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性黑色素瘤
」高壯肥肚族群要注意 12種癌症罹患風險明顯高於常人
民眾大多都有觀念,肥胖族群本來就比一般身材正常的族群很容易罹患一些疾病,但至於是哪種肥胖,似乎大家沒有特別的概念。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就在FB發文指出,那種身材高大、腹部的族群,在面對甲狀腺癌、腎癌、胰腺癌等12種癌症的罹患風險,較常人升高12%。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日前在FB粉絲專頁發文,內容中引述一項由33萬人參與的研究,當中依據參與人員的體重指數(BMI)、身高、體重、腰臀比、腰圍、臀圍,將他們大致歸納為四種體型:第1組:全身性肥胖(胖得很勻稱)。第2組:個子高,全身分布更多脂肪。第3組:個子高,腹型肥胖(肚子上脂肪更多)。第4組:個子矮,體重和BMI高,但臀圍和腰圍細。在歷經15年的追蹤研究後,33萬人中有4.7萬人罹患癌症,透過後續的分析,發現其中有2組人的罹癌風險更高,分別是「全身性肥胖(胖得很勻稱)」與「個子高,腹型肥胖(肚子上脂肪更多)」兩組,其罹癌的機率相較於正常人分增高了10%與12%。而「個子高,全身分布更多脂肪」的罹癌風險則提高3%、「個子矮,體重和BMI高,但臀圍和腰圍細」的罹癌風險沒有升高。研究人員也發現,在「全身性肥胖(胖得很勻稱)」這個組別中,有10種癌症風險升高存在正相關性,這些癌症包括:子宮癌、食道(腺)癌、肝癌、腎癌、膽囊癌、胰腺癌、骨髓瘤、乳腺癌(絕經後)、結腸癌、直腸癌。而在「個子高,腹型肥胖(肚子上脂肪更多)」這個組別中,食管癌、甲狀腺癌、腎癌、胰腺癌等12種癌症風險升高存在正相關性。此外,這些身材的人還與食管鱗狀細胞癌、口腔癌、咽癌、肺癌等癌症風險有較高的關聯。在「個子高,全身分布更多脂肪」這個組別中,與甲狀腺癌、乳腺癌、惡性黑色素瘤、腦癌、中樞神經系統癌等5種癌症風險升高存在正相關性。黃軒醫師最後也總結如下:1.全身性肥胖(包含大肚腩):罹癌風險升高了10%2.個子高,腹型肥胖(大肚腩):罹癌風險,更升高了13%3.這兩種肥胖身材,只要併有「大肚腩」,罹癌風險就會增加➕10%以上!4.這次研究通過大量數據分析發現,「大肚腩」同時併有「高個子」的人患癌症的風險更高。黃軒醫師也解釋,根據這些研究結果,可以得出結論:身材中存在這兩個特點—大肚腩和高個子的人,患癌症的風險更高。這可能與脂肪分布、體重指數、腹圍和臀圍等因素有關。因此,保持健康的體重和體型對於降低患癌症的風險非常重要。肥胖確實會增加患癌風險,但大肚腩的「腹型肥胖」與癌症風險的聯繫更為緊密。至於何為「腹型肥胖」,黃軒醫師解釋,其最大特徵就是大肚腩,腰圍大於臀圍,四肢較細。脂肪主要沈積在腹部的皮下以及肚子里的肝臟、胰腺、胃腸道等器官周圍和內部。他也引述《BMC醫學》上的研究發現,表示腰圍越粗,患癌風險越大。研究人員對350萬參與者進行了平均8.3年的長時間隨訪研究,發現有超過27萬的人最終罹患癌症。為此,黃軒醫師也建議民眾日常要做好體重管理,以及維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簡要概括:1.營養的平衡維持健康體重首要步驟是:攝取均衡的營養。美國癌症協會(ACS)指出,癌症病患在治療期間如果營養足夠,可幫助維持體重,從而更好地承受治療帶來的副作用,並減少感染風險。此外,適量的體重也能保持良好的體力和活力,對身體的復原有著積極的影響。2.運動的重要規律的運動,不僅可以幫助控制體重,還能提高整體健康水平。運動有助於增強心肺功能,提升免疫力,並且可以直接影響癌症細胞的生長和擴散。根據香港大學癌症專家研究建議:癌症康復者,應該每週進行至少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以有效控制體重。3.飲食的控制除了運動,飲食控制也是體重管理的重要部分。避免高熱量、高脂肪的食物,選擇富含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可以幫助維持健康體重,並減少癌症風險。研究表明,減輕體重可以顯著降低某些類型癌症的發生率黃軒醫師最後也提到,體重管理防癌,是一個多方面的過程,涉及營養、運動和生活方式的改變。透過這些方法(飲食/營養、運動)我們不僅能夠減少癌症的風險,還能提高生活品質和整體健康。最後也強調「飲食控制、均衡營養、適當運動」缺一不可。
剛開工又傳缺藥! 干擾素、疱疹藥告急
春節後剛開工,又傳缺藥!今年2月以來,食品藥物管理署陸續刊登公開徵求訊息,包括用於B、C型肝炎治療的干擾素、抑制疱疹病毒感染的針劑藥物、治療黴菌感染的眼藥水,以及癌症化療藥物都上榜,請有意願專案進口或製造的廠商在3月前聯繫。為保障民眾用藥權益,衛福部食藥署去年4月成立「藥品供應通報處理中心」,如接獲藥品短缺通報,經評估無建議替代藥品,就會公開徵求廠商專案進口或製造替代藥品。食藥署統計,截至去年底共接獲600多件藥品短缺通報案件,經調查有9項無替代藥品,啟動公開徵求程序。但根據西藥供應資訊平台,光是今年2月就有4件藥品公開徵求訊息。食藥署副署長王德原說明,「Interferon alpha-2a注射劑型」是干擾素藥物,用於癌症、慢性肝炎治療,每年健保用量約7200支,由於國內唯一持有許可證的藥商已於110年申請註銷,自此開始公開徵求專案輸入。「Ganciclovir 注射劑型」是抑制疱疹病毒感染的針劑藥物。王德原表示,該藥品每年健保用量約5.5萬支,目前國內共有2張許可證,其中原廠藥去年5月因製造廠生產問題,有短缺供應情形,國產藥則持續生產,但近期因設備維修,可能延誤生產,因此啟動預防性公開徵求,但目前並未缺藥。「Natamycin眼用製劑」用於治療黴菌引起的瞼角炎、結膜炎及角膜炎,國內僅1張許可證,每年健保用量約200瓶。王德原說,2月1日接到廠商通知,由於國際航班因素,無法確定航運延誤時程,因此啟動公開徵求。至於癌症化療藥物「Melphalan注射劑型」,適應症為局部惡性黑色素瘤、軟組織肉瘤、多發性骨髓瘤、卵巢癌、神經母細胞瘤,每年健保用量約1800支。王德原說,該藥品僅有1張許可證,由於國外廠在109年10月開始轉廠程序,因此食藥署自110年開始持續公開徵求,目前專案進口藥物還有庫存。
「腳趾突長痣」竟是癌末 28歲正妹作家離世…尪沉痛發聲
身上突然長痣,可能是一種警訊。澳洲一名正妹作家納塔莉(NatalieFornasier)20歲的時候發現腳趾多了1顆痣,檢查竟是罹患惡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去年7月被告知只剩幾個月生命,在和病魔長期抗爭,不幸在今年1月14日離世,得年28歲。根據《第7頻道新聞網》報導,納塔莉8年前注意到腳趾上出現1顆黑痣,就醫檢查被診斷罹患皮膚癌第3期,後來腫瘤轉移,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她在去年7月底得知自己已經癌症末期,只剩幾個月的生命,歷經4個月的絕望,她終於在IG發文公開此事,「承認快要死亡並不容易,28歲…一切都感覺不真實」,坦言自己很痛苦。納塔莉在本月14日過世。(圖/翻攝自Natalie Fornasier IG)老公亞力山大(Alexander)證實,納塔莉已於本月14日離世,他引述納塔莉的話:「要有信心,擁抱你的疾病,不要隱藏或忽視它」,分享妻子的故事讓他覺得充滿力量,也給了其他人無限的勇氣,同時也告白:「我愛上了美麗的靈魂,很榮幸能和妳相遇,我愛妳納塔莉,永遠永遠」,並感謝粉絲的支持,結尾寫下「盡你所能去愛」。據了解,納塔莉在2018年歐洲旅行時認識老公亞力山大,對方從德國搬到澳洲和她一起生活。面對即將離開的事實,她心碎說道:「我將要離開我的愛人和我們應該擁有的生活」,對死亡感到恐懼而哭得聲嘶力竭,不過最後她轉念,樂觀表示:「死亡讓人感到難以置信的孤獨,但我從未感到如此被愛」,即使肉體離開了,她仍然會以某種方式繼續在這世界,「所以過好每一天,盡可能地去愛」。
相親被正妹狂盯吐1句話 小鮮肉一查「眼睛長腫瘤」嚇壞
中國杭州一名20多歲男子近日參加相親,發現坐在對面的正妹一直在看他,心想對方可能對他有好感,於是開口詢問原因,結果卻超尷尬。原來,正妹是在看他右眼裡的一個黑點,隨著年齡增加,還不斷變大,他上網查了後擔心是惡性腫瘤,緊急到醫院就診,沒想到診斷真的是腫瘤。據《錢江晚報》報導,男子小時候右眼裡就有一個小黑點,有點像是痣,但因為沒有影響視力,或產生其他健康問題,因此沒有太在意,直到最近參加父母安排的相親,坐在對面的正妹一直在觀察自己,詢問後發現對方是在看他眼睛的黑點,甚至周圍還出現一片褐色斑塊。男子查資料,懷疑可能是惡性腫瘤。(示意圖/翻攝自pexels)男子上網查了資料,擔心黑點是惡性腫瘤,急忙到醫院就醫,醫師檢查後,發現他右眼外側眼白處,除了有一個麥粒大小的黑色腫物外,球結膜有大面積的色素沉積,形成了一個6mm*12mm大小的褐色斑片,並隱約有血管長入,需要進行手術治療。所幸手術非常成功,術後病理報告證實為結膜色素痣,是一種原發於結膜的良性腫瘤,極少惡化,這才讓男子鬆了一口氣。醫師解釋,眼睛上確實會長各種腫物,長在眼睛的黑斑,除了最常見的良性色素痣,還可能是由於種族性黑變病、眼黑色素增多症、原發性獲得性黑色素增多症等所導致,也可能是一些像「痣」的惡性腫物,如結膜惡性黑色素瘤,是發生在眼部最嚴重的腫瘤之一,雖然發生在眼睛,但也可能會轉移,普通人難以精準區分。因此,醫師建議,若眼睛斑點出現看東西模糊不清、疼痛等眼部的不適症狀,或是黑色素面積變大、顏色加深,應及時前往眼科門診檢查,並進行相關治療,以免情況惡化。
亞洲人黑色素癌好發四肢肢端 醫示警「這5種痣」致死率超高
台灣皮膚科醫學會表示,亞洲人「惡性黑色素瘤」71%好發於四肢肢端,但民眾多數只關注臉部黑痣,很容易錯過早期黃金治療期,台大醫院皮膚科主任蔡呈芳就表示,惡性黑色素瘤致死率極高、也容易轉移,臨床上可透過所謂的「ABCDE」5種痣相進行檢測。惡性黑色素瘤致死率高、容易轉移。(圖/翻攝自健康2.0YouTube)台大醫院皮膚科主任蔡呈芳曾在《健康2.0》頻道中衛教「這5種痣最危險,快學自檢防癌變」,他提到,民眾認為,只要臉上、身上存在黑色凸起都稱為「痣」,不過在醫學上有些僅為單純性老化皮膚增生的脂漏性角化症,雖然99%以上的痣皆為良性,不過若冒出「最惡性的黑色素瘤」,務必盡速治療。蔡呈芳也教大眾從「5大痣相」來自我檢測:A(Asymmetry 對稱性):把痣「劃十次」切成上下左右四塊,若上下或左右邊不對稱就要小心。B(Border邊緣):痣的邊緣、界線不平整不清晰,若一邊糊掉或是「長出手或腳」就必須留意。C(Color 顏色):痣黑得發亮或淺灰色都好,顏色越不均勻或顏色越多就要提高警覺。D(Diameter 直徑):直徑大於等於0.6公分,就得高度懷疑可能是惡性黑色素瘤。E(Evolving 改變):當痣異常凸起,特別是表面產生變化,像是原本長毛的痣掉了,或是皮膚潰爛無法癒合就是有問題。蔡呈芳也指出,若痣長在四肢末端,特別是指甲上時,要留意的「痣相」則不太相同,若是年紀超過40歲以上產生黑色素痣,特別是在大拇指、大腳趾或食指,單一指甲上的痣超過0.3公分,就有可能是惡性黑色素瘤。蔡呈芳也強調,惡性黑色素瘤若未在第一時間發現、治療,一旦跑到淋巴結或有系統性轉移,死亡率會很高。
黑痣竟藏致命危機 醫:長在這些部位要當心!
30多歲妙齡女小涵,因為愛美想除掉痣前往皮膚科診所諮詢,卻意外揪出手指上一顆不規則的黑痣恐有病變疑慮。經轉診大醫院進行皮膚切片後,證實為惡性黑色素瘤,因此,小涵在醫師建議下除了進行手術切除患部,也進行前哨淋巴結切片,發現該痣的深度雖然不深,但已有擴散跡象,屬第三期惡性黑色素瘤。此外,因BRAF基因檢測呈現陽性反應,小涵也在醫師的建議下開始進行標靶藥物進行治療。收治此病例的台灣免疫暨腫瘤學會、林口長庚醫院腫瘤科副教授級主治醫師吳教恩表示,過去常見民眾因身體長了痣擔心影響外觀或運勢考慮除痣,但其實痣有無健康疑慮,才是最該重視的關鍵。尤其惡性黑色素瘤更是所有皮膚癌中致死率最高的一種,民眾不可輕忽身上的潛在「痣」命危機。根據臺灣皮膚科醫學會最新問卷調查顯示,仍有近半數民眾平常不會留意身上的痣。臺灣皮膚科醫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朱家瑜提醒,平時應多留意痣的變化,才能即早發現身上的痣是否為惡性黑色素瘤,掌握黃金關鍵期。為呼籲民眾正視「痣」命危機,朱家瑜醫師也整理民眾對於痣的三大NG迷思,包含長痣不自知、只重視命相與外觀、不痛就失去警戒心。朱家瑜醫師說,腳底平常受力點,是惡性黑色素瘤好發部位,建議民眾多觀察是否有痣。(圖/朱家瑜醫師提供) 調查顯示,除了有半數民眾平常不會主動觀察身上的痣外,亦有高達6成民眾無法分辨身上的痣是否是近一年新增或幾乎無特別留意過痣何時出現。朱家瑜理事長提醒,民眾應隨時提高警覺觀察與留意身上的痣,一旦是一年內出現,且形狀大小規則不一,就得多留意。另外,調查也指出,有超過9成的民眾最在意臉部的痣。此外,曾有4成5民眾考慮除痣,且4成5民眾中,有高達6成曾因外觀考慮除痣;因命理因素想除痣的民眾也有超過1/3。朱家瑜理事長補充,亞洲人惡性黑色素瘤的好發部位為四肢肢端,如手指腳趾、手掌腳掌、趾甲等較難察覺處。但根據調查,民眾對指甲、腳底等肢端痣的重視程度相當低,僅不到1成民眾會特別留意指甲、腳底等部位,恐錯失惡性黑色素瘤早期的黃金治療期。此外,民眾認為痣有健康疑慮的前三名分別為會痛、潰瘍有傷口與會流血,皆有高達7成的認知度。但對於痣的大小、顏色、形狀等產生變化時,有可能是惡性黑色素瘤徵兆症的認知則敬陪末座。朱家瑜醫師提醒,雖惡性黑色素瘤為台灣少見的癌症,但惡化速度極快且癌細胞容易轉移,治療相當困難。提醒民眾除了多加留意,若一旦發現痣的外觀出現變化,如擴大、不規則、顏色不均等,就須提高警覺,並非會痛、會流血才是有問題的痣。吳教恩醫師表示,惡性黑色素瘤若能早期發現且進行手術切除,第一期患者5年存活率達80%以上,但到第四期時,生存率將下降到10%3。因此,惡性黑色素瘤的檢測與早期治療相當重要。此外,因癌細胞會沿著淋巴管轉移到其他部位,因此醫師會建議患者再進行「前哨淋巴結」的檢查,若有轉移,即進入病程的第三期。吳醫師提醒,第三期以後的癌細胞擴散全身及局部復發的機率相當高,因此針對第三期(局部淋巴結)與第四期(遠端轉移)的病患,目前除了手術切除,還會搭配標靶藥物、免疫治療等輔助療法,降低復發機率。醫師也提醒患者,現今的惡性黑色素瘤治療已有多元的方式,為患者帶來新的治療福音。然每個人適合療法不盡相同,建議患者可針對自身的狀況與主治醫師討論適合的治療方式。
香水噴臉「眼前一片黑」!婦女慘摘除一隻眼…5年後全身冒各種病
英國一名婦女日前在使用香水時,不小心將液體噴進了眼睛裡頭,她瞬間看不清眼前事物,嚇得趕緊就醫尋求幫助,孰料在檢查過程中突然發現罹患眼癌,她的眼睛裡頭藏著一個惡性黑色素瘤,幾年後癌細胞竟轉移到肝臟跟其他部位,目前家人正在籌措醫藥費。婦女罹患眼癌後,其中一隻眼睛遭手術摘除。(圖/翻攝自《鏡報》)根據《鏡報》報導,56歲婦女卡洛爾(CarolPlayer)被檢查出罹患癌症後,隔天她就馬上進行了摘除眼球的手術,當時醫生告知她不需要接受進一步的治療;豈料事隔5年,就在去年11月時,卡洛爾的肝臟中被檢查出了癌細胞,隨後她便被切除了部分肝臟。沒想到在今年初,醫生檢查出卡洛爾體內的癌細胞還擴散到其他區域,這讓她深感悲痛,不幸的是,起初卡洛爾能夠接受國家臨床實驗,醫療費用全額由政府資助,結果卻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這項計畫遭到取消,如今卡洛爾的家人只能到處籌措醫藥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