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醫學科
」 疫苗 醫護36歲OL常吃剩飯剩菜「竟罹患胃癌」 醫示警:冰箱3類食物是幫兇
冰箱可以保存食物,但也不能放太久。中國有一名36歲常女士,由於工作忙碌,大概1周才買一次菜,吃不完就冰著,沒想到近來出現腹脹、胃痛等症狀,原本以為是單純的胃病,卻竟檢查出罹患胃癌。根據《新浪新聞》報導,常女士把買來的菜都放到冰箱,雖然有些放比較久,但依舊捨不得扔掉,有時候擔心沒時間煮飯,就會一次煮多一點,下班回來再微波來吃,可以說經常吃剩菜剩飯。然而,常女士前些時候頻繁腹脹、反胃、腹痛,一開始以為是胃病,就自己購買胃藥服用,但症狀沒有好轉,反而變得更嚴重,只好到醫院檢查,結果發現是胃癌。醫師問診後,推測是經常食用剩菜剩飯、冰箱放置過久的食物有關。醫師提醒小心冰箱中的4種致病菌。(示意圖/翻攝自photoAC)鄭州人民醫院急診醫學科副主任醫師高建凱,以及宣傳部董麗琪說明,冰箱雖然溫度低,但沒有滅菌效果,要小心冰箱中的沙門氏桿菌、桿菌性痢疾、志賀氏桿菌和李斯特菌4種致病菌,感染後可能會危害人體健康,甚至出現敗血症等併發症。有3類食物不宜長期存放在冰箱中:1.糕點、小麥、花生、大米、玉米、高粱等主食類2.魚、蝦、螺、蟹、蜆等海鮮、河鮮類3.開心果、花生、核桃、杏仁、瓜子、腰果等堅果類由於堅果類和主食類食物容易發霉,長期放在冰箱可能孳生黃麴毒素,吃下可能會中毒或致癌;海鮮類食物放置過久,裡面的鹽溶性蛋白質會流失,導致人體中毒,還可能孳生李斯特菌,引發中毒、腹瀉、腦膜炎等嚴重後果。
台東蝸牛小米粽釀3死!驗出農藥「托福松」煮過也除不掉 醫曝搶命7步驟:切勿催吐
台東「蝸牛小米粽」中毒案,導致3人死亡、6人入住加護病房,衛福部將食材檢體送驗後發現,小米粽裡竟含有劇毒農藥「有機磷托福松」,且此毒物無法透過烹煮被破壞。對此,醫師也教戰,若不慎發生疑似農藥中毒事件時,可用「7步驟」救命,切記不可催吐。台東食物中毒案被驗出劇毒型農藥「有機磷劑托福松」(terbufos),北榮職業醫學及臨床毒物部部主任楊振昌表示,毒性極強的托福松若附著在食材表面可透過清洗去除,但若殘留在食材內部,即使透過高溫烹煮毒性也無法被破壞。楊振昌指出,巴姆(PAM)、阿托品(Atropine)均為托福松的解毒劑,不過「巴姆」需在2天內使用,否則解毒效果將大打折扣,而「阿托品」則不受時間影響,不過需視症狀決定是否適用,病患情況若較嚴重則可2種併用。至於如何在農藥中毒的第一時間搶命呢?東元綜合醫院急診醫學科醫師謝政勳教戰「急救7步驟」:第1、首要應立刻確認現場環境的安全通風,並通報救護車;第2、確認病人生命徵象,如果沒有呼吸及心跳請盡速開始CPR壓胸,但請不要做口對口人工呼吸;第3、如果自己或病人的衣物有沾到農藥液體,之後請務必將衣物脫下及刷洗身體;第4、不可催吐,通常嚴重的有機磷中毒時,患者都已陷入意識狀態改變,催吐反而可能產生吸入性肺炎風險;第5、在治療方面,抵達醫院後以支持性療法為主,保護患者的呼吸道及循環,必要時進行洗胃及給予及插管治療;第6、有機磷農藥是少數有解毒劑的農藥,解毒劑有阿托品及巴姆,如使用得宜,可大幅降低患者重症及死亡的機率;第7、其他輔助療法包含活性碳給予,血液透析,血液灌注等等。對此,謝政勳也提醒,如果家中有人出現疑似農藥中毒症狀時,務必將可以找到的農藥瓶罐包裝於密封袋中一起帶到醫院提供醫療人員鑑識,以利醫師快速診斷出毒物、及早對症下藥。
2成急診醫出走離巢率創7年新高!連3年未招滿 醫界憂:恐陷人才斷層
急診科醫師人才告急!台灣急診醫學會公布2024年醫師職業執業狀況調查,竟有高達2成急診科醫師出走,例如改做醫美或到診所服務,離巢率是7年來最高。醫師憂心,訓練一名急診科醫師花費至少5到10年,人才流失對社會是嚴重損失,疾呼政府給予更多支持。根據台灣急診醫學會調查,截至今年度仍在職的急診專科醫師共2139人,相較2023年微幅增加85人。年齡分布以40到49歲、30到39歲為大宗,各有819人和626人,而50到59歲亦有462人,60到60歲為214人,70到79歲17人,80歲以上有1人。2139名仍在職的急診專科醫師當中,有446人已不在急診醫學科服務者,占比高達20.85%,較2023年的390人、18.99%,增加近2個百分點,更是創下2018年以來最高。台灣急診醫學會祕書長薛承君指出,近年急診環境高壓,部分醫師出現職業倦怠而離去,多數是離開醫院、到基層診所服務,或流動到醫美等其他科別,也有人投身藥廠、捐血機構或轉做行政。薛承君直言,急診科醫師韌性強、身段柔軟,去其他機構都是相當受歡迎的人才,但國家訓練一個急診科醫師至少5到10年才會成熟,都是處理急重症的專家,離開醫院對國家、社會都非常不好。「年輕人眼睛是雪亮的。」急診醫學會榮譽理事陳維恭表示,急診住院醫師已經連續3年沒有招滿,呈現年輕人不來、資深醫師撐著的老化現象。他直言,醫院經營導向之下,醫美、健檢等都是自費醫療,但急診事情多、勞力密集,健保點值卻和其他科別一樣,就像是醫院的賠錢貨,呼籲政府改善健保給付公平性。
醫師不是神!寶林案「行銷鬼才」遺孀喊告醫院 蘇一峰痛批:邏輯何在?
台北市信義區「寶林茶室」遠百a13店,驚傳食物中毒事件,目前已累計18例,共造成2死、5命危,受害者通報恐持續增加。如今衛福部也在首名死者39歲呂姓男子的血液中驗出「米酵菌酸」,為台灣首見。沒想到被稱為投顧界行銷鬼才的呂男之遺孀,卻質疑新北三重醫院、台北馬偕醫院有醫療疏失,揚言提告究責。對此,急診室醫師田知學感嘆,「醫師真的不是神!」而胸腔科醫師蘇一峰也痛批,「米酵菌酸」的死亡率極高,告醫院、醫護的邏輯何在?難道不知道急重症醫護已經都招不到人了嗎?生前被稱為投顧界行銷鬼才的呂姓死者,據悉擁有台大經濟系、政大EMBA學歷,前後歷經多家證券投信公司,在業界直、間接牽線促成許多商務合作,履歷輝煌,是業界爭相挖角的人才,去年底他跳槽到現在服務的投信公司,正準備一展長才,卻意外捲入食安事件。23日,呂男先是因身體不適赴新北三重醫院初步治療後,在家屬陪同下步行離院。不料返家後病情急速惡化,隔天24日凌晨就被送往台北馬偕醫院,歷經11小時搶救後,仍在當天下午3時49分因急性腎衰竭宣告不治。愛人突然離世讓呂男遺孀難以接受,於是她在28日檢警於新北市板橋殯儀館解剖相驗時,就受訪強調,她除了會對寶林茶室提告外,也認為三重醫院、馬偕醫院在醫療程序上有疏失,導致呂男喪命,將一併提告究責,為先生討回公道。對此,急診室醫師田知學今(29日)早在臉書粉專《布農Doc 田知學》發文表示,「我是急診醫學科醫師,急診醫學就是我的專長!急診醫師沒有門診!急診醫師不收治住院病人!急診醫師和每位病人的『緣分』就是在急診的短短幾個小時。」她也坦言,急診醫師的主要任務就是「拆炸彈」、「穩定病人」。「拆炸彈」有的時候,炸彈還沒拆除,就爆了!而「穩定病人」有的時候,即使整個團隊拼了命急救,病人還是被死神無情的帶走!「更多時候,急診病人確切診斷是在二次返診、住院之後,甚至司法相驗才知道!」她也反問「是急診醫師不夠努力嗎?」田知學認為,每一位還願意留在臨床最高壓的前線、面對大大小小、重疊不斷,不管是生死、疾病或是病人及家屬情緒壓力的急診醫護,「都是因為我們對醫學、對生命還保有初心!所以,即使感謝很少,責備、催促、謾罵、不信任無數,我們還是堅定地留在臨床第一線!」文末她也多次強調「醫師不是神!醫師真的不是神!很遺憾寶林事件的發生。更遺憾家屬對醫院提告的決定。在這個醫病關係緊張、醫護人力緊繃、政策制度偏向……的情況下,無疑是雪上加霜!」而胸腔科醫師蘇一峰今早也在臉書發文痛批,「台灣首見毒物米酵菌酸,連政府機關找了一堆專家,研究多日才找到原因,米酵菌酸這麼毒,死亡率極高,中毒的病人在醫院,病程嚴重而死,告醫院、告醫護的邏輯何在?」他感嘆,近幾年急重症醫護都在上演大逃亡了!「全國胸腔醫師已經連續十幾年招不到人了,重症護理師缺乏病房,一直關,知道嗎?」
少年貪玩整個人塞進「烘衣機」 醫師警告恐造成燒燙傷!
近日有網友在臉書分享,位於台中的某間自助洗衣店,居然有名少年整個人擠進烘衣機內,同行友人還啟動烘衣機,在旁邊嘻笑打鬧,此種舉動也讓民眾看完覺得太離譜。醫師提醒,類似行徑可能造成挫傷、燒燙傷,甚至引發熱衰竭的風險。有網友在臉書社團「社會事新聞影音」PO出一段影片,10日發生在台中某間自助洗衣店內,影片畫面中可見有1名少年塞進烘衣機,將烘衣機當成無敵風火輪玩樂,一旁的友人還協助將門關上並啟動機器,只見機器開始轉動少年發出哀嚎,其他人則哈哈大笑。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急診醫學科主治醫師張焴程表示,民眾若跑進烘衣機,轉動時會產生外傷的風險,包括肢體的挫傷和頭部撞擊的外傷;且烘衣機的高溫,有可能造成肢體的燒燙傷,時間若過久還有熱衰竭、中暑脫水的風險;再來因烘衣機畢竟屬於密閉空間,時間久了可能會缺氧,有密閉空間恐懼症的民眾還可能會有胸悶、心悸、呼吸困難的症狀出現,呼籲民眾別貪玩嘗試。此外其他間自助洗衣店業者則提到,機器一轉動一定會燒瓦斯出來,他把自己關在裡面的話瓦斯也悶在裡面,剛好會把一氧化碳吸進去,假設運作1分鐘,他可能馬上就昏倒了。影片PO出後有民眾看完表示:「太危險了啊,這樣人應該也不舒服吧,如果機器故障什麼的」、「因為這是大家烘衣服的地方,進去有點不太衛生。」
24歲警遭貨車撞死 院方:到院完全沒了
一名簡姓男子29日深夜開貨車撞基隆市第三分局八堵分駐所,24歲的值班員警蘇昱鴻當場失去生命跡象,而女警廖訢恬也被壓車底被送往醫院。院方表示,蘇昱鴻到院都完全沒有了。蘇昱鴻爸爸說,對於兒子殉職難以置信。基隆長庚醫院急診醫學科主任吳俊逸說,蘇昱鴻到院時沒了心跳,都完全沒了,所以也沒做電腦斷層,而蘇的四肢和臉多處挫傷,腹腔有積液,搶救40分鐘仍救不回,晚間11點宣告不治,詳細死因待法醫釐清。至於廖訢恬傷勢較輕,治療後已出院。她說,當時值班台只有2人,她在用業務,蘇應該也是,車子直接衝進來,不清楚簡男犯案動機。蘇的爸媽跟妹妹3人昨晚趕到醫院,得知蘇過世,家人抱著哭泣,而蘇父1日早上作筆錄,他表示,對兒子在派出所執勤被撞死難以置信,他警察當不到1年殉職,希望警方依法辦理。據了解,妹妹目前也在警專受訓。一名目擊員警說,當時嫌犯開車撞進來,過程不到3秒,而蘇跟廖都在值班台,根本來不及反應,「真的是枉死!」八堵分駐所所長鄧毓薰也說,蘇昱鴻畢業於警專40期,去年10月才到該分局,平常跟同事相處融洽,工作認真,而因為工作地點離家遠,所以他就住派出所二樓,如果派出所要幫忙,他都會積極協助。據悉,檢警上午10點相驗蘇員遺體,釐清死因。
氣爆最怕「吸入性灼傷」 將致無法呼吸急速喪命
竹北一棟大樓今早因瓦斯外洩而氣爆,一名16歲少年因全身多處1、2度燒傷,送醫急救。專家指出,最擔心的氣爆是位在室內,由化學物質導致的氣爆,這種情況最容易造成吸入性灼傷,導致患者無法呼吸,非常短時間就能致命。若要提高存活率,必須在第一時間以濕紙巾、濕手帕遮住口鼻,減少更深層的傷害。國內燒燙傷權威、懷寧醫院院長戴念梓表示,氣爆是個不幸的意外,可分為一般蒸汽的爆炸,或是瓦斯等有害化學物質的爆炸,而地點又可分為室內或室外。一般在燒燙傷醫療上,最擔心的是室內的化學性氣爆,這種情況最容易造成吸入性灼傷,透過化學物質的吸入,導致氣道、肺部受傷。雖然受害少年受傷面積不一定大,身上只有1~2度灼傷,但戴念茲分析,在室內瓦斯氣爆的能量、化學物質和熱量,可能導致嚴重的吸入性灼傷,這在短時間內就可能喪命,必須趕緊就醫,必要時需插管,維持呼吸道的暢通。與此同時,急診醫師也會檢查對方是否會因爆炸而出現撞擊、摔傷、跌倒、摔落、骨折的問題,給予必要的治療。北醫附醫急診醫學科主治醫師高偉訪表示,氣爆發生時,要提高存活率,就必須趕緊以濕製品、濕手帕遮住口鼻,雖然不一定來得及,但這樣做能阻擋熱氣進入呼吸道,減少深層的傷害。過去八仙塵爆的案例中,許多人都是因為呼吸道腫起來,而不得不插管。除了吸入性灼傷,氣爆也可能導致身體其他部位的燒燙傷,包括手掌、腳掌、生殖器等部位,在後續的照顧上都需要特別注意,避免發生感染。
阿婆錯過客運「要再等1小時」崩潰 急診醫1舉動英雄救美…結局超暖心
人間處處有溫情!一名阿婆在等客運回林口,但剛好一輛卸貨的卡車擋住視線,以致於司機沒看到,就這樣開過去,原本阿婆必須要再等1小時,當時新竹馬偕紀念醫院急診醫學科部急診外科主任白永嘉正好在旁邊,立刻和另一班客運司機合作,讓阿婆搭上錯過的那班車。白永嘉醫師在臉書透露,昨(29日)湯下班準備回台北,在醫院對面等車,剛好一台下貨的大卡車停在超商門口。當時來了一輛客運,車子沒停就直接開走,但旁邊一位阿婆不斷揮手,但司機一定沒看到。阿婆為此感到難過,因為還要再等1小時,白永嘉眼看往台北的客運快來了,便要對方和他一起上車,一起到前面的站攔車,「因為客運都會停一下」,於是告知司機情況,希望可以趕上車。最後,阿婆順利搭上車,得以回林口。白永嘉坦言,雖然只是一件小事,但想到要再等1小時真的很辛苦,因此內心十分開心,「我和司機大哥2個男人超帥,相信老太太此刻心頭也一定暖呼呼的」,坦言英雄救美的感覺很好,尤其司機的對阿婆說「我幫妳擋住!妳慢慢來」,讓他頓時覺得陽光超刺眼,「應該是大哥身後的光芒」。
阿伯跌倒「眼球轉不動」還冒氣泡!罕見病例登上《新英格蘭醫學期刊》
高雄一名63歲阿伯在工地工作時不慎摔倒,額頭瞬間撞擊地板,起身竟發現左眼不但無法轉動,就連眼球和上眼瞼處也浮出「異常泡泡」,模樣十分嚇人,所幸經由醫師治療已無大礙,而該起罕見的「泡泡眼」病例,近日也獲刊在最新一期的《新英蘭醫學期刊》。發表該篇論文的阮綜合急診醫學科主治醫師李念融表示,該名63歲患者因工作跌倒臉部遭到撞擊,沒想到事後驚覺左眼眼白、上眼瞼竟冒出一顆顆的泡泡,眼球不僅無法轉動,視力也突然出現異常疊影,嚇得他趕緊到醫院掛急診。高雄一名63歲男子跌倒撞到臉,怎料左眼竟冒出一顆顆的駭人泡泡。(圖/翻攝自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李念融指出,經電腦斷層檢查,發現病患顏面骨骨折,研判是撞擊力道過大,導致眼睛下方的鼻竇腔氣體,瞬間向上衝至眼窩、結膜、眼臉等處,形成極為罕見的「泡泡眼」,所幸經手術將空氣抽出後,眼窩氣腫現象已無大礙,病患左眼也已經恢復正常轉動,最終順利出院返家。對此,李念融提醒民眾,若是不小心碰撞後,眼睛出現疼痛、疊影、冒泡泡等症狀,應立即尋求專業醫師協助,以免視神經遭到感染,恐將造成視力嚴重受損。
228連假遇強烈冷氣團!嚴防上呼吸道、諾羅感染 上週16.5萬人腹瀉就醫創新高
國內新冠疫情逐漸趨緩,但腹瀉疫情卻創下新冠疫情3年以來最高紀錄。對此,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表示,冬季為諾羅病毒好發時期,加上近期防疫措施逐漸解封,民眾連假出遊意願增加,搭配上228連續假期遇上強烈大陸冷氣團,導致諾羅疫情和上呼吸道疾病大爆發。瀚威中醫診所周彥瑢院長也建議民眾,應備用可舒緩感冒症狀或上吐下瀉等腸胃道症狀的中藥,以防連續假日醫院沒有開診。根據疾管署疫情中心主任郭宏偉指出,上周(2023/2/12至2023/2/18)國內腹瀉門急診就診達到16萬5833人次,創下新冠疫情3年以來最高紀錄。不過近期腹瀉群聚通報呈現下降,過去4周累積通報97起,還是餐飲旅宿業為多,檢出病原以諾羅為主。羅一鈞表示,諾羅疫情好發在冬季,疫情升溫主要和長假、出遊活動聚會增加有關,去年、前年的一月、二月受到新冠本土疫情影響,影響民眾出遊活動意願,今年已逐漸解封、防疫措施鬆綁,讓腹瀉創下疫情以來的單周新高。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急診醫學科主治醫師高偉峰指出,要避免病毒性腸胃炎,還是要從飲食、手部衛生去注意。如果腹瀉嚴重次數太多,伴隨出現腹痛、頭暈、心跳加速或者發燒等情況要注意,頭暈來說就有可能是嚴重脫水,要警覺儘速就醫。另外若出現拉肚子症狀,一定要讓腸胃休息,要避免再吃太油、奶類或者纖維質高的食物。研究顯示約有9成華人乳糖酶缺乏,原本不缺的人在腹瀉情況時乳糖酶也會比較少,喝牛奶恐怕讓腹瀉症狀更加嚴重。羅一鈞則提到,現在是病毒性腸胃炎流行季節,尤其春節到春假之間,有很多出遊活動,一定要注意飲食衛生,特別是生冷如海鮮食品,盡量還是徹底煮熟,也要注意多洗手,因為接觸過的公共設施可能有腹瀉者使用過,像是如廁後就要注意洗手。專家也認為酒精乾洗手無法徹底消除諾羅病毒,還是建議要用肥皂洗手。瀚威中醫診所周彥瑢院長則指出,感染諾羅病毒症狀,常伴隨發燒、腹瀉、嘔吐、消化不良症狀,中醫常用具芳香化濕及健脾益氣的中藥舒緩症狀,藿香正氣散為常用於改善突發消化道問題的固有成方。若有吐瀉脹痛並伴有呼吸道感染症狀,在假日就醫不便時,都可選用相似處方的中成藥,緩解初期不適。另外,228連續假期剛好遇上強烈大陸冷氣團,天冷更容易讓上呼吸道症狀延長,尤其近期感染新冠上鼻塞、喉嚨痛、長時間咽癢、劇烈咳嗽症狀常拖延到3至4週甚至更久,中醫師周彥瑢則建議,中藥「止嗽散」,可快速緩解支氣管敏感的咳嗽;若伴隨鼻塞,可能為新冠後遺症所誘發的過敏,「辛夷散」為常見治療方劑,體質偏陰虛火旺需謹慎使用。此外,若有咽喉乾痛,可搭配「銀翹散」快速緩解喉嚨痛。此外,疾管署也指出,諾羅病毒具多種型別,任何年齡層都可能因食入被病毒污染的食物或飲水、手部接觸受污染的物品再碰觸自己的口鼻或眼睛黏膜、與病人密切接觸或吸入病人嘔吐物及排泄物所產生的飛沫而感染。通常感染後1至3天出現水瀉及嘔吐等腸胃道症狀,也可能有噁心、發燒、頭痛、腹部痙攣、胃痛、肌肉酸痛等情形,症狀可持續1至10天。
醫定感動2/「父母雙亡」女童落寞被社工帶走 20年後一張皺紙條暖哭眾人
921大地震是台灣永遠的傷痛,那一夜,胸腔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在醫院忙著救人,有患者前一分鐘還在喊痛、下一分鐘卻心跳停止,人世間的無常一直反覆發生,當時黃軒為了安慰一位父母雙亡的小女孩,留下一張寫著自己名字的紙條,20年後,這張皺巴巴的紙條竟然再次出現,也溫暖眾人的心。黃軒在去年9月21日時,分享這段令他感動的921故事,前一晚11點才下班的他,大地震發生後,休息不到3小時又趕往急診室幫忙救人,一個又一個傷患不斷湧入,有輕、有重,有從輕變重,其中一位小女孩吸引了黃軒的目光。她叫小可,被救護車送來的時候,年僅6歲的她,沒有哭、沒有驚慌、沒有喊痛,只有空洞眼神,頭和身體全佈滿瓦壢灰塵,聽說與她同住的大人,沒有一人生還,黃軒初歩檢查她的身體,很神奇的竟沒有受到任何傷害。接著黃軒忙著照顧其他傷者,一直到晚上,煮了一碗麵正準備稍微休息時,看到小可還乖乖的坐在床上,黃軒就把剛煮好的麵,到床邊跟小可一起分享。後來,小可似乎累了,有時依著黃軒,有時伸出雙手要黃軒抱。於是黃軒抱著她在急診室走廊到處看看,小可還是依然不說話,雙手環著黃軒的脖子,細白的小手有些冰涼,黃軒心中不禁歎息,無影的淚也在心裡滴落,因為剛剛已經有人告訴他,小可的父母確定已經身亡。第二天,社工人員準備帶走小可,小可忽然回頭撲向黃軒,黃軒蹲著安慰她說:「加油,社工姐姐會安排妳回家的!」想不到小可竟流淚了,而且終於開口說話,她說:「謝謝叔叔,叔叔你叫什麼名字?」黃軒隨手在紙條上寫上名字交給小可,接著小可就隨社工人員離去。太久了,黃軒早已忘了921那一夜的許多事。直到多年後的某一天,護理人員說門診外面有人說要找他,抬頭一看是一位年輕漂亮的女孩,黃軒納悶「是哪裡來的廠商或業務代表嗎?」只見年輕女孩羞澀地問:「黃醫師,好久不見了……」接著從包包拿出了一張皺巴巴的小紙條,打開一看是「黃軒」兩字,原來小可長大後,憑著小紙條終於在20年後找到黃軒。小可趕在出國進修前,特地來完成了她從小的心願,她這些年的成長過程中,從沒有忘記尋找黃軒,讓黃軒非常感動她的用心。黃軒也感嘆:大人總以為小孩不懂事,可知道,小孩有時候懂得珍惜的真情,大人往往還比不上。外籍看護跟老爺爺之間猶如家人的感情,讓急診醫學科醫師楊大緯相當感動認為是一種善的循環。(圖/翻翻攝楊大緯臉書)另一則急診現場,則是外籍看護與老爺爺猶如家人的動人故事。急診醫學科醫師楊大緯分享,一位90多歲的老爺爺被送到急診室時已經停止心跳,第一時間在救護車陪老爺爺就醫的是外籍看護,在她協助下,醫護人員透過電話連絡正在趕路前來的家屬,考量老爺爺年事已高,家屬明確表示不要急救,讓病人沒有痛苦地離開。楊大緯表示,老爺爺雖然長年臥床,但整體外觀保持得相當乾淨,看得出來受到很用心的照顧,這對「不健康餘命」高達將近9年的台灣人民來說,其實並不容易。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外籍看護雖不是戲劇性地放聲大哭,但從頭到尾眼淚沒有停過,那持續又低沉的啜泣哭聲,感染了急救區每一個角落,旁人可以很清楚地感受到,那是真正發自內心深層的悲傷。外籍看護一邊拭淚、一邊以濃濃口音的中文告訴楊大緯,「我一開始先照顧阿嬤,阿嬤走了以後,接著照顧阿公,已經13年了。」儘管這是外籍看護的工作,但願意付出13年的時間,盡心盡力照顧兩個老人家,直到生命最後一刻,這種超越國籍、超越血緣關係的忠誠度,是令人難以想像的。楊大緯相信,不管是雇主,還是已經逝去的兩位老人家,過去幾年來他們對待外籍看護肯定不會差到哪裡去,楊大緯認為善的循環確實以各種方式存在著,希望大家也都能成為這循環中的一分子。
專家教踩踏保命三技 勾手弓身護心肺
韓國首爾梨泰院因萬聖節人潮,發生嚴重推擠「踩踏」事故」,國內專家分析,現場很多人瞬間就失去呼吸心跳是因為「創傷性窒息」,當頸部受壓迫,血液流不到腦部,只要10到15秒就會失去意識。消防員則提出踩踏保命三技,「勾手、弓身、護心肺」,盡可能保護頸部、護住胸前,維持順暢的呼吸空間。台大醫院急診醫學科臨床教授李建璋指出,踩踏事件通常是因驚慌或興奮事件觸發。遭壓在下方的人沒辦法呼吸,通常只要4、5分鐘就會窒息,胸部遭壓迫除了無法呼吸,千斤的重量還會導致頭頸部血液無法回流心臟,這時就會看到上半身充血發紫、七孔流血,稱之為創傷性窒息。協助辦理台北市101跨年晚會的中華民國大型活動緊急救護協會創會理事長高偉峰表示,要避免踩踏事件,必須在高風險區域如捷運站、階梯、斜坡等預先管制人潮,避免人潮過度集中。若仍不幸發生踩踏意外,民眾該如何自保?李建璋建議,每平方公尺超過5人即是人潮過度擁擠的警訊,可先避開人群;高偉峰則說,脖子和前胸一定要保護好,因為脖子遭受壓迫會導致窒息,若身旁有硬物,可先持硬物護住部位。消防員表示,若一群人在一起,用手互相勾住,身體成弓狀;若是落單,雙手在胸前交叉,左手握拳護住心肺。
確診康復者接種次世代疫苗 公衛學者:可形成雙層防護
本月11日起開放18歲以上民眾接種莫德納BA.1雙價次世代疫苗,首日接種接種人次創新高,共6.8萬人次,目前次世代疫苗累計接種52萬1659人次。公衛學者指出,確診康復者接種次世代疫苗,可形成雙層防護,打造全民免疫防火牆,防範年底前BA.5大型群聚感染。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表示,根據美國最新回溯性大型研究,接種原始株疫苗追加劑的族群,預防住院急診效益會在接種6個月後降到5成;由於台灣民眾普遍接種原始株疫苗追加劑已超過6個月,推估疫苗的重症保護力已經降到一半以下,此時需仰賴次世代疫苗以避免疫苗失效。陳秀熙指出,國內感染BA.2人數眾多,自然感染加上次世代疫苗接種,可以形成雙層防護,打造全民免疫防火牆,可避免10至12月BA.5流行造成社區或職場大型群聚感染。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急診醫學科醫師賴昭智也說,感染康復者接種疫苗產生的免疫力,比未曾感染者增加25到100倍,對變種病毒有更廣泛的交叉保護力,可預防再感染。另台南市一名里長接種次世代疫苗隔日猝逝,快篩結果為陽性,民眾是否要在接種疫苗前先快篩,避免不良反應?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目前建議確診者間隔3個月再接種疫苗,主要是考量感染後短時間重複感染機率低,且擔心接種後症狀和確診症狀混淆,並沒有建議接種疫苗前要先快篩。
急症、重症分不清? 急診醫揭判讀依據
台灣疫情蔓延,每日確診個案暴增,但有民眾出現相關症狀後,因無法辨別「急症」與「重症」,也不知道是否該撥打119或前往急診就醫;對此,台灣緊急救護醫療指導醫師學會前理事長、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急診醫學科主任鍾侑庭醫師則表示,「急迫」程度可以生命徵象來判定。根據《健康醫療網》報導,鍾侑庭表示,若確診新冠肺炎的患者沒有反應、呼吸不正常、喘到無法說話,或僅能說單一的字,臉及耳朵與嘴唇顏色不正常且皮膚濕冷,發生急性意識改變、意識不清等狀況時就應立即撥打119求救;反之,若病人意識清楚、呼吸正常、膚色正常,即可繼續在家觀察,也可至健康益友APP進行諮詢。鍾侑庭解釋,急重症並非以疾病的嚴重度作為區分,而是以病情的急迫程度來分類。即使病人本身患有癌症,領有重大傷病卡,若該次就醫之病情沒有急迫性,便仍可能被分類為輕症,而急重症病人則是指緊急病患中「急迫程度」較高者。鍾侑庭指出,對於撥打119的情況,民眾可按五級「病情急迫程度」來判斷。台灣現行急診判定病情急迫度的依據為衛福部公告的急診五級檢傷,傷病患依病情急迫程度分成五級,從最緊急至最不緊急依序為:一級(急救復甦)、二級(危急)、三級(緊急)、四級(次緊急)、五級(非緊急)。(一)一級「復甦急救」:應立刻診療,病況危急,生命或肢體需立即處置。(二)二級「危急」:可等待10分鐘,潛在性危急生命、肢體及器官功能狀況,需快速控制與處置。(三)三級「緊急」:可等待時間為30分鐘,。病況可能持續惡化,需要急診處置,病人可能伴隨明顯不適的症狀,影響日常活動。(四)四級「次緊急」:可等待時間為1小時,病況可能是慢性疾病的急性發作,或某些疾病之合併症相關,需要在1-2小時做處置,以求恢復、避免惡化。(五)五級「非緊急」:建議看門診若執意要看急診,可等待2小時。病況為非緊急狀況,需做一些鑑別性的診斷或轉介門診,以避免後續之惡化。另外,急性腦中風也有「分級」,而發病時間則是關鍵。鍾侑庭表示,以急性腦中風為例,若生命徵象不穩定則判為一級,需立即進入診療程序,要立刻叫救護車並送至醫院;若生命徵象穩定但症狀發作在6小時以內則為二級,仍需叫救護車送至醫院;至於症狀發作超過6小時,且生命徵象穩定之急性腦中風則屬三級。基本上只要急性腦中風就需就醫,因為他的檢傷級數至少三級。另外,急性心血管疾病檢傷也屬二級,同樣須立即就醫,鍾侑庭補充,若病人血壓高,則須根據血壓高的程度,以及有無症狀決定檢傷級數,若收縮壓>220mmHg且伴隨呼吸喘、胸痛、頭痛、頭暈、噁心、或嘔吐任一症狀,則屬檢傷二級;若收縮壓介於200~220mmHg且無呼吸喘、胸痛、頭痛、頭暈、噁心、及嘔吐等任何症狀,檢傷級數僅四級,可以不用掛急診,也就不需要撥打119。
中重症已達894例「醫療量能拉警報」 醫:別讓前線癱瘓在行政作業!
國內今(11)日新增57188例本土確診個案,再度創下單日新高紀錄;另外,今天再新增60例中症、9例重症,以及8例死亡個案。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今日新增8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2例男性、6例女性,年齡介於60多歲至90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6例具慢性病史、5例無疫苗接種。其中3人是在家中昏迷、意識不清,送醫採檢後才驗出陽性,羅一鈞提醒,家中的老人家病情若是惡化速度變快,就要提高警覺。另外,今天重症中有一名40多歲女性因糖尿病入院治療,經採檢後確診。X光檢查後無肺炎情形,目前使用瑞德西偉治療。根據指揮中心提供最新資料顯示,今年起至5/10為止,中重症人數已經累積894人,死亡人數98人,由於近日數字急遽增加,相信不久後就會破千例,相信將會讓第一線醫護人員更加疲於奔命。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林氏璧就在臉書上表示,檯面上的確診數已不能反映真實流行狀況,因為PCR量能、快篩似乎已到瓶頸,他認為該監測其他指標,而中重症對於醫療量能的壓迫絕對是重點。林氏璧說,他聽到台大急診醫學科醫師李建璋提到急診同仁花很多時間在行政流程的通報上,例如給藥需要寫的文書工作等,這些時間可能比看病人的時間還長,而且現在還是許多人為了請假和保險來開診斷書和做PCR。林氏璧說,疫情即將到高峰,中重症要開始明顯增加了,不能再讓前線人員癱瘓在這些行政文書工作。
男子浴室滑倒竟致癱瘓 醫師揭關鍵「他整整延誤28年!」
浴室滑倒是常見的居家意外,但若是發生在僵直性脊椎炎的患者身上,即使是輕微的外力撞擊,也不能掉以輕心。台中市一名68歲男性,日前在浴室滑倒後上背部一陣劇痛,雙腿竟無法動彈,因患者獨居,倒臥浴室3天後才被發現送醫。經急診醫師診斷,患者雙腿肌力趨近於零,且大小便失禁,影像檢查中更發現第九節胸椎橫向斷裂、肋骨骨折與血胸,脊椎也呈現典型的「竹節狀」,高度懷疑是僵直性脊椎炎。雖經過團隊積極搶救,但脊椎骨折造成的神經學症狀仍不可逆轉,患者下半身仍面臨終生癱瘓。衛福部臺中醫院急診醫學科醫師林逸婷表示,此名男性病患其實約40歲左右就常出現腰酸背痛,身體的轉動和彎曲角度也受到影響,不過因始終未就醫,錯失最即時的診斷和服藥控制的時機,導致28年後的癱瘓。林逸婷醫師說,僵直性脊椎炎是一種慢性的自體發炎性疾病,主要侵犯身體中軸骨骼,包括脊椎及骨盆的薦腸關節;成因多重且不明,但與遺傳性基因(人類白血球抗原HLA-B27)有關,好發於20~40歲的男性。初期症狀為早晨起床時身體僵硬及下背疼痛,但運動後可以較為舒緩。臨床上治療僵直性脊椎炎會使用非類固醇類消炎藥、免疫抑制藥物或生物製劑控制病情與延緩惡化;若患者沒有接受治療,關節則會因反覆發炎而黏連融合,除了造成活動的限制外,一旦受傷更可能產生不可逆的後遺症。林逸婷醫師指出,僵直性脊椎炎晚期的患者,因脊椎椎體部分融合後會變得方正僵硬,外觀看起來就像竹子一般,又稱為「竹節狀脊椎(Bamboo Spine)」。由於患者脊椎喪失彈性,會像粉筆一樣極容易因輕微外傷就攔腰截斷,不僅脊椎容易骨折,甚至會造成永久性的神經損傷。醫師提醒,若民眾有脊椎相關不適,或是僵直性脊椎炎病史,跌倒或外傷都不要輕忽,請盡速就醫,以利早期診斷與治療。
北市聯醫副總院長確診…院方急匡22人 同院醫曝班表網感動淚讚
新冠疫情燒進醫院!台北市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院長黃弘孟傳出因為接觸確診病人被傳染,除院方緊急匡列22人,也因黃宏孟曾於19日前往台北市議會列席報告,讓北市衛生局緊急展開疫調,並要求與會人員、媒體進行自我健康監測。相關消息引起討論,和平院區醫師直接公開院內排班表,指出黃院長一直與前線醫師一起排班採檢,「做事的人,一直都有,望平安」,讓許多網友相當感動。根據《蘋果新聞》,台北市聯合醫院副總院長、代理和平婦幼院區院長黃宏孟日前因接觸確診病人,採檢後也傳陽性確診;對此,該院災難醫學科主任、急診醫學科主治醫師郭鐘太在臉書發出院內排班表,黃宏孟雖然身為院長,卻仍與前線醫師一同排班進行採檢工作。該排班表為2020年4月時的醫師工作班表,郭鐘太則在臉書貼文寫道「2020 04,在疫情還未明朗時,是醫院的院長,都來一起登記排班採檢的,防疫這件是本來一直都是大家的事。當時這件事是我親自排班的,所以我印象深刻」,貼文接著說道「做事的人,一直都有。望平安」。事實上,郭鐘太醫師也曾在臉書貼出同樣的班表,當時他還透露,在新冠疫情爆發前,和平醫院就建立了急診採檢班,沒想到在他與同仁講完採檢計畫、安排,公布採檢班登記表後,院長、副院長、兒科、皮膚科、病理科等醫師,「都自動來填滿整條採檢線」,郭鐘太直言,此事讓他相當感動,「有些東西很純粹的就事醫療和社會安全網,只是用心的,簡單的,把事做好,把事做對」。該排班表一出後,讓網友相當感動,紛紛留言讚道「團結就是力量,有你們真好」、「好的長官很難得」、「團結一致大家一起來」、「好溫暖」。
喉嚨痛卻差一點窒息?! X光一照「發現詭異大拇指」掐住呼吸道
感冒喉嚨痛、沙啞、吞嚥困難十分常見,然而有一種喉嚨痛卻有窒息風險。台中一名40歲蔡先生,出現呼吸道症狀一整天,到診所就醫服藥後也沒改善,沒想到晚上症狀加劇,聲音沙啞,飲食難以下嚥,呼吸也十分費力,就寢發現無法入睡,口水甚至會從口腔流出來,才緊急到急診室求助。醫師發現患者扁桃腺嚴重腫脹,導致口水只能蓄積在口腔無法吞嚥,進一步安排頸部X光檢查,發現「會厭」組織有如翹起的大拇指,壓迫呼吸道。綜合血液檢查結果,診斷蔡先生罹患有窒息風險的急性會厭炎,所幸住院時配合抗生素、氣管擴張劑後恢復良好,出院後也沒留下後遺症。衛福部臺中醫院急診醫學科醫師李上杰表示,「會厭」是聲帶上方的一片軟骨,正常是薄片狀,平時的功能是當我們吞嚥食物時,暫時蓋住氣管入口,防止食物跑到呼吸道造成噎到嗆咳。但當會厭軟骨因為感染或其他原因發炎腫脹時,就很容易阻塞呼吸道,造成呼吸困難,典型表現可以透過X光在喉嚨發現一個如大拇指的組織影像,嚴重者會有窒息的生命危險。引起會厭炎最常見的原因是感染流感嗜血桿菌,但在幼兒疫苗施打普及的現在,整體發生率已大幅下降。常見的易感染族群為男性、老年人、免疫缺乏病人及尚未接種疫苗的新生兒。因會厭炎通常是細菌感染所致,治療時會以靜脈抗生素注射為主,若患者因喉嚨痛、食慾不佳,也會透過點滴補充水分。由於急性會厭炎有窒息風險,臨床上也會持續觀察會厭腫脹的變化,利用血氧濃度監測儀即時偵測呼吸道阻塞的狀況,以即時讓患者接受氣管內插管或是氣管切開術的治療。李上杰醫師說,近年疫情反覆,許多人因擔心染疫或就醫不便而忽視呼吸道感染,但是有些嚴重症狀的出現,卻是身體在對我們發出求救訊號,建議民眾如果呼吸有「咻咻」的喘鳴音、吞嚥困難,或是居家血氧濃度監測儀發現血氧掉到90以下,就應立即就醫治療,切勿輕忽。
疫苗陸續抵台!施打年齡下修 醫界疾呼:長者應盡早施打第2劑
近來AZ及BNT疫苗陸續抵台,目前疫情指揮中心以施打第一劑,增加疫苗覆蓋率為政策目標,施打年齡亦不斷下修,不過,學者引述英國研究指出,未染疫長者接種單劑疫苗的抗體持續力不長,恐不足以因應病毒入侵,呼籲第2劑的施打除醫護、防疫人員外,也應以長者為優先。北市聯醫仁愛院區急診醫學科主任賴昭智昨於「新冠肺炎防疫科學線上直播」分享英國疫苗研究,其中一項研究即對14家長照機構施打單劑BNT、AZ疫苗的醫護及住民進行分析,其中94人未曾染疫、30人曾染疫。研究發現,同樣都是打第一劑疫苗,94名未曾感染者測得IgG抗體濃度隨年齡升高而下降,但在曾感染者身上,卻沒有出現下降的情形,與自然感染免疫力較高有關,而不同的變異株皆可觀察到這個狀況。賴昭智指出,由於國內多數長者都是在未感染的前提下接種疫苗,只接種單劑的長者抗體濃度持續不長,抑制ACE2結合的能力將受影響,恐不足以應付病毒入侵,建議未感染的年長族群,應盡早接受第2劑疫苗的施打。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也呼籲,待第1劑疫苗接種到一定程度,第2劑疫苗的開打除醫護、防疫人員外,應以長者為優先。另外,南非近期發現新變異株C.1.2.,短短3個月就擴散至非洲、歐洲、亞洲7國,且變異位點多。所幸尚未在台灣檢出。公衛學者范僑芸說,該變異株今年上半年在南非的佔比為0.3%,但7、8月則升至2.1%,具有很高的替代率,是個警訊。陳秀熙表示,C.1.2.的出現,暗示了新冠病毒的突變速率越來越快,位點置換從一年24次增至26~27次。每多一個置換點,對病毒的傳播力、疫苗的影響相當大,不可輕忽,不管是高疫情、低疫情區域,利用基因檢測了解流行趨勢非常重要。
護理師全身濕透「大雨汗水交織」!「背上突起」像鐘樓怪人 醫心疼:多給耐心
全國三級警戒延長至7月12日,非必要不外出,大家一起宅在家,就是對第一線醫護人員最好的幫助。北市聯醫中興院區急診醫學科主任洪子堯表示,天氣熱的時候,可以看見護理師背後有異物凸起,像是鐘樓怪人。不過真相揭曉後,不少人直呼心疼。洪子堯在臉書透露,這些日子裡,有酷熱34度的天空下,也有大雨滂沱,白霧濛濛的淅瀝雷雨,有雨有晴;熱的時候,護理師會揹起「娃娃」在背上,像是鐘樓怪人,但其實突起的包袱是隔離衣下的冰寶,讓他們可以在高溫下工作的時間多一點。(圖/洪子堯醫師授權提供)洪子堯表示,大雨的時候,雨水沿著帳幕的邊緣流下,裡面與外面都透著濕,雨水與汗水交織;而受到各界的幫忙,戶外工作站每天都有一點一滴的進步。洪子堯說,「雖然不到完美,病人收治也很困難,但有你們忙進忙出的身影,希望好像就可以越來越近。」他也喊話,各種計畫交織,滅或是特攻隊,多給他們一點耐心。貼文一出,許多網友紛紛留言「醫護人員辛苦了,有您們真好,台灣加油」、「謝謝您們的無私奉獻,感恩有您們」、「好心疼醫護人員淋雨!希望她們別感冒了」、「我們一起加油期待雨後天晴的希望彩虹」、「風吹日曬雨淋,濕了又乾乾了又濕,大家都要好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