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風險
」華裔女疑涉間諜案 德國被逮補
德國檢察機關在當地時間1日表示,本周逮捕了一名涉嫌為中國情報機構工作的中國女子。指控她將德國一個主要機場的航空貨運中心情報,傳遞給另一名中國男性間諜。而今年4月,有3名德國公民因涉嫌向中國情報機構提供可用於軍事目的、潛在幫助強化中國海軍力量技術而被逮捕。據路透指出,過去一年德國總理蕭茲的對華政策進行調整,不尋求與中國脫鉤、但要去風險,減少德國對中國供應鏈和生產鏈的依賴程度,以降低戰略風險。對中國定位既是合作夥伴,也是競爭對手與系統性對手。新的對華政策引起北京不滿,兩國關係的緊張程度明顯上升。據VOA美國之音報導,對此事件,德國聯邦檢察官發表聲明指出,根據德國隱私規定,這名女子的身份暫定為Yaqi X.,是在德國東部城市萊比錫被逮捕,因涉嫌為中國情報部門工作,利用在一家為機場服務的物流公司工作的便利,將航班、貨運(包括軍事裝備)和乘客資訊提供給中國。之後有可能提出起訴,並已對她住的公寓和工作地點進行搜查。德國檢方聲明表示,從2023年8月到今年2月中旬,該名女嫌犯多次向德國華裔公民郭建(Jian Guo)傳遞情報。另據美聯社指出,郭建是極右翼歐洲議會議員馬克西米利安‧克拉赫(Maximilian Krah)的助手,已於4月因涉嫌從事向中國提供情報被捕。德國檢察官表示,傳遞的情報主要是有關軍事裝備以及與德國軍工企業有聯繫的個人訊息,但並未透露情報的具體內容。據路透報導,已就此事向中國駐柏林大使館提出置評要求,但沒有得到回應。
不滿美國持續對台軍售 中國暫停與美國「軍控和核武擴散」談判
昨(17)日中國外交部宣布,決定暫停與美國新一輪「軍備控制與核武擴散」協商,由於美國無視中國反對,持續對台軍售,要求美國必續尊重中方的核心利益。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於昨日在記者會上說到,美國無視中國堅決反對和多次交涉,持續對台軍售,嚴重損害中國核心利益,嚴重破壞雙方進行軍控磋商的政治氣氛,因此中方決定暫停與美國舉行新一輪軍備控制與核武擴散協商,並指責「責任完全在美方」。林劍表示,中方願意在互相尊重、合作共贏、和平共處等基礎上,與美保持國際軍控議題的溝通,但美方須尊重中方的核心利益,這是雙方對話交流的必要條件。《衛報》報導,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米勒(Matthew Miller)回應,指責中國將軍備控制談判當成雙方關係中操控其他地區衝突的籌碼,此「效仿俄羅斯」的行為,被認為「破壞了戰略穩定,提高軍備競賽的風險」,雖然中國選擇不管理戰略風險,但美國將持續對和中國討論降低風險的措施保持開放態度。
抗議對台軍售!北京宣布暫停就「軍控和核擴散問題」與華府談判
北京17日宣布暫停就「軍控和核子擴散問題」與華府進行談判,以抗議美國向台灣出售武器。對此,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米勒(Matthew Miller)回應:「我們認為這種做法破壞了戰略穩定,並增加了軍備競賽的風險。」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官網的報導,中新社記者在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主持的例行記者會上詢問:「2023年11月,中美曾在華盛頓舉行了軍控與防擴散諮詢。一段時期以來,個別美國高級官員在不同場合指責中國拒絕和美方舉行新一輪磋商,也未對美方有關提議作出實質回應。請問中方對此有何評論?」對此,林劍回應:「一段時間以來,美方無視中方堅決反對和反覆交涉,持續對台軍售,採取一系列嚴重損害中方核心利益、破壞雙方互信的消極舉動,嚴重破壞雙方繼續進行軍控磋商的政治氣氛。為此,中方決定暫停與美方商談舉行新一輪軍控與防擴散磋商,造成此局面的責任完全在美方。」林劍也補充:「中方願在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基礎上,與美就國際軍控議題保持溝通,但美方必須尊重中方核心利益,為雙方對話交流創造必要條件。」另據《衛報》的報導,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米勒指責中國「效仿俄羅斯」,以雙邊關係中的其他衝突為由,暫停「軍控談判」,「我們認為這種做法破壞了戰略穩定,並增加了軍備競賽的風險。不幸的是,透過暫停這些磋商,中國不再選擇管控戰略風險,並防止代價高昂的軍備競賽,但我們美國還是會繼續針對與中國的協商保持開放態度,以制定並實施具體的風險降低措施。」報導補充,中國目前估計擁有500枚核彈頭,但美國國防部預計北京將在2030年生產超過1000枚核彈頭。根據中國外交部的說法,中美2國在去年11月舉行了5年來首次的軍備管控會談,當中討論了《核不擴散條約》等核安全問題,以及《禁止生物武器公約》和《禁止化學武器公約》的遵守情況,此外雙方還針對太空安全和常規軍備等議題交換了意見。
美國總統大選恐陷入混亂 中國風險專家憂「1劇本」:成北京犯台絕佳窗口
在中國生活7年,能說一口流利普通話的《巴倫周刊》(Barron's)中國風險專欄作家菲什(Isaac Stone Fish),同時也是「戰略風險」(Strategy Risks)公司的創辦人兼執行長,他在美東時間7日於《巴倫周刊》撰文指出,美國大選後若陷入共和、民主2黨互不相讓的權力真空,恐會讓俄羅斯、北韓、土耳其和沙烏地阿拉伯等國推動美國反對的全球或國內變革,就連以色列、菲律賓和日本等美國的民主盟友也可能不再受控,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更有高機率將這場混亂視為入侵台灣的絕佳窗口。「戰略風險」公司的創辦人兼執行長菲什,曾擔任過亞洲協會(Asia Society)美中關係中心的高級研究員、《外交政策》雜誌(Foreign Policy)的亞洲編輯、《新聞周刊》(Newsweek)的駐京記者,以及聯合國責任投資原則(UN PRI)國際事務分析師,同時他也是紐約大學(New York University)全球事務中心的兼任教授。此外,「戰略風險」公司則是1家數據分析和研究公司,以協助公司和監管機構了解並減少各種形式的風險,包括涉及中國的風險。菲什7日在《巴倫周刊》(Barron's)以「混亂的美國大選將為中國帶來機會窗口」為題撰文指出,美國總統大選的結果將在11月5日後揭曉,不是川普(Donald Trump)獲勝,就是拜登(Joe Biden)或他的繼任者獲勝。然而,可能還會出現第3種劇本,那就是民調上過去始終維持領先的川普,可能會在選舉人票上以些微差距輸給拜登,所以儘管拜登獲勝,但川普仍會指控民主黨選舉舞弊,並導致美國出現一段權力真空的混亂期。第3種劇本將是全球反美國家及領導人的夢想,美國總統大位的鬥爭將會為他們提供一個絕佳的機會窗口。菲什認為,這場權力真空屆時將促使俄羅斯、北韓、土耳其和沙烏地阿拉伯等國,推動美國反對的全球或國內變革。即使是以色列、菲律賓和日本等美國的民主盟友,也可以利用這段混亂期,做出損害華府利益的決定。尤其拜登於美東時間6月27日的總統大選首場辯論會中出現「毀滅性演出」後,該事件引發的一系列不確定性,恐激化美國國內的權力鬥爭。第3種劇本引發的危機中,最令人擔憂的是來自北京的行動。從美國的軍事防務角度來看,很難想像對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來說,會有一個比這更好的侵台窗口。不管是拜登還是川普,都可能因為缺乏國內民意和國會的支持,無法讓美國投入這場可能會演變成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台海衝突。「中國要等到2027年才可能入侵台灣,拜託把這個愚蠢的想法忘掉!」菲什指出,習近平入侵台灣所需的是:國內民意對他的順從、共產黨高層的共識,以及台灣人民將會屈服於入侵的想像。他目前已具備第1個條件,至於第2個,因為中共內部的資訊甚少,還無法準確衡量。而第3個條件不僅取決於台灣人民的意志和決心,還取決於美國的意願。菲什還坦承,與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承認獨立於俄羅斯的烏克蘭相比,中國在國際孤立台灣方面做得比俄羅斯成功的多。目前僅12個國家承認中華民國是中國唯一的合法政府,其中最有影響力的可能只有歐洲國家梵蒂岡。他還解釋,外界普遍將中國對台灣的潛在攻擊分為2類,首先是類似2014年俄羅斯佔領克里米亞的「有限打擊」,例如奪取金門和馬祖,或是癱瘓台灣的關鍵基礎設施,這些行動可能預示著更大規模的入侵,例如克里姆林宮在克里米亞危機後8年才對烏克蘭發動全面入侵。或者,北京可能會採取第2種「首戰即終戰」的決定性攻擊,也就是針對賴清德總統進行斬首行動,並全面轟炸及登陸該島。若發生第2種情況,美國總統必須迅速做出反應,儘管只有國會才能正式宣戰,但實際上美國總統一直是二戰結束以來所有戰爭的決定者,介入台海衝突與否幾乎肯定將由總統做出決定。無數因素將影響美國總統介入戰爭的決定,包括國內民意、國會與總統的關係,以及經濟考量等。對任何三軍統帥來說,保衛台灣免受北京攻擊都是1項極其艱鉅的任務,尤其若1位年邁的美國總統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國內政治危機,他會更無力應對。菲什坦言,除非中國對美國國內發起攻擊,並導致傷亡人數達到911恐攻或珍珠港事件的規模,否則在國內陷入政治危機的美國,可能只會對中國的入侵袖手旁觀。但就算沒有第3種劇本,習近平可能還是會豪賭,因為入侵台灣的舉措,無論成功與否,都將重塑世界。他也警告,時至今日,對於企業和投資者來說,缺乏台海戰爭的相關應對計畫是非常愚蠢的。
卡達航空「取消頭等艙」 CEO:商務艙也有相同服務
卡達航空(Qatar Airways)對許多人而言,是頂級的象徵,而卡達航空也屢屢獲得獎項。不過,近日卡達航空宣布,將取消飛機的頭等艙,卡達航空CEO,商務艙也有相同福利,他不認為頭等艙有必要。據《FORTUNE》報導,卡達航空CEO貝克(Akbar Al Baker)說,卡塔爾航空公司將不會在下一代長途飛機上提供頭等艙,因為投資最豪華的座位不能拿到合理回報,而商務艙也提供很多相同服務。貝克表示,為什麼為一架有已經有頭等艙服務的飛機,再投資頭等艙,他不認為有必要。報導稱,卡達航空未來將升級商務艙Q-suite,將其品牌化,這就是下一代波音公司777X飛機沒有頭等艙的原因。據了解,在長途航線上逐步淘汰頭等艙並非沒有戰略風險,因為這和卡達的五星級形象和行業趨勢背道而馳,從德國漢莎航空公司到澳洲航空公司、法國航空等,都加倍下注高端產品,而多年來,飛機客艙等級變得更加靈活,頭等艙更像是一種噱頭,客戶僅限於高層管理人員,或是普通乘客揮霍體驗千載難逢體驗的機會。此外,航空供應鏈成為卡達的一大擔憂,因為零部件短缺和生產線問題,影響了飛機訂單交付。貝克說,卡達今年預計接收的25架飛機,少了大概15架,「正是一個惡性循環,也該行業面臨的最大挑戰,我們增長的雄心,不得不受到產能短缺限制。」卡塔爾航空也表示,訂單交付延後的消息,不會在明年底前得到解決。
大陸就「解決烏克蘭危機」提12點立場 籲:啟動和談停火止戰
中國外交部網站2月24日消息,中國外交部提出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十二點中國立場:一、尊重各國主權。二、摒棄冷戰思維。三、停火止戰。四、啟動和談。五、解決人道危機。六、保護平民和戰俘。七、維護核電站安全。八、減少戰略風險。九、保障糧食外運。十、停止單邊制裁。十一、確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十二、推動戰後重建。一、尊重各國主權。公認的國際法,包括《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應該得到嚴格遵守,各國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都應該得到切實保障。國家不分大小、強弱、貧富一律平等,各方要共同維護國際關係基本準則,捍衛國際公平正義。國際法應當得到平等統一適用,不應採取雙重標準。二、摒棄冷戰思維。一國的安全不能以損害他國安全為代價,地區安全不能以強化甚至擴張軍事集團來保障。各國的合理安全利益和關切都應得到重視和妥善解決。複雜問題沒有簡單解決辦法。應堅持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著眼世界長治久安,推動構建均衡、有效、可持續的歐洲安全架構,反對把本國安全建立在他國不安全的基礎之上,防止形成陣營對抗,共同維護亞歐大陸和平穩定。三、停火止戰。衝突戰爭沒有贏家。各方應保持理性和克制,不拱火澆油,不激化矛盾,避免烏克蘭危機進一步惡化甚至失控,支援俄烏相向而行,盡快恢復直接對話,逐步推動局勢降級緩和,最終達成全面停火。四、啟動和談。對話談判是解決烏克蘭危機的唯一可行出路。一切有利於和平解決危機的努力都應得到鼓勵和支持。國際社會應堅持勸和促談正確方向,幫助衝突各方盡快打開政治解決危機的大門,為重啟談判創造條件和提供平台。中方願繼續為此發揮建設性作用。五、解決人道危機。一切有利於緩解人道危機的舉措都應得到鼓勵和支持。人道主義行動必須遵守中立、公正原則,防止將人道問題政治化。切實保護平民安全,為平民撤離交戰區建立人道主義走廊。加大對相關地區的人道主義援助,改善人道主義狀況,提供快速、安全、無障礙的人道主義准入,防止出現更大規模人道主義危機。支援聯合國在對衝突地區人道援助方面發揮協調作用。六、保護平民和戰俘。衝突當事方應嚴格遵守國際人道法,避免襲擊平民和民用設施,應保護婦女、兒童等衝突受害者,尊重戰俘的基本權利。中方支持俄烏交換戰俘,各方應為此創造更多有利條件。七、維護核電站安全。反對武裝攻擊核電站等和平核設施。呼籲各方遵守核安全公約等國際法,堅決避免出現人為核事故。支持國際原子能機構為促進和平核設施的安全安保發揮建設性作用。八、減少戰略風險。核武器用不得,核戰爭打不得。應反對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防止核擴散,避免出現核危機。反對任何國家在任何情況下研發、使用生化武器。九、保障糧食外運。各方應均衡全面有效執行俄羅斯、土耳其、烏克蘭和聯合國簽署的黑海糧食運輸協定,支援聯合國為此發揮重要作用。中方提出的國際糧食安全合作倡議為解決全球糧食危機提供了可行方案。十、停止單邊制裁。單邊制裁、極限施壓不僅解決不了問題,而且會製造出新的問題。反對任何未經安理會授權的單邊制裁。有關國家應停止對他國濫用單邊制裁和「長臂管轄」,為烏克蘭危機降溫發揮作用,也為發展中國家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創造條件。十一、確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各方應切實維護現有世界經濟體系,反對把世界經濟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共同減緩危機外溢影響,防止國際能源、金融、糧貿、運輸等合作受到干擾,損害全球經濟復甦。十二、推動戰後重建。國際社會應採取措施支持衝突地區戰後重建。中方願為此提供協助並發揮建設性作用。
融一是兩岸遠離戰爭正途
美、中、英、法、俄聯合國安理會五常任理事國,罕見地發佈《關於防止核戰爭與避免軍備競賽的聯合聲明》,強調使用核武的後果不堪設想,會以阻止核戰爆發作為首要責任,各國應建立互信,減低戰略風險,並致力維護世界和平。這份聲明有助全球和平穩定,卻顯露當前人類離世界大戰只有一步之遙。而台灣海峽一直是東亞「火藥桶」,近年更被評為「地球最危險之地」,兩岸執政者如何遠離戰爭災難、開創永久和平,是雙方共同責任。正如《聲明》強調,「核武器應該服務於防禦目的、懾止侵略和防止戰爭」,這個道理放在日益緊張的兩岸軍事關係上,同樣適用。大陸早在40年前就確立和平統一路線,追求兩岸和平發展,已經寫入中共《百年歷史決議》,至於對台動武選項,僅是針對「法理台獨」等極端情形。同理,台灣自放棄反攻大陸、終止動員戡亂之後,一切軍事力量的建設都是圍繞「反侵台」的防禦性目的,國軍一再重申「不會為台獨而戰」。換言之,兩岸都遵守防禦性軍事戰略,沒有必要出現武力對峙緊張局面,問題還是出在兩岸失去政治互信。蔡總統在元旦談話中表示,軍事絕不是解決兩岸分歧的選項。就通篇演說內容而言,這句話沒有什麼問題,也講出了台灣民眾的心聲,但北京和民進黨政府之間沒有政治互信,因而認為民進黨政府「倚美謀獨」,才會有恃無恐,蔡總統可能的善意卻被北京視為惡意。如何解決兩岸分歧,北京設定九二共識的路徑,但民進黨不願談,大陸為管控台灣滑向台獨,因而強化軍事威嚇力度。蔡總統的「止戰」喊話,在北京眼中完全是顛倒因果。而蔡總統對北京逐漸升高的抗拒心態,想必源於近六年來多次向對岸釋放善意無果之後,持續積累的失望和惱怒。所以,蔡政府「抗中」並非只是「騙選票」那麼簡單,還有更深層次的心理因素。由此可見,周而復始的誤判,是兩岸政治互信崩潰的根本原因。譬如習近平新年演說提及「祖國完全統一」,被有些人解讀為「強硬」的宣示。事實上,「完全統一」是中共官方長期使用的詞彙,一般與「解決台灣問題」並列,指的是1949年建政以來中共相繼「解放」西藏、海南以及1990年代完成港澳回歸後,剩下台灣尚未「完全統一」。也就是說,「完全統一」是目標,「和平統一」是方式,不僅兩者並不矛盾,而且還隨著習近平上任後提出「融合發展」、「心靈契合」等論述,原本剛性的中共對台政策增添了許多人文氣息與人道關懷。對於這一點,台灣應該將心比心。任何政黨或政治團體內部都有「鷹派」,中共及解放軍內部當然有對台強硬的主張,大陸民間更充斥著武統仇台的聲音,台灣不應助長這些激進聲音成為「主流」,而要看到習近平這位「最知台」的中共領導人,不僅對台灣民眾充滿耐心和善意,也對中國大陸自身的和平發展戰略充滿定力。習近平當然有強烈的「促統」決心和使命感,但「促統」並非「逼統」,前者是積極的、漸進的促成和鼓勵,後者則是威逼和脅迫。台灣乃至西方社會傾向於相信後者,因為根源上將大陸視為威脅和挑戰,而這就考驗著「融合發展」與「心靈契合」能否落到真正實處。大陸有「以人民為中心」的政治理念,台灣有「人民最大」的社會共識,兩者是相通的。如果兩岸能透過「融合發展」,讓台灣人民與大陸人民形成利益共同體、情感共同體,兩岸一旦朝「心靈契合」方向演進,台灣社會自然走出統獨對抗、擺脫恐中心魔,重塑「兩岸觀」。兩岸的終局解決方案,不應是「你吃掉我」或「我吃掉你」的零和博弈,也不應是「大陸融台」的單向過程,而是兩岸人民「融二為一」的共同實踐。以「融一」理念建構兩岸關係,讓雙方重新累積互信,是中華民族遠離戰爭、永保和平的唯一正途。
陸網友喊武統台灣!環時總編提「2條件」:比70年前拿下北京還容易
總統蔡英文贏得此次大選,以史上最高票記錄連任;民進黨立委共拿下61席,成績亮眼。許多大陸網友相當關心選舉結果,認為接下來無法和平統一,討論「武統台灣」的聲浪越來越大。大陸《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昨(12)日對此表示,不選擇武統並不代表不能打軍事牌,似乎希望網友不要急躁,直言:「比70年前,解放軍打平津戰役拿下北京城還容易。」胡錫進在投票日就已針對大選結果發文,直言蔡英文和民進黨憑藉執政資源,使用了毫無底線的方式打壓對手,同時抹紅國民黨候選人韓國瑜。胡錫進指出,民進黨和蔡英文在政治上更加有恃無恐,加劇兩岸問題的極端思維,並呼籲蔡英文不要執迷兩岸問題主觀臆斷,「進一步走火入魔。」不過許多大陸網友卻留言批評胡錫進,還有網友直言應該要放棄和平統一方岸,盡快「武統台灣」。胡錫進昨日再度針對此事發言,「單從兩岸軍事對比來說,已經毫無問題!會比70年前,解放軍打平津戰役拿下北京城還容易。」但另一方面,武統台灣也意味中美攤牌,將帶來風險和挑戰。胡錫進稱陸方要武統台灣,需要2個戰略,但軍事對比來說毫無問題。(圖/胡錫進微博)胡錫進表示,「武統台灣」這個選項需要2個戰略,第一,解放軍在第一島鏈附近有壓倒性優勢,可能很容易就給前來干預的美軍造成「不可承受的代價」,而美也不敢對中實施大規模戰略報復。第二,中美經濟實力對比形勢逆轉,大陸市場規模、綜合經濟競爭力勝出,故兩國若發生軍事衝突,美將無力對中經濟制裁,也無法聯合西方國家在經濟上圍堵大陸。胡錫進說:「武統台灣不會給中國大陸經濟發展,造成嚴重的不確定性。」胡錫進直言,若兩個條件缺少任何一個,都會對大陸帶來巨大的戰略風險,呼籲大陸網友要面對現實,「不輕易選擇武統,不意味中國大陸對台灣就不能打軍事牌。」他指出大陸可以有很多軍事手段,並將台灣「黎巴嫩化」,「和平統一當然是上策,武力選擇與它相輔相成。」胡錫進認為統一應以最小代價方式去實現,「實現統一的能力越來越真實,也越來越具威懾力,我相信蔡英文會很相信我說的話,她的美國主子也會很相信我說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