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檳
」 口腔癌 嚼檳榔 抽菸哈菸解癮1/董至成出外景拚老命 抽菸、嚼檳榔樣樣來
董至成先前為到大陸發展,辭去主持12年的《綜藝大集合》,可惜不如預期而返台,日前他為了存17歲兒子的2000萬留學基金,轉戰電商平台賣貨,也積極尋求曝光機會。近日時報周刊CTWANT直擊到他參與外景節目,空閒時間則是一下哈菸、一下嚼檳榔,不知是否壓力太大。錄影休息時間,董至成躲在宮廟一角大口哈菸。(圖/本刊攝影組)11月26日下午,董至成在桃園的景福宮錄製節目,與其一同主持的有巫苡萱和徐凱希兩個女藝人,另外還有穿著不同顏色上衣的馬國賢、潘若迪及網紅油條兄弟等人分成三個隊伍,節目型態與《綜藝大集合》相似,也是玩遊戲、拿現金的性質,但不知道是否氣候影響,當天圍觀的群眾不多,現場顯得冷冷清清,儘管如此,董至成等人仍賣力營造氣氛。雖然現場圍觀民眾不多,但董至成表情誇張,賣力炒熱氣氛。(圖/本刊攝影組)傍晚五點左右,錄影工作結束,錄完結尾鏡頭後,藝人們至休息區換裝,拿著各自的物品離開。隨後,董至成和幾名工作人員步行至附近的餐廳晚餐,董至成手上雖然沒拿手搖飲,嘴巴卻是不停地咀嚼,仔細一看,原來是在嚼檳榔,而他在休息時間也趁空猛哈菸,身旁的工作人員對此習以為常。董至成與藝人們一同比賽喝飲料,看來相當賣命演出。(圖/本刊攝影組)其實過去董至成就有嚼檳榔的習慣,當時前妻苦口婆心勸他都沒用,直到聽到4歲兒被同儕取笑爸爸吃檳榔,排斥他到校接下課,董至成才下定決心戒檳榔,受不了時還以芒果乾代替,就是希望以身作則,言教不如身教。沒想到隨著兒子長大,董至成又恢復這老習慣,過往的努力宣告失敗。董至成邊走嘴邊嚼個不停,原來是在吃檳榔。(圖/本刊攝影組)即便如此,董至成離婚後,決定把演藝重心擺在台灣,將時間拿來多陪伴兒子,先前他受訪時透露,兒子目前就讀國際私校,一學期學費高達30萬、一年60萬,額外學雜費還另計,加上兒子之後有意出國讀書,他得存留學基金1、2000萬,自嘲「都要賣腎了」。◎提醒您:吸菸有害健康、吸菸害人害己董至成與工作人員等一行人共進晚餐,結束一天的行程。(圖/本刊攝影組)
如何拒絕檳榔遠離口腔癌? 醫師授6招拒絕技巧助民眾戒檳成功
台灣口腔癌患者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國泰醫院暨汐止國泰綜合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王文弘表示,口腔癌是青壯年男性最常見的癌症,根據國健署統計,台灣男性得到口腔癌的年齡中位數為52歲,與其他主要癌症的發生年齡相比,提早10-20歲。許多研究皆證實,口腔癌的危險因子與致病機轉,與嚼檳榔、抽菸、喝酒等最為相關,王文弘醫師指出,其中研究顯示,台灣的口腔癌患者88%有嚼食檳榔的習慣,檳榔本身就是第一級致癌物,即使不添加紅灰或白灰,光嚼檳榔就會致癌,因此民眾應拒絕檳榔遠離口腔癌。戒檳應設定目標、使用替代品 活用6技巧拒絕檳榔嚼檳榔是口腔癌常見的3大危險因子之一,民眾若想戒除檳榔,王文弘醫師建議,可先設定目標,一天只要減少一顆並持之以恆,也可利用嚼口香糖、喉糖、羅漢果等作為檳榔代替品。此外,王文弘醫師也提供以下6招拒絕檳榔的技巧:哀兵致勝法(如:以「嘴巴紅紅的,我等一下還要拜訪客戶」來拒絕)自我嘲解法(如:以「我很怕死」來拒絕)走為上策法(如:以「我先去忙了」來拒絕)投桃報李法(如:馬上回請吃口香糖)安身立命法(如:以「醫生叫我不要再吃檳榔了」來拒絕)虛與委蛇法(如:轉移話題)王文弘醫師表示,不管哪一種技巧,一定要持之以恆,對自己有信心,相信民眾一定能戒檳成功。運動紓壓有助戒檳 也需定期口腔篩檢早發現早治療嚼檳榔是一種習慣問題,需要慢慢培養並落實於生活中。王文弘醫師提到,在戒檳的同時,也能配合運動一起進行,不僅可使身體更加健康,心理壓力也會得到紓壓。而許多人嚼檳榔是為了提振自己的精神、注意力,王文弘醫師表示,其實也可以透過喝適量的咖啡、茶、維他命B群等,讓自己的精神更佳。另外,王文弘醫師提醒,根據我國衛生政策,30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檳榔)或吸菸的民眾、18-29歲有嚼檳榔(含已戒檳榔)的原住民,每2年可做1次免費的口腔黏膜篩檢,民眾應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能真正有效降低口腔癌的發生率、死亡率。資料來源:國泰醫訊-https://www.cgh.org.tw/ec99/rwd1320/allphoto/1900/266-1-10.pdf
平均每4分19秒就有1人罹癌! 5癌篩檢早期發現存活率最高逾9成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儀文報導】根據國健署109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新發生癌症人數為12萬1,979人,平均每4分19秒就有1人罹癌。國健署表示,符合資格者定期「五癌篩檢」比「疑似罹癌才篩檢」有較高的存活率,呼籲民眾應定期接受癌症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5癌早期存活率高 但早期症狀不明顯應定期篩檢國健署105年至109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大腸癌、子宮頸癌、肺癌早期(0+1)期的5年存活率皆超過9成;口腔癌早期(0+1)期的5年存活率約7至8成以上;女性乳癌早期(0+1)期5年存活率更接近100%,而乳癌第4期5年存活率則跌至約3成6,顯示及早確診、治療的重要性。不過,癌症初期通常無明顯症狀,若未定期接受癌症篩檢,等到症狀出現才就醫,通常都已是預後較差、較難治療的晚期癌症,治療方式較複雜,而且治療選擇可能也較早期癌症少,不但治療時間更長、需花費更多的醫療費用,存活率也大幅下降。因此,國健署呼籲,民眾應藉由定期癌症篩檢,及時發現癌前病變或早期癌症,把握治療黃金期,目前國健署依據國際實證及我國流病資料,提供「五癌篩檢」服務:子宮頸癌篩檢:30歲以上婦女,每年補助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建議每3年應至少接受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乳癌篩檢:45歲至69歲婦女、40歲至44歲二等血親內曾罹患乳癌之婦女,每2年1次乳房攝影檢查。大腸癌篩檢:50歲至74歲民眾,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口腔癌篩檢:30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檳榔)或吸菸之民眾、18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檳榔)之原住民,每2年1次口腔黏膜檢查。肺癌:具肺癌家族史:50歲至74歲男性或45歲至74歲女性,且其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經診斷為肺癌之民眾。重度吸菸史:50歲至74歲吸菸史達30包-年以上,有意願戒菸或戒菸15年內之重度吸菸者,每2年1次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LDCT)。國健署署長吳昭軍提醒,民眾應養成定期接受癌症篩檢的好習慣,一起為自己、家人的健康把關,若篩檢結果異常,也應遵循醫囑儘速做進一步的確認診斷。篩檢異常將進一步安排診斷 可用APP、網站查詢資訊此外,國健署已於112年6月起與健保署共同推動「全民健康保險癌症治療品質改善計畫」,建立篩檢、追蹤到確診的完整機制,透過醫療院所共同合作,針對五癌篩檢疑似異常的民眾,進行健康指導、說明後續檢查相關注意事項,協助安排進一步就醫診斷,以達早發現早治療,及早阻斷疾病恢復健康的目標。國健署表示,民眾也可透過「健保快易通APP」點選「健康存摺」的貼心提醒功能,確認自己下次建議檢查日期,或攜帶健保卡到附近醫療院所或衛生局所洽詢,也可利用「全國癌症篩檢活動暨醫療院所資訊查詢網站(https://escreening.hpa.gov.tw/Home)」查詢附近的篩檢活動或醫療院所資訊。
遠離代謝症候群! 20-64歲可至診所諮詢管理 LINE遊戲1週挑戰還可抽好禮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儀文報導】根據成人預防保健服務資料顯示,近5年來40歲至64歲接受服務的民眾中,約32%有代謝症候群。國健署提醒,代謝症候群的問題不容小覷,許多實證資料都指出代謝症候群與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息息相關,管理代謝症候群5危險因子,是控制疾病進展的重要關鍵。代謝症候群5危險因子 腹部肥胖罹病風險較高國健署表示,代謝症候群有5項危險因子,5項中符合其中3項則代表有代謝症候群,危險因子包含以下「3高2害」:血壓偏高(收縮壓≧130mmHg或舒張壓≧85mmHg)血糖偏高(空腹血糖值≧100mg/dL)血脂偏高(三酸甘油脂≧90mg/dL)腰圍過粗(腰圍男性≧90cm、女性≧80cm)好的膽固醇不足(HDL-C男性<40mg/dL、女性<50mg/dL)根據國健署110年成人預防保健服務資料顯示,40-64歲接受服務的民眾中有38.6萬人腰圍過粗,其中又有超過30%的人血壓、血脂、血糖等有任2項數值偏高,已達代謝症候群的標準,這也同時顯示腹部肥胖者有較高罹患代謝症候群的風險。國健署指出,腰圍、血壓等,其實民眾在家透過皮尺、血壓計量測,就可輕鬆掌握數值變化,為自己及家人的健康把關,此外也可善加利用成人預防保健免費健康檢查,及早發現異常數值。2法寶掌握個人健康 20-64歲還可至診所健康管理而國健署也發展出「慢性病風險評估平台」,民眾只要輸入健檢數據,就可獲得未來10年內罹患5種慢性病的風險,平台還會提供個人化健康指引。國健署表示,民眾可以多加運用慢性病風險評估平台,並可再搭配健保署健康存摺紀錄之健康數據,掌握個人健康情形。另外,為了讓代謝症候群個案有專業醫療團隊及早介入管理健康,國健署與健保署合作推動「全民健康保險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凡是20-64歲的民眾都可就近於基層診所接受管理,並由醫療團隊針對不健康的生活型態,提供戒菸、戒檳、營養、運動等專業指導,讓民眾從日常生活做起,養成健康習慣,預防、延緩慢性病發生的機會。LINE遊戲「一週挑戰」 認識代謝症候群、抽好禮此外,為了提升民眾的認知,讓民眾更了解代謝症候群,國健署推出LINE互動遊戲「代謝不NG 一週大挑戰」,以寓教於樂的方式,讓民眾認識代謝症候群、危險因子,並了解測量腰圍、戒菸、健康飲食等健康行為的重要性。民眾可登入LINE官方帳號(https://line.me/R/ti/p/%40362rdril)一起加入挑戰。LINE互動遊戲活動時間為112年8月1日至8月31日止,民眾每天完成一關挑戰,就可獲得LINE Point點數或抽獎券,連續7天完成關卡,還有機會獲得高級筋膜槍、電烤盤、智慧腕錶等大獎。
蕭敬騰送車送房再送滿口植牙 只企求爸媽高壽、平安又健康
第3屆「孝親獎」開始了,《中國時報》陸續邀請明星分享孝順父母的故事,並呼籲大家「行孝一定要及時」。「金曲歌王」蕭敬騰受邀擔任本屆「孝親獎」評審團榮譽主席,私底下他更是身體力行孝順父母的模範生,不僅關心爸媽日常所需,還會特別在爸媽生日或節日時獻上驚喜,「以前會直接問要買什麼禮物,後來發現用驚喜的方式,對彼此來講情感連結會很深。」蕭敬騰今年在蕭爸76歲生日當天,買了大蛋糕、大壽桃並送上大紅包,全家人一起吃飯慶生,吃完飯後他陪爸爸打麻將,還送上一輛豪華休旅車給爸爸當作生日禮物,讓爸爸笑得合不攏嘴。他說,會安排這個驚喜,其實是因為清明節去掃墓時,父親開車上山,他坐在另一台車上,「我在他後方覺得很緊張,他這個年紀還開車,開得又比別人快,我算算上次買車給他是9、10年前,我就決定要幫他買一台安全一點的新車。」蕭敬騰自認送過最棒的母親節禮物是一個愛心形狀的紅寶石鑽戒,媽媽相當開心。(圖/喜鵲娛樂提供)蕭敬騰非常關心家人健康,也很注重闔家聚餐的時光,如果工作行程滿檔,一定會提前幫家人慶生,「儀式感在我這個年紀非常重要。」他說,平常家用需要什麼,爸媽會直接告訴他,比如洗碗機、冰箱壞了,他就會買。他也會默默觀察家人需求,在節日時送上驚喜,「一個人感受到你對他的了解,知道他需要什麼,那他會非常窩心。」他自認送過最有意義的禮物是幾年前的母親節,他買了一個愛心形狀的紅寶石鑽戒,媽媽收到開心又意外,直呼很漂亮。蕭敬騰此舉原因非常暖心,「因為我不知道我爸有沒有送過我媽,我就站在自己的角度送她一個鑽戒,我做這件事就是想代替爸爸送給媽媽。」他自己生日則不收禮物,「他們煮菜給我吃就已經很棒了,每次都大魚大肉,長桌放滿10幾道菜」,大讚「爸爸手藝很好」。其實蕭敬騰國中時期是叛逆少年,曾接受過青少年輔導2年,問他從何時開始領悟到要孝順父母?他說,「從我賺第1份工資的時候」,他在接受輔導時,也教其他青少年、老先生打鼓,雖然車馬費很少,但他意識到「用自己的心血付出換來回饋,你會覺得很踏實,同時就會去想到父母賺錢很辛苦,養你養到那麼大。」所以他後來去西餐廳駐唱,有穩定收入後就開始給家裡補貼。蕭敬騰為爸爸慶生,全家人一起吃飯聚餐。(圖/喜鵲娛樂提供)蕭爸從一個老菸槍戒菸成功,用身教教育小孩最令他欽佩,「有一件事我很佩服,就是爸爸為了我們戒菸。」他說,家中4個小孩都因為爸爸而接觸抽菸,「我是小學就開始抽,他可能比較自責,他就做榜樣把菸戒掉。」戒菸非常困難,爸爸說戒就戒,後來他也效法爸爸戒菸成功。不過蕭爸因為抽菸及吃檳榔、牙齒全黑,甚至在戒菸、戒檳榔後的1年,牙齒居然全掉光了。蕭敬騰出道後,憑藉歌唱實力一鳴驚人,他賺到第一筆錢,立刻帶全家人去做牙齒,「我爸戴的假牙是我阿嬤的,這會讓我想哭,你知道嗎?」他說,家裡沒有錢,所以爸爸戴阿嬤生前留下來的假牙,他自己牙齒也不好,很愛乾淨、會刷牙還是蛀牙,所以他賺了錢,當務之急是帶爸爸做全口植牙,把肉割開補骨粉、釘釘子,再把牙齒裝上去,一次2顆,過程辛苦。他表示,「我爸現在身體很好,這口牙真的很重要,因為一旦口腔不好、身體就不好,因為沒有攝取到很好的營養。」他幫家人弄完牙齒,第二個重責大任就是裝修老家,先把家人安頓到司機家,等重新裝潢好老家後,再把家人接回去住,然後慢慢存錢再買新家。如今他跟爸媽住附近,只要走路5分鐘就到,見面很方便,他強調:「陪伴家人很重要,一直是我的任務。」蕭敬騰從小就黏媽媽,與媽媽感情親密。(圖/喜鵲娛樂提供)他也希望多帶爸媽到世界各地走走,疫情之前他赴大陸、歐美巡迴演出都帶爸媽同行,後來覺得自己在工作,爸媽會不好享受,所以又另外出錢讓姊姊帶爸媽去義大利旅遊。看更多孝親獎相關訊息請點這掃QR Code看「孝親獎」相關活動訊息。
嚼檳榔造成口腔癌激增28倍! 縣市口腔癌防治力調查公布
疫情3年期間,口腔癌篩檢率大幅下降。為推動口腔癌防治,新北市衛生局參加台灣檳榔防制暨口腔癌防治聯盟舉辦「2023年縣市口腔癌防治力調查」獲獎,新北市衛生局長陳潤秋說明,嚼檳榔造成口腔癌的機率為未嚼者的28倍。提醒30歲以上嚼檳榔(含已戒檳榔)或吸菸民眾,及18歲以上嚼檳榔或已戒檳榔的原住民民眾,接受2年1次免費口腔黏膜檢查。口腔癌位居男性十大癌症死因第4名根據衛生福利部公布資料,口腔癌位居2022年國人癌症十大死因第6名及男性十大癌症死因第4名,影響國人健康甚鉅。國民健康署署長吳昭軍表示,國健署民國112年開始與口健司分工合作,五癌防治維持由國健署把關,口腔的部分將仰賴口腔健康司的專業提供協助。衛生福利部口腔健康司副司長顏忠漢表示,未來將致力於口腔癌的預防、篩檢、治療一直到後端口腔癌的復建復能。台灣檳榔防制暨口腔癌防治聯盟(簡稱台灣檳癌防制聯盟)於97年成立,長期關注台灣口腔癌及檳榔議題,並自99年起針對全台22縣市政府進行「縣市口腔癌防治力調查」,以敦促癌症防治之政策落實。主席韓良俊期待未來中央與地方能全面性、政策有延續續性地保障國民口腔健康。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立委表示,檳榔防制和口腔癌防治應從源頭制定政策執行管理,期待新升格的農業部拿出魄力妥善管理檳榔種植的問題,嚴格取締不法種植。未來中央政府會持續與地方合作推動口腔癌防治及檳榔防制業務,也承諾會持續在各方面政策,如口腔癌篩檢、檳癌宣導、山坡地種植等方面合作,以減少國人口腔癌的發生。創意招式 養成菸酒檳危害防制觀念新北市衛生局長陳潤秋說明,嚼食檳榔及吸菸皆是導致口腔癌發生之主因,嚼檳榔造成口腔癌的機率為未嚼者的28倍,吸菸造成口腔癌的機率為未吸菸者的18倍。為使將檳榔危害的認知從小養成,新北市藉由電競、繪本、拍攝影片等創意方式向下紮跟,協助兒童從小養成菸酒檳危害防制觀念。健康管理科陳欣蓉科長表示,新北市積極推動口腔癌篩防治工作,結合社區、職場及醫療院所資源,建構完善篩檢網絡。近日針對口腔癌高危險族群發送簡訊提醒定期接受免費口腔黏膜檢查;檢查異常個案也請儘快至醫院接受正確治療。並提醒30歲以上嚼檳榔(含已戒檳榔)或吸菸民眾,及18歲以上嚼檳榔或已戒檳榔的原住民民眾,要養成定期接受2年1次免費口腔黏膜檢查的習慣。
每年逾8千人罹口腔癌!影響「這些」重要功能 把握3原則遠離威脅
根據國健署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台灣每年有逾8千人罹患口腔癌,平均每天約有23人新診斷為口腔癌,其中有9成患者都是男性,且8成以上有吸菸行為、7成有嚼檳榔行為,超過5成的患者既吸菸又嚼檳榔。而7月27日為「世界抗頭頸癌日」,國健署藉此呼籲民眾應重視口腔癌防治。國健署署長吳昭軍也提醒,遠離口腔癌應把握「拒菸檳」、「定期篩」、「早治療」3原則。口腔癌涉及許多重要功能 該如何有效預防?頭頸部依位置不同,分為鼻腔、口腔、咽(含鼻咽、口咽、下咽)、喉等部位。其中口腔癌發生的部位涉及面頰、舌頭、唇部和上下頜骨等,與呼吸、咀嚼、吞嚥、語言等重要功能有關,因此千萬不可輕忽。在口腔癌的預防上,除了養成不抽菸、不嚼檳榔等習慣外,根據台灣大學研究實證顯示,定期口腔黏膜檢查可降低21 %晚期口腔癌的發生風險、26%口腔癌的死亡風險。因此,政府提供30歲(含)以上有嚼檳榔或吸菸的民眾,每2年免費1次口腔癌篩檢。吳昭軍署長提醒,早期檢查、早期治療,5年存活率可高達8成,但若延遲發現或置之不理,未積極治療的情況下,晚期個案存活率通常不到4成。口腔檢查揪3千例癌前病變 3分鐘就可守護健康根據全國癌症篩檢資料顯示,每2年1次口腔癌篩檢,可以發現近3,000名癌前病變個案。口腔黏膜檢查只需約3分鐘的時間,藉由醫師視診、觸診,評估是否有疑似癌前病變或癌症病兆,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就能及時守護自己的健康。吳昭軍署長再次強調,口腔黏膜檢查能及早發現癌前病變,並加以治療、阻斷癌症發生的機會,符合政府補助對象之30歲以上有菸檳習慣的民眾,每2年可攜帶健保卡至健保特約牙科、耳鼻喉科之醫療院所接受口腔黏膜檢查,若發現異常,儘快接受正確治療,就可以降低癌症發生機會,擁有健康的人生。除了口腔黏膜檢查以外,國健署提醒,凡是有嚼食檳榔與吸菸行為的民眾,應及早戒除菸檳等有害物質,並善用國健署提供的戒菸戒檳服務,也可以到醫療機構接受戒治服務,一起降低口腔癌的發生率。
定期檢查降低癌死亡率! 政府免費提供這些人「五癌篩檢」
由於癌症初期並無明顯症狀,容易讓人忽略,等到身體發生警訊可能為時已晚,惟有透過癌症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可阻斷已經發生變異的細胞發展為癌症,以提升自身存活率。5種癌症篩檢 女性降70%子宮頸癌死亡率主要5種癌症篩檢與國人死亡率的實證資料顯示,每3年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可降低約70%子宮頸癌死亡率;每2年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可降低41%乳癌死亡率;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可降低35%大腸癌死亡率;有嚼檳榔或吸菸習慣者,定期每2年1次接受口腔黏膜檢查,可降低26%口腔癌死亡風險;國際研究指出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LDCT) ,可降低重度吸菸者20%肺癌死亡率。因此,國民健康署鼓勵民眾及家人應積極定期接受癌症篩檢,維護自身及家人的健康。30拉警報! 男女皆有免費篩檢預防癌症最重要的就是依照國際實證建議,透過各項檢查早期發現癌症病灶。國民健康署為促進國人的健康,已依據世界最新的篩檢實證,針對罹患癌症高風險族群提供免費的「五癌篩檢」,只要符合以下資格就能免費篩檢:一、子宮頸癌篩檢:30歲以上婦女,每3年應至少接受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二、乳癌篩檢:45至69歲婦女、40-44歲二等血親內曾罹患乳癌之婦女,每2年1次乳房攝影檢查。三、大腸癌篩檢:50至74歲民眾,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四、口腔癌篩檢:30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檳榔)或吸菸之民眾、18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檳榔)之原住民,每2年1次口腔黏膜檢查。五、肺癌:(一)具肺癌家族史:50至74歲男性或45至74歲女性,且其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經診斷為肺癌之民眾。(二)重度吸菸史:50至74歲吸菸史達30包-年以上,有意願戒菸或戒菸15年內之重度吸菸者,每2年1次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LDCT)。篩檢異常勿驚慌 遵循醫囑早治療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呼籲,請符合篩檢資格民眾踴躍受檢,若收到篩檢異常的結果,切勿驚慌失措,仍需進一步就醫診斷。篩檢單位均會協助妥善安排回診時間,只要遵循醫囑回到醫院進行複檢,就可及早處置;若收到檢查結果為正常,仍要定期接受每2年1次的篩檢,保固自己的健康。
經常嘴破要注意!可能是口腔癌 醫曝病變5大症狀
66歲男性平時有抽菸、喝酒、嚼檳榔等習慣,某天發現自己口腔破皮、潰瘍,拖了5個月後才前往醫院就診,醫師診斷已是舌癌第4期,無法做經口手術,須採複合式手術,切除三分之二的舌頭,並以大腿前外側皮瓣進行重建,術後30天才出院,還需做放化療,說話、吞嚥、外觀都受到許多影響。反觀,60歲男性,也有抽菸、喝酒、嚼檳榔等習慣,但因為有定期檢查,早期發現癌前病變,診斷為舌癌第一期,接受經口手術,術後5天就可出院,而且術後發聲、吞嚥功能正常,面容外觀也沒有受到影響。台灣頭頸部腫瘤醫學會理事長朱本元表示,民眾常因為對早期症狀不了解而錯失治療時機相當可惜,呼籲民眾若有口腔癌危險因子,應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定期追蹤。口腔癌高危險群 應定期篩檢、早期治療抽菸、喝酒、吃檳榔等,是口腔癌的危險因子,朱本元理事長指出,民眾若有口腔癌危險因子應定期篩檢、早期發現癌前病變、早期治療,因為發現愈晚,治療效果愈差。根據台灣癌症登記資料庫顯示,口腔癌第一期近85%可被治癒,但第四期患者僅有38.2%可被治癒。而且第四期患者即使成功治療,外觀可能會因手術受到很大的損害,此外,說話、吞嚥等功能也會受到影響。朱本元理事長以臨床實際案例做比較,2位同樣被診斷為舌癌的個案,同樣都是60幾歲的男性,同樣都有抽菸、喝酒、嚼檳榔等習慣,但其中一位由於定期檢查,才能早期發現口腔癌第一期,只需經過手術,不需再做放化療,5天後就從醫院出院。了解5大症狀 別再以為嘴破是火氣大定期檢查、早期發現口腔病灶是提升存活率與降低治療難度的關鍵。不過,民眾不了解口腔癌症狀,更有許多人認為口腔破皮、破洞,可能是火氣大導致,因而忽略口腔癌警訊。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提醒,民眾若發現口內出現「破斑硬突腫」其中之一的情形,應儘速就醫:破:口腔黏膜破皮超過兩週未癒合斑:口腔黏膜出現不明的紅斑、白斑硬:口腔黏膜逐漸變硬、緊,最終嘴巴張不開突:口腔黏膜表面不規則突起(乳突狀或疣狀突起)腫:臉或頸部出現腫塊或兩側不對稱 而目前,國民健康署也補助30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檳榔)或吸菸民眾、18歲以上至未滿30歲有嚼檳榔(含已戒檳榔)原住民,每2年1次口腔黏膜檢查。朱本元理事長再次呼籲,有抽菸、喝酒、吃檳榔等危險因子的民眾,應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定期追蹤,只要持健保卡至耳鼻喉科、牙科等醫療院所即可接受篩檢服務。
余治明邀基隆環保局長上廣播 提醒3月起亂丟垃圾罰2400元
基隆市政府今(18)日推出廣播節目「基隆Podcast」第3集,市府發言人、主持人余治明邀請環保局長馬仲豪,暢談基隆的環保議題,同時分享「乾淨家園」政策宣導;兩人也提醒市民自3月1日起,將提高亂丟垃圾罰則,呼籲環境整潔不分你我,全民一起來打造「乾淨家園」。馬仲豪指出,謝國樑日前和里鄰長座談,探討里鄰有關垃圾與環境髒亂問題,其中光華里長提及里內髒亂狀況,自己第2天即帶同仁實際到現場,研究科技執法可行性,或先行以環保標語宣導,提醒民眾保持街道潔淨。他還和同仁還一起把街道打掃乾淨,強調里鄰如有協助清整的需求,也可洽環保局辦理。謝國樑日前在市政會議後記者會上,已宣示打造基隆「乾淨家園」的方法與決心,藉「拍攝宣傳短片」、「提高罰鍰基準」及「加強科技執法」3項措施,維護市容整潔。當時,謝國樑也舉亞洲地區的日本為例,指出環境乾淨整潔,會讓人喜愛前往觀光旅遊,可做為學習對象,也喚起大眾對於環境整潔的意識。馬仲豪指出,環保局若發現民眾有亂丟垃圾情形,將依照「廢棄物清理法」開罰,基隆市政府自3月1日起,將提高亂丟垃圾罰則,未來民眾亂丟垃圾,至少會開罰2400元以上。他提醒民眾重視並理解,亂丟垃圾會對整體環境造成傷害。基隆市環保局於今年3月1日起,將依據環保署訂定「違反廢棄物清理法罰鍰額度裁罰準則」針對在轄內亂丟垃圾及常見環境污染行為,例如丟棄煙蒂、吐檳榔汁(渣)、吐痰、寵物便溺未清除及路面、水溝污染等,自2400元起加重裁罰,倘若影響環境衛生情節重大者則再提高處分金額,希望藉以高額裁罰達遏止違規行為。環保局指出,除了加重裁罰外,凡被查獲隨地吐檳榔汁、檳榔渣的民眾,將會依規定開罰,且須接受4個小時的戒檳班講習,除此之外,不論是將家庭垃圾丟置於公共區域,或是自家垃圾堆積影響到公共衛生,都可能涉及違規,請民眾勿以身試法。
常吃吃零食或餅乾 當心代謝症候群
李先生每天從早到晚的忙碌工作,幾乎都很晚下班,三餐多是隨手抓些零食或餅乾果腹,收到健檢報告時,發現好多紅字,細看血壓、血糖等檢驗數值都超標一點點,腰圍也過粗,但還好沒有感覺不舒服,就自我安慰「應該還好」!但真的是這樣嗎?「三高」、「二害」三項以上 當心「代謝症候群」!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表示,三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高)和二害(腰圍過粗、好的膽固醇不足),以上的危險因子中若有三項以上,即是罹患代謝症候群,像李先生這樣腰圍過粗、血壓及血糖偏高,就符合代謝症候群的條件。一旦罹患代謝症候群會增加2-6倍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唯有早期管理,才能預防後續慢性病的發生。必須做好體重管理及腰圍控制,以預防代謝症候群的發生。20-64歲民眾 4分之1患「代謝症候群」依據國民健康署2017-2020年國民營養健康調查,20-64歲民眾代謝症候群盛行率為24.8%,相當於4人當中就有1人罹患代謝症候群,男性的盛行率(30.4%)高於女性(19.7%)。20-64歲的民眾正是打拼事業的年紀,長期處於忙碌、三餐不定時又缺乏運動等不健康的生活型態,雖然沒有明顯的身體不適症狀,但更容易輕忽自我健康管理的重要性,所以平時「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 個人化的疾病管理為幫助民眾做好代謝症候群管理,國民健康署結合中央健康保險署,自今(111)年7月1日起啟動「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針對20至64歲經健康檢查或就醫發現有代謝症候群的民眾,由診所醫師評估病人慢性病風險因子,進而依照個人化的疾病管理需求,提供飲食、運動、體重控制、戒菸戒檳、三高管理等健康指導,並由醫師和病人共同設定改善目標,定期追蹤與評估,幫助民眾建立正確的健康行為,做好個人的代謝症候群管理,及早投資健康,避免後續慢性病發生。
最新十大癌症出爐「大腸癌連15年奪冠」 女性胃癌人數增加
國健署最新癌症登記報告顯示,民國109年新發生癌症人數較108年增加725人,平均每4分19秒就有一人罹癌,比前一年快轉一秒;大腸癌連續15年居十大癌症之首。依據最新衛生福利部109年癌症登記報告,新發生癌症人數為12萬1,979人,較108年增加725人,全癌症的標準化發生率為每10萬人口311.3人,較108年下降4.6人。109年全癌症發生年齡中位數為64歲,與108年相同,各主要癌症發生年齡中位數,除了大腸癌、肺癌及子宮頸癌延後1歲,皮膚癌早1歲,其餘與108年相同。部分發生年齡中位數較全癌症早的癌別,口腔癌及子宮頸癌為58歲、乳癌及子宮體癌為56歲、甲狀腺癌為50歲。十大癌症發生人數(男女合計)依序為(1)大腸癌(2)肺癌(3)女性乳癌(4)肝癌(5)口腔癌(含口咽、下咽)(6)攝護腺癌(7)甲狀腺癌(8)胃癌(9)皮膚癌(10)非何杰金氏淋巴瘤,除了胃癌與皮膚癌、子宮體癌與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序位互換,其餘排序與108年相同。109年男性新發癌症人數為6萬3,893人,109年年齡標準化癌症發生率為每10萬人口336.2人,較108年減少9.2人,十大癌症發生率依序為大腸癌、肺癌、口腔癌(含口咽、下咽) 、肝癌、攝護腺癌、食道癌、胃癌、皮膚癌、白血病、非何杰金氏淋巴瘤,與108年序位相同。109年女性新發癌症人數為5萬8,086人,年齡標準化癌症發生率每10萬人口292.8人,較108年增加0.1人。女性標準化發生率順位與108年相比較,皮膚癌及子宮頸癌往後至第9、10位,胃癌往前至第8位,其餘序位與108年相同,109年依序為乳癌、肺癌、大腸癌、甲狀腺癌、子宮體癌、肝癌、卵巢癌、胃癌、皮膚癌、子宮頸癌。國健署分析,男性及女性十大癌症標準化發生率性別比差異較大的癌症別,男性口腔癌(含口咽及下咽)與食道癌標準化發生率分別為女性的10.6倍與14.6倍,研究指出嚼檳榔造成口腔癌的機率為未嚼者的28倍,吸菸造成口腔癌的機率為未吸菸者的18倍,嚼檳榔者罹患上消化道(口腔、咽、喉、食道)癌症風險,較不嚼檳榔者之風險增加5倍,若檳榔、菸、酒三者皆有使用習慣,罹患上呼吸消化道癌之風險更高達10.5倍。國民健康署提醒民眾,戒除檳榔、菸、酒,可降低發生口腔癌前病變與癌症風險,而定期接受口腔黏膜檢查,可提早發現口腔癌前病變,及時接受切片診斷與治療,有效阻斷癌前病變轉變為癌症。國民健康署與各部會及民間團體合作,積極推動檳榔防制策略,包括:提供戒檳服務、口腔癌篩檢服務、建構無檳支持環境、透過衛教宣導增加民眾知能及跨部會合作,18歲以上成人男性嚼檳率自96年17.2%降至107年6.2%,降幅逾6成。口腔癌標準化發生率由103年最高點每10萬人口23.2人,下降至109年每10萬人口21.8人。
「玉里模式」助思覺失調症患者自立 微電影透露「最美風景」
38歲的思覺失調症患者小德,人生第一次站上舞台,分享自己十年來,從剛開始的不適應想回家,出現自傷行為,在玉里醫療團隊的協助下,打開心房努力學習,到現在能進入社區工作、賺錢自立的心路歷程。他在工作中找到自信,母親對他的支持讓他更有力量,他努力戒煙、戒酒、戒檳榔,讓自己身體更健康,保持良好體態,希望能拿到高中學歷,未來能當儀隊報效國家,阿德的故事就是「玉里的模式」的最好見證。今(111)年3月9日榮民榮眷基金會推出《家人-玉里傳芳》首部微電影,推廣「玉里模式」的成功經驗,獲得了高度迴響,讓國人真實了解「玉里模式」如何幫助精障病友走出醫院,融入社區生活。惟受限影片製作長度,對於玉里鎮民高度包容的情節未能特別著墨,第二部微電影《玉里傳芳-此心安處是吾鄉》特別展現出玉里鎮鎮民在社區支持的正面力量,如何實際幫助病人回歸社會生活。從張雨婷職能治療師的視角,呈現學員李漢祥進入社區工作,與商家阿公之間温馨感人的故事。李漢祥在不被家人接受下,如何憑一已之力努力自給自足,把玉里鎮當做自己安生立命的家鄉。紀錄精障患者在玉里模式的治療下如何找到生命的價值,希望讓社會大眾更了解精神疾病照護的重要性,給予精障患者更多的關懷與支持。影片連結網址: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LEIzDrfSXdtBOCtg3qtfrB-5-kn1zvlr/view?usp=share_link退輔會副主任委員暨榮民榮眷基金會董事長李文忠致詞時表示,過去幾年,臺灣社會發生精神病人行為失當時,有關病人的照顧與處遇,就會再度受到社會關注及省思,希望透過這兩部微電影,與社會大眾對話,讓大家充分了解「玉里模式」療癒家園中自助、支持與社區接納的重要性,透過完整的復健模式,開創病友與社區的雙贏結果。藉由《玉里傳芳-此心安處是吾鄉》這部微電影,讓社會大眾看見玉里鎮鎮民的友善寬容及自助互助建構出的社區復健模式,所發揮的正向能量,同時期待「玉里模式」的成功經驗,能夠協助更多精神障礙者回歸社區生活與就業,真正完成「復元」的歷程。為了讓與會來賓瞭解「社區支持與復健」對病友的復原成效,首映會特別安排臺北榮總日間病房病友帶來熱舞開場及終場合唱表演,透過敏捷的肢體活動及悅耳的歌聲,以及台上、台下的互動,讓病友增加人際關係的連結,進而感受到自尊與認同,這也是精神復健最大的目標。
嚴懲7項環境污染行為 新北一年半開罰4600萬
新北市環保局今公布新北市去年至迄今前7大環境衛生污染樣態,分別為「任意棄置垃圾及家具、亂丟煙蒂、違規張貼或掛設廣告物於公共設施、寵物便溺未清、屋外堆置雜物、亂吐檳榔渣及污染路面或牆壁」,共開出1萬8439張罰單,罰鍰近4600萬元,新北市依行政院環保署「違反廢棄物清理法罰鍰額度裁罰準則」,加重這7項常見環境衛生污染案件的罰鍰,原罰鍰1200元起至6000元,加重為2400元起至6000元。環保局統計,民眾污染環境衛生違反廢棄物清理法規定的案件,去年共告發1萬3519件、今年上半年已告發4920件,其中案件數量最多的是「任意棄置垃圾及家具」及「亂丟煙蒂」,環保局針對7大常見環境衛生污染行為提高3至4倍罰鍰,以期能杜絕環境污染。在加重處分的行為中,「任意棄置垃圾及家具」、「亂丟煙蒂」及「違規張貼廣告物於公共設施」罰鍰皆提高至3600元,「任意棄置垃圾及家具」不論是亂丟垃圾包、回收物還是廚餘,或是大型家具隨意棄置、大型家具未向清潔隊預約即排出等,都會對市容觀瞻及環境衛生產生相當大的影響,請民眾遵循合法方式排出垃圾,不要隨意棄置,造成環境髒亂。「亂丟煙蒂」行為也會造成環境嚴重污染,因煙蒂內有不可分解的塑膠纖維,又內含致癌物質、重金屬、尼古丁及環境賀爾蒙等危害物質,且煙蒂如被丟入水溝,除清理困難也會增加淹水風險;而「違規張貼或掛設廣告物於公共設施」不僅嚴重影響市容,甚至可能影響行人與行車動線,亦列入加重處分之污染樣態。「寵物便溺未清」也是經常被檢舉的類型,飼主如未即時清理便溺,會面臨3000元的加重罰鍰,環保局為鼓勵民眾攜帶寵物出門時養成隨手清除寵物便溺的習慣,推出新北限定版可愛柴狗便袋箱,提供忘記自備清除工具的飼主取得狗便袋做清理。針對「屋外堆置雜物」若占用公共區域者,罰鍰提高至2400元;而「亂吐檳榔渣」除了同樣加重罰鍰處分至2400元外,還須額外接受4小時的戒檳班講習。另外,「污染路面或牆壁」類型的環境衛生污染案件,因清理不易,往往需動員大量人力機具,且可能影響用路人的安全,故環保局依污染物質不同,訂定不同程度的加重處分:若污染物可以清水沖洗者,罰鍰提高至2400元;若為油污、噴漆等清水不易清理者,則罰鍰加重4倍,提高至4800元。
男鼻塞、鼻水不止到講話變「大舌頭」 一查才發現罹患口腔癌
鼻塞、流鼻水,不一定是感冒或過敏引起,也可能是腫瘤在作怪。彰化縣53歲鍾姓男子連續幾個月持續鼻塞、流鼻水,甚至影響到說話、呼吸;他前往診所就醫服藥不見改善,至彰化醫院檢查才知竟是罹患口腔癌。鍾男原本以為自己是嚴重過敏,還至藥局噴了治鼻塞噴劑,仍時好時壞、反覆發作,診所醫師檢查發現其左邊的鼻竇紅腫有息肉,但服藥也沒改善,最後經彰化醫院耳鼻喉科主任許嘉方檢查,才知道問題不是鼻子,而是口腔癌的腫瘤已向上侵犯到鼻竇腔。許嘉方強調吃檳榔是罹患口腔癌的高危險群。(圖/謝瓊雲攝)許嘉方表示,鍾男就醫時說左鼻症狀很嚴重,只能靠張嘴呼吸,加上鼻塞說起話來大舌頭,讓人聽不清楚,還曾被不知情的天真孩童取笑是在說外星語。經電腦斷層及病理切片、正子攝影等檢查,發現鍾男左側牙齦內有一個約4公分大小的惡性腫瘤,已經往上穿越骨頭,破壞到鼻竇腔,引起鼻子不舒服的症狀。經放射線治療和化學治療,鼻塞流鼻水症狀改善許多,然而抗癌仍有漫漫長路要走。許嘉方說,口腔長期受到慢性刺激就容易致癌,約9成口腔癌患者都有吃檳榔。(圖/謝瓊雲攝)原以為是鼻竇炎,檢查竟確診口腔癌,讓鍾男大感意外,心情低落表示,自己10多歲就開始嚼食檳榔的他,已吃了30多年不中斷,明知道吃檳榔容易罹患口腔癌,但還是不甘心,那麼多人都在吃,為何他就中了,希望現在戒菸、戒檳榔,一切還來得及。許嘉方說,口腔長期受到慢性刺激就容易致癌,約9成口腔癌患者都有吃檳榔;呼籲大眾戒菸、戒檳榔,定期接受口腔癌篩檢,若口腔黏膜出現病變要盡速就醫治療。正子攝影顯示鍾男左側口腔內已有4公分腫瘤(紅圈處)。(圖/院方提供)
《我的秘密花園》導演辭世 林依晨震驚不捨
曾執導《我要變成硬柿子》、《我的秘密花園》等偶像劇知名導演楊冠玉晚間傳出驟逝消息,享壽57歲。2003年因演出《我的秘密花園》走紅的林依晨,稍早聽到導演辭世消息相當震驚,十分不捨。導演楊冠玉姊妹合夥開餐廳,演藝圈好友包含李翊君、紀文惠、夏于喬、何嘉文謝麗金等人相約前來捧場站台。(圖/報系資料照)林依晨透過經紀人表示,「我去年教師節的時候有傳簡訊給她,只知道她戒菸戒酒戒檳榔之後,心中也有宗教信仰依靠了,感覺變得很開朗陽光」,她更透露暑假本來要安排秘密花園的聚餐...」,沒想到就此天人永隔,再也無法相見。楊銘威2007年在楊冠玉執導的電視劇《我要變成硬柿子》中飾演男主角,曾提到當時導演「超級兇、兇到爆炸」,會打頭臭罵「會不會演啊」,兇到和女主角陳意涵都會在口袋準備薄荷棒,要拍哭戲就一人一半,抹在眼角刺激淚水。楊銘威稍早聽聞導演辭世消息,很震驚也很難過,透過經紀人表示,冠玉導演是他入行的恩人,他一直都很感謝導演,謝謝他一直以來的教導與照顧!現在還在消化這個消息,太突然了。知名製作人柴智屏過去在《小菊的春天秋天》和楊冠玉合作,是認識多年的朋友,去年柴智屏嫁女兒時,楊冠玉也出席婚禮祝賀。她稍早接受電訪時,透露下午就聽聞噩耗,坦言心情相當震驚,表示知道楊冠玉長期血糖偏低,有時連帶影響暴躁脾氣,不過這幾年有好很多。柴智屏透露自己先前常光顧楊冠玉和姊姊合開的「導演姐妹的店」咖啡廳,日前原本聽聞楊想再開一家咖啡廳,沒想到就此撒手人寰。楊冠玉的家人稍早表示,她應該血糖過低昏倒休克,「我住她隔壁,今天下午2點叫她吃飯的時候才發現,那時候她已經走了4、5個小時」。至於告別式時間,家人表示明天商量完才知道。導演楊冠玉(右)曾參加吳建新和紀文蕙的婚禮。(圖/臉書)導演吳建新稍早發文哀悼,「收工回到飯店聽到妳離開的消息覺得很難過,謝謝妳我的恩師冠玉姐,當初都是因為妳願意帶著我,讓我從一個小boomman(屁孩)離開錄音組轉到了導演組。」更提到前陣子還有在Line群組互動,如今聽聞惡耗,難過表示「謝謝妳對我那麼好,謝謝妳對我的教導,謝謝妳我的恩師楊冠玉女士R.I.P」。吳建新回憶最早擔任場計時,楊冠玉總耐心教導,每天到現場總先拿出劇本,抄好前一晚的分鏡,「即便很多看不懂的字跡、很多英文鏡頭縮寫,妳也都不厭其煩的教導我。」雖然楊冠玉總很嚴厲「問演員聯繫動作,我打錯時妳還會用劇本K我的頭,但我知道妳是最疼我的。因為妳想把所有最正確的觀念灌輸給我所以才對我嚴格」,並提到後來能勝任副導演,都是因為有楊冠玉的教導,讓自己的基本功很紮實。如今當導演快10年,吳建新感謝楊冠玉「妳給予我的一切能量,不管是在影像工作上或是生活裡,都持續的推動著我,當有人問起我是如何變成導演時,妳的故事我也總掛在嘴邊,雖然妳很多年沒有拍戲,但我人生的大小事妳從來沒缺席(結婚、生子)」,如今聽聞惡耗,「我不知道要如何跟妳說聲謝謝,謝謝妳對我那麼好,謝謝妳對我的教導,謝謝妳我的恩師楊冠玉女士R.I.P」。
日嚼百檳榔長達21年 型男帥臉因口腔癌慘變大叔
彰化有位外貌神似李志希的42歲何鴻昌,自21年前因工作開始嚼食檳榔,曾在1天內食用高達100顆;他去年發現舌頭異常疼痛,被確診為罹患舌癌,為此動手術切除1半的舌頭與牙齦,從型男慘變大叔。據《聯合新聞網》報導,彰化基督教醫院於昨(26日)要邀請何男與鹿港鎮街尾里長42歲許勝嘉進行口腔癌防治宣導,一同呼籲民眾戒檳榔,彰基院長陳穆寬表示若發現口腔潰傷超過2周,或因不明原因出血、惡臭、腫塊或頸部腫瘤等,就需盡速到醫院檢查。何男說:「我吃檳榔20多年了,勸大家不要再吃檳榔。」原先何男因工作關係食用大量檳榔,直到被診斷出罹患舌癌第2期後,便動手術切除舌頭與部分牙齦,沒想到回診後發現變成舌癌第4期,便再次動手術切除下顎骨,再取出小腿骨與鈦金屬進行下顎重建手術。失去下顎與舌頭的何男,必須重新學習講話。為此何男勸癮君子,「看我這樣子,你們不怕嗎。」沒想到動手術後,何男從型男慘變成大叔。(圖/擷取自彰化基督教醫院)《中時電子報》表示,里長許男因18歲開始做管線工程,因此染上食用檳榔菸酒;他在端午節因車禍就醫,被醫師意外診斷出口腔癌1期,許男說:「(趾甲)挖起來我大叫一聲,剛好我嘴巴打開被醫生看到(腫瘤)。」目前已將口腔內腫瘤移除,並持需追蹤中。陳穆寬表示,口腔癌患者中,每10人就有9人吃檳榔,而檳榔容易引起口腔黏膜產生病變,故癮君子需定期做口腔黏膜篩檢,還有咽部與定期檢查,若發現嘴巴潰瘍超過2周或頸部出現腫塊,就有可能罹患口腔癌。陳穆寬說:「吃檳榔、有抽菸、有喝酒的,或者你有家族史的就一定要來做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