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之約
」 疫情 薪水 薪資 勞動努力加薪仍徒勞無功 「3大產業」分居低薪前三名
服務業大缺工,企業努力加薪仍徒勞無功,擺脫不了低薪窘境;根據主計總處112年事業人力雇用調查結果顯示,教育、住宿餐飲、其他服務業(美容美髮)明明卯足全力加薪,全年勞動報酬分別為47.9萬、51.9萬與54.1萬,不僅遠低於全體平均的81.7萬元,排名表現分別居產業倒數前三名。統計顯示,教育、住宿餐飲、其他服務業(美容美髮)經常性薪資分別年增2.2%、2.3%與2.9%,非經常性薪資更呈兩位數成長,分別為11%、27.7%與17.5%,但這三大產業112年勞動報酬僅約平均值的6成左右。亞太商工總會執行長邱達生表示,這些產業多領最低工資,部分住宿餐飲業甚至引進外籍勞工,即使有明顯調薪,但整體勞動報酬仍難跳脫低薪現況。政大勞工所教授成之約表示,這些產業的敘薪特性是工時短、時薪制、且多為兼職,像美容美髮還牽涉學徒或助手等,工時短會反映在整體勞動報酬上。值得留意的是,主計總處統計的教育業,是不含小學以上公私立學校教職人員,多是補習班、才藝班的受雇員工等;人資專家表示,除了補習班工讀生外,教學多牽涉專業領域,不應該在低薪之列,其統計數據多有失真,原因出在家長聘請補習、才藝老師教學多屬私人行為,不易在統計上揭露,這也是為什麼教育業勞動報酬會敬陪末座的主因。
最低工資估漲4% 物價恐螺旋式上漲 專家:時薪、月薪調幅脫鉤
勞動部將於4日邀集勞資政學召開最低工資審議委員會,決定2025年最低工資。由於賴清德總統上任後,最低工資調漲初試啼聲,政大勞工所教授成之約認為,為顧及上百萬廣大基層勞工權益,加上全年經濟成長率可望達3.9%,調幅不能輸2024年的4.05%,因此新年度調幅至少是4%起跳。若2025年最低工資調漲超過4%,將創連續9年調漲紀錄。成之約表示,最低工資年年漲,影響各行各業,企業不只增加基層薪資,法定福利成本也增加,在連續3年通膨都超過2%警戒線後,恐推升物價呈螺旋式上漲。以上班族感觸最深的便當、飲料等外食費為例,成之約觀察,一次調漲幅度常是5%、10%,因為餐飲、服務業不僅考量工資上漲,還有店租、水電、食材等綜合評估,成本轉嫁給消費者情況下,最低工資調升,不意味勞工的實質購買力跟著增加。人資專家楊宗斌預期,最低工資調漲對製造業外籍移工、美容美髮學徒,或時薪制的速食店、加油站員工受惠最深,當然外溢效果會延伸到該年度社會新鮮人,假設2025年最低工資每月調漲為2萬8570元,企業3、4月校園徵才時,對社會新鮮人的起薪就會從今年的30K調漲至31K或32K。不過,楊宗斌認為,最低工資調漲僅基層勞工受惠,對月領3、4萬元以上的勞工幾乎不受影響。成之約觀察,近年最低工資調整,時薪、月薪調幅已脫鉤,時薪調幅比月薪大,致原本需要大量計時人員的雇主想採月薪制,而很多年輕人現在寧可身兼兩個工作也不想領月薪,除自由彈性,領時薪反比賺月薪還來得有利。楊宗斌提醒,除非有家庭經濟壓力,建議社會新鮮人還是以月薪制工作為主,對未來履歷表、職涯規畫較有幫助。
稅改爽到有錢人!高所得免稅者增加 學者籲給低收年輕人電價補貼
年收入200萬以上免繳稅戶數2022年稅制優化、調整4大扣除額,有錢人受益匪淺!財政部公布最新的《綜合所得稅申報核定統計專冊》,2022年綜合所得額200萬以上免繳稅者突破300戶,達到318戶,相較於2021年239戶大幅增加79戶。據分析,主要是當年調整了標準扣除額、薪資扣除額及身心障礙扣除額,所得逾200萬的高收入者也受惠,免繳稅者增加。每年繳交綜所稅的計算方式為「所得淨額乘上適用稅率後減除累進差額」,才是每申報戶要繳交的稅額。所得淨額為總收入扣除免稅額、標準扣除額(或列舉扣除額)、特別扣除額後,才會開始計稅,因此如果所得淨額為「零」自然就是免繳稅。根據財政部所公布最新的綜所稅統計,2022年所得稅申報戶有約663萬戶,所得淨額為零、免繳稅者共計有292.6萬戶,占比約44.13%,也就是超過4成的申報戶是免繳稅。就各項所得級距來看,所得超過200萬卻免繳稅者超過300戶、相較於2021年增加了79戶、超過500萬免繳稅者有14戶、超過千萬收入免繳稅者則有4戶,其中2戶年收超過2000萬卻免繳稅。過往高所得免稅者大多是透過醫藥費、捐贈等扣除,因此國稅局都會特別注意,若不符規定者,就會剔除補稅。然而2022年因為物價上漲,調高各項特別扣除額,免稅額從8.8萬調至9.2萬元、標準扣除額從12萬調至12.4萬元、薪資扣除額、身心障礙扣除額皆從20萬元提高到20.7萬元。財政部分析,高所得者所享的扣除額也同步增加,更易達到「免稅門檻」,因此才使200萬元以上免繳稅戶明顯增加。就綜合所得20分位申報分析統計,最低5%平均所得大約是4.3萬元、較前一年增加8000元;最高5%平均所得大約是644.3萬元,較前一年增加多了94萬元,最高5%與最低5%,差距了近150倍,與前一年相當、繼續維持在高檔。政大勞工研究所教授成之約表示,近年調整最低工資雖然有助於「最低級距」的勞工所得增加,但是隨著物價高漲、電價、房租漲價等,低所得者支付完生活所需後,根本所剩無幾,更難創造更多的財富;然而高所得者「以錢滾錢」藉由投資更易累積財富。他建議政府,除了房租外、電價也應該補貼收入較低的年輕人,讓其得以面臨高通膨時代的挑戰;至於高所得者他認為應該要多課稅,尤其是透過「投資」而產生的資本利得,政府更應該改革,才能達到租稅公平。
所得增長速度全國平均6.6倍!貧富差距又惡化 學者分析原因出在這
財政部統計,全國最富里新竹市關新里2019年至2021年綜合所得總額增至374.7萬元,增長速度是全國平均的6.6倍,政大勞工研究所教授成之約表示,科技業擴廠不僅造成薪資差距擴大,還造成「富者更富、貧者更貧」。財政部「綜合所得稅申報核定統計專冊」顯示,關新里2021年平均所得374.7萬元,3年成長率達30.9%;同期間全國所得平均從96.2萬元增至100.7萬元,增幅僅4.67%。成之約表示,台灣土地有限,科技業擴產就會涉及徵收土地與帶動房價,有土地的人就會比沒有土地者有利。像台積電在苗栗銅鑼擴廠,許多地主搖身一變成了億萬富翁。成之約說,傳產獲利成長率比不上科技業,產業投資AI、推動轉型方向雖正確,但勞工要從低價值產業轉向高價值產業有其難度,勞工若無意願、無能力轉入高價值產業,恐永遠陷入低薪和低經濟價值中。主計總處所公布,台灣2022年吉尼係數達0.342,五等分差距倍數擴大到6.15倍,攀10年新高;成之約指出,富者愈來愈富,所得偏低者就會陷入「1人飽全家飽」、「不想生小孩」的青貧惡性循環,再加上通膨等因素,台灣M型社會恐愈來愈擴大。成之約分析,政府透過類似富人稅制度平衡貧富差距,效果有限;想透過社會福利弭平貧富差距,只能照顧到弱勢家庭,但中產、中低產家庭恐照顧不到。他認為,除了稅制公平、社會福利標準放寬,更要重新檢討能源政策,價格要讓一般家庭可以負擔,才不會更加重一般人的貧窮感。
疫後風水輪流轉!「三大慘業」洗牌 薪資縮水3%起跳
風水輪流轉!疫情三級警戒,服務、零售業慘兮兮,現在卻大缺工,內需服務業成當前薪資成長最顯著工作,值得注意的是,美國暴力式升息後,「三大慘業」正面臨大洗牌;主計總處統計顯示,基本金屬製造業2023年前10月總薪資5萬989元,較2022年同期縮水7.32%,與不動產、金融及保險業總薪資分別衰退3.52%、3.26%,名列三大慘業。人資專家表示,不僅基本金屬製造業受景氣波及,電子零組件等製造業總薪資都受影響;受防疫保單大幅損失、美國升息等影響,相當仰賴業績銷售獎金的不動產、金融及保險業等,從業人員去年收到的獎金也大打折扣。景氣外冷內溫,主計總處官員指出,2023年住宿、餐飲、零售、休閒服務業等,總薪資顯著成長,帶動前10月整體服務業部門總薪資成長2.16%;受上半年製造業庫存去化影響,整個工業部門的總薪資僅成長0.71%,拖累整體表現;依主計總處統計,819萬工業及服務業受雇員工,2023年前10月總薪資平均成長1.53%,追不上通膨上漲速度。政大勞工所教授成之約表示,企業發放績效獎金通常以季為單位,現在發放的績效獎金,反映的是上一季或上半年營業狀況,疫情解封後,2023年農曆年餐飲、住宿、旅遊等內需服務業都非常暢旺,企業須多發獎金才能攬才,這波發放獎金、增加福利的趨勢會延續到2024年。對於近日傳出將罷工的航空運輸、金融保險等,在薪資結構上屬高薪的「天之驕子」,即使金融保險業總薪資衰退,但2023年來平均每月總薪資達7.3萬元,航空運輸業也是每月總薪資達9萬5979元的高薪群;相對低薪的餐飲業即使跳脫22k,平均每月僅能領3.8萬元。成之約表示,台灣會喊罷工的族群多屬「企業核心業務」勞工,從機師、空服員到銀行行員等,集體罷工對企業來說,這些工作短期無可取代,薪資水準也相對高,反觀基層、藍領階級,鮮少透過罷工爭取加薪、福利,這與美國汽車、運輸業到影劇業,不論藍領、白領、薪資高低,都有可能上街頭罷工民情不同,惟醞釀罷工的共同點,多選在業務最繁忙的關鍵時刻,如耶誕節、農曆年等,作為逼企業快速調整勞動條件的手段。
薪資低、勞參率增加…顛覆刻板印象 台灣年輕人窮忙
台灣年輕人並非躺平族!數據顯示,15到29歲年輕人的勞參率從10年前的51%,增至去年的58%,25至29歲台灣年輕人的勞參率比日、韓、星、美都高,絕非刻板印象的「草莓族」、「啃老族」;但另一方面,青年薪資M型化,百萬名25至29歲青年月薪中位數不到35K,近四分之一社會新鮮人薪資僅略高於基本工資的26K。大選將至,蔡政府想搶青年票,但青年族群過得好嗎?據勞動部青年勞動人口統計,由於少子化,2012年至2022年15到29歲人口減少82.3萬人,但勞參率卻從10年前約51%增至去年的58%。從教育部統計發現,2014年至今每年都有將近20萬名大專校院學生休退學,由統計上看,非勞動力下降,顯然休退學的年輕人進入勞動市場。中正大學勞動關係系副教授吳啟新認為,青年人口投入勞動市場的比例增加,可能是因為現在學生不愛念研究所,都去工作了,很多研究所出現缺額。根據主計總處統計,台灣25到29歲青年勞參率,比日、韓、星、美都高,但是失業率也高。政大勞研所教授成之約認為,青年勞參率增加主要是近5年青年求學和準備升學顯著減少了10餘萬人,準備國家考試的人也減少;這年齡層青年失業率也比上述國家高,是因一直換工作,在找出自己想做的工作,或是不願忍受低薪。中正大學勞動關係系副教授林淑慧分析,20到24歲失業率比中高齡還高,可能在家裡蹲,準備國考或考研究所,備考幾年若沒考上,才會死心去求職,最麻煩是所謂「尼特族」,沒上學、沒工作也不參加職訓。年輕人都去哪裡工作了?據勞動部統計,依行業別來看,年輕人投入服務業142.7萬人,占將近7成,比全體就業者占比高出8.7個百分點。依職業別,前3名為服務及銷售、生產操作及勞力工、技術員及助理專業人員,共占近7成。令人在意的薪水,中正大學副教授吳啟新表示,青年薪資有M型化現象。根據勞動部今年6月公布職場新鮮人薪資調查,有近四分之一剛畢業青年薪資接近基本工資26K,「薪資不能看平均,要看中位數!」根據勞動部統計,到今年9月約100萬名25至29歲勞工,提繳工資的中位數是3萬4800元。
台灣勞動人口老化速度「世界最快」!人才缺口持續擴大 各產業招募面臨挑戰
主要國家高齡化轉變進程一覽表少子化趨勢下,國發會統計顯示,我國人口年齡中位數將從當前44.4歲,2030年快速提高至48.4歲,2050年更高達56歲,104人力銀行策略長暨中高齡銀行總經理吳麗雪警示,勞動人口老化速度世界最快,台灣在2025年將進入超高齡社會,企業準備時間僅約400天,人才缺口持續擴大,各產業招募人才將面臨史無前例大挑戰。企業最愛任用的25歲至44歲青壯年,吳麗雪警示,這個族群從2022年到2030年將驟減104萬人,僅剩582萬人,企業用人最大困境是,明明勞動人口快速老化,卻期待企業年輕化,企業再不改變思維,當我國年齡中位數達56歲時,企業不任用中高齡族群,可能會陷入無員工可用的窘境。各行各業缺工迫在眉睫,我國期望與印度政府今年底前簽署合作備忘錄,陸續引進10萬名印度移工從事製造業、營造業、照護等工作;政大勞工所教授成之約表示,引進移工並非根本解決之道,且程序、步驟跳太快,面對勞動力不足,政府應該先開發潛在勞動力,如二度就業女性、中高齡或高齡者的勞動參與率,現在連嘗試都還沒做,就先引進外籍移工,解決問題的程序與步驟會影響國人就業機會。104人力銀行聘僱中高齡意願調查數據顯示,企業平均聘用中高齡的意願平均僅5.7分(總分為10分),吳麗雪說,企業不愛聘僱中高齡是對他們有刻板印象,包括反應變慢、數位能力不足、倚老賣老等,更擔心中高齡工作時受傷、企業因而惹上職災麻煩。面對人口結構快速老化,吳麗雪建議,職場工作要重新設計、彈性工時、由上而下的觀念導入等,運用不同世代的優勢調配人力,達到管理綜效;以老爺酒店為例,中高齡工時以4小時為單位,並提出壯幫手概念,世代工作分工、工作拆解等培訓,讓中高齡成為人力短缺下的幫手,也能安全執行工作任務。
薪資持續提升但通膨壓力大 仍有近150萬人月領不到3萬
全台大缺工,不少企業加薪搶才;主計總處23日公布112年5月人力運用調查統計顯示,全時受僱者平均每月薪資不滿3萬元,仍有多達149.6萬人,雖然占比由10年前的39.37%降至16.78%,不過,近年來通膨壓力大,月薪不滿3萬元,在都會區討生活必須省吃儉用,學者警示,低薪問題未解,年輕人不只不敢成家、生小孩,還會有相對剝奪感。主計總處每年5月進行人力運用調查,全時受僱者每月主要工作的經常性收入(不含非經常性獎金、紅利等收入)平均為4萬2630元,年增826元、增幅為1.98%,其中,收入在5萬元以上者共計220萬人,3萬元至5萬元者計521.8萬人,這兩個薪資族群都有提升,未滿3萬元者則由2013年的324萬人遞減至149.6萬人。官員分析,月薪不滿3萬元者人數減少,與基本工調漲、廠商加薪以及景氣循環有關;官員指出,以往薪資未滿3萬元人數比較多,此次調查結果是薪資5萬以上的人數,首度超越未滿3萬人數,顯示國內薪資持續提升。政大勞工所教授成之約分析,薪資不滿3萬元比例16.78%,多集中在年輕族群,且與行業、職務有關;低薪問題長期存在,成之約表示,年輕人不敢有成家念頭,更遑論生小孩,尤其利率攀升之際,對房租、房貸壓力更大,容易感受到相對剝奪感。近年來台灣經濟成長率表現優於預期,110年GDP達6.53%,成之約觀察,由於疫情、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加上廠商法定成本考量,寧可多發獎金,也不願意提高受僱員工的經常性薪資,企業看似省了勞保、健保、退休金提撥的成本,卻對員工未來老年生活保障打了折扣。這次人力運用調查也指出,我國非典型就業人數今年升至80.6萬人,近4年來首度升破80萬人;官員表示,先前是受疫情影響,餐飲、住宿等服務業減少聘僱部分工時、臨時工作者,如今疫後復甦,帶動餐飲、住宿、零售等人力需求,加上近年國人接受非典就業意願也逐年提升所致。
台灣女性勞參率年年上揚 仍不及美英日韓
台灣勞動力參與率概況母親節將至,媽媽不僅扮演家庭照顧,在物價上漲、薪資成長有限情況下,女性選擇重返職場,家庭、事業都兼顧;根據主計總處統計顯示,我國民國101年女性勞動力參與率首度突破5成,每年持續成長,今年攀升至51.73%,不過,學者警示,職場環境對女性不夠友善,也缺乏彈性,雖然台灣女性勞參率年年上揚,但仍不及日、韓逾53%勞參率,更追不上英、美國57%以上水準。人資專家楊宗斌憂心指出,台灣女性勞參率自101年突破5成之後,11年來幾乎呈龜速成長,今年好不容易來到51.73%,與鄰近日韓或歐美國家相比,幾乎是呈停滯狀態。政大勞工所教授成之約以文化相近的日本為例,女性勞參率於25至29歲達高峰,日本女性會因婚育而暫時退出職場,30至39歲勞參率明顯下降,到了35至40歲後逐漸復出職場,勞參率會上升,45至49歲達另一高峰,即日本女性勞參率曲線呈現「雙峰」;歐美國家則呈「高原型」,女性勞參率維持高檔,50歲後才明顯下滑。反觀台灣,成之約表示,女性勞參率曲線呈「單峰」,因婚育退出職場後,雖35至40歲會二度就業,但撐不起另一個高峰。成之約警示,台灣女性高等教育普及,二度就業通常大材小用,多從事餐飲、文書、保母、多層次傳銷等低門檻或基層的工作;成之約建議,育嬰政策可仿效歐美國家更友善、更彈性,如育嬰留停期間,可改為上班半天、育嬰假補助一半的選擇,企業主不必頭疼育嬰期間補人的問題,女性也不會因而被迫離開職場;二度就業也能提供符合市場的訓練,並加強資訊媒合的工作。全球人壽觀察,媽媽們疲憊指數高,不論是25至34歲的年輕媽媽,或35至49歲的三明治媽媽,投保件數最多的前三大主約保單是重大傷病定期險、住院日額型終身醫療險及終身壽險;全球人壽建議,年輕媽媽宜多點預算用於重大醫療風險填補經濟缺口,三明治媽媽強化多次給付型癌症險與長照險,開始規畫,照顧未來的自己。
好薪酸! 2022年半數大學畢業生首份薪水領嘸30K
據勞動部統計,2022年大學畢業生第一份工作均薪僅有3萬1000元,甚至有24.9%的大學畢業生首月薪水為基本工資,相當於每4名就有1名是領基本工資,大學畢業生初任人員薪資中位數為3萬元,意謂有一半的大學畢業生首份薪水未達3萬。勞動部昨日公布「2022年初任人員薪資」統計,在2022年勞動市場新進人力,包括1千名國中畢業生、1萬2千名高中職畢業生、5千名專科畢業生、12萬4千名大學畢業生、2萬8千名研究所畢業生投入職場。就行業來看,初任人員中以住宿及餐飲業平均薪資最低、僅有2萬8000元,若查看薪資中位數,以其他服務業及營建工程業最低,僅有2萬6000元。政大勞研所教授成之約表示,踏入職場的大學畢業生月薪多集中在3萬元至3萬5千元之間,但令人訝異的是有近4分之1大學畢業生的月薪等於是基本工資,「很難想像大學畢業生薪水只有基本工資」。在2022年,每月基本工資是2萬5250元。成之約說,細看薪資偏低行業後發現,內需型的住宿及餐飲業、支援服務業等,可能習慣以基本工資聘用勞工,而不動產業服務業可能是以基本工資為底薪再加獎金的型態,至於營建工程業則可能是按日計酬,若遇天氣不佳、無法出勤,導致全月薪資偏低。但成之約也說,勞動部的統計來自勞保局資料,雇主也有可能高薪低報,導致數據失準。勞動市場薪資偏低,青年就業誘因不足,也有可能是缺工因素。勞動部昨日在行政院會報告「改善缺工擴大就業方案」,預計透過「獎勵勞工就業」、「鼓勵雇主進用」2大面向,祭出專案擴大就業獎勵、雇主補助、產業輔導、先僱後訓產訓合作、參訓獎勵等5大措施,預定試辦1年、投入10億元,估計可促進2萬名勞工就業。勞動部發展署就服組長吳淑瑛說,發展署與各校都有合作,導引學生在未畢業前就運用青年職涯發展中心資源,如果想獲得較好的工作機會,卻苦無技能,可以尋求職業訓練,勞動部「投資青年就業方案」將繼續執行。
景氣連2期藍燈 製造業需求創10年新低
國發會的景氣對策燈號已連續2期亮出藍燈、領先指標更持續探底,事業單位求才意願明顯下滑,據勞動部統計,去年新登記職缺明顯下滑,其中12月求供倍數僅有1.4、為近10年同期最低,勞動部官員表示,其中又以製造業求才力道明顯趨緩,推測是庫存待去化、景氣趨緩等因素所致。根據勞動部統計指出,2022年全年製造業新登記求才人數為46萬1165人,較2021年的52萬4716人明顯減少,12月製造業求才為2萬4665個,整體求供倍數(平均每位求職者有幾個工作機會)為1.4,皆創下近10年新低。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就業服務組組長陳世昌坦言,受到景氣趨緩、去化庫存等影響,導致製造業用人需求明顯下降,其中又以庫存較多的電子零組件業及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等降幅顯著,而製造業長期飽受缺工之苦,因此事業單位不會立刻資遣員工,可能會採取招募員工態度保守、減少加班,最多就是減班休息(無薪假)。依統計指出,截至本周為止,製造業共有270家、5076人實施減班休息。陳世昌說,目前協助疫情期間減班休息勞工的安心就業計畫、充電再出發計畫會持續至今年6月底,之後是否會繼續實施則視未來情況評估。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教授成之約表示,求供倍數為各公立就業服務機構服務量能,應可視為景氣同時指標,受到新冠肺炎期間各地缺晶片等影響,我國製造業大舉擴廠,景氣趨緩後導致庫存增加,除了用人需求減少外,更反映在無薪假上,依各界預估,可能要1至2季的時間消化庫存,估計下半年後才會復甦。成之約指出,在此同時,曾受疫情衝擊的內需服務業在解封之後景氣則是日漸熱絡,政府也將普發現金,希望藉此帶動內需、提振國內消費力道,雖然內需服務業因疫情期間大量資遣員工,許多勞工轉向製造業或外送平台等,致使招募員工時遇到些許不順利,只靠政府補貼僅能有短暫效果,雇主若願意以較高薪資吸引員工長期留任才是解決之道。
疫情影響 2020所得差距近149倍再創新高
綜稅所得額20分位最高5%與最低5%差異情形受到新冠肺炎衝擊,國內民眾所得高低差距再擴大!依據財政部公布2020年度綜所稅申報資料,綜所稅申報戶共646.2萬戶,分成20等分位比較,最低5%平均所得僅有3.4萬元,但是最高5%平均所得505.3萬元,最高與最低差距擴大為148.6倍,比2019年的130.2倍快速惡化,再創國內貧富最大差距。在新冠肺炎肆虐下,國內各業榮枯表現不同,半導體、電子等外銷產業訂單滿手,內需服務業近乎停滯,疫情使得「貧者愈貧、富者愈富」情況更為惡化。2020年台灣全年經濟成長率2.98%,主計總處說,居所有已開發國家之冠。財政部官員表示,經濟有成長,高所得者所得「效率」,自然比低所得高,例如白領族與打工族即使工作時間相同,收入不同,不過如果差距倍數過於快速擴大,確應考慮檢討「稅制」的公平性。除了20分位之外,財政部昨天也公布10分位和5分位的綜所稅資料,以10分位來看,最低10%平均所得8.7萬元,最高10%平均所得為366.4萬元,差距42.1倍。以5分位來看,最低20%平均所得為18.4萬元,最高20%平均所得263.3萬元,差距倍數14.3倍。根據歷史紀錄顯示,高低所得差距自2014年突破百倍之後就一去不回頭,在2017年達111倍,2018年跳到122倍、2019年再度擴大130倍、2020年則再達近149倍。雖然財政部財政資訊中心強調,綜所稅申報核定資料,並沒有包括政府給予的補助款、免稅所得及分離課稅所得,不宜用以作為衡量國內貧富差距的依據。但參考國際間評估「貧富差距」的吉尼係數,依據主計總處公布「家庭收支調查報告」顯示,2020年每戶吉尼係數為0.340,雖然低於0.4的國際警戒線,但是相較於2019年0.339,家庭的貧富差距持續擴大。政大勞工研究所教授成之約表示,隨著通貨膨脹來臨,令人擔心,低所得者比高所得者更沒有能力應付通膨危機。成之約建議,政府雖然每年編列高額的社會福利預算,應要適當規畫、用對地方,讓真正需要的人可以適時的被救助,才不會成為高通膨、貧富差距擴大之下的受害者。
「外食費」若漲5元 基本工資調升幅度恐跟不上
基本工資連六漲,月薪與時薪漲了5.21%與5%;由於恰逢原物料拉抬國內物價,人力專家憂心,「外食費」將跟漲,每回變動5元、10元,就大於薪資增幅,若實質購買力沒有增加,勞、資雙方可能雙輸,政府美意白忙一場。不過對成本增加、工資上漲,是否轉嫁給消費者?台灣省烹飪商業同業公會聯合會理事長王忠川說「沒有客人怎麼轉嫁」。現在訂桌甚至都不到以前1、2成,有時候還會取消訂桌,其他同業還在停業中;他認為是否可以轉嫁,還要再觀察一段間。但王忠川表示,對餐飲業者來說像是海鮮等如果要空運價格也上漲,進價就已經漲雙倍了,現在還要調漲基本工資,成本壓力真的很大。政大勞工所教授成之約表示,領基本工資的員工,以服務業人數或占比最高,如餐飲、保全、超商等。對企業來說,不只每月人事成本墊高,法定福利成本支出也增加,企業為了消化成本,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調漲售價」、「轉嫁給消費者」,以減緩成本上升的壓力。主計總處最新統計顯示,9月CPI年增率2.63%,創近8年半新高;人資專家楊宗斌提醒,若基本工資調高,店家將把人事成本轉嫁給顧客,像民眾常買的便當、手搖飲料、蚵仔麵線等,每回變動5元、10元,都大於這次約5%的薪資增幅,政府應謹慎評估中小企業的承受度,還有聘用較多計時人員的服務業,若民眾實質購買力沒有增加,最終可能落得勞、資雙輸的局面。
景氣外熱內冷 疫情衝擊內需消費!明年加薪恐呈「兩極化」
行政院釋出利多,軍公教明年可望調薪3%,政府也期望可以帶動民間企業跟進、拉抬內需消費;人資專家楊宗斌表示,景氣外熱內冷,出口、外銷暢旺,但與內需消費攸關的餐飲、住宿、休閒都受疫情衝擊,明年加薪恐呈「兩極化」。政府期望帶頭,讓民間企業加入加薪行列,人資專家認為,疫情紛擾下,經濟大環境不佳,這次政府領軍的效果恐怕不會太好;政大勞工研究所教授成之約分析,企業對股東負責,加薪取決於今年盈餘狀況,若獲利能力佳,才有機會跟進政府加薪。據主計總處統計,6月全體受僱員工經常性薪資平均為4萬2625元,受全台三級警戒影響,月減0.5%、年增0.94%,總薪資平均為5萬1288元,年增1.75%;其中,餐飲、住宿服務業是較多以工時計算的產業,導致整體工時員工經常性薪資1萬8051元,月減3.43%、年減5.96%。Delta病毒兵臨城下;成之約認為,企業看待明年加薪將顯得「保守」,加薪也等於勞保、勞退、健保等法定福利的成本墊高;對於獲利能力較佳的民間企業,成之約認為,企業寧可多發放獎金、年終等,也不願意承諾加發月薪;簡言之,總薪資增加的幅度會比經常性薪資增幅來得顯著。台大國發所兼任副教授辛炳隆表示,目前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約在1.7%至1.8%間,雖未達到2%,不過,許多國際預測單位多認為明年各界應注意通膨問題,這也意味若物價漲,薪資不漲,將導致民眾購買力下降。外界建議受疫情衝擊行業也調薪,但由政府給予補貼、紓困,對此,辛炳隆強調,為避免以後業界都要求比照辦理,政府應設定符合一定標準才適用。楊宗斌指出,三級警戒影響大,有13.8%企業第3季之前有考慮實施裁員計畫,17%企業有考慮實施減薪計畫,若真裁員,影響最大的依序為基層員工、基層主管;企業減班休息也影響員工薪資,高達7成受訪勞工感受到生活有財務壓力,對有財務壓力的勞工來說,平均每月財務缺口達7400元。
三級警戒衝擊!6月受僱者驟減9.3萬人 史上最慘
主計總處昨公布,6月底受僱員工降至802.4萬人,主要是受全月三級警戒影響,月減9.3萬人,創歷年同期最大減幅,經常性薪資也持續下滑,平均為4萬2625元,月減0.5%;主計總處國是普查處副處長陳惠欣指出,隨疫情趨緩、7月中旬防疫政策逐漸鬆綁,勞動市場可望逐步改善。住宿餐飲娛樂業受創最深陳惠欣進一步指出,6月全台處於三級警戒,管制嚴格、經濟活動受阻,對內需型服務業衝擊較大,尤其對住宿餐飲、休閒服務、藝術娛樂等影響最鉅,不僅是受僱員工人數減少、薪資也受創。全台7月27日降為二級警戒;政大勞工所教授成之約觀察,各縣市解封速度比中央來得慢,且仍有很多餐飲業者未開放內用,對疫情發展處於觀望,當前受創的內需型服務業不會馬上增聘人手。由於7月多處於三級警戒中,成之約認為,全體受僱員工人數仍會持續下降,雖然不至於像6月驟減9.3萬人,但是整體受僱員工人數恐怕將跌破800萬人大關。隨著國內疫情趨緩,陳惠欣表示,7月13日先迎來「微解封」,27日以後疫情警戒再進一步降至二級,在管制鬆綁、商業活動會陸續恢復,勞動市場相關指標也可望逐步改善。新鮮人求職恐10月才好轉不過,成之約認為,勞動市場不會這麼快改善,因為7、8月是社會新鮮人的求職旺季,內需型服務業需要一段時間恢復元氣,今年新鮮人找工作會「疫」常辛苦;考量季節性因素,成之約認為,勞動市場最快要到10月才能有所改善。主計總處統計顯示,6月底全體受僱員工人數802.4萬人,月減9.3萬人,其中,住宿及餐飲業減少3萬人,藝術、娛樂及休閒服務業減少1.7萬人,批發及零售業減少1.1 萬人;若與去年同月底比較,也減4.3萬人。藝術休閒業月薪少快一成薪資方面,6月全體受僱員工經常性薪資平均為4萬2625元,月減0.5%,年增率則為0.94%;就行業別觀察,受全月疫情持續維持三級警戒影響,陳惠欣表示,藝術娛樂及休閒服務業、住宿及餐飲業以及其他服務業等,經常性薪資分別月減 8.57%、4.47%以及3.09%。
百業悲歌5/貧富差距超過130倍 「L型社會」底層家庭陷貧窮循環
對比資本市場亮眼表現,和街道上百業蕭條的情境,貧富差距恐在這波無薪假、失業潮及物價上漲中被越拉越大。根據財政部數據,2019年我國最頂端與最末端的家庭平均所得相距130倍。近2年受疫情影響,差距將更加擴大,加速台灣財富結構從M型化社會變成「L型化社會」。根據財政部7月5日最新公布的《2019年度綜合所得稅申報初步核定統計專冊》,收入為全台頂端5%的家庭,平均所得高達507.8萬元,低端5%的家庭平均所得僅3.9萬元,相差130倍。雖然財政部指出該數據不能作為貧富差距分析,但若以國際衡量家庭貧富指標的吉尼係數(Ginicoefficient)來觀察,近年係數持續上揚,2019年為0.339,已接近國際警戒0.4的標準,更遑論這2年受疫情影響尚未公布的數字,台灣整體財富結構已從「M型」化轉向「L型」,造成許多家庭陷入貧窮循環的威脅。今年台股不受疫情影響,一度攻上萬八,GDP上看5%,但人民實際生活卻是一片苦哈哈,失業率創下10年新高。(圖/報系資料庫)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教授成之約指出,疫情讓不少基層員工收入減少或中斷,更導致許多自營工作者所得歸零,加大所得分配惡化。儘管政府推出紓困方案,但金額有限、期間短,仍有不少社會底層百姓出現生計困難。導致貧富差距拉大還有另一原因,成之約表示,每次受外在環境衝擊,政府投入紓困及擴張性政策,資金氾濫使得股票市場受炒作不斷上漲,有能力玩金錢遊戲的人持續增加財富,沒有積蓄的人更沒有閒錢投資理財,對於下一代更是無法提供好的學習環境。以這次全國改採線上教課來看,偏鄉家庭是不是有電腦、網路覆蓋率都是問題,而父母忙於賺錢,孩子自己在家也缺乏協助,在學習成效上多少受影響。政大勞工所教授成之約表示,這次有不少被政府遺漏紓困的對象,可再透過國保系統,及鄰里長民政體系,撈出這些需要救助的人。(圖/成之約提供)對於政府紓困仍有民眾未獲得救助,成之約認為,有此可看出社會安全網絡不夠整密的地方,微薄收入的民眾沒參加勞保以致沒得到紓困,這些不符合低收入戶或中低收入戶者,也不是勞保能掌握的人,除了可透過國保系統撈出遺漏對象,還可透過鄰里長的民政體系,掌握需要救助的人。
疫情使人「沒頭路」 5月失業率飆4.11%...8年來新高
新冠肺炎疫情5月中急遽升溫,全國實施三級警戒,就業市場急速進入寒冬。主計總處昨公布5月失業率為4.11%,創下2013年同期以來新高,5月「沒頭路」者比4月多5.4萬人,政大勞工所教授成之約憂心,6、7月失業率恐怕會更高。依例,主計總處應在6月22日公布5月失業率,但卻延至7月6日才公布,遭勞團質疑蓋牌。主計總處表示,5、6月是疫情警戒最緊繃之際,由於調查採實地訪查,為避免疫情傳播,調整調查方式,5月中已決定延後辦理。主計總處國勢普查處副處長陳惠欣表示,全台進入三級警戒,5月就業人數為1139.8萬人,較4月驟減12.6萬人,這是1978年調查以來同期最大減幅。在三級警戒下,5月失業人數48.9萬人,比4月增加5.4萬人,且有79.2萬人,每周工時未達35小時,陳惠欣表示,業務不振,以內需服務型的受僱員工影響最深,不過這類失業者,屬於暫時現象,只要經濟解封,應可回到就業市場。但成之約認為,即使政府在7月12日以後經濟微解封,因政府仍有防疫規範,餐飲業在短期內很難完全恢復,高失業率至少要到9月以後,才能看到明顯改善。為降低疫情對就業市場的衝擊,勞動部擬從7月12日起推出「安穩雇用計劃2.0」,勞雇雙方經公立就服機構媒合,雇主每滿2個月可以領取1萬5000元獎勵,以領取2次、3萬元為上限;勞工每滿2個月則可領取1萬元就業獎勵、最高領取2萬元,部分工時勞工每月薪資高於1萬2800元,受雇4個月可領1萬元。
軍公教明年有望調薪!稅收超出預期 全年經濟成長率上看5.23%
證交稅等ㄏ,全年經濟成長率上看5.23%,軍公教明年有望調薪!財政部長蘇建榮表示,軍公教調薪要看財政情形,受惠今年經濟成長率維持較高水準,今年稅收有機會可達到、甚至超出預算數,在行政院檢討軍公教薪資時,財政部會「詳實」給予建議。蘇建榮、主計總處主計長朱澤民昨日到立法院接受質詢。朝野立委都關心軍公教調薪的問題,希望在財政收入允許下,調整軍公教人員薪資,進而帶動民間企業替員工調整薪資。綠委吳秉叡詢問前總統馬英九政府8年與蔡英文總統5年基本工資調整情形,朱澤民表示,馬英九8年基本工資調漲2728元,調幅為15.79%;蔡英文政府5年調漲3992元,調幅達19.95%;以時薪來說,馬政府調漲25元、蔡政府調漲40元。吳秉叡進一步問及蘇建榮近年的財政情形,尤其今年以來股市成交量放大,證交稅收表現不錯,是否有機會可以調漲軍公教人員的薪資。蘇建榮回應,以今年第1季來說,證交稅收為550多億元,比預算數多了200多億元,這幾年稅收還算不錯,如今年經濟成長持續暢旺,稅收可望達到或超出預算數。對於經濟前景,主計總處相對看好,朱澤民指出,今年第1季經濟成長率概估值為8.16%,全年經濟成長率預估可達5.23%。面對經濟前景看俏、稅收超出預期,藍綠立委紛紛建議政府應為軍公教人員加薪,藍委林德福質問,企業如賺錢不調薪,難道政府不能帶頭來調嗎?政府要當「慣老闆」嗎?蘇建榮說,這要看稅收的情況,但如政院要檢討軍公教人員薪資,財政部會「詳實」給予建議。據行政院資料,軍公教最近一次調薪在2018年,調薪幅度為3%。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教授成之約表示,現在勞工基本工資已有很明確指標,例如經濟成長率、物價指數情況;軍公教人員的薪資確實可以建立比較明確的指標作為參考,惟軍公教人員的薪資牽涉到政府支出,應考量「財政收入」,惟即使調幅無法達到3%,在考量財政收入下,也可微調1.5%。成之約表示,現在外界期望藉由調整軍公教人員薪資起「示範作用」,帶動民間企業也替員工加薪。他認為,較有機會的還是「有獲利」的企業與產業,如高科技產業,可以將盈餘分配給員工;但部分企業例如觀光業、旅宿業等,仍受到新冠肺炎疫情衝擊,恐無力替員工加薪。
少子化升級「國安問題」!台生育率全球排名倒數第一 16年後新生兒跌破10萬人
「生不如死」警鐘響起! 美國中央情報局(CIA)近日公布,台灣育齡婦女僅生1.07個子女,生育率全球排名倒數第一,而國發會人口推估報告也警示,國人近年婚育狀況不理想,若再不有效提高生育率,不僅加速進入「超高齡社會」,16年後、至2037年時新生兒恐「提早」跌破10萬人大關,屆時全台全年出生人數僅9.8萬人,相當於現在南投縣草屯鎮的總人口數。遲婚不育 求子路最大天敵國發會官員分析,台灣生育率低,與社會變遷、婚育價值觀改變有關,舉例來說,女性教育程度、就業機會提升,遲婚、遲育甚至不婚、不育的現象日益普及,延後了婦女生育第一胎的年齡,也縮短育齡婦女的生育時間;台灣試管嬰兒之父、TFC台北婦產科診所生殖中心創辦人曾啟瑞表示,來做試管嬰兒的婦女平均年齡39、40歲,幾乎已經過了生育黃金期,「女性年齡」是求子之路最大天敵。政大勞工所教授成之約憂心,「少子化」恐怕是不可逆的趨勢,年輕人想法改變,寧可同居也不要結婚,政府即使絞盡腦汁,以政策工具鼓勵生育,預期效益也不大;加上超高齡社會來臨,若政府放太多資源在「育兒」上,成之約認為,將排擠長照、醫療等預算支出,社會又有一股反彈聲浪再起。政策鼓勵生育 效益恐不大值得留意的是,CIA認證台灣是全球生育率倒數第一的國家;成之約解讀,CIA是情治單位,顯示少子化問題,不只是經濟、社會的問題而已,與國家安全、國防軍事息息相關,尤其台灣是美國盟友之一,美國也同樣關切台灣少子化問題。強化育才攬才 解國安危機少子化已升級為「國安問題」;TFC台北婦產科診所暨生殖醫學中心副院長王瑞生,如果從民眾切身角度出發,低出生率將不利文化、經濟、社會等長遠發展,舉例來說,台灣的勞動人力下降,不僅不利於產業結構發展,老年人數變多、繳稅人數變少,年輕人的負擔就變重了,家庭的醫療支出也會提升。國發會表示,除提高育兒津貼、平價教保、減輕民眾育兒負擔外,也將強化育才攬才、提升勞動生產力,以降低勞動人口減少的衝擊。
無薪假直線飆 藍委批紓困讓有需求者求助無門
後天就是五一勞動節,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勞動部預計5月初無薪假人數衝破2萬。國民黨智庫今天邀集工會代表共同舉行「蔡總統連任後的第一道勞動難題」記者會,藍委洪孟楷抨擊,無薪假人數與民眾感受有很大落差,雖然企業有報備,但仍存在黑數;藍委林奕華要求勞動部保障青年最低薪資,避免重蹈22K覆轍。智庫執行長高永光引言,蔡英文總統說勞工是她心頭最軟一塊肉,他聽起來就是勞工易被軟土深掘,尤其一例一休修惡,雖持續調整基本工資,但根本趕不上物價消費,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爆發,無薪假人數直逼2萬,讓真正需要勞工紓困的人得不到幫助,國民黨發現金主張更直接且普及。國民黨立委洪孟楷質問,無薪假人數才接近2萬,抑或已經接近2萬?民眾實際感受與勞動部公布的數字差異甚大,不希望政府美化數字,反之應確實掌握,雖然企業有報備,但存在黑數,因有些雇主要求勞工先休積假,或者私下簽定協議。洪孟楷說,民進黨的發現金方式遠水救不了進火,無法讓需要民眾得到照顧,有中小企業反映申請紓困貸款,卻遭銀行窗口刁難,因銀行也怕呆帳,呼籲政府要和銀行站在一起。他秀出外送平台徵才廣告,直指外送平台謊稱和外送員是夥伴關係,規避勞基法規定,呼籲政府硬起來,將外送員一併納入勞保處理。國民黨立委林奕華指出,衛福部推出受疫情影響導致生計困難,無法安葬者可申請急難救助,其中一項條件是家戶存款與收入未達每月最低生活費1.5倍,聽到真是吐血,這是救窮而非救困。因應畢業季到來,勞動部推出安穩青年就業計畫,鼓勵雇主聘用新鮮人,政府每月補助雇主1萬2千元,共6萬名額,為期12個月。林奕華說,近日民調顯示,高達45.8%青年擔憂此計畫恐拉低薪資,為避免重蹈22K狀況,要求政府保障青年最低薪資,比如底薪3萬元。台灣勞工總會理事長王裕文說,現今外送員宅經濟正夯,也延伸出派遣勞工變相淪勞務承攬問題,勞工權益缺乏雇主保障,批蔡英文並未兌現立法保護勞工承諾。與會的全國勞工聯合總會常務監事譚秋英抱怨,政府僅開放1個月讓工會申請紓困,時程太感,一般大概都是3個月才夠。政大教授成之約表示,勞動部自今年起提撥經費撥補勞保,但現在預算可能都拿去疫情紓困,提醒政府要如期撥補,另批評自營業者納入勞保政策只聞樓梯響,未見人下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