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機率
」 疫苗 新冠肺炎 流感 Omicron 腸病毒燒錢徒勞2/管控超級細菌事倍功半 政府橫向整合應提升指揮位階
號稱是國家級的抗生素抗藥性管理5年計畫明年即將上路,但除立委葉元之踢爆衛福部未強制要求醫療機構通報院內超級細菌感染病例,統計結果恐嚴重失真外,專家也提醒國內感染科人力不足、抗生素抗藥性根源複雜等棘手難題,必須由衛福部、農業部、環境部通力合作才能控制,建議該國家計畫的主管層級應提高到政院,各部會齊心協力才能事半功倍。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醫師指出,感染科醫師主責病患生死的緊急狀況,例如高燒不退、術後感染陷入昏迷,不像慢性病可以長期找醫師拿藥看病,在「業績」掛帥在現實環境中,感染科醫師的健保點值難與其他科醫生相提並論,薪資也受到衝擊,感染科醫學生人數少,醫師人力自然吃緊。王任賢表示,台灣濫用抗生素問題嚴重原因複雜,包括病患迷信抗生素效果、醫生怕病患病情惡化超前給藥,以及環境性的抗藥性因素(例如動物飼料摻雜抗生素或醫院含排放抗生素廢水,進入人體食物鏈)等。但對照目前法定傳染病都要通報衛福部,感染超級細菌卻不用,對病患威脅就可能被低估,更可能對醫院制訂政策、分配預算有不利影響,衛福部應要求醫院,將超級細菌視同法定傳染病強制通報,不僅能提醒醫院重視防範控制,亦可提升感染科醫師在醫療機構中必要性。感染科醫生特別提醒民眾,有病要看醫生,不要自行到藥局買抗生素,以免體內累積過多抗生素,產生抗藥性,危害健康。(圖/趙世勳攝)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秘書長王政太醫師則表示,該學會已向健保署爭取試辦感染科醫師「審核」醫院內部抗生素使用狀況時,也能比照醫師開藥獲得健保點數給付,但更期待未來「試辦」可以長期實施,讓感染科醫師付出與回報成正比,鼓勵更多醫學生投入感染科領域。王政太指出,免疫不全性病患,包括癌症病人因接受治療而免疫不全,及侵入性治療(例如開心手術)術後病患,都是感染超級細菌的可能高風險族群,感染科醫生責任就是全力降低術後感染機率。高風險(染病)族群除應按醫囑做好健康管理(飲食睡眠等)、接種疫苗強化免疫力,也要避免自己與親人濫用抗生素。至於民眾抱怨親人住院感染後,抗藥性檢驗太慢錯失換後線抗生素時機,王政太也說,最新尖端快速檢驗感染設備(例如使用聚合酶連鎖反應PCR偵測),就算醫院願意添購採用,檢驗費也不斐,常需患者自費(千元到五萬元不等),即使家屬接受,要全面落實到地方型醫院或診所也仍有困難,現階段降低醫療機構內部感染比例,仍是防治超級細菌的關鍵。「抗生素抗藥性根源複雜,之前食藥署原本計畫針對優酪乳、乳酸菌飲料調查菌種抗藥性,也與此有關。」基層藥師協會理事長沈采穎說,雖然後來衛福部對該研究態度保留,但其實隨著醫藥、食品科技進步,連胃酸抑制藥都有研究顯示可能會增加病人發生院內感染肺炎的風險,優酪乳菌種既可能與抗藥性有關,自然也應研究釐清。她表示,要預防抗藥性出現,除了病患要有不直接買藥、或逕行要求醫師開藥的衛教警覺,避免在不知情的狀況下,累積抗藥性風險外,由於目前抗生素使用紀錄,並未強制登載健保卡的就醫紀錄中,若民眾仍自行買抗生素使用,一旦緊急就醫,醫生未必能精確掌握抗生素使用史,就可能錯失及時投入後線抗生素控制病情,衛福部除應強制要求醫院通報院內感染超級細菌病例,也應要求診所、藥局若開抗生素藥品,應登載在病人健保卡上,才能完整紀錄病患使用抗生素史,作為就醫參考。不少學術研究都指向業者在家禽飼料中未依規定添加抗生素,可能導致食用者體內抗生素超高,成為產生抗藥性的高風險群,對健康恐造成危害。圖為業者養殖家禽畫面,非新聞當事人。(圖/黃耀徵攝)「若真要控制抗藥性,應由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統籌衛福部、農業部、環境部等相關單位通力合作」沈采穎認為,嚴格管制食用家禽濫用抗生素(農業部主管)、嚴格控制醫療機構排放含過量抗生素廢水(環境部主管),都屬於抑制抗藥性工作的一環,若僅由衛福部逕行要求其他部會配合,欠缺橫向合作,將如同植物生病不找出病源,卻只是修剪染病樹葉,最終恐淪於紙上談兵。
旅遊怕中鏢2/公用免治馬桶乾淨嗎?醫坦白「我不敢!」恐染菜花病毒
無論是國內旅遊或出國,免不了需要上公廁,但有泌尿科醫師表示,高達9成公廁都藏有菜花病毒,只要接觸就可能感染。另外,日本公廁一向被公認很乾淨,但公廁免治馬桶你敢用嗎?醫師向CTWANT記者坦言,自己真的不敢,「因為無法確定是否有定期清潔噴嘴,萬一藏有病毒,只要一想就令人頭皮發麻。」泌尿科醫師高銘鴻在臉書粉專上PO影片表示,公廁的坐墊9成有「菜花病毒」,只要接觸就有機率被感染!建議使用前,可先用酒精或消毒液擦拭馬桶坐墊,就可大幅降低感染菜花的機率。「菜花病毒屬於接觸性感染,只要皮膚碰觸就有機率確診!」泌尿科醫師顧芳瑜表示,想減少感染機率,除了先消毒坐墊,也可以優先選擇蹲式馬桶,另外也要記得可先放一張衛生紙在馬桶內,以免水花濺起噴到私密處。使用公廁的確要多加小心,顧芳瑜最近剛去印尼峇厘島旅遊,外出時就算想上洗手間,但只要想到公廁的環境,就會盡量忍耐回到飯店才「解放」。「以公廁來說,日本算是乾淨出了名,但就算如此,我也不敢使用飯店以外的公用免治馬桶!」顧芳瑜說。免治馬桶主要是利用噴嘴噴灑水柱清潔,所以噴嘴是否乾淨就十分重要,顧芳瑜認為飯店會定期清潔,而公共環境中的免治馬桶就無法確認,所以他至今不敢在外使用免治馬桶。身處公共場所都可能感染病毒,尤其若皮膚上有傷口更可能成為破口,建議可先消毒用具再使用。(圖/報系資料照)除了公廁以外,健身房、泡湯、三溫暖、泳池都是要當心菜花病毒的場所。「我曾經同時遇到2個男病人都染上菜花,他們都沒有不安全的性行為,親密對象也都是同一人,但他們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在同一間健身房運動,而且都會使用泡湯池。」顧芳瑜猜測2位病人是在泡湯池感染病毒,可能是皮膚上有個小傷口,只要沾到菜花病毒就中鏢了。顧芳瑜建議若皮膚上有傷口,就盡量不要去上述那些公共空間,另外,他也建議接種HPV疫苗來預防菜花病毒。「菜花雖然可以治癒,卻非常容易復發,皮膚會出現小顆粒的乳頭突出物,不痛不癢,但傳染力很強,一人中獎可能全家受害。」顧芳瑜說,菜花是HPV病毒感染所致,除了病灶會導致性交疼痛、出血等,還可能惡化成子宮頸癌、陰莖癌,所以一定要積極治療
東京「這1病」爆發!破2400例 皮膚科醫師提醒:一期容易被忽略
近日日本東京都內梅毒感染病例超過2400例,感染情況比去年的3701例嚴重,且數量持續增加,其中感染者有70%是男性。對此,皮膚專科吳明穎醫師在社群平台上發文提醒,雖然在一般場域,沒有傷口感染率很低,不過仍需多加注意,如果真的出現症狀,還是要趕快尋求醫療協助。皮膚專科醫師吳明穎11日在自己的Threads上發文,表示東京梅毒感染爆發,對此她指出,梅毒的一期表現是無疼痛感的潰瘍,約持續2-6週,因為沒有症狀,容易被忽略。二期的表現則相當多樣,但常有四肢手腳的特殊紅疹,有經驗的皮膚科醫生往往可以直接鑑別。另外,吳明穎表示,也有些人是以掉髮方式呈現。並表示「梅毒早期治療其實反應很好,如果有懷疑還是趕快尋求醫療協助」。貼文一出立刻引起網友熱議,紛紛表示「所以不要亂搞。預防勝於治療」、「謝謝善意的提醒,到東京不要亂跑喔」。也有網友求問「請問泡澡堂感染機率高嗎?」、「其實一般正常的旅客是比較害怕公共廁所。請問醫師,酒精或是抗菌噴霧先消毒過廁所有用嗎?」而吳明穎也在留言區回應「梅毒主要是體液(血液、精液、陰道分泌物等)傳染的疾病,一般場域如果沒有傷口,感染機會是很低的,過去也不曾有過這樣的報導案例。」、「70%酒精、消毒水、和清潔液都能有效的殺菌」
青少年性病例創6年新高 16歲男一次中鏢菜花、淋病、梅毒
適逢開學,今年北市率先首次擴大國中男生公費接種九價HPV疫苗。顧家醫療總院長顧芳瑜呼籲,家長們應多支持家中適齡孩子接受施打,因為青少年正是容易對於「性」感到好奇卻又一知半解的年紀,可能因一時衝動或受同儕影響而想要嘗試,卻又缺乏預防保護觀念。顧芳瑜建議及早接種HPV疫苗不僅能夠減少HPV(人類乳突病毒)感染機率,同時還是少數具有防癌效果的疫苗,能協助女生預防子宮頸癌、外陰癌、也有助預防好發於男生的頭頸癌、肛門癌或陰莖癌等生殖泌尿道癌症,其中頭頸癌在亞洲國家的好發性又較其他國家高。據衛福部疾管署統計,去年13至18歲青少年的淋病與梅毒病例均創下近6年新高,且據相關醫學研究指出,不分性別,一生被HPV感染機率高達8成,最有效的預防感染方式就是接種HPV疫苗,而青少年階段接種則可達最大保護效果。顧芳瑜提到以目前診所曾收治的性病案例中,就有年僅16歲的青少年同時感染菜花、梅毒與淋病的病例,由媽媽陪同來檢查,經了解就是因為暑假期間和朋友們對性好奇,而有了不安全性行為導致。由於打疫苗需要父母同意,顧芳瑜表示有些父母可能會對施打HPV疫苗的必要性存疑,或者帶有錯誤見解,擔心施打疫苗是否變相鼓勵性行為,因而不同意孩子施打,反而錯失這個提供絕佳保護且由政府補助的良善政策,極為可惜。顧芳瑜更建議,由於HPV疫苗的最適接種年齡為9至45歲,鼓勵父母親除了支持家中孩子施打,若自己也未曾接種過,不妨考慮和孩子一起施打。值得提醒的是,接種第一劑時年齡在9-14歲只要施打2劑即可,若已年滿15歲以上則應施打3劑。
新冠疫情 專家:10月JN.1疫苗視為追加劑接種
新冠肺炎夏季流行趨緩,主要反映JN.1、KP.2疫情,但新冠病毒不斷變異,未來仍可能受LB.1、KP.3.1.1變種病毒影響而出現新一波疫情。公衛學者提醒,如今的病毒已不同於Alpha、Delta時代,感染後的保護力無法維持半年~1年之久,2~3個月就會衰退,今年7、8月雖有大量民眾染疫,但到了9、10月,恐有再感染的風險,民眾應將10月開打的JN.1疫苗視為追加劑接種,而脆弱族群在等待新疫苗的同時,應先接種XBB疫苗,提高自身保護力。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表示,國際間受KP、LB.1變種病毒影響,各大洲夏季疫情持續嚴峻,然而美國近期變種病毒分布顯示,除KP.2、KP.3、LB.1,更出現KP.3.1.1新型變種病毒,其占比迅速上升至17.7%,整體KP.3 (包含KP.3 &KP.3.1.1)已超過50%,成為主要流行株,未來是否造成新一波流行值得關注。陳秀熙分析,國內JN.1的佔比雖有下降,但JN.1仍是主流病毒株,占39%,而KP.2/KP.3的比例和6月相比,卻有上升,目前達到30%,LB.1則達到20%。未來LB.1、KP.3.1.1會不會上升,仍需要高度注意。最新研究推論指出,KP.3.1.1具高傳播力,其有效再生數約為3.8,與LB.1同屬近期新型變種病毒中傳播力最高者,原因在於,這兩種變異株都皆有未曾出現在JN.1及KP.3的變異點S:S31del。陳秀熙表示,KP.3.1.1具免疫逃脫的優勢,使過去的病毒株中和抗體反應降低,促使突破性感染機率增加。過去曾在社區感染者所產生的血清也有相同情況,這表示保護力隨著時間、新的變種病毒株產生而衰弱。今年這波夏季流行在5月開始,並在7、8月達到高峰,產生群體免疫的保護力。然而陳秀熙提醒,如今的病毒已不同於Alpha、Delta時代,染疫後的保護力無法維持半年~1年之久,2~3個月就會衰退。10月開始,社區的族群免疫保護力也逐漸下降,民眾應施打JN.1疫苗,作為免疫追加劑,強化族群免疫保護力,預防下一次的大流行。在等待期間,脆弱族群應接種XBB疫苗,減少重症死亡風險。出入人多的場所時,務必配戴口罩。
15歲淋病患者「這理由」不願戴套 專業醫感嘆:疏通比防堵重要
近期因為有高中生不知曉大禹治水的故事,這讓「大禹」成為不少民眾討論的話題。泌尿科醫師呂謹亨就表示,在他的領域中,其實也能用到大禹治水的觀念「疏通比防堵重要」,更拿一個15歲淋病患者來舉例說明。泌尿科醫師呂謹亨日前在FB發文表示,在診所中,其實性傳染病的患者遠比醫院還多,像是最常見的淋病、菜花,甚至也有梅毒、愛滋的患者,而且患者的年齡層有時低到令人難以想像。呂謹亨提到,先前他就曾接手一個15歲的淋病患者,尿道一直有黃白混濁的分泌物。當時該名患者來診所做性病篩檢和治療後,呂謹亨醫師勸他要休養一段時間,而且不要再繼續危險性行為了。但是一個月後,該名患者又來報到,呂謹亨醫師詢問他病況,該名患者自述上次打針吃藥後,症狀有明顯改善,但因為實在忍不住,所以有發生一次性行為。但被問及是否有戴套的時候,該名少年表示「沒有耶,沒有帶比較有感覺」。面對少年的回答,也讓呂謹亨醫師認為「果然,一味的禁止,有時反而有反效果。這就是所謂的禁果效應」,最後他決定向該名少年說「好吧,如果真的實在忍不住,記得一定要全程戴保險套!菜花、HPV疫苗要打滿,該吃藥的時候就要吃藥」。呂謹亨醫師事後也解釋,性病高危險群病人的預防方式就是:全程戴保險套 (包含口交)接種HPV疫苗定期篩檢性傳染病性伴侶也要篩檢及治療若不幸得病,盡快就醫避免延誤病情除此之外,呂謹亨醫師也提到,目前愛滋病有有「事前藥(PrEP)」與「事後藥(PEP」兩種。事前藥(PrEP)較方便且便宜,但要在發生性行為前24小時內服用共2顆,發生後再連續服用共2天;若要長期預防則要持續1天服用1顆。事後藥(PEP)則要在發生性行為之後的72小時內服用,持續服用28天。另外他也提到,在臨床研究上,發生無套性行為後的 24 小時內,服用強力黴素 (doxycycline) 抗生素,可以將梅毒、淋病和披衣菌的感染機率降低約三分之二! 但是要小心長期使用可能有產生抗藥性菌種的問題。
龜殼花從洗衣機下竄出 南投婦慘被蛇吻急靠血清救回一命
端午節是華人熟知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其實又被稱為「五毒日」,由於天氣炎熱,五毒 之中的蛇類雨會開始頻繁出沒!在南投名間鄉,就有60歲的婦女在家洗衣服時,不慎被躲在洗衣機底下的蛇咬傷,當時家人機警拍下蛇的照片,經醫護人員檢視,確認婦人是被出血性毒的龜殼花咬傷,及時救回一命。南投醫院醫師依照片研判凶手是「咬人王」龜殼花,立即幫婦人施予抗蛇毒血清。(圖/南投醫院提供)這名60歲的黃姓婦女,11日在家洗衣服時,發現有蛇躲在洗衣機底下,不慎被蛇攻擊咬傷,根據南投醫院說法,黃姓婦人在晚間洗衣服時,發現洗衣機底下有動靜,家人用棍棒往洗衣機底部撈,沒想到竟撈出一條蛇,受到驚擾的蛇突然攻擊,朝婦人腳踝咬一口,當婦人抵達醫院時,右腳踝出現紫色瘀痕且腫脹疼痛難耐。據院方人員表示,幸好家人慌忙之中仍記得拍下攻擊蛇類的照片,提供給醫師參考,經注射血清治療、住院觀察,傷口迅速消腫,隔天已康復出院。另據三立新聞網引述據南投醫院副院長、急診科醫師洪世昌說法,台灣夏季溫暖潮濕,蛇、蟲類活動頻繁,民眾若不慎被蛇咬傷,可用手機拍照或錄影拍下蛇的外觀特徵,供醫療人員辨識。洪世昌指出,由於不同的毒蛇種類,需要不同的抗蛇毒血清治療,若能及時注射合適的血清,會大幅提升治癒率。若被蛇咬傷,千萬不要自行處理傷口,例如吸吮或切開傷口、塗抹精油等,應立即送醫接受治療,降低感染機率。根據疾管署資料顯示,國內每年有近千人被毒蛇咬傷,常見毒蛇分別是出血性毒的龜殼花、赤尾青竹絲、百步蛇;神經性毒的眼鏡蛇、雨傘節,以及兼具出血和神經毒的鎖鏈蛇。
洗衣機底竄龜殼花!南投婦遭蛇吻右腳踝「腫脹發紫」 拍照追兇保命
南投縣名間鄉11日晚間發生一起,民眾遭「台灣六大毒蛇」之一的龜殼花咬傷,家屬機警拍下毒蛇身影,意外成為她撿回一命的關鍵,讓醫師可以清楚知道是龜殼花,立及施打抗蛇毒血清,舒緩疼痛消腫,所幸傷患在事隔1日後已康復出院。據了解,近日天候炎熱,龜殼花闖入民宅的洗衣機下方避暑,1名60歲黃姓婦女昨晚在住宅庭院洗衣服時,聽見洗衣機下方發出聲響,立即呼喚家屬查看,先持園藝大剪刀往洗衣機底部撈,未料竟撈出1條長蛇,結果蛇憤而咬傷黃婦右腳踝,家屬緊急拍下蛇的照片,火速將黃婦送往衛福部南投醫院急救。南投醫院表示,黃婦被送達時,右腳踝已呈現紫色瘀痕,且腫脹疼痛,家屬把蛇的照片給醫生看,醫生依外觀特徵研判應是劇毒的「咬人王」龜殼花,立即注射抗蛇毒血清,舒緩疼痛並消腫,及時救回黃婦一命,所幸黃婦已於12日康復出院。南投醫院說明,根據疾管署資料,台灣每年約有1000多人遭毒蛇咬傷,常見的毒蛇包括出血性毒的龜殼花、赤尾青竹絲及百步蛇;神經性毒的眼鏡蛇和雨傘節,兼具出血和神經毒的鎖鏈蛇,在此之中龜殼花及赤尾青竹絲各占3成堪稱「咬人王」。南投醫院副院長洪世昌表示,台灣夏季氣候溫暖潮濕,是蟲、蛇類活動頻繁的季節,提醒民眾若不慎被咬傷,可拍攝紀錄蛇的外觀特徵,供醫療人員辨識,千萬不要自行處理,例如吸吮或切開傷口、塗抹精油等,應迅速就醫降低感染機率。
疫情遺毒2/妙齡女打疫苗後罹罕病「終生糾纏」 醫院調查「免疫患者病況更惡化」
研究發現,感染新冠病毒會增加免疫疾病罹患率,但其實新冠疫苗也同樣具有風險。31歲陳小姐向CTWANT記者透露,她在接種疫苗後,皮膚開始出現大片紅疹、水泡,後來確診是罕見的類天皰瘡,且終生無法治癒,只能控制病況,醫師懷疑與疫苗相關,甚至阻止女子繼續接種第四劑新冠疫苗。另外,台大醫院也曾針對乾癬患者進行調查,結果發現接種疫苗後,3成患者病況更加惡化。2021年正是新冠疫情猖獗的時候,疫苗剛誕生,世界各國都在大規模接種疫苗,陳小姐也在此時接種第一劑新冠疫苗。「大概在那一年的7、8月,我就開始常常身體長紅疹、全身很癢,當時以為是被蚊蟲叮咬,直到10月,打第二劑疫苗後症狀變得更嚴重,除了紅疹、癢,甚至起了水泡,我才趕緊到林口長庚就醫。」陳小姐說,醫師看到水泡立刻有警覺,果然皮膚切片後確診是類天皰瘡。類天皰瘡是一種罕見皮膚病,台灣發生率為每年、每百萬人僅有4.7例,患者以中老年人較多,是免疫系統認知錯亂,誤把正常的皮膚當作敵人進行攻擊,導致皮膚結構解離而產生水泡,但確切原因不明。「醫師告訴我這個病是沒辦法痊癒的,我的病況時好時壞,四肢常常長滿紅疹、水泡,有時甚至臉上也有,偶爾去洗三溫暖時,常常覺得每個人都盯著我看。」陳小姐透露,當時醫師說可能是新冠疫苗改變了她的體質,後續驗血時也檢查出疫苗抗體,醫師也警告陳小姐不要再繼續接種疫苗。由於病情反覆,陳小姐決定轉到台大尋求第二意見。「但獲得的答案醫就是無法痊癒,等於是被兩家權威醫院宣告我一輩子都必須與這個疾病共存,無法痊癒!」陳小姐感到絕望,她表示未來就算再有一波大規模感染,也絕不會再打疫苗了!「我還年輕,還可以對抗病毒,但疫苗的影響卻會影響我一輩子的健康。」類天皰瘡是一種罕見的皮膚免疫疾病,過去患者大多是中老年人,沒想到31歲的陳小姐在接種新冠疫苗後,就開始出現紅疹、水泡等症狀。(圖/翻攝自成大醫院臉書)類似陳小姐的例子其實不少,《藥學雜誌電子報》就曾寫到,一位16歲少女在2023年接種第二劑疫苗後發燒、嘔吐,同時臉部出現紅斑,最後確診紅斑性狼瘡。「這就要看如何評估風險了!沒有定論。」臺灣乾癬暨皮膚免疫學會蔡呈芳理事長對CTWANT記者表示,其實疫苗造成免疫疾病並不罕見,應該是此次新冠疫情的接種人數非常多,所以更凸顯這個現象。蔡呈芳同時任職於台大醫院,他表示台大醫院曾針對乾癬患者進行內部調查,結果發現接種過疫苗後,3成患者的病況惡化。「但不打疫苗嗎?以這次新冠疫情為例,感染者應該超過8成以上,可見感染機率非常高,在這樣的情況下,不打疫苗就必須承受感染的高風險。」蔡呈芳舉例,假設感染新冠病毒會使5成的乾癬患者病況惡化,而疫苗的惡化機率是3成,「那就要自己去衡量一下,再做決定,沒有標準答案。」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風濕免疫科顧問主治醫師蔡嘉哲則認為,從社會整體去看,接種疫苗利大於弊,但若牽涉到患者個人,選擇則難有定論,建議免疫患者若病況穩定,先與醫師諮詢再評估是否接種疫苗。
口罩禁令5/19全面鬆綁!黃立民呼籲:前往「醫院4區域」最好戴上
新冠肺炎邁入後疫情時代,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拍板,自5月19日起全面解除口罩禁令,未來進入「醫療院所、老人福利機構」等場所,不再強制要求配戴口罩。不過,台大兒童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立民建議,遇上「4種情況」最好乖乖戴口罩。疾管署昨(8日)表示,考量國內新冠肺炎疫情持續穩定可控,且國際間陸續放寬防治措施,經召開專家會議決議,自5月19日起解除口罩禁令,調整「進入醫療(事)機構、老人福利機構」改為「建議佩戴口罩場所」。針對口罩令全面鬆綁,醫師黃立民提醒,雖然未來不再強制要求配戴口罩,但下列4種情況仍建議配戴口罩,第一、前往像是癌症病患、新生兒或產婦等免疫力較差的族群病房;第二、前往感染科、胸腔科、家醫科等呼吸道科別就醫候診;第三、進入醫院電梯等密閉式空間;第四、前往人潮眾多的醫院美食街。另外,胸腔外科醫師杜承哲也在臉書發文表示,口罩令鬆綁的意思是「你還是可以戴」,「像我戴了帥三倍,感染機率也小好幾成,一定是繼續戴的。真是悲哀,這種事情你還得先說明,因為一定會有假裝看不懂的人找麻煩。」貼文曝光後,不少網友紛紛留言還是會繼續戴口罩,「繼續戴+1,今天上班還有遇到確診跟疑似流感的呢!保護自己阿」、「口罩又不是因應covid肺炎而做的,空污過敏防感冒傳染都很有需要呀」、「出入公共場所還是戴好戴滿」、「口罩戴習慣了~真的不戴也怪怪的!」、「我還有一堆口罩,就算只是為了消耗庫存,也是會繼續戴。」
獨步六都!北市國中男女皆可打HPV疫苗 把握防癌黃金期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最新資料,估計全球因人類乳突病毒(HPV)所導致的相關癌症每年有63萬例,約佔所有癌症的5%。臺北市配合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國中女生接種政策已達階段性目標,並鑒於HPV感染所衍生之癌症不分性別,臺北市蔣萬安市長宣布自113年9月1日起,除持續提供國中女生公費HPV疫苗接種,為有效降低青少年未來罹癌病的健康風險,將擴大提供設籍或就學於臺北市112年度入學國中男生免費接種HPV疫苗,鼓勵臺北市青少年接種疫苗,打造優質免疫力與健康基礎,遠離病毒與疾病威脅。相關醫學研究指出,不分性別,一生被HPV感染機率高達80%,持續感染HPV不僅導致女性子宮頸癌、陰道癌,男性則可能衍生頭頸癌、肛門癌等癌症。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婁培人副院長表示,因病毒特性,男性受感染後較難清除病毒,且女性尚可由子宮頸抹片檢查,早期發現治療,惟男性無常規檢查不易發現;而最有效的預防感染方式是接種HPV疫苗,青少年階段是接種黃金期,可達最大保護效果。臺大醫院小兒科李秉穎副教授表示,若以高致癌風險的HPV 16型來看,男性感染後產生抗體的比例明顯低於女性,且HPV導致口咽癌風險,男性大於女性。這些數據都足以顯示,HPV對男性帶來的健康衝擊不亞於女性,面對HPV兩性都需要完整防護。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張文震醫師說,根據2021癌症登記資料,口咽癌在我國十大癌症發生率排名第5,在男性則是發生率第3名,而近期國內研究針對五家醫學中心之研究顯示,國人口咽癌有30%與HPV感染相關,且其中HPV16型佔了70%,HPV58型佔了12%,男性感染HPV後不易自然產生抗體,HPV持續感染可能在10-20年後引發相關癌症。張文震強調,台灣口咽癌2021年最新登記資料顯示,標準化發生率為21.6,但30年前僅有7.05,期間增加了3倍,且男生發生率超過女性10倍,(男生40.38/女生3.88),因此呼籲男性更需要施打HPV疫苗,保護自己,更保護身邊女性。臺北市113年9月1日起,獨步六都,擴大提供設籍或就學於臺北市112學年度入學國中男生免費接種HPV疫苗(國中男女生公費接種資格如附件),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教育局與各國中校園,共同合作於校園設站,由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及特約醫療院所專業團隊在校提供國中生兩性共同接種疫苗服務,以便利學生就學期間完成接種。臺北市政府衛生局陳彥元局長表示,為提升學生健康識能與接種意願,衛生局113年5月起媒合專業講師巡迴國中校園,進行疫苗預防接種重要性與疫苗安全性教育課程;並結合校園親生溝通管道,提供家長疫苗手冊與接種同意書,經家長與學生簽署同意書後,由校園設站服務醫師提供健康評估及協助疫苗接種;因故無法在校接種學生,可持「補接種通知單」至臺北市113家醫療院所HPV疫苗特約醫療院所預約補接種服務。全國家長會長聯盟理事長張哲維建議,政策應全國一體適用。張哲維理事長說,自己曾是HPV感染者,幸好及時發現讓腫瘤尚未癌化,然而在那之前他的觀念也是停滯在HPV政策僅是預防女性子宮頸癌的思維中,「政府衛教宣導不足,許多家長不知道男性也應接種HPV疫苗」,他認為健康政策福國利民,「只需一道行政命令,對整體經費來說九牛一毛,還能避免家庭因一人罹癌而破碎,故期待中央政府聽到爸媽心聲,防癌政策不該分男女,讓國中男納HPV公費疫苗能全國一體適用,並且擴大公費接種年齡,以跟上國中女生施打的速度。
一生被HPV感染機率高達80% 北市擴大提供「國中男生」免費打疫苗
世界衛生組織(WHO)倡議90%女性於15歲前接種人類乳突病毒(HPV)疫苗,並在政策可行下,建議納入青少年男生為接種對象。台北市配合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國中女生接種政策達成階段性目標,考量HPV感染所衍生癌症不分性別,為提升青少年健康降低未來罹病風險,台北市蔣萬安市長宣布自今年9月1日起,除持續提供國中女生公費HPV疫苗接種,並擴大提供設籍或就學於台北市112年度入學國中男生免費接種疫苗,鼓勵台北市青少年接種疫苗,打造優質免疫力與健康基礎,遠離病毒與疾病威脅。相關醫學研究指出,不分性別,一生被HPV感染機率高達80%,持續感染HPV不僅導致女性子宮頸癌、陰道癌,在男性亦可能衍生頭頸癌、肛門癌等癌症。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婁培人副院長表示,因病毒特性男性受感染後較難清除病毒,女性尚可由子宮頸抹片檢查,早期發現治療,惟男性無常規檢查不易發現;而最有效的預防感染方式是接種HPV疫苗,在青少年階段是接種黃金期可達最大保護效果。台北市政府、八大醫學會、台北市國中學生家長會聯合會與台灣癌症基金會,共同呼籲台北市國中學生家長一起鼓勵家中適齡孩子接種疫苗,奠定健康基礎與優質免疫力,降低HPV感染與癌症威脅。台北市衛生局表示,提供預防保健成長禮,打造青少年未來健康力,台北市自今年9月1日起,擴大提供設籍或就學於台北市112學年度入學國中男生免費接種HPV疫苗,衛生局、教育局與各國中校園,共同合作於校園設站,由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及特約醫療院所專業團隊在校提供國中生兩性共同接種疫苗服務,以便利學生就學期間完成接種。台北市政府衛生局陳彥元局長表示,為提升學生健康識能與接種意願,衛生局今年5月起媒合專業講師巡迴國中校園,進行疫苗預防接種重要性與疫苗安全性教育課程,並結合校園親生溝通管道,提供家長疫苗手冊與接種同意書,經家長與學生簽署同意書後,由校園設站服務醫師提供健康評估及協助疫苗接種,因故無法在校接種學生,可持「補接種通知單」至台北市113家醫療院所HPV疫苗特約醫療院所預約補接種服務。
鼻塞「長期用嘴呼吸」超傷身! 醫示警:小心4危害找上門
許多人在睡覺時容易鼻塞,又或是呼吸聲音很大、經常需要張口呼吸,甚至還有打鼾問題,導致睡眠品質每況愈下,且雖然已被以上問題長期困擾著,還是會有人說「也習慣了」。對此,耳鼻喉科醫師陳亮宇提醒,放任長期鼻塞不治療,許多身體危害可能找上門,包括心肺疾病、睡眠呼吸中止症、精神及專注力變差、肺部感染機率大增。陳亮宇近日在臉書專頁「陳亮宇醫師 / 陳亮宇耳鼻喉科診所」發文指出,長期鼻塞如果不治療,可能造成的身體危害:1心肺疾病由於鼻塞嚴重導致呼吸阻力變大,影響正常心肺功能。小心:心臟衰竭、腦梗塞、肺高壓等疾病。2睡眠呼吸中止症由於無法正常鼻呼吸,使得患者自然改用口呼吸,引起睡眠呼吸中止症。3精神及專注力變差不適症狀影響睡眠品質,引起學習及工作障礙。4肺部感染機率大增由於使用嘴巴呼吸,無法如同鼻腔有過濾功能,導致空氣髒污直接到達肺部,提高肺部感染機率。
樹上掉下綠色長條物!他隨手一拍遭蛇吻「腫成砂鍋大拳頭」 急診醫提醒:快拍照錄影
一名網友日前經過一棵樹下,突然感覺有什麼東西掉在肩膀上,下意識伸手拍掉,結果竟然是一條綠色的蛇,他也因此遭咬傷,就醫治療之後,左手仍「腫成砂鍋大的拳頭」。對此,急診科醫師翁梓華也提醒,若民眾真的被蛇咬傷,首先千萬不要打牠,否則恐招來二次攻擊。最聰明的做法則是以拍照錄影的方式紀錄蛇的外觀,以協助急診醫師判定蛇的種類,並及早送醫用蛇毒血清治療。有網友17日在臉書社團《爆廢公社二館》發文透露,他當天經過一棵樹下,突然感覺有東西掉下來落在右肩膀上,於是他下意識用左手拍掉,導致手背慘遭蛇吻,急忙就醫打血清,不過左手「還是腫成砂鍋大的拳頭。」原PO也無奈表示,醫師說他下意識拍掉的動作,被蛇解讀為是要攻擊牠,所以才會被咬,他也提醒「現在應該算春季吧,各位也要小心些了!」貼文曝光後也吸引網友熱議,許多人都認為原PO遇到的應該是台灣6大毒蛇之首的赤尾青竹絲,「這有毒,好在你有趕緊處理」、「青竹絲毒性很強」、「赤尾的耶,出血性蛇毒」、「還好咬手,咬到脖子可能就沒辦法發言了!算是很幸運了!」也有人嘲諷原PO「被赤尾青竹絲咬到,竟然還能鎮定的拍照,真令人佩服不已」,但也有人解釋,「正確做法啊,要讓醫生知道被什麼咬到,才施打什麼血清不是嗎?」對此,急診科醫師翁梓華其實也曾在臉書粉專《急診柯南.翁梓華醫師》發文說明,大多數的蛇是怕人的,對於蛇來說,見到人的第一個反應就是「逃跑」,除非一直受到刺激,蛇蛇才比較容易進入緊戒狀態,「如果真的不幸被蛇咬了,也不要驚慌,毒蛇的毒液通常是毒蛇拿來對付獵物用的,人也不是蛇蛇們的獵物,有時候毒蛇咬你也不見得會噴出毒汁,醫學上我們稱之為乾咬(Dry bite)。」翁梓華也提醒,若民眾真的被蛇咬傷,首先千萬不要打蛇,打牠可能會讓招來二次攻擊!比較聰明的做法是用拍照錄影的方式,紀錄蛇的外觀,急診醫師都有經過專業訓練,可以協助判定蛇的種類。再來是不要吸吮或切開傷口、不要塗抹精油或草藥、不要火烤或冰敷、也不要拿止血帶綑綁患肢,以上的方法不僅沒辦法有效止痛,甚至還可能增加感染機率,或導致血管收縮讓組織更容易壞死,「蛇咬目前最有效的治療方式是『蛇毒血清治療』,及早叫救護車前往醫院會是相對明智的選擇。」
推開包皮清潔疼痛不堪!恐是包皮過長 醫曝改善方式
8歲蔡小弟因包皮過長且有完全包莖,從小就難以清潔,若父母嘗試將包皮推開清潔,蔡小弟就會痛得哇哇叫,非常抗拒。為衛生考量避免發炎,蔡爸爸帶兒子來到台小兒外科門診,起初以藥物塗抹治療,但效果不彰,因此決定讓蔡小弟接受包皮環形切除術。青少年男性包皮過長、包莖者多 割包皮避免清潔不乾淨台北慈濟醫院小兒外科陳克琦主任說明,台灣青少年以下的男孩,10個有8到9個有包皮過長或包莖的問題,但其實割包皮的主要考量是擔心清潔不夠,滋生病菌而引發炎症反應,因此若沒反覆發炎的症狀,是可以不用割的。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接受包皮環形切除術可有效降低60%愛滋病毒的感染機率或早洩可能,也可以降低女性伴侶罹患子宮頸癌及其他婦科疾病的機率。新式包皮環切 不再藏汙納垢陳克琦主任說明,包莖的處理方式包括觀察、擦藥和手術三種,擦藥是以塗抹類固醇藥膏為主,能夠使包皮變鬆、容易翻開,缺點是停藥就會回復原本狀態。而包皮環形切除術,從傳統的手術刀切除縫合進展至今,已經有多種方式可以處理,包括:雷射手術、包皮槍手術等,但不論何種方式,術後疼痛和傷口照顧、多天不能洗澡,是每個病人要面對的問題,回診拆紗布換藥,更是令病患疼痛尖叫,家屬在一旁擔心焦急。皮膚黏著劑塗抹 改善術後疼痛陳克琦主任表示,術後為減少傷口流血,會用紗布或彈繃緊緊綑住傷口,但因為有血水滲出液,所以傷口會與布料產生沾黏,拆除時便會撕扯傷口造成極度疼痛。為改善術後疼痛,近來臨床改以「氰基丙烯酸辛酯」類的皮膚黏著劑塗抹術後傷口,藉此取代外科縫線,就像平常用的快乾膠可迅速黏合傷口。這種做法不但有助於傷口癒合,還有抗菌功效,因取代包紮敷料改以小紙杯環繞保護,病患也免除了換藥的疼痛與恐懼。
預防胃癌成因的幽門螺桿菌! 最好避免「這1行為」
很多人雖然有聽過「幽門螺桿菌」這個詞,但卻不知道它到底有多壞。幽門螺桿菌棲息在胃裡,是種會導致人體生病的麻煩細菌。如果將來想繼續活力十足地生活,就一定要擊退這種細菌。共同飲食的文化 讓感染更容易擴散許多民眾都有胃不舒服的困擾。如果在運動時反胃了起來,那就不能繼續下去了。這種情況如果反覆發生,就要懷疑是否罹患胃炎、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當症狀加劇而前往醫院接受檢查,時常發現是因為「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幽門螺桿菌──正式名稱「Helicobacter pylori」,是一種住在胃的出口「幽門」,呈現螺旋狀的細菌。這種菌其實非常棘手,如果在胃裡長期棲息,就容易導致胃黏膜變薄而「萎縮」。雖然因為近年來醫療機關透過媒體宣導而廣為人知,但目前宣導仍然不夠徹底。要說這種細菌的哪裡最棘手,那就是它會引發胃癌。WHO(世界衛生組織)已經認同幽門螺桿菌是「明確的致癌因子」。而更令人在意的是,日本人感染的機率大幅超過與歐美人的感染機率。50歲以上的人約有七到八成皆有感染。「基本上,日本人面對傳染疾病的想法是很落後的。由於非常習慣用各自的筷子夾同一盤菜,或是共飲同一個杯子裡的酒水,因此形成了細菌容易透過經口傳染的環境。運動選手特別符合這種情況。另外,也有很多父母會先將食物嚼碎再餵給孩子。幽門螺桿菌就這樣代代相傳下去。」(輿水健治醫師,以下皆同)50歲以上的人在他們年輕時期,當時的衛生觀念並不好,更不可能知道幽門螺桿菌的存在(該菌發現於1980年代),因此他們是在「共飲文化」之中長大的。因為這樣,才會形成人人皆是帶菌者的環境。檢查與治療並不困難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對幽門螺桿菌置之不理並不是什麼好事。只要感染此菌,罹患胃癌的機率就會飆升20倍以上。因此建議讀者都要接受治療除菌,避免罹癌風險。「只要確實接受檢查,發現感染就以適當療法除菌即可。雖然有很多方法可以檢查,但透過內視鏡取得少數胃黏膜,是了解有無感染的最佳方法。如果已經感染了,就要服用約一週的抗生素來除菌。然後,如果有胃潰瘍等症狀的人,再針對各症狀進行治療。等過段時間再檢查幽門螺桿菌是否已清除完畢,如果沒有,那就再繼續治療。這不是什麼很辛苦的治療,所以建議大家都要就醫接受檢查。此外,胃癌是早期發現就可以治癒的疾病。無論是否感染幽門螺桿菌,建議50歲以上的民眾每半年就要接受一次胃鏡檢查。」既然癌症檢測也要吞胃鏡,那麼一併檢查幽門螺桿菌也不會有壞處。【解說】埼玉醫科大學綜合醫療中心 急救科(ER)教授輿水健治醫學博士。日本臨床運動醫學會代表。埼玉醫科大學綜合醫療中心副院長。日本心臟震盪研究先驅。主要著作有《從基礎開始學習運動急救醫學》、《請使用AED》等書。本文出自ALBA阿路巴高爾夫雜誌第42期
女性必做5大健康「泌」訣 日喝3000毫升水防感染
不少女性常誤會泌尿科是男性專屬科別,但其實泌尿系統男女都有,凡攸關泌尿方面的問題,都可以求診或諮詢泌尿科。泌尿科醫師顧芳瑜在粉專分享提到,常收到不少女性病患私訊詢問關於尿路異常、不安全性行為或產後漏尿等問題而覺得困擾,卻又不確定是否可以看泌尿科。藉著38婦女節,顧芳瑜提出以下5個女性應該知道的健康「泌」訣,提醒女生們如何關注泌尿健康來寵愛與保護自己。1.施打HPV疫苗 降低子宮頸癌、頭頸癌、菜花的侵襲越來越多女生有施打HPV疫苗的觀念,但還是有些人對於2價、4價、9價疫苗不太了解,也想知道打了之後到底可以保護多久?顧芳瑜解釋,所謂的「價數」,代表是可以預防的病毒型別,價數越多,代表保護力越好。目前9價疫苗的保護力範圍最廣,不僅能預防常見的子宮頸癌,亦可預防頭頸癌、外陰癌、菜花等疾病。此外,目前的研究認為完整打完三劑就有完整的保護力,這也是因為9價疫苗目前上市的時間大約10年左右,目前第一批施打的人,都還是顯示有保護力,但未來需不需要補打,則需要之後的研究給答案。⠀2.定時做凱格爾運動 免於漏尿之苦很多產後媽媽們說不出的困擾,就是在大笑、打噴嚏、提重物等會增加腹壓的活動時,會發生漏尿的情況。顧芳瑜建議可以考慮每天做凱格爾運動,每次撐5-10秒,一回合做10次,每天可做4-5回合。若怕凱格爾運動太枯燥,也可考慮坊間常聽到的磁波椅、GX椅,這些都是利用外部力量來協助你可以有效率地做凱格爾運動,增加骨盆底肌強度。若是這樣仍有漏尿困擾,下一步不妨考慮做懸吊術或是注射尿道填充物,也有助大幅減低漏尿之苦。⠀3.定期性病檢測性病檢測的觀念在歐美其實十分流行,大約固定每6個月做一次性病篩檢。但很多人常常為性病檢測貼上錯誤標籤,以為做檢測的人就代表性生活精彩或不檢點。顧芳瑜特別呼籲,很多性傳染病的傳播媒介,不見得只有性行為,例如菜花有可能藉由觸摸不乾淨的表面而感染。此外,即使目前可能為單一性伴侶,但由於性病有潛伏期,你無法確定另一半或對方過往結交的另一半的狀況。因此,定期檢查有助及早發現與治療,而且多數性病只要透過完整治療,都有機會得到控制或痊癒。⠀4. 降低夜尿 睡前4小時減少喝水量、咖啡因泌尿科常有不少對於夜尿症十分困擾的病患。因為夜尿影響睡眠品質,進而可能導致工作表現與情緒不佳,讓生活品質大打折扣。顧芳瑜提醒,夜尿其實是一種症狀的表現,很多疾病如膀胱過動症、心衰竭等都可能以夜尿症狀表現,建議民眾可先嘗試調整生活習慣,多數病人往往可藉此來改善症狀。但如果仍感到困擾,則可以求助泌尿科與醫師共同討論。5.每天喝水3000ml 減少泌尿道感染機會多喝水有助將泌尿道中的細菌沖刷下去,就能大幅降低泌尿道感染機率。至於一天喝多少水才夠?顧芳瑜提供一個簡單判別的小撇步:如果尿液顏色為淡黃色,代表喝水量足夠;若尿液顏色很黃,就代表得趕快補水囉。另外,由於台灣氣候溼熱,女性普遍有私密處反覆感染的問題,生理用品品牌靠得住也首創抑菌淨化加強版的衛生棉,除了採用99%抑菌效果獨家天然抑菌層之外,更創新打造「雙重抑味科技」,首創淨味加強圈與植萃抑味層,經過消臭性能測試,能有效抑制100%異味;而具有千萬透氣孔的高透氧棉片,能長時間維持私密處乾爽不悶熱,有助徹底擺脫惱人的濕悶與異味困擾。
睡眠呼吸中止症手術再提升! 「膠原蛋白基質粉」大幅降低不適感
40 歲客運司機,因鼾聲如雷與睡眠品質差,在妻子的陪同下就診。他抱怨早上起床時,總是覺得疲倦睡不飽、容易頭痛,年紀輕輕就罹患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年初時更因打瞌睡發生車禍意外。最終他選擇採用「懸吊式側咽成形手術配合膠原蛋白基質粉」治療,經由手術將阻塞部位打通後,睡眠品質大幅改善,工作專注力提升,連血壓也逐漸回穩,家人也終於能不再受到打鼾噪音的干擾。三類膠原蛋白基質粉 有效輔助傷口癒合 降低術後不適週期透過理學檢查與鼻咽內視鏡發現,該患者的上呼吸道狹窄,過長的懸壅垂(俗稱小舌)以及扁桃腺肥大已達第三度,是造成阻塞的主因。進一步安排「睡眠多項生理檢查」後更發現,在睡眠當中平均一小時內竟有高達三十多次的窒息與呼吸暫停,血中氧氣濃度下降至79%,屬於「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耳鼻喉科温惟昇醫師表示,此病症需配合手術治療,而在術中加入膠原蛋白基質粉,有效輔助傷口癒合,降低術後不適感。有效保護傷口降低感染機率及術後疼痛温惟昇醫師指出,「懸吊式側咽成形術」的術後疼痛多半在中等程度以上,以前三天較嚴重,疼痛持續一般七天到十天。而手術快完成之際,在傷口撒上「膠原蛋白基質粉」能有效隔絕傷口與外物直接接觸並降低感染風險。温惟昇醫師示意,手術前會特別與病患討論術後照護,若想降低術後疼痛感,會建議手術過程中搭配基質粉,除了能保護傷口降低感染機率,也可減緩術後修復期帶來的疼痛。天然萃取促進血小板凝聚 協助傷口癒合免苦等膠原蛋白基質粉萃取⾃豬體的膠原蛋⽩,經由升溫脫⽔、γ輻射滅菌、紫外光照射以及冷凍乾燥等處理⽅式,讓結構產⽣交聯作⽤,且具有良好的⽣物相容性。它主要應⽤在局部性較淺的傷⼝護理,並具有⾼孔隙度,既可以吸附滲出的組織液,又能維持傷⼝的濕潤及覆蓋,且不沾黏在傷⼝,可運用在任何咽喉或鼻子相關手術,協助加速傷口癒合。呼吸器之外首選 創新手術的治療好幫手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治療,過往觀念以呼吸器為主。然而根據統計,高達五成以上的患者無法忍受長時間配戴呼吸面罩。新型「懸吊式側咽成形術」配合膠原蛋白基質粉,使用後會在傷口表面形成薄膜,除了能夠有效止血之外,也可隔絕進食吞嚥產生的摩擦,促進術後傷口癒合,並能長久有效地擴大與改善呼吸道。
應酬多「痛風」纏身,拇指關節痛爆! 「超音波刀」降併發症率
一位55歲的陳姓業務,因工作關係常需應酬續攤,由於未能好好控制飲食習慣,加上工作繁忙,只是依賴止痛藥緩解大拇指關節痛,沒有定期就診控制,長年尿酸結晶累積而長出痛風石,後期甚至只能穿著夾腳拖,嚴重影響正常生活,在與醫師討論後決定「超音波刀震碎痛風石微創手術」,目前也已經完全康復出院。「超音波刀」切軟不切硬 大幅降低併發症機率亞東醫院骨科部醫師吳凱文說明,治療痛風的「超音波刀」是一種利用超音波高速震動的技術,可將痛風石震碎並洗出體外。其特色在於「切軟不切硬」,與傳統手術刀不同,超音波刀能夠震碎痛風石,同時又不傷害周圍的肌肉、神經或軟骨組織,減少不必要的組織損傷。其手術傷口比1元硬幣還小且復原期短,降低術後感染機率,對心臟血管疾病、新陳代謝疾病或糖尿病的病患而言,超音波刀的微創手術只需半身麻醉或局部麻醉,大幅降低併發症機率。「痛風石」好發關節、軟骨或耳朵 嚴重恐面臨截肢很多病患可能認為,痛風只是暫時的疼痛,服用止痛藥忍一下就過了。吳凱文醫師指出,對於痛風發作經歷超過三年的患者而言,他們存有相對較高的機率出現「痛風石」。「痛風石」好發部位通常在關節、軟骨或耳朵,雖然痛風石並不像急性痛風性關節炎那樣引起劇烈的疼痛,但若痛風石過大,就可能導致關節變形,並造成關節或內臟器官的損害,甚至可能面臨截肢的嚴重後果。遠離高脂、高普林食物 生活規律遠離痛風吳凱文醫師也提醒,手術雖然可以清除痛風石,但術後仍需遵循醫囑進行藥物治療,日常生活中也應嚴格控制飲食及體重,以降低尿酸與罹患其他心血管疾病等風險。建議大家平常遠離高脂肪食物、減少酒精攝取,並減少攝取高普林食物,如:內臟、海鮮或濃縮肉汁等;記得每天喝水超過2公升,增加蔬菜和低糖水果的攝取量,並保持規律的生活作息,才是遠離痛風最有效的方法。
工作忙常憋尿「反覆泌尿道感染」 醫授女性自我呵護方法!
一名32歲王小姐,因工作繁忙之下長期憋尿,反覆發生排尿灼熱、疼痛及排尿頻繁但尿量很少情形,每次都自行至藥房買成藥治療。女性泌尿道感染機率高 因先天結構差異所致中榮灣橋分院傳統醫學科醫師唐佑任表示,研究顯示16歲到35歲的人口中,女生泌尿道感染機率是20%,男生只有0.5%,這是因為先天結構的差異,男性尿道口與肛門及膀胱間的距離約25公分,女性卻只有3公分,使得女性較易發生感染,特別是性生活較活耀、在生育年齡的婦女身上;而婦女停經後,由於缺乏性荷爾蒙導致黏膜萎縮,也容易造成細菌侵入使膀胱發炎,進而產生泌尿道感染。這些導致原因最常見 免疫力強弱別輕忽而大部份造成女性泌尿道感染的原因,多半是不常喝水、經常憋尿或便秘,當膀胱過度膨脹,內部壓力上升,使表皮細胞外的保護膜受到破壞,一旦細菌侵入很容易造成膀胱發炎,過度擴張的直腸頻頻壓迫膀胱和盆底肌,造成間歇性排尿,而尿道外括約肌收縮時,又造成尿液逆流回膀胱,使大腸桿菌等腸道細菌過度繁殖,造成泌尿道感染,所以排便、排尿時的清潔衛生,以及人體本身免疫力強弱和共生菌的有無,就是預防泌尿道感染的關鍵。中醫治療泌尿道感染 清利溼熱除病原唐佑任醫師說明,中醫特有的扶正祛邪思想,能夠針對不同體質提升人體正氣,也能透過清利溼熱等方式,徹底清除病原,降低反覆感染發生的機會,除了能減少抗生素的使用時間,對於抗藥性和副作用也能有效降低;常用八正散、豬苓湯、知柏地黃丸、萆薢分清飲、龍膽瀉肝湯或是防己黃耆湯,另外一種保健茶飲為黃耆3錢,車前草、玉米鬚、金錢草各5錢、水5碗,加水1000cc大火煮開後,再小火煮5-10分鐘即可當茶飲用,則可以化濕去濁,避免尿液瀦留在膀胱和提升泌尿道黏膜免疫力,讓泌尿道感染高風險的患者能夠減少發病的機率。日常這樣做 預防泌尿道感染唐佑任醫師建議,女性可多食用蔓越莓,其成份含有有青花素,可有效防止大腸桿菌黏著在泌尿道內側,使得引發泌尿道感染的細菌會比較容易隨尿液被排出體外;此外,藍莓、葡萄柚汁、健康醋、茶葉及維他命C,則富含丹寧酸也具有尿液酸化的作用,可以讓尿液酸化(pH<8)而保護泌尿道細胞,多服用這類水果或果汁飲品當作食療,也是個健康無副作用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