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收益率
」中信金2套劇本併購新光金 法人分析最終目的在「台新新光金控」控制權
中信金(2891)宣布公開收購新光金(2888),金管會也在26日下午收到中信金遞件,將正式展開審查,預計15個工作天內確認准駁與否。法人指出,中信金最終併購目的,可能不僅是新光金,而是「台新新光金控」的實質控制權。國內投顧法人分析,中信金向金管會申請併購新光金,若金管會於15工作天後「同意核准」,核准日仍超過新光金臨時股東會的9/10停止過戶日,實際上中信金早已知收購新光金股權未能來得及在臨時股東會投票。因此有兩套劇本誕生:一、若臨時股東會未通過台新金併購新光金提案,且中信金公開收購股權超過25%以上,中信金將可認列新光金合併報表。然而第二套劇本為,若新光金臨時股東會通過與台新金的併購案,且主管機關亦同意台新金合併新光金,意謂中信金原先持有新光金10%~51%股權將轉換成合併後之台新新光金控股權7%~23%,未來可爭取董事席次過半,中信金仍將有機會成為臺灣最大金控及銀行,第二大壽險及第四大券商,未來投資、業務等資源整合更勝單獨併購新光金。投資建議上,凱基投顧預估,短期中信金股價波動將受併購不確定性影響,金管會核准與否將為合併案主要關鍵,目前對中信金投資評等為「增加持股」、目標價39元。2024~2025年平均股價淨值比1.45倍;投資風險則有全球金融市場轉弱、人壽投資收益率不如預期、銀行信用成本大幅上揚等。凱基投顧指出,中信金宣布以換股及現金方式公開收購取得新光金10%~51%股權,收購價格溢價17%、優於台新金收購新光金的折價9%,金管會核准與否將為合併案主要關鍵;中信金以公開收購方式普通股換股比例為1股新光金換發中信金0.3132股及現金約4.09元,換算每股收購價約14.55元,亦高於台新金宣布併購新光金換股價格11.32元,此收購價格「對新光金股東應極具吸引力」。不過,中信金也需認列較高商譽及負擔新壽增資壓力,中信金收購價格約新光金今年第一季每股淨值0.87倍,但台新金表示,其併購價格已高於新光金實際公允價值,且合併則需認列商譽,意謂中信金可能需認列更高商譽至少400~500億元,未來亦須負擔新壽接軌IFRS 17/ICS 2.0資金缺口。雖中信金表示,過渡措施下的資本適足仍符合法定標準;若以收購新光金股權51%計算,中信金須支付現金360億元,現金及換股收購總金額為1,314億元,中信金雖表示不需增資,然市場仍預期將影響今年度的現金股利配發能力。另外,以取得新光金10%~51%股權計算,法人估,發行新股對中信金每股盈餘稀釋約3%~12%,但若加計認列新光金今年獲利,每股盈餘增加約0.5%~2%。因此,中信金最終併購目的可能並非僅僅於著眼新光金。
不保證紅利2/買分紅保單要比二個%數 保誠人壽這一項硬是「高」2成
在國內本土壽險公司消失逾十年的「分紅保單」重現江湖!「分紅保單滿六年後解約,沒法拿到優於銀行定存利息報酬,讓愛買儲蓄險保本的國人『不滿足』!」保險公司主管告訴CTWANT記者,富邦人壽在躉繳型、期繳型的終身壽險,增加保費收入,逆勢重推「分紅保單」,主要也是因為接軌IFRS 17與積極推動產品轉型等。考慮買最新推出的分紅保單之前,可以先了解以前該類保單的分紅表現。CTWANT記者採訪到一對52歲謝氏夫婦,他們在13年前分別向中國人壽、富邦人壽各買了一張六年期、二十年期的分紅終身壽險保單,年繳保費各約5.7萬元,準備做為退休金。「中壽保單到期時,我們先打電話到公司問會領回多少元?想說應該會比總繳了約34.6萬保險費多些,沒想到還少了約2.4萬元。」(保單價值準備金、解約金皆約32.2萬元)「當時中壽也建議,若沒急需用到這筆資金,可先擱著不用領回,放愈久可以領愈多;迄今也13年了,這幾年給每年約給紅利4千多元,且有逐年增加一兩百元,累計以前未領計息儲存共逾4.1萬元。」謝太太並說,「我翻了保單,滿13年度可領回的保險金為37.3萬元,比總繳保費多了快3萬元。」再看他們向富邦人壽投保的分紅保單,計算保單價值準備金的預定利率為年利率2.25%,分配紅利盈餘率70%;迄今保費共繳了73多萬元,連續十二年每領1.25萬元生存保險金共15萬元,今年富邦通知還會加給1,118元的紅利增額/分享金增額。謝太太說,「我細看保單,載明今年解約金為42.2萬元,比我總繳保費扣掉已領生存保險金後的58萬元還少了16萬元,因此提前解約一定不划算。」富邦人壽執行副總董采苓點出重返「分紅保單」市場,考量保戶風險性。(圖/報系資料照、CTWANT合成)「其實分紅保單就是類儲蓄險,保戶看重紅利與複利效果,保險公司則是透過收取大量保費,拿去市場找標得投資,賺取利差,再分享一些盈餘給保戶」,「這也是保險集中大眾資金去助人、自助的初衷,分紅保單的保費是需放進『專款專戶』專做投資,不能挪去做其他用途。」保險資深業務副總說。該資深副總分析,分紅保單為壽險公司在身故給付、解約金等傳統保證給付項目之外,還額外把死差益、費差益、利差益等紅利,依規定至少分紅70%給保戶,壽險公司最高只能拿30%。無論分紅保單的紅利來源與計算方式如何,一律載明「不保證每年分紅」,因此當分紅保單給的紅利愈少到沒有,漸漸失寵,本土保險公司也難再新推新商品。為何富邦人壽重返分紅保單市場?「它對客戶的風險介於利變型保單跟投資型保單之間,分紅保單的資產配置比較多在股票,保戶持有年期夠長的話,拿到的報酬率會多於利變型商品,報酬率的波動也不會像投資型商品那麼大。」富邦人壽執行副總董采苓向記者解釋。富邦人壽目前上市的四張分紅保單,有躉繳型長紅及三年期、六年期的年年分紅終身壽險,首先強調「不保證給付紅利」,「年度保單紅利也是在契約屆滿第2年起,每一保單週年日給」,但每年紅利金額不同,依當時宣告為準;終期保單紅利則是等到保單屆滿第5保單年度起,因身故、完全失能、保障期滿或終止契約時給付。「不保證有紅利,滿期要三、六年,保戶會願意等嗎?還不如去買高配息ETF、債券等,不會被綁很久。」一名保險業幹部語帶保留地說,「分紅保單適合願意長期投資,重視壽險保障、傳承的保戶。」以富邦人壽今年最新推出的四張終身壽險分紅保單來看,有台幣與美元計價兩種,分為躉繳型與3年期、6年期,「保證給付」皆有壽險保障的身故保險金或喪葬補助費、失能保險金以及保戶屆滿110歲仍活著的「祝壽保險金」。紅利則為「不保證給付」,來自分紅保單的死差、費差及利差,其中以利差益為主要來源,也就是分紅保單實際投資收益率「高於」保單計算保單價值準備金之預定利率;紅利數值為假設不同投資報酬率,據了解業界多會以低分紅3.0%、中分紅5.5%、高分紅6.0%來預估,且通常保險公司會以「中分紅」為目標。因此,當這一家保險公司經營投資好不好,攸關分紅保單保戶能不能拿到紅利,除了看會達到「低分紅、中分紅、高分紅」哪一階段,還要了解保險公司允諾分享給保戶的紅利盈餘%數,依法規不能低於70%。據悉,目前英商保誠人壽即拿出「連續十年逾100%中分紅成績」,而中分紅投資報酬率4.5%,加上保費預定利率,依保誠人壽揭露平均保戶實質總報酬約2.91%;而且,保誠人壽允諾紅利盈餘分配給90%,富邦人壽則是依法令規範保戶可分配盈餘70%以上,並明訂於保單條款。也就是說,當民眾投保「分紅保單」且看重「可分享公司盈餘的紅利」時,便可多了解富邦、保誠人壽會將「分紅保單」的保費拿去做的投資績效,以及紅利分配率的計算方式。
國泰金Q1獲利72億 林昭廷:對美公債曝險極低「短期違約也不受影響」
國泰金控(2882)今天(26)舉行第一季法說會,Q1獲利達72億元,每股盈餘0.48元;國泰世華銀行稅後淨利創同期新高,年成長33%,由於受惠於升息,因此淨利差,淨利差較去年同期顯著提升,惟存款利率較放款貸款先行反應,第一季淨利差1.40%較上季下降;SWAP(換匯交易)的機會財獲利逾16億元。至於國壽投資美國公債帳面價值350億就整體7兆曝險金額相對極小,6月到期只有2.5億元,執行副總經理林昭廷說「即使美債短期出現違約,對國泰金也無影響」。執行副總經理林昭廷說,國泰人壽總保費收入則較去年同期減少,主因去年同期投資型商品基期較高;保障型商品(包含傳統型壽險保障型、健康及意外險)總保費收入年成長6% ,持續挹注合約服務邊際 (Contractual Service Margin)。國壽受利率變動型商品宣告利率調升影響,負債成本較上季微增;損益兩平資產報酬率仍改善;因避險成本較高及資本利得減少,影響投資收益率,今年第一季避險後投資收益率2.69%,低於去年同期4.74%及2022全年的3.73%。
三商上半年歷史同期最大虧損67億 逾兆元壽險公司中最慘
三商美邦人壽面臨30年來最艱困的經營時刻。三商壽21日公告自結上半年財報數字,因為上半年對上市櫃股票、債券ETF及各類型基金等嚴謹執行停損,實現損失約73.8億元,加上認列俄國債券預期信用損失9億元,上半年累計自結稅前虧損53.2億,稅後虧損67.2億元,創其歷史同期最大虧損金額,每股稅後虧損2.31元。三商美邦人壽近年稅後獲利。三商壽首季即執行有價證券停損,前三月累計稅後虧損33.18億元,等於第二季再多虧34.02億元,主要就是資本市場波動,股債雙跌,三商壽執行停損機制,第一季實現虧損48.1億元,並完成現增35.26億元,第二季再認損25.7億元,因要強化資本結構,三商壽亦已宣布要辦理10億股的現增。前六大壽險公司已公告上半年稅後都是獲利,三商壽應是上半年資產逾兆元公司中,唯一出現虧損者,也可能是壽險業上半年虧損最多的公司。三商壽在市場回檔時執行停損機制,實現近74億元投資損失,強調確實有效降低市場波動風險,保護了淨值,淨值淨變動數降幅不若其他壽險同業「劇烈」。據了解,三商壽上半年淨值約少130億元左右,減少金額的確在大型壽險公司中算是「少」的,淨值減少幅度約近30%,對比大型壽險公司40%~80%不等的減幅,也算溫和,但三商壽6月底資本適足率(RBC)已不到200%、淨值比也不到3%,因此今年必須第二度增資,且增資額度比第一季更大。在諸多壓力下,三商壽表示,仍有三個正面消息,一是受惠新台幣兌美元貶值,加上動態調整避險措施,其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較去年底增加45.1億元,餘額約49.2億元,將有助未來因應匯率波動對損益影響。二是上半年經常性收益,避險前收益已超越去年同期,升息有助新錢投資收益率,可提升未來投資報酬率。三是三商壽上半年新契約保費達173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3%,排名壽險業第十名,亦算是壽險公司中少數今年新契約保費還能正成長者,三商壽表示仍會持續深耕保障型及投資型商品。
三商壽Q1虧損33.2億元 董座、副董請辭「公司交由專業經營人」
決定認賠了結。三商美邦人壽20日公布,因為嚴格執行「停損機制」,第一季對上櫃股票、債券ETF及各類基金執行停損,實現損失48.1億元,大幅降低未來的不確定風險,再加帳上有投資55.6億元的俄債部位,首季亦認列預期信用損失7.5億元,因此第一季稅前虧損30.5億元,稅後虧33.2億元,每股稅後損益是-1.22元,應是兆元以上壽險公司首季表現較不佳者。三商壽近期似乎在執行壯士斷腕行動,先前陳家及翁家兩大股東毅然請辭董事長及副董事長,未來要將公司交由專業經營人打理,同時也將出售不動產實現獲利,第一季並嚴格執行停損機制,在利率上升、債券價格下跌之際,處份展望不佳的股票、債券ETF及各式基金。三商壽20日公布第一季財報自結數,總資產達1.4兆元,較2021年底成長2.9%;第一季稅後虧損33.2億元,主要因投資收益未達預期,三商壽分析,由於美國聯準會(Fed)因應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漲幅超過預期,加速升息幅度導致債券價格下跌,以及俄烏戰爭影響全球金融市場震盪。三商壽第一季執行停損機制,實現損失約48.1億元,除反映在淨值外,也衝擊短期損益,但會降低對未來市場變化不確定性的風險。排除三商壽3月下旬完成現金增資35.26億元,這次因市場風險影響淨值的單季降幅約為13%,三商壽指出此降幅低於主要壽險同業。3月底淨值為396億元,比去年12月底少約18億元,淨值比仍在法定要求3%標準之上。三商壽亦揭露其持有俄羅斯債券部位主要為俄羅斯公債,與其他壽險公司所投資的俄債差不多,投資部位金額約新台幣55.6億元,佔其總資產的0.39%。目前已到期債息均全數以美元透過保管銀行收到,並未產生違約情況;針對俄債降評的風險增加,三商壽則在第一季提列預期信用損失約7.5億元,相當於持有部位的13.5%,提列比率亦與其他壽險同業水準相當。第一季三商壽平均負債成本為3.42%。新契約保費收入較去年同期增加21.5%,其中美元傳統壽險新契約保費表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131%,投資型保單也有23%的成長。展望未來,美元債券利率攀升,將有助於提升新錢投資收益率;隨著台美利差縮減,避險成本亦可望較去年減少,匯兌評價利益可增加該公司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存量及提升外匯損益,都有助未來營運表現。三商壽表示,為因應全球經濟波動和市場變化,及接軌國際制度監理趨勢,將延攬專業經理人擔任三商壽董事長,除致力穩健資產配置布局、強化投資績效外,亦深耕符合客戶需求的保障型及投資型商品,以滿足客戶保險保障及退休規劃的需求,為接軌IFRS17做最好的準備。
公教退撫新制 退休教師月領5萬起跳
明年7月後新進教育人員將採用退撫新制,教育部長潘文忠昨天指出,政院版新制退休金採個人專戶的「確定提撥制」,根據精算,在投資收益率4%前提下,未來年資25年的公立大專教授退休後,每月所得約為6萬2145元,中小學教師約為5萬2628元,應可保障教職員退休生活。立法院司法及教育聯席委員會昨審查《公立學校教職員個人專戶制退休資遣撫卹條例草案》,以及因應新制建立配套的《退撫條例》第98條、第100條修正草案,由潘文忠進行報告並備詢。潘文忠在書面報告指出,新制退休金採確定提撥制,由政府及教職員按月共同撥繳退撫儲金到個人退休金專戶,並輔以自主投資等配套措施增加孳息,作為退休後給付的基礎。強制提撥金額為教職員本(年功)薪額2倍乘以提撥費率15%,負擔比例為政府65%、個人35%;另外,教職員也可在5.25%上限範圍內自願增加提繳。這些個人提繳部分都不計入年度薪資收入課稅,以鼓勵教職員自願增額提撥。草案也設計自主投資制度,由退撫基金管理機關自行或委外設計出不同的投資組合,提供教職員自行選擇,並就最低風險的投資組合給予最低保證收益。潘文忠表示,強制提撥包括公保及退休金兩部分,個人負擔比例相較現行制度,只有公保部分增加1.15%,按照111年度待遇標準估算,新退撫制度的大專教授個人每月提撥金額9184元,比現行制度增加1366元;中小學教師7824元,較現行制度增加1161元。至於退休保障方面,他說,根據相關精算,在個人專戶自主投資收益率4%,且支領月退休金及公保年金前提下,退休年資25年的大專教授退休每月所得約6萬2145元,相同年資的中小學教師退休每月所得約5萬2628元。若教職員在職期間辦理自願增額提撥,則每月退休所得,大專教授約為7萬7001元,中小學教師約為6萬5348元。由於教職員退撫儲金是由教職員與政府按月共同撥繳,潘文忠表示,未來草案在三讀實施後,不但可確保儲金財務健全,不會衍生未來潛藏應給付款項,對於退撫儲金的運用也提供教職員相當程度的自主性。
明年7月初任公教人員 退撫將改「確定提撥制」
行政院會昨拍板退撫新制相關修正草案,退撫新制由現行「確定給付制」改為「確定提撥制」,適用明(112)年7月1日以後初任公教人員,將設立個人專戶,每月強制提撥費率為15%,初任人員負擔35%、政府負擔65%;初任人員也可自願增提,每月上限為5.25%。公私校教師年資可相互採計,以利教育人才流通。退撫新制重點表蔡政府上任後推動年金改革,為解決退撫基金破產危機,大砍已退休和在職公教人員退休年金,同時為避免「前債後還」,引發年輕族群不滿,在《公務人員退休資遣撫卹法》中明訂,自112年7月1日起初任人員應重新建立新退撫制度,成為公教年改最後一環。行政院院會昨通過《公立學校教職員個人專戶制退休資遣撫卹條例》草案、《公立學校教職員退休資遣撫卹條例》第98條、第100條修正草案,及考試院所擬《公教人員保險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共同函送立法院審議,盼今年底前三讀通過,明年7月上路,估計明年影響1.4萬位公教人員。據銓敘部規畫,未來初任人員退休金實施多層次年金,第一層屬於基礎保障的「公保年金」採「確定給付」,第二層屬職業年金的「退休年金」採「確定提撥」,搭配設立個人退休金專戶,由初任人員與政府按月提撥費用,存入帳戶運用孳息,並搭配自主投資理財平台,完善退休金自主管理機制,未來初任人員也不再參加退撫基金。草案明定,初任人員任職期間與政府共同按月撥繳退撫儲金費用,強制提撥費率為15%,初任人員與政府負擔各為35%、65%;初任人員也可自願增加提繳金額到個人專戶,每月上限為5.25%。提繳退撫儲金費用,不計入提繳年度薪資收入課稅。同時建立自主投資平台,由退撫基金管理機關設計不同收益、風險的多元化投資組合,供公教人員選擇;若擇定風險最低的「保守型」投資標的組合,政府保證最低收益不得低於當地銀行2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草案規定,未來公教人員年資採可攜式設計,公立學校教育人員於任職期間所設立的個人專戶,在轉任公務人員後可繼續累積退撫儲金,以促進人才交流。考試院長黃榮村表示,退撫新制適用明年7月1日後的初任人員,應稱為「新人新制」,新制沒有「繳多領少」的問題,個人帳戶的可攜性、自願提繳和自選投資方案,也強化個人選擇權。對於新的退撫機制如何填補退休金財務缺口,銓敘部表示,會積極與裁處機關協議,精算盤點後由政府撥補,讓新制逐步上路,而現有公務人員將不受影響,已退休人員可安心退休。銓敘部舉例說明,假設年資30年、每年投資收益率4%,公保加退撫金的所得替代率為72%,假設每年投資收益率2%,所得替代率為61.9%。
勞動基金10月大賺827億 投資收益率21.53%打贏台股大盤
勞動部勞動基金運用局今天(1日)公布勞動基金報告,10月單月獲利827.3億元,截至10月投資收益率為21.53%,優於同期間台股大盤收益率15.31%。勞動基金運用局表示,隨著金融市場回穩,10月單月獲利827億餘元,其中投資在國內股票投資部位,約占整體勞動基金19%。如果以長期投資績效來看,整體勞動基金近10年多平均報酬率為5.21%,近5年多平均報酬率則為6.39%;整體勞動基金評價後收益數為3466.7億元,收益率7.47%。展望未來,勞動基金運用局指出,根據美國聯準會於11月3日公布最新利率決策聲明,將維持基準的聯邦資金利率區間於0至0.25%不變,但將從 11 月開始以每月減少150億美元的速度,逐步終止國庫券和機構抵押擔保證券的購買,計畫在2022 年中完成。整體而言,全球經濟活動持續往正向復甦,利率依舊偏低,市場資金充裕,為金融市場提供支撐,惟國際間存在疫情管控方式及疫苗覆蓋率差異,使得區域間經濟表現迥異。
【痛恨高薪肥貓2】退撫、勞退、勞保基金 最新投資收益率7~10%
我國到底需不需要新成立一個國家主權基金,立委賴士葆接受本刊記者採訪表示,他個人是傾向先整合現有的四大基金,予以修法,提高投資報酬率。賴士葆強調,儘管四大基金操盤手有許多公婆的話要聽,確實難以發揮,但可就現有的法律限制及管理、決策等層面研議修法,提高報酬率。國人多了解的四大基金,為「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勞工退休基金」(新制、舊制)、「勞工保險基金」及「中華郵政儲匯資金」(郵儲基金)等。至2019年7月,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投資收益率為7.42%,勞工退休基金(新舊制)平均為8.36%,勞工保險基金為9.07%。其中,郵儲基金則未公布最新的投資狀況,由中華郵政公司自負盈虧,於官網及財務年報較少公開揭露詳細的投資收益率。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管理委員會則設於官網,每月定期公布基金運用情形。勞動部勞動基金運用局將新舊制勞工退休基金、勞工保險基金定期公布收益率之外,也會與就業保險、職災保護專款、積欠工資墊償基金加總起來,合稱為勞動基金,都會於官網定期公布基金規模與投資收益率等數據。今年1月國民黨立法院黨團公布公務人員退撫、郵儲、勞退與勞保四大基金收益情況,從2016年5月起,報酬率由2.89%攀升到2017年底的14.55%,投資規模8276.7億成長到近9000億元。但2018年底整體虧損120億元,其中的勞退基金虧損超過100億元,四大基金加總合計報酬率則是三年來首見的由正轉負。立委費鴻泰就曾表示,四大基金來源是保戶的錢,不是政府的,憂慮若拿去護盤而造成損失,是否應該要追究官員失職責任。(待續5-2)
【泰公開講】劉泰英:投資公建 退休基金不破產
政府退休基金可能破產的問題,最近又成為話題,一方面應該和大選將至朝野攻防有關,另一方面也凸顯示台灣少子化的問題嚴重。國人平均壽命愈來愈長,但政府退休基金繳錢的人少、領錢的人多,再加上民間基金公司廣告推波助瀾,才引發外界關切。其實退休基金如果投資績效好,就不必太過憂慮。過去我曾公開呼籲,政府退休基金應把握時機,大力購買當年票面值只有十多元的高鐵股票,但未被採納。假設當年拿四千億元的政府退休基金買高鐵股票,現在股價上漲到四十元,不僅政府退休基金成為高鐵最大股東,還賺進一兆多元,基金入不敷出的困境就會稍減。記得有朋友問我:「退休基金押寶在高鐵身上,風險會不會太高?」我回他他:「不用怕!」當年我籌組中華高鐵聯盟爭取高鐵興建權時,曾經針對高鐵發展性下過一番功夫研究,如今證明高鐵已打敗國內航線、超越台鐵,成為重要交通運輸線。政府一直喊國庫沒有錢,主張刪減軍公教退休金,引發違背「信賴保護原則」的質疑。或許國庫沒錢是事實,但國家有錢,只要政府能痛下決心,分散在國家各處的每分錢就能流進國庫。包括我在內的許多人,曾提出「可以讓國庫有錢」的建議,例如國土重劃,將一些過時的學校及軍事用地解編,重新活化用途,但官員「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抗拒心理,最後作罷。政府退休基金財務差,就逕自刪減原先講好的退休金,說好聽是縮短階級的貧富差距,不要將債留給年輕人,但深入分析會發現,根本是將國庫沒錢的責任由全體退休軍公教承擔。我個人認為,政府砍向退休金的大刀,遲早會指向勞工,一旦退休族群未來的消費力大受影響,國內產業當然會受到衝擊。根據國外的例子顯示,美國加州公務員退休基金,近二十九年平均收益率有八.四%;荷蘭公教人員退休基金,近三十年平均收益則有七%。國內一直有人主張,應該比照新加坡的淡馬錫基金,整併四大基金成為國家主權基金,提升操作績效。雖然大型基金如果操作不當,可能瞬間賠掉更多錢,不過,退休基金如果能以前瞻性的視野,投資收益率高的重大公共建設,除了有助公共建設找到財源,民眾也不必擔心退休給付會縮水,更敢消費,如此以來,對台灣的經濟才能形成正向循環。想追蹤最勁爆消息、想掌握最Fashion、最IN的娛樂流行資訊粉絲團按讚:https://www.facebook.com/want.ctw/YouTube訂閱: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ZtUbkty-OfR4_AQ4B0GtQ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