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醫學部
」 新冠肺炎 急診 寶林茶室 快篩 李建璋醫院惡火遇風災! 醫師揭「複合性災害」容易造成更大死傷
颱風「山陀兒」來襲,屏東東港安泰醫院今(3)日上午傳出火警,截至下午2點,含員工在內共有9人不幸罹難,並撤出超過300名病患。由於現場情況危急,一度傳出有患者甚至被先安置在隔壁巷的夾娃娃機店內。馬偕醫院急診醫學部災難醫學科主任張國頌表示,極端氣候又遇上意外災難成為「複合性災害」,這種災害屬於台灣目前高度欠缺的救難能力,且災害發生後,民眾疏散時容易出現「盲從性」,往往會造成更大量的死傷。據了解,這起火災發生於3日上午約7時許,疑似因2樓機房內的空壓機起火,安泰醫院D棟大樓5至11樓迅速被濃煙覆蓋,警消接獲報案後火速抵達現場,展開緊急搜救行動,截至下午2點,D棟324名病患已尋獲323人,分別轉送至其他醫院進行安置,不幸的是仍有8名病患、1名機電房員工在現場失去生命跡象,經搶救無效不治。據《三立新聞網》報導,張國頌表示,這類醫院、護理之家或安養院所發生的火警事件,最大的挑戰便是「疏散民眾」。由於醫院內大多數是行動不便的病重患者,災害發生時,若沒有有效的依序疏導,以及協調周邊醫院協助承接患者,疏運時便容易造成民眾堵住,無法疏散。張國頌進一步說明指出,以這次安泰醫院火警為例,起火時正適逢山陀兒颱風來襲,外頭風強雨驟,患者救出醫院後無處安置,接運有困難,導致讓災害擴大。加上疏運過程中,人們會因為恐慌出現「盲從性」,人群會盲目跟隨周遭走向同一方向,容易引發更大的災害,「第一時間疏導的人力就必須要立刻排出來,才能降低風險。」
新聞點唱機 來賓點播:《軍歌》
壯闊台灣聯盟14日舉行《後盾行動日》跨單位緊急應變演練,現場將近三百位各界災防人員參加,模擬災害應變及合作協調能力。臺大醫院急診醫學部的醫師石富元說:「我們花四個人的性命危險,在槍林彈雨中,拯救一個受傷的同袍,這值得嗎?就數學上不值得,因為就讓他死,我們四個都會活。」現場鴉雀無聲。石富元接著說:「但是如果你放棄這個人,就沒人敢(願意)衝鋒陷陣;對我們來說,要保障每一個人我們都救到底,每一個人才會去衝鋒陷陣,你們說對不對?」現場回答得很小聲,剛剛下雨的烏雲彷彿又飄回來…來賓點播,📢宇宙人演唱,《軍歌》📢英雄好漢 說幹就幹 管他流血 管他流汗
洗衣機傳「滋滋聲」!苗栗女晾衣被眼鏡蛇咬傷 醫示警:用嘴吸毒超NG
苗栗縣通霄鎮一名吳姓女子今年7月在家中準備晾衣服時,突然被躲在洗衣機下的眼鏡蛇咬傷,造成傷口嚴重腫脹發紫,嚇得趕緊就醫,最後轉至大甲光田綜合醫院注射了共6瓶血清,才得以控制眼鏡蛇的神經毒傷害。大甲光田急診醫學部彭楷瑜醫師表示,近幾年急診陸續出現民眾在家中被蛇咬傷的案例,提醒民眾若能看到蛇的外觀,先記下特徵,並盡速就醫,才能緩解蛇毒帶來的傷害。據了解,吳女被咬的當下沒看到蛇,只聽到「滋滋」兩聲,趕緊讓家人請消防隊至家中捕蛇,自己則是保持冷靜就醫。半小時後,消防隊捕到蛇,才確認是眼鏡蛇,轉至有血清的大甲光田就診,她根據自己被咬傷的經驗,提醒其他民眾血清不是「常備」的,衛福部有血清庫存查詢系統,可以先上網搜尋,確認血清在哪間醫院,再至該院施打,會爭取到更多的時間來緩解蛇毒。大甲光田亦透過此系統,除了為吳女注射院內的4劑血清外,並啟用緊急調度,從他院調集另2劑血清,得以進行急救。吳女透露,雖然她已無大礙,但眼鏡蛇的神經性蛇毒仍在,出院後1週傷口還是經常腫痛,目前還在持續就醫中。彭楷瑜表示,每年夏季,急診室幾乎都會出現毒蛇咬傷的案例,最近中部除了通霄民眾被躲在洗衣機下的毒蛇咬傷外,無獨有偶,南投在5月份也傳出類似案例,讓不少民眾感到擔心。醫師指出,根據臨床觀察,這幾年因為天氣炎熱,民眾被誤闖家中避暑毒蛇咬傷的案例,的確略有增加,但也不必太緊張,因為若在家中被蛇咬傷,只要立即前往有血清的醫院注射血清,大多都沒有生命危險。彭楷瑜解釋,蛇毒毒性3三大類,像出血性的蛇毒(龜殼花、青竹絲、百步蛇)等,遭咬傷後傷口會局部腫脹、全身出血、凝血異常等;而神經性毒蛇(雨傘節、眼鏡蛇)會有發燒、麻木感、意識不清等;而出血及神經型混合的蛇毒(鎖鏈蛇),則會出現傷口瘀腫、瘀血、水泡,呼吸喘等致命症狀,提醒民眾萬一看不到蛇的外觀,可以先敘述出現的症狀,以供臨床判斷。醫師強調,遇蛇咬時要記得「四不」︰不要割開傷口、不要以嘴吸出毒血、不要冰敷、不要綁止血帶。因為毒蛇在咬人後,其毒液會隨著進入人體組織中,並不會只停留在真皮層中,因此無法藉由切開引流、嘴巴吸取或冰敷來緩解,反而在割開傷口或冰敷的過程中,容易使傷口反覆感染,增加感染壞死的可能。最後,他也特別提醒民眾,不要刻意追捕毒蛇,因為當蛇在咬人後逃竄,急診也可以根據臨床的症狀來做初步判斷,所以不要再花力氣追捕毒蛇,可參考吳小姐的做法,先報警請消防隊處理捕蛇問題,因為若在走動的過程中加速血液循環,反而對病情不利,還是請民眾保持冷靜,記下特徵速就醫最實際。
全台烤番薯!熱急症就醫人數暴增 急診醫揭「5分類」:這種最慘
進入炎熱潮濕的夏季,加上全球暖化影響,近年來台灣的高溫和極端高溫天數不斷增加。亞東醫院急診醫學部醫師張閎斌指出,最近因熱急症前來急診的民眾數量不斷上升,顯示高溫和高濕度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不容忽視。張閎斌醫師表示,人體會通過「輻射」、「傳導」、「對流」和「蒸發」等方式來維持體溫恆定。然而,當外界溫度高於體溫時,輻射、傳導和對流這些散熱方式會失效,加上在高濕度的環境下,人體透過出汗「蒸發」散熱的效率也會降低。因此當人體暴露在高溫、高濕度環境下,就可能會出現各種熱傷害。張閎斌醫師說明,在急診醫學裡,熱傷害急症可區分為5種:熱中暑:很多民眾會誤解中暑的定義,其實「熱中暑」是熱急症中最嚴重的一類,指的是人體的體溫調節功能失效,出汗蒸發無法有效散熱,導致核心體溫升高超過攝氏40.5,引發中樞神經系統障礙,症狀包括躁動、迷糊、抽搐和昏迷等。如果延遲治療,可能會導致永久性損傷,且死亡率較高。熱水腫:常發生在手或腳,特別是老年人在經過長時間交通旅途後容易出現,也可能出現在從寒冷環境回到溫暖地區的年輕人身上。由於皮膚血管擴張和組織液滯留所致,通常幾天內會自然消退,但少數可能延遲至6週,建議可抬高腿部並穿彈性襪以促進回流。熱痙攣:容易發生於在濕熱環境下進行劇烈運動的人,因大量出汗導致水分和電解質流失,腿部、肩膀或腹部會出現抽筋,可能持續達15分鐘。這時應將患者移至陰涼處,並給予鹽水或運動飲料。若出現小腿痙攣,可抓住腳趾向上翹,腳跟下蹬,同時伸直膝關節。如抽筋持續不止,需立即送醫處理。熱暈厥:可能於熱環境中長時間站立時發生,因下肢靜脈血液滯留引起姿勢性低血壓。只需將患者移至陰涼處平躺並補充水分,通常短暫休息後症狀會很快消失。熱衰竭:常發生於高溫環境中,或因空氣不良而大量流汗,導致水分和電解質流失。症狀包括頭暈頭痛、噁心嘔吐、皮膚濕冷、虛弱、脈搏快而弱、姿勢性低血壓、暈倒和視力模糊;體溫正常或略有升高,但不超過40度,意識清醒。應迅速將患者移到陰涼處平躺,保持呼吸通暢,可慢慢補充運動飲料,降溫後迅速送醫。張閎斌呼籲,民眾應避免在強烈陽光下長時間活動,隨時補充水分,穿著寬鬆、透氣且淺色的衣物,保持良好的空氣流通。此外,也要避免在高溫高濕環境下獨自工作,最好能以團隊方式合作,以避免可能的不幸發生。在炎熱天氣中,定期休息並避免過度勞累也十分重要,以維護身體健康。
醫護爆離職潮!急診醫1晚燃燒殆盡 親揭醫院現況:樂見制度崩壞
護理師離職率上升,近日多間醫院傳出關床潮。急診醫師透露,一群經過良好訓練、可以同時處理多位急重症的專業人士,在制度下只領到4至5萬元的薪水,不僅要輪夜班,還常需要同時顧3至4個重症患者,「為何醫美給得起更好,但我們這些真的在救人的,卻只能領那樣?依舊相信大破才能大立如果『制度』依舊無法自我檢討,我很樂見一切走向崩壞」。亞東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朱聖恩15日在臉書粉專發文,當天連續2名40多歲的OHCA患者被送進急診室,前後掛號只差半小時,「其中一個volume不夠,還必須緊急輸血。我們用掉全院最後兩台ECMO,也用掉全院最後兩張ICU」,雖然他在下班前燃燒殆盡,但急診團隊沒讓任何人死亡,讓他深感自豪。朱聖恩表示,自己並非想炫耀醫院多偉大,「我其實只想突顯這個制度多麼可笑!因為大量護理離職的關係,其實今天小夜排不出護理人力。所以這樣的重症急救區原先只能排出兩個護理師。很感謝leader多增派一個支援,和一個實習生。以及後續從其他區來支援的夥伴。但這到底怎麼發生的?」醫師說明,要在急診做重症,護理人力最重要,護病比至少必須2:1,否則不可能做得起來,「以上這是美國的標準。再看看我們!我們亞東做起來了,而且我們只花十分之一的人力,和三分之一的薪水!只是,這是否值得驕傲?是否能長久?」朱聖恩直言,「這是一群經過良好訓練,可以同時處理多位急重症的專業人士。但制度下,他們只領到每個月4-5萬塊的薪水,要輪夜班,然後常常需要同時顧3-4個重症,含ARDS和ECMO。這種薪水,經過這幾年的通膨和升息,根本無法在台北養活一個家。」醫師感嘆,「所以制度到底怎麼了?為何醫美給得起更好,但我們這些真的在救人的,卻只能領那樣?依舊相信大破才能大立,如果『制度』依舊無法自我檢討,我很樂見一切走向崩壞!當然,我所謂的『制度』不只是健保,也包含資方,以及護理界本身。」
台美跨國重大發現「H3N2流感病毒恐致重症」 研究登國際頂尖期刊
流感病毒經常變異,導致大流行或併發重症及高死亡率,全球科學家紛紛投入研究。一項由長庚紀念醫院、長庚大學與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展開的流感病毒研究國際合作,經過十年努力獲得重大成果。研究團隊從411個感染H3N2的病人取得病毒,以全基因定序加上人工智慧技術,發現H3N2流感病毒出現基因片段重組現象,此病毒具有強大的複製能力和毒性,可能導致病人發生嚴重併發症。這項研究成果也是目前國際最大的一項整合人工智慧、基礎病毒學和臨床流行病學的研究,為流感病毒基因重組與人類疾病之間的潛在聯繫提供了實證,也對未來流感疫苗的開發和流行病學的公共衛生策略制定具有重要意義。這項研究成果已發表在2024年5月的國際頂尖期刊『刺胳針-微生物(Lancet-microbe)』。基隆長庚醫院急診醫學部及長庚大學智慧運算學院陳冠甫醫師表示,每到秋冬季節,急診室湧進許多病毒肆虐導致的呼吸道感染疾病患者,而流感病毒引起的嚴重併發症,如肺炎、腦炎、心肌炎等更是常見,且多發生在兒童、老人、或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免疫不全的患者。陳冠甫說,流感病毒基因組包括8個片段,流感病毒很脆弱,所以一直會突變產生變異株,讓人體的免疫細胞無法辨識,才有機會捲土重來造成流行。但是並非所有的變異病毒都會造成大流行,或導致嚴重的併發症。為預防和控制流感疫情,長庚紀念醫院、長庚大學和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自2014年展開跨國大型合作,涵蓋台灣、美國首府附近多家醫院取得病毒樣本,對病患採用一致標準的世代研究收案標準。由於2017-2018年美國出現特別嚴重的H3N2流感疫情,研究團隊從樣本庫中收集當時的411個病毒樣本,進行全基因定序加上演化樹分析。結果發現這一時期的病毒有明顯基因片段重組現象,人類對這樣的病毒幾無抵抗力。進一步將重組病毒放在人類鼻上皮細胞做培養,結果顯示H3N2病毒具有極強的複製能力。陳冠甫醫師指出,以往的流感病毒基因研究,常無法解決干擾因子,而無法推論是由於病毒變異,還是病人本身疾病因素而導致重症。這項研究結合進階人工智慧技術的應用,排除了常見的干擾因素,模擬出相似病人感染不同病毒的結果,做出令人信服的因果推論,確認了基因重組病毒與嚴重併發症之間的直接關聯,獲得世界頂尖醫學期刊的認可。根據疾管署統計,2023-2024年流感季節併發重症的機率,相較2022-2023年疫情解封前高出14倍,因為流感死亡的機率也高出10倍。陳冠甫醫師表示,接種疫苗是取得保護力與減少併發重症的方法之一,但要〝猜對〞正確的疫苗株相當不容易。相關監控的單位若是能將全基因定序加上人工智慧這類先進技術,得以更精確的確認造成重症的病毒株,進一步在疫苗準備時作為參考,將有助於研發出更具效率的疫苗。
寶林茶室案關鍵人物曝光!神人2小時破解「邦克列酸」 她助馬偕揪出元兇
寶林茶室「邦克列酸」中毒案震驚全國,這是台灣首次發現「邦克列酸」所引發的中毒案件,當時由馬偕醫院急診醫學部毒物科主任蘇昱彰率先指出正確毒物,醫療團隊也在12日分享案情經過,而最先掌握到病人共通點「吃越南河粉」的關鍵人物則是內科加護病房的護理師,未放過偶然聽到的資訊,才能將兩名患者給串連起來。這起中毒案件已經累積33名個案邦克列酸檢驗陽性,其中有2人不幸死亡,4人重症還在加護病房搶救中,因為嚴重肝衰竭正在評估換肝,而能成功迅速鎖定毒物種類的馬偕醫療團隊12日召開記者會分享經過,揭曉第一個掌握「患者都吃了越南河粉」共通點的關鍵人物-加護病房護理小組長葉淑美。3月24日當天,是馬偕收治到第二例寶林相關個案,但是當時大家都還不知道發生什麼事情,葉淑美隱約聽到家屬說「患者有吃越南河粉」,而自己單位在三天前才收治另一個急性肝衰竭也有說曾經吃越南河粉,無關的兩人竟然有相似的異常點。葉淑美機警告知急診值班醫師,醫師也確認這兩人病程真的非常相似,進一步找家屬瞭解用餐狀況,才驚覺是在同一家餐廳用餐,並將這樣的資訊轉給重症醫學科醫師王薏婷,成為重要線索。王薏婷分享,3月21日收治到第一例個案,年紀輕卻同時急性肝腎衰竭、呼吸衰竭,這樣的急性個案一年大概僅有百萬分之個位數,所以特別仔細去詢問家屬從接觸、旅遊、職業、暴露等相關資訊,接著第二例個案收治,護理人員發現共同暴露史的隔天,王薏婷也發現這次病人的症狀與過往常見的敗血性休克有所不同,肝、腎功能惡化都相當嚴重,即便讓努力在24小時內讓患者血壓回穩,臨床的改善卻沒有幫助肝腎功能的下降,讓她開始懷疑不是一般的食物中毒。有加護病房7年工作經驗的王薏婷,平常就很喜歡問「為什麼」並且找尋解答,這樣的特質更是表現在臨床醫療上。巧合的是,王薏婷當天下午新聞看到個案曾去的餐廳歇業,「會不會是被下毒了」的想法在心中萌生,趕緊去毒物科請教蘇昱彰。蘇昱彰則謙虛表示,多虧於重症醫學團隊詳細的病史紀錄,讓蘇昱彰在兩小時內推敲出過去在教科書上都沒什麼著墨的邦克列酸,他表示,毒物進入人體會產生症狀叫做「毒性症候群」,當時兩名個案毒性症候群非比尋常,因為肝指數都是幾千到一兩萬,過去熟知的食物中毒包含仙人掌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霍亂、肉毒桿菌等,都不會造成肝臟突然的衰竭。由於重症單位有擷取到關鍵字「河粉」,蘇昱彰立刻搜尋文獻,終於發現廣東的河粉中毒案件。據蘇昱彰表示,雖然全球案例少,但確實曾經發生過,毒素是來自保存不當發酵米製品的唐菖蒲伯克氏菌,因為攻擊細胞粒線體,導致多重器官功能衰竭,讓他更確信引起問題的就是「邦克列酸」。蘇王兩人於是和與重症醫學科主任郭立國在3月27日共同出席由衛福部邀集專家及各醫院召開緊急會議,並將此發現在會中報告發現的過程,才讓原本陷入膠著的案情獲得重要的突破。對於蘇昱彰表現,更獲得衛福部次長王必勝大讚是神人!對此,蘇昱彰謙虛的表示,他的心情相當平和,確實又略帶有點高興,因為能趕快讓食物中毒案情得以突破,幫助患者治療、恢復健康,也緩解民眾食安恐慌,是急重症醫師最開心的事情。
米酵菌酸中毒有多可怕?腎臟科醫示警:導致人體細胞「全面性壞死」
台北市遠百信義素食餐廳「寶林茶室」爆發集體食物中毒案,導致2人死亡、5人重症命危,衛生福利部昨(28日)召開記者會,指出解剖死者後發現,檢體中確定採樣到「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而這也是台灣首次檢出該毒素,事實上米酵菌酸毒性相當兇猛,人體只要攝入1至1.5毫克就能致命,且目前仍無有效治療方法。究竟「米酵菌酸中毒」有多可怕?對此,腎臟科醫師王介立指出,米酵菌酸是一種粒線體毒素,會對人體細胞發動「無差別攻擊」,導致細胞全面性壞死。醫師王介立在臉書發文表示,粒線體是人體發電廠,而粒線體毒素「米酵菌酸」造成的危害,就是讓細胞無法進行呼吸作用,難以繼續提供身體能量,最終導致「全面性的細胞死亡」,其中最廣為人知的粒線體毒素之一就是氰化物。王介立透露,目前醫界對於「米酵菌酸」的相關報告並不多,不過由於此毒素為高度脂溶性,因此推測一旦入侵恐遍布人體,而這也意味著採用血液透析或血漿交換等治療方法移除毒素,效果並不佳。對此,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毒物科主任洪東榮表示,毒性十分猛烈的米酵菌酸,只要被人體攝入1至1.5毫克就能致命,當粒線體遭到毒素入侵,包括腦、肝臟、腎臟等器官及身體組織都會受到損害,無法維持人體正常的生理機能,一旦細胞壞死是不可逆的傷害,更沒有解毒劑能讓粒線體恢復功能,因此「米酵菌酸中毒」的死亡率高達4成以上。至於該如何避免吃下米酵菌酸?衛福部資訊處處長、前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李建璋建議,民眾應盡量避免食用「重複加熱」的米、麵等主食,由於受到米酵菌酸污染的食材,不論從外觀、味道及口感上均無異狀,很難像一般腐壞食物容易被察覺,因此最重要的是如何預防將毒素吞下肚。
毒素「米酵菌酸」超猛爆!醫籲勿吃「重複加熱」2食物:短時間恐致命
台北市遠百信義素食餐廳「寶林茶室」爆發食物中毒案釀2死,引起外界高度關注,衛福部召開專家會議,初步推斷為「米酵菌酸」釀禍,且該毒素只要攝入約1.5毫克就能致命,毒性相當猛烈。對此,衛福部資訊處處長、前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李建璋示警,小心避免食用「重複加熱」的飯、麵。醫師李建璋在臉書發文表示,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所造成的中毒症狀,與仙人掌細菌的腸毒素(cereulide)十分相似,兩種毒素均會出現昏迷、肝、腎衰竭、休克、無發燒等現象,但相較之下米酵菌酸毒性更猛爆,「所以當傳出死亡、重症的愈來愈多,米酵菌酸的機會就更大。」李建璋透露,米酵菌酸只需1.5毫克的劑量就能奪命,潛伏期約為0.3至16小時,高達30%至100%的機率會導致患者在短時間內喪命,且目前仍無有效治療方法,只能仰賴身體器官自我修復。李建璋提醒,民眾應盡量避免食用重複加熱的米、麵等主食,由於受到米酵菌酸污染的食材,不論從外觀、味道及口感上均無異狀,很難像一般腐壞食物容易被察覺,因此最重要的是如何預防。對此,醫師林哲民在臉書粉專發文指出,食材經過加熱雖然可以殺死細菌,但細菌產生的「毒素」卻相當耐熱,以金黃葡萄球菌的腸毒素為例,至少需要100℃高溫持續加熱2小時才能消滅毒素,因此這次的素食餐廳中毒案,才會被專家推測是毒素所引起。另外,林哲民也糾正「1食物保存迷思」,不少人認為食物要放到常溫才能放進冰箱,否則食物與冰箱均容易損壞,但如今這是個「過時觀念」,食物最好在50℃至60℃左右立即放進冰箱冷藏,以避免增生細菌及產生更多的毒素。
寶林茶室集體中毒已2死 專家懷疑恐「炒飯症候群」釀禍
台北市信義區寶林茶室發生疑似食物中毒事件,目前已釀2死,多人送醫。這起食安事件要回溯到3月22日,39歲呂姓男子當天在寶林茶室用餐,隔天前往新北市三重醫院就醫,再轉診至台北市馬偕醫院後,竟因急性腎衰竭搶救不治身亡。另一名66歲男子則在3月19日前往餐廳享用炒粿條,之後出現腹瀉、虛弱、倦怠的症狀,並前往新光醫院就診,並被診斷為急性腎衰竭,一開始使用葉克膜並住入加護病房接受治療,但最終仍在27日不治身亡。由於已釀2死,衛福部已視為重大食安事件,食藥署長吳秀梅表示,截至26日晚間11時止,衛生機關接獲醫療院所通報共6人出現噁心、嘔吐、腹脹、腹痛、腹瀉等疑似食物中毒症狀,已會同疾病管制署、台北市政府衛生局與毒理專家,啟動共同稽查,赴現場了解食材原料與製程等可能導致中毒相關環節。衛福部資訊處長、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李建璋今天在臉書PO文,表示該起事件符合群聚、食物交集、類似症狀三元素,可以定調為集體食物中毒事件。李建璋表示,過去發生食物中毒事件,多半是小吃攤,辦桌,或是營養午餐,這次是發生在百貨公司內的名店,著實讓人感到不安。歷史上大規模導致致死的食物中毒事件主要是李斯德氏菌、大腸桿菌和沙門桿菌,近期還有唐菖蒲伯克氏菌產生的米酵菌酸中毒,此次事件可能是遭受這些細菌汙染。但是,李建璋表示,這些病患共同提到炒粿仔條,就讓人不得不想起一個醫學上的症候群,稱為炒飯症候群Fried rice syndrome。煮熟米飯放在室溫超過二小時以上時,就有可能導致一種特殊細菌稱為仙人掌桿菌(Bacillus cereus)的生長,仙人掌桿菌有孢子耐熱,即使炒過也殺不死,等到吃入肚內適當溫度, 這些孢子萌芽就產生症狀。李建璋表示,近期就有美國女大生因此喪生。裸仔條通常是煮熟狀態放在外面,需要烹調時才大火拌炒,的確有可能產生炒飯症候群。李建璋說,這只是他個人鑑別診斷的臆測,最後還是要微生物或毒素檢查證據才能確定。但是基於公衛預防原則,他還是願意冒著說太早,李半仙翻車的風險,提醒民眾,放在室溫過期的米飯澱粉類 ,即使加熱還是有可能導致食物中毒,最好立刻放進冰箱,才能避免產生炒飯症候群。
冷空氣發威!天氣忽冷忽熱「心血管疾病增」 急診醫:不乏30多歲年輕患者
受強烈大陸冷氣團持續影響,近日各地早晚氣溫明顯偏低,急診心血管疾病患者也變多了。對此,馬偕醫院急診醫學部急診內科主任謝尚霖於10日表示,近期腦中風等心血管急性個案明顯增加,約佔整體的2至3成,且不少患者出現胸悶、胸痛症狀,才趕緊到急診就醫,其中就醫患者以40多歲中年男性為最多,但也有才30幾歲的年輕患者。謝尚霖表示,近日氣候變化大,在冷熱氣溫交替下,心血管疾病患者變多了。以馬偕醫院來說,最近有不少患者是因為出現胸悶、胸痛症狀,才趕緊到急診就醫,且有2至3成都是心血管疾病,其中最多的是40幾歲中年男性,當中也有30幾歲的患者。謝尚霖指出,很多民眾會因為年輕而忽略健康問題,但其實年輕送急診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其實一直都有,且很多患者都是到急診就醫檢查才發現,早就有其他三高問題,而許多年輕男性即使看到數值有異也不以為意。對此,謝尚霖呼籲,民眾應定期做健檢,若檢查發現三高等健康數值有異狀,一定要就醫定期追蹤,並遵照醫囑服藥,千萬不要輕忽。另外,因最近低溫,本身有氣喘或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族群,要特別留意呼吸道感染疾病,時刻留意身體發出的警訊。
彰化被撞姊妹搶救第12天!10歲姊眼球動了 妹進行骨折手術
彰化縣伸港鄉陳姓國小3姊弟2月22日走斑馬線過馬路遭撞飛,案發迄今已12天,重傷的陳姓姊妹仍在搶救,兩人的腦部功能迄今也未見恢復,其中收治姊姊的彰化市秀傳醫院4日整理1份音樂清單,將為姊姊進行音樂治療,盼能對其腦部功能有所刺激。陳姓姊妹車禍後被分別送往彰化市秀傳醫院及彰化基督教醫院搶救,其中陳姓姊姊昨天生命徵象穩定,升壓藥已停第5天,血氧狀況比前日好,然昏迷指數依然是3分,瞳孔有光反應,眼球會移動(代表有腦幹功能),院方抽血檢測,血紅素、肝功能及腎功能正常,但白血球略高。秀傳指出,昨天下午為陳姓姊姊做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磁振造影),再度評估腦損傷程度,對神經功能癒後有更精準的參考;此外,恩慈療法(Compassionate Treatment)的申請與準備也正在進行中。秀傳醫院還為陳姓姊姊進行音樂療法,該院急診醫學部黃炳文總監與急診醫師整理1份音樂清單,裡面的音樂曲目以迪士尼動畫片原聲帶為主,包括「冰雪奇緣」、「獅子王」、「阿拉丁」、「小美人魚」等,另外還有「星際穿越」、「哈利波特」等電影原聲帶,共有約50首曲目。彰基表示,陳姓妹妹的狀況與前天相近,雖然生命徵象穩定,但腦部的功能持續沒有恢復,前天已會診中醫,營養師也針對妹妹目前的情況給予靜脈營養的配方,昨天針對骨科部分展開處理,一早就安排妹妹進病房做骨折固定手術。
台電工程員遭高壓電擊 「藍光爆閃」再冒煙…事故瞬間曝光
彰化縣和美鎮今(22日)發生工安事故,30歲紀姓台電工程人員,在東發路一處電線桿施工時遭6.9KV高壓電電擊,當場失去呼吸心跳。目前仍在醫院插管治療中。據悉,紀男上午9點37分在電線杆旁實施高空作業,卻遭高壓電電擊呈現OHCA,雙手也有1%3度燒燙傷。和美消防分隊獲報後派2輛救護車及4名救護人員趕赴現場救治,紀男經AED電擊和心臟按摩後恢復心跳,送往彰化基督教醫院救治。30歲紀姓工程員遭1.1萬伏特高壓電電擊。(圖/翻攝畫面)附近監視器也拍下事故瞬間,只見原本藉由吊臂車進行高空作業的紀男,其位置突然閃出強烈藍光再冒煙,紀男也在這瞬間重傷失去意識。一旁居民透露,當時聽到「碰」一聲巨響後住家短暫停電,外出查看發現有人被電擊。彰化基督教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黃勉書表示,紀男目前仍在插管治療,當前患者的心跳及血壓都恢復正常,但意識仍不清楚。台電則指出,紀男當時正執行電線桿加裝線路開關工程,但不幸在高空作業時遭遇相當約1萬1千伏特的電擊。至於為何會發生電擊事故,其原因有待後續調查釐清,同時對傷員給予全力協助。勞動部勞動檢查員現場瞭解後,初步推測是熔絲鏈開關被覆罩、沒弄好導致觸電。
年後一堆「天選之人」確診新冠!醫揭5病徵:不適症狀長達2周以上
春節7天連假才剛結束,學生們也陸續開學返回校園,加上即將迎來元宵燈會等人潮聚集活動,疾管署預估新冠、流感疫情會有一波小幅升溫的趨勢。對此,耳鼻喉科醫師張弘示警,近期有不少「天選之人」相繼確診,且不適症狀長達2周以上,呼籲民眾仍要做好防疫措施。醫師張弘在臉書發文表示,由於年節聚餐、口罩解封,導致病毒更加快速傳播,更有不少求診病患首次感染新冠肺炎,「門診當中不少『天選之人』新冠確診!」張弘指出,近期感染新冠肺炎的求診病患普遍相當不適,包含高燒、痠痛、喉嚨痛、咳嗽及流鼻水等症狀,甚至誘發鼻竇炎、支氣管炎、嗅覺異常、氣喘等併發症,病徵長達1至2周以上。張弘提醒,新冠疫情一直都在從未消失,建議民眾出入人潮眾多的公共場所,仍需戴口罩並落實勤洗手,若出現發燒症狀應先居家快篩後,再前往醫院就診,做好防疫才能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而年後這幾天的疫情持續升溫,醫療量能也備受挑戰,不過何時趨緩仍待觀察。此外,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任黃建華也指出,最近求診病患仍以呼吸道疾病、腸胃炎占大宗,而心血管疾病、肺部發炎、呼吸衰竭等患者也有攀升趨勢,急重症病患入住加護病房人數也明顯增多。
台大醫院開工日一度滿床!大年初二「近7千人掛急診」類流感創4年新高
隨著春節假期結束,不少店家已經開工,大量病患出籠導致台大醫院急診滿床,待床人數一度逼近百人。對此,台大醫師表示,由於年假期間累積較多病患,加上民眾回歸一般就醫習慣,才造成急診壅塞,預計近兩日急診人潮能有所緩解。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任黃建華表示,由於過年期間各家醫院的門診大多休診,近幾天醫學中心急診的就醫患者大爆滿,比起平日多出40%~50%的人流,導致原本床位不足的加護病房,連續幾天都通報滿床狀態。黃建華透露,近期求診病患仍以呼吸道疾病、腸胃炎占大宗,而心血管疾病、肺部發炎、呼吸衰竭等患者也有攀升趨勢,急重症病患入住加護病房人數也明顯增多,不過開工後醫護陸續返回工作崗位,醫療量能隨之上升,預估這一、兩天院內急診會恢復到正常狀態。至於春節疫情狀況如何?衛福部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指出,今年大年初二因流感急診就醫人數達6787人,創新冠疫情爆發4年來同期新高,不過整體疫情相對和緩,推估可能與流感疫苗施打率較高,以及民眾仍習慣戴口罩有關,但隨著學生陸續開學,加上元宵燈會活動人潮聚集,預估會有一波小幅升溫的趨勢。
以為普通感冒…老人送醫大白肺緊急插管 台大醫警告「新冠變多」:10人有2個
近來許多民眾生病,新冠病毒、流感病毒及呼吸道融合病毒來勢洶洶,急診室被塞爆,而且新冠病患明顯增加,每10人就有2人確診,大多是60至70歲的長者。一名老人感染新冠以為是普通感冒,結果病情惡化,就診時肺部已經大片發白,合併呼吸衰竭,需緊急插管治療。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李建璋指出,近期疫情升溫,急診室大爆滿,重症個案增加,從病毒擴散動力學來看,1月底將達到高峰,現在急診新冠個案也增加,很多都是老年人,介於60~70歲。由於年長者通常有心血管或慢性病,若得到新冠後,情況會更嚴重,然而感染不一定會發燒,有時只有咳嗽、咳喘,被誤以為是一般感冒,自行購買成藥吃,沒有及時就醫,恐怕會加速病情惡化,就醫檢查時已經呼吸衰竭、大白肺,必須插管治療。醫師建議一定要打疫苗。(示意圖/王永泰攝)多數人距離上次打疫苗時間已經超過6個月以上,也會出現比較多重症,李建璋呼籲一定要打疫苗。另外近期選舉造勢活動多,如果在空曠地方還不至於發生交叉感染,但如果在密閉空間,就容易產生群聚,提醒民眾戴好口罩。根據疾管署統計,類流感上周就診12.4萬人次,創下10年同期新高,推估未來3周持續上升,1月28日到2月3日達到最高峰,到時單周將上看15萬人,新冠毅情也將和流感季重疊,單周新冠就診人次將上看1.2萬到1.5萬。
國中生校內遭割頸!醫揭出血速度像「消防栓噴水」 搶命關鍵曝
新北市一所高中的附設國中部今(25日)中午發生流血事件,一名國三男學生和另名男同學起衝突,一氣之下竟拿美工刀揮砍,造成對方頸部重創,當場血流不止,目前已送醫裝上葉克膜搶救。醫師表示,頸動脈會將血流灌流至大腦,若不慎受傷相當致命,出血速度就像「消防栓噴水」,如果未及時止血,3至5分鐘內就會死亡。《ETtoday新聞雲》報導,馬偕紀念醫院急診醫學部災難醫學科主任張國頌表示,一般人在檢查是否有心跳或脈搏時,都會用手指觸摸脖頸處,感受到跳動的位置就是頸動脈,萬一受傷就像「消防栓噴水」,出血速度非常快,必須在1分鐘內加以止血,否則傷者就會進入休克,一旦失血超過2000c.c.,就很可能喪命。張國頌提到,除了咽喉,人體的四肢、脾臟、肝臟等部位都是致命出血點,而喉嚨還牽涉到氣管,出血同時也會影響呼吸,是非常危急的狀況。至於該名國中生的狀況,張國頌坦言,自己不清楚詳細情形,無法妄加判斷,但傷者目前必須裝上葉克膜搶命,代表其傷勢有相當程度的嚴重性。另外,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李建璋指出,頸部出血的嚴重程度取決於傷口深淺,若傷到大動脈,3至5分鐘內就會流失500至1000c.c.的血液,如果沒有迅速找到出血點並加壓止血,傷者就會快速死亡。醫師說明,以體重60公斤的成年人為例,總血量約有4615c.c.,若流失4分之1的血量,就會陷入休克。李建璋補充,通常遇到四肢出血的情況,還能用止血帶綁住,然而頸部無法採用同樣做法,否則會影響呼吸,所以目擊者唯一能做的,就是盡快找到出血點,並用最大力量壓到底,如果手邊剛好有膠布,也可朝四周固定,但不能環繞頸部,只能單側加壓,同時立即撥打119求助,邊加壓邊等救護人員到場。
「傷口愈乾愈好」錯了! 傷口「保持1狀態」事半功倍好更快
急診在第一線處理傷口時扮演著關鍵的角色,儘管擦傷只是輕微的皮膚損傷,但如果沒有得到適當的治療,也可能留下疤痕,除此之外,還會導致生活不便、換藥的麻煩及傷口不適等困擾。現代敷料助傷口照護 減少無限循環換藥難度奇美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徐鴻麟說明,隨著生醫科技的進步,傷口護理不斷演進,許多的現代敷料應運而生。傳統紗布敷料存在黏附和換藥頻率高的問題,而現代敷料以高科技分子材料研發,具有高度吸附滲液性、透氣性、殺菌功能和防水性,可以有效調節傷口的濕潤度,為傷口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同時阻止外部細菌進入傷口,提供保護和促進傷口癒合的效果,換藥頻率可以延長到數天一次,奇美醫院急診醫學部為此也引進現代敷料,為病人提供更方便、舒適且有效的傷口照護。現代敷料提升換藥舒適度 加速復原及減少換藥頻率徐鴻麟說明,傳統的傷口敷料中,紗布是常見的選擇。然而,傳統紗布敷料換藥時容易黏附在傷口上,較易引起換藥時的疼痛和不適感。此外,傳統紗布敷料每天至少需要換一次,視滲液情形而定,有時需一天換兩三次,相較於傳統紗布敷料的缺點,現代敷料具有高度吸收滲液性、透氣性、殺菌功能和防水性,使得每次換藥的頻率可以延長到數天一次。不僅減少了病人換藥頻率,還大幅提升了治療及換藥的舒適度。對於老年人而言,皮膚脆弱、恢復能力也較慢,通常需要更長的恢復期,更是適合使用現代敷料的族群,同時也可以減少家屬換藥的次數。外傷傷口非現代敷料健保適應症 需自行負擔費用 然而,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目前外傷傷口並非現代敷料的健保適應症,因此病人需要自行負擔相關費用。根據傷口的大小和需求不同,使用現代敷料換藥的費用大致在數百元左右。儘管如此,與傳統紗布每天換藥所需的耗材費用相比,實際的差異並不是非常大。現代敷料與傳統紗布優缺點比較表 換藥次數單次費用整體費用舒適度加速癒合現代敷料三到五天一次高差不多較好較好傳統紗布至少一天一次低差不多差差
新冠快篩恐有失準度? 食藥署限業者1個月內補交對「XBB病毒」性能報告
國內第四波疫情正遭遇XBB病毒侵襲,但過去所使用的快篩卻可能無法準確驗出病毒。食藥署今天表示,即日起要求國內核發緊急使用授權(EUA)的205款快篩試劑需在一個月內繳交對XBB病毒的檢測性能,如未能通過審查將不得再進行製造或輸入。台大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李建璋表示,快篩是新冠最重要的檢測工具,但受到病毒量和檢體品質影響,XBB輕症化、流行廣,使得偽陰性機會增加,如有接觸史和符合的症狀,但快篩卻陰性,請使用另一個廠牌的快篩重複篩檢,才不會錯過黃金時間,避免重症和死亡的發生。食藥署副署長陳惠芳指出,XBB病毒相較過去流行的BA.2、BA.5變異株,雖然主要發生變異在S蛋白,而我國核准之快篩試劑皆是以偵測病毒N蛋白為主,應不影響檢測XBB變異株之性能,不過為確保國內快篩試劑效能,仍要求廠商於7月31日前繳交性能報告。陳惠芳說,目前國內共有205張專案核准(EUA)之新冠病毒檢測試劑核准期限至明年6月30日為止,核准期間過後的產品皆不得再製造或輸入,目前已有15案向食藥署申請新冠病毒檢測試劑查驗登記,其中已有2案獲核准取得許可證。
清冠一號7月起需自費 國外恐較容易購買
「台灣之光」清冠一號,隨著中央紓困振興預算6月30日到期,7月1日起公費不再補助,一盒要價約1500~1800元,民眾要自費了!相較於近日政府大手筆補助大學及高中學費花上百億,前衛生署長楊志良認為,疫情仍在持續,教育平等,健康也要平等,「政府不差這一點錢」。而清冠一號緊急授權使用(EUA)於明年6月到期後,僅2家藥廠有意願申請正式藥證,但臨床試驗難度高,藥證取得仍是未知數,反觀清冠一號外銷國外市場是「健康食品」,且可以在網路上販售,未來恐怕國外比台灣還容易買到。楊志良呼籲 政府不差這點錢根據衛福部中醫藥司統計,截至6月下旬,服用公費清冠一號患者約171萬人,確診者使用率17%,中醫師看診開立清冠一號,不分品牌,每盒可以1500元申報,使用總經費共25億多元。衛福部中醫藥司司長黃怡超表示,台灣清冠一號7月1日起將改自費,病人需由中醫師看診開立處方箋後才能自費使用,或可請中醫師開立健保給付的其他中藥配方來緩解不適。一盒清冠一號,市價約1500~1800元不等,未來若有民眾一家多人確診,恐怕就要花上數張千元大鈔才吃得起。然而,近期政府不斷釋出利多,繼宣布補助每名私立大學學生2.5萬元學費後,又取消高中學費的排富規定,所有學生一律免費,補助達上百億元,相較之下,清冠一號才用了25億元。目前新冠第四波疫情仍處於高原期,楊志良認為,疫情還在持續,需要清冠一號的患者比起大學生人數並不多,使用的量也不大,補助是否延續,應有討論空間,「政府不差這一點錢」。疫情還在燒 補助延續有空間除了沒有公費補助,清冠一號日後在國內恐怕也將更難買到!清冠一號EUA雖延長到明年6月,據悉,輕症免通報後、加上西藥的口服抗病毒藥物「剩很多」,藥廠認為利潤不多,不願投入藥證申請,國內12家藥廠,只有順天堂、天一,2家藥廠願意申請正式藥證。中醫藥司表示,順天堂、天一預計分別與林口長庚、中國附醫兩醫院合作,中醫藥司將各補助300萬、250萬元,傾全力輔導協助兩家藥廠通過臨床三期試驗,盼讓國家之光能「永續」。藥證申請難 國外反而好買但要通過三期臨床試驗,難度非常高,官員透露,雖然國內服用的人數已經很多,但多數都是確診個案,且是吃過藥物的人,已沒有對照組可參照,也很難找到願意只吃安慰劑組別的民眾。中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詹永兆表示,清冠一號外銷國外市場是「健康食品」,因此不必申請正式藥證,可以在網路上販售,「光是在亞馬遜上就賣得非常好」,未來恐怕國外比台灣還容易買到。中醫藥司有責任要讓清冠一號轉為處方用藥,否則藥廠認為沒有利多,生產意願都不高,「台灣之光」恐怕凋零。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李建璋指出,輕症免通報免隔離後,不少民眾會自行購買常備藥,臨床觀察多起65歲以上長者,一感染就先吃清冠一號,送醫後合併吃口服抗病毒藥物,導致嚴重的急性腎衰竭情況。他提醒,勿將兩種藥物一起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