牙科處置」前,需服用預防性抗生素,否則可能引發「細菌性心內膜炎」,有生命危險。柯佩伶透露,有5類人要注意不能直接洗牙,分別為:(1)裝有人工心臟瓣膜。(2)曾有過感染性心內膜炎病史,身為高風險群。(3)心臟移植後,有瓣膜方面問題。(4)先天性心臟病,沒有修補過或是修補不完全。(5)先天性心臟病已修補完成,不過在術後6個月內。最後柯佩伶提醒,許多人不知道洗牙在這種情況下,算侵入性處置,主要是因爲洗牙會接觸到牙齒周圍牙齦組織,因此可能造成細菌進入血液循環,除了洗牙之外,其他比較侵入性的牙科治療,包括牙周治療、根管治療、拔牙、植牙、補骨等牙科手術,都要特別小心注意。
七旬翁急性心衰休克! 北慈「微型心室輔助器」成功救回
76歲的許先生日前因急性心肌梗塞併嚴重心臟衰竭與休克,緊急送往台北慈濟醫院救治,醫護團隊給予抗凝血劑,並第一時間入心導管室診斷為三條血管阻塞的嚴重冠狀動脈心臟病,經裝置主動脈內氣球幫浦輔助心臟跳動並會診心臟血管外科預行冠狀動脈繞道手術。然而,嚴重的急性心肌缺血使許先生心臟收縮功能非常差,考量緊急手術風險極高且加重心臟負擔,徐展陽醫師帶領團隊在術中一併裝置「微型心室輔助器(Impella)」。提供急性心臟衰竭心室輔助 微型心室輔助器新選擇徐展陽醫師說明,微型心室輔助器(以下簡稱Impella)是新型也是目前體積最小的心臟幫浦,可提供急性心臟衰竭患者的心室輔助。徐展陽醫師說明,目前臨床運用在心因性休克患者的機械輔助灌流裝置,耳熟能詳的包括短期的主動脈幫浦、葉克膜體外心肺支持系統以及中長期置入體內的心室輔助器等。葉克膜常用於到院前心肺功能停止、急性心衰休克患者,可在最危急時迅速裝機並建立體外支持心肺循環;而當心臟功能無法恢復,則進一步銜接至中長期的體內心室輔助器,用於等待心臟移植。而Impella是種嶄新的微型輔助器,為一軸型微小驅動馬達,可由經皮穿刺股動脈或透過右鎖骨下的微小切口,由右鎖骨下動脈植入,提供高風險心導管治療、心臟手術後的短暫心臟衰竭穩定的血液循環支持。Impella系統 避免併發症產生徐展陽醫師解釋,醫師可利用Impella其微小、軸型的特性,在複合式手術室透過X光以及經食道超音波導引之下,直接穿過主動脈瓣,深入左心室進行血液抽吸減壓,再由馬達遠端灌流入升主動脈直至全身;而傳統葉克膜系統是經由鼠蹊部逆向灌流,若病人心臟功能非常差,會與心臟原有血流對抗產生阻力,很可能造成心臟腫大、嚴重肺水腫、產生泡沫血痰、下肢缺血壞死等全身併發症。非所有病人都能使Impella 留意身體保健是關鍵Impella的角色仍和葉克膜一樣,定位為暫時的心室輔助系統,若因心臟衰竭嚴重、心肌無法恢復,仍需考慮進一步裝置中長期體內心室輔助器,邁向移植之路。徐展陽醫師補充,並非所有病人都能使用Impella,凡心臟換過金屬瓣膜、存在心室內血栓、或同時併有呼吸窘迫、缺氧的患者均不宜使用。徐展陽醫師提醒,民眾仍須注重日常身體保養,擁有健康的身體才能防患未然。
56歲女染新冠併發嚴重症候群 等28天成功配對心臟完成移植
56歲的葉小姐赴國外旅遊,返台後出現高燒,嗅覺及味覺喪失,自行使用家用快篩確診為新冠肺炎,症狀惡化出現胸悶胸痛等心肌炎的症狀,符合成人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A)的診斷,緊急裝上葉克膜救治後轉為雙心室輔助器支持,在等待了28天之後,成功配對到心臟,完成移植手術。感染新冠肺炎 併發嚴重症候群目前國外已有數篇文獻警示,感染新冠肺炎後少數人會併發嚴重的「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造成身體各器官嚴重發炎,包括心臟、肺、腎臟、大腦、皮膚、眼睛或胃腸等都可能受到影響,依照美國CDC的統計數據表示,在221位MIS-A的個案中,平均年齡落在19至34歲,且男性佔比七成。MIS-A從確診到發病間距為20天到36天,平均天數28天,一般發生在距離確診三週以後,有五項常見症狀,包含發燒、低血壓、心臟功能低落、喘到呼吸困難和腹瀉。心臟是MIS-A較常攻擊的器官,且MIS-A對成人的致死率高達3%至7%,相當危險。心室輔助器支持 造福心衰竭病患葉小姐經診斷MIS-A後便進入加護病房接受免疫球蛋白注射治療,初期病況改善,但一週後病情又急轉直下,經緊急裝上葉克膜救治後轉為更進階的雙心室輔助器支持。在等待心臟移植期間,葉小姐已恢復到可以自己呼吸、用餐,並且開始進行床邊的復健療程,經過28天的等待後成功配對到心臟完成移植手術。三軍總醫院的心衰竭治療團隊迄今共完成120例藉由短效型雙心室輔助器支持救治心臟衰竭病患,最年輕的病人僅13歲。其中使用短效型雙心室輔助器最久的患者支持了將近9個月,經過漫長的等待最終等到心臟並成功移植。
癌症化療、放射治療恐導致心衰竭! 超音波檢查保安心
癌症化療或是放射治療的直接毒性恐誘發心臟衰竭甚至死亡,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一般心臟加護病房主治醫師王晨旭表示,現今的癌症治療趨勢已針對癌症療程導致的心臟衰竭(cancer therapeutics related cardiac dysfunction,簡稱CTRCD)進行預防、檢測及處置。胸前心臟超音波檢查(TTE),易取得與使用、相對安全且具成本效益,在CTRCD的臨床運用尤其重要。化放療毒性誘發心臟衰竭近年來癌症疾病的診療已有相當進展,病人死亡率明顯降低,但癌症療程的不良反應仍降低了罹癌病人的存活率及生活品質。現今的癌症治療趨勢已針對癌症療程導致的心臟衰竭(CTRCD)進行預防、檢測及處置。王晨旭指出,心血管疾病是癌症病人罹病及死亡的第二大主因,CTRCD可經由化學治療(chemotherapy,簡稱CT)、放射治療(radiotherapy,簡稱RT)的直接毒性作用誘發,並出現程度不同的心臟衰竭臨床症狀。CTRCD與許多不良預後高度相關,包括心臟移植、心室輔助器置放,甚至死亡。過去已發現許多CT藥物對於心血管系統的危害,尤其是 anthracyclines, trastuzumab,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inhibitors等。RT直接照射胸部/縱隔腔,也可立即或於數年後誘發心臟衰竭。CTRCD可能源自CT/RT對心臟結構及功能的直接影響,或是加速既存的心血管疾病惡化。癌症疾病本身也可誘發心肌細胞加速衰老,換言之,原本因高齡等退化因素造成的心臟衰竭,可能因後續的CT/RT進一步惡化。因此,識別高危險族群,及早發現並治療CTRCD,已成為癌症治療的當代顯學。與其他影像檢查工具相比,經胸前心臟超音波檢查(TTE),具備容易取得、易廣泛使用、相對安全且具成本效益,在CTRCD的臨床運用尤其重要。TTE應用於癌症病人4大時機癌症病人風險分級及基礎的心臟功能評估:王晨旭表示,癌症病人比非罹癌族群有更高的心血管相關的罹病及死亡率。心臟及腫瘤科醫師可以根據癌症病人基礎的心臟功能風險、CT/RT處方類型和劑量以及職業環境相關後勤因素等,安排療程後續追蹤訪視時程。並將TTE基礎的功能評估確診的心血管危險因子以及原本既存的心臟問題積極改善,將有助降低後續CTRCD風險。包括積極改善三高、戒菸、減重以及適量運動、飲食指導等等。癌症療程期間以及療程後的臨床監測:原本已有心血管癥候的癌症病人,在CT/RT期間以及療程完成後,應進行週期性的TTE心臟功能評估。以某乳癌病人的研究為例,無論基礎的心臟功能為何,在CT後3個月內心臟功能(LVEF)就下降了超過5%;中位數追蹤4.5年就可能發生CTRCD。接受CT累積劑量低風險的病人(例如anthracycline ≤ 240g/m2),在完成療程及療程後6個月應進行TTE重新評估。若CT累積劑量超過上述,之後於每個療程進行前均應TTE重新評估,若癌症病人出現CD(克隆氏症)症狀、影像學或心肌酵素異常,均應重複進行TTE並接受心臟專科醫師進一步諮詢評估以利確診。接受高劑量胸部RT的病人(例如>30 Gy),也應於初次RT後10至15年進行TTE,之後每5年定期追蹤。結合心臟超音波及生物標記檢查追蹤CTRCD:根據現行歐洲腫瘤學會(European Society for Medical Oncology,簡稱ESMO)指引,可透過兩種方案對CTRCD進行時序追蹤。方案一僅用超音波成像;方案二結合心肌酵素及超音波成像,在基礎的心臟功能評估及TTE完成後定期安排追蹤。以方案一為例,TTE可定期於CT療程前、療程間的第3、6、9個月,以及療程開始後的第12、18個月進行追蹤。以方案二為例,可在每個CT療程後定期評估血清troponin。若血清troponin持續陰性,仍建議每年度進行TTE。透過以上不同方案的醫療資源運用,持續追蹤CTRCD。運用心臟超音波介入CTRCD的初級防護及治療:目前文獻顯示,投予β blockers (例如carvedilol)或ACE inhibitor(例如lisinopril)這兩類初級防護藥物在準備進行CT的癌症病人,與降低CTRCD、減少troponin上升可能有關。許多證據顯示,早期發現CTRCD是心血管預後良好的關鍵。若無症狀病人在TTE追蹤時發現CTRCD,應改變或終止CT療程配方、投予心臟初級保護藥物、並訂定追蹤監測時程。醫師最後表示,未來心臟超音波將結合其他檢查工具,如便攜式心電圖、電腦斷層、核磁共振、正子檢查等高階影像設備、AI人工智慧及大數據機器學習等創新應用等,預期將提供癌症病人更優質的醫療照顧及生活願景。
第八屆國際醫療典範獎頒獎 無懼戰火災害展現人道光輝
第八屆國際醫療典範獎頒獎典禮於24日(五)於衛生福利部辦理,今年共有三位個人及三組團體獲頒個人獎及團體獎肯定。本屆國際醫療典範獎另一亮點為首次頒發年度緊急人道援助獎,2023年初的土耳其大地震導致近六萬人死亡、十餘萬人受傷。當至暗時刻降臨,屏東縣政府消防局特搜大隊整裝即刻救援,給予土國人民來自八千公里外的關懷與協助。本次得獎者背景多元紛呈,個人獎部分,振興醫院魏崢醫師為國內心臟外科的引領者之一,完成許多全球首例的心臟外科手術,包含越南第一例心臟移植,以及發展台灣首件通過美國FDA許可的植入性心血管醫材,讓世界看見台灣心臟外科的實力。林口長庚李奇龍醫師被譽為「亞洲婦科微創之父」,在婦科領域著力甚深。除了代訓海外醫師近200名,至今已完成超過一萬例腹腔鏡或達文西手術,更集合亞洲及大洋洲各國醫療機構成立亞太婦科微創協會。聯新國際醫院許詩典醫師自2007年起便長期投入尼泊爾義診,至今以往返尼國50餘次,號召63梯次的行動志工共同參與,診治超過四萬人次當地病患。許醫師並在尼國推動永續醫療站及校園中央廚房,逐步完善尼泊爾的公共衛生。國際醫療典範獎頒獎活動現場大合影(圖/衛生福利部提供)。團體獎部分,欣向美牙醫診所以高端器材及專業服務立足業界,不但參與貿協國際醫療推廣活動,更為衛福部國際醫療計畫會員。欣向美牙醫診所積極推動參加國際認證輔助,讓更多海外僑民及國際病患在尋求醫療協助時,有機會選擇台灣牙科的專業協助。馬偕醫院國際醫療中心2023年前往烏克蘭進行義診,作為亞洲首支前往烏克蘭的醫療團隊,除了提供醫療服務,亦進行手術示範交流及醫學教育,讓醫療資源緊缺的烏克蘭獲得協助,更讓世界看見來自地球另一側人民的關懷與支持。員榮醫院國際醫療部自2017年起組團赴蒙古義診;作為地區醫院,即便資金籌措不易,員榮醫院仍展現對蒙古的關懷。除了以代訓及線上教學指導當地醫療人員,自2022年起開始派駐醫院護理主管進駐蒙古,透過醫療協助落實醫療外交。本屆國際醫療典範獎亦首次頒發「國際醫療特殊貢獻獎」,獲獎者邱泰源醫師關注醫療領域已40年,邱泰源醫師長期推動台灣安寧緩和照顧與世界接軌,創立醫療旅遊醫學教育中心,讓台灣在競爭激烈的旅遊醫療商機保有一席之地。邱醫師為台灣醫療發生不遺餘力,不僅以行動努力推動台灣重返WHA,更獲頒世界家庭醫師組織(WONCA)「榮譽終生直接會員」,成為台灣家庭醫學界獲頒此殊榮第一人。衛生福利部常務次長周志浩蒞臨致詞祝賀(圖/衛生福利部提供)。衛生福利部常務次長周志浩致詞時指出,台灣國際醫療不只由醫療及護理界推動,包含消防機構、外貿協會、學校團體及新聞從業者亦共同加入,透過各自的專業擴大台灣在醫療、急難救助、物資援助及媒體曝光,擴大台灣國際醫療的影響力。國際醫療衛生促進協會理事長李偉強表示,2023年是個不平靜的一年,大型天災及區域衝突的新聞占據媒體版面,在這個人心動盪的時刻,台灣對國際的貢獻不減反增,不只前進戰事前線,也深入災區核心,讓國際收災民眾感受到來自台灣的溫暖。評審團總召石曜堂提到,本屆得獎者行跡令人動容,只有走出台灣,才能看見台灣在國際的困境;只有走進災區,才能讓醫者重拾習醫初心;只有深耕當地,才能讓更多人認識我們腳下這塊養育著2,300萬人的土地。國際醫療衛生促進協會理事長李偉強談到,台灣的國際醫療發展已愈趨健全,Inbound與Outbound醫療並重發展。Inbound醫療機構除了成為台灣國際醫療會員機構成員,亦積極從事海外醫療認證及加入國際醫療聯盟。Outbound以義診、示範教學、建立當地公衛體系等作為長期工作,當國際社會發生突發災害,台灣的任務性醫療援助團隊前往即刻救援。展望未來,國際醫療衛生促進協會將持續關注國際醫療的永續發展,讓醫療從業人員能夠在公益與商業間取得平衡。
永恆之愛生命再現! 北榮院長感謝捐贈者大愛
台北榮總昨(4)日舉行「心傳真愛-112年器官捐贈感恩會」,邀請近3年器官捐贈家屬和受贈者及其家人參加。台北榮總院長陳威明在活動中表達感激之情,並強調器官捐贈是一種至高無上的愛,衷心感謝捐贈者的無私奉獻,讓許多人能夠延續生命,再度重見光明、重回社會。 其中,64歲的高先生在今年七月不幸遭遇嚴重車禍,送醫後被告知所剩時間不多。最終,高先生的家人做出「器官捐贈」的決定,捐出了眼角膜、肝臟、腎臟等器官,嘉惠他人。高先生的大女兒高毓羚提到,經歷這次器官捐贈,讓她對器官捐贈有了更深刻的體悟,因此她在今年的父親節簽署了器官捐贈。 同樣選擇器官捐贈的還有鄭先生的家屬。66歲的冷氣修繕師傅鄭先生不久前與妻子外出時不幸發生車禍,送醫時已無呼吸心跳,經過搶救後被宣告為腦死,妻子因開放性骨折,接受骨骼移植和重建手術。 鄭先生的女兒鄭羽嫣表示,感激捐贈者無私的愛救了她母親,並相信父親也會支持這一決定,因此同意捐出父親的肝臟、腎臟、胰臟、眼角膜、皮膚、骨骼、肌腱、韌帶等器官組織,至少五個家庭受惠。 陳威明提到,台北榮總歷年捐贈器官及組織的人數已達964位,其中最常見的是眼角膜移植;而胰臟與骨骼移植在台灣也很多例,心、肺、肝臟、腸等器官等捐贈也屬前列,今年院內心臟移植也已完成七例,非常感謝器官移植團隊持續精進,讓捐贈者大愛能延續。
全球第2例豬心移植手術宣告失敗!患者不敵排斥反應術後6周身亡
9月20日,美國馬里蘭州醫學中心進行全球第2次的豬心移植手術,接受移植的患者是一名58歲的男子,他術後1個月狀況良好,心臟機能沒有太大問題,然而在6周後,男子身體出現排斥反應,於10月30日身亡。據外媒報導,58歲的勞倫斯福賽特(Lawrence Faucette)是美國退伍海軍,與妻子育有2子,他因心臟衰竭,身體狀況無法接受傳統心臟移植手術,故決定於9月20日接受豬心移植。「這是他為他人做事的最後機會,」妻子感謝照顧他的醫療人員,「他從沒想過自己能活這麼久。」馬里蘭州醫學中心表示,此次豬心移植手術使用的是基因改造過的豬心,為的就是避免人類免疫系統排斥,而福賽特在手術後狀況良好,第一個月並沒有排斥反應,能夠進行物理治療,雖然最終仍不治身亡,但外科醫生兼該移植計畫主任莫希丁(Muhammad M. Mohiuddin)博士表示,「福塞特的最後願望是讓我們能充分利用這次經驗學習,這樣當人體器官不可用時,其他人可能就有機會獲得新心臟」。美國馬里蘭大學醫學院團隊2022年1月曾完成全球首例豬心移植手術,相較首例與第2例勞倫斯福賽特,2人皆患有晚期心臟衰竭,且都無法執行傳統移植手術,但當時的患者術後僅存活了2個月,研究團隊解剖死者,發現心臟內出現了豬病毒,這次重新嘗試,雖然較首例多存活了2周,但最終仍因排斥反應身亡。
「斷電」恐使生命垂危!她整整一年沒脈搏 全靠電池供電維持生命
英國女子哈特(Sofia Hart)於日前聲稱,自己在沒有脈搏的情況下,存活了整整1年,她解釋因自己患有特發性擴張型心肌病變(IDC),所以正在等待移植手術,但為了在日常維持血液流動,她則使用了左⼼室輔助裝置(LVAD),此裝置需要插入電源及靠電池供電來維持生命。據《太陽報》報導,30歲的哈特患有特發性擴張型心肌病變(IDC),此病的患者的左或右心室擴大,心肌收縮無力,因此無法將足夠的血液送出心臟,其症狀包括胸痛、心絞痛、暈眩、呼吸急促、心悸等,嚴重則恐致心臟衰竭。目前哈特正在等待心臟移植手術,但與此同時,為了維持血液流動,她使用了左⼼室輔助裝置(LVAD),此裝置是經由⼈工血管進入血液幫浦,並由幫浦的壓縮替代⼼臟功能推動流動,另外裝置是由胸內經皮膚到體外的驅動線路與體外裝置控制,只要患者穿上外衣後,就不易發現電池與控制器。哈特在TikTok影片中說,「我是一個沒有脈搏的人,這是真的,我不是編造。」且自己在沒有脈搏的情況下存活了一整年,維持生命都靠左⼼室輔助裝置,在家時要將裝置插入電源,外出時則依靠電池供電來維持生命,且斷電時,還可能會使生命垂危。英國心臟基金會表示,估計每250人就有1人患有擴張型心肌病變,其最常見於50歲以下的成年人,也是心臟移植的主要原因。
30歲女子產後心肌病變命危! 急裝人工心臟救回一命
一位產後五個月的30歲陳姓少婦,出現呼吸不順、走路會喘等症狀,其他醫療院所診斷恐是心臟病變,家人緊急帶至童綜合醫院急診,沒想到剛踏入病房,就出現惡性心室頻脈(ventricular tachycardia) 跟低血壓休克,雖然馬上CPR搶救、去顫電擊和葉克膜置放,心臟功能在多種強心藥劑刺激下依舊無法收縮,心臟外科鄭伯智副院長決定植入兩個心臟輔助裝置(俗稱人工心臟)幫忙全身血液循環,手術後,患者的神智與臟器功能隨即恢復正常。周產期心肌病變 心臟嚴重收縮不良鄭伯智副院長表示,周產期心肌病變是從妊辰後期到產後五個月間,臨床上出現 嚴重的心臟收縮功能不良就算診斷確立.病患初期症狀僅有倦怠,食欲不振,體重減輕,血壓偏高,進入中期後就會有步行氣喘,小腿水腫,心跳變快,無法平躺休息。到了嚴重期時,就會有心律不整,血壓降低,突發昏倒和心跳停止的休克狀態;而此時患者若不及時得到救援,就會在 72小時內瀕臨死亡。瀕臨死亡心臟休克 使用葉克膜搭配人工心臟鄭伯智副院長指出,使用短效期人工心臟(品名CentriMag)治療急性心臟休克,台灣近20年來已經有很多成功案例,所有文獻都認為人工心臟使用的時機與無微不至的加護病房照顧是成功的關鍵因素。近兩年台灣本土醫學文獻報導,此類瀕臨死亡的心臟休克患者在使用葉克膜或搭配人工心臟治療者,有3分之一的病患,會因心衰竭惡化或合併症發生而死亡,有一成的會因心臟功能無法復原而需心臟移植手術治療,幸運的是,也有五成到六成成的病患在人工心臟輔助下恢復心臟功能,成功脫離人工心臟痊癒出院。痊癒仍需監控血壓 1/5恐再發生休克鄭伯智副院長強調,產後心肌病在西方世界也不多見,通常與產前肥胖和高血壓體質有關。在住院治療初期,病患的高血壓病症還需要使用四種降血壓的藥物才能控制穩定。並呼籲痊癒後的患者還是需要經常監控血壓,約有5分之一的患者恐還會再度發生心臟衰竭休克的問題。此外,保持規則運動避免復胖是預防疾病再發生的唯一法門。
名醫爆從業目的「幫母親報仇」 34年前1件事成永遠遺憾:自責又恨
震驚的事實!名醫陳志金在念高中時,母親好不容易等到心臟移植手術,卻在前一天過世,年僅17算的他,錯過見最後一面的機會,後來決定念醫學系,立志有一天要當醫生,把真相查個明白,替母親報仇。陳志金醫生在臉書專頁表示,好幾次演講被問到為什麼要當醫生,他的答案只有一個:「為了報仇!」而不意外大家也都會被嚇到。時間要從34年前,還在讀高二的時候說起,因為家中貧困,母親等了2年終於等到心臟手術的機會,卻在手術前一天猝死,而他當時正在考試,因此沒見到母親最後一面,成了永遠的遺憾。陳志金醫生當了醫生後,內心才慢慢釋懷。(圖/翻攝自Icu醫生陳志金臉書)陳志金內心除了自責,還有滿滿的恨意,得知有機會念醫學系時,即使不是自己的第一志願,但也接受了,內心打算有一天當了醫生,一定要回來查個水落石出,讓負責的醫生和醫院付出代價,為母親報仇。等到自己當了醫生,才了解醫療充滿著不確定性,面對病人突然的離開,醫生也無可奈何,並非故意的,這時他才比較釋懷。然而,家屬心中的遺憾、內疚和自責,也是需要被幫助的,於是陳志金這些年來,奉行著「救病人,也要救家屬」的信念,為了將來不再有人發生和他一樣的遺憾,不只是解救家屬,同時也解救當年17歲的自己,轉個念頭心境便不同了。
2PM李俊昊寫字遭嫌棄 《自白》導演無情打槍:快點擦掉
韓團2PM成員李俊昊在律政劇《自白》飾演為了救出被判死刑犯的父親而成為律師的角色,他說:「角色內心很矛盾,過程中必須思考到底是真相重要,還是判決重要。」他受訪透露為了讓身形更接近律師角色,盡最大努力打造乾瘦身材,一天都只吃一餐,但緊接著大吐實情:「訪問的前一晚明明吃了一份炸雞,到拍攝現場時還是向工作人員謊稱只吃一頓飯,真的很抱歉!」 《自白》講述因心臟病長年住院的李俊昊,終於獲得心臟移植手術機會,沒想到手術成功後卻面臨父親成為殺人犯的打擊。為此他努力成為律師,希望替爸爸當年的案件找回真相,卻因此在不經意間發現巨大的幕後黑手。李俊昊、劉在明在劇中聯手找出幕後黑手。(圖/八大電視提供)拍攝現場演員互動良好,連導演也會帶動輕鬆的氛圍,有一場李俊昊要在白板寫上案情分析,卻遭導演毫不留情說:「這個字體快點擦掉。」令全場笑翻。但李俊昊不甘示弱持續練習,發現並不容易後便決定放棄,想不到下一秒導演竟告訴他,還是會從寫字開始拍攝,讓他得繼續努力調整字體,直到最後發現字跡無法在短時間內修正,導演忍不住開口說:「太勉強了。」再次惹得全場捧腹大笑。《自白》每週一至五晚間9點於八大綜合台播出。
曾戒護砍雙和2護理師犯嫌 新北刑警小隊長病逝警局長不忍相送
新北市刑警大隊偵三隊小隊長盧思成,工作專業、認真負責,前年還率員支援雙和醫院護理師遭砍案,並戒護染疫犯嫌前往新竹空軍醫院,對治安貢獻深後,但他前年7月身體不適就醫,發現其心臟衰竭,半年後完成心臟移植手術並開始休養,警界上下都期待他回歸崗位,但盧員於去年12月底病情急轉直下,緊急治療後喪命,同仁深感不捨,警察局長廖訓誠今日率隊前往告別式,並全力為他爭取「因公病故」撫卹金。新北市刑警大隊指出,盧思成小隊長為臺灣警察專科學校警員班130期畢業,並於1990年分發至警政署保五總隊服務,2002年進入當時臺北縣政府警察局刑事警察隊開始從事刑事偵查工作,從警32年,資歷相當完整。刑大表示,而前年5月疫情嚴峻期間,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發生3名護理師遭到確診隔離病患持刀砍傷之醫療暴力案件,因轄區中和分局同時受到疫情影響,盧員奉命率員前往支援偵辦,並戒護染疫犯嫌前往新竹空軍醫院實施隔離及後續押解至看守所任務,全程必須穿著全套隔離裝備,忍受悶熱及可能感染風險,相當辛勞。刑大提到,盧員在完成心臟手術休養期間,仍不忘鼓勵隊上同仁持續查緝案件,也表達希望身體恢復後能立即返回工作崗位一同奮鬥,但此時突然傳來驟逝消息,令曾經共事的同事們深感震驚、難過且相當不捨。警方表示,已故盧思成小隊長今天上午在臺北市立第一殯儀館舉行告別式,家屬表示一切從簡,廖訓誠親自前往悼念並慰問家屬,許多曾與盧員共事過的刑警同仁亦從各地前來,由廖訓誠代表奠祭,送盧小隊長最後一程。刑警大隊也將會為盧小隊長爭取「因公病故」申請撫卹金,為其遺眷盡最大心力,以感念盧小隊長畢生為治安工作的付出及貢獻。
領先亞洲!台大一次手術解決2難症 心臟外進行3D定位與燒灼
居家長效型的左心室輔助器,提供晚期心衰竭病人及家屬們的治療選擇,幫助病人重返社區,找回良好生活品質。臺大醫院發現心律不整患者醫療選擇上有所限制,因此對心臟衰竭併心律不整的病患訂定醫療計畫,在植入心室輔助器的手術過程,由心律不整團隊在手術過程中,利用3D立體電生理定位電燒術,偵測心臟傳導電位訊號,定位出心律不整發作部位,使用電燒導管進行燒灼。跨團隊共同合作,目前已成功治癒2位病患,為台灣、亦是亞洲能同時執行該項技術的醫學中心。心臟是維持生命的重要器官,心跳是由一些自發性的電生理訊號刺激心臟收縮,正常的節律是由竇房節(SA node)觸發,經由房室結、希氏束傳導到心室肌肉上的浦金氏纖維,刺激心臟收縮。當傳導系統出問題時,就會產生各種不正常的心跳,即稱為心律不整。所謂心臟電氣燒灼是利用心導管的技術,置放多條電極導管到心臟裡面,記錄心臟內心電圖的變化及心律傳導的路徑,經由電極導管刺激,來誘發出病人潛在可能發作的各種心律不整。左心室輔助器將血液自心房與心室引流至幫浦,再打回動脈中,以減輕心臟負擔。隨著醫療技術持續進步,左心室輔助器使用年限現在已經增加很多。最主重要的是,居家型的左心室輔助器攜帶便利性高,病人裝設左心室輔助器後,可重返工作及日常社交,生活不會因此受限。晚期心臟衰竭的病人,有些會存在心律不整的情形。心室頻脈需要透過藥物及植入式心內去顫器的治療,隨著心臟衰竭惡化,可能出現心室頻脈風暴。若是心律不整反覆發生導致去顫器反覆電擊,會考慮經導管電燒手術治療。臺大醫院團隊在放置心室輔助器時,使用3D立體電生理定位電燒術為一使用心臟立體定位系統(3D Mapping),藉由偵測心臟傳導電位訊號精準定位出心律不整發作部位,用電燒導管進行燒灼,以減少術後心律不整的發生。病人詹女士,患有結構性心臟病變,長期受反覆性心室頻脈所苦,造成心臟功能低下,但因為病人有心臟開胸手術病史,心包膜產生沾黏,經高階循環輔助團隊評估,病患需裝置心室輔助器支持心臟功能。另一位病人廖先生則為擴大型心臟病,已接受過植入式心內去顫器的治療,但等待心臟移植過程常因發生心律不整而緊急入院。這兩位病人經高階循環輔助團隊照會心律不整團隊,討論醫療處理方案,於置放心室輔助器的手術過程中,同時進行心外膜3D立體電生理定位系統與燒灼,術後恢復良好順利出院,病人目前門診追蹤,狀況穩定。此二例病人在心臟內外科成功攜手合作之手術經驗,為此類嚴重心臟衰竭患者之治療提供另一醫療策略的選擇。臺大醫院突破過往在心臟內部進行燒灼的方式,領先亞洲於手術過程中,在心臟外進行3D定位與燒灼,成功完成首兩例居家型心室循環輔助器合併高風險心律不整治療,幫兩位心衰竭合併嚴重心律不整的病人,預期將能大幅改善病患的症狀與心臟功能。圖說
彷彿捐贈者還活著 「半心女」將舊心臟泡防腐液裝塑膠袋裡
今年29歲的潔西卡曼寧 (Jessica Manning)出生時就被診斷患有多種心臟缺陷,她甚至只有半顆心臟。25歲時她通過心臟捐贈獲得了一顆健康的心臟,她也將陪伴她25年的舊心臟捐給科學界。10個月後她接獲通知說已經不需要她的心臟了,所以她決定把它保留下來並埋藏在花園的樹下獻給捐贈心臟給她的人。來自紐西蘭的潔西卡曼寧從小歷經了大大小小共200多次的手術,終於在她25歲那一年,獲得了一顆健康的心臟,手術過後她決定將舊心臟捐給科學界,為人類醫療發展盡一份心力,10個月後領回舊心臟的她決定,當她買下屬於自己的房子時,就要把這顆舊心臟埋在花園裡,然後在上面種一棵樹獻給捐贈者。她表示做為一名接受心臟移植的病患,對於捐贈者的感激之情是無法由言語表達的,她也說「將來我一生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我的捐贈者」。她也會盡一切所能完成目標並做所有她喜歡的事情,就像她的捐贈者還活著一樣。一開始她將舊心臟保存在裝有防腐液的塑膠袋中並將其存放在臥室,她以前甚至把心臟放在衣櫥,但現在它被放在桌子的抽屜裡。她還說她不想把心臟放在冰箱裡,因為不想讓它靠近食物。對於潔西卡保留舊心臟的行為網友評價兩極,有人認為這太瘋狂了,有人開玩笑寫道,潔西卡可以把她寄給前男友嚇嚇他,也有人贊同潔西卡熱觀面對的態度。潔西卡本人則回應,她一直都知道關於器官捐獻的議題會引起爭議,那些留下負面流言的人不會花時間了解為甚麼保她會保留這顆舊心臟以及她究竟經歷了多少才走到這一步。而她除了展示舊心臟之外,在社群平台上也可以看到她大方展現身材,並沒有讓傷疤影響到她。潔西卡將舊心臟保存下來,以紀念給她心臟的捐贈者。(圖/Tiktok@ Jessica.elenanz)
男星患罕病淡出演藝圈…在節目分享曾「為救弟弟輕生」 坦言:活著很幸運
曾在電影《飯飯之交》、《賈伯斯》、《101次新年快樂》均有精彩演出的44歲美國男星艾希頓·庫奇(Ashton Kutcher),近年來因為罹患罕見疾病而淡出演藝圈,還一度失去視覺和聽覺,甚至連行走都有困難。他日前和患有腦性麻痺(Cerebral palsy;CP)的雙胞胎弟弟一起上節目,坦言雖然此前遭受病痛折磨,但如今還能出現在聚光燈下,「真的很幸運。」美國綜藝節目《荒野求生全明星》(Running Wild with Bear Grylls)日前邀請艾希頓·庫奇和他的弟弟麥可·庫奇來當節目嘉賓。其中,艾希頓·庫奇提到,自己2年前罹患了血管炎(vasculitis;vasculitides),是一種罕見的免疫系統疾病,讓他一度失去視覺和聽覺,甚至連行走都有困難,之後大約花了1年才逐漸康復。艾希頓·庫奇還說,生病讓他領悟到珍惜當下,「我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再次看到或聽到,也不知道我是否還能再次行走。」如今能正常透過雙腳移動,他也不免直呼「我很幸運還能活著」。另外,談及自己的弟弟麥可·庫奇,他表示,弟弟曾在13歲時染上流感導致心臟衰竭,當時送到醫院後被醫師告知,需進行心臟移植,若在48小時內找不到捐贈者,弟弟就會死亡。得知這個晴天霹靂的消息後,艾希頓·庫奇的腦中立刻浮現犧牲自己的念頭,隨後竟打算透過跳樓輕生讓弟弟有新的心臟可以移植,幸虧被爸爸及時阻止才沒有釀成遺憾。
小薰疲於奔命照顧復健中的莊凱勛 感情逐漸產生裂痕
莊凱勛在改編自真實故事的新劇《額外旅程》中,接受心臟移植,勉強保住了性命,醒來後卻發現自己再也無法回到從前,虛弱的身體、受創的心理,尤其漫長復健的痛苦更是接踵而來。莊凱勛緩步走在跑步機上,而後開始出現呼吸急促、心悸、頭腦發脹,一股溺水嗆痛的感覺上來,讓他直想喊停,好不容易撐到10分鐘,幾乎是癱在跑步機上。求好心切的莊凱勛,反覆拍攝溺水戲累到虛脫。(圖/東森提供)劇中的一場溺水戲,莊凱勛在大水缸內反覆拍攝,只為呈現溺水的狼狽模樣,導演大讚他敬業。劇中楊永維飾演的復健師,是整部戲裡笑得最開心的,還會講笑話鼓勵病人,莊凱勛故作氣虛說:「笑得我心臟好痛,好想演復健師這種角色。」虧導演欠他一部喜劇。莊凱勛在出院後返家,與妻兒間互動卻變得緊張,歷經巨變的小薰,在工作與家庭間疲於奔命,不只要照顧莊凱勛的起居,還得顧及他的心情,夫妻感情逐漸產生裂痕,最親密的家人反而逐漸變得陌生。劉修甫飾演的「太陽超人」安慰莊凱勛說:「雖然你很辛苦,但你想想,你已經比很多人都幸運啦!」卻戳到莊凱勛的痛處,他直問:「幸運,你真的覺得我很幸運嗎?一個突如其來的疾病,奪走我原本的心臟、還有我大半的視力,我好幸運喔!」述說著自已內心的掙扎與困境,3分多鐘的獨白一氣呵成,情緒久久無法抽離。《額外旅程》改編自《失去心跳的勇氣》作者黃健予的真實故事,黃健予提到,復健初期醫生提醒說:「你的心臟沒有神經喔,沒有神經,他就不會和你發神經。」一句無厘頭的笑話,讓他吃足了半年苦頭,「這感覺不像在做復健快走,反而像是身體沉河底被打撈上岸。」《額外旅程》網羅莊凱勛、黃瀞怡(小薰)、劉修甫、華星童、范瑞君、陳婉婷、夏浦洋、徐偉然等人主演,每周日晚間9點在東森戲劇台首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