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克穎
」「一氧化碳中毒」好發季節來臨 醫師揭緊急救治方法
10月過後天氣將逐漸變冷入冬,這個季節不但是心血管疾病與流行性感冒盛行之時,「一氧化碳中毒」的意外事件也層出不窮。根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統計資料顯示,大部分的一氧化碳中毒意外發生於冬天及早春,其中12月至4月佔百分之73.8,且患者通常較年輕,而發生原因不外乎是瓦斯熱水器使用不當、煤爐、炭火及汽車引擎廢氣引起,提醒民眾特別注意。衛福部金門醫院急診科主任戴克穎指出,一氧化碳(CO)為一種無色、無味、無臭、無刺激性的氣體,一般產生時並無特別警訊,所以一般人常在無意間發生中毒而不自知;居家時一氧化碳容易因密閉空間通風不良而產生,當供氧不足而燃燒不完全時就容易大量產生,人體吸入過量的一氧化碳時,因其與體內血紅蛋白的親和力比氧的親和力高出200至300倍,而碳氧血紅蛋白較氧合血紅蛋白的解離速度慢3600倍,當一氧化碳濃度在空氣中達到35ppm,就會對人體產生損害。戴克穎表示,人體一旦吸入一氧化碳,血紅素優先與其結合,導致阻礙血液循環輸送氧氣的功能,人體組織就會缺氧,輕則引起頭暈、頭痛、噁心、虛弱甚至呼吸急促,嚴重時會引起胸悶胸痛、心肌梗塞、昏迷、抽搐、失禁,甚至死亡等嚴重的情形發生。戴克穎說明,有關一氧化碳中毒的救治方式,首先是先將病人脫離中毒環境並盡速送醫,給予百分之百濃度的氧氣及支持性療,並詳細檢查有無造成器官實質性傷害,嚴重患者更需給予高壓氧治療、並轉送至醫學中心做後續追蹤。戴克穎提醒,除上述提及之症狀以外,一氧化碳中毒的部分病人會於急性期緩解後的2至40天出現延遲性神經精神症狀,如智能減退、大小便失禁、步態不穩及行為退化等,需另於相關科別作後續追蹤及積極治療。
開學季腸病毒恐迎第二波高峰 醫師曝「4重症前兆」速送醫
國內腸病毒疫情持續延燒,各級學校於今(30)日開學,不少家長在為孩子準備上課用品的同時也正擔心會不會被這波疫情「燒到」;衛福部金門醫院急診科主任戴克穎透露,前陣子地區有部分幼兒園確實偶有出現腸病毒群聚的現象,如今又遇到開學,很有可能會迎來第二波高峰,如患者出現「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腸病毒重症前兆,請務必立即送醫診斷。戴克穎指出,「腸病毒」屬於小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為一群病毒的總稱,適合在濕、熱的環境下生存與傳播,全年都有感染的個案發生;國內腸病毒疫情每年約自3月下旬開始上升,於5月底至6月中達到高峰,而後於9月份開學後再度出現一波新流行。以年齡層分析,患者以5歲以下幼童居多,其中重症比例也較高。戴克穎說明,人類是腸病毒唯一的傳染來源,主要經由腸胃道(糞口、水或食物污染)及呼吸道(飛沫、咳嗽或打噴嚏)傳染,亦可經由接觸病人皮膚水泡的液體而受到感染。在發病前數天,喉嚨部位與糞便就可發現病毒,此時即有傳染力;感染後潛伏期約2-10天,平均3-5天會開始出現症狀,通常以發病後一周內傳染力最強,而患者會持續經由腸道釋出病毒,時間可長達8到12周之久。戴克穎表示,腸病毒有很多是無症狀感染,或出現類似一般感冒症狀,也最常引起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及泡疹性咽峽炎(herpangina),患者於口腔、咽峽及四肢出現小水泡,或僅咽峽部出現小水泡或潰瘍,疼痛得難以下嚥,而有時會引起較特殊的表現如無菌性腦膜炎、病毒性腦炎、心肌炎、肢體麻痺症候群、急性出血性結膜炎(acute hemorrhagic conjunctivitis)。戴克穎說,腸病毒感染症目前並沒有特效藥,只能採取支持療法,如退燒、止咳、打點滴等,絕大多數患者會在發病後7到10天內自行痊癒,僅有少數患者會出現嚴重併發症;但在幼兒感染腸病毒後的5天內,家長與其他照顧者要特別注意病情變化,如果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躍型抽搐(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腸病毒重症前兆,請務必立即送到醫院兒科門診或急診室由醫師進行判斷,如有符合重症跡象就必須要安排住院治療。戴克穎最後提醒,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但可透過簡單的衛生保健動作,包括指導孩童勤洗手,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均衡飲食、適度運動及充足睡眠以提昇免疫力;兒童玩具,尤其是帶有絨毛的玩具要經常清洗、消毒;生病時應盡速就醫,請假在家多休息;注意居家環境的衛生清潔及通風;流行期間,避免出入人潮擁擠,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以降低感染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