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難補助
」13歲少女患罕病成弱勢! 奇美「罕病中心」介入給予幫助
13歲小美因患罕見疾病導致下肢功能受影響與脊椎側彎,行動需輪椅代步,又為單親的經濟弱勢家庭,小美父親一直苦撐著照顧和經濟上的雙重壓力。然而,奇美醫院罕見疾病照護團隊的介入,協助整合社會補助資源源,幫忙加入罕見疾病基金會,並連結家扶中心及民間社福團體提供急難補助。不僅提供了醫療上的協助,更在社會和心理層面上給予全方位的支持。罕見疾病中心協助患者 榮獲SNQ國家品質標章奇美醫院遺傳暨罕見疾病中心講座教授林秀娟說明,由於罕見疾病種類繁多,各類疾病照護需求差異很大,需有結合各層面的團隊整合服務。奇美醫院以個案管理模式提供罕見疾病病人與其家屬充分之疾病資訊及心理支持,並提供照護諮詢及生育關懷等服務,2023年榮獲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生策會)頒發SNQ國家品質標章認證。奇美醫院為擴及遺傳性及罕見疾病之照護,2013年成立遺傳諮詢中心,同與成大醫院為雲嘉南地區惟二通過國民健康署認證之遺傳諮詢中心一。為加強罕見疾病照護,2022年更名為遺傳暨罕見疾病中心,並建立跨科部及跨院「遺傳及罕見疾病服務網絡」,服務包括:(1)提供遺傳諮詢、檢驗轉診,協助追蹤及預防。(2)提供國內外遺傳診斷、治療之轉診及轉檢聯繫。(3)推動遺傳罕見疾病診斷、諮詢及診療發展與研究,及(4)推動遺傳及罕見疾病相關社會教育。「罕見疾病全人照護模式」 跨科部整合、跨院提供服務林秀娟指出,儘管服務對象多為其他醫院通報的個案,而且居住地涵蓋臺南、雲林、嘉義等地區,執行上雖為困難,但奇美醫院藉由跨科部組成「罕見疾病照護服務」執行團隊,以核心工作小組為聯絡窗口,整合醫療、長照、社福等各方面資源,努力讓罕見疾病病人及家庭都能得到全方位的照護服務。五全照護概念 持續醫療與社區支持林秀娟表示,我國對於罕見疾病照護相當努力並已有良好成果,但仍存在醫療資源集中於急重症治療為主的醫學中心,科際整合及全人照護仍待加強。病友離開大醫院後,在地照護的可近性與連續性仍不足,有待結合醫療、長照、社福體系及社區等在地資源形成支持網絡。為此,奇美醫院建構完整的罕見疾病照護網絡,利用五全(全人、全程、全家、全隊、全社區)照護概念,檢視罕見疾病照護現況,連結醫療、長照、社福及社區資源,提供罕病家庭連續性完整性的全人照護,不僅使病人得到持續的醫療照護,也能在社區中獲得相應的支持。
父意外身亡母親失聯 申請低收入戶遭拒 女專生怒:難道要逼人逼到死?
父意外身亡母親失聯 申請低收入戶遭拒 女專生怒:難道要逼人逼到死?一名19歲就讀專五的朱姓女學生,2歲時父親因為工作意外身亡,母親改嫁,現已失聯,自小靠著阿嬤、阿公將她拉拔長大。為了減少家裡負擔,16歲那年就到處打工求一頓溫飽,但因收入有限,時常1天只能以1碗泡麵度日。這2年阿嬤、阿公相繼離世,她想申請低收入戶,卻因有保險3度申請都無法通過,不禁讓朱姓女學生怒斥:「難道要逼人逼到死,政府才能看見我這種生活困難的邊緣戶嗎?」根據《壹蘋新聞網》報導,2歲開始,朱女就與阿公、阿嬤及大伯一同生活,因長輩們希望朱女長大後生活多一層保障,自朱女幼年期間就幫他投保儲蓄險,朱女上國中了解自己家裡狀況後,就會利用假日時間幫阿嬤撿回收,盡自己的一份心力。畢業後,她考上了私立樹人醫專,因為知道自己的家庭狀況,朱女從專一開始就把握所有打工機會,即使每個月收入只有幾千塊。專一開始朱女就把握所有打工機會藉以減輕家裡負擔(示意圖/pxiabay)2年前,阿嬤因病去世,而今年2月28日阿公也離世,剩下她孤單一人,朱女非常傷心,但她也告訴自己要堅強活下去,不能被環境所打敗。今年3月她為了減免學雜費,提出申請低收入戶,如果通過,光學雜費每學期就可以省下1萬多塊。第一次送件,承辦人員告訴她因被大伯申報撫養無法通過,大伯得知後,兩人將手續辦妥再次把資料呈送給承辦人員,但卻又再次被打槍,承辦人員告訴朱女,阿公、阿嬤死亡各有一筆約40萬的保險費匯入她的帳戶,金額超標,無法通過。對此朱女表示,那些錢大部分多花在喪葬費以及購買靈骨塔,所剩的10萬多塊也已花在讀書及生活支出。今年6月,朱女再次向政府單位提出申請低收入戶,而這次社工卻告訴她,因為她有儲蓄險,2025年領回的錢已經超過法令規定的金額,且母親的收入、動產、不動產也須列入計算,所以申請無法通過。而朱女轉向想申請民間慈善機構急難補助,但也因為不是單親或是弱勢家庭,無法獲得補助。朱女坦言:「我從小就沒有爸爸媽媽,阿公、阿嬤也都在這兩年走了,無法通過低收入戶的審核讓我覺得非常心累。」朱女也表示,自己有同學爸媽有房有車,卻申請通過低收入戶補助,而我卻不行,實在是太不公平了!社會局中區社福中心主任趙若新表示,因為朱同學保單部分因在2025年後就可領回金額超過7萬5千元的額度,所以申請低收就是不會過,承辦人員沒有刻意刁難朱姓女同學,只是法令就是這樣,他們公務員也只是依法令來做事。趙主任也說,朱女生活上若確實有困難,社工會想辦法轉請民間慈善團體來幫她,希望多少能幫助到朱女一點點,協助她度過難關。
急難救助金遭扣押 周春米籲政府協助返還
因應新冠肺炎對勞工生計產生衝擊,勞動度針對低薪、弱勢自營作業者及無一定雇主勞工,提供3萬元生活補助,截至4月底,已有92萬3000名勞工入帳。不過,民進黨立委周春米接獲民眾陳情,因積欠卡債,3萬元生活補助被銀行凍結強制執行,周春米今表示,依照紓困條例第9條之1規定,社會救助不得為扣押、強制執行之標的,此舉明顯違法,希望政府盡速督促返還急難救助金給民眾。陳情民眾指出,好不容易申請到急難救助金,卻因為之前有積欠債務,急難補助金入帳後馬上被法院扣押,急難救治變成兩手空空,看的到吃不到。周春米說,依據強制執行法第122條第一項規定,「債務人依法領取之社會福利津貼、社會救助或補助,不得為強制執行」,紓困條例中的急難救助金,就是希望救急、救險,性質上當然是「社會救助」,且條例中也明確規定,受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影響,自政府領取之補貼、補助、津貼、獎勵及補償,不得作為抵銷、扣押、供擔保或強制執行之標的。周春米批評,本次紓困救助的目標族群,都是有迫切需要的弱勢勞工或自營工作者,因此若是急難救助金可以被強制執行的標的,恐怕不符合紓困、救助的用意,竟然還發生金融機構不黯紓困規定,直接違法扣押的情形,政府應該立刻敦促銀行返還該救助金。周春米重申,政府針對紓困條例中明定,急難救助金不得為抵銷、扣押、供擔保或強制執行標的,呼籲應該向金融機構加強宣導,銀行則應加強法遵。否則急難救助的美意,將因此大打折扣。
急難補助申請首日大塞車 政院說明4大條件、3樣證明
因應新冠肺炎衝擊,本週一(4)日行政院緊急擴大紓困範圍,推出的一萬元急難紓困金於今(6日)上路,各地鄉鎮市區公所因應不及而湧入大量排隊人潮,衛福部社會救助及社工司司長楊錦青今天說明細節,包括對象為原來有工作但因疫情影響、未有任何投保、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1.5倍以上未逾2倍以及未領取其他紓困補助者,而查核最快需要一至兩個工作天。楊錦青指出,符合一萬元急難紓困金條件有四:第一,原來有工作,一至四月份因疫情影響工作者;其次,未具有任何投保(軍、公、勞、農保)者;第三,以家戶為單位,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1.5倍以上未逾2倍;最後,其他紓困措施不可重複申請。而民眾須攜帶的有身分證、一至四月收入情況證明或切結書、全戶人口存摺貨內頁影本,其餘未具有其他社會保險身份以及未領取其他政府紓困補助之證明則免附,由政府查核,需要一至兩個工作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