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示藥
」 食藥署 缺藥 衛福部 藥品 健保事後丸擬改為指示藥…引發各界激辯 食藥署:短期內仍無法取得共識
本報獨家報導,衛福部食藥署今年8月開會討論將「事後避孕藥Levonorgestrel」由處方藥改為指示藥,讓民眾可在藥局購買,引發各界激辯。早在2016年,食藥署就準備將該藥轉類,並祭出6大限制,包括僅限17歲以上使用、不得開架陳列、不可申請廣告等,但當時社會爭議甚大,擱置至今長達8年。如今重啟討論,再度面對爭議,食藥署仍只回覆,短期內還是無法取得共識。Levonorgestrel(左炔諾孕酮)是第一代事後避孕藥,針對無事前避孕者,由醫師開立處方箋,在性行為後72小時內服用。食藥署2016年12月曾發布新聞稿表示,廠商申請緊急事後避孕藥轉類案件,經食藥署指示藥品及成藥諮議小組審核完畢,食藥署正進行文件審核相關行政作業中。食藥署當時說明,緊急事後避孕藥轉類為指示藥品後,將規定廠商執行6項措施,包括:限制使用年齡為17歲以上、不得開架陳列、以單次所需量包裝、不可申請廣告以避免濫用,並且加強查核、監測此類藥品使用情形,以及廠商需提供藥師相關教材及教育訓練。但多年來,食藥署遲遲未公告該藥轉為指示藥品,直到今年8月重啟討論。食藥署副署長王德原說明,雖然當時諮議會的立場認為可以轉類,但畢竟社會爭議甚大,還沒形成共識,因此暫緩。王德原表示,近期因有立委關切,因此再度找專家團體來徵詢意見,主要是醫界專家,會議上充分表達各自立場。他坦言,狀況和2016年時一樣,看來短期內仍無法取得共識,將持續蒐集意見,目前尚無規畫後續時程。至於6項配套措施,由於尚未轉類成功,因此並未實施,目前Levonorgestrel仍是處方藥,需由醫師開立,並根據藥品仿單說明使用。十大先進醫藥國家中,已有8國將Levonorgestrel改為指示用藥管理,包括美國、英國、瑞士、加拿大、法國、比利時、瑞典、澳洲,而德國和日本仍屬處方藥。王德原強調,不同國家民情不同,仍需要建立社會共識。生殖醫學會常務理事張甫軒表示,藥師和醫師的角度絕對是不一樣的,但台灣醫師都是站在全民的福利做事情。用藥並非百分之百安全,最好還是由醫師把關,萬一用藥後子宮外孕,或是懷孕甚至流產,可能有生命危險,台灣醫療這麼進步,開業醫師也很多,找醫師做專業判斷和追蹤,可避免「非必要之惡」。藥師吳厚澤表示,並非避孕藥造成子宮外孕風險,而是使用事後避孕藥後,未再用驗孕棒確認懷孕。若轉換成指示藥品,可以讓民眾第一時間服用,增加避孕成功率,後續如果有其他疑慮可另外安排就診,就如同服用感冒藥緩解症狀後之後,若有其他疑慮,還是可以就醫。每個藥物都有其副作用,即使是指示藥品,在每位藥師都完整做完指示藥品的衛教,才能真正為藥物把關。
「事後丸」擬改為指示藥 藥局也能買得到!掀各方激辯
為避免非預期懷孕,不少女性選擇服用俗稱「事後丸」的事後避孕藥。衛福部食藥署擬將「事後避孕藥Levonorgestrel」,從現在需醫師開立的處方藥,改為可在藥局購買的指示藥品,但是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發函食藥署表達強烈反對,婦產科醫學會憂心青少女會誤以為「吃了就不會懷孕」,增加危險性行為而產生嚴重後果,請政府審慎考量。Levonorgestrel(左炔諾孕酮)是第一代事後避孕藥,屬於單一高劑量黃體素藥物,原理是延遲或抑制排卵,達到避孕效果。針對無事前避孕者,現在需由醫師開立處方箋,在性行為後72小時內服用,且越早服用,避孕效果越好。8年前通過轉類 遭反對而擱置食藥署今年8月30日邀集醫界開會討論,決議將Levonorgestrel轉為指示藥品。事實上,食藥署在2016年就已通過該藥品轉類,當時就受到許多團體反對,擱置至今已8年。婦產科醫學會強烈反對,臨床上服用該藥後可能出現經期紊亂,因此醫師會要求患者服藥後2周須回診或自行驗孕,以確認避孕成功,避免因無法及時發現懷孕,衍生更大的風險。擔任婦產科醫學會祕書長的馬偕醫院婦產科醫師黃建霈表示,該藥失敗率仍有20%,等於每5人就有1人會避孕失敗,此外也可能因子宮外孕而大量出血,過去就曾發生孕婦在家死亡案例。婦產科醫學會憂心,開放為指示用藥後,藥局就能買得到,可能使女性誤以為這是可隨意使用的避孕方式,進而導致危險性行為,並引發性傳染病而危害青少女健康,因此發函食藥署要求重新審慎評估。醫:失敗率2成 恐致經期紊亂然而,藥師公會全聯會直指,十大先進醫藥國家包括美國、英國、加拿大、澳洲、日本、韓國,早已將避孕藥列為指示用藥,我國有關避孕及終止懷孕的藥事管理制度,有待精進。有藥師透露,國內避孕藥市場充斥亂象,一盒事後避孕藥正常售價僅200到500元,有些診所一盒要價約690元,高出行情;民眾若不想看診,自行到藥局即使沒有處方箋也可能買得到,價格從幾百元到上千元都有。藥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黃金舜強調,就是因為管理不當,才導致亂象叢生,適當調整避孕藥的管理制度,可降低民眾錯失使用避孕藥的黃金時間。藥師:調整制度有助導正亂象婦產科醫學會則回擊,雖包括美國等國家已將該藥列為非處方藥,但那是因為國外就醫不便,台灣醫療資源充裕且便利,並無將Levonorgestrel轉為非處方藥的必要。民眾黨立委陳昭姿指出,根據衛福部統計,每年因醫療原因或遭性侵而選擇手術或使用口服墮胎藥物(RU486)流產總人數逐漸下降,從2010年的7.5萬人次降至2022年的4.9萬人次,但尚不包括自費人工流產,也就是「懷孕或生產將影響其心理健康或家庭生活」者,估算黑數達30到40萬人,是國內新生兒人數的2到3倍,顯見事後避孕需求甚高。食藥署則強調,目前尚未有上路日期,會持續收集各界意見後再做決議。
綠營退讓 健保點值保障暫不入法改主決議處理
備受全國醫護藥界關切的健保點值改革案,在綠營最後一刻退讓下,朝野協商確定以「主決議」取代「立法」方式,暫時不將「保障健保點值」訴求寫入法案。在野黨立委也說,如果衛福部改革健保的承諾在半年後無法兌現,為了避免血汗醫護的狀況持續惡化,衝擊民眾就醫權益,不排除再度立法要求衛福部說到做到。立法院長韓國瑜昨晚召集朝野黨團協商,針對《全民健康保險法》第62條修正草案,討論健保點值保障是否入法,協商最後因為民進黨大黨鞭柯建銘堅持內容要用「建請」兩個字,引發藍營、白營不滿,揚言今日院會就表決處理,由於藍白立場一致,外界原本預期會按照國民黨版提案通過,明訂健保點值1點1元,浮動點值不得低於0.95。不過,民眾黨團今天上午指出,柯建銘昨日深夜致電民眾黨團,表達願接受白營提出的「三項附帶決議」方式處理爭議,朝野黨團再度協商取得共識,暫時不以修改健保法的方式將「保障點值」入法,改以通過「主決議」的方式,要求衛福部進行健保改革措施,明年6月30日前,必須達到平均點值1點0.95元的目標。具有醫師背景的國民黨立委陳菁徽說,保障健保點值是大選朝野總統候選人的政見,賴清德總統當時還喊出他最清楚、最瞭解、一定會保障醫護人員,沒想到選後卻改口,指在野黨推動保障點值入法對健保非常危險,要立委三思,也讓不少醫護聞言傻言、難過。陳菁徽表示,現在民進黨終於起義來歸,簽下去了,國民黨團也做出另一附帶主決議,要求政院召開跨部會醫療改革會議,請政院也要說到做到。她表示,用主決議取代立法的結果,雖然無法立即完成「點值每點1元入法」,但至少已向前邁開一步。協商過程中,醫護人員也看到衛福部各種推託藉口、不願承擔的態度,民進黨團更是滿口歪理,完全沒要保障醫護人權權益,未來她會強力監督、督促行政單位將此決議具體落實,持續朝向一點1元的目標邁進。具有藥師背景的民眾黨立委陳昭姿今天說明,民眾黨提出三項附帶決議,其中,針對藥價部份,因全民健康保險法制定藥價基準制度,要求醫療機構向藥商採購藥品時,在藥價基準內與藥廠進行議價,將藥價殺低,藥價差額歸醫院享有,衍生藥商惡性競爭,醫療機構變相依賴「藥價差」,成為另一個藥價困境。據藥界估算,國內藥價差每年已達約新台幣700億元,民眾黨因此要求衛福部借鑒日本做法,一年內制定藥價調整機制,並與醫藥界溝通,逐步達成合理藥價,此外,在健保點值部份,健保給付點數於扣除醫療機構營運成本、各類行政費用及設備費用後,原本應該用在提升醫事人員待遇,不過,目前的成效相當有限,醫護血汗的問題一直難以解決,民眾黨因此主張衛福部應另訂或修訂相關法規,明確「規範」健保點值保障之範疇應優先用於提升醫事人員之薪酬待遇。另外,《全民健康保險法》第51條第4款規定,指示藥品不屬於健保給付範圍,但早期考量醫師醫療與民眾就醫習慣,讓「公勞保時代」給付的指示藥品暫時繼續給付,但迄今健保署仍在給付800多項指示藥品,民眾黨因此用主決議,要求衛福部針對「指示藥退出健保給付」擬訂時程表,三個月內提交報告至衛生環境及社會福利委員會審議。民進黨醫療立委王正旭在院會通過主決疫後發言表示,衛福部長邱泰源已經承諾會保障明年的健保點值,並逐步清查出原本應該由政府公務預算支應、卻在過去挪用健保總額預算的開銷,約300億元,由政院逐年撥補預算回捕健保總額,達到保障點值0.95目標。不過,藍營立委認為,等到在野黨堅持修法後,衛福部才開始提供相關數據,而且都是衛福部說了算,說要清查健保總額被挪用的也是衛福部,說保障點值健保制度會破產的還是衛福部。雖然綠營最後在怕引發醫藥界強烈反彈、流失選票的擔憂下,在最後一刻退讓,但在野立委將持續監督,這些數據是否夠精確,被挪用的健保總額,政院是否確實會回補,不能再讓血汗醫護狀況再惡化下去。
普拿疼漲價!7月起「每盒貴9到20元」 藥師揭替代選擇
普拿疼開出漲價第1槍。中華民國基層藥師協會理事長沈采穎今(21日)表示,普拿疼7月起漲價,漲幅約8%至10%。憂心普拿疼漲價恐帶動其他廣告產品調漲。因應4月電價調升連帶影響成藥、指示藥價格,普拿疼5月公告將於7月調漲8%至10%,根據新版建議售價,一般錠之普拿疼膜衣錠12錠漲至179元、24錠295元;普拿疼速效膜衣錠10錠漲到185元;加強錠10錠漲至185元、20錠299元、30錠430元。沈采穎表示,藥局因廠商應對新價避免囤貨而控貨,6月已叫不到貨,近期新冠確診者增多,連帶使購買者增多,不過考量距離7月剩不到10天,普拿疼應不會有缺貨情形。沈采穎認為,電價調升後許多業者都在觀望,如今普拿疼首開先例,可能讓其他藥物宣布調漲,其中又以廣告類藥物可能性最高。沈采穎指出,普拿疼成分為乙醯胺酚,該類藥物還有多種學名藥可選擇,消費者到藥局可說明要購買「乙醯胺酚」,不同廠牌的相同成份藥品,都可代替普拿疼使用,價格則是普拿疼的一半。普拿疼代理商赫力昂(Haleon)則證實,為因應國際經濟成本持續上揚,反映營運成本、產品成本,將自2024年7月份起陸續調整「普拿疼止痛藥系列產品」建議零售價。調整價格9元至20元不等,建議零售價格僅供參考,並無強制。
不止酒傷肝!他長期喝「這飲品」提神 「肝指數爆表」慘掛急診
都說酒精傷肝,但其實不只酒精會損害肝功能,提神飲料也可能造成嚴重的肝損傷。近期急診醫師賈蔚就分享自己曾經遇到的個案,表示有一名中年男子因長期感到疲倦無力,前往醫院急診求助,經檢查後確診「急性肝炎併黃疸」,但他卻沒有B型或C型肝炎,也表示自己不喝酒,進一步詢問後才發現是因為長期飲用提神飲料。聯新國際醫院副院長、急診科醫師賈蔚在《醫師好辣》節目中表示,有一名中年男子因長期感到疲倦無力,某天來掛急診。男子經檢查後,發現肝發炎指數極高,確診為「急性肝炎併黃疸」,但男子自述無家族病史,也沒有亂服用藥物,檢查結果確定並沒有感染B型或C型肝炎,病患也說明自己沒有飲酒習慣。賈蔚醫師進一步詢問後才得知,該病患在工地工作,每當感到疲勞時,就會飲用提神飲料,且頻率還不低,近20年來每天都喝一瓶,近期因體力下降已增加到每天兩瓶,然而因為這些飲料含有高濃度的酒精,長期飲用下來,最終導致男子肝功能受損。賈蔚醫師也解釋,很多人誤以為提神飲料不含酒精,但實際上這些「酒精性機能飲料」含有8%到10%的酒精濃度,比啤酒還高。賈醫師也感嘆,男子並不知道提神飲料含有酒精成分,加上本身工作勞累,長期大量飲用這些飲料,最終導致肝臟無法承受,肝指數爆表。他提醒大家,肝臟是人體最重要的解毒器官,任何含酒精的飲品都會增加肝臟負擔,長期飲用會嚴重危害肝功能。衛福部也曾指出,市面上常被民眾當作提神飲料分為兩種:一為不含酒精,或酒精含量低於0.05%的機能飲料,內含咖啡因及綜合維他命等成份,如活力旺、蠻牛、康貝特等,因其被歸列為食品,可在一般商店販售;另一種為酒精濃度高於8%(V/V)以上,內含生藥抽取液及維他命類營養劑,如保力達B、維士比等,為衛福部核准的「含酒精之西藥內服液劑」,是「指示藥品」,不是提神飲料,依法規規定僅能在藥房或藥局販,且須經藥師、藥劑生指示使用。衛福部解釋,「含酒精之西藥內服液劑」其酒精濃度高,攝取過量會抑制人體中樞神經,造成精神肢體不協調等現象;長期大量服用也會傷害肝臟機能。正在服用鎮靜類藥物(如安眠藥)、感冒藥(如抗組織胺)也要避免飲用這類飲品,以避免酒精造成鎮靜效果過份增強。需高度專注力工作者,疲勞時應作適度休息,千萬不要於工作前或工作中使用「含酒精之西藥內服液劑」,別把「藥」當「酒」喝!身體健康工作安全才有保障。衛福部提醒民眾,不含酒精,或酒精含量低於0.05%的機能飲料,含有高濃度的咖啡因(300mg/600 ml),提神飲料能發揮提神的關鍵,很大一部分是來自於咖啡因的刺激,這種預支精神和體力的方式,只是短暫性的,且長期飲用提神飲料,可能造成咖啡因成癮現象,導致平常容易出現情緒躁動,不喝情緒就差,反而感覺愈喝愈累,注意力無法集中。衛生福利部桃園療養院藥劑科鄭淑文主任也表示,含酒精類提神飲品是一種藥品,工作期間盡量不要飲用,以免危害安全,如果真的要喝也是在工作結束後飲用。購買「含酒精之西藥內服液劑」應前往具有藥事人員駐店管理的藥局、藥商購買,並由現場執業的藥師或藥劑生提供專業諮詢說明用法用量後,依指示服用,否則飲用過量,不但無益健康,反而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藥品儲存、丟棄3撇步大公開 食藥署:藥水切勿倒馬桶
農曆年將近,家家戶戶都開始在大掃除,除了整理居家環境外,家中也常堆積許多沒有使用的藥品。食藥署分享,藥品正確儲存及丟棄3撇步。撇步一:詳閱標示,正確保存●應按照藥品說明書(仿單)或藥袋上的指示儲存,一般藥品通常存放於室溫下即可,且應避免放置於陽光直射或濕熱環境。此外,除非有標示需冷藏的藥品,切勿隨意冷藏藥品,以免讓藥品受潮。●開封瓶裝藥品建議註記開封時間,並保留藥品包裝及仿單(說明書),且每次使用完畢應確實密封。●藥品應存放於兒童不易取得的地方,以免被兒童誤食。撇步二:廢棄藥品,斷捨離●治療療程已結束卻未服用完畢的藥品:民眾應依照醫囑服用藥品,若有未服用完畢的剩餘藥品,建議予以丟棄。●已過期、變質的指示藥品:家中可能會常備存放常用的指示藥品或成藥,例如腸胃藥、綜合感冒藥,若發現有過期、變質(變色、粉碎或潮解),應予以丟棄。●開封已久的藥品:藥品包裝標示的「保存期限」是指未開封的情況,藥品開封後,例如瓶裝口服藥品或外用藥膏開封超過半年、眼藥水(膏)或藥水開封超過1個月、或是無法確認何時開封,建議予以丟棄。撇步三:藥品丟棄,妥善處理●特殊藥品(如針劑、抗腫瘤藥品、抗生素、荷爾蒙藥品及管制藥品):需拿回醫療機構或藥局回收。●一般藥品:可以直接丟進垃圾袋,隨一般垃圾焚化處理,如果是藥水,切勿倒入馬桶或水槽中。另外,一般藥品處理3步驟包括,放,將吸水物質,如砂土、咖啡渣、茶葉、報紙等,放進夾鏈袋或塑膠袋中;倒,將藥水倒入袋中後確實密封;丟,將夾鏈袋或塑膠袋密封後,丟進垃圾袋隨一般垃圾焚化處理,其他藥品包裝或容器則依規定進行回收。 食藥署指出,年節時期如果有出國或出遊規劃,正在使用慢性病用藥的民眾,應隨身攜帶藥品;一般民眾也可以至藥局詢問藥事人員,準備旅遊常備用藥,如暈車/暈船藥、腸胃用藥、外用藥膏,以備不時之需。食藥署提醒,就醫所攜回的藥品,應遵照醫囑及藥袋標示按時服用,切勿囤積藥品,民眾若有藥品使用、保存、丟棄及購買常備藥品等相關問題,都可以向社區藥局藥師諮詢,確保藥品的品質、安全和有效性。
女大生吃「止痛神藥」卻釀嚴重過敏 藥師提醒7類人不宜服用
一名女大生長期偏頭痛,吃了國人赴日旅遊常會購買的「止痛神藥」EVE,沒想到卻造成皮膚嚴重過敏!藥師提醒,本身對本藥引起過敏或嚴重出血傾向以及曾患有消化性潰瘍、肝衰竭、腎衰竭、服用阿斯匹林或其他消炎藥有過敏反應者、進行冠狀動脈繞道手術14天內者等,建議不要服用含有布洛芬(Ibuprofen)成分的止痛藥。根據《壹蘋新聞網》報導,女大生對非類固醇抗發炎藥(NSAID)過敏,卻不知道EVE止痛藥的主要成分布洛芬就是一種非類固醇抗發炎藥,因此服用後造成皮膚嚴重過敏。台灣年輕藥師協會理事張恩豪指出,國人都覺得EVE止痛藥效果不錯,但其實該藥物主要成分就是常見的布洛芬,且劑量沒有很高,但該藥中另一成分「丙烯異丙乙酸尿」(Allylisopropylacetylurea),結構上類似中樞神經抑制劑巴比妥藥物(barbiturate),具鎮靜效果,可輔助加強止痛。但是,張恩豪指出,「丙烯異丙乙酸尿」在1960 年代就被發現容易導致過敏反應、血小板低下、全身性紫斑出血,甚至曾有死亡案例,多數國家包含台灣已明定禁用,這也是台灣沒有販售EVE止痛藥的主因。張恩豪也進一步提醒民眾,布洛芬依照劑量不同,分為指示藥品或處方藥,慢性病人、高齡長者或有腸胃道出血的患者,使用上都需特別注意,建議諮詢藥師或醫師。
鼻噴劑缺藥6月至今仍無解 基層醫怨零庫存
本報上月獨家披露,英國葛蘭素藥廠生產的常用鼻噴劑艾敏釋(Avamys)缺藥,使基層診所、藥局只能「以藥易藥」苦撐,如今這波缺藥潮已蔓延至南部。有感染科醫師指出,艾敏釋自6月起持續缺貨,現已沒庫存,國內這波缺藥潮,不僅與今年4月的健保砍價有關,更質疑是食藥署不夠「頂真」,否則為何日本都能在學名藥專利期一到就取得製作權,讓藥物銜接沒有空窗,台灣食藥署卻辦不到?在高雄林園基層診所服務的感染科醫師李韋辛表示,艾敏釋和內舒拿(Nasonex)是鼻噴劑型類固醇的兩大龍頭,但艾敏釋在林園卻完全叫不到貨,有前輩分享,今年台灣貨會全轉去日本,「因為日本售價是台灣的兩倍」。李韋辛說,廠商回覆他,缺貨是因原料不足,並非台灣貨轉到日本,「但醫藥界都知道,本次缺貨跟今年4月的健保砍價有很大關係。」他分析,艾敏釋在台灣的健保價是新台幣220元,但銷往馬來西亞、日本、加拿大的價格都在500元以上,他形容自己若是廠商,「除非產能有餘,不然台灣絕對最晚補貨。」一位不具名的藥廠高層透露,疫情後的缺藥潮是全球趨勢,但廠商確會優先供應市場價格較好的地區,以艾敏釋為例,我國僅給220元的健保給付,落後於國際均價約3~5倍,當然就一直補不到。此外,李韋辛也質疑,食藥署在今年4月就陸續接到艾敏釋的缺藥通報,直到6月才提出因應作為,然而這款藥在過去一年全球都陸續短缺,但日本卻在專利期一結束就取得學名藥製作權,快速銜接艾敏釋的缺藥潮,到底是日本藥廠太認真,還是台灣食藥署反應太慢?開業藥師沈采穎表示,食藥署6月公布艾敏釋的相關替代藥品,但實際上卻沒有一款能用,因為唯一成分相同的根本不是健保用藥,而是葛蘭素所生產的指示藥歐治鼻舒敏。沈采穎指出,現在缺貨情形遠比6月時更嚴重,根據健保法,廠商若未提前向政府通知藥品短缺,應依法停止健保給付一年,政府應硬起來執行,或乾脆讓廠商退出健保,全面改用指示藥,否則未來缺藥將不斷發生。對此,葛蘭素回應,艾敏釋缺貨係因全球供應鏈影響,加上國內需求量大幅增加所致,強調也未將台灣的貨轉往日本,台灣團隊仍在盡最大努力,持續向原廠爭取貨源。
缺藥情況嚴重!健保署擬刪15款指示藥 遭專家痛批打假球
國內缺藥問題嚴重,近期外界不斷有呼聲要求指示藥品退出健保給付,健保署上周雖宣布15款指示藥擬退出健保,但仍遭專家質疑打假球,認為應先讓使用量大的指示藥退出,且應制定出指示藥廠自行退出健保的相關辦法。健保署上周召開會議,初步共識有15項指示藥未來不再由健保給付,主要是針對廠商已無生產、消化酵素、維生素或保健食品成分等品項,至於未來也會發函給醫界,詢問每年用量藥錠低於五千顆、藥膏少於一千條以及眼藥水低於一千瓶者,未來是否應持續納入健保。台灣藥品行銷暨管理協會發言人沈采穎表示,指示藥品退出健保是她一直以來的建議,但健保署的做法是先將用量低的踢出健保,「根本是在打假球」,因為這些用量不到5000顆的產品,藥廠早就不願意生產,還需要健保署來踢嗎?沈采穎指出,健保一年在指示藥上花了將近17億,其中前五大項目依序為止痛藥、咳嗽感冒藥、抗組織胺、腸胃機能藥、鼻用製劑等,但在這次會議的初步共識中,並未看到這類藥品,顯見健保署仍不敢切入問題核心處理。以去年健保給付指示藥品用量前五名排序,番瀉苷(Senna glycosides)、乙醯胺酚(Paracetamol)、氧化鎂(Magnesium oxide)、Silicone、愛克痰(Acetylcysteine)為使用量最高的指示藥,沈采穎質疑,如健保署真有心解決缺藥問題,應優先將這些用量高的藥品剔除,而非只拿用量少的開刀。沈采穎強調,健保署面對缺藥問題短期內應針對處方藥進行價格保護而非指示藥,並依法讓指示藥回歸自由市場機制,例如氧化鎂就不應調高地板價,應直接剃除健保給付,由使用者來付費。至於中期因應方針應採用成分給付,而非齊頭式平等,沈采穎說,民眾應自負差額以避免劣幣驅逐良幣,讓民眾能有自由選擇廠商的權力,這才是真正以病人為中心,而非以醫院為中心。最後,沈采穎認為長期目標應落實真正的醫藥分業,才能避免藥品過於集中在某些大型醫院,進而導致「以藥養醫」與藥物浪費。
「牛奶針」治療失眠當心成癮 不光觸法還致命
藥品指的是用來預防、診斷、治療或減輕疾病症狀的化學物質,但如果不好好按照醫囑用藥,隨意自行服用或增加劑量,就有可能讓這些對健康有益的「藥」變成傷害身體的「毒」!「牛奶針」治療失眠 成癮造成昏迷及死亡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藥劑科藥師顧苡平表示,近年來有一藥品因為被許多藝人濫用而數次登上媒體版面,此藥品就是俗稱「牛奶針」的異丙酚(Propofol)。異丙酚為一種短效性麻醉藥,醫療上使用於手術時的全身麻醉、進行檢查或使用呼吸器病人的鎮靜作用,是醫院非常普遍使用的藥品,因為其乳白色的液體外觀而有了「牛奶針」這個別稱,在台灣被列為第四級管制藥。然而,因為異丙酚快速且有效的鎮靜催眠效果,被許多有心人士非法用於治療失眠,更有些人沉溺於注射後降低焦慮而產生的欣快感,造成異丙酚成癮,不斷重複注射、過量注射,甚至搭配其他毒品服用,在沒有醫護人員監控下,恐怕會造成呼吸與循環系統抑制、昏迷、死亡。常備止痛藥勿濫用 恐造成肝臟、腎臟損傷除了異丙酚這種較難取得的管制藥有濫用的問題,一般家庭常備的止痛藥也是容易被濫用的藥品,民眾常因為想快速且有效的達到止痛的效果,而在短時間內服用過多的止痛藥。過量退燒止痛用的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會造成肝損傷、猛爆性肝炎、肝衰竭,最嚴重可能造成死亡;過量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如Ibuprofen、Diclofenac等)則是會傷害腎臟,最終可能導致須洗腎。安全用藥把關 謹守四原則顧苡平提醒,為了身體的健康,並為自己的用藥安全把關,應謹記以下4個用藥安全原則:1.服用處方藥與指示藥需照醫師醫囑或藥師指示用法。2.自行購買成藥須注意標示的使用劑量與服藥間隔時間。3.不買來路不明的藥品。4.不吃別人贈送的藥品,避免治病不成反傷身。
止痛藥並非萬能 身體有疼痛異狀應審慎面對
部分民眾覺得身體有疼痛異狀,不論是頭痛、胃痛或生理痛時,習慣先服用止痛藥再說。但是,這樣真的能有效解決您疼痛的問題嗎?疼痛是身體出現異狀警訊 應審慎面對食品藥物管理署(以下簡稱食藥署)表示,疼痛,是身體出現異狀時所發出的警訊,提醒我們應該要審視自己的生理狀況,嚴重時甚至要就醫尋求治療!然而,現代社會生活步調緊湊、工作壓力繁重,許多人總是草草服用止痛藥了事。止痛藥分兩類 腸胃道疾病者應避免這1種止痛藥是經常使用的藥品之一,民眾可在藥局購買各式止痛藥的指示藥,或是經由醫師診斷開立處方箋,就能在藥局領取。我國常見的市售止痛藥主要有兩種,一是中樞止痛藥(乙醯胺酚類,Acetaminophen),另一為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 NSAIDs),包含阿斯匹靈(Aspirin)及布洛芬(Ibuprofen)等。1、中樞止痛藥(乙醯胺酚類)大部分的綜合感冒藥、感冒藥水及退燒藥含有此成分,主要會抑制中樞神經系統中前列腺素合成,具有退燒、止痛作用,但服用時要小心過量問題,可能會對肝臟造成損傷。2、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則是透過抑制體內的環氧化酶 (Cyclooxygenase),進而導致前列腺素之合成降低,達到消炎止痛的作用,不過該類藥品可能有腸胃道的副作用,所以本身有腸胃道問題,或是想服用止痛藥來治療胃痛的民眾,應避免使用這類型的止痛藥。止痛藥並非萬能 用藥應與醫師、藥師討論食藥署強調,止痛藥並非萬能,每個人對於藥品的反應不同,建議民眾在購買止痛指示藥前時,應與醫師、藥師或藥劑生討論,清楚表達自己身體的狀況,讓專業醫藥人員可以做出最合適的評估與建議,及瞭解藥品正確的使用方式,如每天、每次最大服用量,並主動告知當下是否有正在使用其他藥品,避免相互影響藥效或造成其他不良反應的風險,以找到最適合當下症狀的止痛藥。
缺藥問題未解…健保署擬改革 縮短老藥年限
國內缺藥問題未解,衛福部日前宣示擴大「防缺藥中心」,將缺藥議題處理層級拉高到部級,並提出國人愛用原廠藥的解決方針,盼鼓勵國產學名藥增產,以防缺藥問題再現。健保署則擬改革給付超過15年的老藥,可望縮短老藥年限定義以增加國產學名藥競爭力。相關方案最快年底前提出。針對台灣的缺藥問題,健保改革學者、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教授黃文鴻指出,現行健保制度對原廠、學名藥無藥價差設計,無法誘導醫師、國人使用學名藥,「就好比民眾不論買進口車、國產車政府都全額補貼,那為什麼要用國產貨?」黃文鴻舉例,美國高達9成處方採用學名藥,但學名藥僅占健保總支付額不到2成,因此能保有多數經費給付新藥;台灣恰恰相反,有4成處方採用原廠藥,占健保總支付額7成以上,顯示多數健保資源都浪費在「專利過期的原廠藥」,導致新藥給付捉襟見肘。黃文鴻表示,國外新藥只要一過專利期,價格就會掉到4成,但台灣健保對專利期超過15年內的老藥卻還給付差額,國產學名藥無法與原廠藥競爭,若再加上各醫院採購時要求廠商提供的藥價差,國產學名藥幾乎無法生存。黃文鴻認為,政府應創造民眾使用學名藥的誘因,例如選擇學名藥是否可不用部分負擔?或使用原廠藥自付藥價差額;全面取消給付指示藥,讓藥局成為小病、輕症病患取得藥物的第一站等。健保署長石崇良回應,國內處方學名藥使用率過低,將全盤檢討藥價調整政策。過去健保收載15年內同成分、同劑量、同劑型的「三同」藥物,學名藥給付價僅原廠藥8折,會優先考慮修正,不排除縮短收載年限,或取消學名藥僅給付8折的規定。藥師公會全聯會副祕書長陳玉瑩則認為,台灣市場小,就算提高健保給付價也只能治標,長遠來看政府應想辦法幫業者打開國際市場,目前全國140多家國產藥廠都通過PIC/S GMP的高規格國際認證,如能協助業者開發海外市場,也有助於國產藥體質發展。
衛福部坦承15項嚴重缺乏藥物 王必勝:常缺藥物將由中央統一採購
15項短缺藥物供應情形。缺蛋又缺藥,新內閣成民怨箭靶。衛福部昨天在228連假期間,趕緊舉行記者會,首度坦承國內共有15項嚴重缺貨的藥物,從抗生素、退燒、止瀉、制酸劑等都有。衛福部次長王必勝坦言,缺藥樣態很多,已擬定短中長期因應對策;他宣布,今年健保不對通報缺藥的88項產品砍價,中程建立「防缺藥中心」,擬由中央統一採購常缺藥品,並規畫輔導國產業者生產。通報缺藥88品項 今年不砍價繼缺蛋之後,國內缺藥問題遲未解決,民怨沖天。王必勝、健保署長石崇良、食藥署長吳秀梅昨日主動召開記者會,說明有88項藥品通報缺藥,有15項嚴重缺貨,包括軟便、抗生素、制酸劑、止吐、止瀉、退燒,甚至是鼻噴類固醇、破傷風疫苗、血栓溶解劑以及攝護腺肥大等,另有兒童止吐藥、退燒藥停產,現已尋其他廠商支援。外界抨擊,健保調整藥價政策導致缺藥,依據《健保法》,健保署每年都會調整健保藥預算,過去2年因疫情未調整,民國112年度新藥價依法將於4月1日生效,健保藥預算將合併砍價81.8億元,涉及6000多項藥品。設計3條件 落實藥品價格保護石崇良說明,若業者認為調整後的藥價不敷成本,也可以提成本分析,重新議價。王必勝解釋,缺藥問題繁多,包含供應、製造、臨床需求、分配不均、藥價等,對於近期缺藥品項,今年健保不會再對已通報缺藥的88項藥品砍價,避免藥廠因無利潤而不願生產,導致缺上加缺。至於藥價調整時程,石崇良說,仍維持明天(3月1日)公告,4月1日上路,不再更動。石崇良特別提到,有些藥物價格已經非常低,擔心再砍價,可能造成嚴重缺藥,因此設計3種條件,以保障藥品價格,不予調降,包含「處方藥及指示藥品之價格保障」、「近期短缺之藥品」、「不敷成本藥品調整價格」。建立防缺藥中心 輔導藥品國產衛福部的中期方案為建立「防缺藥處理中心」,加強藥品供應及替代藥品資訊傳遞等。吳秀梅表示,除跨署合作,也會與藥局、診所、醫院保持密切聯繫,即時掌握缺藥品項,且食藥署本來就有平台以及預警機制,未來也會強化、整合至防缺藥中心。長期措施為檢討現行健保藥價政策,針對專利屆期藥品,輔導國產業者生產。開業藥師沈采穎則認為,目前只見衛福部提出多項因應「公告」,沒有改變結構性問題,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無法真正解決缺藥,例如缺貨已久的氧化鎂,政府以協調其他廠商代為生產的方式解決,但專案製造的藥品期限一到,還是會缺,無法保障國人用藥安全。
退燒藥限購令未上路! 藥師公會先出手「單次限買80顆」
中國大陸疫情不斷升溫,台灣也出現搶藥潮,國人紛紛掃購國內止痛退燒藥寄往大陸給親友,衛福部日前才剛宣布不排除實施「限購令」,食藥署署長吳秀梅今受訪證實,周一(26日)將開會討論相關施行方向。全國藥師公會全聯會則自主發布公文,請基層藥師「婉拒大量販售口服退燒藥品」單次購買以80顆為限。國內因普拿疼出現叫貨困難狀況,衛福部部長薛瑞元日前表示,第一階段會先以藥局勸導為主,而管制不會針對單一某廠牌,第一波先以乙醯胺酚為主,若對岸疫情嚴重,則不排除暫時實名制。吳秀梅今天表示,食藥署周一將針對「含乙醯氨酚」藥物管制進行會議討論,針對26張和普拿疼同成分的乙醯胺酚「含乙醯氨酚」單一藥品的藥證進行管制討論,如何限制。全國藥師公會全聯會24日自主發出公文給各個藥師診所,藥局婉拒大量販售口服退燒藥品通報」至各社區,要求藥師主動通報。指出,為了確保國內口服退燒藥品正常供應及使用,藥局若發現有民眾欲大量購買退燒、感冒藥品等指示藥之狀況,請協助向民眾加強宣導無需囤積大量藥品、也不要轉寄或攜帶大量藥品至國外。藥師公會指出,所謂「大量」定義為每次購買80顆(約4人、5天用量),差不多是8盒,希望藥師婉拒民眾一次大量購買口服退燒、感冒等藥品,如遇到這類狀況,要求藥師主動通報。
9月大孫「腹瀉拉不停」阿公拿成人止瀉劑剝半餵孫 害孫差點腸子撐爆釀大禍
不少長輩缺乏用藥觀念,不管是錯誤的吃藥或是有病卻不吃藥的狀況相當常見,就有一名阿公因見9月大的幼童腹瀉哭不停,他竟然自作聰明把自己的止瀉藥,拿給只有9個月大的小孫子吃,以為只要剝一半小朋友就能吃,沒想到卻釀成大禍,孫子的腸子差點被撐爆。台灣兒科醫學會認為兒童就算只有腹痛、嘔吐,背後的原因也是五花八門。(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台灣兒科醫學會近日召開記者會,反對健保考慮取消兒童指示藥的給付。醫學會理事長李宏昌表示,兒童就算只有腹痛、嘔吐,背後的原因也是五花八門。並舉例一位阿公因見9個月大的孫子腹瀉,竟然將自己的止瀉藥剝半餵給小孫子吃,就這樣一次吃半顆還吃了4次,結果孫持出現腹脹、麻痺性腸梗阻、嗜睡和噁心嘔吐等症狀,趕緊送急診才找出腹瀉原因,是因沙門氏菌腸炎併發腸阻塞。因此台灣兒科醫學會更認為必須對症下藥,根據孩童年齡、體重做最適當的藥物劑量調整。
注意!356項指示用藥擬取消健保 台灣人「便祕藥」吃最多
健保署去年底召開「全民健康保險收載指示藥品之意見交流會議」,擬取消年用量5000人以下的藥品,這些藥品以感冒、胃藥、發燒、止痛藥居多,合計有356項,若取消給付將助健保年省751萬元。健保署預計3月底蒐集各學會意見,再決定下一步的規劃。《健保法》第51條規定,成藥、醫師藥師藥劑生指示藥品不列入健保給付範圍。2017年,健保會也決議逐步取消指示藥品給付。2018年至2021年,健保給付的指示用藥也逐年減少,從906項減至851項,申報金額從15.8億減至14.7億。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科長連恆榮表示,去年底健保署召集消基會、台灣病友聯盟及相關團體召開「全民健康保險收載指示藥品之意見交流會議」,擬將使用量低於5000人的指示用藥取消給付,這些藥品以感冒、腸胃道、發燒、止痛藥為大宗,合計356項。至於目前給付最多的指示用藥,也以腸胃道用藥居多,第1名是治療便秘的藥品Sennoside(A+B)12mg,申報金額約2億4040萬,其次則是胃藥Aluminium hydroxide(約1億4420萬)、止痛藥Acetaminophen(約9190萬)、胃藥Dimethicone(約6720萬)、便秘用藥Sennoside(A+B)12.5mg(約6440萬)、化痰藥Acetylcysteine(約5200萬)等。連恆榮表示,指示用藥的取消攸關醫療端的需求及民眾用藥權益,接下來會依整體情況做考量,健保署預計3月底會將各學會的意見蒐集完畢,經彙整後決定下一步如何作業。根據試算,取消給付後,將助健保每年省下751萬元。
短期難解!杏輝23款藥品出包「停產」 衛生局開罰20萬元
杏輝藥品因為安定性試驗出包,宣布23款藥品全面回收,食藥署也要求全面停售停產、停售,地方衛生局10月底也依違反GMP等規定,開出2張共20萬元罰單,未來還須通過突襲稽查才可恢復生產。根據《中央社》報導,杏輝旗下藥品連環爆出持續安定性試驗不合格,因此有23款藥被下架,還被食藥署祭出停產重罰,食藥署3日也證實,已經收到杏輝相關的改善計畫,正在審視當中。根據食藥署監管組組長遲蘭慧表示,杏輝須回收的23款藥品,分別為8款處方藥與15款指示藥,在下架、回收之後,中央已祭出停止生產、不能出貨的處分;所轄的宜蘭縣衛生局也約談杏輝,並在10月底已開出2張罰單,分別依違反藥事法GMP規定,開罰17萬4000元,且針對部分藥品未依法申請,擅自更換藥品包材,開罰3萬元。杏輝在宜蘭工廠本身有很多產品在製造,至於相關藥品何時能夠恢復生產、出貨?食藥署給的答案,近期恐怕無望,因為必須等待食藥署再次無預警稽查合格後才可能解除禁令。
杏輝20款藥品「不限品項、批號」全回收 總經理道歉:痛定思痛檢討
知名藥品大廠杏輝醫藥集團近來因工廠管理疏失,多款藥品下架回收,7日由總經理白友烺出面召開記者會,表示會「痛定思痛」徹底改善檢討,即日起將針對食藥署公布的20品項,不限批號、規格全面回收,其中3項產品停止生產。食藥署7月底啟動PICS/GMP查廠,一般藥品效期為2年,針對藥廠效期剩不到1年的藥品進行安定性測試,發現杏輝醫藥有20款藥品,藥效都剩下原成分含量8成左右,未達藥效應維持9成以上標準,故要求藥廠須先行下架。食藥署監管組簡任技正陳映樺指出,已將杏輝列為「嚴重違反GMP藥商」,已依藥事法請地方衛生局開罰新台幣3萬到200萬元罰鍰,並要求下架回收,若未能於於期限內完成回收,則開罰20萬至500萬元。業者除了需依期限內完成改善外,還要經食藥署進行不通知複查通過後,才能回復正常生產,並從黑名單中移除。總經理白友烺表示,為了進行288項產品共755項規格全面清查比對後才能完整說明,所以延至今日才召開記者會,杏輝藥品也已全面回收相關有疑義的產品。他也強調這次問題係屬工廠管理過失,沒有及時呈報與處置,過失人員已完成責任調查,將予懲處。杏輝醫藥也將痛定思痛徹底檢討改善,通盤清查全廠產品,並以更嚴謹態度執行定期的產品品質監控,同時進行組織改造、內部增設品質委員會、強化品質監測、加強人員訓練,也將請外部品質機構定期查核生產品質及流程,深化品質管理系統。以下為須回收藥品橫跨處方藥與指示藥:1.「杏輝布咳樂液0.8毫克/毫升」2.「若蘭仙施面皰凝膠10毫克/公克」3.「杏輝欣吉視點眼液」4.「杏輝咳定舒糖漿」5.「杏輝胃邁寧錠」6.「杏輝喜癒痔軟膏」7.「咳定康優膠囊」8.「健聯乳膏」(1000g塑膠罐裝)9.「舒明麗眼藥水」10.「敏可停液0.4毫克/毫升」11.「悠力素乳膏」12.「暈克錠」13.「保利肝膠囊」14.「安咳糖漿」15.「美白軟膏40毫克」(500g塑膠罐裝)16.「親擦樂夢軟膏」17.「可立舒乳膏 0.5 毫克/公克」(1000g塑膠罐裝)18.「貝他每麗軟膏」19.「來縮酵素錠90毫克」20.「皮爽頭皮用液1毫克/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