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清晰
」 台灣川普重返執政 專家示警:台灣會被扒一層皮
美國總統大選結果揭曉,共和黨川普重返執政,成功大學社科院政治系教授、財團法人國策研究院基金會執行長王宏仁表示,川普上任後,首要解決經濟問題,必須拿出立即性政績,台灣勢必要付出相對應成本,包括經濟、軍事成本等,關鍵是政府如何縮短陣痛期。王宏仁指出,川普上台後會與過去擔任總統不一樣,主要在於幕僚已大幅變動,要關注包括國防部長、國務卿、國家安全顧問的人事安排,是否為台灣過去熟悉的人?這些人過去對台言論發表什麼主張?這是我們必須去假想、推演的。他說,川普重返總統大位對台灣而言,以兩件事最重要,一是他可能施壓台灣軍事預算,二是針對台灣關稅問題施壓,其中就包括台積電,政府與民間都該寫好因應劇本。王宏仁提到,過去民主黨建立的民主聯盟模式,我們較能適應,且台灣在其中扮演正面、積極角色;川普上台後,雖不至於全面推翻此一模式,但台灣等其他國家勢必會被「扒一層皮」。他說,川普上任後首要解決經濟問題,其一就是跟台灣索取相對應的軍事、經濟成本,但我們有沒有可能這麼快付出?除非用特別預算追加,但也不可能一蹴可幾,達到川普提到的5%、10%GDP,相信台灣跟韓國應該都已經準備好「要付出」,只是要付多少?有無討價還價空間?至於未來美中關係走向,王宏仁認為,川普當選對中國的挑戰更大,因中國將面臨更多關稅及高科技產業遭制裁的議題;不過,川普相較於民主黨,也會比較願意跟習近平溝通,但未來美中互動不會比較好。眾所矚目的美中台關係,據他觀察,未來將面臨川普立場與幕僚評估的矛盾。他說,川普雖仍秉持一中政策,但執行上希望「戰略模糊」,可是共和黨傳統幕僚希望「戰略清晰、避免誤判」,在處理美中台關係上就會產生矛盾,川普必須跟幕僚達成共識,這部分仍要等幕僚人選定案後,才會知道到底是聽川普的,還是川普會妥協。
2021年曾要率團來台卻取消 克拉芙特證實:在跑道上被拉下來
為反制大陸對台灣的威脅,前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克拉芙特今天表示,美國應該以「戰略清晰」來取代過去長久以來的「戰略模糊」策略,向北京表明,如果他們試圖入侵,美國必將協防台灣。她也透露,2021年她原擬造訪台灣,訪團都已經在跑道上,卻被硬生生拉了下來。她個人也支持美國應該跟台灣建交。克拉芙特今天受邀出席玉山論壇,除了開幕致詞外,也在午宴中發表演說,她強調,過去她在駐聯合國大使任內就堅定的支持台灣,到現在仍持續為台灣而奮鬥,就因為美台的命運是息息相關。她說,台灣的自由若遭受威脅,美國亦然;台灣遭受挑戰,所有民主國家也同時受到挑戰;台海有事,全世界的和平也會有危機。這幾天在以色列發生的事情,就提醒著世人,不能坐視邪惡的存在,侵略行為也不應被容忍。克拉芙特肯定台灣在全球的重要性,以及在供應鏈的重要地位,全球有九成的高階晶片來自台灣,美國人每天開車、看電視、用筆電、滑手機,都受益於台灣人的創新精神。她強調,保衛台灣不僅符合美國人的利益,更確保中國大陸無法消滅自由的創新基地,正因為自由,讓台灣能成為全球高階半導體的產地,也讓世界變的更美好。克拉芙特呼籲各國,必須抵制中國大陸將台灣排除在國際組織之外的行為,美國也應攜手理念相近的民主國家共同應對。除了協助確保台灣獲得自我防衛所需要的武器,更應以「戰略清晰」取代過去長久以來的「戰略模糊」策略,向北京表明,如果他們試圖入侵,美國必會協防台灣。2021年1月原已宣布來台的克拉芙特,在最後一刻由美國國務院宣布取消行程,克拉芙特今天也在場邊記者會中證實,她當時受到大陸外交官施壓,直接要求她不要去。她和訪團成員都已經要啟程,卻在跑道被拉了下來。她說,以她個人觀點,台灣就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美國應該跟台灣建交。
柯文哲曝李登輝曾傳授秘訣 被問兩岸關係這樣回
台灣民眾黨主席、總統參選人柯文哲今(20)日上《盧秀芳辣晚報》,針對兩岸和大選議題直球對決。柯文哲透露,當初前總統李登輝曾告訴他,「兩國論」提到的「特殊國與國關係」,以後強調「特殊」就好,「國與國」就少提一點。柯文哲指出,這句話務實上來講是對的,「如果是國內關係,內政部就好;如果是國際關係,就外交部就好,為什麼還要弄個陸委會?」戰略模糊和戰略清晰交互應用,有些話就是不能講明,講明白大家都掛掉了。對台灣來講,活得下去是優先,再來活得好好的,李登輝不敢公開這樣講,他講過也不能轉彎。來賓郭正亮指出,蔡英文總統在2016年就職演說時提到會遵守中華民國憲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及其相關的規定,結果大陸還是沒讓她過關,「說你講得還是不夠直接。」當時還傳出有人建議,說兩岸不是兩國關係,但蔡英文不能接受。柯文哲回答:「所以就這樣,兩岸就是特殊關係就解決了,李登輝已經告訴我們答案了」。郭正亮則表示:「北京要的是兩岸定位,不是像兩岸一家親這種感情上的,而是要法律上的說明。」介文汲(左起)、主持人盧秀芳、民眾黨主席柯文哲、郭正亮。(圖/中天新聞提供)柯文哲說:「李登輝已經跟我講答案了,如果大陸說兩岸是什麼關係?就說特殊關係,有多特殊?非常特殊。」兩岸有相同的歷史、語言、文化、宗教,同文同種,先有善意交流,交流增加善意。對於主持人盧秀芳的提問,賴清德日前曾說想要和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吃飯,「你會想跟他吃飯嗎?」柯文哲直言:「真相是人家不想跟賴清德吃飯。」而如果是自己要面對習近平,柯文哲又說:「要先想for what。」實務上,開會的話,前面幕僚要先作業完。柯文哲也坦言:「下一任總統非常難做,因為三十年前,美國聯合中國大陸對抗蘇聯,當時中國是美國戰略夥伴,但現在不一樣了,中國變成是美國的戰略競爭者,下一任總統要處理台美關係,比三十年前還困難。」該集將於明(21日)晚間7點在中天電視、中天新聞Youtube頻道準時播出。
川普不支持戰略清晰! 稱台灣搶走「半導體業產」:早該阻止他們
美國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再度語不驚人死不休!他近日接受《福斯新聞》專訪時表示,若北京發動武統,美國不應該表明自己是否會出兵防衛台灣,因為這會讓華府處於談判劣勢。同時他還認為「台灣把我們的半導體產業整碗端走」,因此若中國拿下台灣,他們就有潛在的機會顛覆世界。川普於美東時間16日接受保守派媒體《福斯新聞》的專訪時表示,被問及若必須要和中國發生軍事衝突的話,美國是否應該保護台灣一事,川普回應,自己若是國家領導人,就不會想讓外界知道他的立場是什麼,「提出防衛台灣的承諾,會讓我處在談判劣勢。」接著川普話鋒一轉,表示「台灣的確端走了我們『所有的』半導體產業」,並指出現今有90%的美國晶片都是台灣製造的。對此,主持人聽聞後則更正,川普口中的「90%的晶片」實際上全都是先進的高階製程,並非所有晶片。川普隨後也聲稱「如果中國拿下台灣,他們就有能力顛覆世界秩序,難道不是這樣嗎?」他還在訪談中強調台灣人很聰明,「我們應該阻止他們,應該向他們收稅,或對他們築起貿易壁壘。」此外,川普還對俄烏戰爭發表看法,指出烏克蘭對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來說,曾是心肝寶貝(the apple of hiseye),並重申自己若成為美國總統,真的可以在24小時內結束烏克蘭戰爭,「我非常了解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也非常了解普丁,甚至還更瞭解他,我和他們兩人的關係都很好。」川普補充,他打算告訴澤倫斯基「夠了,你必須達成協議」,另外他也會告訴普丁,如果不達成和平協議,「我們會給澤倫斯基更多援助。」
藍營屏東開講幫鞏固選情 侯友宜:凝聚北中南所有力量
國民黨2024年最強總統人選、新北市長侯友宜近日因新北市議會開議,無法跑行程拉抬選舉氣勢,讓藍營焦慮感十足,前立委蘇清泉等人為此將於6日自主舉辦廟口開講,被視為挺侯的造勢先鋒;對此,侯友宜今(5)日表示,不管是南台灣、中台灣、北台灣,凝聚所有力量讓國家更進步。去年在九合一大選拚出好成績的蘇清泉、前立委柯志恩和前台南市議員謝龍介,6日上午將在屏東萬惠宮舉辦首場「南台灣鐵三角廟口開講」,強調從屏東出發,固守南台灣。國民黨內普遍認為,這是3位挺侯派大將作為先鋒部隊,幫侯友宜鞏固藍營在南台灣選情。屏東市民代表傅建雄說,以最近聯合報、美麗島電子報兩份民調來看,侯友宜無庸置疑仍是最強母雞,而且侯作風穩健,或許不若他人砲火猛烈,但到時大選期間,兩軍對陣最重要的是戰略清晰、減少犯錯的機會。他認為,侯友宜還是國民黨最適合的2024年總統人選。侯友宜表示,謝謝大家都非常關心,也非常需要每個人多一份力量凝聚在一起,抱著這個信念,同樣努力打拚。他說,不管是南台灣、中台灣、北台灣,凝聚所有力量讓國家更進步,台灣安居樂業。
蕭美琴赴立院敘舊 何志偉:台美貿易談判進度超前
立法委員何志偉今(13)日表示,駐美代表蕭美琴返台述職,回到立法院跟過去的同事敘舊,談到台美間的貿易談判與軍事援助進度,也透露了美國近來發展出「Not today」的觀念,要讓中國大陸解放軍了解「今不要有動作」試圖改變現狀,而且「天天都不是今天」。何志偉說,他從與蕭美琴交談中了解台美關係的三項重要發展:第一、台灣與美國正在進行的「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談判有一定進度,也是各國討論中速度最超前的;二、美國國會先前通過國防授權法案(NDAA),授權未來5年提供台灣100億美元金援,雙方仍在密切討論中;三、去年有30幾位美國國會議員來台灣,台美關係有長足進展,今年應該只會更多。「我認為美國的戰略趨於清晰,就是要給台灣自己也有自信,美國有做好準備要協助台灣,但要能夠處理緊急狀況的發生,台灣應該要準備的更好。」何志偉指出,美國這幾年來的戰略逐漸清晰,也認為台灣其實很有實力,從美國人的角度看台海的安全,會從台灣能力、意願考量,重點是台灣能力要提升,去年他造訪美國、日本,總共見了兩國超過100位國會議員,對方的重點都是在「台灣要提升自己的能力」。何志偉說,美國國會提案要軍援、撥款給台灣一事,就是代表美國要開始進入戰略清晰的態度,同時要求台灣提升自我防衛意願、能力,讓台海更能夠安定。何志偉指出,美國近年來興起「Not today」的概念,對於中國大陸試圖一步步建立「新常態」,美方要清晰告訴對方「不是今天」,而且「每一天都不該來」、「每一天都不該有動作」。他說,蕭美琴以養貓形容國際政治,「Not day」有點像是,我們不能禁止貓做什麼,但可以叫牠不要現在做,用有點訓練意味的方式,讓對方往我們規劃的方向前進。
美國應公開承諾保衛台灣? 《外交事務》雜誌:多數專家反對
美國總統拜登上任後已4度公開表態若中國犯台,將出兵協防台灣。對此美國雜誌《外交事務》(ForeignAffairs Magazine)近期發表了數篇關於中國入侵台灣、美國的台灣政策,以及美中在台海發生衝突的風險。並於15日公開了54名專家學者的受訪結果,其中有39人傾向反對美國官方公開承諾「當中國入侵台灣時,會以武力保衛台灣及其控制的所有領土。」專攻美國國際事務及外交政策的雜誌《外交事務》,由美國無黨派、會員制智庫兼非營利組織美國外交關係協會主辦。該雜誌於15日公布了54名專家學者針對「美國官方是否該公開承諾會軍事介入台海戰爭」這個問題所得出的受訪結果。這些專家包括具備專業回答上述問題的權威人士,以及該領域的頂尖通才。他們被要求提出是否贊同(分為強烈不贊同、不贊同、中立、贊同、強烈贊同)及其見解,並為自己的意見給一個滿分10分的信心水準。調查結果顯示,不贊同的人數最多,高達24人,其次為強烈不贊同的15人。持中立態度的專家則有7人,贊同美國要公開承諾以武力保衛台灣的學者只有5人,另3人則表達強烈贊同。華府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亞洲計畫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資深訪問研究員唐安竹(DrewThompson)、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教授黎安友(Andrew Nathan)等人,都回答強烈不贊同(信心水準皆為10)。葛來儀指出:「採取『戰略清晰』較可能刺激而非嚇阻中共侵台。美國必須加強軍事能力,好讓自己能夠做出可信威脅。宣告政策轉變若無足夠能力加以支撐,是很危險的。除了可信威脅,我們還必須提供可信賴的保證。」唐安竹表示,「中國已假設若入侵台灣,美國將軍事介入,所以公開承諾會以武力保衛台灣不會改變北京的認知,或是美國威脅介入的可信度,美方保持彈性能確保台灣為自衛做好適當準備,且不會不必要地使北京反感或挑起衝突。」華府智庫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史考克羅戰略安全中心(Scowcroft Centerfor Strategy and Security)高級研究員羅谷(Dexter Tiff Roberts)則持中立態度(信心水準5)。羅谷表示,中國以行動改變現狀的威脅變得如此真實,「戰略模糊」顯然必須與時俱進。他認為應該透過行動或私下溝通來讓中國知道,美國如有必要,將出動軍隊保衛台灣,但「當前沒有必要公開承諾這是美方政策」。美國應繼續透過高層官員互訪、支持台灣參與更多國際組織和貿易協議,來展現美台關係的重要性;美國也應該資助國人在台學習,鼓勵建立更多人際關係;而在持續對台軍售之際,美國也應該提供更多協助台灣軍人的軍事訓練。回答強烈贊同的3位專家分別為:德里大學(University of Delhi)東亞研究系教授巴塔查亞(Abanti Bhattacharya)、新加坡拉惹勒南國際關係學院(S.Rajaratnam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研究員許瑞麟(CollinKoh)、美國外交關係協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研究員塞克斯(David Sacks)。塞克斯認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推動南海軍事化、踐踏香港民主,卻未付出太大代價,可能使他認定侵台將面臨類似的虛弱回應;如今戰略模糊不太可能繼續嚇阻中國侵台,改採戰略清晰則會讓習近平必須評估美軍保台的可能性,也會受到區內盟邦和夥伴歡迎。塞克斯認為,美國應向中國保證維持「一中」政策,也應明確表態,美方的保台承諾取決於台灣不會邁向單方面宣布獨立,「更重要的是,為台海衝突做準備,應成為國防部的最高要務,而且美國應緊急調動部隊前往印太地區,並與台灣合作加強其防禦力。」
共和黨可望重掌眾院!料拜登對華策略更強硬
此次美國期中選舉,共和黨重新控制國會眾議院看似十拿九穩,屆時在與北京的貿易關係到支持台灣的各種問題上,料將對拜登政府施加更大壓力。一個觀察指標就是,共和黨勝選後,眾院領導層如議長到各委員會主席,都將換成共和黨人,而其中不少人反中友台的立場不亞於現任民主黨領袖,包括8月初堅持訪台而讓北京光火的眾議院議長裴洛西。美國兩黨政治對各項政策幾乎都很分歧,唯獨對中國議題有共識。但許多共和黨議員仍然指拜登總統對北京態度軟弱,進而承諾會在確保供應鏈到新冠肺炎溯源等問題上,採取對華更強硬的立場。9月30日,眾院外委會共和黨首席議員麥考爾(Michael McCaul)領導的「中國工作小組」(China Task Force)發表報告,就讓外界一窺大選過後可能採取的對華策略。上述報告呼籲美國改變逾400項策略,包括把供應鏈遷離中國及與台灣簽訂貿易協議等。眾院少數黨(共和黨)領袖麥卡錫(Kevin McCarthy)稱,這份報告是「一份全面應對中國威脅的真實藍圖」,裏面的建議「大膽、可實現的」,「要確保未來一個世紀還是美國的世紀」。一旦共和黨重掌眾院,麥卡錫可望接替裴洛西成為新任眾院議長,而他也曾透露有意以議長身分訪台。至於麥考爾,他作為現任外委會共和黨首席議員,亦有機會升任外委會主席。同理,眾院外委會亞太小組共和黨首席議員夏波(Steve Chabot),也可能成為該小組主席。麥考爾與夏波都是眾院「國會台灣連線」(Congressional Taiwan Caucus)成員,夏波是這個跨黨派友台議員組織的共同主席。近年來眾院推出的挺台法案,不時可見麥考爾與夏波加入連署,乃至領銜提案。9月29日,麥考爾就帶領夏波等36名共和黨人,提出眾院版《台灣政策法案》,而相較參院外委會通過的版本,眾院版保留敏感外交條文,重提將台灣「指定」為「主要非北約盟友」,還要求美國「增加對台灣防衛政策的戰略清晰」。政治風險諮詢公司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中國企業事務項目主任安娜.阿什頓(Anna Ashton)指出,共和黨若重掌眾院,他們將更加著重對台支持,採取鐵腕手段保證美國技術不會流入中國,以及切斷對與中國政府有聯繫的中企的投資。她說:「總體而言,目前眾議院共和黨人的提案比民主黨人的提案要更激進。我認為一旦共和黨掌控國會,這些提案將進一步被推進,並對白宮施壓採取更加強硬的立場」。
美軍未來10年轉型汰舊「難保台灣」 共軍來犯「像吃豆腐一樣輕鬆」
台海局勢緊張,美國總統拜登日前第4度表態保衛台灣,也讓外界關注美國保台能力如何。前國安會秘書長蘇起今天(6日)示警,未來5年甚至10年是美軍軍力轉型的空窗期,也是中共犯台的「機會之窗」。台北論壇今日舉辦台灣安全講座,蘇起發表題為「美國保台的能力究竟如何?—看美國人怎麼說」演講時,整理自2015年迄今多份美國政府、智庫及學者的報告與論述,以分析美國軍事保衛台灣的能力。蘇起表示,未來5年甚至10年將是美軍軍力轉型的空窗期,也是中共犯台的機會之窗;而美國不可能在2030年代以前完成反制武力的整備。美國盟邦與夥伴也沒有胃口接納美國大型且永久性的基地或前進部署,更糟的是,美國將在2026年前汰除屆齡的48艘軍艦及256架戰機,保台能力將更弱化。蘇起評估,接下來5年正是美國保衛台灣「青黃不接」的階段,習近平若還想再繼續第四任期,「不會把台灣問題拖給下任解決」,因此情勢令人憂心。蘇起強調,美國接下來應該要做的事,是不要給中共藉口犯台,例如裴洛西訪台、《台灣政策法》,他同時批評蔡政府的華府遊說團隊在背後「燒火」。蘇起表示,根據美國國防部代理部長、五角大廈多份官方報告、多位前任高層官員與將軍一致認定,中共在東亞的優勢軍力,加上美國援台的地理距離,使美國在衝突爆發初期,很難阻止北京造成新的「既成事實」,「台灣一旦變天,美國很難從軍事與政治上再加以翻轉」。此外,中共如果動手,最可能用突襲方式,快打大打,幾天內創造「既成事實」,以避免俄國在烏克蘭犯的錯誤。對於外界認為北京會擔憂攻台「成本」而卻步,蘇起指出,北京不太重視武統台灣的成本問題,因為他們堅信中國人民比美國人民更願意為台灣付出成本。北京也不重視「佔領」問題,因為共軍戰爭經驗雖不多,但壓制內部動亂卻經驗豐富、佔領對他們會「像吃豆腐一樣輕鬆」。美國有人呼籲應終結長年堅持的「戰略模糊」來增強兩岸嚇阻力道,蘇起引述專家表示,北京並不怕美國把「戰略模糊」改成「戰略清晰」,因為他們本來就假定美國會干預台海,習近平和其他領導人在乎的是共軍在美軍干預時是否仍能取勝。談及如何避免台海衝突,蘇起認為,他更寄望於美中談判,這是讓台海避免戰爭的唯一方法,然而,中國內部意見整合地很好,反觀美國兩黨分裂、國會強勢,美國呈現政治弱化、內部諸多分歧,也是美中談判的難處。
布林肯稱台海危機對全球經濟有「毀滅性影響」 華府對中戰略讓人霧裡看花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於23日在紐約會晤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向中方強調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事後更受訪表示,中國對台灣問題越來越咄咄逼人,若台海出事將導致台灣半導體生產能力被破壞,並對全球經濟造成毀滅性影響。但此說法又與美國亟欲通過全面修改美台關係的《台灣政策法》刺激中國武統的動作自相矛盾,再加上拜登4度發表護台言論、白宮4次「收回」(walkback)總統發言的舉措,也讓外界霧裡看花。布林肯近日接受CBS新聞台節目《60分鐘》(60Minutes)訪問,向記者佩利(Scott Pelley)直言,「中國對台灣問題表現得越來越咄咄逼人,這對整個地區的和平與穩定構成威脅。」布林肯表示,他希望和平解決與中國的分歧。當被問及王毅是否要求他解釋拜登的發言,布林肯則回應,他們就雙方對台灣的不同做法進行對話,他重申拜登的發言符合一貫的說法,包括對一中政策的堅持、和平解決雙方分歧,以及維護台海和平穩定。布林肯也指出,「台灣本身幾乎是所有半導體的產地,這就是我們現在在美國大力投資半導體產能的原因之一。我們設計半導體,但實際生產是在少數幾個地方完成,大部分是台灣製造」,一旦台灣半導體生產發生任何狀況「將對全球經濟產生毀滅性影響」。不過美國總統拜登18日接受佩利訪問時第4度發表美軍護台的類似言論,而且他還主張美國會尊重台灣的獨立自決,被外界解讀美國是否要往戰略清晰發展,然而多位白宮官員卻在事後第4次澄清,美國的對台政策沒有改變。而拜登也在稍後的聯合國大會上發表演說,一改美國會「尊重台灣的獨立自決」的說法,強調不希望兩岸片面改變現狀,也讓外界霧裡看花。對此,華府智庫「保衛民主基金會」(FDD)中國政策專家辛格爾頓(Craig Singleton)便指出,政府一方面宣稱對台政策沒有改變,另一方面又說美國承諾會為台而戰、台灣會對自己的法理獨立做出判斷,「這是不合邏輯的。」他認為,北京很可能意會到,這是拜登在暗示台灣可以決定自己是否獨立。華府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中國專家布蘭契特(Jude Blanchette)則表示,拜登的言論是混淆、而非釐清美國對台政策,若美國真的要出兵防衛台灣,就應該把相關論述立法成案,才有強制力可言,「我們對台政策的論述,是一個語言精準度至關重要的議題。如果我們要做出根本性的政策轉變,也就是即使台灣宣布獨立,也要出兵防衛台灣,這就是一個值得更深入討論的問題,而不是在『60分鐘』的採訪中告知大家。」
拜登4度口頭承諾「保衛台灣」!為何不寫進台灣政策法? 美學者:戰略模糊的再模糊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於18日再度於媒體專訪中口頭承諾,美軍將保衛台灣免受中國的攻擊,此為他擔任總統以來第4度發表類似言論,而白宮的拜登幕僚團隊這次一樣在事後火速澄清美國的對台政策不變,對此有美國智庫學者質疑,拜登若真的要派兵協防台灣,轉向戰略清晰,就應該將相關方案寫入類似《台灣政策法》的對台法案中,才有強制力,而不是在一個60分鐘的媒體訪談裡,籠統的用保衛(defend),而不是派兵(send troops)一詞來強調美國保衛台灣的決心,直言拜登的言論是在混淆,而不是清晰化美國的戰略模糊政策。拜登接受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節目「60分鐘」(60Minutes)專訪,他在18日晚間播出的訪問中提到,若台海發生前所未有的攻擊(unprecedented attack),將保衛(defend)台灣。這是拜登自去年1月上任以來,至少第4度公開表態類似言論,引發外界關注。不過,白宮官方這次依舊在拜登發言後火速澄清,強調美國對台政策沒有改變。歐巴馬時期「亞太再平衡」戰略的關鍵推手、有印太沙皇之稱的印太政策協調官坎貝爾(Kurt Campbell)19日以視訊方式出席華府智庫「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活動。當場媒體就詢問坎貝爾,拜登上任以來已第4次做出美國保台的口頭承諾,但白宮也是4度「收回」(walk back)總統發言,究竟美國政策有沒有改變。對此坎貝爾則回應,他不認為把白宮發言稱作「收回總統言論」是恰當的作法。美國政策向來維持一致,沒有改變,未來也會持續如此;美方主要目標是維持台海和平及穩定、穩定現狀,並確保雙方有健康對話討論,努力避免情勢無意間升高,這些仍是拜登政府不變的目標,與先前政府一致。據《路透社》的報導,批評者認為,拜登的發言更像是加劇對中敵意,有利選舉,而非真的要做出什麼防衛承諾,因為中國很可能已經假設華府將會防衛台灣,並把這番話視為「默許支持中華民國政府宣布法理台獨」,而這正是北京的紅線,中國並不會因為美國總統的「口頭」保衛承諾,就放棄武統台灣,何況拜登也不一定能夠連任2024年的美國總統。華府智庫「保衛民主基金會」(FDD)中國政策專家辛格爾頓(Craig Singleton)便指出,政府一方面宣稱對台政策沒有改變,另一方面又說美國承諾會為台而戰、台灣會對自己的法理獨立做出判斷,「這是不合邏輯的。」他認為,北京很可能意會到,這是拜登在暗示台灣可以決定自己是否獨立。華府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中國專家布蘭契特(Jude Blanchette)則表示,拜登的言論是混淆、而非釐清美國對台政策,若美國真的要出兵防衛台灣,就應該把相關論述立法成案,才有強制力可言,「我們對台政策的論述,是一個語言精準度至關重要的議題。如果我們要做出根本性的政策轉變,也就是即使台灣宣布獨立,也要出兵防衛台灣,這就是一個值得更深入討論的問題,而不是在『60分鐘』的採訪中告知大家。」
代理人戰爭法案開審!4個月爽兵恐「延長一年」 前立委分析:這批應是第一屆
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14日將審議《台灣政策法案》草案,該法除了實質改變台灣的國際法理地位之外,美軍還將全面接管台灣的軍事國防領域,包含4年內提供45億美元的武器及安全援助、20億美元的軍事貸款、軍事規劃以及執行細節等,宛如將台灣「烏克蘭化」,非常積極的安排一場代理人戰爭。對此,前民進黨立委郭正亮也分析,若義務役因此要從4個月延長到1年,則95年次(2006年)的恐怕是第一批。《台灣政策法案》全文長達107頁,內容包含4年內提供台灣45億美元的武器、安全援助,以及20億美元的軍事貸款等。對此郭正亮先分析,《台灣政策法案》並非《臺灣關係法》的加強版,而是全新的法案,除了共同防禦、與台灣建交以外,其他的事情全都做了,包含「介入台灣軍事規劃」,以及執行細節等,全都寫在裡面。郭正亮說明,駐美國台灣經濟文化代表處將改為「台灣代表處」;AIT處長任命應比照美國駐外大使提名程序,須經參議院確認同意,且職稱應改為「代表」(Representative),等於在台美無正式外交關係下,變相以邦交國同等方式對待台灣;台灣會成為「非北約成員」的主要夥伴,更有利於北約的軍武零件出口台灣,等於把整個武器庫都放在台灣。除此之外,只有「美國不得禁止台灣在聯邦機構內展示主權象徵符號,包括中華民國國旗或軍服。」這個法條有提到「中華民國」,其他法條,美國皆是以台灣稱呼,實際上等於協助民進黨政府法理台獨,刺激北京並誘發台海戰爭。上述每個項目皆十分敏感,美國國會已主導美台關係,並提升到戰略清晰的程度。郭正亮也在14日的節目上分析,依據法律規定,兵役期間為4個月到1年,若真的要將役期延長成1年,理論上不用修法,國防部只要公告即可。不過,若要增加女生當兵的選項就勢必要修法。除此之外,若有許多人要當兵,營區擴大就需要時間,因此國防部可能會先行公告,並訂下「日出條款」,不會立即實施,但會規範一個期限,時間到了就開始,「之前有個討論就是說,可能第一個中的就是95年次的。」
將審《台灣政策法案》草案 白宮:部分條文令人擔憂
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14日將審議《台灣政策法案》草案(Taiwan Policy Act of 2022),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美東時間7日受訪表示,他將和國會議員討論該法案,因為「部分條文令人擔憂」。在拜登政府,蘇利文是第一位對《台灣政策法案》公開表達憂慮的高階官員。蘇利文表態 將與國會討論草案民主黨籍的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孟南德茲(Robert Menendez)與共和黨籍參議員葛瑞姆(Lindsey Graham)4月訪問台灣後,提出《台灣政策法案》草案。內容包括制裁升高敵對情勢中國官員、賦予台灣「主要非北約盟友」地位、要求美國國務院將我國駐美「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改名為「台灣代表處」。《台灣政策法案》也欲修正自1979年以來美國施行至今的《台灣關係法》,把提供台灣「防衛性武器」的文字,改為「可嚇阻解放軍侵略行為之武器」。並欲透過「台灣安全援助倡議」在4年內提供台灣45億美元軍援及20億美元軍事貸款,且要求美國國防部必須逐年提交美國防衛台灣策略審查及評估報告。梅南德茲形容,這是《台灣關係法》1979年生效以來,美國對台政策最全面的修訂。旗艦挺台法案 外交部:歡迎感謝外交部發言人歐江安昨天表示,在法案推動過程中,美國行政與立法部門均與我方保持聯繫。她並以「旗艦型挺台法案」形容該草案,歐江安說,該法案納入近年美國國會多項友台法案的重要內容,彰顯美國國會對提升台美關係,具有跨黨派的高度共識,外交部表達歡迎與感謝。葛瑞姆4月在總統府拜會蔡英文總統時,曾表態「我們希望你們購買(波音)787」。近4個月後,華航8月30日宣布,預計以新台幣1400億元,採購16架波音B787-9客機,並保留8架選擇權,轉為大運量的787-10機型。《台灣政策法案》在7月19日和8月3日於參議院兩度排審,但都未能進行,第一次是共和黨議員要求延審,以準備對應案,第二次是因院會忙於審查芬蘭和瑞典加入北約案,外委會無暇審理《台灣政策法案》。9月14日是第三次排審。美國行政部門向來很少對國會審議中的法案表示意見,以示尊重。但蘇利文7日接受電視專訪時說,他將與國會及議員們討論此草案,儘管這部涉及美國強化對台安全協助的法案相當有效且實在,「但有些內容也讓我們有些擔心。」美對台戰略模糊政策 恐生牴觸參議院軍事委員會成員、共和黨參議員科頓6月時曾呼籲,美國對台應該結束「戰略模糊」,改採用「戰略清晰」政策。但蘇利文在7月22日舉行的「阿斯本安全論壇」上曾說,美國的「一中政策」沒有改變,在台灣問題上,模糊必須是戰略的特徵,美國將繼續保持「戰略模糊」政策。美國前副國務卿阿米塔吉日前撰文,已預言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堅持訪台,與拜登政府不同調的類似情景,會在9月國會審議《台灣政策法》再次上演,他建議國會對該法案部分條文三思,避免給兩岸關係火上加油,且美國應著重對台實質幫助,而非象徵作為。G20峰會將在11月登場,蘇利文7日受訪說,目前尚未規畫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晤,屆時即使真有「拜習會」,他也不預期會達成任何重大協議。
澳洲前防長密會邱太三 商討兩岸局勢
「凱達格蘭論壇」邀請眾多外賓訪台,針對區域安全形勢進行交流。澳洲2位前國防部長安凱文(Kevin Andrews)與潘恩(Christopher Pyne)除特地拜訪國防部的智庫-國防安全研究院外,也密會陸委會主委邱太三,就當前亞太及兩岸情勢,談了一個多小時。國防安全研究院昨在臉書發文表示,澳洲2位前國防部長安凱文與潘恩來台訪問,並且與國防院執行長林成蔚、國安所長沈明室、副研究員李哲全,針對中共總書記習近平邁入第三任期後,中國可能的變化進行交流,也關切台灣的不對稱戰略。另本報獨家直擊,安凱文與潘恩2人昨下午約4時則現身陸委會,在數名隨扈引導下,搭乘電梯直達陸委會主委邱太三辦公室所在的16樓,談了約1個多小時才離開。對於會談內容,陸委會低調。據了解,邱太三見了安凱文與潘恩,雙方討論了當前亞太及兩岸情勢。國防院臉書指出,兩位澳洲前防長關切習近平進入第三任期後,未來兩、三年中國可能的變化,最近發生的地方金融問題,還有台澳都深受其害的中國經濟脅迫作為等等。他們也詢問台灣的不對稱戰略,以及美國的戰略模糊、戰略清晰議題。林成蔚等學者認為,未來北京對於內部問題的關注,可能更高於外部因素,也不排除中國內部矛盾升高時,可能訴諸對外衝突的可能性。安凱文與潘恩則表示,美、日、澳、韓各國均高度關切台海和平穩定,各國應共同致力捍衛台海安全,並樂見台灣與區域國家強化相關合作。愛沙尼亞前總統伊維斯昨天拜會蔡英文總統時則表示,現在的安全議題已不再受限於地緣政治和區域性,進入數位時代,駭客、網路攻擊和假訊息影響每個人,甚至影響民主選舉,應重新思考全新的安全概念,建構不受到地緣政治所限制,而是基於共享共同價值所組成的聯盟。
以台制華又有新動作!美眾議院通過國防授權法案 象徵性挺台參與2024環太平洋軍演
美國眾議院於當地時間14日通過了「2023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案」(NDAA FY23),象徵性的呼籲美國政府邀請台灣參與2024年環太平洋軍演。其中,眾議院亞太小組主席貝拉(Ami Bera)提出的「台灣和平與穩定法案」也被納入國防授權法案中,「以台制華」的味道濃厚。美國國防授權法案(National Defense Authorization Act)最早可以追溯到1961年,是一系列明確規範美國國防部的年度預算和支出的聯邦法律。如今經過多天的表決與冗長辯論後,美國眾議院也於當地時間14日傍晚以329票贊成、101票反對,通過了多達650條修正提案的「2023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案」。台灣今年並沒有受邀參加2022年的「環太平洋軍演」(RIMPAC),只有出動多家媒體參與軍演進行採訪或受訪。不過「台灣和平與穩定法案」也被納入了這次的國防授權法案中,根據眾議院公布的法案摘要,法案除了重申美國對台灣防衛的支持、還再度表明美軍印太司令部不需顧忌中國,有權與台灣進行聯合演習,包括邀請台灣參加2024年環太平洋軍事演習,以提高台灣軍隊的備戰能力,凸顯出「武裝台灣、打擊中國」的戰略目標。美國目前為了壓制中國崛起,已在多個領域發起攻勢,包括貿易/經濟戰、科技戰、資本/貨幣戰、地緣政治戰等等,但隨著貿易戰並未讓美國製造業顯著回流,還加劇美國國內通膨;科技戰雖精準打擊中國要害但並未使美國取得決定性勝利;資本貨幣戰則由於中國的經濟量體過於龐大,美國若在股市和貨幣體系上與中國脫鉤將重創自身經濟和美元信用;美國透過情報機構、高質量國際媒體和非政府組織煽動的地緣政治戰又隨著藏獨、疆獨和港獨勢力的瓦解而失敗,美國最終可能只能誘發一場能耗損中國國力的台海戰爭來壓制中國崛起。但由於美國的製造業未顯著回流,進口商品仍依然中國,而屬於美國自己的稀土、車用先進電池、半導體等關鍵領域供應鏈又尚未建成,因此難以確保美國在製造遙遠的地緣政治衝突時能全身而退,這也是華盛頓當局目前仍不敢從戰略模糊轉向戰略清晰的主因。事實上,美國目前的高通膨窘境就有求於中國解套,美國財長葉倫前陣子才暗示美國必須要與中國妥協,使其取消報復性關稅,才能緩解美國的通膨壓力,甚至需要中國購買更多的美債,以繼續幫美國的債務融資。尤其美國國內政治目前處於嚴重分裂,且隨著經濟衰退和爆發金融危機的趨勢漸漸成形,美國恐怕將再度因為內部危機而求助於中國,將台灣端上談判桌進行交易,再加上拜登的支持率已來到歷史新低,2024年的美國政局可能出現更多變數。該法案目前在等待參議院表決通過後,還需要將參眾兩院通過的不同法案版法透過協商達成共識,並重新表決初最後版本後,才會送交白宮由總統簽署生效。因此台灣國軍能否在2024年實際參與環太平洋軍演?只能說該法案不但象徵意義遠大於實質意義,且法案結果還未完全明朗。
安倍遇刺亡/「親台派」安倍身亡 東亞地緣政治恐受衝擊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是知名的「親台派」,卸任後也頻頻為台發聲,他相當重視台海安全問題,多次強調「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安倍還將台灣與烏克蘭相提並論,呼籲美方應明確承諾協防台灣,將台海的「戰略模糊」策略改為「戰略清晰」。惟隨著日本最挺台政壇領袖遇刺身亡,勢必會為東亞地緣政治埋下動盪風險,後續效應,學者、立委呼籲,台灣國安團隊必須特別留意。安倍卸任首相後仍十分關注台灣議題。去年12月1日,安倍受邀參加國策研究院的「影響力論壇」,並以「新時代台日關係」為題發表視訊演說。安倍說,對台灣的武力侵犯,無論在地理上或空間上,對日本國土都是重大的危險,日本無法容許這種事態發生,而「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也等於「日美同盟」有事。他還稱,北京領導階層,尤其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絕對不能誤判。今年4月12日,美國《洛杉磯時報》刊出安倍的評論文章,他以烏克蘭戰爭為借鏡,呼籲美國向世界清楚表明,當中國入侵台灣時將起身保台。內文並比較台灣與烏克蘭處境的異同,分析美國對台海「戰略模糊」政策已經過時的原因,呼籲在今日時空環境下應該改變。安倍是自民黨最大派系「清和政策研究會」(簡稱清和會)會長,他堅定的友台路線,可能也影響現任首相岸田文雄的對台立場。但隨著他遇刺身亡,日本政壇人士已擔心,暴力事件危及到政治人物的性命安全,可以想見未來自民黨內的強硬派勢必會抬頭,是否會動搖自民黨政權未來的政治走向,後續派閥整合待觀察。民進黨立委邱志偉就示警,挺台日本前首相遇刺,勢必會為東亞地緣政治埋下更多動盪風險,後續效應,台灣國安團隊必須特別留意。曾經留日且與日本政界互動良好的監察院副院長李鴻鈞則指出,現任首相岸田文雄內閣中,有很多是安倍政府時期的成員與親近人馬,例如胞弟岸信夫、心腹金子恭之等人,對日本有極大影響力,加上整個日本國情,對台政策的大原則不會改變。國策研究院資深顧問陳文甲及輔仁大學日文系教授何思慎也均認為,安倍畢竟不是現任的首相,而且岸田文雄政權也趨於穩定,因此這起事件不論對日中或日台關係都不太會有影響,況且日本的外交政策主要還是遵循美國的意志。不過陳文甲說,安倍對台灣非常友善,台灣失去一位支持我們的盟友,對台灣來說也是損失。
王之道/台海險峻 蔡政府不知覺醒
美中戰略競爭進入高危險狀態,美國務院四月十日發布新版《對台交往準則》(新準則),鼓勵美國政府與台灣接觸,但美方同時強調,美台「非官方」關係及「一中政策」原則不變,意在避免過度刺激大陸,冀望能「一石三鳥」:落實戰略目標、契合國內政治氛圍,並且「讓北京和台北都高興」。新準則明文放寬美台接觸限制,雙方工作層級官員可進入對方辦公處所洽公,包括雙橡園在內,過去這些是明文禁止的。然而,新準則標題為「美國『政府』與台灣『相應機構』互動新準則」,刻意避免使用「台灣政府」一詞。美國務院並強調,有效執行以《台灣關係法》、「三公報」及「六項保證」指導的一中政策,此舉基本上還是遵循川普政府的路線。我外交部在第一時間回應,此舉為美台關係展開新頁,進一步提升美台伙伴關係;總統府則說,期盼在既有的堅實基礎上,雙方能夠持續深化合作關係。但當外交當局動輒以「新頁、提升、深化」渲染外交進展時,可能創造了「大內宣」效果,卻無法扭轉台灣安全環境更趨惡化的現實。民進黨政府抱持偏安心態,只重視形式與口號,實質成果卻少見。其實,美台雙邊貿易協定、永續維護台灣全球供應鏈優勢地位、新冠肺炎疫苗合作、參與全球氣候變遷運動、五月的世界衛生大會,才是深化關係的指標,但現在看似都不樂觀。針對美中戰略競爭白熱化,台灣被公認是全球武裝衝突的最熱點,美國白宮、國務院及國防部正在評估美國戰略核心原則,對於台灣的安全承諾應維持目前的「戰略模糊」,或以「戰略清晰」取而代之,引發激烈辯論。值得注意的是,前美國在台協會主席卜睿哲、美國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大陸權力專案主任葛來儀等友台專家,對戰略清晰都持保留的態度。卜睿哲表示,美國不應對台「開綠燈」,以避免台灣採取不符美國目標,甚至可能引發戰爭的政策;葛來儀也不支持美國過度明確承諾台灣安全,憂慮這種政策轉變會挑釁大陸。在美中戰略競爭及整建世界新秩序的過程中,美國有既定的目標及戰略,大陸也有自己的判斷,並開始挑戰美國主導的世界,對於涉及主權及領土完整的台灣問題,更沒有讓步、妥協的空間。以目前蔡政府的態度與政策來看,無論美國如何挺台灣,或大陸國家領導人習近平發表多少軟性談話,台灣地緣政治的處境恐更形險惡。
王之道/維持現狀 美中台共創三贏
美中軍事對峙加劇,兩岸軍力對比失衡,中共武力犯台的傳聞甚囂塵上,凸顯美國過往對台灣施行的「戰略模糊」策略,已難有效因應台海情勢,因此加速轉向「戰略清晰」調整。然而,中共軍機近來連續兩日侵擾台灣西南防空識別區,甚至越過台灣海峽中線,最近距離台灣僅一六六公里,對我國空防造成沉重壓力。過去一年多來,美國不斷傳出「重新評估、界定、釐清」對台灣安全承諾的呼聲;美國防部前副助理部長柯伯吉指出,對台灣做出更清楚的承諾很有價值,在軍事上尤其重要;國務院亞太助理國務卿史達偉及美國在台協會,分別在華府及台北透過「六項保證」相關文件的解密,高調宣示美國對台政策需要更新,以應對變動的局面。在兩岸關係中,美國傳統上是穩定的力量,甚至扮演裁判的角色;假使美國政府公開承諾,當大陸武力進犯台灣,美國必會派兵協防,將是台灣夢寐以求的國安及外交突破。然而,美國總統川普為了大選的考量,不惜翻轉美中交往接觸策略,揚言美中經濟脫鉤,並採取全方位對抗政策,因此美國處處凸顯對台灣的支持,以「台灣牌」制衡大陸。美國前亞太助理國務卿羅素日前在與台灣的視訊會議中就警告,台灣捲入美中競爭暗藏風險,川普政府各項挺台作為,可能在美國大選結束後,因缺乏政治效益而改變。以外交關係協會會長哈斯等為代表的「戰略清晰派」認為,由於川普個人信用不佳,已使各國懷疑美國聲援盟邦及朋友的意願,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輕易地認定美國不會協防台灣,因此美國必須回歸嚇阻手段。白宮應透過總統聲明及附帶「行政命令」,重申「一中」政策,同時明確宣示,台灣一旦遭中共武裝攻擊,美國將會有所回應。意即除了要明示美國不會支持台灣獨立,也不會簽訂共同防禦條約,更要強調美國沒有逾越紅線。對此,「戰略模糊派」反駁,明顯的戰略改變,會使中共強硬派立場合理化,認定美國是具有敵意的對手,將美國塑造成區域穩定的破壞者,因此「戰略清晰」更易造成兵戎相見。兩派論點中,「戰略清晰」可能較符合台灣安全利益,但中共會如何因應?美國是否擁有令人信服的嚇阻力量?國會是否同意授權,民意是否接受可能讓美國捲入世界大戰?在眾多變數中,維持一中政策儼然是最大共識,這是台灣不可忽略的政治現實。其實,無論「戰略清晰」或「戰略模糊」,台灣必須體認,台海安全態勢不會改變,中共統一台灣的決心也不會軟化,台灣唯有運用本身優勢,創造台美與兩岸的共同利益,維持兩岸的特殊關係及全球供應鏈不可或缺的角色,才是國家安全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