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文
」花樣判決書1/美女發言人引爆司法內戰 判決抒情文始祖竟是他
台北地院法官姚水文日前審理綠委鄭運鵬和新竹市府發言人徐千晴的誹謗官司時,在判決書開釋雙方應放下仇恨「離苦得樂」,否則「一個人永遠活在別人的認可之下,是莫大的悲哀」勸世文筆風引起轟動,有法官認為在判決書抒發心情、寫勸世文並不適當,應送懲戒,但也有法官認無不妥,並指政治人物情感上不悅,本來就不應該以名譽權保障,由於反對和贊成者各持己見,宛如一場審判界的網內互打、大家吵得不亦樂乎。鄭運鵬今年5月3日在臉書質疑民眾黨在人力銀行開出的徵才資訊,徵求全職彰化縣黨部秘書起薪僅2萬6400元;鄭認為,民眾黨用基本工資招聘黨部秘書,驗證柯文哲所說「用香蕉只能請猴子」的理論。徐千晴則在臉書反批鄭,「反觀鄭委員的徵才廣告,聯絡人、電話、地址、員工人數都不透露,猶如詐騙集團讓人卻步」。鄭要求徐道歉未果,提告求償60萬元,還要徐在臉書刊登判決要旨。承審本案的北院法官姚水文認為,鄭運鵬從大學起投身政治工作,曾任多屆立委及民進黨黨團幹事長,是自願進入公眾領域的公眾人物,代表其個人名譽相對徐千晴的言論自由,應有較高程度的退讓。姚水文還在判決書末頁開釋:「一個人永遠活在別人的認可之下,是莫大的悲哀-他者言論是天堂或地獄,都在人當下吐納一念之間。願所有因他者言論所苦者,萌生一念之明,離苦得樂。」最後判鄭敗訴、徐免賠。懲戒法院院長林輝煌2002年所寫判決書,文情並茂,被認為是抒情文判決書的經典之作。(圖/翻攝司法院官網)判決書公布後,引發熱議,有法官認為姚水文在判決中借題發揮,發表與個案判決結論之形成毫無必要文字,且刻意挖苦當事人,不應受審判獨立保障,建議北院應將姚送懲戒,不過也有法官認為姚的判決寫得很好,因為人的名譽是社會評價,不是個人的主觀感受,如有人主張名譽權受侵害,卻又說自己被罵不開心,但仍無法表明他的名譽權哪裡受侵害;另有法官認為,法律本就植基於社會,因此本案沒什麼懲戒不懲戒,各自本於法律確信獨立審判即可。不過一位有「考古癖」法官爬梳資料後發現,其實法官在判決書抒發心情者,首推曾任司法院秘書長的林輝煌(現為懲戒法院院長),林曾在2002年開出第一槍,他改變傳統判決書寫法,以抒情文方式撰寫,並將被告母親台語證詞翻成國語文,輕判經濟弱勢的被告而聲名大噪,林當時甚至要求檢察官改變起訴法條,將持剪刀行竊的加重竊盜罪,改為普通竊盜罪。時任司法院長翁岳生不但未處罰他,還交辦研究他的「書類格式」,大法官孫森焱也公開在院會上呼籲嚴肅看待。林輝煌在這件著名的抒情判決中,在案情事實部分,一開始就破題被告有嚴重口吃,以撿拾廢五金維生,接著在「得心證的理由」部分,陳述被告謀生不易,為了照顧懷孕又智能不足的妻子以及女兒,才會去拾取工廠廢鐵線,最後審酌被告老母親的證詞,並新增判決後記,以「上蒼悲憫,願容卑微生命在這塊土地喘息。」輕判罰金300元。長期在雲林地院服務的林輝煌後來成了司改英雄,現在已是終審法院院長。林輝煌在雲林地院當法官時經常衝撞體制,後來出任司法院秘書長、新北地院院長等要職。(圖/報系資料照)
花樣判決書2/《犀利人妻》名句瘋傳法界 佛道經文感化逆子有成
法院判決書對很多民眾來說像是天書,因為其中除了枯燥的法律條文外,不時還夾雜文言文,讓民眾看了以後如同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不過自從懲戒法院院長林輝煌2002年在雲林地院首創紀錄,以抒情文筆觸描寫弱勢民眾因生活困窘持剪刀行竊被捕,在判決書裡花了不少篇幅描寫被告困境,結果一炮而紅,從此各法院不時出現一些體裁和內容特殊的判決,讓外界目不暇給。已轉任律師的前台中地院法官張淵森,10年法官生涯4度贏得釋憲成功,堪稱釋憲達人,他在2021年離職前審結一件毒品案時,將藝人隋棠在《犀利人妻》劇集裡的名句「可是瑞凡」寫進判決書,內容妙語如珠,一度在法界瘋傳。原來當初張淵森審案時,發現難解的法律爭議,希望台中地院支付學者35000元鑑定費遭拒,他乾脆自掏腰包請學者鑑定,並將他與院方交涉過程,全部寫入判決書中。張淵森在判決書指出,會計室主任曾向他表示,法院經費不足,無力負擔本案鑑定費,張轉向行政庭長詢問,「那明年可以送嗎?」行政庭長表示,明年也沒有經費,而且院長也不同意送鑑定。此時張忍不住引用《犀利人妻》經典對話:「『可是瑞凡』,明年都還沒開始,怎麼會沒有經費?」最後司法高層得知後,請張務必收下35000元鑑定費,張才勉強同意。《犀利人妻》裡隋棠對溫昇豪一句「可是瑞凡,我回不去了」,被譽為台劇經典台詞。(圖/翻攝網路三立華劇)另外,佛經文和道教文也不時在判決書出現,有「佛心法官」之稱的基隆地院法官施添寶,2022年審理一件失業逆子啃老、咬掉父親耳垂案時,在判決書中引用佛教的「父母恩重難報經」,曉諭逆子「慈母像大地,嚴父配於天;覆載恩同等,父娘恩亦然。」也引用道教經典「太上感應篇」,告誡他「夫心起於善,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或心起於惡,惡雖未為,而凶神已隨之」。最後逆子放棄上訴,接受7月徒刑的判決結果,入監服刑。還有一種判決書屬於婦幼文,法官說是要寫給父母離婚的孩子看的,高雄少家法院法官朱政坤2022年初判准一件夫妻離婚案,把8歲孩子的監護權判給媽媽,朱在判決書附件寫了1400多字給孩子,強調「雖然我們只說過一次話,但從你的言談中,叔叔看得出來,儘管這麼辛苦,壓力這麼大,你還是這樣的愛你的爸爸媽媽,真的是個很棒的孩子。」讓孩子知道「愛你的爸爸媽媽,他們都是最棒的」。雖然這些文字對8歲孩子可能無法體會,但已感動了許多大人。最後一種則是較嚴肅的論說文,台南地方法院徐安傑2022年3月審結一起統促黨到烏山頭水庫,替日本人八田與一銅像戴口罩案,警方以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為由移送台南地院裁罰。徐撰寫6千字判決書,詳論台灣近來民主政治和言論生態,最後認為本案在憲法保護言論自由範圍內,判決統促黨發言人張孟崇等人不罰。由於判決內容洋洋灑灑、旁徵博引,被不少法界人士認為憲法高度十足,符合司法院長許宗力口中常說的「憲法意識」,判決出爐即讓法界和政界為之轟動。統促黨成員到烏山頭水庫替八田與一銅像戴口罩,法官徐安傑撰寫6千字判決書,認定不須裁罰。(圖/翻攝網路)
獨/統促黨員替八田與一戴口罩不罰 台南法官6千字判決書瘋傳
統一促進黨的大甲媽搶轎風波尚未停息,台南地方法院3月31日審結一起統促黨發言人張孟崇等人到烏山頭水庫,替八田與一銅像戴口罩案,承審法官徐安傑撰寫6千字判決書,詳論台灣近來民主政治和言論生態,最後認為本案在憲法保護言論自由範圍內,判決張孟崇等人不罰。由於判決內容洋洋灑灑、旁徵博引,被不少法界人士認為憲法高度十足,符合司法院長許宗力口中常說的「憲法意識」,判決出爐沒多久,引發法界熱議和瘋傳。有法界人士指出,司法院祕書長林輝煌擔任雲林地院法官任內,曾在2002年改變傳統判決書寫法,以抒情文方式判決,輕判經濟弱勢的竊盜被告而聲名大噪、引起法界轟動。徐安傑這篇判決書可與「司改前輩」林輝煌交相煇印,不同的是,林輝煌當初抒情文講的是社會問題,徐安傑則臧否言論自由在台灣的實踐,以及憲法對言論自由的保障,雖然兩案事隔20年,同樣引發法界關注。台南地院柳營簡易庭法官徐安傑認為替八田與一銅像戴口罩行為,屬於言論自由範圍,判決不罰。(圖/翻攝網路)。判決指出,張孟崇、林德旺、鄭建炘等人今年2月1日(春節大年初一)下午3點到台南烏山頭水庫,替被稱為「烏山頭水庫之父」和「嘉南大圳之父」的日本人八田與一戴上五星紅旗口罩,還拍影片上傳網路,他們主張:新冠肺炎不要給日本、美國病毒傳染給臺灣、日本人滾回去及臺灣是中國大陸的一部分等語,遭台南市警局麻豆分局認為是滋擾公共場所行為,以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為由移送台南地院柳營簡易庭裁罰。承審本案法官徐安傑認為,「主張共產主義或分裂國土」的言論主張,是高度政治性議題,如政治傾向相關度越高,應越有助於政治及社會活動的監督,在公共事務的討論過程中,提供不同面向思想或意見,使大眾獲取多元資訊,確有存在必要,所以還沒對國家安全、社會秩序造成重大明顯而立即危險前,受憲法言論自由保障。徐安傑指出,案發時張孟崇等人行為並未發生衝突,相關言詞確實在宣洩情緒,但言論內容是他們傳達個人意思時所選用的文字,這是言論自由的核心,應留待言論市場自行評價,在踰越法律界限前,均應獲得完全尊重。然而臺灣人民多數輿論認同,一旦涉及中國二字,不論背後傳遞意涵為何,網上謾罵雨後春筍,讚揚人數動輒萬計,在表意人滿足特定言論受矚目之餘,挑撥情緒與激化族群衝突對立程度,只有過之而無不及。他舉例,世界衛生組織已將新冠病毒定名為「COVID-19」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及政府官員仍然持續使用「武漢肺炎」乙詞長達半年以上。早前太陽花運動時期,陳抗者曾舉牌關於「支那賤畜,外來種滾」的「象徵性言論」。更早還有「太平洋又沒加蓋,覺得中國好就游過去」、「我們把中國人推下臺灣海峽之後他還可以爬上來當臺灣人啊!」、「『屎』作俑者是『中共病毒』的『中共』」、「黨國餘孽從兩蔣時代就存在至今、司法是黨國思想的最後防線」等語。徐安傑也對文化部低估台灣人的民主素養、限制多元言論感到不可思議。他表示,文化部今年起為防止文化統戰,竟擬對對岸黨政軍出版品實施事前審查,當時文化部長曾表示:這東西本來就沒有違憲,憲法是保障臺灣人民,臺灣人任何人的創作及出版都沒有受到限制等語。徐安傑質疑,言論自由應包括接收多元言論的權利,文化部彷彿低估臺灣人解嚴逾30年,歷經3次政黨輪替累積之民主素養,竟可能因一本童書或抖音短片而有動搖!徐安傑強調,若民主社會只能容許一種聲音存在,欠缺理性思辯的空間,終將與民主參與的真諦背道而馳,這不是司法機關存在以制衡國家公權力所樂見,就會出現像是「哥倫布發現新中國」這種政治正確但讓人啼笑皆非的編輯疏失。他也對臺灣多數民意相較對執政者,監督在野之力度,顯悖於多數民主國家的運作方式或現象而「嘖嘖稱奇」。徐安傑最後在判決指出,張孟崇等人言論與日前廣傳「我們都是烏克蘭人」等語,在法院看來,都是個人言論自由及人格尊嚴之展現,有其監督政治活動、促進人民反思功能,既未涉及極端仇恨、鼓吹犯罪,且未造成明顯而立即危險的不利影響,不論法院是否認同該言論內容所傳遞觀點,仍期予以最大包容。
《天橋》製作人認了「韓國再轉包大陸」 喊話:沒有愧對一分一毫
台劇《天橋上的魔術師》獲得6大獎項,成為本屆金鐘獎最大贏家。今年金鐘評審林家齊日前在臉書發文,指出該劇超過80%視覺特效是由北京諾華視創公司負責,而非先前劇組所宣傳的所為「台韓視效跨國合作」,喊話「用人民納稅錢支持的作品,就應該盡可能把資源都留在台灣」。出品方之一的公視昨回應,表示該劇「並無80%特效由中國團隊製作一事,皆由台灣數百名影視專業人才參與執行」。文化部長李永得則表示,據聞是韓國進行特效,有無再轉包還要了解。《天橋上的魔術師》製作人劉蔚然今早在臉書對此回應:「我不諱言,韓國公司的確轉發了部分製作給大陸公司,但韓國公司承接的部分也只有50%,即便他們局部發出,不知何來全片80%之說。所謂這是納稅人的錢,是太大的帽子,但我也可以很不愧於心的說,全劇組以及參與在《天橋上的魔術師》的所有人,沒有愧對這一分一毫。」劉蔚然臉書全文:關於「天橋上的魔術師」,在整個從籌備到播映的過程中,我始終沒有多說什麼,因為我相信的是,沒有任何一部影視作品的過程是容易的,只有最終呈現出來的,觀眾看見了、感受了什麼,這個才是真真切切的。我們做到了的,我們沒做到的,都是下一次需要再努力的經驗與目標。昨天一整天著實百感交集,從抒情文到激動文,換了各種寫法想説說一直以來關於「天橋上的魔術師」的各種爭議,但我還是先來說說關於美術場景視效的這一整件事吧。故事發生在1980年代的中華商場周圍,一個現在已經消失的場景。消失的不只是在現在寬敞的中華路上很難想像曾經有過的商場本身,整個西門圓環和中華路兩側的建築也與當年的情景大不相同。如何重現許多觀眾都仍然熟知的場域,如何搭建看起來足夠豐富的場景,又要能夠在預算內完成,一直是一個導演、攝影師和美術視效的大難題。看著美術在預算的局限性下各種拆解拼裝搭建場景的方式,導演和攝影師在一次次的會議中傷神撓頭,這樣又該怎麼在因此被限制住的鏡位和攝影機運動怎麼想辦法突破再突破…。(有些細節我就用以下幾張圖來配圖說明一下,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看看。)於是首先有了在汐止雍和建設那塊地上的場景搭建。美術頭哥如同變魔術般的將一、二、三樓和天台都拆分開來落於平地,還格外具有巧思的將部分招牌做成了雙面,從另一個方向拍攝可以當成另外一棟樓、多偷一點角度和機位(這樣也都已經讓預算有了不小的超支…)。去年參觀過的媒體朋友們很熱情的說我們神還原了當年的中華商場時,我們稍稍的安了心,但隨之而起的各種質疑「為什麼不是搭建一個可留存的場景供其他劇組的延續性使用?」感到沮喪。但為什麼搭成這個樣子?原因其實有點簡單,這個預算而沒法搭建起完整的一棟百公尺長的三層樓雙向性建築,而這樣局部性拆解搭建臨時建物的方式又只是根據「天橋上的魔術師」劇本當中需要的場景,其他的劇組可能有其他的需求…。但其實更難的還在後頭。美術搭建的場景只是劇中角色的主要表演區(以下圖片中有一個標示出5的,我們看起來很大的場景搭建其實只是搭了需要的這一小塊),但整個西門町的周邊環境是一個更鉅大的工程。幾經研究之後,跟其他影視作品當中的場景延伸最大的不同是,這是一個觀眾太熟知的區域,全十集的故事都在這個區域發生,我們只能扎扎實實的把周邊一圈的建物從零開始的用數位的方式完全重建起來,這不是一個「看起來有年代感」的自行發揮設計就可以過關的大工程。我簡述一下這個工序:1. 跟台北市政府建管處、都發局等單位申請不同年代版本的地形圖、航測圖、始照圖、立面圖等等。(感謝台北市政府以及在這些公文往返過程中協助我們最終取得資料的好多人。)2. 洪大為建築師事務所參照各種圖紙把周邊可能最近景呈現的40棟樓,一棟一棟的蓋出來。(在此要再謝謝我的高中好同學魏郁祥在最艱難的時候給了我們一盞明燈,又協助我們尋找著願意支持做這樣複雜的基礎工程的建築師。跟建築師的收入相比,我們付出的相應酬勞可以說他們簡直義務幫忙了。)3. 建築師搭建完的數位建築模型,回到美術組再確認,連同招牌看板等軟件設定資料一起轉給視效組。(尤其實景搭建其實是偷了尺寸的,並非1比1還原,所以在相對位置對應關係上,周邊建築環境也得調整,讓最終視覺呈現出的相對位置看起來不穿幫…。)4. 視效組搭建完的建築,貼上在拍攝期只要有時間就拉著製片組,各處拍攝台北大小巷道找尋之後可能用到的材質參考,再回到美術組再次做確認。5. 至此才完成了一套周邊環境建築的數位模型,提供給所有參與的視效公司。之後就是一般的背景合成的視效流程我就跳過了。在視效公司的選擇和最終的工作分配上,有幾個可以說明的。我們在最初的徵選提案上,提出的是以韓國公司Digital Idea為主要的視效公司,美國公司Pixomondo和台灣公司賞霖為輔,希望可以在各公司的強項達到最佳效果。但真的開始往下推進時,才知道我們沒想到的事情還是太多了,原本的關注焦點可能還是落在了斑馬、小黑人、石獅子、金魚…等等生物類的事情上,但事情遠遠不是這麼簡單…。過程中,我們從Digital Idea換成了4th Creative,因為劇本的調整和修改沒能和Pixoondo合作,最終又加入了一直支持我們的台灣公司台北影業和轅年視覺創意。接下來就是最終的工作分配。源於前面所說的背景合成的這一大大大件事,我有兩個可能方案,一個是按照同一區塊的背景合成分配,比如五棟朝南一樓西區、五棟朝北區二樓東區外景、天橋上……等等的區塊跨分方式,大家對該區塊相對應的環境對應可以更熟悉,但環境貫穿全十集且每集都涵蓋了各方位,又生物類的視效原本就是不同公司製作,這樣會大大提高工序複雜度,所以最終可以在最短時間內高效完成的概念下(真的很短,直到去年九月還在不停調整剪輯,但十二月得交片…),是以該集生物是由哪家公司製作就由該家公司同時完成所有背景合成的方式處理。全十集一千多顆鏡頭,就在短短的三、四個月當中用這樣的方式,完成了最終呈現在大家面前的樣貌。(真的很辛苦導演在每顆鏡頭來回來去的一次次的調整修改。)我不諱言,韓國公司的確轉發了部分製作給大陸公司,但韓國公司承接的部分也只有50%,即便他們局部發出,不知何來全片80%之說。所謂這是納稅人的錢,是太大的帽子,但我也可以很不愧於心的說,全劇組以及參與在「天橋上的魔術師」的所有人,沒有愧對這一分一毫。也謝謝你。給了我發這篇文的機會。多加一句小小心聲:原子映象做過預算最高的電影「吃吃的愛」全片視效是在台灣做的。請不要給出有預算就外找,沒預算就委屈自己人的這種說法。這句話大概是昨天最傷心吧。這麼簡短的話真的很誤導,預算不是絕對數字,是在這個數字之下我們需要完成的相應內容。「天橋上的魔術師」從過程到成品的確沒有盡善盡美,我也虛心接受各種指教。有各種問題我會一一回覆的。不過不要再隔空引戰了,那是我最不希望見到的事情。
孫可芳劉冠廷爆11年姊弟戀生變 經紀人否認已分手
【娛樂組】愛情長跑11年的演員情侶檔劉冠廷(30歲)和孫可芳(31歲),這兩年接連鍍金,工作邀約跟著暴增,演員路上各自衝刺,怎知回首時,已在愛情的岔路口走散。本刊接獲爆料,指兩人抵擋不了聚少離多,戀情已於日前默默告吹,孫可芳近期PO文,也藏有情變心碎意味。劉冠廷和孫可芳從就讀臺灣藝術大學戲劇系時便開始交往,工作幾年後,都進入「Q Place表演教室」訓練,也同在《植劇場》系列作品嶄露頭角。兩人一路互相陪伴,是對低調又討喜的情侶,認愛後也頗受祝福,男方說過之前曾有結婚念頭,但後來已達成「先拚事業」的共識。劉冠廷與江沂宸在《花甲男孩轉大人》組成討喜的「明婷CP」,因此圈粉無數。 不過,本刊記者日前接獲讀者爆料,劉冠廷和孫可芳看似感情穩定,但長期以來各忙各的工作,關係已悄悄出現變化。七月孫可芳出席新戲《靈異街11號》媒體餐敘時,被問及感情現況,她竟數度語塞,接著尷尬笑回:「大家都是好朋友。」至於上次見面時間,她則四兩撥千斤地說:「前幾天有在公司碰到。」向來低調談愛的劉冠廷和孫可芳,與曾少宗的合照乍看像是三個普通朋友。(圖/翻攝自孫可芳臉書) 近日孫可芳還詩意大發,在IG上發了兩篇抒情文,其中提到「徒勞的距離」、「一切都是道別」、「淚流滿面」、「如果看見我墜落」、「請不要擁抱我」、「地上碎成一片片的她」,其中一篇還標記「寫詩不流淚」。從她字裡行間流露著哀悼的心情,更令人確信她與劉冠廷已從同居情侶,淡化到只是公司同事的關係。對於分手一事,劉冠廷與孫可芳的共同經紀人回應:「他們好好的,只是各自都有工作,不知道怎麼會有這個傳聞。」否認戀情告吹。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最新出刊278期《周刊王》和2164期《時報周刊》。《周刊王》與《時報周刊》聯姻,一套雙雜誌「旺透價39元」,2019/08/07起全省4大超商、全聯及美廉社強勢上架。想追蹤最勁爆消息、想掌握最Fashion、最IN的娛樂流行資訊,請點讚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want.c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