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泥
」2031「淤積0成長」!今上半年遇乾旱停抽泥 現有13座水庫全力趕進度
台灣枯水期水資源缺乏,但主要水庫平均淤積量超過3成。經濟部指出,政府把「加速水庫清淤」列為重要政策,共鎖定13座嚴密監視,目標2031年達成「淤積0成長」。這幾年設定清淤量都有達標,不過上半年因乾旱停抽泥,今年離目標1871萬噸還有距離,尚在努力。水利署鎖定供水重要、淤積風險高的13座水庫,包括石門、明德、德基、霧社、日月潭、白河、曾文、烏山頭、南化及澄清湖等,列為「水庫庫容有效維持綱要計畫」重點處理對象,積極擬定對策,目標2031年達成水庫泥砂「進出平衡」的淤積0成長。政府每年都會設定水庫清淤量目標,且逐年提高。水利署副署長王藝峰說,近幾年都有達標,甚至超標。比如2021年設定清淤1252萬噸,實際1768萬噸,達成率141%,超標4成;2022年為1770萬噸,最後清淤1794萬噸,達成率101%。不只政府做,像石門水庫已有科技業因為ESG需求,捐助清淤經費。不過,今年清淤目標1871萬噸,進度落後。王藝峰說明,因年初乾旱,南部各水庫水位偏低,為維持供水穩定,水庫暫緩抽泥作業,下半年水位逐漸上升後已全力趕辦,會努力達成目標。除清淤達標外,受惠連3年乾旱,上游沒有大崩塌,沖刷到水庫土石量減少,水利署說,石門、曾文等水庫,近來都有達到進出平衡,甚至庫容還增加。但王藝峰亦強調「不能鬆懈」,目前霧社、日月潭正加緊建排砂隧道。同時他點出水庫續命關鍵,就是要上游做好水土保育,這部分有賴跨部會協調平台。水利署目前已經報請行政院長陳建仁,規劃建置「集水區保育平台」。
農塘抽嘸水? 果農怨水庫排淤害的 南水局:無雨是主因
台南市山區正值芒果產季,果農抱怨近年因曾文水庫排淤砂,砂石填平溪流內的農用水塘,導致抽不到溪水灌溉;南區水資源局6日解釋說,今年農塘缺水主因是水荒無雨導致的溪水乾涸;此外,只要農民反映農塘淤積,該局都會立刻整理河道。砂石淤積造成水庫壽命與庫容減短,曾文水庫為維持基本庫容量,趁旱季清淤已有11年,清出的砂石堆積在上游合法的河川公地,並利用颱風豪雨時,藉洩洪力道,將砂石從河道沖向大海。不過,卻有農民發現,曾文溪沿岸農塘面積逐年縮小,這些農塘或水潭都是農民賴以抽水灌溉果樹的重要水源地,質疑是曾文水庫排淤造成農塘內砂石堆積,導致抽不到水灌溉果樹。南水局表示,每次沖淤結束,即會派員測量河道斷面,歷年河床並無明顯異常變化,去年因集水區無明顯降雨,水庫並未大量洩洪,暫置的淤泥仍在上游,尚未沖往下游與大海,更不可能造成下游淤砂。南水局說,抽泥作業期間,偶爾發生泥水溢流至下游情況,但只要下游農民反映,都會要求清淤廠商立即改善,並請第6河川局協辦整理河道,清出在河道內原有深潭的淤泥,以利曾文溪兩岸農民取水灌溉。南水局解釋,今年農民抽不到農塘灌溉用水,主要是集水區降雨過少,山區水源不足,川流量低,曾文溪沿線各深潭與埤塘幾乎乾涸,只要近期鋒面帶來豐沛雨量,即可緩解農民用水困境。南部旱季撐到5月,預估汛期即將到來,南水局強調,抗旱剩最後一哩路,民眾一起配合節約用水,度過最後階段,預計7、8日2天鋒面過境,將實施第16次、17次人工增雨作業。
石門水庫歷經2000天工期回春延壽 阿姆坪防淤隧道竣工清淤年增64萬噸
石門水庫明年將滿60歲,平時提供新北、桃園與新竹用水,為北部重要水庫,面臨現今極端氣候帶來洪水與旱災,2004年艾利颱風重創水庫,使桃園18天無水可用,水利署為不讓慘痛經驗重演,欲加大清淤力道並確保庫容,2017起施作「阿姆坪防淤隧道」,經歷近2000天工期終於完工,今舉辦竣工典禮,未來每年約可增加64萬噸清淤量,讓石門水庫回春延壽。經濟部水利署今於桃園舉行石門水庫阿姆坪防淤隧道竣工典禮,蔡英文總統、行政院長陳建仁、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經濟部長王美花、桃園市長張善政、立委呂玉玲、黃世杰、趙正宇及陳瑩等人,出席剪綵儀式,共同感謝參與此工程的所有團隊人員。經濟部水利署今舉行石門水庫阿姆坪防淤隧道竣工典禮,蔡英文總統、行政院長陳建仁、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經濟部長王美花、桃園市長張善政都出席剪綵。(圖/中國時報記者蔡明亘攝)水利署長賴建信說明,過去艾利颱風使泥沙影響水庫供應,桃園市民望水興嘆停水18天,當時緊急設置「大小黑龍」水管,但也只是暫時解方,整理治理才是重生之路。2006年政院通過第一部石門水庫整治特別條例,內容包括上游集水區保育、緊急供水改善及穩定供水設施改善等,接續完成分層取水工、中庄調整池等工程。為完善石門水庫整體防淤功能,水利署自行規畫阿姆坪防淤隧道工程,賴建信指出,此工程從水庫上游建置約3.7公里長隧道,水庫淤泥可從上游抽泥船抽運,運送淤泥不需卡車,可於水庫中、上游段自動抽出,並藉隧道輸泥管將淤泥送至沖淤池,預計每年可增加64萬噸清淤量;還首創淤泥篩分場,提供粗粒料給營建工程再利用,每年可增加3000萬元收入;減少泥沙清除成本部分,1年可省約1.6億元;若遇連續枯旱期,清淤車還可藉隧道通行加速清淤,減少對周邊交通衝擊與對民生影響,也是國內首創三用型隧道。石門水庫阿姆坪防淤隧道竣工,預計每年可增加64萬噸清淤量。(圖/中國時報記者蔡明亘攝)蔡英文表示,阿姆坪防淤隧道不僅提升清淤效率,更強化營運安全、延長水庫壽命,對穩定北部供水帶來重大效益,這項建設將為台灣水利建設寫下重要一頁,盼中央與地方合作,團結度過極端氣候挑戰。接下來也要持續加速推動海水淡化廠的興建、石門水庫到新竹聯通管的建置以及油羅溪伏流水的規畫,提供更多元水源,強化區域調水能力。面對極端氣候挑戰,她請經濟部水利署繼續以高標準來維持抗旱準備,必須預想若梅雨晚到或夏季沒颱風的情境,故抗旱與穩定供水計畫要持續努力進行。「工程令人震撼!」陳建仁說,中央超前部署推動前瞻基礎建設,若沒這些建設,今年旱災恐比2年前百年大旱更嚴重,去年8月發現雨量不多後即啟動相關部署。在水利署和國軍支援下,全台水庫清淤量近1800萬噸,創下歷年最高,以石門水庫為例,原先僅清淤75萬噸,去年清到440萬噸,增加約6倍,如今出淤量大於進淤量,水庫逐漸加強庫容,確保新北、桃園與新竹的用水。王美花提到,石門水庫為北部最重要水庫,對民生、農業與產業都非常重要,台灣面臨大旱與防汛挑戰,水利整備工作是重要關鍵,現況無法蓋新水庫,凸顯水庫清淤重要性,台灣大型水庫中,曾文、南化水庫防淤都已做好,白河水庫年底也將完成。未來隨大嵙崁計畫推動,將持續優化石門水庫環境與供水,讓河道與整體環境獲更好改善。張善政指出,桃園為石門水庫最主要供水地區,近年人口增加,用水需求隨之攀升,產業與農業用水也必須穩定供應,因此阿姆坪防淤隧道竣工對桃園的民生、產業及農業用水的供應,是非常重要的保障和福音。過去因極端氣候、颱風帶來泥沙、集水區水土保持欠佳等因素造成淤積,讓水庫使用壽命與當初設計時的預估有落差,因此水庫延壽工作更顯重要。張善政提到,延長石門水庫壽命需大家共同努力,並非僅依賴阿姆坪防淤隧道,同時還須推動集水區上游清淤工作,為減少清淤輸送對台3線和台4線交通運輸的負擔,市府也配合開闢替代道路,降低交通影響。此外也盼更多民眾能瞭解水土保持重要性,降低淤泥沖積至石門水庫機率,相信在大家努力之下,石門水庫將可持續穩定供水。
清淤工程無底洞 中央再砸錢延長台南水庫壽命
面對極端氣候趨勢加上台灣地質破碎,每當強降雨來襲,就會造成水庫淤積,以曾文水庫為例,每年入庫泥沙量約565萬噸,若未做好水土保持,清淤工程將永無止盡。農委會水保局台南分局副分局長邱啓芳表示,中央已將「加強水庫集水區保育治理計畫」納入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投入約540億元改善曾文、南化及烏山頭水庫集水區的水土保持,透過層層過濾,讓水源「乾淨」流往下游,延長水庫壽命。台灣95座主要水庫集水區面積總計1萬2151平方公里,占全台土地面積34%,由於水庫普遍有淤積問題,中央也特別將「加強水庫集水區保育治理計畫」納入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在集水區建置農塘、滯洪池,才能蓄水於塘、滯洪於坡,最後保水於土。邱啓芳說,上游端主要以農塘清淤、維護攔砂壩為主,讓降水盡量留在山坡地,同時補助農民將私人農地改建為滯洪池、農塘,協助重力排砂。他表示,以全台水庫而言,前瞻計畫第一期預計可減少509萬噸泥沙量入庫,第二期則可減少719萬噸,整體工程預計2024年結束,第三期仍待中央部會核定。水庫清淤方面,水利署南水局副局長鄒漢貴則說,曾文水庫每年約565萬噸泥沙淤積,透過抽泥船24小時抽泥,加上陸挖、河挖,每年可清淤325萬噸泥沙,南水局另斥資40億元建設防淤隧道,若水情正常,每年可排砂104萬噸,「中上游做好水土保持,水庫回春機會就愈大。」台南社大環境小組研究員吳仁邦指出,除闢設滯洪池、農塘,也需留意非法露營區建置,集水區為興建露營區,大多會啟動重機具夯土,以承受無數遊客開車上山,但因夯實的土地不透水,加上種植人工草坪,整體排水效果差,將沖刷更多土石。邱啓芳則說,目前水保局皆有透過衛星監測,若有不法情事,可責請地方政府取締開罰。
清淤11年!莫拉克風災帶9108萬噸淤積 曾文水庫折壽20年
台灣幾乎所有水庫都深陷淤砂困境,曾文水庫在2009年時有效蓄水量約為6億噸,但當年莫拉克風災帶來9108萬噸淤積,清淤11年迄今,有效蓄水量仍只剩下5億噸。以曾文水庫年平均淤積量約560萬噸換算,一個莫拉克風災,就讓曾文水庫「折壽」20年。2009年8月莫拉克風災前夕,曾文水庫蓄水率只有24%,但颱風帶來12億噸水量,水位飆升到230.96公尺,遠超過滿水位的227公尺,打破曾文水庫建庫以來紀錄。水庫工作人員回憶,當時3個洩洪口閘門全部拉到頂全開,水位還是不斷上升,大家都快嚇死了。曾文水庫是土石壩,一旦溢堤就有潰壩危機,那次洩洪加上豪雨,讓水庫下游鄉鎮全泡在水裡,至今仍是台南居民夢魘。工作人員回憶,當時從集水口往水庫方向望去,水面滿滿的漂流木,花了好幾星期才清完;沉到發電放水口卡在攔汙柵的漂流木,則是靠潛水夫下去一根一根綁住,再以起重機拉起來,花了半年才清乾淨;上游大埔橋下擱淺的漂流木,多達6萬公噸,耗費4個月才清完。水利署南水局副局長鄒漢貴表示,曾文水庫淤積量年平均為560萬噸,但莫拉克風災淤積量就減少曾文水庫20年壽命。自莫拉克風災後,南水局斥資40億元建防淤防洪隧道,每年可排砂104萬噸。南水局自2012年至2018起抽泥390萬噸,2019年增為2艘抽泥船24小時作業,每天可抽泥2萬噸,今年預計可抽300萬噸,加上陸挖河挖、防淤排砂、永久河道放水道共可排249萬噸,目標是讓淤積入出平衡。北水局副局長郭耀程表示,原規畫總蓄水量3億噸的石門水庫,截至2019年12月止,累計淤積量約1.06億立方公尺,已影響原定水庫營運功能。北水局透過上游集水區跨機關保育治理,以及蓄水範圍內水力排砂、抽泥、陸挖及多元化利用,預計今年清淤407萬立方公尺,但淤砂體積大,清淤砂有困難度,要運去哪裡也是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