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肺栓塞
」疫情遺毒3/婦人確診後突發心肌梗塞! 醫:肺栓塞更需注意「死亡率逾5成」
54歲江小姐因長期胸悶不適就醫,接受心導管檢查顯示右冠狀動脈完全阻塞,於是動手術打通並置放冠狀動脈支架,出院後江小姐出現發燒及上呼吸道感染症狀,在家自行快篩後確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開始服用抗病毒藥物。江小姐原先不以為意,然而卻在數日後出現胸悶、胸痛、冒冷汗等症狀,至急診就醫後,心電圖顯示急性心肌梗塞,於是由心臟內科團隊緊急安排介入性心導管治療,最後撿回一命。北市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心臟內科醫師吳靜如表示,新冠病毒除了影響呼吸道之外,心臟及血管也是病毒的攻擊目標之一,因此感染新冠肺炎可能造成心肌炎、血栓導致心肌梗塞、肺栓塞、腦中風等。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心臟血管系周邊血管科主任徐中和表示,不論是施打新冠疫苗或罹患新冠肺炎的患者,肺栓塞的風險比腦中風與心肌梗塞都高出許多,根據國內外發表數據,新冠疫情3年來,肺栓塞患者比之前增加3成以上。徐中和表示,肺栓塞是繼心肌梗塞、腦中風之後,排名第三高的心血管疾病死因。「急性肺栓塞是指血塊將輸血血液到肺部的血管塞住,肺動脈遭到血塊堵塞後,血液很難從心臟順利的打入肺臟,會造成全身血壓下降、缺氧的現象,死亡率超過50%,甚至高於心肌梗塞。」「根據美國醫界研究報告顯示,約3成肺栓塞病人因為沒有被正確診斷或未經治療而死亡,其中高齡長者、長期臥床、長期使用女性荷爾蒙、肥胖、抽煙、罹癌、心肺或是腎臟疾病等人,都屬於肺栓塞的高風險族群。」中研院發現新冠病毒會活化血小板,因而引發過多的嗜中性胞外網狀結構,進而造成嚴重血栓。(圖/報系資料照)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謝世良研究團隊發表研究報告,發現受體CLEC5A和TLR2是新冠病毒引發肺栓塞的關鍵,這項研究成果也已經發表於生醫科學雜誌(Journal of Biomedical Science)期刊。謝世良發現新冠病毒會活化血小板以放大發炎反應,進而產生血栓,此研究的第一作者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學者宋佩珊指出,收集新冠急性期患者的血液檢體時發現,血小板被活化後會產生大量的嗜中性白血球胞外捕捉(NETs)及自殺式的細胞死亡(NETosis)。宋佩珊說,近期許多研究顯示,病人體內過多的嗜中性胞外網狀結構會引起免疫血栓,甚至是嚴重的血管內栓塞,這些肺部微血管阻塞導致肺部及其他器官缺氧,進而造成全身性損害。吳靜如則提醒,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患者,應多加注意身體警訊,若感到胸悶胸痛、冒冷汗、呼吸困難等不適,應盡早至心臟內科門診或急診就醫,評估是否進一步進行心導管檢查或治療,以避免後續併發症發生。
張柏謙成台灣第一位「進央視棚內錄製」選手 曝報名動機竟因一場疾病
TVBS《頂尖事務所》的簽約主持人張柏謙,日前挾帶2022年廣播金鐘獎少年節目主持人得獎人的光環,報名參加由中國央視主辦的電視大賽節目「2023主持人大賽」。該項比賽自1988年起,每四年舉辦一次,2019年選拔出眾多優秀的主持人成功入職央視,包括李莎旻子、齊思鈞等人,部分選手更有機會出現在央視春晚的主持陣容中。張柏謙從上萬人的海選中脫穎而出,成為史上第一次晉級棚內錄製的台灣選手,他也透露參加這次的「主持人大賽」動機,竟是來自一場疾病。 在2021年時,張柏謙在一場急性肺栓塞中被診斷患有罕見疾病,經過每天注射高濃度的抗凝血劑治療後,幸運從鬼門關撿回一條命。因為這件事,讓張柏謙更加明白生命的意義,更鼓起勇氣報名參賽,同時也想給自己主持生涯中的第十週年一個全新里程碑。張柏謙透露報名參賽的動機來自一場疾病。(圖/張柏謙 )擁有高學歷的張柏謙畢業於政治大學,雙主修教育系與法律系、輔修英文系,在2014年時,他曾參加「第六屆海峽電視主持新人大賽」,過關斬將從上萬人中奪得總冠軍,也因此曾受央視邀請主持《奔跑的課堂》,在中國打開知名度。此外,張柏謙還在「2023主持人大賽」受到「央視台柱」撒貝寧的高度讚賞:「主持人在台上,很重要的一個能力,就是隨時根據周邊的反饋來調整策略,你在現場能捕捉到反饋,證明你不緊張,這一點非常棒!」張柏謙表示能在央視黃金時段擁有10分鐘的個人展示,是夢寐以求的主持能量,「但在參賽時,需要單打獨鬥克服許多困難,包括如何成功引起觀眾共鳴等,過程的確備感壓力、自我懷疑和自卑,甚至在飯店崩潰大哭,只能靠著意志力與堅持的力量告訴自己:『張柏謙加油,你可以撐下去的!』這一句話也成為我堅持的動力。」雖然張柏謙在30強前止步,但其主持功力已在中國引起熱烈討論,更有大量的網友為他打抱不平。對此,張柏謙虛且欣慰的說:「謝謝大家的支持,儲備了十年的主持能量,我不再是當年主持新人總冠軍,我會持續挑戰更大的世界級舞台,重新感受登場前的熱血沸騰。」
50歲男吃「一物」慢跑1公里喘爆 醫搖頭:塞住了快急診
許多人為了顧健康,會吃補充營養品。北市聯醫陽明院區胸腔科主治醫師蘇一峰說,一名50歲男子原本慢跑可以跑6公里,但吃了睪固酮,跑1公里就喘,他發現患者有急性肺栓塞。蘇一峰在臉書發文,一名50歲男性來找他,「就醫問題是:平常天天跑6公里,最近開始跑1公里就喘!」蘇一峰問病史,男子表示,「最近補充睪固酮健身強壯。」蘇一峰看X光說,「馬上幫你轉急診安排緊急處理!塞住了」要網友猜看看問題在哪,「沒有病史真的很難猜。」此文一出,網友紛紛留言「看不出來」、「是因為平時吸菸?空污天跑步?還是服用睪固酮造成?」、「三生有幸,遇到好醫生撿回一命」、「血栓啊醫生大人」。蘇一峰在留言區解答,「急性肺栓塞、肺部一大堆血管分支都塞住了!5個肺葉中居然有4個肺葉血管塞住,左上葉、左下葉、右中葉、右下葉!幸好沒中風!」蘇一峰說,「補充額外的睪固酮,其實會增加血栓風險。」據亞東醫院心臟血管科衛教資料,急性肺栓塞是致命性疾病,75%死亡病例有都發生在首次住院,約10%很快致命,另外5%在數天內死亡,半數患者會有右側心臟功能受損,住院死亡率比一般人高5倍。平常要避免下肢出現深部靜脈血栓症,如果是高危險群,要避免久坐,穿彈性襪預防肺栓塞。
連走路都會喘!就醫竟發現是肺高壓作祟 接受「1治療」連爬山也OK
熱愛戶外活動的60歲蕭先生,兩年前某天突然變得很容易喘,連走路、爬樓梯都會喘,更無法從事最愛的戶外運動,在外院診斷為慢性肺栓塞造成肺高壓,但治療幾個月未好轉,輾轉到大林慈濟醫院心臟內科就醫,進行三次肺動脈氣球成型術及使用肺高壓藥物治療,心衰竭指數恢復正常,第二次手術後就能爬獨立山。肺高壓這樣定義 臨床分5大類大林慈濟醫院心臟內科醫師簡振宇表示,肺高壓定義為若休息時平均肺動脈壓大於20毫米汞柱,根據肺高壓的臨床分類總共分五大類︰一、因肺動脈異常而造成的肺高壓;二、因左心疾病引起的肺高壓;三、因肺臟疾病引起的肺高壓;四、因慢性血栓栓塞引起的肺高壓;五、其他或不明原因引起的肺高壓。世界衛生組織肺高壓功能性評估分級︰第一級日常活動不受限,無論休息或運動狀態皆無症狀。第二級休息狀態無症狀,活動時會受到輕微限制,一般活動會引發氣喘、疲倦、胸痛、早期暈厥第三級休息狀態可能無症狀,但活動時會受到顯著限制,輕微活動會引發氣喘、疲倦、胸痛、早期暈厥第四級休息狀態即有症狀。可能已合併右心衰竭症狀 第四類肺高壓屬罕見 5年內死亡率高達36%簡振宇醫師指出,蕭先生之前有急性肺栓塞病史,因為活動會喘,在外院診斷慢性肺動脈栓塞造成的肺高壓,在進一步的診療發現,主要問題是肺高壓造成右心衰竭。慢性肺栓塞造成的肺高壓,是第四類的肺高壓,屬於罕見疾病,每百萬人只有二至六個病例,主要是因為慢性的血栓,造成血管阻塞、血管重塑、內皮增生,導致血管收縮而引發肺高壓。常見症狀包括活動會喘、咳嗽、咳血或者下肢水腫,或是活動時暈厥等,嚴重時可能致死,5年內的死亡率高達36%。治療慢性肺栓塞肺高壓 3種方式一次看慢性肺栓塞肺高壓治療有三種選擇,其中實施肺動脈內膜剝除手術,可以治癒疾病,但因是開胸手術,風險較高;簡振宇醫師積極發展肺動脈氣球成型術,以心導管打通血管,病人術後隔天可出院,風險較低,也不必承受開刀之苦;此外還可以使用藥物,協助放鬆血管。不過,因蕭先生不願意開刀,因此陸續為他施行三次肺動脈氣球成型術,並協助申請肺高壓藥物治療,讓蕭先生心衰竭指數恢復正常,活動喘的狀況改善許多,整體恢復非常好。曾發生急性肺栓塞要留意 牢記這些守則簡振宇醫師提醒,曾發生過急性肺栓塞的病人,有一小部份會因為內皮異常或凝血功能異常,轉變為慢性肺栓塞,並影響血管結構,慢慢演變成肺高壓,這類病人需要終身使用抗凝血劑。病人平時需注意飲食清淡、按時服藥,並按時回診追蹤,由醫師評估是否需要進一步手術或調整藥物。
心血管沉默殺手!56歲男罹急性肺栓塞 「超微創導管抽吸血栓」救回一命
56歲的曾先生是肺癌病人,外出購物時突然感覺胸悶,接著漸漸感覺呼吸不到空氣與嘔吐,緊急由家人轉來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急診,經電腦斷層發現曾先生有雙側肺動脈都有血栓,也就是「急性肺動脈栓塞」,心臟血管系周邊血管科徐中和主任評估,曾先生的肺癌病情已有腦轉移,若採傳統靜脈注射溶栓藥,或是強效溶栓藥輔以超音波震碎血栓的治療方式,對腦部將造成大量出血風險,與家屬討論後,改採以「超微創導管抽吸血栓」,以針孔大小的導管順利清除血栓,成功救回一命,術後第8天曾先生順利出院,門診固定追蹤,曾先生病情也控制良好。另一個案為50歲的吳女士,無三高病史,平日保持運動跑步健身,作息正常,3年前爬樓梯忽然呼吸嚴重轉為短促,進行胸部電腦斷層,竟發現吳女士雙側的肺動脈栓塞,轉介到徐中和主任緊急進行手術取栓;徐中和主任分析,吳女士有大片肺栓塞需打通,如果採傳統的靜脈注射溶栓藥,可能有高出血風險,因此改採新一代治療:以超音波震碎血栓導管治療,也就是局部麻醉靜脈的方式,將導管直接置放在肺動脈,以超音波的能量配合溶栓藥物來震碎血栓,吳女士血栓清除率達9成以上,輔予血栓溶解劑治療,不僅減少出血風險,施打的溶栓藥物劑量約傳統治療的5分之1,腦出血的風險極低,相對安全的治療。美國醫界研究報告顯示,約3成肺栓塞病人因為沒有被正確診斷或未經治療而死亡,為心肌梗塞、腦中風之後,排名第三高的心血管疾病死因,而高齡長者、長期臥床、長期使用女性荷爾蒙、肥胖、抽煙、罹癌、心肺或是腎臟疾病等人,都屬於肺栓篩的高風險族群。徐中和主任指出,急性肺動脈栓塞是指血塊將輸血血液到肺部的血管塞住的情況,常見的情形是腿部發生靜脈栓塞之後,漂移進入心臟和肺臟之後發生的。由於肺動脈遭到血塊堵塞後,血液很難從心臟順利的打入肺臟,會造成全身血壓下降,缺氧的現象。徐中和強調,急性肺栓塞並不容易在第一時間診斷就能找出問題,然而,嚴重急性肺栓塞若併發循環系統休克,死亡率超過 50%,因此需快速投入精準診斷和正確治療,治療的方法包括抗凝血治療、血栓溶解治療、心導管介入治療之血栓抽吸手術、導管置入之局部血栓溶解術及外科手術等。徐中和主任進一步說明,治療肺栓塞的方式,傳統是藥物治療與傳統開刀手術,新一代的治療,是以微創導管進行抽吸血栓,病人只有進行局部麻醉,依靠醫療科技透過導管吸出體積較大的血塊,血栓清除率都在8到9成以上,施打的溶栓藥物劑量約傳統治療的5分之1,手術的傷口也非常小僅0.2-0.3 cm,有助於大幅改善病人預後、降低併發症的發生率,同時也縮短了病人住院天數。
4成確診者有「新冠長期後遺症」 美CDC研究:出現這2疾病恐致命
新冠病毒的威力可能超乎大眾想像!美國CDC昨(24日)公布的最新研究指出,有高達45.4%的65歲以上老年人和38.2%的18至64歲成年人,出現新冠長期後遺症,最廣泛症狀為呼吸系統問題和肌肉骨骼疼痛,且有許多出現長達1年腦霧、麻木等症狀的患者,以及一旦出現就可能致死的血栓。這份由美國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透過電子健康紀錄(EHR)進行時間長達1年多、調查全美2020年3月至隔年11月期間,感染新冠肺炎的35萬名患者的研究報告發現,在團隊就26種可能與新冠肺炎相關的健康問題調查中,發現有高達38.2%成年確診者在染疫數月後出現至少1種症狀。研究團隊指出,病毒不只影響包含心臟、肺臟、腎臟、腸胃等重要器官,對痛覺、味覺、嗅覺也會造成影響,甚至神經系統與精神健康也難逃新冠的魔爪,相對的,團隊安排的對照組中僅有16%出現前述症狀,比例高出2倍。值得注意的是,65歲以上老年人出現症狀的比例多達45.4%,且不分成年或老年,都容易出現呼吸系統和肌肉骨骼疼痛方面的問題。報告特別強調呼吸系統的傷害,確診者、尤其老年人更要注意可致命的急性肺栓塞和肺動脈血栓,除此之外,罹患腎功能衰竭、血栓栓塞、腦血管疾病、心律不整、第2型糖尿病、神經疾病和精神疾病的比例,都較對照組來得高,且老年人更易出現焦慮、情緒障礙等精神問題,並引發藥物濫用情形;而成年確診者也被觀察到,染疫會影響到他們的工作能力。不過,由於該報告是「在Omicron大規模傳染之前」進行,且未就醫或未進行後續就診的「黑數」也可能無法呈現美國真實的疫情,加上研究並未對接種/未接種疫苗、性別、種族、醫療條件等族群作出劃分,都讓該報告有進行更進一步後續研究的必要。
才剛辦完婚禮!新郎洞房到一半「痛苦癱倒」 幾小時後換舉行葬禮
結婚是人生樂事之一,但烏干達這位新人絕對沒料到,才剛舉行完歡樂又盛大的婚禮後,新郎突然因為身體不舒服倒地送醫,最後因為急性肺栓塞猝死,婚禮才結束後沒幾個小時,換舉行葬禮,令人不勝唏噓。羅伊與艾妮塔相當恩愛,但夫妻的緣份卻短短不到一天就告終。(圖/翻攝Roy Jarius Watuulo臉書)據烏干達當地媒體《Daily Monitor》報導,首都坎帕拉於5日上午,有一對年輕的新人正舉行婚禮,當時20歲新郎羅伊(Roy Jarius Watuulo)與新娘艾妮塔(AnitahNabuduwa ),在親友的見證下開心完婚。沒想到就在婚禮結束後的洞房花燭夜,新郎突然一臉痛苦地說「我有點不太舒服」,接著就倒地被送醫,沒想到才過了幾個小時,就在隔天凌晨宣告不治。後來親友明明才剛參加完羅伊的婚禮,幾小時後又出席了他的葬禮,而在儀式結束後,羅伊就被迅速埋葬在一處公路旁長眠。而事後他的母親出面表示,羅伊是死於急性肺栓塞,因為左肺出現血塊,導致他吸不到空氣,最後因此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