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時代
」 恐龍顛覆舊假說!月球探測器「嫦娥5號」帶回土壤樣本 發現恐龍時代月亮還有火山活動
大陸月球探測器「嫦娥5號」在2020年12登陸月球,採集了月球土壤樣本,經過化學分析,發現了火山起源的玻璃珠,這意味著月球在約1.25億年前仍存在火山活動,這項發現有助於推翻過去對月球歷史的說法。根據《天文學》(Astronomy)的報導,「嫦娥5號」帶回的月球土壤樣本中,約有3000顆極小的玻璃珠,直徑在20至400微米(µm,0.001公分)之間,大部分是由隕石或小行星撞擊產生的,而經科學家分析,發現3顆為火山玻璃珠。這3顆火山玻璃珠的鈾鉛定年(U–Pb dating)顯示,推算它們是在約1.2億年前火山噴發中形成,是至今發現較近期的月球火山活動,當時地球正值白堊紀中晚期(1.25億至8000萬年前),意味著恐龍仍未滅絕。而這項研究結果由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於6日發表在《科學》期刊上,顛覆了月球在過去十億年內火山活動已不活躍的假說。報導指出,「嫦娥5號」於2020年11月23日發射,並在2020年12月1日成功降落在風暴洋的呂姆克山(Mons Rümker)附近,回收了1731克月球土壤,包括地表下約1公尺深處的岩芯樣本,這相比美國1970年代早期「阿波羅計畫」更為北邊,也是自1976年蘇聯月球24號任務以來,首次從月球帶回樣本。另外,過去的研究普遍認為,月球的火山活動在30億至38億年前最為活躍,而大陸專家在2021年對「嫦娥5號」月球土壤樣本進行初步分析,當時便發現月球在20億年前就有較大規模的火山活動;如今,新的分析結果表明,月球可能可能與地球一樣,仍存在著深層的岩漿活動。
林心如兒被催酒喊:別教壞! 劉敬給彪哥面子淺嚐
林心如、鄭元暢與劉敬在《華燈初上》中飾演一家三口,近日則在節目《光露營就很忙了》中再次同框,劉敬在節目中也將獻出他第一次做菜給大家吃,行前特地去學兩道下酒菜,他表示:「雖然只參與一天還是覺得很好玩,尤其拍完戲後再次見到大家,非常開心。」由於上集鄭元暢猛對成員們催酒,」李李仁本次不放過劉敬,帶領他認識品酒的樂趣,只見劉敬勉強地抿了一口後,臉立即皺成一團,笑說:「因為他(指李李仁)是彪哥,所以我才喝的,但一口已經是我的極限。」林心如在一旁也吶喊制止:「不要教壞我兒子!」鄭元暢(左起)、郭雪芙、江宜蓉、林心如、李李仁、劉品言一起露營。(圖/TVBS提供)林心如第二次露營睡在帳篷,她表示:「品言說我好像3秒入睡,而且睡著什麼姿勢,醒來仍維持一致。」而鄭元暢則幽默地表示自己睡到床漏風、扁掉,只能起床。而這次李李仁帶著心愛的狗狗荳荳一同參與,他表示這是人生難忘的一晚,但也碰到了一些有趣的挑戰,透露:「荳荳在帳篷裡根本沒辦法睡,因為牠不熟悉環境,一直抓帳篷的拉鍊縫隙,大半夜衝出去兩次,直到半夜四點牠終於安靜下來,我也趕緊好好休息,但凌晨六點牠起床,我也跟著起床。」與荳荳一同經歷這樣的夜晚,李李仁雖然煎熬但也感到特別珍貴。《光露營就很忙了》「穿越恐龍時代」元宇宙,除了搶先曝光精彩的節目漏網鏡頭外,呼應節目中主持群在營地烤肉,元宇宙也新增推出「烤香腸挑戰」遊戲。節目將於每週日晚間8點在TVBS歡樂台42頻道、TVBS精采台;晚間10點台視12點Netflix,每週六晚間10點衛視中文台播出。
林心如露營吹冷氣 被鳳小岳嗆出收視高點
TVBS實境綜藝《光露營就很忙了》於16日首播,電視收視最高點落在林心如與楊謹華搶完床位後,姐姐們都在露營車裡吹冷氣,鳳小岳喊「不是來露營嗎,吹什麼冷氣呀」,要姐姐們出來跟他玩。鳳小岳得知收視高點落在他「吐槽」姐姐們時表示:「非常開心,許願跟大家再一起去山上不要吹冷氣的露營。」總製作人林心如笑說:「收到許多朋友觀眾反饋有被我們療癒,但大家是不是比較想看我們吃苦。」林心如展現羽球實力,意外展現反差一面。(圖/TVBS提供)節目中林心如打羽毛球揮空片段,造成網友熱議,發球障礙的反差萌與平時大家心目中形象落差極大,林心如笑說:「在還沒玩這個羽毛球遊戲之前,不知道自己打得這麼差,大部分都可以打到球的。」問及是否會想找機會雪恥?林心如回應:「請繼續鎖定就知道了。」鳳小岳在第一次露營是唯一男生,受到網友們讚賞很萬能,他表示:「跟大家一起去露營、交流相處都很愉快,希望下次唯一男生,可以再多一些福利。」鳳小岳被網友誇讚相當萬能。(圖/TVBS提供)《光露營就很忙了》取景於台灣數個極美露營地,除了希望帶領觀眾遠離都市喧囂,也讓大家能夠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藉以療癒身心。這次特別與HTC VIVERSE合作,創建專屬的元宇宙場景-「穿越恐龍時代」,其中的場景設計,也是以此為概念出發,希望帶大家跳脫現實的束縛,到元宇宙來一場全新的露營體驗。
驚見怪蟲床上爬!他曬圖求解「這啥鬼」 一聽答案嚇壞:我捏爆了
不少人最害怕的生物莫過於昆蟲,就有網友曬出一張「怪蟲照」,表示最近在床上驚見銀白色的奇怪昆蟲,嚇得他趕緊「捏爆」消滅,並向廣大網友求解,怎料得知答案後,讓他著急搬離,「已在找房子搬走!」該名網友在臉書社團「爆廢公社」發文表示,近日在租屋處發現一隻奇怪的小蟲子,更噁心的是還直接跑到床上,情急之下他還是鼓起勇氣處理掉「我捏爆他了」,擔憂怪蟲的的繁殖能力,他也曬出照片向網友們拋問,「求解!這啥鬼?」照片曝光後,網友紛紛留言解答,「衣魚,室內太潮濕就容易有衣魚,會啃食木頭跟衣服」、「蠹蟲,又稱蠧魚、衣魚,喜歡潮濕環境,會咬破書籍、纖維、紡織物」、「衣魚,繁殖力很強,而且不容易殺光,要買專門的藥劑」、「衣魚…不吃不喝可以活三、四個月」、「好討厭這種蟲,看起來好噁心」、「我家超多,已經跟他們成為朋友了。」然而,有網友驚曝「衣魚」竟是古老生物,「它比你祖先的祖先的祖先還老,恐龍時代保存至今的活化石」,另外也有人建議原PO可以放樟腦丸驅逐,同時保持環境乾燥,便可預防衣魚出沒。
恐龍滅絕之謎! 最新研究:2次小行星撞擊地球有關
關於恐龍的「大滅絕」之謎,是生物演化史上的懸案,說法也有很多種,其中,隕石撞擊說一直佔據著主導地位,也就是在距今6500萬年前,一顆直徑約10公里,體積相當於一座中等城市般大小的小行星,從天而降。它在地球上撞出一個巨大的深坑,讓地球產生了舖天蓋地的灰塵,極地冰雪融化、植物毀滅。恐龍滅絕之謎,遭兩顆小行星先後撞擊地球。(圖/翻攝自推特)另外,火山灰遮蔽了陽光,造成氣溫驟降、大雨滂沱、 山洪暴發、泥石流將恐龍捲走並埋葬起來。在以後的數月乃至數年裡,天空上依然煙塵滾滾、烏雲密布,地球因終年不見陽光而氣候變冷,恐龍無法適應這劇烈的環境變化,陸續大批死去,恐龍時代結束,不過如今有科學家認為,恐龍滅絕可能與兩次小行星撞擊地球有關。根據報導,來自愛丁堡的科學家在西非海岸附近發現了一個約9.66公里寬的隕石坑。科學家認為這個隕石坑是大約6600萬年前,由一顆直徑400公尺寬的小行星造成的,這與墨西哥灣隕石坑的形成時間相差無幾。墨西哥灣隕石坑是由一顆直徑約13公里的更大行星撞擊地球造成。恐龍滅絕之謎,遭兩顆小行星先後撞擊地球。(圖/翻攝自推特)報導引述愛丁堡赫瑞瓦特大學(Heriot-Watt University inEdinburgh)的伊斯德南尼科爾森博士(Dr Uisdean Nicholson),在石油和天然氣調查中發現了這個隕石坑,「我花了大概20年來解讀它們,但我從未見過這樣的東西。這個隕石坑有一個圍繞中央隆起區的凸起邊緣,然後是向外延伸的碎片層」。尼科爾森博士透過持續分析石油和天然氣勘探者獲得的地震勘測資料,記錄地下幾千公尺深處的不同岩石層和沉積物。研究顯示,導致隕石坑的小行星可能是從一顆更大的小行星上分離出來的,這顆小行星在地球上造成大規模生物滅絕,而這顆更大的小行星造就了時間相近的墨西哥灣隕石坑。尼科爾森認為,引力使小行星在更靠近地球的軌道上解體,導致相隔幾天發生兩次撞擊。另外,來自亞利桑那大學(University of Arizona)的維羅妮卡佈雷博士(DrVeronica Bray)也指出,「透過資料顯示,這個隕石坑是由一顆直徑400公尺的小行星在500到800公尺深的水中碰撞造成的。這引發一場超過1千公尺高的海嘯,以及一場6.5級左右的地震」。維羅妮卡佈雷還表示,其釋放的能量比2022年1月在東加引發的海嘯能量大1千倍左右。不過針對上述兩位學者的發現,仍有部分專家不認同,根據倫敦帝國理工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的加雷斯柯林斯教授(ProfGareth Collins)表示,「這是一個令人興奮的發現,肯定有許多與撞擊源一致的特徵,但我認為這兩件事更有可能是不相干」。
搜奇/洪水沖出「 9500萬年前龍印」 4歲女童海灘散步發現2.2億年前大禮
海灘散步居然發現到2.2億年前的恐龍腳印化石,英國4歲女童懷爾德(Lily Wilder)稍早和父親到海灘散步,竟眼尖發現恐龍腳印化石,事後經專家鑑定確實為珍貴化石,目前恐龍品種尚未確認。4歲女童懷爾德發現的恐龍腳印化石相當清晰。(圖/翻攝自@southwalesargus推特)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懷爾德的母親薩利(Sally)表示,女兒和爸爸爸理查德(Richard)在威爾斯巴里海灘(Barry beach)散步時,懷爾德喊了聲「爸爸,看這個」,理查德便拍下女兒發現的奇妙腳印,回家後和妻子認為相當奇特,於是主動聯繫專家。女童與爸爸在海灘散步時,意外發現2億年前的恐龍腳印化石。(示意圖/達志/美聯社)經專家查看後證實,這是擁有2.2億年前的恐龍腳印化石,這個腳印化石長約10公分,可以確定這是隻身高75公分小型恐龍留下的,不過品種還未能確定,只知道這種恐龍能靠2條後腿行走,並靈活狩獵動物及昆蟲,包括威爾斯國家博物館古生物負責人豪威爾斯(Cindy Howells)也驚呼讚嘆,「這是海灘上有史以來發現最好的標本」!這個恐龍腳印化石是在本德里克斯灣(Bendricks Bay)被發現,當地也常出土鱷魚等爬行動物的足跡化石,被地質學家協會南威爾斯小組稱為「英國三疊紀恐龍足跡的最佳地點」,不過漲潮時許多腳印會被海水掩蓋,最好在退潮後觀察,腳印就成了小水坑,不仔細觀察難以發現。女童與爸爸在海灘散步時,意外發現2億年前的恐龍腳印化石。(圖/翻攝自@museumcardiff 臉書 )威爾斯國家博物館也表示,由於這個恐龍化石保存完整,讓古生物學家得以進一步確認恐龍腳掌的實際結構,包括腳掌上的肉墊及爪子等。據了解,美國也曾出現過類似腳印,由腔骨龍所留下。除了在英國,澳洲昆士蘭小鎮溫頓(Winton)先前遭洪水重創,沒想到卻沖出「意外收穫」,有考古學家在當地一處河床,發現多個相信在9500萬年前便埋於地下、屬於3種不同品種恐龍留下的腳印。當地考古學家在溫頓鎮附近河床,發現3種不同品種恐龍留下的腳印。(圖/翻攝自The Guardian)據《衛報》報導,考古學家從2018年就開始在當地進行考古挖掘,意外在河床架上發現恐龍腳印。專家認為,這些腳印是由3種主要恐龍群組成,包括蜥腳類、鳥腳亞目和獸腳類恐龍出現在同一塊地表,屬於非常罕見的情況,專家更興奮的表示,這可能是澳洲當今保存最完善的恐龍腳印。考古學家發現河床上有不同類型的恐龍腳印。(示意圖/達志/美聯社)報導指出,其中蜥腳類恐龍足跡更超過40公尺,當中有近1公尺的恐龍腳印,考古學家相信,這是由一種約18公尺長、30噸重的較小恐龍所造成。根據溫頓鎮市長巴斯克特(Gavin Baskett)表示,「恐龍足跡因洪水而意外露出面是非常罕見的事,否則會被埋藏100甚至200年」。他希望這個消息公開後,能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希望更多遊客會到西部旅行,參觀足跡,而恐龍腳印也轉移到當地的恐龍時代博物館(Age of Dinosaurs Museum)展出,藉此振興當地旅遊業。洪水襲小鎮沖出「 9500萬年前恐龍腳印」 。(圖/翻攝自@katejonesqld 推特)
搜奇/300顆牙怪物竟是8千萬年活化石 159公斤巨魚曾與恐龍共生
電影《侏羅紀世界》火紅的「滄龍」,生活於 7000 萬至 6500 萬年前的西歐海域,因為第一具化石於 18 世紀末期在荷蘭默茲河附近被發現,所以學名為「Mosasaurus」,意指「默茲河的蜥蜴」,可以長到18公尺,體重大約 40 噸左右。滄龍擁有巨大的頭部、強壯的頜部與尖銳的牙齒。(圖/侏儸紀世界:統霸天下劇照)滄龍擁有巨大的頭部、強壯的頜部與尖銳的牙齒,主要以捕食魚類、菊石類、海龜、其他小型的滄龍為生,雖說滄龍已經滅絕,不過要說到曾與恐龍共生直到現今仍可見到的海中「活化石」,就不得不提到鱘科魚類。滄龍擁有巨大的頭部、強壯的頜部與尖銳的牙齒。(圖/侏儸紀世界電影劇照)根據外媒報導,來自加拿大卑詩省的屋頂工人羅斯(Braeden Rouse)4月時與女友科澤連科(Sidney Kozelenko)前往弗雷澤河(Fraser River)釣魚,他們各自乘坐一艘輕艇在河上釣魚,過程中羅斯釣到一尾怪物級巨魚,據他回憶,「當時魚不斷拉扯釣竿,輕艇3次差點翻船,為了避免翻覆,我將釣竿維持在船頭」。來自加拿大卑詩省的屋頂工人釣到一尾怪物級巨魚。(圖/翻攝自adventureswbraedenandsid抖音)最終這條巨魚體力不支被拖到岸邊,這才驚覺這是一條鱘魚,長約2.5公尺、估計重159公斤,他們事後將釣魚過程分享到臉書,引發熱議。這對情侶和這條巨魚合影後就將牠放生,羅斯表示,「當我們將牠拉到岸邊後,才意識到牠到底有多大,這也是我第一次釣到體型如此大的魚」,科澤連科也將過程拍攝下來,當時羅斯的輕艇還被拖著走,可見鱘魚的力氣不容小覷。來自加拿大卑詩省的屋頂工人釣到一尾怪物級巨魚。(圖/翻攝自adventureswbraedenandsid抖音)鱘科魚類主要生活於歐亞大陸和北美洲熱帶、溫帶和亞寒帶水域中,化石記錄可追溯到2.45至2.08億年前的三疊紀時期,因此被稱為「活化石」,一般能活50到60年,不過因被人類過度捕撈已面臨絕種危險,許多國家已將鱘科魚類列為瀕危保護物種。皺鰓鯊,牠擁有300多顆牙齒,長約1.5公尺,乍看猶如一條蛇。(圖/翻攝自維基百科)除此之外,葡萄牙有一艘拖網漁船在2017年進行研究作業時,在水下2千多英尺處同樣捕獲一尾深海怪物,魚的身形又細又長,而且擁有300多顆牙齒,專家表示,原來這是存活於地球8000萬年的活化石「皺鰓鯊」(frilled shark)。皺鰓鯊,牠擁有300多顆牙齒,長約1.5公尺,乍看猶如一條蛇。(圖/翻攝自Daily Star臉書)據《每日星報》報導,這艘和歐盟合作的拖網漁船,當時在阿爾加維(Algarve)附近海域進行「減少商業漁業過渡捕撈」計畫,期間在水下2千多英尺,約609公尺處,意外捕獲皺鰓鯊,牠擁有300多顆牙齒,長約1.5公尺,乍看猶如一條蛇。皺鰓鯊,牠擁有300多顆牙齒,長約1.5公尺,乍看猶如一條蛇。(圖/翻攝自維基百科)另外,據《國家地理》指出,皺鰓鯊存在地球8000萬年,外觀幾乎沒有改變,自恐龍時代以來一直生活於地球深處,儘管擁有300多顆牙齒,目的是用來捕捉獵物,加上下巴非常靈活,捕捉到獵物就可立刻吞下肚。由於皺鰓鯊出沒於深海,人類對牠門的了解甚少,主要分布於大西洋和太平洋地區,2007年時曾有日本漁民捕獲過活的皺鰓鯊,不過轉移至靜岡縣的淡島海洋公園沒多久就死亡。
搜奇/世界八大奇景 世上最神秘「海浪」恐龍時代前就有屹立不搖27億年
衝浪(surfing)是以海浪為動力,利用自身的高超技巧和平衡能力,搏擊海浪的一項運動,但若是有一片壯麗的「海浪」,屹立不搖27億年,是不是相當神奇!若是有一片壯麗的「海浪」,屹立不搖27億年,是不是相當神奇!(圖/達志/美聯社)綜合外媒報導,位在澳洲西澳大利亞州(Western Australia)的小鎮海登(Hyden)附近,出現這麼一片長約100公尺、高15公尺的「海浪」,其實,這片海浪其實是岩石,模樣像是海浪而因此得名,更被取名為波浪岩(WaveRock)。位在澳洲西澳大利亞州的小鎮海登附近,出現這麼一片長約100公尺、高15公尺的「海浪」!(圖/達志/美聯社)波浪岩位於柏斯(Perth)東南約340公里處,夾雜著大量藻類,在夏季或乾燥的氣候裡會呈現暗色紋理,讓它更加生動。有研究人員指出,這片波浪岩的質地為花崗岩,依照曲線及成分判斷,是經過27億年的自然和化學侵蝕而成,代表在恐龍時代以前就已經有這塊岩石了!波浪岩位於柏斯(Perth)東南約340公里處,是不少網美的取景地點。(圖/翻攝自IG)這片岩石之所以被世人發現,是知名攝影師霍奇斯(Joy Hodges)在1963年到西澳中部沙漠旅遊時意外發現,並拍下一系列震撼的照片;這組照片在紐約國際攝影大賽中獲得關注,除了讓攝影師爆紅之外,也讓波浪岩因此曝光。這片波浪岩還連結了駝背(The Humps)、河馬的哈欠(Hippo's Yawn)和內有大量原住民岩石藝術的莫卡洞(Mulka'sCave)等景觀,且顏色有紅色、土黃色和棕色等,由於外型特殊,因此被封為「世界第八大奇觀」。目前波浪岩和附近地區也被劃為自然保護區,更成了遊客到西澳必訪的景點,有趣得是,波浪岩旁邊步道的崖上,還能看見儲水池,供應水給海登鎮的居民。
未來10年恐有百萬物種滅絕 專家曝:人類也得小心
全球暖化以及氣候變遷影響,地球的環境條件不斷地在改變,變得越來越不適合生物居住,對此,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德國分部就發表了一份報告,強調未來10年內,大約有100萬個物種可能走上滅絕命運,是自恐龍時代結束以來最大的滅絕事件,然而不僅是生物,專家提醒,就連人類也得小心了。基金會近日發布一份「2021年贏家與輸家」(Winners and Losers of 2021)研究報告,當中強調,未來10年內,大約有100萬個物種可能走上滅絕命運,是繼恐龍時代結束以來最大的滅絕事件,而目前在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裡,一共有14.25萬個物種,當中有4萬種生物已經瀕臨滅絕。在這份年度報告中,非洲象以及北極熊被列為「輸家」,其中非洲象的數量在短短31年驟降86%,至於北極熊,報告推測,北冰洋接下來恐迅速融化,大約在2035年夏天,北極就會完全無冰,這將導致北極熊無棲息之所。另外,包含在陸地上移動的灰鶴、洄游魚類以及大江珧蛤,全都上「輸家榜」;至於在「贏家」方面,世界上最稀有的貓科動物伊比利亞猞猁,雖然在2002年只發現了94隻,但根據2020年最新統計,牠們的數量已增長至1100隻。基金會德國分部主任布蘭德斯(Eberhard Brandes)表示,目前需要迫切的保護政策,特別是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他認為,物種保護不再只是解決環境問題,而是人類最終是否會被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裡,成為自己生活方式底下的受害者。
科學家又震驚!「活化石」腔棘魚有100年壽命 懷孕週期長達5年
1938南非魚民發現全身長滿堅硬鱗片、擁有4條腿的腔棘魚,讓科學家大吃一驚,原來這一種從恐龍時代就存在的「怪魚」,竟默默潛伏在深海,一直生存到現代。近日科學家對其標本進行年齡鑑定,又被這活化石大大震驚,原來腔棘魚的壽命極長,可以達到100年。綜合外媒報導,生長於深海的腔棘魚過去被認為壽命約20年,不過法國海洋開發研究院(IFREMER)海洋生物學家馬埃(Kelig Mahe)和他的研究團隊近期研究27個腔棘魚標本,透過偏光顯微鏡仔細檢視魚鱗上的生長環,竟發現這些標本的年齡介於5到84歲之間,也就是說,腔棘魚的壽命很可能是原本認為的5倍,大約可活100年;同時腔棘魚也是海洋中新陳代謝最慢的動物之一。不只如此,研究團隊也用同樣的方法檢測腔棘魚胚胎的魚鱗,發現腔棘魚的妊娠期竟可長達5年,也是目前已知生物中,懷孕週期最長的生物。不過也有科學家對此結論持不同看法,俄勒岡魚類和野生動物專家特威利格(Mark Terwilliger)就指出,由於魚鱗會隨著魚類生長而脫落,因此以魚鱗判斷魚類的壽命並不準確,其它硬骨魚類的魚鱗生長環也無法顯示該物種的壽命,不過可以肯定腔棘魚是生長緩慢的魚類,「他們的結果是我對生長緩慢的深水魚的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