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魚
」 澳洲「海底走路魚」瀕臨絕種!全球僅剩100條 科學家「24小時輪班」撈回照顧
瀕危物種「紅手魚」(紅合鰭躄魚,red handfish),又稱為「海底走路魚」,棲息在澳洲的海島州塔斯馬尼亞,由於全球僅剩下100隻,科學家便決定將發現的25條撈起,帶回實驗室進行飼養,避免受到侵害,最終不幸絕種。根據英國科學研究新聞網《Phys.org》的報導,「紅手魚」長約8公分,外觀像是深紅色、棕色的金魚,魚鰭上擁有蹼,牠們不像一般魚類能夠游泳,而是以如同手一樣短小的胸鰭、腹鰭爬行,生活在塔斯馬尼亞東南部海域的小珊瑚礁中。塔斯馬尼亞大學海洋和南極研究所指出,由於近年來海膽過度啃食海藻、海水溫度上升,以及人類排放的廢水汙染、船隻干擾等等因素,「紅手魚」的棲息地遭到嚴重破壞和退化,而科學家們只能做出艱難而危險的決定,即是將數十條魚從野外捕獲並帶回飼養,以避免族群滅絕。科學家傑娜米(Jemina Stuart-Smith)、安德魯(Andrew Trotter)表示,這25條魚在臨時的水族館中狀態良好,由經驗豐富的工作人員進行照顧,每週7天、24小時輪班,「相信牠們和我們在一起很安全,但考慮到野生種的族群數量很少,我們團隊肯定一種更強烈的責任感」。報導指出,自1900年代有紀錄以來,澳洲附近海域的海水溫度一直在逐漸上升,而海洋科學家們認為,二氧化碳及其他溫室氣體的排放使問題加劇,但他們仍希望在冬季來臨時(南半球的6月),隨著氣溫下降,這些魚類可以回到自然棲息地生活。
上次發現已是20年前! 澳洲再現瀕危的「有手怪魚」
有民眾日前在澳洲的普里姆羅斯沙灘 (Primrose Sands) 跑步時,發現1隻「長著雙手」的魚,且這稀有魚種距離上次被發現已是近20年前。對此,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 (CSIRO) 也驚訝的表示,「直到這次的發現前,我們還以為這種魚已經在當地滅絕了」。事實上,這種稀有魚種被稱作「斑點疣躄」(handfish),因魚鰭長得像人類的手部或動物前肢,又名「斑點長手魚」,所謂的「手」就是牠們用來行走的魚鰭。目前,人們只在澳洲東南部水域發現過牠們的蹤影。據《每日鏡報》報導,亞爾 (Kerri Yare) 日前在澳洲塔斯馬尼亞州的普里姆羅斯沙灘上跑步時,看到了「斑點長手魚」,她說牠看起來就像小河豚或蟾蜍,但仔細觀察後,卻發現其獨特形狀的鰭,在當時她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更不時發出驚嘆。事後,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 (CSIRO) 的迪瓦恩 (Carlie Devine) 表示,「斑點長手魚」目前在世界上僅存2000隻,她還說「直到這次的發現前,我們還以為這種魚已經在當地滅絕了」,而幾年前組織也曾試圖尋找「斑點長手魚」,但卻一無所獲,但有了這次的發現後,讓他們有再次尋找的信心。據該組織稱,「斑點長手魚」是第1種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列為極度瀕危的海洋魚類,其原因是近岸挖泥漁業和入侵物種破壞其棲息地,此外由於牠們體積小,所以也很難找到。迪瓦恩說,目前組織也正在努力防止該物種滅絕,除了在其自然棲息地引入人工產卵棲息地外,水族館還飼養了這種魚,這不僅可以阻止滅絕,還可以繁殖魚類,並保證幼魚的安全,直到長大一些,就會把牠放回河裡,希望此舉能增加牠們在野外的數量。
「用雙鰭行走超罕見」瀕危粉紅手魚現身塔斯馬尼亞 睽違22年再度現蹤
澳洲生態環境豐富,蘊含許多獨特物種,近期科學家又在澳洲塔斯馬尼亞外海,發現一種極為罕見的「粉紅色手魚」(handfish),這種生物能夠利用超大的雙鰭在海底「行走」,而這種魚在歷史上只有4次目擊紀錄,上一次還是在1999年。根據《新聞週刊》(News week)報導,這隻粉紅色手魚是在塔斯馬尼亞海岸外的塔斯曼斷裂帶海洋公園,海面下大約120公尺深處被發現,調查人員當時正在用深海攝影機拍攝海底景象,沒想到意外發現這隻粉紅色嬌客,海洋科學家巴瑞特(Neville Barrett)表示,粉紅色手魚在此之前,只有4次被目擊記錄,上一次的目擊紀錄是在22年前,而在今年稍早,牠被塔斯馬尼亞官方列為瀕危物種。科學家在澳洲塔斯馬尼亞外海發現極為罕見的「手魚」。(圖/翻攝自推特@Weird_AnimaIs)科學家原先認為,這種珍貴魚類生活在隱蔽海灣的淺水區域,不過這次卻是在外海,且深150公尺處發現牠的身影,巴瑞特對此表示「這是令人興奮的發現,為粉紅手魚的繼續存活提供希望,顯然牠們的棲息地和分佈較先前認為更廣。」根據了解,塔斯曼斷裂帶海洋公園是澳洲珍貴的海洋保護區,面積約有瑞士那麼大,當中有一處地殼長裂縫,得以讓科學家在海洋深逾4000公尺處發現獨特海底生物,海洋公園內遍布陡峭峽谷、海槽和海丘等地形,讓這裡得以涵養許多獨特海洋生物、魚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