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調節
」 性侵 黃宜靜 家暴星談心/卓文萱愛上舞台劇 終於可以正大光明地哭
卓文萱從歌手出道,跨界演了戲、主持,全方位發展,最近她正忙於全民大劇團《海角七號》造夢者二度演出。坦言私下對自己標準甚高,剛好每次接到的都是情緒頗重的角色,時常讓她哭到內傷,但對她來說是很好的情緒調節,「這也我喜歡演戲的原因,我可以在戲裡面很盡情釋放,我終於可以光明正大地哭。」卓文萱在舞台劇《海角七號》造夢者中,飾演魏德聖太太,劇中為了支持老公夢想,邊流淚邊簽下抵押貸款書。去年演出時是稱抵押六百萬,今年接到魏導電話,更正是一千五百萬,卓文萱聽了更加心痛,每次演出都哭到走心,下了台仍難撫平情緒,問及現實中是否也會這麼做?卓文萱直呼:「她真的太猛,我覺得不可思議,我不可能。」接連接到情緒頗重的角色,卓文萱笑說也是一種情緒釋放。(圖/楊澍攝)劇中她無條件扶持著工作狂老公,每次出場都是情緒戲,卓文萱說:「老公全心全意在工作上,需要錢,就回來跟我借錢,心情其實真的會滿糟的。」但她也體會魏太太心情,「因為愛,無論怎樣都會陪他。我也會希望另一半成功,如果他對我超級好、他離夢想只差一步,我會選擇相信他,但一千五百萬我是不可能。」現實中單身的她,坦言自己沒辦法接受工作狂另一半,認為維繫一個家的基礎,就是彼此要互相,可以各自有工作跟私人時間,但也都要為家庭付出,「沒有我嫁給你就要顧小孩沒這種事,小孩也是你的,要一起顧。」日前才跟月老求得「有情人終成眷屬」的好籤,卓文萱對婚姻有期待,事業心也頗重的她,若結婚,會堅持繼續演藝工作,她笑說:「我沒辦法引退,我會覺得很無聊。」卓文萱日前在實境節目向月老求得好籤,期待有好姻緣修成正果。(圖/楊澍攝)去年《海角七號》造夢者首演時,兩週內演出十場,高密度高強度的工作,她還跟孫協志、夏宇童接連傳染感冒,直呼超恐怖:「上台都很想咳嗽,喉嚨是啞的,偏偏我們的歌音域都很高,很難唱,一閃神就會走音,好幾次想咳痰,只能靠意志力撐著,還好我一次都沒有咳出來。」現在大家每次見面排練,就互相分享喉糖保養,「今年在國家戲劇院演出,真的不能感冒」。入行已20多年的卓文萱,唱起歌仍是發自內心快樂,「當這件事你沒喜歡,別人也會看得出來你投不投入。」演戲對她來說,也是一種情緒釋放的方式,這次演《海角七號》造夢者,也演出幕前幕後的辛苦,「我在旁邊看戲看到哭,特別有感,來劇場的朋友,就會看到我們私下的樣子。」卓文萱透露,當初勇敢接下《型男》主持棒,好友王少偉也是推手。(圖/楊澍攝)忙於排練演出的同時,她也兼顧《型男大主廚》的主持,她坦言,當初得到主持機會時有過擔心,「 我以前只有當來賓的經驗,是我朋友王少偉說『妳只要去做妳覺得開心的事,不要想比賽輸了拖累誰,玩得開心、做妳該做的事情就夠了』。」憑著對烹飪的喜愛,有中餐丙級烹調技術士證書的她,發揮自己所長,在跟曾國城的競賽中,雙方都會激起真實的勝負心,錄影起來都頗有衝勁。雖然樂於演戲與主持,但唱歌仍是讓她最開心的一件事。(圖/楊澍攝)
微光孩子2/單親媽5小孩全是不同爸 微光兒嘆:誰不想當正常人
台北市最後貧民窟「安康社區」過去提供低收入戶免費借住,依據每戶家庭經濟條件,每戶每月僅需支付1000元以下的管理費,住著約2500多人,在2012年全面改建,但安康社區的孩子們卻並沒有隨著社區的拆遷而消失,混亂社區遺留下的人與問題依然存在。「微光盒子」台灣兒少玩心教育協會創辦人蕭羣諭,透過在街頭與孩子聊天建立關係,曾有孩子因經濟環境不佳,身上散發味道被排擠霸凌,在進入微光後才卸下心房無奈表示「如果可以誰不想當正常人?」安康社區的居民多由單親、隔代教養、越南華僑、原住民、身心障礙等家庭組成,成員複雜,也因此逐漸成為治安毒瘤,自成一格對外自稱「安康幫」,吸毒、幫派、竊盜、打架、家暴層出不窮,是派出所過去首要重點關注對象,曾有資深派出所員警表示,「派出所缺什麼績效,只要進去安康社區走一圈就都有了」。正因為安康社區組成的複雜性,讓在這裡誕生的每一個孩子都有不同的故事,有父母雙雙吸毒,卻為了領取補助選擇懷孕生子,等到孩子呱呱墜地後全然不顧,任由孩子自生自滅,讓孩子從出生的那一刻光是生存就得耗盡全力,才能勉強讓自己溫飽,甚至有的孩子對父母來說,就連呼吸都是一種錯誤。蕭羣諭說,這群孩子光是活著就已拚盡全力,何談要他們學會社會化、情緒穩定,微光所做的是陪伴,讓他們也能有機會被愛一次。(圖/翻攝自微光盒子臉書粉專)有知情人士曾指出,過去曾遇過一個單親母親獨自養育5名孩子,但這5個孩子全來自不同父親,母親為了溫飽不時會有小偷小竊,小孩耳濡目染之下也有樣學樣,甚至也有青少女為了換取穩定的經濟來源,自願下海性交易,或在包養網上尋找乾爹。微光盒子的創辦人蕭羣諭表示,這群孩子長期生活在毒性環境裡,腦袋中的警鈴24小時不間斷的響著,因此出現偏差行為,在校園邊緣遊走,「只要我先攻擊別人,別人就不會攻擊我」,這樣的觀念甚至會一路伴隨他們至成年,每個人都因各種不同的童年創傷無法做情緒調節與人際互動,渴望與人連結、有歸屬感,卻始終不得其門而入,從而形成無法打破惡性循環,最終成為自己小時候最討厭的人,喪失對生活的動力與生命的熱愛,全因「不去做就不用看到自己爛」。蕭羣諭說,他想做的不是單純社工,是要讓孩子知道有個地方會永遠有人,「人生總要被好好愛一次」,他和協會的所有工作人員都會陪著他們一起去面對、去經歷,最終要的是「你可以犯錯,但犯錯不代表你整個人都錯了」,儘管理想很美好,在實行的過程中也曾遇到挫折,他也曾在解救遭到家暴的三姊妹,事後卻被姊妹的父親怒告誘拐兒童,報警要求協會不得再與姊妹花接觸,讓他氣得和姊妹父親大吵,事後三姊妹偷偷和他說,「謝謝你為我生氣」,讓她得以找到堅持下去的動力。微光盒子創辦人蕭羣諭說,他想做的不只是社工,而是一個和孩子一起生活的人,讓他們知道永遠有個地方可以回來。(圖/翻攝自微光盒子臉書粉專)對蕭羣諭來說,他和孩子們之間不只是單純的社工與個案的關聯,微光盒子要成為和孩子們「一起生活的人」,孩子的課業問題固然重要,「文山區有5個兒少據點,其中有4個在做課輔」,他想做的是陪伴在孩子身旁,和他們一起培養適應能力,調節他們的童年創傷,儘管家庭破碎不堪,但仍有人願意好好愛一次他們。
68%民眾反對「高中以下學生」禁愛令 主張加強情感教育
近年來私立高中推行的「禁愛令」引發了廣泛討論,黃昆輝基金會於今(14日)召開記者會,公布最新民調結果,有高達68%的民眾反對這項政策。此外,79.1%民眾在成長過程中曾經遭遇排擠或孤立,65%民眾則擔心青少年面對人際挫折時處理能力不足,主張應加強情感教育並將其列為必修課程。在私立高中「禁愛令」的爭議中,教育部曾經要求各校重新檢視相關規定,避免過於籠統地以情感交往和情感行為不檢作為懲處依據。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的調查透過網路問卷進行,調查時間為7月15日至8月15日,共收集了1萬3191份有效樣本。基金會今天召開記者會,公布調查結果。調查顯示,對這類禁令,68%的民眾表示反對,其中37.8%表示「不同意」,30.2%則「非常不同意」。調查還指出,男性和高學歷民眾對此反對的比率較高。調查還指出,78.6%的民眾認為青少年在面對人際挫折或關係困難時,情緒管理能力不足;81.4%的民眾擔心當前流行的網路交友模式可能對青少年造成負面影響;有79.1%的人表示在成長過程中曾經遭遇排擠或孤立;60.5%的人支持將情感教育納入必修課程。此外,民眾普遍認為青少年在友伴關係方面表現良好,但與家人的關係較差。家人間的衝突常見於學業表現、交友狀況、沉迷網路及升學就業等方面。黃昆輝基金會民調小組召集人郭生玉指出,各級學校應重視情感教育,雖然台灣尚無專門設立情感教育科目,但這應該納入性別教育的重要內容。郭生玉還提到,家長對青少年情緒的處理能力常常不足,而青少年在遭遇情感挫折時最期待家人的支持和接納,因此教育單位應加強家長的情感教育知能,並從親子教育著手,改善家庭關係。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院院長田秀蘭分析指出,民眾普遍不贊成禁戀政策,但對青少年情緒管理能力的擔憂顯示出情感教育的必要性。田秀蘭建議,可透過寫日記、靜坐等方法幫助學生自我覺察和情緒調節,並逐步培養自律習慣,以便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緒和同理他人。
下半年「月煞星」來襲! 「4生肖」運勢面臨重大挑戰
4生肖即將面對下半年「月煞星」的衝擊!紫微老師姚本軍昨(18日)在臉書粉專《紫微斗數 一點通 姚本軍》上發文分享,月煞星在紫微斗數中是1顆煞星,通常被視為具有負面影響的星曜。這顆星的存在往往會帶來一些困難和挑戰,對個人的運勢和情感生活有不利的影響。但同時也是一種轉變與調整的力量,若是能善用變動,就能讓自己的運勢由低轉高。生肖狗姚本軍老師指出,屬狗的人在2024下半年,面對外部環境變化時,可能會顯得比較脆弱,缺乏應對能力。這種情況下,需要更加注意自我保護和情緒調節,以免被外界的負面影響所左右。對於內在而言會感受到較大的心理壓力和焦慮,也更容易因為小事而感到煩躁,甚至陷入抑鬱的情緒中。這種壓力可能會影響到日常生活和工作,讓人感到難以集中精力和保持積極心態。面對月煞星帶來的刺激與改變,姚本軍老師提醒,生肖狗的人增強自信心是關鍵。通過提升自身能力和素質,建立強大的內心,能夠更好地應對情感和心理上的挑戰。生肖猴姚本軍老師分析,屬猴的人受月煞星影響的層面,則是兩性之間相處時的感覺與態度,因為這顆星容易引發與女性的爭執和意見分歧,甚至可能因為一時逞口舌之快而引發矛盾和對立。要注意個人在溝通和表達上容易出現問題,導致與他人的口角和紛爭。姚本軍老師解釋,這些爭執可能來源於誤解、不信任或者是意見上的分歧。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由於情緒波動和言語上的激烈交鋒,這些爭執往往會演變成更嚴重的矛盾。這些爭執不僅影響人際關係,也可能對生肖猴的人在心理和情感造成負面影響。因此,在與異性交往時,應該更加謹慎,避免因一時的言語衝動而引發不必要的矛盾。面對月煞星帶來的挑戰,姚本軍老師提醒生肖猴,需要在溝通和情緒管理方面下功夫。保持冷靜和理智,避免因情緒波動而做出衝動的行為,並且學會換位思考和理解他人的立場,可以減少誤解和爭執。生肖虎姚本軍老師表示,2024的下半年,月煞星落在生肖虎的人命盤上時,意味著個人在財務上會面臨一些波動和挑戰。這將帶來財務上的不穩定,例如收入的起伏不定或支出的增加。這種不穩定性可能導致財務壓力,使人感到困惑和不安。姚本軍老師提醒,這意味著生肖虎的人需要靈活應對變化,學會適應不同的財務狀況。同時自己必須更謹慎地管理財務,學會節制和精打細算。也意味著需要更加關注細節,仔細規劃每一筆開支,並且尋找新的收入來源以應對變化。此外,這種情況也隱含著財務上的紛爭和糾紛,尤其是在與他人合作或投資時,這可能是由合約、協議或合作關係中的不明確條款引起的。因此,在簽訂任何財務協議之前,必須仔細審查和理解所有條款,避免未來的糾紛。生肖馬姚本軍老師指出,2024的下半年,月煞星落在生肖馬的身上,將會對個人的職業生涯帶來一些顯著的挑戰和變化。首先,月煞星在事業宮可能會帶來職業上的不穩定性。這種不穩定性可能表現為職位的變動、工作內容的調整,甚至可能是失業或重新求職的壓力。這種變化往往使人感到不安和困惑,因為無法預測下一步的職業走向。同時也有引發職場上的糾紛和衝突的可能,這些糾紛來自於同事之間的誤解、上司的不滿或競爭對手的挑釁。因此姚本軍老師提醒,生肖馬的人,在處理人際關係時需更加謹慎,避免因情緒化反應而加劇矛盾。有效的溝通和冷靜的處理方式是應對這些挑戰的關鍵。
小兄妹「日睡5至6小時」全年無休 醫師示警「5大問題」:恐燃燒殆盡
一名補習班教師近日在臉書分享國小兄妹的好成績及表現,同時在文內PO出2人一周7天的行程表,包括每天清晨5:50起床補習、上課及練琴,吃飯只能在車上吃15至20分鐘,直到深夜11:30才能上床睡覺。有網友算一算兄妹倆1天只能睡5到6個小時,讓網友直呼根本是恐怖片。對此,腎臟科醫師王介立也忍不住機會教育,直言睡8小時的兄妹,肯定會比只睡6小時的兄妹還要有成就,更示警「他們可能得到的睡眠時間不足以滿足健康所需的最低標準。睡眠不足會對孩子的學習能力、記憶力、情緒調節、行為和整體健康產生負面影響。」該名美語補習班教師昨(20日)發文表示,有對小兄妹分別就讀國小6年級及4年級,2人在校表現優異,課外學習各項才藝,英文程度不輸美國學生,「兩個人都是從4歲開始學鋼琴,一直持續到今,也曾學過兩年小提琴」,並在縣市級比賽拿到前3名的佳績,還遠赴日本、維也納音樂廳表演。但從該補教師曝光的小兄妹每日行程表來看,可看到兄妹倆每天都是凌晨5點50分,天還沒亮就起床寫公文(英文、數學、國文科目)到早上7點10分,接著在車上完成學校功課後再上學,下午4點放學後就是一路趕行程上各種補習班、才藝課,有時候午餐跟晚餐甚至也是在車上解決,用餐時間更是只抓15至20分鐘,直到晚上11點30分才能睡覺,而且全年無休,假日也是把行程排得滿滿滿。對此,腎臟科醫師王介立看完全文也忍不住捏把冷汗,直言「我寧可相信這個時程表是誇大的,我不相信有小孩可以每天持續睡不到6個小時,而不會累積睡眠債或燃燒殆盡(burnout),如果有,那真的只能是基因上的特異,才有可能不需要標準時數的睡眠。」王介立也表示,人生的表現好壞,只能跟自己比。「相信我,睡8個小時的兄妹,肯定會比只睡6小時的兄妹還要有成就,至少在期望值上是如此。同理也可印證在身高上,睡八個小時的兄妹就是會比睡六個小時的兄妹還要高。」他也列舉兒童發展和健康專家,以及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的建議,指出兒童和青少年的充足睡眠對於他們的身心健康至關重要,6至13歲的兒童每晚需要9至11小時的睡眠,而14至17歲的青少年則需要8至10小時,「從兄妹倆的日程看來,如果他們在晚上11:30完成學習活動,考慮到入睡準備和實際入睡所需的時間,他們可能得到的睡眠時間不足以滿足健康所需的最低標準。睡眠不足會對孩子的學習能力、記憶力、情緒調節、行為和整體健康產生負面影響。」王介立更列舉長期睡眠不足可能導致的5大問題:學習和記憶困難情緒和行為問題免疫系統功能下降,更容易生病增加肥胖的風險對未來心血管問題的風險增加因此,王介立建議,對於兄妹倆這樣日程滿檔的孩子來說,家長和教育者應該確保他們有足夠的睡眠時間,「這可能需要重新安排他們的日常活動,減少某些非必要的學習或練習時間,以確保他們能夠在晚上更早些時間休息。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不僅對孩子們當下的健康和學習有益,也對他們長期的發展和福祉至關重要。」
2024「4生肖犯太歲」小心衰整年 命理師曝破解法為自己強化運勢
星座命理專家艾菲爾老師分析,2024年犯太歲的生肖為龍、狗、牛、兔以及農曆三月、九月、十二月、二月出生的人,將在立冬(11/8)後開始交年運,要好好把握2023年尾聲的幸運時光。他表示,平時可以多行善布施,積福田,行事要低調,說好話、做好事、心懷善念,以避免不必要的災難。 犯太歲的生肖可以在年運交換的時候,按照自己八字的生肖喜用,佩戴三合貴人幫助自己補運、強化運勢。🐲本命年、刑太歲:生肖龍🐲2024年,屬龍的人會面臨刑太歲、犯太歲的雙重太歲力量影響。在流年運勢方面,無論事業、家庭、宅運、愛情、婚姻都容易出現變化多端的轉折,個人情緒容易焦慮不穩,忽悲忽喜。 做生意合作,也會遭遇人事不和的矛盾與誤會。 無論遇到大小事情,傾向悲觀、消極、退縮。 婚姻、愛情容易鑽牛角尖。 由於運勢起伏大,對健康也有損傷。 疾病反復,久不見效。建議生肖龍的朋友,在2024年積福行善,孝順父母,感動上天改變命運。1、保持正向心態:儘管面臨挑戰,保持積極的心態對於度過困難時期非常重要。 相信自己的能力,堅韌不拔,不要讓負面情緒左右你的生活。2、情緒管理:由於情緒容易波動,學會情緒管理特別重要。 尋求支持,與朋友、家人或專業心理醫生分享感受,學習有效的情緒調節技巧。3、人際關係:盡量避免與他人發生衝突和誤會。 在工作和家庭中,嘗試以平和、理性的態度與他人溝通,避免爭吵和矛盾。4、婚姻與愛情:保持開放的溝通,理解伴侶的需求,尋找共同點,並一起應對生活中的挑戰。 尊重對方的意見,共同解決問題。5、健康管理:尤其要關注健康,避免過度壓力和焦慮。 維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的飲食、充足的睡眠和適量的運動。6、行善積福:根據傳統信仰,行善和積福可以改變命運。 孝順父母和參與慈善活動可以為你帶來正面的能量。7、2024穿戴好運飾品,幫自己增添正面能量:虎眼石水晶:被認為能夠增加勇氣、保護和自信,有助於平衡刑太歲的負面影響。紫晶(紫水晶):被認為有助於平衡情感、提升智慧,以及吸引好運和幸福。🐶衝太歲:生肖狗🐶屬狗的人面對太歲的歲破星影響,會讓生肖狗整體運勢變得很糟糕,不管做什麼事情,都特別不順利;2024年情緒狀態差,經常會處於抑鬱、哭泣和不開心的狀態中,人緣關係也會變得孤僻。另外大耗星會讓生肖狗,在當年遇到意料之外的錢財損失,破財不斷,債務增加,手頭會變得很緊張。提醒生肖屬狗的人,2024年驛馬星會讓你們的職場中出現一些變動。藉由轉換環境,會遇到好的機遇,為人生迎來全新的改變。一定要主動求變,千萬不要總是貪戀舒適圈。1、積極應對挑戰:了解可能的困難和挑戰,但不要過度擔憂。 相信自己的堅韌和適應能力,努力應對問題。2、情緒管理:2024年可能會帶來情緒上的波動,但要學會正向的情緒管理。 尋求心理支持、與朋友家人分享感受,或考慮尋求專業協助來處理情緒問題。3、財務規劃:考慮建立財務儲備以因應不可預見的開支或突發情況。 制定預算,降低浪費,盡量避免不必要的支出。4、職業發展:驛馬星預示職場變化,看作機會而不是威脅。 積極尋找新的機會,提升自己的職業技能,不要害怕改變。5、求變:不要害怕離開舒適圈。 生肖狗可以主動尋求新的體驗和機遇,這有助於增加人際關係和開拓視野。6、2024穿戴好運飾品,幫自己增添正面能量:黑曜石:被認為有助於保護免受負面能量的侵害,幫助化解沖太歲的負面影響。紅瑪瑙:被認為能夠增加活力和勇氣,有助於平衡衝太歲的挑戰。🐮破太歲:生肖牛🐮屬牛的人遇到破太歲星影響,破即破壞,有散亂移動之相,2024年運程易有突然而來的破壞、破敗、破財、破損。凡事多招惹口舌,恐有小人作祟,夫妻感情不睦,家庭難得幸福。工作之中,會因為人際關係不理想而導致事業受損,甚至會遇到許多不公平的待遇。提醒生肖牛的朋友,2024年要以靜制動,因為妄念、妄想、妄動必遭災殃。1、沉穩冷靜:盡量保持冷靜,不要受小事的影響,避免妄念和妄動。 考慮自己的行為和言辭,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口舌紛爭。2、人際關係:避免與小人爭吵,盡量維持和諧的人際關係。 要有忍讓和包容的態度,避免與他人發生衝突。3、家庭關係:盡量與伴侶和家人保持溝通,尋找共同的興趣和目標,以改善家庭關係。 親情和理解在這年份尤其重要。4、財務管理:注意理性支配財務,建立儲備以應對可能的突發開支。 避免冒險性的投資和債務,以減少財務風險。5、職業生涯:工作中要小心處理人際關係,避免與同事或上級衝突。 尋求平和、公平的解決辦法,不輕易投訴或辭職。6、身心健康:關注自己的身體和心理健康。 採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適量的運動、均衡的飲食和充足的睡眠,以增強抵抗力。7、尋求心靈支持:如果情緒和壓力問題影響你的生活,不要害怕求助心理醫生或諮商師。 他們可以提供支持和指導。8、2024穿戴好運飾品,幫自己增添正面能量:黃玉(黃水晶):被認為有助於吸引好運和成功,以化解破太歲的負面影響。瑪瑙:被認為能帶來平穩、堅韌和堅持力。🐰害太歲:生肖兔🐰屬兔的人明年害太歲。生肖兔的人個性為人溫和,量大能容,2024年害太歲,很多地方都是吃力不討好,在工作上異常努力,但總是遭小人暗算,導致自己努力很久的成果就此付諸流水。而做什麼事情都成效甚微,不管是付出多少努力,最終也得不到收穫。提醒生肖兔的朋友在2024年,一定要謹慎小心。1、小心謹慎:面對害太歲的影響,要特別小心謹慎,避免與小人紛爭。 避免捲入是非之中,要有智慧和耐心來化解潛在的衝突。2、職涯發展:儘管工作可能困難,但不要停止努力。 堅持努力,尋找合適的機會,盡量保持平和和穩定的工作態度。3、明智投資:在財務方面,要小心管理資金,避免高風險的投資。 制定預算並謹慎支配財務,以減少潛在的財務風險。4、自我保護:要注意保護自己的成果和努力。 在工作和生活中,避免過度相信他人,確保自己的權益不受侵害。5、尋求支持:如果遇到困難或感到沮喪,不要猶豫尋求支持。 與朋友、家人或專業諮商師分享感受,獲得情緒支持與建議。6、自我成長:考慮在2024年投資於個人發展和學習,以提高技能水平,增加競爭力。 這可能有助於未來更好的機會。7、2024穿戴好運飾品,幫自己增添正面能量:鈷金石(青金石):被認為有助於帶來好運和自信,同時平衡害太歲的負面影響。玫瑰石英(粉晶):被認為能夠平衡情感、吸引愛和和諧。《CTWANT》提醒您:民俗傳說僅供參考,請勿過度迷信。
不滿妻出軌!他自稱警察性侵按摩女 逃亡17年投案減刑半年
高雄招姓男子2004年因家庭發生巨變,他頓時間一無所有,一怒之下到苓雅某按摩店,竟假冒稱自己是三民二分局鼎金派出所警員,脅迫女子性交得逞,東窗事發後招男逃亡17年,直到去年終於自行投案,一審判他3年8月,且須於執行前強制治療,上訴後二審法官審酌他願賠償50萬3000元與女子和解,予以減刑半年,無須強制治療。判決書指出,招姓男子於2004年11月到苓雅區自強路某間按摩店,向按摩店女子稱自己是三民二分局鼎金派出所周姓員警,脅迫女子得與他性交,否則就要以無照營業移送她,女子嚇得不敢得罪他,招男性交得逞,但事後女子因不堪受辱跑到派出所問有無該名周姓員警,整件事情曝光。事發後,招男逃亡17年,直到去年5月才投案,一審依強制性交罪判3年8月徒刑,執行前須接受強制治療最長3年,他不服上訴。法院審理時,他自述:「逃亡期間都在工地打零工,因為打零工不需要身分證,但收入很少,生活不如意,且年輕時犯罪,自己做的事情要出來面對,所以想結束逃亡,去服刑,重新開始,也想工作來彌補被害人,才主動投案」且招男與前妻有14年婚姻,並育有2女,但後來他染上賭癮,太太就外出工作養家,就此認識新歡後外遇,2人走到離婚這步,孩子監護權、錢也都被前妻帶走,他因自尊心受創,經濟困難又無法聯繫上女兒,因情緒調節困難而計畫性的尋找可宣洩性慾對象,將女子視為代罪羔羊,因而犯案,有醫院鑑定報告。因此法官認為他主動投案後也坦承全部犯行,並表強願賠償之意,並以50萬3000元與女子達成調解,當場就先付10萬元,看得出他坦然面對錯誤,且逃亡這17年他也沒有再犯案,且已覓得穩定工作,沒有強制治療之必要,因此撤銷原判決,改依強制性交罪,處有期徒刑3年2月,可上訴。《CTWANT》提醒您:若自身或旁人遭受身體精神虐待、性騷擾、性侵害,請打110報案再打113找社工。
壞掉的大人1/親職專家也差點對女兒家暴 沒人天生就會!父母必上「第一堂課」揭曉
暑假剛放,兒科醫師打小孩事件就引發社會譁然,對於不少「從小被打大的」的台灣人,多以為管教孩子就是棍子伺候,更令家長社群吃驚的是,「原來高知識、兒童專業人士也會如此。」曾出版《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一書的諮商心理師陳志恆表示,「每一位壞掉的大人,當年都曾是受傷的孩子」,半夜面對哭鬧的女兒曾衝動想「給她一巴掌」,幸好他自我覺察及時踩煞車,這是父母必備的第一個情緒調控能力。陳志恆說,那時年幼的女兒在半夜三點醒來,開始鬧脾氣,怎麼安撫都沒用。「眼看情況失控,顧不得睡眼惺忪,我只好放大絕,一把將她抱在懷裡,站起來在床邊搖呀搖。幾分鐘後,女兒沈沈睡去。接著,我把她放回床上,在碰觸到床的那一刻,女兒像被針扎到一般,又跳了起來,放聲大哭。」同樣的劇情不斷上演,如同跳針一般,不知道來回多少遍,直到最後父女兩人都睡著了。一早起床,陳志恆送女兒去保母家之後,便跟老婆說:「晚上,我差點對女兒家暴了!」陳志恆說,當父母的都知道,孩子總會在我們身心俱疲時出功課,考驗我們的耐性,但人是有極限的。「當我抱著女兒,站在床邊搖到天荒地老、永無止境時,我的精神狀態正瀕臨崩潰。當下,我真想狠狠一巴掌,往她臉上送去。但是,我忍住了!因為我知道,這麼做沒有用;因為我知道,這麼做只會造成傷害;而我更清楚,這麼做只是在發洩我的情緒。」忍住不出手、不暴怒、不失控,這就是「踩煞車」的功夫。你需要在心裡對自己喊「停!」,然後立即轉移注意力到別處去,爭取讓理智線再度接回來的時間。小兒科醫師管教兒子採取激烈的手段,在孩子臉頰上留下明顯掌摑痕跡。(圖/翻攝自網路)「這就是自我覺察!」諮商心理師黃宜靜表示,自我覺察可從認知、行為、情緒3點著手,隨時去感知現在的心理狀態是如何。其次,要學習如何控制情緒,黃宜靜建議採取「情緒紅綠燈」的方式。「當父母被孩子激怒時,就是紅燈,此時需要避開刺激來源,例如離開與孩子共處的房間,或去廚房倒水轉移注意力,避免產生更大的衝突;當情緒稍微緩和來到黃燈,此時需要整理一下思緒,進行自我覺察,例如孩子總是亂丟襪子才引發怒火,家長可以思考:我是因為不耐煩才生氣?還是因為感覺不被尊重?」整理好自己的情緒後,家長也可以去想想孩子可能有的感受,以丟襪子為例,家長看到的是孩子「又」亂丟,但孩子可能想「累了整天想休息一下,等一會兒再放好」,家長若能站在孩子立場去想,情緒就會穩定很多。此時就進入綠燈,家長可以跟孩子一起討論、溝通,如何做才能避免下一次的衝突再次發生,例如孩子可以先告訴爸媽「我需要休息10分鐘,等一下我會把襪子放好」。黃宜靜說,這是需要反覆練習的,一開始難免生氣就立刻罵人或想動手,再次發生時,試著讓自己可以深呼吸、數3秒後再開口,接下來就可以逐漸熟練。陳志恆則認為,自我接納是情緒調節的重點,能夠允許自己當下出現的狀態,就能慢慢消化這些情緒感受。「在育兒路上,孩子會激怒父母的機會還多的是,『家暴』的念頭可能再度被激起,但因為先前的情緒能被安頓,下一次,我就更有能力,也會更快地幫助自己踩煞車,甚至,採取更適切、更有效的方式處理當前的問題。」當父母的如何保持心平氣和?陳志恆說,如果做不到心平氣和,那就先接納自己做不到;如果對自己的情緒失控感到自責或懊惱,那就接納自己正處在自責和懊惱之中。接納當下的自己,才能穩穩地把自己接住。
壞掉的大人3/動手背後藏「家長的無力憂心」 諮商後轉變!家暴父:孩子說我變可愛
家暴父母也有其不為外人道的沮喪,專家表示,沒有人天生知道如何當父母,因此在擔心孩子變壞時,才會復刻過去上一輩的打罵教育,只希望孩子不要走歪。「家暴父母的怒氣背後,其實充滿挫折與無力,因為他們不知道還有別的方法!」專家分享,在針對家暴父母的強制性親職教育上,透過諮商讓這些爸媽整理情緒之後,有一名父親開心透露:「孩子說我變可愛了!」修復親子關係,正是彌平家暴傷害的第一步。兒科醫師一開始在臉書自揭打小孩的心路歷程時,曾有不少網友留言「加油」,許多人雖然認為打耳光不對,但認為教孩子難免需要體罰。日前新北市也有一位父親PO打女兒的影片,小女孩腿上怵目驚心的藤條烙印,原因是她「只」考了第五名,父親事後受訪表示,只是希望孩子能有出息,自稱母親的女子也PO文說,「都是挑有肉的地方打,難道一個家不用有規矩嗎?」目前新北市社會局則已介入處理。諮商心理師黃宜靜表示,「我曾幫家暴父母進行強制性親職教育,他們多數是過度擔心孩子,例如可能會變壞、不負責任、沒有生活能力等,所以當孩子講不聽時才會以打罵的方式管教孩子,那些怒氣的背後,其實顯示的是父母的無力與挫折,因為不知道該怎麼幫助孩子,所以才選擇這樣的方式。」願意學習的父母,黃宜靜會帶領他們整理自己的情緒,同時釐清生氣的點是什麼?最後再討論是不是有其他更好的方式來教導孩子。「其實光是整理情緒,父母就會有明顯改變,就曾有家暴父親分享孩子覺得他變可愛了。」發生家暴事件後,若情節尚屬輕微,最重要的就是修復親子關係,除了彌平傷口,也要讓親子建立良好的溝通方式,才能避免憾事再發生。(示意圖/123RF)但也會有不願改變的父母,黃宜靜說,這時候除陪伴他們探討經驗外,需要給他們多一些同理,鼓勵他們提升調整的動力。嚴重的家暴被害人會被庇護安置,若家暴屬於輕微,修復親子關係則是最重要的事,但畢竟傷害已經造成,所以一開始要視家長與孩子的狀況,如果親子狀態還不穩定,此時要分別進行諮商,家長必須練習自我覺察跟同理孩子的能力,情緒調節能力也要穩定,此時再詢問孩子意願,若同意就可進行親子諮商。「親子一起諮商,修復關係的速度會更快!」黃宜靜說,專家可以在現場直接協助家長去理解孩子的內在動機,也可以幫助孩子表達想法跟感受,有助於親子之間更互相理解,家長會了解原來孩子那天的行為,背後是這樣的道理,孩子也會明白爸媽如此會生氣,是因為對他的擔心。透過這樣的過程,親子不只修復關係,還能進一步去溝通未來更好的互動方式。以兒科醫師的例子來說,由於牽扯到離婚、再婚,可能還會有爭奪監護權的問題,但無論如何都需要修復親子關係,因為兒科醫師擁有親權,始終是孩子的父親,唯有彌平傷口之後,大人與小孩才能一起攜手向前。黃宜靜說,單親家長可能會承擔過多的教養壓力,應避免將自己的情緒發洩在孩子身上,適度地尋求支援、讓自己有機會喘口氣,當負荷過重時一定要主動尋求諮商等專業資源協助,穩定個人情緒,才能提升親子互動品質。
創傷之潮1/性騷擾申訴增2.6倍 為何11年後才MeToo?專家揭大腦之謎
2023年5月底,台灣掀起#Me Too運動,從政治界一路燒進學術界、藝文界、醫界以及娛樂界,一位女性藝人在臉書上寫著「11年前那個晚上永遠是我不時會想起的惡夢。」性騷擾受害者選擇多年後發聲,是蹭熱度或跟風?CTWANT記者採訪多位專家,「因為『創傷』(PTSD)會隱藏在大腦非意識區域,直到受刺激時才被觸動,導致#Me Too事件連環爆。」事實上,近5年性騷擾申訴件數逐年上升。據衛福部資料,106年通報662件,到了110年數量已經達到1721件,成長將近2.6倍,其中109年、110年成長幅度超過4成;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申訴案件約75%調查屬實,背後是一個個#Me Too受害者的創傷。不少人好奇,為何#Me Too受害者在多年後才選擇說出真相?「創傷是以影像的方式儲存在我們大腦裡面,很難被言說,屬於一種內隱記憶,就好像已經會開車的人,駕駛時自然就知道如何前進與後退,創傷就是這樣地儲存在大腦非意識區域,平時不會感覺到,當遇到壓力或刺激時,大腦感受到威脅會自動反應這些創傷記憶。」諮商心理師黃宜靜向CTWANT記者解釋,所以當5月31日民進黨前黨工開出#Me Too第一槍時,諸多PTSD受害者的內隱記憶因此被觸動,紛紛挺身說出自己的經歷。何謂「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身心科醫師潘建志在臉書分享,「PTSD是種由於經歷劇變事件,如性侵、天災、戰爭等,導致的嚴重情緒困擾,涵蓋以下4種主要症狀:創傷回憶的再現如幻覺或夢境、創傷相關情境會引發劇烈反應如出汗或噁心、回避創傷相關人事物、負面認知與情緒如易怒或注意力不集中。」若在創傷事件發生後出現4種症狀持續超過1個月,就可以確診PTSD。由於創傷會以影像的方式儲存於大腦,因此患者可藉由繪畫、美術等調節情緒,有助撫平傷口。(示意圖 /The Escape Artist提供)黃宜靜表示,無論任何年齡或狀況,都可能造成PTSD,「重點在於患者的主觀感受,甚至不是發生在自己身上,只是聽說親近者發生重大事故,也可能導致PTSD。而且患者不一定立刻會有症狀,也可能在半年後才會出現創傷。」潘建志以一位PTSD患者的藥單及憂鬱合併焦慮的診斷舉例,包含鎮定、安眠的苯二氮平(BZD)、以及景普朗和伏憂寧2種憂鬱症藥物,還有另一種抗憂鬱症輔助藥物安立復,由此可見該患者屬於難治型的憂鬱症。「沒得過PTSD的人,不知道生這個病的痛苦,希望這張藥單,能讓大家多點同理心。像這樣積極藥物治療只是最基本的部份,認知心理治療,社工諮商通報,甚至法律扶助等專業的支持介入常常更重要。」PTSD可否完全治癒?「有一定的難度,但有機會復原,只要能做到傷口愈來愈小,就已足夠。」黃宜靜建議,平時多從事情緒調節的活動,例如畫畫、運動、瑜伽、正念等,或者是自己有興趣的休閒活動。潘建志也鼓勵#Me Too受害者,「這世上有很多壞人,但請相信好人更多,我們慢慢努力,少流點淚,多綻放點笑容,一定可以。」《CTWANT》提醒您:若自身或旁人遭受身體精神虐待、性騷擾、性侵害,請打110報案再打113找社工。
創傷之潮2/女兒管超嚴「兒子卻放飛」 母淚訴「這世界太危險」親揭原因
一位青少女不滿媽媽對她特別嚴格,總是管東管西,卻給哥哥極大的自由空間,少女因此多次自殘、離家出走,甚至抱怨「我不想當女生」!專家透過諮商才揭開母親心中的秘密,原來母親小時候曾被性騷擾,卻不曾告訴過任何人,創傷經驗讓她深覺「世界太危險」,因此才會用盡全力想保護女兒,卻因此導致親子關係緊張,當母親的傷口逐漸癒合之後,母女關係也大為改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不處理會如何?諮商心理師黃宜靜表示,PTSD會改變認知,可能會有誇大的負向思考、過度責怪自己或轉而埋怨他人,也會產生一些負面情緒,進而影響其他關係,例如自認不夠好,所以在親密關係中總是扮演討好的角色;或是不信任別人,因此在學校或公司中無法與別人一起合作,會不自覺得把所有事情攬在自己身上,這些都可能與PTSD有關。「曾有一位青少女來進行諮商,她認為媽媽過於嚴格,只要外出媽媽就一定要陪在身邊;但對哥哥卻不同,媽媽幾乎不太管他。」在這樣的情況下,少女經常跟母親發生衝突,不但常常離家出走,也會自殘,少女甚至抱怨「不想當女生」。黃宜靜說,後來跟媽媽聊過之後,才發現媽媽年少時曾遭尾隨與騷擾。「當時她嚇壞了,但覺得告訴爸媽,反而是自己會被罵,因此多年來一直沒對任何人說過這件事,只覺得這個世界非常危險,直到生了女兒,更覺得一定要看好女兒,否則女兒可能就會出事,過頭的擔心讓女兒無法透氣,最後情緒失控。」媽媽終於說出這個祕密之後,才解開自己心中的結,並且給予女兒適度的自由,慢慢修復親子關係之後,少女的情緒才逐漸穩定下來。說出口,是治療創傷的第一步,例如太魯閣翻車事故後,相關人員就進行小團體的支持性談話,除了整理情緒,更可以從中獲得力量。(圖/CTWANT資料照)「研究顯示,當PTSD發生時,如果能早點治療,復原機會比較大。而說出來,便是治療的第一步。」黃宜靜以2021年太魯閣翻車事故為例,當時針對事件相關人員進行小團體的支持性談話,每個人說說當時發生的事情與自己的感受,除了重新整理自己的情緒,也從其他人的分享中獲得支持,進而產生連結獲得力量。黃宜靜提醒,如果創傷較大,出現身心反應過度,例如情緒反應過大、食慾睡眠習慣明顯變化;或是影響生活功能,例如人際關係出問題、專注力下降、學業或工作突然退步很多、不想上學、衝動行為等,就建議就醫與定期進行心理諮商,慢慢撫平傷口、幫助情緒調節後,逐漸回歸日常。《CTWANT》提醒您:若自身或旁人遭受身體精神虐待、性騷擾、性侵害,請打110報案再打113找社工。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孩童容易網路成癮! 醫曝背後主因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是一種常見的兒童神經發展疾患,大約有5%~8%的學齡兒童受到此疾病影響。在3C普及、網路發達的現代,控管這群孩子的網路使用,已成為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門診中最常見的議題之一。網路成癮 常見臨床表現有這些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治醫師李宛臻說,網路成癮雖然尚未被列入正式的精神疾病診斷中,卻是不容忽視的重要現象。成癮的核心症狀包含對於網路使用的失控,且這樣的失控行為顯著影響日常生活,包含戒斷症狀(想上網而無法上網的時候,感到煩躁且坐立不安),以及明知道不妥但仍花費過多時間於網路上,同時這些網路過度使用行為已影響到就寢時間、學校出席狀況、課業學習表現及親子關係等。注意力不足過動須即時回饋 利用網路逃避現實壓力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孩子,因專注力難以持續,更傾向追求新奇刺激,具有高度變化性的事物,且他們通常難以延遲滿足,需要立即的回饋。相較於現實生活中,必須付出長足努力且持之以恆,才能看到成果,網路上的互動,不但充滿刺激與變動性、又可立即獲得回饋,也因此讓這群孩子更容易沉浸其中而難以自拔。此外,注意力不足過動的孩子不論在課業學習或生活常規的執行上,都比一般孩子更難達到家長或老師的要求,長期下來累積許多挫折感,便容易轉而用對立反抗或自我放棄的態度去面對外在環境的規範,進而引發更多親子衝突。這些衝突及挫折,便會讓孩子傾向用網路這樣快速、便捷、可近性高的方式去紓解壓力,而不願去正視現實生活中的困難。治療注意力不足過動合併網路成癮 藥物+生活調適為上策李宛臻表示,有許多因網路成癮問題,被家長帶來就醫的孩子,經過門診評估後,其實潛藏著注意力不足過動的症狀,未被好好診斷治療。因此,使用藥物治療注意力不足過動的症狀十分重要,孩子比較能專注且衝動性下降後,才能更有效的去學習自我節制的技巧,並靜下心來面對現實生活的困難,而非永遠用網路來逃避外在壓力。除此之外,持續培養孩子壓力因應及情緒調節的能力,並調整教養方式,例如以鼓勵代替責備,建立簡單但明確的家內規範,同時陪伴孩子探索各種興趣以及討論生涯規劃,讓孩子能有生活重心和長期努力的目標,才是解決網路成癮問題的根本之道。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 營養師教你靠「吃」擺脫負面情緒
今年3月不只沒有連假,還須因應清明連假補班補課,是2023年最累的一個月,3月更被戲稱是「補班大魔王」,讓許多人覺得心情非常的不好。營養師程涵宇整理了10大快樂食物,希望幫助民眾擺脫負面情緒,對抗憂鬱。不僅在補班日,平時民眾若心情不佳,或許可以試試這10種快樂食物,拿回生命的主導權,當個每天情緒穩定的快樂之人。從「飲食」獲得療癒 10種快樂食物清單心情不好時,吃什麼會變好?營養師程涵宇表示,有10種快樂食物,可以療癒大腦,擺脫負面情緒並感到幸福快樂。第一,「鮭魚」。營養師程涵宇指出,吃鮭魚心情會變好跟大腦信號正確傳遞有關,有研究發現,飲食中若富含Omega-3脂肪酸,能幫助降低憂鬱情緒。第二,「70%以上的黑巧克力」。營養師程涵宇表示,巧克力含有類黃酮,能促進大腦健康幫助情緒調節,而黑巧克力中的咖啡因、可可鹼、N酰基乙醇胺,還能幫助改善情緒,讓人更開心。第三,「發酵食物」。如:泡菜、味增、酸黃瓜等。第四,「益生菌」。如:優格、優酪乳、起司等。營養師程涵宇提醒,腸道健康跟情緒有關,因為有90%的血清素是在腸道中產生的,而血清素是一種神經傳導物質,會影響人的情緒、壓力、食慾,因此健康的腸道更可以有好心情。第六,「燕麥」。營養師程涵宇提到,燕麥含有膳食纖維,讓血糖更平穩,還能幫助穩定情緒,也含有鐵質,能減少缺鐵時出現的症狀,例如:注意力不集中、疲勞、情緒障礙等。第七,「莓果」。營養師程涵宇表示,莓果含有豐富抗氧化植化素、酚類花青素植化素,研究發現富含花青素的飲食能降低39%憂鬱風險,如果買不到新鮮莓果,冷凍莓果也是好選擇。第八,「堅果種子」。營養師程涵宇指出,堅果種子類含有植物性蛋白質、膳食纖維、健康的好油,且具有色胺酸、鋅、硒等,可支持大腦健康、降低憂鬱風險,過去也有研究發現,攝取適量堅果可以降低23%憂鬱風險。第九,「咖啡」。營養師程涵宇表示,咖啡提供多種化合物像是綠原酸、咖啡因,可促進多巴胺釋放幫助改善情緒。第十,「豆類」。豆類富含植物性蛋白質及膳食纖維,同時含有維生素B群可以增加血清素、多巴胺改善情緒。營養師程涵宇提醒,如果常常覺得憂鬱,維生素B12及葉酸特別要攝取足夠。「吃」可獲得快樂 但營養師提醒別這樣吃許多人心情不佳會靠「吃」來發洩,尤其是甜食、高熱量食物等,暴飲暴食一頓後覺得心情好轉,對改變心情超有效果。營養師程涵宇表示,偶爾吃高熱量食物、大吃甜食心情好,其實沒有什麼不可以,但要注意不要長期這樣吃。營養師程涵宇提到,長期下來反而會抑制大腦神經的突觸發展,降低記憶力,此外,長期的高糖狀態,更會讓人感到疲勞、煩躁、好憂鬱,同時也會改變腸內菌相,進而引發負面憂鬱狀況。她提醒,壓力、環境、睡眠、遺傳、情緒、營養都會影響心理健康,除了吃以外,情緒上也能試試看這樣做,想想過去的自己,找出一件事情來謝謝過去的自己,就算是很小的事情也沒關係。資料來源:程涵宇營養師-十大快樂食物,擺脫負面情緒抗憂鬱
暑假沉迷3C恐影響大腦 孩子認知情緒調節一併「倒退嚕」
暑假到了,炎炎夏日加上疫情持續,待在家裡玩手機、平板等電子產品無疑是現代一種常見現象。家長原先可能也不希望孩子長時間使用平板、手機,但隨著網路與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化,電子產品也漸漸成為家長在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甚至原先哭鬧、亂跑的孩子,只要一打開他最喜歡的影片或遊戲軟體,通常都能立刻緩和情緒、安靜及專注一段時間,並且電子產品還有幫助孩子「學習」的功能,簡直就是父母的救星!但真的是這樣嗎?衛福部臺中醫院臨床心理師邱雅雲表示,越來越多研究指出,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將會對孩子的大腦產生不良的影響,特別當嬰幼兒的大腦神經正在發展,經常使用觸控式螢幕的孩子,比起同年齡沒有使用或低度使用的其他人更容易分心、不能專注。除此之外,使用電子產品更有其他隱微、間接性的影響,當幼兒使用電子產品時間越長,意味著親子間互動時間就越少,這將大幅降低孩子學習語言表達、社會互動及調節自我的機會。一旦少了這些互動的機會,孩子可能很會使用手機,但是卻不懂得如何與人互動,對孩子的認知、語言、社會情緒等整體發展都可能有負向影響。使用電子產品儼然是一種趨勢,如何讓孩子正確使用電子產品是家長需要學習的一大課題,邱雅雲心理師建議,父母應該針對不同年齡層孩子擬定接觸的時間,學齡前兒童正值發展階段,電子產品對孩子大腦發展危害性高,因此建議避免使用。學齡兒童除視訊上課之外,平時使用時間也建議不宜超過1小時。邱雅雲心理師提到,相信有許多家長理解少用或不用電子產品的教養原則很重要,但部分家長自身可能也過度依賴電子產品,亦或忘記了那段沒有電子產品也能快樂度日的時光,建議家長能多思考除了電子產品之外,還有什麼其他活動可以轉移孩子得注意力?過去自己都是玩些什麼小遊戲呢?諸如文字接龍、撲克牌遊戲、一起數數、剪刀石頭布等常見遊戲都對孩子發展很有幫助,讓我們一起帶著孩子動起來吧!
「那天,我差一點對女兒家暴」 父母該如何學會情緒調節能力?
我常向父母授課,也常分享關於情緒調節的議題,現在大家普遍都認同,父母本身的情緒穩定度,是孩子心理與社會發展良窳的重要關鍵。很多人問我:「面對孩子無理取鬧時,該如何保持心平氣和?」我常會這麼說:「這會是一條漫長的路呀!」那天,我差一點對女兒家暴有天晚上,女兒在半夜三點醒來,開始鬧脾氣。在床上滾來滾去,踢來踢去,又放聲大哭;媽媽拍拍她,也被她撥開,我要抱抱她,也被她推開,怎麼安撫都沒有用。眼看情況失控,顧不得睡眼惺忪,我只好放大絕,一把將她抱在懷裡,站起來在床邊搖呀搖、搖呀搖。幾分鐘後,女兒安靜下來,臉貼在我胸口,沈沈睡去。接著,我把她放回床上,在碰觸到床的那一刻,女兒像被針扎到一般,又跳了起來,放聲大哭。我只好繼續把她抱回懷裡,繼續搖呀搖、搖呀搖,直到她又沈沈地睡去。這一次,我多等了一會兒,等她睡得更沈,再把她放回床上。沒想到,彷彿倒帶重演一般,女兒放聲狂哭,一副要撲回我懷裡的樣子。我只好再度把她抱起來,繼續站在床邊搖呀搖、搖呀搖!直到她又沈沈地睡去。後來,剛剛的劇情又再度上演,就像跳針一般。不知道來回多少遍,我手酸了,也累了,任她在床上哭。又不知道過了多久,她趴在我身上睡著了,我也睡著了。很快地,鬧鐘響了,我該起床了!而這小子睡得正熟。送女兒去保母那兒回來後,我和老婆說:「晚上,我差點對女兒家暴了!」踩煞車,接回理智線當父母的都知道,孩子總會在我們身心俱疲時,給我們出功課,考驗我們的耐性。那天半夜,在精神與肉體上,受到女兒無止境地摧殘;而那晚睡前,女兒其實已經鬧了很久了。我和太太,總是耐著性子安撫。但是,人總是有極限的。當我抱著女兒,站在床邊搖到天荒地老、永無止境時,我的精神狀態正瀕臨崩潰。當下,我真想狠狠一巴掌,往她臉上送去。但是,我忍住了!因為我知道,這麼做沒有用;因為我知道,這麼做只會造成傷害;而我更清楚,這麼做只是在發洩我的情緒。忍住不出手、不暴怒、不失控,這就是「踩煞車」的功夫~在臨門一腳前,踩住煞車,停止接下來會讓人無限遺憾的動作。你需要在心裡對自己喊「停!」,然後立即轉移注意力到別處去,爭取讓理智線再度接回來的時間。這是在孩子無理取鬧時,父母面臨的第一個考驗,也是父母必備的第一個情緒調控能力~踩煞車。「我怎麼可以有傷害孩子的念頭?」是的,我及時踩下煞車,控制住了!隨之而來的是第二波挑戰~內心的煎熬。我覺察到,我心裡的小劇場正熱鬧非凡:「天呀!你剛剛差一點做了讓你後悔莫及的事情!」「你怎麼可以有這種念頭呢?」「怎麼會想打自己的孩子呢?」「你不是號稱情緒調節專家嗎?」「剛剛,你就要鑄下大錯了!」「你這樣就要失控,太不夠格了吧!」我的腦中浮現一道又一道類似的念頭,這些聲音簡直快把我逼瘋了。這讓我既懊悔,又自責:「我怎麼可以情緒失控?」、「我怎麼可以想打孩子?」向內覺察,把自己給接住我想起,當情緒瀕臨失控時,要先做的事,是為自己踩煞車,避免做出自傷或傷人的舉動;但若不舒服的情緒持續糾纏著你,你得去面對它並消化它,否則,這些情緒會不斷累積,在下一次情緒瀕臨失控時,以更強大的力道一次爆發。我知道,那些自我對話,就是慣常「對抗情緒」的情緒因應模式又出現了,所以才會不允許自己對孩子出現暴怒的情緒,而內心小劇場上演的,就是自我譴責的戲碼。取而代之,我要用「同在模式」來應對那些內心的不舒服。於是,我坐在椅子上,放慢呼吸節奏,把注意力放到身體上,保持好奇,慢慢地觀察,身體上那哪些部位特別不舒服~那通常是情緒暫駐的地方。我注意到胸口緊緊的,胃腸也悶悶的。我只是靜靜地去觀察那些身體上的感受,然後,告訴自己:「我允許自己擁有這些感受,我深深且全然地接受我自己」。也就是,我試著接納我那晚的「暴怒」情緒,以及「想要對孩子動手」的衝動;同時,我也試著接納隨之而來懊悔或自責的情緒與念頭。我告訴自己:「如果真的無法放過自己,那就先接納這個狀態吧!」接納當下的情緒,幫助下一次更快踩煞車在情緒調節這個課題上,自我接納這一關是重點。能夠允許自己當下出現的狀態,那麼,就能慢慢消化這些情緒感受。而我也很清楚,在育兒路上,孩子會激怒我的機會還多的是,「家暴」的念頭可能再度被激起,但因為先前的情緒能被安頓,下一次,我就更有能力,也會更快地幫助自己踩煞車,甚至,採取更適切、更有效的方式處理當前的問題。如果你問我,當父母的如何保持心平氣和?我會告訴你,如果做不到心平氣和,那就先接納自己做不到;如果對自己的情緒失控感到自責或懊惱,那就接納自己正處在自責和懊惱之中。接納當下的自己,才能穩穩地把自己接住。此刻,你的身心狀態才會回到穩定;然後,準備好面對孩子下一回合對你下的戰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