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促呼吸
」 流感 疾管署 新冠肺炎心理驚悚片《美味的舌頭》一探人類慾望與恐懼 鍾尚廷咒死他人最終自食惡果
新銳導演鄭憶臻融合網路時代人際情感與因果論,創作了風格強烈、心理驚悚的公視學生劇展《美味的舌頭》(簡稱《舌頭》),由鍾尚庭、鄭煒齡主演。鍾尚廷在片中有場一瓣瓣「吞食舌頭」的戲碼,模樣恐怖且駭人,相較之下鄭煒齡的動作就少了一些,她笑說:「看到尚庭又吃又吐的,真的覺得辛苦了!」但鍾尚廷不以為苦,認為自己僅需呈現歇斯底里樣態,反倒與鄭煒齡一來一回的進退、互動,加上自己要控制的急促呼吸節奏才是困難之處。鍾尚庭原本應徵「副導」,卻被導演相中,最後挑戰愛謾罵他人而遭報應的男主角阿哲;鄭煒齡則飾演充滿魅惑的Mia,似人又似魔,常用摺扇半遮臉,一手玩弄與掌控阿哲,讓對方一步一步走入陷阱。鍾尚廷本人時髦且熱愛古著裝扮,但卻在片中演出宅男「阿哲」,他笑說:「本人的確跟他差滿遠的,我不會這麼討厭別人。」他認為這個角色必須做到「讓人家想欺侮他」,他也在拍攝前刻意不節制飲食,增重六公斤以上。身為戲劇圈菜鳥,鍾尚廷也將過去工作經驗中「自己委屈的樣子放進來」,從身到心,卯足全力扮演心理扭曲的肥宅。鍾尚庭原本應徵「副導」,卻被導演相中,最後挑戰愛謾罵他人而遭報應的男主角阿哲。(圖/公視)鄭煒齡在片中有多套和服造型,以及把玩摺扇的演出,魅惑感十足。拍攝前鄭煒齡買了扇子練習,在一邊玩時感受到Mia的某種感覺好像就跑出來了,她認為自己在片中跟鍾尚廷的互動就像扇子一樣,「開與關都由我隨心情喜好決定。」而導演鄭憶臻認為一段阿哲被Mia逼到絕境,最後入魔的對手戲是拍攝的「魔王場」,因為鄭煒齡在這場戲戴了白色隱形眼鏡、臉化特效妝,看不清楚又沒法出太多力,困難度百分百,鍾尚廷則透過「注視對手眼窩裡一道很深的陰影」融入極度害怕的情緒。目前就讀北藝大電影研究所的導演鄭憶臻,過去作品曾入選東京台灣未來電影週、大阪國際學生創作節與新北市新星獎,她認為《舌頭》想闡述「對他人的惡意會回到自己身上」,更帶著濃厚的預言色彩,她透露最早是在焦雄屏教授課程上要寫出驚悚題材內容,而靈感來自於自己在燒肉餐廳裡看見一幅藝術創作,對其「出現異樣的怦然心動與害怕戰慄」,讓她產生想一探「人類的慾望與恐懼」的念頭,後來也與修過心理系的編劇林耿丞共同打磨,最後順利完成《舌頭》劇本。鄭煒齡飾演充滿魅惑、似人又似魔的Mia,常用摺扇半遮臉。(圖/公視)此外,鄭憶臻透過學校老師陳慧介紹,拍攝前向香港電影美術張世宏取經,也開啟《舌頭》美術新構思,除了片中美術指導段乃云、朱晏伶的手作燈籠,繪製帶有日本浮世繪風格的主角肖像畫,劇組也邀來專業食品美術尤意雅、馮玉琪等人製作道具舌頭,更請來盧玫璇等特效化妝師,以及兔將創意、謝政霖等視覺特效,徹底營造該片充滿詭譎與異想氛圍的美術與特效。劇情講述習慣損罵他人的阿哲被神秘美少女Mia慫恿,為了獲得更多美味的舌頭,阿哲失控咒死多人,最終陷入詛咒。《美味的舌頭》將於今(21日)晚上10點在公視首播。《美味的舌頭》將於今(21日)晚上10點在公視首播。(圖/公視)
只要停止吸菸5到15年,中風機率與非吸菸者相同! 聯手矯正機構總動員戒菸
】法務部、國民健康署及董氏基金會合作一起推動「2024戒菸就贏比賽」,並積極提供各項戒菸獎勵措施,只要符合比賽規則,戒菸成功者,就有機會抽30萬元獎金之外,法務部亦維持往年鼓勵「收容人」專屬的戒菸成功特別獎1組3萬元及6組6,000元,並於今年為鼓勵矯正機關同仁戒菸,首度特別增設1組6萬元的「矯正機關同仁成功戒菸特別獎」,同時鼓勵有吸菸的矯正機關人員與收容人,為保護自己及家人的健康,擺脫菸癮。鼓勵收容人戒菸 讓自己更自由法務部自2010年起舉辦收容人「戒菸就贏比賽」,提供各項獎勵措施,成功協助收容人吸菸率下降一成,法務部調查,收容人入監時,吸菸率由2011年94.3%降至2024年1月86.1%;在監時,吸菸率由2011年83.0%降至2024年1月73.5%,共協助7,696名收容人成功戒菸。為鼓勵收容人戒菸,同時保障拒絕二手菸的健康權,法務部自2010年持續舉辦「戒菸就贏比賽」,提供各項措施獎勵收容人參與戒菸比賽,例如:讓參賽的收容人集中於無菸工場、移聚禁菸房、增加參賽者的探監次數與記點獎勵等方法,透過各種有意義的方式,盼今年能鼓勵千人戒菸。戒菸好處多 這些狀況都會顯著改善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提出104個戒菸的理由,停止吸菸20分鐘,心跳就會下降復原;停止吸菸12小時,血液中一氧化碳濃度就會降至正常值;停止吸菸2到12週,增加血液循環與肺部功能;停止吸菸1到9個月,咳嗽與急促呼吸情形症狀會獲得顯著改善;停止吸菸5到15年,中風機率降低至與非吸菸者一樣。為自己與家人健康 向菸say goodbye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呼籲,為了自己與家人的健康,與親朋好友一同響應「2024戒菸就贏比賽」,同時善用專業戒菸資源,吸菸者透過不吸菸親友一起陪伴,不再孤軍奮戰,成功向菸say goodbye。
瓊瑤式求和靠演技求原諒 邱凱偉含住老婆嘴唇止戰火
「Darren 」邱凱偉日前上衛視中文台《一袋女王》分享曾用爛招和另一半討饒,化身瓊瑤劇裡的馬景濤風格,先是搞笑有如馬錦濤上身的自掐,還有用力踢牆壁在地上滾裝可憐,讓女友發笑買單。而女友升格成老婆後,有潔癖的邱凱偉回到家邊收拾邊碎唸,讓帶小孩頗累的老婆就快發火,兩人即將快吵起來著時候,邱凱偉瓊瑤式求和法再升級,一個轉身把老婆的嘴唇整個含住,邊含還邊說:「不許說!不許說!」當下讓老婆笑了出來,順利化解吵架危機。邱凱偉說與之前女友交往時,因為當時正在拍戲,女友就告誡他如果有吻戲一定要先報備。有一場戲邱凱偉想說只是跟李維維輕輕碰唇而已,沒有特別交代,沒想到劇播出後女友看到爆氣,兩人吵到不可開交,當下邱凱偉想說用戲劇裡的「自殘」求和效果不錯,於是就「馬景濤」上身,邊說著我死給你看,邊作勢用力雙手掐自己的脖子,結果女友看到後邱凱偉誇張又好笑的動作後,立馬就笑了出來順利過了這一關。邱凱偉說第二次更荒謬,有次陳志強約他去喝酒,他一杯接一杯喝個不停,醉到不省人事。隔天在陳志強家裡醒來後,發現手機裡有100多通女友打來的未接來電,女友氣到整整一個禮拜不理他。兩人後來見面又吵了起來,邱凱偉這時又想到上次那個「自掐」方式還不錯,就開始環顧四周看有沒有「道具」可以用,結果邱凱偉相中牆壁,馬上往牆壁衝過去用力踢了一下,因為力道太大害自己反彈到地上滾,滾完後還邊扶著膝蓋邊假裝哀號,想看女友會不會同情他一下,結果一轉頭女友早就不見蹤影,原來當下女友覺得邱凱偉莫名其妙加亂七八糟,不理他直接走人。之後邱凱偉不僅跟女友和好了,女友也升格成老婆,至於當時為何願意和好,邱凱偉說因為老婆覺得他演技還不錯,這下讓演出經驗豐富的曾國城不以為然吐槽說:「你演技還好耶,其實」,讓現場所有人笑到不行。雖然搞笑成分居多,邱凱偉表示自己的求和方式是負面教材,呼籲大家不要用這種招式。不過邱凱偉的瓊瑤式求和法也是有浪漫有用的,而且好用到讓他屢試不爽。邱凱偉說自己非常有潔癖,每次要離家出門工作前,一定會把家裡打掃的乾乾淨淨,確保自己回到家有如回到飯店一塵不染的感覺。但結婚生子後完全不一樣了,常常回家打開門就是一團亂,他也知道老婆帶孩子辛苦,就自己動手收拾。有次邱凱偉回到家後,一路從門口玄關收拾到客廳,邊收邊唸怎麼那麼亂,老婆聽到後生氣回說:「不然孩子你來帶」,邱凱偉不敢應聲,進到廚房看到一大堆碗在水槽,他邊洗邊煩躁唸說怎麼才一天碗又那麼多,此時他突然發現身後有股快要發怒的急促呼吸聲,老婆一句:「你不知道帶小孩很累嗎?」讓本來還接話說知道帶小孩很累的他,知道自己不能再講下去了,於是就搶先在老婆要再講下句話前,一個轉身張嘴把老婆快說出話的嘴整個含住,邊含著老婆嘴唇邊說:「不許說!不許說!」邱凱偉說帶著瓊瑤風格的誇張求和法,每次都能讓老婆笑出來,讓他相當自豪的說:「每次用屢試不爽」。
為戲斷髮1/林依晨短髮新造型曝光 超強童顏充滿少女感
這段戲拍攝了兩小時,林依晨臉上毫無不耐,空檔還認真地跟攝影師討論角度。(圖/本刊攝影組)林依晨產後回歸小螢幕,最近忙著拍攝新戲《不夠善良的我們》。劇情橫跨12年,從年輕的2011年的情節,跨到2023年,林依晨為了角色而剪掉了長髮,時報周刊CTWANT近日捕獲她頂著短髮新造型拍戲,拿起手機吐舌自拍,充滿少女般的清純朝氣,甜美童顏完全看不出實際年齡。聊到開心之處,林依晨露出少女般燦笑,實在青春感滿點。(圖/本刊攝影組)劇情雖短,但導演徐譽庭在現場忙進忙出,仍慎重地拍了兩個多小時(圖/本刊攝影組)3月9日下午2點半左右,林依晨在台北市的南港喜樂時代影城拍《不夠善良的我們》,相較先前官方曝光過長髮造型,林依晨剪了一頭及肩短髮,上了點捲度,配上一身套裝打扮,似乎是要詮釋熟齡的角色。而現場竟然還有個穿著跟她一模一樣的女子,劇情大概是,林依晨發現撞衫後,慌慌張張地不小心撞到兩個女生。現場出現一個跟林依晨穿得一模一樣的演員。(圖/本刊攝影組)劇情拍攝林依晨跟人撞衫後,慌張地撞上路人。(圖/本刊攝影組)這段短短的劇情,慎重地拍了兩個多小時,導演徐譽庭在現場忙進忙出,而林依晨也認真地跟攝影師討論拍攝的角度。林依晨為了維持情緒,臉上總是處於慌張失神的狀態,空檔時仍在原地練習急促呼吸,偶爾可愛地笑場NG,一路拍到四點半左右,才完成拍攝準備收工。換場過程中工作人員幫林依晨補妝整理衣服。(圖/本刊攝影組)拍攝前林依晨似乎在調整呼吸培養情緒。(圖/本刊攝影組)收工後的林依晨沒什麼大明星架子,她與稍早撞在一起的對手戲演員似乎是舊識,兩人一起聊了一會兒,聊到開心之處,林依晨露出甜美燦笑,還拿起手機跟對方一起吐舌搞怪自拍,絲毫沒有半點形象包袱,隨後到休息室換裝後,才搭乘劇組的交通車離開。林依晨收工後,拿起手機跟對手演員自拍,搞怪擺出吐舌表情。(圖/本刊攝影組)林依晨拍完戲後搭交通車離開。(圖/本刊攝影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