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珠菌感染
」 私密處 感染私密處長痘痘別輕忽!婦科醫揭「6大原因」 1狀況恐是染菜花
台灣氣候潮溼悶熱,調查顯示約有75%女性曾有過私密處不適困擾,其中高達45%的私密處問題更會反覆發生,造成私密處搔癢難耐、分泌物不斷、與難聞異味等令人不適情況,總是讓人羞於啟齒,不敢就醫檢查,常因此延誤治療時機。婦產科醫師提醒,女性私密處如果有異常的顆粒物,很可能疾病,最好還是盡快就醫檢查。婦產科醫師王樂明表示,女性私密處如果有異常的顆粒物,可能是以下幾種疾病:1、毛囊炎:細菌進入陰毛根部的毛囊,外觀、成因都跟青春痘類似。2、巴氏腺囊腫:生長在小陰唇或陰道口,嚴重時會劇烈疼痛。3、皰疹:生長在陰道口、子宮頸等部位,會有疼痛、灼熱感。4、菜花:人類乳頭瘤病毒(HPV)感染所致,性病的一種,可能生長在肛門、生殖器附近。5、念珠菌感染:陰道及會陰部紅腫癢痛,同時有大量的像豆腐渣的灰白分泌物排出。6、濕疹:生長於小陰唇、大陰唇部位,會有搔癢、紅腫反應。醫師提到,要避免私密處疾病,應避免穿過緊的褲子及長期使用護墊,且生理期時要勤更換衛生棉,同時注意私密處清潔衛生,月經時盡量淋浴不要泡澡,如果發現私密處有顆粒物,可以到婦產科、泌尿科或皮膚科就醫,千萬不要用手擠,如果痘痘紅腫熱痛並合併發燒症狀,超過3天以上未好轉,建議及時就醫治療。
人妻嘴巴超臭!尪狂笑嫌棄「吃到餿水」 醫曝10大可能因素
不少人有疑問,為何天天刷牙,但還是會有口臭。對此,彰化秀傳醫院急診小兒科醫師黃士倫解答,可能跟牙齒、鼻腔咽喉、腸胃等因素有關。黃士倫在粉專《黑倫醫師x健康諮詢》表示,曾遇到一名女病患進到診間時,全身有濃郁的香水味;女病患透露,3年多前開始出現口腔異味,於是會避開產生味道的食物,像是大蒜、洋蔥、韭菜等,老公甚至還會笑她吃到餿水,讓她很傷腦筋。黃士倫指出,想克服口臭問題,首先就必須了解口臭的原因是什麼,一般可以分成以下幾個因素。●牙齒因素:蛀牙、牙結石、牙周病、牙齦炎。●鼻腔咽喉因素:鼻竇炎、鼻過敏、鼻塞、萎縮性鼻炎、張口呼吸、打呼、睡眠呼吸終止症、鼻咽腺樣體肥大、口腔潰瘍、口腔念珠菌感染、扁桃腺發炎、扁桃腺結石。●胃腸問題:胃酸逆流、消化性潰瘍、胃消化不良。●飲食:吃大蒜、韭菜、洋蔥等含硫食物,產生大量胺基酸的牛奶與乳製品、甜食、含糖飲料、咖啡等酸性飲料,不吃早餐也容易口臭。●抽菸、酗酒及嚼食檳榔。●藥物:阿斯匹靈、抗憂鬱劑、抗組織胺、利尿劑等,會使唾液減少,增加口腔壞菌。●內科疾病:糖尿病、腎臟疾病、肝臟疾病、 乾燥症、慢性阻塞性肺病等。●感染:細菌性、病毒性的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肺炎。●頭頸癌治療後:鼻咽癌、口腔癌或是其他鼻腔咽喉癌,經過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後,造成口水分泌減少、鼻腔鼻竇或是鼻咽腔结痂,也會造成嚴重口臭。●中風後:可能因為中風之後吞嚥困難, 胃管口腔照護不佳。黃士倫說明,刷牙刷對了可減少口臭,至於早晨起床後口腔容易有異味,是因為附著在舌頭上的細菌,因為夜間口水分泌減少,而大量繁殖,造成口臭;之前美國微生物醫學期刊也發表,造成胃潰瘍原凶的幽門螺旋桿菌,也可能寄居在口腔內造成口臭。黃士倫提到,很多人會問,如果因為口臭問題找醫師會不會被笑,「其實不會,不過就醫前,一定要先問自己是否做好基本功課,例如,刷牙刷對了嗎?有沒有用牙線的習慣?口臭問題難以啟齒,但影響到人際關係真的很困擾,希望找到真的原因後能臭味摒除,展開新的人生。」
日本玩用「這裝置」她竟發炎急衝藥局買藥 網驚:超噁
在日本不管走到哪裡,如廁時幾乎都可以使用「免治馬桶」,現在在日本的普及率更高達八成左右,然而有女網友表示,她在日本旅遊開始習慣用免治馬桶沖水,卻忘記公共場所的噴頭不一定乾淨,在出遊期間念珠菌感染,讓她無奈嘆「大家去日本還是要多多注意」。原PO日前在Dcard以「日本公共免治馬桶容易導致陰道炎」為題發文指出,自己在日本用免治馬桶沖水太習慣了,一時忘記公共場所的噴頭不一定乾淨,尤其是人特別多的地方,豈料在遊玩期間念珠菌感染,只好趕快到藥局買藥擦,心情十分無奈,「大家去日本還是要多多注意,祝大家旅途愉快」。此文一出,網友紛紛直呼「我的天外面的免治馬桶我真的不敢用,只要不是自己家裡的我都覺得好可怕」、「一直不敢用免治馬桶的噴頭,總覺得細菌一堆又是藏在馬桶深處」、「誰會用公眾廁所的免治馬桶阿,超噁」、「本來就不太能用免治馬桶,因為水會噴濺到陰道口,很容易把肛門的細菌或其他的細菌帶去那邊,而且也會太潮濕導致感染」。對此,台中榮總婦產科醫師謝筱芸曾在臉書粉專發文分享,免治馬桶透過噴嘴噴出水柱沖洗肛門,也有沖洗外陰的功能,若是噴嘴遭到汙染、沒有常清潔,恐怕容易滋生細菌,就算定期清潔噴嘴,泌尿道感染的女性更要謹慎使用。她強調,原則上尿液是無菌的,只要用乾淨衛生紙壓乾尿道口就好。
嘴巴痛刷牙也沒用…一張開「佈滿白點」念珠菌感染 醫愣:糖尿病
嘴巴痛又有一點一點的白點要注意,可能是糖尿病。開業耳鼻喉科診所院長陳亮宇透露,日前一名女病患長期嘴巴痛,但無論刷牙還是漱口都沒有好轉,結果一驗血糖,發現確診糖尿病,後來把糖尿病控制住,病情才逐漸改善。陳亮宇在節目《醫師好辣》分享一則案例,三高對現代人來說是隱形的殺手,日前有一名60多歲的女病患就醫,主訴嘴巴痛,已經痛了好幾個月都沒好轉,無論是刷牙或是漱口都一樣;女病患嘴巴張開後,陳亮宇立刻發現問題。檢視照片,陳亮宇說明,可以看到一點一點的,這不是飯粒,而是念珠菌感染,不是只有女生下體才會有念珠菌,念珠菌在口腔其實是一個正常的菌叢,只是大部分人免疫力都很好,不會出現這樣的症狀。陳亮宇立刻替女病患測血糖,果然血糖高達300多mg/dL,「但阿姨完全不覺得自己有糖尿病。」陳亮宇指出,糖尿病有3個典型症狀,吃的多、喝的多、尿的多,「這些症狀其實她已經很早就出現了,只是她都不覺得是問題。」陳亮宇表示,後來開了一些抗病毒的漱口水給女病患,然而漱了兩、三個禮拜狀況還是沒好,請女病患去看內科,把糖尿病控制住,病情才逐漸改善,嘴巴也不痛了。
年僅20歲…女大生經血異常「竟罹子宮頸癌」 醫診斷揭主因:衛生紙害的
子宮頸癌是女性不可忽視的頭號殺手,中國有一名女大生,身體一直很健康,但某次月經來突然出現嚴重胃痛,經血量也異常地多,檢查發現罹患早期子宮頸癌,原因竟是使用衛生紙導致。根據《docnhanh》報導,女大生月經來時出血異常,室友看到這一幕,急忙帶她去醫院檢查,被醫生宣布HPV陽性,這個結果讓她相當崩潰,哽咽表示:「我還年輕,身體沒有什麼異常,我又沒做什麼,怎麼會得癌症?」為了找出原因,醫生詢問女大生的病史,發現她每天都會固定使用衛生紙,是一款帶有香水味的黃色衛生紙,自從和爸媽住一起就有這個習慣,到城裡讀書也是選擇同類型的香味衛生紙,每當去上洗手間,總是會拿衛生紙清潔。女大生月經異常出血,檢查發現罹患子宮頸癌。(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醫生解釋,使用含有漂白劑、染料和人造香料等化學物質的衛生紙,會對健康產生負面影響,由於這類紙張經常被回收,因此內部含有大量細菌,使用時細菌就會趁機入侵,造成感染,好在女大生早期發現,可以及時治療,存活率也比較高。報導指出,使用衛生紙有3大風險:1.對私密處造成刺激儘管衛生紙是一種為生產品,但有些會使用叫做「甲醛」的危險化學物質,使其變得更堅韌和柔軟,但是不僅會刺激私密處,也會導致眼睛、皮膚等更加敏感。2.可能引起過敏有香味的衛生紙很吸引人,但為了讓衛生紙聞起來很香,生產公司經常使用人造香水,會破壞陰道的健康PH值,導致念珠菌感染。3.可能影響生殖系統購買用舊書、報紙、收據製成的再生衛生紙,似乎是很有環保意識的行動,但通常含有一種強效內分泌干擾物質「雙酚A 」(BPA),與雌激素相似,會影響生育和子宮功能。
首例猴痘重症死亡案例! 30多歲男「同時染愛滋」免疫力差喪命
疾病管制署(下稱疾管署)今(7)日公布國內歷年首例猴痘(Mpox)死亡個案,為本國籍30多歲男性,未曾接種過Mpox疫苗,今(112)年8月出現相關症狀,惟遲至9月11日才就醫後經通報確診Mpox,就醫時身體免疫狀況極差,身體有大範圍皮膚膿瘍及壞疽,並合併口腔念珠菌感染等伺機性感染症狀,後續亦檢驗確診感染愛滋。醫院持續提供個案Mpox及HIV抗病毒藥物治療及多次手術清創等處置,惟個案經治療後免疫狀況仍低下,伺機性感染嚴重,於10月22日因病況惡化,11月1日不幸死亡。我國自去年6月23日將Mpox列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截至今年11月6日累計確診355例病例,其中343例已康復結案,12例於居家自主健康管理中。疾管署表示,國際上Mpox疫情仍然持續,西太平洋及東南亞區今年7月起明顯上升,歐洲區9月後亦有捲土重來跡象,美洲區則持續流行,目前國內Mpox本土疫情呈散發流行,疫情傳播風險仍持續,雖然多數患者症狀輕微,但免疫狀況不佳之患者(尤其是CD4<200 cells/mm3者)仍可造成重症,包括:敗血症、肺炎、腦炎、角膜炎及影響視力等,甚至死亡。此個案主因延遲就醫導致無法及時診治而死亡,疾管署呼籲有性行為者至少進行1次愛滋篩檢;有無套性行為者,每年至少進行1次篩檢;若有感染風險行為(如感染性病、多重性伴侶、合併使用成癮性藥物等),每3至6個月篩檢1次,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維持免疫狀況,同時也呼籲符合猴痘疫苗接種條件民眾,及早完成2劑疫苗之接種,以達9成保護力及避免重症發生。疾管署統計,截至11月6日共計完成108,860人次Mpox疫苗接種服務,已完成2劑疫苗接種者為39,558人,僅接種1劑者29,744人。目前全國共155家合作醫療院所可提供接種服務,相關資訊可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猴痘專區/猴痘疫苗/猴痘疫苗接種服務合作醫療院所資訊項下( https://gov.tw/3SG )查詢,並可直接點選各合作院所之連結網址進行預約掛號。此外,目前愛滋治療簡單有效,一天僅需服藥一次,只要早期診斷,穩定服藥,即可維持免疫力,與一般慢性病人無異。愛滋多因不安全性行為感染,部分民眾因風險意識低、不覺自身有感染風險,等身體有異狀才篩檢,往往延誤治療黃金時機,鼓勵民眾進行愛滋篩檢,目前全國有82家醫事機構提供愛滋匿名篩檢諮詢服務,篩檢全程以匿名方式進行,並由專人提供衛教諮詢及篩檢;民眾亦可購買愛滋自我篩檢試劑(https://hiva.cdc.gov.tw/selftest/),於家中或適宜的場所進行篩檢。另,接種Mpox疫苗亦同時提供愛滋自我篩檢試劑,請民眾把握機會,重視自身健康。
女子私密處反覆發炎! 就醫發現竟是親密伴侶傳染惹禍!
一心想求子的32歲徐小姐(化名),因陰道反覆感染發炎,擔心對求子之路造成影響,因此前往婦產科診所求診。門診中主述自己已持續陰道發炎長達半年,每次治療好轉後沒多久又再次感染,因一直有保持個人私密處清潔與保養習慣,實在無法理解問題出在哪裡?天氣炎熱 陰道發炎患者大爆發!收治個案的婦產科診所院長郭安妮醫師指出,陰道炎一直是困擾許多女性的常見健康問題。造成陰道炎的常見原因包括流汗、使用護墊或衛生棉、穿著緊身衣物等造成私密處潮濕悶熱,尤其最近天氣悶熱,造成陰道發炎患者激增不少!此外,親密伴侶間的反覆傳染也是一個關鍵因素,若加上有熬夜習慣、生活壓力大等原因都會導致免疫力下降,細菌就有機會大量孳生,成為陰道炎的發作時機!私密處感染非小事 生育能力恐受影響郭安妮醫師說明,陰道炎主要有兩種常見型態,分別是念珠菌感染和厭氧菌感染。念珠菌感染的陰道炎表現為起司或豆腐渣狀的分泌物,經常伴隨紅腫和搔癢等症狀;而厭氧菌感染的陰道炎則表現為分泌物增加且變稠,陰部可能出現較重的魚腥味。如果女性不及早就醫治療,可能導致尿道炎、膀胱炎及骨盆腔發炎,甚至會影響生育能力。反覆感染竟與過度清洗私密處和伴侶性行為有關郭安妮醫師説,許多女性認為頻繁清洗私密處,或多使用清潔液,就可以避免陰道炎上身。事實上這樣做只會使私密處變得更加脆弱,進而加重陰道炎的嚴重程度。此外,如果伴侶有一方感染披衣菌,就可能透過性行為不斷反覆傳染給彼此,治療時最好是雙方一同就醫檢查和治療,避免反覆感染的風險。陰道炎找上門別緊張 找出病因杜絕再次感染根據臨床經驗與觀察,超過八成的病例屬於單純性念珠菌造成的陰道炎,郭安妮醫師表示,若患者的免疫力功能正常,且不是頻繁地反覆發作,只要使用短期抗黴菌藥物即可治癒;但若患者罹患較嚴重的發炎症狀,或經常反覆發作,則需要進一步檢查是否有其他交叉感染的問題。郭安妮醫師提醒,建議女性平常應穿著寬鬆、透氣的衣服,讓私密處保持通風,降低陰道感染及發炎的機率。若已經感染陰道炎的患者,也應盡早與伴侶一同就醫接受專業檢查治療,才是真正解決問題的方法!
女生內衣穿好幾天才洗…醫驚喊「真假」 不每天換洗內衣「3物質」傷妳身
身為女性的妳,一件內衣妳會穿幾天才洗呢?胸腔暨重症醫學科醫師黃軒在臉書提到,最近聽到不少女性說「內衣如果沒有髒,可以穿很多天」,讓他聽了非常驚訝,好奇問大家,「真的假的?大部分人不會如此吧?」他指出,女性最好同一件內衣不要每天穿,因為內衣表面有很多肉眼看不到的髒污和細菌,加上製造過程中有使用染料、漂白劑等化學物,每天穿同一件不洗,會孳生各種細菌,增加乳房和皮膚感染機率,建議還是要每天更換,定期清洗,才能把內衣穿出健康跟美麗。對於聽聞部分女性說,「內衣如果沒有髒,可以穿很多天」的說法,黃軒醫師表示,自己聽到的時候,感到不可置信。因為即便內衣表面看起來很乾淨,但女性還是不適合不每天更換內衣清洗。他提到每天穿同一件內衣,除了會影響個人形象跟衛生;也會讓上面的細菌、汚染物和排泄物累積,增加乳房和皮膚的感染風險;還會讓內衣的彈性和面料受損,影響內衣的效果和壽命。黃軒指出,內衣是使用合成纖維製成,表面藏有肉眼看不到的髒東西,如聚酯纖維、尼龍和壓克力纖維等,這些都是化石燃料製成的塑膠品,當中的塑膠微粒磨損,會對環境和人體造成威脅。另外,內衣製造過程中,會使用染料、漂白劑、防皺劑、防水劑等化學物質,也都可能會殘留在內衣上,恐導致皮膚過敏、發癢或紅腫等不良反應。而內衣和皮膚接觸也會沾染油脂及死皮細胞等污垢,這些污垢成了細菌生長的養分,若不及時清洗或更換內衣,就可能孳生各種細菌。黃軒提醒,內衣穿久了不定期清洗,恐會孳生金黃色葡萄球菌、棒狀桿菌跟酵母菌等細菌。其中金黃色葡萄球菌是人體皮膚上最常見的細菌之一,通常不會造成嚴重感染,如果有傷口或免疫力低下,就會引起皮膚發炎、皮囊炎、化膿性感染等;而內衣若有棒狀桿菌,則容易引發痤瘡、粉刺等皮膚問題。另外還有一種細菌是酵母菌,若內衣潮濕,可能讓真菌過度增生,而引起汗斑、脂漏性皮膚炎、念珠菌感染等,建議女性要定期清洗且每天更換內衣,並注意乳房清潔保養,才能保持自己的健康與美麗。
成人也可能氣喘發作! 定期服藥與氣喘和平共處
小敏是30歲的上班族,長期以來都維持著忙碌的生活節奏。最近她開始感到自己的身體越來越疲憊,但卻一直沒有放在心上。直到某天熬夜趕工後,她開始出現鼻子發癢、流鼻涕和胸悶等症狀。起初,她以為這只是普通的感冒,但她的症狀卻持續了一到兩個月,並沒有任何改善的跡象。直到前幾天,由於天氣轉涼加上空氣汙染加重,小敏下班後就開始咳嗽不停,且呼吸也變得急促。就診後,醫師告訴小敏是氣喘發作,她才驚覺自己竟然也是氣喘患者。從小沒氣喘 不代表長大沒氣喘臺中醫院藥劑科陳玄青藥師表示,不要以為之前沒有氣喘病史,長大就不會有,因為氣喘的誘發成因機制非常複雜,過去只是沒有被誘發而己,建議若之前就有過敏病史的患者,一定要多加留意。而氣喘仍舊是一個不易根治的疾病,患者只能藉由調整生活型態、改善環境或使用藥物來控制。陳玄青藥師認為,氣喘最麻煩的地方,就是沒有症狀時,往往讓人誤以為痊癒,但一旦遇到感染、刺激物、過敏原或氣溫劇烈變動等刺激因子,就可能誘發急性發作。此外,陳玄青藥師也提到,氣喘屬於慢性下呼吸道疾病之一,而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又常年名列國人十大死因之一,其傷害性不容小覷。因此面對氣喘,最好的方式是避免接觸刺激因子,搭配積極定期回診追蹤並遵從醫生指示按時使用藥物,同時以控制症狀、降低急性發作為首要目標。氣喘是呼吸道發炎 藥物治療以吸入劑陳玄青藥師說明,氣喘是一種呼吸道慢性發炎疾病,因此治療原則首重緩解持續存在的發炎。目前氣喘的藥物治療大多以吸入劑為主,主要分為兩大類:緩解型吸入劑及控制型吸入劑。前者以迅速緩解病人的支氣管過度收縮導致的急性症狀(例如:咳嗽、胸悶、喘鳴)為主,因此可做為急救藥物;後者包含吸入型類固醇、長效型乙型交感神經刺激劑及長效型抗膽鹼吸入劑,主要藉由減輕氣管發炎及黏膜水腫來預防氣喘發作,需要每天定期使用來控制氣喘症狀。使用含有類固醇的吸入劑,需要在每次使用後漱口以減少口腔念珠菌感染發生的機率。陳玄青藥師提醒成人氣喘的患者,需謹記以下五大原則,就能與氣喘好好相處:一是遵循醫囑,按時用藥;二是定期回診,持續追蹤;三是保持清潔,遠離過敏原;四是拒絕菸害,避免刺激物;五是規律運動,調整體質。藥師再次重申,民眾面對氣喘,不應害怕或逃避,雖然它不一定能根治,但若好好控制,發作的頻率與嚴重性都會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美國爆耳念珠菌感染「1/3病患90天死亡」 台灣曾出現3例…3種人最危險
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警告,目前有一種具有抗藥性、又致命的「耳念珠菌」(Candida auris),正在迅速傳播,有近半數的患者在感染90天內死亡,將視為緊急公共衛生威脅。此外,台灣過去也曾發現3起感染個案,不過和美國狀況不同。根據《BBC》報導,目前已有30多個州爆發疫情,2009年至2019年期間,全球有4750例病例,數據顯示耳念珠菌在2020和2021年以驚人的速度在美國醫療機構中傳播,足足增加了2倍。有3分之1的患者在90天內病逝,但因為數據過少,難以斷定是因為感染耳念珠菌而過世,還有研究表明,氣候變遷導致溫度上升,可能影響耳念珠菌感染數量的上升。耳念珠菌是一種酵母菌,最常引起血液感染,以及呼吸系統、中樞神經系統、內臟器官和皮膚,而真菌對現有藥物產生抗藥性,使得治療變得困難。另一個問題是,要辨認耳念珠菌非常困難,很容易被誤認是其他真菌,進而做出錯誤治療。若長期住院或居住療養院,風險就會更高,尤其重症監護患者更容易感染。台灣曾出現3例耳念珠菌感染。(圖/達志/美聯社)事實上,台灣2018年發現首例耳念珠菌感染,目前已知累計3例,皆未發現具有特殊抗藥性。第1例:為南部50多歲男性,2018年4月因皮膚感染引發蜂窩性組織炎,在門診採檢培養出耳念珠菌,無特殊抗藥性,在門診治療追蹤,屬於輕症。第2例:2022年2月發現一名南部40多歲男性個案,有外耳道膽脂瘤病史,曾因復發多次手術,因耳漏、耳鳴、聽損、頭暈1個月,就醫培養檢出耳念珠菌,無特殊抗藥性,在門診治療追蹤,屬於輕症。第3例:為南部60多歲男性越南台商,有糖尿病、中風病史,2021年5月因意識混亂,診斷敗血性腦病變,收治當地醫院,7月轉診回到台灣,有洗腎及中央靜脈導管等管路,住院3周後因發燒血壓偏低,血液培養檢出耳念珠菌,無特殊抗藥性,使用注射型抗黴菌藥物後轉陰性,病況改善轉出加護病房。疾病管制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耳念珠菌可於環境表面存活數周,可經由接觸帶菌病人及汙染的環境表面或設備傳播,如果皮膚有傷口或黏膜破損,尤其洗腎、身上有靜脈管路的患者,皆屬於高風險族群。
AV女優拍片「職災」慘植牙 她親揭私密處感染釣出同業曝一黑幕
普羅大眾總認為AV女優們都是躺著爽爽賺,但其實她們也是血汗活,因為作息不正常加上拍動作戲,許多女優也紛紛出現「職災」,像是31歲的美國成人片女優謝琪克(Adriana Chechik)日前就警告同業,在拍攝完AV中常見的「深喉嚨」橋段後要記得刷牙,她說胃酸會傷害牙齒的琺瑯質,導致她現在要植牙,謝琪克還自曝飽受念珠菌感染所苦,媒小道這篇貼文釣出許多同業女演員回應,業界要求她們開拍前灌洗陰道其實很傷身體。31歲的謝奇克2022年退出色情產業。根據《每日星報》(Daily Star)報導,謝琪克在推特上表示,因為「工作劇情需求」,她常需要「深喉嚨」動作,但此舉導致她的胃酸腐蝕牙齒琺瑯質,如今她必須植牙,但從小討厭看牙醫的她,對於要經常跟牙醫預約深感困擾。謝琪克就呼籲經常「深喉嚨」的AV女優們,記得事後一定要刷牙,才能保護牙齒健康。謝琪克在推特呼籲同業演員拍攝後注意身體護理。她稍後又發布另一篇推文,談論到色情片對演員身體的影響,呼籲相要入行的演員入行要謹慎,並且預做準備及取得健康保險,她也希望有人能提倡護理的重要性、以及過度清洗會如何傷害身體等觀念。謝奇克透露,她曾斷斷續續發生念珠菌感染長達一年,並且經常為此哭泣,直到一名醫師要求自己停止灌洗陰道,「我在2周內就好轉了,並且已經6年沒有發生問題」,這篇貼文曝光後,也引發許多AV女星在貼文下方回應,其中一位AV女星也同情謝琪克因過度灌洗陰道遭遇,指出這對身體有害。謝琪克在推特呼籲同業演員拍攝後注意身體護理。(圖/翻攝自@dailystar推特)
幼兒「1病況」入冬易惡化!醫示警父母須留意:嚴重送急診
家中有幼兒的父母要注意了!急診醫師翁梓華表示,隨著冬季到來,因為「屁屁問題」被送醫的孩童比例大幅增加,甚至有孩子嚴重尿布疹,被送到急診時已滲出鮮血。對此,他也提醒,家長在照顧幼兒時,須特別留意4件事,以免讓孩子們的嫩屁屁活受罪。「誰說冬天就不會有尿布疹?!」急診醫師翁梓華在臉書粉絲專頁「急診柯南.翁梓華醫師」發文分享,最近入冬孩子們的屁屁問題也跟著變多,「前幾天還有孩子因為尿布診,嚴重到都有些組織滲液,被爸爸媽媽帶來急診。」翁梓華表示,其實尿布疹就是俗稱的「紅屁屁」,且大多數的寶寶都會經歷類似狀況,皮膚特別敏感的小朋友尤其嚴重,讓他無奈直呼,「尿布疹真的很惱人。」對此,他也整理出3大尿布疹的主要成因,第一、「皮膚過於潮濕」,小朋友的大便、尿尿會讓屁屁皮膚過度潮濕,濕悶會讓皮膚感染的機率提升,也容易讓過敏性皮膚的寶寶皮膚容易惡化;第二、「排泄物中的物質刺激」,目前也有醫學科學家認為,尿布疹的原因可能來自於排泄物被細菌分解所產生的物質,像是含氮或是含硫廢物,這些物質可能刺激皮膚而加劇問題的嚴重性;第三、「皮膚的酸鹼值改變」,寶寶大便中的酵素像是脂肪酶、澱粉酶會分解皮膚表層的脂肪等等,造成皮膚酸鹼值偏鹼,進而對皮膚產生刺激性。翁梓華指出,常見的尿布疹分成「接觸性皮膚炎尿布疹」及「念珠菌感染尿布疹」,前者通常界限明顯,患部侷限在尿布區域;而後者念珠菌尿布疹則呈現衛星狀分佈(Satellite lesion),病症較為嚴重,大腿內側與其他部位同時會有紅疹,須使用抗生素才容易治癒。至於要如何預防尿布疹呢?翁梓華也點出4大關鍵,第一點、「避免皮膚過於潮濕」,曬屁股、勤換尿布、換尿布擦乾等等都是好方法;第二點、「排泄物的物質刺激」,排泄物要清乾淨,對於寶寶屁屁有保障;第三點、「避免過度清潔」,皮膚上的皮脂等等對於孩子來說都是很好的皮膚屏障,避免過度清潔,可以讓皮膚更健康;第四點、「不要過度的幫孩子保暖」、孩子其實沒有想像中怕熱,很多家長一到冬天,都會把孩子包成「粽子」,但孩子基礎體溫高、棕色脂肪又多,包太多太緊反而容易讓局部潮濕惡化。
20歲妹內褲不時有分泌物 醫一掀驚見「白色噁垢」
有不少婦產科醫師表示,過度灌洗陰道內部會破壞其菌叢平衡,不過婦產科名醫鄭丞傑在《醫師好辣》節目中分享,曾有20歲的女患者不解為何黴菌感染一直好不了,內褲上甚至有白色分泌物,透過內診才發現居然佈滿「白色噁垢」,經仔細追問才得知,女子竟是「這原因」才會釀成這樣的情況。鄭丞傑掀開女子私密處皺褶一看,滿滿白色汙垢。(圖/翻攝自醫師好辣YouTube)鄭丞傑為這名20歲白淨女子內診時,將蓋住大、小陰唇的皺褶掀開一看,發現滿滿白色的垢,「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陰蒂上面也有包皮,陰蒂不是一顆球體狀,那顆球體狀相當於男性的龜頭,後面還有一根細細短短像小拇指,就像男生陰莖,因為兩個是同源器官」,由於女子包皮較多,周圍通通都是黴菌汙垢。經仔細追問才發現,女子的母親從小教育她私密處別亂碰,因此她洗澡時總是隨便沖洗,由於患者聽從母親錯誤的性教育,長期未落實清潔,落得如此下場,另外,北市聯醫家醫科主治醫師謝惠婷曾指出,陰道念珠菌感染(黴菌)大多病原為白色念珠菌,常見陰道或陰道外極度搔癢、陰道紅腫出血、排尿或行房伴隨灼熱感、小便疼痛或頻尿,此外還會出現白色、濃稠如「乳酪狀」或豆腐渣樣的陰道分泌物。除此之外,糖尿病患、長期服用抗生素、懷孕或是服用高劑量避孕藥、常穿緊身褲與合成纖維衣物,以及濫用陰道灌洗液等生活習慣,都會增加感染風險。至於要如何進行陰道清潔,根據日本婦女診所醫師池下育子的著作《臭味退散!改變體味新習慣》中提到,重點在於「仔細清洗外陰部」,外陰部的凹凸必須抹上清潔用品,並用手指細心清洗,尤其是大、小陰唇間的凹槽,容易有皮脂形成的恥垢,加上衛生紙(棉)的纖維堆積,必須留意,還有陰蒂包皮蓋住處也要翻開清潔。
4款新藥納健保給付 多名病患直接受惠
健保藥物共擬會議上月通過4款新藥給付、給付規定擴增案,除黴菌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RSV)感染、小兒潰瘍性結腸炎用藥外,罕見實體腫瘤的突破性新藥也將納入給付,分別在今年3~5月上路,預估每年近900人受惠,年增1.2億元健保支出。近期共擬會議決定擴增含anidulafungin成分藥品的給付於1個月以上兒童侵襲性念珠菌感染,預估未來5年內每年將有31人受惠,若扣除可取代的藥品支出,可助健保年省約51.4萬元,最快5月上路。用於治療RSV的Palivizumab成分藥品,目前給付30周的早產兒。有研究顯示,31至32周早產兒也屬住院高風險族群,此次會議也同意放寬給付至32周早產兒,受惠人數達842人,每年新增4683萬元健保支出,預計4月生效。至於治療小兒潰瘍性結腸炎的含adalimumab成分藥品,也將擴增給付於5歲以上、未滿6歲的兒童,預估將有2人受惠,每年支出約74萬元,最快5月上路。另有一款用於治療罕見實體腫瘤(如:甲狀腺癌、軟組織肉瘤等)的突破性新藥,TRK抑制劑口服larotrectinib成分藥品,也在本月起納入給付,每年將有約23人受惠,全年健保支出約6800萬元。針對國民黨團昨炮轟衛福部去年調高健保費率,今年再度調整民眾健保自付額比例,把民眾當提款機,要求衛福部暫緩實施,再聆聽各界意見。部長陳時中表示,若中低收入戶配合分級轉診,轉診到醫院所增加的部分負擔費將由衛福部補助,盼讓影響降到最低。健保署長李伯璋說,申請細節預計本周出爐。
肛門搔癢不適好尷尬 醫解析曝4常見原因
有時候屁屁會突然發癢,想抓又擔心惹人注意,只得忍耐到無人的地方解決。究竟屁屁為什麼會突然搔癢不適,維馨乳房外科醫院主治醫師謝依蒨便在臉書粉專《謝依蒨醫師的大腸經痔瘡乳房外科女醫》分析出4大常見原因,並提醒民眾若覺得不舒服應盡快就醫,以免延誤治療。謝依蒨日前在粉專發文表示,許多患者屁屁癢不好意思說出口,但症狀常常在排便後或是夜晚時變得更加明顯,無論如何搔抓都無法改善,甚至影響睡眠品質,為此,她特意分析出肛門搔癢的4大常見原因,供民眾參考。一、過度清潔:謝依蒨表示,這是台灣最常見的原因,一般為病患清潔肛門口的方式錯誤,不斷的使用沐浴乳、肥皂等過度清洗,造成肛門周圍正常的皮膚受損,進而加重搔癢感,病患又因為搔癢而認為清潔不乾淨,造成惡性循環。二、肛門疾病:痔瘡、廔管、肛裂痔瘡脫垂或是肛門廔管會造成肛門口長期沾染糞便或是腸黏液,進而造成周圍皮膚過度刺激、潮濕、搔癢等症狀,肛裂則是因為傷口在肛門內外交界處,容易造成肛門刺激和刺癢感。三、感染:寄生蟲如蟯蟲感染會因為蟯蟲爬至肛門口產卵而造成搔癢感,較常見於學齡兒童,也可能家族群聚感染,病毒感染如HPV會在肛門口生成病毒疣,進一步造成刺激搔癢的小腫塊,黴菌感染較常見於女性,與陰道口的念珠菌感染同時出現。四、過敏:無論是接觸性的過敏或是飲食上的過敏都有可能,長期使用護墊或是穿著不透氣的內褲容易造成局部濕疹,有些病人則是因為對特定的食物過敏而造成皮膚搔癢。謝依蒨認為,雖然肛門搔癢只是一個小症狀,但成因相當多元,患者若有不適也不必害羞,可以到專科醫師門診檢查作鑑別診斷,並提醒民眾,千萬不要隨意抹藥或使用偏方,以免症狀加劇或是延誤治療。
男友下體飄出超濃惡臭 準人妻翻出未婚夫「出軌證明」
一名女網友日前在僅穿內褲的男友身上,聞到一股濃烈的惡臭。他後來開始翻閱男友的手機,沒想到真的發現男友「花錢出軌」的證據,而推測這也有可能就是男友下體惡臭的來源,讓他氣得大喊「不想結婚了,大齡女子當下去」。一名女網友日前在Dcard上發文,內容中指稱,他上周末跟男友共處時,男友全身脫到只剩一件內褲就開始打電動,沒想到在旁邊的他,卻突然聞到一股超級濃的惡臭,他非常確定那並非是男性「自我歡愉」結束後的味道,而他也回想起「治癒瘋狂復發的念珠菌感染,當年我可是耗費了兩個月,到現在沒斷過吃蔓越莓醫生菌的習慣,也是為了避免感染,這老冤家我怎麼可能不記得它」。之後他藉故取得男友的手機,雖然各個通訊軟體與社群軟體上沒有問題,但是他卻在微信中找到男友與一名陌生女子的調情對話,而根據整個蒐集到的情報,顯示他男友與這女生的約會「每次花費8000元」,這也讓網友終於明白「等於讓他去外面使用公共池一個月」。而該名女網友也懷疑,男友身上傳來的惡臭味,很有可能就是該名女子所導致。由於自己早與男友論及婚嫁,面對男友的行為,讓他氣得直喊「不收聘金結果拿錢去買女人養人家吃飯」,而他現在也在思考「不想結婚了,大齡女子當下去」、「現在又氣又難過但是不確定要不要直接揭發,但又感覺證據不夠」。而不少網友看到這篇文章後,紛紛留言表示「不要浪費時間跟他辦婚禮了啦」、「我覺得與其浪費時間在他身上,不如趕快展開新生活比較重要」、「還好在結婚前發現,不幸中的大幸吧」、「好噁,要不要先去驗性病」、「直接把親朋好友拉一個群組假裝說要籌備婚禮,然後把圖片發給所有人」。
熟女下體癢爆長癬…狂流「濃稠起司醬」薰跑男友 醫見1習慣秒搖頭
私密處的疾病問題,總讓許多男女羞於開口,然而若發現身體有異狀,還是要盡快就醫,避免病情進一步惡化。一名40歲熟女長期感覺胯下搔癢,大腿內側和屁股長出地圖狀紅疹,被診斷是皮膚股癬;不僅如此,她的私密處還不斷飄出異味,甚至流出有如「濃稠起司醬」的分泌物,把男友薰得受不了,導致感情受損。皮膚科醫師蔡逸姍日前在《醫師好辣》節目中分享案例,該名女子主訴胯下搔癢,脫下褲子檢查後,赫見她的大腿內側及屁股佈滿地圖狀紅疹,患部還出現大小抓痕、血絲及傷口,診斷為黴菌感染導致的股癬。醫生還發現,患者的下體不斷飄出異味,並伴隨大量分泌物,看起來就像「濃稠起司醬」,相當難聞。在醫師追問下,女子才緩緩道出原因,原來她為了讓內褲保持乾淨,即便不是生理期,幾乎每天都使用護墊,加上平時愛穿緊身褲裝,導致私密處長期處在悶熱、不透氣的環境,進而引發念珠菌感染。更慘的是,由於下體飄出異味,患者在和男友恩愛時,常常遭對方嫌棄「你下面臭臭的」,最後因此分手。蔡逸姍強調,雖然女子的病情有些嚴重,但只要是看得到的病灶,都有辦法治療,所以不用過度擔心,提醒女性同胞在非生理期時,盡量不要使用護墊;如果是常穿緊身褲、內搭褲的人,建議一週挑幾天穿裙子,單獨在家時也可以把雙腿打開,讓妹妹透氣、通風。
她一脫外套…診間瞬間瀰漫「死老鼠味」 醫一看傻了:整個爆開像釋迦
醫生在判定病人的疾病,除了詢問病人的症狀,還會觀察其臉色、味道等,接著再進一步透過精密機器化驗。乳房外科醫師黃柏榮透露,曾聞過病患身上有死老鼠味道,結果一看竟是乳癌第4期。婦產科醫師楊維真也表示,私密處味道,對判定是什麼疾病有相當大幫助。詭異味道瀰漫診間,竟是癌症。(圖/翻攝自YouTube/醫師好辣)乳房外科醫師黃柏榮在《醫師好辣》分享案例,曾碰過一名女病患走進診間,香水味撲鼻而來,但奇怪的是,外面明明37度高溫,女病患卻穿著大衣,而且進來後一直不肯脫外套;在黃柏榮的說服下,女病患才終於脫掉外套,但之後的結果讓在場人都很驚訝。黃柏榮形容,女病患脫到一半,瞬間有種爛香蕉、水果、死老鼠混在一起的味道,仔細檢查發現是四期乳癌,情況已經非常嚴重,整個曝在皮膚外面,像爛釋迦一顆一顆。黃柏榮說,「你真的會聞到癌症發出來的味道。」談到味道,婦產科醫師楊維真也分享,私密處味道,對判定是什麼疾病有相當大幫助,像是若帶有金屬味,可能就是昨天剛好有跟先生行房;常見的是魚腥味,可能是有滴蟲感染,合併分泌物呈現泡沫狀、黃綠色;再來是念珠菌感染,像是爛掉麵包的味道。醫師表示,私密處味道,對判定是什麼疾病有相當大幫助。(圖/翻攝自YouTube/醫師好辣)楊維真指出,子宮頸癌的女性,味道又會帶有一種腐臭味,像爛釋迦、爛老鼠的味道,至於月經期間,就會有經血味道,還有一種人是私密處有狐臭。
「寒流發威」發熱衣賣到斷貨 醫:4種人穿了恐傷身!
寒流來襲,這幾天發熱衣賣到斷貨!但醫師提醒,發熱衣雖有保暖效果,卻因皮膚溫度上升,可能引發搔癢、汗疹、黴菌感染或毛囊炎等問題,並非人人都適合。秋冬季節變換,天氣忽冷忽熱,有家長怕孩子晚上睡覺踢被子著涼,為孩子穿上發熱衣,結果細嫩的皮膚冒出一堆疹子,紅腫發癢很難受。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皮膚科主任李孟穗提醒,發熱衣較適合在10℃以下的低溫穿著,而新陳代謝快、有異位性皮膚炎、乾性膚質的人並不適合穿,建議採「洋蔥式」穿法來保暖。發熱衣主要靠「吸濕放熱」原理,達到保溫作用,大多緊貼肌膚,只要一流汗,汗就悶在衣服內,結果又濕又熱。李孟穗建議有以下狀況的民眾,應考量其他保暖方式。1.新陳代謝快容易流汗、新陳代謝快的小朋友及年輕人,在不是很冷的天氣穿發熱衣,可能因汗水悶在衣服裡及皮膚溫度上升,而產生汗斑或發癢起疹。門診就曾有民眾穿著發熱衣去爬山,結果全身起汗疹。另外,穿發熱褲同樣會因溫度太高,容易長股癬或念珠菌感染,尤其男性私處溫度太高,會影響生育能力,不建議穿發熱褲。2.痘痘肌皮膚易出油、常冒青春痘、毛囊炎的人,穿發熱衣可能造成胸背部毛囊炎。長在身上的毛囊炎又癢又痛,比臉上的青春痘難治療,通常需要數周至數月。3.異位性皮膚炎這類病人原本就對溫度調控較慢及皮膚敏感,穿上發熱衣一流汗,會更癢更刺,導致抓得更厲害。4.冬季癢冬天好發冬季癢,皮膚又乾又癢,常發生在老人家身上,如果又穿上發熱衣,可能引發「災難」,皮膚乾燥脫屑悶在發熱衣裡,加上皮膚溫度上升,全身會刺癢不舒服。建議勤擦保濕乳液,改善皮膚乾燥以緩解症狀。李孟穗說,臺灣冬天不像歐美嚴寒,進到室內還有20℃左右,穿著發熱衣會讓體溫太高而不舒服。建議採取「洋蔥式」多層次穿法,貼身衣物選擇棉質及側邊無接縫圓筒織法,外層加上毛衣、防風外套等衣物,戴上帽子及手套,進入室內就很方便脫除。而機車族禦寒重點在於最外層,選擇好穿脫的防風外套,會比發熱衣有效。此外,家長留意小朋友很容易流汗,睡覺如果穿發熱衣再蓋被,應該會因皮膚溫度太高而睡不好,只要穿棉質長袖長褲,加上肚圍即可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