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腦炎
」 謝宗學 流感 急性腦炎7歲女童流感爆急性腦炎 雙親忍痛器捐遺愛人間
7歲的露露(化名)因被傳染流感,今年4月因連續二天發燒且咳嗽流鼻水,第三天早上意識不清,緊急轉送到馬偕兒童醫院,到院時腦幹反射已有一半消失,血壓下降,心電圖產生變化,有明顯心肌炎現象,經團隊搶救後血壓暫時平穩,但已出現不可逆的腦幹損傷,在住院68天後,完成心、肝、腎器官捐贈,讓露露遺愛人間。露露從家長發現意識改變到緊急送醫,時間非常緊湊,不過已因為病毒攻擊而出現不可逆的腦幹損傷導致腫脹發炎,進入加護病房後當晚即進行急救,所幸急救後血壓轉趨穩定,之後經腦部MRI等相關檢查發現,腦部受損嚴重且持續意識昏迷,與家屬說明及召集包括神經科、麻醉科、護理師、協調師、社工師及牧師、關懷師等跨團隊進行器官捐贈討論會議下,雙親決定簽下器官捐贈同意書。馬偕兒童醫院心臟科主治醫師田智瑋表示,露露過往沒有其他病史,如同一般正常小學1年級的學生活蹦亂跳,此次受到來勢洶洶的流感病毒併發猛爆性心肌炎與急性壞死性腦炎,屬於流感併發重症個案,到院時情況已非常危急,團隊為把握黃金搶救期一直採取積極治療方式。無奈露露受到病毒侵犯腦幹已造成永久性損傷且一直未清醒,完全仰賴呼吸器,在多次向家長解釋病情時,家長均非常理性瞭解病毒威脅的可怕,由於與主治醫師有同為基督信仰的支持,露露的雙親在過程中表現的令團隊疼惜不捨,更不時關心問候照顧露露的兒童加護病房團隊成員。露露雙親在明白心愛的孩子已無法救回的情況下,依靠信仰的力量給了內心充分的支持,願以聖經一粒麥子落在地裡的教導,來祝福需要等候器官捐贈的孩子,使生命得以延續。馬偕醫院器官捐贈協調師郭惠娟表示,依器官捐贈條例規定,需於腦死判定後才能完成器官捐贈,得知家屬器捐意願後,緊鑼密鼓進行器捐登錄,與各相關醫院協調師連繫,由於兒童器官捐贈屬實少見,依法為優先與兒童等待者進行配對,若無法完成配對,才會找尋第二順位的成人等待者。郭惠娟表示,依器官捐贈登錄中心資料顯示,截至目前為止,113年等候器官移植病人多達1萬1300人,已完成受贈者不到600人,顯示只有約5%的等待者可以有獲得移植機會。國內器官捐贈個案不多,兒童個案更是少之又少,露露則是馬偕兒童醫院成立10年來首次的腦死後判定器捐個案,且心肌炎在治療後可達到捐贈條件,原本雙親同意捐贈更多器官遺愛人間,在完整評估與進行配對後,僅有心、肝、腎找到合適受贈者,並已完成移植手術。田智瑋表示,臨床上,病人一旦進入疾病末期或為安寧照護個案,均會由醫療人員在合適的情況下說明器官捐贈事宜,露露的雙親在孩子驟然離世的悲痛下,願意捐贈可用器官,屬實難得,過程中團隊給予家人完整的支持與陪伴,更在獲得器捐同意與完成評估的情況下,與受贈醫院相關團隊全體總動員。田智瑋表示,病毒感染重症的前驅症狀常見有高燒、嘔吐、嗜睡、抽筋、手腳無力與意識不清,露露在連續高燒二天後,第三天凌晨嘔吐後再入睡,之後失去意識,怎麼叫都叫不醒,便是很明顯的病毒感染現象,家人發現後緊急送醫,即使經過積極救治,還是挽救不了已被病毒侵犯的腦部。田智瑋提醒,疫情解封後,新的一波免疫負債開始報復性回溫,臨床觀察,此次伴隨流感與COVID-19感染人數呈現另一個高峰,為減少病毒威脅的機會,仍要勤洗手、戴口罩,避免涉足人潮過多的地方,有免疫疾病與老人、小孩,更要格外留意。
女高中生染流感重症「留恐怖後遺症」 連翻書都沒力氣…由媽推輪椅陪上課
流感疫情升溫,嚴重甚至可能死亡,不容小看。過去就有一名女高中生,因為咳嗽、流鼻水和微燒就診,沒想到病情急速惡化,出現意識混亂的情況,發現是流感重症併發急性腦炎,在加護病房好長一段時間。雖然戰勝了死神,但也留下後遺症,連翻書的力氣都沒有,行動需要依靠媽媽幫忙推輪椅,才勉強完成學業。小兒科醫師柳雱邁在臉書專頁《柳雱邁小兒科》提到,在他開業前幾年,曾遇過一名女高中生來看診,症狀輕微僅有咳嗽、流鼻水帶著一點微燒,期間還和同學聊天嬉鬧,怎料沒幾天,學校緊急來電,告知女學生已住進加護病房,情況十分嚴重。女學生住院好長一段時間才康復。(示意圖/翻攝自pexels)原來,女學生回家當晚,就出現意識混亂的狀況,送急診後又立刻被轉診到醫學中心,流感快篩陽性,電腦斷層掃描研判是流感重症併發急性腦炎,住院好長一段時間與死神拔河,雖然成功活了下來,卻留下非常嚴重的神經學後遺症。女學生出院後,在家休養了數個月,終於回到學校上課,但因為腦炎的後遺症,連翻書的力氣都沒有,更不用說走路都有困難,只能仰賴媽媽推輪椅,並且從旁陪著上課,艱辛地才完成學業。柳雱邁指出,這是他從醫生涯中很慘痛的一個經驗,因此提醒民眾,若有呼吸道相關症狀合併高燒、酸痛、倦怠等類流感症狀,請儘速就醫,也強調注射流感疫苗絕對是預防流感重症最好的方法。
5歲童染流感3天亡 醫警告:強烈建議兒童打疫苗
疾管署16日表示,上周新增14例流感重症、2例死亡個案,其中一名5歲男童沒有接種流感疫苗,從發病到死亡僅隔3天。對此,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呼籲,兒童強烈建議接種疫苗。謝宗學在臉書粉專「Dr. E 小兒急診室日誌」發文說,回顧10幾年的兒童急診經驗,只要兒童得流感併發急性腦炎,都沒辦法存活,「因此流感併發急性腦炎是我認為流感眾多併發症當中,最具致命威脅的併發症。」謝宗學表示,新冠疫情的威脅逐漸淡化,但流感卻在升溫,「強烈建議兒童接種流感疫苗,流感病毒造成的急性腦炎只能預防,目前沒有十分有效的治療方式。」謝宗學指出,上一次流感奪兒童性命是2020年,「今年(2023)是解封後償還免疫負債的第1年,開始出現第1例因為流感重症過世的孩子,若流感疫情持續升溫,流感併發症也會隨之增加,兒童的健康將面臨很大的挑戰,不可不慎。」此文曝光後,網友紛紛留言「跟Covid-19疫苗一樣,一堆人抱著僥倖心態,不打疫苗,重症的時候才哭爹喊娘」、「不過去年進的流感疫苗好像都打完了」、「如果打疫苗是去年10月,效果差不多也沒有了,早期診斷出流感,投予抗病毒藥物,也很重要」、「過往工作中遇到不少家長還是不願意讓孩子施打」。
Omicron兒童腦炎案例激增!三總找到關鍵病因 揪出全新變異株BA.2.3.7
Omicron在5月侵襲本土之後,國內的兒童腦炎重症病例快速攀升,讓不少家長相當恐慌,如今關鍵原因終於被三軍總醫院團隊找到了!原來是一種帶有全新突變位點(K97E)的病毒突變分支族群惹的禍。這波本土疫情自5月以來持續延燒,嬰幼兒及兒童重症案例也快速增加,其中又經常併發急性腦炎後出現意識不佳、抽搐等症狀,嚇壞不少家長。對此,三軍總醫院為了找出潛在的致病原因,匯集小兒科部、臨床病理科與基因體中心等專家,從醫院收治的確診孩童檢體中釐清致病病毒的特徵。三總醫院小兒科部主任、小兒神經學科專家陳錫洲表示,研究團隊針對院內收治的6名4至17歲兒童腦炎患者進行分析比對,最終發現了一株帶有全新突變位點K97E的病毒突變分支族群,其後也確認該突變分支即為被命名為BA.2.3.7的病毒株,意味著該變異株可能是兒童併發腦炎的關鍵成因。陳錫洲指出,BA.2.3.7病毒變異株在棘蛋白上的全新突變位點K97E,可能讓病毒更容易干擾免疫系統,進而誘發免疫風暴並演變成急性腦炎或全身系統性的發炎疾病。陳錫洲還補充,此次三總收療的重症病童中可見到多樣發炎指數的異常升高,這些異常指數代表病童全身性的免疫系統正被高度地激發與活化,雖然這類腦症或猛爆型腦炎的病童中樞神經系統中暫時無法找到病毒感染的證據,但此次發現病毒突變位點以及其對被感染者免疫系統影響的推論,均與目前臨床上的觀察情況相吻合。三總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為國際上第一次為兒童新冠染疫併發急性腦炎找到致病的變種病毒株,該報告近日已被刊登在國際傳染病領域中著名的醫學月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未來三總研究團隊也擬與國衛院及國防醫學院預醫所合作,針對突變位點進行更多試驗分析,期望找出更好預防及治療兒童腦炎重症的醫療方式。
第四劑疫苗打這個 醫曝感受差別很大:手臂紅腫痛的感覺都沒有
指揮中心日前宣布,醫護人員可評估自身風險及意願後接種第2次追加劑(第四劑)。中山醫大附設醫院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透露,第四劑疫苗選擇高端,目前接種超過48小時,手臂紅腫痛的感覺都沒有,若可以選擇,以後會優先選擇傳統蛋白質疫苗。謝宗學25日在粉專《Dr. E 小兒急診室日誌》表示,忍不住抱怨一下,這次台中市65歲以上長者第四劑疫苗的安排真的不好,前三劑疫苗帶媽媽到接種站時,人潮稀疏、等待時間只需10-20分鐘,這次一進到接種站看到如貪吃蛇般的人龍,彷彿到了前陣子台北市的疫苗接種站,判斷可能要在室內不通風的環境中等待2小時以上,立馬帶媽媽離開,不想增加群聚感染的風險。他透露,自己本來不太想接種第四劑疫苗,但看到身旁同事一個接一個染疫,擔心萬一自己確診兒童急診的班表將崩盤無人可上班,又擔心接種第2次莫德納追加劑不舒服症狀導致無法上班,所以第四劑疫苗選擇高端,隔天繼續正常上班。謝宗學說,「到現在接種超過48小時了,連手臂紅腫痛的感覺都沒有,若可以選擇,我以後會優先選擇傳統蛋白質疫苗,感受真的差別很大。」至於很多人詢問,有無讓孩子接種疫苗,謝宗學認為,要不要接種疫苗是自己的決定,跟旁人一點關係都沒有,目前科學證據是接種疫苗利大於弊,再加上台灣人容易急性腦炎的「特殊體質」,目前想不到不讓孩子接種疫苗的理由。他指出,世上沒有無風險的選擇,疫苗副作用和染疫後重症、腦炎的風險,自己比較在意後者,所以選擇接種疫苗,在台灣,不會有人強迫孩子接種疫苗,家長只要想清楚風險和利弊,做出選擇就好了,未知的風險無人可以預期,真的只能接受。
幼童染疫竟有「狗吠聲」 恐罹哮吼症!嚴重需插管救命
臺北榮總兒童重症團隊4月起進駐兒童專責病房,由兒童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負責重症醫療,總醫師與資深住院醫師24小時輪值,具兒科加護病房資歷的護理師專責照護重症孩童;並優化從急診到加護病房及轉診流程,期望掌握黃金救援期,挽救每一個寶貴生命。新生兒醫療中心鄭玫枝主任指出,今年4月中新冠肺炎疫情再度攀升,國內確診案例至今已超過300萬人,未成年患者約占1/5,雖大多數為輕症,但少數兒童會發展成重症,甚至有致命的風險,特別是抵抗力不足又尚未符合注射疫苗的5歲以下幼兒,需更小心因應。鄭玫枝表示,新冠肺炎病毒感染後,重症患者會因為身體的發炎反應與免疫風暴引起多重器官程度不一的發炎。近日國內發現多起孩童因新冠肺炎病毒導致急性腦炎的案例,有些病童病情惡化進展非常快速造成多重器官衰竭。侯明志副院長(左二)至專責病房贈送童書,讓家長跟染疫的孩子可以一起共讀舒緩心情。(圖/臺北榮總提供)另針對幼兒呼吸道常見的中重症哮吼症(Croup),會因為氣管內腫脹,導致無法順暢呼吸,咳嗽時會出現類似狗吠聲,嚴重時會有呼吸窘迫甚至需要插管的可能。從兒科急診的早期診斷、用藥,至住院後的抗病毒與抗發炎藥物治療,以及必要時的高流量氧氣鼻導管(HFNC)的呼吸道支持,盡快減緩症狀,讓病童呼吸順暢、家長安心。臺北榮總侯明志副院長日前則至兒童專責病房贈送童書,慰勉陪病家長的辛勞,並對於醫護同仁每天在厚重的防護裝備下,排除萬難執行各種治療表達感謝。侯副院長表示,兒童染疫住院初期,家長無法陪伴,心中焦慮可想而知,在臨床症狀改善後,醫師會評估讓家長進入陪病,親子共讀童書可疏緩心情,增加親子關係,父母關懷陪伴,更有助於病童早日康復。
新增3兒童重症!MIS-C累計12例 8歲男童併發腦炎
今天新增63,221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63,170例本土個案及51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168例死亡。本土確診個案分布前三高縣市分別為臺中市9,523例、高雄市9,316例、新北市7,440例。另外,今天新增中重症373例,包含中症245起、重症128起,重症個案中有3起兒童病例,包含2起孩童系統炎症徵候群(MIS-C)、1例腦炎。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2例MIS-C個案,包括一名2歲男童,5/23確診,5/29症狀緩解後腹瀉,隔日發燒且全身紅腫,醫師懷疑是MIS-C,住院後使用免疫球蛋白,症狀改善,6/6出院,隔天再度發燒腹瀉、又回急診,確診為MIS-C,目前住一般病房,治療後症狀再改善,持續觀察中。另一位11歲男童,本身沒有慢性病史,5/9快篩陽,發燒2天,6/8又發燒、喉嚨痛,且頸部局部腫痛,隔日到急診,診斷為急性淋巴線炎住院,6/12出現嗜睡、頭痛、血壓降低狀況,醫師診斷為MIS-C,轉住加謢病房,一度合併休克,經使用免疫球蛋白與類固醇,已轉出加護病房。新增的兒童腦炎重症案例,為一位8歲男童,沒有慢性病史,6/14活力下降,有肌躍型抽搐,眼球震顫,意識改變,雖頭部電腦斷層正常,但醫師仍診斷為急性腦炎,住病房使用降腦壓藥、類固醇、瑞德西韋等,目前仍在加護病房,但不需要呼吸器及氧氣,症狀穩定。羅一鈞說,目前12歲以下兒童重症累計57人,其中17人死亡、腦炎20例、肺炎(含細支氣管炎)10例、敗血症3例、哮吼5例、家中死亡5例、MIS-C個案12例、共病2例。
發燒當天猛爆性腦炎…急診醫曝48小時是關鍵 家長「這樣做」可降低發生率
本土疫情來勢洶洶,尤其兒童和老人最讓人擔心,目前國內已經通報多起兒童重症,當中有數例腦炎,且陸續有人死亡,病程相當快速。對此,中山醫大附設醫院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表示,「猛爆急性腦炎幾乎出現在發燒的當天或隔天」,若有接種疫苗,「可能降低病毒血症的程度,進而降低急性腦炎發生的機率。」謝宗學日前在臉書粉專「Dr. E 小兒急診室日誌」發文,「目前雖然尚未在小兒急診室遇到新冠肺炎併發猛爆急性腦炎的病人,但上週聽了研討會的病例分享,加上這幾週診治幾百位確診的輕中症兒童,有一些個人觀察心得和推論,非嚴謹研究證據,分享內容僅供參考」。醫師提到,「反覆高燒(大於39度)通常發生在未滿12 歲尚未接種疫苗的族群,特別是5歲以下的幼童;12歲以上的青少年,大部分接種過疫苗,主要症狀是喉嚨痛,不見得會發燒,即使有發燒症狀,較不會出現反覆大於39度的高燒。」謝宗學指出,「幼童高燒的時間約48-72 小時,48小時後發燒症狀逐漸緩解,大部分在72小時內完全退燒;若高燒超過72小時且沒有改善的跡象,意即在三天後仍然持續體溫超過39度以上的反覆高燒,要懷疑出現併發症的可能,如肺炎或敗血症等。」醫師進一步說明,「高燒兒童前48小時是最不舒服的時期,即使服用退燒藥物,退燒的效果有限,常停留在39-40度以上的體溫,孩子常因為高燒活力不佳、無法進食、嘔吐、腹痛、頭痛、頭暈。大多數高燒兒童撐過48小時後,症狀大幅改善。」謝宗學接著說,「雖然新冠肺炎併發猛爆急性腦炎發生族群跟腸病毒71型類似,主要針對5歲以下的幼童,但病程不像腸病毒71型主要是腦幹腦炎,反而比較像流感造成的猛爆急性腦炎,全腦皆可能受到影響,演變成嚴重腦水腫,迅速致死。」醫師認為,「關於新冠肺炎併發猛爆急性腦炎的機轉,因為其超快病程,我比較偏向病毒直接入侵腦部造成破壞為主,之後產生的免疫風暴為輔;先有病毒血症,血液裡的病毒進入腦部,再有猛爆性急性腦炎,所以會合併敗血性休克。以上機轉是個人推論,需要更多研究證實。」謝宗學強調,「根據上面的觀察和推論,只要孩子能撐過高燒和血液中病毒量最高的48小時,突然變成猛爆急性腦炎的機率應該大幅下降。接種疫苗產生的抗體存在血液中,可能降低病毒血症的程度,進而降低急性腦炎發生的機率。若有跟克流感一樣安全的口服抗病毒藥物,在48小時內服用,降低病毒血症的程度,可能因此降低急性腦炎發生機率。」
猛爆性腦炎搶救有難度 關鍵在時間!1歲童拔管「已恢復意識」
今天單日死亡104人創新高,其中包含2位未滿5歲孩童,其中一位4歲女童是併發腦炎而過世,目前累計7例兒童死亡案例中,即有5人是因腦炎而不幸往生。台大兒童醫院主治醫師李秉穎今天接受周玉蔻專訪時表示,目前不清楚兒童病程的詳細過程,只知道偶爾會出現神經併發症,且目前看起來「和1998年腸病毒臨床表現有點像」,都是直接影響到腦幹。1998年腸病毒71型第一次在台灣爆發大流行,重症主要原因是引起腦幹腦炎,當年兒童感染人數估計超過30萬人,重症405人,死亡78人,重症主要發生在5歲以下的幼童。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認為,若以30萬人感染(實際感染人數可能更多)估算,重症率約0.13%;死亡率約0.026%。今年新冠肺炎 Omicron變異株流行,針對兒童族群(總感染人數約20%)估算,中重症率約 0.02%;死亡率約0.002%。謝宗學說,兩者比較後可以發現,腸病毒71型不管在重症率、死亡率都比 Omicron變異株高,但今年才過不到一半,兒童感染新冠肺炎的人數已經近30 萬人,傳染能力大幅超越腸病毒71型。針對腦炎的病程比較,目前公布新冠肺炎併發嚴重急性腦炎的病例,幾乎是在發病當天或隔天就猛爆性出現;腸病毒 71 型腦幹腦炎發生的時間散佈在病程第2天到第6天。此外,腸病毒71型出現重症前驅症狀到真正重症最短還有8-12小時到24小時以上空窗期,可以讓醫療介入搶救;然而,這次新冠肺炎併發嚴重急性腦炎的病程超快,似乎是前驅症狀出現後即變成真正重症,造成腦部破壞、水腫,最後回天乏術。陳時中認為,兒童新冠腦炎個案看到症狀、發現徵兆時都已經比較晚了,是令人擔憂的地方。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則表示,建議家長特別留意8大前驅症狀、及時就醫請醫師診治。只要及時送醫,還是會有所轉機,羅一鈞也公布一例,5/22公布的1歲腦炎案例,已於5/23拔掉呼吸管且恢復意識,目前狀況持續好轉中。
幼童超過「致命體溫」快送醫 兒科醫:防嚴重急性腦炎很重要
近日由於基隆發生一名2歲男童確診高燒後,送醫搶救不幸身亡的消息,這起事件引起不少人的關注,中山醫大附設醫院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就表示,兒童發燒如果超過41度,就必須送到急診室進行救治。而他也提醒,兒童體溫只要超過42度,幾乎就是嚴重腦炎造成的。謝宗學醫師在粉絲專頁「Dr. E 小兒急診室日誌」發文,內容中指稱,兒童高燒的重點不是絕對體溫的高低,而是必須要觀察用藥物退燒後活力、精神、食慾是否有明顯改善。若沒有改善,才表示病情嚴重。但謝宗學也強調,這項觀察原則只適用於發燒體溫小於「41度的兒童」,只要體溫大於等於41度,一律當成「疑似重症」看待,需要立刻帶孩子到小兒急診室看診。謝宗學解釋,幼兒體溫調節中樞不成熟,感染後容易高燒,但很少超過41度,若發現體溫是41度以上,表示可能併發腦炎或敗血症。謝宗學也拿出過去經驗分析,除了嚴重中暑之外,兒童只要體溫超過42度,幾乎是嚴重急性腦炎造成,腦部的體溫調節中樞遭到病毒破壞,才可能出現如此離譜的體溫數字。他也強調,兒童如果感染任何病毒,都可能順著血液進入腦部造成腦炎,特別是年紀小的幼童,發生機率和疾病嚴重度隨著越小的年齡增加,通常是五歲以下的幼童較容易出現嚴重急性腦炎。很難有事前預防的手段。而如果有病毒通過不成熟的血腦屏障進入兒童腦部,很難逆轉結局,因為腦部細胞不會再生,破壞就是破壞了,因此嚴重急性腦炎的預後很差,不是快速死亡就是倖存但留下神經學後遺症,罕見能夠完全康復。謝宗學表示,有鑑於現今5歲以下幼童無法接種疫苗,市面上口服藥物也無法使用,如果兒童感染心冠肺炎就有可能以低機率的狀態演變成嚴重急性腦炎。他也呼籲,如果家中有未滿5歲的幼童,減少感染機率大概是避免嚴重急性腦炎唯一的方法。謝宗學也建議,在這段大流行高峰期間,盡量不要帶未滿5歲孩子參與不必要的社交活動、出入人潮擁擠的公共場所。同住大人也需要減少社交活動,大人染病常是小感冒,但絕對不代表家中幼童染病後不會變成重症。
基隆2歲童高燒身亡…醫院曝「送醫救治狀況」 初判死因出爐
基隆一位年僅2歲的林姓男童確診感染新冠肺炎,13日晚間高燒到42.4度,且出現抽搐症狀,經家人緊急送到衛福部基隆醫院急診,醫師診斷懷疑是病毒性腦炎,最後在轉院至台北榮總途中不幸死亡。基隆醫院出面說明男童當時情況,基隆市衛生局也指出男童直接死因應為急性腦炎,有多重器官衰竭、敗血症等,不過還需等中央鑑別是否與COVID-19有關。據了解,該名男童因和保姆接觸染疫,12日快篩陽性,隨即PCR採檢,結果也為陽性,CT值18,沒想到13日男童出現抽搐、發燒達42.2℃等症狀,家人趕緊送往衛福部基隆醫院,經醫生診斷懷疑為病毒性腦炎,已經是重症,須立刻住院,但因基隆醫院沒有兒科加護病房,因此院方趕緊通報基隆衛生局協助聯絡,但詢問內湖三總、台大醫院和馬偕醫院,但答覆都是「滿床」,最後強力拜託台北榮總才同意收治,通知部基聯絡榮總協調轉院,但該幼童最後仍在轉院途中未能救回性命。根據《三立新聞網》報導,針對男童送醫時的狀況,基隆醫院急診室主任陳世雄說明,男童到醫院時發高燒,因此塞了退燒藥,並做抽血檢查及照X光,且男童血氧濃度有低一些,還伴有抽筋的狀況,因此提供氧氣及抑制抽筋的藥物;隨後小兒科醫師懷疑是病毒性腦炎,屬於重症,趕緊聯絡轉院,但仍不幸在轉院途中死亡。基隆市衛生局也指出男童死因,應為急性腦炎,另有多重器官衰竭、敗血症、腎臟功能不佳等情形,是否與COVID-19有關,仍待中央依病例判定。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也針對此事件表示,將會了解整個轉院過程安排,看能不能更快,而院方也強調整個過程中都有處理小朋友,並沒有等待而不做治療或延誤治療狀況。
不只染新冠?2歲男童重症死亡…檢測結果揭曉 醫警告:病毒恐入侵腦部
新北市中和一名2歲男童確診重症入住加護病房,經搶救後仍宣告不治,在今(19日)凌晨3點46分離世。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認為,任何進入人體的病毒,都可能入侵腦部變成嚴重急性腦炎。指揮中心也說明,原本懷疑男童身上只有一種病毒,但後續檢測只有新冠病毒。謝宗學在臉書「Dr. E 小兒急診室日誌」透露,2歲男童染疫引發急性腦炎重症,讓外界憂心忡忡。他提到,任何進入人體的病毒,皆可能入侵腦部,原因在於幼童的血腦障壁不夠緊密,病毒有機會順著血流進入腦部。其中,除了腸病毒71型和A型流感病例數稍多,目前並沒有Omicron變異株會造成嚴重腦炎的文獻報告。專家表示,進入人體的病毒都可能入侵腦部。(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追溯男童感染源頭,父親是最先發病,但究竟是如何染疫,也很難去釐清。男童從4月13日開始有發燒的症狀,4月14日就醫採檢確診,當晚住加護病房,有使用呼吸器、類固醇以及免疫的調節劑,後來經過和台大會診後,有再加上瑞德西韋來使用,但因為併發敗血症和腦幹腦炎,投藥之後的效果,病程曾有稍微的改善,但整體病況還是不佳,在今天離世。羅一鈞指出,整體來講還是以新冠病毒的感染,導致敗血症和腦幹腦炎為主,做了其他相關病毒的檢驗,但目前沒有檢測到其他病毒,不過他強調有些病毒的培養需要時間,不會那麼快有結果,需要後續再進一步確認。
2歲確診童「急性腦炎併器官異常」 陳時中曝收治時程:大家都很盡責
連2天本土新冠確診個案破千人,今(16日)指揮中心公布國內新增1,351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199例本土個案及152例境外移入。由於今日通報10例重症個案,其中一人為新北市2歲幼童,由於出現急性腦炎併發多重器官異常,被送入加護病房插管,而家屬則透露,小孩突發重症時,曾打電話向1922與衛生所求助,卻被要求自行送醫,痛批政府應該負責;對此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日記者會時給出回應。今日新增10例重症個案,其中一例重症特別受到矚目,為一2歲幼童,本月14日採檢,當天傍晚出現嚴重症狀、晚上確診,之後因為出現急性腦炎併多重器官異常被送進加護病房使用呼吸器,並使用類固醇、免疫調節劑治療。這是台灣首例兒童重症個案,家屬則痛批日前孩子突發重症,趕緊打電話向1922與衛生局求救,對方卻要他們自行就醫,結果小孩在送醫氣切後至今昏迷不醒;家長痛批政府機關未盡責任,應該負起責任。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日在記者會上回應,就他了解該個案是14日下午5:42分進線,晚上6:09分進到1922,接著送到衛生局,「衛生局接到後有聯絡醫院,並於6:30分跟母親聯繫,並聯絡1922送醫,救護車於晚上7:06分出車,於7:31分將病童送到醫院救治」。陳時中表示,可以體會家屬一定很著急,但他保證整個公共體系,不論是1922、衛生局等都全力做到他們該做的事;他也透露該病童14日被送到醫院後,還需要做一些專業研判,「及時處理研判是我們應該做的事情」,所以才會至今日才將此個案公布。
才遭新冠疫情摧殘…澳洲再掀「日本腦炎」已2死 專家警告:恐成全球威脅
澳洲東部最近因連日大雨,再度引發洪水,也因為洪水關係,提供蚊子適合的繁殖環境,導致當地居民陸續感染日本腦炎,目前已造成2人死亡,另有15人被感染。根據《太陽報》報導,專家指出,在澳洲蔓延的日本腦炎是「日益嚴重的全球威脅」,自2月28日以來,已有2人死於該病毒,且新南威爾斯州也出現了第四例日本腦炎病例。據悉,該病毒存在於豬和鳥類中,蚊子只要叮咬到感染病毒的動物,再叮咬人類,就可能感染腦炎,而此病毒上月首次出現在澳洲,感染者通大部分無明顯症狀,約有小於1%的感染者會出現臨床症狀,最常見的臨床表現是急性腦炎。日本腦炎的致死率約20%至30%,康復者中也會有20%至30%出現永久性智力、行為或神經系統的問題,如癱瘓、反復抽搐或失語。由於近日澳洲東部出現持續性暴雨,環境十分潮濕,適合蚊子繁殖,衛生機構相當擔心疾病會繼續蔓延,未來幾天或幾週內恐還會出現更多腦炎病例,同時也指出預防感染的最好方法就是避免被蚊蟲叮咬。
日本腦炎人畜共通致死率達3成 高峰期來臨新北動保處狂查養豬場
夏天是病媒蚊活躍時期,也是日本腦炎高峰季,日本腦炎為人畜共通傳染病,致死率最高可達3成,新北動保處因而加強稽查465場次養豬場,要求做好蚊蟲防疫措施,並呼籲豬農落實豬隻施打腦炎疫苗,讓民眾可以安心食用國產豬。動保處表示,日本腦炎是日本腦炎病毒所引起的急性腦膜腦炎,受損部位包括腦、脊髓及腦膜。傳播須經由具有感染力的病媒蚊叮咬,人不會直接傳染給人,病毒會在豬、牛身上繁殖,再經由蚊子叮咬人體而感染。動保處提到,日本腦炎在台灣流行季節主要在每年5至10月,病例高峰通常出現在6至7月。人類感染後輕微者會頭痛、嘔吐,嚴重者會有急性腦炎,致死率約20%至30%;存活病例中,約30%至50%有神經性或精神性後遺症。豬隻感染日本腦炎,在妊娠母豬會引發流產或死產,造成豬農經濟損失,所幸可幫母豬施打疫苗及藉由撲滅病媒蚊預防。也因此,動保處加強稽查465場次養豬場,宣導養豬戶在場區內周圍應加裝紗窗紗門、放置捕蚊燈及定期噴灑有效殺蚊劑,加強場區外疏通溝渠、傾倒積水容器與清除低漥積水處,預防病媒蚊在水中孳生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