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效果
」 抗癌平民人參登場!42歲乳癌患者吃「這一物」19年沒再復發 專業醫:可抑制多種癌症
在癌症高居國人十大死因之首的現代,要如何防癌、抗癌成為當代的飲食顯學。腎臟科醫師江守山日前就曾分享一個案例,一名42歲罹患位三陰性乳癌第3期的患者,在接受常規治療後,每天食用白蘿蔔等十字花科蔬菜,至今已19年未見癌症復發。而江守山也提到,白蘿蔔對多種固體腫瘤如肺癌、胃癌、結腸癌、膀胱癌和前列腺腫瘤等都有抑制作用。根據媒體報導指出,江守山醫師在「健康好生活」節目中詳細分享這起案例,他回憶表示,該名女患者在完成乳房切除、化療和電療後來到診所,表示擔心自己無法陪伴年幼的孩子長大。在這樣的情況下,江守山醫師建議該名患者必須要長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晚上關燈睡覺,避免接觸塑膠等有害物質,並且每天至少食用一次白蘿蔔或高麗菜等十字花科蔬菜。江守山醫師解釋,白蘿蔔富含維生素C、葉酸、鉀和膳食纖維,是個十分營養的食材,除此之外,其中最大的價值在於白蘿蔔含有琉代葡萄糖苷,該物質在人體內會轉化為吲哚類和蘿蔔琉素等抗癌物質。而為了能最大化白蘿蔔內的抗癌成分,江守山醫師建議民眾在烹飪白蘿蔔時,可以先將白蘿蔔切塊「靜置10分鐘」後再下鍋。此舉雖然會讓白蘿蔔口感稍微變辣一些,但能讓白蘿蔔產生更多的抗癌物質,顯著提升其健康效益。江守山醫師也提到,白蘿蔔的抗癌效果不僅限於乳癌,除了血癌和白血病外,白蘿蔔對多種固體腫瘤如肺癌、胃癌、結腸癌、膀胱癌和前列腺腫瘤等都有抑制作用。此外,白蘿蔔還含有維生素E、多酚和類胡蘿蔔素等營養物質,能降低胰島素阻抗,並具有保護心臟的功效。再加上其價格低廉且容易獲得,江守山醫師將其譽為「平民人參」。
抗癌3寶不可不知 營養師曝光大蒜2吃法「增加抗癌效果」
先前衛福部公布2023年國人的10大死因,癌症依舊高居榜首,多年以來,民間也流傳著許多抗癌的秘方。而營養師劉怡里也提出辛香料中的「抗癌3寶」,分別是青蔥、薑與大蒜,其中劉怡里還分享大蒜的兩種食用方式,更能增加抗癌的效果。營養師劉怡里在FB粉絲專頁發文提到了辛香料中的「抗癌3寶」,其中青蔥中含有豐富的硒元素,這種物質可以有效降低胃液內的亞硝酸鹽濃度,達到預防胃癌的作用。此外,青蔥中的麩胱甘肽具有強大的抗氧化能力,有助於身體合成麩胱甘肽,進一步降低氧化壓力,幫助排除體內的有害物質。青蔥的氣味也具有多種健康益處,例如抗菌、抗發炎、舒張血管,並且能夠維持腸道的健康菌群。接下來是薑,劉怡里提到薑含有薑辣素和薑醇,這些成分對健康有極大好處。薑辣素具有抗發炎和抗氧化功能,對抑制腫瘤生成十分有效,而薑醇則被一些研究發現能抑制癌細胞的轉移。市場上常見的薑有三種,分別是嫩薑、老薑和甘薑,其中老薑的薑辣素含量高於嫩薑,而甘薑則常與中藥材一起煎煮使用。最後,劉怡里強調大蒜的抗癌作用。大蒜中含有蒜素和類黃酮,這些成分能有效防止腫瘤增生,並且抑制致癌物質的生成。此外,大蒜還含有亞硝胺,這種物質能增強免疫力,對預防胃癌和大腸癌等癌症有明顯作用。大蒜最有效的食用方式是生吃或將大蒜泡在橄欖油裡,這樣可以最大程度增強其植化素的功效。在食用前,將大蒜切開並靜置10至15分鐘,讓蒜素有足夠的時間生成,效果最佳。
全台平均每天約8人因乳癌喪命! 營養師曝「飲食照護秘訣」有效抗癌、防復發
根據民國110年中華民國癌症登記報告統計指出,乳癌是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之首,死亡率第二名,110年因乳癌死亡的女性共2,913人,平均每天約8人因乳癌而喪命。HER2弱陽性乳癌 新一代藥物有助殺癌嘉義大林慈濟醫院腫瘤中心副主任、一般外科林俊宏醫師分享,轉移性HER2陽性乳癌惡性高,HER2表現越多的乳癌,疾病惡化更快速。傳統的HER2標靶藥物只專一毒殺有表現HER2陽性的癌細胞,隨著醫療進步,乳癌有新分型,HER2不再只有陽性與陰性,過去被分類為荷爾蒙陽性與三陰性乳癌的病友,都可能屬於「HER2弱陽性乳癌」,並可使用新一代ADC藥物(魔術子彈),藉由「旁觀者效應」,一併毒殺鄰近沒有HER2強陽性表現的癌細胞,成為「轉移性HER2弱陽性乳癌」治療新曙光。 不過,林俊宏醫師補充,新一代ADC藥物常見的副作用包括噁心、疲累,少見但較嚴重的間質性肺炎等。後續還會有很多新藥出現,希望大家多堅持,不要輕易舉白旗放棄。營養不良影響治療效果 乳癌化療飲食莫輕忽大林慈濟醫院營養師賴思吟指出,營養不良可能造成體重流失,而每種癌別有不同的體重流失率,文獻表示乳癌大約佔21%,當面臨這樣的狀況會影響患者抗癌效果,降低乳癌患者對化療耐受性。賴思吟引用歐洲腸道靜脈營養學會-癌症患者營養指南指出,癌症治療的營養需求,需要有充足的熱量及較高的蛋白質,熱量為每天每公斤體重需要25-30大卡,蛋白質則為每天每公斤體重1.2-1.5克。此外,Omega-3脂肪酸(魚油),適合惡病質前期、惡病質或癌症晚期患者的營養補充。若營養不良,以增加飲食攝取及給予口服營養品為營養介入建議。鼓勵運動合併營養支持,維持或增加運動量,有助保持肌肉量、身體機能與代謝。預防乳癌復發 運動+飲食這樣吃在預防復發的飲食策略方面,賴思吟建議病友,維持健康體重,積極鍛鍊身體,每天至少進行3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多吃全穀物、蔬菜、水果和豆類,限制速食、紅肉和加工肉類、含糖飲料及飲酒,不要使用補充劑來預防癌症。可以參考211健康餐盤,以兩等份蔬菜、一等份蛋白質及一等份全穀類的比例來均衡飲食。
國際研究:增加運動頻度證實可預防「8大癌」!
運動可以防癌,增加頻度更可以達到20%防癌的效果。目前已有強力證據證實透過運動可有效對抗的癌症分別為食道癌、大腸癌、腎臟癌、膀胱癌、胃癌、乳癌及子宮內膜癌,中度的證據則為肺癌。然而,目前對於運動防癌的機轉仍不明瞭,以下由歐名哲醫師等做進一步的解明。最新癌症研究發展登國際會議及期刊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婦產科醫師歐名哲等於2023年亞太癌症預防雜誌(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Cancer Prevention)及日美癌症精準治療聯合會議(JCA-AACR)發表「運動係經由歐名哲減緩現象發生抗癌效果」。2023年將於韓國首爾舉行的國際婦癌學會(IGCS)將該文列為最近(Late breaking abstract)癌症研究發展。運動經「歐名哲減緩現象」產生抗癌作用歐名哲等以臨床及病理解剖實證運動防治癌症可經由人體解剖極軸的交互作用發生的「歐名哲減緩現象」的「人體細胞極性正常化」產生抗癌效果。雖然歐名哲減緩現象的抑癌效果不強,臨床治療效果仍不足以完全壓制癌症,然而如同運動防癌,運動產生的歐名哲減緩現象效應可以作為防癌或癌症輔助治療,對人類防癌及癌症治療有所幫助,可降低癌症發生及延長癌病生存期。
7旬老翁「狂吸氫氣」猝死家中!養生館業者吹捧:可有效抗癌
大陸湖南省長沙市一名劉姓男子控訴,75歲老父日前突猝死家中,身旁還放置一杯氫水,懷疑是當地一家養生館誇大氫氣療效,害死高齡老父。對此,咸嘉湖市場監督管理所工作人員實際走訪涉事店家,發現店內有多位老人正在吸氫氣,將會進一步展開調查。據陸媒報導,事發於8月6日上午,劉男發現患有高血壓和糖尿病的老父倒臥家中,已無生命跡象,懷疑是使用大量氫氣所致,控訴一家名為「艾氫健康生活館」的養生館害命,「他白天在店裡吸氫氣,晚上回家吸,去世前還在用氫水泡澡。」劉男表示,該間養生館業者向老父聲稱,氫氣可以治療多種疾病,長期吸食有助於穩定血糖、降血壓、改善發炎反應,就連身上的傷疤泡了氫水都能復原,促使父親被洗腦後,砸下19800元人民幣(約新台幣8.6萬元)購買一台吸氫機,為此他也曾和父親多次爭吵,但父親始終不聽勸。養生館業者透露,氫氣有很好的抗癌效果,能控制癌細胞不再惡化,「有個老人家有糖尿病併發症,腿潰爛了,他去醫院看了都沒好,在這裡噴了氫水,7天左右他就康復了。」對此,吸氫機廠商指出,所有相關設備均符合安全規範,不知為何75歲劉姓顧客會發生事故,「如果家屬存疑,建議配合警方處理,不歸我們負責。」
早上忙到像打仗! 營養師設計3種兒童快樂早餐
許多爸媽忙於工作,常買包子、三明治、麵包等碳水化合物給孩子當早餐。根據一項最新調查顯示,9成孩子蔬菜水果攝取不足。台灣癌症基金會徐桂婷營養師設計3種菜單,呼籲家長重視孩童養成每日「3蔬2果」的良好飲食習慣,只要在早餐加入蔬果,就能讓孩子身體更「快樂」。徐桂婷表示,根據調查顯示,近8成的國小孩童每天都有吃早餐的習慣,但忙碌的家長經常為了方便,選擇以外食作為早餐來源,像是包子、銀絲卷、三明治、麵包等以碳水化合物為主的早餐組合,其實容易使孩童血糖快速上升,造成上學期間腦袋昏沉、易睏、情緒不穩等問題而影響孩童學習表現;再加上進入暑假,調查也顯示有將近5成家長擔心暑期孩子蔬果攝取量可能更加不足。國小學童蔬果攝取量不足3大原因,包括小孩挑食不愛吃蔬菜、生活忙碌,家長準備蔬果過程較麻煩,以及外食居多。前述原因讓家長最常準備的早餐為:西點麵包、吐司與三明治、中式包子饅頭與銀絲卷。蔬果防癌原理:植化素八大生物效應攝食足量蔬果,不僅能抑制癌細胞,還能預防文明病,是預防各種疾病最健康的飲食方式。根據流行病學研究,蔬果中所含的「植化素」(phytochemicals),可用來對抗疾病,亦具有防癌、抗癌效果。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每人每天應攝取足量蔬果(400~800公克) ,不僅可預防癌症,同時還可以減少許多文明病的發生,包括痛風、心臟血管疾病、高血壓、動脈硬化、肥胖症、關節炎、便秘以及老化等。增強免疫力誘導癌細胞良性分化抑制癌血管增生促進癌細胞凋亡抗氧化(抗自由基作用)抑制癌細胞訊息的傳遞植物類雌激素之拮抗作用膳食纖維可降低腸道致癌物之影響維持身體「快樂四力」 從早餐開始徐桂婷表示,「身體快樂指數」是由「順暢力、免疫力、舒活力與愉悅力」四力平均分數來構成,國小孩童整體在順暢力、舒活力表現較佳,免疫力分數表現則稍低。蔬果攝取量的多寡與身體快樂指數呈現高度正相關,每天吃水果的國小孩童當中,身體快樂四力及格比例高達96%。而在一天當中水果攝取的時機與身體快樂指數也有關,在「早餐」時段食用水果的孩童,身體快樂指數及格者比晚餐時段來得高出許多。她進一步說明,其實多數孩子的蔬果量只差一點就達標。蔬果含有豐富的植化素、膳食纖維、維生素及礦物質,早餐加入蔬果對孩子有許多益處,除了促進消化機能幫助蛋白質消化,也可增加飽足感,避免多吃其他高熱量食物,也可穩定血糖、提升孩童活力及學習力。順暢力蔬果富含膳食纖維、酵素, 可以增進成腸胃蠕動免疫力蔬果富含維生素C、植化素, 有助於提升身體保護力舒活力蔬果中的維生素C、鎂、B群有 助於提升活力愉悅力蔬果富含維生素C 、鎂、B群、鈣 有助於提振好心情挑食、忙碌、外食族 吃足5蔬果有解方快樂放暑假,孩子營養不放假!營養師分享「快樂早餐組合」讓孩子活力成長。徐桂婷分別針對挑食族、忙碌族、外食族大方分享適合的「快樂早餐組合」,並說明幫助各族群建立健康飲食習慣的快樂早餐策略,輕鬆滿足早餐均衡營養的需求。
「食道癌」存活率不到2成! 新降血脂療法可提高抗癌效果
裕隆集團前董事長嚴凱泰及藝人安迪在壯年時都因食道癌逝世。由於食道癌好發50歲壯年男性,平均死亡年齡不到60歲,尤其食道癌不易發現,有高達7成發現時已是晚期,存活率不到2成。輔仁大學AI發展中心吳思遠教授、陳銘芷所長及謝邦昌副校長與羅東博愛醫院腫瘤中心團隊合作,發現「降血脂療法」會與化放療產生協同作用、降低化放療毒性,這項研究已發表在胸腔腫瘤領域排名第一的醫學會會刊。台灣9成為鱗狀細胞癌 預後較差輔仁大學AI發展中心吳思遠教授指出,食道癌分為「鱗狀細胞癌」和「腺癌」,好發於50-60歲男性,發生部位以食道中下段居多,且台灣9成為鱗狀細胞癌患者,預後較差。而與腺癌以腫瘤遠端復發不同,鱗狀細胞癌常局部復發,5年存活率僅不到20%,因此局部控制非常關鍵。標準的治療方法包括手術、放療和化療等,但是由於毒性較高放射治療劑量無法更高,常常治療效果並不理想,許多患者在治療後不久就復發了。降血脂療法Statins藥物 用作抗癌劑由於食道癌猶如無聲殺手致命率高,輔仁大學江漢聲校長帶領AI發展中心團隊針對醫療大數據進行研究,過去的結果顯示,降血脂療法Statins藥物可以使細胞停留在G1期,從而使細胞對化療和放射治療更加敏感。吳思遠教授與研究團隊進一步發現,Statins藥物能夠與化療和放療產生協同作用,而且具有抗增殖、促凋亡、抗侵襲和增強放射敏感性的特性,這使得它們可以用作抗癌劑。克服化放療抗藥性 提高總體生存率除了作用抗癌劑,團隊還發現Statins藥物還可能能夠克服化放療的抗藥性,增強其抗癌效果,並減少其毒性,從而有助於提高食道癌患者的總體生存率和食道癌特異性生存率,同時減少治療副作用。這項研究成果己發表於胸腔腫瘤領域排名第一的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
腎病患者要吃對蔬菜 他狂吃深綠蔬菜半個月後「掛急診洗腎」
營養專家指出,綠色蔬菜有豐富維生素與膳食纖維,且顏色愈深營養愈多;不過食藥署表示,綠色蔬菜因為含有豐富的鉀離子,因此腎功能不全患者要控制飲食中鉀的攝取,據腎臟科醫師洪永祥就在節目「健康好生活」中分享,一名60歲罹患糖尿病、慢性腎衰竭第四期的患者,由於該名患者非常容易焦慮、緊張,只要看到健檢報告不好就會睡不著,於是洪永祥便開藥替他治療,沒想到半個月後,這名患者就掛急診還洗腎。深綠色蔬菜含有豐富的鉀。經洪永祥了解,患者因十分憂心自己身體狀況,便聽從他在外找的營養師建議,三餐都吃芥菜,結果腎功能不但沒有變好,體內鉀離子反倒飆高至7.5,出現頭暈、冒汗症狀,心跳還只有40下,送到急診室後不得不洗腎。洪永祥就表示,其實深綠色蔬菜鉀離子含量極高,像每100g芥菜就含有330g鉀,對一般人來說非常好,可以消除水腫、降血壓,甚至具抗發炎及抗癌效果,但慢性腎衰竭患者可要小心攝取,「不然高血鉀的話就要提早洗腎」!除了深綠色蔬菜含有高鉀,就連水果也要注意,臺安醫院營養師曾祺曾在「退休好幸福」就指出,楊桃屬於高鉀的水果,對腎臟病人體內的離子代謝原本就已經有異常的狀況,這時若再食用含有高鉀的楊桃,可能會引發嘔吐、腹瀉等,類似神經中毒的現象,其他像是奇異果、菠菜、紫菜、香蕉、芒果等蔬果,含鉀量也很高,腎臟不好的人,建議盡量不要食用。
一天就有45人罹患肺癌 「5招預防」拚存活率倍增
肺癌連續15年高居國人十大癌死因症之首,每年有近萬人死於肺癌;而發生人數亦高居第二,僅次於大腸癌。根據國健署最新2019年統計資料顯示,肺癌新發生人數為16,233人,相當於一天有近45人被宣告罹患肺癌。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醫師說,台灣肺癌發生人數20年來大幅躍升約3倍,且在十大癌症中有三高特性:「晚期發現比例最高」、「死亡率最高」以及「健保花費最高」,肺癌來勢洶洶可說是新國病。而會導致此三高特性的原因,則在於肺癌初期無任何症狀,一旦出現病徵通常已是晚期,所以力拼「肺癌存活率倍增」的關鍵,就是要把握早期發現的機會。為響應8月1日世界肺癌日,台灣癌症基金會邀請全民一起來當「愛肺一族」,提醒民眾日常生活中落實愛妳不肺力5招,守護肺部健康。即日起台灣癌症基金會邀請全民一起呼吸體驗,發起「愛肺登階美拍」線上社群活動,從簡單的登階測驗,就可以測測你的肺部健康,邀請大家公開分享自己或與親朋好友一起的愛肺登階運動照。50歲的譚小姐是一個生活單純的家庭主婦,每天的工作主要是打理孩子、先生的三餐及煮飯、打掃等家裡瑣事。前陣子因為父親肺結核住院治療,才開始意識到自己的肺部健康,申請了台灣癌症基金會與屈臣氏共同舉辦的「愛妳不肺力」之肺癌高風險經濟弱勢女性免費篩檢補助計畫,在接受了LDCT(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檢查後,第一次檢查有慢性發炎反應,2年繼續追蹤後,卻惡化成左上肺有近0.6公分的實質性小結節,需要在一年內持續追蹤胸部電腦斷層,無預期會收到這樣的檢測結果,也讓譚小姐開始注意到自己每天可能接觸到的空氣污源。賴基銘醫師指出,在台灣罹患肺腺癌的女性有9成是不吸菸者,因此常常會忽略其他罹患肺癌風險因子。譚小姐雖然看似生活單純,頂多是每天早上騎機車出門買菜,大多時間都是在家,家中其實也隱藏肺癌危險因子,譚小姐回想結婚幾十年,家裡每天早晚地基主加祖先三炷香外,還有初一、十五拜拜,經常會吸入到熏香物質。加上幾乎每天都在家煮飯,家裡還是使用舊式抽油煙機,以及居住在老式的公寓房子,原本鄰近廚房的通風巷近年來陸續被封住,也沒有對外窗,因此每次煮完菜就會吸入大量炒菜油煙,長年下來默默生活在空污集中地,影響肺部健康而不自知。賴基銘執行長指出,雖然國內吸菸率逐漸下降,然而廚房的油煙、路上的廢氣、PM2.5和致癌工作環境等,也漸漸成為肺癌罹患的主因,讓人防不勝防。尤其女性因為家庭角色的關係,常常身處於充斥致癌因子的環境,如:廚房油煙、焚香、室內二手菸等,也造成許多女性和非吸菸者在近年來肺癌發生率增加的主因。針對肺癌危險因子的防不勝防,賴基銘執行長特別強調,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重要。肺癌在1公分內手術切除,其治癒率高達95%,因此,定期篩檢非常重要,尤其針對肺癌高危險族群。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篩檢可偵測到小於0.3公分的肺部病灶,是臨床證實最有效之早期肺癌檢測工具。賴基銘執行長提醒,一定要落實愛肺5招,遠離致癌環境、建立規律運動和自主篩檢的習慣,且均衡飲食多吃蔬果,生活健康,身體也會跟著健康。第1招:不吸菸、遠離二手菸吸菸容易導致肺癌及其他癌症、心血管疾病,雖然臨床發現罹患肺癌的女性患者中,高達9成沒有抽菸的習慣,但長期暴露在二手菸或廚房油煙的環境中,也會增加肺癌的風險。因此,遠離菸害和油煙,是保障身體健康的首要步驟。第2招: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國家衛生研究院研究報告發現,每天運動15分鐘,可使平均壽命延長3年、癌症死亡風險減少10%。需注意的是,在各種運動種類中,有氧運動最有助增進且維持肺部健康,快跑、快速騎自行車、蛙式游泳、拿重物爬樓梯、登山等都是不錯的訓練方式,運動強度建議應達「運動時感覺會喘、無法持續聊天」的狀態。第3招:定期肺部有效篩檢定期做肺部篩檢,有助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檢測是國民健康署認為最有效的肺部檢測工具。肺癌也成為台灣第五癌篩檢,國民健康署針對有肺癌家族史與重度吸菸者等肺癌高風險族群,免費提供每兩年一次的LDCT檢測。凡是具肺癌家族史,50至74歲男性或45至74歲女性,且其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經診斷為肺癌之民眾;或是重度吸菸史,50至74歲吸菸史達30包/年以上,有意願戒菸或戒菸15年內之重度吸菸者。第4招:避免長期接觸職場環境的污染長期暴露在特殊職場環境中,例如金屬及化學類工業、放射線、石綿、油漆業者及特殊建築石材的接觸者,需特別注意自身肺部狀況,且定期進行身體檢查。第5招:健康飲食指南養成「少紅肉、高纖、低脂、蔬果彩虹579」的飲食原則。蔬果中的植化素具有多重防癌抗癌效果,可抑制細胞從正常狀態轉變成癌細胞。
兼具免疫治療與化療效果 癌症奈米藥物成治療新曙光
癌症治療再出現新曙光!亞東醫院放射部主任熊佩韋與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研究所團隊耗時6年時間,開發一種可以將鉑類抗癌藥物 (platinum-based drug) 累積到腫瘤組織的奈米材料。研究也發現,此奈米材料可以達到腫瘤的免疫治療與化學治療雙重功效,同時大幅抑制腫瘤增生,降低腫瘤治療的副作用。本篇研究結果也刊登在國際頂尖期刊《Biomaterials》當中,提供未來癌症治療新方向與趨勢。熊佩韋表示,腫瘤組織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其組成包含癌細胞、免疫細胞、纖維母細胞等。癌細胞會影響腫瘤組織中的各類細胞功能,並營造出適合癌細胞生長的環境。在此情況之下,化學治療的效果不僅可能降低,也可能造成腫瘤組織或自體免疫系統無法完全發揮對抗癌細胞生長的能力。為此,熊佩韋與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團隊合作,開發出一種開發一種可以將鉑類抗癌藥物累積到腫瘤組織的奈米材料。當奈米材料被腫瘤組織當中的癌細胞與巨噬細胞吞食 (apoptosis),便能快速釋放材料內部的鉑類抗癌藥物,在腫瘤處產生大量活性氧物質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以直接毒殺癌細胞,並降低癌細胞的CD47抗體表現與重啟巨噬細胞的免疫抗癌能力 (antitumor immunity)。熊佩韋表示,這樣的癌症治療方式相較於單一的藥物治療,能夠達成免疫治療 (immunotherapy) 與化學治療 (chemotherapy) 都無法達成的雙重治療效果。熊佩韋補充,當癌細胞的CD47抗體過度表現時,免疫細胞就無法有效發揮功能,體內的巨噬細胞也會在腫瘤組織內被馴化成不具攻擊能力的細胞。因此,透過鉑類抗癌藥物釋放之後產生的活性氧,能夠達到刺激的作用,成功讓巨噬細胞轉化成可以辨識並殺死CD47抗體表現不足的癌細胞,達到腫瘤治療效果。在本次的研究中,熊佩韋與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團隊也針對台灣的國病之一「大腸直腸癌」進行動物實驗治療測試。研究發現,帶有大腸直腸癌的老鼠接受鉑類抗癌藥物之後,發現具有良好的抗癌效果。熊佩韋說,這次的研究不僅成功開發癌症奈米藥物,更是對未來的癌症治療趨勢提供的新的思考方向。
中醫抗癌2/藥食同源成科學化關鍵 研究數據說服力十足
傳統中醫是老祖宗累積五千年的智慧結晶,由於缺乏科學數據,總難以和西方醫學平起平坐,但如今有一群醫師、學者將中醫深奧的道理「翻譯」為更淺顯易懂的文字,生基生技公司技術長劉紹祥博士、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李岳倫博士、陳博聖中醫師共同整理出中醫抗癌的六大脈絡,此篇《解開中醫有效治癌的奧秘》論文也於今年1月初刊登在知名國際醫療期刊《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歐洲研究顯示,大腸癌患者採取化療、標靶藥物,搭配β-葡聚醣一起治療,疾病控制率可達100%。圖為大腸鏡檢查。(圖/報系資料庫)「在西醫當道的國際期刊世界中,能獲得刊登,實在是一個具有象徵意義的里程碑。」免疫學出身的劉紹祥博士,因為對中醫相當感興趣,而邀請陳博聖一同研究中醫的科學化,進而發現「藥食同源」是最大關鍵。「許多抗癌藥物的主要成分,食物中同樣也有,例如β-葡聚醣(由許多單醣體聚合而成的多醣體,存在於各種真菌與植物)就存在於中醫常用的靈芝、茯苓之中,而且更有科學數據佐證抗癌效果。」劉紹祥說,根據歐洲研究顯示,大腸癌患者若搭配β-葡聚醣治療,病情控制率為100%,相較於化療46%、化療加上標靶藥物61%,效果相當顯著,此結果也發表在歐洲腫瘤醫學年會上。靈芝富含β-葡聚醣,這種多醣體是許多西醫抗癌藥物的主要成分。(圖/報系資料庫)陳博聖坦言,當初就是這個數據說服了他。「雖然我是中醫,但老實以前自己都感到懷疑!」如今有了科學數據,陳博聖發現「西醫的明天,其實是中醫的今天」,許多研發中的西藥,中醫竟早已運用其中,如今透過科學化的過程,推出相對應的相關中藥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