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醫院
」 台南 車禍 成大醫院 賴清德 郭耀隆40歲職場媽媽乳癌點滴打到怕 HER2雙標靶皮下注射助重拾笑容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冠廷報導】一名40多歲居住在高雄的媽媽,平日忙於事業,也要兼顧年幼的孩子,生活安排非常緊湊,有天驚覺乳房出現硬塊,經醫院檢查後確診為第三期HER2陽性乳癌。在化療和HER2標靶治療的點滴注射過程中,她深感治療非常耗時,難以兼顧家人與工作;經醫師建議下,她改為HER2雙標靶皮下注射療法,兼顧療效的同時又能大幅縮短治療時間,讓她的生活能回歸正常。近期,健保局已宣布自113年12月1日起,將HER2雙標靶皮下注射納入健保給付的好消息,不論是早期或轉移的患者,只要符合給付條件都有機會申請。HER2雙標靶藥物治療:大幅延長乳癌病患存活期!成大醫院外科部乳房外科主任李國鼎醫師表示,HER2 陽性乳癌屬於高度侵襲性的癌症。在過去缺乏標靶治療的時代,病患僅能依賴化療藥物,存活期普遍偏低,治療成效也相對有限。隨著乳癌治療成績的不斷進步,若HER2陽性乳癌病患接受化療搭配HER2標靶治療,存活期可大幅提升。第一期與第二期病患的5年存活率可達9成以上,第三期病患存活率亦可達到7成,而第四期轉移性乳癌病患在HER2雙標靶治療下,平均存活期也有望達5成以上。李國鼎醫師指出,對於HER2陽性乳癌病患,可以先進行化療與HER2標靶治療以縮小腫瘤,然後再進行手術,如果可以達到病理完全反應(pCR),即腫瘤完全消失,可以提升預後。與單純化療藥物相比,HER2單標靶藥物治療達到pCR的病患可提高至4至5成,而若使用HER2雙標靶藥物,更可提高至7至8成。至於第四期病患,則主要以標靶藥物來穩定病情、控制癌細胞,延長壽命並改善生活品質。施打傳統HER2標靶藥耗時 皮下注射劑型5-8分鐘就能完成治療!李國鼎醫師指出,HER2陽性乳癌病患手術後仍需每3周施打標靶藥物以降低復發風險,但傳統靜脈注射或人工血管給藥治療需耗時3至4小時,常讓病患在醫療、工作、照顧小孩上,時間安排上感到困擾。且人工血管則要手術放置,定期清潔內部,這增加病患感染風險與負擔。相較之下,HER2雙標靶皮下注射劑型如同接種疫苗,能快速完成給藥時間,首劑施藥僅需8分鐘,後續每次療程僅需5分鐘,大幅縮短治療時間,讓病患可以輕鬆完成治療後回家或返回工作,大大提升生活便利性。李國鼎醫師進一步說明,無論化療藥物或標靶藥物都會對血管造成損傷,且每條靜脈一般僅能用於一次注射。手術前後病患可能需接受18個標靶藥物療程,在治療中後期,常常面臨難以找到可用靜脈,病患也因此可能對治療產生排斥感。而皮下注射劑型不僅療效與靜脈注射劑型相同,且避免了對血管的損傷,大幅降低病患治療過程中的身心壓力。HER2雙標靶皮下注射12月起納健保!規律篩檢、及早治療提升生存機會李國鼎醫師呼籲,癌症治療越早越好,具有家族遺傳等高風險因子,一定要規律接受檢查。確診乳癌也不要害怕,在雙標靶藥物協助下,不論存活率與存活期都大幅提升,加上皮下注射劑型自12月1日也已納入健保,讓治療便利性顯著增加,切勿猶豫延遲就醫,有任何需求和想法都可以與醫生討論,找到最適合治療方式。
疑縱火引火災!酒後男子房間燃燒 鄰居目擊驚悚一幕後立即逃生
台南市歸仁區一處平房14日深夜發生火災,火勢迅速蔓延並竄出濃煙,所幸住戶鄭姓男子及其鄰居迅速逃生,無人受傷,消防局接獲報案後,立即派出多達15車、31名消防人員前往處理,並在17分鐘內成功撲滅火勢,火災發生原因仍待進一步調查,然而現場有民眾指出,鄭男當時疑似有縱火的行為。事發當晚11時49分,台南市消防局接獲報案,表示歸仁區大仁九街一處民宅發生火災,並派遣大量人員前往救援,當消防隊員抵達現場時,鄭姓男子和3名鄰居已經成功逃生,並未受困於火場,消防人員迅速控制火勢,並於12時17分完全撲滅火焰,火災造成鄭男所居房間約10平方公尺的範圍內遭到燒毀。據現場目擊者指出,火災發生前不久,曾見到鄭男在房內,且其疑似有縱火的行為,據了解,鄭男當時有飲酒,警方隨後將其帶回調查,在詢問過程中,鄭男表示身體不適,並且經醫療人員檢查後發現其鼻腔內有碳粒,顯示可能接觸過煙霧,隨後鄭男被送往台南成大醫院接受治療。目前,警方仍在釐清火災的起因,並對鄭男是否故意縱火進行調查,雖然火災已被撲滅,但由於火源尚未確定,警方將會繼續深入調查相關情況,並依據結果決定是否提起刑事責任。
國道1號車禍連環撞!大貨車與2小客車相撞 2名司機重傷送醫
台南市國道1號南下仁德段,13日上午發生一起車禍事故,涉及1輛大貨車和2部小客車,事故發生在上午8時55分左右,當時大貨車與兩輛小客車發生碰撞,現場一片混亂,接獲報案後,台南市消防局迅速調度崇善消防分隊的消防及救護人員共計4輛車、9名隊員趕赴現場處置。根據現場初步了解,2名小客車的駕駛人受傷,其中1名司機情況較為嚴重,2名傷者均意識清醒,在消防人員的協助下被迅速送往成大醫院及台南市立醫院進一步治療;目前,2名傷者的生命跡象穩定,所幸未有生命危險。事故原因目前仍在進一步調查中,國道警察第四大隊已經介入並對事故進行詳細勘查,初步推測,事故可能由於車速過快或其他交通違規所致,具體肇因還需警方進一步確認,現場交通一度受到影響,但在警方和消防隊員的協助下,車輛已經逐步清理,並恢復正常通行。警方提醒,國道行車需保持安全車距,並注意路況,避免發生意外事故,並呼籲駕駛人若遇突發情況應及時減速、保持冷靜。
台南透天厝凌晨竄火!疑魚缸機台起火惹禍 2人嗆傷急送醫
台南市東區11日凌晨4時許驚傳火警,1棟2層樓透天民宅突竄火煙,疑似位於1樓的魚缸及機台起火惹禍,造成3人一度受困屋內,分別為26歲黃姓男子、54歲黃姓男子及54歲陳姓女子,其中有2人嗆傷不適送醫,消防局獲報立即派遣人車趕抵灌救,惡火延燒23分鐘後順利撲滅,詳細起火原因及財損仍待釐清。消防局表示,台南市消防局凌晨4時48分獲報,樹林街1棟透天民宅發生火災,立即出動15車33人前往搶救,到場後發現民宅為2層樓鐵皮加蓋建物,火勢疑從1樓魚缸及機台冒出,消防員迅速射水灌救,直到凌晨5時11分成功撲滅。消防局說明,初步了解當時26歲黃男受困在2樓中間房間,雖然嗆傷但意識仍清醒,54歲黃男及陳女則受困在2樓後方房間,2人皆嗆傷其中陳女還全身無力,所幸在警消救援下均脫困,事後除了黃男拒絕送醫外,黃男及陳女母子2人則送往成大醫院治療,此次火警造成燃燒面積約0.5平方公尺,詳細起火原因及財損仍待火調人員進一步調查釐清。
高雄湖內槍擊案1死2傷 犯嫌作案過程曝光
高雄市湖內區22日凌晨發生槍擊案,造成1死2傷,起因疑似為債務糾紛,相約談判破裂引來殺機,警方也調閱周遭監視器鎖定涉案賴男犯案車輛及同夥,行兇過程也隨之曝光。據了解,37歲林男借賭債給阿虎(化名),阿虎友人47歲賴男已幫他還款10萬,剩餘8萬尾款。賴男疑似商討剩餘還款事宜,相約林男在44歲蘇男湖內區正義一路租處談判。林男和32歲周姓夫婦先到蘇男租屋處,賴姓男子隨後乘1輛白色BMW轎車到場,進入屋內,拿槍柄毆打林姓男子,賴之後更開槍擊中林姓、蘇姓、周姓3男子,蘇腹部中彈,轉送高雄榮總後不治,周男送成大醫院無生命危險,林則手臂中彈送往義大醫院。賴男進屋後2名蒙面人再拿球棒進去,沒多久便上車逃逸離開犯案現場,警方推測車內應有4、5人,組成專案小組擴大追查,追蹤到賴男於台南市仁德區,全力追緝中。
誤踩油門暴衝撞牆!台南老翁「魂斷自家停車場」3度自撞亡
台南市中西區今(21日)上午發生死亡車禍,一名72歲王姓老翁在一棟大樓的地下停車場準備駛離時,整輛車突然暴衝撞牆,導致老翁當場失去生命跡象,緊急送醫搶救仍宣告不治。據了解,該起自撞意外發生於今(21日)上午8時許,家住中西區民權路三段某公寓大樓的王姓老翁,當時前往地下4樓的停車場準備駕車外出,怎料行駛過程中,老翁疑似「誤把油門當煞車踩」,導致黑色休旅車直接往牆面高速撞上,撞擊力道之大,車頭全撞爛,老翁也因此受困駕駛座。台南市中西區今(21日)上午發生自撞死亡車禍,一名72歲王姓老翁在自家地下停車場準備駕車外出時,怎料疑似誤把油門當成煞車踩,導致整輛車爆衝撞牆,老翁當場失去生命跡象,緊急送醫搶救仍宣告不治。(圖/三立新聞網提供)台南市消防局獲報後立即趕抵現場,並破壞車體將老翁救出,但他已當場失去呼吸心跳,經緊急送往成大醫院救治後,老翁仍因傷勢過重不幸身亡,後續警方將報請檢察官相驗遺體,詳細肇事原因仍待進一步調查釐清。據悉,王姓老翁先前開車外出時,也曾發生過2次自撞意外,當時有驚無險僅擦傷,並未危及生命,沒想到此次3度自撞卻從此天人永隔,令家屬悲慟不已。
台南透天厝凌晨祝融!車庫狂竄黑煙畫面曝 4人急逃1人嗆傷送醫
台南市歸仁區20日凌晨4時許驚傳火警,1棟透天厝的1樓車庫突起火燃燒,導致4人受困屋內,消防局獲報立即派遣各式人車趕抵搶救,幸好4人急從後門逃出,僅造成60歲沈姓屋主嗆傷送醫,火勢延燒21分鐘後成功撲滅,但車庫中的4輛機車慘遭火吻毀損,詳細起火原因及財損仍待調查釐清。消防局表示,台南市消防局凌晨4時17分獲報,中正南路一段149號的透天厝發生火災,初步了解有4人受困火場,消防局立即出動20車44人前往灌救,到場後發現透天厝為3樓RC建物,且起火點位在1樓,但大門深鎖,消防員隨即破門並迅速射水搶救,大火直到凌晨4時38分順利撲滅。消防局說明,救火期間受困的4人已緊急從後門逃成大醫院。現場出,但屋主沈男五官有碳粒及吸入性嗆傷,救護員隨即供給氧氣並預防性送往成大醫院治療,消防員勘查火場,發現1樓車庫雜物及4輛機車慘遭波及毀損,燃燒面積10平方公尺,詳細起火原因及財損仍待火調人員進一步調查釐清。
麥當勞楓糖鬆餅堡3小時完售! 醫曝一早血糖飆雲霄飛車「增2病風險」
台灣麥當勞13日開賣日本神級早餐McGriddles「厚鬆餅堡系列」,因蓬鬆口感加上獨特甜鹹滋味,吸引大批人排隊嚐鮮,原先預計供應到上午10時30分,有門市大約8點多就售完並貼出「已售完公告」,由於楓糖厚鬆餅堡的熱量不低,有新代科醫師就提醒,鬆餅+豬肉+楓糖,已是高卡路里組合,若再來杯甜飲、玉米濃湯,一早碳水化合物、熱量即破表,容易讓血糖陡升陡降,對胰臟、心血管都是很大負擔。根據《中時新聞網》引述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成大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任歐弘毅說法,麥當勞這次推出的楓糖豬肉厚鬆餅堡,1個熱量有481大卡,其中碳水化合物有44克、蛋白質僅21克,碳水比例過高、蛋白質不夠,幾乎沒有纖維質。歐弘毅表示,一般人早餐不會只吃漢堡,會再搭配甜飲或漢堡加上沾醬,一頓早餐可能近千卡,一早吃高糖飲食,迫使胰臟趕快分泌胰島素,把血糖降下來,血糖快升又快降,對胰臟和心血管負擔很大,加上吃完後又再久坐,雙重打擊下,罹患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風險恐增。歐弘毅並指出,民眾普遍愛用楓糖、果糖,是因為烤後容易有焦糖香,但對身體負擔卻比葡萄糖大,據了解,楓糖是果糖一種,和葡萄糖不一樣,葡萄糖容易有飽足感,但楓糖、果糖會讓你吃完還想繼續吃,有刺激食慾作用,容易脂肪肝。至於早餐如何吃才健康?歐弘毅表示,蛋白質和纖維質要吃夠,若真很想吃楓糖厚鬆餅堡,偶一為之就好,最好是單買一個堡並到超商買盒生菜沙菜、1顆茶葉蛋和1瓶無糖飲料,像是無糖豆漿或牛奶,把原本早餐當成早午餐來吃,除了可攝取較多蛋白質和纖維質,且可飽到晚餐前,一餐等同兩餐,不致於攝取過多熱量。另外,蛋白質和纖維質吃得夠,會延長食物停留於胃部和進小腸時間,對胰島素刺激就不會那麼大,對胰臟負擔較小,建議進食順序是先吃蛋白質(肉魚蛋奶),再吃纖維質,最後才是澱粉,吃的速度也要放慢可增加飽足感。
糖尿病盛行率創新高! 年輕化時鐘快轉「恐影響台灣勞動力」
最新台灣糖尿病年鑑結果顯示,台灣盛行率創新高達10.6%,遠超日本、韓國、香港等鄰近國家,總罹患人數恐突破300萬人關卡,且年輕化時鐘快轉,小於40歲的勞動人口中,糖尿病粗盛行率從0.77%上升至0.98%。醫師提醒,國人發病時間愈來愈早,併發症也順勢提前爆發,恐影響台灣勞動力。糖尿病相關疾病健保負擔已逐年增加,實質影響台灣競爭力。延緩併發症出現,日常血糖監測為關鍵,近年有賴數位醫療科技發展大躍進,現已有連續葡萄糖監測(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簡稱CGM)科技,可制定個人化治療,只要落實理想糖值達標率(Time In Range,簡稱TIR)的紅綠燈管理原則,就能在日常生活中輕鬆控糖,降低併發症風險。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黃建寧理事長指出,台灣的糖尿病盛行率已超越日本、韓國及香港,位居亞洲前列,糖尿病對國人健康的威脅日益嚴重。過去,臨床上主要依賴糖化血色素(A1c)作為糖尿病管理的唯一指標。然而,A1c只能反映過去2至3個月內的血糖「平均值」,無法呈現長時間內血糖波動的全貌。隨著科技的進步,連續葡萄糖監測(CGM)技術的誕生,讓糖尿病管理從傳統的單點測量進化為持續監測。透過CGM,糖友能夠追蹤理想糖值達標率(TIR),TIR代表血糖在標準範圍內的時間百分比。TIR越高,代表血糖控制越穩定。根據臨床證據,TIR每增加10%,A1c大約會降低0.8%。相反地,若TIR降低10%,微量蛋白尿的發生率會增加40%,而視網膜病變風險則會上升至64%。相比於A1c,TIR能提供更完整的血糖波動資訊,不僅能即時監測糖友的血糖情況,還能全方位展現血糖的波動狀態,幫助糖友更有效地調整日常生活作息。黃理事長強調,目前八大國際學會共識,推動以TIR評估糖尿病的管理表現,以紅黃綠三個顏色反應葡萄糖濃度的數值,讓指標更加直觀,目前共識建議第1型及第2型糖友應維持TIR比例7成在綠燈範圍。台灣糖尿病管理也持續依照國際共識滾動式修正治療指引。糖尿病衛教學會歐弘毅理事長指出,糖尿病除靠定期回診的醫療照護外,更有賴日常生活中自我的監測及管理,而以臨床經驗來看,青壯年糖友在日常中最大困境不外乎不方便或認為不需要,而無法規律監測血糖,然而血糖波動過大,對於周邊血管及組織的傷害就越大,這也是併發症提前報到的主因。現透過連續葡萄糖監測產品,藉由傳感器每日24小時,連續14天偵測葡萄糖濃度,並能產生葡萄糖圖譜,及計算TIR理想糖值達標率,讓糖友有更完整的數據可以調整日常作息,確實藉由這樣的產品先落實個人化糖尿病管理,幫助糖友延緩併發症出現。成大醫院杜業豐醫師從臨床經驗指出,飲食控制和規律自我監測是大多數糖友的共同難題,但CGM技術突破了傳統血糖監測的局限,能全面掌握葡萄糖波動,幫助糖友建立個人化飲食控制對策。以美食部落客黃小姐為例,初期因視網膜病變確診糖尿病後,對澱粉類食物充滿恐懼,擔心病情惡化。配戴CGM後,她發現蛋糕對自己的血糖影響比預想中小,反而地瓜和紫米燒肉飯糰更容易讓葡萄糖飆升。黃小姐說:「CGM(俗稱小圓餅)幫我破解了控糖迷思,別人的地雷食物在我身上並沒有那麼邪惡」醫師提醒,透過科技輔助,糖友可以隨時調整飲食策略,找回控糖的信心,更加安心飲食、自在生活。杜業豐醫師更提到,由於糖友的情況各異,制定個人化治療方案一直是重大挑戰,並分享病友案例:「CGM也能有效幫助調整處方。即使這位大學教授糖化血色素已經控制在6.1,但糖值波動大就還有空間讓控糖品質更好。」CGM不僅幫助自我監測,還能即時分享數據給家人或照護者,並提供完整葡萄糖數據給醫療團隊,便於制定個別治療計劃,讓照護者與醫療團隊成為強大的後盾,打造更完善的糖尿病照護網,進而增進國民健康,提升台灣競爭力!
台南驚魂一刻!小客車擦撞電動腳踏車 騎士四肢挫傷送醫
台南市警六分局交通分隊小隊長楊峰祐指出,警方於19日上午10時接獲報案,通報一起發生在南區永華路一段水萍塭公園旁的交通事故,1輛小客車與1名騎電動腳踏車的男子發生擦撞,造成騎士受傷。事發時,54歲的朱姓男子駕駛小客車,擦撞24歲的蘇姓男子所騎的電動腳踏車,事故導致蘇男四肢擦挫傷,隨後被緊急送往成大醫院救治,經過醫療處置,目前傷者情況穩定,無生命危險。警方表示,事故原因及相關責任仍在進一步調查中,同時呼籲所有駕駛人在行駛道路時應保持專注,注意車前狀況,避免分心或疲勞駕駛,警方將持續加強交通安全宣導,減少類似事故的發生,並確保每一位用路人都能安全出行。
斷魂國道!轎車翻覆害廂型車「閃避不及」猛撞 釀2死5傷悲劇
國道3號南下266.8公里處雲林古坑段12日深夜10時許發生死亡車禍,1名林姓男子駕車行經事發路段時,因不明原因自撞內側護欄翻覆並霸佔2車道,恰巧34歲張男駕駛廂型車行經時來不及閃避高速追撞,導致2車幾乎全毀,還造成2死5傷的悲劇,詳細肇因及肇責仍待調查釐清。據了解,林男駕駛轎車行經國道3號南下266.8公里處雲林古坑段時,因不明原因突自撞內側護欄,隨即翻覆橫躺在內、中線車道,未料張男搭載5名友人駕駛廂型車行經時,來不及反應直接高速撞上並翻覆數圈,造成車體嚴重變形,強大的撞擊力導致2輛車幾乎成一團廢鐵,零件四散車道,場面相當狼藉。由於衝擊力道猛烈,導致廂型車的駕駛座及後座車門凹陷,車頭嚴重變形,擋風玻璃碎裂,車窗甚至消失不見,造成車內的1名45歲男乘客當場被拋出車外,重摔在路肩頭顱破裂且腦漿四溢,當場失去生命跡象,肇事的林男也因頭顱變形破裂因而死亡。警方表示,12日深夜10時許獲報,國道3號南下266.8公里處發生2車衝撞事故,初步了解車禍造成2死5傷,警方到場後,立即將5名傷患分別送往成大醫院及斗六醫院治療,所幸均為輕傷,詳細肇因及肇責仍待交通大隊進一步調查釐清。
國3雲林段嚴重車禍!廂型車與轎車追撞 2人頭顱破裂、變形當場死亡
國道3號南下266.8公里處雲林段,昨(12)日晚間10點30分許發生嚴重死亡車禍,1輛滿載6人廂型車與1輛轎車發生碰撞,廂型車內一名乘客當飛出車外,腦漿四溢死亡;轎車駕駛也受到重傷,2人當場死亡,另5人輕傷送醫治療。廂型車與轎車昨晚不明原因發生追撞,由於撞擊力道之大,轎車發生撞擊後瞬間翻覆數圈,造成車體嚴重變形;而廂型車駕駛座、後座左側車門內凹、後視鏡斷裂,車窗甚至消失不見,車頭也是嚴重變形。車禍現場杯盤狼藉。(圖/報系資料照)雲林縣消防局獲報後,出動各式消防車3部、救護車5部、人員16人前往搶救。年約40歲的轎車駕駛受困車內,救出時已頭顱凹陷、變形,明顯死亡未送醫;另廂型車上年約45歲的男性乘客,噴飛出車外、摔在國道路肩,頭顱破裂、腦漿四溢,當場死亡未送醫。而廂型車內的5名傷者為37歲陳男、19歲李男、49歲楊男、19歲鄭男及30歲張男,受到胸疼痛、肩疼痛、腹痛、撕裂傷及疑似骨折等輕重傷,送往成大醫院、斗六台大醫院救治。車禍導致2人當場死亡。(圖/翻攝畫面)
汪建民病逝/汪建民肺腺癌逝世!醫示警「把握3個月治療黃金期」:未吸菸者小心了
男星汪建民去年11月檢查出肺腺癌4期,癌細胞從右肺擴散至頸椎、腦內,前後歷經多次化療後,身體狀況一度好轉,他便努力復出工作。怎料,他的妹妹在今(8)日午間證實,汪建民已在昨(7)日晚間逝世,享年56歲。對此,醫師就指出,台灣的女性和未吸菸者的肺腺癌發生率仍顯著上升,除了吸菸以外,還有其他不可忽視的危險因子,且診斷後3至4個月為治療的黃金期,因此呼籲高危險族群應定期進行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篩檢。據國健署2023年公告最新十大癌症排名,依序為肺癌、大腸癌、女性乳癌、肝癌、口腔癌(含口咽、下咽)、攝護腺癌、甲狀腺癌、胃癌、皮膚癌、胰臟癌,不論台灣和世界,肺部惡性腫瘤都比其它的惡性腫瘤更容易造成病人死亡。高雄長庚胸腔內科醫師王金洲醫師表示,台灣的肺癌在流行病學上有些特徵與西方國家不同,像是女性肺癌發生率特別高,西方國家男性肺癌的死亡率為女性的7至8倍,台灣僅1.8倍,值得注意的是,歐美國家肺癌患者中,有85%是吸菸者,在台灣則不及50%。王金洲接著說到,肺癌病變初期毫無症狀,腫瘤體積太小也難以發現,要大到可以被看出來,可能要花費10年以上時間。因此就算早或晚幾周、幾個月,可能並不會影響整個疾病的癒後,但仍建議患者要把握診斷後3至4個月左右的黃金治療期。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陳育民說明,肺癌可分為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等,台灣以非小細胞肺癌為主,佔近9成;非小細胞肺癌又有肺腺癌、鱗狀細胞癌及大細胞肺癌等,其中肺腺癌約佔8成,台灣的肺癌患者超過6成都是肺腺癌,以女性居多。陳育民解釋,肺腺癌本來就是很容易產生腦轉移的癌症之1,具EGFR突變的患者又有更高的比例有腦轉移,依據文獻,約有20至30%的患者在初診斷便有腦轉移現象;更有50至60%的患者在疾病治療過程癌細胞也會擴散至腦部,導致預後不佳。 陳育民補充,如今的肺腺癌已走向採用精準治療,不同的驅動基因突變有不同的標靶藥物,患者進行次世代基因定序,找出哪個基因突變,再選擇適合的標靶藥物,可以延長生命。他說,晚期或復發的肺腺癌患者,可先進行基因檢測,有驅動基因突變時,可以使用標靶藥物治療;如果沒有驅動基因突變,可以檢測癌細胞的PD-L1,表現量高可以進行免疫治療,表現量低則採取化療或是合併免疫治療等。衛福部過去曾於官網衛教,雖然吸菸率有逐漸下降的趨勢,肺癌發生率仍逐年升高,尤其罹患肺腺癌的女性有9成是不吸菸的。因此,除了避免吸菸與二手菸害外,同時要減少廚房油煙、遠離空氣污染或廢氣多的地方。成大醫院胸腔內科教授兼主治醫師林建中也提醒,若出現胸悶、胸痛或咳嗽不止等症狀時,很有可能是潛在的肺癌患者;而LDCT便是早期發現肺癌的有力篩檢工具,能有效降低重度吸菸者20%肺癌死亡率。據了解,目前國健署已針對具肺癌家族史和重度吸菸史族群,提供2年1次之免費LDCT篩檢。
颱風夜噩耗!台南議員張世賢病逝 享壽72歲
台南市第一選區無黨籍議員張世賢,昨(2)日病逝成大醫院,享壽72歲。據悉,張世賢長年洗腎,一個多月前因病情惡化,轉到成大醫院治療,仍不敵病魔離世。噩耗一出震驚政界,近日將舉辦告別式,台南市長黃偉哲獲知將前往致哀。張世賢為南市第一選區(後壁、白河、東山、鹽水、新營、柳營區)議員,曾任嘉南農田水利會第3、4屆會務委員、白河鎮代會第13、14屆副主席、白河鎮公所第13、14屆鎮長、南縣義消第一大隊長、南市義消總隊副總隊長、台南縣議會第13、16屆議員、連任南市議會第1、2、3、4屆議員,從政經歷相當豐富。張世賢原本是國民黨籍,因基層實力雄厚,被譽為白河地區「土地公」,2022年台南正副議長選舉時,跑票投給民進黨籍議長邱莉莉,遭國民黨開除黨籍後與藍營分道揚鑣;去年捲入台南正副議長賄選案獲不起訴處分。據悉,張世賢因患有肝病宿疾,每周需固定到醫院洗腎3次,今年5月參加白河蓮花節時,被民眾目擊他行走時需要人攙扶,讓人擔憂他的健康狀況,1個多月前他住院治療,仍不敵病魔,於昨日過世。
每3人就有1人皮蛇上身 神經痛達數月「嚴重恐中風失明」
公費流感疫苗今日正式開打,為預防病毒引發嚴重併發症,政府每年也積極呼籲50歲以上、特別是慢性病患等族群及早接種流感疫苗。然而,對於免疫力較弱的高風險族群,如患有慢性腎病、糖尿病、癌症病史等,單單預防流感是不夠的,另一個常被忽略但同樣具威脅性的疾病~帶狀疱疹(俗稱皮蛇)也需格外留意。成大醫院家庭醫學部吳至行主任指出,50歲以上、尤其免疫功能不佳的患者,不僅是流感的高風險族群,也是帶狀疱疹的高風險對象,隨著年齡增加,帶狀疱疹的感染風險會顯著提高,最高可達一般人的3.8倍,因此更應及早預防。帶狀疱疹的重症高風險族群輪廓與流感類似,皆為50歲以上、慢性病患等免疫力不佳者;吳至行指出,慢性病(如慢性腎病、糖尿病等)會影響患者免疫功能,也因此更容易罹患帶狀疱疹、流感等感染性疾病,尤其帶狀疱疹病毒平時潛伏在脊髓神經節,身體免疫力下降時易誘發。研究指出,糖尿病患者發生帶狀疱疹機率比一般人高2倍,其他像是曾接受免疫抑制劑的腫瘤癌症患者,罹患帶狀疱疹的相對風險更為一般人的10倍。不只如此,即便帶狀疱疹痊癒,病毒也仍會在神經節潛伏,更可能併發嚴重後遺症。舉例來說,糖尿病患者痊癒後,留下帶狀疱疹後神經痛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出了將近50%,痛楚可能持續數天至數年,還可能提高心血管與腦血管疾病風險;血液病患者罹患帶狀疱疹則可能容易出現瀰漫性帶狀疱疹、疱疹性腦炎等嚴重後果。許多中壯年容易覺得帶狀疱疹離自己很遙遠,然而依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研究,高達99.5%的40歲以上成人體內存在水痘帶狀疱疹病毒。疾管署發布的研究報告指出,台灣民眾一生中發生帶狀疱疹機率約為32.2%,等於每三人就有一人可能皮蛇上身,免疫力下降如熬夜、壓力大或換季,均可能引發帶狀疱疹發作。且根據2024最新研究,曾感染COVID-19的患者相比未感染者,帶狀疱疹風險恐增加2.16倍。吳至行提醒,帶狀疱診即使痊癒,病毒仍會潛藏在民眾體內,約一成的民眾會經歷帶狀疱疹復發,且最快兩個月內就可能再次發作,嚴重影響生活品質。此外,帶狀疱疹還可能造成不同器官的功能性損傷,以眼部為例;眼部周圍帶狀疱疹約占所有帶狀疱疹病例的10-15%,若未及時治療,恐導致嚴重視力受損,甚至中風與心臟病機率大增,因此及早採取預防措施格外重要。吳醫師呼籲,除了維持健康的生活型態、適當紓壓外,對於中壯年及高風險族群而言,及早接種帶狀疱疹疫苗是預防嚴重後遺症的關鍵措施。因此,鼓勵高風險族群可把握公費流感疫苗施打時機,與專業醫師討論適時的帶狀疱疹預防措施;也同時提醒,特定人群(如免疫抑制者或慢性病患者)應在接種前與醫師討論,以確保疫苗接種的適當時機。
被低估的新冠1/「不是小感冒」死亡人數比流感多9倍 再感染病逝風險增2倍
中秋節過後,許多診所擠滿看病人潮,宣告進入病毒活躍的「多事之秋」,而蟄伏其中的大魔王便是新冠病毒,當多數人認為新冠疫情穩定的同時,事實上,光是今年至少在年初與6月時就出現2波確診高峰,甚至首度出現孩童死亡案例,吳至行醫師告訴CTWANT記者,新冠肺炎絕不是小感冒,疾管署資料顯示,新冠死亡人數是流感的9倍,而且再感染者死亡風險更增2倍!疫情爆發已4年,根據疾管署去年9月至今的統計,XBB新冠疫苗全台接種率僅11.82%,6個月至4歲孩童甚至不到1%。「打氣」如此低迷,最大的原因就是「小看新冠」。「許多人都誤以為新冠病毒已經不具威脅,但其實並非如此!」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理事長黃振國醫師說,新冠病毒持續變異,導致疫情詭譎多變,今年夏天已經造成一波疫情,緊接著馬上要進入呼吸道疾病盛行的秋冬季節,恐又會造成一波新的高峰。黃振國說,過去是「一個人(病毒)的武林」,在一支病毒霸主之下,其他病毒沒有機會侵犯人類,但隨著新冠病毒愈來愈可以在人群間傳染 ,代表病毒愈來愈適應人類。「新冠真的不是感冒!」成大醫院家庭醫學部主任吳至行說,別以為感染新冠病毒只有輕微呼吸道症狀,事實上,新冠病毒會結合人體「ACE2受體」進入全身器官,對心肺、消化系統、大腦、腎臟等帶來損害,相較於流感更加可怕。疫情持續至今4年,民眾對接種疫苗逐漸感到疲乏,根據疾管署資料,去年9月至今的全台新冠疫苗接種率僅11.82%。(圖/報系資料照)根據疾管署資料顯示,去年新冠死亡人數比流感高出9倍,今年2月就分別有1歲、6歲孩童染疫身亡,這是睽違10個月後首次有兒童病逝,也敲響警鐘。不只如此,每一次感染新冠病毒都會重創健康。美國華盛頓大學醫學院與密蘇里州退伍軍人醫療服務臨床流行病學中心合作,針對2020年至2022年44萬3,588名確診者,4萬947名感染兩次或以上的患者,以及530萬名未感染者的數據進行分析。研究結果發現,和首次感染者相比,重複感染者的死亡風險不僅高出2倍,住院風險更超過3倍。此外,感染兩次或以上的患者的心臟疾病風險也是首次感染者的3倍,甚至肺部、腎臟、骨骼、肌肉、神經失調等健康問題都恐受到負面影響。吳至行說,另一項追蹤研究也發現,即便是低風險族群,確診後仍有多達7成個案「至少一個器官受損」。「接種疫苗是最好的預防方法!」黃振國強調,當新冠病毒變異大就需要更新疫苗,目前流行的JN.1變異株跟先前的XBB變異株已有40個變異點,差異很大。而10月開打的JN.1新冠疫苗可以預防現在流行的變異株,因此無論過去有無接種新冠疫苗,都要記得接種最新的JN.1疫苗,以更新抗體,確保體內有保護力。
被低估的新冠3/「左流右新」疫苗一起打安全嗎?研究曝「最大副作用是它」
中秋節過後,疾管署打出「左流右新」口號,10/1新冠、流感疫苗首度同步開打,,左手打流感疫苗、右手打新冠疫苗,由於一次接種2疫苗,引起民眾擔心副作用將更嚴重。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根據國際研究顯示,同時打新冠、流感疫苗者,半數都會在注射部位出現局部疼痛,其他則會頭痛、疲倦,但症狀都不超過48小時。「根據國健署統計,台灣近5成長者患有3種以上慢性疾病,當慢性病越多、新冠死亡風險就越高,若患有2~5種慢性疾病會提升死亡風險達2.6倍。」成大醫院家庭醫學部吳至行主任表示,如果本身有心血管疾病,新冠死亡風險更提升4倍,若為透析患者,死亡風險最高更飆至430倍。再觀察疾管署資料,無論是疫情初期或現在,可以發現新冠重症、死亡案例中9成是65歲以上的長輩,雖然風險如此高,65歲以上長輩的新冠疫苗接種率卻僅有1~2成,因此疾管署今年首度讓流感、新冠疫苗一起打,期盼能提升長輩接種新冠疫苗的意願。為何長輩不肯打疫苗?最常見的原因是認為不出門何必打疫苗。「這是錯誤觀念,新冠病毒會在家庭成員間傳播,所以不出門也會感染。」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理事長黃振國說,研究顯示7成指標病例是學齡孩童,許多孩子會從學校將病毒一起帶回家,這也是學童列為第一波新冠疫苗接種對象的原因之一。疾管署規劃新冠、流感疫苗於10/1同步開打,第1階段開放接種對象包括65歲以上長者、學齡前幼兒、醫事及衛生防疫相關人員等11類對象。第2階段則是從11/1日開始開放施打,新冠疫苗接種對象為出生滿6個月以上未列於第一階段者,流感疫苗接種對象為50~64歲無高風險慢性病成人。65歲以上長者是新冠重症、死亡的危險族群,若是有多種慢性共病,死亡風險更會大為增加。(示意圖/非當事人/記者黃耀徵攝)新冠和流感疫苗同時打,許多民眾害怕副作用太強,「根據以色列團隊針對醫護人員在2022-2023年接種流感和新冠疫苗的分析研究結果,發現同時打新冠和流感疫苗者,與只打新冠疫苗者的身體反應相似。」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副作用並沒有增強,同樣都有約一半出現注射部位的局部症狀,也都有約四分之一出現頭痛、肌肉酸痛、疲倦等全身性症狀,且症狀絕大多數不超過48小時。該以色列研究也發現同時打兩種疫苗不會影響新冠疫苗的免疫反應。吳至行說,依照過往新冠疫情的趨勢來看,下一波高峰應該會落在12月,現在病毒株正在轉換,本來是JN.1,但現在KP.3正在慢慢上升,而11、12月氣候越來越冷,群聚機會也越來越多,疫情就會慢慢升溫,加上10月有國慶假期,一路到12月就會爆發。建議規律施打新冠疫苗,除了可以降低重複感染的風險,若是真的不幸染疫,也能有效減緩症狀、副作用。
缺錢缺人缺設備…各措施皆未到位 居家醫療制度陷困境
衛福部健保署自2016年推動「居家醫療照護整合計畫」,但醫政單位編列經費太少、人才培訓與投入不足、相關設備未到位;「缺錢、缺人、缺設備」下,使居家醫療制度如同徘徊在十字路口,沒有明確願景。「居家醫療」(日本稱「在宅醫療」)主要目的為幫助失能、行動不便者在家接受治療、減少醫院病床負擔,已獲歐美、日本等先進醫療體系認可並行之有年。日本推動在宅醫療比台灣早近20年,已成功普及化,主因是在宅醫療醫師收入多於診所醫師,新執業醫師更以投入在宅醫療為第1志願。反觀韓國因醫院一床難求而不斷增床,未以居家醫療因應,終導致醫護人員負擔過重引發抗爭。健保署2016年推動「居家醫療照護整合計畫」,但缺乏急重症照護模式及配套,也未涵蓋長照機構住民,推動進度緩慢,因此今年7月1日加碼實施「在宅急症照護試辦計畫」,擴大居家醫療照護服務對象,讓急症患者、長照機構住民、急診感染症輕症患者都能在家、在機構住院,希望降低醫療成本、促進在地老化。但台灣醫政單位編列經費太少、人才培訓與投入不足、相關設備未到位。以經費為例,在宅醫療與整體醫療保險支出比率,台灣僅0.16%,日本占2.3%,是台灣的14倍多。雲林縣西螺鎮「好所宅診所」是雲林第1家專門型在宅醫療診所,院長黃子華以他投入3年多的經驗,認為台灣推動居家醫療面臨的困境在於健保給付仍不足,目前居家醫療醫師的收入僅約開門診的一半,所以大部分醫師不願加入,若須承作則採輪流方式,這有待逐步提高健保給付來解決。另有護理人員缺乏投入意願、急症照護設備不足的問題。缺乏護理人員方面,黃子華提到可用團體戰輪流值班,再藉提升健保給付增加薪資吸引護理人員;設備方面則有賴公部門編經費支持。據統計,若住院患者從醫院轉至住家,可減少醫院約2成病床負擔,有效緩解醫院一床難求問題。因高血壓慢性病接受居家醫療的70歲蔡阿公認為身體已不舒服,還要拚老命去醫院,單是搭車過程就很累,到醫院還有感染其他疾病的風險,居家醫療只要在家等待就好,診療費不到300元,加醫師計程車費500多元,1000元有找,實在很值得。成大醫院社區健康照護中心主任楊宜青指出,因應高齡社會在家、機構、社區的照護需求,政府推動居家醫療與在宅急症醫療政策成功於否,關鍵在於政府要用多少力道推動?有沒有完善配套措施?
換季惡夢來臨!氣喘患者竟不知過敏原 IgE檢測有助阻斷發炎反應
根據衛福部資料,氣喘每年在全球造成超過45萬人死亡,台灣平均每5名氣喘患者中就有一人控制不佳。前臺北醫學大學醫學院院長暨北醫附設醫院胸腔內科專任主治醫師郭漢彬教授說明,氣喘主要以外因性(第二型)氣喘為居多,因外來過敏原如塵蟎、動物、菌、花粉等誘發免疫系統過度活化,造成氣道收縮、分泌物增加等,進而出現如「喘、悶、咳」等三大氣喘現象。成大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廖信閔則指出,氣喘是常見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影響全台200萬人,然診間觀察,過去有許多患者不曉得自己是否有氣喘症狀,久咳不癒輾轉就醫才確診。若氣喘放任不處理,恐造成氣道反覆腫脹與重塑,影響呼吸及生命安全。郭漢彬教授建議,若民眾有類似症狀,應及早進行相關血液檢測,確認急性過敏免疫球蛋白E(IgE)對各別過敏原的濃度是否過高,找出真正造成氣喘的主因。郭漢彬教授也提醒,目前氣喘的治療除了口服藥、吸入型類固醇等,也有更精準的生物製劑,從源頭阻斷發炎反應。若民眾有出現久咳不癒、胸悶與喘鳴聲等類似氣喘症狀,應及早尋求專業醫療協助,切勿隱忍。根據2022成人氣喘照護指引指出,台灣成人氣喘盛行率大概為12%,兒童氣喘盛行率則為15%,換算全台目前約有200萬人有氣喘問題。由於氣喘屬於慢性疾病,大多需經歷長時間的治療與診斷,也因此許多人把「喘、悶、咳」等當作一般感冒處理。廖信閔醫師解釋,氣喘是複雜的發炎疾病,因此診斷已從過去臨床症狀表現的分類,轉為檢測特定的生物標物,如:血中嗜酸性白血球、免疫球蛋白 E、過敏原反應等。目前根據發炎原因,可將氣喘分為大多數的第二型氣喘,以及非第二型氣喘,嚴重型氣喘則有超過半數屬於第二型氣喘,當中大多數為過敏型。患者因氣道長期處於發炎階段,受到過敏原的刺激,會誘發身體免疫系統過度活化,造成支氣管平滑肌收縮、黏膜腫脹、分泌物增加,導致支氣管管徑狹窄,進而誘發氣喘急性發作。郭漢彬教授舉例,若免疫球蛋白E(IgE) 濃度大於>30 IU/ml且任一個過敏原之特異性免疫球蛋白E(IgE) 數值異常,即符合過敏性氣喘定義。也因此,針對過敏性氣喘治療,除了減少環境中可能的致敏原因,目前採以「階梯式治療原則」,目標是控制氣道慢性發炎情形,一旦病情控制穩定,即可降階減少藥物種類與藥量。衛福部統計指出,21%氣喘患者未依醫師指示定期回門診追蹤。郭漢彬醫師也表示,診間有許多民眾就算已確診氣喘,仍採取消極的治療態度。根據北醫的治療追蹤系統顯示,「服藥時間不穩定」、「類固醇吸入不足量」等,都是患者常見的錯誤行為。郭漢彬教授提到,不少患者多認為發作時再就醫即可,或是擔心類固醇的心悸、噁心暈眩,或是喉嚨痛、月亮臉與水牛肩等副作用,而未積極治療。長此以往,若氣道未受到良好控制,時常發炎的情況下會導致上皮增厚、上皮纖維化,使氣道變小,恐演變成嚴重氣喘。不僅發作頻率提高,肺功能更有可能因此衰退、出現氣道重塑等不可逆的傷害,嚴重者甚至有死亡風險。一名約40多歲的上班族李先生從小就有氣喘症狀,每當秋冬換季便容易急性發作需就醫治療,影響工作甚鉅。廖信閔醫師說明,由於李先生當時的症狀已符合氣喘定義,且某幾項過敏原數值異常,因此確診為因過敏原引起的外因性氣喘。所幸在找出氣喘成因與積極治療後,李先生的氣喘發作頻次不僅明顯降低,至今5~6年過去,秋冬也幾乎未再因急性發作而須入院治療,對工作及生活品質都有大幅的改善。由於時序即將進入秋冬換季,廖信閔醫師提醒有疑似氣喘症狀或過敏性體質的民眾應提高警覺,做好防護準備,如配戴口罩、減少暴露於空氣中的致敏因素,以減少氣喘發作。台灣氣喘暨過敏疾病衛教學會指出,當室內外溫差超過7度以上,便容易誘發氣喘發作。此外,秋冬盛行東北季風,也會將北方塵土帶往台灣,使得空氣中PM2.5的含量升高,增加氣喘患者對汙染源的過敏反應。而9月進入開學季,校園中的灰塵髒汙等過敏原與流感病毒也會增加氣喘孩童與青年學子的發病機率,家長也應多留意家中孩童是否有氣喘症狀。2022台灣成人氣喘臨床照護指引提到,台灣屬於海島地形,地處亞熱帶且氣候變化不一,使得過敏原集中,進而增加了氣喘病人的發病率。醫師建議,若民眾疑似有氣喘的類似症狀,建議可至專業醫療院所進行IgE檢測,協助醫療人員判定氣喘成因,對症下藥。
台南鬧區下班尖峰驚見轎車「逆向猛撞」 波及8車4人受傷
16日傍晚17時許,台南市東區北門路與公園南路口發生一起嚴重車禍,一名70歲蘇姓男子駕駛白色轎車逆向失控,連環衝撞多輛車輛,導致5輛汽車、3輛機車遭撞毀,4人受傷送醫。由於事故發生在下班尖峰時段,影響路況嚴重。肇事者聲稱,自己是為了閃避機車,才釀成這起慘劇。台南市東區北門路和公園南路口,16日傍晚下班時段發生交通事故。根據警方初步調查,當時蘇男駕駛白色轎車突然逆向闖入對向車道,失控衝撞前方車輛,接連撞上5輛汽車及3輛機車。其中,有車輛的保險桿當場被撞飛,甚至一輛休旅車遭迎頭撞上,車頭嚴重變形,損毀程度驚人。16日傍晚17時許,台南市東區北門路與公園南路口發生嚴重車禍。(圖/翻攝畫面)據消防局提供的救援資訊,現場有4名傷者,分別是34歲蕭姓女子、72歲鄭姓婦人、48歲陳姓女子與31歲鄭姓女子。4人均被送往成大醫院接受急救,其中1人腳部骨折傷勢較為嚴重。據悉,蘇男酒測值為零,但他供稱自己當時是因為要閃避一輛機車,才不慎釀禍,但警方對此說法持保留態度,強調會進一步釐清事發經過與肇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