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中毒
」 中毒5大「放縱壞習慣」要注意! 重症醫示警「傷害身體無數次」:罹癌風險增加69%
現代人生活步調快速、壓力大,有時稍作放縱,可能在不知不覺中養成對健康有害的壞習慣。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日前就在臉書粉專分享,雖然生活可以放鬆,但不可以放縱,有5種「生活中常見的放縱行為」,只要放縱1次,身體可能就被傷害無數次。1. 你熬夜了黃軒引用2023年7月發表於《癌症》國際期刊上的1項關於睡眠習慣、時間與癌症風險的研究,從超過1.4萬人的數據資料分析可發現,睡眠時間短,確實與癌症風險升高有關。而與夜間睡眠時間為6至8小時的人相比,一睡眠時間少於6小時的人,罹癌風險升高41%;若一天睡眠不足7小時,罹癌風險更增加了69%。2. 你喝醉了只要一次大量飲酒後,酒精會抑制大腦皮層功能,讓大腦處於相對缺氧的狀態,可能導致昏睡甚至昏迷,嚴重者甚至會因酒精中毒而亡。長期飲酒還可能引發身體慢性中毒,造成累積性傷害。另外,黃軒也強調,研究顯示,長期飲酒會導致大腦白質和灰質的減少,這些變化與大腦老化有關,即使是適量飲酒也可能使大腦提前老化;酒精還會影響海馬體,將導致短期記憶和長期記憶的損害,特別是在大量飲酒後;而飲酒會改變神經遞質的釋放,如多巴胺和血清素,進而影響情緒和行為;長期飲酒還會造成認知功能下降,包括注意力、決策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的減弱。3. 你生氣了黃軒表示,「8分鐘的憤怒,40分鐘的血管損傷」,憤怒不僅傷肝,更傷血管,影響人體腺體的分泌功能,導致乳汁減少(哺乳期母親),並影響母嬰心理健康和人際關係。不僅如此,持續生氣還會削弱免疫系統、消化系統,增加焦慮和憂鬱的風險。4. 你抽菸了吸菸對健康會產生多方面的影響:首先,吸菸是多種癌症的主要原因,包括肺癌、食道癌、喉癌、胰臟癌、膀胱癌、腎臟癌和口腔癌等;其次,吸菸會增加患冠心病、中風、高血壓和動脈硬化的風險,尼古丁會使心跳加速、血管收縮,進而導致血壓上升。再者,吸菸會損害呼吸系統,導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氣腫和支氣管炎等疾病,並使哮喘症狀加劇;而長期吸菸會持久損害免疫系統,使身體更容易受到感染和疾病的侵襲,即使戒菸多年後仍會受到影響;不僅如此,吸菸也會增加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的風險,並可能導致胰臟炎。5. 你吃太飽了據國際期刊《Nature》一項最新研究顯示,一頓高脂大餐就能短暫抑制免疫力,讓你更容易受到細菌的侵襲,突如其來的一頓高脂大餐,足以誘發短暫的黏膜和全身免疫抑制狀態,進而導致腸道對致病菌的易感性增加,以及抗原特異性免疫受損。而另一篇研究也指出,若重新攝入膳食纖維後,免疫抑制狀態是可以恢復。
夏天炎熱「12件物品勿留車內」 嚴重恐起火爆炸
天氣相當炎熱,讓人只想待在冷氣房,出門會選擇開車或搭乘大眾運輸工具。不過有些東西不能留在車上,否則可能導致火災或爆炸,風險相當高。主播鄭凱云在臉書分享,汽車停在大太陽下會飆高溫,中油便提醒有許多物品不能放在車內,第1個是打火機,因為液態瓦斯受到高溫和壓力後,很容易燃燒甚至爆炸。再者,手機和行動電源經過太陽曝曬後,過熱也容易引起火災。另外,眼鏡、墨鏡、寶特瓶等,可能因為角度聚焦而在車上起火燃燒,還有芳香劑和酒精,因為揮發性相當高,也容易燒起來引發火警,恐怕造成無法挽回的悲劇,因此不可不慎。太陽曝曬下,車內溫度相當高。(示意圖/翻攝自photoAC)不只這些,其實包括電池、碳酸飲料、光碟片和藥物,也不建議放在車上。電池可能會因為高溫導致熱能無法散發出,加速老化現象,劣質電池更可能變形或爆炸。碳酸飲料在高溫環境下,會出現有害物質,加上高濃度二氧化碳,容易讓瓶身膨脹造成破裂。由於光碟片的原料是聚酸碳酯,內含大量的有害物質酚甲烷,只要車內溫度超過60度,這類有毒物質就會揮發到空氣中,乘客若長期吸入會造成身體慢性中毒。而藥品若過熱不僅藥性會減弱,還會產生其他化學反應。
內湖豪宅2裝潢工離奇死亡! 高大成質疑「受困卻沒求救」:應該驗肛溫
台北市內湖區新明路一處新建豪宅於2日發生了離奇的雙屍命案,2名裝潢工人疑似吸入過多的黏著劑中毒致死,被發現時已經倒在臥室床板下方,1人嘴角出血、1人口吐白沫。對此,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法醫科主任高大成指出了3個疑點,質疑「黏著劑致死」目前並未有過急性中毒案例,且現場沒有嘔吐物,也要觀察手指甲是否有掙扎痕跡,須待抽血驗二氧化碳、毒化物來釐清死因。據了解,該建案近日剛準備完成交屋,並由裝潢公司派遣27歲的林姓男子和24歲的江姓男子前往裝潢,卻直到深夜都是失聯狀態,被人發現時也已經死亡多時。警方經過初步調查,2名死者當時在進行臥室收納床的組裝作業,現場並無明顯打鬥痕跡或外力介入,不排除是吸入過量強力膠等黏著劑導致昏迷死亡,目前也已報請士林地檢署進行刑事勘驗來確定死因。該2名工人在2日上午進入了大樓內。(圖/翻攝畫面)高大成表示,此案相當離奇,應該要先確認3個要點,首先掀床是否能從內部開啟,若只能從外面打開,那麼2個成年男性也很難脫困;其次2名工人是否有毒品前科,這與是否吸食過量的強力膠有關;最後是現場2人是否衣衫整齊。高大成進一步說到,除非床板下為密閉空間,推測至少要待半小時才會造成缺氧窒息,裝潢工應該很熟悉組裝,其指甲照理會有掙扎的抓痕等微證物跡象,也沒有用手機進行求救;另外,吸入黏著劑造成的中毒死亡,大多是慢性中毒,造成死亡的時間要很久,沒看過有急性中毒死亡案例,加上現場沒有嘔吐物,須驗血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和毒化物,以及指甲內的殘留物來釐清死因。對此,高大成建議,第一時間應該驗查肛溫來確定死亡時間,因為肛溫在死亡後1小時就會下降1度,可以藉此來判斷死者是否是在死後才被移入床下,或是原先就在床下窒息而死。
壞習慣導致慢性中毒! 醫師曝生活中「恐怖5毒」小心接觸
生活中處處要注意,可能在不知不覺間你已經中毒了!腎臟專科洪永祥醫師在臉書分享,不少病人常因找不到病因而無法有效治療,但其實病因很有可能是慢性中毒。這些慢性中毒離不開無自覺的錯誤習慣,長久累積下來,年老時身體自然容易出問題。他列出了「恐怖5毒」,要民眾小心注意。首先是「吸入毒」,二手煙、三手煙、廚房油煙、裝潢的甲醛等都算在內,這些吸入性的毒性物質通常包含苯、醇、醛類、烷、砷、鉛、一氧化碳,多環芳香氫等,短期接觸可能會有咳嗽、頭痛、眼睛不適、喉嚨痛、打噴嚏、噁心、呼吸不順和心律不整等症狀,長期將造成嚴重胸腔問題和過敏症,心臟病和肺癌的罹患率也會增加。再來是「黴菌毒」,如浴廁黴斑、寵物皮屑霉菌、香港腳的襪子等,這些黴菌會釋放過敏物質,若碰上毒性強的黴菌,可能會引起嚴重的肺部病變,甚至死亡都有可能。據台灣氣喘衛教協會發表研究指出,31%的過敏氣喘患者對黴菌過敏,而台中中山醫學院報告也表示,過敏性鼻炎的患者中有高達67.8%的患者,至少對一種黴菌產生過敏反應。第3種是「清潔化學毒」,含有香味的洗衣產品容易揮發出有毒化學物;殺塵蹣洗衣精若含百滅寧,易殘留在衣服上,皮膚敏感者接觸後恐有紅疹等過敏反應;科技海綿若拿來洗碗,恐會甲醛與三聚氰胺中毒,對於腎臟及膀胱來說相當危險,可能罹患膀胱癌或腎臟癌。第4種是「加熱與容器毒」,如用塑膠袋裝熱湯、使用不對的微波容器、燒烤油炸食物到焦黑,醫師表示,用塑膠袋或不合格的容器裝熱食、微波,容易產生塑化劑,導致生殖系統損傷、不孕,且有致癌風險,燒烤若已經焦黑,裡面的丙烯醯胺、異環胺、多環芳香氫等滿滿致癌物也對身體相當不友善。最後是「經皮毒」,如洗髮精、乳液、面膜、染髮劑等。所謂的經皮毒,會透過皮膚進入體內,由血液和淋巴擴散、累積的化學毒素,這些化學毒素約有0.5%的濃度會透過角質細胞間隙、汗腺或毛囊開口滲透到皮膚內部、累積在體內,長期下來可能引起細胞病變,甚至引發癌症發生。醫生特別提醒,「經皮毒和透過口腔進入的毒素完全不同!」因肝臟的排毒功能可將90%以上吃進肚子裡的毒素代謝、分解,但經皮毒卻只有10%能排出體外,醫師表示,一旦接觸過量,輕則過敏、肝腎衰竭或不孕,重則可能致癌。醫師表示,壞習慣務必越早戒除越好,除了減少接觸,「可多攝取足夠白開水增加水溶液性毒素排除、攝取膳食纖維跟益生菌增加腸道排毒、有氧運動增加排汗排出經皮毒、多攝取五顏六色蔬果增加抗氧化力與肝腎排毒功能」。
鄰居頭暈嘔吐常聞到化學味道 赴美中國博士生「投毒」畫面全都錄
中國一名36歲的化學生在美國博士班求學多年,而他對於周遭任何事都疑神疑鬼,當樓下搬來新住戶後,他也一直認為對方製造出馬桶蓋的噪音讓他睡不著覺。沒想到他竟因此利用自己的化學專業,偷偷在鄰居門口放毒,造成鄰居一家人出現慢性中毒的情形。綜合《紐約郵報》、《每日郵報》報導,美國佛羅里達州(Florida)坦帕市(Tampa)一名男子奧馬爾(Umar Abdullah)與自己的妻子在去年6月搬到當地一處公寓後,便產下一女。不過在他們居住期間,時常遭到居住在樓下的中國男子,抱怨他們製造出不明「馬桶蓋」聲響,害他整夜失眠。在經過一段時間後,奧馬爾一家開始出現莫名的頭暈和嘔吐的情況,而當有次奧馬爾請朋友來他家幫他收取包裹時,他的朋友也向他表示自己聞到很濃的化學味道。之後奧馬爾也注意到家中的「化學氣味」,立即清理了通風管道及通風口,還請消防部門到家中做檢查,但化學氣味仍揮散不去。警方以持有危險管制藥品、竊盜等重罪將李書明逮捕,他目前已被交保,將於12月5日出庭接受審判。(圖/Twitter/@dabowagaga)之後奧馬爾注意到門口下有一條小縫,便想起與樓下時常抱怨他們一家的中國男子。於是他就在家門口裝上隱藏式的監視器,沒想到竟真的拍到對方注射不明化學藥物在門縫的影像。而當奧馬爾得知此事後,立即前往警局報案,而根據警方初步調查,這名中國男子李書明,是就讀當地南佛州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ern Florida)的一名化學系博士生。最終警方以持有危險管制藥品、竊盜等重罪將他逮捕,目前已被交保,將於12月5日出庭接受審判。
查出進口生蠔「重金屬鎘超標」 長期吃恐增加腎衰、痛痛病、罹癌風險
食藥署於1日公布的邊境檢驗不合格名單中,有312公斤來自加拿大的生蠔,因被檢驗出含重金屬鎘超標,需依照規定退運或銷毀。而關於重金屬之於人體的危害,腎臟科教授級主治醫師且為毒物中心主任的顏宗海表示,重金屬鎘有6%會直接被人體腸道吸收,沒有解毒方法,半衰期至少20年以上,並會造成腎臟、骨頭病變,更可能增加罹癌風險。根據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的資料顯示,重金屬鎘是世界衛生組織公告的第一級致癌物,該物質可經由呼吸及腸胃系統進入人體,並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肺癌、前列腺癌等風險。鎘中毒可分為急性和慢性,急性容易發生在焊接工人身上,因在製造含鎘產品(如電池、染料等)時,工作環境中可能含有鎘蒸氣,易導致毒性肺水腫、呼吸困難、急性腎臟衰竭等等,慢性中毒則是因長期食用含重金屬鎘的蔬菜、稻米或地下水,導致關節疼痛、腎小管傷害、軟骨症及痛痛病(又稱骨痛症,是由鎘中毒引起骨骼軟化和腎功能衰竭)。此前被公布重金屬含量超標的加拿大生蠔,是由河馬生鮮公司所進口,驗出的數據為重金屬鎘每公斤2毫克(2mg/kg),但依照「食品中汙染物質及毒素生標準」,鎘在貝類(不含殼)限量為每公斤1毫克(1mg/kg),因此312公斤生蠔均需全數退運或銷毀。由於鎘中毒目前還沒有相應的解毒劑,僅能從避免暴露著手,因此醫師專家也建議,尤其是免疫力較為低下的老人、嬰幼兒、慢性病患者,應該避免抽菸或食用可能含有重金屬鎘汙染的食物。
吃竹筍「少1步驟」會中毒 名醫揭誤食恐怖後果
綠竹筍富含纖維質,加上熱量又低,不論煮湯或涼拌都很美味。不過,國內外都發生過吃竹筍中毒的案例,原因就是少了一個步驟,結果把氰酸吃下肚,導致氰化物中毒,嚴重者可能會有性命危險。北榮職業醫學及臨床毒物部主任楊振昌在《健康2.0-名醫觀點》說明,生竹筍含有氰酸,如果吃進去,會造成氰化物中毒,因為氰化物會抑制身體利用氧氣,「組織沒辦法使用氧氣,就會缺氧,那就會酸中毒」,嚴重就會抽筋甚至死亡,因此他呼籲:「一定要煮熟才能吃」。楊振昌提到,市面上有許多真空包裝的竹筍,記得要確定是煮熟的,泰國以前就發生摘竹筍沒處理直接醃漬,造成幾十個人中毒,也有人因此喪命。此外,他表示樹薯也和竹筍類似,不用擔心市售的會中毒,因為已經處理過;假如沒有處理,國外就常發生造成慢性中毒,氰化物會去結合維他命B12,造成B12的缺乏,以致於出貧血、失智或神經系統問題。吃到沒有煮熟的竹筍,嚴重可能抽筋甚至死亡。(示意圖/翻攝自photoAC)楊振昌指出,還有一種叫做豆薯,長得像豌豆,含有魚藤酮,同樣會造成厲害的毒性,彰化就有一名老太太,以為是豌豆而誤食,結果導致酸中毒,雖然撿回一命,卻成了植物人。不只如此,像是馬鈴薯發芽,裡面可能含有龍葵鹼,金針花如果沒有處理好,也會有秋水仙鹼,同樣會造成中毒。假如中毒該怎麼辦?楊振昌表示,不管多喝水或多流汗,基本上對排毒沒有太大效果,「氰化物中毒是有解毒劑,所以建議趕快就醫」。
幼兒園8童驗出微量巴比妥 毒理專家舉「3狀況」打臉:根本不可能
新北市某幼兒園,傳出有幼教人員對園內幼童餵食不明藥品,已陸續在學童身上,驗出「巴比妥」及「苯二氮平類」等違禁藥物的事件,引起社會關注。針對有說法指稱,孩子們身上驗出微量巴比妥,疑似是自然環境中產生的。對此,毒理專家招名威強調,「一般兒童,是不可能會有巴比妥檢出的」;並建議這種生活、飲水與被控管的藥品,一旦有人體內驗出微弱數據,就算未超標,都應被視為不正常,全面納入採檢範圍,揪出關鍵原因。對於當前學童的採檢結果,有人身上驗出微量巴比妥,招名威認為,一般兒童根本不可能會有巴比妥檢出,除非生活、飲水中含有相關成分,但在這情況下,新北市可能很多人都會有成癮的症狀,所以這種說法,「根本不可能!」另外,巴比妥類的藥物,衛福部應掌握使用量,不可能有人可以一直取得,且醫療體系沒有發現。招名威直言,一般兒童體內不可能會檢出巴比妥。(圖/翻攝自招名威教授毒理威廉臉書)招名威提到,現在有人把事情導向是「安眠藥」、「感冒藥」、「誤食」、「水中本來就有」等理由,「這些都是謊言、藉口」;他認為,現在檢驗時間已經被拖延,能做的是,只要出現一些微弱數據,即便未超標,都應視為「不正常」納入採檢範圍,才能擴大資訊,揪出幼兒園老師,之所以能取得這些藥品,到底來源從何而來。招名威並認為,巴比妥藥物使用的劑量必須精確,「我不覺得一般人可以如此準確添加這些藥物」,更何況是可控制微量使用,看似好像神不知鬼不覺的慢性中毒,掩人耳目的狀況,他呼籲應該要擴大採檢範圍,揪出藥品的來源跟餵食原因。備註:根據《兒少法》第69條規範,本案涉兒童及少年權益,不得揭示「足資識別之資訊」。
食安連環爆2/越南牡蠣更毒!A肝病毒重金屬全都有 「混充本土」長期攝取恐致癌
越南牡蠣頻頻出包!除了A肝病毒,更被驗出致癌物無機砷,且超標5.4倍!越南牡蠣一斤比國產便宜20~30元,近年來進口量暴增20倍,已佔進口9成,也直接壓縮本土產量,例如受害最深的台南便減產5成。由於不需標示產地,因此部分不肖業者便將越南牡蠣「混充本土」銷售到市面上,長期攝取恐增加罹癌機率,蚵農表示進口、本土牡蠣難以分辨,建議從邊境時就要註明進口牡蠣產地,同時嚴格查驗,才能保障消費者食安權益。根據食藥署資料,今年1月以來,共輸入1142公噸的越南牡蠣,計有624批,其中2批被檢驗出重金屬「無機砷」超標,依照「食品中污染物質及毒素衛生標準」無機砷上限為0.5 mg/kg,而超標的2批越南牡蠣分別為2.7mg/kg、1.3mg/kg,等於超標5.4倍、2.6倍。食藥署北區管理中心副主任林旭陽表示,2018年至今,有19批越南牡蠣不合格,其中諾羅病毒14件、重金屬4件、A肝病毒1件。食藥署北區管理中心科長陳慶裕則表示,根據近兩年統計,越南牡蠣曾檢出重金屬鎘超標,此次檢出無機砷超標為近兩年首見。根據國家環境毒物研究中心資料顯示,砷是一種廣泛存在地殼中的自然元素。在大自然中,砷與氧、氯和硫形成無機砷化合物。在動物和植物體內的砷,和碳與氫形成有機砷化合物。其中無機砷毒性較強,會形成慢性中毒。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on Cancer,,IARC)已確認無機砷是人類致癌物,許多研究指出長期攝入無機砷可能導致皮膚癌、肝癌、肺癌,也會影響孩童智商發展與孕婦肚中胎兒健康,患者可能會皮膚暗沉,手掌、腳底與軀幹長出小型的繭或疣。台大醫學院毒理學研究所教授暨腎臟科主治醫師姜至剛曾受訪表示,牡蠣被檢出無機砷可能是因為飼養環境不佳,牡蠣成長過程中吸收累積有關。人體長期攝取砷會累積在骨頭,恐危害骨髓造血及免疫系統,建議不要吃超標食品。越南牡蠣短短6年進口量暴增20倍,也壓縮到本土牡蠣的生存空間,圖為嘉義縣東石鄉蚵農工作畫面。(圖/CTWANT資料照)根據財政部關務署資料,越南牡蠣從2017年進口150公噸,到2022年成長到3023公噸,短短6年暴增20倍,在進口牡蠣中占比高達9成,主要就是因價格低廉,一斤比本土牡蠣便宜20~30元,也嚴重影響本土牡蠣產量。其中受影響最深的是全國第三大牡蠣產地的台南,牡蠣年產量自106年到110年,從年產4,266公噸銳減至2,144公噸,減產50%,年產值也從近8億元減少到為3億元。然而大量越南進口牡蠣進入市場卻沒有加以標示產地,一般民眾根本難以分辨所購買產品來源,嘉義縣東石鄉自產自銷蚵農陳宏聰曾受訪指出,東石、布袋沿海養出來的本土牡蠣,每到冬季便因東北季風而產量減少,中盤商就會進口越南牡蠣來混充,流向消費市場、小吃店。陳宏聰認為,政府除推行國內牡蠣產銷履歷及QRcode溯源,更應從進口端嚴格把關,提高進口牡蠣檢驗的量能,要標明產地,才能和台灣本產有所區別,讓消費者能擇優選購。越南牡蠣為何頻頻出包?熟悉海鮮市場的業者透露,主要是水源遭受汙染,因為越南並沒有嚴格稽查工廠廢水的處理,因此導致水源污染嚴重,因此才會有A肝病毒、重金屬鎘與無機砷的問題。食藥署回應,行政院的食品安全辦公室有召集農委會、衛福部針對標示部分,啟動市售牡蠣產地標示的聯合稽查專案,目前並沒有發現越南牡蠣混臺灣牡蠣的情形,未來會繼續督導業者落實。水試所目前有一套多重元素分析資料庫,若清楚標示為台灣牡蠣,百分之百不會判斷為進口,這可作為行政單位未來溯源管理的依據,藉檢測方法分辨進口和國產牡蠣。營養師程涵宇表示,牡蠣最厲害的就是鋅含量很高,而鋅是300種以上酵素的構成要素,可促進生長、神經發育、維持正常的免疫及生殖系統,與調節內分泌功能。如果對牡蠣有疑慮,可改吃淡菜、紅蟳、板腱牛肉,或是一些堅果種子如南瓜子、奇亞籽、白芝麻等,同樣含有豐富的鋅。
疑似海龜肉中帶毒 非洲兒童食用後送醫不治身亡
海龜在許多國家中,都是立法保護的對象,但在於一些食物匱乏的地方,時常也是民眾選擇食用的動物。日前非洲莫三比克沿海城市彭巴(Pemba)就傳出有兒童因食用海龜肉後,發生中毒現象,而這些孩童雖然及時送醫,但最後仍然不治身亡。根據《中國報》報導指出,這起意外發生後,北彭巴警察局局長薩迪 (Juma Sadi) 表示,3名因食用海龜而身亡的兒童,均來自同一個家庭。薩迪也表示,其實當地在發現海龜肉中帶有毒素後,已經嚴格下令不得食用海龜,但還是陸續發生多起意外。其中26日當天就發生有22人因食用海龜而送醫治療。根據《The Citizen》報導指出,彭巴市在26日當天有3人因為食用海龜身亡、27日有2人身亡,28日也傳出又有2人身亡。而目前為止尚不清楚這些死者是否來自同一個家庭。據悉,雖然海龜在多數國家都屬於保育類動物,但是在部分區域仍然有吃海龜的習慣,甚至認為海龜肉可以治療癌症。但資料顯示,海龜肉並不具備治病效果,而且眾多科學研究報告指出,海龜體內含有多種有害病菌與毒素,其中生物毒素、重金屬與有機污染物,食用海龜很可能引發急性或慢性中毒。根據《環境資訊中心》報導指出,全世界目前7種海龜,以玳瑁的毒素最劇,而且學者尚未發現致病毒素,目前沒有相對應的解毒劑可以提供即時治療,僅能透過嚴密的照顧來看護中毒者。而根據過去的文獻中,在日本、坦桑尼亞、馬達加斯加、印度、斯里蘭卡、西印度群島、台灣、菲律賓、波利尼西亞、印度、巴布亞新幾內亞、澳大利亞、吉爾伯特群島、斐濟以及墨西哥等地,都有因食用海龜肉而嚴重中毒症狀或死亡的案例。
15歲少年想變X戰警「注射水銀進體內」傷口潰爛 專家驚呆:智商很正常
超級英雄電影在全世界各地都造成一股熱潮,許多孩童看完電影後,也會幻想自己有一天能成為替社會伸張正義、甚至拯救世界的英雄。印度一名15歲少年就真的異想天開,不顧一切地將致命的水銀注射進自己體內,希望能夠變成「X戰警」,導致傷口潰爛無法癒合,令醫師哭笑不得。根據印度媒體《Riau24.com》報導,在美國國家生物技術資訊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最新的一份報告中可見,印度一名15歲少年左手臂上有多個無法癒合的潰爛傷口,就醫後醫務人員懷疑少年可能濫用藥物,因此對他進行了精神評估,之後少年才向醫生坦承,他是為了想變成X戰警中的英雄角色「水銀」(Mercury),才會嘗試至少3次將溫度計裡面的水銀取出,並注射到身體裡。報告中也提到,該名少年除了想變成X戰警,也想嘗試變成「蜘蛛人」,透露他多次故意讓蜘蛛咬傷自己,然而令人感到驚訝的是,少年檢查後並無任何精神問題,智商也相當正常,但仍未知他為何有這種異想天開的想法。幸運的是,少年注射水銀時剛巧都避開了主要血管,才沒造成更大傷害,但已潰爛的傷口仍需切除,並進行皮膚移植。這份研究報告得出結論,少年沒有出現慢性中毒臨床症狀,可以證明皮下注射水銀(汞)所造成的全身毒性風險較低。
正妹女大生把暹羅貓染成「粉紅豹」!友曝超瞎理由 網怒:會有報應
台中市日前才發生有小貓被飼主染成螢光綠色,導致慢性中毒死亡的案件,如今愛貓團體又發現新北市一名女飼主用染髮劑將寵物貓染成粉紅色,擔心又有生命因此逝去,趕緊通報動保處。一名網友在臉書社團「有點毛毛的」發文表示,日前得知一位住在蘆洲的女飼主因為不喜歡寵物貓的毛色,便用染髮劑將其染成粉紅色,還堅稱不會對貓造成傷害,甚至PO上臉書分享;女飼主友人得知此事,擔心貓咪受傷害,決定通報愛貓社團。沒想到,社團傳訊給女飼主關心,卻完全沒有收到任何回應,無奈之下只好向動保處檢舉,希望政府單位介入,能盡快救出被染色的暹羅貓,挽救一條無辜的小生命。貼文一出立即點燃網友怒火,大罵飼主把貓咪當配件,類似行為遲早會有報應。對此,新北市動保處表示,目前已經聯繫飼主到案說明,若貓咪真的有被染色,將會交給獸醫檢查,並依《動保法》將飼主送辦。一名女飼主將寵物貓染成粉紅色,網友群起撻伐。(圖/翻攝自有點毛毛的臉書社團)
便祕30天!22歲嫩妹肚藏「10kg巨蟒」 切除近2公尺腸子
大陸哈爾濱一名22歲嫩妹小王,從小深受便祕困擾,每次進去廁所一待就是30分鐘、1小時,明明肚子脹得難受,卻怎麼樣都拉不出來,上大號沒有一次順暢過,沒想到近來小王便祕的狀況更加嚴重,最久曾30天沒有排便,嚴重影響到生活作息,最後緊急送進手術室治療。根據《看看新聞》報導,小王為了能順利大便,真的是用盡所有招數,不管是服用便秘藥,或是去灌腸,但在這1年以來,情況卻是越來越不妙,她久到1個月都沒有排便,最近3個月還頻頻腹痛,連飯都吃不下,整個人消瘦了近10公斤,嚴重營養不良,肚子也不正常鼓起。(圖/翻攝自看看新聞)近日在家人的陪伴下,小王終於前往醫院就診,哈醫大四院普外科三病房主任劉昶指出,病人剛入院的時候,腹部呈現不對稱性膨隆狀態,且情緒相當焦慮,有慢性中毒的現象,經全面檢查確認,小王罹患了「成人型先天巨結腸症」,最後透過腹腔鏡下全結腸切除術治療。歷經2個小時的手術後,醫療團隊從小王的腹部取出病變腸管,這一幕讓在場所有人都嚇壞,將近2公尺的腸子高度擴張,彷彿是一條「巨大蟒蛇」,其中還積存了大量糞塊,重達10多公斤,相當驚人。如今,順利完成手術並調整飲食後,小王終於能過上正常排便的生活了。
【電子菸毒入校園4】身體如慢性中毒 爆米花肺無藥可醫
根據美國醫學期刊《兒科》(Pediatrics)報導,一名原本身體健康的十八歲高中女生,開始抽電子菸不久,便出現呼吸窘迫、咳嗽和胸部刺痛的症狀,而且無法深呼吸。三周之後,她因為情況變糟被送急診,然後又被送進重症加護病房。她的肺因為電子菸中的化學物質受損發炎,進而引發免疫系統反應,導致血管滲漏(Leaky),造成肺部嚴重積水。《兒科》同時也報導,學者針對兩名懷孕婦女的一份研究證明,孕婦媽咪抽電子菸,對胎兒的體重生長和肺部有影響。除了街頭林立的電子菸店外,連夜市的路邊攤都有人兜售,甚至現場調配菸油。(圖/讀者提供)毒理專家招名威教授說,「丁二酮」是最常出現的電子菸成分,也暗藏健康危機。「十多年前,美國一家生產微波爆米花的工廠工人生病,發現這些工人因為吸入丁二酮等化學物質,造成這些化學微粒沉澱在肺部導致阻塞,因而罹患阻塞性細支氣管炎。」毒理教授招名威表示,電子菸成分不明,層層堆疊後可能導致慢性中毒。(圖/招名威提供)因此這個疾病被暱稱為「爆米花肺」,而美國職業管理局也在2015年針對「丁二酮」訂定規範,建議十五分鐘內吸入的「丁二酮」不可超過25ppd,以免對健康產生影響。「這個量很容易超標!」招名威說,尤其電子菸可以自己添加成分,更難控制劑量。「丁二酮是化學合成物,本身成分已經很複雜,再加上電子菸其他不明成分,又吸食過量,層層堆疊下來就是身體的慢性中毒。」目前醫界對「爆米花肺」仍束手無撤。董氏基金會菸害防制中心主任林清麗(右二)指出,許多年輕人以為電子菸抽的是水蒸氣或維他命,但裡面的有害物質非常多。《周刊王》呼籲,吸食電子菸有礙身心健康
【電子菸毒入校園3】無法幫助戒菸 癮頭更難戒
藝人蔡依林日前在臉書上驚呼「原來電子菸是無法用來戒菸的,難道我是世界上最後一個知道的人嗎?」其實蔡依林應該不是最後一個知道的人,因為只要上各大社群媒體的討論區、留言板,就可以發現其實許多人仍然是電子菸的信徒,最常出現的話語便是「總比吸香菸好吧?」許多人以為抽電子菸只是在吸水蒸氣,但裡面至少有四十一種有害物質。(圖/周志龍攝)台南安南醫院家醫科醫師蔡忠紘說,台灣一開始流行電子菸,確實是因為許多癮君子想要藉此戒菸,這是基於英國曾有一份研究指出電子菸有助於戒菸,且對人身的傷害比真正的香菸少95%。不過,這樣的論述近年持續被不少新研究「打臉」。「今年三月就有一項新研究證實電子菸有許多健康風險,相較於不吸電子菸的人,吸電子菸者的心臟病、腦中風風險都明顯較高。」蔡忠紘說,研究已知傳統香菸含有七千多種化學合成物質,其中有害物質佔四百多種,經過長期研究之後,科學家、醫師已經相當了解其中物質的特性,但電子菸中的八千多種物質中,許多仍然成分未明,而且最重要的是,因為可以自行添加搭配,所以根本無從得知成分。部分YouTuber在影片中介紹電子菸,並宣稱有戒菸效果。(圖/翻攝自Kokee講Youtube頻道)蔡忠紘醫師說,戒菸門診中也曾遇過電子菸成癮者。「一開始他們想利用電子菸戒菸,但沒想到卻還是上癮了。」蔡忠紘說,相較於傳統香菸,電子菸成癮又更加複雜、難以戒除。「因為它成分太多了,香菸可以針對尼古丁著手,尋找替代物質來幫助戒癮,但電子菸沒辦法。」所以目前大多採取行為療法幫助戒癮,但成效不大。醫師蔡忠紘指出,曾有英國報導指出電子菸可以幫助戒菸,但電子菸成癮的原因相當複雜,更難戒除。(圖/蔡忠紘提供)蔡忠紘提醒,千萬不要因為想戒菸而選擇電子菸,可以利用更安全的方式戒菸,而未成年者則更要小心,若是一旦成癮,戒除之路預計將比一般成年人更加艱辛。《周刊王》呼籲,吸食電子菸有礙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