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史
」 流感 疾管署 颱風 類鼻疽 疫苗![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2/395572/sm-3c0d41ba2f775da7727fb57682c52647.jpg)
危急時刻!62歲工人林道突中風癱軟倒地 警方果斷行動救回一命
62歲的金姓工人近日在寒流來襲期間,於雙龍林道工作時不幸突然發生腦中風,暈眩倒地意識模糊,幸運的是,警方及時介入並緊急處置,成功將金男送醫,拯救了他的生命。事發4日上午11時,金男的胞兄報警稱弟弟突發意識不清,左半身癱軟無法言語,懷疑在低溫下工作引發中風,接到報案後,信義警分局雙龍派出所所長洪振芳立即協調,並通報119消防隊,指派警員前往現場處理,由於最近的水里消防分隊距離事故現場有24.5公里遠,估計需要50分鐘才能到達,情況相當危急。見情勢緊急,洪振芳立即指示金男的兄長將其先行送至雙龍派出所,並和警員林晏廷合力將金男載往雙龍停車場,在途中,警車的快速行駛成功節省約一半的時間,及時將金男交給消防隊接力處理,消防隊救護車隨後將金男送往竹山秀傳醫院,成功搶救金男的生命。金男家屬對警方的及時援助表示由衷感謝,信義分局也借此機會提醒民眾,近期寒冷天氣持續,尤其是有慢性病史的民眾,如需前往山區工作或旅遊,應格外注意自身健康狀況,並在緊急情況下隨時撥打110或119,尋求警方及救護人員的幫助,保障自身的安全與健康。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3/394783/sm-9fa4d7ac224470b53cd0e08f2d6b702b.jpg)
感染流感「恐增加腦中風機率」 專家親揭原因:血管發炎
近日寒流來襲,全台氣溫驟降,台灣腦中風學會示警,感染流感者及氣喘患者需特別留意腦中風風險。台灣腦中風學會理事長陳龍指出,流感病毒可能引發全身性發炎反應,導致血管內皮受損,提高血栓形成機率,進而增加中風風險。根據《ETtoday新聞雲》的報導,陳龍分享近期一個案例,一名60歲婦人本身無慢性病史,感染流感後出現咳嗽、流鼻涕、頭痛、頭暈及肌肉痠痛等症狀。不久後她發現自己右手無法拿住杯子,且照鏡子時察覺臉部有些歪斜,懷疑是腦中風徵兆,家人緊急送醫後,醫師推測可能因流感導致血管發炎,引發小中風。所幸即時治療後,她的狀況獲得良好恢復。除了流感患者外,氣喘患者在低溫環境下也需提高警覺。陳龍指出,寒冷天氣容易誘發氣喘發作,導致呼吸困難及血氧下降,與一般人相比,中風風險高出1.3倍。陳龍舉例,一名70歲男子本身患有高血壓、糖尿病與高血脂,某日早餐後回房休息,家屬發現他長時間未出房間,進入查看時發現他講話不清楚且半身癱瘓。家人立即在兩小時內撥打119送醫,經血栓溶解劑治療後,恢復狀況良好,年後回診時已能正常與醫師對談。事實上,目前國內正處於流感流行高峰期,根據疾病管制署最新統計,過去兩週內新增142例流感重症病例,並新增25例死亡案例,其中最年輕的死亡病例僅30多歲。專家推測疫情可能要到本月中下旬才會趨緩。此外,衛福部也曾科普,腦中風常見8大危險因子,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提醒,民眾可以檢視自己及家人,如有高血壓、糖尿病、膽固醇過高、心房顫動、運動量不足、體重過重、吸菸及腦中風家族史,上述8項之中有任3個,就屬於腦中風高危險群,更應特別注意。國民健康署也說明,腦中風徵兆口訣「微笑、舉手、說你好」,當身邊有人不舒服時,可請他做以下動作,微笑看是否有嘴角歪斜臉不對稱;舉手看平舉雙臂,是否無力下垂;說你好看是否說話不清楚。如出現以上任一症狀,不要自行開車,應立刻撥打119,並記下發作時間,3小時內迅速就醫,把握黃金治療期。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394101/sm-693453a5c50f87ce6f2cf88a1b447916.jpg)
大S猝逝/年輕人「免疫力較強」反成高危險群 醫:「1情況」致死率飆200倍
女星大S(徐熙媛)在春節期間與家人赴日旅遊,卻因流感併發肺炎離世,從身體不適到病逝僅5天時間,享年48歲。對此,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指出,流感這種看似普通的病毒,能在短時間內奪走一條生命,有時健康的年輕人反而比年長者病得更嚴重,這其實與免疫系統的「過度反應」有關,當「免疫風暴」失控,強壯的身體反而成了高風險族群。張家銘在臉書粉專「基因醫師張家銘」撰文道,流感病毒每年來襲,多數人經歷發燒、喉嚨痛、全身痠痛後慢慢痊癒,而當病毒擴散,免疫系統立刻啟動防禦機制,「然而,免疫系統並不總是能精準控制攻勢,當反應過度時,就會帶來致命風險」。張家銘表示,年輕人免疫力較強,當身體發現病毒入侵,會立即釋放大量細胞激素(如 IL-6、TNF-α、IL-1β)來對抗病毒,但當這些發炎物質過量時,免疫系統就會陷入「自我攻擊」的狀態,不只針對病毒,就連健康的肺泡細胞也一起摧毀,「這就是所謂的免疫風暴,導致肺泡水腫、血管滲漏,肺部開始充滿發炎液體,使氧氣交換困難,最後發展成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張家銘接著說明,此時病人的症狀不只是高燒,更會出現喘不過氣、血氧快速下降的危險情況,可能在24至48小時內從輕微咳嗽,進展到嚴重呼吸衰竭,「這也是為什麼有些年輕人得流感後,病情會突然惡化,甚至需要插管、葉克膜搶救」。張家銘提到,當免疫風暴摧毀肺部的屏障,細菌便趁機入侵,而流感病毒不只是直接攻擊肺泡細胞,還會破壞氣道的天然防禦機制,例如影響纖毛運動,使得原本應該被清除的細菌滯留在肺部,增加繼發細菌感染的風險。其中最常見的併發細菌是肺炎鏈球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這些細菌原本可能只是潛伏在鼻腔或喉嚨,但當身體的防線被破壞後,它們就能輕易進入下呼吸道,迅速繁殖並引發嚴重細菌性肺炎,「這類併發症通常會讓病人二度發燒、咳黃痰,甚至出現敗血症,進一步加重病情」。張家銘也示警,每年因流感併發症住院甚至死亡的人數比想像中多,當病毒引發免疫風暴、肺部發炎失控,再加上細菌感染,短短幾天內就可能讓人從健康的狀態轉變為危及生命的重症患者,「流感不是『撐一撐就好』的疾病,年輕人也不是天生免疫。這次的事件是一個警訊,提醒所有人,預防流感、及早治療,才是保護自己的關鍵」。另據《三立新聞網》報導,林口長庚醫院風濕過敏免疫科助理教授、醫師方耀凡受訪表示,大S年僅48歲,又無慢性病史,若如媒體所稱曾出現白肺現象,因敗血症而病逝,可能是「免疫力過強」,引發免疫風暴後,讓免疫系統整個潰堤,導致最後喪命。想避免「免疫力過強」及後續情況發生,「作息正常、適當飲食」是最重要的。而《中時新聞網》報導指出,嘉義大林慈濟醫院胸腔內科主任陳信均說,一般來說,整體流感的致死率約千分之一,高危險群包括65歲以上長者、嬰幼兒、孕婦,或是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等免疫不全的病人,併發重症的機率才會比較高,但年輕族群一旦併發重症,致死率就會大幅提高,由原來的千分之一激增為20%。陳信均提醒,預防流感最重要的還是直接施打疫苗,事後的就醫、用藥,仍然是亡羊補牢;雖然即使施打疫苗,還是可能感染流感,甚至變成重症,但依臨床經驗,只要有接種疫苗,得到流感後的症狀仍會輕微一些,「按照流行病學公式計算,整個族群裡面幾乎要9成以上的人都去施打疫苗,才會產生群體免疫的效應。所以其實打流感疫苗是一個『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概念,夠健康的族群去打疫苗,能夠保護不能夠施打疫苗的族群,這是利人利己的事情」。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7/390257/sm-1e2a1aaf343b3ec7d6a17ece30d480b8.jpg)
9縣市低溫特報!全台猝死人數達1500 流感單周門診14萬人創新高
近日全台受到強烈冷氣團,氣象署提醒北部、東北部及東部天氣偏冷,其他地區早晚亦冷。而這低溫可能將持續至農曆新年,甚至可能出現5度以下的極端低溫。根據衛福部與消防署的最新統計,自去年(2024年)12月初入冬以來,截至今年1月14日,因低溫引發心血管疾病而發生到院前死亡(OHCA)的案例已達1475人,同時流感疫情也持續升溫,類流感門急診人次突破13.9萬,創下近10年同期新高。氣象署指出,今(16日)至明日,受到大陸冷氣團影響,對9縣市發布低溫特報,其中新北市局部地區有持續10度左右或以下氣溫發生的機率,而桃園市、新竹縣、苗栗縣、台中市、彰化縣、雲林縣、宜蘭縣、金門縣有10度以下氣溫發生的機率。氣象署提醒大家加強保暖,使用瓦斯熱水器及電暖器具應注意室內通風及用電安全;預防低溫導致之呼吸道及心血管疾病、避免長時間逗留在寒冷環境,確保兒童之頭、頸、手和腳部溫暖,關懷老人、遊民及弱勢族群避寒措施;冬季為流感好發季節,請注意手部衛生與咳嗽禮節,落實生病在家休息。此外,冬季不僅寒冷,亦是流感高峰期。根據疾管署資料,自去年12月10日至今年1月14日,已有40人因流感重症喪命,其中包括青少年案例。疾管署指出,今年第2週(1月5日至11日)類流感門急診就診約13萬9千餘人次,為近十個流感季同期最高,急診就診病例百分比達12.7%,疫情呈上升趨勢,處流行期。疾管署說明,近四週合約實驗室監測顯示,呼吸道病原體檢出以流感病毒為多,其中以A/H1N1為主。國內上週(1/7-1/13)新增49例流感併發重症病例,本流感季自2024/10/1起截至2025/1/13累計461例,年齡層以65歲以上長者為多(占56%),另死亡病例累積101例,確定病例及死亡病例均有9成以上未接種本季流感疫苗。疾管署表示,國內上週(1/7-1/13)新增10例新冠併發重症本土病例,較前一週(2025/12/31-1/6)15例下降,自2024/9/1起截至2025/1/13,新冠併發重症本土病例累計446例,其中96例死亡,均以65歲以上長者及具慢性病史者為多,其中自10/1起通報之確定及死亡病例未接種JN.1疫苗者均達98%以上。疾管署統計,截至本年1/13止,公費流感疫苗接種數約611.5萬人次(疫苗使用率約92.8%),低於去年同期(635.6萬人次),但近期打氣明顯熱絡,自1/1開放全民接種以來,至1/13已接種約32.5萬人,為去年同期3.8倍,其中上週五(1/10)接種35,178人亦再創今年新高。不過根據疾管署統計,全國65歲以上長者流感疫苗接種率為45.5%,尚未達接種目標。新冠JN.1疫苗截至1/13已累計接種186.5萬人次,為去年同期(95萬)約2倍;另因接種疫苗後約需2週後才會產生保護力,且依研究顯示接種新冠JN.1疫苗預防重症住院的保護效益可達60%,目前國內提供之JN.1疫苗計有Moderna及Novavax兩種不同製程的疫苗,均安全有效。疾管署提醒,國際疫情部分,北半球流感自去年12月以來活動度迅速上升,其中往來頻繁國家中日本及韓國驟升,活動度持續上升;中國北/南方、香港、歐洲及北美洲國家升幅亦嚴峻,趨勢則與往年相符。全球新冠病毒陽性率近期下降,東南亞及非洲區上升,東地中海區上下波動,其他地區則呈持平或下降,鄰近國家日本及泰國病例數呈上升趨勢,全球新冠變異株以XEC及KP.3.1.1為主要流行變異株。疾管署呼籲,目前仍為流感等呼吸道疾病好發季節,且寒流持續發威,提醒民眾在參加新年尾牙聚會之際,注意加強保暖及留意自身健康狀況,呼籲65歲以上長者、幼兒及慢性病患等高風險族群,應儘速完成流感及新冠疫苗接種,以及早獲得保護力,降低感染後發生重症和死亡風險,保障自身與家人健康,一同健康平安過好年。民眾可先透過各地方政府衛生局網頁、疾管署流感防治一網通、疾管家或1922防疫諮詢專線,查詢鄰近合約院所,再電洽院所詢問預約,以確保可施打到疫苗且節省排隊等候時間。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8/389948/sm-87b029c079efa3a49b2850b72100a2af.jpg)
流感疫情延燒!上周近14萬人次就診 1青少年2天亡
流感疫情來勢洶洶,疾管署14日公布國內上周流感疫情,門急診就診人次逼近14萬,創下10年以來最高,較前一周上升7.6%,並新增49例重症及10例死亡個案。其中一名10多歲青少年確診A型流感,燒到42度再掛急診後,當天併發呼吸衰竭身亡,為本流感季最小死亡個案。疾管署主任郭宏偉說明,上周類流感就診達13萬9613人次,寫下近10年同期最高紀錄,49例流感併發重症多為H1N1,10例死亡個案則均為H1N1。本流感季自去年10月1日截至1月13日,累計461例重症病例,年齡層多為65歲以上長者,占56%,死亡病例累計101例,均有9成以上未接種本季流感疫苗。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上周新增本季最小流感死亡個案,為南部一名10多歲青少年,無慢性病史,未接種疫苗,於12月底出現發燒、咳嗽、頭暈、全身無力症狀,趕緊掛急診,確診為A型流感。該名青少年於醫院留觀到退燒後,領取口服藥返家休息,隔日卻再度發燒、嘔吐,二度掛急診,發高燒至42度,出現心律不整、意識改變,併發呼吸衰竭及心肺衰竭,於當天過世。台中市上周(1月5日至11日)新增2死3重症,2死亡個案分別為60多歲及80多歲男性,皆未接種2024年度流感疫苗,其中60多歲男子沒慢性病,1月初發燒、咳嗽、喉嚨痛,在診所就醫後仍出現呼吸困難,轉至醫院治療,已出現肺炎,搶救後不治。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指出,目前臨床看到許多青壯年可能感染流感病症輕微,甚至可能無症狀感染,但由於青壯年活動力大、趴趴走,反而可能將病毒帶回家中傳染給長者,除呼籲長者接種疫苗,家有老小的青壯族群,趁目前還有近50萬劑公費疫苗趕快接種,可有效保護家中老小。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7/389817/sm-0e7852de4282bced03fdfbb1080a83a2.jpg)
流感增49重症10死!單週近14萬人次就醫 創10年同期新高
疾病管制署(下稱疾管署)今(14日)表示,今年第2週(1/5-1/11)類流感門急診就診約13萬9千餘人次,為近十個流感季同期最高,急診就診病例百分比達12.7%。另上週新增49例流感併發重症病例,其中10例死亡,疫情呈上升趨勢,處流行期。疾管數指出,近四週合約實驗室監測顯示,呼吸道病原體檢出以流感病毒為多,其中以A/H1N1為主。國內上週(1/7-1/13)新增49例流感併發重症病例,本流感季自2024/10/1起截至2025/1/13累計461例,年齡層以65歲以上長者為多(占56%),另死亡病例累積101例,確定病例及死亡病例均有9成以上未接種本季流感疫苗。疾管署說明,國內上週(1/7-1/13)新增10例新冠併發重症本土病例,較前一週(2025/12/31-1/6)15例下降,自2024/9/1起截至2025/1/13,新冠併發重症本土病例累計446例,其中96例死亡,均以65歲以上長者及具慢性病史者為多,其中自10/1起通報之確定及死亡病例未接種JN.1疫苗者均達98%以上。疾管署統計,截至本年1/13止,公費流感疫苗接種數約611.5萬人次(疫苗使用率約92.8%),低於去年同期(635.6萬人次),但近期打氣明顯熱絡,自1/1開放全民接種以來,至1/13已接種約32.5萬人,為去年同期3.8倍,其中上週五(1/10)接種35,178人亦再創今年新高。不過,全國65歲以上長者流感疫苗接種率為45.5%,尚未達接種目標。新冠JN.1疫苗截至1/13已累計接種186.5萬人次,為去年同期(95萬)約2倍;另因接種疫苗後約需2週後才會產生保護力,且依研究顯示接種新冠JN.1疫苗預防重症住院的保護效益可達60%,目前國內提供之JN.1疫苗計有Moderna及Novavax兩種不同製程的疫苗,均安全有效。 疾管署提醒,國際疫情部分,北半球流感自去年12月以來活動度迅速上升,其中往來頻繁國家中日本及韓國驟升,活動度持續上升;中國北/南方、香港、歐洲及北美洲國家升幅亦嚴峻,趨勢則與往年相符。全球新冠病毒陽性率近期下降,東南亞及非洲區上升,東地中海區上下波動,其他地區則呈持平或下降,鄰近國家日本及泰國病例數呈上升趨勢,全球新冠變異株以XEC及KP.3.1.1為主要流行變異株。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6/389726/sm-8ca58af28b4a6fa2adecafb3e815d212.jpg)
台中市上周流感新增2死3重症 醫師呼籲「家有老少趕緊打疫苗」
流感升溫,台中市上周(1月5日至11日)類流感門、急診人次達2萬2721人次,腹瀉門急診人次達2萬2663人次,且新增2死3重症,目前仍有4人因肺炎住院治療中,皆為60至80多歲長者;數據顯示流感死亡集中高齡有慢性病者,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提醒,家有老少的青壯族群也應接種流感疫苗。黃高彬指出,過去每年流感併發重症個案約300例,但最近2周已有40例,他強調感染者多、重症就多,目前臨床以A流最多,症狀除發燒、咳嗽、全身肌肉酸痛、倦怠,有的也合併腹瀉。依據疾管署資料台中市上周類流感門、急診就醫人次分別為2萬1530人次、1191人次,皆高於去年同期1萬6960人次、1164人次。另腹瀉門、急診人次分別為2萬0962人次、1701人次,也高於去年同期之1萬6222人次、887人次。值得注意的是,上周台中市新增3例流感併發重症個案,3名皆為60多歲男性,有慢性病及過去病史,皆未接種2024年季節性流感疫苗,3人仍收治住院治療中。另上周新增2例死亡個案,為60多歲及80多歲男性,其中1位60多歲男性沒有慢性病史,卻因未接種流感疫苗,感染流感後併發肺炎,經積極救治,仍不幸病逝。黃高彬提醒,目前看到許多青壯年可能感染流感病症輕微,或休息個1周就慢慢痊癒,但由於青壯年活動力大、趴趴走,反而可能將病毒帶回家中傳染給長者,除呼籲長者接種疫苗,家有老小的青壯族群趁目前還有公費疫苗趕快接種,可有效保護家中老小。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0/387790/sm-3e3d90caf835722581ef2fe1a843d636.jpg)
流感進入流行期!國際疫情也升溫 日本升幅劇東京6年首發「流行警報」
國內流感疫情已正式進入流行期,而且疫情正持續上升,根據疾管署資料顯示上週(12月22日至12月28日)類流感門急診就診已有約10萬9千人次。而國際流感疫情也有明顯上升,其中鄰近國家日本東京更時隔6年再次發布流感流行警報。1死亡個案初期劇烈咳嗽 入院檢查已肺炎、呼吸衰竭疾管署公布,上週(12月24日至12月30日)國內新增19例流感併發重症病例、10例流感重症死亡病例。有一例較年輕流感死亡個案為北部40多歲女性,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說明,這名個案本身有氣喘病史,沒有接種過本季流感疫苗,11月下旬開始有劇烈咳嗽、呼吸喘、全身無力等症狀,前往診所就醫診斷為感冒,領取一般口服藥物就返家了,不過後來症狀加劇,於12月上旬前往醫院就醫。經醫院檢查發現,這名個案已有肺炎的情形,進行流感快篩為A型流感陽性,經檢驗確定感染H1N1流感病毒,醫師診斷有肺炎、呼吸衰竭、敗血性休克因此收至加護病房治療。不過林詠青醫師表示,這名個案在住院過程中肺炎持續惡化,而且又併發細菌感染,住院大約3個星期後還是不幸於12月下旬過世,主要死因為流感併發肺炎呼吸衰竭。1流感重症未接受醫師建議住院 之後症狀未改善入ICU另外,也有一名較年輕的流感重症個案為北部30多歲男性。林詠青醫師提到,這名個案本身有高血壓等慢性病史,沒有接種過本季流感疫苗,在12月中旬時開始有呼吸喘症狀,前往醫院就醫後,醫師懷疑他有肺炎因此建議住院,不過當時個案並沒有接受醫師的建議,所以沒有住院,但3天後症狀未改善而且又出現發燒、意識狀態改變等情形,因此又再度至急診就醫。經急診檢驗發現,個案腎功能異常而且有肺炎、肺水腫情形,醫師診斷為肺炎合併呼吸衰竭、急性腎臟損傷並收至加護病房治療。林詠青醫師表示,目前個案已經住院近2週,症狀已有改善,不過仍在加護病房繼續治療中。北半球往來頻繁國家中 日本流感疫情升幅最劇而除了國內流感疫情外,日本流感也已經進入流行期。疾管署表示,北半球流感活動度於第50週起就有明顯上升的趨勢,往來頻繁國家中以日本升幅最劇,在2週內就已經驟升到往年高峰水準,而且較往年提早3-4週,預期未來疫情將會持續上升。另外,疾管署疫情中心主任郭宏偉表示,中國、韓國、香港等鄰近亞洲國家近期流感疫情也都呈上升趨勢,主要流行病毒以A型H1N1流感為主,而歐洲、美國、加拿大的流感疫情也有上升情形。歲末年初,民眾探親、旅遊等活動頻繁,疾病傳播風險增加。林詠青醫師提醒,目前流感已經進入流行期,呼籲民眾應盡早接種疫苗,才可以安心度過年節。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2/387222/sm-5cd1125e4c5fed163d876d73a7302d2e.jpg)
流感3個月造成10死 台中公費疫苗還有12萬劑可打
流感進入流行期,公費疫苗自1日起擴大開打,台中開業診所醫師施勝桓觀察首日施打人潮,多以年輕人因應歲末年初出國、春節參加活動等前往接種;台中市衛生局2日指出,中市去年10月至12月流感併發重症累計40例,其中7女3男死亡,皆有慢性病史,其中9人未接種流感疫苗,目前中市仍有12萬餘劑流感疫苗供市民公費接種。流感公費疫苗自1日起擴大開打,施勝桓2日表示,首日診所接種人數將近50人,幾乎都是年輕人,推測長者多已接種完成,此次接種的年輕人因準備出國、春節活動多怕被傳染等因素居多,還有人因常感冒而接種疫苗預防等。他並提醒,近期門診流感就診數增加,以高燒、痠痛、極度倦怠等3大症狀最多,若民眾出現疑似症狀請盡速就醫。適逢春節前各項聚會活動陸續舉行,且為呼吸道傳染病流行季節,台中市衛生局指出,去年10月起至12月30日止,全國流感併發重症累計369例,其中85例死亡,而中市流感併發重症累計40例,其中10例(7女3男)死亡,死亡個案年齡介於40多歲至90多歲,皆有慢性病史,其中9位未接種流感疫苗,出現呼吸喘、肌肉痠痛等症狀就醫。衛生局指出,中市流感疫苗剩餘約12萬餘劑,提供年滿6個月以上市民公費接種。台中市各區衛生所即日起陸續在4、5、11、12和18日提供假日、夜間門診接種服務,詳情可至網站查詢;另「最美接種站」文心森林公園疫苗接種站則在1月26日前,每周六下午1時至5時、周日上午8時至12時,無須預約、隨到隨打,提供新冠疫苗、流感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及M痘等4種公費疫苗。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3/386683/sm-3d6b27a990ec6d285e051832a33e92d4.jpg)
疾管署宣布流感進入流行期 上周逾10萬人就診!增19例重症
疾管署今(31日)表示,第52周(12/22-12/28)類流感門急診就診約10萬9千人次,近期呈上升趨勢,且急診就診病例百分比達11.2%,超過流行閾值(11.0%),進入流行期。近四周合約實驗室監測顯示,社區流行流感病毒以A型H1N1為主。國內上周(12/24-12/30)新增19例流感併發重症病例,本流感季自今(2024)年10月1日起截至12月30日累計369例,年齡層以65歲以上長者為多(占58%),另死亡病例累積85例,死亡數為近十個流感季最高;確定病例及死亡病例均有9成以上未接種本季流感疫苗。國際疫情部分,北半球流感活動度第50周起明顯上升,往來頻繁國家中以日本升幅最劇,於兩周內驟升至往年高峰水準且較往年提早3至4周,預期疫情將持續上升;中國北方、韓國及北美洲國家升幅亦嚴峻,趨勢則與往年相符;而中國南方、香港等地亦於第51周起出現緩升趨勢。疾管署說明,國內上周(12/24-12/30)新增10例新冠併發重症本土病例,與前一周(12/17-12/23)13例相當,自今年9月1日起截至12月30日,新冠併發重症本土病例累計421例,其中95例死亡,均以65歲以上長者及具慢性病史者為多,其中自10月1日起通報之確定及死亡病例未接種JN.1疫苗者均達98%以上。全球新冠病毒陽性率上升,歐洲、非洲、美洲及西太平洋區呈上升或略升趨勢,其他地區則下降,鄰近國家日本病例數持續上升,全球新冠變異株以KP.3.1.1及XEC為主流變異株,其中XEC變異株占比快速上升。疾管署統計,截至12月30日止,公費流感疫苗接種數約577.7萬人次(疫苗使用率約87.7%),低於去年同期(631.3萬人次),另全國65歲以上長者流感疫苗接種率為44.4%,學齡前幼兒則為63.7%,皆尚未達接種目標。惟考量鄰近國家皆有流感活動度上升趨勢,且我國已進入流感流行期,另自明(2025)年1月1日起,公費流感疫苗將擴大提供全國滿6個月以上尚未接種之民眾(具中華民國國民身分,或持有居留證之外籍人士)接種直至疫苗用罄止,呼籲符合公費流感疫苗資格民眾儘速前往接種。截至12月30日止,新冠疫苗接種數仍持續高於去年,已累計接種177.3萬人次,為去年同期(76.4萬)約2.3倍。鑒於全球COVID-19陽性率上升,國內疫情亦持續,加上歲末聚餐、跨年活動、春節連續假期探親旅遊等活動頻繁,新冠病毒傳播風險增加,疫情威脅仍不容忽視,呼籲尚未接種者,尤其是65歲以上長者及具慢性疾病等高風險族群儘早接種Moderna JN.1疫苗,及早獲得保護力。自明(1日)起提供民眾接種1劑Novavax JN.1疫苗,優先提供不適合接種mRNA疫苗者接種,以降低重症及死亡風險。此外,提醒如已接種過Moderna JN.1疫苗者,則無須再接種Novavax JN.1疫苗。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1/385111/sm-6b264ff3ab0893539787488e422496e3.jpg)
流感累計75人死亡「近10季最高」 疾管署示警:即將進入流行期
疾病管制署(下稱疾管署)今(24日)表示,國內上週(12/17-12/23)新增23例流感併發重症病例,本流感季自今年10月1日起截至12月23日累計350例,年齡層以65歲以上長者為多(占57%),另死亡病例累積75例,死亡數為近十個流感季最高;確定病例及死亡病例均有9成以上未接種本季流感疫苗。第51週(12/15-12/21)急診就診病例百分比達10.8%,接近流行閾值(11.0%),即將進入流行期。疾管署說明,國內上週新增13例新冠併發重症本土病例,與前一週(12/10-12/16)10例相當,自今年9月1日起截至12月23日,新冠併發重症本土病例累計411例,其中92例死亡,均以65歲以上長者及具慢性病史者為多,其中自10月1日起通報之確定及死亡病例未接種JN.1疫苗者均達98%以上。疾管署統計,截至12月23日止,公費流感疫苗接種數約570萬人次(疫苗使用率約86.6%),低於去年同期(625萬人次),另全國65歲以上長者流感疫苗接種率為43.9%,學齡前幼兒則為62.2%,皆尚未達接種目標,呼籲符合公費流感疫苗資格民眾儘速前往接種。疾管署指出,截至12月23日止,新冠疫苗接種數仍持續高於去年,已累計接種172.4萬人次,為去年同期(69.4萬)約2.5倍。由於全球近期COVID-19陽性率略升,而國內自今年10月1日新冠JN.1疫苗開打以來,本土確定病例及死亡病例未接種新冠JN.1疫苗者均占98%以上,國內外疫情風險仍持續,因接種疫苗後約需2週後才會產生保護力,呼籲尚未接種新冠疫苗者,尤其是65歲以上長者及具慢性疾病等高風險族群,趕快接種及早獲得保護力,降低感染COVID-19後發生重症和死亡風險。疾管署呼籲,目前臨近年末民眾探親旅遊等活動頻繁,疾病傳播風險增加,且隨著氣溫驟降,呼吸道病毒將更活躍,呼籲65歲以上長者、幼兒及慢性病患等高風險族群,應儘速完成流感及新冠疫苗接種,以獲及早獲得保護力,降低感染後發生重症和死亡風險。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1/384161/sm-cd5e13de0d7d53ede158e898c26a4b0e.jpg)
公費流感疫苗擴大接種 年滿6個月以上皆可打!明年1/1開跑
根據疾管署資料顯示,近期國內流感疫情呈現緩升趨勢,預期中下旬會進入流感流行期,並在春節前後達到疫情高峰。為提升疫苗接種人口涵蓋率、發揮疫苗最大效益,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宣布,自明年1月1日起,公費流感疫苗將擴大至全民接種,民眾只要年滿6個月以上都可以接種公費流感疫苗。年輕流感重症個案 不知自己糖尿病屬高風險可打疫苗疾管署公布,上週有一例較年輕的流感重症個案為北部40多歲男性,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說明,這名個案未接種過流感疫苗,12月上旬出現嚴重咳嗽的症狀持續約2、3天,後來發生虛弱無力、意識改變的情況,經由家人送往急診就醫時已意識不清,而且有發燒、血壓偏高的情形。經過檢驗發現,這名個案血糖特別高,在這次就醫後才發現自己其實有糖尿病的問題,另外也經急診檢驗發現他有肝腎功能異常。林詠青醫師表示,這名個案於急診進行流感快篩後確定感染A型流感,醫師觀察到他呼吸特別費力,而且血壓後來有急速下降的情形,研判已有休克的狀況,因此進行插管、收治加護病房治療,並且通報流感併發重症,後續檢驗確認這名個案感染型別為A型H1N1病毒株,林詠青醫師表示,個案在加護病房住院治療第6天病況改善,並已轉出加護病房,不過可能還需要住院觀察一陣子。若從年齡來看,這名個案並未符合目前公費流感疫苗接種對象,但以糖尿病慢性病史來看,事實上這名個案可以接種疫苗來減少重症的風險。林詠青醫師也藉此個案提醒民眾,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有時可能沒有明顯症狀,除非做健檢不然不易發現,因此要注意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若有慢性病史其實是符合公費流感疫苗接種條件的,應盡早接種疫苗。沒慢性病年齡又不符公費? 好消息曝1月將全民接種不過,如果沒有慢性病史、年齡不符合目前公費流感疫苗接種對象的民眾也不用擔心,明年1月1日起公費流感疫苗將擴大提供年滿6個月以上的民眾進行接種至疫苗用罄為止。曾淑慧發言人表示,經過諮詢會議建議根據目前流感疫情以及疫苗接種情況等評估後,疾管署決定在明年1月1日開始擴大公費流感疫苗全民接種,有中華民國國民身分者或是持有居留證的外籍人士,只要年滿6個月以上都可以接種公費流感疫苗。屆時民眾都可接種疫苗來增強保護力、減少流感重症及死亡的風險,但曾淑慧發言人也提醒,在還未開放全民接種之前,已經符合公費疫苗接種資格的民眾還是應盡速接種,因為從接種到產生保護力大約需要2週左右的時間。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381804/sm-4b0a69af76047ea0632e42814887c644.jpg)
60歲翁突雙腳無力!無法站立行走 就醫竟是「脊椎椎體骨腫瘤」險癱瘓
60歲的邱先生過往沒有慢性病史,也沒有特別定期健檢,一個月前突然出現雙腳無力的狀況,並且越來越嚴重,就醫前已無法站立行走。透過X光、核磁共振檢查,發現邱先生胸椎第12節有塌陷情形,且已經壓迫神經管,影像懷疑為腫瘤骨轉移導致的非單純骨質疏鬆之壓迫性骨折,進一步抽血檢查更顯示腫瘤標記數值增高。脊椎椎體骨腫瘤 常見轉移性為主台北慈濟醫院神經外科洪立偉醫師指出,脊椎椎體骨腫瘤的發生原因不明,少數為原發性腫瘤,有些則是從身體其他部位腫瘤擴散而來,為轉移性腫瘤。洪立偉醫師說明,轉移性脊椎腫瘤可能來自於肺癌、乳癌、腎細胞癌及前列腺癌,發生率依腫瘤分類各有不同,且脊椎腫瘤通常容易轉移在胸椎及腰椎處。若沒有及時發現、治療,腫瘤可能增生擴大,進而壓迫神經管,此時病人即會出現雙腳無力、行走困難甚至大小便失禁等情形。減壓及微創釘手術 改善神經學症狀、穩定脊椎神經管受壓迫須進行良好的減壓,才可以讓神經學症狀達到改善,以邱先生為例,醫師在術中除給予良好的減壓外,還進行微創釘固定,幫助穩定脊椎。洪立偉說明,減壓及微創釘手術首先需要將脊椎後側的椎板切除進行完整減壓後移除部分腫瘤,並透過術中X光檢查確認位置,將4根微創骨釘分別固定在胸椎第11節及腰椎第1節,最後再以金屬桿連接兩端,不需破壞很多肌肉層即可達到穩定脊椎的作用。微創釘降低疼痛、破壞少 避免鄰近脊椎節退化又再手術而過去手術通常使用的是傳統骨釘,術中需要劃一20公分的傷口,分離背部肌肉後將8根傳統釘固定於病灶上下各兩節脊椎處。洪立偉指出,微創釘的優點在於病人可以免於大傷口的疼痛,不用破壞很多肌肉就可維持脊椎穩定。此外,相較於傳統釘,微創釘的使用也能夠降低病人之後鄰近脊椎節出現退化而需再次進行手術的機率。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dist/imageholder.jpg)
登山途中突發心臟病!64歲男出現幻覺 緊急空中救援直升機吊掛送醫
台東向陽出發的登山隊伍於中央山脈「南二段」的行程中,發生了突發醫療狀況,這支由19人組成的隊伍原計劃以8天時間縱走南二段,途中64歲的鄭姓男子卻在第4天出現心臟不適、胸痛,甚至出現幻覺,無法繼續行走,隊友緊急攙扶其前往塔芬山屋求援,並報警請求救援,經過多方協調,花蓮縣消防局與空中勤務總隊共同合作,成功派遣黑鷹直升機進行吊掛救援,並將該名男子與1名陪伴的女性隊員送醫。根據花蓮縣消防局的通報,鄭姓男子的身體狀況在昨晚惡化,出現胸痛、心臟不適的症狀,且精神狀態變得不穩,出現幻覺,由於男子曾有心臟瓣膜不全的病史,隊員當場發現其情況十分危急,無法再繼續行走,隊伍成員隨即協助男子前往塔芬山屋,並報案請求救援。花蓮縣消防局接到求救後,立即啟動應急反應程序,並同步向空中勤務總隊請求直升機支援,以縮短救援時間,上午7時20分,空中勤務總隊派出的花蓮黑鷹直升機順利抵達現場,並在塔芬池附近發現目標,立即吊掛鄭男及1名陪伴的女性隊員進行下山,於上午8時21分成功降落花蓮德興運動場,並將2名傷者分別送往花蓮慈濟醫院進行進一步治療。經醫院診斷,鄭男因心臟病發作而需要立即醫療處置,目前已進入加護病房進行觀察,所幸由於迅速的救援反應,該男子的病情並未進一步惡化,預計會有恢復的可能。警方呼籲,有心臟病等慢性病史的登山者,應提前準備好所需的常備藥物,並在登山過程中注意適時休息,避免因過度勞累而引發不必要的健康風險;此外,登山隊伍在規劃長期縱走路線時,應詳細規劃每一階段的休息與救援機制,以確保隊員在遭遇突發狀況時,能夠及時獲得救援。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0/374350/sm-cc4e4f6ea86af5f84e0e769d9d7cc8d3.jpg)
北市去年「新冠死亡人數流感5倍」 醫籲這4族群當心:接種降重症風險
冬季是呼吸道傳染病好發季節,而現在流感和新冠疫苗都已開放接種,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統計,去年感染新冠死亡共221人,流感死亡43人,新冠死亡人數為流感的5倍。醫師提醒,高風險族群及出生滿6個月的民眾,都需再追加接種新冠JN.1疫苗。北市去年新冠死亡人數為流感的5倍。(圖/北市政府衛生局提供)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統計,112年10月至113年9月,北市感染新冠死亡共221人,流感死亡43人,新冠死亡人數為流感的5倍。113年10月1至31日北市已新增2例新冠併發重症死亡病例,2例皆為90歲以上長者,具有心血管及腦血管慢性病史,且均未接種新冠JN.1疫苗。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張峰義理事長呼籲,65歲以上長者及患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腎臟病等慢性共病患者,如感染新冠或流感病毒,均會加重原本疾病之嚴重度,研究顯示接種新冠及流感疫苗均可降低心血管疾病患者重症風險。因此高風險族群及出生滿6個月的民眾,都需再追加接種新冠JN.1疫苗。北市衛生局說明,感染新冠與流感症狀相似,這兩類疾病較容易出現全身性症狀,對於青壯年仍有可能影響上班、上課,有肥胖及慢性病患者也有可能引起重症及死亡的風險。雖然多數民眾已接種4至6劑新冠疫苗,但因新冠病毒持續變異,過去接種新冠疫苗對其變異株已不具保護力。自11月1日起,出生滿6個月以上民眾,可接種新冠JN.1疫苗,50歲以上可接種流感疫苗。符合公費接種資格者,建議「左流右新」同時接種雙疫苗以提升保護力。北市衛生局表示,今年10月1日至11月4日,北市已接種流感疫苗44萬劑,佔採購流感疫苗使用率6成,新冠疫苗接種5.1萬劑。為提供可近性服務,北市11月起再設置免費疫苗接種站,包含北市捷運站50場、社區290場提供公費新冠及流感疫苗接種,亦可洽北市379家合約醫療院所接種。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1/374111/sm-d2e117109c2134834760c172acbaf427.jpg)
上周新增4例類鼻疽個案 颱風後恐陷吸入性感染
疾管署今(5)日公布國內上週新增4例本土類鼻疽個案,3例居住於高雄市,1例居住於臺南市,年齡介於60多歲至70多歲,發病日介於10月4日至29日,具高血壓、糖尿病、腎臟病等慢性病史,高雄市其中1例住家附近於山陀兒颱風期間有淹水的情形,其餘個案均無汙水汙泥接觸史,多數個案在室內外皆無佩戴口罩。上述個案因發燒、呼吸喘或頭痛等症狀就醫,目前均住院以抗生素治療中,其中1例曾入住加護病房,目前已轉至一般病房;同住者共計8人均無疑似症狀。疾管署指出,今年國內已累計105例本土類鼻疽確定病例,其中21例死亡,為歷年同期最高,本土病例以65歲以上(62例)和50-64歲(32例)為主要年齡層,分布縣市以高雄市(80例)為多,其次為臺南市(11例)、屏東縣(4例)和臺中市(4例),其中69例於凱米颱風後1個月內發病,10例於山陀兒颱風後發病。疾管署提醒,康芮颱風過境帶來大量降雨及驚人風力,強風暴雨易使土壤和泥水中的類鼻疽桿菌暴露於地面並更易傳播,且常為吸入性感染,颱風後一個月內確診個案有增加趨勢,且近期東北季風增強易有較強陣風出現。疾管署呼籲,糖尿病、肺病、肝病、腎病、癌症或免疫功能受損者等高風險族群,感染後重症機率較高,如有發燒、胸痛、咳嗽等症狀應儘速就醫,即早診斷與治療。疾管署說明,類鼻疽是由類鼻疽桿菌引起,潛伏期平均為9天,短則數小時,亦可長達21天,該菌存在於土壤、水池及積水環境中,主要由皮膚傷口接觸受病原菌污染的土壤或汙水傳染,感染類鼻疽症狀表現差異極大,可能為無症狀,而常見病徵包括發燒、頭痛、局部腫痛、潰瘍、胸痛、咳嗽、咳血及淋巴結腫大,可導致皮膚膿腫、肺炎、腦炎、敗血症,需儘速以適當抗生素治療,請民眾務必留意自身健康狀況,如出現疑似症狀時,尤其高風險族群,應儘速就醫並告知汙水、汙泥相關暴露史,以及早診斷獲得妥善治療;醫師診療遇有疑似個案,應儘速評估給予抗生素治療並於24小時內通報及採檢送驗,以利衛生單位採取防治措施。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3/372673/sm-aa7f3f49229e5cbdac79d35851397c6f.jpg)
新增3例類鼻疽!死亡數歷年同期新高 康芮颱風來襲再拉警報
疾管署今(29)日公布國內上週新增3例山陀兒颱風後本土類鼻疽病例(其中1例死亡),均位於高雄市,年齡介於 40餘歲至70餘歲,3例均具糖尿病或慢性腎病等慢性病史,發病日介於10月11至22日,其中2例無汙水淤泥接觸史,因發燒、呼吸喘等症狀就醫,均住院以抗生素治療中。死亡個案為60多歲男性,接觸史不明,10月22日因呼吸喘就醫,當日因敗血性休克、嚴重肺炎、呼吸衰竭不幸死亡。疾管署呼籲,糖尿病、肺病、肝病、腎病、癌症或免疫功能受損者等高風險族群,感染後重症機率較高,如有發燒、胸痛、咳嗽等症狀應儘速就醫,即早診斷與治療。疾管署表示,今年國內已累計101例本土類鼻疽確定病例,其中20例死亡,為歷年同期最高,本土病例以65歲以上(59例)和50-64歲(31例)為主要年齡層,分布縣市以高雄市(77例)為多,其次為臺南市(10例)、屏東縣(4例)和臺中市(4例),其中69例於凱米颱風後1個月內發病,6例於山陀兒颱風後發病。疾管署說明,類鼻疽是由類鼻疽桿菌引起,潛伏期平均為9天,短則數小時,亦可長達21天,該菌存在於土壤、水池及積水環境中,主要由皮膚傷口接觸受病原菌污染的土壤或汙水傳染,而颱風後因強風暴雨易使土壤和泥水中的類鼻疽桿菌暴露於地面並更易傳播,且常為吸入性感染,於颱風後一個月內確診個案增加。疾管署指出,依中央氣象署發布資料,預測近期康芮颱風將於10月31日至11月1日通過臺灣或鄰近海域,且不排除中心登陸臺灣的可能,受外圍環流影響可能帶來大量降雨,疾管署呼籲高風險民眾颱風天應儘量待在室內並避免開窗及建議於室內外皆佩戴口罩,避免吸入空氣中帶有病菌的塵土或水滴,並應做好個人防護措施,避免皮膚、傷口直接接觸受汙染塵土、土壤及汙水,降低感染機會。疾管署提醒,感染類鼻疽症狀表現差異極大,可能為無症狀,而常見病徵包括發燒、頭痛、局部腫痛、潰瘍、胸痛、咳嗽、咳血及淋巴結腫大,可導致皮膚膿腫、肺炎、腦炎、敗血症,需儘速以適當抗生素治療,請民眾務必留意自身健康狀況,如出現疑似症狀時,尤其高風險族群,應儘速就醫並告知汙水、汙泥相關暴露史,以及早診斷獲得妥善治療;醫師診療遇有疑似個案,應儘速評估給予抗生素治療並於24小時內通報及採檢送驗,以利衛生單位採取防治措施。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372603/sm-c5ba4a9b791b2d1b471fb7a38e2fada6.jpg)
快訊/山陀兒颱風奪命第2例!高雄男染類鼻疽「狂喘就醫」當天亡
類鼻疽疫情升溫!疾管署今(29日)公布,國內再新增3例類鼻疽個案,其中1人死亡,死亡個案為一名高雄市60多歲男性,10月22日因呼吸喘就醫,當日因肺炎合併敗血性休克不幸病逝,至今山陀兒颱風類鼻疽死亡已累計第2例。疾管署表示,國內上周新增3起類鼻疽本土病例,患者均居住在高雄市,年齡介於40多歲至70多歲之間,且3人均有慢性病史,其中死亡的60多歲男性並無汙水、汙泥接觸史,初步判定應為吸入性感染。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2/371082/sm-e6ae327ba643dd6e539784561bcdb99a.jpg)
山陀兒襲台後首例死亡個案!高雄男染類鼻疽 發病住院1週亡
疾病管制署今(22)日公布國內上週新增2例山陀兒颱風後本土類鼻疽病例(其中1例死亡),均位於高雄市,其中1例70多歲男性有慢性病及汙水/淤泥接觸史,目前仍醫院住院治療中;另一例80多歲男性因有多重慢性病史,常因呼吸困難、肺炎頻繁住院,10月7日再次出現發燒、呼吸喘,就醫住院並採檢,10月13日因肺炎及自身慢性疾病不幸死亡。疾管署表示,今年國內已累計98例本土類鼻疽確定病例(18例死亡),為2001年以來同期最高,98例本土病例以65歲以上(57例)和50-64歲(31例)為主要年齡層,分布縣市以高雄市74例為多,其次為臺南市10例)屏東縣4例和臺中市4例,其中69例於凱米颱風後1個月內發病,3例於山陀兒颱風後發病。疾管署指出,颱風過後為類鼻疽疫情高峰,1個月內仍有機會出現個案,且近期持續有颱風生成,外圍環流可能帶來大量降雨,民眾颱風天應儘量待在室內並避免開窗及建議於室內外皆佩戴口罩,避免吸入空氣中帶有病菌的塵土或水滴,並應做好其他個人防護措施,避免皮膚、傷口直接接觸受汙染塵土、土壤及汙水,降低感染機會。疾管署說明,類鼻疽是由類鼻疽桿菌引起,潛伏期平均為9天,短則數小時,亦可長達21天,該菌存在於土壤、水池及積水環境中,主要由皮膚傷口接觸受病原菌污染的土壤或汙水傳染,而颱風後因強風暴雨易使土壤和泥水中的類鼻疽桿菌暴露於地面並更易傳播,且常為吸入性感染,於颱風後一個月內確診個案增加。疾管署提醒,感染類鼻疽症狀表現差異極大,可能為無症狀,而常見病徵包括發燒、頭痛、局部腫痛、潰瘍、胸痛、咳嗽、咳血及淋巴結腫大,可導致皮膚膿腫、肺炎、腦炎、敗血症,需儘速以適當抗生素治療,請民眾務必留意自身健康狀況,如出現疑似症狀時,尤其高風險族群,應儘速就醫並告知汙水、汙泥相關暴露史,以及早診斷獲得妥善治療;醫師診療遇有疑似個案,應儘速評估給予抗生素治療並於24小時內通報及採檢送驗,以利衛生單位採取防治措施。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1/370661/sm-eb1601b73fa1e36cb71b380560778f72.jpg)
流感疫情活躍!中市每周逾萬人感染 8人重症7人仍住院救治
近日天氣轉涼,各類病毒開始活躍,其中流感疫情沒有停歇,台中市衛生局統計10月1日起至10月14日累計8例流感併發肺炎,目前仍有7人住院治療中,幸未傳出重症死亡病例;基層院所也零星傳出民眾接種流感疫苗後立即出現感冒症狀,醫師推測,應為原本就有輕微感染,與打疫苗無關。公費流感疫苗1日開打,台中市統計至18日已有29萬6243人接種流感疫苗;雖然今年鼓勵「左流右新」流感與新冠2種疫苗同時接種,但至18日止,台中市新冠肺炎疫苗接種量只有6萬8457人。衛生局長曾梓展表示,從疾管署傳染病通報統計資訊顯示,台中市近2周(9月29日至10月12日)類流感門診就診人次分別為1萬662人次及1萬人次,而急診就診人次則為958人次及900人次。另,今年9月起疾管署新冠併發重症通報定義調整為因感染新冠病毒致須入住加護病房或死亡者,始符合通報定義,台中市自9月1日起至10月17日為止,累計通報45例新冠併發重症確定病例。台中市衛生局也統計,今年10月開始流感季已來,已有8例流感併發重症,其中7人仍住院治療中,8人皆無接種流感疫苗,年齡集中在60多歲到80多歲,皆具有慢性病史,患者10月初至10月中出現呼吸困難、發燒、咳嗽、喉嚨痛等症狀,經就醫後因X光顯示肺炎,住院治療;曾梓展強調,接種流感疫苗可預防感染後併發重症,符合公費流感接種對象應趕快接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