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主權基金
」128家上市櫃爭取「股利分派授權董事會」失利 可成外資陳情:堅持改回股東會
台灣史上第一個可成(2474)外資股東提案「現金股利政策改回由股東會決議」修改公司章程案,今年雖遭公司以不符法規未納入股東會議案,據了解,該外資向金管會陳情、經濟部釋義後,預計8月下旬有進一步處理進度。CTWANT記者8月7日採訪可成提案的一家外資股東代表新加坡TIH Investment Management Pte Ltd(瓦山塔主基金有限公司)執行長王亞倫,他表示尚未接到金管會回函,不論結果與否,瓦山塔主基金仍會持續持有可成股票,並會在明年股東會重啟該提案,且不排除未來董事改選時提名董事候選人,更進一步增加股東話語權機會;另一家共同提案外資為香港的寶塔街有限公司,兩家共同持股可成超過1%。根據CTWANT調查,其實「現金股利政策」原本即由股東會投票決議,在台積電採取季配息考量不宜每季都召開股東會決議之下,在2018年公司法上路之後,於2019年修改公司章程改為授權董事會決議每季分配股利金額,股東常會僅為報告案,意即股東不能再要求上修發放金額。自此2019年起,部分上市櫃公司開始跟進台積電修改公司章程,將股利政策改由董事會決議,但並非每一家公司皆如台積電為季配息,多數為採取年配息公司。今年5月則有背光模組廠瑞儀光電(6176)以「業務需要」為修正理由,由董事會提出「討論事項第一案」的「公司章程部分條文修正案」最後未獲股東表決通過,其中即包括欲依公司法第240條,得以章程授權董事會以2/3以上董事出席及出席董事過半數之決議,將應分派之股東紅利。根據長期經營外資投票顧問及公司治理諮詢的外商公司Alliance Advisors統計,2020年到2022年共3年來有128家發行公司提出「修改公司章程」授權董事會決議股利政策之案,總計被ISS建議投下「反對票」的比例佔提出家數為100%,而研究機構ISS提出的投票報告對外資投票意向具有一定影響力,因此2022年即有兩家大型權值股在外資反對下,現金股利分派權仍是在股東身上。Alliance Advisors董事總經理馮欣宜表示,全球三大被動型投資機構包括貝萊德Blackrock,道富環球State Street Global Advisors,以及在台灣持股超過千家的DFA(Dimensional Fund Advisors),以及今年在科技股比重持續走高的挪威主權基金Norges、積極在亞洲區域其他國家提案的荷蘭退休投資資產公司APG等,皆為台股上市櫃公司持股佔比高的外資,也是反對股利政策改授權董事會決議而未贊成修改公司章程案。自2020年開始,ISS在公開的台灣年度投票準則上清楚表明態度,即便台灣公司法自2018年可以將公司修改章程修改改由董事會全權主導、決議發放現金股利金額,股東常會僅為報告案。但,因為現金股利的分派權應回歸至股東身上,仍是在投票報告上建議外資股東在「修改公司章程案:現金股利政策由董事會決議」該議案投下反對票。
外資股東行動主義1/貝萊德「反對」這些董事候選人 搶日韓董事席次吹進台灣?
「過去一年來,日本、南韓的上市公司改選時,遭投資機構基金提名並取得董事會席次的狀況,可說是前所未有,『股東行動主義』活動已在全球與亞太地區日益增加,相信台灣也已是『進行式』!」寬量國際(QIC)創辦人暨執行長李鴻基如此提醒。中華獨立董事協會理事長駱秉寬表示,我國台股上市櫃公司迄今雖尚未出現外資、投資機構提名董監事候選人案例,但全球興起的「股東行動主義」風潮早已吹進台灣,主要關注在公司治理、永續經營ESG、氣候變遷等政策;譬如長榮海運(2603)船舶回收作法受到挪威主權基金質疑而在2018年被列為投資黑名單,促使長榮改革廢船政策加速ESG進展後,才於2020年被剔出黑名單。不過,李鴻基提到,近期外資股東對機殼大廠可成(2474)股東會提案,對公司經營方針表示意見,即為一項訊號,在明年(2024年)約有400多家上市櫃公司將進行董監事改選中,有240家的董監事持股低於20%,且外資持股高於10%的上市櫃公司即有70家,避免發生經營股權等爭議,台灣企業仍須加以關注。根據寬量國際QIC Research分析,截至外資在今年4月20日前對台灣台股上市櫃公司投資總市值統計,台灣前5大的外資股東中,以先鋒集團投資市值達464.5億美元最多,其次為貝萊德集團的459.4億美元、美國資本183億美元、挪威央行的182.2億美元、新加坡政府基金157.6億美元等。寬量國際(QIC)創辦人暨執行長李鴻基認為,以往國內上市櫃公司股權爭議分為創辦家族、大股東、外部禿鷹等3大類,現在還要關注日韓等國轉趨活躍的股東行動主義活動吹向台灣。(圖/寬量國際提供)在總投資台灣前20大的外資基金、機構中,以象限基金顧問投資台股的1103家上市櫃公司居冠,其次為先鋒集團投資的501家公司,挪威央行則投資495家公司,貝萊德集團為427家,美國教師退休基金會有406家,富達FMR LLC有314家,其他介於107~174家之間。其中,有三家外資投資台股家數雖僅有雙位數,卻是「重壓」持股,例如美國資本集團只投資23家公司,投資總市值卻排第三名,新加坡政府基金則投資32家公司,投資總市值居第五名。CTWANT調查,貝萊德集團透過貝德萊投信多以視訊出席股東會及線上投票,以2022年上半年來說,對在台灣投資公司中的4家標的共計7位董事候選人投下「反對票」,並對部分公司章程修訂案或取得或處分資產處理程序修訂案,認為修訂案有損股東權利,或修訂案會為公司造成不必要風險,而未予支持。貝萊德也清楚揭露對董事、獨立董事候選人投反對票的理由,候選人長期任職該公司董事而致使董事會獨立性不足;對於董事、獨立董事候選人擔任過多上市公司董事職務、缺席董事會會議情況嚴重,相當關注,因此候選人數多於選舉人數時,考量董事會多元性、背景、專長等眾多因素後,會以支持其他董事候選人以代表中小股東利益為主。全球最大投票委託書代理徵集公司Georgeson執行長Cas Sydorowitz表示,觀察歐美與亞太地區股市,今年上半年共有138起股東行動主義活動,是2019年以來歷年新高紀錄,也是創亞太地區新高。依Georgeson分析,2023年上半年股東提案等內容,46%涉及併購議題占比最高,有股東向董事會施壓出售子公司特定資產,或對企業部門分拆出售,也有股東要阻止併購或改善交易條款等,甚至出現積極股東行動主義的基金公司,透過提名支持董事人選推動董事會改革。例如荷蘭退休投資資產公司APG,目前在台灣投資總市值52.8億美元,在台灣前20大外資股東中排名第11,共投資台股上市櫃139間公司。「大家通常不會聯想APG是股東行動主義的基金公司,但在南韓2022年上市公司股東會中,APG出動兩次提案,是關於氣候變遷、公司治理的議題,顯見即使是投資機構,對於投資標的經營上不是很滿意時,也是會主動提出建議案,表達股東行動主義。」Cas Sydorowitz表示。
外資持股占台股逾四成加速「公司治理」接軌國際 這家最猛去年「反對」逾500家議案
外資持股占我國上市公司逾四成比重高,其投票立場意向也加速融合國際「公司治理」趨勢,關注議題從董事長不宜兼任執行長CEO、增加女性董事與獨立董事席次到ESG永續經營策略等,中租-KY(5871)今年即在全部9席董事選舉中,將獨董從3席增至4席,超前2024年上路的「獨董席次不得少於三分之一」規定。每年5~6月上市櫃公司股東會登場,近幾年實質掌控公司經營權大股東也多行動回應外資的建議以爭取更多支持或增加持股,今年除了可見上述的中租-KY(5871)之例,積極發展綠能事業,新增一名能源科技學者專家擔任獨董;像是友達(2409)董事長彭双浪將卸任執行長一職,不再同時兼任,頗獲外資圈好評。此外,可成(2474)兩家外資聯署提案「修正公司章程」欲拿回股利分派權;高力(8996)創辦人兼董事長韓顯壽(現為榮譽董事長)意外落馬未能當選董事,市場派阿拉丁投資拿下2席董事、2席獨董進入共治時代,更是進一步掌握到審計、薪酬兩個委員會;新光金(2888)改選董事中,外資持股近19%,支持公司派提名候選人僅三成等案例,可進一步研究探討以了解外資的態度。其實,中租-KY(5871)在2022年5月股東會的「修改公司章程」議案,因外資反對「董事會可決議現金股息發放再報告股東會」使得未修訂完成,因此在當年9月股臨會中,已直接刪除「董事會可決議現金股息案」議案,而讓公司章程修訂案可依主管機關要求通過股東會。CTWANT記者採訪到長期經營外資投票顧問及公司治理諮詢的外商公司Alliance Advisors,董事總經理馮欣宜Celine分析說,發行公司老闆與經營團隊在專注本業同時,也要多加了解公司股東結構,並應進一步去認識這些外資,分析與掌握他們的投票行為。Alliance Advisors,董事總經理馮欣宜Celine。(圖/翻攝官網)馮欣宜說,大股東、老闆還要關注「誰」持續在買,持股超過1%以上者即具有董事提名權、股東會議案提案權,不能再固有「外資向來支持公司派」、「買公司股票=挺公司」的傳統思維。確實,在東元(1504)二年前爆發的經營權之爭,Silchester(希爾契斯特)外資是在公司董事會提名名單公告前,即選邊站支持會長黃茂雄兒子黃育仁一方。馮欣宜提到,全球第二大「挪威主權基金」,為重壓台股的外資指標,持續增持科技股比重之外,還有新加坡、國際級共同基金股也加碼我國科技業;目前「挪威主權基金」已是上市櫃公司前十大股東,電子股34檔,有昇達科、群聯、力旺、家登、信邦、義隆、智邦、台積電、新普、聯詠、瑞儀、漢唐、京元電子及致伸等;傳產股15檔,有高力、順德、上銀、日勝生、寶成、統一、厚生、東和鋼鐵、聲寶、盛餘、中華、統一超、台苯、漢翔及國喬等;金融6檔,有中信金、玉山金、上海商銀、華南金、合庫及高雄銀。「挪威主權基金」約數年前即表態「董事長不宜同時兼任執行長CEO」、「至少一名女性董事」、「提高獨立董事比例」等,外資關注董事出席率,獨立董事人選背景、給予公司案件有哪些具體建議等都會加以了解,切忌忽略有提名權利的外資股東在國外的投票行為,須提高警覺、高風險面對。尤其當一家公司經營團隊涉及司法案件,或是屢遭主管機關重大裁罰等,外資同時會注重獨立董事發揮哪些監督效益,立場有沒有達到獨立性,提出意見是否專業、客觀等,因此對於獨董連續三屆會覺得任期偏長,恐有失公正性,遂會進一步衡酌公司提名理由。以今年改選鬧得沸沸揚揚的新光金(2888)為例,外資持股近19%,支持公司派提名候選人僅三成,除了打破「外資買股票就會支持公司派」的傳統思維,15席董事中獨立董事僅有3席(占董事總席次五分之一)比例偏低,也因此影響外資股東「挪威主權基金」投下「棄權票」。至於Silchester(希爾契斯特)外資則是股東行動主義積極者,觀察其投票行為發現,光是在2022年就有反對524個投資標的公司董事會提出的議案,特別針對董監改選議案,在超額競選時或有股東提案時,投票表達對公司管理階層的滿意與否。馮欣宜說,外資看公司提出的永續報告,會逐項瞭解執行成果,並加以追蹤效益,舉例來說,有的公司會清楚條列式股東的建議與客服接到客戶或是員工的反映案與解決對策、結果,有的公司卻是寫0,會讓外資感到公司對此制度並未重視,建議可進一步將永續經營CSR、投資人關係等部門整合,便於讓外資更加了解。金管會「公司治理3.0-永續發展藍圖」五大主軸中的第一項「強化董事會職能,提升企業永續價值」中,2024年起,將要求初次申請股票上市櫃之公司、實收資本額達100億元以上,及金融保險業之上市櫃公司,設置獨立董事席次不得少於董事席次之三分之一,及半數以上獨立董事連續任期不得逾三屆。
挪威主權基金「重壓」這六檔金融股 上海商銀新進榜
國際上最大主權財富基金為中投公司CIC旗下資產管理規模AUM的1.35兆美元,其次為挪威政府養老基金(挪威主權基金)資產規模1.2兆美元,第三名則為阿布達比主權基金;其中挪威主權基金投資台股部位增持,為55家上市櫃公司前十大股東,重壓科技股之外,傳產與金融股皆有。在上市櫃公司前十大股東金融股部位,包括中信金(2891)、玉山金(2884)、華南金(2880)、合庫金(5880)、上海商銀(5876)與高雄銀(2836)等,根據《工商時報》報導,這六檔多是老面孔之外,新進榜的為上海商銀,華南金年度持股比重則有下滑,其餘皆成長。中信金(2891)26日開盤25.00元,最高25.20 元,最低24.90元,成交量13,004張、成交金額3.27億元,振幅1.20%。21日收在25.10元、成交量28,202張。2022年4月29日一度來到最高價30.95元。上海商銀(5876)26日開盤45.70元,最高45.70元,最低45.40元,交易量1,755張、成交金額0.8億元,振幅0.66%。21日收在45.70元,交易量4,834張。2019年5月底股價來到高點58.3元,去年6月底54.8元,今年以來最高點為1月底的48.15元。華南金(2880)26日開盤22.30元,最高22.35元,最低22.20元,交易量3,306張、成交金額0.736億元,振幅0.67%。21日收在22.35元,交易量7,368張。2022年4月29日股價最高來到25.7,今年以來最高為1月31日的23.6元。
台積電價崩 近10月市值蒸發7兆
美國針對中國祭出新一輪半導體銷售禁令,科技股及晶片類股湧現賣壓,台積電更是重創,昨日重摔36.5元、8.3%,為1994年掛牌上市以來最大單日跌幅,股價來到401.5元,單日市值蒸發9464億元、來到10.41兆元,跟股價最高點688元時市值將近18兆元相比,不到10個月市值蒸發7兆元。台積電將在13日召開法說會,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昨日晚間在臉書發文指出,台積電上半年業績頗佳,股價卻擋不住跌勢,最大關鍵在美中晶片戰爭已經朝著「往死裡打」的絕境,而台積電受創最大。為防止中國軍方取得先進半導體產品及其強大運算能力,美國進一步封鎖長江儲存在內等31家中國公司,並對高階晶片進行出口限制,這被視為近10年來最大出口禁令。這項禁令,台灣半導體受創嚴重,台積電更是首當其衝。謝金河指出,台灣半導體產業還有一個沈重問題,就是IC設計產業都以中國市場為出海口,且營收逾50億元的業者中,中國市場逾50%,中國市場佔比達8成的就有6家。富邦證券投資顧問Sherman Shang為首的分析師團隊也指出,美國新的出口管制措施,意味著台積電總營收的將近5%~8%可能受到限制。台股昨日一路狂跌596點,台積電也下殺到401.5元,不過國安基金執行祕書阮清華強調,台股的基本面還在,台積電即將召開的法說會,對台股而言是致為關鍵,國安基金會關注台積電對產業前景的看法。台積電今年初從631元起漲,今年1月17日寫下歷史新高688元,如今股價來到401.5元;但股東人數大增50萬2423人,也就是只要今年才買台積電的投資人,目前都套牢。反觀在此之前,新加坡、挪威主權基金等近2年大舉調節台積電,外資持股比例從年初75%降到71%。台積電股價暴跌,小資族哀鴻遍野,菜籃族巫太太表示,會買台積電是因為當時一位大咖分析師說,「當價位在600元以下就可以閉著眼睛買」。她持有大約500股左右,平均價位在580元,以昨日收盤價,台積電已讓她損失8、9萬元,她語重心長說「600元應該是回不去了。」30歲的小資族蔡小姐,自稱是台積電的「奈米戶」,她持有台積電大概175股,最高買入股價有580多元,她也嘆道「現在已經綠到不想看(盯盤)了」。
護國神山25日股價下跌11元 外資主權基金大舉提款導致
抓到了!新加坡、挪威主權基金大舉提款護國神山台積電,近二年賣超最多為新加坡主權基金達10萬餘張。永豐投顧總經理李學詩認為,主權基金減碼並非看壞,關鍵是基於資產負債表,意圖降低風險,並建議長期分批布局「優質好公司」是抗通膨的最佳策略。護國神山台積電今年基本面依舊強勁,總裁魏哲家喊出全年營收年增29%,然基本面與股價脫鉤,25日下跌11元,收547元,再創波段低點,投資人情緒低落,並認為外資玩兩手策略。依台積電年報資料顯示,第三~五大股東拋售台積電,尤其新加坡主權基金已連二年賣超、達10萬餘張;先進星光股票指數也連二年出脫、共計7.43萬張;至於挪威主權基金去年賣超3.76萬張,把2020年加碼持股吐光。李學詩認為,主權基金賣股主要取決於資產負債表,首要是降低風險,因利率往上攀高,管控風險途徑是減碼股票及債券,尤其新興市場一定是最先遭到減碼。今年外資賣超台股達6,736億元,主權基金倒貨「貢獻」不少。外資圈人士指出,台積電是台股最大權值股,外資持股比率高,當台股價表現大好時,主動型基金不免啟動部分獲利了結,相反地,當外部風險升溫,最好變現的標的也是台積電。但分析師也說,當恐慌性殺盤的極端情況出現時,台積電砍殺力道最大,股價通常會閃現「甜甜價」,這時候考驗的就是投資人的信心。儘管近期看到不少外資下修台積電目標價,主流價位已修正至700~800元區間,維持800元以上高目標價者減少,主要是反映通膨壓力、美國聯準會加速升息、俄烏戰爭、電子消費品終端需求疑慮等外部因素,並非台積電競爭力出了問題。里昂證券台灣區研究部主管陳鈞寧於台積電法說會後便指出,5G、物聯網(IoT)、車用等應用將擴大對半導體需求,台積電產業地位領先,確保其客戶組合相對全面,有能力抵禦總體經濟的不確定性與需求端逆風。