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蛋
」 恐龍蛋外星生物入侵?荷蘭運河驚見「發光橘色異形蛋」 專家解答:比恐龍更古老
荷蘭烏特勒支市(Utrecht)的運河裡,近日驚現一顆神秘的「橘色發光袋狀物」飄過,其外表像是覆蓋著火山熔岩一樣,還有奇異的黑色斑點、發著亮光,讓不少人猜測它是恐龍蛋、外星生物。根據《太陽報》(The Sun)等外媒報導,生態學家奈斯(Anne Nijs)表示,這其實是大量「苔蘚蟲」(Bryozoans)所組成的群落,苔蘚蟲是一種長度不到1毫米的無脊椎動物,當成千上萬個同時聚在一起時,便會形成黏稠的團塊,可能是袋狀、扇形或片狀等等。奈斯說,這也是荷蘭首次發現苔蘚蟲團塊,牠們平常並不生活在烏特勒支市,是為外來物種,在美國被稱為「水怪」(the blob),直徑可長到2公尺大,然後附著在某個東西上,「但幸運的是,牠們沒有對這裡的環境造成任何損害」。報導指出,苔蘚蟲最初來自美國東部,1883年,牠們首次在德國被發現,並在過去1個世紀中漸漸遍布全球。今年早些時候,就有人曾在美國奧克拉荷馬州一處水庫發現牠的蹤跡,更一度引發大眾對於「外星蛋囊」的猜測及討論。另據美國加州「蒙特雷灣水族館」(Monterey Bay Aquarium)官網介紹,苔蘚蟲的歷史可追溯至4億7000萬年前,平時以浮游生物、矽藻、細菌為食,通常棲息於海藻林和岩石海岸。苔蘚蟲沒有呼吸和循環系統,但身體中央有特殊的神經節,以應付外界刺激,並以纖毛觸手來濾食;有趣的是,苔蘚蟲是雌雄同體的生物,可透過休眠芽(statoblast)無性生殖來繁衍後代。苔蘚蟲個體(zooids)並不會孤軍奮戰,牠們會組成群落,並有「自養個蟲」(autozooids)負責餵養、覓食、排泄等等,有些個蟲還會當作孵化受精卵的孵化器,或成為防禦結構。據悉,生化科學家對苔蘚蟲進行深入研究,有些苔蘚蟲會產生多種化合物,可能具有藥用價值。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從 Instagram 分享的貼文
男子散步竟驚見恐龍蛋化石! 挖掘後竟發現1完整3破碎恐龍蛋
中國廣東省河源市有恐龍之鄉一稱,該地曾經發現許多恐龍化石。日前一名男子出門散步時,竟在路邊意外發現恐龍蛋化石,讓網友直呼河源市不愧是「恐龍之鄉」。根據陸媒綜合報導,14日下午廣東省河源市博物館副館長蔣安春帶孩子外出散步時,竟意外在路邊發現恐龍蛋化石。當時他立即聯絡河源恐龍研究所的工作人員,而相關人員也立即趕往現場勘察。根據相關研究人員確認後,發現1顆完整的恐龍蛋化石,還有另外3顆被岩石包覆,還發現了5顆蛋化石的蛋印。(圖/翻攝自抖音)經相關研究人員確認過後,發現1顆完整的恐龍蛋化石,還有另外3顆被岩石包覆,還發現了5顆蛋化石的蛋印。根據了解,蛋化石會露出地表,是因為該地正在進行開山作業,才將這些化石炸出地面來,工作人員也表示,未來將會把這些化石放置河源恐龍博物館內展出。消息一出也引起網友紛紛表示「我們大河源是恐龍的棲息地,有恐龍之鄉之稱,遍地都是恐龍蛋,目前恐龍蛋的數量是世界之最」、「這說明了博物館的人沒事要多出去走走」、「如果讓我看見,我只會以為那是個石頭」。
江西工地挖出恐龍蛋化石 當地專家大喜:保存很完整
大陸江西武寧縣一個工地挖掘時,竟發現恐龍蛋化石,經專家判定為白堊紀早中期,距今約9500萬年至8000萬年,這一發現對江西北部晚白堊世時期的古生物研究具有重要意義。目前,這幾枚恐龍蛋化石已交由武寧縣博物館收藏保存。恐龍蛋在石頭上相當明顯。(圖/翻攝自紅星新聞)據陸媒《新華社》、《紅星新聞》報導,一位怪手司機李姓男子,在幫武寧縣水利局修築防洪大壩的工程,結果挖土機配合渣土車取土,發現有一塊岩石突然從他的挖土機上掉了下來。他看到石頭上有許多蛋的形狀,顏色也和普通石頭不一樣,因此通報上級,意外發現了這塊石頭上面就是恐龍蛋的化石。李姓司機也表示,「如果那塊石頭沒有被獨立剝出來,他就會將那塊石頭獨立裝車,倒在壩上填埋,也就不能發現恐龍蛋。如果未來博物館要展出恐龍蛋的話,會帶著孩子去參觀。」,而該工地從10月初發現化石到現在都處於停工狀態,怕當中還有其他化石,因此要等考古專家評估過後,才能繼續動工。而江西武寧縣的博物館也告知陸媒,當時接獲消息就立刻派人去拿回化石鑑定,並表示目前已裸露的恐龍蛋化石有3顆。其中1顆蛋殼剝落較多,另外2顆保存較完好,科學分類角度來講,本次出土的恐龍蛋稱之為蜂窩蛋類。依結構判斷,這些蛋為石筍蛋科的珊瑚蛋,這類蛋曾在浙江、河南等省份的晚白堊世地層中出現,距今約9500萬年至8000萬年。博物館也表示,這是在武寧縣第一次發現恐龍蛋化石,將由武寧縣博物館收藏保存,未來會在博物館展出。
搜奇/理工宅散步竟發現6顆恐龍珠 9歲童斷橋附近玩耍見「這個」被當地基
走在路上就能發現恐龍化石!4名男大生在學校附近散步時,發現一塊大石上鑲著6塊圓石,經鑑定後竟發現是恐龍蛋化石,無獨有偶,還有學童放暑假跟母親出遊,居然在斷橋附近認出1顆疑似恐龍蛋化石。廣東河源市的9歲男童與母親在斷橋附近玩耍,意外發現恐龍蛋化石。(示意圖/達志/美聯社)綜合陸媒報導,來自廣東河源市的9歲男童與母親在斷橋附近玩耍,意外發現這顆恐龍蛋化石,當地更是擁有「恐龍之鄉」之稱,據水源市民眾曾透露,早期人對恐龍蛋化石並不清楚,誤以為是普通石頭,便用來建造房子的地基。河源市的居民透露,在早期建市以前,當地人對於恐龍化石知識甚少,而當時多數人都是自蓋房子,假若挖到了恐龍蛋化石,都誤認為是普通石頭,最終拿去做為房子的基底,而河源市博物館表示,目前當地居民在挖路或建房子時,還是會常挖到恐龍蛋化石,紛紛會送往博物館保存。河源恐龍博物館在2004年底,就已收藏當地出土的10008顆恐龍蛋化石。(示意圖/達志/美聯社)河源恐龍博物館在2004年底,就已收藏當地出土的10008顆恐龍蛋化石,還因此獲得金氏世界紀錄,截至2018年底,數量更多達1.8萬顆,當地出土的恐龍蛋化石,小至1.5公分而大到19公分,且有圓形、長條形、棱柱形等各種形狀,其中還曾出土過袖珍恐龍蛋,是世界上最小的蛋類化石,直徑不超過2公分,還有生成於6600萬年前、白堊紀晚期的「水晶蛋」,由於蛋還尚未完成孵化,受外界因素使得殼內形成結晶體,屬於一級文物,極為稀有。在遠古時代河源市可能是低窪沼澤地,氣候溫和且雨量豐沛適合繁殖,吸引恐龍們到此生產。(圖/翻攝自江南都市報微博)曾有專家透露,河源石峽恐龍蛋化石埋藏地約2.26平方公里,每1平方公里就發現100多枚恐龍蛋化石,還有200多個恐龍腳印化石。不過,河源出土的恐龍骨骼化石極少,這也讓專家感到好奇,河源市恐龍博物研究主任黄志青提到,在遠古時代該地可能是低窪沼澤地,氣候溫和且雨量豐沛適合繁殖,吸引恐龍們到此生產。江西4名男大生在學校附近的山林走走遊玩,竟然在一個廢土堆內發現6顆「石蛋」。(圖/翻攝自江南都市報微博)除了孩童外出就能發現恐龍蛋,在江西則是有4名理科男大生,在學校附近的山林走走遊玩,沒想在散步過程中,竟然在一個廢土堆內,發現其中一塊大石頭上,竟然鑲有6顆「石蛋」。這顆詭異的大石頭上面鑲有6個圓形物體,之後他們上網查資料,發現那6個疑似是恐龍蛋化石,緊急打電話給當地博物館。隔日專家到現場又找到2顆恐龍蛋化石,經鑑定後得知是白堊紀晚期的恐龍蛋化石。4名男大生散步撿到一窩6顆恐龍蛋化石。(圖/翻攝自江南都市報微博)事後專家仔細研究,表示目前確定這些恐龍蛋化石是白堊紀晚期的恐龍蛋,至於品種要等後續的清理、修復工作完成後,並找來其他專家一起研究,經過仔細探察,現場有大量的紅層土壤,研判這窩恐龍化石恐是被別處搬運到現在的位置。
史上最完整恐龍蛋出土 胚胎出現「現代鳥特徵」震驚科學家
化石是人類研究物種演化的關鍵,但並非所有生物都能留下遺骸供人類解惑。來自中國大陸的「英良貝貝」(Baby Yingliang)恐龍蛋化石,不僅保存近乎完美的胚胎樣本,研究人員在這顆有6,600萬歲的恐龍蛋中,還發現胚胎呈蜷縮姿勢與現代鳥類胚胎類似,科學家表示從未在恐龍胚胎的化石中見到這情況。綜合外媒報導,由中國大陸、英國與加拿大組成的研究團隊,對館藏於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歷史博物館(Yingliang Stone Nature History Museum)的「英良貝貝」進行研究,發現蛋內居然完整保存一隻待孵化的胚胎骨骼,且有現代鳥類胚胎在接近破殼前獨有的蜷縮(Tucking)行為,蜷縮被認為是現代鳥類成功孵化的關鍵,由發育中胚胎的中樞神經觸發的蜷縮,若未引導胚胎至破殼最佳位置,屆時幼鳥將因無法啄破蛋殼而死於蛋內。英良貝貝的胚胎骨骼化石。(圖∕翻攝自iScience)研究團隊還發現,「英良貝貝」頭部擠在雙腿間、全身蜷在一起,呈現與現代鳥類胚胎在發育第17天 (即孵化前幾天)的相同姿勢,似乎正要從殼中孵化,但某場未知意外導致蛋被掩埋,來不及讓「英良貝貝」誕生在世界上,卻也讓牠免於被食腐動物吃掉並幸運保存至今。此外,研究人員還在蛋內發現疑似「氣室」的縫隙,這點也與現代鳥類的胚胎一致。事實上,「英良貝貝」本身不是近幾年的發現,早在2000年,中國礦業公司英良集團(Yingliang Group)就在江西省贛州發現這顆恐龍蛋,但當時被當成普通的恐龍蛋化石處理,直到該公司在2015年準備籌建英良石材自然歷史博物館時才重新注意到它。研究團隊推測,這顆長約17公分的恐龍蛋化石,若幼龍順利孵出,將是條長約27公分的「小傢伙」,其種類應為盜龍類的一種。科學家發現英良貝貝與現代鳥類的胚胎有許多相似之處。(圖∕翻攝自iScience)目前科學家認為,盜龍類恐龍通常長有羽毛,但目前仍不清楚牠們能否像現代鳥類一樣飛行,其中較小的物種與雞大小差不多,大型的巨盜龍則身長達8公尺,而盜龍類食性包括植食性、雜食性和肉食性。這份「英良貝貝」的研究在2021年12月22日發表於《iScience》雜誌。
屋頂長出「米白色恐龍蛋」 她PO網求解…真相令人傻眼
常在家中出沒的蟲蟲如蟑螂、螞蟻等,常常清除了之後沒多久又會看到牠們囂張的出來逛大街,讓民眾感到十分頭痛;但若是家裡出現不明物,恐怕才會真正讓人擔心。國外1名媽媽網友艾咪(Amy),某日在屋頂上發現了一顆橢圓形的米白色物體,讓她感到相當疑惑,遂將其拍照PO上網,引起大批網友熱烈討論。1名媽媽網友發現家中的屋頂長出奇怪的「恐龍蛋」。(圖/翻攝自Dailystar)根據《Dailystar》報導,艾咪在臉書社群上傳一張照片表示,兒子近日到朋友家中玩的時候,無意中發現天花板上多了一顆米白色的橢圓形不明物體,「他們不知道它是否一直都在那裡,也從來沒有見過這個東西,更不知道它之前是否曾經在家裡出現過。」艾咪表示,因為兒子和同學都不清楚那顆橢圓形物體究竟是什麼,所以她乾脆把照片上傳至網路,想看看是否有網友能為此提出解答,替眾人解惑,「有人知道這是什麼嗎?他們應該怎麼處理它比較好?」。照片曝光後,引起廣大網友熱烈討論,但幾乎沒有人看過這樣的物品。有網友認為,該顆「恐龍蛋」很可能是蜘蛛的卵囊,「我的丈夫從事害蟲防治,他認為這是一個蜘蛛的卵巢。你可以用吸塵器把它吸起來,然後再集中殺死牠們」、「如果它是一個蜘蛛巢,那麼裡面會有數千隻小蜘蛛」、「我建議你穿上防護服、防蟲噴霧,再用火去燒,之後戳看看會發生什麼」;另外也有網友開玩笑表示,「如果是十億年前,我會認為它可能是一顆恐龍蛋。」而為了釐清屋頂上奇異生長的橢圓形物體究竟是什麼,艾咪的家人最後鼓起勇氣爬去查看了一番,隨後才沮喪發現,其實該物體疑似只是房子建材的泡沫膨脹後所形成,結束了一場虛驚。
線上玩不完! 藝文館舍鼓勵親子互動 偽旅行虛擬背景多連發
雖然端午連假即將到來,但考量疫情大家還是別到處亂跑,styletc記者注意到,最近博物館與美術館接連推出線上活動,希望休館期間仍能讓民眾有參與感。像「國立臺灣博物館」為迎接端午,在臉書發起「立蛋之後就是煮蛋」活動,除分享館藏的恐龍蛋、鱷魚蛋、鶺鴒蛋、翠鳥蛋等藏品,也招募疫情期間每天在家磨練廚藝的廚神們,從6月9日起用蛋蛋料理洗版臺博臉書,希望集齊眾人意志讓疫情連連抱蛋。同時還準備端午花藝著色圖、文創品及出版品大放送,只要在粉絲專頁依據指定任務進行貼文留言,或參與建築剪影猜一猜等,就有機會獲得小禮物。因應學校停課、親子互動增加,臺博館也發揮創意,推出「恐龍製造者:家中SHOW恐龍」創意徵集活動,號召家長跟家中的小怪獸們一起打造獨特的迷你古生物博物館,各種恐龍模型、圖像、公仔傾巢而出,加上民眾趣味留言,相當有意思。同時臺博館推薦多支線上學習影片,包含人氣動畫短片「菜市場博物學」讓你秒懂黃豆、黑豆、毛豆的三角關係,還有北鳥老師植物繪圖教學片,介紹科學繪圖的工具和技法等。臺博館釋出台灣特有種、金融、鐵道、古生物等多種主題視訊背景美圖。(圖/國立臺灣博物館提供)閉關在家期間,只能看歷年旅行照片解悶,或者開視訊會議時讓家中秘密藏也藏不住嗎?館方特別推出「臺博館偽旅行」專屬視訊背景及桌布,以臺博館經典建築、藏品及展場為主題,提供免費下載使用。5月時已釋出第一波,近日再釋出第二波,包含展廳空景、預約才能參觀的特殊展區、台灣特有種生物等,總計54張集結自然人文、金融、古生物的情境美圖,任君挑選。南美館釋出視訊會議虛擬背景圖供民眾下載,營造到府城偽出遊的感覺。(圖/台南市立美術館提供)同樣推出「偽旅行」換背景的還有「台南市立美術館」,為避免民眾進行線上視訊會議時,有家中過於雜亂還得尷尬入鏡的困擾,南美館也釋出數張官方美圖,供民眾下載製成視訊會議虛擬背景,還能享受到台南偽出遊的閒適感。此外,南美館也將5月8日推出的「凝視的刻線—2021陳正雄個展」中,在展間才能欣賞到的藝術家陳正雄生平紀錄片,及5月15日「手心的對話—潘元石雕版印刷教學特展」開展前,藝術家潘元石親自到館為志工做導覽講解的紀錄影片,進行剪輯、分集上傳粉絲頁,讓觀眾宅在家就能看展覽、聽藝術。「親子宅在家『堆疊快樂』創意大賞」讓民眾在家也能參與藝文活動。(圖/台南市立美術館提供)即日起也在南美館官方粉絲頁推出一連串線上贈獎活動,首先配合「堆疊快樂-玩具積木藝術展」,以及2館方盒堆疊的建築體做為發想主題,推出「親子宅在家『堆疊快樂』創意大賞」贈獎活動,以居家防疫的親子為活動對象,讓大人小孩發揮創意,只要在留言中秀出善用家中物品堆疊的完成品,就有機會獲得精美好禮。
【創意情報】居家過端午 跟著臺博館線上玩創意興奮到模糊
新冠疫情不斷增加,端午連假將屆,沒事最好待在家,減少不必要的外出。國立臺灣博物館集結網路平臺,推出各種創意活動、視訊美圖及線上課程,進行全面藝情大反撲,打造最強防護盾,讓在家的生活更充實!臺博蛋蛋活動迎端午。蛋蛋活動迎端午 預祝疫情連連抱蛋為迎接即將到來的端午節臺博館在臉書發起「立蛋之後就是煮蛋」活動強化大眾積極對抗病毒的決心,除了分享館藏的恐龍蛋、鱷魚蛋、鶺鴒蛋、翠鳥蛋、草鵐蛋、鷦鷯蛋等各種藏品,也募集疫情期間在家修煉成精的廚神們,從6月9日起用蛋蛋料理洗版臺博臉書,集眾人意志讓疫情連連抱蛋。臺博館還準備了端午花藝著色圖、文創品及出版品大放送,即日起在臺博臉書粉絲專頁將發布不同的指定任務,只要動動手指進行貼文留言、建築剪影猜一猜、豆知識問答,就有機會獲得充滿藝文美學的小禮物。臺博館釋出建築及展場視訊背景美圖。恐龍來堆樓 免費教學影片拯救崩潰爸媽國內疫情持續延燒,全國各級學校停課延長,許多社團網頁紛紛蓋起「小孩罰站樓」。臺博館發揮創意,推出「恐龍製造者:家中SHOW恐龍」創意徵集活動,號召家長跟家中的小怪獸們一起蓋恐龍樓,打造獨特的迷你古生物博物館,各種恐龍模型、圖像、公仔等傾巢而出,加上民眾趣味留言,真的是「怪」可愛的。恐龍製造者活動照-看到媽媽。想要收服不同性格的小怪獸,臺博館推薦多款線上學習影片。高人氣動畫短片「菜市場博物學」讓你秒懂黃豆、黑豆、毛豆的三角關係,認識花枝、軟絲、透抽和魷魚的區別。氣質網美北鳥老師植物繪圖教學片,介紹科學繪圖的工具和技法,用繪畫冷靜蠢蠢欲動的心。還有將熱門實體活動轉化的「田園音樂家﹝小貢﹞」、「腦丁代言人:尋找樟小弟」等線上影片,除了環境教育課程,還提供實作教學。恐龍製造者活動照-火山爆發。視訊美圖二連發 在家工作也要舒服自在閉關在家只能看看歷年旅行的照片解悶?視訊會議、線上上課家中秘密藏不住?臺博館提醒,就算不出門,儀式感也不能少,背景換一下,宅家也能美出新高度!恐龍製造者活動照-三角龍和海豚。「臺博館偽旅行」專屬視訊背景及桌布,以臺博館經典建築、藏品及展場為主題,提供免費下載運用。5月份時已釋出第一波,廣受學生及上班族好評,今日再釋出第二波,包含燈光美氣氛佳的展廳空景、預約才能參觀的特殊展區、角度特殊的夜間場景、臺灣特有種生物等,總計54張集結臺灣自然人文、金融、古生物等的情境美圖任你挑!
江西工地挖出10顆恐龍蛋化石! 距今6600萬年前
近日中國江西贛州一處工地挖出了6600萬年前的恐龍蛋化石,一共有10個碗口大小的橢圓形石頭,經專家鑒定,為白堊紀時期的恐龍蛋化石,目前已被收入于都縣博物館館藏。綜合陸媒報導,贛州于都縣寬田鄉楊公村一處工地近日挖出了10枚碗口大小橢圓形的石頭,其外表還有獨特的紋路,于都縣博物館工作人員得知後立刻前往現場,初步辨認為恐龍蛋化石。(圖/新華網微博)而最先發現這些恐龍蛋化石的是在工地開挖掘機的肖師傅,「我在施工操作機器時,意外挖到了一窩蛋狀的石頭,懷疑這就是恐龍蛋。」她便趕緊聯絡當地村委會,由村委會與縣博物館取得聯繫。經專家鑑定,這10枚恐龍蛋化石為白堊紀時期的,距今1.45億年至6600萬年,目前已被收入于都縣博物館館藏。
【品牌限量情報】全新萬寶龍1858 Geosphere腕錶呈現沙漠風貌
萬寶龍在頌揚山岳冒險、探索森林與冰川的壯麗後,推出全新萬寶龍1858系列Geosphere腕錶限量款1858。這款腕錶從沙漠獲取靈感,呈現沙漠環境的獨特風貌。品牌亦以這個全新主題向Reinhold Messner致敬,這位探險家曾在2004年獨自徒步橫越戈壁沙漠,經歷嚴寒與炎夏的挑戰,完成長達2,000公里的旅程。從軍用計時碼錶與探險精神到萬寶龍1858系列腕錶1920和1930年代傳奇的Minerva專業計時碼錶精準、易讀和堅固,無懼極端環境,專為軍事用途而設,其設計靈感源自探險精神。萬寶龍1858系列重新演繹這些經典時計,設計出一系列工具腕錶,藉著歷史傳承、複雜功能和時尚風格,從過去延續到現在。萬寶龍1858系列Geosphere腕錶限量款1858,展現別具一格的沙漠色調Geosphere腕錶是萬寶龍1858系列的經典之作,配備兩個獨特的弧面南北半球旋轉地球儀和自製世界時間複雜功能。萬寶龍從傳奇登山專家Reinhold Messner完成的探險旅程汲取靈感,推出全新的萬寶龍1858 Geosphere腕錶限量1858 枚,紀念他在2004年以五週時間獨自徒步橫越戈壁沙漠。這款腕錶重現岩石地帶的色調,經拋光緞面(satin-finished)的青銅錶殼與錶背的特殊鐫刻和諧結合,搭配雙向旋轉拋光棕色陶瓷錶圈,煙燻棕色與米白色漆面錶盤,以及展現復古風格的棕色Sfumato小牛皮錶帶。這款腕錶的設計靈感源自Reinhold Messner於2004年完成的歷險之旅,錶背飾有獨特的鐫刻圖案,描繪戈壁沙漠著名的烈火危崖(Flaming Cliffs)(又名「巴彥扎格」),是Messner穿越北亞地區時途經的景點,此地以發現大量古生物化石而聞名。1920年,美國古生物學家Roy Chapman Andrews在此地發現恐龍蛋化石和迅猛龍骨骸,他將此地命名為「烈火危崖」,因為這裡的砂岩峭壁在夕陽映照下,呈現紅色或橘色,有如熊熊烈火。此外,錶背亦刻有羅盤圖案和象徵風的飾紋,其靈感來自傳統蒙古飾品。萬寶龍運用特殊技術在錶背刻上呈現立體效果的戈壁沙漠圖案。萬寶龍運用特殊技術在錶背刻上呈現立體效果的戈壁沙漠圖案,層次分明,效果逼真,有如照片一般。製作過程是先以鈦金屬製成錶背,然後以雷射鎸刻圖案,形成浮雕效果,再以雷射技術完成表面處理(霧面與拋光)。最後是著色階段。色彩是由雷射產生的氧化作用形成,最終色彩效果取決於氧化程度。萬寶龍是能夠在如此大面積的表面上運用此技術的先進瑞士品牌之一,這項創新體現了品牌的探險精神。精心製作的煙燻棕色至米白色調的錶盤,漆面處理結合色調溫暖的鍍玫瑰金細節(如指針和時標等),完整了此款現代風格腕錶的設計。為確保腕錶清晰易讀,腕錶的日夜顯示、教堂式指針、時標、羅盤標示和半球地球儀等,皆以手工塗覆米白色Super-LumiNova®塗層。萬寶龍1858系列Geosphere腕錶限量款1858,搭載MB 29.25自製自動上鍊機芯,並配備獨特的複雜功能,展示兩個半球地球儀,讓佩戴者可以直接讀取不同時區的時間。腕錶設有兩個弧面旋轉半球地球儀,分別位於6點鐘和12點鐘位置,地球儀周圍刻有固定的24小時刻度,搭配鍍玫瑰金與棕色日夜顯示(包括南北半球)。兩個半球地球儀的經度參考子午線以塗覆Super-LumiNova®塗層的黑線標示。此外,9點鐘位置設有第二時區顯示,以顯示家鄉時間,而3點鐘位置設有日期視窗(對應本地時間)。腕錶功能可輕鬆設置:首先在調校錶冠第二段將GMT/UTC線與倫敦子午線(在半球體上以黑線顯示者)對齊,以調整旋轉半球地球儀,然後調整分鐘,從而將兩個地球儀同步。北半球以逆時針方向旋轉,南半球則以順時針方向旋轉。接下來是按本地時間設置時針(在錶冠第一段位置以快速小時遞進方式調整,地球儀不會轉動),同時調整日期。最後,以10點鐘位置的調校器設定9點鐘位置的第二時區,以顯示家鄉時間。萬寶龍1858系列Geosphere腕錶限量款1858搭配復古風格的棕色Sfumato小牛皮錶帶,飾有米白色縫線。
炎亞綸壓力爆棚冒痘痘 腹肌「早晨限定」一喝水就消失
睽違三年推出全新創作專輯《摩登原始人》的炎亞綸,今日在首場簽唱會開心公布新專輯獲得實體銷售與兩大電台排行榜「雙料冠軍」好成績,他用長矛劈開以太空艙乘載的原始恐龍蛋,呼應專輯「摩登原始」概念。久未辦簽唱會的炎亞綸,坦言心情緊張,還因此長了一顆痘痘,他為抗低溫身上貼滿暖暖包,被虧年紀大,他澄清是體脂低,但腹肌時有時無,早上起床會出現,但喝完水就消失。簽唱會一開始炎亞綸以專輯主打歌〈摩登原始人〉開場,這是他有感於人類「越進步亦越退步」的集體現象而寫下的歌曲, 也是他首次參與詞曲創作及製作的歌曲,炎亞綸開心表示:「這張專輯真的就像是我的孩子一樣,是我一步一步實現對自己與你們的承諾完成的作品,我終於明白為什麼其他創作人會這麼在意你們每一個評論了。」炎亞綸睽違三年推出全新創作專輯《摩登原始人》。(圖/林士傑攝)炎亞綸現場也不忘感謝歌迷及各界對於專輯的大力支持,「這次發專輯沒有想討好任何人,只是單純的想做音樂,完成自己一直想嘗試的事情,勇敢踏出舒適圈的感覺真的非常好,我不敢說自己已經是音樂人了,但創作現在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我會繼續寫更多好聽的歌曲,將我歌手的標籤放大,不能說要撕去偶像標籤,但要讓我其他的面相放大,希望你們會持續的喜歡我的作品。」活動最後,炎亞綸一一為歌迷在新專輯上簽名,防疫期間雖然加上了防疫隔板,但為了讓粉絲可以暢所欲言,防疫隔板前方另外加裝了麥克風,讓炎亞綸不漏接任何歌迷想對他說的話。
科學家解密南極6800萬年前「神秘卵化石」 疑為海洋最強掠食者「滄龍」
2011年美國與智利研究人員發現了一塊「神秘化石」,形狀極像洩氣的足球,科學家多年來百思不得其解箇中奧妙。一名德州大學(University of Texas)科學家盧卡斯˙勒德雷(Lucas Legendre)近日認為這是放氣的「卵」化石,可能是一種史前海洋生物,滄龍(Mosasaurs)所產下的,個體大小突破了軟殼卵可以生長的極限認知,也打破當時巨型海洋動物不下蛋的理論。根據《BBC》報導,研究人員是在南極發現這個化石,猜測它屬於6800萬年前的巨大爬行動物產下的卵,尺寸為28厘米乘18厘米,是目前發現最大的卵化石。也是有史以來發現的第二大蛋,僅次於已滅絕的馬達加斯加象鳥的蛋。勒德雷博士說,能夠產出這種大小的卵,這種類型的動物至少有7米(23英尺)長,是巨大的海洋爬行動物。研究小組認為,卵化石可能是滄龍所產下的。(圖/路透社)這就是牠可能的長相。(圖/路透社)他表示,儘管化石的大小屬於巨型恐龍體型的動物,但軟殼完全不同於恐龍蛋,它與蜥蜴和海蛇的卵最相似,最有可能是來自同一個棲息地的滄龍(Mosasaurs),「我們懷疑這些大型爬行動物產下的蛋,蛋殼很薄,產下後立即孵化。」雖然仍不清楚卵是產於陸地或海上,而這發現挑戰了普遍認知「這種種類生物並未產卵」的觀點,也徹底改變人們對那時代海洋生物的看法。滄龍屬(學名:Mosasaurus)是滄龍超科中的一個屬,也是最知名、發現最早、化石證據最多的一個屬,牠們是一群肉食性海生爬行動物。滄龍擁有巨大的頭部、強壯的頜部與尖銳的牙齒、具有鰭狀肢的,外形類似蛇,擁有極其細長的身軀;最大物種霍夫曼滄龍體長13~15米,是白堊紀後期海洋中最強大的掠食者。牠的化石發現地主要集中於西歐地區,尤其以荷蘭、比利時、德國為多。
恐龍的體溫究竟幾度 美國新研究出爐
恐龍一直是許多大學研究中心的研究目標,最新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的研究發現,恐龍並不是冷血的變溫動物。研究團隊使用肉食性的傷齒龍(Troodon)和草食性的鴨嘴慈母龍(Maiasaura)的蛋殼碎片,以及巨大蜥腳類(sauropod)恐龍的蛋化石為樣本,以同位素古溫度測定(clumped isotope paleothermometry)為研究方法,藉由觀察蛋殼內氧元素和碳元素的排列順序,加以推測母恐龍的體內溫度根據研究結果,傷齒龍體溫約比外界高攝氏10度,慈母龍則高出15度,蜥腳類恐龍蛋化石與環境溫度的差異最小,僅有3至6度左右,表示恐龍能夠產生穩定體溫,不像爬蟲類需要仰賴外界溫度。研究團隊也發現,從演化的角度來看,恐龍正好在恆溫的鳥類和變溫的爬蟲類之間,大部分恐龍的體溫,都比當時的環境溫度高,這代表恐龍能透過新陳代謝維持穩定的體溫,而不同種類的恐龍,體溫和外界溫度的差異各有不同。關於恐龍到底是變溫動物還是恆溫動物,迄今為止學者各執己見,2014年一篇刊載於《自然》(Nature)的研究,則揭露恐龍既不是變溫動物也不是恆溫動物,而是介於中間。此篇論文刊登於美國期刊《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中,由麻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mherst)的博士後研究員、地質學專家道森(Robin Dawson),在耶魯大學攻讀地質學與地質物理學博士期間的研究成果。
【親子旅遊趣情報】『恐龍假期溜小孩』凱達帶你重返白堊紀
準備好迎接2020年了嗎?跨年完,就來安排明年春節、寒假、連假的計畫吧! 2020年千萬別錯過的親子活動就是帶著小孩來台北看日本福井恐龍博物館的「超•大恐龍展」啦!來自日本福井恐龍博物館的「超大。恐龍展」,首次引進12隻4米以上的超大型擬真恐龍,其中還包含身長超10米的暴龍,登陸華山,現場還有超擬真機械恐龍可以跟大人小孩,現場互動。2020年1月1日至3月15日止,「台北凱達大飯店」首度結合「超•大恐龍展」,推出親子家庭住房專案,每人只要1275元起,官網預訂就可以超優惠的住房價格享有多重享受,入住送早餐,憑甜點兌換券再送獨家創意恐龍甜點,再送「超•大恐龍展」門票 。還沒使用國人秋冬遊補助資格的您,還可趁這個機會帶小孩一起放寒假,搶好康,房價再折1000元,心動了嗎?趕快行動!官網下訂入住台北凱達大飯店,讓您與寶貝們擁有歡樂假期,有恐龍相伴。恐龍甜點 住在台北的您,不住房沒關係,恐龍展票根也別急著丟,持有「超•大恐龍展」票根,至台北凱達大飯店的百宴自助餐、家宴中餐廳、98酒吧用餐消費,就送「繽紛恐龍蛋湯圓」乙份,百宴自助餐用餐滿1000元、家宴中餐廳用餐滿2000元,即可參加抽抽樂,有機會抽中百宴自助餐券、多項恐龍周邊商品等好玩有趣的獎品。 (單次消費限抽一次)恐龍蛋湯圓走進台北凱達大飯店,千萬別忘記要尋找超大恐龍合影,在一樓側門的大型恐龍等你拍照,打卡公開分享+Tag「凱達大飯店」,並在臉書活動頁面留言:「#凱達大飯店 白堊紀恐龍放寒假,我要抽大獎!」,就有機會抽中萬元住宿券、餐券!現場加入IG/Line@再送凱達大飯店與「超大•恐龍展」獨家聯名恐龍明信片一張看準恐龍在小朋友間的超夯人氣,2020年台北凱達大飯店推出的親子優惠住房專案,贈免費恐龍展門票、獨家恐龍甜點、口味清爽的小點,恐龍造型餅乾及超多有趣的獎品等你來拿。希望讓入住凱達的旅客、小朋友邊吃邊玩邊感受恐龍情境,擁有一個難忘的放假日。台北凱達大飯店,邀請所有恐龍控站出來,帶著家中寶貝,一起來凱達,跟著恐龍FUN假囉!更多優惠詳情請洽02-2306-6777或上官網www.caesarmetro.com。LINE@ https://line.me/R/ti/p/%40opu1642gFACEBOOK https://reurl.cc/9zNoE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