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壓力
」 壓力 憂鬱壞膽固醇太可怕!破壞全身血管、加速腎老化 醫曝7招改善
許多人都會說膽固醇太高不好,但事實上,膽固醇也有好壞之分,其中壞的膽固醇就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諸如運動不足、高壓、肥胖、吸菸等都可能是壞膽固醇升高的危險因子。對此,腎臟科醫師洪永祥就指出,壞膽固醇不僅會破壞全身血管、加速血管老化,還會大幅提高中風、心血管疾病與腎衰竭、間接性跛足的風險。洪永祥日前在臉書粉專「洪永祥醫師的慢性腎衰竭攻城療法」分享道,壞的膽固醇會聚集在血管壁,使血管彈性變差,造成粥狀硬化,也意味著將破壞全身血管,加速血管老化速度,大幅提高中風、心血管疾病與腎衰竭、間接性跛足的風險。「血管年輕你的全身器官就年輕。」洪永祥進一步建議,無論有沒有慢性病,40歲以前一定要控制到100mg/dL以下才是及格,若能控制到70mg/dL才是理想的抗老化逆轉血管健康目標值;若身體已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腎衰竭等慢性病及格標準要控制到70mg/dL,若能控制到55mg/dL才是理想標準。對此,洪永祥也提供7個方法,能夠有效降低壞的膽固醇:1.飲食:據美國農業部發布的「2015-2020飲食指南」,需要減少飽和脂肪與反式脂肪的攝取,而多吃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魚油與植物油,則有助降低血膽固醇值與心血管疾病風險。並建議多吃高膳食纖維食物,如全穀根莖類與五顏六色蔬果,減少精緻碳水化合物、添加糖的攝取。2.運動:研究顯示,運動有助降低壞膽固醇與三酸甘油酯,並增加好膽固醇,建議每週5天、每天至少3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3.維持健康體重:過重或肥胖的高膽固醇患者,可藉由控制體重改善健康。研究顯示,肥胖、過重的成年人在減掉3至5%的體重之後,壞膽固醇有所下降,同時好膽固醇也上升,建議的減重幅度為6個月減少5至10%的體重。4.管理壓力:研究指出,慢性壓力也可能增加壞膽固醇並減少好膽固醇,而包括瑜珈、靜坐、冥想、唱歌、泡澡、按摩、接近大自然等,都是抒壓的好選擇。5.戒菸:抽菸不僅使脂肪代謝惡化,更會加速血管內皮細胞發炎與粥狀動脈硬化進行。6.降血脂藥物:很多人都會拒絕服用降血脂藥物,但據研究顯示,使用他汀類藥物降低低密度膽固醇,能有效減緩腎功能惡化,而這類藥物還具有抗炎和抗氧化特性,能減少腎臟炎症和氧化壓力,進一步保護腎功能 。7.雙重過濾血漿離析術(血液淨化):是一種比較侵入性的降膽固醇治療,用於部分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患者,類似血液透析的過程,藉由機器像是大掃除般濾除血液中的低密度膽固醇,1次進行2至3小時,可清除掉約70%的低密度膽固醇。
香檬好處多!可調節憂鬱焦慮 興大最新研究登國際期刊
香檬具有抗肥胖、抗氧化、抗發炎以及保肝等等活性,在日本已被大量開發成保健食品。根據國立中興大學循環經濟學院院長王升陽所領導的研發團隊,發現台灣香檬可透過「腸-腦軸線」調節受慢性輕度壓力誘發的憂鬱焦慮症狀,此成果已在8月刊登於英國皇家化學會所出版的重要學術期刊《食品與功能》(Food and Function)。從日本紅回台灣 香檬可降三高、抗肥胖台灣香檬為台灣原生種,學名為「扁實檸檬」,分布台灣低海拔地區和日本南部琉球。國內市場上之柑橘屬植物多為外來種,台灣原產產柑橘屬之3種植物中,台灣香檬為最具經濟價值之發展潛力,除了果實能經過加工處理可成為多樣化食品外,因具有良好抗肥胖、抗氧化、抗發炎以及保肝等等活性,在日本已被大量開發成保健食品。台灣香檬的香氣主要是由檸濛烯、松油烯以及芳樟醇所構成。除了特殊的風味外,香檬果汁中富含川陳皮素與橘皮素,這2個黃酮類化合物已被證實具有多樣化的保健功能,如降低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肥胖等相關的代謝危險因子,也被證實對腦部退化疾病,如帕森金氏症具有改善功效。同時,川陳皮素與橘皮素在使用上也發現對三高之問題具有調節活性,對痛風也有很好的抑制效果。也由於川陳皮素之消炎功效顯著,因此對於各種關節炎如痛風性關節炎和骨性關節炎都有舒緩的作用。透過「腦-腸軸線」 香檬幫助調節憂鬱焦慮症狀「腦-腸軸線」是指大腦中樞神經和腸道消化功能之雙向調節網路,牽涉到許多生理機制,包括免疫系統、內分泌系統、中樞神經系統、周圍神經系統中的自律神經系統、腦神經系統和腸神經系統以及腸道菌叢。其中腸道菌叢不但參與消化物營養吸收,調控腸道以及神經細胞的發育,也能誘導免疫系統的發展。越來越多研究指出,腸道菌叢失衡可能造成焦慮、憂鬱、自閉症、帕金森氏症等等精神疾病以及癌症、自體免疫疾病,甚至是肥胖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興大的研究團隊在國科會和農業部經費支持下,針對國產台灣香檬的成分與活性進行研究與開發,並獲得具體成果。王升陽說明,從「隨機慢性溫和壓力誘導小鼠之焦慮及憂鬱模型」中發現,小鼠不論在嗅聞或管餵台灣香檬後,皆能顯著改善因慢性壓力下造腸胃消化吸收功能下降的現象。且小鼠在壓力下所產生的焦慮、憂鬱、強迫症行為,在台灣香檬處理後,可有效的改善憂鬱行為的表現,具有良好調節中樞神經活性。根據次世代解序的菌相解析結果可得知以管餵方式或是嗅聞台灣香檬果實香味,皆能改善因慢性壓力造成菌相失衡的現象。有趣的是,台灣香檬還可提高腸胃道中益菌擬桿菌門細菌的比例,並降低了壞菌厚壁菌門細菌佔的比例。此外,還能減少和自閉症相關之多梭菌屬菌種以及增加震顫桿菌屬菌種所佔的比例。以上的說明,台灣香檬具又多樣化的保健功能,長期使用將可使身心健康獲得相當的助益。目前循環經濟學院與食品暨應用生物科技學系致力合作,開發出香檬飲品與嗅聞精油。王升陽表示,喝一天就有感,可幫助恢復正常腸道菌叢,改善焦慮憂鬱,幫助入眠。而且不僅果汁可飲用,連果皮也可磨粉製成精油與動物飼料,果皮富含4種黃酮類,因此香檬可說是從果到皮都可用、非常優質的植物。
睡出免疫力 增強免疫系統5種小技巧
人體免疫系統是身體的一個神奇部分,可以保護身體免受疾病侵害,並讓身體自我修復以確保其生存。當免疫系統正常運作時,它會攻擊新冠病毒和細菌等入侵病毒。但隨著不正確的飲食和生活習慣會削弱身體的免疫系統,使人更容易罹病,而且染病時間持續更久。好在有一些簡單的方法可以改善免疫系統,使人體能夠更好地對抗病毒、細菌和其他感染的入侵,外媒「Journalistate」推薦日常生活就可做到的5種方式。1戒菸酒與高脂食物增強免疫系統的最佳方法之一,是改善壞習慣並採用更健康的生活方式。日常生活中的許多消費品中都發現了環境危害和毒素,包括垃圾食品和菸酒,少吃高脂肪食物、戒菸和減少飲酒,可以幫助身體做好抵抗感染和病毒的準備。當人體受到保護免受環境攻擊時,體內的系統就會更好地發揮作用。2充足的睡眠良好的睡眠品質不僅警覺性和認知功能,而且對身體的整體健康也很重要。睡眠不足會影響罹病的風險以及康復狀況。當人睡覺時,免疫系統會釋放一種叫做细胞激素(cytokines)的蛋白質,這種蛋白質會參與人體的發炎反應,在受傷或生病的時候,可幫助保護和修復身體。3攝取足夠的維生素增強免疫系統的一個重要部分是攝取足夠的維生素,均衡飲食是維持健康所需的足夠維生素和礦物質關鍵,若攝入額外的維生素C、B6和E,例如定期飲用能量蔬果昔,能夠幫助免疫系統更有力抵抗疾病。4紓緩壓力精神壓力、極度情緒困擾時所表現出來的症狀與身體健康密切相關。科學家研究免疫系統與壓力之間的關係,比起單一症狀或疾病,研究人員更關注長期的慢性壓力,以觀察身體免疫系統如何反應。研究顯示,長期壓力會抑制體內的免疫力,使人更容易患病。5規律運動規律運動可以幫助改善整體健康狀況,從而更好地為對抗疾病和感染做好準備。運動還可以幫助增強免疫系統所需的功能,從一開始就降低患病的風險,並且能縮短生病的持續時間。
研究:運動有效減少青少年壓力與憂鬱 但1種情況例外
就要放暑假了,而應屆畢業生們則是早已放飛,迎來近三個月的漫長假期。擔心孩子放假後就開始掛網,坐著不動嗎?不妨引導孩子多從事體能類型的休閒活動,根據發表於《斯堪地納維亞運動醫學與科學期刊》的一項研究指出,即使是少量的規律休閒體能活動,也能降低青少年憂鬱、焦慮與慢性壓力。揪團做運動 互相督促又能讓身體健康研究者也評估了體能活動與長期壓力反應和尋求學校心理師諮詢頻率的關係。結果發現,與沒有進行體能活動的情況比較,每週進行30分鐘的體能活動可減少17%慢性壓力症狀。此外,每週進行一小時體能活動的青少年出現憂鬱和焦慮症狀的機率分別降低了22%和32%。而每週至少進行四小時運動的青少年出現心理健康症狀的機率最低。但是,調查也顯示,每天步行或騎自行車上學超過 30分鐘的青少年,會有較高憂鬱症狀,尋求學校心理師諮商比例也較高。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所長董旭英說明,運動時體內會產生血清素使我們心情變好,同時刺激腦部、提升創造力,對求學期的兒童及青少年而言十分重要。他推薦同學們「揪團」運動,藉著運動能讓彼此學習陪伴、互相督促,又能讓身體健康。非自願進行的運動 恐造成反效果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說明,許多研究都顯示運動有益心理健康,但對每天需步行或騎自行車上學超過30分鐘的青少年卻造成反效果。這可能是因為青少年無法像成人那樣可以自由地選擇交通方式。如果必須每天長途跋涉到學校,青少年又處於非自願的情況下,這樣的生活可能會成為一種不愉快的例行公事。但做體能類的休閒活動,因為常會有社交及愉快分享的作用,還是能有效減少壓力與憂鬱。家長以身作則 增強孩子運動習慣養成而培養孩子的運動習慣,葉雅馨建議,家長可以從自身做起,挑選一項難度低、達成度高的運動(如:跑步),並且定期、有規律的陪伴孩子至少執行3周,這樣的相處模式有助於建立孩子的運動習慣。
奧運金牌女選手陳屍家中 驗屍報告曝懷8個月身孕!死於分娩併發症
美國田徑女將鮑維(Tori Bowie)曾於2016年里約奧運中獲得金牌,沒想到卻在5月傳出離世消息,享年32歲。如今驗屍報告曝光,指出當時她去世時懷有8個月身孕,且當下正處「分娩」情況,死於分娩併發症。根據《衛報》報導,美國田徑女將鮑維在5月初傳出離世消息,而她的經紀人金百莉(Kimberly Holland)也在5月3日出面證實,鮑維在佛羅里達州(Florida)奧蘭多(Orlando)的住家中被發現死亡,不過並未透露死因。而近日鮑維的驗屍報告曝光,內容指出,鮑維陳屍於家中床上,當時她懷有8個月身孕,且正在分娩,死因是呼吸窘迫及子癇,是分娩併發症的一種。而奧蘭多驗屍官辦公室也表示,目前尚不清楚鮑維的家人朋友是否知道她懷孕一事。鮑維過去曾在2016年里約奧運內一次取得3面獎牌,分別是是4x100接力金牌、100公尺銀牌和200公尺銅牌。而她最後一次出賽是2019年的杜哈世界田徑錦標賽,當時還在跳遠項目中取得第四名成績。長期關注黑人權益的媒體《BTE》,也在消息曝光後發布推文,表示「黑人女性死於妊娠相關併發症的比例非常高。基於各種原因,包括慢性壓力和醫療保健提供者的隱性偏見,我們面臨更高的孕產婦死亡風險。對於妥善保護和倡導黑人女性的健康,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服安眠藥人數日益增加! 專家直言:長期熬夜睡不飽宛如自殺
國人身處步調快且高壓的環境,睡不好、晚睡等問題越來越嚴重,安眠藥每年用量突破10億顆。美兆教育訓練處處長暨資深講師林辰語提醒,睡不好會增加糖尿病和心臟病等慢性疾病,而且熬夜會使血液中的自然殺手細胞減少,影響身體的免疫系統,長期沒有充足的休息和睡眠,等於是在自殺。國人三大毛病「肥、累、眠」現代人工作壓力大,生活作息不正常,加上經常外食,造成身體長期處於疲累狀態。「美兆健康大數據」累積10年的健康問卷調查顯示,排名前3名的小毛病,10年來都圍繞著「肥、累、眠」。其中有關睡眠的問題,顯示國人不易入睡的比例從2014年的12.78%遽增至2022年的26.81%。根據亞洲睡眠協會調查指出,台灣有5分之1的成年人為失眠所苦,更有高達8成的中年人有睡眠障礙,顯示許多台灣人有睡不好的困擾。睡眠時間變短 年齡越大越易失眠根據統計,從2009年到2022年,每天平均睡6-7小時的人比例約佔5成,然而能夠睡足7小時的人數逐年下降,睡眠時間少於4-6小時的人卻越來越多,顯示睡眠時間有縮短的現象。這可能對身心健康造成負面影響。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19年公布的報告顯示,台灣成年人失眠症狀的盛行率為23.5%,其中慢性失眠(失眠症狀持續3個月以上)的盛行率為6.7%。此外,女性的慢性失眠盛行率高於男性,且年齡越大失眠症狀越常見。國人服安眠藥年逾10億顆至於睡眠品質,發現不易入睡、服用安眠藥、易被吵醒、多夢、睡醒後仍感疲憊等等問題,近10年來比例不斷增加。尤其「必須服用安眠藥才能入睡」的比例,從2014年的2.55%增加至2022年的6.67%,暴增逾1倍!據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資料,2014年台灣的安眠藥使用量為3.3億顆,其中女性使用量高於男性,且年齡越高使用率越高。到了2020年,健保署統計平均每5人就有1人吃安眠藥入睡,而且年用量突破10億顆,疊起來的高度約4170座101大樓。顯見安眠藥使用量逐年遽增。長期沒睡好恐導致慢性病長期睡眠不足與慢性病之間有高度關聯,並對身體和心理健康造成嚴重傷害。林辰語提醒:「長期急、慢性壓力,加上環境因素導致的荷爾蒙錯亂及腎上腺疲勞,讓現代人普遍睡眠品質不好,除了體力差、精神不濟,也會使人記憶力下降,判斷力變差,影響代謝,增加糖尿病和心臟病等慢性疾病。」研究還發現,熬夜到凌晨會使血液中的自然殺手細胞減少,影響身體的免疫系統,長期沒有充足的休息和睡眠,等於是在自殺。此外,「睡醒後仍感到疲憊」比例從30.83%上升至51.22%。林辰語解析:「腎上腺疲勞是由於身體或心理面臨各種壓力時,『壓力賀爾蒙』皮質醇開始分泌,但如果長期壓力都沒有解除時,皮質醇會漸漸低下,身體會出現各種症狀,包括早上幾乎起不來的極度疲勞、傍晚前老是覺得腦袋昏沉等。身體將出現睡不好、發胖、荷爾蒙失調等症狀,形成惡性循環。」建議民眾如有睡眠問題,可選擇賀爾蒙檢查、自律神經檢查、Rooti心律生理檢查等,盡早找出原因並解決問題。改善睡眠5招1睡眠前騰出時間放鬆,如泡腳、按摩、聽音樂、冥想等,都有助於入睡。2營造良好的睡眠環境,睡前1小時不要使用手機、平板等有藍光的3C產品。3善用腹氏呼吸,漸進式肌肉放鬆,頭腦的思緒也變得比較平靜,情緒也能紓緩下來,放下什麼都要管的章魚性格,讓頭腦放空。4日常生活補充色胺酸、鈣、鎂、B群等,可幫助肌肉放鬆。5睡前不要吃太飽,或是過度運動,遠離刺激性與咖啡因的食品。
五百英呎、三百英呎,你的老化也直線降落中?你需要給肌膚一點療癒減壓的帖子!
忙碌的生活、備感挑戰的工作壓力,生活中有太多因子造成壓力性老化,加上不健康的生活型態,包括熬夜、外食、菸酒等等,內外夾攻,導致肌膚老化倍數直線降落!香緹卡創意總監Olivia Chantecaille說道:「當我因疲憊、壓力而膚況不穩時,就會使用極緻純金精華乳升級版,重新喚醒肌膚活力。肌膚看起來更豐潤、亮澤且光滑,獲得充分療癒,甚至不需上底妝!」CHANTECAILLE香緹卡推出「極緻純金精華乳 升級版」,添加全新成分-100%純素黃金胜肽和能量微藻萃取,質地輕盈觸感水潤,讓你不會感到黏膩,日間使用極緻純金精華乳升級版更適合做為妝前打底,為肌膚豐潤補水卻不影響底妝持久度! (圖/品牌提供)生活壓力大加上生活作息不當會導致壓力賀爾蒙過度產生,造成皮膚屏障的破壞,出現紋路和黑眼圈狀況,加速肌膚老化。壓力型老化指若肌膚長期處在慢性壓力的刺激之下,會使肌膚呈現慢性發炎狀態,導致肌膚細胞罷工、疲憊無力與失衡,造成皮脂分泌的異常,如暗沉、出油、產生痘痘等。當肌膚長期處於惡劣的環境下,平常使用的保養品效果便會開始不盡人意!因此肌膚更需要突破保養停滯期,除了給肌膚減壓、更換保養品外,用香氣療癒肌膚也是很好的提案!(圖/品牌提供)另外帶點療癒的玫瑰香氣更是皮膚最好的減壓解藥,搭配涼爽的輕感凝霜質地,讓你在夏日感受清爽滋潤無負擔!sisley黑玫瑰彈潤水凝霜打破保濕滋養乳霜較為厚重滋潤的質地,以創新的水凝轉換科技,將細膩的乳霜質地,在接觸皮膚瞬間立刻爆破轉化為精露微滴,一擦上就爆水,清爽質地好滲透,肌膚由內而外散發彈潤水感,肌膚清新明亮! 不僅幫助肌膚迅速喝飽水分,即使熬夜後的隔天,也能瞬間消除膚色暗沉,是忙碌的生活中迅速寵愛肌膚的奢養儀式!一抹上肌膚就有爆水感,彈嫩立即有感。sisley黑玫瑰彈潤水凝霜50ml/5800元 (圖/品牌提供)
通通超頂級!皇室級奢華的保養安瓶報到!皇后級超限量,貴婦年前打醫美後必收這一組!全球只有3096瓶已經在瘋搶!
護膚品界勞斯萊斯再進化:CHANTECAILLE香緹卡極緻純金賦活日夜安瓶 現代人肌膚的普遍通病通常來自於壓力型老化與醫美敏弱肌 粒線體沒電 ,因此讓你的肌膚總在慢性發炎!不健康的生活型態以及長期的壓力會使得壓力賀爾蒙過度產生,造成皮膚屏障的破壞,使皮膚變得更加敏感。壓力型老化與一般生理老化最大的不同在於,若肌膚長期處在慢性壓力的刺激之下,會使肌膚呈現慢性發炎狀態,導致肌膚細胞隨時處於疲憊無力的失衡狀態,造成皮脂分泌的異常,如暗沉、出油、產生痘痘等,更會加速肌膚老化報到。長期處於慢性發炎狀態也會使得整體代謝減緩,肌膚失去活力,更加速老化現象浮現。當肌膚長期處於惡劣的環境下,平常使用的保養品效果便會開始不盡人意,此時便需要擁有能直達肌底的高濃縮保養能量,修復同時更能為疲累肌膚注入滿滿活力,一舉突破保養窘境。安瓶上有特別標示AM、PM,表示日夜用的不同安瓶。CHANTECAILLE香緹卡極緻純金賦活日夜安瓶/24,000元。(圖/黃筱婷攝影)打通肌膚任督二脈:日間 瞬效充電X重啟青春 夜間 高效電波X澎潤緊緻為壓力型老化危肌,同時修復因醫美術後或外在刺激而早衰的敏弱膚況而生的「極緻純金賦活系列」,於去年初上市極緻純金賦活夜間安瓶後,立馬獲得熱烈回響,全球熱賣近萬組。2022年再進化,一次推出日夜安瓶版:「極緻純金賦活日夜安瓶」,除了原本的夜間安瓶,加入了針對現代人日間生活需求與肌膚傷害的日間安瓶。日間安瓶能改善肌膚失衡與發炎狀態,添加賦活綠微藻、3款高效植粹精華與酵素與新一代傳明酸,此外還有黃金七胜肽更搭配歐美抗老新星補骨脂酚(植物性類A醇),由於是天然植粹成分,無須擔心刺激與光敏感的副作用,特別適合敏弱肌膚以及白天使用。搭配極緻純金賦活夜間安瓶使用,讓疲弱的肌膚在夜間黃金時刻,充分的滋養修復,透過連續28天的密集保養,能光速突破肌膚保養瓶頸,讓肌膚一天比一天有感!CHANTECAILLE香緹卡極緻純金賦活日夜安瓶/24,000元。(圖/黃筱婷攝影)皇室尊榮世界第一!DIOR迪奧生命之源金萃系列全新豐潤乳霜+頂級安瓶迪奧則是將自家最頂級的法國波爾多南方的拉格夫地區傳奇酒莊–「依肯酒莊」,幻化為超頂級的【迪奧生命之源金萃系列】數個世紀以來,透過依肯酒莊孕育的葡萄藤蔓,蘊藏著豐沛的賦活能量,歷經30餘年傾心研究,揭開依肯葡萄藤蔓瓊液中的御齡秘鑰,今年迪奧生命之源金萃系列更榮獲「依肯皇冠」加冕,於瓶身上鐫刻尊榮的皇室印記,承襲依肯酒莊的永恆榮耀,也代表著頂級無法撼動的地位。DIOR迪奧生命之源金萃系列(圖/黃筱婷攝影)迪奧生命之源金萃系列2022年全新推出頂級的《迪奧生命之源極致金萃乳霜(豐潤型)》,以創新「生命之源金萃青春科技」結合2倍濃度*「葡萄藤蔓嫩芽凝露」、「葡萄藤蔓黃金凝蠟」與「蘇玳土」獨特4大礦物質成分;同步推出年度巔峰造極之作-《迪奧生命之源奢華金萃 2020依肯珍釀版》,三個月三瓶,一次改變肌齡,搭配全新附上的「石英活絡按摩板」幫助肌膚雕塑、活絡、舒緩。《迪奧生命之源奢華金萃 2020依肯珍釀版》每組均手工鐫刻上限量編號,盡顯尊貴非凡,全球限量3096組極限量珍藏。DIOR生命之源極致金萃乳霜(豐潤型)50ml/18,500元;補充瓶16,650元;DIOR生命之源奢華金萃 2020依肯珍釀版30mlX3/87,000元(圖/黃筱婷攝影)
心理校正回歸2/限制資訊接收 吃睡正常抓穩生活節律
疫情爆發之後,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在疫情第一時間就啟動院內關懷團隊,身心科主治醫師李信謙說,瘟疫傷的不僅是人的身體,更傷害人的心靈。比起SARS時封院阻隔的粗魯隔離方式,這次許多醫療機構都啟動關懷機制,希望達到「被說出、被看見、被分擔」的目的。「疫情的心理影響不論在時間、深度、廣度上,影響範圍非常廣泛。」李信謙舉例,四月發生的太魯閣號事件是屬於急性且短暫性的心理壓力。但疫情卻是不斷在變有延續性,而且與每個人都切身相關,所帶來的心理影響當然也就更嚴重。短短幾個月的SARS事件到現在許多人還記憶猶新,就是最好的例證。醫師李信謙表示,因疫情發生時間較長、每日都有變化,容易造成民眾焦慮,甚至變成慢性壓力。圖為李信謙透過電話關懷被隔離者。(圖/李信謙提供)李信謙解釋,疫情的時間軸拉得很長,每天都有新的數據、新的改變;壓力大的人焦慮感會因為這些刺激不斷升高,逐漸變成慢性壓力;民眾要提升危機因應能力,就必須靠正向心態增強心理韌性提升自我抗壓力。疫情所影響的廣度與深度也超過其他事件。李信謙說,疫情演變至今幾乎就像在自己身邊一樣,這種恐懼感會擴散到生活每個地方;至於深度則是疫情影響了大家的生活型態;生活型態改變本來就是一種壓力,現在大家過著類隔離的生活,若疫情無法控制,影響層面只會越來越深。李信謙就接獲一個個案,本身是退休人員具有統計專業,有高血壓病史偶爾失眠;原本疫情爆發時就知道會影響自己的心情,所以並沒有特別關注。但是周遭親朋好友關心不斷,讓他好奇把電視打開,沒想到打開後就關不掉了。「他有統計上的專業,對於數字特別敏感,他還會蒐集指揮中心公布的相關數字,做出自己的預測模型,隔天緊盯著電視,看看是否如自己所預期。」結果不論預測得準不準,都對他心裡造成極大影響,失眠變得更加嚴重。李信謙後來提醒他,要先嚴格限制看電視新聞的時間,每天只要固定接收適當訊息即可;同時也希望家人協助幫忙轉移注意力,經過了兩三個禮拜,才慢慢恢復正常。疫情打亂了眾人的生活節律,醫師建議應盡量保持規律作息,尤其三餐時間固定為佳。(圖/123RF)李信謙分析,比較容易出現焦慮憂鬱感的人,第一步就是減少接受訊息的時間,並建立抒發管道。把焦慮說出來本身就是一種自我療癒的方法;如果再加上聽的人可以好好的對待與處理,相信一定可以降低很多不需要的負面情緒。李信謙特別提醒,疫情下大家都過著類隔離的生活,幾乎打亂了「生活節律」,如果是短時間影響不大,一旦疫情時間拖得比較長影響就會出現。所以建議基本節律一定要維持,起床、就寢、三餐時間都要固定,才不至於太過走鐘。李信謙也呼籲,不需要用歧視的眼光看待確診者或是被隔離者。他解釋,會有歧視是因為對疾病的不了解,進而產生害怕;如果歧視者能多一點了解,被歧視者能夠理解歧視者的心理,這樣就能產生互相體諒的正確心態。
呼吸也會胖1/少吃多動竟然瘦不下來? 醫:原因出在你的大腦!
隨著時序即將進入春夏,為了展現曼妙體態,每年三、四月都是減肥旺季,不過,許多人都有這樣的經驗,已經控制食量、勤加運動,卻怎麼樣都瘦不下來,就好像「呼吸也會胖」!這可能與壓力有關,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曾進行一項研究,針對平均年齡53歲的58名女性,同時準備含60公克脂肪量的930大卡飲食,並且測量消耗熱量所需的時間、血糖值,以及有壓力時會生成的相關數值。結果發現,如果進食後24小時內就感覺到壓力,例如立刻與人發生爭執、或是急著出門赴約,相較於飯後7小時內沒有壓力的人,平均少消耗104大卡,如果持續累積一年便會增加大約5公斤的壓力肥。研究顯示,若長期處於慢性壓力之下,容易造成情緒性暴食,一年恐怕增加5公斤。(圖/報系資料庫、晶華提供)為什麼壓力會讓人發胖呢?微煦心靈診所院長陳嬿伊醫師說,「高壓會讓人體的交感神經處於亢奮狀態,使得神經胜肽Y分泌特別旺盛,這是一種位於大腦、自律神經系統中的神經傳導物質,會導致人體特別渴望吃下高油脂食物,這也是許多人壓力大特別愛吃巧克力、蛋糕、炸雞等食物的原因。陳嬿伊說,吃下這些高糖高油的紓壓食物,也會讓大腦稍微減輕壓力帶來的煩躁,增加幸福感,而這些紓壓食物又會刺激神經胜肽Y分泌,因此進入壓力肥的惡性循環中。微煦心靈診所院長陳嬿伊指出,壓力會導致人體交感神經亢奮,同時抑制副交感神經作用,進而影響消化功能,使得脂肪容易囤積。(圖/陳嬿伊提供)就算壓抑住食慾,光是處在高壓之下就會變胖。陳嬿伊說「壓力讓交感神經亢奮的同時,卻會抑制副交感神經的作用,由於副交感神經負責人體消化系統的運作,所以壓力大會讓消化功能變差,就算已經少吃,但因為脂質代謝能力下降,脂肪一下子就囤積在身上。」壓力導致交感神經亢奮,讓人更渴望吃甜食,陷入情緒性暴食的惡性循環。(圖/123RF)
呼吸也會胖3/大腦根本來不及踩煞車! 醫:遠離這2類「食物包裝」
慢性壓力會阻礙消化功能,所以少吃多動也難以變瘦,北市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心身醫學科主治醫師張瀞方認為,保持「正念」也是方法之一。「所謂正念,簡單說便是『有意識的察覺當下的狀態』」張瀞方說,許多人將吃東西變成一種機械式行為,邊吃邊滑手機、看電視,總讓我們回過神來時才發現已經吃下比預期更多的食物。所以專心吃最重要,避開3C產品,在進食當下專注於眼前的食物,放慢速度品嚐每一口食物。另外,張瀞方建議進食之前,先感受自己目前的狀態,例如「我有多餓?」、「我需要吃多少食物?」、「眼前的食物能滿足我的慾望嗎?」只要花幾秒鐘的時間,先思考以上問題,就能減少無謂的過量進食。進食之前,不妨先問自己「預計要吃多少食物」,同時使用小碟子盛裝固定分量,才能避免吃下過多食物或零食。(圖/報系資料庫)還有,務必遠離大包裝、無分裝的食物,否則大腦還沒來不及踩煞車,你就已經吃完一大包家庭號洋芋片了,張瀞方建議選擇小包裝、固定份量的零食,或準備小碗事先取好自己預期的份量,可以幫助你適時喊卡。如果上述方法都難以做到,也千萬不要責怪自己,因為過度的自我批判、甚至出現懲罰自己的念頭,都是讓飲食開始失衡的關鍵。「醫學上有所謂的『飲食障礙症』,除了厭食之外,也會有失控的暴食或嗜食行為,無論有沒有催吐,患者吃東西都有極大的罪惡感,但又無法控制自己。」國泰醫院精神科醫師單家祁說,如果一周出現2次以上類似行為,同時持續3個月,就建議諮詢專業醫師。醫師張瀞方表示,就算吃下過多食物,也不要過度責怪自己,以免增加壓力,讓飲食習慣失衡。(圖/翻攝自聯合醫院官網)
冷爆耳聾危機3/一條血管供應二部位 五大殺手導致聽力下降
耳朵內耳構造主要分成耳蝸與前庭兩個部位,中心診所耳鼻喉科主治醫師賴建仲說,耳蝸主管聽力前庭主管平衡,但是兩個部位都是由同一條血管供應血流,而這條血管甚至比一條棉線還細,不論是因為病毒感染、外傷等狀況甚至是天氣過冷等,都容易造成血管堵塞,進而影響到聽力。天氣寒冷下,若沒有適當保護耳朵,細小血管會承受較大壓力,容易形成阻塞。(圖/報系資料庫)內耳分成耳蝸與前庭兩部分,耳蝸掌管聽力,前庭則控制平衡,但兩者都由同一條血管供應血流。賴建仲說,溫度變化大會導致血管急速收縮,因阻塞導致聽神經受損。提醒在早晨起床時應特別注意,先將手腳與臉部搓熱,避免立即處在溫差過大的環境下,否則可能會引發突發性耳聾。第二個常見的突發性耳聾原因是作息不當,像是熬夜、抽煙、喝酒等等,這些壞習慣所產生的身體毒素,也容易累積在內耳中破壞神經。除平日注意生活習慣外,可以額外補充一些抗氧化成分,如維他命B、C、鋅等。暴飲暴食、吃太油膩,易造成體內血脂過高,進而導致脂質沉澱堵塞血管。(圖/飯店業者提供)(禁止酒駕 未滿十八歲禁止飲酒 飲酒過量害人害己)第三個原因是慢性壓力,壓力會造成自律神經失調,導致血管收縮引起內耳神經萎縮。別讓急性壓力轉成慢性壓力,培養能轉移注意力的嗜好,找出能讓自己徹底放鬆的方法。另外,若是患有三高疾病,由於脂質容易在內耳細小血管內沉積,導致內耳血管內栓塞。提醒慢性病患本就是罹患血管疾病的高危險群,平時就應積極控制。醫師賴建仲指出,突發性耳聾多半發生於單側耳朵,最好能在3天內就醫。(圖/焦正德攝)最後是病毒感染,例如皰疹、水痘、腮腺炎等病毒,都容易入侵內耳神經,造成受損萎縮。在寒冬之際特別是上呼吸道感染應個別注意,如果病情拖得比較久,更應特別注意聽力有無出現異常狀況。(《周刊王》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戒菸專線:0800-636363)
美國確診數突破1100萬人! 醫護心力交瘁「創傷壓力症後群」釀離退潮
第三波新冠肺炎疫情全美肆虐,根據《路透社》統計,美國境內確診數15日突破1100萬人,住院人數更是直逼7萬人,創下歷史新高。美國各州為因應日益嚴重的疫情,再度加緊防疫措施,包括強制戴口罩、加強社交距離等。疫情再度升溫的壓力已讓醫護心力交瘁,數以千計的醫療診所歇業,許多醫護人員寧可提早退休或換轉換跑道。(圖/達志/美聯社)美國疫情擴散速度加快,確診數8天前才剛突破1000萬大關,目前又增加了100萬人確診,創下新冠肺炎爆發以來最快的擴散速度,疫情的再次爆發也讓醫院人力吃緊,據《紐約時報》引述非營利團體「醫師基金會」(Physicians Foundation)今年7月對3500名醫師所做調查發現,疫情大流行期間,出現醫師離職潮,有數千間診所或醫療機構歇業,有約8%的醫師通報在最近幾個月內要歇業,相當於1萬6000間執業場所要關門大吉。(圖/達志/美聯社)另外,據尖端研究機構格林中心(Larry A. Green Center)與非營利組織基層醫療合作社(Primary Care Collaborative)的調查也發現,在9月的調查顯示,有近1/5的基層醫療人員表示,因疫情關係打算提早退休或已退休;15%的人說單位裡有人已離職或打算離職。這些醫護人員是擔心自己的年齡與健康狀況恐不宜繼續醫療工作,有些是在疫情最嚴重階段停業後,沒有動力重新開業;也有人純粹是因疫情造成的工作量不堪負荷而需要休息。醫院面臨疫情高峰更是首當其衝,受到醫護人力短缺衝擊影響,許多已經感染但是沒有症狀的醫生和護士被迫繼續工作,以應付持續增加的病患。根據布朗大學醫院急診室的醫師梅根(Megan Ranney)就像《CNN》透露,很多醫護人員都累得筋疲力竭,而且感到非常害怕。(圖/達志/美聯社)美國醫學會(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會長貝里(Susan R. Bailey)就指出,這次新冠肺炎的危機讓美國醫界本已遇到的人力短缺問題加劇,無論是自行開業或受僱醫師。貝里表示,醫師們疫情期間還得確保自身安全,這種無止盡的壓力讓他們喘不過氣。貝里擔心有些醫師恐會因為看護病患所承受的慢性壓力,發展成「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
舒心BAR/吳若權:正念減壓 重獲新生
學習正念的目標,並非要消除擔憂,而是跟擔憂建立新的關係,透過覺察擔憂,拿回對生命的主導權,邁向無懼、踏實的生活。《抗癌自癒力:正念減壓8堂課》作者石世明心理師,在書中提到:台灣有55萬人以上,是罹患癌症,經過治療之後的存活者。這些癌友心中,都有共同的隱憂,很擔心「癌症復發」。其實無論癌友、或是身心相對健康的人,每天都可能會為了很多事情擔憂。若將擔憂和各種情緒比喻為海浪,這本書就是要幫助讀者成為衝浪高手。我們都無法阻止海浪起伏,但可以學習衝浪的技巧,當浪來了,就踏上衝浪板,在浪頭上保持平衡。你也可以是把各種情緒,比喻為下雨,我們都無法控制是否下雨,但只要有一把雨傘,雨天仍然可出門,去你想去的地方。正念,就是一種衝浪技巧,也可以說是那把雨傘,讓你可以在外界無常的變動中,能享受生活的平靜,不會一直停留在情緒空轉中,因此而虛度生命。其實所有學習減壓相關的課題,不只適用於癌症患者,所有身心相對健康的人,都值得好好學習。因為每一個人都值得好好學習減壓的技術,維持內在的平靜。透過對擔憂的覺察,拿回生命的主導權!壓力,容易導致癌症;學習減壓,就是一種類似預防醫學的概念,可以幫助你和你的家人遠離病痛,過著踏實而沒有擔憂的生活。以下,是我為你摘要書中的3個重點:一、與擔憂建立新關係書上舉了一個很有趣的比喻:斑馬,不會得到胃潰瘍!在一片風和日麗的廣闊草原上,斑馬正悠閒地吃著草。突然間,一隻老虎飛奔而來,斑馬拚了全身所有的精力,死命奔跑。這時候斑馬遇到危險狀態,身心出現「打或逃」反應,也就是說,不是跟敵人拚了,打敗它,就是跑得比敵人快。這時候,身體進入緊急作戰狀態,交感神經迅速作用,腎上腺素急速分泌,血液流到肌肉……後來這匹斑馬幸運脫逃,離開老虎視線範圍之後,很快回到大草原上,繼續悠閒地吃著可口豐美的青草。這個畫面是在說明:當威脅消失後,交感神經退位,取而代之的是副交感神經,讓自己放鬆,血液流回到胃腸,協助消化,於是讓身體重新回到平衡狀態。但一般人是無法像斑馬一樣,逃離壓力處境後,立刻坐下來享受一頓美好的午餐。因為人類很容易就會「活在過去」:檢討老虎為什麼要追我?我是哪一點沒有做好?這會讓自己停留在過去一種自責裡。或是,一般人也在經歷某些遭遇之後,會「活在未來」,腦中不斷盤算:下次碰到老虎的機率多高?該怎麼防範?明明危機已經解除,卻無法好好享受午餐的美味,而讓自己暴露在慢性壓力之中。其實,會擔憂其實不是壞事,我們學習正念的目標,並非要消除擔憂,而是跟擔憂建立新的關係,透過覺察擔憂,拿回對生命的主導權,邁向無懼、踏實的生活。二、不評價自己的念頭正念,是透過刻意練習,將注意力放在當下!對於一刻接著一刻所顯現的經驗,不要給予任何的評價。接納真實現狀,不評價情緒,對現狀有耐心,不需要過度勉強而徒增壓力,信任內在智慧……等,這是建構身心平衡很重要的基礎。但是要做到對當下每一刻的經驗,都不給予任何評價,是非常困難的。因為面對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為了解決問題,我們必須分辨好壞,很習慣對事物、感受進行各種評價,而且是自動化地、不自覺地,就會產生評價。因此,當我們剛開始,透過把注意力放在當下,反而看到心中的評價不斷跳出來。有這樣的覺察,看似帶來困擾,但其實是好的。你只要在發現自己分心的時候,把自己帶回來,重新回到專注。慢慢練習,就能夠學會不再評價自己,尊重事物有其改變的方式與歷程。三、練習呼吸接納一切接納,可以培養自我悲憫和對他人悲憫的能力,也孕育改變的力量,放下過去的執念。建立接納的基本態度,就是:不抵抗、不追隨出現的念頭,包括:心理的感覺、和身體的感受。當擔憂的反應,進入「覺察」,就像是進入雷達的偵測範圍,你發現「擔憂」的念頭出現了,請你不要緊緊抓著它們,你可以任由各種反應,隨機出現、又消失,然後一次又一次地,再刻意把專注力帶回呼吸,就能阻斷內在反應繼續蔓延,不至於形成一圈又一圈的負向循環。心情,就像是天氣那般,會有不同變化。當情緒出現時,你可以透過呼吸覺察,來練習接納。在呼吸中,接納念頭與情緒,讓他們自由來去、自動生滅。如同一座山,安然地靜觀大自然變化。只要你讓覺察升起,當下的心就會是廣大天空,所有天氣變化,就只是天氣變化,天空依舊是無垠的天空,你的身心將可以一直維持恆常的平靜。而這樣的平靜,就是支持你保持身心健康平安,最重要的力量!以上內容,摘錄自天下生活出版,《抗癌自癒力:正念減壓8堂課》這本書,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有其他疑問或是更好的建議,邀請你上《時報周刊》臉書留下意見,和我分享你的減壓經驗。《抗癌自癒力:正念減壓8堂課》書封(圖/天下生活出版)《抗癌自癒力:正念減壓8堂課》本書在資深臨床心理師的專業引領之下,讀者可以學習專注意念,身體掃描、體驗心活在當下、身體活在當下,藉由呼吸的練習,開發內在能量,重獲身心健康。———————————————吳若權的幸福書房: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gx3BZdsZi_BlT-Ub6R58eg
三類型「壓力鍋」症狀 一年共花了138億醫療費
有三類型患者觸發疾病原因與壓力有關,像是憂鬱症、胃食道逆流、胸痛等,光是國人一年就花了138億元治療。該調查報告將可能因長期壓力導致身心疾病而接受治療的病患分為三大類,第一類為壓力影響心理健康,產生如焦慮、憂鬱等症狀而就醫的人。第二類為因身體出現不適而就醫,如不明原因的腹痛、假性癲癇、恐慌症所引起的氣喘等,但醫師無法就臨床表現診斷出確切的病因。第三類為就醫病患明顯是因為壓力所引發身體疾病,如胃食道逆流、腸躁症、胸痛或下背痛等。報告指出,平均4%-19%的醫療保健支出是花費在治療因長期壓力所導致的相關疾病。台灣與長期壓力相關的疾病醫療花費高達新台幣138億,約佔所有醫療支出的13%,高居受訪國家或地區中的第四位,以占比來說僅次於澳洲19%、新加坡18%和香港17.6%。以基層診所、醫院門診、住院和急診醫療來區分,絕大多數和壓力相關的疾病醫療花費來自於基層診所,每年因壓力相關症狀而就診的人次高達近1億8千萬,費用達72億元。其中,住院醫療有13.4%是由壓力引發的相關身心疾病,相當於2百萬住院人次、9億8千萬元的醫療支出。此份「壓力與醫療支出調查報告」由信諾集團Cigna委託國際醫療顧問公司Asia Care Group進行,是全球第一份針對醫療保健體系,調查有關慢性壓力引起之身心疾病的醫療花費。範圍包含英國、美國、新加坡、香港、泰國、台灣、南韓、澳洲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資料來源及分析方式涵蓋官方醫療保健支出統計、公開資料及國際醫療文獻等,推估出各國慢性壓力相關疾病的醫療花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