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知文化
」資訊爆炸時代,你卻迷失了自己? 《去他的互相傷害》教你把內心變成強大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大家常常迷失在他人的想法和觀點中,失去自我思考和表達的能力。《去他的互相傷害》這本書提醒了「真正的強大來自於內心,而非外在的能力」,只有通過極度的自我坦承,才能實現內在的強大。這需要我們具備獨立思辨的能力,誠實地面對自己、他人和這個世界。深入認識自己 真正了解所想「認識自己」是通往內在強大的必經之路,要學會停下來與自己對話,深入探索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不要一味地接受所有的資訊,要懂得分辨其中的價值。不是為了說服任何人,而是希望大家能夠思考「我自己是怎麼想的?」,從而真正認識自己。生活並非總是美好,它遠比所有理論都複雜,透過輕鬆調侃的筆調,以幽默的方式應對生活中的困難和挫折。這並不意味著缺乏堅定的態度,反而是一種療癒的風格。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價值,需要不同的靈魂養料。只有不畏不懼,在面對不公不義時挺身而出,才能與他人產生真正的共鳴。就要活成動詞 不要只是名詞大家應該學會將自己活成一個「動詞」,而非被標籤化的「名詞」。不要尋找愛,去愛;不要期待成功,去做;不要追求成長,去體驗;不要等待答案,去創造。人生在世本就不易,我們不需要八面玲瓏,六面玲瓏就已經足夠。剩下的兩面,留給那個簡單純粹、玲瓏剔透的自己。真實坦誠面對自己 體驗生活滋味學習去面對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對人性的思考和探索以及對世界的回應。它並不完美,但卻真實而坦誠。「極度坦承,就是無堅不摧」,一起端起酒杯,喝下自己的酒;放下酒杯,走自己的路。允許自己有所認同和不認同,這才是最重要的;一起品嚐這本甘甜微辣的好滋味,去面對那個真實的自己和生活。本文出處:《去他的互相傷害:致那些為我好,但一點都不好的人間關係》,悅知文化
舒心BAR/吳若權:放下煩惱 超脫生死
當你能做到「遠離顛倒夢想」,願意接受病老、不貪戀青春;願意承擔痛苦、不依賴快樂;願意付出大愛,不被恐懼宰制,就抵達超越生死、沒有煩惱的境界。幾年前,我媽罹癌,被診斷出時已接近末期,後來得到觀世音菩薩和眾神明的保佑,找到很優秀的醫護團隊,經過治療之後,奇蹟般地康復痊癒。我媽今年八十六歲了,每天清晨起來,都會跟我一起誦讀《心經》,而且她也很會背誦,得到諸神的祝福。這些年來,我持續講授《心經》的課程,從學員身上發現多數人認識《心經》的機緣,跟我有些類似,都起始於自身一個悲傷又溫馨的故事。我是在父親過世的法會中,回憶起童年時外曾祖父誦經的畫面,重新連結起對這部經典的音律。然後在「人,離開之後,究竟到了哪裡?」的疑惑中,試著精讀理解經文裡的字句。表面上是探詢生死議題,內心則是叩問自己存在的意義,從而開啟靈魂的療癒之旅。度過喪親的痛苦,是一段非常深刻的過程,但也因此而學習更深度的靈性成長。《心經》雖然只有短短兩百六十個字,卻能安慰我們對情感的失落,解答我們對人生的困惑。它教會我們,看透而不看破;放下而不放空!換個角度看事情:如果你願意把所有的困境,都當作只是一場遊戲,終將發現:它只是一種愛的鍛鍊。其實我們從未真正受困,而且一直擁有翱翔的能力。它真正的用意,是要我們記起自己完美的靈性。對每一個人提醒著:你就是愛,愛就是你。除了愛,什麼都沒有、什麼都不是。所有不愛、與不被愛的, 都只是妄念而已。我認為《心經》裡面有很多觀點,都能夠幫助我們放下對生死或痛苦的罣礙,讓自己和有情眾生,都能得到幸福。對我來說,體驗最深的三個重點是:一、放下執念 心靈也要斷捨離《心經》的經文中,「照見五蘊皆空」這「照見」,直接解釋的意思,就是看見、洞察。「五蘊皆空」,講的就是:放下對「色」、「受」、「想」、「行」、「識」五種要素的執著。透過這五種感官所得到印象,並非恆常的存在,當相對關係變換之後,所覺知到的印象就改變了。所以,千萬不要執著於感官印象,而是要不斷地放下。這也可以說是一種層次很高的「斷捨離」!意思是說,如果要消除執念,就必須進行排毒,讓不該存在的雜質都清除乾淨。這些人之所以相遇、那些事之所以發生,都是一時的因緣和合,不再執著於擁有,能提起的,也能放下。這時候的空無,就跟圓滿沒有差異了。二、化解煩惱 不再把虛幻當真所有的煩惱,都來自妄念。《心經》中「遠離顛倒夢想」這句中的「顛倒夢想」,不只是勉勵我們落實真正的理想,不要空談夢想這個層次而已,也鼓勵眾生不要把虛幻當真,耗費心力去追求不可能的存在。例如:無止境地想要應用醫美技術,讓自己青春永駐;不運動、不養生、不重視均衡飲食,卻期待自己永保健康;丈夫不幫忙做家事、不體貼太太,賺點錢拿回家,就希望家庭幸福;以為佔有一個人,控制他一定要愛我到老,絕不能變心,就是感情的保障……這些都是不切實際的幻想。當你可以做到「遠離顛倒夢想」,願意接受病老、不貪戀青春;願意承擔痛苦、不依賴快樂;願意付出大愛,不被恐懼宰制,就可以抵達超越生死、而沒有煩惱的境界,這就已經到了下一句經文「究竟涅槃」的層次了。三、超脫生死 活得像雲般自由所謂的「沒有煩惱」,並非煩惱不會再出現,而是當煩惱出現時,我們接納它的出現,但不被它干擾。煩惱,對我們起不了作用。人生到了這個境界,連生死煩惱都可以超脫。《心經》是一部非常溫暖的典籍,它從不站在智慧的高點,威脅恐嚇說:你不好好修行,就會下地獄。而且,還以「德不孤,必有鄰」式的勉勵,鼓舞大家共同修行,彼此扶持,既是利己、也是利他,這就是同理慈悲的意義。近幾年新冠肺炎病毒蔓延全球,沒有人可以置身事外。真正的幸福:是要讓自己活得好;也要幫助別人活得更好!所有靈性學習,不能只是個人成長,還要為利他而精進!《心經》最末段結論之後所附的咒語:「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就是邀請眾生一起學習菩薩的大智慧,超越煩惱,前往彼岸。所有曾經的虛空,化為當下的圓滿。這是勉勵、也是祝福!生命的道路,或許難免孤單,過程中即使迷路摸索,只要不貪戀、不執著,都能活得像雲般自由。因為,愛,一直在途中。你、我,其實也在成佛的路上。所有的菩薩,都已經可以成佛,祂們只是捨不得眾生,才又乘願歸來,重返人間,陪大家一起學習、精進。以上跟你分享的是,由悅知文化出版《先放手,再放心:我從《心經》學到的人生智慧》全新增訂版,我所為你摘要的重點。邀請你上《時報周刊》臉書留下意見,和我分享:你對《心經》最有印象的經文,是哪幾句?請你留言跟大家一起討論喔。《先放手,再放心:我從《心經》學到的人生智慧》書封(圖/悅知文化出版提供)《先放手,再放心:我從《心經》學到的人生智慧》這是一個最迷亂的時代,卻也最有機會找回初心。當外在變動無常,安頓自己,是給世界最好的祝福。本書透過一字一句的誠懇解讀,陪你再一次,讀懂《心經》。———————————————吳若權的幸福書房: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gx3BZdsZi_BlT-Ub6R58eg
作家說菜4/Eve 日日做早餐
從媒體人轉為全職主婦的Eve,晚餐或睡前總會抽出零碎時間,為隔日早餐備料,或許先醃肉或揉麵糰,以利早晨快速端出丈夫或兒子喜愛的中式朝食,或自己與女兒偏愛的西式早餐。自從2016年大兒子讀小學開始,Eve便養成這樣的習慣,「其實從小我媽每頓都自己煮,她做菜的背影和家人用餐的光景,讓我印象深刻,也希望我的孩子將來會記得屬於自己家的味道。」Eve會從旅途或外食擷取早餐靈感,例如「蛤蜊花枝燒賣」便從飯店料理變化而來。(圖/悅知文化提供)Eve多年來在IG記錄每頓早餐與親子互動,有時家人間起了爭執,也總能在餐桌上和解。「我以前比較三分鐘熱度,但做早餐這件事就會跟自己說要堅持下去。」防疫期間,孩子還跟著加入實作,也成為美好的親子回憶。雞肉南瓜湯*材料:小南瓜2顆、雞柳60g、洋蔥1/4顆、油1大匙、牛奶300至400ml、海鹽適量、糯米粉50g、巧克力磚少許*做法1.切掉小南瓜頂蓋,進電鍋蒸2至3分鐘,挖出果肉備用。2.雞柳切丁下油鍋炒至微變色,放入切丁洋蔥炒軟,下南瓜果肉拌炒,慢慢倒入牛奶至容易攪拌的狀態,以小火煮至微冒煙即關火。步驟2。(圖/悅知文化提供)3.將步驟2打碎以小火加熱,加海鹽調味倒進南瓜盅。4.將糯米粉加水混勻,捏出2組一大兩小麵糰,將小麵糰黏在大麵糰上做小白熊耳朵。5.起沸水將小白熊湯圓煮至浮起,另隔水加熱巧克力磚,沾巧克力醬畫小白熊五官,放入南瓜盅即可。步驟5。(圖/悅知文化提供)梁郁芬(Eve)電視記者出身,經營IG「#小毛蟲早餐日記」,3月出版《朝。食光》分享早餐食譜。梁郁芬(Eve)(圖/悅知文化提供)
舒心BAR/吳若權:學會成熟 永保天真
願意接受當下,才能真正放下。以照顧內在小孩,來療癒長大後的自己。因為學會成熟,才懂得珍惜所有的情深義重;還要永保天真,讓一切愛恨在轉身後雲淡風輕。如果你讀過一些心理學和靈性學相關的書籍,可能會經常看到「內在小孩」這個詞彙。心理學提到的「內在小孩」,通常是指:幼年或童年的成長經驗,留在我們心底,對日後成長所造成的影響。而靈性學中提到的「內在小孩」,可能還會往前追溯更長久、也更深一點,包括在媽媽懷裡的的胚胎時期的體驗,甚至是前世,所以對一個人影響的層面,還可能包括潛意識的形成。我們後來所經歷的人生,往往都是在複製童年的成長經驗。如果你想要改變現在受困的自己、或療癒過去的創傷,或許可以嘗試一個很值得體驗的方式,就是:回頭擁抱自己的內在小孩。「如果可以回到過去,你最想和幾歲的自己相遇?」請閉上眼睛,看看第一個浮現出來的,是幾歲的你?而那時候的你,正在做些什麼事情?心情上有什麼感受?隔著時光的長河,現在的你,遙望著從前的自己,你又有怎樣的情懷?是生氣、或是遺憾?是感動、或是不捨?這是我在幫個案做靈性諮詢時,很常使用的一種方式。透過這個問題,回溯自己的成長經驗,可以找到很多神秘的連結。讓當事人恍然大悟地覺察到,原來小時候經歷過這些事、有過這些感受,難怪現在的我,會對事情抱持這樣的觀點,採取這樣的態度。相對地,你也可以運用這樣的方式,去理解你身邊的朋友、伴侶、同事等。無論對方是你的貴人、或小人,從對方小時候的成長背景與經驗,可以窺見他的想法與行為的脈絡,以及現在的價值觀。至於,如何與自己內在小孩重逢呢?這裡提出3個方式,供你參考:一、回想:探尋記憶的線索先不要探究記憶的正確與否,請你再問自己一次:「如果可以回到過去,你最想和幾歲的自己相遇?」憑直覺浮現某個答案之後,就請你跟著那個自己,回到當時的生命現場。你看到什麼畫面?聽見什麼聲音?聞到什麼氣息?請你試著把這段回憶,寫下來、或畫出來。二、回訪:重返成長的地方如果可以的話,你可以帶著自己,回到當時的場地,可能是你的舊家、你的故鄉、或是你小時候曾經去玩過某的地方。當你親臨現場,無論是否景物依舊、是否人事已非,都無妨,你會喚醒很多內在深藏的情感,隨著你的靈魂甦醒。三、 回味:嗅聞當年的氣息雖然,食物的味道,通常是最無形、但鮮明的記憶;但是,你也不要忽略的空氣中的某些氣息,一樣會是令人很有畫面的印象。所有熟悉的氣息或味道,都會是生命最動人的叩問,幫助你回答自己:你從哪裡來?要往哪裡去?就拿我自己的故事來說吧!小時候,父親帶我去基隆訪友。我們在港邊停留,看著停泊輪船,聞著魚鮮腥味,夾雜燃油的氣息。那年的我,小到可以讓父親扛在肩上,而瞬間得到夢想的視角。天真,無敵。童年的幸福記憶,曾經因為青少年時期的灰暗過程,而不再光彩動人。尤其在失學的那段日子,我完全忘記自己曾經如何被愛。經過重考,上了高中以後,在亟需慢慢重建自我的人生階段,一位熱愛釣魚的同學,常邀我到八斗子陪他釣魚。重返基隆,看到大船入港,想起兒時碗裡的魚眼睛,無限感傷。天真依舊,卻不再浪漫。現實生活的挫折與打擊,讓我深深覺得自己辜負了父親的期待。即使身高已經長到超過一百七十幾公分,我的視角依然無法超過童年時,被父親扛在肩上的眼光。關於海洋的遼闊、離別的滄桑,我其實都是長大以後才漸漸明白的。後來的我,在人生不同階段、跟不同的工作夥伴、或交往對象,多次重返過基隆,以及附近的漁港。當透過海風傳送的魚鮮味,喚醒兒時幸福記憶的畫面,我就能和自己的內在小孩久別重逢。然而,他從不慰留我,只是一次又一次的目送我離開。於是,我又繼續漂流在人海。其實在父親把我扛在肩上的那一刻起,我就該明白:他只是窮盡他一生的力量,無怨無悔地讓我看見,比他視野更遼闊的海洋。而我竟磨耗半生時光,為了怕辜負別人的期待,而未能盡自己的全力去眺望自己的天空。那些錯過的遺憾,只會在每一次對別人付出愛的時候回補。尤其是在沒有期待的付出裡,像農曆十五的月光般圓滿。它別無所求,只是綻放。願意接受當下,才能真正放下。只有歷經滄桑的人,過盡千帆,才能懂得回到最初的珍貴。像所有追尋夢想的童話故事,跋涉萬水千山,最終發現:寶藏,其實就埋在當時出發的樹下。學會成熟,懂得珍惜所有的情深義重;永保天真,一切愛恨在轉身之後,便雲淡風輕。長成大人的我,已不再期待任何人為我點一盞燭光,只祈盼自己能因為愛而閃亮。以上跟你分享的是,由悅知文化版《愈成熟,愈天真》,我所為你整理摘要的重點。邀請你上《時報周刊》臉書留下意見,和我分享:如果可以回到過去,你對最想要和幾歲的自己相遇?你會對他說什麼呢?請你留言跟大家一起討論喔。《愈成熟,愈天真》書封(圖/悅知文化出版提供)《愈成熟,愈天真》這是一本暖心的成長勵志散文。作者以不露痕跡的方式,陪伴每一個讀者療癒自己的成長創傷,重新照顧童年時被忽略的自己,進而長成一個內心充滿愛、也願意付出的大人。———————————————吳若權的幸福書房: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gx3BZdsZi_BlT-Ub6R58eg
舒心BAR/吳若權:對話壓力小 女人桃花旺
先搞懂對方怎麼想,再決定自己怎麼說。一旦可以掌握彼此對話的方式、溝通的技巧、和相處的哲學,你的人際關係就無往不利。你有沒有聽過「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這樣的說法?這是約翰葛瑞博士,在多年前提出有關「男女大不同」的論述,但來到今天這個強調性別平權、性別多元的時代,可能很多人會懷疑:男女生理結構上,尤其是大腦的組織,是不是真的有這麼明顯的差異?無論你是不是同意「男女大不同」,如何做好伴侶之間的溝通,從語言到心靈,都能傳情達意,依然是生活中很必要的練習。更何況這樣的溝通技巧,不只可以運用在感情和婚姻,其實也可以延伸應用到職場與友誼。一旦可以掌握彼此對話的方式、溝通的技巧、和相處的哲學,你的人際關係就無往不利。表達更精準 招來好人緣傳統對女性的刻板印象,總是很容易跟「三姑六婆」「喋喋不休」聯想在一起。但我也訪問過很多女性朋友,她們一聽到這些說法,都會很委屈地為自己平反說:「那是因為我講話時,對方都沒在聽,我才會被迫一再重複,多講幾次!」這個有趣的現象,其實是有腦科學根據的。男人是狩獵型的動物,一聽見吱吱喳喳的聲響,就會變得神經緊繃,他會自動關閉「語言分析系統」,進入「空間感知模式」。這是天生的本能反應——男人沒有把話聽進去,其實是為了保護彼此的關係。因為,那些喋喋不休的話語,十有八九都是以抱怨的形式,出現在兩個人的關係裡。所以啊,就算是非常勤於護臉護膚,保持腰部纖細,每次都要花上三十分鐘把頭髮捲得好自然的女人,若出現長舌碎嘴的樣子,還是會讓身邊的男人備感壓力。因此你若是個「想到什麼就直接開口講個不停」的人,很可能在生活上,比較不受歡迎,比較沒人敢追求;在工作上,也容易被誤認為能力比較差。相對地,女性若改用言語精準的表達方式,會降低男人神經緊繃的防衛性,反而是比較容易招到桃花的喔。這裡講的桃花,當然不只是指感情的對象,也包括生活和工作上的好人緣喔。而且適用的對象,也不只是特定的性別。換句話說,如果男人懂得主動降低對話的壓力,也有助於旺自己的桃花。進入視線內 等三秒再說我認識一對伴侶,其中男方很專注做自己的事情,導致另一半在旁邊講話時,他都沒有聽見,因此而經常被抱怨。有一次,我去他家作客,他發現我的溝通習慣之後,就如獲大赦般地,要他的伴侶參考學習。在他眼中,究竟我有什麼溝通的好習慣呢?這答案,連我自己都感到很驚訝啊!他對他的伴侶說:「若權每次要跟我說話,都會先叫我的名字,而且人都會走到我的面前,來跟我講話,讓我可以留意到,他要跟我說什麼。」他為自己平反的說詞,真的很有道理啊!與其想到什麼就說什麼,不如學會以下這兩個發言的原則:(1)進入對方視線,呼喚對方名字。(2)等二到三秒再說,並且先講結論。男人對不知道結論是什麼的話語,會顯得很沒耐性,而且會表現疲憊不堪的樣子。例如:你一開始聊天,說的是「今天我一大早就洗了床單,」,對方就會做好準備,心想「是洗衣機有問題嗎?」但如果你接下來說的是:「結果下午天氣轉陰了,還不知道床單會不會乾呢?看起來我們也沒辦法按照計畫去海邊看夕陽…….」之類的事情,偏移他剛開始聊天時,心中以為的主題,對方就會感覺到壓力,接著就關閉他的「語音辨識功能」。於是你接下來講的每一句話,他聽起來都會像是蚊子的嗡嗡聲。所以你要學著直接先講重點,例如:「天氣變了,應該看不到夕陽,我們改去逛商場,好嗎?」對方才會在第一時間知道如何應答,而不是雞同鴨講。媽寶受歡迎 開放問句佳東方的母親,在教養過程中,最常對兒子說的話,都是比較目標導向的,例如:「作業寫好了嗎?」「趕快去洗澡!」「別拖拖拉拉的!」這男孩就會在對話技巧不成熟的狀態下,長大成為不好聊天的男人。反觀歐洲很多母親是用開放式的問句,跟自己的小孩聊天,例如:「你覺得呢?」「你喜歡這部卡通的哪個情節呢?」「你還想吃點別的什麼嗎?」這種開放式問句的教養方式,可以培養男生的溝通習慣,也比較能夠以同理的方式傾聽喔。如果你正在相處的男士,已經錯過了童年成長階段,可以被好好訓練的機會,現在還是可以靠你的努力,來改變對方。除了剛剛提到的許多觀念和方法之外,最後再分享給你一招:有話直說!當你很累,想討拍時,就直接告訴對方:「我現在很累,講些好話讓我開心點!」而不是挑三揀四、拐彎抹腳地碎碎念。如果你想要對方幫忙做家事、倒垃圾,就直說吧,你可以客氣地發出指令:「今天要請你倒垃圾喔!」而不是一直怪罪他懶散,不夠體貼。以上跟你分享的是,由悅知文化出版《老公使用說明書》這本書,我所為你整理摘要的重點。邀請你上《時報周刊》臉書留下意見,和我分享:你在日常生活中碰到的溝通難題?這次分享的哪些重點,有幫助到你喔?歡迎你留言跟大家一起討論喔。《老公使用說明書》書封(圖/悅知文化出版)《老公使用說明書》作者黑川伊保子,是一位腦科學專家,多年來研究AI人工智慧,並涉獵感情分析等領域。本書雖以婚姻中的男女相處為例,但這些實用的建議,可以應用於增進人際關係! ———————————————吳若權的幸福書房: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gx3BZdsZi_BlT-Ub6R58eg
【舒心BAR】吳若權:再難過,也終會度過
面對所有人生困境,只要擁有決心、願意學習、找到方法、付諸實踐,不僅「知道」,而且「做到」,所有再難過的時刻,最後也終會度過。 人生中,有三個知道,是必須早點弄懂的:第一個知道:千金難買早知道。這個「知道」裡,含有許多後悔莫及的遺憾。很多處理事情或人際關係的智慧,並非一定要等到遇上了才開始想辦法學習處理或解決。為了避免後悔,你應該提早弄懂該知道的事情。任何問題的解決技巧,都是可以透過預習而熟練的。即使是生手,都能像老手般,處理得游刃有餘。第二個知道:明明知道,卻沒做到。從「知道」到「做到」,是天下最遙遠的距離。因為大多數的人,都以為光是知道就好了、就夠了。這是一種傲慢,也必然會帶來悔恨。如果你沒辦法「做到」,就浪費了所有的「知道」。而且,你還會無法原諒自己。倘若因為不知道而沒做到,大不了就是從頭學習,下次就可以順利過關;反之,明明「知道」卻沒有「做到」,你將會處在懊惱與後悔中。但只要你願意趁年輕的時候,徹底放下「知道」的身段,謙卑而踏實地去學習,就能很快抵達「做到」的境界。第三個知道:以為你都知道。這是人際關係裡,最大的溝通障礙,尤其很容易發生在關係親密的人之間。無論是我很愛你,或是我很氣你,如果沒有透過言語或行動溝通清楚,光是猜想「我以為你都知道」,或是更狂妄地堅持「我認為你應該都要知道」,只會讓彼此的距離愈來愈遠,各自愈來愈寂寞。及早放下「我以為你都知道」的預設立場,主動積極讓別人知道你的真正想法與意見,才不會讓彼此始終在誤會中相處,相互指責對方白目。你有責任要撥雲見日,給雙方真心相見的機會。走到黑暗盡頭,就會看見光即使我已經活到熟齡的階段,每當聽見前來找我諮商的個案,訴說著他多麼難過的心情,就好像遇見過往的自己。我傾聽著對方的心聲,同時似乎都在對著自己的內小孩說:「來,繼續向前走吧!別再擔心害怕啊。你看,再難過,也終會度過,對嗎?」尤其,常聽個案說,他這一生不斷重複的夢境都是:「在考試中,下課鐘聲響了,卻發現考卷還沒寫完……。」我就知道這世界上,不論年齡、性別、家庭背景,有太多人都跟我一樣,在成長過程中,留下些許遺憾與創傷。如果,人生可以重來一次,在遇到困難的當下,我能不能重新做出不同於過往的決定,讓自己的傷心與悔恨都少一點呢?時光,永遠無法回到過去。經驗,卻可以幫助我們重新學習。所幸人生的難題看起來好像很多元,解答的技巧卻沒有想像中的複雜。雖然,我和你的人生劇本並不完全相同,但是超越困境需要勇氣與智慧,卻有它的共通性。回想起來,到目前為止,我的人生有三段黑暗期。包括:我的青少年時期,成績嚴重落後,不斷被老師與同學霸凌;上班族後期,對工作感到嚴重疲乏,又要面對辦公室的人事傾軋與鬥爭,決定離開職場創業的過程;至親病老期,從母親中風、父親過世,到母親罹癌後,面對生命最深刻的痛苦。好像是開著一部車,不斷穿入幽暗的隧道,既看不見前方的出路、也不知道現下的作為是對是錯,車窗漆黑一片,迎面而來的都是恐懼、茫然、憤怒、不安的幻影,即使一直告訴自己:「這不是真的。」但,它們還是不斷重複出現。我也曾那麼地害怕過,生命的無常,讓我像隻驚弓之鳥。些微的風吹草動,就可以讓我不知所措地揮動翅膀,掉落一地羽毛,卻不知道該往哪裡飛翔,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方向。直到有一天,我駕車陪病中的母親,去東北部小旅行,經過很長的隧道。因為生病而情緒憂鬱的她,在黑暗中無助而驚恐地多次低聲詢問,近乎要哭了那樣地說:「這隧道這麼長、這麼久,什麼時候才能走出去?」苦難的經歷,成就獨特的自己儘管在漫長漆黑的隧道中,連我都感到莫大的壓力,但為了安撫她,我仍耐心地教她數著隧道牆上標示的公里數字,以倒數的方式,給自己即將度過難關的信心。五、四、三、二、一,終於我們的車子駛出隧道,重見光明。回想剛才的恐慌,猶如人生的黑暗期,經歷痛苦的時候,我們都會希望知道:歷程的距離有多長;時間還要熬多久;以及,萬一有新的變數時,該怎麼因應?如果這些問題,能早點有一、兩個線索或答案,就不會那麼恐慌,才能定下心來尋找或嘗試度過難關的方法。每一顆柔軟的心,都像是一支看似嬌嫩、卻無比堅強的玫瑰。苦難,就像是小王子的化身。正因被他悉心照顧過,玫瑰因此而獨特。總有一天,你會明白:再難過,也終會度過。那些令我們感到難過的人或事,都是此生最珍貴的鍛鍊,唯有認真面對,積極超越,才能讓我們在度過之後,回頭看見經歷過痛苦的自己,因為奮力掙脫黑暗,而讓生命擁有最獨特的璀璨。以上分享的是我的最新作品《再難過,也終會度過》。邀請你前往《時報周刊》臉書留言,和我分享:你最難過的時光與心情,而你是怎樣度過的呢?《再難過,也終會度過》書封(圖/悅知文化提供)《再難過,也終會度過》在我們不知不覺成為大人的過程中,總有徬徨不安而感到迷惘的時候.本書提供7個指標,65個溫馨叮嚀,以實際的具體建議,陪你度過黑暗,迎向璀燦。———————————————吳若權的幸福書房: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gx3BZdsZi_BlT-Ub6R58eg
【舒心BAR】吳若權:為何劣幣驅逐良幣?
既看到自己想要得到的品質,也想到對方必須承擔的成本,合理地對待彼此,才能終止誤解C/P值的惡性循環。本土知名咖啡連鎖業者,以魚目混珠的方式生產行銷,把廉價的咖啡豆滲入高級咖啡精品豆中,標上更容易牟利的價格,賣給消費者。這個案件爆發之後,很多愛用者都在不可思議感嘆中,覺得遺憾:好端端的咖啡事業,為什麼要這樣鋌而走險呢?真正的問題出在:這是一個「劣幣趨逐良幣」的典型時代,多數產業已經陷入惡性競爭。因為經濟愈來愈不景氣、人們對未來的想像愈來愈保守或悲觀,對「價值」與「價格」的要求愈來愈傾向後者,強調「俗擱大碗」的產品或服務,就會愈來愈勝出。但也就是如此,會讓民眾有個誤解,愈來愈容易用「精打細算」,來包裝自己的「貪小便宜」。連帶著讓原本「服務至上」的理念,吸引到更多「不計成本的奧客」。導致本來就不景氣的經濟環境,惡性循環,更加萎縮凋零。你可以試著想像:如果每個消費者都要求「更多優惠」、甚至「完全免費」,刻意徹底忽略「羊毛出在羊身上」的自然法則,成本要由誰負擔呢?如果所有商人都只能靠「薄利多銷」維生,到最後引起更多惡性競爭,不要說是「薄利」了,連打平都很困難,回過頭來,若能繼續營生的策略,不就是「偷工減料」?否則,根本無法在市場上活存。過度強調CP值 並不理智現代的消費者,很強調C/P值。這個想法,原本沒有錯,但過度一廂情願地用C/P值,做為消費購物的唯一指標,沒有換算貨真價實的成本概念,所有能符合C/P值的產品或服務,真正的內容可能一文不值,更可能帶來更多環保的負擔。你是否曾經為了「贈品」或「買二送一」,而暫時拋開理智,多選購一些你並不需要的東西,而且回家後才發現:根本用不到這個東西;或是它的品質很差,用沒幾次就壞掉了。很多朋友抱怨,以「吃到飽」為訴求的知名自助餐,品質愈來愈糟糕,魚蝦不鮮、肉不甜。但如果你仔細換算成本,扣除店面租金、設備折舊、裝潢費用、電力瓦斯、人事支出……能花在食材的成本,很可能不到新台幣三百元。這樣的「吃到飽」自助餐,能提供多麼鮮美的魚蝦、甘甜的肉品呢?過去傳統的年代裡,同樣是重視C/P值,但消費者更相信的是「一分錢、一分貨」「便宜無好貨」「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比較不會異想天開地要求過度的優惠或是免費。而現代自以為「精打細算」的消費者,所重視的C/P值,比較單方面地把消費的注意力,一廂情願地聚焦於自己付出的價格,而不去思考廠商應該要承擔的成本。於是,「劣幣驅逐良幣」的狀況,層出不窮。合理地對待彼此 物超所值 在我剛出版的新書《謙卑的力量》(悅知文化)中,特別提到這個觀念:正因為我們身處在一個「劣幣驅逐良幣」的時代,大家更要重建「價值」的觀念,不再以當下的數量為決策的唯一標準,願意考慮以品質、耐久,與理念等條件,來評估產品或服務的價值。既要看到自己想要得到的品質,也想到對方必須承擔的成本,合理地對待彼此,才能終止誤解C/P值的惡性循環。當商人為了降價求售,壓低成本,殺個你死我活,參與生產的工作者,就領不到合理的薪資。當每個人都愈來愈窮,沒有能力消費好的產品,優良的廠商最終不是倒閉、就是改以低成本的生產方式,生產品質較差的產品,藉此苟延殘喘。反之,當我們懂得杜絕為了營造消費者占便宜的假象,而一味地採用低成本、低品質、低售價的策略。就會徹底明白:真正的「物超所值」,並非單向的「貪小便宜」,而是彼此肯定對方的價值。當產品或服務夠好,值得更好的價格,整體的經濟才會扭轉為「我獲得更高的薪資;我也使用更好產品!」努力提升含金量,永不貶值只要能夠回歸價值的原點,建立正向的思維,回頭再來看「劣幣驅逐良幣」,或許可以重新詮釋這句話的意義,翻轉每個人對價值的看法。「劣幣驅逐良幣(Bad money drives out good)」在經濟學中,被稱為格雷欣法則,是一種貨幣定律。如果有兩種形式的商品貨幣流通,消費者會保留不貶值的貨幣(undebased money),而盡量在市場上使用會貶值的貨幣(debased money)進行交易,因此民間流通的大多為劣幣。把這個比喻應用在生活中,不守秩序插隊的人,總會比守規矩排隊的人先上車!對結婚條件設定隨和的人,總比對婚姻期待標準高的人,容易找到對象。聽起來,很有道理。但如果這個世界真的總是如此,守規矩排隊的人、對婚姻期待標準高的人,難道就活該倒楣,讓別人捷足先登了嗎?現實,的確殘酷!正因為「劣幣驅逐良幣」是定律,所以我們絕對不能「只是良幣」,而是要更努力守住分際、持續努力,把自己鍛鍊成永不貶值的「金幣」,讓它不但不會隨著時間流逝而失去原有的含金量,甚至有可能因為你的堅持,願意對別人做出具體的貢獻,而在歲月中持續增值。《謙卑的力量》書封(圖/悅知文化提供)《謙卑的力量》在大時代的流光裡,注入一絲暖流。放下才是真正的抵達。放下煩惱,抵達平靜。放下牽掛,抵達自由。放下私慾,抵達無怨。放下榮辱,抵達不驚。———————————————吳若權的幸福書房: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gx3BZdsZi_BlT-Ub6R58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