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爾科技
」凝聚半世紀智慧 開創創新未來 聯華神通舉辦科技教育論壇 神通50週年引領企業永續發展
聯華神通集團於2024年11月18日成功舉辦神通50週年活動,以「創新科技引領企業永續發展」為主題,完美展現半世紀的輝煌成就與未來願景。此次盛會匯聚產官學研各界菁英,共同探討科技創新趨勢,為台灣科技產業發展注入全新動能。承先啟後 見證台灣科技產業半世紀榮光聯華神通集團從1945年創立至今,集團持續創新突破,業務版圖橫跨電腦與消費電子、IT通路與系統整合、軟體研發、石油化學與工業氣體、運輸物流、食品產業等多元領域。集團旗下神通電腦於1974年成立,作為台灣科技產業先驅,50年來開枝散葉,包括聯強國際、神基投控、神達投控以及神通資科等,成為台灣科技產業的重要推手,見證並引領了台灣科技產業的蓬勃發展。此次神通50週年慶典活動於台北Marriott萬豪酒店盛大舉行,特別邀請AMD、Cisco、Dell Technologies、Google Cloud、HPE、IBM、Intel、Microsoft、NVIDIA、Qualcomm 、Red Hat、Veeam等長期合作的客戶夥伴共襄盛舉。活動吸引眾多業界人士與會,充分彰顯聯華神通集團在台灣科技產業的地位與影響力。苗豐強董事長揭示未來發展藍圖聯華神通集團苗豐強董事長在致詞時,首先回顧集團發展歷程。他表示神通電腦自1974年成立以來,就將微處理器應用於畜牧產業拍賣與倉儲管理系統,奠定了現今資料中心的基礎。在中文電腦發展方面,更與工研院合作開發整合性中文電腦系統,成功應用於警政資料庫及稅務處理。時至今日,神通的產品應用範圍更擴及台北捷運多功能控制、人臉辨識及電子支付等多元領域。苗豐強董事長接著表示:「垂直與水平整合策略是台灣科技產業發展兩大關鍵,垂直整合以PC產業為核心,建立從周邊配件、關鍵零組件到系統整合的完整產業鏈;水平整合則專注於系統整合能力的提升、通路的開拓,以及商業模式的創新。另外在通路布局方面,他特別強調必須掌握能見度(Visibility)、速度(Velocity)及附加價值(Value)等3V原則,藉此提升全球競爭力。」展望未來,苗豐強董事長提到:「企業必須秉持快速成長與穩健經營並重的永續發展理念。台灣科技產業多年來的整合策略,已成功打造出從IC設計、製造到封測的完整產業生態系,形成緊密的產業聚落。面對新世代挑戰,數位轉型、基礎建設投資以及人才培育將是重點環節。最後感謝神通集團50年來所有員工的付出,以及台灣科技產業環境所提供的發展機會,並期待與所有夥伴攜手,開創下一個璀璨的50年。」聯華神通集團董事長苗豐強(圖/聯華神通集團提供)。星光熠熠 產業巨擘共襄盛舉此次活動包括多場重量級演講及專題討論,各場次座無虛席,與會來賓反響熱烈。台大特聘教授李世光博士在主題演講時表示:「台灣科技產業從早期勞力密集的加工出口區,逐步邁向知識密集的創新園區。如今已形成完整供應鏈,半導體產業年成長率達20.6%,IC產值與設計產值均居全球第二,製造與封測更是世界第一。近年全球掀起新一波半導體創新浪潮,大型語言模型、自駕車等應用促使產業加速轉型,面對蓬勃發展的AI市場,台灣須持續創新商業模式,整合晶片、伺服器與軟體平台,打造完整生態系,掌握未來商機。」英特爾副總裁暨台灣分公司總經理汪佳慧則在「Sustainable AI Everywhere」演說中指出:「近年備受各界重視的AI,在提升營運效能、優化使用體驗的同時,也帶來高耗能挑戰,因此AI永續已是刻不容緩的議題。為此,英特爾推出效能與能耗表現俱優的處理器產品,並攜手在地合作夥伴,深化永續布局。」汪佳慧特別強調,神通與英特爾擁有將近半世紀的深厚夥伴關係,近年更持續攜手,在智慧城市、交通運輸等領域打造出各種AI創新應用,目前雙方正攜手共同打造具備效能與永續性的AI產業生態系統,為台灣科技發展注入嶄新動能。聯強國際總裁杜書伍也從「數位化供應鏈的未來」角度,分析全球供應鏈數位化趨勢,他表示:「數位化供應鏈的未來發展關鍵在於規模化與精實管理,產業五十年來已發展出成熟的運作模式,透過垂直分工與水平整合,建立起共同的商業規範,使供應鏈資訊串聯更為順暢。在營運策略上,規模化是支撐高科技研發的核心,企業可透過擴大營運規模創造利潤。」放眼未來,數位化將使產銷協調更加順暢,從產品序號追蹤到精準掌握各通路庫存,都能帶來更高效率的營運模式。企業可透過數位化系統的建置降低供應鏈整體成本、確保高科技產品維持合理價格,讓更多消費者受惠。」除了主體演講,活動中也以「AI時代企業數位轉型」為題舉辦座談會,由DIGITIMES黃逸平副總經理主持,台灣微軟夥伴事業群總經理 陳仲儒、台灣戴爾科技集團 技術副總經理梁匯華、AMD資深業務協理黃偉喬以及台灣思科技術長馮志良等科技大廠高層,分別就AI對企業轉型的影響,以及數位化浪潮下的機遇與挑戰交換意見。前瞻技術趨勢引領產業發展本場活動同時邀請多位專家,聚焦「AI賦能新時代」、「AI創新與數位轉型」、「AI驅動革新與競爭力」、「新能源科技創新與展望」四大議題,解析產業趨勢。聯華神通集團各事業群與全球科技大廠,也在創新科技展示區展示最新技術與解決方案,吸引大批與會者參觀,體驗前瞻科技發展成果。展望未來 持續引領產業發展聯華神通集團舉辦神通50週年活動,不僅是對過往成就的回顧,更是對未來發展的展望。此次盛會再次彰顯聯華神通集團在台灣科技產業中的獨特角色,接下來聯華神通集團將持續續引領產業創新,為台灣的經濟發展與創新之路開啟新篇章。神通50週年慶祝活動廣邀產業、學界及合作夥伴等共襄盛舉(圖/聯華神通集團提供)。
「人類史上最具野心的計畫」 黃仁勳打造虛擬地球和下一代平台Rubin
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2日晚間在台大體育館進行主題演講時,首度透露輝達「很多員工不知道的機密」、就是新一代GPU平台,叫做Rubin,引發全場一陣驚呼。他也再度介紹跟台灣合作的「Earth-2 氣候數位孿生雲端平台」,以及「數位人」服務,預計未來所有PC都將變成AI,幫助人們執行多種任務。黃仁勳表示,NVIDIA Earth-2是一個生成式AI模型,以更高解析度生成,速度比傳統物理方法快1000倍,在台灣的中央氣象局,已經用這些模型預測颱風登陸地點,接下來可模擬建築物周圍氣流,預測像是「下沖」現象,了解是否會損壞街道或影響行人,這樣精準地預測天氣、以及氣候變遷帶來的危害,可讓人類事先規劃對天災的對策,期望未來能提供地球每一個角落的氣候預報,讓大眾無時無刻知道氣候現況,是「人類史上最具野心的計畫之一」 。特別的是,黃仁勳在介紹這個野心勃勃的計畫時,影片中他用標準的中文介紹,他還笑著詢問觀眾「我的國語標準嗎?」,然後坦白這是由「Jensen AI」生成的中文影片。除了工業用機器人,輝達也在研發服務業的「數位人」微服務,也就是製作生成式AI數位化身,NVIDIA ACE已在雲端環境裡提供使用,並於RTX AI PC搶先體驗,已獲戴爾科技、ServiceNow、Aww Inc.、英業達、完美世界遊戲等多間客戶服務、遊戲和醫療保健領域的公司採用。另一個演講亮點,包括輝達今年才剛推出Blackwell架構,黃仁勳就曝光新一代的開發產品是Rubin GPU,將採用8顆高頻寬記憶體HBM4,Rubin Ultra GPU將採用12顆HBM4,預計在2025年第4季量產、2026年推出。Rubin的命名來自女性美國天文學家Vera Rubin,是研究暗物質的先驅。
路透揭台美大廠違反美國出口禁令 美商務部:監控中
中美霸權之爭的走向是近年的全球趨勢,晶片科技也是兩國角力的重點戰場之依,據路透社表示,在審查了數百份招標文件後發現,約有10個中國的實體公司及個人以收購伺服器的方式,透過超微電公司(Super Micro)、戴爾科技公司(DELL)及台灣技嘉科技公司(2376)在中國的經銷商,取得輝達(NVIDIA)最先進的高階晶片。路透社指出,輝達的高階晶片皆是由中國11家鮮為人知的零售商出售,買家的部分則包括中國科學院、山東人工智能研究院、湖北地震管理局、山東大學、西南大學、黑龍江省政府擁有的航太公司、研究機構、科技投資公司等。輝達發言人對此表示,這些銷售行為並未違反出口禁令,且僅占全球銷售量的極小部分。超微公司則表示,GPU的銷售行為均遵守美國政府的相關規定,若第三方有未獲許可的出口或轉口的行為,會嚴加徹查。戴爾回應則稱,即使目前無證據顯示有實體出售了禁令規範的限制晶片產品,仍會持續調查,並且也會以終止或減少合作關係等措施對違規的經銷商及轉售商予以抨擊。台灣技嘉公司對此次事件則未多作回應。美國商務部回應,目前正在監控限制晶片的轉移行為,也會針對違規可能性高的指控對象進行徹查,倘若屬實,將採取相關行動。根據美國法律,違反美國出口管制者恐將面臨數十萬美元的罰款外及個人最高達20年的刑期等刑事及民事責任。
外媒爆料台科技大廠踩美晶片禁令 技嘉緊回應「一直嚴格遵守相關法令與規定」
先前美國政府禁止高階晶片技術、產品進入中國,這其中也包含了AI人工智慧崛起後,號稱龍頭企業的輝達(NVIDIA)與其供應商的相關晶片產品。但近日卻有外媒爆料指出,多家中國學術研究機構,早已透過經銷商取得輝達高階人工智慧的晶片,為此,輝達的供應商技嘉急忙喊冤,表示一直都有嚴格遵守相關法令與規定。根據媒體報導指出,整起事件的曝光是源自於《路透社》一篇報導,他們在審閱了數百份招標文件後,發現自從美國於2023年11月17日擴大實施晶片出口管制後,其實有10個中國實體廠商,是改從美超微(Supermicro)、戴爾科技(Dell)以及台灣的技嘉科技所生產的伺服器產品中,取出了內嵌在其中的輝達高階晶片。據了解,技嘉科技本業為處基板與顯示卡的生產商,但是在AI熱潮迅速發展的期間,技嘉與輝達達成合作,2023年8月推出搭載NVIDIA L40S GPU(繪圖處理器)的OVX伺服器。輝達在2024年3月於美國加州舉辦年度GTC技術大會時,席間就公布新款AI晶片Blackwell B200的存在,同時也宣布技嘉列入新晶片的供應鏈行列中。整體消息曝光後,技嘉則急忙回應,強調自從晶片禁令生效後,自家一直嚴格遵守台灣相關法律、國際相關禁令規範,不僅未曾輸送受管制產品到中國大陸,也沒有出現任何違反禁運禁令條款的行為。一名知情人士就表示,即便是受管制商品,但只要在禁令生效前就已出口至中國,那依然是合乎法規,報導中的產品也有可能是中國代理商在禁令生效後,由中國當地的代理商、經銷商將庫存商品出貨所致,這也是一種正常的商業流程。該名人士認為,如果沒有直接證據,就如此妄加臆測,有斷章取義之嫌。
臺灣產業鏈水準獲得國際信任!電資外商採購連四年破二千億美元
全球局勢動盪、國際貿易思維轉變帶動供應鏈重組,但電子資訊外商對臺採購金額仍創下連續四年突破二千億美元,凸顯臺灣電子資訊產業供應鏈在全球扮演無可撼動的重要地位。臺灣產業鏈水準獲得國際信任,加上外商加大採購力道加持,助攻臺股大盤站上萬七關卡,睽違30年,臺、港股出現黃金交叉,臺股正式超車港股,見證歷史榮耀時刻。為感謝國際夥伴協助臺灣產業發展尖端技術,提升在全球供應鏈的戰略地位,二○二三經濟部電子資訊國際夥伴績優廠商頒獎典禮,由經濟部長王美花頒發七大獎項予二十家國際大廠,當日與會大廠總市值近四○○兆元,持續以高附加價值、永續科技、創新應用等關鍵技術在臺落地扎根,壯大臺灣供應鏈韌性,讓臺灣+1走向世界的臺灣,非臺不可。「今年全球經濟面臨多重挑戰,但臺灣產業強大動能,仍會是全球產能的重要火車頭。」身為經濟部大家長,王美花由衷感謝與會國際夥伴,持續和臺廠緊密合作、重押潛力股投資臺灣,攜手壯大臺灣供應鏈韌性與競爭力,共同寫下二○二三年電子資訊外商對臺採購金額達二一八四億美元的豐碩成果。◎市值高採購多連結深 IPO攜手臺廠建立新夥伴關係隨著國際貿易思維轉變,採購要素已從低成本轉向高品質、高標準,且聚焦先進技術、淨零碳排與供應鏈韌性,臺灣成為世界的臺灣,是值得被信賴的民主合作夥伴,第一島鏈戰略地位更顯重要。王美花強調:「無論是在臺灣生產,或是到新南向等其他國家生產,臺商都是最好的供應鏈夥伴。」她也以市值高、採購多、連結深肯定當日與會的國際大廠,攜手建立和臺廠之間的新夥伴關係。今年「技術加值夥伴獎」由ASML、Micron、NVIDIA奪得;「策略亮點夥伴獎」頒給Arm、Cisco、Google;「關鍵供應夥伴獎」由Denso、Hitachi、Merck出線;Dell、HPI、Panasonic贏得「綠色系統夥伴獎」;「創新應用夥伴獎」頒給AWS、HPE、Microsoft;Cadence、Intel、LINE獲得「軟性價值夥伴獎」;「市場擴大夥伴獎:」由Apple、HPI、Dell、AMD、Microsoft、Google脫穎而出。獲獎外商可享有研發測試自用商品免驗通關、外國人才來臺條件放寬等多項實質獎勵措施。今年IPO頒獎典禮也順應潮流調整兩個獎項,首先增設「關鍵供應夥伴獎」,肯定外商供應鏈夥伴在臺設立研發中心、投資生產製造,與臺廠建立新供應鏈合作模式,來自全球的頂尖公司在臺群聚,形成全球最綿密、先進的供應鏈網絡。王美花期盼,未來能有更多關於原料與設備製程的創新技術,如矽光子等先進技術一棒接一棒在臺落地生根,讓臺灣不僅成為全球重要製造中心,更邁向高值化研發基地。「市場擴大夥伴獎」則應生成式AI爆炸性成長,看好資料中心對AI伺服器需求大增,幾乎所有日系、美系與歐系品牌客戶都向臺採購,未來AI在伺服器、PC與筆電市場陸續導入,臺灣供應鏈將續寫獨占鰲頭戰績。◎臺灣+一當世界的臺灣 超前部署AI應用開創新局IPO Forum會長,同時也是臺灣戴爾科技集團總經理的廖仁祥表示,頒獎典禮上,除了投資臺灣,更重要的是「韌性」,這象徵臺灣與IPO Forum的共同精神,也是促進產業競爭力的關鍵特質,外商品牌將以持續投資臺灣行動,打造共創共榮的堅實夥伴關係,IPO Forum也會持續擔任臺灣政府與企業邁向數位轉型、永續發展與創造韌性的最佳國際夥伴。電電公會理事長李詩欽認為,臺灣在全球ICT產業具備相當優勢,隨著AI技術發展與不斷上升的高階晶片需求,臺廠若能把握此波AI 浪潮,未來在半導體、製造、醫療和零售等產業皆可開創新機會。 今年也被視為生成式AI元年,臺廠若想在AI競賽彎道超車,可在垂直優勢應用領域多加著墨,帶動資服軟體商機,加速釋放生成式AI潛力。能力越強的同時責任也越大,除追求技術突破,Dell、HP、Cisco與國內EMS中心廠也透過以大帶小方式,落實供應鏈減碳,明年可減碳三十四萬公噸,落實綠色永續、淨零目標。透過加大與國際大廠的合作深度與廣度,推動臺灣資通訊技術與時俱進,也讓「臺灣+1」有了「壯大臺灣,加入世界」的全新詮釋,讓臺灣成為世界的臺灣,持續在全球供應鏈扮演關鍵角色。
經濟部帶動低碳智慧轉型有成 估減879座大安森林公園碳吸附量
在「不減碳就出局」全球趨勢下,為加速國內電子資訊產業轉型升級,經濟部與國內外大廠積極合作,一起帶動永續發展與綠色轉型,經濟部產業發展署於10月24日辦理「2023 永續供應鏈轉型與創新應用論壇」,在華南銀行國際會議中心展出產業低碳化與智慧化升級轉型成果,帶動超過750家供應鏈業者,預計於明(113)年底可達成34萬噸減碳量,相當於879座大安森林公園一年碳吸附量。本論壇號召近30家國內外供應鏈夥伴,如Cisco、DELL、HP、Microsoft、NVIDIA、仁寶、技嘉、和碩、鴻海、華邦、欣興、敬鵬與神達等;並攜手4大產業公協會,包括台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台灣顯示器暨應用產業協會、台灣電路板協會與台灣半導體協會,共同帶領我國供應鏈生態系上下游廠商響應政府減碳目標,建構淨零產業鏈,提高企業競爭韌性。經濟部長王美花致詞時表示,低碳轉型勢不可擋,經濟部參考國發會今年3月底公布之淨零排放目標,推出一系列政策協助產業提早布局,希望藉助佔有一定比重的護國神山群產業:半導體、面板、PCB、EMS等,一同攜手進行綠色轉型創造台灣在全球的競爭優勢,進而爭取更多訂單。加上政府一系列政策,期盼能加速進行低碳布局,把碳焦慮與減碳壓力成功轉化為推動企業轉型的助力,以符合全球市場減碳的要求。「臺灣是全球ICT產業最重要的供應鏈,我們的產業特性不像韓國一家獨大,臺廠綿密群聚供應鏈長又多,涉及千家廠商,如何齊步走向減碳成為重要課題。」王美花強調近年在國際會議上,大廠討論的重點已不只聚焦在技術革新,更關心減碳策略,減碳DNA無時無刻不被要求,值得欣慰的是,全球少有比台灣更認真減碳、願意與付諸實踐的減碳進程的國家。王美花部長(前排左五)代表經濟部攜手TSIA(前排左起)、TPCA、TPSA、TEEMA、產發署連署長、戴爾、思科、惠普、III、IPC(後排左起)、華邦、欣興、仁寶、和碩、鴻海與微軟共同見證供應鏈減碳成果。經濟部產發署推動淨零碳排有成,除了攜手電子資訊產業4大公協會完成各別的減碳白皮書,協助會員依據白皮書的減碳路徑持續推動減碳;還透過疫後「推動產業及中小企業升級轉型計畫」政策,截至目前為止,輔導超過2000家中小企業智慧化、低碳化的診斷服務;幫助中心廠以大帶小帶動超過750家供應鏈業者取得政府政策資源,加速老舊設備汰換成智慧化與低耗能產品,促成國產設備採購超過新台幣11億元,預計於明(113)年底可達成減碳34萬噸,相當於879座大安森林公園一年碳吸附量。此外,為建構企業種子減碳專業人才,亦開設升級轉型課程,成功培育逾1.4萬人次,加速我國產業低碳化、智慧化轉型。 本次論壇中,戴爾科技集團總經理廖仁祥於致詞時表示「台灣就像晶片,小巧而重要。」身為IPO Forum會長也將持續與國際大廠會員們攜手運用全球經驗,一起帶領台灣產業發展與轉型,並和經濟部在現有的基礎上發展更多合作機會,發揮國際廠商「以大帶小」的影響力,攜手國內業者一起推動減碳。電子資訊產業4大公協會,TEEMA台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副理事長許介立提到,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統計,國內EMS產業家數達1800家,原始碳排放量每年達2.3%年均複合成長率,短期將針對空調、空壓與製程設備三大碳排熱點進行改革,中長期則透過智慧化系統布局,加速啟動再生能源採購導入,並開發產業所需的創新減碳技術。面板產業TPSA理事長洪進揚也提到,去年整體面板產值達1.27兆元,約占我國GDP 5.6%,公協會今年攜手政府一同與會員大廠持續推廣升級減碳重要性,期望未來能持續從產品、生產製程與供應鏈管理三大面向,推動產業低碳轉型與永續韌性。TPCA理事長李長明則表示,協會已盤點出台灣PCB 溫室氣體排放現況、耗電熱點、減碳路徑與目標設定,期待凝聚力量,產官學研攜手合作實現永續願景,打造台灣產業的高值低碳新競爭力。 台灣半導體協會TSIA執行長吳志毅表示,臺灣是半導體製造大國,在淨零路徑上受到的壓力相對更大,產業雖是用電大戶,但不等於排碳與污染大戶,TSIA上個月推出負責任的淨零路徑規劃白皮書,考量國內半導體還在持續擴廠中,未來約有十幾座新廠,透過自主減碳、使用再生能源與負碳技術三大策略,目標於 2050年實現淨零碳排。 除了各大公協會組織的努力共勉外,論壇另有「低碳轉型」、「智慧升級」兩大主軸系列精采議程,聚焦於產業實作的經驗,資策會執行長暨AFACT中華民國代表卓政宏以第三方碳盤查數據信任主題,分享企業與第三方合作、強化低碳數據的可信賴的重要性,以協助我國業者加速與國際接軌;台灣微軟首席技術長花凱龍針對當前最夯的「生成式人工智慧的產業突破與挑戰」,帶領產業突破創新;NVIDIA與和碩聯合科技更首次於台灣發表Omniverse在智慧工廠的落地應用成果;欣興電子、華邦電子則分享大廠在永續經營及低碳轉型的經驗與成果;另外,現場還提供25家國內外大廠的解決方案攤位展示,場面十分熱鬧,透過不同的解決方案多元交流,成功擴大台灣供應鏈韌性轉型能量。由電子資訊產業及科技大廠聯手築起的護國神山群,此刻正面臨刻不容緩的永續供應鏈轉型壓力,為了讓更多電子資訊業者深入了解國家政策工具與資源,透過論壇整合國內外大廠能量經驗分享,帶動國內電子產業了解最新國際趨勢及智慧化、低碳轉型工具與技術。當減碳與淨零成為全球關注的重要議題,台灣必須跟世界站在同一陣線,共同解決氣候變遷的世紀難題,也期望藉由本次論壇,帶動更多的供應鏈生態系業者加入升級轉型的行列,邁向永續低碳的未來。
受惠AI熱潮提振PC市場 戴爾財報亮眼1日股價飆漲逾21%創新高
受惠今年席捲全球的AI熱潮,以及低迷了數個月的PC與伺服器需求回穩,戴爾科技(DELL)第二財季業績、下季度指引均大超預期。戴爾股價上周五(1日)暴漲超約21%,至68.19美元,刷新歷史新高,今年以來戴爾股價已漲超67%。戴爾上周四(8月31日)公布截至8月4日的2024會計年度第二季財報顯示,營收下降13%至229億美元,但高於市場預期的208億美元;營業利益11.65億美元、年減 8%,淨利4.55億美元、年減10%,每股盈餘0.63美元。拆分業務來看,計算機業務的收入年減16%至129億美元,超出市場預期;基礎設施事業營收85億美元,高於分析師平均預估的 73 億美元;伺服器和網路業務收入下降3%,至42.7億美元,依然超出分析師預測。戴爾預計第三財季營收將在225至235億美元之間,高於市場預測的216.7億美元。對於2024財年,戴爾上調全年營收指引至895億美元至915億美元。分。分析師認為,亮眼的業績無疑起到了一定提振作用,值得注意的是,過去幾個月,戴爾對AI相關業務的部署,已開始逐步在伺服器和網路業務方面業績上體現,隨著更多AI功能融入PC,預計明年AI業務將繼續對PC產生積極影響。戴爾科技集團副董事長兼首席運營長克拉克(Jeff Clarke)表示,AI已經表現出了長期的推動力,將助力公司的產品組合需求持續攀升。公司將繼續專注於市場中利潤最高的幾個領域,保持在這些領域中的領先地位。戴爾因31日盤後公布第二季業績相當亮眼,1日股價飆漲21.25%,收每股68.19美元。創下該公司自2018 年重返公開市場以來最大單日漲幅。
戴爾Q4營收250億美元財測不樂觀 代工台廠短期出貨承壓
戴爾科技(Dell Technologies)於上周四(2日)公布第四季財報,優於市場預期,在第四季度財報,雖然大企業的伺服器與網路設備需求增加,抵銷個人電腦(PC)銷售疲弱的影響,讓營收高於市場預期,但由於公司對前景看法不樂觀,打擊投資人信心。截至2月3日止戴爾第四季度營收年跌11%至250.4億美元,但高於市場預估233.9億美元。至於2023年度的淨利24.2億美元,每股獲利3.24美元。經調整後每股獲利7.61美元,高於預估7.46美元。營收成長1%至1023億美元創新高,優於預估1006億美元。不過從各類別觀察,PC業務中企業與消費者的PC營收各大跌17%和40%。淨利6.06億美元和每股獲利0.84美元,扭轉去年同期的虧損2900萬美元和每股損失0.04美元。經補償、還債與其他費用等因素調整後,淨利13.2億美元和每股獲利1.8美元,均高於市場預估12億美元和每股1.64美元,其中包括伺服器、儲存和網路設備等營收,在企業持續數位化和朝混合辦公(Hybrid work)方向走而年增7%。展望本季,戴爾依舊相對保守,市場認為,戴爾主力組裝供應商包含台廠仁寶(2324)、緯創(3231)等,於本季又適逢傳統農曆新年長假、工作天數較少,因此兩大廠均預期本季出貨將承壓。仁寶就估首季筆電出貨將季減1成以內,緯創同樣預期,但可望逐月成長,全年谷底估也落在第一季。儘管如此,戴爾指企業投資與消費者支出均持續放緩,即使預期相關情況可望逐步改善,但仍然打擊投資人信心。財務長Thomas Sweet估計首季營收年跌幅度在15~21%區間,低於季節性平均水準,按區間中間值計算,營收約207億美元,低於市場預估216億美元。共同營運長Chuck Whitten表示企業、消費者在IT支出仍普遍謹慎,情況會持續至第二季。戴爾表示斯威特在第二季底退休後,其職位將由財務總監Yvonne McGill接替。
PC市場萎縮!經濟衰退憂慮增 戴爾加入美科技業裁員潮
戴爾科技(Dell Technologies)要裁撤約6,650個工作職務,占其員工總數5%,為最新一家要裁員的科技公司。主要是個人電腦(PC)市場萎縮,和因應潛在的經濟衰退,讓戴爾做出裁員決定。戴爾股價6日美股盤前上漲2%報43美元。按上周五收盤計算,其今年來累漲5%,低於那斯達克綜合指數的累漲15%。其共同財務長克拉克(Jeff Clarke)透過內部備忘錄,向員工表示目前市場需求將「因不明朗的未來而繼續被削弱」。戴爾之前已做出連串削減成本的行動,包括暫停聘僱、限制員工出差和縮減戶外服務的支出等,來因應後疫情期PC銷售下跌的窘境。其逾半營收來自PC銷售。但克拉克強調這些行動已經不足以減輕公司的財務負擔,所以才會有裁員決定。據戴爾向美國證管會(SEC)報備資料,其截至2022年1月28日止員工總數約13.3萬人,當中約三分之一員在美國。他表示公司正採取多項措施去重整其銷售、客服、產品研發與工程等團隊組織來提高效率,並且將會把這次裁員的相關費用,認列在1月底結束的第四季度財務報表裡。克拉克說,公司採取各項削減成本做法,是為了在經濟走向衰退前做出因應,讓公司在未來能變得更強大,為市場需求回升時做好準備。研究公司IDC預測今年PC與平板電腦銷售量下跌2.6%。戴爾對手惠普(HP)也表示將裁員高達6,000人。
搶在2022年前狂倒貨「超級富豪爭相賣股」 祖克柏幾乎每天賣
近年世界各國股市表現亮眼,不少超級富豪身價也因此翻倍,不過近期許多富豪開始拋售自己手上的股票,包括臉書創辦人祖克柏(Mark Zuckerberg)、低調的Google共同創辦人布林(Sergey Brin)和佩吉(Larry Page),以及「鋼鐵人」馬斯克(Elon Musk)等。根據「彭博社」(Bloomberg News)報導,臉書創辦人祖克柏今年幾乎每個工作日都在出售Meta Platforms Inc.的股票、谷哥共同創辦人布林與佩吉到目前為止,也分別出售了谷哥母公司Alphabet Inc.的股票18億美元、17億美元,這是2人自2017年以來首次減持;報導指出,截至今年12月初,這些超級富豪總共賣出了約249億美元(約新台幣1.2兆)股票,較2020年總售出股票價值多出2倍多。「我們的很多客戶都在出售」,舊金山灣區諮詢公司SEILER一名合夥人塞維利亞(Elizabeth Sevilla)表示,這些企業創始人與風險資本投資人決定要將原本高度集中的投資部位多元化,可能是他們觀察市場過後認為「現在已經處於市場頂部」。另外像是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今年就已售出大約127億美元特斯拉股票,這也是他自2016年來首度減持;戴爾科技公司創辦人麥可·戴爾(Michael Dell)也睽違2年來,賣出手中大約5億美元股票。報導分析,這些超級富豪選擇出售手中股票,多半是為因應明年初美國稅率可能上調,而無論他們賣出股票的理由是否真如媒體推測,這些富豪在今年賣出股票,都可以幫助他們節省數十億美元。
8成2企業遭受網路攻擊破壞企業數據資產受威脅
在一份《全球數據保護指數2020年快報》中,針對企業遭受網路破壞性事件調查資料中顯示,2019年大多數的企業面臨持續增加的網路破壞事件比例高達82%,另外有近7成的企業擔心自己未來會遭遇這類的狀況。由戴爾科技集團2年發布一次的《全球數據保護指數2020年快報》,針對15個市場,員工人數達250位以上的公家與私人機關,總計1,000名IT決策者進行調查,顯示隨著,隨著網路環境的發達,平均管理的數據量成長,相繼的也增加了包含各種網路攻擊、數據流失以及系統停擺的網路破壞性事件,成為企業數據財產的最大威脅,過去1年企業遭受到破壞性事件比例由2018年的76%,增加到2019年的82%。戴爾表示,相較於1年前,企業目前平均管理的數據量成長近40%,資料量暴增後挑戰也隨之而來。高達81%受訪者認為企業現有的數據保護解決方案,無法滿足未來的業務需求。同樣有80%的企業已經將數據視為寶貴資產,並已經或準備挖掘數據價值。為了保護數據資料,高達80%的企業選擇部署兩家供應商以上的資料保護解決方案,比2016年足足提高了20%。調查顯示,企業目前平均管理高達13.53 petabytes(PB)的數據量,相較於2018年的9.70PB成長達40%、相較於2016年的1.45PB增長更高達831%。調查也指出,所有企業都在不同程度投資新興科技,前五大投資包含:雲原生應用(58%)、人工智慧(AI)與機器學習(ML)(53%);軟體即服務(SaaS)應用(51%);5G與雲端邊際基礎架構(49%);以及物聯網/終端裝置(36%)。有7成以上的受訪者認為新興科技將增加數據保護的複雜度,同時有6成的受訪者認為新興科技將對數據保護造成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