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組織
」誰下的手?鯨豚慘遭「開腸破肚」曝屍綠島岸邊 海保署祭20萬獎勵金緝凶
海洋委員會保育署日前接獲通報,台東綠島柴口岸際發現1具鯨豚屍體,疑似擱淺後遭分切搶肉,部分肉塊被裝入飼料袋棄置於現場,部分未尋獲,涉犯野生動物保育法,目前會同相關單位展開調查,也呼籲民眾協助破案,獎勵金最高20萬元。台東海洋保育站於9日上午,會同海保救援網(MARN)團隊成大鯨豚研究中心、海巡署東部分署第一三岸巡隊、綠島漁港安檢所及海巡署偵防分署台東查緝隊等單位抵達綠島鄉柴口岸際,經救援團隊現場判斷為銀杏齒中喙鯨,量測比對死亡個體與分離肉塊的完整性,發現仍缺失約62*35*18cm的肉塊。此外,現場也採集骨骼、皮膚加肌肉、胃內含物、心臟組織等部位樣本,帶回成大進行後續病理死因分析,並進行相關蒐證,倘若查獲涉案人,將依涉嫌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移請地檢署偵辦。海保署指出,依據野生動物保育法第18條及第41條規定,保育類野生動物應予保育,不得騷擾、虐待、獵捕、宰殺或為其他利用,違者可處6月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20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罰金。海保署表示,依取締或舉發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案件獎勵辦法,若民眾或團體主動參與或協助取締、舉發而查獲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第40條至第42條及第43條第3項的案件,經主管機關裁罰、檢察官提起公訴或經檢察官認定有犯罪事實依法為不起訴處分或緩起訴處分,依其協力情形及查獲違反案件的情節輕重,可發給2000元至20萬元不同額度的檢舉獎勵金。海保署會同相關單位至現場採集骨骼、皮膚加肌肉、胃內含物、心臟組織等部位樣本,進行後續病理死因分析。(海保署提供/蕭嘉蕙台東傳真)
術中患者體溫過高過低都不好 麻醉科「這樣做」維持最佳體溫幫助術後恢復
患者的體溫在手術期間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唯有保持最佳體溫,才能確保手術成功,並促進術後恢復速度。最鉅兩大關鍵 恐影響傷口癒合、增加感染安南醫院主任秘書暨麻醉科主任蘇翔指出,受體溫過低影響最鉅的兩大關鍵因素,分別為「減慢新陳代謝率」及「抑制免疫反應」。前者會導致身體處理藥物和麻醉劑的能力下降,這可能延遲麻醉恢復,從而拉長患者在麻醉後監護室(PACU)的時間。此外,還會損害身體修復組織和生成新細胞的能力,進而影響傷口癒合。至於抑制免疫反應,將使患者更容易受到感染,尤其是植入物或手術器械等異物進入體內時,感染風險便隨之提高。蘇翔主秘補充,體溫過低還會導致血管收縮,減少流向組織的血液,進一步損害免疫反應。體溫太高太低都不好 這樣做維持正常範圍蘇翔主秘分享,麻醉科在手術期間,會採用各種方法避免體溫過低,例如使用保暖毯、呼吸迴路中的加熱加濕器,以及加熱靜脈輸液等,保持36.5°C至37.5°C(97.7°F 至 99.5°F)的正常體溫範圍,對於預防上述併發症至關重要。他強調,在心臟或神經外科手術時,嚴格控管正常體溫尤為重要,因大腦和心臟組織對溫度變化高度敏感,即使跟正常範圍僅有微小偏差,也可能產生神經功能缺損、心律失常等嚴重後果;相反地,當患者體溫超過正常範圍(即所謂的「高熱」),在手術期間也同樣有害。蘇翔主秘解釋,高體溫會增加新陳代謝率,導致更高的氧氣需求和潛在組織損傷,還會加劇炎症反應,造成術後疼痛加劇和恢復延遲。另外,體溫升高亦可能導致中暑、或其他熱相關併發症。
22歲女子神秘死亡 她「身上沒有任何外傷」驗屍無法判斷死因
美屬維京群島(US Virgin Islands)近日發生一起離奇死亡案件,22歲女子萊德貝特(Lily Ledbette) 在家中突然死亡,警方接到報案前去查看,由於死者身上沒有任何傷勢,目前仍在調查死因。綜合美媒報導,這起事件是發生在上個月6日,根據法醫初步調查,萊德貝特身上沒有任何傷勢,目前無法判斷死因,必須等候驗毒結果,「有可能是酒精,也有可能是毒品,但沒有遭到他殺跡象」,若驗毒報告也沒有結果,將會以心臟組織進行顯微鏡研究。另外,據警方說法,他們再當時的凌晨12點33分接到報案,有民眾在萊德貝特家中發現她昏迷倒地。警方緊急前往現場,然而萊德貝特早已失去生命跡象,在醫護人員急救後宣告身亡。來自阿拉巴馬州的萊德貝特,在美屬維京群島城市克魯茲灣(Cruz Bay)當地一間動物收容所工作,同事透露,死者在該動物收容所大約工作了2個月,形容她位善良又熱愛動物的好女孩,沒想到會突然死亡,據了解,萊德貝特的喪禮最後是回到家鄉歐佩萊卡(Opelika)舉行。阿拉巴馬州22歲女子萊德貝特近來在美屬維京群島家中突然死亡 。(圖/翻攝自推特)
病毒會直攻心臟! 研究揭新冠死者「組織與DNA遭破壞」曝驚人變化
隨著新冠變種病毒的重症患者比例降低,外界預期疫情可能朝流感化發展。但一項新研究指出「新冠病毒不會是流感」,解剖結果表明,新冠確診死者的心臟組織及其DNA都受到傷害,這影響是過去嚴重呼吸道病毒上所看不到的。綜合外媒報導,澳洲昆士蘭大學 (UQ)的研究團隊發現,新冠雖與流感一樣均屬嚴重呼吸道病毒,但新冠病毒「會直接攻擊心臟並破壞組織的DNA」。團隊在解剖7名未接種疫苗的巴西確診死者、6名普通死者及2名流感死者遺體後,確認僅有新冠確診死者的心臟組織DNA受到損害。率領這項研究的庫拉辛哈博士(Dr Arutha Kulasinghe)指出,儘管受損心臟組織內檢測不到病毒粒子,不過受損組織出現過度發炎反應,以及發生DNA受損及修復相關的組織變化,均能指向是由新冠病毒造成這些反應。此外,DNA受損及修復機制的變化促使基因不穩定性發生,這通常出現在癌症、動脈粥狀硬化、神經性退化疾病和糖尿病。所以從這些層面來看,「新冠不會是普通流感,它會讓健康的人出現心血管問題」,其長期影響及對心血管的傷害,超越了2009年的H1N1流感大流行。
萊豬吃定了4/萊劑對動物傷害大 FDA報告:像人吸毒一樣反應
生產萊劑的禮來公司(Eli Lilly and Company)前員工、獸醫師程嘉華,引述ALDF的請願書,證實萊劑對牛、豬有類似搖頭丸跟安非他命的影響,產生如一直在高速公路上對狂飆的緊迫感,相當不人道,就連農場工作人員間接接觸也出現噁心、頭痛、心律不整症狀,甚至要住院。「或許短時間沒辦法看出萊劑對人體的傷害,但這幾乎就像慢性病侵蝕台灣人的健康。」她跳出來反對萊豬進口。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曾對萊克多巴胺的危害進行研究,報告中指出,此劑對於動物、人類以及環境都有負面影響,由萊劑飼養的豬牛等動物會引發身體嚴重不適甚至心理創傷,且會使動物有吸食搖頭丸、甲基安非他命後的反應,包括心跳加快、心臟組織收縮、心血管疾病等。美國許多豬隻在準備送去屠宰場前,都會在飼料摻入萊劑,讓肉質中的脂肪減少、肌肉增加。(豬隻是意圖/王永泰攝)甚至會讓豬牛有致命性的呼吸窘迫情形發生,並連帶造成心血管壓力、骨骼肌顫震、攻擊性增加、過度活躍、急性毒性和遺傳毒性。其它如發抖、增加侵略性、蹄喪失、歪行、折斷四肢、無法行走和疲勞綜合症。除了動物的不良反應外,FDA也接獲許多投訴,在畜牧場的工作人員常常有噁心、頭痛、發燒、流鼻血、呼吸問題、胸部疼痛、心臟問題等嚴重症狀,必須住院治療。
睡前吃甜食恐致心肌梗塞 全因反式脂肪黏住血管
76歲陳伯伯平日3餐定時、清淡,也有日行5千步散步習慣,雖有遺傳性3高問題,但一直規律用藥控制,唯一不好的習慣是陳伯伯喜歡睡前吃蛋糕,吃完馬上入睡,長達20年,所以BMI指數偏高達30。5年前他因感到胸悶、喘不過氣,在美國確診為急性心肌梗塞發作,進行心導管手術置放血管塗藥支架,術後雖配合用藥控制,但日常走路、爬樓梯仍會喘,不適症狀沒完全根治,生活大為不便,醫學上稱為「頑固性心絞痛」,因緣際會下陳伯伯於今年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前夕回到台灣,輾轉得知「心臟震波治療(CSWT)」,有助促進心臟血管增生,遂至國泰綜合醫院接受治療,治療後生活功能大為進步,不僅可中氣十足暢遊台灣風景名勝,還從日行5千步大幅進步至1萬5千步。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陳玠宇醫師指出,現代人因飲食西化、晚睡、愛吃宵夜,常有3高等慢性疾病,像陳伯伯每晚睡前嗜吃蛋糕,會讓夜間血壓保持在較高的狀態,加上蛋糕多由植物奶油製作,具有反式脂肪酸及精緻澱粉,長期食用會造成血液黏稠度增加,亦或導致動脈粥狀硬化,甚至產生心血管阻塞及血管血栓形成。急性則造成心肌梗塞發作,慢性則引起慢性缺血性心臟病,兩者若造成心臟功能受傷,則會心臟衰竭。目前治療嚴重冠狀動脈心臟病,包括心導管支架置放手術、冠狀動脈繞道手術或積極藥物治療,然據全世界文獻統計,約有1/10的患者在接受上述治療後症狀仍未改善,醫學上稱為「頑固性心絞痛」,據美國研究統計,頑固性心絞痛患者每年的死亡率為3~21%,冠狀動脈血管事件風險為11~69%,這類病人是醫學治療上的棘手難題,也困擾不少心血管疾病病人,所幸隨著醫學進步,目前心臟震波治療提供病人另一項選擇。陳玠宇醫師表示,震波治療由來已久,應用在臨床已有超過30年的歷史,高能量用於結石破壞,如為人所熟知的震波碎石治療;而低能量用於組織再生,如骨頭軟組織的震波治療,此外,近十幾年發展的心臟震波治療為一種非侵入性且安全無併發症的治療,適用於缺血性心臟病及心衰竭病人,應用0.09毫焦耳/平方毫米的低能量,在不傷及心臟組織下進行血管再生,且刺激心臟釋放血管舒張因子及生長因子,使得心臟的血流擴及範圍加大,改善心臟缺血問題,同時刺激因心臟缺血而進入休眠狀況的心肌喚醒,改善心臟功能,因而改善病人的心絞痛症狀及心衰竭症狀,好似替心臟做完一套完整的舒壓按摩療程。心臟震波治療由醫師親自執行,技術難度較高,共3個療程,每個療程有3次治療,總共9次治療,每次治療約30至60分鐘,每個療程間隔約一個月。目前全台灣僅少數醫學中心提供此類治療模式,但健保不給付,病人需自費。根據衛福部公布最新國人10大死因統計,心臟疾病死亡率依舊穩佔第2名,僅次於癌症,每年奪走近2萬條寶貴性命。陳玠宇醫師因而呼籲當有冠狀動脈阻塞引起心臟缺血缺氧性病變或心臟衰竭病人,除遵從醫囑接受治療,若現行治療效果不如預期,目前經國內外醫學實證有效的新型態「心臟震波治療」不失為病人另一種治療新選擇。
新冠病毒不只攻擊肺部 研究表明78%患者心臟受到損害
新冠病毒的可怕,除了傳染力強大外,現在有德國研究報告指出,新官病毒可能造成等同於心臟病發的傷害,其中有78%人心臟受損。根據德國法蘭克福大學醫院研究報告指出,他們檢查了100多名新冠肺炎的痊癒者的心臟,當中50人感染前身體健康、57人屬於心臟病高危險族群,之後再次透過心臟核磁共振掃描發現,其中有78%的病患心臟有受損跡象,76%的痊癒者的血液中含有高濃度、在心臟病發時才會產生的肌鈣蛋白(troponin)。而其中有60名痊癒者有心臟發言的跡象,而且都在確診後的71天出現類似症狀。而漢堡的心血管中心大學(University Heart and Vascular Centre)分析了39名因新冠肺炎逝世病患的心血管組織,其中有35名被判定為因為病毒引起的肺炎,其中有24例的心臟有病毒入侵的跡象,有8例的心臟受損程度並不符合急性心肌炎的治療標準,但有16例的病例中,心臟中有著高濃度病毒,甚至有證據顯示,病毒在病患逝世之前,病毒在心臟組織中有明顯的複製跡象。而《美國醫學會心臟病學期刊》最新的研究報告也指出,這些研究發現,表示新冠肺炎會與某些心肌損傷有關係,有可能是因為病毒所導致的結果,即便痊癒者體內不存在病毒,但仍然需要進行長時間的觀察心臟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