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關節
」 關節 類風濕性關節炎 手指關節28歲乾癬病友頭皮屑如白雪 新口服標靶藥物「7成患者改善」
28歲楊先生大學時身體冒出不明紅疹,多次就醫都以為是濕疹,直到紅疹擴散至全身,特別在頭部尤為明顯,再度轉診才確定罹患乾癬,最嚴重時頭頂遍佈疹塊,面部就像曬傷又紅又脫屑,每天都清掃滿地皮屑,雖然一度符合健保生物製劑給付標準,暫時控制住病情,但給付2年時間一到下車,乾癬症狀逐漸重起,導致乾癬性關節炎併發症,手指關節硬化、腳踝關節也飽受發炎之苦。冬季寒風陣陣正是乾癬病患最困擾時節,台灣乾癬協會柯怡謀理事長表示,乾癬病友中約9成病人會有斑塊型乾癬,中重度佔整體中3成,當病灶發生在頭部,讓病友不時頭皮癢就想抓,不小心就摳破皮流血,有時摸乾癬硬塊,忍不住層層撕開,就像在剝洋蔥般,也讓頭皮滿佈傷口,若因治療不得不剪除頭髮,就讓他人彷彿看到「釋迦頭」。柯怡謀理事長表示,乾癬病患很容易受到外來壓力加重病情,頭皮型乾癬更困擾著許多病友,古言「白雪紛紛何所似,撒鹽空中差可擬」,就像在說頭皮型乾癬,頭頂皮屑就像白雪般紛飛且擾人,台灣乾癬協會曾調查,7成中重度病人對頭皮清潔與理髮感到焦慮,並害怕外人目光並影響社交活動。台大醫院皮膚部主任醫師蔡呈芳表示,台灣乾癬盛行率約0.25%,意味著眾多的國人都有不同程度乾癬困擾,目前已有新型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TYK2抑制劑)研發上市,提供病友免打針,一天僅需服藥一顆,大幅提高便利性,為中重度斑塊型乾癬患者帶來更精準、穩定控制的治療新選擇。林口長庚醫院副教授級主治醫師黃毓惠則表示, 新型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TYK2抑制劑) 臨床上大幅提高用藥便利性與效用,不需剪去頭髮為擦藥影響外觀,也不用擔心因針劑需要冷藏保存而影響生活計畫;臨床研究顯示治療16週後,過半病患達到頭皮明顯改善,即達到PASI 75的治療效果,持續使用後有7成病患可以達到PASI 75,且使用4年以上仍有高比例患者維持療效。對傳統治療效果有限的頭皮乾癬患者來說是一大進展,呼籲健保讓病患有更多用藥選擇,讓患者能維持良好治療成果下,轉換合適藥物。柯怡謀理事長指出,在台灣調查可知,50%乾癬患者覺得病症影響職業,76%患者大幅降低外出意願,有30%以上病人急需合宜治療方式,許多乾癬病患長年因病而苦,若未能及時給予協助,整體社會都可能受到影響,在2016年歐洲期刊研究指出,每投資1歐元幫助乾癬病人,就能取得5.4歐元投資報酬率,當乾癬病人能夠改善疾病回歸正常生活,就能提高社會生產力,也不用仰賴他人照顧。柯怡謀理事長呼籲,已有許多國家將新藥放入乾癬治療指引中,台灣應該也要以病友福祉為首要考量,讓治療方式更有彈性,也希望病友能主動充分與醫師討論,找到最適合自身治療方式。
壯年男吃美食配球賽!竟長出「痛風石」 醫曝致病主因
國內掀起12強棒球賽熱潮,33歲許姓土木工程師為了緊盯戰況,不僅大口喝啤酒、吃炸雞,甚至還跟朋友相約吃火鍋享受贏球氣氛,沒想到日前突然發現手指關節跟腳趾長出異物,破了之後還流出白色砂狀物,就醫檢查竟是「痛風石」惹禍。患者並沒有相關慢性疾病,但喜好美食而體重破百,雖然過去也曾發病痛到無法下床,但都是靠吃痛藥應急,症狀緩解後也就不以為意,沒想到這次竟然長出「痛風石」,讓他嚇出一身冷汗。醫師勸他務必要忌口,以免痛到要人命!痛風常於夜間突然發作 沉積久會變成痛風石亞洲大學附屬醫院過敏免疫風濕主治醫師黃柏豪指出,痛風是體內尿酸生成過多或排泄不足,導致血液中的尿酸濃度過高,讓尿酸結晶在關節和其他組織中沉積,引發炎症反應。而痛風經常在夜間突然發作,典型表現是急性關節炎,最常見是大腳趾,但其他關節如踝關節、膝關節、手指關節也可能受累,並伴隨紅腫、發熱和劇烈疼痛,對日常生活造成很大影響。一旦發作久了,尿酸結晶會在關節及周圍組織中沉積,形成外表可見的痛風石,這些結節狀的硬塊可能會導致持續的關節損傷和變形。痛風以男性居多 危險因子有這些黃柏豪表示,痛風以男性患者居多,女性在更年期後發病比例後則與男性相仿,至於高風險原因包括遺傳、嗜吃高嘌呤食物如紅肉、海鮮、內臟,或者喝太多含糖飲料和酒精(尤其是啤酒),都會造成尿酸生成增加,而體重過重、腎功能不全、部分藥物也可能會增加痛風風險。藥物治療與改變飲食都重要 減少體重需適度運動黃柏豪強調,痛風可藉由抽血或抽取關節液檢驗得知尿酸指數有無異常,並用X光、超音波等儀器確認痛風石有無存在。除了藥物治療外,患者也要改變飲食與生活方式,例如減少體重、避免高嘌呤食物、增加低嘌呤食物如蔬菜和全穀物的攝入,同時務必限制酒精攝取、增加水分攝入,有助於尿酸排泄,預防腎結石。黃柏豪也建議,適度運動有助於控制體重和提高全身健康,但應避免過度運動,尤其是在急性發作期間。只要能配合上述作法,多數患者都可以有效控制病情,維持正常生活,避免年紀經輕就成為「痛痛人」。
12強/林家正手傷退場落淚! 最新傷勢曝光:需休養一段時間
世界棒球12強賽完美落幕,中華隊奪下冠軍,全民沸騰。不過在台日大戰中,有穩定軍心的「心靈捕手」之稱的林家正遭速球擊中右手指關節,提前退場。如今傷勢曝光,雖需要休息一段時間,但不會影響到明年球季。臉書粉專《Be Heroes》表示,感謝各位球迷對林家正關心,林家正在12強冠軍戰的傷預計會需要休息一段時間,不過不會對明年球季造成任何影響,也請球迷朋友明年繼續關注家正的表現。粉專提到,同時也感謝國家隊陳韋任醫師及防護員第一時間的處置,以及特別感謝高雄長庚醫院運動醫學中心 主任周文毅醫師後續提供協助。照片中可以看見,醫師細心講解、說明病況,而林家正專注聆聽,眼神相當專心。消息曝光後,不少粉絲紛紛留言「家正看醫生也好專注,感覺下一秒會抓住醫生的肩說,相信我,我會認真復健的」、「可以好好地休息一下了」、「堅定的眼神、溫暖的言語、傑出的表現,你是台灣隊的驕傲」、「真切感受到你的拼勁,謝謝你為國效力爭光」、「期待您未來的表現」。
12強/林家正手傷坐休息室落淚畫面曝 網友心疼:我的心要碎了!
世界12強棒球賽昨晚上演精采冠軍戰,中華隊以4比0擊敗勁敵日本隊,首度奪下冠軍。其中,捕手林家正成為關鍵英雄,他在第5局率先擊出致勝全壘打,點燃中華隊士氣,但隨後卻因自打球傷及右手指關節,下場休息。有球迷發現林家正在休息室落淚,直呼心疼不已。冠軍戰第5局,中華隊攻勢大爆發。林家正擊出關鍵陽春砲,以1比0為球隊帶動士氣,隨後陳晨威敲出右外野安打,林立獲保送,接著陳傑憲再補上一記3分砲,將比數拉開至4比0,為中華隊奪冠奠定基礎。沒想到,第8局林家正打擊時因揮棒遭速球直擊右手指關節,當下試圖爭取改判壞球,還欲忍痛想繼續比賽,但最後仍被總教練曾豪駒勸說退場休息。林家正退場後坐在休息區為隊友加油,轉播鏡頭捕捉到他情緒低落甚至落淚的畫面,而由於手部疼痛,他嘗試喝水時打不開瓶蓋,便輕輕拍了拍身旁的林昱珉,請他幫忙轉開瓶蓋,這一幕也被轉播鏡頭捕捉,讓網友看了不捨直呼「我的心要碎了」。賽後,林家正受訪時表示,手的傷勢將於回台後進一步檢查。對於這次在12強擔任捕手的表現備受好評,林家正謙虛的說「這就是我的工作,我必須了解投手和對手,這是我們大家一起奪下的冠軍」。林家正因帥氣外型吸引大批粉絲,這些粉絲更被冠上「家正婦」的稱號。此次他在球場上因傷下陣,球迷紛紛在Threads心疼留言「林將軍,請惜淚」、「我也好想哭,絕對很不甘心」、「家正哭應該是因為手受傷,沒辦法繼續打下去而難過,投手能夠這麼穩定都是因為家正的幫忙,家正真的很棒了」、「有採訪,家正是因為沒有完賽覺得不甘心才哭」、「林家正真的是很優秀的捕手,能力很強,打擊又好」、「家正這一路走來真的付出很多,貢獻很多,今天還率先帶動得分氣勢,真的是我心中的MVP」。
膽固醇過高3不可逆外觀徵兆肉眼可見 醫勸及早治療
日常生活中常常聽到要避免膽固醇過高,因為嚴重恐怕引發心血管疾病!最近知名心臟內科醫師陳冠任上節目分享,當人的外觀出現3種外觀徵兆,都可能是膽固醇過高的現象,應及早就醫治療;這些外觀徵兆在膽固醇降低後,通常也無法逆轉。新光醫院心臟內科醫師陳冠任在網路節目《健康云之道》分享有關膽固醇相關常識,陳冠任指出,膽固醇過高的高血脂患者,一般沒有疼痛不適的狀況,要透過抽血檢查才會確診,通常延誤診斷。陳冠任進一步說明,其實膽固醇過高的患者能夠從肉眼分辨,只要外觀出現3種徵兆。3種徵兆分別是,眼睛出現「老年環」,角膜周圍形成一圈灰白或藍色的環形物,是血管雨眼睛老化所造成,常見於年長者,因此年輕人或中年人有此現象,往往是因為膽固醇過高,導致脂肪或膽固醇堆積在此處,必須就醫檢查血脂。另一個徵兆同樣與眼睛有關,臉上長黃色斑或黃色瘤,出現在眼睛上方處或眼周的不同顏色斑塊,這是膽固醇高到身體無處可蓄積,因而沉積於眼周附近,眼皮皺褶多就是要讓多餘的脂肪和膽固醇堆積。最後則是長出白色瘤,通常生於手指關節處或身體摺縫處,戳破的話會有黏稠油脂流出,這些就是累積的脂肪。陳冠任也說明,若有這3種徵兆都應該及早就醫治療,但這些外觀徵兆在膽固醇降低後,也是無法逆轉的外觀異常。此外,陳冠任提醒,膽固醇輕微偏高的人,可以先從飲食和運動著手,但非常嚴重的話就得透過藥物治療。
家庭主婦手指腫痛無力!常摔破碗盤 就醫檢查竟是「類風濕關節炎」
一位42歲家庭主婦,原本以為自己只是兩手中指和食指有腫痛無力的感覺而已,不以為意,偶爾到藥局買止痛藥吃吃,雖然有一定的止痛效果,但不吃又痛,痛了又吃,這樣持續了一年多,直到最近因頻頻摔破碗碟,心生害怕,才到醫院求診。經一連串檢查,確診罹患類風濕關節炎。腕關節長期腫痛 罹患類風濕關節炎澄清醫院免疫風濕科孟家駒醫師表示,經由身體檢查、按壓該婦女的手部各關節,發現多隻手指的掌指關節、近端指間關節、兩手的腕關節都有腫脹、疼痛的情形。再經由抽血檢查,發現類風濕因子陽性、發炎指數偏高,為了進一步瞭解她關節炎影響的範圍,以超音波檢查後發現,雙手的五個掌指關節、兩個近端指間關節、兩手的腕關節都有發炎的情形,符合類風濕關節炎的典型特徵,證實她罹患了類風濕關節炎。致病因與這些有關 免疫調節藥物改善症狀孟家駒醫師強調,手部的掌指關節、近端指間關節、腕關節,是類風濕關節炎最常見的侵犯部位。目前醫學上統計,女性和男性罹患類風濕關節炎的比率是3:1,且以30歲到60歲的女性居多,致病的原因除基因外,與抽菸、牙周病、感染後導致的免疫功能失調有關。該婦女確診類風濕關節炎後,經服用免疫調節藥物後,手指關節和腕關節的疼痛無力現象,已獲得很好的改善。關節出現這些症狀6週以上 應盡速就醫孟家駒醫師呼籲,如有兩個以上的關節持續腫脹、疼痛、僵硬、無力或是活動度受限達六週以上,尤其雙手關節同時出現症狀,千萬不可輕忽,須趕快尋求專科醫師的診療。對已罹患類風濕關節炎者,關節疼痛時應多休息,減少患部關節過度彎曲,當症狀緩解後,需避免大角度活動、避免手指負重過大,早上起床需先做適度關節活動後,再進行日常工作。
山崎賢人演繹安倍晴明獲認可 為結印針灸手指骨間
改編知名小說家夢枕貘《陰陽師》系列作品,同時也是安倍晴明誕生1100週年的紀念電影《陰陽師0》,以年輕時代的安倍晴明為主角,導演佐藤嗣麻子認為人氣男星山崎賢人超脫凡人的氣質與安倍晴明有共同之處,因此特別邀請他擔綱演出,而山崎賢人的演出也獲得夢枕貘認可。為了完美呈現邊念咒邊結印的高難度表演,山崎賢人不僅隨時隨地練習,更特地針灸手指骨間,讓手指能夠更加彎曲。原著作者夢枕貘曾擔心年輕版的晴明該如何呈現,但看過山崎賢人的演出之後,馬上就覺得自己太多慮,「我認為他沒有背離大家心目中的晴明形象,當我看到山崎飾演的晴明時,我直接就覺得『可以』。」夢枕貘甚至還大讚山崎賢人:「完美演繹了年輕的晴明。」該片也請來「民俗學大師」加門七海擔綱咒術顧問,為本片打造咒文、結印與護身符,每個手指關節都別具意義。山崎賢人不斷練習結印,甚至為了讓手指可以更加彎曲針灸手指骨間,他對此表示:「咒術與結印的場景,手勢、位置、身體姿勢的細節,都需要多加留意,要讓動作看起來優美,必須以正確姿勢呈現,我花了不少功夫呢!」最終成果不只他自己充滿信心,就連加門七海都十分讚賞:「他真的非常努力,就連難到吃螺絲的咒文都全部記下來了,實在非常了不起。」有別於以往的激烈扭打,山崎賢人這次得穿著行動不便的古裝,呈現出優美的「無重力感」,讓他大嘆:「非常困難,會踩到衣服,也會因為帽子太高而撞到頭。」山崎賢人補充:「這次的動作更像是為了生存而戰,在不傷害任何人的情況下逃脫,能以這種方式表現出晴明超脫凡人的動作很有趣。」為此,他還花費兩個月的時間排練,戲外也抓著特技演員練習,精彩到位的成果,讓本片動作導演園村健介讚嘆:「他超出我的預期,表現超過100分。」山崎賢人這次得穿著行動不便的古裝,會因為帽子太高而撞到頭。(圖/采昌國際多媒體提供)《陰陽師0》劇情描述陰陽寮的學生安倍晴明(山崎賢人飾演),傳聞是狐妖之子,一心揭開父母遇害之謎。某天,皇族徽子女王(奈緒飾演)的住所發生奇異事件,貴族之子源博雅(染谷將太飾演)受託前來尋求晴明相助。同時,陰陽寮也有學生離奇死亡,各種異象顯示邪惡陰謀籠罩平安京,種種謎團即將解咒,真相讓人不寒而慄。電影即將在10月18日在台上映。
Ozone苦練高空特技慘見血 子翔文廷壓力大崩潰痛哭
Ozone將在8月3日登上小巨蛋,近期正閉關進行魔鬼密集訓練,除了先前搶先驗收的搖滾樂團演出,文廷、子翔和煥鈞也組成嘉年華表演,特訓充滿視覺張力的POI(以及高空皮條特技演出,三人因為不熟悉控制力道不斷砸到頭,還是忍痛苦練,其中文廷在練習高空皮條時,因手磨破皮導致整條皮條都是血,子翔也因練習壓力崩潰大哭。文廷練習到整條皮條都是血。(圖/索尼音樂提供)其實高空皮條是文廷提議的項目,相較於去年在北流演唱會飛上6公尺高的鋼絲美技,這次文廷決定要在小巨蛋舞台上呈現更高難度的高空皮條特技,文廷表示:「北流吊鋼絲的時候,老師會在後面操控鋼絲,給我比較多輔助的支撐力量,但這次所有hold在空中的動作都要靠自己完成。」不僅要靠自己控制全身肌肉,還要克服滯空旋轉的暈眩感,練習期間文廷一度忍不住潰堤,「日常的練唱練舞練跑步,再加上嘉年華表演的訓練,其實有點超出自己的負荷,當天從早到晚的排練,內心突然湧上的無力感,讓我忍不住想哭。」有武術基礎的文廷練到哭,沒有基礎的子翔則在第二次上課就大哭一場,「因為我完全沒有接觸過高空皮條,當天練習的狀況不太好,想到要在小巨蛋那麼大的舞台上表演,就覺得壓力很大,怕自己做不好然後毀了這場秀。」不過哭完後反而釋放了壓力,在文廷的鼓勵之下,子翔的練習漸入佳境,已可以帥氣地在空中盤旋,子翔因壓力崩潰大哭。(圖/索尼音樂提供)POI的演出還加入了樂團組的煥鈞,POI源自於嘉年華表演的火舞概念,因應演出場館的安全考量,改以燈光效果呈現,在甩動的同時可以呈現出更加震撼的視覺效果,煥鈞彈完貝斯就會把POI拿出來狂甩,手臂、手腕、手指都受傷,「尤其手指關節起了個大水泡,不小心弄破後,洗澡時傷口碰到水,卻是生不如死……」子翔表示要呈現完美的演出沒有其他訣竅,「只有不斷反覆地練習,形成身體的肌肉記憶,讓整體動作更協調流暢。」
七旬嬤手痛「瓶蓋都擰不開」 狂吃止痛藥!就醫才知關節已變形
一位70歲的林姓阿嬤(化名)每天早上起床時總會感到雙手手指關節僵硬腫脹疼痛,也沒辦法擰瓶蓋、擰毛巾、提重物時都會感到極度不適,這些不適深深影響生活。只能依賴消炎止痛藥來緩解關節疼痛,然而效果不佳,尤其一旦停藥即再次感到疼痛。症狀已持續一年多,在家人堅持下到醫院就診才發現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且手指關節已經變形。高雄榮民總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石孟潔醫師指出,許多患者會以止痛藥來緩解長期的關節疼痛,卻忽略可能是類風濕性關節炎作祟。等到時間一久、症狀逐漸惡化後,才驚覺已造成關節的傷害。她提醒,類風濕性關節炎引起的骨骼變化無法逆轉,關節一旦開始變形就難以恢復至正常功能,呼籲及時就診的重要性。類風濕性關節炎症狀多為「對稱性」多個關節腫脹要注意!類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一種慢性自體免疫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統會誤攻擊身體組織,尤其在關節滑膜處,因此造成關節發炎、腫脹和疼痛,嚴重可能導致關節變形及功能上的障礙。石孟潔醫師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表現通常會成「對稱」的方式,像是手腕、手指、腳踝等關節症狀都會是左右同時出現。除此之外,類風濕性關節炎為全身性的疾病不只會侵犯關節,有些案例會伴隨關節以外的症狀像是異常疲勞、發燒、心血管系統疾病、間質性肺纖維化和骨質疏鬆,甚至併發乾燥症(眼乾、嘴乾),鞏膜炎。石孟潔醫師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目前主要診斷方式包含血液檢查、病人症狀和影像檢查。她提到,根據歐洲風濕醫學會2010年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診斷標準,主要分為四大類評估項目。第一為受侵犯的關節數,第二為抽血檢查,第三為急性發炎指數,第四則為症狀是否已維持六周以上。依據診斷標準計分如超過6分以上,就可以診斷為類風濕性關節炎。醫師也會結合血液檢測,透過患者的類風濕性因子、抗環瓜氨酸抗體、發炎指數,並利用超音波和X光等影像工具來評估發炎和骨骼破壞程度。生物製劑用藥新選擇!輔以物理、職能治療更全面石孟潔醫師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方針主要以減緩病情、控制症狀,並減少關節的長期損害為主。一般而言會短期使用消炎止痛藥及類固醇來緩解急性發炎疼痛,合併免疫調節藥物來控制。除了藥物外,也會搭配物理治療來緩解功能障礙,或是配合職能治療來協助患者恢復正常的生活功能。然而傳統免疫調節劑對某些病患來說治療效果較為侷限或無法適應其所帶來的副作用,而長時間使用高劑量類固醇可能發生以下副作用如骨質疏鬆、月亮臉、水牛肩、白內障等情況。因此,現今生物製劑以及標靶藥的出現也讓醫師、患者有更多元的治療選擇。石孟潔醫師解釋,目前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生物製劑以及標靶藥有針劑及口服兩種,能夠精準阻斷特定發炎物質,且較快速的發揮免疫調節的效果,對發炎處有良好的控制效果,使用施打的生物製劑,對於常忘記吃藥的民眾、傳統治療上無法獲得良好控制的族群或是因副作用無法耐受之患者而言都是一大福音。另外,由於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女性患者眾多,也有適合孕婦的用藥能選擇,她也呼籲患者不要擅自停藥,並且和醫師討論最合適的治療方式。保健品亂吃恐弄巧成拙 醫:減壓生活更重要市面上許多宣稱能「增強免疫力」的保健食品到底能不能吃?石孟潔醫師表示,若為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患者或其他自體免疫相關疾病的族群,過度攝取這類型的保健品可能使免疫系統失衡,進而影響到病情!因此建議患者在選擇營養保健品前都應先諮詢醫師。如想在日常習慣中就能減緩症狀,石孟潔醫師提到,避免壓力過大、以及抽菸喝酒,就能有效降低身體發炎反應。此外,規律運動也能增強關節功能以及肌力,減少僵硬和疼痛感。最後提醒民眾,如果有對稱性的關節發炎腫痛及關節僵硬狀況,請儘早到過敏免疫風濕科就診,及早有效的治療可避免關節變形。
園藝大叔手指關節莫名腫痛! 檢查竟是類風濕性關節炎惹禍
一名熱愛園藝的55歲的李大叔(化名),每天看到親手栽種的植物結出果來,總讓他充滿喜悅與成就感。然而某天手指關節卻莫名腫痛,疼痛難耐好一陣子,後來甚至連最心愛的園藝都無法耕作,就醫檢查,確定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收治個案的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風濕免疫科高瑞鴻醫師表示,初期李大叔先以傳統的免疫調節藥物治療一段時間,但症狀無法控制很完善,後來達到用健保條件申請生物製劑介入治療,大概幾個月之後,症狀有明顯的改善,李大叔能夠重拾快樂園藝的生活。關節僵硬腫脹 嚴重恐變形影響生活品質高瑞鴻醫師說,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慢性發炎疾病,會導致關節腫脹及疼痛,尤其在早晨時會感到關節僵硬,持續時間可能長達半小時以上。這個疾病經常好發在手、腳關節,對患者日常生活影響很大,例如:吃飯、穿脫衣物或行走,若無妥善治療,發病後的一兩年內,檢查就能看到關節骨頭被侵蝕現象,長期會造成變形,嚴重影響生活品質。高瑞鴻醫師指出,類風濕性關節炎主要出現在中年女性身上,男女的比率為1:3,與一般關節炎不同的是,患者活動後反而較能減緩疼痛跟僵硬,但若症狀反覆出現,且超過一個月都沒有改善,就要提高警覺,應及早就醫檢查。抽血加超音波組合 精準診斷類風濕性關節炎高瑞鴻醫師說明,目前類風濕性關節炎臨床診斷主要會觀察關節發炎表現,包括疼痛、腫脹程度,並搭配抽血檢測類風濕因子跟抗環瓜氨酸抗體,這兩個抗體都跟類風濕性關節炎有密切關聯性,另外也會藉助超音波或X光等影像工具,判斷關節破壞及發炎程度,最後綜合以上檢驗結果進行疾病診斷評估。生物製劑精準阻斷發炎因子 懷孕與疾病控制可兼顧高瑞鴻醫師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目前還是以藥物為主,藥物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以類固醇跟消炎止痛藥為主;第二類為免疫調節藥物,又分為傳統的口服免疫調節劑與新一代的生物製劑或小分子藥物。其中生物製劑是以一種生物科技製造出的蛋白質,可以拮抗患者體內發炎因子,並針對個別不同發炎因子進行調控,讓類風濕關節炎的發炎路徑能夠被精準阻斷,改善患者關節疼痛,並讓疾病達到穩定的控制。對於有考慮懷孕及哺乳的女性患者,目前也有適合的生物製劑,只要與醫師充分溝通,可以讓懷孕跟疾病控制獲得兩全其美的治療目標!高瑞鴻醫師提醒,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應積極配合醫囑,治療期間也應留意自身狀況,有問題應隨時回診檢查,避免相關併發症產生,才能擁有快樂的人生。
周海媚過世前咳嗽缺氧 疑「紅斑性狼瘡致感染加劇」
香港女星周海媚擁有「最美周芷若」的封號,她於11日病逝,享年57歲,由於周海媚近一周咳嗽、且需要吸氧,因此外界猜測她可能感染新冠肺炎,再加上她長期受紅斑性狼瘡所苦,可能使感染變得更加嚴重,因此才發生憾事。根據衛福部資料顯示,紅斑性狼瘡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人體的免疫系統異常活化而攻擊身體正常細胞,台灣的紅斑性狼瘡盛行率正逐年增加。這一趨勢與全球其他地區的趨勢一致。過去的研究表明,該病在女性中更為常見,特別是在生育年齡的女性,病因至今未明。紅斑性狼瘡盛行率估計約每2000人有1人,但人種與地域之差別很大。紅斑性狼瘡約有6%與其他的自體免疫疾病,例如溶血性貧血,甲狀腺炎或特發性血小板減少等器官特異性自體免疫疾病一起發生。思樂醫之友協會指出,狼瘡(Lupus)一字之來源,可追朔至西元19世紀,有些病患面部赤紅的病灶,很像狼咬過的傷痕,因而使用拉丁文代表狼的字眼「Lupus」。後來醫師觀察患者的鼻樑和兩頰有鮮明的紅斑,所以再加上Erythematosus即紅斑之意。醫師更進一步發現,此疾病不僅影響皮膚,全身各個器官、組織都可能受侵犯,例如媒體人王瑞玲今日就透露也患有紅斑性狼瘡,出現的症狀是手指關節變形,由於全身都會出現症狀,因此正式命名為全身性紅斑狼瘡,簡稱「思樂醫」。治療紅斑性狼瘡以類固醇為主,若疾病活性不高,通常口服藥物即可,較嚴重的患者則需使用高劑量的類固醇或施打針劑,另外也須搭配各種免疫調節藥物或生物製劑、免疫球蛋白等,多重治療。紅斑性狼瘡患者容易光敏感,必須避免曬太陽,以免誘發皮膚血管炎發作。他並強調,紅斑性狼瘡患者必須定期使用藥物,如果因為情況好轉就停藥,一旦感染,可能會帶動大量免疫活化,此時治療效果便會較差,即便投予大量藥物或免疫調節藥物控制,有時效果也不佳,因此定期用藥與回診追蹤相當重要。
罕見「麻生病」台灣絕跡 印尼看護來台卻發生最終搶救無效死亡
一名來台已6年的印尼看護,因手腳關節疼痛,且開始出現紫斑前往就醫,但卻遲遲無法找出病因,最終病情惡化轉往三軍總醫院,才發現這是台灣絕跡的罕見「麻生病」,但由於初期未能接受妥善治療,後續因壞死性的過敏性血管炎,經搶救後仍不幸死亡。三軍總醫院感染科醫師王永志收治了這名32歲的印尼看護,他分享該個案在台當醫療看戶長達6年,發病前10個月開始出現間歇性關節疼痛,包括雙側肘部、手指關節和膝關節等處,當時並未接受適當藥物治療,後續四肢皮膚出現紫斑狀病灶,才到醫院就診,藥物治療數天後病情仍惡化,因此轉診到三軍總醫院。王永志表示,病患入院時病況危急,四肢皮膚已呈現壞死情形,經由皮膚切片顯示出小血管具有血栓形成,伴隨嗜中性球、淋巴球和巨噬細胞浸潤,特殊染色發現耐酸性桿菌,並經由基因檢測確定為麻風分枝桿菌,透過疾管署取得治療藥物。麻生病是由麻風分枝桿菌引起的,主要是與患者長期密切接觸,或經由鼻腔、上呼吸道黏膜接觸到含有細菌的分泌物而受到感染,潛伏期持續時間約2至20年,疾病會影響周邊皮神經、皮膚及黏膜,造成各式各樣的臨床症狀。這名患者也出現了麻生病產生皮膚變色的雷諾氏現象,這樣的狀況相當罕見,這是一種極為罕見的過敏反應引起壞死性的過敏性血管炎,診斷極具挑戰,病程進展快速且具威脅性,特點是四肢皮膚出現紫紺狀的斑塊,造成嚴重壞死病灶,常因疾病的延遲診斷導致缺乏適當的治療。王永志指出,麻生病在台灣極為少見,甚至算是早已絕跡,主要為東南亞地區境外移入個案,每年確診個案大約都在10人以內,臨床醫師常常容易忽略,透過這起特殊案例希望提醒民眾,若是有長期東南亞地區旅遊史或是當地移入之民眾,當出現異常皮膚表現時,千萬不要忽略一些罕見疾病包括麻生病,要儘速至大醫院就診。
國中生左手腕「卡卡長達半年」 微創手術治療「傷口僅0.3公分」
一名13歲國中生,左手手腕無法靈活活動長達半年,一開始不以為意,直到最近感到劇烈疼痛去他院求診,經過復健並沒有明顯改善,求診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骨科王韋智醫師,臨床診斷為腱鞘囊腫,大約1公分,是一種常見於手腕或手指關節旁的良性腫塊。經過醫病溝通,以腕關節鏡微創手術治療,手術約20分鐘,經過2周時間,手腕活動度已經恢復8成,目前持續回診追蹤。骨科王韋智醫師表示,手腕或手指旁邊有個像水球般的腫塊,可能是腱鞘囊腫,這些腫塊最常出現在手腕的背面,其次是手腕的掌側,偶爾也會在手指關節上發現,腱鞘囊腫的成因仍不明確,但與腕關節內的發炎、創傷後的發炎增生高度相關。症狀通常表現為一明顯、固定的良性腫塊,位於手腕背側的囊腫比較大圓潤,而在手腕掌側及手指關節的囊腫則較小且硬質,導致患者在活動或抓握物品時手腕會感到疼痛。特別提醒,若發現於手指尖的腫塊,則需要區分是否為感染引起的膿包。骨科王韋智醫師指出,腱鞘囊腫造成疼痛、神經壓迫、麻木,因為美觀考量,傳統使用開放式手術切除,是個治標不治本的手術方式,無法真正解決腕關節內發炎問題。因此,不只復發率很高,同時會留下外觀明顯的疤痕,甚至疤痕還會導致疼痛。腕關節鏡微創技術,器械只有0.2公分,約0.3公分的小切口,透過關節鏡手術可以深入治療手腕內的發炎狀況,並同時清除增生的滑液囊和發炎組織,復發率相對低。同時,傷口小,疤痕不明顯,更為美觀。王韋智醫師建議,若發現手部有突出現象,建議早期就醫,不要等到疼痛才看診,因為初期腱鞘囊腫不會有感覺,另外,建議減少重複性動作,並避免給手腕帶來過大的壓力或受傷。
大姨子超愛碎碎念!人夫不忍了回1句被告御狀 岳父母反應讓他超傻眼
是可忍,孰不可忍!一名男網友發文抱怨大姨子從他與太太交往時,就不斷假關心真碎念,小到吃火鍋加沙茶醬,大到結婚買房時的裝潢,都能找到理由批評,沒想到,原Po後來有憑有據的反駁大姨子,對方竟向岳父岳母訴苦,害原Po被兩老質問。原Po在臉書社團「匿名公社」直嗆大姨子在他與妻子交往時就「超愛管我家的事」,不僅約會時常跟來,還超愛碎碎念,「吃火鍋看到我裝沙茶醬,一直唸這樣吃以後會洗腎、吃烤肉看到我刷醬,又會唸吃多以後會得癌症、逛夜市買雞排鹹酥雞,也在唸吃多了肝會壞掉」。讓原Po不勝其擾。原本以為挺過大姨子亂入挑訂婚喜餅碎念吃了得糖尿病、結婚買房氣走裝潢師傅,和亂嗆月子中心護理師的原Po,等自己孩子逐漸長大,才發現大姨子的碎念範圍越來越廣,小孩的「副食品不能微波有毒」、「曬太陽會得皮膚癌」、「太早學鋼琴手指關節會變形」,一連串金句讓原Po大開眼界。沒想到,原Po以自己5歲學跆拳道,身高還有181公分的實例來反駁大姨子的「小孩5歲學跆拳道會長不高」,對方竟找岳父岳母告狀「說我兇她」,害他被岳父母打電話質問,這讓原Po忍無可忍,直接拉高分貝回擊,「再忍下去我都快內傷了,大姐又怎樣?嘴上說關心實際上跟詛咒有什麼兩樣,沒嗆一次都不知道要閉嘴」,強調反正黑了就是黑了,「以後再敢機機歪歪的我照嗆」。
小蠻手指關節已經麻「1年半」!全因1原因 感慨:也沒多久了
從黑澀會妹妹出道的小蠻(王承嫣)在2020年與感情長跑7年的紹翔結婚後,隔年便生下「至尊寶」,小蠻也時常在社群平台上跟粉絲分享育兒的日常生活。30日她也在IG發文坦言,自己的手指關節已經麻了1年半。小蠻(王承嫣)30在社群平台發文表示,自己每次抱著兒子時,朋友都會唸「妳這樣抱手會留下病根」。她才坦言,其實自己的手指關節已經麻了1年半了,而老公紹翔的手也會痛「每天晚上夫妻倆輪流,電療、筋膜放鬆、按摩」。就算如此,小蠻依舊很珍惜可以抱兒子的時光,對於兒子一天一天長大,能這樣抱的時間也所剩不多了「好啦,但抱也沒多久了,就讓我繼續抱」。而她也表示,對於帶孩子這件事,真的是每天都在學習一點一點放手「帶孩子真的,每一天都是放手的練習,我以後真的會好想念」。
折手指會變粗嗎? 美國醫「實測60年」結果曝光
折手指有種莫名的爽感,但折了會讓手指變粗嗎?復健科醫師表示,彎曲手指關節時會讓滑囊液變換位置,空氣從液體中跑出來就會聽到聲音,而一位美國醫師折手指長達60年,骨頭完全沒變粗。復健科醫師李薇在YouTube頻道《健康多1點》中表示,一位家長擔心,小孩很愛折手指,會不會讓手指變粗或受傷。2015年一項研究發現,當手指彎曲時,關節中的滑囊液會移位,讓空氣從液體溶解出來,「我們就可以聽到爆破聲,所以當你折一次手指,當你下一次要再折一次手指,應該不是那麼快,要再隔了大概20分鐘左右,讓空氣再溶回關節液裡。」至於會不會粗,李薇說,變粗就是關節長了骨刺或關節囊變厚,「這大部分原因是因為手部過度使用,常常搬重物,或是一些勞動工作者、手動工作者,才造成關節的軟骨退化。」或是一些有退化性關節炎、自體免疫疾病的人,手指也有可能變厚變形。李薇表示,美國醫師唐納(Donald L. Unger)做過一項研究,他每天折手指長達60年,再照X光比較左手跟右手的差異,發現自己手的直徑、寬徑、軟骨厚度都沒變,「所以折手指折了60年之後,你的骨頭還是不會變粗,也不會造成退化性關節炎。」之後唐納還在2009年得到諾貝爾醫學獎。李薇強調,折手雖然沒壞處,但要先搞清楚是手指太緊還是只是習慣,如果有疾病要趕快就醫治療。
「空手道小清新」裸背自拍!文姿云背傷貼一排OK繃 粉絲直呼心疼
文姿云在去年的東京奧運空手道女子55公斤量級比賽中,為台灣奪下銅牌,從此一戰成名。擁有亮麗外型的她更被粉絲封為「空手道小清新」,然而運動員榮譽的背後除了沒日沒夜的訓練、飲食的自我約束,還有戰袍底下沒人看得到的無數傷疤。(圖/翻攝自文姿云IG)文姿云昨天(16日)便在IG帳號上PO出了一張裸背背對鏡子的自拍照,眼見畫面中她的背肌結實、線條分明,但卻貼著一排顯眼的OK繃,她在文中寫道:「醫生說…是拉傷啦!這陣子一直覺得腰不是自己的…昨天打了一排的針,要洗澡時才發現自己的背長這樣,很值得讓我紀錄一下!」不過文姿云不僅背部拉傷,她的手部韌帶同樣因為受傷而挨了幾針,「手指頭的部分也是一連戳了不少針,第一次眼睛睜大大的!看著針頭戳到自己的皮裡,感覺有點療癒…疑,怎麼有點變態(但還是有點痛啦)」,感覺得出文姿云顯然很會苦中作樂,但也讓許多粉絲非常憂心。許多網友紛紛在貼文底下留言關心她的傷勢,「為什麼手拉傷,要反覆打針?」、「你的手收,秀秀」、「看了好心疼啊!辛苦妳了」、「看了就痛,保重」、「打針在手指關節真的靠北痛…打過一次真的是不想再來了」、「真的好辛苦!勇敢的女孩妳真的很棒」、「雖然針孔傷口小,但還是要注意唷。」
類風濕性關節炎需高度警覺 控制不佳恐導致肺纖維化
43歲的慧慧(化名)在餐廳工作,5年前某日早上起床時,發現全身關節爆痛,甚至無法翻身及行走,只好爬到房間門口想開門求救,卻因手指關節變形,連喇叭鎖都轉不開,讓她求救無門,幸好家人返家發現才緊急送醫檢查。經輾轉到風濕免疫科確診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初期先嘗試藥物治療,由於慧慧體重較重,加上工作常常需要用到手腳關節,藥物需要用到最大量的類固醇及止痛藥,但仍無法緩解關節腫脹症狀,加上經常感到身體疲累,生活品質大受影響。所幸後來符合使用健保給付的生物製劑介入治療後,症狀大幅改善,也減少打止痛針次數及類固醇劑量,還意外讓體重下降,減輕了關節負擔,讓她可以順利回到職場,重拾快樂自在的人生。收治個案的台東關山慈濟醫院風濕免疫科洪明理醫師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目前發生原因不明,可能是環境、病毒或細菌進入體內,啟動自己身體的免疫反應有關,讓原本應該要去對抗外來環境異物,卻因為免疫系統出錯而誤傷自己,造成患者關節出現紅、腫、熱、痛。特別的是,類風濕性關節炎常好發在早晨,患者會因身體關節疼痛而痛醒,甚至會有持續一段時間僵硬情況,經過休息也不會改善,通常會持續2~4個小時,到中午左右會慢慢改善,這種情況若持續6個星期沒有改善,就應高度懷疑可能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相關疾病,跟過去民眾容易被誤診的退化性關節炎或痛風很不一樣。洪明理醫師提醒,類風濕性關節炎除了常見的關節疼痛變形外,還會引起許多全身性的併發症,例如鞏膜炎、乾眼症或心臟疾病等。值得注意的是,若全身發炎沒有好好控制的話,疾病晚期可能會影響肺部導致慢性肺纖維化,影響肺功能造成永久性傷害。洪明理醫師說明,過去針對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治療,大多使用抗風濕口服藥物和類固醇止痛藥物,但約有三成患者治療效果不佳,無法延緩關節破壞,導致關節嚴重變形,甚至會侵犯到脊椎影響行動或造成癱瘓,因生活無法自理或經常需要到醫院復健,只能靠重大傷病卡持續就醫治療。近來生物製劑精準治療成了對抗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最佳武器!洪明理醫師表示,目前生物製劑愈來愈進步,而且使用多元,可以緩解患者關節腫痛問題,並延緩關節變形,大幅提升患者生活品質。對於想懷孕及生育的女性患者,也有適合孕程及哺乳期間可以安全使用的新型生物製劑,達到治療及懷孕兩全其美目標。洪明理醫師提醒,類風濕性關節炎需要終生治療,患者應定期回診規律用藥,才能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平時應減少激烈及勞動性過高的工作,才不會加速病情的惡化。
14歲國中生愛喝飲料 「這根」比出來腫爆…整個都變形了
大陸重慶一名14歲男國中生長期喝奶茶、吃垃圾食物,導致手指嚴重變形,關節處腫大。醫生表示,該名男國中生手指關節之所以會變形的原因是因為尿酸高,與他的飲食習慣有相當大的關係。根據陸媒《大河報》報導,重慶一名14歲男國中生因父母到外地工作,平時由奶奶照顧日常生活,因此想吃什麼就吃什麼,奶奶也管不動他;近日他發現手指關節越來越腫,就醫才知是飲食習慣出問題。從影片中可以看見,他的中指關節處整個腫起來,宛如一顆小貢丸,引起熱議。醫生表示,男國中生手指關節變形是因為尿酸高,詢問飲食習慣,發現他經常喝奶茶、碳酸飲料或吃辛辣的東西,正常情況下,體內的尿酸大約有1200毫克,每天新生成約600毫克,同時排泄掉600毫克,處於平衡的狀態,但如果體內產生過多來不及排泄或者尿酸排泄機制退化,則體內尿酸滯留過多。醫生指出,當血液尿酸濃度大於7毫克/分升,導致人體體液變酸,長期置之不理將會引發痛風。醫生提醒,過於疲勞或是休息不足,也可能導致代謝相對遲緩,進而導致痛風發病。許多網友看完後,紛紛留言「這不就是痛風嗎」、「嚇得我看一下自己的手指頭有沒有變形」、「又是奶茶的錯」。
電動車牽進電梯後冒煙 「轟」一聲炸傷5月大女嬰「8手指關節脫落」
太驚悚!四川成都成華區一處大樓,今年5月發生一起電動車突然在電梯內爆炸,炸傷新生嬰兒的恐怖事件。據悉事發當下,電梯內共有4名大人與一名才5個月大的女嬰,女嬰在這起密閉電梯的爆炸意外中,不幸造成身體45%的燒燙傷,而抱著她的外婆傷勢也很嚴重,全身燒傷面積達75%。這起意外是發生在今年5月10日晚間的成都市一處社區的電梯內,從監視器畫面可發現,事發當時,先是有一名男子牽著電動車進入電梯,當時電梯已有一名婦人抱著一個小女娃,但就在門剛關上不久,電動車就突然冒煙,並直接爆炸,造成在電梯內的女嬰與外婆,首當其衝被炸傷,後來被送到重慶市陸軍軍醫大學西南醫院接受後續治療。女嬰父親張先生表示,女兒在加護病房經過20多天治療,共接受3次手術,雙手除了大姆指外,其他8根手指的第一關節,全都脫落,確定有永久性殘疾,且頭部燒傷,導致無法再長出頭髮,但目前傷勢穩定;至於同行外婆目前仍在加護病房。張先生表示,女兒跟外婆兩人的醫藥費目前已花費人民幣90多萬元,後續的治療療程,可能還得花上人民幣10萬,還好經過熱心民眾捐款,目前醫療費用充足。他並承諾這些善款,只會用在2人的治療,若電動車車主願意賠償醫藥費,他也會將先前收到的善款全數退還。至於這起意外的調查,事後發現肇事的電動車,為車主自行改裝的二手車,所以無法向生產商究責,而張男雖然試圖聯繫車主,車主只來探望過一次就失去音訊,後續賠償事宜仍待處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