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風險
」 疾管署 腸病毒 感染 疫苗 疫情長期美甲女子指甲長出「三叉戟」肉球 醫一看驚:趕快切!
中國大陸杭州24歲女子姍姍是位美甲愛好者,她幾乎不能接受指甲有「空窗期」,每隔一陣子就會嘗試不同的美甲風格,豈料不久前她突然發現指甲上長了一塊多餘的肉,且形狀非常奇怪還越長越大,漸漸變成了三叉戟的樣子。眼看情況不妙,她到皮膚科就診,醫生檢查後發現,姍姍的指甲上長出的其實是一種增生的肉芽組織,認為她的主要致病原因就是長期美甲,並建議「趕緊切!」據陸媒報導,不久前,姍姍忽然發現指甲上長了一塊多餘的肉,這塊肉越長越大,且形狀怪異漸漸變成了三叉戟的樣子,朋友還跟她開玩笑說,形狀神似汽車品牌「瑪莎拉蒂」的標誌。眼看情況不妙,姍姍到了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皮膚科就診,副主任醫師鐘劍波檢查後發現,指甲上長出的是種增生的肉芽組織,並診斷屬於甲週纖維瘤,建議要趕緊切除,甲週纖維瘤大部分是創傷所導致,結合姍姍的經歷,鐘劍波認為主要致病原因就是長期美甲。鐘劍波表示,美甲時往往會在指甲上覆蓋上一層穿戴甲,「一片穿戴甲看似沒有什麼重量,但其實對指甲會產生很大的負擔。而且美甲過程中,不管是指甲油還是操作手法,都會對指甲造成傷害。」在穿戴甲的長期壓迫下,指甲底部就容易出現裂縫,同時不恰當的美甲或過度頻繁會傷害到甲母質及甲母質週邊的組織,容易形成組織發炎和異常增生,增生的組織就會從縫隙中長出來。鐘劍波建議,美甲最好間隔半個月到一個月,給指甲恢復的時間。另外,盡量少用穿戴甲、不要暴力卸甲,且美甲時盡可能使用個人美甲設備或一次性用品,降低感染風險。
腸病毒來到最高點「上周就醫破2.2萬人」! 疾管署:12月底才脫離流行期
疾病管制署19日表示,國內腸病毒疫情仍處高原期,腸病毒傳染力強,無論成人、小孩都有感染風險,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第46週(11月10日至11月16日)門急診就診計22,313人次,較前一周21,289人次上升4.8%,且為10年同期最高,而最新全國停課統計為單周329班,也高於過去4年同期,目前預計12月底才會脫離流行期。疾管署表示,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第46週(11月10日至11月16日)門急診就診計22,313人次,較前一週(21,289人次)上升4.8%,疫情呈上升趨勢且處高原期,近四週實驗室監測顯示腸病毒以克沙奇A16型為多,其次為克沙奇A6型,其他克沙奇A型及腸病毒D68型等亦持續於社區活動,疫情傳播風險持續。今(2024)年累計7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分別感染克沙奇A2型3例、克沙奇A10型2例,克沙奇A16型及克沙奇B4型各1例 ,其中5例為未滿1歲幼童,籲請民眾留意孩童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疾管署提醒,大多數成人感染腸病毒後症狀不明顯或僅有類似感冒症狀,容易因一時忽略而造成家中嬰幼兒感染,最有效的預防方法為使用肥皂或洗手乳勤洗手,並維持良好衛生習慣。惟時序入冬後,天氣轉冷,可能影響孩童落實肥皂洗手的意願,提醒家長及教托育人員協助教導孩童正確洗手,降低腸病毒傳播風險。疾管署說明,腸病毒在家庭及人口密集的場所最容易傳播,提醒大人出外返家後,務必先更衣,在摟抱、餵食嬰幼兒前,應以肥皂正確洗手,並時常清洗及消毒幼兒常接觸物品及玩具,以降低嬰幼兒感染腸病毒的機會。家中幼兒如感染腸病毒,應在家休息並避免與其他幼兒接觸或至人口密集公共場所,以降低交叉感染的機會,並請留意幼兒健康狀況,一旦出現重症前兆病徵應儘速送大醫院治療,以掌握治療黃金時間。疾管署再次強調,5歲以下嬰幼兒為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且重症病程發展快速,家中嬰幼兒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請注意觀察是否出現重症前兆病徵,如發現有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或麻痺、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請儘速送到大醫院接受治療。
洽公返國腹瀉不止!以為腸病毒 醫「1招」快速揪出元兇
59歲許先生日前返國後開始出現腹痛、腹瀉症狀,原以為只是腸胃炎,但服藥後腹瀉沒好轉,只好再掛急診,經化驗糞便並採用快速核酸檢測套組分析後,1小時內就發現「阿米巴性痢疾」陽性反應,趕緊先投藥治療,隔天顯微鏡檢查也證實有阿米巴原蟲囊體。快速核酸檢測有效協助醫療團隊即時處置,此次治療成果發表於國際期刊《Clinical Laboratory》,證實此技術的臨床應用價值。阿米巴性痢疾症狀不明顯 可能導致肝膿腫等嚴重併發症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林佑達表示,「阿米巴性痢疾」是痢疾阿米巴原蟲所引起的傳染病,主要寄生於腸道,大部份感染者症狀不明顯,一旦侵入宿主的腸壁組織,往往會引發腸道症狀,造成腹部不適、間歇性下痢(腹瀉)或便秘,並伴隨發燒引起寒顫、血便或黏液軟便等症狀。林佑達指出,該疾病可能導致如肝膿腫等嚴重併發症,甚至可能蔓延到肺部、腦部等其他器官,對患者健康帶來極大威脅。這種疾病在部分發展中國家尤為常見,傳統會以顯微鏡檢查糞便檢體,但往往需要1-2天較長時間,可能使患者病情加重,錯失早期治療機會。傳統鏡檢耗時 快速核酸檢測有利即早診斷檢驗科組長周雍哲表示,傳統顯微鏡檢查是診斷腸道感染的重要工具,但其操作繁瑣且敏感度低,可能導致診斷耗時,若透過「多重聚合酶連鎖反應(multiplex PCR)」的檢驗分析技術,能夠同時快速檢測多種腸道病原體,包括細菌(如沙門氏菌、大腸桿菌)、病毒(如諾羅病毒、腺病毒、輪狀病毒)以及寄生蟲(如痢疾阿米巴、梨行鞭毛蟲)等22種病原體,也可大幅提高治療效率。把握黃金治療期 這樣做降低感染風險林佑達也強調,如有症狀或檢驗陽性者,務必即早就醫治療,以免持續感染他人,平時則注意飲食及手部衛生,要吃熟食及喝煮沸的水,以及避免口對肛門的接觸行為,降低感染風險。
東南亞出差回國後瘋狂腹瀉 男業務糞檢驚現恐怖寄生蟲
59歲的許姓男子在東南亞出差返台後,出現腹痛、腹瀉等症狀。起初他以為只是一般腸胃炎,但服藥後症狀卻未見好轉,後續許男便前往醫院急診就醫。經醫院檢驗科化驗糞便後,隨即就出現「阿米巴性痢疾」陽性反應,經顯微鏡糞檢後才確認,許男遭到阿米巴原蟲囊體感染。根據媒體報導指出,在確認許男是感染阿米巴原蟲後,醫療團隊立即給予抗阿米巴藥物治療,許男的症狀也在幾天內逐漸改善。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林佑達表示,阿米巴性痢疾是由痢疾阿米巴原蟲引起的傳染病,主要寄生在腸道中。雖然大多數感染者症狀並不明顯,但一旦原蟲侵入腸壁組織,就會引發腹部不適、間歇性腹瀉或便秘等症狀,患者還可能出現發燒、寒顫、血便或黏液軟便等情況。林佑達醫師解釋,該疾病在某些發展中國家較為常見,如患者沒有及時治療的話,有可能導致肝膿腫等嚴重併發症,甚至蔓延至肺部、腦部等其他器官。傳統上會使用顯微鏡檢查,但需要1至2天時間才能得出結果,這也會讓延誤患者錯失早期治療的機會。林醫師特別提醒,民眾若出現相關症狀或檢驗結果呈陽性,應立即就醫治療,以免感染他人。同時也建議平時注意飲食及手部衛生,只食用熟食和煮沸的水,並避免口對肛門的接觸行為,以降低感染風險。
16歲女高中生染罕見「沙波病毒」 1天吐8次喝水都害怕
彰化員林市一名16歲的高二女學生,近日持續高燒且頻繁上吐下瀉,特別是在進食後便會出現嘔吐情況,連水都不敢飲用,每天嘔吐多達7至8次,經多次就醫未見好轉後,她被轉診至彰化醫院,透過糞便PCR檢驗後確診罕見的沙波病毒感染,住院治療13天後才出院。女學生日前開始上吐下瀉並伴隨發燒,於是前往附近醫院急診,當時被診斷為腸胃型感冒。然而,服藥兩天後症狀仍無好轉,一進食就嘔吐,甚至連喝水都害怕,儘管如此仍不斷嘔吐且持續腹瀉。隨後她轉診至彰化醫院,經檢查確診罹患罕見的沙波病毒,且因長時間不敢喝水引發泌尿道感染。住院治療後,症狀才逐漸改善。女學生回憶,發病前曾拿食物餵流浪貓,懷疑是否因此感染,但馬瑞杉認為,貓感染沙波病毒的可能性極低,目前也無研究證實貓是該病毒的傳播源。女學生的母親表示,女兒以前也曾出現嘔吐和腹瀉情況,但這次的病情特別嚴重,讓她十分擔心。彰化醫院小兒科主任馬瑞杉表示,常見的上吐下瀉通常是由病毒型或細菌型腸胃炎引起,常見病毒包括諾羅病毒、輪狀病毒與腺病毒,而沙波病毒較為少見。每年11月至3月是腸胃型病毒流行期,此個案是否是疫情的先遣部隊,尚需進一步觀察。馬瑞杉指出,沙波病毒的傳播途徑多與不乾淨的手部接觸有關,可能因如廁後未洗手,手上殘留病毒,又接觸食物而導致傳染。為防止腸胃型病毒感染,馬瑞杉建議民眾勤洗手,做好防疫措施避免感染,尤其是在進食前、如廁後、出入公共場所後,以及處理生鮮食材時要徹底洗手。家中如有感染者,應以漂白水稀釋消毒,減少群聚感染風險,並避免生食,建議以煮熟食物為主。
上午門診「一口氣驗到4個」!醫示警疫情提前升溫 4大症狀曝光
東北季風來襲,氣溫變化差異明顯,流感及新冠等呼吸道傳染病疫情恐提前升溫。耳鼻喉科醫師透露,今天(22日)上午門診一口氣驗到4位病人感染A流,症狀以持續發燒超過2至3天以上、咳嗽、喉嚨痛以及肌肉酸痛症狀為主,患者人數有增加趨勢,提醒民眾出入人多場所配戴口罩,並注射流感疫苗。「最近流感病人有增加的趨勢!」耳鼻喉科醫師李典憲表示,今天早上門診一下就驗到4位A流病人,昨天晚上門診也驗到3個,「這些病人的症狀以持續發燒(超過2-3天以上)、咳嗽、喉嚨痛以及肌肉酸痛症狀為主。有幾位流感病人在一開始有症狀時有先去看醫生,但吃了症狀藥還是反覆發燒而再次就診,結果快篩一驗就是流感。」醫師提到,其中幾位流感病人是未滿5歲的小朋友,他隨即開立公費抗病毒藥給予治療,「天氣轉涼,開始進入流感的季節,除了早晚注意保暖、出入人多場所配戴口罩,更重要的,還是建議大家無論公費還是自費流感疫苗趕快打起來,增加自我保護力、降低感染風險」。另外,疾管署指出,113年度公費流感及新冠疫苗已於10月1日起分階段開打,11月1日將開放第二階段接種對象施打,今年度將持續與全聯福利中心及各縣市衛生局合作,於全聯及大潤發指定門市設置接種站,方便民眾就近施打疫苗,民眾可依設站門市公告之接種時間前往施打。
國中女生得流感「邊哭邊爬進診間」 醫示警3症狀要特別警惕
小兒科醫師陳木榮近日在社群媒體上分享近期門診經驗,提到一名國中女生因感染A型流感前來就診,當時病患她邊哭邊爬進診間,癱在椅子上無法動彈,經快篩確診為A型流感。陳木榮強調,流感不僅帶來經濟負擔,身體的不適更是極為嚴重,並存在重症風險,提醒家長們應趁空檔時間為孩子接種自費流感疫苗,以減少感染風險。陳木榮回憶,這名國中生因感染A型流感,哭著爬進診間,癱坐在看診椅上,完全無法動彈,「看門診的時候,一個國中的女生,邊哭邊走邊爬進門診,癱在看診椅完全不動」。該名國中生經過快篩確診為A型流感後,他隨即開立抗病毒藥物,並提醒患者如症狀加劇,應立即前往醫院急診,避免發展成重症。陳木榮還分享了流感與普通感冒的區分方法,他指出,若是輕微發燒伴隨咳嗽與流鼻水,可能是感冒;但如果出現高燒和全身肌肉痠痛等症狀,就可能是流感;特別是病患看起來精神不振,甚至像「被卡車撞過一樣」時,須特別警惕。陳木榮提醒家長,應趁空檔時間為孩子接種自費流感疫苗,「得了流感,金錢的花費之外,身體的不舒服真的超級嚴重,還要承擔重症的風險」。事實上,衛福部也曾在官網指出,雖然在臨床診斷上,流感不容易與其他急性呼吸道疾病區分,例如一般感冒(common cold)、喉炎、支氣管炎、病毒性肺炎與自2019年底爆發大流行之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等;但一般而言,流感的症狀較一般感冒來得嚴重,病程持續時間也較長,且其他流行病學特徵仍有差異。流感除了爆發流行快速、散播範圍廣泛等特色之外,還會產生嚴重併發症及死亡。衛福部提醒,65歲以上長者、幼童、孕婦、免疫功能不全者及具慢性疾病等高風險族群感染流感,可引起細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腦炎或腦病變、心肌炎或心包膜炎及在使用aspirin之兒童病人引起雷氏症候群(Reye syndrome)等併發症。定期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併發症最有效的方式。
環境轉偏東風「早晚溫差較大」 下周東北季風南下「迎風面轉濕涼」
氣象署指出,今、明(5日、6日)兩天臺灣東半部地區及馬祖有局部短暫陣雨,其他地區及澎湖、金門為多雲到晴,午後有局部短暫雷陣雨。今日馬祖易有較強陣風;基隆北海岸有長浪發生的機率,請注意。對此,氣象專家林得恩指出,今環境轉為偏東風,各地高溫可以回升至攝氏29至32度。台灣大學大氣科學博士林得恩今稍早在臉書粉專《林老師氣象站》發文指出,今環境轉為偏東風,迎風面的東半部地區仍有局部短暫陣雨,西半部地區則維持為多雲到晴,午後有局部短暫雷陣雨天氣型態。至於氣溫部份,林得恩說明,各地高溫可以回升至攝氏29至32度,澎湖、金門、馬祖也可以來到攝氏25至30度;臺灣各地及澎湖、金門、馬祖等離外島的低溫約可降到攝氏23至26度之間。他也提醒,基隆北海岸、東半部沿海及蘭嶼、綠島仍有長浪發生的機率,從事海上活動時,需要特別注意。氣象粉專《天氣風險 WeatherRisk》分析師歐宗學今也指出,山陀兒颱風所帶來的直接或間接影響,在昨天晚上終於告了段落。雖然颱風在昨天清晨就已經減弱並趨於消散,但它所留下來的水氣以及環境風場加上地形的配合,在陽明山區以及北海岸地區帶來意料之外的劇烈且持續雨勢,造成了許多災情,一直到入夜以後整體雨勢才明顯趨緩至停止。歐宗學續稱,今天臺灣附近的大氣環境會相對單純很多,主要受北方大陸冷高壓東移出海後所帶來的迴流偏東風影響,東北部及恆春半島地區會有局部短暫陣雨機會,午後各地山區、南部地區可能有熱對流雲系發展帶來局部短暫陣雨或雷雨,仍然要留意有瞬間較大雨勢機會。氣溫方面各地相較前幾天都會回溫一些,白天高溫普遍可達30至33度,早晚低溫大約24至25度,已經是早晚溫差比較大的季節,提醒大家早出晚歸留意氣溫變化。類似的天氣可望持續到週日(6日),下週一開始再度有變化出現。歐宗學分析,隨著新一波東北季風南下,迎風面地區又會容易有降雨發生,北部、東半部地區轉多雲或陰並有局部短暫陣雨,中南部地區則是晴到多雲午後有局部短暫雷陣雨,由於氣溫還未明顯降低,要留意可能還是會有瞬間較大雨勢發生,類似的天氣型態可能一直延續到國慶日,但水氣有機會逐漸減少,降雨頻率降低或範圍縮小、雨量減少。氣溫方面,各地早晚低溫變化不大一樣、維持在24至25度左右,白天高溫會有明顯的南北差異,北部高溫降至28至30度,中南部還是可以達到32至33度,且陽光相對比較明顯,感受上會比較熱一些。歐宗學補充,下週五(11日)到週末期間東北季風有減弱趨勢,東北部、東半部至恆春半島等迎風面地區雲量偏多並有局部短暫陣雨機會,西半部地區則是晴到多雲午後有局部短暫雷陣雨。在遠方的熱帶洋面可能還會有熱帶系統發展,不過目前的預報沒有接近臺灣的機會。接下來幾天是災後的復原階段,歐宗學也提醒,清掃時要穿鞋或戴手套等做好防護措施,避免傷口感染風險。落實「巡、倒、清、刷」減少病媒孳生,也可適當消毒周遭環境,並且記得進食、飲水前務必使用肥皂洗手,以免將病菌、髒污吃下肚。
又見灌水牛2/北台淪陷!防檢署放任灌水牛流入市面 不法血腥金額近千萬
台北市萬華區環南市場知名店家「中信牛肉店」,遭控指使賴姓員工活體灌水以增加牛肉重量,賴男每灌一頭牛就可多拿到1600元報酬,而每頭牛被灌水後可增加30到50公斤,相當於多了數千元利潤,以每年宰殺千頭牛計算,不法獲利恐近千萬元,農業部動植物防疫檢疫署(防檢署)得知賴男灌水舉動後,竟只指示將內臟拿掉,放任灌水牛肉流入市面,讓知情人士難以接受。據了解,中信牛肉店是當地老牌店鋪,從1987年就開始經營,從1萬元資本額發展成如今的大盤商,該店專賣國產溫體牛,雙北攤販和多家餐廳都會向中信進貨,其客戶可說遍布北台灣。而該店牛隻在桃園雅勝冷凍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宰殺,賴姓員工被監視器拍下,他趁著屠宰前將水管伸入牛隻喉嚨,不顧其痛苦強行灌水,過程長達約40秒,灌入的水初估達30公升,相當於硬生生地增加30公斤重量。中信承租雅勝場地屠宰,卻在園區內對牛隻活體灌水,雅勝發現後立刻通報防檢署。(圖/本刊攝影組)「灌一頭小賴就能拿1600元,這個誘惑太大了,只要放下良心就能賺。」知情人士阿國(化名)透露,屠宰場周休三日,而中信的屠宰量約是每日5頭,相當於每周宰殺約20頭,倘若每隻都被灌水,賴姓員工的每月「紅利」輕輕鬆鬆就能突破6位數,幾乎是屠宰師傅月薪的2倍。給員工如此高的報酬,灌水牛的不法利潤究竟有多大?根據畜產會公布的活體牛肉9月23日到9月27日行情表,最貴的閹公牛為每公斤160元,其次是肥育肉用母牛147元,乳公架仔牛和乳公牛則是128元。每頭牛灌水的時間約在2分鐘,相當於80公升水量,也就是80公斤重量,業者往往會在屠宰前數小時先行灌水,讓自來水充斥牛隻體內,從胃中再被牛隻自行吸收,牛肉也因而能增加30到50公斤重量,每頭牛的「身價」再暴增 4000到8000元,以中信年殺千頭來計算,不法獲利達近千萬元。而灌水牛早已被法律明令禁止,各大屠宰廠也配置獸醫,並裝設監視器以避免此類事件再次發生,而雅勝監視器於8月中拍下賴男灌水過程,獸醫發現後通報防檢署,官方回應卻讓人傻眼。中信牛肉店是環南市場老牌店鋪,如今已經營近40年,其肉品卻被發現有食安隱憂。(圖/本刊攝影組)「獸醫說這頭不能殺,防檢署竟說能殺,把內臟拿掉就好。」阿國提到,雅勝獸醫調閱監視器發現賴男行為,第一時間便停止該牛隻宰殺工作,立即請示防檢署該如何處理,防檢署卻回應將內臟丟棄後仍可照常屠宰,放任灌水牛肉進入市面,危害大眾健康。長庚醫院腎臟科系教授級主治醫師顏宗海多年前就曾提醒過灌水牛的危害,他表示,牛肉經灌水會有微生物感染風險,倘若消費者沒有完全煮熟,並增加傳染病感染機會,輕者拉肚腹瀉,嚴重者或遇到抵抗力不好的病人,便可能會成為敗血症並有生命危險。而賴男灌水行為早已行之有年,是雅勝場內「公開的秘密」,阿國也因而呼籲防檢署與動保處加強查緝,別讓不肖商人犧牲消費者健康繼續賺取暴利,也讓牛隻在被屠宰前能不受痛苦的走完最後一程。中信牛肉行否認指控,表示賴姓員工不只在中信服務,同時也是其他牛肉店的員工,影片中拍到的被灌水牛隻不是其店鋪所販售,公司也不曾指使員工灌水,至於牛胃中的水較多,則是因各家牧場飼養方式不同,飼料殘留的水分也會參差不齊。雅勝則表示,牛隻灌水是外包廠商所為,獸醫發現後立即通報主管機關,後續開罰和舉措則交由主管機關決定。防檢署表示,灌水案是防檢署駐點獸醫發現後主動通報,經獸醫檢視後確認水並未進入肉品,因而將內臟捨棄不用,行為人將交由桃園市動保處依《動保法》開罰,也會對雅勝處以行政懲處。
專家示警!狂掃歐洲病毒在台灣現蹤 境外移入新冠組合病毒XEC
「XEC變種病毒」由新冠病毒變異株KS.1.1和KP.3.3組成,已在全球超過15個國家出現確診病例,其中以歐洲疫情最嚴峻;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指出,台灣目前僅發現1例境外移入XEC病例,但隨著冬季來臨,仍有疫情升溫的可能。陳秀熙說明,XEC變種病毒由KS.1.1和KP.3.3兩種突變病毒株組成,目前在歐洲和美國的流行趨勢明顯加快,8月以來已經在全球15~23個國家出現XEC病例,包括德國、荷蘭、丹麥、法國、美國、加拿大等。陳秀熙表示,歐洲XEC疫情情況最嚴重,隨著冬季即將到來,更要嚴防病例激增風險;英國近期也發出XEC疫情警示,顯示出31.5%的病例增長,與前一週相比增加了530例。台灣目前僅發現一例境外移入的XEC病例,尚未出現本土病例,但仍需持續監測以確認情況。陳秀熙強調,隨著冬季來臨,國際貿易和人員交流增加,東南亞國家包括台灣,可能面臨疫情上升的威脅。陳秀熙呼籲,脆弱族群務必接種疫苗,並在公共場所遵守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的規定。此外,家庭內的通風設備也需加強,以降低感染風險和減少傷亡,提醒民眾提高警覺,做好防疫措施。
腸病毒創5年新高「單周近1.8萬人就醫」 停課潮!231班都有患者
疾管署今(1)日表示,國內腸病毒疫情持續上升且處於高點,9月22日至9月28日門急診就診計17,840人次,較前一週(16,550人次)上升7.8%,創下近5年同期最高記錄。這波疫情快速升溫,特別是在幼稚園、國小和托嬰中心等場所,停課班級數增加到231班是5年同期次高紀錄。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表示,231班停課的班級中,其中170班為幼兒園、12班為國小,另外49班則來自托嬰中心等其他機構,強調腸病毒在學校及幼兒園群體中的影響依然嚴重,家長與學校必須格外注意孩童的防護措施,。羅一鈞表示,目前腸病毒以克沙奇A型為主要流行株,其中克沙奇A16型佔比達29%,比克沙奇A10型(佔22.6%)還高。隨著病毒在社區內的傳播,疫情有可能在10月中上旬達到頂峰,並持續至11月中旬才有望逐漸減緩,學校和家長仍要注意小朋友洗手好習慣。今(2024)年累計5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分別感染克沙奇A2型3例及克沙奇A10型2例,其中4例為未滿1歲幼童,籲請民眾留意孩童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疾管署呼籲,腸病毒的傳染力強,無論成人、小孩都有感染風險,大多數成人感染腸病毒後症狀不明顯或僅有類似感冒症狀,容易因一時忽略而造成家中嬰幼兒感染,尤其腸病毒在家庭及人口密集的場所最容易傳播,提醒大人出外返家後,務必先更衣,在摟抱、餵食嬰幼兒前,應以肥皂正確洗手。其中,5歲以下嬰幼兒為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且重症病程發展快速,家中嬰幼兒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請注意觀察是否出現重症前兆病徵,如發現有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或麻痺、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請儘速送到大醫院接受治療。
每3人就有1人皮蛇上身 神經痛達數月「嚴重恐中風失明」
公費流感疫苗今日正式開打,為預防病毒引發嚴重併發症,政府每年也積極呼籲50歲以上、特別是慢性病患等族群及早接種流感疫苗。然而,對於免疫力較弱的高風險族群,如患有慢性腎病、糖尿病、癌症病史等,單單預防流感是不夠的,另一個常被忽略但同樣具威脅性的疾病~帶狀疱疹(俗稱皮蛇)也需格外留意。成大醫院家庭醫學部吳至行主任指出,50歲以上、尤其免疫功能不佳的患者,不僅是流感的高風險族群,也是帶狀疱疹的高風險對象,隨著年齡增加,帶狀疱疹的感染風險會顯著提高,最高可達一般人的3.8倍,因此更應及早預防。帶狀疱疹的重症高風險族群輪廓與流感類似,皆為50歲以上、慢性病患等免疫力不佳者;吳至行指出,慢性病(如慢性腎病、糖尿病等)會影響患者免疫功能,也因此更容易罹患帶狀疱疹、流感等感染性疾病,尤其帶狀疱疹病毒平時潛伏在脊髓神經節,身體免疫力下降時易誘發。研究指出,糖尿病患者發生帶狀疱疹機率比一般人高2倍,其他像是曾接受免疫抑制劑的腫瘤癌症患者,罹患帶狀疱疹的相對風險更為一般人的10倍。不只如此,即便帶狀疱疹痊癒,病毒也仍會在神經節潛伏,更可能併發嚴重後遺症。舉例來說,糖尿病患者痊癒後,留下帶狀疱疹後神經痛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出了將近50%,痛楚可能持續數天至數年,還可能提高心血管與腦血管疾病風險;血液病患者罹患帶狀疱疹則可能容易出現瀰漫性帶狀疱疹、疱疹性腦炎等嚴重後果。許多中壯年容易覺得帶狀疱疹離自己很遙遠,然而依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研究,高達99.5%的40歲以上成人體內存在水痘帶狀疱疹病毒。疾管署發布的研究報告指出,台灣民眾一生中發生帶狀疱疹機率約為32.2%,等於每三人就有一人可能皮蛇上身,免疫力下降如熬夜、壓力大或換季,均可能引發帶狀疱疹發作。且根據2024最新研究,曾感染COVID-19的患者相比未感染者,帶狀疱疹風險恐增加2.16倍。吳至行提醒,帶狀疱診即使痊癒,病毒仍會潛藏在民眾體內,約一成的民眾會經歷帶狀疱疹復發,且最快兩個月內就可能再次發作,嚴重影響生活品質。此外,帶狀疱疹還可能造成不同器官的功能性損傷,以眼部為例;眼部周圍帶狀疱疹約占所有帶狀疱疹病例的10-15%,若未及時治療,恐導致嚴重視力受損,甚至中風與心臟病機率大增,因此及早採取預防措施格外重要。吳醫師呼籲,除了維持健康的生活型態、適當紓壓外,對於中壯年及高風險族群而言,及早接種帶狀疱疹疫苗是預防嚴重後遺症的關鍵措施。因此,鼓勵高風險族群可把握公費流感疫苗施打時機,與專業醫師討論適時的帶狀疱疹預防措施;也同時提醒,特定人群(如免疫抑制者或慢性病患者)應在接種前與醫師討論,以確保疫苗接種的適當時機。
孕婦愛滋篩檢計畫10月起將擴大! 人工流產者也納入公費篩檢
疾管署宣布自今(2024)年10月1日起,將擴大孕婦愛滋篩檢計畫,人工流產者也會納入公費愛滋篩檢服務對象,希望能降低愛滋病毒(HIV)母子垂直感染風險及強化女性愛滋篩檢。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表示,預計每年將有約10萬人次受惠。女性愛滋感染者增幅達31% 近半數確診已達發病狀態近幾年國內愛滋疫情呈下降趨勢,不過疾管署慢性傳染病組組長李佳琪指出,今年截至8月新增的愛滋感染人數為666人,相較於去年同期646人略微上升3%,進一步分析女性感染者發現,往年女性感染者人數相對較低,都在2-5%之間,但今年已經新增34人,相較去年同期(26人)上升達31%。疾管署進一步疫調女性感染者發現,她們其實在更早之前就已經感染愛滋,但是因為風險意識較低沒有進行愛滋篩檢。因此,34位新確診的女性感染者中有將近一半的人,在診斷為愛滋感染時免疫力已經降到呈愛滋病發病狀態。1愛滋寶寶母未定期產檢 過去人工流產也錯失篩檢另外,李佳琪組長表示,雖然國內母子垂直感染控制得非常好,但是去年新增1例愛滋寶寶,主要是因為媽媽在懷孕期間都沒有帶孕婦手冊就醫,沒有定期產檢,所以錯失了篩檢的機會,使寶寶出生後才發現感染陽性,來不及給予預防性治療,寶寶也因此而感染發生憾事,經了解後也發現這位媽媽過去曾有多次人工流產經驗,但是當時也沒有做愛滋篩檢,因此沒有及早發現。所以疾管署依此個案及國內疫情狀況,與婦產科醫學會及相關專家研議後決定,修訂「孕婦全面篩檢愛滋病毒計畫」支付作業規範,將人工流產者增列為計畫之公費愛滋篩檢對象,並自今年10月1日起實施,希望能強化女性愛滋篩檢,降低延遲就醫診斷與傳播風險,促進潛在感染者及早診斷及早治療,消除母子垂直感染風險。愛滋篩檢採鼓勵篩檢 人工流產者通報比照一般民眾疾管署表示,愛滋篩檢服務採鼓勵篩檢方式辦理,會由醫事人員徵詢本人同意後再提供篩檢及衛教諮詢服務,而且考量人工流產者非屬孕產婦,通報處理流程將會比照一般民眾規定(現行孕產婦初篩陽性就須通報,以及早介入),初篩陽性後須儘速進行確認診斷,並於確診後通報。孕婦即使是選擇人工流產或未攜帶孕婦健康手冊,醫師都可以透過該計畫提供愛滋篩檢並進行申報,篩檢費用將由疾管署實支實付。疾管署提醒,其他民眾若經醫師評估,有進行愛滋檢驗之必要,也可經由健保醫療服務方式辦理,以避免延遲診斷,影響自身健康。
10月新制上路!「行人優先區」按喇叭開罰 新冠、流感疫苗齊開打
時序進到10月,有多項新措施上路,攸關民眾權益,其中包括醫療險保單「實支實付」上路、「行人優先區」上路等,《CTWANT》整理出新資訊,帶大家一次看。【醫療】●醫療險保單「實支實付」上路改革正式上路前,不會溯及既往,改革上路後新的實支實付險保單,會在保單條款中約定損失分攤原則,全面正本理賠,花多少賠多少。●牙科診所處方箋藥品須明確標示為提升民眾就醫用藥之可近性,健保署與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及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達成共識,自今年10月起於牙科診所試辦,將處方箋的各項藥品,明確標示「可替代」或「不可替代」,並規劃明年起牙科診所處方簽應標示藥品之成分名,以方便民眾就醫用藥,落實分級醫療。●新冠、流感疫苗同步開打「左流右新」疾管署表示,今年度新冠、流感疫苗將同步於10月1日起分階段開打。第1階段自10月1日開始,對象包括65歲以上長者、學齡前幼兒、醫事及衛生防疫相關人員等11類對象;第2階段自11月1日開始,新冠疫苗為出生滿6個月以上對象(未列於第一階段者),流感疫苗對象為50至64歲無高風險慢性病成人。●擴大孕婦人工流產納愛滋篩檢疾管署表示,為降低愛滋病毒(HIV)母子垂直感染風險及強化女性愛滋篩檢,促進潛在感染者及早診斷及早治療,自今年10月1日起,將孕婦全面提供愛滋篩檢計畫擴大,將人工流產者亦納為公費愛滋篩檢服務對象,增進女性健康。●散瞳劑健保給付擴大至18歲以下延緩近視的阿托品散瞳劑給付對象放寬,從原本的12歲以下兒童擴大到18歲以下青少年,預計新增6000至8000名青少年受惠。【交通】●高風險駕駛換發1至6年短期駕照交通部為強化高風險駕駛人駕照管理,修法發布自今年10月31日起,受駕照吊銷禁考處分6年以上重新考照者、受吊銷禁考處分未達6年重新考照者、受吊扣1年以上或吊扣未達1年者,應參加道安講習及結清違規罰鍰,並律定須在6年觀察期間換發短期駕照,依違規程度,如民眾在禁考期間後,重新考領駕照時,將分別核發或換發1、2、3或6年之短效期駕照。●「行人優先區」禁按喇叭藍底白字「行人優先區」10月1日上路,汽機車車速不得超過20km/h,超速者將收到1200元~2400元罰單,嚴重違規,最高可罰3萬6000元;同時也禁止按喇叭驅趕,罰金300元~600元。
10月上路新制內容曝光 新冠流感疫苗開打、高風險駕駛換發「短期駕照」
目前時序已經走到9月最後一天,從明日10月1日起,我們的生活中又會出現許多新式規定,其中以「行人優先區」的新制度影響最鉅,用路人在行經學區、商圈時要特別注意。除此之外,新冠疫苗與流感疫苗也同時開打,為方便民眾辨識,疾管數還提供不同顏色的旗幟方便民眾辨識。而《CTWANT》也整理這些新資訊,方便民眾理解。在交通方面,「行人優先區」新制將正式上路。交通部修訂「道路交通安全規則」,在學區、商圈等特定路段設置行人優先區。在這些區域內,車速不得超過20公里,一般超速最高可罰2400元,嚴重超速最高可罰36000元。特別注意的是,行人可在道路全寬通行,不需靠路邊行走,而汽機車若按喇叭驅趕行人,將面臨300到600元罰款。交通部強調,這些優先區不會設在主幹道上,而是由地方政府或公路局規劃。另一項與交通有關的新制是高風險駕駛的管理,自10月31日起,高風險駕駛將依違規嚴重程度被強制換發1至6年的短期駕照。公路局警告,未依規定申請換發導致駕照逾期的駕駛,將被處以1800元至3600元罰鍰,並禁止其駕駛。在醫療方面,新冠JN.1疫苗和流感疫苗將從10月1日起分階段開打。疾管署為3,843家合約院所提供不同顏色的旗幟,以便民眾識別:藍色旗幟代表同時提供兩種疫苗,紫色僅提供流感疫苗,綠色則僅提供新冠疫苗。為方便民眾接種,11月起全聯和大潤發等賣場也將設立接種站。在肺癌治療方面的第3代標靶藥「泰格莎」(Tagrisso),也將擴大給付範圍,新增3B期患者的第1線治療,預計惠及4000人,但也將使健保年支出增加80億元,創下單一藥品年支出最高紀錄。除此之外,延緩學童近視的阿托品散瞳劑給付對象也有所放寬,從原本的12歲以下兒童擴大到18歲以下青少年,每4週可處方1瓶。預計新增6000至8000名青少年受惠,健保年支出將增加160萬至210萬元。此外,為降低愛滋病毒母子垂直感染風險,自10月1日起,人工流產者也將納入公費愛滋篩檢服務對象。在觀光振興方面,交通部觀光署推出「振興花蓮3.0版」計劃。針對花蓮大型活動期間,自由行旅客住宿第一晚補助1000元,第二晚可獲得1500元補助,最高補助總額達2500元。團客部分也將放寬補助團數上限為10團。最後,外送平台foodpanda將於10月推出「第三人責任保障」,設立專屬LINE帳號簡化理賠程序。同時,該公司響應交通部「道安總動員」計畫,邀請外送員擔任「道安守門員」,即時回報道路狀況。
旅遊怕中鏢3/飯店毛巾害人染性病?「爬滿一堆小蟲」夫妻慘剃毛
飯店毛巾乾淨嗎?醫師表示,若是1~2小時內觸摸到前一人留下的病毒,的確有可能因此染上菜花。此外,飯店毛巾還可能藏有陰蝨,一對夫妻因此感染,私密處的毛髮爬了滿滿的陰蝨,後來夫妻只能把毛髮全部剃光治療,再進行全家大掃除才擺脫陰蝨。有網友在PTT以「飯店房務真會用毛巾擦地板桌子嗎?」為題發文,表示自己聽說房務為節省時間,會在客人退房後直接用飯店毛巾擦桌子、地板,甚至會拿來打掃廁所,認為反正之後統一煮沸漂白,會「整條漂漂亮亮、膨膨鬆鬆地送回來」。文章引來大量網友留言,不少人親眼目睹過這種行為,也有業內人士表示,毛巾還會擦馬桶,還有網友表示自己會選擇自備毛巾,「朋友是飯店房務,叫我自己帶毛巾」。但也有人表示反對,「我打工的民宿不會拿毛巾跟浴巾擦地板跟桌子,擦浴室跟擦房間所使用的抹布也都是分開的」。甚至網路瘋傳不少飯店毛巾害人長菜花,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表示,菜花是一種病毒疣,一般可存活5~6小時,如果運氣不好在1-2小時內接觸到前一個人留下分泌物產生的病毒,就可能感染菜花。醫師建議,到公共場所如果要擦比較私密的部位,最好是自行攜帶毛巾最安全。「慎選飯店也很重要!」泌尿科醫師顧芳瑜表示,聲譽好的飯店會有嚴謹的管理流程,相較之下會比較有保障。「有一位40多歲的男患者前陣子去東南亞出差,入住的商務旅館的品質較差,他使用毛巾之後竟然感染陰蝨,不知自己感染寄生蟲,回家之後又傳染給老婆,幸好沒有傳染給小孩。」顧芳瑜醫師表示,陰蝨會在人體陰毛根部產卵,因而生出一隻隻小蟲,解決之道要先把毛髮剃光,再消除寄生蟲才能根治。(圖/顧芳瑜醫師提供)顧芳瑜說,陰蝨是一種寄生於人體陰毛部位的寄生蟲,以吸取人體血液為食,並在陰毛根部產卵。感染陰蝨的主要途徑是性行為,但也可能透過接觸患者使用過的衣物、床鋪或毛巾傳播。感染陰蝨的症狀包括陰部搔癢、出現紅疹、丘疹,或是在陰毛根部發現橢圓形蟲卵。「夫妻倆的陰毛上都爬滿小蟲,後來夫妻倆先將毛髮剃光,同時以抗寄生蟲藥物清洗,再把全家毛巾、床單都換掉,徹底清潔一番,大約治療一個月後才擺脫小蟲。」顧芳瑜建議,民眾外出旅遊時,最好自備個人毛巾和衛生用品,不僅環保,更能降低感染風險。在家中清洗毛巾時,最好使用高溫、高壓消毒,若無法做到,至少要定期使用清潔劑清洗洗衣機。若家中有人感染陰蝨,建議全家人都接受檢查和治療,以避免交叉感染。
30歲男擠屁股痘痘竟重度細菌感染 急送ICU撿回一命
中國有名30歲的黃先生日前發現自己的屁股上長了痘痘,以為只是普通的火氣大,便隨手擠破,而後細菌透過皮膚破損進入體內,沒過幾天就因持續高燒不退,重度細菌感染引發壞死性筋膜炎後被送進ICU搶救。此事一出,便引起了廣泛關注。據陸媒報導,皮膚科專家指出,痘痘的形成是由於毛囊阻塞、油脂分泌過多、細菌感染等因素共同導致,當用手擠壓痘痘時,實際上是在將發炎推向皮膚深層,可能會造成更嚴重的感染。而重度細菌感染所引發的壞死性筋膜炎,本質上是種深層的軟組織感染,能夠迅速導致筋膜和皮下組織的廣泛壞死,進而引發嚴重的全身性中毒症狀,儘管其發病率相對較低,但其死亡率卻高達15%至29%,這主要歸因於其疾病進程的快速性和早期症狀的隱匿性。醫生說明,大眾對於「痘痘」往往將其簡單歸結為上火,而忽視了其背後的細菌感染風險,且特別是當「痘痘」表面出現黃白色膿頭時,若擠壓不僅可能促進細菌擴散,還可能透過豐富的淋巴管和血管網絡,特別是臉部的痘痘,直接威脅到顱內安全,導致顱內感染等後果,包括顏面部腫脹、高熱、劇烈頭痛、嘔吐,甚至危及生命。
腸病毒就醫人數上週破1.4萬「首周停近200班」 羅一鈞曝流行期持續至10月中下旬
國內腸病毒疫情持續,疾管署18日表示,本月8日至14日門急診就診計1.46萬人次,較前一週略升0.7%,疫情仍處於高原期,另外,開學首周停班課通報則來到192班,以幼兒園為最多。對此,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近期腸病毒南北疫情有不同,中部以北疫情已經開始下降,南部東部則還在上升,預估9月底全國疫情下降,但流行期將持續至10月中下旬才脫離。疾管署表示,腸病毒疫情仍處於流行高點(圖/報系資料照)近期觀察腸病毒疫情出現南北差異,羅一鈞表示,中部以北縣市的疫情開始下降,南部、東部則還在上升,但病毒型別沒有差異,原因還不太清楚,不排除和北部天氣已經轉涼、南部仍偏熱等氣溫因素有關,整體南部腸病毒高峰會下降相較北部晚一點。另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第37周(9月8日至9月14日)門急診就診計14,598人次,較前一周(14,493人次)略升0.7%,近期就診人次呈上下波動,疫情處高原期;近四周實驗室監測顯示腸病毒以克沙奇A16型為多,克沙奇A10型次之,另易引起嚴重症狀之腸病毒A71型近期未檢出,D68型則為零星檢出輕症感染個案。針對學童部分,羅一鈞表示,國內開學首周停班課數共192班,創5年來同期次高;其中147班為幼兒園、6班為國小、39班為托嬰中心,預估近期每周停班近200班的情況還會持續到9月底,之後才會明顯下降,但流行期將持續至10月中下旬才脫離。疾管署統計,今年累計5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分別感染克沙奇A2型3例及克沙奇A10型2例,其中4例為未滿1歲幼童,籲請民眾留意孩童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疾管署也再次強調,腸病毒疫情持續仍高於流行閾值,加上中秋假期相聚歡慶佳節,增加病毒傳播及群聚感染風險,提醒家長和教托育機構提高警覺,5歲以下嬰幼兒為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且重症病程發展快速,家中嬰幼兒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注意觀察是否出現重症前兆病徵,如發現有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或麻痺、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請儘速送到大醫院接受治療。
月經來時到底能不能「碧血洗銀槍」 專業醫提醒:要做好兩件事
在女生月經來的時候,到底是否能發生性行為?這件事情一直以來都眾說紛紜,而泌尿科醫師廖奕安表示,女生經期期間,細菌感染的機會會增加。如果真的要發生性行為,有兩件事情務必要做好。泌尿科醫師廖奕安日前在FB粉絲專頁上傳影片解釋,經期確實會增加女性感染的風險,主要有三個原因。首先,經期時女性陰道的酸鹼值會上升,這種環境更有利於細菌的生長。其次,雌激素水平下降會導致陰道正常菌群減弱,使外來細菌更容易入侵。最後,經血流動可能會將細菌帶到尿道附近,進一步增加感染風險。廖醫師也解釋,這並不意味著經期就完全不能進行性行為。他建議如果民眾真的要在經期階段發生性行為的話,只要採取一些簡單的預防措施,就可以大大降低感染風險。廖醫師建議,就是要性行為前後要多喝水,並且不要憋尿,如此就可以將細菌感染的機會降至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