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科
」 台股 AI 謝國樑 半導體 人工智慧「國巨已不是過去的國巨!」陳泰銘:所有AI應用都不會缺席
近期很少在公開活動曝光、台灣富豪榜第八名的被動元件龍頭國巨(2327)董事長陳泰銘,26日親自出席集團舉辦的AI高峰論壇,他霸氣喊出「國巨已經不是你以前認識的國巨」,目前產業界正在AI革命的第一局上半,需求不斷轉變,要持續尋找具成本優勢、省電、強大的解決方案,「國巨在AI所有的應用領域,絕對不會缺席。」國巨首場AI高峰論壇以創辦人陳泰銘開場,然後有國巨集團資深執行副總、技術長、鉭質電容事業部與磁性材料事業部主管,以及客戶代表英飛凌(Infineon)和思科(Cisco)的高階主管與成功大學教授進行演講,陳泰銘會後也跟媒體暢談最近很在意的事。陳泰銘表示,國巨真正的轉型是從2018年開始,了解到紅色供應鏈的覺醒,做普通型、標準型的生意容易被取代,所以持續轉型,全球併購,目前已是以高階特殊品生意為主的公司;過去以中國為主的大中華市場貢獻約7成營收,但去年大中華區只占24%,北美佔23%,還有近3成來自日本、韓國、東南亞等中國以外的亞洲市場。「最近的法說會,還是很多人在問我MLCC(積層陶磁電容),」陳泰銘表示,其實今年上半年來看,國巨產品比重,磁性材料約28%、鉭質電容19%、電阻16%、MLCC只占17%,還有感測器10%、其他元件10%;從應用面來看,去年約有65%的營收來自車用、工規、醫療以及國防和航太。目前國巨在全球有4萬2千名員工,85%來自國外,53個製造基地分佈在35個國家,陳泰銘笑說,在地緣政治的影響下,不少客戶要求供應商要有除了中國以外的生產基地,也就是「China +1」,而國巨已是「China +34」的公司。他也提到,現在AI話題最熱,但其實檯面上看到的AI參與者,幾乎都是國巨的客戶,一般人看不到,其實早就裝在產品裡面,國巨在AI所有的應用領域絕對不會缺席,但不能說國巨已擁有所有AI需要的產品線,因為我們還在AI革命的一局上半,接下來對被動元件、感測器、及功率半導體的需求也會大幅上升,國巨會持續投入研發資源,尋找最有成本優勢、省電、強大的解決方案,為現有及未來的應用與需求做好準備。國巨今年上半年EPS為24.04元,優於去年同期的18.8元,且連四季賺逾一個股本,法人估計全年有望超過48元,外資近期上調國巨未來兩年的獲利預估值,最新公布的8月合併營收為103.18億元,月減6.2%,但年增14.5%;不過27日股價盤中跌18元、約在634元左右。
全村挺一人4/矽光子專利大多握在美國手上 台廠「去年還在虧錢」未來路還長
SEMI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預估,2030年全球矽光子半導體市場規模將達到78.6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CAGR)達25.7%,而護國神山台積電(2330)罕見攜手日月光投控(3711),在9月3日宣布組成矽光子產業聯盟,號召30家廠商一起制定矽光子產業標準,帶動近期矽光子族群,包括上詮(3363)、聯鈞(3450)、波若威(3163)、聯亞(3081)等股價強勢上漲。不過專家也跟CTWANT記者提醒,光跟電的結合在矽光子技術中非常困難,矽光子的專利數量最多的是在美國,英特爾在申請數量上排名第一,台灣要在這領域突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台積電副總經理徐國晉在矽光子產業聯盟成立大會上表示,台灣半導體產業若能集結過往豐富的半導體經驗與資源,矽光子的研發製造量能會持續壯大,為台灣未來成為「AI科技聚落」奠定良好的基礎。過去幾乎不談客戶的台積電,也罕見直接在台上簡報點名他的矽光子生態系,以海外大廠為主軸,包括如博通、科希倫(Coherent)、SK海力士、新思科技等;台廠以OSAT、ODM/OEM為主,包括:封測廠日月光、矽品(2325),緯創(3231)、技嘉(2376),上詮則是做光纖陣列元件暨組裝。鴻海(2317)董事長劉揚偉4日出席國際半導體展的論壇時也提到,矽光子技術是鴻海目前積極投入的領域,主要針對光電融合的不同接點設計,著重於研究封裝與開發元件,這項技術預計將在未來的高階晶片應用中發揮關鍵作用。SEMI全球董事會副主席吳田玉表示,矽光子是半導體的前端製程,台灣有前、後段,與晶片設計與伺服器系統,也有光學元件、光電模組與測試的智慧財產與精密機器設備,未來矽光子產品的量產關鍵在於成本與自動化,若成功整合各領域資源,將成為台灣發展矽光子產業的優勢。訊芯布局CPO矽光子先進封裝,已掌握網通晶片大廠訂單。(圖/報系資料照)永豐金證券的分析報告提到,與光通訊有關的概念股,包括矽光子設計的光聖(6442),磊晶的部分有聯亞,交換器是智邦(2345),光收發模組有波若威、眾達-KY(4977),測試介面是旺矽(6223)和穎崴(6515),封測方面則有上銓、日月光投控、訊芯-KY(6451)、台星科(3265)和矽格(6257)。CTWANT記者整理比較多分析師提到的矽光子概念股,包括訊芯-KY布局CPO矽光子先進封裝,已掌握博通等網通晶片大廠訂單,400G的矽光子模組產品可望先行量產,也積極跟客戶開發CPO光電共同封裝模組產品。法人推估,2025年該技術將進入爆發期,有望為公司中長期營運增添動能。13日股價為220元。聯亞協助英特爾推展「矽光計畫」,主要負責供應矽光上游材料磊晶及相關元件,出貨給美系客戶的金額持續增長,該客戶下單的800G矽光產品將在今年升級為1.6T規格,預估5、6月將進入產品轉換期,去年至今已出現連六季虧損,累計上半年每股虧損0.77元,第3季起出貨動能將開始轉強。13日股價為209元。英特爾執行長季辛格曾主導該公司矽光子技術研發,擁有大量專利。(圖/黃鵬杰攝、翻攝自intel官網)聯鈞已具有矽光子技術,雖然2023年虧錢,但今年上半年轉虧為盈,EPS 0.78元,未來營運前景看好。該公司估計今年下半年將小量生產,並與主要客戶完成認證矽光子。13日股價為179.5元。整體而言,矽光子概念股還是圍繞在光通訊與先進製程跟封裝的相關公司,不過專家也提醒,許多半導體材料在光學特性上,沒辦法符合光子電路所有功能的需求,且電子晶片才從實驗室走到商業化的階段,離大規模量產還有一段距離,產業結構也可能大幅變動。
2個月將近30萬人丟飯碗! AI熱潮受害者是「他們」
人工智慧熱潮和組織精簡化,使得科技業面臨更嚴峻的就業環境,今年8月,美國IT產業失業率飆升至6%,已有14.8萬名IT員工丟了飯碗,較7月高出3000人。而全國失業率為4.2%,根據外媒《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勞工統計局6日公布調查數據顯示,8月全美失業率降至4.2%,增加了14.2萬個就業機會,但由於人工智慧持續繁榮,8月共有14.8萬名IT員工失業,高於7月的14.5萬人,IT員工失業率從5.6%上升至6%。顧問公司Janco Associates發現,過去8個月中,就有7個月IT產業失業率高於全美失業率。Janco執行長賈努拉蒂斯(Victor Janulaitis)表示,IT員工的失業狀況是自2000年代初網路泡沫破裂以來最嚴重的,這次的罪魁禍首是人工智慧,它正在引起「巨大的變化」,堪比當時個人電腦廣泛使用時所見的狀況。賈努拉蒂斯指出,IT領域的裁員問題集中在管理後端的傳統技術工作,而人工智慧和網路安全則讓人力需求帶來成長。軟體公司Hyland Software的首席資訊長瓦特(Steve Watt)也認為,目前最需要的職位是有關資訊安全、人工智慧和雲端等領域擁有專業知識的人力。在上個月宣布裁員的大型科技公司中,「思科系統」計畫裁員7%,約影響6000名員工;半導體公司英特爾也透露,作為削減成本的一部分,今年將裁掉1.5萬名員工並暫停配息;而今年7月,軟體公司Intuit直言,計畫裁員約1800人,為轉向人工智慧招聘大量人才做好準備。報導指出,被解僱的IT員工正面臨著技能與期望薪酬不符的窘境,而科技公司削減人力不僅是為了協助公司轉向生成式人工智慧,也能更聚焦在提升效率和獲利能力。同時,一些科技工作者正在努力提升自己的人工智慧技能,以便在履歷中脫穎而出。
美國科技裁員潮轉向金融業 「這家」信用卡巨頭啟動全球裁員3%
雖然近期美國股市回穩,對經濟衰落的隱憂也減緩不少,但從今年起的科技業裁員潮還未結束,甚至蔓延到金融業上,國際信用卡機構萬事達卡(Mastercard)宣布,將裁減全球約3%的員工,作為公司重組計畫的一環,以精簡營運、聚焦核心業務,預計於9月30日前完成,將影響全球上千名員工。由於先前新冠疫情時,因為大量民眾被困在家而網路需求暴增,科技巨頭都在瘋狂搶人,拚命開發新事業,但解封之後,破壞式創新泡沫破滅,先前投資的難以回收,加上AI崛起,導致許多科技大廠只好把先前的多元化投資結束,將資源投向AI。由臉書、亞馬遜、谷歌、微軟帶頭的科技產業大裁員潮,根據人力資源網站Layoffs.fyi的統計,今年第一季,美國有219家科技公司宣布進一步的縮編計畫,累計裁員人數已超過5萬人,而該季美國企業總共裁員25.72萬人。矽谷大廠思科Cisco今年2月時也宣布將在全球範圍裁員5%人力,最近又傳出將二次裁員、再砍掉7%人力,削減成本將資金轉向發展AI、資安等成長更為快速的技術領域上。據彭博社報導,萬事達卡第2季獲利超標,不僅刷卡交易量年增10%,跨國交易量也成長17%,儘管第二季財報優於預期,總部位於美國紐約州的萬事達卡,其發言人8月16日表示,「我們最近宣布了組織架構調整,重新調配各地區與業務部門,以加速成長並釋放資源,投資於長期發展機會。」大部分的裁員通知預計在9月30日前敲定,該公司在全球80多個國家擁有員工,67%位於美國境外,以去年底員工總數約3.34萬人來計算,此次裁員3%、估計會影響全球約1千人。其實在今年初,美國花旗集團也宣布,將在未來2年內,於全球23.9萬名員工中裁員2萬人,裁員幅度大約8%。執行長弗雷澤坦承在2023年的第4季虧損18億美元、約新台幣560億元,是個「令人失望」的季度,2024年將會是重要的關鍵年。
網路設備大廠業務轉型 思科今年第二度裁員「人數恐過4千」
先前才在2月裁員4000名員工的網路設備大廠思科(Cisco),隨著公司業務重心轉移至網路安全與人工智慧領域,近期又傳出思科要裁減數千個職位,這次人數恐會突破4000人。根據《路透社》報導指出,有知情人士透露,這次思科裁員規模可能與今年2月裁掉的4,000名員工相當,甚至可能略高。而本次裁員計畫預計最快於14日與公司季度財報一同公布。這項消息傳出後,思科的股價應聲下跌近1%,今年迄今已累計下跌超過9%。報導中提到,思科作為全球最大的網絡設備製造商,近年來面臨主要業務需求疲軟和供應鏈受限等挑戰。為了應對這些困境,公司正積極轉型,將重心轉向網絡安全和人工智慧等高增長領域。今年3月,思科以280億美元收購了網絡安全公司Splunk,這是公司多元化戰略的一部分,旨在減少對一次性設備銷售的依賴,增加訂閱式業務的比重。在人工智慧領域,思科重申了在2025年實現10億美元人工智慧產品訂單的目標,並在6月設立了一個10億美元的基金,專門投資人工智慧初創公司,如Cohere、Mistral AI和Scale AI等。思科表示,過去幾年已經進行了20次與人工智慧相關的收購和投資。而思科的裁員並非科技行業的個案,近期許多科技公司都在削減成本,以平衡在人工智慧領域的巨額投資。根據追蹤網站Layoffs.fyi資料顯示,自今年初以來,已有393家科技公司裁員超過12.6萬人。
日圓低點+搶搭半導體復興列車 投信業者力推日股ETF
ETF再添新兵!但這次主角轉為日本。受惠於全球供應鏈移轉,加上政策大力支持、AI需求快速成長三大利多,日本業者積極擴產投資,企圖打造日本半導體業的「復興時刻」,台灣近期多家業者推出日本相關的ETF。以ETF來說,除原本已掛牌多年的富邦日本、國泰日經225、元大日經225外,今年以來已有復華日本龍頭於7月1日掛牌,25日有台新日本半導體掛牌,中國信託投信則將一口氣推出中信日本半導體、中信日本商社,以及中信日經高股息,7月30日展開募集。不過全台首檔日本半導體ETF台新00951的上市日遇到颱風天休市,證交所表示,交易要等到股市恢復正常交易。台新日本半導體ETF(00951)經理人黃鈺民表示,在AI、高速運算、車廠升級帶動需求下,全球半導體市場呈現爆發性成長,分析師估計2030年半導體市場規模將超過1兆美元。日本半導體設備居全球領先地位,就中長線來看,日本政府大刀闊斧推出「日本半導體振興計畫」,外資援引台積電等外企,本土則推Rapidus等8家企業創投研發2奈米下技術,未來日本半導體業將百花齊放。中信日本半導體ETF(00954)經理人葉松炫表示,現在正是投資日本半導體產業的黃金時期,日本政府正大力支持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將半導體列為經濟安全的戰略產業,中信日本半導體ETF前五大成分股,包括東京威力科創(TEL)是亞洲市佔最大的半導體設備商,瑞薩電子(Renesas)是全球市佔最大車用微控元件廠,愛德萬測試(Advantest)則是全球市佔最大單晶片自動化測試設備廠,迪思科(DISCO)則是全球市佔最大半導體切割設備商,SCREEN集團是全球市佔最大半導體洗淨設備商,顯示日本半導體業在多領域都是市場龍頭,跟台灣半導體業各擅勝場。中信日經高股息ETF(00956)經理人王建武也表示,日本泡沫經濟後陷入長期通縮,導致日本民眾寧可保留現金,也不願投入股市,但隨著日本央行終結負利率,以及經濟出現好轉後,情況開始扭轉,日本政府正進行一系列改革,將提升日本股市的投資價值,所以投資日本高股息ETF,可享有日本經濟復興和企業改革的紅利,也是一種有效的資產配置方式。復華日本龍頭ETF(00949)經理人劉昌祚表示,因應美中科技戰等地緣政治變化,資金明顯從大陸轉向日股等投資市場,加上日企持續買回庫藏股使日股資金動能充沛,近年市場明顯青睞大型股標的,預估具有產業競爭優勢的日企龍頭股將可持續受惠。
日股攻高帶旺ETF基金 三家投信8日起開募日本半導體商社日經高股息
日圓發新鈔、日股創新高,日股投資熱情再升溫,與之相關的台股ETF、基金新商品跟著熱門,00951台新日本半導體ETF基金已於今(8日)開募,中國信託三檔日本ETF傘型基金預計於30日同步募集,第一金量化日本基金將於8月推出。中國信託三檔日本ETF傘型基金,包括中信日本商社ETF、中信日本半導體ETF及中信日經高股息ETF,與00951的發行價都是每股10元、一張一萬元的低門檻讓民眾較容易入手。00951前五大持股,包含日本最大半導體設備廠的東京威力科創、瑞薩電子、愛得萬測試、迪思科,以及迪恩士半導體。中信推出的日本ETF,「純商社」是指成分股均在RBICS Focus Level 6分類中被納入批發與經銷相關行業;「純高股息」即以日經225指數成分股為篩選池,使用未來12個月的預期股利收益率較高者,挑選成分股;「純半導體」為成分股均為25%以上的營收符合RBICS Level 6分類中歸屬於半導體相關類別。第一金投信則認為日本推出全新紙鈔,帶動新一波售票機、自動販賣機、食券機、自助結帳設備,及新鈔支付系統改造、金融機構 ATM升級等汰換潮,換機潮可能長達2年以上。日圓新鈔汰換潛藏新鈔商機,日股在換鈔啟動的同時,再次挑戰股價新高,日經濟、東證經歷3月份衝高後的盤整期,重返上攻衝刺期,受到全球科技類股上漲以及日圓走貶拉抬日本出口商的激勵,即使市場預期7月底日本央行可能再升息,日股持續衝高,投資熱情再升溫。日股攻高,帶旺國內日股ETF、日股基金的投資熱度,觀察多數基金主要投資大型龍頭企業、價值型股票等,產業標的可能鎖定在科技、金融、消費等特定產業主題等,第一金量化日本基金經理人黃筱雲指出,第一金量化日本基金在量化模型的輔助下,不鎖定特定產業配置,廣納科技、製造重工、消費及金融等。
首檔日本半導體00951台新7/8開募 10元發行價可買到東京威力科創
又一檔ETF發行價一股10元(一張1萬元)親民入手,即是將在下周一7月8日開募的00951台新日本半導體ETF基金,預計7月25日掛牌,為全台首檔聚焦在日本高純度半導體ETF,前五大持股為權重17.8%最高的東京威力科創,是日本最大半導體設備廠,還有瑞薩電子、愛得萬測試、迪思科、迪恩士半導體。7月4日台股與日股都有令人驚艷的表現,日本東證指數創新高來到2,898.47,台積電股價則一早晉升到千元股,最高來到1010元,本日收盤股價為1005元。台積電首座日本廠在今年2月開幕營運,設在熊本縣菊陽町,台積電更宣布將在熊本興建二廠。台積電熊本廠是台積電近年全球布局中,首座開幕的海外晶圓半導體製造工廠,讓大家見識到日本半導體業堅強實力及龐大的商機。00951前五大持股,包含日本最大半導體設備廠的東京威力科創(權重17.8%,塗布/顯影設備市佔率第一),還有全球最大汽車晶片製造商之一的瑞薩電子(權重15%)、全球最大自動化測試設備(ATE)供應商的愛得萬測試(權重12.1%)、全球半導體精密加工設備商、業界市佔率第一的迪思科(權重8.4%),以及全球濕式清洗設備市占率第一的供應商迪恩士半導體(權重7.6%)。台新日本半導體ETF基金經理人黃鈺民指出,在AI、高速運算、車廠升級帶動需求下,全球半導體市場呈現爆發性成長,分析師估計2030年半導體市場規模預估將超過1兆美元。日本半導體設備居全球領先地位,據CINNO Research統計(資料日期截2023Q3),全球半導體設備規模前十大公司中,日本計有東京威力科創Tokyo Electron、迪恩士Screen、愛德萬測試Advantest、迪思科Disco等四家設備廠入列,與美國並駕齊驅。就中長線來看,日本政府大刀闊斧推出「日本半導體振興計畫」,外資援引台積電等外企,本土則推Rapidus等8家企業創投研發2奈米下技術,未來日本半導體業將百花齊放。台新投信總經理葉柱均表示,看好日本半導體長線行情,國內目前約有40檔ETF追蹤ICE所發行的指數,資產規模合計約1兆元,此次所推出00951(基金之配息來源可能為收益平準金)即追蹤ICE所編製的NYSE FactSet日本半導體指數。ICE亞太區執行副總裁Magnus Cattan本人於4日親自出席00951開募前記者會,00951追蹤NYSE FactSet日本半導體指數追蹤日本半導體行業的表現,包含製造業到材料元件之主要參與者。
輝達帶動AI概念股齊飆 部分專家示警:像極當年網路泡沫
本週,晶片製造大廠輝達股價飆漲逾兩成,市值更一度飆升至超過3兆美元,超越微軟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連帶拉動「AI概念股」一片歡漲。雖然許多分析師仍然看好輝達前景,不過也有部分專家點出,目前的狀況與2000年的網路泡沫化十分相似。據CNBC報導,Rosenberg Research創辦人David Rosenberg警告,市場追捧AI之餘,忽視了衰退的風險,價格泡沫無疑正在形成,他也認為近期的AI熱潮讓人聯想到1990年代尾聲的網路泡沫(又稱dot-com泡沫),並表示股市「已經超漲」。另外,據紅杉資本(Sequoia Capital) 在2024年3月的估算,從AI熱潮爆發以來,已經有超過500億美元的資金進場買進輝達股票,但是生成式AI相關的新創企業只帶來30億美元銷售額。紅杉資本合夥人Sonya Huang指出,這是一種「非常不平衡」的情況,有些問題正等待解決。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首席經濟學家Neil Shearing則表示,AI浪潮的泡沫可能還會持續推升美股在未來1年半上漲,不過這終究會破滅,屆時美股將會迎來一段明顯表現不佳的時期。Seligman Investments的Paul Wick則已經在最近開始減持輝達股份。他週五在一項視訊訪問中,把輝達和網路泡沫時期的思科(Cisco)股價的大漲類比,認為輝達60%到70%的收入來自其10大客戶,讓輝達面臨的商業風險,遠比微軟或谷歌這些面對數以千計客戶的科技巨頭風險更大。《華爾街日報》和金融研究公司晨星公司(Morningstar)將輝達的崛起,與網路泡沫時期的寵兒思科、北電網路(Nortel Network)進行比較,指出股價的大幅上漲和與網路泡沫時期的過度期望相呼應。但華爾街日報也坦承,這並不意味著輝達必將跟隨思科或北電的發展軌跡走向衰落。首先是因為輝達利潤豐厚,該公司預計在2024年實現營收翻倍和收益近4倍的目標,但其本益比還不到思科巔峰時期的一半,也遠不及以北電和思科為代表的網路時代的膨脹估值。 此外,輝達也仍持續向全球規模最大、利潤最高的公司,例如微軟和亞馬遜出售GPU,而這些公司不太可能很快就停止訂購,因此在未來一段時間內,輝達的好光景預計仍然不會改變,只是不知還能持續多久。
錯過輝達、蘋果等科技七雄漲勢? 富途:可靠「這些ETF」入場
據外媒富途資訊報導,得益於三家「3兆」科技巨頭不斷刷新歷史新高,標普、那指連日刷新高,市值加權的那斯達克100指數(NDX)更是大幅跑贏權重指數(NDXE)。隨著這些大型公司們你追我趕,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正在尋找其他方式來押注人工智慧。事實上,除了直接投資相關公司外,還可以通過ETF來投資人工智慧。近期,科技巨頭們如輝達、博通接連業績超預期、官宣拆股;蘋果更是在WWDC大會後狂飆三日,重回「全球市值最高公司」寶座;包括輝達、博通、台積電等多數晶片巨頭在內接連創下歷史新高。這同時也顯示市場對AI的熱情遠未退卻。除了民眾耳熟能詳的那指100ETF-Invesco QQQ Trust(QQQ)、SPDR 標普500指數ETF(SPY)、標普500ETF-iShares(IVV)、iShares費城交易所半導體ETF(SOXX)等外,美股市場上還存在非常多與科技股相關的ETF。例如憑藉低費用率以及高收益率最受市場歡迎的,還有資訊科技ETF-Vanguard(VGT)、科技行業精選指數ETF-SPDR(XLK)以及富達MSCI信息技術指數ETF(FTEC)這三隻ETF。其中,VGT是市場上除了大盤指數型ETF以外,還是針對科技股發行規模最大的ETF,主要集中投資在美國的資訊科技產業,在股票型ETF中屬於投資於單一產業的ETF。該ETF十大持倉股包括微軟、蘋果、輝達這三家3兆巨頭,持股佔比均超過10%。此外,還包括了博通、賽富時、美國超微公司、Adobe、思科、埃森哲、甲骨文,且自年初至今漲幅累計達19.54%,去年至今升幅高達82%。而XLK ETF就是個科技股明星大集合,投資人通過它就能投資到許多頂尖的科技公司,投資範圍涵蓋了整個科技行業的生態系統,從軟體到硬體,生產到服務。這隻ETF持有最大的成份股來自蘋果和微軟,各自約22%,自年初至今已累計升超18%,去年至今升幅更是高達84%。此外,該ETF前十大持股還包括輝達、博通、美超微、高通 、賽富時、甲骨文、Adobe、應用材料。最後,FTEC ETF旨在跟蹤MSCI信息技術指數的表現。這個ETF的目標是提供與信息技術行業相關的股票的投資回報,其中包括硬體、軟體和服務等方面的公司。從成分股來看,微軟、蘋果、輝達、博通、美超微、高通、賽富時、甲骨文、Adobe、應用材料為前十大持股,且佔比高達61.65%;該ETF年初至今漲幅19.74%
擠下微軟!輝達獲「500強最佳領導公司」 外媒揭奪冠原因
近期全球AI晶片龍頭輝達(NVIDIA)股價屢創新高,近日市值突破3兆美元大關,成為歷史上第3家達到這一里程碑的企業,市場也預期輝達有望挑戰微軟的市值冠軍地位,而美國《財星》(Fortune)雜誌近日公布的「最佳領導公司500強」(Fortune 500’s best-led company)排名中,輝達連續兩年擊敗多年位居榜首的微軟,奪得冠軍。《財星》(Fortune)與軟體公司Indiggo合作,列出500強最佳領導公司排行榜,今年前五名依次為輝達(NVIDIA)、微軟(Microsoft)、思科(Cisco)、達美航空(Delta Air Lines)和康菲石油公司(ConocoPhillips)。《財星》報導指出,輝達的股價在過去12個月內上漲了198%,但這並非其排名靠前的原因,因為這份榜單不考慮股票表現。《財星》指出,輝達之所以能位居榜首,是因其在策略清晰度、領導一致性和集中行動上獲得了極高的分數,且執行長黃仁勳的卓越領導也功不可沒。Indiggo首席執行長Seth Verry表示,投資者總是在尋找判斷買入或賣出時機的訊號。根據輝達的排名表現,市場看到了這是一家擁有強大領導力基礎的公司,已經為長期成功做好了準備。事實上,輝達(NVIDIA)成立於1993年1月,是一家專注於設計和銷售圖形處理器(GPU)的無廠半導體公司,NVIDIA最著名的產品線包括為個人和遊戲玩家設計的GeForce系列,專為專業CGI工作站設計的Quadro系列,以及針對伺服器和高效運算設計的Tesla系列,目前輝達和超微半導體(AMD)共同供應了市場上大部分的獨立顯示卡。
左打輝達右打高通!AMD蘇姿丰演講走國際化與華碩施崇棠同台賣AI PC
超微(AMD)執行長蘇姿丰3日在台北電腦展以「高效能運算邁向AI時代」為題,發表開幕主題演講,她穿著桃紅色外套,拉來國際級的各種合作夥伴站台,並與華碩董事長施崇棠分享其合作的筆電產品,甚至喊出2026年的產品規劃,就像是要跟前一日輝達執行長黃仁勳的演講隔空較勁。不過關於先前傳出在台灣設立研發中心一事,蘇姿丰在記者會表示,目前還在看、沒有確切消息。今年6月3日的COMPUTEX開幕演講被蘇姿丰搶下,現場觀眾除了力積電董事長黃崇仁,還有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帶領四寶董座一起來聽,相較黃仁勳以台灣為演講主軸,邀集台灣合作夥伴一起打造AI時代,蘇姿丰此次主打國際夥伴,邀請華碩施崇棠、惠普執行長羅爾斯(Enrique Lores)、聯想執行副總裁Luca Rossi上台,討論搭載AMD新Ryzen平台的未來裝置產品。這也呼應了他們先前和英特爾、博通、思科、Google、慧與科技、臉書母公司Meta及微軟等共組UALink推廣團隊,對抗輝達的NVLink技術,蘇姿丰在台上也宣稱他們推出全世界最強大的AI PC處理器,甚至拿出輝達產品比一比,說最新AI晶片MI325X運算速度比輝達H200快30%,更預告超微將每年推出新一代人工智慧晶片,較勁意味濃厚。施崇棠表示,非常榮幸來到屬於Lisa (蘇姿丰英文名) 的舞台,「妳現在已經是產業傳奇人物,也是台灣的驕傲。」蘇姿丰也稱讚施崇棠是有遠見的人,大家都非常尊敬他。施崇棠表示,AI PC將成為最具顛覆性的創新之一,很高興終於成為現實,世界上將充滿不同形式和大小的人工智慧大腦。蘇姿丰表示,最新的MI325X產品將在第4季上市銷售,將主打更多記憶體與更快的數據處理量。MI350接著在2025年問世、MI400則會在2026年推出,大約每一年推出一款新產品的周期,也與輝達黃仁勳前一天提的速度相同。蘇姿丰在國際記者會上表示,台灣對於我們的研發非常重要,致力於我們整個產品組合的開發,包括個人電腦、數據中心和供應鏈,我們一直在探索如何在該地區進行研發合作。在消費者產品方面,蘇姿丰談論到第三代Ryzen AI處理器,名為Strix Point,將在7月上市,是為筆電量身打造,並且結合RDNA 3.5 行動GPU、 能加速處理AI任務的XDNA 2 NPU(神經處理單元),以及最新的Zen 5處理器核心。AMD展示最新的Ryzen系統平台,處理AI任務的表現會比高通Snapdragon X Elite更佳,該晶片將成為微軟新的筆電產品Copilot+ PC的核心,並且在COMPUTEX強力主打。微軟Windows部門主管達武鲁里(Pavan Davuluri)也與蘇姿丰同台,透露他的團隊從Copilot PC+計畫的「第一天開始就與AMD合作」。達武鲁里表示,隨機搭載AI功能,代表反應速度更快、更佳的隱私和成本,和幾年前的傳統PC相比,AI有超過20倍的性能。
美科技業市值佔美股1/3 法興大空頭示警:遠超兩千年網路泡沫高峰
法國興業銀行知名策略師愛德華茲(Albert Edwards)指出,目前科技行業的集中度超過了當時的極端水平。他於月初發布的一份報告中表示,美國科技行業的價值再次佔美國股市的三分之一,只略高於2000年科技股泡沫高峰時創下的歷史高點,以科技股為主的那指100指數約佔標普500指數市值的50%。在2000年網路泡沫時,標普500指數中的五大股票(微軟、思科、通用電氣、英特爾和愛思唯爾)的總體權重高達29.2%。這一里程碑事件引發了一個問題,即股市是否有可能要遭受與當時一樣的命運(標普500指數當時下跌了約50%、那斯達克指數也下跌了39%)。愛德華茲指出,當前事件的某些方面有所不同,例如,科技行業的估值普遍低於當時,儘管仍處於高水平。但其他特徵是相同的,一是科技行業的基本面與其價格走勢脫節,儘管該行業的盈利表現平均好於市場其他板塊,但盈利預期的增長速度一直快於隨後的實際盈利表現。愛德華茲表示,到目前爲止,美國IT公司的盈利速度還沒有達到預期的增長速度。這種違和帶來了風險,「因自2018年以來,該行業的大部分漲幅也是由於市盈率的擴張,顯示出與基本面的脫節」。現在和那時的另一個相似之處,愛德華茲補充道,是儘管估值上升,但投資者仍覺得有必要投資科技股,這樣他們就不會錯過上漲。這讓他回想起2000年,當時關於IT泡沫的說法非常有說服力,就像現在一樣。但與1999年一樣,持懷疑態度的投資者現在面臨的問題是,如果過早退出,拋售或減持美國IT股可能會破壞業績。最近幾周,網路泡沫和今天市場之間的許多相似之處引起了人們的關注。美國銀行策略師哈奈特(Michael Hartnett)近期發布報告中說,1月份以科技股為主的那斯達克指數和債券收益率均出現上漲,這是泡沫行為。此外奧比斯投資管理公司總裁卡爾(Adam Karr)認為,歷史上類似時期的結局都很糟糕,市場正在將任何與人工智慧(AI)相關的東西推升至估值的最高水平。股票在上世紀80年代末的日本泡沫後損失了40%的價值,在網路泡沫破裂後損失了50%的價值。只有時間才能證明科技股是否存在即將破裂的泡沫。如果經濟在短期內繼續表現出彈性,該行業可能會繼續表現優異。
美股下周關鍵指標:1月CPI數據 可口可樂、思科及西方石油也將公布財報
台股下周上半周仍在龍年連假,至於美股則有多個重要訊息及經濟數據將公布,包括美國1月CPI數據、1月零售銷售數據、以及可口可樂、思科及西方石油等公司將公布業績。外電報導,美國1月的CPI數據將在下週二公布,目前市場預期,1月CPI年率將從2023年12月的3.4%,降至2.9%,另外核心CPI年增率,也將從3.9%降至3.7%。儘管美國通膨呈現下降趨勢,但大多數的FED官員都認為,降息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也讓近期美元相對有撐。目前市場預計,FED首度降息的時間,應該在5月。至於美股財報方面,包括可口可樂、卡夫亨氏、思科及西方石油等公司,下周也將公布。近期美股持續走高,分析師表示,主要是超過80%的標普500指數成份股公司獲利超過預期。下周重要經濟事件,週一(2月12日):中國1月M2貨幣供應年率、俄羅斯總統普京發表談話、日本央行行長植田和男發表談話。週二(2月13日):美國1月CPI、1月核心CPI。週三(2月14日):美國至2月9日當週EIA(美國能源情報署)原油庫存。週四(2月15日):美國初請失業金人數、美國1月零售銷售月率、IEA(國際能源署)公佈每月原油市場報告。週五(2月16日):美國1月PPI(生產者物價指數)年增率。
阿里救市2/國家機器動起來! 「穩信心是目前工作重點」網絡巨擘有望重返榮耀
中國要重啟網路經濟火車頭?歷經美中貿易戰,疫情後民間投資消費保守、外資撤離,房產連環爆,「直升機式撒錢」救市無果,中國經濟儼然陷入霧霾之際,2024年初出現了兩個「新暗示」,在官媒消失近3年的民營企業大咖馬雲1月23日「出現了」,同一天,一項緊縮網路遊戲產業的政策草案也撤掉,網路概念股普天同慶。美國時間1月23日晚間,傳出阿里創辦人馬雲與現任董事局主席蔡崇信大買自家股票,讓阿里在美股大漲7.85%、收在74.02美元,1月24日,阿里在港股也大漲7.32%、收在72.6港元。全球媒體都在關注馬雲是否能重回第一線,2月6日、阿里最新財報發布前夕,阿里在港股大漲近7%,連帶拉抬其他網路電商概念股一起爆發,可見其影響力。同樣在關鍵的1月23日,中國「網路遊戲管理辦法(草案徵求意見稿)」在官網上消失了,原本打算緊縮網遊登入頻率與課金的政策,在一個月前宣布時,造成騰訊、網易這兩家公司的港股市值蒸發近5000億港幣,政策一撤,遊戲股午盤瞬間拉回、整體漲幅高達4%。中國房地產近來不斷傳出資金斷鏈等問題。(圖/陳曼儂攝)事實上,中國前年解封後,經濟及股市表現幾乎是每下愈況。台商向CTWANT記者提到,拉動中國經濟「三駕馬車」的出口、消費、投資,目前都不是太好,新冠封城嚇跑外資,而過去對民營企業友好、採取溫和務實派的李克強在2023年突然去世,「感覺很不吉利。」股市腰斬、房市暴雷、地方債務危機,讓北京當局下猛藥,去年陸續推出多項財政刺激措施,包括增發人民幣1兆元、約新台幣4.4兆元的國債、提高赤字、提前下達地方債新增限額等,短短四個月內兩度降準,也是過去三年來第七次全面降準,並增加對中小型民營企業,以及農業相關部門的金融支持。2023年中國股市已比2021年腰斬、市值消失6兆美元,至今還沒有恢復跡象,官方表示去年GDP成長5.2%、突破126兆人民幣,但因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一年貶值4.9%,《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網把數字改美元計算時,反而下滑0.5%,赫然出現29年來首次負成長。另一投資圈台商說,「問題是『沒有信心』」,政策灑錢只是應急、沒解決根本問題,民間經濟除了消費還有製造,如果對未來沒信心,錢就只會壓在家裡的床墊下,政府放再多水也只是先填補虧空,對後續成長沒有幫助。大陸央行近來不斷釋出利多消息,希望讓資金流動。(圖/新華社、中新社)「穩定市場信心是目前的工作重點。」中國人民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吳曉求說。而大陸網路科技業能否重返經濟火車頭,成了業界觀察的重點。中國在1978年改革開放後經濟大幅成長,開始放資源給民間企業,網路巨頭成為經濟火車頭,要從2013年說起,以微信聞名全球的騰訊創辦人馬化騰,以及中文搜索引擎百度創辦人李彥宏,第一次當選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象徵著民間人士能參與政治的最高權力。2015年的兩會上,馬化騰提交「互聯網+」議案,同年12月在浙江烏鎮舉辦的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親自出席致詞,同場出席的蘋果、微軟、思科、高通等全球高科技代表都戴上翻譯耳機,因為主場說中文。2018年,馬化騰和李彥宏還連任人大代表。那是大陸網路科技產業的黃金歲月,當時全球都知道中國BAT、搜索引擎百度、電子商務的阿里巴巴、及社交媒體的騰訊,中國GDP持續每年以7到8%的高速成長。然2020年起,風雲變色。政府開始針對網路巨頭進行反壟斷調查,騰訊的遊戲產業被官媒點名批評,阿里巴巴收巨額罰單,旗下螞蟻集團上市叫停,馬雲淡出群眾視野,滴滴則從美國紐交所退市。馬化騰在2020年以身體健康為由,請假未出席兩會。「2023年的全國政協人大代表中,騰訊的馬化騰、百度的李彥宏,還有聯想楊元慶、網易丁磊、京東劉強東都被『除名』。」在大陸經營30多年的台商向CTWANT記者提到。如今,要繼續打壓科技巨頭或是放手,阿里能否再度活躍於市場的第一線,將是重啟網路經濟的第一顆風向球。全球都在關注,今年3月4日、5日兩會將釋出的經濟新走向。
彭博2024年全球最值得關注50家企業 台灣這家公司登榜
彭博9日公布一項羅列全球2024年最值得觀注的50間企業評比結果,分析師評選出今年最值得關注的公司,其中包括Google母公司Alphabet 集團、中國電動車大廠比亞迪外,台灣晶片大廠聯發科也上榜。彭博商業周刊(Bloomberg Businessweek)報導,半導體大廠聯發科技(Mediatek)成為台灣唯一上榜企業,根據報導,由於全球市場對智慧手機需求不斷成長,包括行動設備和物聯網的發展,都使得聯發科技收益可能出現令人驚喜的成績,加上聯發科研發的手機晶片,有可能進一步與對手高通(Qualcomm)在競爭過程攻城掠地,除此之外,聯發科和Meta、NVIDIA等國際科技集團的策略合作,有助於該公司產品攻下包括虛擬實境(VR)以及車用、桌上型電腦等市場。這項評比從金融到食品業等各行各業約2000家企業,分析師依據建議清單評選出今年值得關注的50家公司,其中以科技業和金融業最多,各占7個名額,科技業上榜的企業除了聯發科,還包括美國電腦軟體大廠奧多比(Adobe)、日本半導體精密加工設備商迪思科(Disco)等。金融業方面多為銀行,像是匯豐銀行(HSBC)、中國工商銀行(ICBC)、美國儲億銀行(Truist)、沙烏地阿拉伯銀行拉吉希銀行(Al Rajhi Bank)和英商巴克萊銀行(Barclays)等。通訊業方面則是谷歌(Google)母公司Alphabet、迪士尼(Disney)、叫車服務業者Lyft和線上約會服務公司Match Group都上榜,在非消費必需品產業方面,除了電子商務公司亞馬遜(Amazon.com)、英國豪華跑車品牌奧斯頓馬丁(Aston Martin)、中國電動車大廠比亞迪(BYD)等。醫療服務業上榜的有中國生物技術公司百濟神州(BeiGene)、丹麥製藥公司「諾和諾德」(Novo Nordisk)和美國藥廠禮來公司(Eli Lilly)、美國醫療器材商波士頓科技公司(Boston Scientific)和美國最大醫院營運商HCA。能源產業方面上榜的企業有4家,分別為美國液化天然氣最大供應商Cheniere、中國最大民營能源企業新奧能源(ENN Energy)、美國石油及石化業巨擘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美國薄膜太陽能模組製造商第一太陽能公司(First Solar)。這項分析評比也指出,企業受到人工智慧(AI)發展及全球暖化效應日益嚴重的影響外,對通貨膨脹和可能降息,及烏克蘭和加薩的戰事、車輛轉向電動車發展以及中國陷入房地產市場等困境影響也至關重要。彭博2024最值得關注50家企業 台灣聯發科唯一上榜。(圖/翻攝自X)
史上首次!COP28達成「終結化石燃料」協議 產油國退讓背後藏隱患
全球近200個國家今(13日)在杜拜舉行的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8達成「史上首次」的歷史性協議,宣示為避免最嚴重的氣候變遷,將逐步減少使用與淘汰化石燃料,明確但也象徵性的表明石油時代終於走向結束。據《路透社》報導,該使用「逐步淘汰石油」強硬措詞協議,在沙烏地阿拉伯為首的OPEC組織反對下,進入馬拉松式延長討論,並以「減少化石燃料消耗」形式,踏出終結人類石油時代第一步。會議主席賈比爾(Sultan Al Jaber)告訴各國代表,「一起為我們的歷史成就自豪,我也為我的國家,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在推動進程的作用感到驕傲」;科學家則盛讚,這是阻止氣候災難最後與最好的希望。協議在OPEC反對下一度卡關。(圖/達志/美聯社)協議呼籲各國以「公正、有序、公平方式讓能源系統逐漸擺脫化石燃料,俾使於符合科學情況下,在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與在2030年完成全球再生能源增產2倍、加快減少煤炭使用程度、加快碳捕捉及碳儲存技術,以協助「清理」難以脫碳的產業。受氣候變遷影響最大的小島嶼國家,共同推出代表。(圖/達志/美聯社)不過,雖然丹麥氣候與能源部長約根森(Dan Jorgensen )驚訝道:「我們在周圍都是石油國家的會議上,完成遠離石油與天然氣的協議。」、沙烏地阿拉伯代表歡迎協議的誕生,並稱協議將幫助完成2015年巴黎氣候協定的「控制升溫攝氏1.5度」目標。但這項協議背後其實暗藏洶湧與存在隱患。代表受氣候變遷影響最劇烈的小島嶼國家首席代表拉斯穆森(Anne Rasmussen),在認同協議同時也批評,「我們要的是指數級,不是漸進式的進步」。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主要產油國,也主張「專注碳排放與碳捕捉,而非化石燃料」,暗示OPEC拒絕為氣候變遷大幅減產石油而影響國家收入,也為結束石油時代投下變數。批評者認為,產油國的主張無法實現真正的減碳。(圖/達志/美聯社)批評者表示,碳捕捉是極其昂貴又未經過大規模驗證技術,產油國的主張是為證明「人類還是需要石油」的伏筆;美國前總統高爾(Al Gore)更直言,「最終協議在產油國家影響下半途而廢,並存在明顯漏洞」,且協議既然達成,各國就有責任透過政策與投資實現協議的目標。憂思科學家聯盟(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s)的科學家克萊斯特(RachelCleetus)也指,該協議未讓富裕國家提供發展中國家相對應的應對資金,恐使窮國難以履行協議與無法縮小能源貧富差距。
科技男怨「高雄是六都最低薪城市」 盼台積電來救救高雄薪資
高雄長期薪資水平低,如今有科技新貴就上網發文抱怨,認為「高雄是六都最低薪城市」,因此許多科技人才都往南科或竹科跑,一堆賺錢的科技公司,薪水開出來也不到5萬,連分紅也少,大批在高雄年薪百萬屈指可數,希望台積電來高雄後可以提高高雄的薪資。一名網友在「Dcard」發文,指出「身為高雄人想在家鄉工作,但高雄的科技業薪水真的有夠低,很多高雄人都往南科甚至竹科跑,其實高雄一堆賺錢公司卻月薪不到4、5萬,分紅也發超少,年薪破百萬的屈指可數,希望台積電來可以提高高雄的薪資。」並表示「以目前高雄來說神教/海邊/長春/中鋼薪水就頂了吧,剩下的根本可笑,4萬要請公司最核心的研發工程師,歡迎舉例?高雄是不是六都科技業薪水最低的啊?」。這樣的說法掉出許多高雄人認同回應,「去外地讀書就不會再回來」、「現在人口還被台南吸走,我自己也跑到南科工作了」、「同學都北漂,離高雄不是有家業就是魯蛇」。但也不少網友認為光靠台積電來提高薪資水平是不可能的,「台積電來只有房價會漲,別在幻想其他整理薪資會漲」、「高雄有在進步認同,但事實是薪水跟其他縣市比真的低。」。高雄經發局說明,自陳其邁市長上任迄今年10月,累積投資金額達6,652億元,創造34547個就業機會。3年多來薪資成長率達8.92%,連兩年營利事業銷售總額創新高,成功招商半導體、電動車、智慧科技產業國際大廠進駐設廠。除結合高雄既有產業聚落優勢,以楠梓為核心及科技新聚落樞紐,往南、北高雄串連建構半導體S廊帶,並積極布局電動車產業。趨勢產業相關知名大廠如:台積電、默克、美商英特格、華爾卡、日月光、國巨、義隆、強茂、穩懋、穎崴、新應材、穩懋、三元能源科技、輝創電子等陸續投資高雄。製造業陸續設廠也帶動無印良品MUJI、唐吉訶德及LaLaport等商業服務進駐。此外,高雄透過與中央合作推動的亞灣2.0計畫及006688租金補貼,已吸引亞馬遜網路服務(AWS)、思科(Cisco)、台灣IBM、思愛普(SAP)等國內外超過130家智慧科技產業創新服務廠商群聚。統計112年上半年失業率為3.4%,是六都中最低,企業紛紛看好高雄,持續攬才並提出人才需求,例如鴻海累積履歷投遞人數已超過3,000人次、IBM預估5年內將帶來1000個工作機會、仁寶提出5年千人研發團隊、精誠集團也提出3年600位人才需求,未來預估高雄半導體產業及軟體科技產業就將帶來萬人以上就業機會。市府同步持續強化基礎產業,帶動基礎工業的數位以及淨零轉型升級。
經濟部帶動低碳智慧轉型有成 估減879座大安森林公園碳吸附量
在「不減碳就出局」全球趨勢下,為加速國內電子資訊產業轉型升級,經濟部與國內外大廠積極合作,一起帶動永續發展與綠色轉型,經濟部產業發展署於10月24日辦理「2023 永續供應鏈轉型與創新應用論壇」,在華南銀行國際會議中心展出產業低碳化與智慧化升級轉型成果,帶動超過750家供應鏈業者,預計於明(113)年底可達成34萬噸減碳量,相當於879座大安森林公園一年碳吸附量。本論壇號召近30家國內外供應鏈夥伴,如Cisco、DELL、HP、Microsoft、NVIDIA、仁寶、技嘉、和碩、鴻海、華邦、欣興、敬鵬與神達等;並攜手4大產業公協會,包括台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台灣顯示器暨應用產業協會、台灣電路板協會與台灣半導體協會,共同帶領我國供應鏈生態系上下游廠商響應政府減碳目標,建構淨零產業鏈,提高企業競爭韌性。經濟部長王美花致詞時表示,低碳轉型勢不可擋,經濟部參考國發會今年3月底公布之淨零排放目標,推出一系列政策協助產業提早布局,希望藉助佔有一定比重的護國神山群產業:半導體、面板、PCB、EMS等,一同攜手進行綠色轉型創造台灣在全球的競爭優勢,進而爭取更多訂單。加上政府一系列政策,期盼能加速進行低碳布局,把碳焦慮與減碳壓力成功轉化為推動企業轉型的助力,以符合全球市場減碳的要求。「臺灣是全球ICT產業最重要的供應鏈,我們的產業特性不像韓國一家獨大,臺廠綿密群聚供應鏈長又多,涉及千家廠商,如何齊步走向減碳成為重要課題。」王美花強調近年在國際會議上,大廠討論的重點已不只聚焦在技術革新,更關心減碳策略,減碳DNA無時無刻不被要求,值得欣慰的是,全球少有比台灣更認真減碳、願意與付諸實踐的減碳進程的國家。王美花部長(前排左五)代表經濟部攜手TSIA(前排左起)、TPCA、TPSA、TEEMA、產發署連署長、戴爾、思科、惠普、III、IPC(後排左起)、華邦、欣興、仁寶、和碩、鴻海與微軟共同見證供應鏈減碳成果。經濟部產發署推動淨零碳排有成,除了攜手電子資訊產業4大公協會完成各別的減碳白皮書,協助會員依據白皮書的減碳路徑持續推動減碳;還透過疫後「推動產業及中小企業升級轉型計畫」政策,截至目前為止,輔導超過2000家中小企業智慧化、低碳化的診斷服務;幫助中心廠以大帶小帶動超過750家供應鏈業者取得政府政策資源,加速老舊設備汰換成智慧化與低耗能產品,促成國產設備採購超過新台幣11億元,預計於明(113)年底可達成減碳34萬噸,相當於879座大安森林公園一年碳吸附量。此外,為建構企業種子減碳專業人才,亦開設升級轉型課程,成功培育逾1.4萬人次,加速我國產業低碳化、智慧化轉型。 本次論壇中,戴爾科技集團總經理廖仁祥於致詞時表示「台灣就像晶片,小巧而重要。」身為IPO Forum會長也將持續與國際大廠會員們攜手運用全球經驗,一起帶領台灣產業發展與轉型,並和經濟部在現有的基礎上發展更多合作機會,發揮國際廠商「以大帶小」的影響力,攜手國內業者一起推動減碳。電子資訊產業4大公協會,TEEMA台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副理事長許介立提到,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統計,國內EMS產業家數達1800家,原始碳排放量每年達2.3%年均複合成長率,短期將針對空調、空壓與製程設備三大碳排熱點進行改革,中長期則透過智慧化系統布局,加速啟動再生能源採購導入,並開發產業所需的創新減碳技術。面板產業TPSA理事長洪進揚也提到,去年整體面板產值達1.27兆元,約占我國GDP 5.6%,公協會今年攜手政府一同與會員大廠持續推廣升級減碳重要性,期望未來能持續從產品、生產製程與供應鏈管理三大面向,推動產業低碳轉型與永續韌性。TPCA理事長李長明則表示,協會已盤點出台灣PCB 溫室氣體排放現況、耗電熱點、減碳路徑與目標設定,期待凝聚力量,產官學研攜手合作實現永續願景,打造台灣產業的高值低碳新競爭力。 台灣半導體協會TSIA執行長吳志毅表示,臺灣是半導體製造大國,在淨零路徑上受到的壓力相對更大,產業雖是用電大戶,但不等於排碳與污染大戶,TSIA上個月推出負責任的淨零路徑規劃白皮書,考量國內半導體還在持續擴廠中,未來約有十幾座新廠,透過自主減碳、使用再生能源與負碳技術三大策略,目標於 2050年實現淨零碳排。 除了各大公協會組織的努力共勉外,論壇另有「低碳轉型」、「智慧升級」兩大主軸系列精采議程,聚焦於產業實作的經驗,資策會執行長暨AFACT中華民國代表卓政宏以第三方碳盤查數據信任主題,分享企業與第三方合作、強化低碳數據的可信賴的重要性,以協助我國業者加速與國際接軌;台灣微軟首席技術長花凱龍針對當前最夯的「生成式人工智慧的產業突破與挑戰」,帶領產業突破創新;NVIDIA與和碩聯合科技更首次於台灣發表Omniverse在智慧工廠的落地應用成果;欣興電子、華邦電子則分享大廠在永續經營及低碳轉型的經驗與成果;另外,現場還提供25家國內外大廠的解決方案攤位展示,場面十分熱鬧,透過不同的解決方案多元交流,成功擴大台灣供應鏈韌性轉型能量。由電子資訊產業及科技大廠聯手築起的護國神山群,此刻正面臨刻不容緩的永續供應鏈轉型壓力,為了讓更多電子資訊業者深入了解國家政策工具與資源,透過論壇整合國內外大廠能量經驗分享,帶動國內電子產業了解最新國際趨勢及智慧化、低碳轉型工具與技術。當減碳與淨零成為全球關注的重要議題,台灣必須跟世界站在同一陣線,共同解決氣候變遷的世紀難題,也期望藉由本次論壇,帶動更多的供應鏈生態系業者加入升級轉型的行列,邁向永續低碳的未來。
美擴大晶片管制 傳半導體巨頭AMD中國廠裁450名員工
美國上周擴大對中國晶片管制後,受此影響的美國晶片大廠超微(AMD),在中國上海的研發中心傳出將開始進行裁員。有中國網友爆料,人數達到450人、比例約10至15%,其中顯示卡技術部門(RTG)部門是重災區。此外,美國EDA巨頭新思科技(Synopsys)的中國公司也傳將宣布裁員。據科技媒體芯智訊上周五(20日)報導,有網友爆料稱,AMD將開始在中國裁員10至15%,即300到450名員工左右。這次裁員的重災區是AMD的Radeon系列顯示卡技術部門,而據AMD第二季財報,顯示出淨利低於去年整整94%,可能也是招致這次大裁員的成因。而員工賠償方案據說為N+4,或N+7(就是依年資再加發4個月或7個月薪水)。中國是AMD在海外最大市場,2022年AMD在中國的銷售額達到52.7億美元,占總收入22%。而AMD上海研發中心成立於2006年,是除美國本土以外最大的研發中心,員工總數約3000人。主要負責中央處理器(CPU)、繪圖處理器(GPU)和加速處理器(APU)等產品設計開發和測試,曾為AMD貢獻不少創新的技術和產品。據內部人士爆料,AMD上海研發中心內部的會議室25日都被人力資源部門預訂完,此舉被視為裁員前兆。報導稱,10月17日,美國再度升級限制,使更多的輝達和AMD的GPU產品被列入管制,直接影響到AMD在中國的相關研發工作。在此背景之下,傳出AMD將在中國進行裁員的消息並不意外。此外,作為全球電子設計自動化(EDA)巨頭,新思科技也傳出召開全員大會,預示可能會有裁員動作。新思科技自1995年在中國成立公司,目前已經在北京、上海、深圳、廈門、武漢、西安、南京、香港等城市設立機構,員工超過1500人,擁有完善的技術研發和人才培養體系。報導稱,美國的相關限制對於新思科技的影響主要在於,無法向已經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的中國晶片設計企業(例如華為海思等)供貨,這也確實對其業務造成不利影響。但是在越來越多中企開始加入自研晶片所帶來對於EDA的更多需求下,影響程度還是相對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