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血報告
」 肺結核 月子中心 預防性投藥 傳染病防治法 護理師鶴茶樓飲料有蟑螂!晴光店停業5天配合稽查 8/25消費全退費
手搖飲店「鶴茶樓」驚見食安危機!一名網友25日到鶴茶樓購買「鶴記鴛鴦凍奶茶」,卻咬到脆脆的口感,撕開封膜才發現他咬到蟑螂,可怕的經歷令人崩潰。鶴茶樓總部昨(26)日深夜也向顧客致歉,表示將全權負擔消費者的醫療費、交通費,同時宣布鶴茶樓台北晴光店至30號前停業稽查,至於8月25日當日消費的顧客皆可退費,「可於下週一至下週三(9/2-9/4) 營業時間11:00–20:00期間,憑當日的消費發票或載具證明,至晴光店進行全額退費。」近日一名網友在「爆料公社二社」發文表示,他25日下午4時許到鶴茶樓消費,購買一杯「鶴記鴛鴦凍奶茶」,卻在飲用時咬到「脆脆的口感」,他撕開封膜驚呼:「不拆開還好,一拆開發現整杯都是。對,我還咬到一隻爆漿(蟑螂)。」照片中可以看到,飲品杯底除了有芝麻凍外,還可見4隻小蟑螂屍體。鶴茶樓昨晚二度發聲明,向外界報告此事後續進展,26日總部聯繫上喝到異物的消費者,並請他到醫院急診,經檢查後抽血報告無異常。「消費者的醫療費、交通費,鶴茶樓皆全權負擔,如有精神賠償之需求,亦會進行賠償。」總部人員與晴光店負責人也親自會面向消費者致歉,承諾將持續追蹤消費者後續身體狀況。鶴茶樓「晴光店」昨日勒令停業一天,總部派人了解事發經過、稽查環境、調閱監視器。同步安排消毒公司進行全面消毒作業,加強防蟲措施。鶴茶樓宣布「晴光店」至30號前停業配合稽查,且25日當天有消費的顧客,都可以憑證明於下週(9/2至9/4)營業時間內至晴光店退費。該名消費者今日再度發文表示,已與鶴茶樓總公司負責人、加盟店店主、督導見面詳談,雖然心裡已有陰影,但感受到公司積極處理本次事件,至於賠償等相關問題尚未談妥。
實習醫誤診釀16歲高中生慘死 日名古屋醫院院長鞠躬致歉
日本名古屋於2023年5月時發生一起醫療疏失事故,當地一名16歲男高中生因為腹痛前往日本紅十字會愛之醫療中心名古屋第二醫院就診,結果實習醫師誤判斷男高中生只是急性腸胃炎,便讓其取藥後返家。隔日,男高中生因為情況沒有好轉又再度就醫,結果被診斷出腸繫膜動脈症候群(SMA),雖然院方即時搶救,但男高中生還是在半個月後不幸逝世。而院方則在17日召開記者會公開致歉。根據日本媒體報導指出,紅十字會愛之醫療中心名古屋第二醫院表示,該名男高中生於2023年5月28日因為腹痛、嘔吐被緊急送到院內,後續實習醫師依據電腦斷層影像、抽血報告等結果,將其判斷為急性腸胃炎,讓男高中生領藥後就直接返家。但後續因為症狀沒有好轉,男高中生又再次被送回醫院檢查,這時才有其他醫師診斷出,男高中生所罹患的根本不是急性腸胃炎,而是腸繫膜動脈症候群。後續又因為延誤治療的關係,讓男高中生病情持續惡化,甚至在30日發生心肺停止的情況。醫院在搶救半個月後,於2023年6月15日宣告不治。院方表示,當時實習醫師在判斷男高中生的電腦斷層與脫水情況時有明顯失誤,結果導致將男高中生罹患的腸繫膜動脈症候群誤判為急性腸胃炎,最終讓男高中生因為延誤治療而不幸身亡。而在歷經一年的調查後,院方選擇在17日召開記者會,除了說明原由外,也對此次醫療事故公開致歉。除此之外,院方也強調,目前已設計了實習醫師可向資深醫師諮詢的制度,希望能以此避免再次發生類似情形。另外,目前院方也針對此事與死者家屬討論和解事宜。
六旬女多年糖尿病逼近洗腎邊緣! 中西醫合併治療遠離危機
一位68歲的李姓婦人罹患糖尿病已20年,某次回診時,抽血報告竟發現腎絲球過濾率剩8分,屬慢性腎臟病第五期臨近洗腎邊緣。李姓婦人至醫院進行中西醫合療,在1年內腎絲球過濾率提升,血鉀穩定4.0,免於洗腎帶來的生活困擾與痛苦。糖尿病恐引發腎病 死亡風險大增中醫大附醫中醫部醫師廖元敬指出,由李女士病例可見,長期患有糖尿病的病人更需格外注意腎臟病變的風險。除了腎臟病外,糖尿病也是腎臟病人接受血液透析的主要原因,若腎絲球過濾率下降,死亡率有增加趨勢。中醫部醫師吳美瑤強調,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子包括性別、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隨著年紀增加,心血管事件發生率也會隨之上升,其中慢性腎臟病本身就是一個重要的獨立因子,隨著慢性腎臟病嚴重度增加,腎絲球過濾率下降,心血管事件風險大幅增加。中西醫合併療法加強照護 降低心血管死亡率李女士血壓169/80偏高,食慾差,低血鈉132,高血鉀5.4。經由廖元敬與吳美瑤使用「全民健康保險中醫慢性腎臟病門診加強照護計畫」,並合併腎臟科醫師張育瑞門診的西醫療法,為患者進行治療。西醫療法: 張育瑞說明,西醫常規治療包含降血糖、降膽固醇等藥物,配合飲食及中醫治療,李姓患者這2年來血糖、血脂、電解質越來越進步,精神及體力也越來越好。中醫療法: 根據中醫大附醫2007至2016年在「中醫藥國際學術電子期刊Journal of Traditional and Complementary Medicine(JTCM)」發表的研究資料,除了西醫的常規治療,中醫使用活血化瘀的丹參、川七抗發炎、抗氧化、改善腎臟微循環,合併濟生腎氣丸或是知柏地黃丸,能使早期糖尿病腎病變患者腎功能、蛋白尿穩定改善。中西醫合療,除穩定腎功能外,可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總死亡率7成,以及長期心肌梗塞、心臟衰竭的發生率。
這「6嚴重急症」急診室一堆 醫示警:5症狀中3小心了
醫學中心急診部主治醫師於5日在臉書專頁急診男爸one發文指出,在急診工作時,總會遇到許多急症,包括心肌梗塞、腦中風、主動脈剝離、主動脈瘤破裂、糖尿病酮酸中毒、血糖過高昏迷等,而這些嚴重的急症,其實都跟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脫離不了關係。醫師也說,代謝症候群就是個很好用來評估自身是否為這些慢性病的高風險族群,5項中,符合任3項,就得要注意了。醫師表示,心肌梗塞、腦中風、主動脈剝離、主動脈瘤破裂、糖尿病酮酸中毒、血糖過高昏迷都是急診檢傷1至2級的代表,且這些嚴重的急症都跟慢性三高疾病脫離不了關係。而代謝症候群就是個很好用來評估自身是否為這些慢性病的高風險族群,一般只要符合代謝症候群的族群,統計上都顯著有更高的風險會罹患高血壓,高血脂或糖尿病,腦中風和心臟病的風險也大幅提升。醫師也分享了,代謝症候群的診斷標準,並指出5項中,符合任3項,就是有代謝症候群。腹部肥胖(腰圍):男性腰圍≧90cm、女性腰圍≧80cm血壓偏高:收縮壓≧130mmHg或舒張壓≧85mmHg血糖偏高:空腹血糖值≧100mg/dL三酸甘油酯偏高:TG值≧150mg/dL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過低:HDL-C 男性<40mg/dL、女性<50mg/dL醫師最後則提醒民眾,為了自己的健康,應趕量起腰圍量、血壓,健檢抽血報告數字也要對起來,若符合代謝症候群診斷標準,飲食、運動、生活型態就得費點心思優化調整。
國小女童「脖子黑黑」 洗好幾次都沒用 醫一看:內分泌失調
如果發現脖子後面一片黑黑,怎麼洗都洗不掉,並不是因為髒,有可能是因為身體出問題了。小兒科醫師王韋力分享,一對母女來掛門診,詢問醫師為何女兒脖子後方的黑垢洗不掉,他推測女孩可能罹患「黑色棘皮症」,替女孩抽血檢查後發現血糖、血脂出現紅字,BMI甚至超過30。王韋力醫師最近在節目《醫師好辣》中提到,當時那對母女進來時,手上都拿著一杯珍珠奶茶,體態較為豐腴,媽媽表示,女兒脖子後面黑黑一塊一塊的都洗不乾淨,就連一天洗好幾次或是拿海綿、菜瓜布來刷都還是刷不掉,也因為這樣媽媽常常被老師抱怨「為何不洗乾淨再來學校」,女兒的同學也會覺得女孩髒髒的不想跟她一起玩,便詢問醫師是否有美白相關的兒童藥膏可以擦。王韋力醫師當下發現女孩除了脖子黑以外,腋下也都粗粗黑黑的,便推測女孩得了「黑色棘皮症」,抽血一看BMI不僅超標,三高中的血糖和血脂全都亮紅燈,甚至比一般成年人還高。王韋力解釋,會得到「黑色棘皮症」可能是內分泌出了問題,有得時候也會好發在荷爾蒙失調、胰島素分泌異常以及罹患卵巢疾病時。王韋力醫師提醒這位媽媽,應該要注意孩童飲食,減少重糖、重鹹、重油的食物,並且多運動減少胰島素阻抗,同時他也特別提醒女孩媽媽應該要以身作則,跟著女兒一起注意飲食健康。還好3至6個月後,女孩脖子及腋下的黑垢逐漸變淡,抽血報告的紅字也逐漸恢復正常。他呼籲,「黑色棘皮症」無論什麼年齡都有可能會得到,若發現自己脖子、腋下總是黑黑的,應儘速就醫檢查。
國三生喝水比賽嘔吐抽搐 急性中毒差點傷腦
多喝水真的對身體百利而無一害嗎?一名15歲國三男學生日前參加父母公司舉辦的春酒聚餐,餐會中的娛興節目舉辦喝水比賽,男孩在短短時間內喝了約6000C.C.的茶水,領到6000元現金獎,當天晚上返家後就出現頭暈、嘔吐、抽搐,送至馬偕兒童醫院急診時意識模糊,經緊急處置並轉至加護病房治療後才化險為夷,順利出院返家,由於搶救得宜,並未造成腦部永久性傷害。馬偕兒童醫院兒童內分泌科主任丁瑋信表示,男孩在餐會現場的活動中,短時間足足喝了餐廳6000C.C.的冷泡茶,喝的速度又急又快,當場領到獎金非常開心,由於開水與清淡的茶水中缺乏電解質,短時間內大量飲用,身體水分無法即時排出,導致電解質不平衡,餐敘結束後不到5小時,凌晨因頭暈、嘔吐等神經學症狀送醫,急診抽血報告結果鈉離子偏低,屬於急性水中毒個案。丁瑋信表示,成人腎臟一天最多可排出18公升尿液,換算下來,3小時內最好不要飲用超過2公升的水,以這位小男童參加的活動,短短不到10多分鐘,已讓他的身體承擔不起,雖然沒有立即產生不適,但因體內電解質不平衡,急性低血鈉導致男孩引發神經學症狀,所幸因家長警覺性高緊急送醫,男孩恢復情況良好順利出院,並且說「再也不敢這麼急的喝水了!」馬偕兒童醫院兒童加護病房主任趙彥鈞表示,急性水中毒的臨床表現為呼吸心跳減慢、體溫降低、嗜睡、頭痛、嘔吐,煩躁不安、腦內壓增高等,國外更曾發生過家長逼迫孩喝水造成水中毒死亡的案例。嚴重急性低血鈉可能造成病人腦部傷害的後遺症,就像溺水時,若缺氧時間過久,對腦部會造成不可逆的損傷,這名男孩經過加護病房的緊急處置與密切觀察,住院一天半後,意識才漸漸恢復。丁瑋信提醒,寶寶在4-6個月接受副食品之前不建議另外喝水,慢慢接觸副食品後,建議以寶寶體重每公斤一天攝取量約20C.C.為標準,由於水分也會來自於食物,仍應掌握「補水而非灌水」的原則,人體適當的補充水分有其必要,但切勿在短時間內大量喝水,以免導致體內鈉離子快速變化而造成水中毒。
膽固醇飆高沒吃藥!女患者出國「2原因」降回標準 醫也推:真的有效
現代人文明病相當多,如何「吃」對東西,並且控制好自己的身體指數相當重要。彰化鹿港基督教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莊武龍醫師表示,一位高膽固醇血症患者初診時的LDL低密度脂蛋白約為>180+mg/dL,近日突然降到不到120 mg/dL,由於降低幅度有點大,自己詢問生活習慣是否有改變,不料竟是因去歐洲玩。莊武龍醫師在臉書粉專透露,「今天門診有個來追蹤高膽固醇血症的患者,她已經來追蹤快要一年了,我請她從飲食及運動習慣改起,暫時先不使用藥物治療。她初診時的LDL低密度脂蛋白約為>180+mg/dL,然後飲食介入追蹤後,開始降到150+mg/dL,這次經過暑假後再回診,沒想到這次回診的LDL低密度脂蛋白濃度,竟然降到不到120mg/dL」。醫師提到,「因為降低的幅度有點大,我問她最近還有改變什麼飲食嗎?結果她回答說因為她最近去歐洲自助旅行,每天吃的早餐跟中餐變得比較沒有那麼油膩,也有多吃一些蔬菜,當然偶爾還是會吃得比較好一點,然後因為是自助旅行,每天都要走很多路,所以運動量也拉高了」。莊武龍指出,「沒想到患者因為去了歐洲玩,比以前改變的飲食內容還多,再加上運動量的調升,讓她這一次的抽血報告LD低密度脂蛋白進步非常多。通常要純靠飲食降低LDL低密度脂蛋白是有可能的…但是每個人能降低的幅度會有所不同,有的人降得多,有的人降得少」。醫師說明,「我是跟患者回饋說,可能她有提早發現高膽固醇血症,所以及早改善飲食之下,改善的幅度就非常大。」莊武龍提醒,「改善飲食運動習慣還是有機會降低LDL低密度脂蛋白濃度的,而且不一定要飛到法國,才能改變飲食運動習慣喔!」(圖/翻攝自莊武龍醫師:控糖筆記、運動、生活及旅遊隨筆臉書)
女星何如芸自曝「吃藥吃到死」 健檢報告一指數嚴重超標醫師
知名本土劇女星何如芸昨(9)日發文,Po出近期的抽血報告,其中血脂肪項目中的總膽固醇高達301,遠高出正常值的200以下,醫生也告訴她接下來都必須要靠藥物控制,何如芸聽到後崩潰表示:「就是要我吃到死就對了。」何如芸提到,看到抽血報告的當下十分錯愕與沮喪,因為半年前才驗過,但這次報告與前次的數據實在差太多,就這樣與醫生對看了一陣子後才開口反駁:「這太過分了!驗錯了!」,但醫生也表示,數字旁有個R,代表這個數字是recheck過。何如芸接著說,崩潰完後,醫生提到,這幾年的數字一直控制得不理想,前幾年說要再等等,這5、6年來確實都上上下下,但是上的機率比較多,妳的狀況是體質影響大一些,只靠飲食和運動控制有限,還是要靠藥物。何如芸一聽到要吃藥便著急起來,問醫生:「那吃藥控制血脂,等血脂降下來,就可以停藥了嗎?」沒想到卻搖頭,讓何如芸當場崩潰,覺得接下來的日子要吃藥吃到死,醫生接著解釋,「未來都不能停藥,一旦停了血脂又會高上來,藥後面都有日期和星期標示,睡前一天一顆很容易吃。」最後眼看情況沒有轉圜餘地,何如芸也只好接受未來都必須吃藥的事實離開診間。何如芸最後抱著一盒藥回家,感嘆表示,這可能是我終身不能忘記的,編號第一的藥物,不知道將來,還會增加哪些,也藉此體醒大家人生苦短珍惜健康,每天都要覺得快樂。何如芸的抽血報告看出膽固醇部分有嚴重失衡,讓他相當納悶沒有家族病史為何身體會出問題。(圖/擷取自何如芸Michelle Ho臉書)
20歲女手搖飲當水喝…右腰痛到送急診 「300多顆結石」畫面曝光
人手一杯手搖飲,但記得還是要多喝水。20歲女子小玉(化名)平常不愛喝白開水,經常把手搖飲當作水分來補充,日前因發燒及右腰疼痛就醫,結果取出300多顆外觀類似小饅頭的結石。術後她情況穩定,觀察幾天後順利出院,目前持續於門診追蹤治療。奇美醫院表示,急診醫師透過超音波檢查發現,小玉右側腎臟嚴重水腫且有腎結石,抽血報告也發現白血球過高,立即安排電腦斷層,結果顯示右側腎盂裡布滿了0.5cm到2cm大小不等的結石;由於病人發燒,先給予抗生素注射,並放置經皮腎臟造廔管緩解腎水腫和泌尿道感染問題。為了處理大量的腎臟結石,由泌尿外科主治醫師林才揚進行微創經皮腎臟造廔取石術,成功取出300多顆外觀類似小饅頭的結石;而手術後病人的情況穩定,觀察幾天後並順利出院,目前持續於門診追蹤治療。奇美醫院泌尿外科主治醫師林才揚指出,根據台灣健保資料庫統計,台灣人終其一生有9.6%結石的機會,(男生比女生多3倍,男生約為14.5%、女生:4.3%),其中腎臟結石占15.8%,僅次於輸尿管結石76.4%,而結石病人平均年齡介於50至60歲,5年內結石復發率高達1/3,一年當中,春天至夏天發生率最高,因天氣熱造成體液流失大於補充,因尿液較濃縮,容易使得結晶體聚集產生結石。林才揚說明,結石不是單一原因造成,當中包括了水分攝取不足、飲食因素、遺傳因素、新陳代謝異常、慢性疾病、尿液pH值不正常、腎臟解剖結構異常等。林才揚表示,腎臟結石並不是不痛就可以不用治療,即使不做任何處置,也一定要定期追蹤,若引起相關併發症時其實更嚴重,可能導致腎功能喪失、癌變甚至感染性休克等。他提到,臨床上,腎臟結石一般建議超過1.5cm就要接受治療,但治療選擇最終方案需綜合考量病人身體狀況、結石大小、位置、腎臟結構等因素,目前腎臟手術選項可分為無創和微創以及二合一共3種;而二合一的手術方式,那就是結合了軟式輸尿管鏡腎內雷射碎石術加上經皮腎臟造廔取石術,一呼一應,克服各自的優缺點,讓一次手術就達到更好的結石廓清率。
1歲妹連燒4天咳到「吐黏液」 醫示警RSV成人也會感染:4症狀注意
小融(化名)是一位1歲半的小女孩,最近剛被送去托嬰中心,才送去1個多禮拜,就開始高燒,伴隨嚴重鼻塞,甚至常常咳到吐,嘔吐物中還帶有像似痰的黏液,即使服用症狀藥物,還是燒燒退退。連燒4天後,家人發現小融食慾跟活動力明顯下降,而且呼吸明顯費力且偏快,於是連忙驅車前往就近的醫院。小兒科醫師聽診發現,雙側肺部有痰音及喘鳴的咻咻聲,胸部X光也顯示雙側下肺有發炎現象,抽血報告發炎指數及白血球數量都上升,判斷很有可能是最近流行的「呼吸道融合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cal Virus, RSV)」感染,做了抗原快篩,也確定是陽性反應,於是診斷小融是「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合併續發性細菌性肺炎」,收治入院讓小融睡在氧氣帳中,並以抗生素治療,在經歷幾天治療後,小融終於燒退帶藥出院。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顏培如表示,近日因為疫情解封加上開學,許多學童連番生病,小兒科門診常聽到家長抱怨,幾乎每隔1、2個禮拜就需要看醫生,即將進入秋冬之際,更多呼吸道病毒開始蠢蠢欲動。根據疾管署資料統計,從9月開始,呼吸道融合病毒的分離陽性率開始急起直追,目前僅次於流感病毒。5歲以下的嬰幼兒是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的高危險群,會引發細支氣管炎、哮吼及肺炎。顏培如表示,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會破壞小支氣管的上皮細胞,產生大量的壞死細胞以及分泌物,因此臨床上會觀察到病童的痰液很多,痰液阻塞幼兒小小的氣管後,就會使病童劇烈咳嗽、咳到吐,甚至呼吸急促,聽診時也會聽到氣管的咻咻聲,而且呼吸道融合病毒的病程常常比一般感冒來的長,通常發燒會持續3到5天,而整體的呼吸道症狀平均需要將近2周才會明顯改善。另外,具有氣喘體質的小孩感染後也容易導致氣喘急性發作。顏培如說明,呼吸道融合病毒治療方式目前以症狀治療為主,需要多補充水分,藥物只能幫助緩解症狀,針對咳痰力道不足的嬰幼兒,家長可以在餵奶前拍痰或用居家噴霧器化痰,吸鼻器也可輔助抽吸鼻涕,幫助幼兒改善不適。但須注意,若是發現病童活動力下降、食慾不振、呼吸急促或是出現明顯喘鳴聲時,請就醫讓醫師評估。若是持續高燒不退,或是燒退幾天後又再度發燒,也須小心是否併發中耳炎、鼻竇炎或是細菌性肺炎,若是以上情形,就會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療。呼吸道融合病毒的高危險族群包括:早產兒、患有慢性肺部疾病、先天性心臟病、染色體異常疾病、免疫不全疾病以及神經肌肉疾病等孩童,目前健保給付部分病童施打單株抗體(Palivizumab)來預防嚴重的感染,包括:一歲以下患有血液動力學上顯著異常之先天性心臟病童、出生時妊娠週數未滿33週以及小於35週且合併有慢性肺疾病的早產兒。顏培如也特別提醒,由於感染了呼吸道融合病毒後,身體並不能產生有效的終生免疫力,因此是可以重複感染的,即便是成人,也是會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雖然大部分是輕症,但年長者及免疫力低落的患者仍可能引發嚴重的肺炎及併發症。因此,呼吸道融合病毒並不是專屬於幼兒的疾病,事實上,今年美國FDA首次核可的二款呼吸道融合病毒疫苗,目前將率先施打於60歲以上的成人,而其中一款還可用於懷孕週數32到36周的孕婦,在病毒流行期將屆時施打,可以保護即將出生的嬰兒直到月齡6個月以及提供孕婦本身免疫力。醫師呼籲,台灣目前尚未引進呼吸道融合病毒疫苗,因此仍需靠著避免飛沫及接觸傳染來預防感染,可以做的像是:勤洗手、戴口罩、避免在流行期出入人潮壅擠的場所,回家後接觸幼兒及長者前要換衣服。流行期將至,請大家有正確的觀念,才能一起守護家人的健康。
中年女治療皮膚癢 停藥後「吃不下睡不好」竟是類固醇惹禍
有皮膚疹困擾的57歲邱女士,日前因天氣炎熱長了大量的濕疹、汗疹、汗皰疹,到皮膚科診所就醫,除了擦的藥膏外,也服用了大量類固醇藥物壓制症狀。幾個禮拜停藥後,皮膚問題雖然被控制住,但是邱女士卻老是感覺全身無力、晚上睡不著覺、血糖數值更異常升高,維持了兩個多月遲遲找不到原因。可體松分泌過低 導致食慾不振、虛弱疲累台北慈濟醫院新陳代謝科醫師周璠表示,經過詳細檢查,懷疑邱女士的症狀是大量使用類固醇藥物後突然停藥,導致腎上線素荷爾蒙可體松低下,除安排抽血,也給予低劑量的類固醇治療,一個禮拜後,她的症狀大幅好轉,抽血報告也證實是腎上腺功能低下,持續服藥兩個禮拜後,邱女士恢復精神,腎上腺功能恢復正常、血糖也回到正常值。周璠說明,可體松(Cortisol)又稱皮質醇,是腎上腺皮質分泌的荷爾蒙之一,腺體位於腎臟上端的腎上腺,左右各一,是一種壓力荷爾蒙,當人體遇到危機時,會刺激血糖、血壓及心跳快速上升,以應付緊急狀況。但如果可體松分泌過高,反而導致庫欣氏症候群,出現睡眠異常、傷口不易痊癒、中心肥胖但四肢肌肉流失、骨質流失的情形,外顯症狀則有常見的月亮臉、水牛肩、紫色妊娠紋等;反之若分泌不足則會造成腎上腺功能低下,產生食慾不振、低血壓、低血糖、電解質異常、虛弱、反應慢等症狀。類固醇大量服用 突停藥恐引發「腎上腺功能低下」周璠指出,腎上腺功能低下的發生原因有腎上腺腫瘤或腦下垂體異常,但其中藥物造成的發生率非常常見,若未適切治療,萬一病人在此時遭逢嚴重的感染或急症,可能出現腎上腺危象,也稱為急性腎上腺功能不全,每年約8%的腎上腺功能不全患者會出現腎上腺危象,死亡率約為6%。如果能夠迅速識別並及時進行類固醇治療,患者的預後和康復效果良好。可體松是在人體產生的荷爾蒙,若被製成藥物,就是耳熟能詳的類固醇。類固醇在正確使用的情況下能解決許多急性病症,但若未遵照醫囑服用,很可能造成人體腺體分泌異常。醫療需尋根治本 濫用藥物恐引起併發症許多民眾到處求醫,為緩解當下不適,但卻忽略尋根治本的重要性,也在無意中濫用了類固醇一類的藥物。常見如長者關節痛會長期到診所打止痛針、或是飽受皮膚疹困擾一發作就到診所拿藥,症狀改善就下次發作再去拿藥。周璠提醒,類固醇雖能治癒許多急症,但長期未控制的情況下一直使用會導致諸多併發症如:骨頭壞死、血糖失調、心血管負擔等,單純用藥緩解並非長久之道,反而造成惡性循環。
不是過敏!這種罕病會水腫卻不癢 30歲男歷經10年追蹤才確診
30歲的小李(化名)多年來出現反覆性水腫,初期水腫症狀為不明原因地在單側肢體出現,每次發作持續3~5天便會自行痊癒,由於水腫處僅有輕微疼痛,患者一度未予以重視。然而,隨著發作頻率逐漸增加,每2個月就發病一次,讓他決定就醫,經多次檢查後仍未能找出真正病因,直到有次水腫發生在喉嚨,險些壓住氣管,才經由急診室轉診至風濕免疫科進一步檢查。經過醫師長達十年追蹤和治療,加上醫療檢測工具的進步,最終在近期的抽血報告中發現患者血清中的補體C4數值低下,同時C1抑制酶(C1-esterase inhibitor,C1-INH)數值也低下,確定小李罹患第一型遺傳性血管性水腫(HAE)。收治小李的基隆長庚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吳詹永嬌醫師表示,遺傳性血管性水腫(HAE)是一種極為罕見且致命的疾病。根據估計,全台約有300人受到HAE困擾,但僅有36名患者被正式記錄在罕見疾病通報系統中,由此可見大多數的患者仍然未被及時診斷。由於HAE臨床症狀為局部水腫及疼痛,民眾很容易與過敏症狀混淆,其實二者之間最大的差異點,就是HAE並不會癢,且不會出現突出皮膚的疹子。吳詹永嬌醫師表示,遺傳性血管性水腫(HAE)發作具有不確定性及反覆性,因此若是發生在臉部的水腫,可能發生眼睛腫到張不開,或是嘴唇腫脹看起來像香腸嘴,甚至造成嘴巴無法閉合等情形。此外若是水腫發生在腸胃道時,反覆的腫脹也會造成患者猶如生產般的腹痛、腹水甚至無法進食,且常被誤診為腹部急症,因而接受不必要的腹腔手術;有些患者甚至因為水腫發生在咽喉以及氣管,導致呼吸困難,緊急時還需插管或進行氣切手術,倘若沒有及時救治將有窒息的致命危機,千萬不得輕忽。新北市立土城醫院風濕過敏免疫科陳遊醫師指出,目前最常見的遺傳性血管性水腫(HAE)是第一型,約佔病患的85%。該型HAE是由於C1抑制酶(C1-INH)不足引起的;第二型HAE則佔病患的15%,其原因是C1抑制酶功能異常,兩型皆是SERPING1 這基因上面的變異所致;而極少數小於1%的患者則與其他的基因有關。當C1抑制酶不足時,造成血管通透性增加,使體液滲入周圍組織,引起水腫和發炎反應,但目前對於HAE的發病原因仍無法明確判斷,有時可能是自發性的腫脹,也有患者是因為緊張、面對高度壓力的生活事件,或是牙科手術、外科手術等刺激而誘發發作。陳遊醫師說,臨床上常見的診斷方式,除了透過反覆性的腹痛,肢體腫脹,喉頭水腫等臨床症狀,及了解是否有家族病史外,也能透過抽血檢測C3與C4的含量來做初步判斷,另外部分醫學中心也能檢驗體內C1抑制酶的含量,以及進行基因定序等變異點位確認,更精準確認患者病症,以接受正確的治療和穩定控制,避免發作時導致嚴重後果及影響生活品質。由於遺傳性血管性水腫(HAE)發病時,常被患者及醫護人員誤認是過敏,進而延誤治療或是使用不適切的治療方式;因此醫師們共同呼籲,倘若民眾發現自己有家族病史,或出現反覆性的水腫、腹痛、且具有喉頭水腫病史等狀況,都應該盡早就醫並主動告知醫生症狀,透過適當的診斷和治療,患者才能更好地控制疾病,減輕症狀,並改善生活品質。
小腹凸出被誤會懷孕 檢查竟發現40公分寬子宮肌瘤!
41歲女性1年多前開始認真減肥,但即便手腳都明顯看出成果,唯獨下腹部始終不動如山,連同事都好奇是否懷孕,私下頻問:「是不是未滿3個月不能講?」,經就醫檢查後,才發現是子宮肌瘤作祟,手術後取出重達3.5公斤、宛如臉盆大般的肌瘤,總算讓她笑說:「再也不用捶肚子自清了」!這名中年女性本身屬於易胖體質,最重曾胖到70多公斤,7年多前生產後,身材更是回不去,直到1年多前覺得不是辦法,於是開始展開瘦身計畫,不僅只吃原型食物,也會搭配運動,順利從70公斤減到57公斤,然而即便雙手雙腳都恢復纖細看到減重成果,唯獨下腹部依舊隆起如丘陵,同事們還以為是懷孕,頻頻傳來祝福恭喜訊息,更讓她苦在心裡,有口難言。超大子宮肌瘤作祟此外她在多年前生產時雖有診斷出小肌瘤,但她不以為意,因此多年來沒有持續追蹤,直到近1個多月前開始出現頻尿、便秘等狀況,且長期幫她調養體質的中醫師也建議安排詳細檢查,才讓她決定諮詢婦產科醫師,沒想到門診時就檢查出超大子宮肌瘤,旋即安排手術治療。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婦科主任陳泰昌表示,患者就醫時發現四肢纖細,唯獨小腹明顯突起,超音波檢查後確認是長在子宮肌肉層內的巨大子宮肌瘤,隨後抽血報告也發現血色素(Hb)偏低,只有4gm/dl(正常女性應該為12gm/dl左右),顯示患者也有嚴重貧血問題,研判是子宮肌瘤在長大過程中,逐漸造成經血量增加,但患者已經適應肌瘤,以致於未能提早發現就醫,才會讓肌瘤越長越大。子宮肌瘤是婦科常見疾病手術過程中,陳泰昌發現巨大子宮肌瘤不僅包住輸尿管、壓迫子宮及卵巢,且盲腸也黏著在肌瘤上,但醫療團隊仍盡全力上述器官全數保留下來,最後順利取出重達3.5公斤、寬約40公分的子宮肌瘤,連患者媽媽看到照片都驚嚇地直說:「怎麼會這麼大顆啦」!至於患者術後恢復狀況也十分良好,手術五天後順利出院,體重更減少7~8公斤,患者及其母親都十分感謝醫師,患者更開心表示以後終於不用再當小腹婆,「也不用捶肚子自清沒有懷孕了!」陳泰昌指出,子宮肌瘤是婦科很常見的疾病,遺傳、染色體異常及荷爾蒙等都可能是致病原因,據統計,在台灣約每3至4個女性就有1個有子宮肌瘤,尤其以30-40歲婦女為高風險群,但確實多數肌瘤在長大的過程難以察覺,因此容易令人輕忽,提醒若有經血量增多、貧血、頻尿、腹脹、排便不暢等問題,都可以就醫檢查,防患未然。 文章授權提供/常春月刊
女子健檢「癌症指數」異常以為得病 醫師要她別慌「可能是潰瘍」
一名女子帶著公司健康檢查報告就醫,慌張詢問醫生為何自己抽血報告中的「胃癌指數CA72-4」異常,難道自己得到癌症了嗎?醫生表示「與消化性潰瘍也有相關,千萬不要過度焦慮。」肝膽腸胃科詹宜學醫師日前在個人粉絲專頁介紹,「『CA72-4』跟大多數的腫瘤指數一樣,是一種蛋白質,這類蛋白質可能是腫瘤本身分泌、產生,或是與正常細胞反應、代謝的物質。因此,臨床上就被拿來當作『腫瘤指數』」,醫師分享,「CA72-4在臨床運用還是以消化系統和女性生殖系統為主。」案例中前來就醫的女子,是一位公司主管,平日不菸不酒,但因孩子剛出生,導致飲食不正常,且偶爾會有胃食道逆流合併上腹疼痛,故在公司健檢中看到抽血報告上的「CA72-4」指數異常,才會慌張誤以為癌症。以詹醫師的經驗來說,腫瘤指數CA72-4與消化性潰瘍也有相關,「很多病人在治療完潰瘍,後續追蹤CA72-4也恢復正常範圍」,在經過3個月的治療與飲食調整後追蹤,她的指數已恢復正常。「只有約40%胃癌病人CA72-4會上升。CA72-4高的病人,大約有一半不是胃癌,而是其他疾病。良性疾病也可能會造成CA72-4異常,例如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詹醫師提醒大家,「理想的腫瘤指數應該是『高特異性(只有這種癌症有)』『高敏感度(只要有癌細胞,指數就會異常)』。但是目前並無如此完美的腫瘤指數。」詹醫師提醒民眾,「希望大家看到自己的『檢查報告』時,可以稍微冷靜、理性對待,尤其看到『癌症指數』時,千萬不要過度焦慮、杯弓蛇影,造成心生恐懼」,如若對檢查報告有任何疑慮,一定要尋求專業的建議和解答,「不要害怕面對,逃避是不能解決問題的!」
產後甩肉13公斤肚子未消 竟是超大子宮肌瘤惹禍
41歲莊姓婦人產後發胖至70公斤,1年多前積極減肥順利剷肉13公斤,手腳都有明顯成效,唯獨下腹部始終不變,近日還會頻尿、便祕。莊婦就醫發現腹中竟長出重達3.5公斤、如臉盆大的子宮肌瘤,才想起多年前生曾診斷長出小肌瘤但未持續追蹤,幸經手術順利摘除。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婦科主任陳泰昌指出,子宮肌瘤是婦科常見疾病,致病原因包括遺傳、染色體異常及荷爾蒙等。據統計,台灣每約3至4個女性中就有1個有子宮肌瘤,尤其以30至40歲婦女為高風險群。陳泰昌說,患者就醫時四肢纖細,唯獨小腹明顯凸起,經超音波檢查確認是長在子宮肌肉層內的巨大子宮肌瘤。抽血報告也發現患者血色素僅4gm/dl,遠低於正常女性的12gm/dl,顯示有嚴重貧血問題,研判應是子宮肌瘤在長大過程中逐漸造成經血量增加,但患者已適應,才讓肌瘤愈長愈大。醫療團隊於術中發現,莊婦巨大子宮肌瘤不僅包住輸尿管、壓迫子宮及卵巢,且盲腸也黏著在肌瘤上,經團隊全力將上述器官全數保留,順利取出重達3.5公斤、寬約40公分的子宮肌瘤,令莊婦的母親都驚嚇直說「怎麼會這麼大顆啦!」。莊婦術後恢復狀況良好,術後5天即出院,體重也減少7至8公斤。陳泰昌提醒,多數肌瘤在長大的過程難以察覺,容易輕忽,女性民眾若有經血量增多、貧血、頻尿、腹脹、排便不暢等問題,都可就醫檢查,防患未然。
烈日工作狂喝「1飲料」…他尿顏色變深、體溫高達38度 醫示警:別輕忽
最近天氣實在太熱,千萬要多補充水分,尤其是長時間在戶外活動的朋友。腎臟科醫師林軒任指出,大量流汗加上水分補充不足可能會導致橫紋肌溶解症,嚴重時會神智不清、失去知覺,甚至還有病人出現 「可樂尿」,可是有生命危險的,千萬不能輕忽。林軒任在粉專《引人入腎・林軒任醫師》提醒,這幾天台灣就像烤蕃薯一樣,溫度有越來越高的趨勢,每次碰到這種悶熱的天氣,門診就會遇到大量流汗加上水分補充不足,而導致熱衰竭、熱中暑,甚至橫紋肌溶解症的病人;橫紋肌溶解症可能使人處於體溫升高、嘔吐腹瀉,嚴重時會神智不清、失去知覺,甚至全身性抽搐,之前甚至還有病人出現 「可樂尿」,可是有生命危險的。林軒任舉例,曾碰過一名40歲病患,其每天頂著烈日在工地工作,口渴時僅以能量飲料舒緩疲勞,日前工作到一半,感到全身痠痛、異常疲憊、尿液顏色變深,結果發現體溫竟高達38度,緊急送醫,抽血發現肌酸磷酸脢指數極高,確診為熱衰竭併橫紋肌溶解症,所幸點滴注射治療3天後,順利脫離險境。林軒任指出,患者抽血報告顯示肌酸磷酸脢(CPK)高達7000 IU/L(正常值約38-174 IU/L),血液及尿液更出現大量肌球蛋白,且腎臟功能指數飆升,腎臟指數中的肌酸酐指數2.7mg/dl(正常值約0.5-1.3 mg/dl),若無及時治療,除了可能造成多重器官傷害外,更恐需緊急透析,或有致命危機。林軒任表示,在高溫環境下工作的民眾,往往為了解渴和提神,沒有正確補充水分,僅選擇飲用能量飲料,因其大多添加酒精和咖啡因成份,若單一過度飲用,可能引發噁心嘔吐、腎衰竭、橫紋肌溶解、肝臟受損、心律不整等症狀,通常建議一日攝取量不超過120毫升,以免服用過量而對身體造成危害。
五旬男咳喘、臉蒼白以為長新冠 一查竟是「急性血癌」
「久咳、走路喘、臉色蒼白、身體虛弱」一名50歲男性一直以為自己有「長新冠」後遺症,原以為日久會好轉,直到診所醫師驚覺有異,抽血檢驗發現血球數值異常,轉至醫學中心確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秘書長侯信安表示,過去2、3年間偶見類似個案,然而長新冠「主要為肺部症狀,且不會臉色蒼白」,急性血癌出現臉色蒼白肇因於造血功能異常,民眾若有上述狀況應提高警覺,及早就醫。白血病兇猛急迅 是生命損失最多的癌症侯信安說明,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是成人最常見的血癌,發作快、病情凶猛嚴重,可說是最惡名昭彰的癌症之一。台灣每年約新增850至900人,男多於女,半數在60歲以上。疾病成因多數是患者出現基因突變或染色體異常,少數則是曾接觸大量輻射、暴露於化學治療或化學溶劑或燃料物質等因素所導致。根據台大公共衛生學院針對17種癌症進行「存活分析」與「健康醫療費用」研究顯示,白血病是生命損失最多(17.5年)的癌症,且根據健保資料庫分析高齡患者中位生存期僅3個月,20年來沒有改善。高疾病負擔與高死亡率,是台灣重大的公衛挑戰。患者出現無法成熟分化的骨髓芽細胞遍布在血液及骨髓中,取代正常血球,也因此紅血球不夠而導致臉色蒼白、氣喘如牛;正常白血球不足易感染發燒;異常血球大量增生在骨髓,造成骨髓膨脹、疼痛;血小板不足使得凝血功能變差,導致異常流鼻血、牙齦出血、拔牙後血流不止,或不明原因多處瘀青;女性則會出現經血量突然大增,或經期拉長。紅血球不足:臉色蒼白、氣喘如牛白血球不足:易感染發燒血小板不足:異常流鼻血、牙齦出血、拔牙後血流不止、不明原因多處瘀青、經血量大增、經期拉長侯信安提醒,慢性骨髓性白血病(CML)患者若沒有接受治療,或未規律用藥、回診追蹤,導致病情惡化甚至產生抗藥性,也可能轉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務必規律用藥、定期回診追蹤,若能達到深度緩解治療目標,不但可避免惡化,也可以爭取停藥機會。急性骨髓性白血病4大症狀急性骨髓性白血病4大症狀包括「臉色蒼白疲倦」、「不明原因發燒」、「未碰撞卻有瘀青出血」、「骨骼疼痛」。這些症狀因為不具特異性,容易被忽略。有患者反覆發燒、疲倦,以為感冒遲遲未癒;也有患者突發牙齦持續出血,以為罹患牙周病;長新冠症狀則多集中於肺部症狀,不過可逐漸康復。侯信安提醒,上述病人可透過血液檢查發現血球是否異常,並進一步經由骨髓檢查確診。因病情惡化快速,若延遲治療,恐引起嚴重感染或大量出血等併發症。及早診斷才能把握治療黃金期。臉色蒼白疲倦不明原因發燒未碰撞卻有瘀青出血骨骼疼痛「血癌攻略」幫助病友突破治療障礙為響應4月21日世界急性骨髓性白血病,血液病學會攜手癌症希望基金會攜手共推LINE官方帳號「血癌攻略」分析病人面臨的3大治療困境,從而對應設計出解方,協助突破治療障礙。「急性骨髓性白血病衛教網站」也提供症狀、治療、日常照護、就醫地圖等全方位資訊,讓民眾可一鍵掛號、快速獲得醫療協助。1.新進病友恐懼Out:初診斷患者常因對疾病感到未知而恐懼,血癌攻略提供疾病與藥物治療衛教資訊、治療方式,並備註各類藥物的治療副作用,讓患者能夠全面了解。2.掌握病情更Easy:過去病友對於抽血報告的詳細數值不甚了解,導致對病情的警覺性不夠高,「血癌攻略」彙整抽血數值成表格及折線圖,幫助患者掌握不同時程的疾病變化。系統也會提醒病友回診、提供居家照護資訊,可避免引發感染。3.醫病溝通不NG:患者在治療過程需承受衝擊與負擔,「血癌攻略」幫助患者做好心理準備、掌握疾病資訊與自身狀況,提升看診效率與醫病溝通的精確度。
7旬嬤血糖超標自認「飯桶」:1天狂吃2類食物 營養師給建議
血糖升高的原因五花八門,可以從飲食和生活習慣來改善,有些食物不宜吃過多,否則都會讓血糖上升。有一名70歲婦人很喜歡吃碳水化合物,一天三餐再加宵夜,導致血糖升高。對此,營養師也給建議了。營養師張語希在臉書透露,曾有一名70歲阿姨來看診,抽血報告顯示血糖偏高,根據過往經驗,高齡血糖高多數是愛吃水果或白飯,果不其然阿姨坦言自己是「飯桶」,除了很愛吃飯,宵夜還會吃饅頭、麵包、年糕,早餐會吃水果,滿滿的碳水化合物。阿姨除了吃飯,水果量也超標。(示意圖/翻攝自pexels)然而,阿姨起初表示只吃「1顆蘋果」,讓她覺得一定少說了什麼,後來慢慢用引導式問句,邊聊邊穿插詢問,才發現不只是蘋果,還吃了芭樂、香蕉,以份量來計算,一天已經吃了4份水果量,嚴重超標。張語希希望阿姨先從原本的飲食中去調整,再提供適合的食物和飲食,也提供幾道食譜以求食療方法,包括多吃含有膳食纖維蔬菜,水果應控制在一天2份。最讓她佩服的是,阿姨很認真抄了1小時筆記,整頁A4寫滿滿還專業自己帶板夾,如此認真令她忍不住讚嘆,希望下次回診會有進步。
何如芸膽固醇飆高「血管硬化逼近臨界點」 看報告嘆:日子過太爽了
女星何如芸出道多年,參與多部八點檔演出,精湛演技讓觀眾印象深刻,經常在社群平台分享生活的她,12日在臉書透露去看了自己的抽血報告,出現「血管硬化程度逼近臨界點」的狀況,不過她明明沒有肥胖或家族病史的問題,讓她直呼「原來太沒壓力也不行。」何如芸在臉書透露看了抽血報告後,發現去年控制得很好的膽固醇,今年居然再度飆高,「血管硬化程度逼近臨界點,我明明沒有很肥也沒有家族史」,不過她也坦言自己確實有變胖,「日子過太爽,就會放縱」,並表示又要開始過著忌口、健身的生活,「我其實已經快要餓到3餐不繼,實在想不起來我到底還幹了什麼?原來太沒壓力也不行」。何如芸也認為,人生就是一連串放大縮小的過程,「還有壓抑再放鬆,警覺再放心。能夠健康活著,就是無限的恩典。」
41歲主播吳宇舒做試管嬰兒1次就中 「寶寶性別曝光」備孕全因他1句話
41歲的東森新聞主播吳宇舒,結婚10年傳出懷孕好消息,她12日在臉書上曬孕照和超音波照,證實已經懷孕五個月,她14日在臉書分享,去年12月22日就在自己的部落格中提到懷孕經過,雖然第一次植入胚胎就成功懷孕,但備孕過程困難重重,一度讓她哀號「不想生了啦」,而她也坦言,一直以來都沒有非常想生小孩,全因老公一句話,讓她動搖了。吳宇舒原本沒有強烈的生小孩慾望。(圖/翻攝自吳宇舒臉書)吳宇舒在自己部落格中提到,自己是透過「試管療程」成功受孕,多年前曾一次凍了十幾顆胚胎,當時她對生育的動機不強,還沒有何時要拿出來受孕的規劃,她透露,多年前剛好身體有些狀況,才會決定趁卵巢功能尚佳的時候取卵,一次凍了10幾顆胚胎,但光是聽到外界漫長的試管療程,她就覺得心累,「這方面,我始終沒有很強烈的決心」。至於她有了「想孕」的打算,原來是某天晚上,老公朱凱翔在家看電影《岳父大人》,看到最後,他居然突然抱著狗女兒說,「我們來生一個妹妹吧」,當下吳宇舒不敢置信,還反問「蛤?你認真」,但也促使她思考或許這是嘗試懷孕的最後機會了。吳宇舒備孕過程可說是一波三折。(圖/翻攝自吳宇舒臉書)不過吳宇舒也透露,求子過程相當艱辛,第一次看診時,怎料一照超音波,醫生臉色就變了,這才知道原來她的輸卵管水腫,子宮積水,「就算植入胚胎也會被沖走」,她在過去10年內動過2次刀,所以一度閃過「不要生就可以了吧」的念頭。不過她想了想,畢竟水腫輸卵管一直放在肚裡也沒好處,最後仍排定手術,不過她在手術當天,突然發現肚子從悶痛變成了絞痛,「蹲馬桶卻一點動靜都沒有」,當她就醫檢查才發現是骨盆腔發炎,導致嚴重腸沾黏而阻塞,且沾黏的位置就在輸卵管附近,「本來只是要解決輸卵管的問題,這下子可以順便把腸沾黏解決。剛好,手術早就排定了」。吳宇舒在術後的子宮積水尚未排掉,讓她一度快失去耐心,「神奇的事情發生了」,九合一大選後,她的積水已排掉,內膜厚度和抽血報告也都沒問題,還因此默默地排定了植入時間,她在「植入」當天並沒有向公司請假,躺了半小時就回到主播台,相當敬業,吳宇舒也分享當天播報穿著的鞋子,「植入後我真的穿著這雙鞋上班站播,「10天後驗血,順利著床了!一次成功」!另外,《ETtoday》報導,她也分享肚裡寶寶性別是女生,懷孕8周時坐著竟突然出血,而且3天內接連出血2次,因此她在家就躺在沙發上不動,除了上廁洗手間,「安胎油針發揮效用,晚上就完全止血了」。吳宇舒備孕過程可說是一波三折。(圖/翻攝自吳宇舒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